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8257B -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8257B
CN105148257B CN201510598651.XA CN201510598651A CN105148257B CN 105148257 B CN105148257 B CN 105148257B CN 201510598651 A CN201510598651 A CN 201510598651A CN 105148257 B CN105148257 B CN 105148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matopoietin
source
drug
liposome
pept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86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8257A (zh
Inventor
张志仁
刘宇其
罗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filed Critic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MMU
Priority to CN2015105986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8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8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8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8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8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在制备治疗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可制备为脂质体,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代谢综合征,治疗后代谢综合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作用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且能减少给药频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应用到药物中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其脂溶性、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因此,相比单独使用小分子多肽,使用脂质体包裹小分子多肽后可以使其延长半衰期、增加其稳定性、脂溶性,增加其给药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可见糖尿病不是一个孤立的病,而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之一。②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它们的共同原因就是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③可造成多种疾病增加,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④有共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治了一种代谢紊乱,也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
代谢综合征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免疫等均有密切关系。本病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集中表现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增加胰岛素抵抗发生,劳动强度低,运动量少造成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着改变,体力劳动减少,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葡萄糖浓度增高、血液变稠,从而导致视网膜、皮肤、血管等多器官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内脏脂肪组织中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早在1993年就有科学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肥胖小鼠和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中表达升高,首次提供了肥胖和慢性炎性反应之间联系的确切证据。后来,科学家在糖尿病动物模型和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研究发现,控制炎性反应开关的两条信号通路——JNK/AP-1和NFκB均被激活,并且其下游调控炎症因子(TNF-α,IL-6等)表达均增高。脂肪组织的炎症微环境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大、增生,处于功能活化状态,分泌脂肪因子增多,同时脂肪细胞内过多的脂质堆积可以引起两大细胞器——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功能应激,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最重要的促造血因子,通过激活表达于红系细胞上的EPO受体(EPOR),促进红系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贫血治疗。近年研究显示炎症细胞、脂肪细胞等均可表达EPO受体,EPO可分别与上述细胞的EPO受体结合,进而干预肥胖、Ⅱ型糖尿病后多种病理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抑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但EPO的促造血功能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压增高等副作用,限制了EPO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是一种由一层或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包裹而成的球状体。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生物学定义: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药剂学定义为: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
脂质体的组成包括:类脂质(磷脂)及附加剂。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为主,来源于蛋黄和大豆,显中性;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E(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国外首选的辅料。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脂质体可以包裹多种药物例如疫苗、抗肿瘤药、蛋白质、核酸等,其特点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其脂溶性、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因此,相比单独使用小分子多肽,使用脂质体包裹小分子多肽后可以使其延长半衰期、增加其稳定性、脂溶性,增加其给药途径。
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代谢综合征的方面的应用还未有研究和专利公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新用途,即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代谢综合征,治疗后代谢综合征中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作用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能更显著地缓解代谢综合征症状,且能减少给药频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主要序列为SEQ ID NO: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最重要的促造血因子,通过激活表达于红系细胞上的EPO受体(EPOR),促进红系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贫血治疗。近年研究显示炎症细胞、脂肪细胞等均可表达EPO受体,EPO可分别与上述细胞的EPO受体结合,进而干预肥胖、Ⅱ型糖尿病后多种病理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抑制肥胖与Ⅱ型糖尿病。
