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9082A -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9082A
CN105189082A CN201480012537.8A CN201480012537A CN105189082A CN 105189082 A CN105189082 A CN 105189082A CN 201480012537 A CN201480012537 A CN 201480012537A CN 105189082 A CN105189082 A CN 1051890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tick
neck
conveying device
gripper components
middle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25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9082B (zh
Inventor
S·莫兰
J·布朗夏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del SA
Original Assignee
Sidel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del SA filed Critical Sidel SA
Publication of CN105189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9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9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9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05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loading or discharg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047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for internally gripping hollow or recessed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2049/023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using inherent heat of the preform, i.e. 1 step blow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205Handling means, e.g. transfer, loading or discharging means
    • B29C49/42073Grippers
    • B29C49/42085Grippers holding inside the ne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67/003PET, i.e. poylethylene terephtha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2/00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1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accessories, Packages
    • B29L2031/7158Bott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obotics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有颈部(16)的中空本体(12)的输送装置(10),颈部具有竖直朝向的内壁(24)和上边部(20),输送装置(10)具有抓取部件(50),用于通过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来抓取中空本体(12),抓取部件安装在操纵杆(32)的下端部且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操纵杆(32)能竖直活动地安装在高位和低位之间,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50)能径向活动地安装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在收起位置,抓取部件(50)自上而下竖直引入颈部(16)内但不接触内壁(24),在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并且,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由操纵杆(32)竖直向下从高位向低位的移动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本发明尤其涉及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的输送装置,所述颈部具有竖直朝向的圆柱形内壁和沿圆周限定用于通到所述中空本体内部的开口的上边部,所述输送装置至少具有通过与颈部内壁配合来抓取中空本体的抓取部件,抓取部件安装于操纵杆的下自由端部,移动连接于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竖直活动:
-高位,在该高位,抓取部件通过操纵杆向上收起,以便允许径向引入中空本体的颈部到相对于输送装置的抓取部件的确定的参考位置,以及
-低位,在该低位,抓取部件与颈部内壁径向配合,以确保抓取中空本体。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输送装置,其具有抓取部件,抓取部件用于抓取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特别是用于抓取热塑性材料制的中空本体,例如预成型坯或容器(细颈瓶、烧瓶、壶等)。
为了通过颈部抓取这种中空本体,尤其要区分两种抓取部件:一方面是主要与颈部外部配合的抓取部件,另一方面是仅与中空本体的颈部内部配合的抓取部件。
根据这种区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抓取部件是第二种,即通过与颈部的仅圆柱形内壁配合而由颈部内部抓持中空本体的抓取部件,颈部外部自由而不被抓持。
由于颈部外部保持自由而不被抓持,因而第二种抓取部件尤其允许用其他抓取部件抓取颈部,尤其是出于输送中空本体的目的。
作为非限制性示例,这类其他抓取部件例如是夹钳,夹钳的夹爪与颈部外部配合,尤其是与外螺纹或环形沟槽配合,这视颈部类型而定。夹爪例如被接纳在颈部的与径向环箍相邻的环形沟槽中,所述环形沟槽已知用于以后在成品容器封口之后接纳安全环。
文献WO-00/48819描述了具有第一种抓取部件的一种输送装置示例,将参考该文献以了解更多的细节。
与根据第一种的输送装置相比,用第二种装置的抓取部件由颈部内部抓取中空本体往往更难实施。另外,颈部内壁光滑,从而限制了与抓取部件配合的可能性。
遇到的问题之一仍然是源于抓取部件与内壁摩擦配合的抓取可靠性问题。根据现有技术的抓取部件尤其对中空本体的颈部内径方面存在的尺寸允差非常敏感。
文献EP-1880825描述了一种中空本体输送装置示例,其具有适于确保由颈部内部抓取中空本体的第二种抓取部件。
抓取部件具有滚珠,滚珠用于与内壁相配合,由可弹性变形环径向向外推压,所述环径向插置在中间芯与布置在周边的滚珠之间。
在该文献中,抓取部件在自由状态、在被引入颈部内之前具有大于颈部内径的外径。
抓取部件布置在操纵杆的下端部,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安装成能在高位和低位之间竖直活动。
使操纵杆向颈部下行以将抓取部件压配于颈部中来实现抓取,与颈部的接触推压滚珠,滚珠则致使所述环产生弹性变形。
升高操纵杆,利用排出器对预成型坯颈部的边部(或颈口)施加反向推力以使所述抓取部件脱离颈部,来进行释放。
尤其是由于往往不同的供给源和预成型坯注塑工艺——其中包括有时对于同一种容器的制造,因而颈部的内径其实常具有很大的可变性,这种很大的可变性特别是在抓取颈部(该工序也称为“装载(vêtissage)”工序)时会导致问题。
有利地,根据该文献的抓取部件可借助于滚珠的使用而提高可靠性,在抓取部件引入颈部内(或从颈部中抽出)时,所述滚珠限制摩擦力。
但是,即便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已大为提高对颈部内径变化的容限,但这些容限有时仍然不够,因此,尤其是在抓取过程中,会出现问题。
因此,根据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的抓取部件的运行情况不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在利用预成型坯制造容器的设备中,这些问题的经济后果特别重大(废品、炉中加热部件损坏、干扰制造设备甚至引起制造设备停产等),因而还一直在探寻用以增大抓取部件适应中空本体颈部内径变化的容限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出一种中空本体输送装置,其抓取部件对颈部内径变化具有更大的容限,同时保持根据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运行的快速性和简便性的所有优点。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前述类型的输送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径向活动:
-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抓取部件自上而下竖直引入颈部内,但不接触内壁,以及
-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与颈部内壁配合,
其特征还在于,抓取部件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通过操纵杆从高位向低位向下竖直移动加以控制。
有利地,控制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的操纵杆移动的方向,与抓取部件从高位向低位即竖直向下引入颈部内的方向相同。
为了抓取,循着操纵杆从高位向低位的相同的竖直移动,进行引入抓取部件和控制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
相反为了释放,循着操纵杆的相同的向上竖直移动,实现从颈部抽出抓取部件和控制抓取部件从展开位置向收起位置的位置变化。
借助于通过操纵杆移动对抓取部件的位置变化的控制,抓取部件在被引入颈部内时处于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所述抓取部件的外径小于预成型坯颈部的内径。
因此,有利地,抓取部件引入颈部内不费力且不接触内壁进行。
比较而言,在现有技术中,在源于操纵杆下降的整个引入行程的期间,抓取部件接触内壁。实际上,颈部抵抗可弹性变形的环的作用,推压滚珠,以引起外径减小,因为该外径起初大于颈部内径。
在现有技术EP-1880825的运行中,环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第一种情况(“窄小颈部”),由于颈部的内径和关于该颈部的允差的缘故,环的变形可能不足以使抓取部件能完全竖直引入颈部内。这种颈部抓取缺陷可能具有不同的后果。
首先,这种缺陷导致预成型坯不正确定位,预成型坯的轴线没有竖直延伸,而是以一定倾角延伸,这尤其是因为不存在底座止动件与颈部边部的配合以及滚珠与内壁的滚动接触。
在装备于炉的独立预成型坯输送装置的情况下,这样倾斜的预成型坯的本体则会因与加热部件例如红外灯接触而引起损坏。
其次,即使预成型坯竖直延伸,但颈部的竖直位置此时相对于用于抓取颈部的抓取部件来说也不正确,或者对于前述在炉中的应用例子来说,这引起颈部相对于冷却部件和/或颈部保护部件不正确定位,对本体相对于炉的加热部件而言同样如此。
根据第二种情况(“宽大颈部”),如果由于颈部的内径和关于该颈部的允差的缘故,环的变形不足,那么,滚珠对颈部内壁施加的作用力可能也不足。这种颈部抓取缺陷则可能也具有不同的后果。
例如,仍以使输送装置应用于炉的前述实施例为例,在滚珠与内壁之间滑移的情况下,那么,在对预成型坯的本体进行热调节时驱动预成型坯自转可能受到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有利地解决了使用根据现有技术EP-1880825的装置有时遇到的这些问题,但同时保持了其运行特性,特别是用于抓取颈部的快速性和简单性。
实际上,对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抓取部件的位置变化的控制,在操纵杆朝颈部方向的竖直移动结束时同时获得。操纵杆朝颈部方向仅同一次移动即可实现自动抓取。
有利地,在抓取部件向上竖直收起之后,中空本体和输送装置可相对于彼此相对定位,以使中空本体处于确定的参考位置,在该参考位置,颈部沿输送装置的主轴线相对抓取部件竖直对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抓取部件由操纵杆有选择地控制,以处于收回位置和展开位置其中之一,通过操纵杆向下竖直移动控制抓取部件向其展开位置移动。
有利地,“颈部在上”定向的中空本体的释放仅在重力作用下获得,实际上,操纵杆的升高控制抓取部件向收起位置返回,从而释放中空本体,直到中空本体通过其颈部被悬置。
