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4843B - 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4843B
CN105284843B CN201410300613.7A CN201410300613A CN105284843B CN 105284843 B CN105284843 B CN 105284843B CN 201410300613 A CN201410300613 A CN 201410300613A CN 105284843 B CN105284843 B CN 1052848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ophene
amine
agent
fluoxastrobi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0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4843A (zh
Inventor
吕嘉
冯永芳
左元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er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er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er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06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48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48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8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48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48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A)和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B),(A)与(B)的重量比为1:60~60:1,较好比例为1:30~30: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B)可以选择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烯肟菌酯等。有效成分(A)与(B)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该组合物可以添加其它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一剂型。该杀菌组合物与甲噻诱胺单剂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单剂相比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及禾谷类等作物病害。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是指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的杀菌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在增产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科学用药和单一用药,导致许多种类的病菌对一些频繁使用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如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稻瘟病等植物病原菌的抗性问题的不断出现。同时,频繁的使用农药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并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甲噻诱胺(SZG)是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如式(Ⅰ)所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颖农药,其本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却能作为植物的免疫激活剂,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和TDL(噻酰菌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为该类药剂的代表品种,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因甲噻诱胺单剂在田间表现不稳定,导致了防效产生一定的波动,而且对已发病的植株无很好的治疗作用。
式(Ⅰ)甲噻诱胺的结构式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是一类低毒、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的真菌(卵菌纲、藻菌纲、子囊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并且能有效防治对其他杀菌剂的产生抗性的病原菌株。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有良好的性能,但同其它杀菌剂一样,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大量频繁使用单一药剂后,也难逃抗性的厄运,且使用成本高,所以限制了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含有单一活性组分农药产品的频繁大量的使用,导致大多数病菌产生了抗药性,使得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急需一种新型产品替代常规农药产品,增加药效延缓病害的抗药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组分互相有增效作用能提高防效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60~60:1,优选为重量比为1:30~30:1,更优选为重量比为1:10~10:1。
本发明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添加辅助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溶剂以及填料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定限定,具备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可湿性粉剂(WP),即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制备时,除了按常规方式将上述有效药物成分与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常用的稀释剂或惰性物质混合外,还可以按农药制备的常规方式加入其它辅助成分,如常用的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脂肪胺盐、烷基溴化铵、阳离子型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O或MF等)、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如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和常用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辅助性的助剂成分。
悬浮剂(SC),为水不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制备时,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粘剂、稳定剂、PH调整剂和消泡剂等)经湿法超微粉碎(如研磨)制得。分散润湿剂一般可以使用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TESPERSE2425、EFW、UK)、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磷酸酯聚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丙烯酸枝节共聚物(TESPERSE270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此外,还可以使用增稠剂和稳定剂,如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防冻剂如氯化钠,尿素,硫酸铵,乙二醇,1,2-丙二醇等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常用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碳酸钾、碳酸钠等pH调节剂,以及如有机硅消泡剂、有机硅抑泡剂等。
水分散粒剂(WDG)为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并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一种颗粒剂。制备时可将原药、助剂、辅助剂等一起用气流粉碎或者超细粉碎,制成可湿性粉剂,然后进行造粒,此为干粉,而将原药、助剂、辅助剂等,以水为介质,在砂磨机中研细,制成悬浮剂,然后在干燥造粒,此为湿法。
分散润湿剂一般选用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木质素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聚氧乙烯醚OP系列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崩解剂可选用硫酸铵、无水硫酸钠、聚丙烯酸乙酯等。粘结剂一般选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CMC、淀粉、糊精等,填料一般选用高岭土、轻质碳酸钙、膨润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在必要时还需要加入pH调节剂和消泡剂等。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化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4、不仅对植物真菌作物病害有效,且能诱抗和治疗植物病毒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甲噻诱胺(A)为一种有效成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真菌类病害和病毒类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以下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黄瓜霜霉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甲氧基丙稀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氟嘧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霜霉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半活体法(平皿叶片法),将制备好的霜霉病菌孢子液接种至各处理叶片中央,置2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四天后;检查病斑直径(十字交叉法),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 甲噻诱胺与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表2 甲噻诱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嘧菌酯复配、甲噻诱胺与氟嘧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小麦白粉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甲氧基丙稀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小麦白粉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室内盆栽法,向各处理中接种小麦白粉病菌,置于28℃温室中培养4d;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计算各处理的防效,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3 甲噻诱胺与肟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水稻稻瘟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甲氧基丙稀酸酯类杀菌剂:醚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稻瘟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空白对照,重复3次。采用平皿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8℃~30℃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4d;检查菌落直径(十字交叉法),计算各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4 甲噻诱胺与醚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醚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小麦锈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甲氧基丙稀酸酯类杀菌剂:啶氧菌酯,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小麦锈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空白对照,重复4次。采室内盆栽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5℃~30℃温室中培养一周后;调查其病情指数,算出防效,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5 甲噻诱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1496+1.7288X 44.5429 ——
啶氧菌酯(E) Y=2.1303+1.3926X 115.0147 ——
A:E=60:1 Y=2.6756+1.5257X 33.3794 134.79
A:E=30:1 Y=2.7335+1.5539X 28.7457 158.08
