CN105229181A - 铜合金线 - Google Patents

铜合金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9181A
CN105229181A CN201480028620.4A CN201480028620A CN105229181A CN 105229181 A CN105229181 A CN 105229181A CN 201480028620 A CN201480028620 A CN 201480028620A CN 105229181 A CN105229181 A CN 105229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copper alloy
continuous casting
alloy wire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86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9181B (zh
Inventor
积川靖弘
坂本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29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9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9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6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nickel or cobalt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05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of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1/00Casting non-ferrous metals or metallic compounds so far as their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casting procedure; Selection of compositions therefor
    • B22D21/002Castings of light metals
    • B22D21/005Castings of light metals with high melting point, e.g. Be 1280 degrees C, Ti 1725 degrees 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2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tin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6Alloys based on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46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metal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B21B3/003Rolling non-ferrous metals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i.e. in-line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06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 B22D11/0602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into moulds with travelling walls, e.g. with rolls, plates, belts, caterpillars formed by a casting wheel and belt, e.g. Properzi-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2Accessories for subsequent treating or working cast stock in situ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Continuous Cast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该铜合金线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并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其具有如下组成,即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及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Sn,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Description

铜合金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由使用于汽车和设备的配线、滑接线、机械手用钢丝及航空用钢丝等的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的铜合金线。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5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3-110079号、及2014年3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06836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2所示,作为汽车配线用及设备配线用电线,提供有在捻合多根铜线而成的电线导体上包覆绝缘被膜的电线。并且,为了有效地进行配线等,提供有捆包多条这些电线的线束。
近年来,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为了降低从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量,强烈要求汽车车体的轻量化。另一方面,汽车的电子化得到发展,而且混合式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开发也得到发展,用于汽车的电力系统的组件数快速增加。由此,预计今后连接这些组件的线束的使用量会进一步增加,要求该线束的轻量化。
在此,作为使线束轻量化的方法,实现了电线及铜线的细径化。并且,通过电线导体及铜线的细径化,与线束的轻量化一同实现了小型化,还有能够有效活用配线空间的优点。
并且,在使用于电车等的铁道用滑接线中,如上所述,设为与受电弓等集电装置滑接来供电的结构,由此需要确保一定的强度、耐磨性、导电率、耐热性等。
近年来,实现了电车的行驶速度的高速化,但在新干线等高速铁路中,若电车的行驶速度变得比在滑接线等架线产生的波的传播速度快,则受电弓等集电装置与滑接线的接触变得不稳定,有可能无法稳定地进行供电。
在此,通过提高滑接线的架线张力,能够使滑接线中的波的传播速度高速化,因此要求比以往更高强度的滑接线。
作为满足如上述的要求特性的具备较高的强度及较高的导电率的铜合金线,例如如专利文献1-3所示,提出有含有Co、P及Sn的铜合金线。这些铜合金线中,通过使Co及P的化合物析出于铜的母相中,能够在确保导电率的状态下实现强度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0-2121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再公表WO2009/107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再公表WO2009/119222号公报
