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0085B - 阻尼阀 - Google Patents

阻尼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0085B
CN105190085B CN201480014355.4A CN201480014355A CN105190085B CN 105190085 B CN105190085 B CN 105190085B CN 201480014355 A CN201480014355 A CN 201480014355A CN 105190085 B CN105190085 B CN 1051900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eat
orifice
pilo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43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0085A (zh
Inventor
森俊广
镰仓亮介
萩平慎
萩平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B Corp filed Critical KYB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90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0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5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using servo control, the servo pressure being created by the flow of damping fluid, e.g. controlling pressure in a chamber downstream of a pilot pass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42Valve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5/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ct between valve members and se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9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3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 F16K31/4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with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 in the discharge of the 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837Direct response valves [i.e., check valve type]
    • Y10T137/7879Resilient material valve
    • Y10T137/7888With valve member flexing about securement
    • Y10T137/789Central mou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阻尼阀包括:阀座构件,其具有口;阀芯,其用于开闭口;背压室,其利用内部压力向阀座构件侧对阀芯施力;先导通路,其用于对口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背压室引导;以及先导阀,其设于先导通路的中途,用于控制背压室内的压力,先导阀包括:先导阀座构件,其具有阀收纳筒和先导阀座,该阀收纳筒为筒状,设有连通内外并且通到口的透孔,该先导阀座为环状,设于阀收纳筒的端部;以及先导阀芯,其具有大径部、小径部和凹部,该小径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阀收纳筒内,该凹部设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与透孔相对,通过使大径部的端部离开和落位于先导阀座来打开和关闭先导通路。

Description

阻尼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阀。
背景技术
在阻尼阀中具有被使用为可变阻尼阀的阻尼阀,该可变阻尼阀用于使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与车轴之间的缓冲器的阻尼力可变。这样的阻尼阀例如构成为包括:环状阀座,其设于自缓冲器的缸体通往贮存器的流路的中途;阀芯,其离开和落位于环状阀座从而打开和关闭流路;先导通路,其自流路分支出来;节流短孔(日文:オリフィス),其设于先导通路的中途;滑阀,其为筒状,同阀芯的与阀座相反的一侧抵接;阀箱,滑阀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阀箱的外周,该阀箱与滑阀一起在阀芯的背面侧形成背压室;先导阀,其设于先导通路的下游;以及螺线管,其用于调节先导阀的开阀压力,将先导通路的比节流短孔靠下游的位置的二次压力向背压室导入,来推压阀芯。
在上述阻尼阀中,先导阀设在比背压室靠下游的位置,因此当利用螺线管的推力调节先导阀的开阀压力时,向背压室引导的二次压力被先导阀的开阀压力控制。
如上述那样,在阀芯的背面作用有二次压力,阀芯被向阀座侧推压。在阀芯的正面以欲使阀芯挠曲而离开阀座的方式作用有流路的上游侧的压力,因此在利用流路的上游侧的压力使阀芯离开阀座的力大于利用二次压力向阀座推压阀芯的力时,阀芯打开。
也就是说,通过控制二次压力,能够调节阀芯的开阀压力,通过利用螺线管调节先导阀的开阀压力,能够使阻尼阀对经过流路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的阻力可变。因而,能够使缓冲器产生所期望的阻尼力(例如,参照JP2009-222136A)。
发明内容
对于所述阻尼阀,通过调节先导阀的开阀压力而进行阻尼力调整。先导阀为只用于开闭口的提动阀,在先导阀打开时,在阀芯作用有惯性。因此,阀芯离开阀座的距离为动态的,且暂时位于比螺线管的推力、对阀芯施力的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以及先导阀的上游的压力推压阀芯的力达到静态平衡的位置超调(日文:オーバーシュート)的位置。之后,阀芯的位置跨过静态平衡位置位移,并且向平衡位置收敛。
即,对于上述阻尼阀,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在先导阀打开之后,到阀芯稳定在静态平衡位置为止需要较长的时间,到产生的阻尼力稳定为止花费时间。
为了解决该问题,只要针对于先导阀的开阀量而言增大流路面积量即可。然而,在以往的阻尼阀的情况下,先导阀为提动阀,因此,若想要增大流路面积量,则需要增大供提动阀离开和落位的环状阀座的直径。在该情况下,向使提动阀离开环状阀座的方向作用压力的受压面积增大,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得不使螺线管输出较大的推力,阻尼阀大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大型化的前提下发挥稳定的阻尼力的阻尼阀。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阻尼阀,该阻尼阀包括:阀座构件,其具有口;阀芯,其用于开闭所述口;背压室,其利用内部压力向所述阀座构件侧对所述阀芯施力;先导通路,其用于对所述口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所述背压室引导;以及先导阀,其设于所述先导通路的中途,用于控制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所述先导阀包括:先导阀座构件,其具有阀收纳筒和先导阀座,该阀收纳筒为筒状,设有连通内外并且通到所述口的透孔,该先导阀座为环状,设于所述阀收纳筒的端部;以及先导阀芯,其具有大径部、小径部和凹部,该小径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所述阀收纳筒内,该凹部设在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与所述透孔相对,通过使所述大径部的端部离开和落位于所述先导阀座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先导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剖视图。