有利地,借助于抓取部件的控制,排出器可以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装置具有操纵杆相对于其能竖直活动安装的本体、至少一个使操纵杆向其低位竖直复原的复位机构、以及抵抗复位机构的作用致动操纵杆向其高位移动的致动部件;
-装置具有中间件和中间复位机构,所述中间件支撑抓取部件,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且相对于操纵杆能竖直活动地加以安装,所述中间复位机构使所述中间件向下复位;
-操纵杆的复位机构和中间件的中间复位机构由支承元件串联安装,操纵杆的复位机构的重量(tarage)大于中间件的中间复位机构的重量;
-装置具有止动件,止动件确定中间件与操纵杆之间的竖直游间行程;
-装置至少具有第一止动部件,第一止动部件在操纵杆向上竖直移动时起作用以使中间件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
-中间件具有控制止动件,控制止动件适于抵抗中间复位机构的作用,致使中间件相对于操纵杆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中间件具有控制止动件,控制止动件适于与颈部边部配合,以抵抗中间复位机构的作用,致使中间件相对于操纵杆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中间件的中间复位机构适于竖直向下对颈部边部施加增力;
-装置具有使抓取部件锁定在展开位置的锁定部件;
-装置至少具有第二止动部件,当操纵杆竖直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止动部件在止挡的中间件与操纵杆之间起作用,以使所述锁定部件竖直定位;
-中间件具有止动件,止动件适于与支撑件的一面配合,以抵抗中间复位机构的作用致使中间件相对于操纵杆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装置具有排出器,排出器带有支承面,支承面用于当操纵杆竖直向上移动时与颈部边部配合,以竖直向上固定颈部;
-装置具有止动件,止动件能抵抗向下复位弹簧的作用活动,适于当操纵杆竖直向上移动时与中间件配合,以竖直地固定所述中间件;
-操纵杆具有控制面,控制面在操纵杆向下竖直移动时,与抓取部件配合,以致使抓取部件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径向移动;
-抓取部件具有至少传动部件、至少一个可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以及抓取中空本体的抓取元件,所述抓取元件具有的外部面用于在展开位置与颈部内壁相配合;
-传动部件至少具有滚珠,这些滚珠在抓取部件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时,与操纵杆的控制面配合,所述滚珠被接纳在操纵杆的沟槽中,沟槽形成使抓取部件锁定在展开位置的所述锁定部件;
-所述至少一个可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是波浪形弹簧,波浪形弹簧用于径向推压抓取元件,传动部件具有环,环径向插置在滚珠与所述弹簧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可径向变形的弹性元件是用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环形套圈,其径向插置在传动部件与抓取元件之间;
-中空本体抓取元件由套圈形成,套圈由至少两个扇形区形成,用一种金属材料制成;
-抓取部件由导块形成,导块在内部在径向上具有倾斜面,倾斜面用于与操纵杆的控制面相配合;
-形成抓取部件的所述导块和操纵杆被磁化成使导块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体现出来,为理解本详细说明将参照如下附图:
-图1是竖直剖面图,示出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示例,根据该示例示出预成型坯、以及以虚线示出可由这种热塑性材料预成型坯制成的容器(瓶子)的外形;
-图2是透视图,示出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具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
-图3至图8是剖面图,示出根据图2的装置,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例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图9和图10分别是径向剖面图和分解图,详细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
-图11至图14是剖面图,示出一种输送装置,该种输送装置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具有一实施变型的抓取部件,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图15和图16分别是径向剖面图和分解图,详细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的实施变型,根据该实施变型,抓取部件具有弹性环;
-图17至图23是剖面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无排出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相同的抓取部件,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图24至图28是剖面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图29和图30分别是径向剖面图,详细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且分别示出所述抓取部件处于收起位置和在颈部内处于展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为便于理解本说明,非限制性地采用沿装置的轴线X的方向的“垂直”方向、正交于所述轴线的“径向”方向,而“垂直”方向按惯例完全不参照重力给出。
非限制性地,参照垂直方向使用用语“高”或“低”以及“上”或“下”,参照径向方向和相对于输送装置的轴线O或中空本体的轴线A,使用用语“外/外部”或“内/内部”。
图2至1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10。
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尤其用于在容器制造设备的炉(未示出)中逐一输送由预成型坯12成型的中空本体。
在图1中以竖直剖面图示出热塑性材料预成型坯12的非限制性实施例,预成型坯用于被加工成容器如以虚线示出的瓶子。
热塑性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制的预成型坯12,在用至少一种压力流体在模具中将预成型坯吹制(或拉吹)而加工成容器之前,预先例如在设备的炉中进行热调节。
应当提醒的是,预成型坯12一般由热塑性材料在模具中注塑成型,获得的预成型坯12的颈部具有最终形状,即其与成品容器的的颈部的最终形状相同。
因此,对于给定颈部,输送装置10能够不加区别地确保如同抓取成品容器一样抓取预成型坯12,借此,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可用于整个这种设备中。
因此,如同将理解的,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的用途绝不限于使用于预成型坯,另外也不限于使用于在炉中的预成型坯,这些仅分别构成示例。
如图1中所示,预成型坯12具有本体14,本体在一端部设有颈部16,而在相对端部由底部18封闭。预成型坯12具有主轴线A,主轴线A在这里沿垂直方向延伸。
颈部16具有边部20,边部20沿圆周限定通到预成型坯12的中空本体14内的开口22,颈部16还具有内壁24。在图1中,所述内壁24呈圆柱形,以基本上恒定的内径笔直地竖向延伸。
在变型中,颈部16的内壁24相对于竖直方向略微倾斜,和/或内壁24呈阶梯状并且内径发生变化。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颈部16具有环箍26,环箍26相对于本体14凸起地向外径向延伸,竖向地限定颈部16与本体14的接合区域。
根据该实施例,颈部16在外部具有螺纹,螺纹用于允许以后用具有互补螺纹的盖子封闭容器,颈部16还具有环形沟槽28,环形沟槽28用于接纳安全环。
在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中输送预成型坯12的特殊应用的情况下,颈部16具有其最终形状,唯有预成型坯12的本体14由加热部件加热,以软化本体的构成材料。
尤其如图2和图3中所示,输送装置10具有本体30,本体30尤其适于移动地连接于一种输送系统如传送链或传动带,以被驱动而在炉内沿确定的加热路线行进。
输送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称为操纵杆的杆32,操纵杆安装成能沿输送装置10的轴线O、相对于本体30竖直活动。
输送装置10具有用于驱动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
驱动件34在中间被操纵杆32的上部31穿过,上部31的截面小于操纵杆32的在本体30中竖直滑动的部分的截面,上部限定用于所述驱动件34的凸肩。
驱动件34一方面能竖直移动、另一方面能围绕输送装置的主轴线O转动地运动连接于所述操纵杆32。
有利地,轴衬35分别在本体30的上下每个端部,被插置在本体30和操纵杆32之间。
驱动件34在竖直剖面上总体上呈“T”形的形状,驱动件分别具有径向朝向的径向部分、和从该径向部分向下延伸的另一竖直朝向的竖直部分。
径向部分由齿轮36形成,齿轮36在圆周上具有一列齿,该列齿用于与互补啮合部件配合,以驱动操纵杆32围绕轴线O转动。
齿轮36的功能是:通过操纵杆32驱动由装置10逐一输送的预成型坯12围绕自身转动。
这种功能尤其应用于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中,用于改善预成型坯12的热调节,因此,预成型坯12在炉内在加热路线的至少一部分上被驱动进行自转。此外,这也是这种输送装置10有时也称为“转盘”的原因所在。
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的竖直部分38形成用于与相关致动部件40相配合的轴套。
致动部件40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操纵杆32竖直移动,所述操纵杆32相对于本体30能滑动地安装。
操纵杆32的致动部件40例如具有叉件,叉件与轴套38配合,以使轴套竖直移动,为此由致动器例如具有凸轮和滚轮的机构有选择地控制叉件。
在附图中,操纵杆32的致动部件40由箭头示意地示出,且仅在操纵杆32由所述致动部件40竖直向上和/或向下移动时。
有利地,操纵杆32安装成能沿轴线O在至少称为低位的第一位置与称为高位的第二位置之间竖直活动。
优选地,操纵杆32安装成能抵抗在例如这里由弹簧形成的操纵杆复位机构42的作用,而竖直向上活动。
根据致动部件40对驱动件34的轴套38施加的作用力,弹簧42使操纵杆32向低位自动复位。
通过对操纵杆32施加大于弹簧42施加的复位力的牵引力,致动部件40仅控制操纵杆32从低位向高位的竖直移动。
有利地,停止对驱动件34施加所述牵引力,则借助于操纵杆复位弹簧42,使得操纵杆32自动进行从高位向低位的向下竖直移动。
在变型中,没有这种使操纵杆32复位的弹簧42,因此,致动部件40则控制操纵杆32向所述低位与高位中的一个位置、另一个位置竖直移动。
操纵杆复位弹簧42围绕操纵杆32竖向延伸,操纵杆32在弹簧中央穿过弹簧,弹簧42的上端部抵靠在也由操纵杆32穿过的套圈44上。套圈44相对于本体30竖直向上被固定,所述套圈44这里抵靠在下轴衬35上。
输送装置10具有排出器46,排出器的上端部固定地嵌装在本体30上,例如这里用垫圈47弹性嵌套在本体30上。
排出器46在其下端部具有周向上连续的边部45,边部45具有支承面48,所述支承面48有利地呈平面,径向延伸。
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用于与颈部16的边部20的至少一个部分相配合,其在释放预成型坯12时参与作用。
有利地,排出器46是可易于快速拆卸的构件,以便必要时进行更换,尤其是用以制造颈部具有不同直径特征的另一种容器。
输送装置10具有抓取部件,抓取部件以标号50总体标示,抓取部件用于与内壁24配合,以确保由颈部16的内部抓取中空本体,这里是单个逐一抓取预成型坯12。
如图2中所示,排出器46是圆柱形构件,局部开有孔口,限定座槽52,输送装置10的整个或部分抓取部件50被接纳在该座槽内。
根据操纵杆32的竖直位置,抓取部件50收起在座槽52内(图4),或者部分地竖直凸伸超出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图3或图5)。
抓取部件50安装在操纵杆32的下端部处,竖直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能沿垂直方向进行给定的游间行程。
抓取部件50由向高位移动的操纵杆32带动竖直向上移动,抓取部件50的收起尤其旨在可将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径向引到相对于输送装置10、特别是相对于所述抓取部件50的确定的参考位置。
颈部16的确定的参考位置相应于颈部16相对抓取部件50竖直对准的位置,预成型坯12的轴线A有利地与输送装置10的主轴线O重合。
由于预成型坯12处于所述参考位置并且定位在本体14在颈部16之下竖直延伸的所谓“颈部在上”的位置,因此,颈部16竖直地置于抓取部件50之下,与所述抓取部件50正对。
由于抓取部件50收起,颈部16则可被导引以处于所述参考位置,而颈部16与抓取部件50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
