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950B -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950B
CN105191950B CN201410240623.6A CN201410240623A CN105191950B CN 105191950 B CN105191950 B CN 105191950B CN 201410240623 A CN201410240623 A CN 201410240623A CN 105191950 B CN105191950 B CN 105191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ent
amine
thiophene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bacteric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06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1950A (zh
Inventor
吕嘉
陈熙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06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1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领域,所述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A)甲噻诱胺和(B)吡啶类杀菌剂,(A)与(B)重量比为1:35~35:1。吡啶类杀菌剂(B)可以选择氟啶胺、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该组合物可以添加其它农药中允许使用的辅助成分加工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干悬浮剂等剂型。该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猝倒病、根肿病、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根腐病、霜霉病、稻瘟病等,防治效果明显高于A和B单剂,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复配,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对扩大杀菌谱和延缓植物抗药性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延长持效期,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特别是指一种含有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甲噻诱胺是一种噻二唑类植物防病激活剂,化学通用名为N-(5-甲基-1,3-噻唑-2-基)-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病毒病害具有很好的诱导抗病效果,作用机制为诱导植物产生系统、广谱的抗病活性。植物防病激活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新颖农药,其本身并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却能作为植物的免疫激活剂,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从而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其中,BTH(苯并噻二唑,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和TDL(噻酰菌胺,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为该类药剂的代表品种,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氟啶胺,结构如式(Ⅱ)所示,是由日本石原产业研制,由ICI Agrochemicals(现为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吡啶胺类杀菌剂,它是线粒体氧化膦酰化解偶联剂。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突破、生长和孢子形成而抑制所有阶段的感染过程。他的杀菌谱很广,其效果优于常规保护性杀菌剂。但是长期性单独使用,易产生抗性,导致药剂持效期缩短,施药量增加,防治效果降低。
啶酰菌胺,其结构式如(Ⅲ)所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它是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药效高于普通杀菌剂。但是由于长期使用,病菌已对此药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导致药剂持效期缩短,施药量增加,防治效 果降低。
氟啶酰菌胺,其结构式如(Ⅳ)所示,是由拜耳公司报道的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与其他类化合物无交互抗性。
根肿病又称“天冬根”,是目前在农作物特别是蔬菜中流行的一种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为鞭毛菌亚门中的芸苔根肿菌。在我国主要危害大白菜、青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农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肿瘤。而植株的地上部分生长迟缓、缺水蔫萎。根肿病主要由土壤中的休眠孢子,通过菜株病苗、水流携带菌土等方式传播,目前,蔬菜根肿病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在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近年来,广东稻瘟病年发生面积不少于50万亩,而且出现逐年增加趋势,局部大爆发并不少见,目前,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
晚疫病是番茄上重要病害之一,局部地区发生。番茄晚疫病保护地、露地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保护地番茄。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部腐烂、植株萎蔫和果实变褐色,影响产量。
农药在农业增产保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科学用药和单一用药已经导致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和致病变种的不断增加,同时,频繁的使用农药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并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组分互相有增效作用即能提高防效,又有益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猝倒病、根肿病、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根腐病、霜霉病、稻瘟病等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35-35:1,优选为重量比为1:20~20:1,更优选为重量比为1:10~10:1。
所述吡啶类杀菌剂,可以为氟啶胺、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或环啶菌胺等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中根据实验效果,优选氟啶胺、啶 酰菌胺、氟啶酰菌胺进行复配。
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干悬浮剂(DF)、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悬浮剂(SC)等。
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PVA、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
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
C.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 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
D.干悬浮剂(Dry Flowable,简称DF),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制备方法:由悬浮剂的脱水得到的制剂。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脱水干燥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与悬浮剂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尤其适用于制备防治猝倒病、根肿病、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根腐病、霜霉病、稻瘟病的农药制剂。