图2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先导阀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先导阀开阀后的阀芯的位移量的时间推移的图。
图6是表示应用了变形例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应用了另一变形例的阻尼阀的缓冲器的阻尼特性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式的阻尼阀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阻尼阀V构成为包括:阀座构件1,其具有口1a;阀芯3,其用于开闭口1a;滑阀30,其为筒状,同阀芯3的与阀座构件1相反的一侧抵接;阀箱20,其作为滑阀保持构件,滑阀30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阀箱20的外周;背压室P,其利用滑阀30和阀箱20划分而成,对滑阀30施力以利用内部压力向阀座构件1侧推压阀芯3;以及环状件29,其安装于阀箱20的外周,与滑阀30的内周滑动接触。
阻尼阀V被应用于缓冲器S。缓冲器S主要在伸缩时对经过口1a的流体施加阻力来产生阻尼力。
应用阻尼阀V的缓冲器S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构成为包括:缸体10;活塞11,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缸体10内;杆12,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插入缸体10内,并且连结于活塞11;杆侧室13和活塞侧室14,其由插入缸体10内的活塞11划分而成;中间筒16,其覆盖缸体10的外周,并与缸体10之间形成有排出通路15;外筒18,其覆盖中间筒16的外周,并与中间筒16之间形成有贮存器17。在杆侧室13、活塞侧室14和贮存器17内填充有工作油作为工作流体。在贮存器17内除填充有工作油之外还填充有气体。对于工作流体,除工作油以外,只要是能够发挥阻尼力的流体,就能够使用。
缓冲器S包括:吸入通路19,其仅容许工作油自贮存器17向活塞侧室14流动;活塞通路20,其设于活塞12,仅容许工作油自活塞侧室14向杆侧室13流动。排出通路15用于使杆侧室13与贮存器17连通,阻尼阀V设于排出通路15的中途。
在缓冲器S进行压缩动作时,活塞11向图2中的下方移动,活塞侧室14被压缩,活塞侧室14内的工作油经由活塞通路20向杆侧室13移动。此时,杆12进入缸体10内,因此在缸体10内与杆进入缸体10内的体积相对应的量的工作油过剩,过剩量的工作油被自缸体10挤出,而经由排出通路15向贮存器17排出。缓冲器S利用阻尼阀V对经过排出通路15向贮存器17移动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从而使缸体10内的压力上升而发挥压缩侧阻尼力。
在缓冲器S进行伸长动作时,活塞11向图2中的上方移动,杆侧室13被压缩,杆侧室13内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15向贮存器17移动。此时,活塞11向上方移动,而活塞侧室14的容积扩大,从而自贮存器17经由吸入通路19供给与活塞侧室14的容积扩大量相对应的量的工作油。缓冲器S利用阻尼阀V对经过排出通路15向贮存器17移动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从而使杆侧室13内的压力上升而发挥伸长侧阻尼力。
如上述那样,缓冲器S是在伸长动作和压缩动作中的任意动作时均自缸体10内经由排出通路15向贮存器17排出工作油并且工作油按照活塞侧室14、杆侧室13、贮存器17的顺序单向流动地循环的单向流动式缓冲器。即,缓冲器S利用单一的阻尼阀V产生伸长侧和压缩侧这两侧的阻尼力。
对于缓冲器S,通过将杆12的截面积设定为活塞11的截面积的二分之一,从而只要是同一振幅则能够将自缸体10内排出的工作油的量设定为在伸长侧和压缩侧这两侧相等。因而,通过使阻尼阀V对流动施加的阻力相同,也能够将伸长侧和压缩侧这两侧的阻尼力设定为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阻尼阀V包括:阀座构件1,其嵌合于被设于中间筒16的开口部的套筒16a;副阀芯2,其以能够浮动的方式安装于被设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的外周,离开和落位于第一阀座1b;阀芯3,其同样安装于被设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的外周;阀芯间室C,其形成在副阀芯2与阀芯3之间;以及限制通路2b,其用于使口1a与阀芯间室C连通。
阻尼阀V还包括:阀箱20,其为中空状,连结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先导阀座构件21,其为筒状,并收纳在阀箱20内;先导阀芯22,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先导阀座构件21内;以及螺线管Sol,其用于对先导阀芯22施加推力。在阀座构件1与阀箱20的内部形成有先导通路23,该先导通路23用于对口1a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背压室P引导。
如图1所示,阀座构件1构成为包括:大径的基部1d,其嵌合在套筒16a内;组装轴1c,其自基部1d向先导阀座构件21侧突出;中空部1e,其形成为沿轴线方向贯穿基部1d和组装轴1c,用于形成先导通路23的一部分;节流短孔1f,其设于中空部1e的中途;多个口1a,其贯穿基部1d;以及第一阀座1b,其为环状,形成于基部1d的靠先导阀座构件21侧的端且是口1a的出口的外周侧。
如上述那样,口1a贯穿阀座构件1的基部1d。口1a中的位于基部1d的内周侧的开口部经由由中间筒16形成的排出通路15与杆侧室13内连通,口1a的位于副阀芯2侧的开口部与贮存器17连通。即,缓冲器S在伸缩时自杆侧室13经由排出通路15和口1a向贮存器17排出工作油,口1a的上游为杆侧室13。另外,中空部1e也与口1a同样地经由排出通路15与杆侧室13内连通。
将阀座构件1的小径部1g嵌合在套筒16a内,在小径部1g的外周安装有密封圈24,小径部1g是使基部1d的靠排出通路15侧的部分成为小径而形成的。由此,阀座构件1与套筒16a之间被密封,不会出现排出通路15经由基部1d的外周与贮存器17连通的情况。
在阀座构件1的基部1d的与小径部1g相反的一侧的端层叠有离开和落位于第一阀座1b从而打开和关闭口1a的副阀芯2。副阀芯2为环状,包括:第二阀座2a,其为环状,并以向与阀座构件1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以及限制通路2b,其自第二阀座2a的内周侧开口,通到第二阀座2a的靠阀座构件1侧的面。
在副阀芯2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状态下,口1a的出口端被副阀芯2堵塞。限制通路2b对经过的工作油的流动施加阻力,详细说明见后述,当经过口1a的工作油经过限制通路2b向副阀芯2的背面侧、即与阀座构件1相反的一侧移动时,在副阀芯2的正面侧、即阀座构件1侧与背面侧产生压力差。
副阀芯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环状的间隔件25的外周,该环状的间隔件25被安装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的外周。间隔件25在轴线方向上的厚度比副阀芯2的内周在轴线方向上的厚度厚,副阀芯2能够沿轴线方向在间隔件25的外周移动。由此,副阀芯2以能够浮动的方式组装于阀座构件1。副阀芯2通过远离和靠近阀座构件1而离开和落位于第一阀座1b,当离开第一阀座1b时打开口1a。
在副阀芯2的背面侧层叠有阀芯3。阀芯3为环状的层叠叶片阀,且该阀芯3的内周组装于组装轴1c,由间隔件25和螺纹紧固于组装轴1c的阀箱20夹持。因而,阀芯3能够容许阀芯3的外周侧挠曲,能够离开和落位于副阀芯2的第二阀座2a。
阀芯3的内周层叠于间隔件25,阀芯3的外周落位于第二阀座2a,因此在阀芯3与副阀芯2之间形成阀芯间室C。阀芯间室C经由限制通路2b与口1a连通。当在经由限制通路2b作用于阀芯间室C内的压力的作用下阀芯3挠曲从而离开第二阀座2a时,在阀芯3与副阀芯2之间形成环状间隙。由此,经过了口1a和限制通路2b的工作油能够穿过阀芯3与副阀芯2之间向贮存器17移动。即,当阀芯3挠曲而离开第二阀座2a时,即使副阀芯2落位于第一阀座1b,口1a也被打开而与贮存器17连通。即,阀芯3能够开闭口1a。
而且,当阀芯3发生挠曲并且副阀芯2在自口1a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被推起时,副阀芯2在间隔件25的外周滑动而离开第一阀座1a。在该情况下,经过了口1a的工作油经由形成在副阀芯2与第一阀座1a之间的环状间隙向贮存器17排出。
