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0069A -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0069A
CN105190069A CN201480024309.2A CN201480024309A CN105190069A CN 105190069 A CN105190069 A CN 105190069A CN 201480024309 A CN201480024309 A CN 201480024309A CN 105190069 A CN105190069 A CN 105190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ember
power transfer
clutch
transfer element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3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0069B (zh
Inventor
M·G·维特
A·莫泽
R·贝姆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Inc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90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0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16D25/126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adjustment for wear or 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18)和具有用于致动离合器(18)的致动装置(24)的离合器设备(2),致动装置(24)可从离合器(18)在其中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到离合器(18)在其中闭合的闭合位置。致动装置(24)可通过形式配合动作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和具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致动装置可从离合器在其中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到离合器在其中闭合的闭合位置。
背景技术
具有离合器和具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液压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从实践中已知。致动装置可借助于液压系统从离合器在其中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到离合器在其中闭合的闭合位置。为了使常开式的离合器保持在其闭合状态,必须通过保持液压压力使致动装置保持在其闭合位置。相反,在常闭式离合器的情况下,必须保持液压压力以使致动装置保持在其打开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离合器和具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其中致动装置可在消耗极少能量的情况下移动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且保持在相应位置。
所述目的借助于专利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离合器优选地为多板离合器的形式和/或湿式运行离合器的形式。离合器可为常开式离合器的形式或常闭式离合器的形式,其未被致动时返回到打开位置或保持在打开位置。离合器被分配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致动装置。致动装置优选地为用于离合器的液压致动的液压致动装置的形式。致动装置可从致动装置与离合器相互作用使得离合器在其中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到致动装置与离合器相互作用使得离合器在其中闭合的闭合位置。为了使致动装置保持在闭合位置或使离合器保持在闭合状态,或为了使致动装置保持在打开位置或使离合器保持在打开状态,引入到致动装置中的力不需要保持或不需要完全保持,而是致动装置设计成可通过形式配合动作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在液压致动装置的情况中,例如这将意味着,在已到达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之后,用于将致动装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的液压压力不需要保持,或仅需要保持较小值,以使致动装置保持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尤其是因为用形式配合动作的锁定导致致动装置保持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致动装置设计成由于其移动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而自动被锁定,以使得离合器设备的操作更容易。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致动装置分配有至少一个可移动锁定元件。可移动锁定元件例如为辊主体,例如球或辊,或滑动主体,也就是说例如用滑动动作可移位的锁。本文所述的锁定元件也可称为夹紧元件。独立于可移动锁定元件的相应设计变型,锁定元件可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其中致动装置是锁定的,反之亦然。尽管本文经常提及至少一个可移动锁定元件,然而优选的是,设置至少两个或三个可移动锁定元件,其中也优选的是,沿圆和/或在圆周方向上布置至少两个或三个可移动锁定元件以沿所述圆彼此均匀间隔开,尤其是因为这能够实现致动装置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特别牢固和均匀的锁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可借助于可由或由致动装置施加的致动力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这具有以下优点:对于锁定元件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不需要为锁定元件提供额外的致动装置,例如另外的液压或马达驱动,从而使得离合器设备的构造更为简单。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锁定元件布置在致动装置的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之间。所述力传输元件用于传输致动装置的致动力或用于离合器复位移动的复位力。锁定元件布置在两个力传输元件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可在移动方向上移动,两个力传输元件的移动方向优选地对应于离合器设备的轴向方向。因此,例如有可能的是,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在离合器设备的一个轴向方向而且在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相反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或移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锁定元件的释放位置,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通过锁定元件在力传输元件的移动方向上可被或被支撑在彼此之上。因此,在锁定元件的释放位置,力可通过锁定元件在移动方向上从一个力传输元件传输到另一个力传输元件。