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8836B -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8836B
CN105228836B CN201480028995.0A CN201480028995A CN105228836B CN 105228836 B CN105228836 B CN 105228836B CN 201480028995 A CN201480028995 A CN 201480028995A CN 105228836 B CN105228836 B CN 105228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layer
laser
micro
lentic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89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8836A (zh
Inventor
A.格雷加勒克
M.拉姆
J.希纳贝克
W.霍夫米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jia German Currenc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filed Critical Giesecke and Devri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228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8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2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42Moiré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46Perfo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1Translucent or partly translucent parts, e.g. windo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1Marking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25Marking by deformation, e.g. 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3Marking by removal of material
    • B42D2033/10
    • B42D2033/18
    • B42D2033/22
    • B42D2033/24
    • B42D2035/20
    • B42D2035/36
    • B42D2035/44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伪纸、有价文件和其它数据存储载体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12),包括:单层或多层中心体(20),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22、24);同类的微透镜(26)的排列,其布置在中心体(20)的第一主表面(22)上,微透镜的折射效果限定焦平面(28);激光敏感记录层(40),其布置在中心体(20)的第二主表面(24)上;掩模层(30),其布置在微透镜(26)的排列与激光敏感记录层(40)之间并且在微透镜的焦平面(28)之外;以及,多个微标记(44),其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激光敏感记录层(40)中,其中每个微标记(44)被分配给一个微透镜(26),并且当通过所关联的微透镜(26)观看防伪元件(12)时,该微标记是可见的。这里,掩模层(30)具有与多个微标记(44)对齐的宏观凹陷区域。

Description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伪纸、有价文件和其它数据载体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一种用于制造这样的防伪元件的方法,和具有这样的防伪元件的数据载体。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数据载体(诸如有价文件或身份识别文件)、以及其它贵重物品(诸如品牌物品)通常设置有防伪元件,所述防伪元件允许证实数据载体的真实性,并同时充当对未授权复制的防护措施。
具有取决于视角的效果的防伪元件在防护真实性方面有作用,因为它们甚至不能被最先进的复印机复制。在此,防伪元件配有光学可变元件,从不同视角,所述光学可变元件对观看者呈现不同的图像印象,并根据视角显示例如其它颜色或亮度印象和/或其它图形图案。
例如,诸如信用卡或个人身份证的身份卡长期以来借助激光雕刻个人化。在通过激光雕刻的个人化中,基底材料的光学属性通过以期望标记的形式适当地引导激光束而被不可逆地改变。这种激光标记可将数据载体的个性化与防伪元件结合,并比常规个性化(比如已知的编号方法)更自由地将它们结合进印刷图像中。
文献EP0 219 012 A1描述了一种具有部分透镜网格图案的身份证。经由所述透镜图案,信息片段利用激光以不同角度刻写进身份证中。所述信息片段还可仅从所述角度被感知到,使得当倾斜身份证时,呈现不同信息片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详细说明一种具有吸引人的视觉外观和高防伪造性的上述类型的防伪元件。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发展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一般的防伪元件包括:
-单层或多层中心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
-同类微透镜的排列,其布置在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微透镜的折射效果限定焦平面;
-激光敏感记录层,其布置在中心体的第二主表面上;
-布置在微透镜排列与激光敏感记录层之间并且在微透镜的焦平面之外的掩模层,和
-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在激光敏感记录层中产生的多个微标记,每个微标记与一个微透镜相关联,并且当通过相关联的微透镜观看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标记是可见的;
-掩模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微标记对齐的宏观间隙区域。
尺寸小于肉眼分辨极限的透镜称为微透镜。微透镜优选地形成为球面的或非球面的,并且例如在钞票中,有利地具有在5μm至10μm之间、优选地在10μm至50μm之间、特别优选地在15μm至20μm之间的直径。对于卡应用,微透镜还可更大,并具有例如在100μm至300μm之间的直径。在所有设计中,微透镜还可发展为柱形透镜。微透镜的曲率为每个透镜限定至少一个焦距。这里,微透镜排列中的微透镜都具有相同的焦距,由此在本说明书的意义上是“同类的”。通过相同的焦距,确保了微透镜一起限定共同的焦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所提及的同类的微透镜排列之外,还可以提供具有其它焦距的微透镜排列。