如图6中所示,颈部16的边部20在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有利地位于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附近。
有利地,操纵杆32的用于由抓取部件50抓取及释放预成型坯12的竖直行程同时缩短。
在操纵杆32的低位,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径向配合,以确保抓取预成型坯12。
优选地,操纵杆32制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下部分33,第一部分具有上部31并保持安装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中。
有利地,第二下部分33可拆卸,以便允许根据应抓取的中空本体的颈部16的特征来更换抓取部件50。
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呈阶梯状,分别具有上部区段33A、中间区段33B和下部区段33C。
优选地,连接部件54允许快速和简单地将抓取部件50安装在输送装置10上和从输送装置上拆卸掉抓取部件。
有利地,下部分(也称为“转盘前部”)在功能上具有抓取颈部16的抓取部件50,因而是唯一的待更换部分。
连接部件54例如这里是卡口式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54由操纵杆32的下部分的区段33A承载(见图10)。
区段33A和33C的截面小于中间区段33B的截面,凸肩37形成于中间区段33B与下部区段33C之间的接合处。
根据本发明,抓取部件50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径向活动:
-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抓取部件50自上而下竖直引入颈部16内,但不接触内壁24,以及
-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
并且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由称为操纵杆的杆32从高位向低位的向下竖直移动进行控制。
有利地,抓取部件50可处于展开位置或收起位置,其为由操纵杆32的移动有选择地控制的位置,向下竖直移动相应于抓取部件50被引入颈部16内的引入方向。
比较而言,根据现有技术的抓取部件不是能径向活动地安装在两个选择性受控的位置之间。
实际上,根据现有技术的抓取部件可处于两种状态:处于颈部外的第一种自由状态,以及处于颈部内的第二种压缩状态。
在处于颈部外的第一种自由状态,抓取部件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内径。在处于颈部内的第二种压缩状态,在当由操纵杆将抓取部件压配到颈部内时由于颈部所导致的抓取部件变形,抓取部件与颈部的内壁配合。
有利地,操纵杆32向下竖直移动以控制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沿着与抓取部件50引入到颈部16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
借此,操纵杆32的向下竖直移动是一种连续移动,这种向下竖直移动使抓取部件50引入颈部16内,在行程终点控制所述抓取部件50改变位置,这差不多与引入抓取部件同时进行。
同样,操纵杆32的向上竖直移动控制抓取部件50从展开位置向收起位置的位置变化,以便释放预成型坯12。
装置10具有用于支撑抓取部件50的至少一个中间件,中间件由操纵杆32承载,更确切的说由下部分33承载,能以相对于操纵杆32进行给定游间行程地竖直活动地安装。
通常,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在后面用总标号60标示。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60以多个部分制成。
中间件60例如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三个部分:上部分56、下部分58和形成撑隔件的部分57,所述形成撑隔件的部分57竖直地插置在所述上部分56与下部分58之间。
部分57,后面称为撑隔件,确保彼此竖向一体移动的所述上部分56与下部分58之间的连接。
撑隔件57由操纵杆32的下部区段33C竖直穿过,具有限定止动面59的上边部。
有利地,上部分56具有散热部件62,例如散热片,用以向空气排放当抓取部件用于在热调节炉内输送预成型坯12时传送到抓取部件50的热量。
中间件60,这里通过上部分56,能对抗中间弹性复位机构64的作用而相对于操纵杆32竖直活动地安装。
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竖直地插置在中间件60的所述上部分56与支承元件66之间。
优选地,支承元件66实施成杯形件的形式,在中央由操纵杆32穿过,能相对于操纵杆32自由地竖直移动。
支承杯形件66由弹簧42持久地竖直向下拉靠在下部止动件65上,下部止动件65例如由与操纵杆32相固连的开口弹性环形成。
有利地,支承杯形件66竖直插置在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42与所述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之间。
形成操纵杆32的复位机构42的弹簧的重量大于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的重量。
所述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后面将称为中间弹簧64。
支承杯形件66分别由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42的抵靠在支承杯形件66的上部面67上的下端部、以及由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抵靠在支承杯形件66的相对下部面68上的上端部推压。
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下端部抵靠在所述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所具有的凸肩69上。
装置10具有止动部件,止动部件在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起作用,竖直地确定这两个构件之间向上和/或向下的游间行程。
优选地,所述止动部件具有第一止动部件70,第一止动部件形成下止动件,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朝其高位移动时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所述操纵杆32的位置。
当操纵杆32向上竖直移动时,第一止动部件70参与作用以使中间件60和操纵杆32连成一体移动。
装置10具有转动连接部件72,转动连接部件72用于使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与中间件60、这里是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连在一起转动。
优选地,转动连接部件72由销形成,销分别穿过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中间区段33B和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
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中间区段33B具有孔74,孔74由转动连接销72带间隙地穿过,该孔沿竖向呈长圆形。
优选地,孔74的下端部通过与销72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止动部件70。
优选地,所述止动部件具有第二止动部件76,第二止动部件形成上止动件,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下移动以抓取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时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所述操纵杆32的位置。
第二止动部件76由与形成第一止动部件70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形成。
在变型中,第二止动部件76由销72和孔74形成,因此,销72挡靠在孔74的与下边部竖直相对的上边部上,而销72挡靠在所述下边部上以形成第一止动部件70。
优选地,第二止动部件76通过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凸肩37挡靠在由中间件60中的撑隔件57的上边部形成的止动面59上获得。
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下移动时,第二止动部件76在止挡的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之间起作用,特别是用以竖直定位锁定部件90,这将在后面予以说明。
现在,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50,其尤其示于图4和图5。
抓取部件50在径向上由内向外至少具有传动部件、可径向变形的弹性部件80以及抓取元件82。
传动部件至少具有滚珠78,这些滚珠均匀地沿圆周分布,接纳在形成于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中的座槽84内。
下部分58形成用于滚珠78的罩壳。
优选地,滚珠78用金属材料例如钢制成。
下部分58的竖直朝向的上部在中央具有座槽86,操纵杆32的下部区段33C在座槽86中竖直移动。
优选地,操纵杆32的下部区段33C具有控制面88,控制面88用于与滚珠78配合,以将滚珠径向向外从抓取部件50的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推压。
有利地,操纵杆32带有的控制面88是截锥形面。
有利地,装置10具有用于使抓取部件50锁定在位的锁定部件90,锁定部件90适于使抓取部件50保持在展开位置。
如果没有,那么由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施加的复位力,会因为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下移动,引起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改变位置。
有利地,中间件60、这里是撑隔件57,具有凸肩,该凸肩形成控制止动件92,控制止动件92用于与颈部16的边部20的至少一部分相配合。
当抓取部件50与操纵杆32一起朝颈部16的方向竖直向下移动时,控制止动件92挡靠在边部20上,从而引起中间件60抵抗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作用而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这种相对移动在第二止动部件76所确定的游间行程范围内进行。
作为对由此产生的压缩的反应,中间弹簧64以竖直向下的复位力推压中间件60。
优选地,锁定部件由环形沟槽90构成,环形沟槽90实施在操纵杆32的下部区段33C中,沿竖向位于截锥形控制面88之上。
在变型中,装置10具有选择性地被控制的锁定部件,其用于使操纵杆32竖直地固定在其低位。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80由环形弹簧形成,环形弹簧由金属片构成,沿圆周呈波浪形。
弹簧80是开口式的,在其每个端部具有对接的边部95。
波浪形的弹簧80在圆周上具有交错的分别形成波纹的凸形部94和凹形部96,凸形部94和凹形部96分别相对于竖直轴线O径向向外和径向向内延伸。
有利地,传动部件具有环98,环98径向地插置在滚珠78与弹簧80之间。环98是开口环,以允许环变形,运行时,环或大或小开口以改变圆周长。
环98分别在内部与滚珠78径向接触,在外部与弹簧80的凹形部96径向接触。滚珠78径向对齐在弹簧80的凸形部94上。
抓取元件82由套圈形成,套圈在径向上具有外部面100,外部面100用于在展开位置与颈部16的内壁24相配合。
有利地,套圈82用金属例如不锈金属(所述金属有利地在存在灭菌剂时不易腐蚀或不受化学影响)制成。
金属材料的选择还可限制套圈82的磨损,尽管由于控制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摩擦有利地得到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
与现有技术中往往使用的弹性体材料比较而言,金属材料用于抓取部件50有利地消除中空本体的内部被弹性体微粒污染的任何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抓取部件50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这是一种经济优点,尤其是因为其在例如配备于容器制造设备的炉的输送系统中数量众多。
另外,抓取部件50具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即便在高温使用条件下,例如在预成型坯12的热调节炉中遇到的使用条件下也如此。
借助于对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的控制,现有技术中以前存在的因为压配而导致的颈部16压痕的危险得以消除。
有利地,套圈82具有内表面102,内表面102具有凹形区域104,凹形区域中径向接纳弹簧80的凸形部94,由此,弹簧80的转动被阻止,而不会影响弹簧的径向变形。
优选地,抓取套圈82实施成以120°布置的三个相等的扇形区,这三个扇形区由缝隙106分开,彼此分别独立。
