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1075B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1075B
CN105211075B CN201410240132.1A CN201410240132A CN105211075B CN 105211075 B CN105211075 B CN 105211075B CN 201410240132 A CN201410240132 A CN 201410240132A CN 105211075 B CN105211075 B CN 1052110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ophen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blight
amin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01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1075A (zh
Inventor
吕嘉
陈熙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01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1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1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1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领域,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A)甲噻诱胺和(B)抗生素类杀菌剂,A与B重量比例为1:40~30:1。抗生素类杀菌剂可以选择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等。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早疫病、晚疫病,大白菜软腐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等。防治效果明显高于(A)和(B)单剂,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复配,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扩大杀菌谱和延缓植物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特别是指一种甲噻诱胺作为第一活性成分,抗生素类杀菌剂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杀菌剂组合物,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即便是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也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甲噻诱胺(SZG)是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颖农药,其本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却能作为植物的免疫激活剂,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和TDL(噻酰菌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为该类药剂的代表品种,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因甲噻诱胺单剂在田间表现不稳定,导致了防效产生一定的波动,而且对已发病的植株无很好的治疗作用。
春雷霉素,结构式如(Ⅱ)所示,是北兴化学工业公司开发的抗菌素类杀细菌和杀真菌剂。它能干扰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具有保护和治疗及较强的内吸活性,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是由于常年使用,已产生很强的抗性,导致药剂持效期缩短,施药量增加,防治效果降低。
井冈霉素,其结构式如(Ⅲ)所示,是由我国上海农药所研制开发的水溶性抗生素——葡糖苷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杀菌作用,主要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并导致死亡,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特效药,但是由于长期使用过,病菌已对此药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导致药剂持效期缩短,施药量增加,防治效果降低。
链霉素,其结构式如(Ⅳ)所示,是Novartis开发的水溶性抗生素→葡萄糖甙类杀菌剂,对许多革兰氏染色阴性或阳性细菌有效,可有效地防治植物的细菌性病害。
宁南霉素,其结构式如(Ⅴ)所示,是从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发酵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16A—6),后来定名为宁南霉素,它既能防治病害又能促进增产,属于高效生物农药。
多抗霉素,其结构式如(Ⅵ)所示,多抗霉素作用机制独特,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几丁质的合成能使芽管及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含物泄出,导致死亡。此外还能抑制孢子的产生和病斑的扩大。
含有单一活性组分杀菌剂的频繁使用,导致大多数病菌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并不理想。因此,急需一种新型产品替代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产品,增加药效延缓病害的抗药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这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其中引致烟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TMV、CMV、PVY等3种病毒。大部分地区病毒病是以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如山东、河南等)。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40%,重的达40%~80%(有些局部地块高达100%)。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畸形,减产幅度可达20%~80%。病毒病发生后,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品质,使品质变劣。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
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茎及瓜条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病斑中部常产生裂纹,潮湿时产生菌脓。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
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局部地区发生。番茄晚疫病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抗生素类杀菌剂,甲噻诱胺和酰胺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40~30:1,优选为重量比为1:20~20:1,更优选为重量比为1:10~10:1。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所述抗生素类杀菌剂,可以为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添加辅助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溶剂、稳定剂、防冻剂以及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定限定,具备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干悬浮剂(DF)、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悬浮剂(SC)等。
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PVA、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C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
D干悬浮剂(Dry Flowable,简称DF),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制备方法:由悬浮剂的脱水得到的制剂。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脱水干燥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与悬浮剂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尤其适用于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早疫病、晚疫病,大白菜软腐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的农药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早疫病、晚疫病,大白菜软腐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甲噻诱胺(A)为一种有效成分,抗生素类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真菌类病害和病毒类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以下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抗生素类杀菌剂:春雷霉素进行了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细菌性角斑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法,将制备好的细菌性角斑病菌孢子液均匀喷洒至各处理叶片上,置28℃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5d;检查病斑占调查叶片的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甲噻诱胺与春雷霉素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7908+1.3555X 442.6415 ——
春雷霉素(B) Y=2.6847+1.2276X 76.9197 ——
A:B=1:40 Y=1.9675+1.8561X 43.0279 175.33
A:B=1:20 Y=1.9770+1.8960X 39.3045 188.49
A:B=1:10 Y=1.9350+1.9839X 35.0700 204.41
A:B=1:1 Y=1.8289+2.3907X 21.2052 258.74
A:B=10:1 Y=2.0987+2.0489X 26.0661 170.50
A:B=20:1 Y=2.0405+2.0418X 28.1459 154.79