用肉眼从20cm的观看距离可察觉的间隙区域称为宏观间隙区域。宏观间隙区域在每一方向上优选地具有在0.5mm至3cm之间的尺寸。此外,在所有实施例中,宏观间隙区域有利地形成图案、字符或编码形式的基本花纹。
宏观间隙区域与多个微标记对齐的规范是指,从在20至30cm之间的正常观看距离,间隙区域与紧紧环绕所述多个微标记的标记区域显得是叠合的。这里,取决于激光照射方向,微标记或标记区域在记录层的平面中的位置可从间隙区域在掩模层平面中的位置偏离多个微透镜直径。特别优选地,微标记或标记区域在记录层的平面中的位置从间隙区域在掩模层平面中的位置最多偏离半个微透镜直径。
中心体可形成为单层,并且例如通过箔片形成,但是它也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并且包括多个箔片和/或中间层,诸如层压漆层。中心体可以但不必须构成防伪元件的支撑衬底。
在本发明的有利变体中,掩模层是激光敏感掩模层,其中,间隙区域是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的。这里,掩模层的间隙区域和记录层的微标记有利地在同一操作中用同一激光束产生,以确保间隙区域与微标记的对齐。
在本发明另一同样有利的变体中,掩模层是优选地构成印刷层的激光吸收或激光反射掩模层。在这种变体中,掩模层本身有利地不是激光敏感的,并且在用于生产微标记的激光照射时不被激光辐射改变。
掩模层可以特别地在中心体与微透镜排列之间布置在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心体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可选地,中心体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子层组成,并且所述掩模层可被布置在中心体的两个子层之间。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掩模层的间隙区域连续地延伸越过多个微透镜,优选地越过几百个微透镜,特别优选地越过几千个微透镜。
在另一同样有利的实施例中,掩模层的间隙区域延伸越过多个微透镜,优选地越过几百个微透镜,特别优选地越过几千个微透镜,在相邻的微透镜之间存在掩模隔离部,其尺寸在人眼的分辨率极限之下。具体地,微透镜之间的掩模隔离部的宽度低于15μm,优选地低于10μm或甚至低于5μm。
有利地,相邻微标记之间的距离等于与相邻微标记相关联的微透镜之间的距离。
从微透镜平面到焦平面的距离限定焦距,即同类的单个微透镜的焦距。从焦平面到掩模层的距离可以在焦距的40%至100%之间。有利地,从焦平面到掩模层的距离是焦距的80%以上,优选地是焦距的9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发展,防伪元件包括烧蚀促进图案(ablation-promotingpatterns),其方便激光照射时在掩模层中产生间隙区域。特别地,为了这一点,掩模层可以包括表面扩大浮凸图案,例如具有相交的正弦表面形貌的表面扩大浮凸图案。这里,表面形貌可以具有,例如,200至400nm的高度,优选地为约300nm,并且在x方向和y方向上,在每种情况下具有200至400nm的光栅常数,优选地为约300nm。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仅在间隙区域中设置有表面扩大浮凸图案。
用于通过激光辐射选择性地除去金属层的其它可能在WO 2011/038848 A2中描述,特别是在第26页到第32页,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参考本发明,这里,记录层在每种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脱金属化需要较高的激光能量,并且掩模层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较低的激光能量对于脱金属化是足够的。以这种方式可实现的是,在记录层中产生期望尺寸的微标记的激光能量下,更容易烧蚀的掩模层的间隙区域产生为大部分或完全没有掩模隔离部。以这种方式,掩模层的尽可能完整的烧蚀可以用期望尺寸的微标记在记录层中的同时受控产生而在间隙区域中实现。
根据另外的发明实施例,激光吸收层布置在掩模层与记录层之间。激光吸收层优选地具有在可见光谱范围内超过90%或甚至超过95%的透射率或,和/或优选地具有在红外光谱范围内超过20%或甚至超过30%的吸收率。
用于在掩模层中产生间隙区域和在记录层中产生微标记的激光照射优选地用红外线激光器发生,例如波长为1.064μm。由于激光吸收层,入射激光能量的一部分被吸收,使得掩模层被用完整的激光能量照射,而记录层只用降低的激光能量照射。以这种方式,激光照射可用足以烧蚀也在微透镜之间区域中的掩模层的激光能量发生,而不会在记录层中产生过大的微标记或完全烧蚀所述记录层。
激光吸收层的提供也可以与用于掩模层的上述烧蚀促进措施相结合,从而用期望尺寸的微标记在记录层中的同时受控产生确保在间隙区域中的掩模层的完整烧蚀。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微标记由在记录层中的微孔形成,特别是由基本上为圆形的微孔形成或由图案形状的微孔形成。所述微标记或微孔的确切形状特别地取决于微透镜的形状(球形、非球形、圆柱形),并且,如下所述,也取决于激光辐射的入射角。
在其它实施例中,代替在记录层中的微孔,所述微标记也主要在于记录层的可视外观的变黑或非变黑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微标记可通过激光敏感记录层的颜色变化或去除来形成。激光敏感记录层的去除还包括仅部分的去除,其光学上对应于发亮。记录层的颜色变化或去除可以基于热、光化学或混合工艺。为了产生透射光的效果,所述微标记具有降低的不透明度,并且在极端情况下,通过所提到的微孔形成。对于反射光的效果,减少的不透明度不是绝对强制性的,那里的改变例如还可以在于变黑。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微标记比各自关联的微透镜要小。这里,微标记和关联的微透镜的面积比可以低于1.0或低于0.5、低于0.2,或甚至低于0.1。圆形微孔可以例如具有在1μm至15μm之间、在1.5μm至5μm之间,并且特别是在2μm至3μm之间的直径。
在掩模层的间隙区域中并且在布置为与其对齐的微标记中,防伪元件特别有利地是半透明的,特别是具有在20%至90%之间的透射率。在任何情况下,在间隙区域中的防伪元件的透射率都是显著的,例如以超过1.5倍或超过2倍高于掩模层的间隙区域的外部。在后一个提及的区域(last-named regions)中,防伪元件典型地是不透明的或具有小于15%的透射率,特别是小于10%。如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这导致显著的透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标记是用激光辐射通过微透镜排列从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引入到记录层内的。在随后观察时,微标记因而各自从它们被制造时引入的相应观察方向上是基本可察觉的。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微标记从至少两个不同的观察方向上是可察觉的,使得可以产生倾斜或交替的图像。从不同观察方向上可见的基本花纹在含义和构成上可以是相关的,例如,当所述防伪元件在观看者的眼睛前面被倾斜时前进的图像序列,类似手翻书时。