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猝倒病、根肿病、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根腐病、霜霉病、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甲噻诱胺(A)为一种有效成分,吡啶类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以下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番茄灰霉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吡啶类杀菌剂(如:氟啶胺)进行了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灰霉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法,将培养好的灰霉病菌接种至各处理叶片正中央,置20.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3d;检查病斑占调查叶片的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 甲噻诱胺与氟啶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室内药效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3.0291+1.3236X 30.8337 ——
氟啶胺(B) Y=3.0850+1.3948X 23.6039 ——
A:B=1:35 Y=2.9324+1.7524X 15.1318 157.01
A:B=1:20 Y=2.9876+1.7476X 14.1745 168.40
A:B=1:10 Y=3.0217+1.7809X 12.9069 186.86
A:B=1:1 Y=3.0426+1.8530X 11.3861 234.84
A:B=10:1 Y=3.0907+1.6821X 13.6471 219.81
A:B=20:1 Y=3.0754+1.6259X 15.2658 199.08
A:B=35:1 Y=3.0371+1.5889X 17.1958 177.79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氟啶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番茄灰霉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小麦白粉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吡啶类杀菌剂(如:啶酰菌胺)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小麦白粉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5d;调查病斑占调查叶片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2 甲噻诱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药效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0(mg/L) 共毒系(CTC)
甲噻诱胺(A) Y=2.7589+1.4059X 39.2660 ——
啶酰菌胺(C) Y=2.8546+1.4963X 27.1503 ——
A:C=1:35 Y=2.8781+1.6600X 18.9773 144.31
A:C=1:20 Y=2.9038+1.7076X 16.8895 163.15
A:C=1:10 Y=2.9242+1.7483X 15.3939 181.46
A:C=1:1 Y=2.9607+1.7687X 14.2225 225.72
A:C=10:1 Y=2.8631+1.6742X 18.8947 199.71
A:C=20:1 Y=2.8820+1.6125X 20.5794 186.83
A:C=35:1 Y=2.8527+1.5781X 22.9453 169.03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啶酰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氟啶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小麦白粉病有类似的效果。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水稻稻瘟病,发明人以甲噻诱胺与吡啶类杀菌剂:氟啶酰菌胺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水稻稻瘟病为测试对象。
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活体接种法,向各处理中接种,置于25℃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7d;检查病斑占接种叶片的百分比,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表3 甲噻诱胺与氟啶酰菌胺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药效测定
药剂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EC5(mg/L) 共毒系数(CTC)
甲噻诱胺(A) Y=2.6894+1.3057X 58.8314 ——
氟啶酰菌胺(D) Y=2.9067+1.4215X 29.6918 ——
A:D=1:35 Y=2.5640+1.7511X 24.6124 122.32
A:D=1:20 Y=2.4970+1.8149X 23.9398 127.02
A:D=1:10 Y=2.4587+1.8903X 22.0987 140.69
A:D=1:1 Y=2.3602+2.0541X 19.2831 204.66
A:D=10:1 Y=2.4212+1.7989X 27.1353 199.03
A:D=20:1 Y=2.3698+1.7651X 30.9125 181.82
A:D=35:1 Y=2.4266+1.6638X 35.2163 162.62
室内药效测定结果显示,甲噻诱胺和氟啶酰菌胺复配对水稻稻瘟病具 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氟啶胺、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水稻稻瘟病有类似的效果。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实施例1:42%甲噻诱胺·氟啶胺悬浮剂
称取2%甲噻诱胺,40%氟啶胺,4%磷酸酯聚氧乙烯醚,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25%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即可制得42%的甲噻诱胺·氟啶胺悬浮剂。
实施例2:20%甲噻诱胺·氟啶胺悬浮剂
称取10%甲噻诱胺,10%氟啶胺,3%聚羧酸钠,3%萘磺酸钠,6%乙二醇,0.35%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即可制得20%甲噻诱胺·氟啶胺悬浮剂。
实施例3:33%甲噻诱胺·氟啶胺干悬浮剂
称取30%甲噻诱胺,3%氟啶胺,4%十二烷基硫酸钠,5%十二烷基磺酸钠,高岭土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加入等同重量的水,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喷雾干燥后,即可制得33%甲噻诱胺·氟啶胺干悬浮剂。
实施例4:36%甲噻诱胺·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1%甲噻诱胺,35%啶酰菌胺,4%聚羧酸钠,5%十二烷基萘磺酸钠,2%氯化钙,滑石粉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36%甲 噻诱胺·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42%甲噻诱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40%甲噻诱胺,2%啶酰菌胺,3%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木质素萘磺酸钠,5%白炭黑,轻钙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42%甲噻诱胺·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40%甲噻诱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称取20%甲噻诱胺,20%啶酰菌胺,5%聚羧酸钠,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0.3%XG,0.6%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即可制得40%甲噻诱胺·啶酰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7:36%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称取35%甲噻诱胺,1%氟啶酰菌胺,4%十二烷基硫酸钠,4%萘磺酸钠,3%木质素,高岭土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36%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8:22%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称取2%甲噻诱胺,20%氟啶酰菌胺,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木质素,6%白炭黑,硅藻土补足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2%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30%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悬浮剂