有利地,套圈82可补偿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与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之间的同轴性缺陷。
套圈82的每个扇形区具有上凸缘108和下凸缘110,上凸缘和下凸缘以径向间隙分别接纳在形成于撑隔件57中的座槽112内、和形成于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中的座槽114内。
有利地,凸缘108、110形成用于套圈82的每个扇形区的径向止动件,其确定移向展开位置的最大移动行程。
优选地,下凸缘110具有指杆116,指杆116从凸缘110凸起地向下竖直延伸,以阻止套圈82的扇形区转动和/或以在收起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时径向引导扇形区。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的运行情况,更确切的说,参照图3至8:它们示出进行以相继地由颈部16内部抓取中空本体12的工序(或称为“装载”工序)、然后释放中空本体的工序(或称为“卸载”工序)。
图3所示的输送装置10处于在自由状态的息止位置,其中,抓取部件50处于收起位置。
操纵杆32处于低位,复位弹簧42通过支承杯形件66竖直向下推压操纵杆32,所述支承杯形件66挡靠在与操纵杆32连成一体的环65上。
中间件60由中间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推压。
没有颈部16时,形成第一止动部件70的销72抵靠在孔74的下端部上,滚珠78没有由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径向向外推压。
第一止动部件70在所述息止位置抵抗中间复位机构64的作用下,而在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之间起作用,并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的竖直位置。
在输送装置10的这个息止位置,在操纵杆32的凸肩37与止动面59之间沿竖向存在间隙,所述凸肩37与止动面59一起形成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的第二止动部件76。
弹簧80径向向内促动滚珠78,抓取部件50处于其收起位置,对于收起位置,套圈82的外径小于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内径。
在该息止位置,抓取部件50凸伸到排出器46的内座槽52之外,竖直延伸超过支承面48。
图4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第一运行位置,第一运行位置从息止位置在第一道工序之后获得。
在第一道工序时,由箭头示意地示出的致动部件40被控制成作用于驱动件34的轴套38,以拉动操纵杆32,来使操纵杆向上竖直移动。
抵抗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64来进行操纵杆32竖直移动至高位,这时,弹簧64通过杯形件66被压缩,所述杯形件66挡靠在环65上,与操纵杆32一体移动。
致动部件40对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施加的牵引力大于复位弹簧42对操纵杆32施加的复位力。只要致动部件40施加的牵引力保持较大,操纵杆32就保持在高位,否则操纵杆32就通过复位弹簧42竖直向下自动复位。
第一道工序的结果是:使抓取部件50竖直向上收起在排出器46的内座槽52内部,借此,可布置形成所述中空本体的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而不会与抓取部件50产生干扰。
特别是,抓取部件50收起,则允许径向引入预成型坯12,以将其颈部16导引到确定的参考位置,对于该参考位置,所述颈部16竖向对准所述抓取部件50,正对抓取部件,以便由抓取部件抓取颈部。
颈部16被容置在由于抓取部件50收起而释放的空间中,靠近所述抓取部件50和排出器46。
在确定的参考位置,预成型坯12被保持在位,至少直至输送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有效抓取该预成型坯。
优选地,预成型坯12通过其径向的环箍26被支撑,环箍26抵靠在支撑部件(未示出)、例如向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供给预成型坯的传送轮的凹口之一的廓围上。
由中间件60支承的抓取部件5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销72与孔74配合,以形成第一止动部件70,由操纵杆32和中间件60形成的运动件由致动部件40驱动,向上竖直滑动。
当操纵杆32向上竖直移动时,第一止动部件70起作用以使中间件6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
在操纵杆32向其高位竖直移动时,抓取部件50仍然处于收起位置。
实际上,中间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推压中间件60,滚珠78没有被竖直移动的操纵杆32推压,而通过弹簧80向内径向复位。
在图5和6所示的第二道工序中,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已处于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因而控制输送装置10以由颈部内部抓取预成型坯12。
这样进行所述抓取:使操纵杆32朝颈部16的方向向下竖直移动,以将抓取部件50引入颈部中;控制抓取部件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
借助于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42,停止对操纵杆32施加牵引力,操纵杆32就从高位向低位自动下降,为此,致动部件40被同步控制。
在操纵杆32向低位竖直下降时,由中间件60的凸肩形成的控制止动件92挡靠在颈部16的边部20上,从而固定中间件60,而操纵杆32继续向下竖直移动。
控制止动件92适于与颈部16的边部20配合,以抵抗中间复位机构64的作用,致使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更确切的说,操纵杆32可在由第二止动部件76确定的竖直游间行程的范围内,相对于中间件60继续下降。
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的由止动部件76确定的竖直游间行程,相应于用于控制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的操纵杆32的行程。
图5示出在控制止动件92与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边部20相接触时的输送装置10。
销72始终处于与图4中所处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凸肩37与止动面59之间存在竖直间隙。
当控制止动件92抵靠在边部20上时,抓取部件50则在收起位置被竖直引入颈部16内,适当布置成确保抓取颈部。
由于在收起位置所述抓取套圈82的外径小于颈部16的内径,因而引入在不接触颈部16的内壁24下进行。
有利地,挡靠在边部20上的控制止动件92可作为颈部16上的参照,确保抓取部件50在颈部16内的竖向和径向定位。
在图5中,在套圈82的扇形区的外部面100与颈部16的面对的内壁24之间存在径向间隙。
一旦中间件60挡靠在颈部16上,仅操纵杆32此时继续向下竖直移动以控制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到达图6所示的低位。
操纵杆32相对于中间件60的相对移动,在抵抗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作用下进行。
实际上,由于中间件60由颈部16竖直固定,因此,杯形件66压缩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弹簧64。
通过继续其竖直向下的行程,操纵杆32的截锥形控制面88抵抗弹簧80的作用,推压抓取部件50的滚珠78,致使所述滚珠78向外径向移动。
滚珠78抵靠在环98上,环则通过凹形部96向弹簧80传送作用力,所述弹簧80于是向外径向推压套圈82的扇形区,以使外部面100接触颈部16的内壁24。
因此,抓取部件50处于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套圈82的扇形区对内壁24施加径向力,径向力适于确保输送装置10抓取内壁。
有利地,套圈82的三个扇形区通过其外部面100施加的抓取力,在颈部16的内壁24的廓围上一般沿周向是连续的。
由于中间复位弹簧64在操纵杆32下降结束时已被压缩,因而该弹簧64会竖直向下推压中间件60。
这是有利地配置锁定部件90以使所述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的原因之一。
优选地,滚珠78被接纳在形成于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区段33C中的环形沟槽90中,以使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
图5和图6之间比较而言,在操纵杆32下降结束时,销72离开其挡靠位置,以在孔74中朝另一边部的方向向上竖直移动。但是,这里,销72不接触另一边部,因为第二止动部件76优选地实施在其他部位。
因此,图5中存在于凸肩37与止动面59之间的竖直间隙在图6中不再存在,凸肩37挡靠在止动面59上,有利地形成确定操纵杆32相对于中间件60的位置的第二止动部件76。
对于相应于第三道工序的对预成型坯12的释放,重新控制致动部件40作用于与操纵杆32相固连的驱动件34,以使操纵杆32竖直向上从图6的低位向高位移动。
致动部件40施加的牵引力致使操纵杆32相对于本体30向上移动,驱动中间件60和预成型坯12向上移动,因为抓取部件50处于展开位置,因此预成型坯12通过其颈部16内部被抓持。
全体竖直向上移动,直至颈部16的边部20抵靠在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竖直地固定预成型坯12。
有利地,撑隔件57的控制止动件92仅径向延伸在颈部16的边部20的内部分上,而任自由的外部分保持挡靠在支承面48上。
但是,由于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的配合,因而中间件60也被固定,从而导致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之间的相对移动,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驱动继续上升。
操纵杆32相对于与本体30相固连的排出器46的移动继续向高位竖直进行,支承面48对边部20施加的反向力导致滚珠78解锁,滚珠于是脱离操纵杆32的环形沟槽90。
处于展开位置的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于是形成固连整体,该固连整体通过边部20挡靠在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而被竖直固定。
中间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推压中间件60,销72再次在孔74中移动以进行挡靠,中间件60于是与操纵杆32一体竖直移动。
有利地,中间复位弹簧64通过中间件60对颈部16的边部20施加推力,更确切的说,通过上部分56和撑隔件57施加推力,所述撑隔件57具有与边部20相配合的凸肩92。
弹簧64施加的推力竖直向下定向,因此,所述推力有助于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
如可从图7和8中看到的,形成第二止动部件76的凸肩37与面59之间再次存在竖直间隙。
抓取部件50的滚珠78不再由相对于中间件60竖直向上移动的操纵杆32向外径向推压,抓取套圈82始终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以致抓取部件50仅可向内径向移动。
直到此时在展开位置被压缩的弹簧80则通过环98向内径向推压滚珠78,因此,抓取部件50从展开位置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
因此,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的复位引起自动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
在收起位置,套圈82的外径小于在圆周上由具有支承面48的排出器46边部限定的通过开口的内径。抓取部件50可重新竖直向上收起在排出器46的座槽52中。
根据预成型坯12的所需的竖直朝向,输送装置10不加区别地都能够抓持通过其颈部悬置(称为“颈部在上”的姿势)的中空本体,以及支撑中空本体(称为“颈部在下”的姿势)。
有利地,如果预成型坯12以颈部16在本体14上方竖直定向(称为“颈部在上”的姿势),那么,重力便于分开预成型坯12。
因此,如图8中所示,操纵杆32处于其高位,输送装置10适于以与参照图3至8刚描述过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由颈部16的内部抓取新的预成型坯12。
因此,有利地,预成型坯12的抓取(或“装载”)简单地以两道相继的工序实现:首先是第一道工序,称为加载装置10的工序;然后是第二道工序,称为朝颈部16的方向控制释开抓取部件50的工序。
有利地,对操纵杆32的致动部件40的控制与将中空本体相对于输送装置10径向引入到确定的参考位置同步进行,所述引入在第一道工序与第二道工序之间进行。