在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中,防伪元件同时包括微光学描绘装置,特别是摩尔放大装置,摩尔型微光学放大装置或模放大装置。
这类微光学描绘装置的基本原理在公布WO 2009/000528 A1中解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说明书。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微标记之外,记录层优选地包括被细分成多个单元的基本花纹图像,在每一个所述单元中布置有预定的其它基本花纹的描绘区域,微透镜排列形成微透镜栅格,当观察基本花纹图像时,所述微透镜栅格从布置在所述单元中的描绘区域重构所述其它基本花纹。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变体中,记录层、掩模层或者该两层都是不透明的。特别地,记录层和/或掩模层可以由不透明金属层形成或包括不透明金属层。这里,术语金属也包括金属合金。由例如铝、铜、铬、银、金或铝-铜合金所组成的层可以被用作不透明金属层。在一些设计中,意图是在掩模层与记录层之间有颜色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铝被选择作为掩模层的材料,而铜被选择作为记录层的材料。在其它设计中,掩模层和记录层应该显得具有相同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材料或相似颜色的材料被选择用于该两层。
除了金属层之外,在掩模层和记录层中,还可以使用具有色移效果的薄膜元件,这已经使掩模层或记录层自身具有光学可变的外观。这样的薄膜元件通常由吸收层、电介质间隔层和金属反射层组成。这里,反射层被实现为足够薄的,以便它可以通过激光辐射设置有所希望的间隙区域或微孔。
在本发明的其它同样有利的变体中,记录层、掩模层或两层都是半透明的,优选地,各自具有在20%至90%之间,特别是在40%至80%之间的透射率。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数据载体,特别是配有所述类型的防伪元件的有价文件,诸如钞票、护照、证书、身份证或类似物。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变体中,防伪元件可以特别地被布置在数据载体的窗口区域或通孔之中或之上。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制造用于防伪纸、有价文件和其它数据载体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方法,其中
-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的单层或多层中心体被提供,同类的微透镜的排列被布置在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微透镜的折射效果限定了焦平面,
-激光敏感记录层被布置在基底的第二主表面上,
-掩模层被布置在微透镜排列与激光敏感记录层之间,并且在微透镜的焦平面之外,以及
-掩模层被形成为具有或设置有宏观间隙区域,
-多个微标记通过穿过掩模层的间隙区域的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激光敏感记录层中,每个微标记与一个微透镜关联并且在通过相关联的微透镜观察防伪元件时是可见的,
-通过这些制造步骤,确保了掩模层的宏观间隙区域与多个微标记是彼此对齐的。
在优选的方法变体中,掩模层中的宏观间隙区域和激光敏感记录层中的微标记是用同一激光束在同一操作中产生的。
在另一同样优选的方法变体中,具有间隙区域的掩模层被施加到(特别是被压印在)所述中心体或中心体的子层上,以产生曝光掩模。激光敏感记录层中的微标记通过用激光辐射照射在具有间隙区域的掩模层上而在后续操作中产生。
在这两种方法变体中,激光照射优选地用红外辐射产生,特别是Nd:YAG、Nd:YVO4或光纤激光。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和优点将通过参考附图在下面说明,其中,为了提高其清晰度,按刻度和比例的描绘被省略。
所示出的是: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钞票的示意图,所述光学可变防伪元件布置在纸币中的通孔之上,
图2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伪元件的层结构,
图3以(a)和(b)示出了图2中防伪元件的制造的两个中间步骤,
图4示出了图2中的防伪元件从正面观察时的视觉外观,在(a)中是以反射光,而在(b)中是以透射光,
图5示出了图2中的防伪元件从背面观察时的视觉外观,在(a)中是以反射光,而在(b)中是以透射光,
图6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防伪元件的层结构,其中,所述掩模层布置在中心体的内部,
图7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用于掩模层的表面扩大浮凸图案的防伪元件的层结构,
图8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布置在中心体内部的激光吸收层的防伪元件的层结构,并且
图9和图10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防伪元件的层结构,其中,所述掩模层通过激光吸收或激光反射印刷层形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用钞票防伪元件的实例说明本发明。对于这一点,图1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12的钞票10的示意图,所述光学可变防伪元件12布置在纸币10中的贯通开口14之上。在透射光中,所述防伪元件12在子区域16中显得是半透明的,并且由于其施加在开口14之上,在反射光和透射光的每种情况下,从它的前面和从它的背面都可以观察。如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从所述不同观察方向,所述防伪元件12在每一种情况下显示不同的视觉外观。
图2以截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伪元件12的层结构,仅描绘了需要解释功能原理的部分层结构。防伪元件12包括例如通过透明塑料箔片形成的透明中心体20,诸如27μm厚的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箔片。在示出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如在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中心体20是单层的,但也可以是两层或多层的。
