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619A -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619A
CN105144619A CN201480017357.9A CN201480017357A CN105144619A CN 105144619 A CN105144619 A CN 105144619A CN 201480017357 A CN201480017357 A CN 201480017357A CN 105144619 A CN105144619 A CN 105144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ifference
level
code word
pass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3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4619B (zh
Inventor
G·弗罗克
O·维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4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6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1Power control, e.g. to keep the total optical power consta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a supervisory or additional signal
    • H04B10/0779Monitoring line transmitter or line receiv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5Monitoring or measuring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5Performance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10/07957Monitoring or measur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用于确定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所述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监测设备执行:监测由第二设备经由所述光信号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以及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

Description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本发明总体涉及光网络,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当在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路径上存在光学带通滤波器时,配置将由第一设备使用以与第二设备通信的载波波长。
光网络(并且更具体地,无源光网络)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允许到例如住宅或办公室网关的网络接入或者用于确保移动回程(backhauling)。
在尝试增加由一个接入系统服务接入到网络的用户的数量时,已经开发了波分或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将在单个光纤上使用不同载波波长或频率的多个光信号多路复用的优点。尽管一些用户终端可以共享同一载波波长或频率,但是通常使用波长或频率分离器来分离不同的波长或频率,以增加同时光发送的数量。波长或频率分离器通常设置在用户终端和提供到其余网络的接入的终端之间。例如,该后者终端提供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接入。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波长或频率分离。我们可以引用基于薄膜的系统、如AWG(阵列波长光栅,ArrayWavelengthGratings)和FBG(光纤光栅,FiberBraggGratings)的干涉腔。
波长或频率分离器则针对每个通信方向包括多个光学带通滤波器。该光学带通滤波器被用于过滤并且组合由用户终端朝向允许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接入的终端发出的光信号。在其它方向上,该光学带通滤波器被用于过滤并且光谱分离由允许到核心网或城域网的接入的终端发出的光信号。
这样的布置中的困难在于配置终端的发送接口。实际上,这些发送接口将被配置为使得被有效使用的载波波长或频率与同它们相关联的各个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有效通带基本匹配。
已知这样的波长或频率分离器在温度受控环境中使用。这使得确保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稳定性。否则,通带(特别是标称波长或频率的值)随着温度而改变。然而,该已知技术要求给波长或频率分离器供电,或者将波长或频率分离器设置在温度受控的环境(例如,装有空气调节设备的地方)或者不导热(还被称为无热)封装中。为了网络部署的灵活性、成本和维护考虑,期望摆脱该约束,这意味着频率分离器的标称波长或频率是事先未知的。
另外,可以注意到,当终端不在这样的温度受控环境中时,该终端还随着温度而进行它们的发送配置的类似变化。
另外,可以注意到,终端还可能不知晓有效地用于它们各自的发送接口的给定配置的载波波长。实际上,每个终端都使用可能不指示有效使用的载波波长的一组配置参数。修改该一组配置参数涉及修改载波波长,而没有该载波波长的有效值的指示。
期望克服在光网络中出现的前述问题。特别是,期望提供允许配置经由有效通带是事先未知的光学带通滤波器进行通信的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解决方案。还期望提供允许配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进行通信的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解决方案,其中,即使通带的宽度可以不是温度依赖的,该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有效载波波长是温度依赖的和/或有效通带是温度依赖的。
还期望提供允许配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进行通信的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解决方案,该光学带通滤波器的用于给定的各自配置的有效载波波长是温度依赖的。
还期望提供允许检测经由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有效通带相比的、并且更具体地,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相比的、平顶型的光学带通滤波器进行通信的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失调的解决方案。
还期望提供针对前述问题的有效且节省成本的解决方案。
为此,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监测方法,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该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监测方法使得监测设备执行以下步骤: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以及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