但是,制造上述含有Co、P及Sn的铜合金线时,实施如下方法,即制出被称作坯料的截面积较大的铸锭,再加热该坯料并进行热挤压,之后进一步进行拉丝加工等。然而,在制出截面积较大的铸锭之后进行热挤压来制造铜合金时,由于铸锭的尺寸,所获得的铜合金的长度受限,无法获得长条的铜合金线。并且,存在生产效率较差的问题。
因此,提出有例如通过利用带轮式连续铸造机等的连续铸造轧制法来制造铜合金线的方法。此时,由于连续实施铸造与轧制,因此生产效率较高,并能够获得长条的铜合金线。
并且,还提出有通过上方连续铸造机、卧式连续铸造机及热顶连续铸造机制造连续铸造线材,并冷加工该连续铸造线材,由此制造铜合金线的方法。
然而,通过利用带轮式连续铸造机等的连续铸造轧制法制造的铜合金线及通过对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的铜合金线,与通过包含对坯料进行热挤压的热挤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铜合金线相比,存在强度降低的趋势。因此,为了确保强度,需要通过包含热挤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无法高效地生产高强度的铜合金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如上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合金线,该铜合金线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即使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来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判明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制造的铜合金线与通过包含热挤压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的铜合金线相比,Co、P的偏析较大。推测这是因为,热挤压时,能够将铸锭加热至高温并保持,并消除Co、P的偏析,但在连续铸造轧制法中,所获得的铸锭直接被轧制,因此无法充分消除铸造时的偏析。如此获得了如下见解,即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制造的铜合金线中,由于Co、P的偏析较大,因此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不足,强度降低。在通过对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的铜合金线中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见解而完成的,本发明的铜合金线为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并且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的铜合金线,其中,具有如下组成,即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及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Sn,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上述结构的铜合金线中,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及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包含较多的Co、P,因此,即使是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而Co、P的偏析变大时,也能够使Co及P的化合物充分析出,并能够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例如能够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高效地制造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的强度较高的铜合金线。
在此,本发明的铜合金线中,优选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1.2≤Co/P≤1.7的范围内。
此时,由于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Co/P≥1.2,因此Co量得到充分确保,能够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并且,由于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Co/P≤1.7,因此P量得到充分确保,能够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另外,若构成析出物的Co及P的化合物设为Co2P,则Co与P的原子比Co/P为2,但Co、P的偏析较大时,通过包含比理论量更多的P,能够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Co2P)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
并且,本发明的铜合金线中,优选还包含0.01质量%以上0.15质量%以下的Ni及0.005质量%以上0.07质量%以下的F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此时,通过Ni、Fe,能够使Co及P的化合物微细化,并能够实现强度的进一步的提高。
并且,本发明的铜合金线中,优选还包含0.002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Zn、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Mg、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Ag及0.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Zr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此时,能够通过Zn、Mg、Ag、Zr,使在铜材料的再利用过程中混入的S无害化,能够防止中温脆性,并提高铜合金线的强度及延性。
而且,本发明的铜合金线中,优选以原子比计,(Co+P)/Sn设为3.5≤(Co+P)/Sn≤8.5的范围内。
此时,通过将(Co+P)与Sn的原子比控制在上述范围,能够使基于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析出强化与基于Sn的固溶的固溶强化获得平衡。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铜合金线,其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即使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制造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在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连续铸造轧制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以往例中的Co、P的线性分析结果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例1中的Co、P的线性分析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铜合金线进行说明。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其中,具有如下组成,即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及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Sn,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并且,本实施方式中,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1.2≤Co/P≤1.7的范围内。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原子比计,(Co+P)/Sn设为3.5≤(Co+P)/Sn≤8.5的范围内。