中心体20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22、24,第一主表面22设置有掩模层30、布置在掩模层30上的附着促进层32,和存在于附着促进层32上的同类微透镜26的排列。在具体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微透镜26以微透镜栅格的形式规则地排列,并且在基底箔片的表面上形成具有预先选择的对称性的二维布拉维点阵。微透镜26的布拉维点阵可具有,例如,六角点阵对称性或者也可具有更低的对称性,诸如平行四边形点阵对称性。
微透镜26(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是球形地设计的)优选地具有15μm至30μm的直径,例如为20μm,并且由此不能用肉眼察觉。中心体20和任何中间层的厚度与微透镜26的曲率以这样的方式彼此协调,使得同类微透镜26的焦距基本上对应于微透镜排列距中心体20的第二主表面24的距离。由于微透镜26都具有相同的焦距,并由此在本说明书的意义内是“同类的”,微透镜26的折射效果限定焦平面28,其位于距微透镜排列或微透镜平面的一倍焦距FL距离处,并且平行于微透镜26的平面。由于微透镜26的曲率与中心体20和任何存在的中间层的厚度的协调,如也在图2中描绘的,焦平面28通常与中心体20的第二主表面24重合。
在示范性实施例中,布置在微透镜26的排列与中心体20之间的掩模层30由具有40nm厚度的激光敏感铝层组成。掩模层30位于防伪元件12的内部,但远在微透镜26的焦平面28之外。
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形成图案、字符或编码形式的基本花纹的宏观(换句话说,肉眼可见的)间隙区域34在掩模层30中产生。这里,通常具有几毫米尺寸的宏观间隙区域34延伸跨越几千个甚至几万个微透镜26。如以下更详细地解释的,作为制造过程的结果,在间隙区域34内,在相邻微透镜之间的区域中,存在小的掩模隔离部36,然而,其尺寸远低于人眼的分辨率极限,因而不能或几乎不能对观看者显现。
为了说明,参考图1至图5描述的防伪元件12显示了具有枫叶16(图1)形状的宏观间隙区域34。间隙区域34具有例如50mm2的面积,使得对于20μm的透镜直径,其跨越超过100,000个微透镜延伸。这里,掩模隔离部36的宽度只有几微米,使得所述间隙区域34的总印象不被或几乎不被掩模隔离部36影响。
对于所提到的典型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在图中的微透镜和间隙区域的比例仅是示意性地描绘的。
激光敏感记录层40布置在中心体20的第二主表面24上,所述记录层40在示范性实施例中是由60nm厚的铜层形成的。
多个直径为2μm至3μm的圆形微孔44通过在标记区域42中的激光辐射的作用而被引入到记录层40内。即使本发明在针对参考微孔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应该理解的是,代替微孔,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微标记,诸如油墨层中的颜色改变区域。
在掩模层30中的间隙区域34和位于中心体20的相对主表面上的微孔44以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方式在同一操作中同时地并且通过同一激光束产生,使得间隙区域34和微孔44对于彼此没有对齐公差。其结果是,记录层40中的多个微孔或围绕所述微孔的标记区域42与掩模层30的间隙区域34对齐。特别地,根据激光照射的方向,标记区域42在记录层40平面上的位置从间隙区域34在掩模层30平面上的位置至多偏离微透镜26的透镜直径的一半。
由此,在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允许间隙区域34与标记区域42或微孔44的彼此高度精确地对准。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掩模层30在微透镜排列之下以及由此在防伪元件内部的布置提供了以下优点:无需任何其它的保护措施,掩模层30被良好地保护以防止外部影响,诸如弄脏或磨损。
参考图3(a),为了制造防伪元件12,形成中心体20的PET箔片首先在其第一主表面22上被涂覆有连续的40nm厚的铝层30。在附着促进层32的施加之后,UV漆层被施加并压印以产生微透镜26的排列。如上面所提到的,微透镜26的曲率被选择为使得微透镜26的焦距基本上对应于由中心体20、掩模层30和附着促进层32组成的层序列的厚度。微透镜26的焦平面28因而位于中心体的第二主表面24上。所述第二主表面24涂覆有连续的60nm厚的铜层40。在所提及的层厚度的情况下,铝层30和铜层40两者都是不透明的。在第一个实例中,远远地位于焦平面28前方的不透明的铝涂层30防止光被微透镜26聚焦在记录层40上。
然后以这种方式制备并涂覆的中心体20用激光辐射50从微透镜16一侧或第一主表面22一侧照射,例如,用Nd:YAG、Nd:YVO4或光纤激光,并且铝层30通过激光束的合适引导以所需间隙区域34的形式烧蚀。这里,激光束50可被预聚焦。由于铝层30的烧蚀,在间隙区域34中的掩模层30的遮光效果被取消,并且微透镜26在记录层40上的聚焦被恢复。
现在,如果激光照射50使用的激光能量高于将铝层30脱金属化所需的能量,则在烧蚀之后,如图3(b)中通过参考标号52指示的,残余的剩余能量现在被微透镜26不受阻碍地聚焦在记录层40上。假设激光能量是适当地选择的,则剩余能量不足以高达使得微透镜26之下的记录层40完全烧蚀,但足以在记录层40中产生微孔44,其尺寸比相关联的微透镜26小。
通过这种方法,所实现的是,每个微孔44关联有一个微透镜26,微孔44通过所述微透镜26在激光照射时产生,并且在随后观察所述防伪元件时,所述微孔44通过所述微透镜26是可见的。所述多个微孔44形成紧密地围绕所述多个微孔的标记区域42,并且由于是用相同激光束同时产生的,所述标记区域42与掩模层30的间隙区域34对齐。由于微透镜26仅20μm的小尺寸,可以确保的是,从20至30cm的正常观看距离,间隙区域34与多个微孔44的标记区域42是叠合的。
由于微透镜26的聚焦作用,在激光照射时,在掩模层30中相邻微透镜之间的区域中的局部激光能量显著地低于位于微透镜26正下方的区域中的局部激光能量。由此,在所述间隙区域34内,根据所使用的激光能量和掩模层30距微透镜平面的距离,小的未脱金属化的掩模隔离部36可以保留在相邻微透镜26之间的区域中。然而,由于微透镜的较小尺寸和较高面积覆盖率,所述掩模隔离部的尺寸远低于人眼的分辨率极限,因此对观察者是不可察觉或几乎不可察觉的。然而,特别是当倾斜地观察时,掩模隔离部36可以导致间隙区域34中的防伪元件的透明度稍微降低,这样,对于高度透明的间隙区域,掩模隔离部是尽可能窄的,或者甚至不应存在掩模隔离部。
图4示出了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防伪元件12在从第一主表面22(前方)一侧观察时的视觉外观,图4(a)示出了在反射光下(即在反射下)的外观,而图4(b)示出了在透射光下(即在透射下)的外观。
在反射光下,在间隙区域34之外,由铝构成的银色闪亮的掩模层30占外观的主导地位。在间隙区域34中,除任意的掩模隔离部36之外,掩模层30被完全地去除,因而观察者在那里看到记录层40的铜色。由于它们的小尺寸,在反射光中,在记录层40中的微孔44用肉眼察觉是有困难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使得记录层40显得是连续的金属层。由此,如图4(a)所示出的,在反射光下,观察者看到银色背景下的铜色枫叶16。