因此,虽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载波波长和/或通带是事先未知的,但是由于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的监测,能够确保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匹配。因此,使得通过分析所述差异水平的进展,能够检测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失调。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执行:检测由第二设备接收的所述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的不连续性;通过去除所述不连续性,提取所述差异水平的连续且单调的进展。
因此,仅考虑温度改变在第一设备或者在光学带通滤波器处的贡献。因此,针对调节载波波长,不考虑与载波波长是否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匹配不相关的、对所发送的码字的损伤的影响。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执行:获得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一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第一码字之间的第一差异水平;获得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二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第二码字之间的第二差异水平;以及当所述第一差异水平与所述第二差异水平之间的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检测到一个所述不连续性。
因此,检测所述不连续性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成本低。
根据特定特征,所述第一和第二差异水平分别与在积分周期内积分的、在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多个差异水平对应。
因此,由于用于确定差异水平的测量值导致的伪差(artefact)是平滑的,与监测处理的反应性相比,这与温度的缓慢变化一致。而且,积分使得处理资源消耗减少。
根据特定特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现前向纠错方案,刷新周期使得所述第一差异水平的获取与所述第二差异水平的获取分离,当第二差异水平与解码极限之间的差低于第二阈值时,监测设备暂时缩小所述刷新周期,所述解码极限对应于以下最大差异水平,一旦超过该最大差异水平,第二设备根据前向纠错方案不能恢复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
因此,当需要时,增加用于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反应性,并且在其余时间,减少功率消耗。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执行:确定差异水平的累积变化量;以及基于所述累积变化量并且基于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确定表示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失配的失调信息。
因此,尤其是当载波波长当前处于失调时,允许即时查看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实际失调。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通过分析由第二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符号的信号时域形状,预先确定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列表。
用于一个符号的信号的时域形状的变化表示由载波波长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的未对准导致在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发送光信号时的组延迟或者相位延迟(还被称为相移)的变化。组延迟是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的符号的正弦分量的振幅包络的时间延迟的指示,并且是针对每个分量的频率的函数。相位延迟是用于每个正弦分量的相位的时间延迟的类似指示。因此,通过获得表示用于一个符号的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甚至当平顶型的光学带通滤波器被用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时,监测设备能够确定波长失调幅值。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比较所述信号时域形状与表示一组预定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
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
根据特定特征,监测设备通过以下操作预先确定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列表:针对多种载波波长,获得表示由第二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的信号强度测量的信息;获得表示所述码字与期望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信息;尝试将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预定衰减模型与信号强度测量值匹配;以及基于匹配的预定衰减模型和所获得的所述码字与期望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确定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
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失调信息与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该方法不如基于信号时域形状的前述方法准确,所以不如其复杂。
根据特定特征,所述差异水平对应于比特误码率或者对应于由第二设备接收的所述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对应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根据特定特征,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现前向纠错方案,第二设备在根据所述前向纠错方案对所述接收的码字进行解码时确定所述差异水平。
因此,确定所述差异水平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成本低。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而配置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方法,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该方法使得监测设备执行前述监测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确定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监测设备,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该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监测设备使得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用于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装置。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而配置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设备,该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该光接收接口被配置为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配置设备使得所述配置设备包括前述监测设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从通信网络下载和/或存储在可以由计算读取并且由处理器运行的介质上。该计算机程序包括在该程序由处理器运行时用于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实施方式中实现前述方法的指令。本发明还涉及信息存储装置,存储这样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特征将根据阅读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以下描述显得更清楚,所述描述参考附图产生,在附图中:
图1示例性地示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无源光网络的架构;
图2示例性地示出无源光网络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衰减;
图3示例性地示出无源光网络的光通信设备的架构;
图4示例性地示出光通信设备的硬件平台;
图5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由于温度改变导致光通信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是否必须被调节的算法;
图6示例性地示出用于处理表示期望码字与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信息的算法;
图7示例性地示出用于执行比特距离分析的算法;
图8示例性地示出用于调节刷新时间周期的算法,所述刷新时间周期用于触发表示期望码字与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信息的新处理;
图9示例性地示出用于指示光通信设备调节所述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算法;
图10示例性地示出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对应的信号时域形状(temporalshape);
图1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波长失调信息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之间的对应信息的第一算法;
图12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波长失调信息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之间的对应信息的第二算法;
图13A示例性地示出波长扫描操作的结果;
图13B示例性地示出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预定衰减模型相比的波长扫描操作的结果。
此后在无源光网络的情况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必须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情况,并且可以在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将光信号从第一光通信设备发送到第二光通信设备的一般范围内实现。
必须注意,由于波长和频率通过直接反比关系结合在一起,由于它们是指相同概念,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区别地使用这两个术语。
图1示例性地示出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无源光网络100的架构。无源光网络100包括主设备110、多个从设备141、142、143、以及光谱分离器设备120。从设备141、142、143经由光谱分离器设备120与主设备110互连。此后描述的功率分配器(powersplitter)可以设置在从设备与光谱过滤器设备120之间,以增加能够与主设备110互连的从设备的数量。无源光网络100的所有互连都可以通过使用光纤来执行。
在无源光网络100的情况下,从设备141、142、143为ONU(光网络单元)类型。ONU通常旨在位于最终用户家庭处。在无源光网络100的情况下,主设备110为OLT(光线路终端)类型。这使得ONU能够接入核心网或城域网(未示出)。
从设备141、142、143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设备132连接至光谱分离器设备120。功率分配器设备132是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将输入信号分离为多个对应信号的无源分离器,该多个对应信号的功率由朝向从设备141、142、143的多个链路划分。在下行链路方向上的每个链路上,由功率分配器设备132输出的信号包含与输入信号相同的信息,功率分配器设备132仅对信号的功率有影响。
其它从设备可以经由功率分配器设备131、133连接至光谱分离器设备120。每个功率分配器设备131、132、133和与其连接的从设备形成具有OLT的PON(无源光网络)类型的网络。PON在如由光谱分离器设备120过滤的各个波长带上操作。为了实现该目的,光谱分离器设备120包括用于每个PON的一对光学带通滤波器,目标在于过滤各个波长带,并且因此使得光谱分离器设备120能够执行WDM(波分多路复用)。
因此,如图1所示,光谱分离器设备120包括专用于在功率分配器设备132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从设备141、142、143的PON上的发送的光学带通滤波器121和122。第一滤波器122(此后被称为上行链路滤波器)负责过滤上行链路方向(即,从从设备141、142、143到主设备110)上的光信号。第二滤波器121(此后称为下行链路滤波器)负责过滤下行链路方向(即,从主设备110到从设备141、142、143)上的光信号。每个滤波器121、122都是由标称波长(还被称为中心波长)以及带宽或通带限定的光学带通滤波器。
对于所考虑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方向,光谱分离器设备120的所有滤波器都优选地具有相同带宽值,并且优选地间隔固定光谱距离。然而,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并且因此滤波器的有效通带是事先未知的。光谱分离器设备120优选是无源的,滤波器的标称波长并且因此滤波器的有效通带可以随着光谱分离器设备120的温度而改变。通常,对于在从-40℃至80℃范围内的温度,针对基于二氧化硅的光滤波器,标称波长并且因此有效通带可以改变±0.6nm,其对应于在约200GHz的频带内的频移。
另外,由于相同原因,与从设备141、142、143或主设备110的光发送接口的给定配置对应的有效载波波长可以是未知的。
因此,从设备141、142、143需要被配置用于在上行链路滤波器122的带宽或通带中的载频上,沿上行链路方向发送光信号。另外,主设备110需要被配置用于在下行链路滤波器121的带宽或通带中的载频上,沿下行链路方向发送光信号。
为了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以用于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将光信号发送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光接收接口被配置为能够接收当载波波长被包括在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该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载波波长和/或通带是事先未知的,提出有如下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并且基于所述监测操作,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
