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0425B - 光量调节装置、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量调节装置、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90425B CN105190425B CN201480012900.6A CN201480012900A CN105190425B CN 105190425 B CN105190425 B CN 105190425B CN 201480012900 A CN201480012900 A CN 201480012900A CN 105190425 B CN105190425 B CN 1051904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hole
- light
- light quantity
- hole bla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 G03B9/14—Two separate members mov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通过成环形地叠置第一光量调节叶片(6,9)和第二光量调节叶片(4,5,7,8)而形成透光孔,第一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运动,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在与透光方向交叉的平面内枢转。当扩大透光孔时,透光孔的形状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旋转式孔叶片(4,5,7,8)布置在直线式孔叶片(6,9)之间,以形成光圈孔。通过使旋转式孔叶片(4,5,7,8)相对于直线式孔叶片(6,9)枢转而改变光圈孔的形状,所述直线式孔叶片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直线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量调节装置,所述光量调节装置安装在例如照相机或者可互换镜头这样的光学装置中,并且所述光量调节装置也被称作光圈装置等。
背景技术
如上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光圈装置)的性能会影响使用光学装置拍摄的图像的质量。特别地,光圈孔的形状(光圈孔形状)改变所谓的模糊或者重影的形状,由孔叶片形成所述光圈孔并且光实际穿过所述光圈孔。更加具体地,当光圈孔形状接近于圆形时,模糊或者重影的形状也变为圆形并且获得高图像质量。然而,如果光圈孔形状为矩形或者明显不同于圆形的扁平形状,则模糊或者重影表现为类似的形状并且图像质量欠佳。
当由两个直线运动的孔叶片形成光圈孔时,易于形成与圆形迥异的光圈孔的形状。为了解决此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光圈装置,其中,使用四个直线运动的孔叶片扩大光圈孔,并且孔形状的角部的数量比矩形的孔形状有所增加,从而形成了比矩形更接近于圆形的多边形的光圈孔形状。
在根据专利文献2已知的使用可变光圈的光量调节装置中,间隔件插置在直线式孔叶片和摆动式孔叶片之间,以防止直线式孔叶片和摆动式孔叶片之间的干涉并防止对摆动式孔叶片的顺畅摆动的抑制。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JP2012-7855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JP2010-204693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圈装置的配置中,仅由直线运动的孔叶片确定透光孔的形状,因此使透光孔很难形成所需的孔形状。
使用可变光圈的光量调节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中的装置)使用多个孔叶片,并且很难保持相应的孔叶片的运动姿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量调节装置,所述光量调节装置能够使透光孔形成所需的形状,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光量调节装置的光学装置。
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量调节装置,所述光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光量调节叶片,所述第一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直线运动;和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所述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在与透光方向交叉的平面内枢转,其中,当扩大通过成环形地叠置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第二光量调节叶片而形成的多边形的透光孔时,透光孔的形状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光量调节装置的光学装置。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组合第一孔叶片和第二孔叶片,透光孔能够形成为所需的形状,所述第一孔叶片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直线运动,所述第二孔叶片在与透光方向交叉的平面内枢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孔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孔叶片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孔叶片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圈装置中使用的直线式孔叶片的正视图;
图7是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圈装置中使用的旋转式孔叶片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了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圈装置形成的光圈孔形状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在基板、外壳构件、相应的凸部和孔叶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光量调节装置的光圈装置的分解视图。另外,图2中的分图2A和图6至图8示出了在从一定的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光圈装置,光沿着所述方向穿过由用作光量调节叶片的孔叶片4至9形成的光圈孔。要注意的是,图2示出了已移除图1所示的盖板10的状态。此外,图2中的分图2B 示出了当倾斜地观察时的图2中的分图2A所示的光圈装置。在这些附图中,光圈装置的作为顶-底方向的纵向方向等价于“孔叶片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而直线运动的方向”,并且在以下描述中被称作光轴交叉方向。在这些附图中,光圈装置的左-右方向将被称作宽度方向。
在这些附图中,孔叶片4至9容纳在壳体中,所述壳体构成光圈装置的护套。光穿过的固定开口2b形成在基板2中,所述基板2用作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基部构件。通过压力加工、树脂模制等制造基板 2。轴2c、2d、2e和2f形成在基板2的一个表面侧上。轴2d用作直线式孔叶片6的导销以及旋转式孔叶片4和7的旋转中心轴。轴2e 用作直线式孔叶片9的导销以及旋转式孔叶片5和8的旋转中心轴。
光圈驱动单元1附接在从基板2的用作外表面的另一个表面(光轴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的固定开口2b向下间隔开的位置处。光圈驱动单元1例如是电磁驱动马达,所述电磁驱动马达由转子磁体(未示出)、与转子磁体一起旋转的输出轴1a以及通电产生用于使转子磁体旋转的磁力的线圈(未示出)构成。光圈驱动单元1可以是步进马达。
光圈驱动单元1的输出轴1a延伸穿过基板2并且在基板2的内表面侧上突出。用作驱动操作杆的驱动臂3通过压配合附接到输出轴1a。驱动臂3连同输出轴1a一起围绕定位成从固定开口2b向下间隔开的轴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通过树脂模制等制造驱动臂3。要注意的是,输出轴1a和驱动臂3也能够一体地形成。
驱动臂3在相对于输出轴1a的位置的两侧上的末端处包括叶片驱动销3i和3j,所述叶片驱动销3i和3j用作传递单元以用于驱动孔叶片4至9。叶片驱动销3i与三个孔叶片即旋转式孔叶片4、旋转式孔叶片8和直线式孔叶片9相接合。叶片驱动销3j与三个孔叶片即直线式孔叶片6、旋转式孔叶片5和旋转式孔叶片7相接合。