阀芯3是通过将多块环状板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层叠叶片阀,环状板的块数为任意块数。在阀芯3的落位于第二阀座2a的环状板的外周设有缺口节流短孔3a。也可以不在阀芯3设置节流短孔,而是通过在副阀芯2的第二阀座2a形成缺口等来设置节流短孔,也可以在阀座构件1的第一阀座1b、副阀芯2的与第一阀座1b相抵接的抵接部位设置节流短孔。
限制通路2b只要连通副阀芯2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即可,因此也可以不设于副阀芯2,而设于其他部位。在设于副阀芯2的情况下,加工容易。
在阀芯3的与副阀芯2相反的一侧依次层叠有垫圈26、环状的板簧27和垫圈28,且垫圈26、环状的板簧27和垫圈28组装于组装轴1c。在组装轴1c的顶端旋装有阀箱20。由此,组装于组装轴1c的间隔件25、阀芯3、垫圈26、板簧27和垫圈28被阀座构件1的基部1d和阀箱20夹持而固定。
安装于间隔件25的外周的副阀芯2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
板簧27的内周侧固定于组装轴1c,板簧27的外周侧为自由端。
如图1所示,阀箱20为筒状,且包括:小径筒部20a,其外径较小;大径筒部20b,其外径较大;环状槽20c,其设于大径筒部20b的外周;压力导入用横孔20d,其在环状槽20c开口,并通往大径筒部20b的内周;以及压力导入用纵孔20e,其在大径筒部20b的靠小径筒部20a侧的端开口,并通往压力导入用横孔20d。
通过将设于小径筒部20a的内侧的螺纹孔部20f旋装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而将阀箱20与阀座构件1连结起来。在大径筒部20b的与小径筒部20a相反的一侧的端设有位于内周侧的环状突部20g并且设有多个在端面开口的工具孔20h。通过将工具插入工具孔20h并使该工具旋转,能够容易地将阀箱20旋装于组装轴1c。
在阀箱20的环状槽20c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环状件29。在环状件29的外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筒状的滑阀30。即,滑阀30能够相对于阀箱20沿轴线方向移动。
在滑阀30的靠阀芯3侧的端设有向内侧突出的凸缘30a。凸缘30a包括向阀芯3侧突出的环状突起30b。
凸缘30a的与环状突起30b相反的一侧的端与板簧27的外周相抵接。利用板簧27向阀芯3侧对滑阀30施力,而使环状突起30b抵接于阀芯3的与副阀芯2相反的一侧的面。
滑阀30与阀箱20相协作而在该滑阀30与阀箱20之间划分形成背压室P。背压室P的靠阀芯3侧的端由板簧27堵塞,背压室P经由压力导入用纵孔20e和压力导入用横孔20d与阀箱20内连通。阀箱20内与阀座构件1的中空部1e连通,经由节流短孔1f与作为口1a的上游的杆侧室13内连通。自杆侧室13排出的工作油经由节流短孔1f向背压室P引导,口1a的上游的压力在利用节流短孔1f减压之后向背压室P导入。
在阀芯3的背面,除作用有对滑阀30施力的板簧27的作用力以外,还利用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作用有向副阀芯2推压阀芯3的作用力。即,在缓冲器S进行伸缩动作时,副阀芯2自正面侧经由口1a作用有杆侧室13内的压力,副阀芯2自背面侧经由阀芯3作用有由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和板簧27产生的作用力。
滑阀30的比凸缘30a靠阀箱20侧的内径截面积乘以背压室P的压强而得到的力以向副阀芯2推压阀芯3的方式作用于阀芯3,第二阀座2a的内径截面积乘以阀芯间室C的压强而得到的力向阀芯3离开副阀芯2的方向作用于阀芯3。滑阀30的比凸缘30a靠阀箱20侧的内径截面积与第二阀座2a的内径截面积之比决定阀芯3的开阀压力与背压室P内的压力之比、即增压比。此外,也可以在板簧27设置孔,使背压室P内的压力直接作用于阀芯3。
在杆侧室13内的压力的作用下阀芯间室C内的压力升高,当欲使阀芯3的外周向滑阀30侧挠曲的力克服由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和板簧27产生的作用力时,阀芯3挠曲而离开第二阀座2a,在阀芯3与副阀芯2之间形成有间隙,口1a打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阀座2a的内径设为比第一阀座1b的内径大,使副阀芯2承受口1a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与副阀芯2承受阀芯间室C侧的压力的受压面积不同。因而,当因限制通路2b产生的压力差未达到使副阀芯2离开第一阀座1b的开阀压力时,副阀芯2保持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阀芯3挠曲而打开的状态下,当因限制通路2b产生的压力差达到使副阀芯2离开第一阀座1b的开阀压力时,副阀芯2也离开第一阀座1b而打开口1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阀芯3的增压比被设定得比作为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与阀芯间室C的压力之比、即副阀芯2的增压比小,阀芯3开阀时的杆侧室13内的压力比副阀芯2开阀时的杆侧室13内的压力低。即,阀芯3的开阀压力被设定得比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低。
另外,安装有环状件29的环状槽20c与压力导入用横孔20d连通,因此,环状件29在自压力导入用横孔20d承受的压力的作用下被向滑阀30推压。因而,当口1a的上游的压力升高时,推压环状件29的力增大。
对于环状件29,除例如氟树脂、其他合成树脂之外,也可以由黄铜等不易磨损滑阀30的滑动面的材料形成。而且,为了容易地进行环状件29向环状槽20c的安装,在环状件29设有斜切部(切割部,日文:割り)29a较好。在环状件29具有斜切部29a的情况下,环状件29在来自内周侧的压力的作用下容易扩径,容易抑制滑阀30的移动。
在阀箱20内的比螺纹孔部20f靠设有环状突部20g的面侧的位置收纳有筒状的先导阀座构件21。
先导阀座构件21构成为包括:有底筒状的阀收纳筒21a;凸缘部21b,其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于阀收纳筒21a的开口侧端部的外周;透孔21c,其自阀收纳筒21a的侧方开口,并通往阀收纳筒21a的内部;先导阀座21d,其为环状,并以在轴线方向上突出的方式设于阀收纳筒21a的开口侧端部;以及阀压紧部(日文:バルブ抑え部)21e,其为环状且厚度比凸缘部21b的厚度厚,并设于凸缘部21b的外周。
在阀箱20的环状突部20g的外周安装有由环状的层叠叶片阀构成的安全阀芯31。安全阀芯31被阀箱20的大径筒部20b的设有环状突部20g的面和先导阀座构件21的阀压紧部21e夹持。由此,安全阀芯31的内周被固定,外周能够挠曲。
在先导阀座构件21的阀收纳筒21a内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有先导阀芯22。先导阀芯22构成为包括:小径部22a,其设在靠先导阀座构件21侧的位置,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阀收纳筒21a内;大径部22b,其设在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凹部22c,其为环状,并设在小径部22a与大径部22b之间;弹簧支承部22d,其为凸缘状,设于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的端的外周;连通路22e,其自先导阀芯22的一端向另一端贯通;节流短孔22f,其设于连通路22e的中途;以及环状突起22g,其设于弹簧支承部22d的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的端的外周。
在先导阀芯22相对于先导阀座构件21沿轴线方向移动时,先导阀芯22的凹部22c始终与透孔21c相对。即,在容许先导阀芯22移动的范围内,先导阀芯22不会堵塞透孔21c。
如上述那样,先导阀芯22以凹部22c为界,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的外径为大径,在大径部22b的靠先导阀座构件21侧的端设有与先导阀座21d相对的环状的落位部22h。通过使先导阀芯22相对于先导阀座构件21沿轴线方向移动,而使落位部22h离开和落位于先导阀座21d。即,由先导阀芯22和先导阀座构件21构成先导阀Pi,当落位部22h落位于先导阀座21d时,先导阀Pi关闭。