另外,该铜合金线中,还可以包含0.01质量%以上0.15质量%以下的Ni及0.005质量%以上0.07质量%以下的F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并且,还可以包含0.002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Zn、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Mg、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Ag、0.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的Zr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以下,对将各元素的含量设定为上述范围的理由进行说明。
(Co)
Co是与P一同形成分散于铜的母相中的析出物的元素。
其中,Co的含量小于0.20质量%时,析出物的个数不足,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强度。另一方面,Co的含量超过0.35质量%时,存在大量对强度提高没有帮助的元素,有可能导致导电率的下降等。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中,将Co的含量设定为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Co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0.27质量%以上、0.33质量%以下的范围。
(P)
P是与Co一同形成分散于铜的母相中的析出物的元素。
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方法制造时,由于Co与P的偏析较大,因此若不增加P量,则Co及P的化合物的个数有可能不足。因此,P的含量为0.095质量%以下时,析出物的个数不足,有可能无法充分提高强度。另一方面,P的含量超过0.15质量%时,有可能导致导电率的下降等。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中,将P的含量设定为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P的含量进一步优选为0.095质量%以上、0.12质量%以下的范围。
(Co与P的原子比Co/P)
如上所述,Co与P形成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其中,Co与P的原子比Co/P小于1.2时,Co量不足,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另一方面,Co与P的原子比Co/P超过1.7时,P量不足,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中,将Co与P的原子比Co/P设定为1.2≤Co/P≤1.7的范围内。
另外,作为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可举出Co2P。本实施方式中,将Co与P的原子比Co/P设定在1.2≤Co/P≤1.7的范围内,构成为包含比Co2P的理论上的原子比Co/P=2更多的P。
Co与P的偏析较大时,能够通过过量包含P,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
Co与P的原子比Co/P进一步优选为1.3≤Co/P≤1.6的范围内。
(Sn)
Sn是具有通过固溶于铜的母相中而提高强度的作用的元素。并且,还具有促进以Co与P作为主要成分的析出物的析出的效果和提高耐热性、耐腐蚀性的作用。
其中,Sn的含量小于0.01质量%时,有可能无法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另一方面,Sn的含量超过0.5质量%时,有可能无法确保导电率。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中,将Sn的含量设定在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进一步优选为0.15质量%以上0.3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如果在该范围,则能够获得良好的强度-导电率平衡。另一方面,Sn的含量为0.3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时,能够大幅提高强度。
(原子比(Co+P)/Sn)
如上所述,Co、P形成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而有助于析出强化。另一方面,Sn通过固溶于母相中而有助于固溶强化。因此,通过控制(Co+P)/Sn,能够使析出强化与固溶强化得到平衡。
其中,(Co+P)/Sn小于3.5时,基于Sn的固溶强化成为中心,若欲实现强度提高,则导电率下降,因此在要求较高导电率的用途中,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另一方面,(Co+P)/Sn超过8.5时,基于Co、P的化合物的析出强化成为中心,从化合物的析出状态(析出物粒子尺寸、析出均匀性)的观点来看,强度提高的效果饱和。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有可能导致强度等的变化。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中,将(Co+P)/Sn设定在3.5≤(Co+P)/Sn≤8.5的范围内。(Co+P)/Sn更优选为5≤(Co+P)/Sn≤7的范围内。
(Ni及Fe)
Ni及Fe为具有使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微细化的作用效果的元素。
其中,Ni的含量小于0.01质量%时或者Fe的含量小于0.005质量%时,有可能无法可靠地发挥上述作用效果。另一方面,Ni的含量超过0.15质量%时或者Fe的含量超过0.07质量%时,有可能无法确保导电率。
根据以上内容,含有Ni时,优选将Ni的含量设为0.01质量%以上0.15质量%以下的范围内,含有Fe时,优选将Fe的含量设为0.005质量%以上0.07质量%以下的范围内。
(Zn、Mg、Ag、Zr)
Zn、Mg、Ag、Zr之类的元素为具有与S生成化合物并抑制S向铜的母相中的固溶的作用效果的元素。
其中,Zn、Mg、Ag、Zr之类的元素的含量分别小于上述下限值时,无法充分发挥抑制S向铜的母相中的固溶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Zn、Mg、Ag、Zr之类的元素的含量分别超过上述上限值时,有可能无法确保导电率。
根据以上内容,含有Zn、Mg、Ag、Zr之类的元素时,优选分别设为上述范围内。
接着,对上述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连续制出由上述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铜线坯50(连续铸造轧制工序S01)。在该连续铸造轧制工序S01中,例如使用图2所示的连续铸造轧制设备。
图2所示的连续铸造轧制设备具有熔炼炉A、保持炉B、铸造导管C、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连续轧制装置E及卷绕机F。
