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0627A -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0627A
CN105230627A CN201510795606.3A CN201510795606A CN105230627A CN 105230627 A CN105230627 A CN 105230627A CN 201510795606 A CN201510795606 A CN 201510795606A CN 105230627 A CN105230627 A CN 105230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irimol
pyrimethanil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phonetic mould
mould 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956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0627B (zh
Inventor
薛泽程
李波
任西财
陶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NSEN BIOLOGIC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NSEN BIOLOGIC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NSEN BIOLOGIC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NSEN BIOLOGIC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956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0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0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0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0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二甲嘧酚与嘧霉胺,二者质量比优选为1:40~40:1。所述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拓宽了杀菌谱,可有效地控制蔬菜、花果上的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能在一次用药中兼治作物生育期内多种同时发生的害虫;增效作用明显,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且持效期延长,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二甲嘧酚是一种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其化学名称为N-{2-[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乙基]-α,α,α-三氟-0-甲苯酰胺,该药保护性好、渗透性强,具有广泛的杀菌谱,主要通过阻碍呼吸链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呼吸。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周期中的几个阶段而达到控制致病菌的目的,在低用量下便能提供较高的防效,对卵菌真纲菌病害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可用于70多种作物上防治包括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和褐腐病等在内的许多病害。
嘧霉胺,又称甲基嘧啶胺、二甲嘧啶胺,属苯氨基嘧啶类杀菌剂,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可迅速传到植物体内各部位,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染,彻底杀死病菌。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在低温下使用,仍有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用于防治黄瓜、番茄、葡萄、草莓、豌豆、韭菜、等作物灰霉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
农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些病菌的侵染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而化学药剂是防虫治病的最有效办法,但化合物具有研究周期长、成本高、污染严重等缺点,而且长期连续地施用单一的制剂,容易造成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的产生,而两种药剂复配施用,则可以减少施药成本节省资源,延迟抗药性的产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性风险小、用药成本低、具有增效作用的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蔬菜、果树的白粉病和灰霉病等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二甲嘧酚与嘧霉胺。
所述二甲嘧酚与嘧霉胺质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5~5:1。
所述二甲嘧酚和嘧霉胺的总质量百分比为5%~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
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进行配置。
一种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白粉病或灰霉病上的应用。
所述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所述载体为水、有机溶剂或填料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所述溶剂选自植物油、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正丁醇、乙二醇丁醚、丙酮、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乙酰胺、三乙醇胺、乙腈、异丙胺、油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场购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组合物拓宽了杀菌谱,能在一次用药中兼治作物生育期内多种同时发生的害虫;
(2)所述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且持效期延长,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所述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
(4)所述组合物对环境和天敌友好,减轻了组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
实施例1:可湿性粉剂(60%二甲嘧酚·嘧霉胺可湿性粉剂)2:1
配方:二甲嘧酚,40%;嘧霉胺,20%;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5%;填料白炭黑,4%,填料高岭土,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二甲嘧酚和嘧霉胺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2:水分散粒剂(72%二甲嘧酚·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5
配方:二甲嘧酚,12%;嘧霉胺,60%;润湿剂十二烷苯磺酸钠,4%;分散剂聚羧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5%;玉米淀粉,10%,凹凸棒土,余量。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二甲嘧酚和嘧霉胺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10~25%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或将粉碎过的粉体在沸腾造粒机中喷水、造粒、干燥,之后筛分制得产品。主要设备有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烘房或流化床干燥,或沸腾造粒机、筛分机。
实施例3:悬浮剂(33%二甲嘧酚·嘧霉胺水悬浮剂)1:10
配方:二甲嘧酚,3%;嘧霉胺,30%;乳化剂农乳NP-10,2%;分散剂聚羧酸盐,3%;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0.1%和1.5%;防冻剂乙二醇,5%;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0.2%;水,余量。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二甲嘧酚和嘧霉胺、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依次置于反应釜中,加水混合均匀,经高速剪切,湿法砂磨,最后匀质过滤即得产品。主要设备是配料釜、胶体磨或匀质混合机、砂磨机。
以下对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效果进行测定:
一、室内生物测定:
二甲嘧酚和嘧霉胺不同配比联合毒力测定,试验对象为黄瓜白粉病。
首先室内测定戊甲嘧酚和嘧霉胺不同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黄瓜白粉病的培养及孢子悬浮液的配置:
黄瓜白粉病菌采用活体植株法在20℃、12h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培养,每30d转代培养一次。接种时用无菌水洗脱发病叶片上的分生孢子,配制成孢子浓度为1×106个/mL悬浮液。
二、供试菌株的敏感性测定: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11-2008》孢子悬浮液接种法。选择长势一致的黄瓜苗,喷雾处理后阴干24h。选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子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孢子浓度为1×105个/mL左右的悬浮液,喷雾接种。以喷施等量清水的黄瓜苗为空白对照。接种后的试材自然风干,然后移至恒温室灯光下(21-23℃),7-8天后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通过防治效果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根据孙云沛法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值换算成实际混用毒力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获得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按下列公式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根据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
调查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叶片病情指数=∑(各级病害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一试验组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混剂)EC50)*100