在弹簧支承部22d的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的端层叠有嵌合于环状突起22g的内周的穿孔盘32,连通路22e经由穿孔盘32的孔(未图示)同穿孔盘32的与先导阀芯22相反的一侧、即背面侧连通。在弹簧支承部22d与凸缘部21b之间安装有向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对先导阀芯22施力的螺旋弹簧33。
先导阀芯22始终被螺旋弹簧33向与先导阀座构件21相反的一侧施力,当未自后述的螺线管Sol作用有与螺旋弹簧33对抗的推力时,先导阀Pi为开阀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螺旋弹簧33向使先导阀芯22远离先导阀座构件21的方向对先导阀芯22施力,但除螺旋弹簧33以外,也能够使用能够发挥作用力的弹性体。
当先导阀芯22插入先导阀座构件21的阀收纳筒21a内时,在阀收纳筒21a内且是比透孔21c靠阀收纳筒21a的底部侧的位置形成空间K。空间K经由设于先导阀芯22的连通路22e和节流短孔22f与先导阀Pi的外部连通。由此,在先导阀芯22相对于先导阀座构件21沿轴线方向移动时,空间K作为缓冲筒发挥作用,能够抑制先导阀芯22的急剧的位移,并且能够抑制先导阀芯22的振动式动作。
在先导阀芯22的外周设有安全阀座构件34,该安全阀座构件34层叠在阀箱20的大径筒部20b侧的位置。安全阀座构件34为环状,构成为包括:插口部(日文:ソケット部)34a,其设于安全阀座构件34的外周,嵌合于阀箱20的大径筒部20b的外周;环状窗34b,其设于靠阀箱20侧的端;安全阀座34c,其设于环状窗34b的外周;环状凹部34d,其设在环状窗34b的内周侧的位置;多条通路34e,其自内周形成至环状凹部34d,与环状窗34b连通;凸缘34f,其为环状,以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设于与阀箱20相反的一侧的端的内周;多个缺口34g,其设于与阀箱20相反的一侧的端;以及贯通孔34h,其贯穿插口部34a。
安全阀座构件34的除凸缘34f以外的部分的内径被设定为不会妨碍先导阀芯22移动的直径。当先导阀芯22在未受到来自螺线管Sol的推力的状态下被螺旋弹簧33施力时,先导阀芯22的环状突起22g的外周抵接于凸缘34f,先导阀芯22无法再继续向与阀箱20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利用先导阀芯22堵塞安全阀座构件34的与阀箱20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端。
当安全阀座构件34层叠于阀箱20时,先导阀座构件21的阀压紧部21e与安全阀芯31一起被安全阀座构件34和阀箱20夹持,由此,将先导阀座构件21和安全阀芯31固定。先导阀座构件21的阀收纳筒21a收纳在阀箱20内。此时,通过将阀压紧部21e的外周嵌合于环状凹部34d,能够将先导阀座构件21沿径向定位于安全阀座构件34,该环状凹部34d设于安全阀座构件34。
安全阀芯31落位于安全阀座34c而将环状窗34b堵塞,该安全阀座34c设于安全阀座构件34。当安全阀芯31在来自环状窗34b侧的压力的作用下挠曲时,安全阀芯31离开安全阀座34c而将环状窗34b打开,经由通路34e和贯通孔34h将安全阀座构件34内与贮存器17连通。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安全阀芯31和安全阀座构件34构成安全阀F。并且,利用通路34e和贯通孔34h形成自先导通路23分支并使先导通路23与贮存器17连通的安全通路。通路34e由设在安全阀座构件34的阀箱20侧的位置的槽形成,因此加工非常容易,除槽以外,也能够由孔形成。
如以上所述,在阻尼阀V中,利用口1a连通杆侧室13与贮存器17,利用副阀芯2和阀芯3开闭口1a。并且,与经过口1a的通路相对独立地形成有先导通路23,该先导通路23经由阀座构件1的中空部1e、阀箱20内、先导阀座构件21的透孔21c、先导阀座构件21内、先导阀芯22的凹部22c、安全阀座构件34内以及安全阀座构件34的缺口34g将杆侧室13与贮存器17连通。
先导通路23经由设于阀箱20的压力导入用横孔20d和压力导入用纵孔20e与背压室P连通,口1a的上游的压力在被设于先导通路23的中途的节流短孔1f减压之后向背压室P导入。此外,先导通路23利用先导阀Pi开闭,通过调节先导阀Pi的开度,能够控制背压室P内的压力。缓冲器S包括为了调节先导阀Pi的开度而对先导阀芯22施加推力的螺线管Sol。
另外,先导阀芯22被螺旋弹簧33施力,当环状突起22g的外周抵接于凸缘34f时,成为缺口34g与安全阀座构件34内之间的连通被阻断的状态。即,先导阀芯22以最大限度离开先导阀座21d,先导通路23的比该先导通路23与安全通路的连接点靠下游侧的部分成为被阻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先导通路23内的压力升高,当达到安全阀芯31的开阀压力时,安全阀芯31离开安全阀座34c。由此,能够经由通路34e、环状窗34d和贯通孔34h将先导通路23与贮存器17连通。
在设于外筒18的开口部安装有套筒18a,螺线管Sol收纳于被旋装于套筒18a的外周的有底筒状的壳体35内。
螺线管Sol构成为包括:螺线管绕线骨架39,其为环状,卷绕有绕组38并且固定于壳体35的底部;第一固定铁芯40,其为有底筒状,嵌合于螺线管绕线骨架39的内周;第二固定铁芯41,其为筒状,嵌合于螺线管绕线骨架39的内周;非磁性体的垫环42,其安装在第一固定铁芯40与第二固定铁芯41之间,使第一固定铁芯40和第二固定铁芯41之间形成有空隙,并且该垫环42嵌合于螺线管绕线骨架39的内周;可动铁芯43,其为筒状,配置在第一固定铁芯40的内周侧的位置;以及轴44,其固定于可动铁芯43的内周。
壳体35构成为包括筒部35a和通过将筒部35a的开口端弯边(日文:加締める)而被固定的底部35b,在将筒部35a的开口端弯边时,绕线骨架保持件36与底部35b一起固定于筒部35a的内周。绕线骨架保持件36用于保持螺线管绕线骨架39,螺线管绕线骨架39借助绕线骨架保持件36安装于壳体35。
当将壳体35旋装于套筒18a时,设于第二固定铁芯41的外周的凸缘41a被夹持在壳体35与套筒18a之间。由此,垫环42和第一固定铁芯40被固定在壳体35内。
可动铁芯43为筒状,自可动铁芯43的两端沿轴线方向伸长的轴44安装在可动铁芯43的内周。在第二固定铁芯41的内周嵌合有环状的引导件46,在引导件46的内周保持有环状的衬套47。轴44被衬套47和设于第一固定铁芯40的底部的环状的衬套45保持为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轴44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受到衬套45、47的引导。
当将第二固定铁芯41如上述那样固定于壳体35时,嵌合于第二固定铁芯41的内周的引导件46与安全阀座构件34抵接。由此,安全阀座构件34、先导阀座构件21、阀箱20以及阀座构件1被固定于缓冲器S。安全阀座构件34包括缺口34g,因此即使引导件46与安全阀座构件34抵接,先导通路23也不会被堵塞。
轴44的靠衬套47侧的端与在先导阀芯22的环状突起22g的内周嵌合的穿孔盘32抵接。由此,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经由先导阀芯22还作用于轴44。螺旋弹簧33不仅对先导阀芯22施力,还发挥对作为螺线管Sol的一部件的轴44施力的作用。
第二固定铁芯41包括嵌合于套筒18a的内周的筒状的套筒41b,由此,构成螺线管Sol的各构件相对于套筒18a沿径向定位。
在安全阀座构件34的外周设有缺口(未图示)。由此,套筒41b与安全阀座构件34之间不会被堵塞,能够充分确保先导通路23的流路面积。另外,套筒41b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被设定为该套筒41b不会与滑阀30相干扰。
在引导件46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孔46a,在引导件46的安全阀座构件34侧和可动铁芯43侧不会产生压力差。另外,考虑到为避免在可动铁芯43的引导件46侧和衬套45侧产生压力差而妨碍可动铁芯43顺利地移动,也在可动铁芯43设有沿轴线方向贯穿的孔43a。
螺线管Sol形成为磁路经过第一固定铁芯40、可动铁芯43以及第二固定铁芯41,当绕组38励磁时,靠近第一固定铁芯40配置的可动铁芯43被向第二固定铁芯41侧吸引。即,可动铁芯43被作用有朝向先导阀Pi侧的推力。
如图1所示,与可动铁芯43成为一体而移动的轴44与先导阀Pi的先导阀芯22抵接,螺线管Sol的推力传递给先导阀芯22。即,在螺线管Sol励磁时,能够自可动铁芯43经由轴44对先导阀芯22施加朝向阀座构件1侧的方向的推力。
在螺线管Sol非励磁时,先导阀芯22被螺旋弹簧33推压而离开先导阀座21d,将先导阀Pi以最大限度打开,并且先导阀芯22落位于安全阀座构件34的凸缘34f而将先导通路23阻断。由此,使安全阀F生效。
向先导阀芯22施加的推力能够由向螺线管Sol的绕组38通电的通电量来调节,由此,能够控制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