要注意的是,光圈驱动单元1和驱动臂3可以布置在基板2的外表面侧上,并且形成在驱动臂3上的叶片驱动销3i和3j可以延伸穿过基板2并且在基板2的内表面侧上突出。
根据该实施例,两个叶片驱动销3i和3j设置在一个驱动臂3上,所述驱动臂3直接附接到光圈驱动单元1的输出轴1a(或者与之一体地形成)。一个直线式孔叶片(第一孔叶片9)以及两个旋转式孔叶片 (第二孔叶片)4和8与同一个(共用)叶片驱动销3i相接合。而且,一个直线式孔叶片(第一孔叶片)6以及两个旋转式孔叶片(第二孔叶片)5和7与另外的同一个(共用)叶片驱动销3j相接合。驱动臂3枢转以使两个直线式孔叶片6和9沿着光轴交叉方向运动并且使四个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旋转,在所述驱动臂3上,三个孔叶片与多个(两个)叶片驱动销3i和3j中的每一个相接合。凭借六个孔叶片4至9,形成接近于圆形的多边形形状的光圈孔并且改变其尺寸 (直径)。
在图3中,分图3A示出了光圈孔完全闭合的状态,分图3B示出了小孔的状态,分图3C和3D示出了光圈孔几乎为八边形并且尺寸有所不同的状态,分图3E示出了光圈孔几乎为十边形的状态,图3F示出了光圈孔几乎为十二边形的状态。
如图3中的分图3A至3F以及图8中的分图8A至8F所示,通过大幅度地扩大由成环形地叠置直线式孔叶片(第一光量调节叶片)6 和9以及旋转式孔叶片(第二光量调节叶片)4、5、7和8所形成的透光孔的形状而使透光孔的形状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所述直线式孔叶片6和9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直线运动,所述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在与透光方向交叉的平面内枢转。直线式孔叶片 6和9形成光圈孔的大体尺寸和形状,而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 沿着与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两侧上形成光圈孔。即使在光圈孔具有接近于固定开口2b的直径的大直径的情况下,也能够形成所需的孔形状。更具体地,除了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直线操作之外,还施以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的枢转操作。在打开/ 闭合光圈孔的过程中,即使在小的可动范围内也能够实现所需的光圈孔形状。当扩大光圈孔时,光圈孔的形状能够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尤其在该实施例中,当直线式孔叶片6和9沿着扩大透光孔的方向直线运动时,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相应地枢转。结果,透光孔的形状能够快速地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通过由直线式孔叶片6和9以及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形成孔形状,能够在孔叶片4至9小幅运动的条件下增加光圈孔的侧边的数量,并且孔形状能够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此外,因为该实施例采用了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直线操作以及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的枢转操作,所以能够减少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直线操作。即,通过采用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的枢转操作,能够缩窄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可动范围,以便减小直线式孔叶片6和9的退避空间(容纳空间),并且能够使光圈装置小型化。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能够实现高性能的光量调节结构,原因在于与仅由直线运动的叶片形成透光孔的结构相比,这样的光圈装置对于装置的小型化尤为有利,在打开/ 闭合光圈孔的过程中能够易于形成所需的孔形状,并且光圈孔的形状能够快速地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
通过采用上述配置,光圈装置能够形成具有所需形状的光圈孔,同时,与使布置在光圈孔周围的驱动环(环形板)旋转并且驱动环上的不同的驱动轴部分驱动直线式孔叶片和旋转式孔叶片的情况相比,光圈装置能够有利于小型化。
要注意的是,直线式孔叶片6和9沿着光轴交叉方向的直线运动不仅包括直线式孔叶片6和9沿着光轴交叉方向直线运动(平移)的情况,而且还包括直线式孔叶片6和9在沿着宽度方向摆动和移动的同时沿着光轴交叉方向运动的情况。
盖板10是附接到基板2的盖板,从而使孔叶片4至9的运动空间形成在盖板10和基板2之间。外壳构件10具有与形成在基板2中的开口部分2b相对应的开口10b。通过压力加工、树脂模制等制造盖板 10。用于减小孔叶片4至9的滑动阻力的轨道(例如,高度不同的凸部)形成在盖板10的内表面(基板侧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能够通过如上所述使驱动臂3枢转而改变光圈孔的直径,并且能够完全闭合(全闭合)光圈孔。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甚至能够执行快门操作。即,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能够用作光圈快门设备。
在图4中,分图4A示出了直线式孔叶片6。在图4中,分图4B 示出了直线式孔叶片9。在图5中,分图5A示出了旋转式孔叶片4。在图5中,分图5B示出了旋转式孔叶片5,分图5C示出了旋转式孔叶片7。在图5中,分图5D示出了旋转式孔叶片8。图6是示出了直线式孔叶片6和9处于图6A中的完全闭合状态、图6B中的中间孔状态以及图6C中的全孔状态下的位置的视图。图7是示出了旋转式孔叶片5、6、7和8处于图7A中的完全闭合状态、图7B中的中间孔状态以及图7C中的全孔状态下的位置的视图。
旋转式孔叶片4在驱动凸轮槽部分4i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 3i可滑动地接合。旋转中心销2d可旋转地装配在旋转中心孔部分4d 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d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所述旋转中心孔部分4d形成在旋转式孔叶片4中。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凸轮槽部分4i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i的驱动力,并且旋转式孔叶片4在与光轴交叉的平面内围绕与旋转中心孔部分4d接合的旋转中心销2d旋转(转动),如图5中的分图5A和图7中的分图7A至7C所示。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4i的形状来调节旋转速度。还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4i 的形状来校正光圈孔的形状。
旋转式孔叶片5在驱动凸轮槽部分5j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 3j可滑动地接合。旋转中心销2e与形成在旋转式孔叶片5中的旋转中心孔部分5e可旋转地接合,所述旋转中心销2e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凸轮槽部分5j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j的驱动力,并且旋转式孔叶片5在与光轴交叉的平面(在下文中称作光轴交叉平面)内围绕与旋转中心孔部分5e相接合的旋转中心销2e旋转(转动),如图5中的分图5B和图7中的分图 7A至7C所示。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5j的形状来调节旋转速度。还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5j的形状来校正光圈孔的形状。
图4的分图4A中示出的直线式孔叶片6在长形孔形状的驱动孔部分6j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3j可滑动地接合。导销2c和2d 与形成在直线式孔叶片6中的引导长形孔部分6c和6d可滑动地接合,以便沿着光轴交叉方向延伸,所述导销2c和2d分别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引导部分(引导轴部分)。