而且,在锁定元件的释放位置,力传输元件经联接使得一个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导致另一个力传输元件在相同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这也可称为两个力传输元件借助于锁定元件的移动的联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锁定元件的锁定位置,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相对于移动方向彼此分离。因此,在此实施例中,有可能的是,两个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位,而不会出现一个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导致另一个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的情况。在此实施例中,有可能的是,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部分被锁定且与致动装置的其余部分分离,而并非致动装置的所有元件都需要锁定在预定位置,从而使得所述致动装置锁定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在锁定元件的锁定位置,第一力传输元件可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移动到保持位置,其中锁定元件可被或被支撑在第一力传输元件上从而使得锁定元件保留在其锁定位置。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在到达锁定位置之后且在第一力传输元件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的相对移动之后,锁定元件牢固地保留在其锁定位置从而使得致动装置锁定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且离合器因此闭合或打开。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中,为了确保第一力传输元件可保持在保持位置而只消耗极少力或甚至不消耗力,在其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可被或被优选地支撑在垂直于移动方向的第一力传输元件上和/或在移动方向上不产生作用在第一力传输元件上的支撑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了第一力传输元件再次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容易地复位移动出其保持位置,设置有复位元件,有可能的是,第一力传输元件克服所述复位元件的复位力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移动到保持位置。复位元件可例如由弹簧元件,例如板簧形成。此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应该选择为低于由第一力传输元件传输以将致动装置移动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的力,使得在第一力传输元件的保持位置,仅需施加很小的力以使第一力传输元件保持在其保持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力传输元件和第二力传输元件可相对于支撑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锁定元件的锁定位置,第二力传输元件通过锁定元件在移动方向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支撑元件之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致动装置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的用形式配合动作的锁定通过用形式配合动作锁定的致动装置的仅一部分(具体地为第二力传输元件)来实现。第二力传输元件优选地为布置在锁定元件和离合器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的力传输元件。如上所示,由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的锁定,有可能的是,实现与第一力传输元件的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力传输元件可例如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移动到其有利保持位置和/或基本上无需力而保持在其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相对于移动方向,支撑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部段,锁定元件可被或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段上以保留在其释放位置,以及第二支撑部段,在第一支撑部段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锁定元件可移动到所述凹部以到达锁定位置。借助于第一支撑部段,因此确保锁定元件在一定范围内牢固地保持在其释放位置,其中两个力传输元件意在可支撑或被支撑在彼此之上。相反,具有上述凹部(其可例如为空心或切口)的第二支撑部段确保锁定元件可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在此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当锁定元件在第二支撑部段的区域中时,也就是说例如当锁定元件到达第二支撑部段时,由于第一力传输元件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的移动,锁定元件移动或移位到凹部。为此目的,第一力传输元件具有例如对应导引件,所述对应导引件在第一力传输元件在移动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的移动期间迫使锁定元件进入到凹部内的锁定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使锁定元件从释放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的斜坡设置在第一力传输元件上。斜坡优选地具有斜坡部段,以下称为第一斜坡部段,当在释放位置时,若以平面方式或线性方式是合适的,则锁定元件在移动方向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斜坡部段上,以确保在移动方向上互相分配的力传输元件在彼此之上的牢固支撑。因此,第一斜坡部段可优选地具有圆弧形轮廓。
当第一力传输元件移动或移位时,上述的第一斜坡部段可基本上已足够用于将锁定元件以合适的方式移位到其锁定位置。然而,为了首先在当锁定元件布置在释放位置时实现锁定元件在第一斜坡部段上的平面或线性支撑,且其次为了实现锁定元件从释放位置到锁定位置的简单转变,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上述斜坡具有第二斜坡部段,其在第一斜坡部段之后且若以线性或点状方式是合适的,则锁定元件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上,且锁定元件可沿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第二斜坡部段的轮廓优选地不同于第一斜坡部段的轮廓,其中另外优选的是,第二斜坡部段具有直线轮廓或偏离圆弧形轮廓的轮廓。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二力传输元件具有带有至少两个切口的环形部分,锁定元件在所述切口被接收以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可选地以可在径向方向上移动。此处优选的是,环形部分中的切口布置成彼此间隔开或在环形部分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以实现锁定元件相对于彼此的相应布置,这(如上所述)具有可实现均匀锁定或支撑的结果。锁定元件于切口内在径向方向上的所示移动还允许锁定元件从释放位置到锁定位置的移动,反之亦然。此外,环形部分确保离合器设备在锁定元件区域中紧凑且易组装的构造。