当向螺线管Sol供给电流而使推力作用于先导阀芯22时,该推力抵抗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朝向先导阀座21d推压先导阀芯22。
当先导通路23的上游侧的压力作用于先导阀芯22,使先导阀芯22离开先导阀座21d的力与螺旋弹簧33的作用力的合力大于螺线管Sol的推力时,先导阀Pi打开从而将先导通路23打开。
即,当先导通路23的上游侧的压力达到开阀压力时,先导阀Pi打开,而将先导通路23打开。如此,能够通过由向螺线管Sol供给的电流量的大小来调节螺线管Sol的推力,从而调节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的大小。
当先导阀Pi打开时,先导通路23的比先导阀Pi靠上游侧的压力与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相等。因而,背压室P的压力也受到该开阀压力的控制,该背压室P导入有先导通路23的比先导阀Pi靠上游侧的压力。
接着,说明阻尼阀V的动作。
当缓冲器S进行伸缩而工作油自杆侧室13经由阻尼阀V向贮存器17排出时,在阻尼阀V正常动作的情况下,口1a和先导通路23的上游的压力升高。因此,当向螺线管Sol供给电流来调节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时,先导通路23的节流短孔1f与先导阀Pi之间的压力被向背压室P引导。
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被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控制。因而,能够通过利用螺线管Sol调节该开阀压力,从而调节作用于阀芯3的背面的压力。即,能够控制阀芯3打开口1a的开阀压力。
更详细而言,在杆侧室13内的压力的作用下阀芯间室C内的压力升高,当欲使阀芯3的外周挠曲的力克服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和板簧27的作用力时,阀芯3挠曲而离开第二阀座2a。即,在阀芯3与副阀芯2之间形成间隙而将口1a打开。
由此,能够通过调节背压室P内的压力的大小,从而调节欲使阀芯3离开第二阀座2a的阀芯间室C的压力的大小。即,能够利用向螺线管Sol供给的电流量来控制阀芯3的开阀压力。
因而,如图3所示,直到阀芯3打开为止,工作油经过阻尼阀V的滑动间隙和节流短孔3a,因此阻尼阀V的阻尼特性(阻尼力对于活塞速度的特性)为具有一些倾斜度的特性(图3中的线X部分)。在阀芯3离开第二阀座2a而将口1a打开时,如线Y所示,倾斜度减小,即为阻尼系数减小的特性。
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将阀芯3的增压比设定为小于副阀芯2的增压比,因此阀芯3的开阀压力小于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因而,当因限制通路2b产生的压力差未达到使副阀芯2离开第一阀座1b的开阀压力时,副阀芯2保持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状态。
在阀芯3为开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器S的活塞速度提高,当因限制通路2b产生的压力差达到使副阀芯2离开第一阀座1b的开阀压力时,副阀芯2也离开第一阀座1b,将口1a打开。
在该情况下,当副阀芯2离开第一阀座1b时,口1a不经由限制通路2b而直接与贮存器17连通,因此,与如下情况、即在仅阀芯3为开阀状态下口1a仅经由限制通路2b与贮存器17连通的情况相比,流路面积增大。因而,如图3中线Z所示那样,与仅阀芯3位于开阀状态的情况相比,阻尼阀V的阻尼特性倾斜度减小。即,成为阻尼系数进一步减小的特性。
当调节向螺线管Sol通电的通电量来调节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的大小时,能够在图3中的虚线所示的范围内以使线Y和线Z上下移动的方式使阻尼阀V的阻尼特性变化。
阻尼阀V能够使阀芯3的增压比小于副阀芯2的增压比,由此,阀芯3的开阀压力小于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即,阻尼阀V使口1a分两个阶段释放。因而,与以往的阻尼阀相比,在阻尼阀V的情况下,能够使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最小的满柔(日文:フルソフト)时的低速时的阻尼力较小,并且能够增大阻尼力的可变范围。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阻尼阀V,在缓冲器S的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能够输出柔和的阻尼力,不存在阻尼力过多的情况。并且,还能够提高活塞速度处于高速区域时所期望的强硬(日文:ハード)的阻尼力的上限,也不会导致阻尼力不足。因而,若将阻尼阀V应用于缓冲器S,则能够得到较大的阻尼力可变范围,能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先导阀Pi包括先导阀座构件21和先导阀芯22。先导阀座构件21包括:阀收纳筒21a,其为筒状,具有连通内外的透孔21c;先导阀座21d,其为环状,并设于阀收纳筒21a的端部。先导阀芯22包括:小径部22a,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阀收纳筒21a内;大径部22b;以及凹部22c,其设在小径部22a与大径部22b之间,与透孔21c相对。在先导阀Pi中,先导阀芯22的大径部22b的端部离开和落位于先导阀座构件21的先导阀座21d。
由此,如图4所示,先导阀Pi能够减小向先导阀芯22自先导阀座构件21脱出的方向作用压力的受压面积A,并且能够增大开阀时的流路面积。
在此,在如日本JP2009-222136A所公开的以往的阻尼阀那样将先导阀Pi作为仅利用提动阀开闭口的开闭阀的情况下,相对于先导阀的开阀量,流路面积量较小,因此先导阀离开阀座的离开量容易变大。在该情况下,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在先导阀打开之后,到阀芯稳定在静态平衡位置(图5中的单点划线)为止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超调明显地显现出来,因此所产生的阻尼力急剧地变化,并且到阻尼力稳定为止花费时间。
相对于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先导阀Pi,在能够减小用于承受使先导阀芯22离开先导阀座21d的压力的受压面积的同时,增大针对于先导阀芯22离开先导阀座21d的离开量而言的流路面积。因而,由于能够不使螺线管Sol等致动器大型化,就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那样,缩短先导阀芯22向静态平衡位置收敛的收敛时间,因此也不会导致阻尼阀V的大型化。而且,能够抑制阻尼阀V的急剧的阻尼力变化,能够发挥响应性良好且稳定的阻尼力。
另外,背压室P内的压力作用于环状槽20c,以使安装于环状槽20c的环状件29扩径的方式推压环状件29,该环状槽20c设于阀箱20的外周。因此,向螺线管Sol供给的电流供给量越多,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越高,则滑阀30同与滑阀30的内周滑动接触的环状件29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
即,抑制滑阀30相对于阀箱20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摩擦力越大,因此副阀芯2和阀芯3变得难以打开。因而,当使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升高时,与柔和侧的阻尼特性相比,强硬侧的阻尼特性的阻尼系数较高。
如此,设有环状件29,使背压室P内的压力作用于环状件29的内周,从而使强硬时的阻尼力可变范围扩大,能够使缓冲器S产生适合减振对象的阻尼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件29具有斜切部29a,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滑阀30的移动。因而,将使背压室P为高压时的阻尼系数提高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阻尼系数的上升幅度。在废除环状件29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不发生阻尼系数的变化,但也可以如此。