作为熔炼炉A,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圆筒形炉主体的竖炉。
在炉主体的下部,沿圆周方向向上下方向以多级状配备有多个燃烧炉(未图示)。并且,从炉主体的上部装入作为原料的电解铜,通过所述燃烧炉的燃烧熔解,从而连续制出熔融铜。
保持炉B用于将在熔炼炉A中制造的熔融铜以规定温度保持的状态下暂时积存,并将一定量的熔融铜送至铸造导管C。
铸造导管C将从保持炉B送来的熔融铜移送至配置于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的上方的浇口盘11。该铸造导管C例如用Ar等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体密封。另外,在该铸造导管C中设置有通过惰性气体搅拌熔融铜来去除熔融液中的氧等的脱气机构(未图示)。
浇口盘11是为了向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连续供给熔融铜而设置的积存槽。构成为在该浇口盘11的熔融铜的流动方向终端侧配置有浇注喷嘴12,浇口盘11内的熔融铜经由该浇注喷嘴12向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供给。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铸造导管C及浇口盘11上设有合金元素添加机构(未图示),向熔融铜中添加上述元素(Co、P、Sn等)。
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槽的铸造轮13及以与该铸造轮13的一部分外周面接触的方式环绕移动的环状皮带14。该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中,经由浇注喷嘴12向形成于所述槽与环状皮带14之间的空间注入熔融铜,通过冷却、固化该熔融铜,连续铸造棒状铸锭21。
在该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的下游侧连结有连续轧制装置E。
该连续轧制装置E连续轧制从带轮式连续铸造机D制出的铸锭21,制造规定外径的铜线坯50。
从该连续轧制装置E制出的铜线坯50经由清洗冷却装置15及探伤仪16卷绕于卷绕机F。
其中,通过上述连续铸造轧制设备制出的铜线坯50的外径例如设为8mm以上40mm以下,本实施方式中设为25mm。
接着,如图1所示,对通过连续铸造轧制工序S01制出的铜线坯50实施冷加工(一次冷加工工序S02)。在该一次冷加工工序S02中,实施多级加工,从而制成外径为1.0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内的铜线材。本实施方式中,制成外径为18mm的铜线材。
接着,对一次冷加工工序S02之后的铜线材实施时效热处理(时效热处理工序S03)。通过该时效热处理工序S03,使由以Co与P作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析出。
其中,时效热处理工序S03中,在热处理温度为200℃以上700℃以下、保持时间为1小时以上30小时以下的条件下实施。
接着,对时效热处理工序S03之后的铜线材实施冷加工,从而制成规定截面形状的铜合金线(二次冷加工工序S04)。
在该二次冷加工工序S04中,实施多级加工,从而制成外径为0.01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的铜合金线。本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的外径设为12mm。
通过上述工序,制造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
根据作为设为如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包含较多的Co、P,因此即使在利用图2所示的连续铸造轧制装置制造而Co、P的偏析变大时,也能够使Co及P的化合物(Co2P)充分析出,并能够实现强度的提高。因此,能够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高效地制造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的强度较高的铜合金线。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将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1.2≤Co/P≤1.7的范围内,因此分别确保Co量及P量,能够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能够实现强度的提高。尤其,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包含比Co2P的理论上的原子比Co/P=2更多的P,因此即使是Co与P的偏析较大时,也能够确保由Co及P的化合物构成的析出物的个数,并能够可靠地提高强度。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以原子比计,(Co+P)/Sn设为3.5≤(Co+P)/Sn≤8.5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基于Co、P的化合物的析出强化与基于Sn的固溶强化得到平衡。由此,能够同时提高强度及导电率,且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也能够使强度、导电率等特性稳定。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还包含0.01质量%以上0.15质量%以下的Ni及0.005质量%以上0.07质量%以下的F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时,能够通过Ni、Fe使Co及P的化合物微细化,并能够实现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还包含0.002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Zn、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Mg、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Ag及0.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的Zr中的任意一种以上时,能够通过Zn、Mg、Ag、Zr,使在铜材料的再利用过程中混入的S无害化,并能够防止中温脆性,并提高铜合金线的强度及延性。
以上,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铜合金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其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作为使用图2所示的带轮式连续铸造机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双带式的连续铸造轧制机等。
而且,也可通过上方连续铸造机、卧式连续铸造机及热顶连续铸造机制造连续铸造线材,并对该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由此制造铜合金线。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图1的流程图所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铜合金线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在二次冷加工工序之后实施最终热处理工序。并且,也可省略二次冷加工工序。
实施例
以下,对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有效性而进行的确认实验的结果进行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例1-13及比较例1-5)