释放(或“卸载”)简单地借助于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完成。
另外,有利地,为简化输送装置10,特别是借助于中间复位弹簧64通过形成控制止动件92的凸肩对颈部16施加的增力、必要时通过重力可去除排出器46。
有利地,这种装置10特别快速,因为对中空本体由其颈部的抓取与抓取部件50通过操纵杆32下降而引入颈部16内及控制抓取部件的位置变化同时进行。
在应用于在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中输送预成型坯的情况下,这种优点特别有利。
实际上,预成型坯12一般由具有凹口的传送轮输送到炉的入口,所述具有凹口的传送轮被驱动朝与具有相继布置的输送装置10的输送系统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因此,预成型坯12的抓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段内完成,由于生产进度所决定的输送系统速度很快,该时间段因而更加短暂。
通过其径向环箍26被支撑、且由传送轮输送的每个预成型坯12经过角扇形区,直至到达“切点”,在该切点,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相对于输送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处于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
因此,颈部16的抓取必须在预成型坯12处于其轴线A与输送装置10的主轴线O重合的位置的精确时间同步进行。
有利地,与现有技术相比,由操纵杆32控制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可在进行抓取和释放时都限制对颈部16径向施加的作用力。
在抓取时,实际上,由于抓取部件50处于其外径小于颈部16内径的收起位置,因而抓取部件不接触内壁24。
同样,在释放时,由于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控制止动件92对颈部16的边部20施加的力是一种释放增力。
比较而言,这种增力远小于以前在现有技术中为使事先压配入颈部的抓取部件脱离颈部所施加的力。
因为对降低容器制造成本所进行的持久不懈的研究,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的这种优点更具决定性,其中,热塑性材料(PET等)占有重要位置,使得预成型坯的减轻的颈部越来越细小,因而脆弱。
图11至16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实施变型。
图11至14示出在抓取、然后释放具有颈部16的中空本体12如图1所示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工序时的输送装置10的相继位置。
图15和16是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和10的视图,详细地示出抓取部件50所具有的可径向变形的弹性部件的实施变型。
下面,通过与图2至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来对所述变型进行说明,图11至16上相同的标号标示与前述部件或装置相似、类似或相同的部件或装置。
根据该实施变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环98和波浪形弹簧80被环180代替,有利地,环180用塑料材料制成,可沿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如图15和16中所示,环180是开口环,以在运行时允许其变形。
环180分别具有第一边部181和第二边部183,它们形成环的自由端部。
优选地,边部181、183不是笔直地竖直延伸,它们之间限定有倾斜的缝隙185。
图11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即处于自由状态。
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件之处在于,驱动件34的具有齿轮36的径向部分沿竖向延伸在轴套38之下。
连接部件54是螺杆式,操纵杆的可拆卸的下部分33具有螺纹自由端部,螺纹自由端部拧紧在互补螺纹孔内,互补螺纹孔设在安装于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中的操纵杆32上部分的下端部中。
图12示出第一道工序,在其过程中,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向其高位竖直移动。
抓取部件50由中间件60承载,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下竖直移动由第一止动部件70限定的给定游间行程,中间件60由其中间复位弹簧64向下推压。
抓取部件50竖直向上收起在由排出器46限定的座槽52内,借此,预成型坯12可径向引入到相对于抓取部件50的确定的参考位置。
抓取部件50处于收起位置,滚珠78在其座槽84中由环180向内径向推压。
图13相应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示出颈部16被输送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抓取。
致动部件40停止对操纵杆32施加牵引力,操纵杆32通过复位弹簧42竖直向下复位。
操纵杆32向下下降使得将抓取部件50引入颈部16内,接着,中间件60通过控制止动件92靠置在颈部16的边部20上而被固定,操纵杆32继续下降,直至控制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
操纵杆32具有截锥形的控制面88,控制面88用于与滚珠78配合,操纵杆32向下的竖直移动致使滚珠78抵抗弹性环180的作用而向外径向移动,从而控制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
由操纵杆32推压的滚珠78径向压缩环180,以致环180向外径向推压套圈82的扇形区,扇形区的相应的外部面100于是与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内壁24相配合。
当第二止动部件76起作用时,操纵杆32到达其低位,滚珠78因而有利地被接纳在操纵杆32的沟槽90中,以确保锁定展开位置。
实际上,操纵杆32在控制止动件92受到挡靠之后的下降,致使复位弹簧64通过支承杯形件66被压缩。
因此,锁定部件90可避免抓取部件50在由所述中间复位弹簧64对中间件60的凸肩69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被释放。
图14相应于前述图7,示出抓取部件50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情况。
控制致动部件40以驱动操纵杆32向上移动,操纵杆于是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中滑动。
因此,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也进行移动,直至边部20挡靠到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预成型坯12于是被固定。
操纵杆32的向上移动继续,并伴随有在由第一止动部件70确定的游间行程范围内的中间件60的相对移动,销72挡靠在孔74的下边部上,如图14所示。
实际上,复位弹簧64始终以一种增力向下推压中间件,从而方便将滚珠78解锁、使滚珠78通过环180径向向内复位、使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复位,借此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
图17至22示出具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的输送装置10的第二实施方式。
有利地,与尤其示于前述图2至10的第一实施方式作比较,来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抓取部件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相同,输送装置10由颈部内抓取中空本体、然后予以释放的总体运行也是类似的,特别是所述第一道工序和第二道工序。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没有排出器4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及在所述变型中),排出器46及其支承面48的作用不同于以前在现有技术中的排出器及其支承面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颈部的边部挡靠在排出器的支承面上,使得可通过作为反作用对颈部施加一种方向与承载抓取部件的、竖直向上移动的操纵杆所施加的牵引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来改变抓取部件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有利地由操纵杆32的竖直移动进行控制,因此,颈部16的边部20挡靠在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的作用是致使解锁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借助于滚珠78与形成在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端部处的沟槽90之间的配合而被保持。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解锁以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功能的实现如后所述。
图17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处于自由状态。
装置10具有支撑件200,支撑件200围绕操纵杆32,限定内部座槽52,固连地安装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上。
优选地,支撑件200可拆卸,其上端部例如用螺钉201固定地嵌装在本体30的下端部上。
支撑件200具有径向朝向的上部面202,上部面202用于有选择地与能竖直活动的止动件206所带有的第一下部面204配合。
活动止动件206例如由阶梯形件形成,阶梯形件在中央开通,以便允许操纵杆32、杯形件66与复位弹簧42和64在内部竖直通过。
活动止动件206总体上呈Z形,具有向内径向延伸的上部分和向外径向延伸的下部分,所述上部分和下部分由中间部分彼此间连接,这里,所述中间部分有利地竖直定向。
止动件206的下部分带有第一下部面204,而止动件206的上部分则带有第二下部面208。
第二下部面208用于选择性地与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配合,用于使中间件60竖直向下复位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下端部靠在所述凸肩69上。
更确切的说,凸肩69固连于中间件60的上部分58,上部分56具有冷却散热片62。
活动止动件206的第一和第二下部面204、208用于分别与支撑件的上部面202和中间件60的上部面210配合。
止动件206安装成能抵抗复位弹簧212的作用进行活动,所述复位弹簧212竖直向下推压止动件206。
使止动件206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212的上端部抵靠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所带有的面214上,弹簧212的下端部抵靠在止动件206上。
复位弹簧212的下端部抵靠在径向位于止动件206外侧的下部分所带有的上部面216上,该上部面216与第一下部面204竖向相对。
如图17中所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止动件206通过复位弹簧212的下端部被竖直向下推压,复位弹簧212的上端部抵靠在本体30的面214上。
活动止动件206向下挡靠在支撑件200上,于是通过弹簧212施加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被固定。
止动件206的第一下部面204抵靠在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上。
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没有抵靠在中间件60的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上,在面208和210之间存在竖直间隙。
图18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第一运行位置,其从图17所示的息止位置在第一道工序之后获得。
在第一道工序时,控制由箭头示意地示出的致动部件40作用于驱动件34的轴套38,以拉动操纵杆32,来使操纵杆向上竖直移动。
如前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述的,第一道工序的结果是使抓取部件50竖直向上收起,从而释放空间,用于使预成型坯12径向引入其中,以使预成型坯导引到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在该参考位置,其颈部16竖直对准抓取部件50。
在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止动部件70起作用,操纵杆32和承载抓取部件50的中间件60一起竖直向上移动。
