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4795B -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4795B
CN110774795B CN201910966573.2A CN201910966573A CN110774795B CN 110774795 B CN110774795 B CN 110774795B CN 201910966573 A CN201910966573 A CN 201910966573A CN 110774795 B CN110774795 B CN 110774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area
counterfeiting
micropore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65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4795A (zh
Inventor
辛科
宁焕成
杨秀菊
杨帆
李方见
吴硕夫
韩绪艳
杜旭东
马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65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4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4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4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4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4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15/00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其中,一种防伪元件,包括:基材;至少一个微孔组,每个微孔组包括多个由基材的一侧向内凹陷的微孔,且每个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防伪贴条,设于基材上,且防伪贴条与微孔设于基材的同一侧,防伪贴条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防伪贴条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微孔图案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且防伪贴条覆盖于至少部分微孔区域上,其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防伪能力,增加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无需专用仪器进行防伪识别,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伪元件和一种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防止证券、钞票、有价文件等被伪造,在防伪纸生产环节或印刷生产环节常采用激光打微孔、贴防伪条等技术,现有技术中,防伪技术的使用形式较为简单,防伪能力不强,易被伪造,如需提高防伪门槛需使用专用仪器进行防伪识别,操作不方便,用户体验差,且增加了防伪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包括:基材;至少一个微孔组,每个所述微孔组包括多个由所述基材的一侧向内凹陷的微孔,且每个所述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防伪贴条,设于所述基材上,且所述防伪贴条与所述微孔设于所述基材的同一侧,所述防伪贴条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所述防伪贴条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所述微孔图案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防伪贴条覆盖于至少部分所述微孔区域上其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可见,所述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不可见,所述微孔图案可见。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在基材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微孔组且每个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通过在微孔组的同一侧设有防伪贴条,防伪贴条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使防伪贴条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微孔图案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且防伪贴条覆盖于至少部分微孔区域上,其中,在基材上有底纹的区域,微孔组会去除相应的底纹,但不会破环或影响防伪贴条上的图案,可保证防伪图案的完整性,使防伪元件的一侧同时存在微孔图案和防伪贴条图案,即同时具有两种可识别的防伪技术,实现双重防伪,增大了伪造难度;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贴条图案可见,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贴条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从而形成复合防伪,进一步提高了防伪能力和伪造难度,防伪识别操作简单,无需专用仪器进行识别,改善了用户体验。
需要强调的是,微孔图案、防伪图案和底纹均可以是数字、字母、文字、图形或者以上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可以理解地,微孔图案、防伪图案和底纹在基材上的位置和朝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于基材上的任一位置的任一朝向。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防伪元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呈长方形,所述防伪贴条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由所述基材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材呈长方形,为规则形状,可在生产环节进行整版批量制造,也便于后期印刷加工,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防伪贴条沿基材的宽度方向由基材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即防伪贴条的长度与基材的宽度相同,一方面利于整版加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覆盖基材上的微孔图案。可以理解,如防伪贴条过短,不足够覆盖基材的微孔图案,无法达到复合防伪的目的,如防伪贴条过长,容易造成材料浪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不同,可造成一定的视觉差异,即根据防伪贴条的可见程度不同,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与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视觉差异,如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6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为30%,或者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8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40%,通过贴条区域内外不同可见程度的微孔图案产生的视觉差异,更便于进行防伪识别,同时进一步增大伪造难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在透射光下,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高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其中,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在反射光下的可见程度低于在透射光下的可见程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在透射光下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高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以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异,即微孔图案的一部分高亮,而另一部分低亮,通过对该视觉差异的对比进行防伪识别;而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在反射光下的可见程度低于在透射光下的可见程度,可形成同一位置的微孔图案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可见程度的差异通过该差异进行防伪识别,从而形成复合防伪,可有效提高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所述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便于微孔的加工操作,且圆孔或椭圆孔的微孔组更加便于形成图案;通过限定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以便于进行防伪识别;优选地,圆孔的直径选择70微米、90微米或12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选择70微米、90微米或120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如微孔直径过大,微孔组所形成的图案精度较低,视觉效果差,反射光下可见导致失去隐藏特征,不利于防伪,如微孔直径过小,会显著增加微孔的加工工作量,加工成本上升,且透视对比效果降低,影响人眼辨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孔图案具体包括:数字图案、和/或字母图案、和/或文字图案、和/或图形图案、和/或加密图形图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具体限定微孔图案包括数字图案、和/或字母图案、和/或文字图案、和/或图形图案、和/或加密图形图案,使基材上的微孔形成不同的图案组合,可使图案组合本身作为一种防伪媒介进行防伪,实现复合防伪,进一步增加了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材具体包括:钞券纸、塑料基材、有价文件纸或证券纸。