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3647A -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3647A
CN105163647A CN201480024427.3A CN201480024427A CN105163647A CN 105163647 A CN105163647 A CN 105163647A CN 201480024427 A CN201480024427 A CN 201480024427A CN 105163647 A CN105163647 A CN 105163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layer board
electronic unit
embedded
unit
via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4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3647B (zh
Inventor
五十岚考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63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3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G02B23/2484Arrangements in relation to a camera or imaging dev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61B1/051Details of CCD assemb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picking-up images in sites, inaccessible due to their dimensions or hazardous conditions, e.g. endoscopes or boresco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stress or warp in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g. caused by loads, vibrations or differences in thermal expan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摄像单元(40)具有:固体摄像元件(44),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基板(45),其从固体摄像元件(44)起在固体摄像元件(44)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及层叠基板(46),其作为形成于基板(45)的表面的层叠基板,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55~58)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导体层(67~69)和多个过孔(71~76),多个电子部件(55~58)中的至少一个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内部,过孔(71~76)在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外侧。

Description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并对被检体内进行拍摄的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为了进行各种检查而广泛使用内窥镜装置。其中,在医疗用的内窥镜装置中,通过将在前端设置有摄像元件的呈细长形状的挠性的插入部插入到患者等被检体的体腔内,即使不切开被检体也能够取得体腔内的体内图像,而且能够根据需要以使处置器具从插入部前端突出的方式进行治疗处置,因此被广泛使用。
在这种内窥镜装置的插入部前端嵌入包含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和使被摄体像成像于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透镜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1是说明以往的摄像单元的示意图,是使摄像单元与光轴方向垂直且从与层叠基板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摄像单元的情况下的图。如图11所示,以往的摄像单元140具有基板145从摄像元件144起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结构,该摄像元件144的受光面被玻璃盖149覆盖。基板145通过未图示的内部引线与摄像元件144电连接,该连接部被粘接剂154a密封。在基板145上形成有层叠基板146,信号缆线148的前端与层叠基板146的基端部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48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内窥镜装置中,伴随着内窥镜使用时的插入部的前进后退的操作或用于照相机角度调整的弯曲动作,对信号缆线148施加朝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或施加使其上下摇动或者扭转的力。其结果为,存在如下情况:在与信号缆线148连接的层叠基板146和基板145中产生朝向基板面上方的应力或朝向基板面下方的应力,如图12-1和图12-2所示,基板145和层叠基板146的中央部分Sp弯曲。并且,在内窥镜的摄像单元中,存在在摄像单元的制造时因热和负载而导致基板中央部翘曲的情况。在内窥镜装置中,为了使插入部细径化而推进摄像单元的小型化,但当摄像单元变小时,有可能无法忽略该弯曲应力的影响,摄像单元的性能劣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插入部前端的小型化并且降低在内窥镜装置中特有的应力的影响的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摄像单元具有:固体摄像元件,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基板,其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起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及层叠基板,其作为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层叠基板,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过孔,所述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所述过孔在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外侧。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层叠基板埋设有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所述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在之间不隔着所述过孔而相邻的状态下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中的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中央部分。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部件中的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时的形状是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边被配置成与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朝向。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所述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中的相邻的电子部件的间隔比形成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过孔与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值小。