因此,中间件60也竖直向上带动活动止动件206,止动件206的第一下部面204停止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配合。
中间件60的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接触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使得消除了以前它们之间存在的竖直间隙。
抵抗被压缩的复位弹簧212的作用,由中间件60带动止动件206竖直向上移动。
在图19所示的第二道工序时,操纵杆32在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42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向下下降。
中间件60通过由其撑隔件57承载的控制止动件92挡靠在颈部16的边部20上,于是抓取部件50以收起位置竖直引入颈部16内,
活动止动件206回到其前位置,即抵靠在支撑件200上,其第一下部面204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配合。
在图19中,操纵杆32仍未到达图20所示的其低位,因为在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起作用的第二止动部件76处存在竖直间隙。
如图20所示,当操纵杆32完成下降以到达低位时,操纵杆32于是通过操纵杆32所带有的这里呈截锥形的控制面88与滚珠78之间的配合,控制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
更确切的说,当滚珠78进入操纵杆32的用于将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的沟槽90中时,操纵杆32的下降行程完成。
控制致动部件40以对操纵杆32施加牵引力,使操纵杆竖直向上移动,来进行释放。
在向上移动时,操纵杆32带动中间件60和预成型坯12与之一起移动,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由被锁定在展开位置的抓取部件50抓持。
如图21中所示,中间件60相对于止动件206竖直向上移动,所述止动件206仍处于图20所示的先前所处的、由其第一下部面204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之间的配合所确定的位置。
图20和21之间比较而言,可以看出,中间件60与止动件206之间的相对移动致使竖直间隙消除,中间件60的上部面210实际上与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相配合。
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即沿着与致动部件40向上移动的操纵杆3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中间件60。
运行情况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运行情况仍相同,复位弹簧64释出先前在操纵杆32向下下降时被压缩所蓄积的能量,弹簧64施加的复位力致使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在第一止动部件70确定的竖直游间行程范围内进行相对运动。
如图22中所示,销72挡靠在孔74的下边部上,因此,中间件6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
止动件206由复位弹簧212竖直向下推压,以致弹簧212对活动止动件206施加的复位力为相反方向的力,阻挡中间件60的竖直移动。
止动件206对中间件60施加的辅助作用力可解锁抓取部件50,将滚珠78释放到操纵杆32的沟槽90之外。
如图23中所示,抓取部件50重新处于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套圈82的外径小于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内径,因此,预成型坯12不再被抓持,输送装置10完成释放预成型坯。
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竖直向上移动,直至到达高位,根据图23的输送装置10重新处于其第一运行位置,在排出释放的预成型坯12之后,输送装置10适于确保抓取新的预成型坯12。
有利地,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90的解锁控制,无需与颈部16的边部20配合来进行。
容器减轻的研究后果已在前面说明。
有利地,当颈部16的边部20在径向上窄小时,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第一实施方式可替换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
实际上,边部20的至少径向内部分必须保持自由,以使形成控制止动件92的凸肩在操纵杆32向下下降以进行抓取时得到挡靠,或者在释放预成型坯12时施加增力。
有利地,第二实施方式还可限制与颈部16的边部20的接触,这种接触可能造成对颈部的边部的微生物污染的危险。
下面说明具有颈部16的中空本体例如预成型坯12的输送装置10的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的说明将参照图24至30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来进行。
输送装置10的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没有排出器46,还在于抓取部件50没有可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标示相同、相似或类似的元件。
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输送装置10具有固定的本体30,操纵杆32在本体中分别在高位与低位之间竖直滑动。
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驱动竖直向上移动,致动部件40有选择地作用于驱动件34,驱动件34固连于操纵杆32的上端部31。
操纵杆32通过复位弹簧42向下自动复位。弹簧42抵靠在套圈44上和杯形件66上,所述杯形件66由弹簧42竖直向下推压,挡靠在与操纵杆32固连的环65上。
优选地,操纵杆32制成两部分,具有可拆卸的下部分33,下部分33通过卡口型的连接部件54与操纵杆32连成一体。
输送装置10具有中间件60,中间件60制成两部分,分别为上部分56和下部分58,上部分56和下部分58沿垂直方向一体移动。
上部分56具有例如由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部件62。
上部分56竖直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以形成运动件,并且在上部分56与操纵杆32之间具有相对游间行程。
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安装成能抵抗复位弹簧64的作用竖直活动,所述复位弹簧64分别在其上端部抵靠在杯形件66的下部面上,而在其下端部抵靠在上部分56带有的凸肩69上。
中间件60通过中间复位弹簧64而竖直向下自动复位。
输送装置10具有支撑件300,支撑件300固连于本体30且具有上止动面302,上止动面302用于竖直向下固定中间件60,中间件的凸肩69具有用于与上止动面302相配合的下部面304。
尤其如图24中所示,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的下部位置,由凸肩69的下部面304挡靠在支撑件300的上部面302上来确定。
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在其下端部具有下止动面306,下止动面306用于与操纵杆32所具有的凸肩308相配合。
因此,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这里是其上部分56之间的相对游间行程由止动部件确定。
当输送装置10处于图24所示的息止位置时,支撑件的上止动面302与中间件60的下部面304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的相对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所述面302、304在自由状态确保由销72与孔74形成的第一止动部件70所保证的止动件作用。
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中间件60的下止动面306与凸肩308构成和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所述操纵杆32的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下止动面306与凸肩308确保第二止动部件76的作用。
操纵杆32,这里是其下部分33,在其下端部具有称为控制面的截锥形面310。
抓取部件50由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承载,下部分58由垂直剖面呈U形的构件构成。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抓取部件50由至少两个导块312形成,优选地,如剖面图29和30中所示,三个导块312沿圆周以120°均匀分布。
每个导块312具有呈截锥形的内部面314,内部面314与操纵杆32的控制面310互补,运行时,所述内部面314与所述控制面310配合。
控制面310具有的斜度使得: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直径随着竖直向下而减小,而反之导块312的内部面314随着竖直向下增大。
控制面310的斜度和导块312的内部面314的斜度倒置,以便根据“楔子效应”配合在一起。
每个导块312具有竖直朝向的外部面316,外部面316用于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以抓取预成型坯12。
导块312安装成能在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径向活动,在展开位置,每个导块312向外径向凸起,穿过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所具有的开口318。
图24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处在自由状态。
在装置10的该息止位置,抓取部件50相对于支撑件300的下端部凸起地竖直延伸到座槽52之外。
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抓取部件50处于展开位置。实际上,中间件60通过面302和304的配合竖向被固定。
操纵杆32处于低位,控制面310通过导块的面314向外径向推压每个导块312,每个导块312相对于开口318径向凸起。
在抓取部件50的该展开位置,由导块312的外部面316确定的外径大于颈部16的内壁24的内径。
图25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第一运行位置,该位置为进行第一道工序以便由颈部16内抓取预成型坯之后所到达的位置。
第一道工序在于:控制致动部件40,以便使操纵杆32竖直向上从其低位向其高位移动,
为此,如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部件40作用于驱动件34,驱动件34与操纵杆32的上端部31相固连。
首先,仅操纵杆32被驱动向上移动,直至中间件60的下止动面316与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凸肩308之间存在的竖直间隙为零。
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的相对移动,控制抓取部件50从展开位置转换到收起位置的位置变化。
接着,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连在一起移动。
由操纵杆32和中间件60形成的运动件竖直向上移动,使得抓取部件50能收起在座槽52内,相对于支撑件300的下端部缩进,抓取部件50则处于其收起位置。
如剖面图29中所示,导块312处于收起位置,容置在下部分58内,以致抓取部件50的外径则对应于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的外径。
有利地,预成型坯12于是可被径向引入,以处于图26所示的确定的参考位置,在该参考位置,颈部16相对于抓取部件50竖直对齐,正对所述抓取部件50,以使预成型坯的轴线A总体上与输送装置10的轴线O重合。
在第二道工序,致动部件40停止对操纵杆32施加其牵引力,操纵杆32于是通过复位弹簧42自动向下复位。
在沿颈部16的开口22的方向向下下行时,中间件60通过下部面304挡靠在支撑件300的上部面302上而被固定。
所述面302和304的配合形成引起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上相对移动的控制止动件。
如图27中所示,止动面302的竖直定位确定成使得当下部面304挡靠在上部面302上时,抓取部件50被引入颈部16内。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控制止动件的作用这里不是通过颈部16的边部20与中间件60的下部分58所带有的凸肩92之间的配合来确保。
在未示出的变型中,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的控制止动通过凸肩92靠在颈部16的边部20上进行,此时支撑件的上部面302与中间件60的下部面304之间存在竖直间隙。