TTI=A的毒力指数xA在混剂中的含量(%)+B的毒力指数xB在混剂中的含量(%)
CTC=(ATI/TTI)*100
若共毒系数大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明显低于100(80以下),表明为拮抗作用;100~120之间,表明为相加作用。
表1试验处理及测定结果
供试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二甲嘧酚(A) 6.74 100 / /
嘧霉胺(B) 35.67 18.89 / /
A+B(1:40) 26.62 25.32 20.87 121.32
A+B(1:20) 23.94 28.15 22.75 123.74
A+B(1:10) 20.01 33.68 26.26 128.26
A+B(1:5) 13.24 50.90 32.41 157.05
A+B(1:1) 6.08 110.85 59.45 186.29
A+B(5:1) 5.02 134.26 86.42 153.36
A+B(10:1) 5.71 118.04 92.60 127.47
A+B(20:1) 5.78 116.61 95.24 122.44
A+B(40:1) 5.72 117.83 98.02 120.21
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嘧酚和嘧霉胺复配不同配比防治黄瓜白粉病表现为增效作用,质量比为1:5~5:1时增效作用明显,尤其是比例为1:1时增效尤为明显。可以对这种增效结果进一步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来验证与评价。
三、田间试验:
(1)田间试验测定二甲嘧酚与嘧霉胺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试验药剂:50%二甲嘧酚·嘧霉胺WP(1:1,自配),25%二甲嘧酚悬浮剂(自配),50%嘧霉胺SC(自配)
调查方法:
试验地设在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镇黄瓜地,按照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m2,试验设每处理重复4次。
进行两次施药,在施药前,第一次药后7天及第二次药后7天、14天进行调查,每试验小区采取随机4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调查每株的全部叶片,记录病害等级。
病害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叶片病情指数=∑(各级病害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组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药后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2不同处理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测定结果
通过大田试验表明,二甲嘧酚和嘧霉胺复配对于黄瓜白粉病有较好防效,且防效优于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无药害情况发生,生长正常,值得推广。
(2)田间试验防治葡萄灰霉病
试验方法:于施药前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于施药后10天、第二次药后10天及21天进行调查,按树体上、中、下三个部位各随机抽取10个花序(果穗)调查病级。
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花序(果穗)的5%以下;
3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花序(果穗)的6%―15%;
5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花序(果穗)的16%―25%;
7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花序(果穗)的26%―50%;
9级:病部面积占整个花序(果穗)的50%以上。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果率(%)=病果数/调查总果数
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情指数-试验组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试验结果及分析:
表3不同处理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3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第一次施药后7d、第二次施药后10d、21d,实施例药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明显高于二甲嘧酚、嘧霉胺的单剂药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药剂持效时间长,施药30d后仍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实验期间观察,实施例药剂对葡萄无药害,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和葡萄灰霉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靶标作物安全,复配后提高了药效,延长了持效期。所以,本发明的研发及推广对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laims (6)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二甲嘧酚与嘧霉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甲嘧酚与嘧霉胺质量比为1:40~4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甲嘧酚与嘧霉胺质量比为1:5~5: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二甲嘧酚和嘧霉胺的总质量百分比为5%~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白粉病或灰霉病上的应用。
CN201510795606.3A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230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5606.3A CN105230627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95606.3A CN105230627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627A true CN105230627A (zh) 2016-01-13
CN105230627B CN105230627B (zh) 2017-06-20

Family

ID=5502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95606.3A Active CN105230627B (zh) 2015-11-18 2015-11-18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06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7533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34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戊唑醇与嘧啶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US20120010073A1 (en) * 2010-07-07 2012-01-12 Bayer Cropscience Ag Anthranilamides in combination with fungicides
CN103371149A (zh) * 2013-06-27 2013-10-30 王学权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349A (zh) * 2009-12-23 2011-06-29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戊唑醇与嘧啶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US20120010073A1 (en) * 2010-07-07 2012-01-12 Bayer Cropscience Ag Anthranilamides in combination with fungicides
CN103371149A (zh) * 2013-06-27 2013-10-30 王学权 一种复配增效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7533A (zh) * 2017-03-13 2017-06-20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0627B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6353B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3916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83565A (zh) 一种含有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7897199A (zh) 一种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杀菌剂组合物
CN103141503A (zh) 呋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19711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58175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938045A (zh) 含有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和大黄素甲醚的农药组合物
CN103039488B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2150675B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4054712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2715173A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657179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82451A (zh) 含有吡菌苯威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28035B (zh) 一种含双草醚与噁嗪草酮的除草组合物
CN105230627B (zh) 一种含有二甲嘧酚与嘧霉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3553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2293200A (zh)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390A (zh) 氨基寡糖素与噻唑菌胺复配农用杀菌剂
CN101755836A (zh)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4798796A (zh)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247332A (zh) 一种含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