并且,本发明的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背面与所述层叠基板的侧面粘接。
并且,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是具有将摄像单元设置于前端的插入部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单元具有:固体摄像元件,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基板,其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起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及层叠基板,其作为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层叠基板,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过孔,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所述过孔在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外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埋设在层叠基板内部而实现插入部前端的小型化,并且通过采用使容易受到内窥镜装置特有的应力的影响的过孔在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电子部件的外侧的难以受到弯曲或翘曲影响的位置的部件配置而能够降低内窥镜装置特有的应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内窥镜前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图2所示的摄像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施加到图3所示的摄像单元的力的图,是摄像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图2所示的摄像单元的另一例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电子部件的配置方法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摄像单元在受到应力的情况下如何变形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采用的电子部件的配置方法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摄像单元在受到应力的情况下如何变形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以往的摄像单元的示意图。
图12-1是用于说明施加到摄像单元的力的图。
图12-2是用于说明施加到摄像单元的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对具有摄像单元的内窥镜装置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而且,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需要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部件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并且,在附图之间也包含彼此的尺寸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1具有内窥镜2、通用缆线6、连接器7、光源装置9、处理器(控制装置)10以及显示装置13。
内窥镜2通过将插入部4插入到被检体的体腔内而拍摄被检体的体内图像并输出摄像信号。通用缆线6内部的电缆束延伸到内窥镜2的插入部4的前端,与设置于插入部4的前端部31的摄像装置连接。
连接器7设置于通用缆线6的基端,与光源装置9和处理器10连接,对与通用缆线6连接的前端部31的摄像装置所输出的摄像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并且对摄像信号进行模数转换(A/D转换)而作为图像信号输出。
光源装置9例如使用白色LED而构成。光源装置9所发出的脉冲状的白色光是经由连接器7和通用缆线6从内窥镜2的插入部4的前端朝向被摄体照射的照明光。
处理器10对从连接器7输出的图像信号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且对内窥镜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显示装置13显示处理器10实施了处理后的图像信号。
在内窥镜2的插入部4的基端侧连接有操作部5,该操作部5设置有用于操作内窥镜功能的各种按钮类和旋钮类。在操作部5中设置有供活体钳子、电手术刀以及检查探针等处置器具插入到被检体的体腔内的处置器具插入口17。
插入部4由前端部31、在多个方向上弯曲自如的弯曲部32以及挠性管部33构成,其中,该前端部31设置有摄像装置,该弯曲部32与前端部31的基端侧连接设置,该挠性管部33与该弯曲部32的基端侧连接设置。弯曲部32根据设置于操作部5的弯曲操作用旋钮的操作而弯曲,随着插通到插入部4内部的弯曲引线的牵引松弛而例如在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上弯曲自如。
在内窥镜2中配设有传送来自光源装置9的照明光的光导纤维束(未图示),在基于光导纤维束的照明光的射出端部配设有照明透镜(未图示)。该照明透镜设置于插入部4的前端部31,朝向被检体照射照明光。
接着,对内窥镜2的前端部31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内窥镜2前端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沿着与设置于内窥镜2的前端部31的摄像单元的基板面垂直的面且与摄像单元的光轴方向平行的面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2中,对内窥镜2的插入部4的前端部31和弯曲部32的一部分进行图示。
如图2所示,弯曲部32伴随着插通到配置在后述的覆盖管42内侧的弯曲管81内部的弯曲引线82的牵引松弛而在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上弯曲自如。在延伸设置于该弯曲部32的前端侧的前端部31内部设置有摄像装置35。
摄像装置35具有透镜单元43和配置于透镜单元43的基端侧的摄像单元40,利用粘接剂41a粘接在前端部主体41的内侧。前端部主体41由用于形成收纳摄像装置35的内部空间的硬质部件形成。前端部主体41的基端外周部被柔软的覆盖管42覆盖。比前端部主体41靠基端侧的部件由柔软的部件构成,使得弯曲部32能够弯曲。配置有前端部主体41的前端部31成为插入部4的硬质部分。该硬质部分的长度La为从插入部4前端到前端部主体41的基端。此外,长度Lb与插入部4前端的外径对应。
透镜单元43具有多个物镜43a-1~43a-4和保持物镜43a-1~43a-4的透镜支架43b,该透镜支架43b的前端通过插入固定于前端部主体41内部而固定于前端部主体41。