当驱动臂3在上述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孔部分6j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j的驱动力,并且在引导长形孔部分6c和6d由导销 2c和2d引导的同时沿着光轴交叉方向驱动直线式孔叶片6,如图6 的分图6A至6C所示。
旋转式孔叶片7在驱动凸轮槽部分7j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 3j可滑动地接合。旋转中心销2d可旋转地装配在形成于旋转式孔叶片7中的旋转中心孔部分7d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d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凸轮槽部分7j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j的驱动力,并且旋转式孔叶片7在光轴交叉平面内围绕旋转中心销2d旋转(转动),所述旋转中心销2d与旋转中心孔部分7d相接合,如图5中的分图5C和图7所示。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7j的形状来调节旋转速度。还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7j的形状来校正光圈孔的形状。
旋转式孔叶片8在驱动凸轮槽部分8i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 3i可滑动地接合。旋转中心销2e可旋转地装配在形成于旋转式孔叶片 8中的旋转中心孔部分8e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e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凸轮槽部分8i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i的驱动力,并且旋转式孔叶片8在光轴交叉平面内围绕旋转中心销2e旋转(转动),所述旋转中心销2e与旋转中心孔部分8e相接合,如图5中的分图5D和图7所示。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8i的形状来调节旋转速度。还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8i的形状来校正光圈孔的形状。
图4中的分图4B和图6示出的直线式孔叶片9在长形孔形状的驱动孔部分9i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3i可滑动地接合。导销2e 和2f与引导长形孔部分9e和9f可滑动地接合,以便沿着光轴交叉方向延伸,所述导销2e和2f分别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引导部分(引导轴部分),所述引导长形孔部分9e和9f形成在直线式孔叶片9中。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孔部分9i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i的驱动力,并且在引导长形孔部分9e和9f由导销2e 和2f引导的同时沿着光轴交叉方向驱动直线式孔叶片9,如图6中的分图6A至6C所示。
旋转式孔叶片4和5分别在驱动凸轮槽部分4i和5j处与驱动臂3 的叶片驱动销3i和3j可滑动地接合,所述旋转式孔叶片4和5沿着宽度方向形成光圈孔的左侧。旋转中心销2d和2e分别可旋转地装配在旋转中心孔部分4d和6e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d和2e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所述旋转中心孔部分 4d和5e形成在旋转式孔叶片4和5中。
旋转式孔叶片7和8分别在驱动凸轮槽部分7j和8i处与驱动臂3 的叶片驱动销3j和3i可滑动地接合,所述旋转式孔叶片7和8沿着宽度方向形成光圈孔的右侧。旋转中心销2d和2e分别可旋转地装配在旋转中心孔部分7d和8e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d和2e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所述旋转中心孔部分 7d和8e形成在旋转式孔叶片7和8中。
当驱动臂3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枢转时,驱动凸轮槽部分7j和 8i接收来自叶片驱动销3j和3i的驱动力,并且旋转式孔叶片7和8 在光轴交叉平面内分别围绕旋转中心销2d和2e旋转(转动),所述旋转中心销2d和2e分别与旋转中心孔部分7d和8e相接合,如图7中的分图7A至7C所示。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7j和8i的形状来调节旋转速度。还能够凭借驱动凸轮槽部分7j和8i的形状来校正光圈孔的形状。能够凭借分别形成在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中的驱动凸轮槽部分4i、5j、7j和8i的形状来调节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 相对于驱动臂3的枢转位置的旋转位置。
更具体地,旋转式孔叶片4和7在驱动凸轮槽部分4i和5j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3i和3j可滑动地接合,所述旋转式孔叶片4 和7在围绕光圈孔的光轴成点对称(point-symmetrical)的位置处形成边缘部分。旋转中心销2d可旋转地装配在形成于旋转式孔叶片4 和7中的旋转中心孔部分4d和7d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d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旋转式孔叶片4和7从相对于光圈孔中心的对向位置轻易地调节光圈孔的形状。
旋转式孔叶片5和8在驱动凸轮槽部分5j和8i处与驱动臂3的叶片驱动销3j和3i可滑动地接合,所述旋转式孔叶片5和8在围绕光圈孔的光轴成点对称的位置处形成边缘部分。旋转中心销2e可旋转地装配在形成于旋转式孔叶片5和8中的旋转中心孔部分5e和8e中,所述旋转中心销2e形成在基板2上并且用作旋转中心部分(旋转中心轴部分)。因此,能够通过使用旋转式孔叶片5和8从相对于光圈孔的中心的对向位置轻易地调节光圈孔的形状。
在图8中,分图8A示出了光圈孔完全闭合的状态,分图8B示出了小孔状态(光圈孔几乎为八边形),分图8C和8D示出了光圈孔近似为八边形或者近似为十边形并且具有不同尺寸的状态,分图8E示出了光圈孔近似为十边形或者近似为十二边形的状态,分图8F示出了全孔状态(近似为十二边形)。
如图4、5和8所示,能够由此使用处于从全孔光圈(图8中的下方右侧分图8F)到小孔光圈(图8中的上方中间分图8B)的相应光圈状态下的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1、4k2、5k1、6k1、6k2、 6k3、6k4、7k1、8k1、8k2、9k1和9k2中的四个或者更多个侧边来形成接近于圆形的多边形的光圈孔。至少使用孔形成边缘部分6k1、 6k2、9k1和9k1来限定光圈孔的大体形状。通过使用布置在孔形成边缘部分6k1、6k2、9k1和9k2之间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1、4k2、5k1、 7k1、8k1和8k2中的任意一个,光圈孔能够沿着与直线式孔叶片6和 9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从形成的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
由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1、9k2、9k1、8k1、7k1、 6k2、6k1和5k1形成图3的分图3C和图8的分图8B中的小孔形状,并且形成近似为八边形的光圈孔。由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边缘部分 4k2、4k1、9k2、9k1、8k1、8k2、7k1、6k2、6k1和5k1形成图3的分图3E中的中间孔形状,并且形成近似为十边形的光圈孔。此外,由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2、4k1、9k2、9k1、8k1、8k2、 7k1、6k4、6k2、6k1、6k3和5k1形成图3的分图3F中的全孔形状,并且形成近似为十二边形的光圈。在该实施例中,光圈孔从近似八边形到近似十边形以及近似十二边形的转变具有代表性。例如,当孔叶片因两个或者更多个侧边而具有孔形成边缘部分,使得相应孔叶片的孔形成边缘部分根据驱动臂和相应孔叶片的配置通过每一个侧边而增加时,光圈孔形状的角部量(角部部分的数量)能够从近似四边形到近似五边形、近似六边形、…、近似八边形等逐步或者连续地增加。
在该实施例中,在通过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而使得光圈孔的形状接近于圆形之后,如果光圈孔被进一步扩大,则光圈孔的形状因直线式孔叶片6和9而进一步接近于圆形。这种配置能够根据光圈孔的尺寸将光圈孔的形状改变为所需的形状,并且不会扩大尺寸。