进一步,所述应用包括在制备治疗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制备为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是一种由一层或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包裹而成的球状体。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脂质体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脂质体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和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和鼻腔给药。
脂质体是由脂双分子层组成的颗粒,可介导基因穿过细胞膜。通过脂质体介导比利用病毒转导进行基因转移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①脂质体与基因的复合过程比较容易;②易于大量生产;③脂质体是非病毒性载体,与细胞膜融合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后,脂质即被降解,无毒,无免疫原性;④DNA或RNA可得到保护,不被灭活或被核酸酶降解;⑤脂质体携带的基因可能转运至特定部位;⑥体外和体内试验都表明,接近染色体大小的DNA片段也能被转运至宿主基因组中并增长;⑦转染过程方便易行,重现性好。
脂质体可以包裹多种药物例如疫苗、抗肿瘤药、蛋白质、核酸等,其特点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其脂溶性、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因此,相比单独使用小分子多肽,使用脂质体包裹小分子多肽后可以使其延长半衰期、增加其稳定性、脂溶性,增加其给药途径。
进一步,所述脂质体的粒径为50-110n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脂质体的粒径为70nm。有研究表明脂质体从毛细血管到目标组织的过程与其膜流动性和血循环水平无关,而由粒径决定,当粒径大于300nm时,由于缺乏血管通透性,易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难离开循环系统;而大于100nm的脂质体易被淋巴系统清除;100nm左右的脂质体在血液-组织转换时更有效,血细胞可以很容易地推动那些粒径小于100nm的脂质体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裂隙。
进一步,所述脂质体包括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
脂质体的组成包括:类脂质(磷脂)及附加剂。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为主,来源于蛋黄和大豆,显中性;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E(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SPC(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国外首选的辅料。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
进一步,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磷脂类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35-70:35-70:0.8-1.2。
载药量与药物的性质有关,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较易制成脂质体。载药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故载药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磷脂类与胆固醇的比例会影响到形成脂质体的粒径大小。
进一步,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50:50:1。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代谢病和/或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
进一步,所述药物为脂质体。
进一步,所述药物的产品包括注射剂。脂质体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肌内和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和鼻腔给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新用途,即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代谢综合征,治疗后代谢综合征中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作用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能更显著地缓解代谢综合征症状,且能减少给药频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应用到药物中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其脂溶性、稳定性、减少毒副作用。因此,相比单独使用小分子多肽,使用脂质体包裹小分子多肽后可以使其延长半衰期、增加其稳定性、脂溶性,增加其给药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体重称量对比图。
图2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体内总脂肪重量称量对比图。
图3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实验分析图。
图4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胰岛素耐受实验分析图。
图5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血液甘油三脂含量分析图。
图6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血液总胆固醇含量分析图。
图7为对照组及各治疗组小鼠脂肪组织炎性介质TNF-α,IL-6及iNOS mRNA相对含量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J.萨姆布鲁克等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进行。所举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并不是本发明的内容仅限于所举实施例。所以,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实施方案进行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部分氨基酸相应的缩写如下:
谷酰胺gln Q;甘氨酸gly G;丝氨酸ser S;丙氨酸ala A;苏氨酸thr T;缬氨酸valV;异亮氨酸ile I;亮氨酸leu L;酪氨酸tyr Y;苯丙氨酸phe F;组氨酸his H;脯氨酸proP;天冬酰胺asn N;甲硫氨酸met M;谷氨酸glu E;色氨酸trp W;赖氨酸lys K;半胱氨酸cysC;精氨酸arg R。
实施例一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制备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Gln Glu Gln Leu Glu Arg Ala LeuAsn Ser Ser,该段多肽依次来源于促红细胞生成的第58位(谷氨酰胺)、第62位(谷氨酸)、第65位(谷氨酰胺)、第69位(亮氨酸)、第72位(谷氨酸)、第76位(精氨酸)、第79位(丙氨酸)、第80位(亮氨酸)、第83位(天冬酰胺)、第84位(丝氨酸)、第85位(丝氨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合成在ARI 431A型固相多肽合成仪(美国PE公司)上进行。方法采用标准芴甲氧羰基(Fmoc)方案,精氨酸采用两次偶联。起始选用0.125mmol对羟甲基苯氧甲基聚苯乙烯树脂(HMP树脂),按照多肽序列使肽链从羧基端逐个向氨基端延伸,每种氨基酸的用量为0.5mmol,与树脂的摩尔比为4∶1.各种氨基酸的α-氨基酸为Fmoc保护,其余侧链保护基团为:Ser(tBu)、Glu(OtBu)、Arg(Pmc)。第一个氨基酸连接到树脂上用4-二甲基吡啶,氨基酸活化用1-羟基苯并三唑和二环乙基碳,偶联后用体积分数为20%的哌啶水溶液去除Fmoc保护基。多肽粗品合成后,将树脂-粗肽在冰冷浴条件下混合于10ml切割液A(由结晶苯酚0.75g、1,2-乙二硫醇0.25ml、苯甲硫醚0.5ml、去离子水0.25ml和三氟乙酸10ml组成)中,待切割液温度上升至室温后,搅拌2小时,使肽链从树脂上裂解下来,同时去除多种保护基团,将反应混合液经G4玻砂漏斗过滤后以除去树脂,先后用1ml三氟乙酸,10ml二氯甲烷反复冲洗反应瓶,树脂和漏斗。将滤液在常温低压下蒸发至1-2ml,加入50ml预冷乙醚蒸发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粗品,-20℃保存备用。