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材可以是钞券纸、塑料基材、有价文件或证券纸,使得防伪元件可适用于多种材质的基材,从而扩大了防伪元件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伪元件,所述加工方法包括: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确定多个所述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在所述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微孔的防伪贴条,其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所述贴条区域中的防伪图案可见,所述微孔区域中的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不可见,所述微孔图案可见。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防伪元件,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所生成的多个微孔组成微孔组,可形成微孔图案,用于后期防伪识别,加工操作便捷,加工效率高;通过确定多个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为后续覆盖贴条操作进行操作定位,以避免覆盖贴条时出现位置偏差;通过在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微孔的防伪贴条,以实现防伪元件上的防伪贴条与微孔图案重合区域在反射光下,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从而进行防伪识别,防止伪造。需要强调的是,激光加工微孔会对基材上的底纹造成一定地破坏,先在基材上加工微孔后再进行覆盖防伪贴条,防伪贴条不会遭到破坏,相比未覆盖贴条部分的微孔,仿制者更难于仿制覆盖贴条部分的微孔,有效提高防伪元件防伪难度;如先覆盖防伪贴条再进行激光加工微孔,则会对防伪贴条造成一定地破坏。具体地,加工微孔时,基材为静态或低速运动可获得圆形微孔,基材为高速运动则可获得椭圆孔,椭圆度由激光作用在基材上的光斑大小、激光作用时间和基材运动速度共同决定,可以理解地,微孔形状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加工成其他可加工的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孔为圆孔,所述微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
在该技术方案中,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便于微孔的加工操作,且圆孔或椭圆孔的微孔组更加便于形成图案;通过限定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以便于进行防伪识别,需要强调的是,如微孔直径过大,微孔组所形成的图案精度较低,视觉效果差,不利于防伪,如微孔直径过小,会显著增加微孔的加工工作量,加工成本上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孔图案处于贴条区域外的部分与处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部分的可见程度不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不同,造成一定的视觉差异,即根据防伪贴条的透明程度不同,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与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视觉差异,如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6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为30%,或者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8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40%,通过贴条区域内外不同可见程度的微孔图案产生的视觉差异,更便于进行防伪识别,同时进一步增大伪造难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基材,2微孔图案,3防伪贴条,4防伪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防伪元件。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伪元件,包括:基材1;至少一个微孔组,每个微孔组包括多个由基材1的一侧向内凹陷的微孔,且每个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2;防伪贴条3,设于基材1上,且防伪贴条3与微孔设于基材1的同一侧,防伪贴条3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4,防伪贴条3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微孔图案2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且防伪贴条3覆盖于至少部分微孔区域上,其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图案4可见,微孔图案2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4不可见,微孔图案2可见。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防伪元件,在基材1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微孔组且每个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2,如图1所示的“10”字样,通过在微孔组的同一侧设有防伪贴条3,防伪贴条3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4,如图1所示的圆形图案,使防伪贴条3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微孔图案2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即图1中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与贴条区域重合,其中,在基材1上有底纹的区域,微孔组会去除相应的底纹,但不会破环或影响防伪贴条3上的防伪图案4,即在微孔图案2中“10”字样与椭圆形底纹的重合部分,底纹被去除,而在微孔图案2中“10”字样与防伪贴条3重合部分,防伪贴条3上的防伪图案4不会受影响,可保证防伪图案4的完整性,使防伪元件的一侧同时存在微孔图案2和防伪贴条3图案,即同时具有两种可识别的防伪技术,实现双重防伪,增大了伪造难度;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贴条3图案可见,微孔图案2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贴条3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2可见,从而形成复合防伪,进一步提高了防伪能力和伪造难度,防伪识别操作简单,无需专用仪器进行识别,用户体验较好。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三角形防伪图案4仅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中防伪元件的微孔图案2、防伪图案4均可以是数字、字母、文字、图形或者以上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可以理解地,微孔图案2、防伪图案4在基材1上的位置和朝向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于基材1上的任一位置的任一朝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材1呈长方形,防伪贴条3沿基材1的宽度方向由基材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基材1呈长方形,为规则形状,可在生产环节进行整版批量制造,也便于后期印刷加工,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防伪贴条3沿基材1的宽度方向由基材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即防伪贴条3的长度与基材1的宽度相同,一方面利于整版加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覆盖基材1上的微孔图案2。