A:E=10:1 Y=2.8001+1.5782X 24.7695 190.43
A:E=1:1 Y=2.6381+1.7258X 23.3684 274.79
A:E=1:10 Y=2.3437+1.6833X 37.8442 265.70
A:E=1:30 Y=2.3900+1.5995X 42.8268 255.50
A:E=1:60 Y=2.4638+1.4835X 51.2446 231.5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复配,对小麦锈病有类似的效果。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实施例1:61%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称取1%甲噻诱胺,60%氟嘧菌酯,5%磷酸酯聚醚氧乙烯醚钠盐,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配方组分按比例秤取,充分搅拌混匀后通过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后再次混匀即可制得61%的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氟嘧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31%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称取1%甲噻诱胺,30%氟嘧菌酯,5%磷酸酯聚醚氧乙烯醚钠盐,3.5%烷基酚聚醚类,5%乙二醇,0.20%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配方组分按比例秤取,充分搅拌混匀后通过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后再次混匀即可制得31%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氟嘧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22%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称取2%甲噻诱胺,20%氟嘧菌酯,4%十二烷基苯磺酸铵,6%聚羧酸盐,5%乙二醇,0.20%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配方组分按比例秤取,充分搅拌混匀后通过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后再次混匀即可制得22%甲噻诱胺●氟嘧菌酯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的氟嘧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肟菌酯、啶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4:30%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称取15%甲噻诱胺,15%肟菌酯,10%木质素磺酸钠,2%十二烷基硫酸钠,6%白炭黑,轻质碳酸钙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即可得30%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肟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5:61%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称取60%甲噻诱胺,1%肟菌酯,6%木质素磺酸钠,3.5%十二烷基硫酸钠,3%聚羧酸盐,6%白炭黑,轻质碳酸钙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即可得61%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肟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6:31%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称取30%甲噻诱胺,1%肟菌酯,5%萘磺酸钠,3.0%十二烷基硫酸钠,3%聚羧酸盐,5%无水硫酸铵,5%白炭黑,无水硫酸钠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即可得31%甲噻诱胺●肟菌酯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的肟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嘧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7:22%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称取20%甲噻诱胺,2%醚菌酯,10%木质素磺酸钠,2.0%十二烷基硫酸钠,6%聚羧酸盐,3%羧甲基纤维素,5%无水硫酸铵,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加入适量的水,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后烘干可制得22%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醚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8:30%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称取15%甲噻诱胺,15%醚菌酯,8%2-甲基萘磺酸钠,2.0%十二烷基硫酸钠,4.5%聚羧酸盐,1.5%羧甲基纤维素,8%无水硫酸铵,滑石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加入适量的水,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后烘干可制得30%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嘧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9:22%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称取2%甲噻诱胺,20%醚菌酯,5%十二烷基萘磺酸钠,3.0%十二烷基硫酸钠,3.0%聚羧酸盐,1.5%微晶纤维素,3%无水硫酸铵,可溶性淀粉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各种物料依次加入混合罐,充分混合后通过气流粉碎机,粉碎至600-800目,加入适量的水,通过造粒机进行造粒后烘干可制得22%甲噻诱胺●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的醚菌酯可替换为其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如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苯醚菌酯、丁香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丛调查。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 甲噻诱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而且,对比药后7天和药后14天的防效(见表6),甲噻诱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和75%肟菌酯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后调查药效的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每株调查10个叶片。以每片叶片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7:
表7 甲噻诱胺和肟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肟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而且,对比药后7天和药后14天的防效(见表7),甲噻诱胺和肟菌酯复配对水稻稻瘟病,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和50%醚菌酯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20丛。以每株整片叶上的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试验结果见下表8:
表8 甲噻诱胺和醚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醚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而且,对比药后7天和药后14天的防效(见表8),甲噻诱胺和醚菌酯复配对黄瓜霜霉病,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所述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60~60:1;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肟菌酯、氟嘧菌酯或醚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30~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噻诱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1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
CN201410300613.7A 2014-06-27 2014-06-27 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52848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0613.7A CN105284843B (zh) 2014-06-27 2014-06-27 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0613.7A CN105284843B (zh) 2014-06-27 2014-06-27 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843A CN105284843A (zh) 2016-02-03
CN105284843B true CN105284843B (zh) 2017-07-14

Family

ID=55183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0613.7A Active CN105284843B (zh) 2014-06-27 2014-06-27 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48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443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EP3856386A1 (en) * 2018-09-28 2021-08-04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lkyl ether amine foam control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processing foodstuff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1265240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2715A (ja) * 1998-04-14 1999-10-26 Mitsui Chem Inc 植物病害防除剤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1265240A (zh) * 2008-05-12 2008-09-17 南开大学 利用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4843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946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287643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90480A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349514A (zh) 一种含有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8184854A (zh) 一种含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308825A (zh) 一种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5356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96601B (zh) 一种含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5284843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4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35232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4756993B (zh) 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8338165A (zh) 一种包含大黄素衍生物与多糖类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6577680A (zh) 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11183998A (zh) 一种包含8-羟基喹啉钙的防治霜霉病、晚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8041063A (zh) 一种含霜脲氰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3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24398B (zh) 一种杀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021319B (zh) 一种包含环戊噁草酮和氟硫草定的除草组合物
CN107853309A (zh) 一种包含灭菌丹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519195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