利用具备带轮式连续铸造机的连续铸造轧制设备,制出由表1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铜线坯(外径25mm)。对该铜线坯,实施一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8mm之后,在表2中记载的条件下实施时效热处理。之后,实施二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2mm。
(以往例)
准备由表1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外径为240mm的坯料,再加热至950℃并实施热挤压。对所获得的挤压材进行一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8mm之后,在表2中记载的条件下实施时效热处理。之后,实施二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2mm。
如下评价如上述那样获得的铜合金线的抗拉强度及导电率。
关于抗拉强度,依据JISZ2241(ISO6892-1),利用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的AG-100kNX实施拉伸试验,测定了抗拉强度。将结果示于表2。
关于导电率,依据JISH0505,通过双电桥法进行了测定。详细而言,关于导电率,对20℃下的外径为12mm、长度为350mm的试验片,通过双电桥式电阻测定装置(YokogawaElectricCorporation制造的275200)测定电阻,通过平均截面法计算电导率,并将其与标准软铜(国际电气标准会议(ICE)中制定的标准软铜)的电导率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
并且,以往例中,从通过热挤压获得的热挤压材的截面中央部采取5mm×5mm的观察用试料,通过EPMA分析,实施了Co与P的线性分析。
将其结果示于图3。
而且,在本发明例1中,从连续铸造轧制工序中的中间轧制材的截面中央部采取5mm×5mm的观察用试料,通过EPMA分析,实施了Co与P的线性分析。将其结果示于图4。
[表1]
[表2]
在Co、P的含量少于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1、2中,抗拉强度不充分。推测这是因为Co及P的析出物并未充分分散。
在Co、P的含量多于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3中,导电率较低。
在Sn的含量少于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4中,抗拉强度不充分。推测这是因为Sn的固溶固化并不充分。
在Sn的含量多于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5中,导电率较低。
与此相对,在Co、P、Sn的含量设为本发明的范围的本发明例1-13中,抗拉强度较高,导电率得到充分确保。
尤其,在本发明例1中,具有与通过包含热挤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以往例相同的强度。另外,从图3及图4可知,以往例中,消除了Co、P的偏析,但本发明例1中,并未消除Co、P的偏析。确认到本发明例1中,即使未消除偏析,也获得了充分的强度。
并且,确认到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1.2≤Co/P≤1.7的范围内的本发明例1-3与本发明例4、5相比,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确认到,在还包含Ni、Fe、Zn、Mg、Ag、Zr的本发明例6-9中,与不含有这些元素时相比,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并且,在Sn的含量较多的本发明例10-13中,虽然导电率稍微低,但强度大幅提高。
从以上内容确认到,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制造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的铜合金线时,也可获得与通过包含热挤压工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铜合金线相同的强度。
<实施例2>(本发明例21-28)
利用上方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3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对该连续铸造线材,实施一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8mm之后,在500℃×4小时的条件下实施了时效热处理。之后,实施二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2mm。
(本发明例31-38)
利用卧式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3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对该连续铸造线材,实施一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8mm之后,在500℃×4小时的条件下实施了时效热处理。之后,实施二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2mm。
(本发明例41-48)
利用热顶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3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对该连续铸造线材,实施一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8mm之后,在500℃×4小时的条件下实施了时效热处理。之后,实施二次冷加工来将外径设为12mm。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对如上述那样获得的铜合金线的抗拉强度及导电率进行了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
如表3所示,确认到利用上方连续铸造机、卧式连续铸造机及热顶连续铸造机制出连续铸造线材,不对该连续铸造线材进行热加工,而是通过冷加工来制造的铜合金线材中,抗拉强度也较高,导电率得到充分确保。
<实施例3>(本发明例51-64)
接着,作为例如如线束那样要求强度与导电率的较高平衡的用途,对如表4所示那样控制了(Co+P)/Sn的铜合金线进行了评价。
本发明例51-55与实施例1的本发明例1-13同样地,利用具备带轮式连续铸造机的连续铸造轧制设备制出铜线坯(外径为25mm),并进行一次冷加工、热处理、二次冷加工,由此获得了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线(外径为12mm)。
本发明例56-58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例21-28同样地,利用上方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并进行一次冷加工、热处理、二次冷加工,由此获得了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线(外径为12mm)。
本发明例59-61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例31-38同样地,利用卧式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并进行一次冷加工、热处理、二次冷加工,由此获得了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线(外径为12mm)。
本发明例62-64与实施例2的本发明例41-48同样地,利用热顶连续铸造机,制出由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构成的连续铸造线材(外径为25mm),并进行一次冷加工、热处理、二次冷加工,由此获得了表4所示的组成的铜合金线(外径为12mm)。