摄像单元40具有:CCD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44,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基板45,其从固体摄像元件44起在光轴方向上延伸;层叠基板46,其具有形成于基板45表面的多个导体层;以及玻璃盖49,其以覆盖固体摄像元件44的受光面的状态与固体摄像元件44粘接。在摄像单元40的层叠基板46上安装有构成固体摄像元件44的驱动电路的电子部件55~58,形成有使多个导体层间电导通的过孔(via)71、73。并且,电缆束47的各信号缆线48的前端与层叠基板46的基端连接。此外,也可以在层叠基板46上安装构成固体摄像元件44的驱动电路的电子部件以外的电子部件。
各信号缆线48的基端在插入部4的基端方向上延伸。电缆束47插通配置于插入部4,经由图1所示的操作部5和通用缆线6延伸设置到连接器7。
通过配设于物镜43a-1~43a-4的成像位置的固体摄像元件44检测由透镜单元43的物镜43a-1~43a-4成像得到的被摄体像,并将其转换为摄像信号。摄像信号经由与基板45、层叠基板46连接的信号缆线48和连接器7而输出到处理器10。
固体摄像元件44与基板45和层叠基板46粘接。固体摄像元件44以及固体摄像元件44和基板45的连接部被金属制的加强部件52覆盖。为了防止外部静电对基板45上的电子部件55~58的影响,加强部件52与固体摄像元件44、基板45以及层叠基板46分开地设置。
为了提高耐性,摄像单元40和电缆束47的前端部的外周被热收缩管50覆盖。在热收缩管50内部,通过粘接树脂51填充部件间的间隙。
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3通过使玻璃盖49的外周面嵌入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3的基端侧内周面而对与玻璃盖49粘接的固体摄像元件44进行保持。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3的基端侧外周面与加强部件52的前端侧内周面嵌合。透镜支架43b的基端侧外周面与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3的前端侧内周面嵌合。在这样各部件之间嵌合的状态下,透镜支架43b的外周面、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3的外周面以及热收缩管50的前端侧外周面被粘接剂41a固定于前端部主体41的前端的内周面。
接着,对摄像单元40进行说明。图3是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摄像单元40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是沿着与基板45面垂直且与固体摄像元件44的光轴方向平行的面切断摄像单元40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在图3和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还示出通过层叠基板46的中央而将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的长度二等分的平面Ls。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摄像单元40中,基板45的内部引线(未图示)与固体摄像元件44的下部电极(未图示)电连接,通过由密封树脂54a进行覆盖而连接固体摄像元件44与基板45。
基板45是柔性印刷基板,从固体摄像元件44朝向固体摄像元件44的光轴方向延伸。在该基板45表面上形成有层叠了多个层的层叠基板46,该层叠基板46与基板45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固体摄像元件44的背面与层叠基板46的固体摄像元件44侧的侧面通过粘接剂54b进行粘接。
对于层叠基板46,通过将构成固体摄像元件44的驱动电路的多个电子部件中的一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安装于上部表面、一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埋设于内部而进行安装。在图3和图4的例子中,将多个电子部件55~58中的两个电子部件55、56安装于层叠基板46的上部表面。而且,将多个电子部件55~58中的两个电子部件57、58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内部。在摄像单元40中,以将包含了基板45、层叠基板46、电子部件55~58、信号缆线48的摄像单元40整体收纳在沿光轴方向投影固体摄像元件44的投影范围内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层叠基板46上形成有:两个连接盘61,它们与电子部件55电连接;两个连接盘62,它们与电子部件56连接;以及缆线连接盘63,其与信号缆线48前端的导体电连接且机械连接。在图3的例子中,设置有六个部位的缆线连接盘63,能够通过焊锡等连接六根信号缆线48。在层叠基板46的下部表面上形成有与基板45电连接的多个连接盘64、65A、65B、66。
在层叠基板46的内部层叠有多个导体层。在图4所示的剖面中示出导体层67、68、69。并且,在层叠基板46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过孔71~76。包含导体层67~69的多个导体层形成为与多个过孔71~76的任意一个电连接。
例如,与电子部件55电连接的层叠基板46的上部表面的连接盘61经由过孔71、72和导体层67与层叠基板46的下部表面侧的两个连接盘64(在图4中仅图示一个)电连接。与电子部件56电连接的层叠基板46的上部表面的连接盘62经由未图示的过孔与层叠基板46的下部表面侧的两个连接盘65A(在图4中仅图示一个)电连接。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电子部件57与导体层67电连接,并经由过孔71与电子部件55和连接盘64电连接。并且,电子部件58与导体层68电连接,并经由未图示的过孔与层叠基板46的下部表面侧的两个连接盘65B(在图4中仅图示一个)电连接。并且,层叠基板46的上部表面的缆线连接盘63中的相对于基板45的宽度方向从下数第二个缆线连接盘通过过孔76、导体层69以及过孔73与层叠基板46的下部表面侧的连接盘66电连接。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电子部件57、58以避开通过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的中央的平面Ls的方式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部。而且,过孔71~76在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相比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部的电子部件57、58都形成在层叠基板46的外侧。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部的电子部件57和电子部件58在之间不隔着任何过孔而彼此相邻的状态下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内部的情况下,该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在之间不隔着过孔而相邻的状态下埋设于层叠基板的内部。电子部件57、58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靠中央的部分,过孔71~76形成在电子部件57、58外侧的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端部。此外,在图3和图4所示的摄像单元40中,基板45和层叠基板46的长度方向对应于光轴方向,而基板45和层叠基板46的宽度方向对应于与光轴方向及层叠方向这双方垂直的方向。
这里,在内窥镜装置1中,伴随着内窥镜使用时的插入部的前进后退的操作或用于照相机角度调整的弯曲动作,而对信号缆线48施加朝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或施加使其上下摇动或者扭曲的力。由此,当在与信号缆线48连接的层叠基板46和基板45中产生应力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存在基板45和层叠基板46的中央部分Sc会弯曲的情况。