A:B=30:1 Y=2.0660+1.9577X 31.5294 137.2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春雷霉素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井冈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水稻纹枯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抗生素类杀菌剂:井冈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水稻纹枯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7d;检查病斑面积,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2甲噻诱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CTC)
甲噻诱胺(A) Y=2.8852+1.1944X 58.9614 ——
井冈霉素(C) Y=3.0455+1.1903X 43.8544 ——
A:C=1:40 Y=2.5499+1.7373X 25.7165 171.60
A:C=1:20 Y=2.6025+1.7477X 23.5420 188.58
A:C=1:10 Y=2.6222+1.7844X 21.5044 208.80
A:C=1:1 Y=2.7363+2.0049X 13.4622 373.62
A:C=10:1 Y=2.6243+1.9052X 17.6589 323.74
A:C=20:1 Y=2.6037+1.8397X 20.0690 289.05
A:C=30:1 Y=2.5216+1.8351X 22.4152 260.1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井冈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番茄晚疫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抗生素类杀菌剂:链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试验采用番茄晚疫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4d;检查病斑占接种叶片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3甲噻诱胺与链霉素复配对番茄晚疫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8915+1.3085X 40.8665 ——
链霉素(D) Y=2.4833+1.3265X 78.9226 ——
A:D=1:40 Y=2.1408+1.7325X 44.7022 172.63
A:D=1:20 Y=2.2205+1.7349X 40.0009 188.93
A:D=1:10 Y=2.2804+1.7867X 33.2759 218.67
A:D=1:1 Y=2.0750+2.1277X 23.6998 227.21
A:D=10:1 Y=2.1133+2.0585X 25.2550 169.23
A:D=20:1 Y=2.2208+1.9221X 27.9186 149.82
A:D=30:1 Y=2.1123+1.9326X 31.2025 133.04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链霉素复配对番茄晚疫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复配,对番茄晚疫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烟草病毒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抗生素类杀菌剂:宁南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花叶病毒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8℃~30℃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7d;检查接种病毒叶片上的病斑个数,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4甲噻诱胺与宁南霉素复配对烟草病毒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5145+1.4267X 55.2310 ——
宁南霉素(E) Y=2.7571+1.1873X 77.4573 ——
A:E=1:40 Y=2.1814+1.7285X 42.7270 179.52
A:E=1:20 Y=2.1901+1.7544X 39.9583 190.20
A:E=1:10 Y=2.2364+1.7777X 35.8549 208.41
A:E=1:1 Y=2.3630+1.8158X 28.3299 227.61
A:E=10:1 Y=2.3410+1.7814X 31.0896 182.41
A:E=20:1 Y=2.3419+1.7348X 34.0591 164.41
A:E=30:1 Y=2.2034+1.7501X 39.6247 140.69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宁南霉素复配对烟草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或多抗霉素等)复配,对烟草病毒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烟草赤星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抗生素类杀菌剂:多抗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烟草赤星病菌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叶片接种,置于25℃~30℃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3d;检查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菌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5甲噻诱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烟草赤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2613+1.4124X 86.8846 ——
多抗霉素(F) Y=2.7974+1.2748X 53.4253 ——
A:F=1:40 Y=2.0941+1.6845X 53.0987 161.17
A:F=1:20 Y=2.0534+1.7458X 48.7252 173.15
A:F=1:10 Y=2.1102+1.7607X 43.7833 187.75
A:F=1:1 Y=1.9770+2.0943X 27.7619 288.33
A:F=10:1 Y=2.1595+1.8530X 34.1153 162.28
A:F=20:1 Y=2.1479+1.8147X 37.2941 145.93
A:F=30:1 Y=2.0301+1.8379X 41.2939 131.0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多抗霉素复配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或宁南霉素等)复配,对烟草赤星病有类似的效果。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制剂实施例1:42%的甲噻诱胺·井冈霉素悬浮剂
称取40%甲噻诱胺,2%井冈霉素,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4%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达到细度1-5微米,即可制得42%的甲噻诱胺·井冈霉素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井冈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2:31.5%甲噻诱胺·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称取1.5%甲噻诱胺,30%井冈霉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十二烷基萘磺酸钠,6%白炭黑,10%无水硫酸钠,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31.5%甲噻诱胺·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井冈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3:30%甲噻诱胺·井冈霉素悬浮剂
称取15%甲噻诱胺,15%井冈霉素,4%聚羧酸钠,3%脂肪酸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XG,0.4%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达到细度1-5微米,即可制得30%甲噻诱胺·井冈霉素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井冈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4:31%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称取30%甲噻诱胺,1%宁南霉素,5%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2%氯化钙,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31%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宁南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5:21%甲噻诱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称取1%甲噻诱胺,20%宁南霉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十二烷基萘磺酸钠,3%木质素,8%白炭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甲噻诱胺·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宁南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40%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悬浮剂
称取20%甲噻诱胺,20%宁南霉素,5%磷酸酯聚氧乙烯醚,2%异构辛醇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2%XG,0.6%有机硅消泡剂,0.5%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达到细度1-5微米,即可制得40%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宁南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7:31%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干悬浮剂
称取30%甲噻诱胺,1%春雷霉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十二烷基硫酸钠,2%聚羧酸钠,高岭土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等同重量的水,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喷雾干燥后,即可制得31%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干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春雷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宁南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8:10.5%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称取0.5%甲噻诱胺,10%春雷霉素,5%十二烷基萘磺酸钠,4%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10.5%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春雷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宁南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9:30%甲噻诱胺·春雷霉素悬浮剂