另外,环状件29在背压室P内的压力的作用下被始终朝向滑阀30推压,因此环状件29发挥将滑阀30与阀箱20之间密封的作用。由此,无论滑阀30与阀箱20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如何,都能够按照计划地调节背压室P内的压力,阻尼阀V产生的阻尼力稳定而不出现波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副阀芯2层叠于阀座构件1,而且,将阀芯3层叠于副阀芯2,从而将口1a分两个阶段打开,但也可以废除副阀芯2。在废除副阀芯2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将阀芯3直接层叠于阀座构件1的第一阀座1b,使滑阀30抵接于阀芯3的背面侧,利用背压室P的压力朝向第一阀座1a对阀芯3施力。在该情况下,用于打开口1a的部件仅为阀芯3,因此阻尼阀V使缓冲器S发挥如图7所示那样的阻尼特性。
另外,在阻尼阀V的情况下,将与向螺线管Sol供给的供给电流相对应的推力施加于先导阀Pi,从而控制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调节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和阀芯3的开阀压力,因此不依赖于在先导通路23内流动的工作油的流量,就能够调节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因而,即使在缓冲器S的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的情况下,针对于向螺线管Sol供给的供给电流而言的阻尼力变化也近似于线性变化,控制性提高。另外,将与向螺线管Sol供给的供给电流相对应的推力施加于先导阀Pi,从而控制对阀芯3施力的背压室P的内部压力,因此还能够减小阻尼力的波动。
对于阻尼阀V,在故障时,电流朝向螺线管Sol的供给被阻断,先导阀芯22被螺旋弹簧33推压,安全阀座构件34的与阀箱20相反的一侧的开口端被关闭。
在该情况下,当杆侧室13内的压力达到开阀压力时,安全阀F打开而使先导通路23与贮存器17连通,因此安全阀F为工作油流动的阻力。因而,缓冲器S能够作为被动的缓冲器发挥作用。能够通过设定安全阀F的开阀压力,预先任意地设定故障时的缓冲器S的阻尼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先导阀芯22时,虽然利用螺线管Sol,但也能够利用除螺线管Sol以外的致动器。
另外,即使在不利用螺线管Sol等致动器控制先导阀Pi的开阀压力而是将先导阀Pi作为被动的压力控制阀的情况、即不进行背压室P的压力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针对于于先导阀芯22离开先导阀座21d的离开量而言的流路面积量,因此能够缩短对先导阀芯22施力的螺旋弹簧33的冲程长度,能够抑制阻尼阀大型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先导阀芯22的位移的超调量和收敛时间,因此不会失去能够发挥稳定的阻尼力这样的效果。
另外,即使在将先导阀Pi作为被动的压力控制阀的情况、即不进行背压室P的压力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阀芯3的增压比小于副阀芯2的增压比。
因而,能够使缓冲器S的阻尼特性分两个阶段变化,因此在活塞速度处于低速区域时能够输出柔和的阻尼力,不存在阻尼力过多的情况,在活塞速度处于高速区域时能够输出强硬的阻尼力,能够克服阻尼力不足。
另外,副阀芯2以能够浮动的方式层叠于阀座构件1,因此能够较大地打开口1a,能够减小副阀芯2开阀时的阻尼系数。因而,基于螺线管Sol的阻尼力控制非常容易。
另外,阀芯3为环状,是内周固定于阀座构件1并且外周离开和落位于第二阀座2a的叶片阀,因此,在副阀芯2将口1a打开之后,对副阀芯2施力,而有助于副阀芯2向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位置复位。由此,在缓冲器S的伸缩方向改变时等,不会发生口1a的关闭延迟。
因而,阻尼力产生响应性提高,并且不需要另外设置有助于副阀芯2复位的弹簧。对于阀芯3,除了叶片阀以外,也能够如本实施方式的副阀芯2那样呈盘状(日文:ディスク状)并且以能够浮动的方式安装于阀座构件1。
另外,将第一阀座1b设为环状,将第二阀座2a的内径设定为比第一阀座1b的内径大,因此能够做出阀芯3打开而副阀芯2不打开的状态,能够使阻尼阀V的阻尼特性为分两个阶段释放的特性。另外,第一阀座1b和第二阀座2a均为环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设计副阀芯2的增压比。第一阀座1b和第二阀座2a虽然通过呈环状能够容易地设计增压比,但并不限定于环状,能够为任意形状。
另外,阻尼阀包括设在阀芯3的与主阀座相反的一侧的背压室P,利用背压室P内的压力对阀芯3施力。因而,通过管理形成背压室P的构件的尺寸,能够防止阀芯3的开阀压力因产品的不同而存在差别,能够将稳定的作用力施加于阀芯3,并且能够将较大的作用力施加于阀芯3。
另外,阻尼阀V包括用于对口1a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背压室P引导的先导通路23,因此能够利用口1a的上游侧的压力来设定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和阀芯3的开阀压力。另外,由于包括用于控制背压室P内的压力的先导阀Pi,因此能够调节副阀芯2的开阀压力和阀芯3的开阀压力而使阻尼力可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利用设于先导通路23的节流短孔1f对口1a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背压室P导入,但除节流短孔以外,也可以利用节流长孔(日文:チョーク)等其他的阀进行减压。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阻尼阀V2。
如上述那样,在阻尼阀V中,副阀芯2为环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间隔件25的外周,且以能够浮动的方式安装于阀座构件1。相对于此,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阻尼阀V2那样设有用于向阀座构件1侧对副阀芯2施力的副阀芯施力部件50。
具体而言,副阀芯施力部件50为碟形弹簧,安装在间隔件25与阀芯3之间,朝向使副阀芯2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方向对副阀芯2施力,该第一阀座1b设于阀座构件1。构成阻尼阀V2的其他构件为与阻尼阀V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由于说明是重复的,因此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
如此,副阀芯2被副阀芯施力部件50施力,因此能够有助于在副阀芯2将口1a打开之后使副阀芯2向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位置复位。而且,即使在阀芯3与副阀芯2彼此离开的状态下,副阀芯施力部件50也有助于副阀芯2的复位动作,因此能够在缓冲器S的伸缩方向改变时等防止口1a的关闭延迟,阻尼力产生响应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副阀芯施力部件50只要能够以能够使副阀芯2向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位置复位的方式发挥作用力即可,因此也可以采用除碟形弹簧以外的弹簧、橡胶等这样的弹性体。
另外,也能够如图9所示的又另一实施方式的阻尼阀V3那样,将副阀芯施力部件组装于副阀芯51。
副阀芯51包括:外圈部52,其为环状,离开和落位于第一阀座1b并且具有第二阀座52a;内圈部53,其为环状,并作为副阀芯施力部件发挥作用。构成阻尼阀V3的其他构件为与阻尼阀V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由于存在说明重复,因此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
副阀芯51借助由薄板形成在内周侧的内圈部53安装于阀座构件1的组装轴1c的外周。当内圈部53的内周侧固定支承于组装轴1c时,内圈部53的外周侧能够自由挠曲。因此,在阻尼阀V3中,在组装轴1c安装垫圈54、55来代替间隔件25,由垫圈54、55来保持内圈部53的内周。另外,在内圈部53设有作为节流短孔发挥作用的限制通路53a,使阀芯间室C与口1a连通。
外圈部52为环状,具有环状的第二阀座52a,该第二阀座52a以向与阀座构件1相反的一侧突出的方式设于外圈部52的外周,在外圈部52的内周的与阀座构件1相反的一侧具有供内圈部53的外周相嵌合的环状凹部52b。对于副阀芯51,利用内圈部53沿径向定位外圈部52,从而不会发生偏移。