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环形部分与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形成为一体或被紧固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可为例如接合板或分离板,优选地在其上设置有用于致动离合器的致动指状件。在此情况下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优选地理解为是指直接作用于离合器的致动装置的元件。由于环形部分连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的一体形式,或环形部分紧固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所以环形部分能够连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一起组装,可选地甚至连同设置在环形部分上的锁定元件一起组装,这减少了生产经费。然而作为对此的替代方案,环形部分也可与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分离地形成,其中在第二力传输元件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之间有相应操作连接,其用于第二力传输元件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之间的力的传输和/或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锁定元件被预加载到释放位置。此处优选的是,锁定元件在离心力作用下被预加载到释放位置。在此设计变型中,因而有可能的是,锁定元件由于在离合器设备操作期间作用在锁定元件上的离心力而被迫使或预加载到释放位置。这在其中锁定元件当在锁定位置时相对于释放位置在离合器设备的径向方向上向内偏移布置的实施例中是尤其优选的。然而可选地也有可能的是,锁定元件借助于弹簧装置被预加载到释放位置。这在其中锁定元件当在锁定位置时相对于释放位置在离合器设备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偏移布置的实施例中是尤其有利的。
为了确保锁定元件尤其可靠且无故障运行,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所述锁定元件为球形或呈球的形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设置了至少两个锁定元件,其中(如已所述)有利的是设置至少三个锁定元件。在此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锁定元件优选地借助于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以环形形式彼此连接,用于使锁定元件预加载到释放位置。此处特别优选的是,所述弹簧元件由弹性弹簧和/或螺旋弹簧形成,其因此产生锁定元件在离合器设备的径向方向上向内的预加载,从而使得锁定元件在径向方向上向内预加载到释放位置。如上所述,这在其中锁定元件当在它们的锁定位置时相对于释放位置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偏移布置的实施例中是尤其有利的。
为了防止锁定元件、离合器和/或力传输元件区域中的磨损以及在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的致动装置的闭合力或打开力的相关减小,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设置了:离合器设备具有磨损补偿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磨损补偿装置可弹性变形以实现磨损补偿和/或在锁定元件的锁定位置弹性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磨损补偿装置布置在锁定元件和离合器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此处已证明有利的是,磨损补偿装置由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其可弹性变形、有弹性和/或以板簧的方式形成)形成。如上已所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可例如为接合板或分离板,其可操作地连接到第二力传输元件,其中在此设计变型的情况中,优选的是第二力传输元件与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分离地形成。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参照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的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其中致动装置在打开位置而锁定元件在释放位置,
图2示出了在锁定元件区域中图1的放大细部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离合器设备,其中致动装置在闭合位置而锁定元件在释放位置,
图4示出了在锁定元件区域中图3的放大细部图,
图5示出了图1和图3的离合器设备,其中致动装置在闭合位置,锁定元件在锁定位置,而第一力传输元件在保持位置,且
图6示出了在锁定元件区域中图5的放大细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设备2的一个实施例。离合器设备2的相互相反的轴向方向4、6,相互相反的径向方向8、10以及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12、14根据对应箭头示出,其中离合器设备2的旋转轴线16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
离合器设备2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18,这在图1中仅根据由内板和外板组成的板组示出。离合器18布置在湿室20内,湿室20由离合器壳体22包围。此处所示的离合器18因此为湿式运行离合器18,更确切地为湿式运行多板离合器。离合器18分配有致动装置24,致动装置24为液压致动装置的形式,其用于离合器18的致动且将会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致动装置24可从打开位置(其在图1中示出且在所述位置中离合器18是打开的)移动到闭合位置(其在图5中示出且在所述位置中离合器18是闭合的)且离合器18的板组的各个板在轴向方向4、6上压制在一起以实现摩擦接合连接。此处所示的离合器18为常开式离合器18,其中用于使致动装置24复位移动到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的复位元件没有示出。所述类型的复位元件可例如为复位弹簧、螺旋弹簧或板簧的形式。
致动装置24具有致动活塞26,其在轴向方向4、6上是可移位的且在此情况下其为在圆周方向12、14上呈围绕形式的环形活塞的形式。致动活塞26分配有环形压力室28,其可充入加压油以使致动活塞26在轴向方向4上移位且以通过致动装置24将致动力传输到离合器18。在所示实施例中,压力室28由管状支撑元件30在径向方向10上限定在内部,管状支撑元件30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且与离合器壳体22形成为一体。在轴向方向6上,压力室28由离合器壳体22的径向部段32限定,而压力室28借助于离合器壳体22的轴向部段34在径向方向8上限定在外部。
在轴向方向4上,致动活塞26之后为致动装置24的第一力传输元件36,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与致动活塞26形成为一体。然而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力传输元件36可类似地与致动活塞26分离地形成,如虚线所示。在圆周方向12、14上呈围绕形式的自由空间38在径向方向8、10上形成于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支撑元件30之间。