当在透射光下观察时,由于不透明掩模层30,防伪元件12在间隙区域34外显得是暗的。在间隙区域34的内部,与此相反,由于多个微孔44,记录层40是取决于观察方向而半透明的。由于,在所述观察方向上,微孔44通过微透镜26而被观察,从它们在生产时用激光束50引入的视角上,微孔44基本上是各自可察觉的。此外,围绕所述中心视角,微孔44在主要取决于微孔44的直径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是可察觉的。所述角度范围进而是特别地由透镜性能导致的,首先由微透镜26在激光波长处的焦距、中心体20和微透镜与记录层之间的任何中间层的厚度、所使用的激光的能量以及记录层40的层厚度所导致。通过所述参数的适宜选择和协调,能够根据需要在宽的范围内调整微孔44的直径,并由此调整可见区域的角度尺寸。
参照图4(b)中的描绘,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微孔44在激光辐射50的垂直入射下产生,如图3中所示出的。微孔44由此在垂直地穿过微透镜26观察防伪元件12时也是可见的,使得间隙区域34在透射光下从这个视角显得是半透明的。观察者因而看到在黑暗背景下的闪亮枫叶16,如在图4(b)中所描绘的。
图5示出了防伪元件12从第二主面24(背面)一侧观察时的视觉外观,图5(a)描绘了在反射光下的外观,而图5(b)描绘了在透射光下的外观。
在反射光中,仅铜色记录层40从背面是可见的,因为,在反射光中,由于它们的较小尺寸,微孔44用肉眼察觉是有困难的或者根本不可能的。观察者由此在反射光下从背面看到连续的铜色金属层,如在图5(a)中所示出的。
当在透射光下观察时,在间隙区域34之外,由于不透明记录层40,所述防伪元件12显得是暗的。相反,在间隙区域34的内部,由于多个微孔44,记录层40在大的角度范围中显得是半透明的。与从正面看相反,当观察背面时,微孔44不是通过微透镜26观察的。相反,微透镜26聚集从第一主表面22入射的光,并将它集中在微孔44上,使得产生了背面的微孔44显得明亮的大角度范围。观察者由此看到在黑暗背景下的闪亮枫叶16,如在图5(b)中所描绘的。
在刚刚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中,出于更简单描绘的考虑,微孔仅从一个方向引入到记录层,即从垂直于主表面22、24的方向引入。但是,在其它设计中,微孔或一般的微标记也可以通过微透镜26的排列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方向产生在记录层40中,并且在随后观察时,所生成的微孔或微标记因而从相应的视角方向是可见的。
掩模层不必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上,而是还可以存在于中心体的内部,如在图6的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描绘的。在那里示出的防伪元件60包括由两个透明的15μm或12μm厚的PET箔片64、66和透明层压漆层68组成的多层中心体62。如在图2中的示范性实施例那样,中心体62的第一主表面22设置有同类的微透镜26的排列,并且第二主表面24上设置有60nm厚的铬层形式的激光敏感记录层40。微透镜26的曲率进而基于该中心体62的厚度,其方式使得微透镜26的焦平面28与第二主表面24重合,从而基本上也与记录层40的平面重合。
在此示范性实施例中,激光敏感掩模层70被布置在中心体66的两个箔片64、66之间,使得掩模层70距焦平面28的距离为微透镜的焦距FL的约50%至60%。
类似图3所描述的方法,以所希望基本花纹的形式的宏观间隙区域72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掩模层70中,具有显著低于人眼分辨率极限的尺寸的小掩模隔离部74在这里也能够保持在相邻微透镜之间的间隙区域72内。激光照射时的激光能量被选择为使得,在所述间隙区域72产生在掩模层70中以后,残余的剩余能量在通过微透镜26聚焦之后足够用于在记录层40中产生微孔44。如对图3所描述的,由于通过同一激光束同时产生,以这种方式创建并且具有多个微孔的标记区域42与掩模层70的间隙区域72对齐。
为了便利于掩模层的间隙区域在激光照射时的产生,并由此特别是为了减少或完全抑制残余的掩模隔离部,防伪元件可以包括烧蚀促进图案,例如用于掩模层的表面扩大浮凸图案。当金属层蒸镀在不同粗糙度的浮凸图案上时,这导致,即主要导致,所形成的浮凸越粗糙,所述金属层越薄。此外,在粗糙的图案中,在一般情况下,入射的激光辐射被更经常地反射,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来金属化,使得总体而言,粗糙的浮凸图案用较低的激光能量已经可以脱金属化。
参考图7,在那里示出的防伪元件80基本上对应于图2中的防伪元件12,但是,其中,在施加由铝构成的掩模层30之前,中心体20的第一主表面22设置有表面扩大浮凸图案82。表面扩大浮凸图案82可以,例如,被压印在箔片的表面上,或者能够以施加和压印的模压漆层的形式存在。如在图7中所描绘的,表面扩大浮凸图案82在仅40nm厚的铝层30中继续延伸。
与此相反,中心体20的第二主表面24形成为平坦的,而没有浮凸图案。由于掩模层30的表面扩大图案,所述层是可用低激光能量烧蚀的,而对于记录层40,没有采取任何烧蚀促进措施。激光照射50由此可以用足以烧蚀也在微透镜26之间区域中的掩模层30的激光能量发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在更难烧蚀的记录层40中产生过大的微孔44,或完全烧蚀所述记录层40。
根据未在此示出的实施例,在掩模层30的施加之前,中心体20的第一主表面22可以仅在间隙区域中设置表面扩大浮凸图案82,其在这种情况下充当掩模。这具有的优点是,由于间隙区域已经由表面扩大浮凸图案82指定,激光照射不必以所需的间隙区域的形状发生。
在参照图8中的防伪元件90进行解释的其它发明变体中,在可见光谱范围内透明的激光吸收层92被布置在掩模层30与在中心体62内部的记录层40之间。在用红外激光的激光照射50时,例如上面提到的波长为1.064μm的Nd:YAG激光,激光吸收层92吸收入射激光能量的一部分,使得记录层40只用降低的激光能量94照射。以这种方式,激光照射50可以用足以烧蚀也在微透镜26之间的区域中的掩模层30的激光能量发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在记录层40中产生过大的微孔44,或完全烧蚀所述记录层40。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激光吸收层92优选具有大于90%的透射率或甚至大于95%的透射率,并由此不会损害防伪元件的视觉外观。激光吸收层92可以例如通过红外吸收剂已被添加到其中的漆层形成,并且所述漆层在可见光谱范围内是透明的。中心体62也可以由用层压粘合剂层压在一起的两个透明箔片64、66形成,所述层压粘合剂在可见光下是透明的,并且红外吸收剂已经被添加到其中,使得所述层压粘合剂充当激光吸收层92。另外或可选地,透明箔片64也可以被形成为激光吸收层,并且为此包括例如红外吸收剂。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防伪元件100,其中,施加到中心体20的第一主表面22上的掩模层102是通过激光吸收或激光反射印刷层形成的。为此,掩模层102是被压印在第一主表面22上的,所述掩模层102具有薄油墨层形式的宏观间隙区域34,例如,所期望的基本花纹形状的薄的不透明白色层。在掩模层102的压印之后,UV漆层被施加并模压以产生微透镜26的排列。中心体的第二主表面24布置有记录层40,例如由铜或铬构成的记录层40,如在上面所描述的。
