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5836A -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5836A
CN101755836A CN200910208442A CN200910208442A CN101755836A CN 101755836 A CN101755836 A CN 101755836A CN 200910208442 A CN200910208442 A CN 200910208442A CN 200910208442 A CN200910208442 A CN 200910208442A CN 101755836 A CN101755836 A CN 101755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azinam
medicine
prochloraz
behind
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8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5836B (zh
Inventor
张承来
曹明章
孔建
刘胜召
殷如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84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5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5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5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由有效成分氟啶胺(A)和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唑、高效抑霉唑(B)中的一种组成,A与B的质量比为1∶100~100∶1。该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高,适合于防治瓜果蔬菜上的多种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灰霉病、炭疽病。

Description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葡萄灰霉病又称灰腐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该病原菌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将要成熟的果实。地势低洼,新梢徒长郁闭,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足,虫害严重的葡萄园,葡萄灰霉病发生较重。由于灰霉病会蔓延危害发生,常常会引起大面积植株死亡,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严重制约了葡萄生产的发展。目前主要使用化学药剂为速克灵、扑海因等。由于灰霉病菌有异常的遗传变异潜能而易发生抗药性突变,长期大量地使用该类化学杀菌剂可使田间病原菌对这些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致使化学杀菌剂的用药量急剧增加,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也增加了农民的用药成本。
氟啶胺属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对链格孢属、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病菌非常有效。英文通用名:Fluazinam化学名称:3-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α,α,α-三氟-2,6-二硝基对甲苯胺分子式:C13H4Cl2F6N4O4氟啶胺可以防治的具体病害有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晚疫病,苹果黑星病、叶斑病,梨黑斑病、锈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燕麦冠锈病,葡萄灰霉病、霜霉病,柑橘疮痂病、灰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草坪斑点病等。对抗苯并咪唑类和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的灰葡萄孢病原菌也有良好效果,而且氟啶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
但是氟啶胺目前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
将氟啶胺与其它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进行复配,是解决其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不同结构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还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灰霉病、炭疽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风险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氟啶胺(A)与咪鲜胺、抑霉唑、高效抑霉唑(B)中的一种,A与B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比例为1∶30~30∶1。
咪鲜胺英文通用名:PROCHLORAZ
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 ]-咪唑-1-甲酰胺
分子式:C15H16Cl3N3O2
咪鲜胺是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由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有特效。咪鲜胺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引起作用。虽然不具内吸作用,但它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稻瘟病,柑橘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绿霉病,香蕉炭疽病、叶斑病,芒果炭疽病,花生叶斑病,辣椒、茄子、甜瓜、番茄等蔬菜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草莓炭疽病,油菜菌核病、叶斑病,蘑菇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黑星病等。
咪鲜胺锰盐英文通用名:Prochloraz-manganese
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1H咪唑-1-甲酰胺-氯化锰
分子式:C60H64Cl14MnN12O8
咪鲜胺锰盐,以咪鲜胺-氯化锰复合物为有效成分。与咪鲜胺相比,该药的安全性有所提高,适用于使用咪鲜胺乳油易引起药害的作物。可用于防治大蒜叶枯病、烟草赤星病、辣椒灰霉病、西瓜枯萎病、蘑菇湿泡病、葡萄黑痘病和浸果防治柑橘青霉病、柑橘绿霉病、芒果炭疽病等。
抑霉唑  英文通用名称:Imazalil
化学名称:(RS)-烯丙基1-(2,4-二氯苯基)-2-咪唑-1-基乙基醚
分子式:C14H14Cl2N2O
抑霉唑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对侵袭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真菌病害都有防效。对柑桔、香蕉和其他水果喷施式浸渍,能防治收获后的水果腐烂。抑霉唑对于青、绿霉、灰霉,尤其是已经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青、绿霉、灰霉有特效。
高效抑霉唑英文通用名称:Imazalil-S
分子式:C14H14Cl2N2O
化学名称:(S)-烯丙氧基1-(2,4-二氯苯基)-2-咪唑-1-基乙基醚
高效抑霉唑是抑霉唑的单一高效异构体,为内吸广谱杀菌剂,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活性。主要用于果树如苹果、柑橘、香蕉、芒果,禾谷类作物。不仅可作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还可防治贮藏病害。
高效抑霉唑的活性高于抑霉唑,活性谱也比抑霉唑广,对锈病、灰霉病、稻瘟病有很好的活性。
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与助剂和填料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A与B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1%~85%。
上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除包括有效成分A与B之外,还包括助剂和其它有助于药效发挥的物质。乳油包括有机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微乳剂包括有机溶剂、乳化剂和水;水乳剂包括有机溶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悬浮剂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可湿性粉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水分散粒剂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湿润剂。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
有机溶剂可选择异丙醇、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环乙酮、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乙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溶剂可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选择农乳600号(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1601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农乳500号(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号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号(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号(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号(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3号(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号(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黄瓜、西瓜、南瓜、甜瓜、草莓、辣椒、白菜、茄子、马铃薯、葡萄等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防治因卵菌、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尤其适用于防治炭疽病、灰霉病等。