形成为在圆周方向12、14上呈围绕形式的环形部分的第二力传输元件40在自由空间38内延伸,其中所述环形部分也可被称为管状部分。在由环形部分形成的第二力传输元件40中设置有多个切口42,其分布在圆周方向12、14上,其中切口42在圆周方向12、14上彼此均匀间隔开并且形成为在径向方向8、10上延伸。在每个切口42中布置有可移动锁定元件44,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锁定元件44为球形或呈球的形式。锁定元件44匹配于切口42从而使得锁定元件44在径向方向8、10上可移动(这取决于致动装置24的位置)。锁定元件44将会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进一步讨论。
在致动装置24的力传输路径中,第二力传输元件40之后为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从图中可以看到,形成第二力传输元件40的环形部分与致动装置24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形成为一体,尽管可选地也有可能的是,由环形部分形成的第二力传输元件40紧固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如图2中虚线所示,由环形部分形成的第二力传输元件40也可与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分离地形成。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用于将致动装置24的致动力施加到离合器18上,其中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具有在径向方向8上延伸的径向部段48和在径向方向8上将径向部段48邻接到外部且在轴向方向4上延伸的轴向部段50。此处,轴向部段50由在圆周方向12、14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致动指状件52形成,致动指状件在轴向方向4上伸出以当致动装置24移动到根据图5的闭合位置时通过自由端将离合器18的板组压制在一起。
致动活塞26、第一力传输元件36、布置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第二力传输元件40之间的锁定元件44、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可在相互相反的移动方向54、56上相对于支撑元件30移动,其中在所示实施例中,移动方向54、56与轴向方向4、6相对应。相对于移动方向54、56,支撑元件30具有第一支撑部段58,其中第一支撑部段58在移动方向54上之后为第二支撑部段60。在第一支撑部段58的区域中,在径向方向8上指向外部且面向致动装置24的外侧62为在圆周方向12、14上呈围绕形式的圆柱表面。在圆周方向12、14上呈围绕形式的凹部64在第二支撑部段60的区域中形成于支撑元件30的外侧62中,凹部也可因此被称为槽形凹部64。然而可选地也有可能的是,在每种情况下,为每个锁定元件44提供一个单独的凹部64。
与致动活塞26形成为一体的第一力传输元件36相对于移动方向54、56具有第一保持部段66和在移动方向54上为第一保持部段66之后的第二保持部段68。第一力传输元件36的、在径向方向10上指向内部且因此面向自由空间38的内侧70以圆柱体的方式在移动方向54、56上和在圆周方向12、14上延伸。凹部72在第二保持部段68中设置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的内侧70中,其中凹部72,类似于凹部64,可呈在圆周方向12、14上的围绕形式,并且因此以槽的方式形成。可选地类似有可能的是,多个单独凹部72在第二保持部段68中设置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的内侧70上,在每种情况下凹部被分配给锁定元件44中的一个。凹部72的底部至少部分地以斜坡74的方式形成。这里,斜坡74具有斜坡部段76,其具有圆弧形轮廓。
离合器设备2的运行以及其另外的特征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6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在所示的常开式离合器18的情况中,致动装置24位于根据图1和图2的打开位置,其中打开位置也可称为致动装置24的初始位置。为了闭合离合器18(其在致动装置24的初始位置是打开的),压力室28内的压力增加以使致动活塞26在移动方向54上移位。结果在移动方向54上作用的力传输到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致动装置24的打开位置(图1和图2所示),锁定元件44位于释放位置。
在释放位置,锁定元件44在径向方向10上可被或被向内支撑在第一支撑部段58的区域中第一支撑元件30的外侧62上,从而使得锁定元件44相对于径向方向10保留在释放位置。至径向方向8上的外部,锁定元件44伸出第二力传输元件40之外,至足以突出到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的凹部72的程度。因此,第一力传输元件36通过在释放位置的锁定元件44在移动方向54上可被或被支撑在第二力传输元件40上,而第二力传输元件40通过在释放位置的锁定元件44在移动方向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更确切地说,这样的情况是,相对于第一力传输元件36,锁定元件44当在释放位置时在移动方向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斜坡74的斜坡部段76上,其中斜坡部段76和锁定元件44优选地设计成使得此处产生平面或线性支撑。在锁定元件44的释放位置,致动活塞26或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移动方向54上的移动因此通过锁定元件44传输到第二力传输元件40并也因此传输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从而使得致动装置24的所述组件在移动方向54上一起移动到根据图3至图6的闭合位置。
当在此过程中致动装置24到达图3和图4所示的闭合位置,锁定元件44进入到支撑元件30的第二支撑部段60的区域中。结果,锁定元件44不再可支撑或被支撑在支撑元件30的第一支撑部段58的外侧62上,从而使得相对于径向方向10,锁定元件44不再保留在其释放位置。若压力室28内的压力进一步被保持,这具有如下影响:致动活塞26或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移动方向54上移位或移动,将锁定元件44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或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在径向方向10上向内移位。因此,从根据图1至图4的释放位置开始进行,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移动方向54上的移动导致锁定元件44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在径向方向10上向内移动或移位到第二支撑部段60的凹部64且因此移动或移位到图5和图6所示的锁定位置。此处,上述斜坡74促使锁定元件44从释放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第一力传输元件36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移位至足以达到图5和图6所示的保持位置的程度。
在锁定元件44的锁定位置,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因此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通过锁定元件44在移动方向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支撑元件30上,而两个力传输元件36、40相对于移动方向54、56彼此分离,也就是说在移动方向56上作用于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和/或作用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上的复位力优选地仅通过支撑原件30但不再或不再完全通过第一力传输元件36或致动活塞26被支撑。这通过以下事实实现:锁定元件44当在其锁定位置时不再在径向方向8上突出到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中的凹部72,而是,在根据图5和图6的保持位置,第一力传输元件36相对于锁定元件44布置从而使得锁定元件44在径向方向8上可被或被支撑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的第一保持位置66的内侧70上,以保留在锁定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44可被或被支撑在垂直于移动方向54、56的第一保持部段66的内侧70上,从而使得没有支撑力或最多仅有很小支撑力通过锁定元件44在移动方向56上作用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