在间隙区域34中,掩模层102对于用于产生微孔44的后续激光照射的激光辐射104是透射性的。在间隙区域34内,入射激光辐射由此聚焦在记录层40上,如通过参考标记106所指示的,并在那里产生所希望的微孔44。与此相反,在间隙区域34之外,入射激光辐射被吸收或反射,使得没有微孔产生在记录层40那里。掩模层102自身有利地不是激光敏感的,并且由此不被在所使用激光能量处的激光辐射106改变。
在这种方法中,掩模层的图案化和微孔的产生不是在一个工作步骤中发生的,而是在两个独立的工作步骤中发生。这导致的优点是,激光照射106不必以所需的间隙区域34的形状发生,因为间隙区域34已经被压印的掩模层102指定。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原则性问题,没有掩模隔离部保留在微透镜26之间的区域中。在随后的激光照射时,掩模层102起到曝光掩模的作用,使得微孔44只产生在掩模层102的间隙区域34中。因此,这里,间隙区域34与多个微孔44或包围所述微孔的标记区域42也彼此对齐。此外,掩模层102通过其在防伪元件100内部的布置而被很好地保护,以免受外部影响,诸如变脏或磨损。
作为掩模层102的激光吸收或激光反射印刷层也可以被布置成相对靠近微透镜26的焦平面。参考图10中的防伪元件110,例如,掩模层102可以与间隙区域34一起压印在薄的第一金属箔片112上。然后,涂覆的第一箔片112用层压粘合剂116与较厚第二箔片114层压在一起,使得掩模层102位于两个箔片之间。此后,以这种方式创建的中心体20的主表面通过上述方式设置有微透镜26的排列和记录层40。在用激光辐射104照射时,掩模层102起曝光掩模的作用,使得微孔44只产生在掩模层102的间隙区域34中。由此,间隙区域34与多个微孔44或包围所述微孔的标记区域42彼此对齐,并且此外,掩模层102通过其在防伪元件100内部的布置而被很好地保护,以免受外部影响,诸如变脏或磨损。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掩模层102距焦平面28的距离是微透镜的焦距FL的约15%至30%。
参考标记列表
10 钞票
12 防伪元件
14 开口
16 子区域
20 中心体
22、24 主表面
26 微透镜
28 焦平面
30 掩模层
32 附着促进层
34 间隙区域
36 掩模隔离部
40 记录层
42 标记区域
44 微孔
50 激光辐射
52 聚焦的激光辐射
60 防伪元件
62 中心体
64、66 箔片
68 层压漆层
70 掩模层
72 间隙区域
74 掩模隔离部
80 防伪元件
82 表面扩大浮凸图案
90 防伪元件
92 激光吸收层
94 低级激光辐射
100 防伪元件
102 掩模层
104 激光辐射
106 聚焦的激光辐射
110 防伪元件
112、114 第一和第二箔片
116 层压粘合剂

Claims (36)

1.一种用于防伪纸、有价文件和其它数据载体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具有
-单层或多层中心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
-同类的微透镜的排列,其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微透镜的折射效果限定焦平面;
-激光敏感记录层,其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第二主表面上;
-掩模层,其布置在所述微透镜排列与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之间并且在所述微透镜的焦平面之外,和
-多个微标记,其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中,每个微标记与一个微透镜相关联,并且当通过所述相关联的微透镜观看所述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标记是可见的;
-所述掩模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微标记对齐的宏观间隙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是所述间隙区域通过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其中的激光敏感掩模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构成印刷层的激光吸收或激光反射掩模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在所述中心体与所述微透镜的排列之间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所述第一主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体由两个或多个子层组成,并且所述掩模层被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两个子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连续地延伸越过多个微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连续地延伸越过几百个微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连续地延伸越过几千个微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延伸越过多个微透镜,在相邻的微透镜之间存在掩模隔离部,其尺寸在人眼的分辨率极限之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延伸越过几百个微透镜,在相邻的微透镜之间存在掩模隔离部,其尺寸在人眼的分辨率极限之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的所述间隙区域延伸越过几千个微透镜,在相邻的微透镜之间存在掩模隔离部,其尺寸在人眼的分辨率极限之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微标记之间的距离等于与所述相邻微标记相关联的所述微透镜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微透镜平面到所述焦平面的距离限定焦距,并且,从所述焦平面到所述掩模层的距离在所述焦距的40%至10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微透镜平面到所述焦平面的距离限定焦距,并且,从所述焦平面到所述掩模层的距离是焦距的80%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包括表面扩大浮凸图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仅在间隙区域中设置有表面扩大浮凸图案。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掩模层与所述记录层之间布置有激光吸收层,其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大于90%的透射率和/或在红外光谱的范围内具有大于20%的吸收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激光吸收层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具有大于95%的透射率和/或在红外光谱的范围内具有大于30%的吸收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标记由在所述记录层中的微孔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标记由基本上为圆形的微孔或图案形状的微孔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标记各自小于所关联的微透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标记与所关联的微透镜的面积比低于1.