优选地,光圈孔的形状是圆形或者尽可能接近于圆形。然而,这只需侧边的数量和角部的数量增加并且使多边形改变为接近于圆形。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多边形的相对角部每次均以偶数增加,所以光圈孔的形状能够在无需明显损失多边形对称性的同时改变为接近于圆形,并且增大了光圈孔的面积。即,当扩大光圈孔时,光圈孔的边缘部分包括临界点或者拐点,所述临界点或者拐点在关于对角线对称的位置处连接孔叶片4至9中的多个孔形成边缘部分,所述对角线连接在孔形成边缘部分6k1和6k2之间的顶点以及在孔形成边缘部分9k1 和9k2之间的顶点。
以这种方式,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部分具有多个边缘部分。随着孔的直径增加,光圈孔的形状改变为接近于圆形并且具有大角部量的多边形。通过适当地调节直线式孔叶片6和9以及旋转式孔叶片4、 5、7和8中的至少一个的形状,能够在形成光圈孔的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些边缘部分处形成弧形部分。当形成光圈孔的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一些边缘部分形成为弧形时,能够形成更接近于圆形的孔的直径。能够通过以半径R连接孔形成边缘部分而形成接近于圆形的光圈孔。旋转式孔叶片4、5、7和8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1、4k2、5k1、7k1、8k1 和8k2的配置能够通过调节枢转中心的枢转和形状而设定成这样的角度,所述角度适用于光圈孔的每个尺寸。光圈孔中多个孔叶片相互重叠的位置可以设定成多边形的角部。并且连接这些角部的侧边可以是曲线。只要光圈孔具有孔叶片4至9的孔形成边缘部分4k1、4k2、5k1、 6k1、6k2、6k3、6k4、7k1、8k1、8k2和9k2沿着开口2b弯曲的形状,则与由直线形成相应边缘部分的侧边的情况相比,光圈孔能够更接近于圆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能够完全闭合,如图3中的分图3A所示。通过调节与驱动销接合的驱动凸轮槽部分,能够轻易地使第二孔叶片(旋转式叶片或者旋转式孔叶片)完全闭合。还能够在无需使第一孔叶片(直线式孔叶片)运动直至完全闭合的条件下实现完全闭合,因此还能够减小沿纵向方向的尺寸。
凸块m可以设置在孔叶片4至9上,以用于减小滑动负荷。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圈装置驱动一个驱动臂3,以在没有使用围绕光圈孔旋转的部件(例如驱动环)的情况下使相应的孔叶片运动或者旋转。因此,能够减小光圈装置在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通过提供具有临界点的孔形成边缘部分,正如在孔叶片4、6 和8中那样,能够形成比孔叶片的数量大并且接近于圆形的多边形的直径,以减小沿光轴方向的厚度。
在形成光圈孔的侧边的数量随着光圈孔的增加而增加的配置中,能够在光圈孔扩大时形成更接近于圆形的光圈孔。
由设置在驱动操作杆上的相同的传递单元驱动孔叶片,所述驱动操作杆在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与光圈孔间隔开的位置处具有旋转中心。与例如驱动环这样的构件围绕光圈孔旋转的配置相比,能够使整个装置小型化。另外,相同的轴能够用作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孔叶片的引导轴部分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二孔叶片的旋转中心轴部分。能够轻易地使装置小型化,这有效地用于使安装有所述装置的光学装置小型化。与仅由直线式孔叶片形成孔的形状相比,通过使用直线式孔叶片和旋转式孔叶片能够轻易地形成所需的孔形状。不需要确保沿着纵向方向运动的直线式孔叶片的行程,并且能够缩窄直线式孔叶片的可动范围。光圈装置的小型化(特别是在纵向方向上的小型化) 变得可行。
本实施例阐述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孔部分和槽部分形成在孔叶片4至9中,并且形成在驱动臂3和基板2上的销与孔部分和槽部分相接合(插入其中)。然而,也能够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销设置在孔叶片上并且插入形成于驱动臂和基板中的孔部分和槽部分中。
(第二实施例)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分解视图。通过在图1所示的光圈装置中设置减光滤镜(ND filter)12来实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圈装置,所述减光滤镜12能够前后运动并且衰减穿过光圈孔的光量。在图9中,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中所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将不再对其进行重复描述。
减光(ND)保持板13保持减光滤镜12。减光保持板13相对于盖板10布置在与孔叶片4至9相对的侧部上。外盖板14在外盖板14 和盖板10之间形成了减光保持板13在其中运动的空间。外盖板14 附接到基板2。
子基板16附接到外盖板14,减光驱动单元17固定在所述子基板 16上。减光(ND)驱动单元17例如是电磁驱动马达,所述电磁驱动马达由转子磁体(未示出)、输出轴(未示出)和线圈构成,所述输出轴与转子磁体一起旋转,所述线圈通电以产生用于使转子磁体旋转的磁力。减光驱动单元17可以是步进马达。
减光(ND)臂15通过压配合附接到减光驱动单元17的输出轴(或者可以与之一体地形成),驱动销15a设置在减光臂15的末端处。驱动销15a延伸穿过外盖板14并且与减光保持板13相接合。由导销2c 和旋转中心销2d沿着光轴交叉方向引导减光保持板13,所述导销2c和所述旋转中心销2d皆形成在基板2上。当减光驱动单元17使减光臂15枢转时,减光保持板13沿着光轴交叉方向直线运动,并且减光滤镜12相对于光圈孔前后运动。
减光保持板13可以在其摆动的同时像直线式孔叶片6和9一样沿着光轴交叉方向被驱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甚至能够应用于包括减光滤镜的光圈装置。通过由减光滤镜12覆盖光圈孔,能够在不缩小光圈孔太多的情况下减小光量。因此能够避免因所谓的小孔衍射而导致的图像质量下降。因为重影或模糊的形状也变得接近于圆形,所以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
(第三实施例)
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一的光圈装置中的壳体结构的示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凸部2r和10r等(如下文所述)被加入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部件,并且将不再对其进行重复描述。
如图10的分图10A和10B所示,构成光圈装置中的壳体的一部分的外壳构件10与基板2的一个表面侧上的轴2c、2d、2e和2f相接合,以在外壳构件10和基板2之间形成容纳孔叶片4至9的叶片容纳空间(叶片室100)。外壳构件10具有与形成在基板2中的固定开口 2b相对应的固定开口10b。更具体地,在外壳构件10与基板2相结合的状态下,外壳构件10的固定开口10b与基板2的固定开口2b相连通,以形成延伸穿过光圈装置的壳体的透光路径。
光圈装置的壳体包含叶片室形成构件,所述叶片室形成构件将叶片室10分隔成多个叶片室。在该实施例中,叶片室形成构件例如由孔叶片4至9中的孔叶片6形成。更具体地,孔叶片6用作分隔叶片并且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成位于基板2一侧的叶片室101和位于外壳构件一侧的叶片室102。孔叶片6是直线运动以用于调节光量的叶片。孔叶片6形成为基本覆盖面向形成透光路径的固定开口2b(10b)的外边缘部分的部分,尤其是沿着垂直于直线运动方向的方向位于两侧的边缘部分。在这些区域中,孔叶片6至少用作叶片室分隔构件。即使孔叶片6直线运动,面向固定开口2b(10b)的外边缘部分的部分也用作这样的区域,孔叶片6大体存在于该区域中。在至少该部分处,能够分隔出其余的孔叶片在其中运动的空间(叶片室)。因此,孔叶片 6能够分隔用作多个孔叶片4至9的运动空间的叶片室。由此,能够省略用于分隔叶片室的构件或者结构,这有利于削减成本和小型化。
与分隔上述叶片室的孔叶片6相接触并辅助孔叶片6运动的凸部设置在构成光圈装置的护套的壳体的内壁上。例如,在该实施例中,轨道状凸部2r设置在基板2上,所述轨道状凸部2r沿着直线式孔叶片6的运动方向延伸。多个凸部2r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基板2上。两个轨道状凸部2r设置在孔叶片6的远端侧上,所述远端侧相对于开口部分2b与孔叶片6在驱动臂3一侧的近端侧相对。两个轨道状凸部 2r相对于导销2c至2f设置在基板2在开口部分2b一侧的远端侧上。因此,能够利用孔叶片4和5不能在此运动的间隙所形成的宽空间,并且用于支撑孔叶片6的重心的多个凸部能够有效地布置在基板2上。即使在孔叶片6的介于旋转中心销2d和臂构件3之间的近端侧,点状凸部2r也设置在孔叶片4和5的运动范围之外。因为孔叶片6的远端侧由凸部2r支撑,所以叶片室100被分隔以在基板2的在孔叶片6 上的一侧形成叶片室101。孔叶片4和5能够在叶片室101内运动,并且孔叶片4和5使基板2的开口部分2b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沿着宽度方向变窄。