从上述描述中,显然致动装置24(如图5和图6所示)可用形式配合动作被锁定在闭合位置。此处,由于致动装置24移动到闭合位置,致动装置24被自动锁定。更确切地说,此处的情况为:在锁定元件44的闭合位置,第二力传输元件40连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一起通过锁定元件44在移动方向56上被支撑在支撑元件30上并因此被锁定,而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连接至其的致动活塞26从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分离,其中第二力传输元件40布置在锁定元件44和离合器18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从上述描述中也显而易见的是,锁定元件44可只借助于致动力从根据图1至图4的释放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所述致动力借助于压力室28内的压力可由或由致动装置24施加,而不需要额外的致动装置用来移动锁定元件44。
由于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第二力传输元件40的分离,压力室28内的压力不再需要被保持或不再需要被完全保持,尤其是因为离合器18的闭合力被保持,其是第二力传输元件40的锁定以及因此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的锁定的结果。然而,在致动活塞26和连接至其的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的某些残留力仍应在移动方向54上被保持,以使第一力传输元件36保持在其根据图5和图6的保持位置。这尤其适用,因为如从图中显而易见,复位元件78(在此情况下诸如板簧的弹簧元件)被提供用于第一力传输元件36复位移动出保持位置。由于复位元件78,第一力传输元件36克服复位元件78的复位力相对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移动到根据图5和图6的保持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复位元件78在相应移动方向54和56上在一侧支撑在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上且在另一侧支撑在第一力传输元件36或致动活塞26上。若致动装置24意在移动回到其根据图1和图2的打开位置,施加到致动活塞26的残留力仅需要借助于压力室28内的压力的进一步减小而被减少,从而使得复位元件78影响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移动方向56上复位移动到根据图3和图4的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4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预加载到释放位置,从而使得锁定元件4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移动以进入到根据图3和图4的释放位置。然而可选地或另外地也有可能的是,设置弹簧装置用于将锁定元件44预加载到释放位置,其中所述类型的弹簧装置可例如被设置在凹部64内,以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作用在锁定元件44上。当到达所述释放位置时,作用在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上的上述复位元件(未示出)具有以下影响: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第二力传输元件40、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致动活塞26在移动方向56上移动回到根据图1和图2的位置,其中移动联接再次借助于释放位置的锁定元件44来实现。
对上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作的少量有利添加或修改将在下面进行解释,其中上面的描述也相应适用。
上面描述的斜坡74仅具有上述第一斜坡部段76,其具有圆弧形轮廓。为了促使锁定元件44从释放位置移位到锁定位置,斜坡74还可具有第二斜坡部段,其在轴向方向6或移动方向56上位于第一斜坡部段76之后并具有直线轮廓或偏离圆弧形轮廓的轮廓,且若以线性或点状方式合适,则锁定元件44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上,且锁定元件44可沿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从释放位置移动或移位到锁定位置。
在上述离合器设备2的另一个有利修改方案中,提供了磨损补偿装置。磨损补偿装置优选地布置在锁定元件44和离合器18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这意在确保在离合器18上施加基本上恒定的闭合力,即使第一力传输元件36(尤其是斜坡74)、第二力传输元件40(尤其是切口42的边缘)、锁定元件44本身,和/或离合器18出现了磨损。磨损补偿装置优选地可弹性变形以实现磨损补偿和/或根据图5和图6在锁定元件44的锁定位置弹性变形。若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彼此分离地形成,则相应有可能的是,所述类型的磨损补偿装置例如由可弹性变形或有弹性的元件形成于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之间。此处,已证实有利的是,磨损补偿装置由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本身形成,为此目的所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被设计为在移动方向54、56或轴向方向4、6上可弹性变形或有弹性。相应有可能的是,例如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在径向部段48的区域中为可弹性变形或有弹性的形式。此处,已证实特别有利的是,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若合适则为其径向部段48)以板簧的方式形成,其中在此情况下,依次优选的是,第二力传输元件40和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彼此分离地形成。
在上面根据图1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中,锁定元件44当在释放位置时相对于其锁定位置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偏移。然而,在另一个有利修改方案中,致动装置24可被设计为使得锁定元件44当在释放位置时相对于其锁定位置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偏移,从而使得锁定元件44必须在径向方向8上向外偏移以从释放位置进入到锁定位置。然后相应必要的是,支撑元件30在径向方向8上在外部围绕力传输元件36,其中第二力传输元件40位于其间。然而,此处存在锁定元件4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预加载到释放位置而预加载到锁定位置的风险。为了克服此风险,并且因此实现锁定元件44预加载到径向方向10上进一步向内定位的释放位置,优选的是,上面已提到的弹簧装置被提供用于在径向方向10上向内预加载锁定元件44。为了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来实现,至少两个锁定元件44借助于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特别优选地为弹性和/或螺旋弹簧)以环形形式彼此连接,所述弹簧装置的弹簧力产生锁定元件44在径向方向10上向内的预加载且因此锁定元件44预加载到释放位置。