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其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田间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对灰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毒力测定实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例1:组合物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为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5ml配好的实验药液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玻璃培养皿,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2ml,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平静置,冷却后即成平板。用直径5mm打孔器从培养5d的供试菌边缘切取菌饼,用挑针将带有菌丝的一面接到带毒培养基上,所有操作均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无菌操作。处理后将平板放在25℃的恒温无菌培养箱中培养,5d后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菌落直径的平均值、菌落直径的平均净生长量和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组净生长量-处理组净生长量)/对照组净生长量]×100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氟啶胺与咪鲜胺按质量比1∶100~100∶1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共毒系数均在190以上。
表1氟啶胺与咪鲜胺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27   100   /   /
  咪鲜胺(B)   0.81   33.33   /   /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A∶B(100∶1)   0.16   168.75   99.34   169.87
  A∶B(50∶1)   0.19   142.11   98.69   143.98
  A∶B(30∶1)   0.12   225.00   97.85   229.95
  A∶B(10∶1)   0.15   180.00   93.94   191.61
  A∶B(1∶1)   0.21   128.57   66.67   192.86
  A∶B(1∶10)   0.31   87.09   39.39   221.09
  A∶B(1∶30)   0.35   77.14   35.48   217.40
  A∶B(1∶50)   0.49   55.10   34.64   159.07
  A∶B(1∶100)   0.58   46.55   33.99   136.94
从表2可以看出,氟啶胺与高效抑霉唑按质量比1∶100~100∶1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共毒系数均在200以上。
表2氟啶胺与高效抑霉唑混配对葡萄灰霉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23   100   /   /
  高效抑霉唑(B)   0.92   25   /   /
  A∶B(100∶1)   0.14   164.29   99.26   165.51
  A∶B(50∶1)   0.17   135.29   98.53   137.31
  A∶B(30∶1)   0.10   230.00   97.58   235.70
  A∶B(10∶1)   0.12   191.67   93.18   205.69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A∶B(1∶1)   0.18   127.78   62.50   204.44
  A∶B(1∶10)   0.32   71.88   31.82   225.89
  A∶B(1∶30)   0.41   56.09   27.42   204.59
  A∶B(1∶50)   0.56   41.07   26.47   155.16
  A∶B(1∶100)   0.69   33.33   25.74   129.48
生物测定实例2:组合物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为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试验方法及毒力指数和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
结果显示(表3),氟啶胺与咪鲜胺锰盐按质量比1∶100~100∶1混配,对芒果炭疽病菌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共毒系数均在190以上。
表3氟啶胺与咪鲜胺锰盐混配对芒果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58   100   /   /
  咪鲜胺锰盐(B)   1.21   47.93   /   /
  A∶B(100∶1)   0.39   148.72   99.48   149.49
  A∶B(50∶1)   0.42   138.10   98.98   139.52
  A∶B(30∶1)   0.28   207.14   98.32   210.68
  A∶B(10∶1)   0.31   187.10   95.27   196.39
  A∶B(1∶1)   0.37   156.76   73.97   211.93
  A∶B(1∶10)   0.51   113.73   52.67   215.93
  A∶B(1∶30)   0.57   101.75   49.61   205.09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A∶B(1∶50)   0.75   77.33   48.95   157.97
  A∶B(1∶100)   0.86   67.44   48.45   139.20
结果显示(表4),氟啶胺与抑霉唑按质量比1∶100~100∶1混配,对芒果炭疽病菌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尤其是配比在1∶30~30∶1之间时,增效更显著,共毒系数均在200以上。
表4氟啶胺与抑霉唑混配对芒果炭疽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52   100   /   /
  抑霉唑(B)   1.47   35.37   /   /
  A∶B(100∶1)   0.35   148.57   99.36   149.53
  A∶B(50∶1)   0.39   133.33   98.73   135.04
  A∶B(30∶1)   0.24   216.67   97.92   221.28
  A∶B(10∶1)   0.27   192.59   94.12   204.61
  A∶B(1∶1)   0.37   140.54   67.68   207.63
  A∶B(1∶10)   0.58   89.66   41.25   217.35
  A∶B(1∶30)   0.69   75.36   37.46   201.19
  A∶B(1∶50)   0.91   57.14   36.64   155.95
  A∶B(1∶100)   0.98   53.06   36.01   147.3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制剂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乳油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乳化剂、部分溶剂按比例混合,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充分搅拌后得到均匀的油相,制成乳油产品。
实施例1、30.3%氟啶胺·高效抑霉唑乳油
氟啶胺30%、高效抑霉唑0.3%、农乳500号2%(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1、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高效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18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葡萄灰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13%、82.99%和82.44%,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葡萄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   80   1.2   4.1   91.13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0.9   5.9   82.99
  25%高效抑霉唑乳油   180   1.7   11.5   82.44
  清水空白对照   /   1.5   57.8   /
实施例2、40.4%氟啶胺·咪鲜胺乳油
氟啶胺0.4%、咪鲜胺40%、农乳600号4%(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2、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8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灰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4%、82.26%和83.04%,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2   80   1.3   5.9   91.84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1.5   14.8   82.26
  25%咪鲜胺乳油   280   1.6   15.1   83.04
  清水空白对照   /   1.1   61.2   /
实施例3、30%氟啶胺·抑霉唑乳油
氟啶胺15%、抑霉唑15%、农乳500号3%(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3、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芒果炭疽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10%、83.68%和84.03%,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芒果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3   80   0.9   4.6   93.10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1.1   13.3   83.68
  50%抑霉唑乳油   200   0.6   7.1   84.03
  清水空白对照   /   0.8   59.3   /
微乳剂、水乳剂实施例