沿着直线式孔叶片6的运动方向延伸的轨道状凸部10r设置在与构成光圈装置的护套的壳体的基板2相对应的外壳构件10的内壁上。多个凸部10r设置在外壳构件10上并且具有这样的间隙,在所述间隙处,孔叶片6能够在凸部2r和凸部10r之间稳定地运动。两个轨道状凸部10r设置在孔叶片6的远端侧。即使在孔叶片6的介于旋转中心销2e和臂构件3之间的近端侧,点状凸部10r也设置在孔叶片7至9 的运动范围之外。两个轨道状凸部10r相对于导销2c至2f设置在开口部分2b的一侧并且设置在外壳构件10的远端侧。因此,能够利用孔叶片7至9不能在此运动的间隙所形成的宽空间,并且用于支撑孔叶片6的重心的多个凸部能够有效地布置在外壳构件10上。因为由凸部10r支撑孔叶片6的远端侧,所以叶片室100被分隔以在外壳构件 10的在孔叶片6上的一侧形成叶片室102。孔叶片7至9能够在叶片室102中运动,并且孔叶片7至9使图1中的开口部分10b的右侧和下侧变窄。
在该实施例中,凸部2r和10r具有朝向凸部的顶点圆化的形状,以便当它们接触孔叶片6时减小接触面积。当孔叶片6在轨道状凸部 2r或者10r的顶点部分上滑动时,孔叶片6沿着它的运动方向线接触凸部2r或者10r。因此,相对于凸部2r和10r,孔叶片6以很低的摩擦阻力被支撑。即,孔叶片6由凸部2r或者10r辅助并且通过臂部分 3而与分隔的叶片室中的孔叶片4、5、7、8和9一起稳定地运动。另外,三个凸部2r或者三个凸部10r以这样的配置将孔叶片6支撑在距离壳体相同的高度处,在所述配置中,所述三个凸部2r或者三个凸部 10r形成至少包括透光路径的三角形。即,孔叶片6由凸部2r或者10r 支撑,因此能够与安装有光量调节装置的图像拍摄设备的使用姿态无关地在孔叶片6作为叶片运动的同时实现稳定驱动。因此,能够稳定地确保叶片室101和102中的空间。此外,通过叶片室101中的多个毗邻的孔叶片使开口部分2b的左侧变窄,并且在叶片室102中使开口部分2b的右侧(其面向开口部分2b的左侧)变窄。利用这种结构,开口部分2b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能够变窄并且具有良好的滑动性。根据光圈孔的直径,孔叶片6的开口部分6b的周边部分运动至周边部分部分地覆盖开口部分2b和10b的位置。
孔叶片4至9中的孔叶片6由凸部2r和/或凸部10r支撑并且用作叶片室形成构件,以将孔叶片4至9在其中运动的叶片室100划分和分隔成孔叶片4和5在其中运动的叶片室101以及孔叶片7至9在其中运动的叶片室102。即,两个叶片室(相应叶片的行进空间)能够由孔叶片6稳定地确保而与安装有光量调节装置的图像拍摄设备的使用姿态无关。因此,能够减小每个叶片室中的孔叶片7至9之间或者孔叶片4和5之间的滑动(摩擦应力)。上述配置还能够实现光量调节装置中的多个叶片组的稳定驱动。例如,在该实施例中,在叶片室 101中枢转的孔叶片4和5在用作叶片室100的隔离部的孔叶片6的开口部分的周边部分处沿着与孔叶片6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从一侧 (图1中的左侧)使开口部分6b变窄。在叶片室102中枢转的孔叶片 7和8沿着与孔叶片6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从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使开口部分6b变窄。即,孔叶片4和5以及孔叶片7和8布置成经由开口部分6b面向彼此,并且孔叶片6插置在孔叶片4和5以及孔叶片7和8之间。换言之,实现了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孔叶片6分隔出孔叶片4和5的运动空间(叶片室101)以及孔叶片7和8 的运动空间(叶片室102),使得这些运动空间彼此独立,并且基本防止经由开口部分6b在面向彼此的成对叶片组之间的干涉。能够在由孔叶片6划分的叶片室101和102中实现成对的叶片组的稳定驱动,并且能够以高准确性实施光量调节。此时,第三实施例采用这样的配置,在所述配置中,当通过布置孔叶片4至8以成环形地叠置孔叶片4至 8而形成多边形的光圈孔(透光孔)时,多边形的侧边数量增加。当构成光圈孔的形状的多边形的侧边数量改变时,孔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叶片之间的角度变化。因此,即使孔叶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叶片之间的角度变化,也能够减小滑动阻力以稳定地驱动叶片,原因在于接触叶片室形成构件和辅助叶片室形成构件运动的凸部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
如图10中的分图10A和10B所示,根据光量调节装置的姿态,直线式孔叶片6与轨道状凸部2r或者设置在外壳构件10上的轨道状凸部10r相接触,所述轨道状凸部2r沿着直线式孔叶片6的运动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基板2上。凸部2r和10r形成有朝向凸部的顶点圆化的形状,使得凸部的顶点线接触直线式孔叶片6。在图10中,分图10A 是示出了当以基板2面向下的姿态执行摄影时的叶片室100的状态的视图。在图10中,分图10B是示出了当以外壳构件10面向下的姿态执行摄影时的叶片室100的状态的视图。
在相应的姿态下,直线式孔叶片6用作叶片室形成构件,由设置在多个远隔位置处的凸部2r或者10r辅助其运动,并且孔叶片6分隔用作基板2的内部空间的叶片室100,以形成多个叶片室101和102。通过将孔叶片4、5、7、8和9中的任意一个的负荷分配到用作叶片室形成构件的直线式孔叶片6,能够减小尤其是施加到与基板2和外壳构件10相接触的孔叶片(例如孔叶片4和9)的负荷,以稳定地驱动多个孔叶片。在成对的直线式孔叶片中,具有更大面积的直线式孔叶片沿着光轴方向插置在枢转的孔叶片之间。该直线式孔叶片由安装在基部构件或者外壳构件上的轨道状凸部支撑,并且用作分隔叶片室的隔板。叶片室形成构件能够采用这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划分形成在基部构间和外壳构件之间的孔叶片的叶片室,并且容纳在一个叶片室中的孔叶片的负荷不会施加到容纳在另一个叶片室中的孔叶片。结果,减小了在每个孔叶片和基部构件或者外壳构件之间的滑动部分处产生的摩擦负荷。孔叶片的滑动变得顺畅,并且与姿态差异无关地,稳定的光量调节变得可行。孔叶片用作隔板,能够轻易地使装置小型化,这能够有效地用于安装有所述装置的图像拍摄设备的小型化。尤其在安装于便携式图像拍摄设备中的光量调节装置中,能够减小产生根据姿态差异而使曝光量改变的性能差异的可能性。在该实施例中,旋转的孔叶片被用作孔叶片4、5、7和8。当孔叶片6旨在用作隔板时,直线运动的孔叶片可以被用作孔叶片4、5、7和8,或者可以将直线运动的孔叶片和旋转的孔叶片加以组合。如果沿着运动方向形成有凸部,则旋转的孔叶片甚至能够用作作为隔板的孔叶片。可以针对旋转的相应孔叶片设定对构造成用以旋转的相应孔叶片进行支撑的凸部的高度,以使得孔叶片用作一块隔板。
如图10中的分图10A和10B所示,外壳构件10附接到基板2以在外壳构件10和基板2之间形成叶片室100,孔叶片4至9在所述叶片室100中运动。如图1所示,外壳构件10具有与形成在基板2中的固定开口2b相对应的开口10b。外壳构件10通过压力加工、树脂模制等制成。如图11中的分图11A至11F所示,用于减小孔叶片4至9 的滑动阻力的凸部10k、10l、10m和10r形成在外壳构件10的内表面(基板2一侧的表面)上。用于减小孔叶片4至9的滑动阻力的凸部2k、2l和2r则形成在基板2的内表面上。要注意的是,通过压力加工、树脂模制等制成外壳构件10。基板2和外壳构件10用作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空间中形成叶片室。当保持构件附接到轴2c、2d、2e 和2f时,还能够省略外壳构件。当孔叶片能够运动穿过其中的通孔形成在壳体的侧表面中时,位于通孔上方和下方的凸部能够被视为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的凸部。
在图10中,分图10A示出了由多个凸部2r支撑直线式孔叶片6 的情况,所述多个凸部2r设置在基板2上并且具有相同的高度。在图 11中,分图11A示出了凸部2k和2l相对于基板2的位置关系,所述凸部2k和2l设置在基板2上并且针对旋转式孔叶片具有较小的高度。在图11中,分图11B是这样的视图,其中,旋转式孔叶片4布置成与凸部2k相接触并且旋转式孔叶片5布置成与凸部21相接触。在图11 中,分图11C是这样的视图,其中,直线式孔叶片6布置在旋转式孔叶片4和5上。
在图10中,分图10B示出了由多个凸部10r支撑直线式孔叶片6 的情况,所述多个凸部10r设置在外壳构件10上并且具有相同的高度。在图11中,分图11D示出了凸部10k、101和10m相对于外壳构件 10的位置关系,所述凸部10k、101和10m设置在外壳构件10上并且针对旋转式孔叶片具有较小的高度。在图11中,分图11E是这样的视图,其中,直线式孔叶片9布置成与凸部10k相接触,旋转式孔叶片8布置成在凸部10k上与直线式孔叶片9相接触,并且旋转式孔叶片7布置成与凸部10m和101相接触。在图11中,分图11F是这样的视图,其中,直线式孔叶片6布置在旋转式孔叶片4和5上。