参考标号列表
2离合器设备
4轴向方向
6轴向方向
8径向方向
10径向方向
12圆周方向
14圆周方向
16旋转轴线
18离合器
20湿室
22离合器壳体
24致动装置
26致动活塞
28压力室
30支撑元件
32径向部段
34轴向部段
36第一力传输元件
38自由空间
40第二力传输元件
42切口
44锁定元件
46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
48径向部段
50轴向部段
52致动指状件
54移动方向
56移动方向
58第一支撑部段
60第二支撑部段
62外侧
64凹部
66第一保持部段
68第二保持部段
70内侧
72凹部
74斜坡
76斜坡部段
78复位元件

Claims (11)

1.一种离合器设备(2),其具有至少一个离合器(18),具体地为多板离合器,且具有用于致动所述离合器(18)的致动装置(24),具体地为液压致动装置(24),所述致动装置(24)可从所述离合器(18)在其中打开的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离合器(18)在其中闭合的闭合位置,其中所述致动装置(24)可通过形式配合动作被锁定在所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由于所述致动装置(24)移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所以所述致动装置(24)可自动被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致动装置(24)分配有至少一个可移动锁定元件(44),所述可移动锁定元件(44)可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致动装置(24)在其中被锁定的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44)可优选地借助于可由或由所述致动装置(24)施加的致动力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锁定元件(44)布置在所述致动装置(24)的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第二力传输元件(40)之间,所述力传输元件可在移动方向(54、56)上移动,优选的情况为,在所述锁定元件(44)的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力传输元件(36、40)经由所述锁定元件(44)在所述移动方向(54、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彼此之上,和/或在所述锁定元件(44)的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力传输元件(36、40)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54、56)彼此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在所述锁定元件(44)的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移动到保持位置,其中所述锁定元件(44)保留在其锁定位置,所述锁定元件(44)可被或被支撑在优选地垂直于所述移动方向(54、56)的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和/或在所述移动方向(54、56)上不产生作用在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的支撑力,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特别优选地可克服复位元件(78)的复位力而相对于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移动到所述保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和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可在所述移动方向(54、56)上相对于支撑元件(30)移动,优选的情况为,在所述锁定元件(44)的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经由所述锁定元件(44)在所述移动方向(54、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支撑元件(30)上,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特别优选地布置在所述锁定元件(44)和所述离合器(18)之间的力传输路径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支撑元件(30)相对于所述移动方向(54、56)具有第一支撑部段(58)和第二支撑部段(60),所述锁定元件(44)可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部段(58)上以保留在其释放位置,在第二支撑部段(60)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64),所述锁定元件(44)可移动到凹部(64)中以到达所述锁定位置,有可能的是,优选地由于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在所述移动方向(54)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的移动,当在所述第二支撑部段(60)的区域中时所述锁定元件(44)移动到所述凹部(64)。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用于将所述锁定元件(44)从所述释放位置移位到所述锁定位置的斜坡(74)设置在所述第一力传输元件(36)上,所述斜坡(74)优选地具有第一斜坡部段(76),所述第一斜坡部段(76)可选地具有圆弧形轮廓,且若以平面方式或线性方式是合适的,则所述锁定元件(44)当在所述释放位置时在所述移动方向(56)上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第一斜坡部段(76)上,以及特别优选地具有第二斜坡部段,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位于所述第一斜坡部段(76)之后并且可选地具有直线轮廓或偏离圆弧形轮廓的轮廓,并且若以线性方式或点状方式是合适的,则所述锁定元件(44)可被或被支撑在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上,并且所述锁定元件(44)可沿所述第二斜坡部段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动到所述锁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第二力传输元件(40)具有带有至少两个切口(42)的环形部分,所述锁定元件(44)在所述至少两个切口(42)中被接收以在圆周方向(12、14)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可选地从而可在径向方向(8、10)上移动,所述环形部分优选地与所述致动装置(24)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形成为一体或紧固到所述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或与所述致动装置(24)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分离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所述锁定元件(44)优选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或借助于弹簧装置被预加载到所述释放位置,和/或为球形或呈球的形式,和/或设置有至少两个锁定元件(44),所述至少两个锁定元件(44)借助于所述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特别优选地为弹性弹簧和/或螺旋弹簧以环形形式优选地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的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设备(2),其中在所述锁定元件(44)处、所述力传输元件(36、40)处,和/或所述离合器(18)处设置有磨损补偿装置用于补偿磨损,所述磨损补偿装置优选地布置在所述锁定元件(44)和所述离合器(18)之间的所述力传输路径中,可弹性变形以实现磨损补偿和/或在所述锁定元件(44)的所述锁定位置弹性变形,所述磨损补偿装置特别优选地由所述致动装置(24)的离合器负载施加元件(46)形成,其可弹性变形、有弹性和/或以板簧的方式形成。