[表4]
确认到在将(Co+P)/Sn设为3.5≤(Co+P)/Sn≤8.5的范围内的本发明例51-64中,抗拉强度及导电率均较高,能够适用于例如线束等要求高强度及高导电率的用途中。
符号说明
S01-连续铸造轧制工序

Claims (5)

1.一种铜合金线,其由含有Co、P及Sn的析出强化型铜合金构成,通过连续铸造轧制法或对以连续铸造法制造的连续铸造线材进行冷加工来制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组成,即包含0.20质量%以上0.35质量%以下的Co、超过0.095质量%且0.15质量%以下的P及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Sn,余量由Cu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合金线,其特征在于,
Co与P的原子比Co/P设为1.2≤Co/P≤1.7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合金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合金线还包含0.01质量%以上0.15质量%以下的Ni及0.005质量%以上0.07质量%以下的F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铜合金线还包含0.002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的Zn、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Mg、0.002质量%以上0.25质量%以下的Ag及0.001质量%以上0.1质量%以下的Zr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线,其特征在于,
以原子比计,(Co+P)/Sn设为3.5≤(Co+P)/Sn≤8.5的范围内。
CN201480028620.4A 2013-05-24 2014-05-22 铜合金线 Active CN105229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0079 2013-05-24
JP2013110079 2013-05-24
JP2014-068368 2014-03-28
JP2014068368A JP5773015B2 (ja) 2013-05-24 2014-03-28 銅合金線
PCT/JP2014/063564 WO2014189103A1 (ja) 2013-05-24 2014-05-22 銅合金線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9181A true CN105229181A (zh) 2016-01-06
CN105229181B CN105229181B (zh) 2017-07-21

Family

ID=51933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8620.4A Active CN105229181B (zh) 2013-05-24 2014-05-22 铜合金线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4400B2 (zh)
EP (1) EP3006582B1 (zh)
JP (1) JP5773015B2 (zh)
KR (1) KR20160013025A (zh)
CN (1) CN105229181B (zh)
MX (1) MX2015015998A (zh)
PT (1) PT3006582T (zh)
WO (1) WO20141891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034A (zh) * 2016-07-29 2016-11-16 王汉清 一种用于半导体焊接的铜键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0030A (zh) * 2020-08-06 2020-12-0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285B2 (ja) 2015-01-13 2019-07-3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歯車装置
JP6946765B2 (ja) * 2016-06-23 2021-10-06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銅合金、銅合金鋳塊及び銅合金溶体化材
WO2017222041A1 (ja) * 2016-06-23 2017-12-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銅合金、銅合金鋳塊、銅合金溶体化材、及び、銅合金トロリ線、銅合金トロリ線の製造方法
JP2020111789A (ja) 2019-01-11 2020-07-27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銅合金材
CN111496200B (zh) * 2020-04-24 2021-11-05 浙江大学 一种铜合金的水平连铸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375A (zh) * 2003-03-03 2005-01-19 三宝伸铜工业株式会社 耐热铜合金
WO2009107586A1 (ja) * 2008-02-26 2009-09-03 三菱伸銅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導電銅棒線材
CN101568658A (zh) * 2007-12-21 2009-10-28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高强度、高导热铜合金管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12164A (ja) * 2009-03-11 2010-09-24 Mitsubishi Shindoh Co Ltd 電線導体の製造方法、電線導体、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01960028A (zh) * 2008-03-28 2011-01-26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管/棒/线材
CN102177265A (zh) * 2008-10-31 2011-09-07 松德维希尔铜管厂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铜锡合金、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JP2014025137A (ja) * 2012-07-30 2014-02-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銅合金線及び銅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JP2014025136A (ja) * 2012-07-30 2014-02-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銅合金線及び銅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9834A (ja) 1997-10-23 1999-07-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高強度トロリ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89831A (ja) 2001-07-12 2003-03-28 Komatsu Ltd 銅系焼結摺動材料および複層焼結摺動部材
US7182823B2 (en) 2002-07-05 2007-02-27 Olin Corporation Copper alloy containing cobalt, nickel and silicon