既然中间件60被止挡,那么,操纵杆32就继续借助于操纵杆与中间件之间存在的相对游间行程向下下行。
操纵杆32的控制面310与每个导块312的内部面314配合,导块312于是被径向推压,因此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
图27和28之间比较而言,下部面306与凸肩308之间出现相应的竖直间隙。
因此,每个导块312的外部面316对径向上面对的颈部16的内壁24施加一种作用力,作用力能确保由颈部16内抓取预成型坯12,而颈部外部保持自由和不被抓取。
有利地,每个导块312的外部面316不是平的,而具有一些凸起部分,例如利用条纹,用于在其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时增大摩擦力。
在进行该第二道工序时,预成型坯12例如通过其径向环箍26被支承,而保持在位,直至预成型坯由输送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抓取。
有利地,操纵杆32的控制面310与每个导块312的内部面314之间的配合,确保通过“楔子效应”将抓取部件50自动锁定在展开位置。
优选地,形成抓取部件50的导块312和操纵杆32磁化成具有相反极性,以便在导块312与操纵杆32之间获得磁性吸引力。
因此,有利地,当操纵杆32向上竖直移动以便进行释放时,导块312通过磁性吸引力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
有利地,磁性吸引力在展开位置加强操纵杆32的截锥形面310与导块312的内部面314之间存在的摩擦力。

Claims (18)

1.一种输送装置(10),用于输送设有颈部(16)的中空本体(12),所述颈部具有上边部(20)和竖直朝向的内壁(24),上边部沿圆周限定通到中空本体(12)内部的开口(22),所述输送装置(10)至少具有用于通过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来抓取中空本体(12)的抓取部件(50),抓取部件安装于操纵杆(32)的下自由端部,抓取部件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所述操纵杆(32)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竖直活动:
-高位,在该高位,抓取部件(50)通过操纵杆(32)向上收起,以便允许将中空本体(12)的颈部(16)径向引到相对于输送装置(10)的抓取部件(50)的确定的参考位置,以及
-低位,在该低位,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径向配合,以确保抓取中空本体(12),
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50)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径向活动:
-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抓取部件(50)自上而下竖直被引入颈部(16)内,但不接触内壁(24),以及
-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
并且,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通过操纵杆(32)从高位向低位向下竖直移动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具有本体(30)、至少一个复位机构(42)以及致动部件(40),操纵杆(32)安装成能相对于输送装置的本体竖直活动,复位机构用于使操纵杆(32)向操纵杆的低位竖直复位,致动部件用于致动操纵杆(32)抵抗所述复位机构(42)的作用向操纵杆的高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具有中间件(60)和中间复位机构(64),所述中间件用于支撑抓取部件(5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并且安装成能相对于操纵杆(32)竖直活动,所述中间复位机构用于使所述中间件(60)向下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32)的复位机构(42)和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通过支承元件(66)串联安装;并且,操纵杆(32)的复位机构(42)的重量大于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的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具有止动部件(70,76),止动部件确定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之间的竖直游间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至少具有第一止动部件(70),第一止动部件在操纵杆(32)向上竖直移动时起作用,以使中间件(6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件(60)具有控制止动件(92),控制止动件能与颈部(16)的边部(20)配合,以抵抗中间复位机构(64)的作用而引起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件(60)的中间复位机构(64)能竖直向下对颈部(16)的边部(20)施加增力。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具有锁定部件(90),锁定部件用于将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和9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至少具有第二止动部件(76),第二止动部件在操纵杆(32)向上竖直移动时,在止挡的中间件(60)与操纵杆(32)之间起作用,以竖直定位所述锁定部件(90)。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间件(60)具有止动件(304),止动件能与支撑件(300)的一面(302)配合,以抵抗中间复位机构(64)的作用而引起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向上进行相对移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具有排出器(46),排出器带有支承面(48),支承面用于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与颈部(16)的边部(20)配合,以竖直向上固定颈部(16)。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10)具有止动件(206),输送装置的止动件能抵抗向下复位弹簧(212)的作用活动,止动件能在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与中间件(60)配合,以竖直固定所述中间件(60)。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操纵杆(32)具有控制面(88,310),在操纵杆(32)向下竖直移动时,控制面与抓取部件(50)配合,以引起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径向移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50)具有至少传动部件(78,98)、至少一个能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80)、以及用于抓取中空本体(12)的抓取元件(82),抓取元件具有用于在展开位置与颈部(16)的内壁(24)相配合的外部面(100)。
16.根据权利要求9和1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78,98)至少具有滚珠(78),在抓取部件(50)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时,这些滚珠与操纵杆(32)的控制面(88)配合;并且,这些滚珠(78)被接纳在操纵杆(32)的沟槽(90)中,沟槽形成将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的锁定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和1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能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是波浪形弹簧(80),波浪形弹簧用于径向推压抓取元件(82);并且,传动部件(78)具有环(98),环径向插置在滚珠(78)与所述波浪形弹簧(80)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抓取部件(50)由导块(312)形成,导块在内部在径向上具有倾斜面(314),倾斜面用于与操纵杆(32)的控制面(310)相配合;并且,所述导块(312)和操纵杆(32)被磁化成使得导块(312)向收起位置自动复位。
CN201480012537.8A 2013-03-07 2014-03-06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Active CN1051890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352054A FR3002929B1 (fr) 2013-03-07 2013-03-07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un corps creux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prehension perfectionnes"
FR1352054 2013-03-07
PCT/EP2014/054332 WO2014135631A1 (fr) 2013-03-07 2014-03-06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un corps creux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préhension perfectionné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9082A true CN105189082A (zh) 2015-12-23
CN105189082B CN105189082B (zh) 2017-08-04

Family

ID=4885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2537.8A Active CN105189082B (zh) 2013-03-07 2014-03-06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755B2 (zh)
EP (1) EP2964445B1 (zh)
CN (1) CN105189082B (zh)
FR (1) FR3002929B1 (zh)
WO (1) WO201413563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1116A (zh) * 2017-03-14 2017-05-17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的椅脚夹具及使用其的机器人
CN107263846A (zh) * 2016-04-05 2017-10-20 西德尔合作公司 散热能力提高的中空体抓取装置
CN108341249A (zh) * 2018-01-16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工装
CN108483033A (zh) * 2018-05-18 2018-09-0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误操作的抓取装置
CN112692855A (zh) * 2020-12-14 2021-04-23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夹具
CN11431396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兰州工业学院 一种机械自动化进料机构
CN114633455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马鞍山康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塑料瓶吹塑成型生产设备和塑料瓶吹塑成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11498B1 (fr) * 2013-10-09 2016-07-29 Sidel Participations Dispostif de prehension d'un recipient comportant un nez dans lequel des mors a expansion sont maintenus circonferentiellement en position
CH709307A1 (de) 2014-02-26 2015-08-28 Tecan Trading Ag Transportwerkzeug zum Transportieren eines Laborartikels.