称取15%甲噻诱胺,15%氟啶酰菌胺,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醛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乙二醇,1.5%硅酸镁铝,0.25%XG,0.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通过高剪切分散机剪切30min后混匀,经砂磨机砂磨达到细度1-4微米,即可制得30%甲噻诱胺·氟啶酰菌胺悬浮剂。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油菜根肿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SC和50%氟啶胺SC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选取常年发生根肿病的田块,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缓苗后用不同的处理进行灌根,检查药效方法为:5~6叶期连根拔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抽取10株调查,试验结果见下表4:
表4 甲噻诱胺和氟啶胺复配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氟啶胺组合物对油菜根肿病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啶酰菌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油菜根肿病有类似的效果。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大白菜根腐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甲噻诱胺SC和50%啶酰菌胺WDG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选取常年发生根腐病的田块,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缓苗后用不同的处理进行灌根,检查药效方法为:5~6叶期连根拔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抽取10株调查,试验结果见下表5:
表5甲噻诱胺和啶酰菌胺复配对大白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啶酰菌胺组合物对大白菜根腐病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氟啶胺、氟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大白菜根腐病有类似的效果。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25%甲噻诱胺和62.5g/L氟啶酰菌胺及空白清水试验。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取点,每点抽取10株调查,试验结果见下表6:
表6 甲噻诱胺和氟啶酰菌胺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甲噻诱胺和氟啶酰菌胺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发明人经过测试发现,甲噻诱胺与其它吡啶类杀菌剂(如氟啶胺、啶酰菌胺、啶菌胺、环啶菌胺等)复配,对黄瓜霜霉病有类似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所述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35~35:1,所述吡啶类杀菌剂为氟啶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噻诱胺和吡啶类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10~1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悬浮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猝倒病、根肿病、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根腐病、霜霉病、稻瘟病的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CN201410240623.6A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19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623.6A CN105191950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0623.6A CN105191950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950A CN105191950A (zh) 2015-12-30
CN105191950B true CN105191950B (zh) 2017-07-14

Family

ID=5494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0623.6A Active CN105191950B (zh) 2014-05-30 2014-05-30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195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2422839A (zh) * 2011-11-04 2012-04-25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CN105010358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2256A (ja) * 2009-03-19 2010-10-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ヤトロファの病害防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1490A (zh) * 2007-01-12 2007-12-26 南开大学 新型杂环杀菌剂及其组合物
CN102422839A (zh) * 2011-11-04 2012-04-25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及病毒防治农药
CN105010358A (zh) * 2014-04-17 2015-11-04 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950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946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5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417346B (zh) 一种含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5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305751B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5284843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519195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77680A (zh) 一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6689148A (zh) 一种含二氯噁菌唑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6472525A (zh)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43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76169A (zh) 含有丙硫咪唑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4430390A (zh) 氨基寡糖素与噻唑菌胺复配农用杀菌剂
CN10847719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755775B (zh)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6614669A (zh) 一种含氟嘧菌酯和代森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7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08932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环丙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30627A (zh)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21000 South Section of Mianzhou Avenue,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329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77 Shuangyong Road, Fenggu Town,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