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标记与所关联的微透镜的面积比低于0.5。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微标记与所关联的微透镜的面积比低于0.2。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标记是用激光辐射从至少两个不同方向通过所述微透镜排列引入到所述记录层的,并且在从所述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中的相应一个观察时是可察觉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记录层和/或掩模层由不透明金属层或具有色移效果的薄膜元件形成,或者记录层和/或掩模层包括不透明金属层。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记录层和/或掩模层是半透明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记录层和/或掩模层各自具有在20%至90%之间的透射率。
29.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的数据载体。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数据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元件布置在所述数据载体的窗口区域或通孔之中或之上。
31.一种用于制造用于防伪纸、有价文件和其它数据载体的光学可变防伪元件的方法,其中
-提供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的单层或多层中心体,同类的微透镜的排列被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第一主表面上,所述微透镜的折射效果限定了焦平面,
-激光敏感记录层被布置在所述中心体的第二主表面上,
-掩模层被布置在所述微透镜排列与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之间,并且在所述微透镜的焦平面之外,以及
-所述掩模层被形成为具有或设置有宏观间隙区域,
-多个微标记通过穿过所述掩模层的间隙区域的激光辐射的作用产生在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中,每个微标记与一个微透镜关联并且在通过所关联的微透镜观察所述防伪元件时是可见的,
-通过这些制造步骤,确保了所述掩模层的宏观间隙区域与所述多个微标记是彼此对齐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模层中的宏观间隙区域和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中的所述微标记是用同一激光束在同一操作中所产生的。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间隙区域的所述掩模层被施加到,所述中心体上或所述中心体的子层上,以产生曝光掩模,并且在于,所述激光敏感记录层中的所述微标记通过用激光辐射照射在具有所述间隙区域的所述掩模层上而在后续操作中产生。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间隙区域的所述掩模层被压印在所述中心体上或所述中心体的子层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照射用红外辐射产生。
36.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激光照射用Nd:YAG、Nd:YVO4或光纤激光产生。
CN201480028995.0A 2013-04-29 2014-04-28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Active CN105228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7484.3 2013-04-29
DE102013007484.3A DE102013007484A1 (de) 2013-04-29 2013-04-29 Optisch variables Sicherheitselement
PCT/EP2014/001129 WO2014177267A1 (de) 2013-04-29 2014-04-28 Optisch variables sicherheitse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8836A CN105228836A (zh) 2016-01-06
CN105228836B true CN105228836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67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8995.0A Active CN105228836B (zh) 2013-04-29 2014-04-28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97456B2 (zh)
EP (1) EP2991837B1 (zh)
CN (1) CN105228836B (zh)
DE (1) DE102013007484A1 (zh)
WO (1) WO2014177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44376B1 (fr) 2012-03-26 2015-03-04 Nagravision S.A. Carte incorporant un objet de valeur visible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P2960835A1 (en) * 2014-06-27 2015-12-30 Gemalto SA Data carrier
DE102014016009A1 (de) * 2014-10-28 2016-04-2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s mit einem Linsenrasterbild
DE102014118366A1 (de) * 2014-12-10 2016-06-16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NL2014520B1 (en) * 2015-03-25 2017-01-19 Morpho Bv Method of providing an imprinted security feature.