按各组分配比,将活性组分溶解在溶剂和助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得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再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或水相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制得微乳剂或水乳剂。
实施例4、1%氟啶胺·咪鲜胺微乳剂
氟啶胺0.5%、咪鲜胺0.5%、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600号5%(乳化剂)、农乳1600号5%(乳化剂)、月桂醇硫酸钠2%(湿润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4、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咪鲜胺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9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炭疽病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25%、84.44%和82.32%,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4   80   1.9   2.9   93.25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2.5   8.8   84.44
  20%咪鲜胺乳油   290   1.8   7.2   82.32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清水空白对照   /   2.1   47.5   /
实施例5、10%氟啶胺·抑霉唑微乳剂
氟啶胺5%、抑霉唑5%、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600号5%(乳化剂)、农乳1600号5%(乳化剂)、月桂醇硫酸钠2%(湿润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5、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西瓜炭疽病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62%、80.03%和81.59%,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西瓜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5   80   1.7   2.9   91.62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1.5   6.1   80.03
  25%抑霉唑乳油   200   1.2   4.5   81.59
  清水空白对照   /   1.9   38.7   /
实施例6、15%氟啶胺·高效抑霉唑水乳剂
氟啶胺10%、高效抑霉唑5%、DMF(溶剂)5%、环己醇(溶剂)10%、甘油(防冻剂)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6、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高效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18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灰霉病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46%、83.46%和84.49%,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6   80   3.9   4.3   92.46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3.1   7.5   83.46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20%高效抑霉唑乳油   180   4.1   9.3   84.49
  清水空白对照   /   3.5   51.2   /
实施例7、20%氟啶胺·咪鲜胺水乳剂
氟啶胺5%、咪鲜胺15%、DMF(溶剂)5%、环己醇(溶剂)10%、甘油(防冻剂)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7、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咪鲜胺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70克/公顷、100克/公顷、3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柑橘炭疽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28%、82.37%和83.87%,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柑橘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7   70   4.3   4.8   92.28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4.9   12.5   82.37
  25%咪鲜胺乳油   300   4.2   9.8   83.87
  清水空白对照   /   4.5   65.1   /
悬浮剂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悬浮剂。
实施例8、40%氟啶胺·咪鲜胺锰盐悬浮剂
氟啶胺35%、咪鲜胺锰盐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8、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8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柑橘炭疽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73%、83.26%和84.09%,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柑橘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8   80   4.1   4.4   92.73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3.6   8.9   83.26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280   4.3   10.1   84.09
  清水空白对照   /   3.9   57.6   /
实施例9、35%氟啶胺·咪鲜胺悬浮剂
氟啶胺5%、咪鲜胺3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9、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100克/公顷、3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草莓灰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18%、83.71%和81.57%,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草莓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9   90   3.1   5.2   93.02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2.7   10.3   84.13
  25%咪鲜胺乳油   300   3.3   13.1   83.48
  清水空白对照   /   2.8   67.3   /
实施例10、20%氟啶胺·高效抑霉唑悬浮剂
氟啶胺15%、高效抑霉唑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乳化剂)、丙二醇2%(助溶剂)、黄原胶1%(增稠剂)、有机硅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0、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高效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19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葡萄灰霉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11%、85.26%和83.20%,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葡萄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0   80   1.1   2.7   94.11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0.7   4.3   85.26
  20%高效抑霉唑乳油   190   1.2   8.4   83.20
  清水空白对照   /   0.9   37.5   /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和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然后加15-20%的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捏合机、挤压造粒机、干燥设备(烘房或流化床)。
实施例11、85%氟啶胺·咪鲜胺锰盐水分散粒剂
氟啶胺35%、咪鲜胺锰盐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10%(分散剂)、硫酸铵3%(崩解剂)、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11、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100克/公顷、3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炭疽病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16%、84.22%和83.25%,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1   90   1.8   2.9   93.16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2.5   9.3   84.22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300   1.9   7.5   83.25
  清水空白对照   /   2.1   49.5   /
实施例12、50%氟啶胺·抑霉唑水分散粒剂