CN201480024309.2A 2013-05-10 2014-04-30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Active CN1051900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8071.1A DE102013008071A1 (de) 2013-05-10 2013-05-10 Kupplungsvorrichtung mit arretierbarer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DE102013008071.1 2013-05-10
PCT/US2014/036033 WO2014182515A1 (en) 2013-05-10 2014-04-30 Clutch apparatus with lockable actu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069A true CN105190069A (zh) 2015-12-23
CN105190069B CN105190069B (zh) 2018-11-06

Family

ID=5178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309.2A Active CN105190069B (zh) 2013-05-10 2014-04-30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90999B2 (zh)
JP (1) JP6731337B2 (zh)
CN (1) CN105190069B (zh)
DE (1) DE102013008071A1 (zh)
WO (1) WO201418251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914A (zh) * 2017-04-06 2018-10-2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尤其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N108884879A (zh) * 2016-04-08 2018-11-23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离合器致动机构
CN109154333A (zh) * 2016-05-24 2019-01-0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和混合动力模块
CN111734754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卡科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多片式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12578A1 (de) * 2016-10-20 2018-04-26 Borgwarner Inc. Kuppl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Kupplung und einer Kupplungsbetätigungseinrichtung
DE102017004292A1 (de) * 2017-05-04 2018-11-08 Daimler Ag Kupplungsvorrichtung
DE102019135350B4 (de) 2019-12-20 2021-12-23 Voith Patent Gmbh Kupplungsvorrichtung
US11180133B2 (en) 2020-02-12 2021-11-23 Borg Warner Inc. Hybrid-vehicle system
US11396286B2 (en) 2020-02-12 2022-07-26 Borgwarner Inc. Hybrid-vehicle 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9013A (en) * 1946-10-22 1953-05-19 Meschia Carlo Multiple disk friction clutch
US3047115A (en) * 1960-06-29 1962-07-31 Consolidation Coal Co Fluid operated clutch
DE2540191A1 (de) * 1975-09-10 1977-03-1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Druckbetaetigte lamellenkupplung mit stehendem ringzylinder
DE3118565A1 (de) * 1981-05-11 1982-11-2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7990 Friedrichshafen Lamellenkupplung
JPH05272554A (ja) * 1991-08-17 1993-10-1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Gmbh 引張り式の摩擦クラッチのためのレリーズシステム
US5701983A (en) * 1995-02-21 1997-12-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device
US8074778B2 (en) * 2007-06-20 2011-12-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Clutch and brake latch mechanism
CN102691732A (zh) * 2011-03-22 2012-09-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多板式摩擦卡合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66651A (en) * 1975-01-07 1977-03-09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release clear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GB8510781D0 (en) * 1985-04-27 1985-06-05 Automotive Prod Plc Clutch release mechanism
DE4320204A1 (de) * 1993-06-18 1994-12-22 Fichtel & Sachs Ag Stellantrieb für ei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US7320391B2 (en) * 2004-06-24 2008-01-22 Raybestos Products Company Alternative pack designs for multidisk clutches
DE102007023955A1 (de) * 2007-05-23 2008-11-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s Schaltelementes einer Getriebeeinrichtung