在图10的分图10A中,与支撑旋转式孔叶片4和5的凸部2k和 2l相比,支撑直线式孔叶片6的凸部2r朝向叶片室的内侧的突出量更大。因此,孔叶片4和5在由基板2、凸部2r和直线式孔叶片6形成的空间中以良好的滑动性运动。在叶片室100中的运动范围内,由具有相同高度的多个凸部2r保持直线式孔叶片6的姿态平行。在此时,当直线式孔叶片6在运动期间的重心一直定位在由三个凸部2r接触叶片室形成构件所形成的三角形的连接部分限定的范围内时,壳体和叶片室形成构件的姿态被保持平行。凸部2r和10r分别沿着壳体的厚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在基板2和外壳构件10上,以便由直线式孔叶片6分隔叶片室100并且形成孔叶片在其中运动的空间。
在图10的分图10B中,与支撑孔叶片7至9的凸部2k和21相比,支撑直线式孔叶片6的凸部10r朝向叶片室的内侧的突出量更大。因此,孔叶片7至9在由外壳构件10、凸部10r和直线式孔叶片6形成的空间中以良好的滑动性运动。在叶片室100中的运动范围内,通过具有相同高度的多个凸部10r使直线式孔叶片6的姿态保持平行。在此时,当直线式孔叶片6在运动期间的重心一直定位在由三个凸部 10r接触叶片室形成构件所形成的三角形的连接部分限定的范围内时,壳体和叶片室形成构件的姿态被保持平行。
当直线式孔叶片6在被设置在基板2上的凸部2r支撑的同时进行滑动时,孔叶片4和5存在于基板2一侧的叶片室101中,而孔叶片 7至9存在于外壳构件10一侧的叶片室102中。以这种方式,叶片室 100在直线式孔叶片6的边界处被划分成两个。类似地,当直线式孔叶片6在被设置在外壳构件10上的凸部10r支撑的同时进行滑动时,叶片室100被划分成两个。例如,即使在基板2面朝下地执行摄影时,也由直线式孔叶片6和凸部2r支撑容纳在叶片室102中的孔叶片7 至9的负荷。因此,容纳在叶片室101中的孔叶片4和5能够顺畅地滑动并且不会接收容纳在叶片室102中的孔叶片7至9的负荷和直线式孔叶片6的负荷。当光量调节装置安装在图像拍摄设备中时,基板 2、孔叶片4、孔叶片5、由凸部2r或者10r支撑的直线式孔叶片6、孔叶片7、孔叶片8、直线式孔叶片9和外壳构件10沿着光轴方向依序布置。更具体地,容纳在一个叶片室101中的孔叶片4和5在叶片室101中枢转,所述叶片室101用作由作为壳体的一个表面的基板2、凸部2r和直线式孔叶片6形成的间隙。孔叶片4和5能够顺畅地枢转,并且不会接收叶片7至9和直线式孔叶片6的负荷。相对于基板2中的开口部分2b,两个轨道状凸部2r设置在孔叶片6的与近端侧相对的、用作驱动臂3侧的远端侧上。因此,作为间隙的叶片室101能够利用孔叶片4和5的运动范围之外的宽空间,并且用于支撑孔叶片6 的重心的多个凸部能够有效地布置在基板2上。容纳在另一个叶片室 102中的孔叶片7至9在叶片室102中枢转,所述叶片室102用作由作为壳体的一个表面的外壳构件10、凸部10r和直线式孔叶片6形成的间隙。孔叶片7至9能够顺畅地枢转,并且不会接收叶片4和5以及直线式孔叶片6的负荷。相对于外壳构件10中的开口部分10b,两个轨道状凸部10r设置在孔叶片6的与近端侧相对的、用作驱动臂3 侧的远端侧上。作为间隙的叶片室102能够利用孔叶片7至9的运动范围之外的宽空间,并且用于支撑孔叶片6的重心的多个凸部能够有效地布置在外壳构件10上。通过上述配置,能够使用旋转的孔叶片顺利地获得所需的孔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配置,孔叶片中的形成光圈孔的一个孔叶片能够用作防止孔叶片之间的干涉的间隔件或者防止叶片之间的干涉的隔板。能够稳定地驱动其余的孔叶片。优选的是通过一体模制成型将凸部设置在壳体上。然而,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insertmolding)等将凸部固定到壳体,或者可以通过壳体中的另一个构件来提供凸部。
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大体圆形开口部分的直线式孔叶片6被用作叶片室形成构件。然而,叶片室形成构件只要是分隔叶片室以形成多个叶片室的构件即可。只需将凸部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凸部接触叶片室形成构件并且辅助其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枢转的孔叶片4等与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相组合,以使得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光圈孔的形状从多边形转变成接近于圆形。而且,例如孔叶片4这样的多个孔叶片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枢转,以使得从两个侧部夹持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的交叉区域以便前后运动。关于枢转的孔叶片4等,光圈孔的形状能够从多边形快速地变为圆形。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孔叶片4和6这样的多个孔叶片沿着光轴方向叠置并且组合以用于形成预定的光圈孔。因此该实施例采用了这样的配置,其中,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由设置在基板2上的凸部2r等支撑并且在保持预定行进姿态的状态下被引导,以用于执行相应的孔叶片4和6等的稳定运动。凸部2r等设置在它们不会干涉排列布局(即用于形成预定光圈孔形状的孔叶片4和6等的可动范围)的位置处。更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以及枢转的孔叶片4等聚集在一个驱动传递区域(基板2的一个端侧的端部区域)中,以便减小整个单元的尺寸。为了实现这一点,凸部2r等设置在基板2的另一个端侧的端部区域中。即,凸部2r等设置在与基板2 上的上述的一个驱动传递区域相对的端部部分处。凸部2r等能够设置在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的可动范围中,并且不会阻碍枢转的孔叶片 4等的运动。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沿着基板2的凸部2r等稳定地直线运动。结果,叶片室101和102形成在直线运动的孔叶片6等、基板2、外壳构件10等之间。在叶片室101和102中,枢转的叶片4等能够稳定地运动。即使多个孔叶片4和6等沿着光轴方向叠置并且组合以用于形成预定的光圈孔,孔叶片4和6等也能够稳定地运动。结果,能够稳定地形成预定的光圈孔。
(第四实施例)
图12示出了用作光学装置的照相机(图像拍摄设备)的示意性配置,其中安装有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之一所描述的光圈装置。
照相机包括镜筒21。镜筒21容纳摄影光学系统,所述摄影光学系统包括变焦镜头23、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之一所述的光圈装置20 和聚焦镜头29。
图像传感器25由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构成。图像传感器25光电转换由摄影光学系统形成的目标图像并且输出电信号。能够通过改变光圈装置20的光圈孔或者使减光滤镜前后运动来适当地设定形成在图像传感器25上的目标图像的亮度(即,抵达图像传感器25的光量)。
从图像传感器25输出的电信号经过由图像处理电路26进行的各种图像处理,由此产生视频信号(视频输出)。
根据用户对变焦切换装置(未示出)的操作,控制器22控制变焦马达24,以使变焦镜头23运动并执行变焦。而且,控制器22检测视频信号的对比度,根据对比度控制聚焦马达28,并且使聚集镜头29 运动以执行自动聚焦。
此外,控制器22基于视频信号中的亮度信息控制光圈装置20的光圈驱动单元1(和减光驱动单元),并且调节光量。因此,能够将摄影时的模糊或者重影改变为自然的形状,并且能够记录高质量的视频。因为包含在镜筒21中的光圈装置20的尺寸较小,所以能够缩小镜筒和整个照相机的尺寸。
上述实施例仅为典型示例,并且在实践本发明时能够对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
本申请要求在2013年3月8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046830的日本专利申请以及在2013年5月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097973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权益,通过全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光圈驱动单元
2 基板(壳体)
3 驱动臂
3i、3j 驱动销
6 直线式孔叶片(叶片室形成构件)
9 直线式孔叶片
10 外壳构件(壳体)
10r 凸部
4、5、7、8 旋转式孔叶片
12 减光滤镜
Claims (8)
1.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包括:
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所述第一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沿着与透光方向交叉的方向直线运动;和