通常,由于电子部件由陶瓷等较硬的材料形成,因此对于内窥镜特有的弯曲应力,电子部件自身也比较不容易变形。与此相对,过孔比电子部件容易受到弯曲应力的影响。这是因为当对过孔施加过度的应力时,伴随着层叠基板的变形,与过孔连接的焊盘或者导体层也会变形,会从过孔剥离。当产生这种焊盘或者导体层从过孔的剥离时,过孔的导通会变得不稳定,成为图像的噪声产生等摄像单元的性能劣化的原因。
在摄像单元40中,以使电子部件57、58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靠中央的部分、过孔71~76形成在电子部件57、58外侧的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端部的方式来设定部件配置。而且,在摄像单元40中,过孔71~76和电子部件57、58都不配置在层叠基板46的中央。因此,如图5那样,由于电子部件57、58和过孔71、73、76不位于因应力而产生弯曲的层叠基板46的中央部分Sc,因此不会因该应力而受到影响。此外,在摄像单元40中,在与中央部分相比难以施加应力且难以变形的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接近端部位置配置过孔71~76,而尽可能地抑制应力对过孔71~76的影响。因此,在摄像单元40中,能够降低过孔71~76的导通的不稳定化,从而能够实现较高的可靠性。
并且,由于固体摄像元件44的背面与安装有电子部件的层叠基板46的固体摄像元件44侧的侧面被粘接剂54b粘接固定,因此提高该部分的强度,从而即使因用于照相机角度调整的弯曲动作等而施加扭曲的力,在基板45和层叠基板46上也不容易产生翘曲或弯曲等变形。
而且,在摄像单元40中,将电子部件57、58埋设在比过孔71~76靠内侧的层叠基板46内部。因此,在摄像单元40中,能够在俯视观察时与安装于层叠基板46的上层表面的两个电子部件55、56以及这两个电子部件55、56的连接盘61、62重叠的位置上设置电子部件57、58。因此,在摄像单元40中,由于相比除了将缆线连接盘还将四个电子部件全部配置于层叠基板的上部表面的部件配置结构,能够缩小俯视观察的情况下的基板面积,因此能够实现摄像单元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对在基板45的端部且在与层叠基板46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同一直线上配置三个过孔73~7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基板的端部配置三个以上的过孔的情况下,也可以像图6所示的摄像单元40A那样,使固体摄像元件44侧的三个过孔271~273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交错配置。同样也使基端侧的三个过孔274~276沿着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交错配置。在以这种方式配置过孔的情况下,按照基板的光轴方向上的最小限度的延长量来确保过孔与过孔的间隔,并且缩小基板和层叠基板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为了减少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延长量,通过缩小相邻的过孔的间隔而采用近似直线的交错配置。并且,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安装于层叠基板46的上部表面的电子部件和连接盘的图示。
并且,在将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埋设于层叠基板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使电子部件57、58在之间不隔着过孔271~276的状态下沿着光轴方向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中央部分。由于电子部件能够通过表面安装技术高密度地安装,因此多个电子部件55~58中的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中相邻的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可以是比形成于层叠基板46内部的过孔与埋设于层叠基板46的内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值Db小的间隔De。并且,由于电子部件如上所述由较硬的材料形成,因此对于内窥镜特有的弯曲应力,电子部件也比较不容易变形。因此,由于应力对电子部件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使两个电子部件57、58以接近的状态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的中央部分。因此,由于使两个电子部件57、58在之间不隔着过孔而接近的状态下埋设于层叠基板内的中央附近、并使过孔271~276形成于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端部的部件配置能够确保各部件间隔并且使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长度最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最优选的部件配置。
并且,对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的电子部件的朝向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电子部件的配置方法的图,是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摄像单元的俯视图。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层叠基板和电子部件以外的部件的图示。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摄像单元在受到应力的情况下如何变形的示意图,是从与光轴方向和层叠方向这双方垂直的方向观察变形时的摄像单元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采用的电子部件的配置方法的俯视图,是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摄像单元在受到应力的情况下如何变形的示意图,是从与光轴方向和层叠方向这双方垂直的方向观察变形时的摄像单元的图。
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中,在埋设于层叠基板46内的电子部件357、358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时都呈长方形的情况下,以该长方形的长边成为与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朝向的方式配置电子部件357、358。当产生基板上方向的应力时,如图8所示,层叠基板46根据该应力而变形。与此相对,电子部件357、358不容易产生变形,但由于电子部件357、358相对于层叠基板46的光轴方向上的长度较小,因此即使在电子部件357、358无法追随层叠基板46的变形的情况下,电子部件357、358从导体层367、368抬起的宽度Cr(参照图8)也极小,摄像单元的性能也几乎不会劣化。
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在以长方形的长边与层叠基板46C的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电子部件357p、358p的情况下,电子部件357p、358p相对于层叠基板46C的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会变长。由于电子部件357p、358p不容易变形,因此当层叠基板46C发生变形时,存在如下情况:电子部件358p无法追随层叠基板46C的变形而从追随层叠基板46C的变形而变形的导体层368R、368L(参照图10)剥离。具体而言,如图10那样,电子部件368p从导体层368R的上表面剥离,电子部件358p的下表面从导体层368R的上表面抬起比宽度Cr大的宽度Cp。其结果为,有可能电子部件358p与导体层368R的导通会变得不稳定,摄像单元的性能劣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埋设于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时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下,通过以使该长方形的长边成为与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朝向的方式配置电子部件,而降低应力对电子部件的影响,实现摄像单元的性能的稳定化。