DE102009024779A1 (de) * 2009-06-10 2010-12-16 Daimler Ag Getriebevorrichtung
US8561640B2 (en) * 2009-11-12 2013-10-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tching check valve
DE102011113278B4 (de) * 2011-09-06 2014-02-27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Kupplungsanordnung,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und Kupplungbetätigungs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9013A (en) * 1946-10-22 1953-05-19 Meschia Carlo Multiple disk friction clutch
US3047115A (en) * 1960-06-29 1962-07-31 Consolidation Coal Co Fluid operated clutch
DE2540191A1 (de) * 1975-09-10 1977-03-1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Druckbetaetigte lamellenkupplung mit stehendem ringzylinder
DE3118565A1 (de) * 1981-05-11 1982-11-2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7990 Friedrichshafen Lamellenkupplung
JPH05272554A (ja) * 1991-08-17 1993-10-1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Gmbh 引張り式の摩擦クラッチのためのレリーズシステム
US5701983A (en) * 1995-02-21 1997-12-3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device
US8074778B2 (en) * 2007-06-20 2011-12-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Clutch and brake latch mechanism
CN102691732A (zh) * 2011-03-22 2012-09-26 加特可株式会社 多板式摩擦卡合机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4879A (zh) * 2016-04-08 2018-11-23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离合器致动机构
CN108884879B (zh) * 2016-04-08 2020-09-08 黑拉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离合器致动机构
CN109154333A (zh) * 2016-05-24 2019-01-0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和混合动力模块
CN109154333B (zh) * 2016-05-24 2020-12-2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和混合动力模块
CN108691914A (zh) * 2017-04-06 2018-10-2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尤其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N108691914B (zh) * 2017-04-06 2021-05-14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尤其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N111734754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卡科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多片式离合器
CN111734754B (zh) * 2019-03-25 2024-04-02 卡科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多片式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90999B2 (en) 2017-10-17
JP6731337B2 (ja) 2020-07-29
DE102013008071A1 (de) 2014-11-13
US20160076601A1 (en) 2016-03-17
JP2016521338A (ja) 2016-07-21
CN105190069B (zh) 2018-11-06
WO2014182515A1 (en)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0069A (zh) 具有可锁定致动装置的离合器设备
US8245823B2 (en) Vibration damper
CN104863986B (zh) 弹簧组件、离合器以及离合器制造方法
US20190271363A1 (en) Clutch device
US10030720B2 (en)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US10066682B2 (en) Shaft support structure for selectable one-way clutch
KR20100082836A (ko) 클러치 구동 시스템
US9291215B2 (en) Piston-cylinder arrangement and operating device having a piston-cylinder arrangement
US11512745B2 (en) Self-adjusting clutch actuator
KR20090121284A (ko) 전환 가능한 컵 태핏
CN106989116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系统和用于组装操纵系统的方法
US9677625B2 (en) 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 including one-way clutch
CN109653823B (zh) 滑动凸轮系统
CN110678664B (zh) 具有用于离合器弹簧的定向元件的离合器支承装置
EP2532910B1 (en) Friction clutch
US11022187B2 (en) Engagement device
CN109469687A (zh) 离合器分离轴承总成及离合器系统
CN108301888B (zh) 一种发动机配气机构、发动机及汽车
US20110239859A1 (en) Seal for a piston rod
CN115427700A (zh) 离合器分离副缸
US20170081991A1 (en) Camshaft adjuster having a hydraulic chamber sealing element that can be switched to and fro to achieve hydraulic freewheelingt part
US10280987B2 (en) Axial movement compensation of clutch actuation device
CN115614123A (zh) 气门摇臂组件
CN105793130A (zh) 包括用于复位弹簧的抑制机构的用于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制动助力器以及制动助力器组件
CN106662168B (zh) 具有对压板的在周向方向上定向并且在轴向上伸出的接片的双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