将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粗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成浓度为20mg/ml的溶液,经孔径为0.45um的绿孔滤膜过滤后,在AKTA explorer 100型中压液相色谱仪(瑞典amerssambioscience)上用SOURCE凝胶柱上纯化。流动相A有体积百分比为1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含量为0.1%三氟乙酸组成,流动相B由体积百分含量为90%的乙醇和体积百分含量为0.1%三氟乙酸组成。先用流动相A1.5个柱体积洗脱,再用流动相A和流动相B的混合液。(流动相B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在8个柱体积内由0%逐渐增加至80%)洗脱,再用流动相A和流动相B的混合液(流动相B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在0.5个柱体积内由0%逐渐增加至80%)洗脱,在主峰处收集多肽溶液,冷却干燥,即得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纯品,用二甲基亚砜溶解,-20℃保存备用。将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纯品用Delta 600型高压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鉴定纯度,采用symmetry shield C18柱,流动相由体积百分含量为10%到60%的乙和体积百分含量为0.1%的三氟乙酸组成,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结果显示,合成多肽的纯度达到90%以上。同时,将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纯品用API2000LC/MS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仪测定分子量。结果显示,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实施例二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制备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将卵磷脂和胆固醇以1:1质量比溶于乙醚中,减压蒸馏除去其中的有机溶剂,超声水浴5分钟使其形成为均匀的W/O型乳液,再加入适量的如SEQ ID NO:1所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42℃水浴和干冰中反复冻融,并且连续数次通过孔径为100nm的薄膜挤出器。利用如SEQ ID NO:1所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与脂质体结合后体积变大,用琼脂糖凝胶CL-4B柱分离未与脂质体结合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所述脂质体中卵磷脂、胆固醇及小分子多肽的质量比为50:50:1。然后用透射电镜观察所得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形态结构:将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混合物用浓度为3g/L的磷钨酸溶液负染后,滴至专用铜网并风干,用透射电镜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形态结构,所得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为球形囊泡,粒径范围为50-110nm,平均粒径为70nm。使用液相质谱测定小分子多肽脂质体的包封率:取0.5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溶液,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混匀,600g离心10分钟,除去上清液,沉淀部分用10%的tritonX-100破膜并且稀释至10ml,采用液相质谱法测定,得到药物包封部分的浓度和相同体积不含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总浓度,两者之比为治疗脑损伤的小分子多肽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0%。
实施例三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其脂质体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中的作用
1、试验动物:
野生型C57小鼠,雄性,5-6周龄,购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正常饲养于清洁动物房。
2、药物及分组: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给予如SEQ ID NO:1所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30μg/kg体重进行腹腔注射,共计18只,每隔一天注射一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的治疗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30μg/kg体重进行腹腔注射,共计18只,每隔一天注射一次;
高脂喂养组:给予与治疗组相等体积的PBS进行腹腔注射,共计18只,每隔一天注射一次;
普饲组:不予处理,共计18只。
3、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小鼠随机分组后各小鼠单独喂养。普饲组各小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各小鼠接受高脂饲料喂养(饲料均购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每周为各小鼠称重2次。第14周各组随机抽出12只小鼠分别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各组6只)和胰岛素耐受实验(各组6只);各组剩余小鼠(每组6只)取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标本由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检验科检测),之后处死各小鼠,解剖出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后称量脂肪重量,后提取白色脂肪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相对表达情况。
对小鼠肥胖程度的影响
各组小鼠体重及脂肪重量如图1、2所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的小鼠体重、体重增加程度及脂肪重量明显低于高脂喂养组,而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治疗组与普饲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该实验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能显著性地抑制小鼠肥胖,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对肥胖的治疗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
对小鼠糖尿病的影响
第14周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与胰岛素抵抗实验如图3、4所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的小鼠葡萄糖耐量与胰岛素抵抗实验结果明显优于高脂喂养组,而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与普饲组小鼠葡萄糖耐量与胰岛素抵抗实验无显著性差异。该实验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能显著性地抑制小鼠胰岛素抵抗,增强葡萄糖耐受,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
对小鼠血脂含量的影响
第14周各组小鼠血脂含量如图5、6所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的小鼠血脂含量明显低于高脂喂养组,而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与普饲组小鼠血脂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该实验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能显著性地降低小鼠血脂,且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降血脂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
对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
第14周各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如图7所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程度明显低于高脂喂养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与普饲组小鼠血脂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该实验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治疗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组能显著性地降低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程度。