如此,即使在副阀芯51自身组装作为副阀芯施力部件发挥作用的内圈部53,也由于副阀芯51自身被内圈部53施力而能够有助于在外圈部52打开口1a之后使外圈部52向落位于第一阀座1b的位置复位。另外,即使在阀芯3与外圈部52彼此离开的状态下,内圈部53也有助于外圈部52的复位动作,因此能够在缓冲器S的伸缩方向改变时等,防止口1a发生关闭延迟,阻尼力产生响应性进一步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其宗旨并不在于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13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050137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2)

1.一种阻尼阀,
该阻尼阀包括:
阀座构件,其具有口;
阀芯,其用于开闭所述口;
背压室,其利用内部压力向所述阀座构件侧对所述阀芯施力;
先导通路,其用于对所述口的上游侧的压力减压并将该减压后的压力向所述背压室引导;以及
先导阀,其设于所述先导通路的中途,用于控制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
该阻尼阀的特征在于,
所述先导阀包括:
先导阀座构件,其具有阀收纳筒和先导阀座,该阀收纳筒为筒状,设有连通内外并且通到所述口的透孔,该先导阀座为环状,设于所述阀收纳筒的端部;以及
先导阀芯,其具有大径部、小径部和凹部,该小径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所述阀收纳筒内,该凹部设在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与所述透孔相对,
通过使所述大径部的端部离开和落位于所述先导阀座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先导通路,
所述阀收纳筒为有底筒状,与所述先导阀芯之间形成有空间,
所述先导阀芯包括连通路,该连通路自所述先导阀芯的一端通往另一端,
所述空间经由所述连通路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先导阀芯包括节流短孔,该节流短孔设于所述连通路的中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该阻尼阀还包括:
安全通路,其自所述先导通路分支出来;以及
安全阀,其设于所述安全通路的中途,
当所述先导阀的所述先导阀芯以最大限度离开所述先导阀座时,所述先导通路的比该先导通路与所述安全通路的连接点靠下游侧的部分被阻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先导阀还包括:
先导阀芯施力构件,其用于向使所述先导阀芯离开所述先导阀座的方向对所述先导阀芯施力;以及
螺线管,其用于以对抗所述先导阀芯施力构件的方式向使所述先导阀芯落位于所述先导阀座的方向对所述先导阀芯作用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阀座构件具有包围所述口的第一阀座,
该阻尼阀还包括副阀芯,该副阀芯离开和落位于所述第一阀座并且在与所述阀座构件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二阀座,
所述阀芯离开和落位于所述第二阀座,所述阀芯与所述副阀芯一起在所述阀芯与所述副阀芯之间且是在所述第二阀座的内周侧形成阀芯间室,
该阻尼阀还包括限制通路,该限制通路用于连通所述口与所述阀芯间室并且对所通过的流体的流动施加阻力,
利用所述背压室的内部压力向所述阀座构件侧推压所述阀芯以及所述副阀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副阀芯以能够浮动的方式层叠于所述阀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该阻尼阀还包括副阀芯施力部件,该副阀芯施力部件用于向所述阀座构件侧对所述副阀芯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均为环状,将所述第二阀座的内径设定为比所述第一阀座的内径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限制通路形成于所述副阀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阀芯为环状,是内周固定于所述阀座构件并且容许外周挠曲的叶片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该阻尼阀还包括:
滑阀,其为筒状,同所述阀芯的与所述阀座构件相反的一侧抵接;
滑阀保持构件,所述滑阀以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该滑阀保持构件的外周;以及
环状件,其安装于所述滑阀保持构件的外周,与所述滑阀的内周滑动接触,
所述背压室由所述滑阀和所述滑阀保持构件划分而成,
在所述环状件的内周侧作用有所述背压室内的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阀,其中,
所述环状件具有斜切部。
CN201480014355.4A 2013-03-13 2014-03-12 阻尼阀 Active CN105190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137A JP5952762B2 (ja) 2013-03-13 2013-03-13 減衰弁
JP2013-050137 2013-03-13
PCT/JP2014/056547 WO2014142191A1 (ja) 2013-03-13 2014-03-12 減衰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085A CN105190085A (zh) 2015-12-23
CN105190085B true CN105190085B (zh) 2017-09-01

Family

ID=5153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4355.4A Active CN105190085B (zh) 2013-03-13 2014-03-12 阻尼阀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44760B2 (zh)
EP (1) EP2975291B1 (zh)
JP (1) JP5952762B2 (zh)
KR (1) KR101673106B1 (zh)
CN (1) CN105190085B (zh)
ES (1) ES2747632T3 (zh)
WO (1) WO2014142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2761B2 (ja) * 2013-03-13 2016-07-13 Kyb株式会社 減衰弁
JP6101179B2 (ja) * 2013-09-17 2017-03-22 Kyb株式会社 減衰弁
JP6114667B2 (ja) * 2013-09-17 2017-04-12 Kyb株式会社 減衰弁
JP6434869B2 (ja) * 2015-07-13 2018-12-05 Kyb株式会社 減衰弁および緩衝器
CN111051730B (zh) * 2017-09-05 2021-08-27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缓冲器
EP3680491A4 (en) * 2018-03-09 2021-06-16 KYB Corporation CONTROL VALVE
JP7104530B2 (ja) 2018-03-13 2022-07-21 Kyb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US11566680B2 (en) 2018-03-13 2023-01-31 Kyb Corporation Valve device and shock absorber
DE102019105708B4 (de) * 2019-03-06 2022-05-05 Kendrion (Villingen) Gmbh Druckregelventil und Vorricht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Druckregelventil zum Steuern oder Regeln eines Drucks eines Druckfluids in einem Pilotdruckraum
JP7377035B2 (ja) * 2019-09-09 2023-11-09 カヤバ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JP7377036B2 (ja) 2019-09-09 2023-11-09 カヤバ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JP7377037B2 (ja) 2019-09-09 2023-11-09 カヤバ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JP7377034B2 (ja) * 2019-09-09 2023-11-09 カヤバ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電磁弁、及び緩衝器