标号说明
1:内窥镜装置;2:内窥镜;4:插入部;5:操作部;6:通用缆线;7:连接器;9:光源装置;10:处理器;13:显示装置;17:处置器具插入口;31:前端部;32:弯曲部;33:挠性管部;35:摄像装置;40、40A:摄像单元;41:前端部主体;41a:粘接剂;42:覆盖管;43:透镜单元;43a-1~43a-4:物镜;43b:透镜支架;44:固体摄像元件;45、145:基板;46、46C、146:层叠基板;47:电缆束;48:信号缆线;49:玻璃盖;50:热收缩管;51:粘接树脂;52:加强部件;53:固体摄像元件支架;54a:密封树脂;54b:粘接剂;55~58、357、357p、358、358p:电子部件;61~64、65A、65B、66:连接盘;63:缆线连接盘;67~69、367、368、368R、368L:导体层;71~76:过孔;81:弯曲管;82:弯曲引线。

Claims (7)

1.一种摄像单元,其具有:
固体摄像元件,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
基板,其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起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及
层叠基板,其作为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层叠基板,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过孔,
所述摄像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
所述过孔在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基板埋设有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
所述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在之间不隔着所述过孔而相邻的状态下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中的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中央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中的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在层叠方向上俯视观察时的形状是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边被配置成与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垂直的朝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所述两个以上的电子部件中的相邻的电子部件的间隔比形成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过孔与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值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背面与所述层叠基板的侧面粘接。
7.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具有将摄像单元设置于前端的插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单元具有:
固体摄像元件,其通过接受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而生成电信号;
基板,其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起在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光轴方向上延伸;以及
层叠基板,其作为形成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层叠基板,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多个导体层和多个过孔,
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
所述过孔在所述层叠基板的光轴方向上形成在埋设于所述层叠基板的内部的电子部件的外侧。
CN201480024427.3A 2013-06-28 2014-05-12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Active CN105163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6561 2013-06-28
JP2013136561A JP6307227B2 (ja) 2013-06-28 2013-06-28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PCT/JP2014/062572 WO2014208206A1 (ja) 2013-06-28 2014-05-12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3647A true CN105163647A (zh) 2015-12-16
CN105163647B CN105163647B (zh) 2018-06-19

Family

ID=5214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4427.3A Active CN105163647B (zh) 2013-06-28 2014-05-12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1270B2 (zh)
EP (1) EP3015051A4 (zh)
JP (1) JP6307227B2 (zh)
CN (1) CN105163647B (zh)
WO (1) WO20142082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8892A (zh) * 2016-12-05 2019-05-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单元、摄像单元、内窥镜和电子电路单元的连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4003B1 (ja) * 2015-01-05 2016-08-0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JP6655710B2 (ja) 2016-03-15 2020-0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内視鏡、及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0497A (ja) * 2009-08-31 2011-03-1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
WO2012043187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電気変換コネクタ、光伝送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CN102648840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WO2012120742A1 (ja) * 2011-03-04 2012-09-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配線板、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727163A (zh) * 2011-03-30 2012-10-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CN102802497A (zh) * 2009-06-25 2012-11-2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