称取15%甲噻诱胺,15%春雷霉素,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醛共聚物,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5%XG,0.6%有机硅消泡剂,1.5%卡松,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达到细度1-5微米,即可制得30%甲噻诱胺·春雷霉素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春雷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宁南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22%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称取20%甲噻诱胺,2%宁南霉素,5%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2%氯化钙,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2%甲噻诱胺·宁南霉素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宁南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41%甲噻诱胺·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称取1%甲噻诱胺,40%井冈霉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十二烷基萘磺酸钠,8%白炭黑,10%无水硫酸钠,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41%甲噻诱胺·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井冈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22%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称取2%甲噻诱胺,20%春雷霉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十二烷基萘磺酸钠,3%木质素,8%白炭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合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1%甲噻诱胺·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春雷霉素可替换为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宁南霉素、链霉素、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等),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SC和20%井冈霉素SP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丛调查。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6甲噻诱胺和井冈霉素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井冈霉素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等)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类似的效果。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和10%宁南霉素SP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以每株叶片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7甲噻诱胺和宁南霉素复配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宁南霉素组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病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链霉素、多抗霉素)复配,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类似的效果。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和6%春雷霉素WP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以每株整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8 甲噻诱胺和春雷霉素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春雷霉素组合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如井冈霉素、链霉素、宁南霉素、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类似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抗生素类杀菌剂,所述甲噻诱胺和抗生素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1,所述抗生素类杀菌剂为宁南霉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瓜类细菌性角斑病、早疫病、晚疫病,大白菜软腐病,烟草花叶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CN201410240132.1A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211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132.1A CN105211075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132.1A CN105211075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1075A CN105211075A (zh) 2016-01-06
CN105211075B true CN105211075B (zh) 2017-08-11

Family

ID=5498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0132.1A Active CN105211075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10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832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嘧肽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8402069A (zh) * 2018-03-28 2018-08-17 李英妙 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病害的植物杀菌剂
CN109673656A (zh) * 2019-02-15 2019-04-26 昆明百事德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多抗霉素复配制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40221A (zh) * 2021-11-02 2022-01-18 贵阳学院 一种综合防控猕猴桃蒂腐病的方法
CN117247872B (zh) * 2023-10-13 2024-03-2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株产谷氏菌素的诺尔斯氏链霉菌nk27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1265241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1766171A (zh) * 2008-05-12 2010-07-0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1265241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1766171A (zh) * 2008-05-12 2010-07-0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毒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1075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946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5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17346B (zh) 一种含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57152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3982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96439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264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84843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8338165A (zh) 一种包含大黄素衍生物与多糖类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5076169A (zh) 含有丙硫咪唑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430390A (zh) 氨基寡糖素与噻唑菌胺复配农用杀菌剂
CN10847719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523063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9195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7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27A (zh)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077287A (zh) 包含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21000 South Section of Mianzhou Avenu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32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77 Shuangyong Road, Fenggu Town,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