JP7253514B2 (ja) * 2020-03-27 2023-04-06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2021173303A (ja) * 2020-04-22 2021-11-0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バルブ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緩衝器
KR102435308B1 (ko) * 2020-05-06 2022-08-23 주식회사 만도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DE102020134820A1 (de) * 2020-12-23 2022-06-23 Ktm Ag Ventilanordnung für einen Schwingungsdämpfer
US20230107524A1 (en) * 2021-10-01 2023-04-06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Solenoid assembly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9055A (en) * 1990-12-08 1995-09-12 Fichtel & Sachs Ag Stop valv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5920A (en) * 1986-04-16 1988-11-22 Boge Ag Hydraulic adjustable shock absorber
US5261448A (en) * 1989-11-16 1993-11-16 Atsugi Unisia Corp. Vibration mode responsive variable damping force shock absorber with feature of automatic selection of damping mode depending upon vibration mode of vehicular body
US5163706A (en) * 1991-04-24 1992-11-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ssembly for a hydraulic damper
US5282645A (en) * 1992-11-25 1994-02-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assembly mounted in a valve boss on a hydraulic damper
JPH07158683A (ja) * 1993-12-08 1995-06-20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
JP4048512B2 (ja) * 1998-03-31 2008-0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4147502B2 (ja) * 1998-06-26 2008-09-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4161151B2 (ja) * 1999-06-30 2008-10-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CN2621962Y (zh) * 2003-05-23 2004-06-30 王锡勇 阻尼力可调式减震器
KR20060041496A (ko) * 2004-11-09 2006-05-12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SE531736C2 (sv) 2005-06-14 2009-07-28 Oehlins Racing Ab Arrangemang och anordning vid störeliminerande ventil för dämpare
US20080185246A1 (en) * 2007-02-02 2008-08-07 Mando Corporatio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shock absorber
KR100834504B1 (ko) * 2007-02-08 2008-06-02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식 밸브
JP5308695B2 (ja) * 2008-03-17 2013-10-0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減衰弁
KR101568042B1 (ko) * 2008-03-31 2015-11-10 가부시끼가이샤 히다치 세이사꾸쇼 감쇠력 조정식 완충기
JP5120629B2 (ja) * 2008-03-31 2013-01-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減衰力調整式緩衝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KR101288609B1 (ko) * 2008-07-03 2013-07-22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KR101254235B1 (ko) * 2008-07-11 2013-04-18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쇽업소버
KR101254288B1 (ko) 2008-08-21 2013-04-12 주식회사 만도 쇽업소버의 감쇠력 가변 밸브
JP5626638B2 (ja) * 2010-09-29 2014-11-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緩衝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9055A (en) * 1990-12-08 1995-09-12 Fichtel & Sachs Ag Stop valv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291B1 (en) 2019-08-21
JP5952762B2 (ja) 2016-07-13
KR101673106B1 (ko) 2016-11-04
EP2975291A4 (en) 2016-12-21
EP2975291A1 (en) 2016-01-20
JP2014173716A (ja) 2014-09-22
KR20150121087A (ko) 2015-10-28
ES2747632T3 (es) 2020-03-11
US9644760B2 (en) 2017-05-09
WO2014142191A1 (ja) 2014-09-18
CN105190085A (zh) 2015-12-23
US20160025237A1 (en) 2016-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0085B (zh) 阻尼阀
CN105008758B (zh) 阻尼阀
CN105008757B (zh) 阻尼阀
CN107002809B (zh) 阻尼阀和缓冲器
CN104981639B (zh) 电磁阀
CN105008780B (zh) 电磁阀
JP6101179B2 (ja) 減衰弁
JP6114667B2 (ja) 減衰弁
CN108027077B (zh) 阻尼阀和缓冲器
US20210012939A1 (en) Solenoid, solenoid valve, and damper
CN107002810B (zh) 阻尼阀和缓冲器
US20220252127A1 (en) Solenoid, solenoid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20220252128A1 (en) Solenoid, solenoid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JP7128759B2 (ja) 圧力制御弁
JP2020139523A (ja) 圧力制御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