按氟啶胺30%、抑霉唑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10%(分散剂)、硫酸铵3%(崩解剂)、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12、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100克/公顷、2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葡萄炭疽病药后8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18%、81.30%和83.23%,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葡萄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2   80   3.5   4.2   93.18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00   3.8   12.5   81.30
  25%抑霉唑乳油   200   4.1   12.1   83.23
  清水空白对照   /   3.7   65.1   /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13、70%氟啶胺·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按氟啶胺15%、咪鲜胺锰盐55%、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13、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10克/公顷、120克/公顷、3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芒果炭疽病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76%、85.30%和83.75%,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芒果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3   110   1.1   2.7   94.76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20   0.9   6.2   85.30
  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300   1.3   9.9   83.75
  清水空白对照   /   0.8   37.5   /
实施例14、50%氟啶胺·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氟啶胺40%、咪鲜胺10%、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14、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5%咪鲜胺水乳剂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克/公顷、120克/公顷、30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葡萄炭疽病药后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6%、80.86%和82.07%,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葡萄炭疽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4   100   2.8   4.1   93.36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20   2.3   9.7   80.86
  25%咪鲜胺水乳剂   300   2.1   8.3   82.07
  清水空白对照   /   2.6   57.3   /
实施例15、60%氟啶胺·高效抑霉唑可湿性粉剂
氟啶胺50%、高效抑霉唑10%、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15、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0%高效抑霉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100克/公顷、110克/公顷、190克/公顷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黄瓜灰霉病药后8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15%、83.64%和83.37%,组合物的防效(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明显优于各单剂。
各处理防治黄瓜灰霉病结果
  处理   用量(g·a.i./ha)   药前病指   药后病指   药后7天防效(%)
  实施例15   100   4.5   5.7   92.15
  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   110   3.9   10.3   83.64
  20%高效抑霉唑乳油   190   3.8   10.2   83.37
  清水空白对照   /   4.2   67.8   /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氟啶胺(A)和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唑、高效抑霉唑(B)中的一种,A与B的质量比为1∶100~1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与B质量比例优选为1∶30~3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A与B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1~8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在瓜果蔬菜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尤其是灰霉病、炭疽病的防治。
CN2009102084424A 2009-11-03 2009-11-03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1755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4424A CN101755836B (zh) 2009-11-03 2009-11-03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84424A CN101755836B (zh) 2009-11-03 2009-11-03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836A true CN101755836A (zh) 2010-06-30
CN101755836B CN101755836B (zh) 2012-04-18

Family

ID=4248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84424A Active CN101755836B (zh) 2009-11-03 2009-11-03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583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699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09456A (zh) * 2015-06-09 2016-02-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
CN108835114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9699A (zh) * 2010-01-08 2011-07-13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19699B (zh) * 2010-01-08 2013-06-19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309456A (zh) * 2015-06-09 2016-02-10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
CN108835114A (zh) * 2018-05-25 2018-11-20 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5836B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2240A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0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63657A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60659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1984822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749452B (zh) 一种拌种剂
CN101653121B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5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5309455A (zh) 一种以吡菌苯威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2129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858886A (zh)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836B (zh) 一种以氟啶胺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3A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32A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3131A (zh) 一种含有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416640A (zh) 一种含有异菌脲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779636B (zh) 一种含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76B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5309457A (zh) 一种以胺苯吡菌酮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84818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5309454A (zh) 一种以吡菌苯威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93200A (zh) 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25485B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2A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5076169A (zh) 含有丙硫咪唑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