综上所述,利用小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模型验证了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脂质体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且这种治疗作用优于单独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治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制备的脂质体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序列为SEQ ID NO:1;
所述脂质体包括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35-70:35-70:0.8-1.2;所述应用为在制备治疗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的粒径为50-11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50:50:1。
4.用于治疗代谢病和/或代谢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含有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所述药物为脂质体,所述脂质体中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卵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35-70:35-70:0.8-1.2;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的序列为SEQID NO:1;所述代谢病和/或代谢综合征为肥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产品包括注射剂。
CN201510598651.XA 2015-09-18 2015-09-18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Active CN105148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8651.XA CN105148257B (zh) 2015-09-18 2015-09-18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8651.XA CN105148257B (zh) 2015-09-18 2015-09-18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8257A CN105148257A (zh) 2015-12-16
CN105148257B true CN105148257B (zh) 2018-12-04

Family

ID=54789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8651.XA Active CN105148257B (zh) 2015-09-18 2015-09-18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8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0109B (zh) * 2017-11-01 2019-08-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741895A (zh) * 2021-01-19 2021-05-0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Epo类似物在制备治疗脓毒症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968A (zh) * 2010-02-08 2011-08-10 刘树森 脂质体包裹胰岛素冻干制剂口服悬液及其制备工艺
CN10423106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化学二聚体及其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4968A (zh) * 2010-02-08 2011-08-10 刘树森 脂质体包裹胰岛素冻干制剂口服悬液及其制备工艺
CN10423106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化学二聚体及其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制备和鉴定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赵天 等;《中国临床医学》;20110228;第18卷(第1期);摘要 *
抗氧化肽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配方优化研究;牛瑞 等;《渔业科学进展》;20110430;第32卷(第2期);摘要,第9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8257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9326B2 (en) Polypeptides, nucleic acid molecule encoding polypeptides, and uses of polypeptides
CN102549010A (zh) 由人参制备新型糖脂蛋白吉托宁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新型糖脂蛋白吉托宁
WO2021027704A1 (zh) 多肽或其衍生物的应用
WO1999054346A1 (fr) Derives du glutathione et leur forme posologique
JP6389958B2 (ja) 瓦草5環性トリテルペンサポニン類化合物抗腫瘍の薬物用途
CN101703468A (zh) 维生素e油纳米乳制剂与制备方法
CN105148257B (zh) 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源肽在制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8187061A (zh) 靶向棕色脂肪组织的递药系统
Mishra et al. Phyto–vesicles: conduit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Huan et al. 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of a new doxorubicin conjugate via α-linolenic acid
JP2020537686A (ja) タカサゴサンシチソウのフラボノイド抽出物、ならびに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非アルコール性脂肪肝を治療する用途
CN101054414B (zh) 鹿茸表皮生长因子(deer egf)提取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24928A1 (en) C/ebp alpha sarn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0522923A (zh) 果糖和rgd肽共修饰的双重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的脂质材料
CN107982265B (zh) 一种用于治疗肺癌的组合物
KR100506950B1 (ko) 진세노사이드를 함유함을 특징으로 하는 면역증강효과에 대한 조성물
Liu et al. Molecular design and anti‑melanoma activity of a novel bullfrog antibacterial peptide RGD‑chimera
Hankins et al. The Opioid Growth Factor in Growth Regul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s in Cancer
CN101623286A (zh) 包含葫芦素类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组合物
CN109438558B (zh) 活性肽、重组载体、重组细胞、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ung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garlic preparations on the fluidity of blood,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peripheral microcirculation in comparison with placebo
Carbik et al. Immunologically act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aqueous extract of Nerium oleander
CN110294791B (zh) 具有胆固醇外流活性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肽类似物及其应用
CN102532268B (zh) 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寡肽及其应用
Liu et al. Improving the Thrombocytopenia Adverse Reaction of Belinostat Using 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