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所述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构造成用以在与所述透光方向交叉的平面内枢转,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布置成面向彼此并且直线运动,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具有多个边缘部分,所述多个边缘部分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侧边,
其中,当扩大通过成环形地叠置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而形成的多边形的透光孔时,通过直线移动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以及枢转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使得沿与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的运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增加所述透光孔的侧边的数量,从而使所述透光孔的形状变形,并且所述透光孔的形状从多边形向接近于圆形转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造成用以容纳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以及
叶片室形成构件,所述叶片室形成构件由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当中的至少一个叶片形成并且构造成用以分隔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并形成多个叶片室,
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凸部,所述凸部构造成用以接触所述叶片室形成构件并辅助所述叶片室形成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中,通过使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沿着扩大所述透光孔的方向枢转而在形成所述透光孔的所述边缘部分处形成弧形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中,当扩大所述透光孔时,所述透光孔中的侧边的数量以偶数个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还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设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构造成用以驱动所述多个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
其中,所述基部构件包括构造成用以传输光的开口部分,
所述驱动臂围绕定位成远离所述开口部分的轴枢转,并且
所述基部构件包括由所述驱动臂驱动的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的旋转中心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中,所述旋转中心轴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光量调节叶片中的旋转中心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一光量调节叶片和所述第二光量调节叶片中的至少一者形成包括弧形部分的所述透光孔。
8.一种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46830 | 2013-03-08 | ||
JP2013-046830 | 2013-03-08 | ||
JP2013-097973 | 2013-05-07 | ||
JP2013097973 | 2013-05-07 | ||
PCT/JP2014/001274 WO2014136457A1 (ja) | 2013-03-08 | 2014-03-07 |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並びに撮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90425A CN105190425A (zh) | 2015-12-23 |
CN105190425B true CN105190425B (zh) | 2019-03-19 |
Family
ID=5149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2900.6A Active CN105190425B (zh) | 2013-03-08 | 2014-03-07 | 光量调节装置、光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66941B2 (zh) |
JP (2) | JP6018290B2 (zh) |
CN (1) | CN105190425B (zh) |
WO (1) | WO20141364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756440S1 (en) * | 2012-10-16 | 2016-05-17 |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camera |
US10932882B2 (en) * | 2015-03-09 | 2021-03-02 | Synaptive Medical (Barbados) Inc. | Surgical camera system with automatic alternation between two depths of field |
DE102015111985A1 (de) * | 2015-07-23 | 2017-01-26 | Vantage Film Gmbh | Ellipsenartige Blende für ein Kameraobjektiv bzw. für eine Foto- oder Filmkamera |
JP6685041B2 (ja) * | 2015-12-24 | 2020-04-22 | カムイ・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ゴースト低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ゴースト低減方法、ならびに撮像光学系 |
KR102415064B1 (ko) * | 2015-12-31 | 2022-06-30 |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 광량 조절 장치 |
WO2018100414A1 (en) | 2016-12-01 | 2018-06-07 | Synaptive Medical (Barbados) Inc. | A camera system for providing images with simultaneous high resolution and large depth of field |
CN107315303A (zh) * | 2017-05-31 | 2017-11-0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的光圈组件、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TWI719251B (zh) * | 2017-09-06 | 2021-02-2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十九) |
CN110086963B (zh) * | 2018-01-25 | 2022-03-29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系统 |
KR102194708B1 (ko) * | 2018-07-20 | 2020-12-2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조리개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CN109270766A (zh) * | 2018-10-16 | 2019-01-25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控制方法 |
CN109905677A (zh) * | 2019-03-21 | 2019-06-18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煤矿监控图像增强处理方法 |