可以理解,如防伪贴条3过短,不足够覆盖基材1的微孔图案2,无法达到复合防伪的目的,如防伪贴条3过长,容易造成材料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的可见程度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2的可见程度不同,可呈现出一定的视觉差异,即根据防伪贴条3的可见程度不同,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的可见程度与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的可见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视觉差异,如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可见程度为6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的可见程度为30%,或者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可见程度为8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可见程度为40%,通过贴条区域内外不同可见程度的微孔图案2产生的视觉差异,更便于进行防伪识别,同时进一步增大伪造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在透射光下,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的可见程度高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的可见程度,其中,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的“10”字样的“1”在反射光下的可见程度低于在透射光下的可见程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在透射光下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的可见程度高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0”的可见程度,以使微孔图案2产生明显的视觉差异,即微孔图案2的一部分高亮,而另一部分低亮,通过对该视觉差异的对比进行防伪识别;而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2中“10”字样的“1”在反射光下的可见程度低于在透射光下的可见程度,可形成同一位置的微孔图案2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可见程度的差异通过该差异进行防伪识别,从而形成复合防伪,可有效提高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微孔图案需通过激光打孔加工,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微孔的中心存在吸光区域,因而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微孔图案比无微孔的区域颜色略深。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
在该实施例中,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便于微孔的加工操作,且圆孔或椭圆孔的微孔组更加便于形成图案;通过限定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以便于进行防伪识别,优选地,圆孔的直径选择70微米、90微米或120微米,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选择70微米、90微米或120微米;需要说明的是,如微孔直径过大,微孔组所形成的图案精度较低,视觉效果差,不利于防伪,如微孔直径过小,透光效果不明显,影响人眼观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微孔图案2具体包括:数字图案、和/或字母图案、和/或文字图案、和/或图形图案,和/或加密图形图案。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微孔图案2具体包括数字图案、和/或字母图案、和/或文字图案、和/或图形图案,和/或加密图形图案,使基材1上的微孔形成不同的图案组合,可增加微孔图案2的多样性,特别是当微孔图案2包括加密图案时,使可使图案组合本身作为一种防伪媒介进行防伪,实现复合防伪,进一步增加了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基材1具体包括:钞券纸、塑料基材、有价文件纸或证券纸。
在该实施例中,基材1可以是钞券纸、塑料基材、有价文件或证券纸,使得防伪元件可适用于多种材质的基材1,从而扩大了防伪元件的应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防伪元件,如图2所示,包括:基材1;至少一个微孔组,每个微孔组包括多个由基材1的一侧向内凹陷的微孔,且每个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2;防伪贴条3,设于基材1上,且防伪贴条3与微孔设于基材1的同一侧,防伪贴条3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4,防伪贴条3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微孔图案2所处的微孔区域全部重合,其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图案4可见,微孔图案2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4不可见,微孔图案2可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防伪元件,如图3所示,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102,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步骤S104,确定多个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步骤S106,在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微孔的防伪贴条。在该上述实施例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贴条区域中的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区域中的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102,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所生成的多个微孔组成微孔组,可形成微孔图案,用于后期防伪识别,加工操作便捷,加工效率高;通过步骤S104,确定多个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为后续覆盖贴条操作进行操作定位,以避免覆盖贴条时出现位置偏差;通过步骤S106,在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微孔的防伪贴条,以使防伪元件上的防伪贴条与微孔图案至少部分重合,重合区域,实现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从而进行防伪识别,防止伪造。需要强调的是,激光加工微孔会对基材上的底纹造成一定地破坏,先在基材上加工微孔后再进行覆盖防伪贴条,防伪贴条不会遭到破坏;如先覆盖防伪贴条再进行激光加工微孔,则会对防伪贴条造成一定地破坏。具体地,加工微孔时,基材为静态或低速运动可获得圆形微孔,基材为高速运动则可获得椭圆孔,椭圆度由激光作用在基材上的光斑大小、激光作用时间和基材运动速度共同决定,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将微孔加工成其他可加工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202,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微孔为圆孔,微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步骤S204,确定多个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步骤S206,在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微孔的防伪贴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贴条区域中的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区域中的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
在该实施例中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在图3所示的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微孔为圆孔,以便于微孔的加工操作,且圆孔的微孔组更加便于在基材上形成图案;通过限定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以便于进行防伪识别,优选地,圆孔的直径选择70微米、90微米或120微米;需要强调的是,如微孔直径过大,微孔组所形成的图案精度较低,视觉效果差,不利于防伪,如微孔直径过小,透光效果差,影响人眼观察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S302,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步骤S304,确定多个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步骤S306,在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微孔的防伪贴条。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贴条区域和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贴条区域中的防伪图案可见,微孔区域中的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防伪图案不可见,微孔图案可见;微孔图案处于贴条区域外的部分与处于贴条区域内的部分的可见程度不同。
在该实施例中,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了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与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不同,造成一定的视觉差异,即根据防伪贴条的可见程度不同,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与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呈现出一定的视觉差异,如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6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为30%,或者贴条区域外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80%,贴条区域内微孔图案可见程度为40%,通过贴条区域内外不同可见程度的微孔图案产生的视觉差异,更便于进行防伪识别,同时进一步增大伪造难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防伪能力,增加防伪元件的伪造难度,无需专用仪器进行防伪识别,操作方便,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
至少一个微孔组,每个所述微孔组包括多个由所述基材的一侧向内凹陷的微孔,且每个所述微孔组形成微孔图案;
防伪贴条,设于所述基材上,且所述防伪贴条与所述微孔设于所述基材的同一侧,所述防伪贴条上设有至少一个防伪图案,所述防伪贴条所处的贴条区域与至少一个所述微孔图案所处的微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防伪贴条覆盖于至少部分所述微孔区域上,