JP6027807B2 (ja) * 2012-07-30 2016-11-16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銅合金トロリ線及び銅合金トロリ線の製造方法
US20150187452A1 (en) 2012-07-31 2015-07-02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Copper alloy wire and copper alloy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939555B1 (ko) 2012-07-31 2019-01-17 미쓰비시 마테리알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리 합금선 및 구리 합금선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8375A (zh) * 2003-03-03 2005-01-19 三宝伸铜工业株式会社 耐热铜合金
CN101568658A (zh) * 2007-12-21 2009-10-28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高强度、高导热铜合金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09107586A1 (ja) * 2008-02-26 2009-09-03 三菱伸銅株式会社 高強度高導電銅棒線材
CN101932741A (zh) * 2008-02-26 2010-12-29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高强度高导电铜棒线材
CN101960028A (zh) * 2008-03-28 2011-01-26 三菱伸铜株式会社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管/棒/线材
CN102177265A (zh) * 2008-10-31 2011-09-07 松德维希尔铜管厂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铜锡合金、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JP2010212164A (ja) * 2009-03-11 2010-09-24 Mitsubishi Shindoh Co Ltd 電線導体の製造方法、電線導体、絶縁電線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4025137A (ja) * 2012-07-30 2014-02-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銅合金線及び銅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JP2014025136A (ja) * 2012-07-30 2014-02-06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銅合金線及び銅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9034A (zh) * 2016-07-29 2016-11-16 王汉清 一种用于半导体焊接的铜键合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0030A (zh) * 2020-08-06 2020-12-04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0030B (zh) * 2020-08-06 2021-09-10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线材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15998A (es) 2016-04-13
US20160122849A1 (en) 2016-05-05
JP2015004126A (ja) 2015-01-08
KR20160013025A (ko) 2016-02-03
WO2014189103A1 (ja) 2014-11-27
EP3006582A1 (en) 2016-04-13
PT3006582T (pt) 2018-11-21
US10584400B2 (en) 2020-03-10
EP3006582A4 (en) 2017-03-15
JP5773015B2 (ja) 2015-09-02
EP3006582B1 (en) 2018-10-10
CN105229181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9181A (zh) 铜合金线
JP5343856B2 (ja) 銅合金線製造方法
CN109072343A (zh) 铜合金、铜合金铸块、铜合金固溶材料及铜合金架空线、铜合金架空线的制造方法
US5391243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wire for electric railways
CN108220665A (zh) 一种铁路电力贯通线用稀土铜合金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8283B (zh) 一种大功率调频调速异步牵引电机用铜合金导条和端环及其制备方法
US5705125A (en) Wire for electric railways
JP6027807B2 (ja) 銅合金トロリ線及び銅合金トロリ線の製造方法
CN104411845A (zh) 铜合金线及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
WO2021005923A1 (ja) 銅合金トロリ線
JP2005251749A (ja) 銅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製造装置
CN104379782A (zh) 铜合金线及铜合金线的制造方法
JP2009174038A (ja) 銅合金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銅合金導体ならびにケーブルならびにトロリー線
CN104379783A (zh) 铜合金滑接线及铜合金滑接线的制造方法
CN108866367A (zh) 一种铜银合金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JP4214394B2 (ja) 耐摩耗性トロリー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493047B2 (ja) 銅合金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43514B (zh) 一种纳米强化铜合金制备方法
JP2010095777A (ja) 銅合金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ロリー線、ケーブル、並びに銅合金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33111A (ja) トロリー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222041A1 (ja) 銅合金、銅合金鋳塊、銅合金溶体化材、及び、銅合金トロリ線、銅合金トロリ線の製造方法
JP2018083973A (ja) 銅合金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9143175A (ja) 銅合金線
JP2013142180A (ja) 鍛造用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鍛造品
CN108893649A (zh) 一种新型高导电率铜合金线材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