FR3046465B1 (fr) * 2016-01-06 2020-03-13 L'oreal Accessoire de prehension d'un contenant
US11111698B2 (en) 2016-12-05 2021-09-07 Endura Products, Llc Multipoint lock
US10876324B2 (en) 2017-01-19 2020-12-29 Endura Products, Llc Multipoint lock
CN109304718B (zh) * 2017-07-27 2023-07-25 北京中科开迪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光盘库的光盘抓取与放置机械手
FR3063985B1 (fr) * 2017-09-08 2019-04-12 Sidel Participations Dispositif de prehension d'une preforme de recipient, qui comprend un ejecteur servant d'outil de demontage d'un nez de tournette
CN107879096B (zh) * 2017-12-01 2023-12-19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电极撑开钳和送料装置
FR3090604B1 (fr) 2018-12-19 2020-11-27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convoyage de préformes pour un four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un tel dispositif »
FR3090457A1 (fr) 2018-12-19 2020-06-26 Sidel Participations Procédé et système de traitement d’un flux de préformes en matière thermoplastique pour en orienter angulairement chacune des préformes dans une position de référence.
FR3090603B1 (fr) 2018-12-19 2020-11-27 Sidel Participations « Dispositif de convoyage de préformes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un tel dispositif pour indexer angulairement les préformes dans une position de référence »
US11746565B2 (en) 2019-05-01 2023-09-05 Endura Products, Llc Multipoint lock assembly for a swinging door panel
CN113697663B (zh) * 2021-09-01 2022-08-12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吊装夹具和轮胎吊装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3368A (en) * 1978-05-01 1979-11-06 The Lodge & Shipley Company Apparatus for frictionally gripping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a container during handling by an article transferring means
US4340249A (en) * 1980-09-12 1982-07-20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Jar stabilizer for pick-up assembly
US4927205A (en) * 1987-07-02 1990-05-22 Feco Engineered Systems, Inc. Rotational container h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108535A (zh) * 2006-07-20 2008-01-23 西德尔合作公司 容器的独立支撑设备和包含该支撑设备的输送设备
CN101811362A (zh) * 2009-02-20 2010-08-25 克朗斯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夹持塑料容器的夹持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73157B (de) * 1965-07-20 1968-07-18 August Laepple G M B H & Co Tragvorrichtung zum Aufhaengen und Handhaben von schweren Lasten
US3479722A (en) * 1967-06-09 1969-11-25 John F Maness Valve lifter pulling means
US4082175A (en) * 1977-05-17 1978-04-04 Cincinnati Milacron Inc. Convey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
FR2444630A1 (fr) * 1978-12-22 1980-07-18 Emballage Ste Gle Pour Tete de prehension eclipsable
US5190334A (en) * 1991-03-11 1993-03-02 Btm Corporation Powered clamp with parallel jaws
US5419427A (en) * 1994-01-21 1995-05-30 Feco Engineered Systems, Inc. Finger chuck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hollow article
FR2789932B1 (fr) 1999-02-18 2001-07-20 Sidel Sa 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e preformes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prehension perfectionnes et four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US7008215B2 (en) * 2003-10-29 2006-03-07 Graham Packaging Company, L.P. Multiple finish spindle
ITBS20060083A1 (it) * 2006-04-12 2007-10-13 Gimatic Spa Dito di presa espansibile
IT1398130B1 (it) * 2009-06-30 2013-02-14 Sacmi Apparato di riscaldamento di preforme in materiale termoplastico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3368A (en) * 1978-05-01 1979-11-06 The Lodge & Shipley Company Apparatus for frictionally gripping the interior surface of a container during handling by an article transferring means
US4340249A (en) * 1980-09-12 1982-07-20 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 Jar stabilizer for pick-up assembly
US4927205A (en) * 1987-07-02 1990-05-22 Feco Engineered Systems, Inc. Rotational container hold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108535A (zh) * 2006-07-20 2008-01-23 西德尔合作公司 容器的独立支撑设备和包含该支撑设备的输送设备
CN101811362A (zh) * 2009-02-20 2010-08-25 克朗斯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夹持塑料容器的夹持元件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3846A (zh) * 2016-04-05 2017-10-20 西德尔合作公司 散热能力提高的中空体抓取装置
CN107263846B (zh) * 2016-04-05 2021-05-04 西德尔合作公司 散热能力提高的中空体抓取装置
CN106671116A (zh) * 2017-03-14 2017-05-17 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的椅脚夹具及使用其的机器人
CN108341249A (zh) * 2018-01-16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工装
CN108341249B (zh) * 2018-01-16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工装
CN108483033A (zh) * 2018-05-18 2018-09-04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误操作的抓取装置
CN108483033B (zh) * 2018-05-18 2024-01-19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误操作的抓取装置
CN112692855A (zh) * 2020-12-14 2021-04-23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夹具
CN114313969A (zh) * 2021-12-29 2022-04-12 兰州工业学院 一种机械自动化进料机构
CN114633455A (zh) * 2022-02-18 2022-06-17 马鞍山康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塑料瓶吹塑成型生产设备和塑料瓶吹塑成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64445B1 (fr) 2017-02-01
CN105189082B (zh) 2017-08-04
FR3002929A1 (fr) 2014-09-12
US20160016349A1 (en) 2016-01-21
EP2964445A1 (fr) 2016-01-13
US9539755B2 (en) 2017-01-10
WO2014135631A1 (fr) 2014-09-12
FR3002929B1 (fr) 2015-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9082A (zh) 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
US5542526A (en) Chuck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open-ended article
US20130200642A1 (en) Vessel gripping member comprising a removable nose equipped with a mandrel and an ejection plate
US4086999A (en) Convey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 for handling workpiece
US7931465B2 (en) Object transferring device with a transfer arm having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movable gripper head
US8225923B2 (en) PET bottle gripper
US8960656B2 (en) Device for handling workpieces
US2017007261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Stretch Blow Molded Containers
US7998396B2 (en) Blow moulding or stretch-blow mou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tainers using clamping means suitable for supporting a blank by its neck
CN105705241A (zh) 具有便于夹持毛细管-活塞组件的活塞的设计的容积式移液系统
US20130337099A1 (en) Automated system for changing a mold of a molding unit with which a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containers is provided
US8640860B2 (en) Device for gripping a blow-moulding container preform
US10071520B2 (en) Molding unit for manufacturing containers from preforms made of plastic material
CN105793005B (zh) 具有磁力驱动的抓持部件的中空体输送装置
JP2002503604A (ja) 首部を有する中空体のための移送装置
US6257806B1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necked objects and for loading such objects
RU229738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хвата, обработки и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объектов
WO2005044528A2 (en) Multiple finish spindle
CN1121311C (zh) 用于热塑材料容器吹制设备的热调节炉
US4372735A (en) Controlled feed of stabilizing rod associated with controlled application of blowing gas
EP3333132A2 (en) Glassware forming process
ITTO20120298A1 (it) Giostra motorizzata per il trasferimento di bottiglie in linee di imbottigliamento.
CN113260496B (zh) 用于炉的预成型件输送设备和这种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0315737B (zh) 配有安全系统的输送装置
US11235826B2 (en)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vehicle body unload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