其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可见,所述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不可见,所述微孔图案可见;
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呈长方形,所述防伪贴条沿所述基材的宽度方向由所述基材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部分重合时,在透射光下,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高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微孔图案的可见程度,
其中,所述贴条区域外的微孔图案在反射光下的可见程度低于在透射光下的可见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微孔为圆孔或椭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所述椭圆孔的长轴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图案具体包括:
数字图案、和/或字母图案、和/或文字图案、和/或图形图案、和/或加密图形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具体包括:钞券纸、塑料基材、有价文件纸或证券纸。
7.一种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加工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元件,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通过激光加工在基材上生成多个微孔;
确定多个所述微孔所处的至少一个微孔区域,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微孔区域对应的贴条区域;
在所述贴条区域内设置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微孔的防伪贴条,
其中,在所述贴条区域和所述微孔区域的重合部分中,在反射光下,所述贴条区域中的防伪图案可见,所述微孔区域中的微孔图案不可见,在透射光下,所述防伪图案不可见,所述微孔图案可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为圆孔,所述微孔的直径为70微米~16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图案处于贴条区域外的部分与处于所述贴条区域内的部分的可见程度不同。
CN201910966573.2A 2019-10-12 2019-10-12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Active CN110774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6573.2A CN110774795B (zh) 2019-10-12 2019-10-12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6573.2A CN110774795B (zh) 2019-10-12 2019-10-12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4795A CN110774795A (zh) 2020-02-11
CN110774795B true CN110774795B (zh) 2021-06-08

Family

ID=6938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6573.2A Active CN110774795B (zh) 2019-10-12 2019-10-12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479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520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视觉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3991A (zh) * 2011-11-04 2014-09-03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4245346A (zh) * 2012-04-18 2014-12-24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5228836A (zh) * 2013-04-29 2016-01-06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EP1747905B1 (de) * 2005-07-25 2016-05-0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6536212A (zh) * 2014-07-31 2017-03-22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有价文件的防伪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5000B4 (de) * 2006-02-01 2016-05-04 Ovd Kinegram Ag Mehrschichtkörper mit Mikrolinsen-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7905B1 (de) * 2005-07-25 2016-05-04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Sicherheit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04023991A (zh) * 2011-11-04 2014-09-03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4245346A (zh) * 2012-04-18 2014-12-24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5228836A (zh) * 2013-04-29 2016-01-06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光学可变防伪元件
CN104015520A (zh) * 2014-05-30 2014-09-03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一种视觉防伪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6212A (zh) * 2014-07-31 2017-03-22 德国捷德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有价文件的防伪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4795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1145B (zh) 安全纸及其制造方法
EP1266768B1 (en) Security document with a perforation pattern
CN104992618B (zh) 包含多个颜色层的防伪结构及其生产方法
AU2016201996B2 (en) Security document
JP2006205674A (ja) 偽造防止媒体
ES2668539T3 (es)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para proporcionar una malla de hilos para marca de agua
CN105632329A (zh) 一种局部凹凸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防伪方法
EP3650236A1 (en) Anti-counterfeiting hot-stamping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motor vehicle license plate
CN110774795B (zh) 防伪元件和防伪元件的加工方法
JP2007237416A (ja) 画像形成体
JP2000233563A (ja) 可変穿孔による偽造防止形成体
JP4264822B2 (ja) 画像形成体
CN112672889B (zh) 防伪文件
JP2007196413A (ja) 画像形成体
CN100360323C (zh) 凹印对印透视叠色潜影的印制方法
JP2008265248A (ja) 偽造防止媒体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8100334B2 (en) Security member having a relatively small format and comprising a through-hole and shee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632328A (zh) 一种随机分布的凹凸防伪结构及其生产方法、防伪方法
JP2007196412A (ja) 画像形成体
CN204926666U (zh) 一种防伪结构
WO2002055309A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ustomizable print media
CN111292605A (zh) 全息烫印特征识别防伪标识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02817U (zh) 一种多层颜色结构材料
CN214312394U (zh) 一种具有兑奖功能的多重防伪标签
EP1260381B1 (en) Document comprising an authenticity characterist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Address before: 100070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SECURITY PRINTING INSTITUTE OF PEOPLE'S BANK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0 8th floor, building 2, No.5 Zhonghe Road, Fengtai Science City,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BANKNOTE PRINTING AND MINTING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