US20130008694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828A (ja) * 1992-06-16 1994-01-14 Sony Corp 超小型ccdモジュール
JPH0685465A (ja) * 1992-09-01 1994-03-25 Tdk Corp Smdモジュール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330639A (ja) * 1998-05-11 1999-11-30 Sony Corp 実装基板
JP2000199863A (ja) * 1999-01-07 2000-07-18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2002076314A (ja) * 2000-08-30 2002-03-15 Texas Instr Japan Ltd 超小型撮像装置
JP4459701B2 (ja) 2004-04-23 2010-04-28 Hoya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の先端部
JP2009049973A (ja) * 2007-08-17 2009-03-05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mosイメージセンサパッケージ
JP2009247621A (ja) * 2008-04-07 2009-10-29 Olympus Corp 撮像ユニット
JP2010103628A (ja) * 2008-10-21 2010-05-06 Rohm Co Ltd 撮像モジュール
JP5302138B2 (ja) * 2009-08-31 2013-10-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497A (zh) * 2009-06-25 2012-11-28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单元
JP2011050497A (ja) * 2009-08-31 2011-03-17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
WO2012043187A1 (ja) * 2010-09-30 2012-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電気変換コネクタ、光伝送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CN102648840A (zh) * 2011-02-25 2012-08-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WO2012120742A1 (ja) * 2011-03-04 2012-09-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配線板、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186301A (ja) * 2011-03-04 2012-09-27 Olympus Corp 配線板、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727163A (zh) * 2011-03-30 2012-10-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US20130008694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Fujifilm Corporation Endoscop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8892A (zh) * 2016-12-05 2019-05-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单元、摄像单元、内窥镜和电子电路单元的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8206A1 (ja) 2014-12-31
US10191270B2 (en) 2019-01-29
CN105163647B (zh) 2018-06-19
EP3015051A4 (en) 2017-03-01
EP3015051A1 (en) 2016-05-04
US20160054559A1 (en) 2016-02-25
JP2015008901A (ja) 2015-01-19
JP6307227B2 (ja)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2933B2 (en) Image pickup unit for endoscope
US9345395B2 (en) Imaging module and endoscope device
WO2016063603A1 (ja)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この固体撮像装置を備えた電子内視鏡
US20160372848A1 (en)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endoscope device
CN105101864A (zh) 内窥镜装置
JP5964003B1 (ja)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5578946A (zh)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US10617285B2 (en) Imaging module with multi-layer substrate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160037029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ndoscope
CN109788892A (zh) 电子电路单元、摄像单元、内窥镜和电子电路单元的连接方法
WO2016092992A1 (ja) 撮像ユニット、内視鏡、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5163647A (zh) 摄像单元和内窥镜装置
US10734355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laminated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ircuit board
JP6099541B2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製造方法
JPWO2015194460A1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US20240122451A1 (en) Medical imaging device
WO2017104055A1 (ja) 撮像ユニット、内視鏡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WO2018003510A1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
US9596981B2 (en) Cavity exploration with an image sensor
JP2015109916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
WO2017115441A1 (ja) 実装構造体、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