GB2549215B (en) 2015-06-10 2018-07-25 De La Rue Int Ltd Securit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42904A (fr) 2015-07-10 2018-05-16 De La Rue Int Ltd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de documents de sécurité et de dispositifs de sécurité
DE102015015991A1 (de) * 2015-12-10 2017-06-1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Linsenrasterbild
DE102016002451A1 (de) * 2016-02-29 2017-08-31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Prägeplatte,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geprägtes Sicherheitselement
USD868888S1 (en) * 2016-03-03 2019-12-03 Fine Swiss Metals Ag Transaction card
DE102016007649A1 (de) * 2016-06-22 2017-12-28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Optisch variables Sicherheitselement
DE102016013242A1 (de) * 2016-11-07 2018-05-09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mit optisch variablem Durchsichtselement
DE102016015015A1 (de) * 2016-12-15 2018-06-21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icherheitselements mit einem Linsenrasterbild
DE102017001598A1 (de) 2017-02-17 2018-08-23 Giesecke+Devrient Currency Technology Gmbh Sicherheitselement-Transfer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CN107175942B (zh) * 2017-05-15 2019-03-01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激光防伪设备及方法
GB2566706B (en) * 2017-09-21 2020-08-26 De La Rue Int Lt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curity sheet
MX2021003774A (es) 2018-10-05 2021-05-27 Sicpa Holding Sa Elementos opticos de seguridad, objeto marcado, metodo de autenticacion de un objeto y uso de elementos opticos de seguridad de autentificacion o proteccion contra falsificaciones.
JP7181790B2 (ja) * 2018-12-28 2022-12-01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レーザ加工装置
GB2584597B (en) * 2019-03-28 2023-01-18 De La Rue Int Ltd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0774795B (zh) * 2019-10-12 2021-06-08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JP2023505183A (ja) * 2019-12-06 2023-02-0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光学層及び光学システム
FR3112099B1 (fr) * 2020-07-03 2022-07-22 Idemia Franc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de sécurité à variabilité optique et dispositif de sécurité associé
CN115674933A (zh) * 2021-07-28 2023-02-03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定制的防伪元件和防伪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38119T3 (es) 1985-10-15 1993-07-16 Gao Gesellschaft Fur Automation Und Organisation Mbh Soporte de datos con caracteristica optica de autenticidad, asi como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on y comprobacion de dicho soporte de datos.
MXPA05003984A (es) * 2002-10-15 2005-06-22 Digimarc Corp Documento de identificacion y metodos relacionados.
US20060157559A1 (en) * 2004-07-07 2006-07-20 Levy Kenneth 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ocument verification
DE102005034671A1 (de) * 2005-07-25 2007-02-01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02006005000B4 (de) * 2006-02-01 2016-05-04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mit Mikrolinsen-Anordnung
DE102007029203A1 (de) 2007-06-25 2009-01-0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DE102008009296A1 (de) 2008-02-15 2009-08-20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8111463B2 (en) * 2008-10-23 2012-02-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forming sheeting with composite images that float and sheeting with composite images that float
US20120091703A1 (en) * 2009-04-06 2012-04-19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Security document with an optically variable im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102009048145A1 (de) 2009-10-02 2011-04-07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Datenträger mit Fenster
DE102010022990A1 (de) 2010-06-08 2011-12-08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Datenträger mit Merkmalsberei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1837B1 (de) 2021-02-17
WO2014177267A1 (de) 2014-11-06
DE102013007484A1 (de) 2014-10-30
EP2991837A1 (de) 2016-03-09
US9697456B2 (en) 2017-07-04
US20160110638A1 (en) 2016-04-21
CN105228836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8836B (zh)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AU2012331447B2 (en) Optically variable security element
US11529822B2 (en) Micro-optic device with integrated focusing element and image element structure
US10650480B2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curity documents and security devices
CN102438838B (zh) 安全元件,安全系统及所用的制造方法
CN102574413B (zh) 具有窗口的数据载体
EP3122572B1 (en) An optical device that produces flicker-like optical effects
US20130069360A1 (en) Security document with integrated secur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120243744A1 (en) Security element comprising a substrate bearing an optical structure and a reference pattern,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3697624B1 (en) Security devices, security articles, security docume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JP2019515810A (ja) ポリマ基板を備える機密文書
CA3007459A1 (en) Security element having a lenticular image
JP7294380B2 (ja) 情報表示媒体及びそれに関する製造方法
CN107614281A (zh) 组合微透镜光学装置
BR112013000573B1 (pt) elemento de segurança variável opticamente para proteger portadores de dados, método para sua fabricação e portador de dados
CN113966279B (zh) 防伪衬底和由此制造的有价文件
AU2017101215A4 (en) Laser marking and/or ablation to create micro-imagery for micro-lens security features
CN105163953B (zh) 基于透镜贴膜的安全器件
US11400748B2 (en) Security element comprising a lenticular image
US20140175786A1 (en) Security structure comprising a transparent varnish and associated method
GB2562592A (en)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curity devices and image arrays therefor
KR20180008539A (ko) 성형된 마이크로렌즈
GB2584552A (en) Security devices, security articles, security docume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13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Jiejia German currenc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