KR102297281B1 (ko) * | 2019-03-21 | 2021-09-0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조리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KR102248522B1 (ko) * | 2019-06-18 | 2021-05-0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조리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CN113433769A (zh) * | 2021-06-25 | 2021-09-24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光圈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4036447A1 (en) * | 2022-08-15 | 2024-02-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Variable aperture device for camera module and product including the sam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4858A (zh) * | 2007-11-01 | 2009-05-06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量调节器、镜筒和图像拾取装置 |
CN101750839A (zh) * | 2008-12-18 | 2010-06-23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圈单元、光强调节装置、镜筒和成像设备 |
JP2012078556A (ja) * | 2010-10-01 | 2012-04-19 | Nisca Corp |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この光量調節装置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1238Y2 (ja) * | 1989-07-12 | 1996-12-25 | 株式会社コパル | カメラ用遮光羽根装置 |
JP3019500B2 (ja) * | 1991-07-08 | 2000-03-1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
JP2009093020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Olympus Corp | 光学装置及びその光学装置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JP2011197082A (ja) * | 2010-03-17 | 2011-10-06 | Tamron Co Ltd | 羽根駆動装置 |
JP2010204693A (ja) * | 2010-06-21 | 2010-09-16 | Sony Corp | 光量調整装置 |
WO2012026104A1 (ja) * | 2010-08-23 | 2012-03-01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
JP2012220761A (ja) * | 2011-04-11 | 2012-11-12 | Tamron Co Ltd | 光量調整装置 |
JP6166262B2 (ja) | 2012-08-24 | 2017-07-19 |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
-
2014
- 2014-03-07 CN CN201480012900.6A patent/CN10519042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07 WO PCT/JP2014/001274 patent/WO20141364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07 JP JP2015504185A patent/JP601829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11 US US14/823,182 patent/US936694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26 JP JP2016187450A patent/JP2016218485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4858A (zh) * | 2007-11-01 | 2009-05-06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量调节器、镜筒和图像拾取装置 |
CN101750839A (zh) * | 2008-12-18 | 2010-06-23 | 索尼株式会社 | 光圈单元、光强调节装置、镜筒和成像设备 |
JP2012078556A (ja) * | 2010-10-01 | 2012-04-19 | Nisca Corp |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この光量調節装置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66941B2 (en) | 2016-06-14 |
WO2014136457A1 (ja) | 2014-09-12 |
JP2016218485A (ja) | 2016-12-22 |
JPWO2014136457A1 (ja) | 2017-02-09 |
US20150346583A1 (en) | 2015-12-03 |
CN105190425A (zh) | 2015-12-23 |
JP6018290B2 (ja) | 2016-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90425B (zh) | 光量调节装置、光学装置 | |
KR102513965B1 (ko) |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JP6395883B2 (ja) | 光量調節装置 | |
US10768393B2 (en) | Camera lens module | |
KR101959251B1 (ko) | 카메라의 아이리스 구동장치 | |
KR20230098686A (ko) | 연장된 2 자유도 회전 범위를 갖는 광학 경로 폴딩 요소 | |
US7796347B2 (en) | Lens barrel | |
US20100202770A1 (en) | Blade driving device for cameras | |
US9004786B2 (en) |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JP2011065145A (ja) |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
US11693296B2 (en) |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and optical system | |
US8018661B2 (en) |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 |
JP2006058593A (ja) |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KR102376509B1 (ko) | 폴디드 모듈 | |
KR101980168B1 (ko) | 카메라의 아이리스 구동장치 | |
KR20210034400A (ko) |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JP2013254014A (ja) | 露光条件切替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 |
KR20230011048A (ko) |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 |
JP2023059090A (ja) |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 |
JP2016071310A (ja) | フィルター切替え装置 | |
KR20230024606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JP2015011108A (ja) |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 |
JP2006084895A (ja) | セクタ駆動装置、これを備えたシャッタ装置、絞り駆動装置および光量調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