监测设备可以在接收光信号的第二设备中实现。在该情况下,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监测操作,指示第一设备重新配置其光发送接口。
监测设备可以以不同方式在发送光信号的第一设备中实现。在该情况下,第二设备给第一设备提供表示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并且第一设备相应地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其光发送接口,并且在必要时,执行调节。
监测设备可以以另一种不同方式在连接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第三设备中实现。在该情况下,第二设备给第三设备提供表示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并且第三设备相应地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并且指示第一设备重新配置其光发送接口。
在无源光网络100的情况下,监测设备可以在主设备110中实现,用于监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光发送。监测设备可以以又一不同方式在从设备141、142、143中实现,用于监测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光发送。
图2示例性地示出无源光网络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信号衰减(在图2中表示为a)。频率表示为横坐标(水平轴),并且透射率(在图2中表示为T)表示为纵坐标(垂直轴)。
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以标称频率f0为中心,f0是事先未知的并且可以随着温度而改变。图2示出低截止频率f0-ε与高截止频率f0+ε之间的平顶200,平顶的宽度等于2ε。可以认为在低截止频率f0-ε与高截止频率f0+ε之间不发生衰减。
图2示出针对比低截止频率f0-ε低的频率的上升沿201和针对比高截止频率f0+ε高的频率的下降沿202。对于平顶型滤波器,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斜率都很陡,这意味着衰减可以在短频率范围内从最小值改变为最大值。当斜率的绝对值具有至少500dB/nm的幅值时,认为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斜率很陡。
因此,当光信号的载频在平顶200的频率范围中时,不发生信号的衰减。但是当光信号的载频接近低截止频率f0-ε或接近高截止频率f0+ε时,温度的轻微变化可能意味着微小频移,这则可能意味着光信号的衰减的显著改变。
图3示例性地示出包括监测设备的设备的架构。
监测设备包括控制器模块301、失调确定模块302、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以及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
控制器模块301适于经由链路310从失调确定模块302接收失调信息Δλ,失调确定模块302可以基于至少一个查找表(LUT)构建。
控制器模块301还适于经由链路311从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接收解码裕度信息。
控制器模块301还适于将波长调节命令发送至第一设备,指示第一设备相应地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如此后关于图9详细描述的。控制器模块301还适于基于由失调确定模块302提供的失调信息Δλ,生成波长调节命令。
控制器模块301还可以适于经由链路315将刷新周期调节命令发送至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指示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相应地调节刷新时间周期,刷新时间周期通过差异水平Δdec的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限定两次连续分析之间的时间周期,差异水平Δdec是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控制器模块301还适于基于由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提供的解码裕度信息,生成刷新周期调节命令。
针对由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适于经由链路321接收表示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
差异水平Δdec例如被表述为所发送的码字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软解码的结果可以用于这样做。差异水平Δdec还可以被表述为比特误码率(BER),或者表述为表示为了恢复所发送的码字,第二设备遇到的困难的任何度量。
为了简单起见,差异水平Δdec的分析在此被称为比特距离分析,尽管监测设备可以处理表示为了恢复所发送的码字而非比特距离,第二设备遇到的困难的另一度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例如使用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纠错码或者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实现前向纠错(FEC)。由于FEC码,差异水平Δdec由此表示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解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幅值。差异水平Δdec表示所接收的码字的可靠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可作为周期帧的一部分的预定时间周期内,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设备知晓的预定码字。因此,在不实现软编码的情况下,第二设备能够确定表示期望码字与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信息,不管哪条所述信息都是所发送的码字与所接收的码字之间的比特误码率或者欧几里得距离,或者是表示为恢复所发送的码字,第二设备遇到的困难的任何度量。
优选地,当对所述差异水平Δdec指示的码字进行FEC-解码时,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经由链路321由第二设备提供。一旦FEC-解码被执行,或者FEC-解码是基于具有置信水平的FEC-解码的中间结果,则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可以被确定。
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还适于分析所接收的差异水平Δdec,如此后关于图6和图7详细描述的。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还适于经由链路313向失调确定模块302提供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变化Δacc的累积量(从所接收的差异水平Δdec的分析得到)。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还适于经由链路314向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提供表示在预定积分周期内接收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还可以适于从控制器模块301接收刷新周期调节命令,并且相应地调节前述刷新时间周期,如此后关于图8详细描述的。
失调确定模块302适于确定由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提供的、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变化Δacc的累积量的信息与将由失调确定模块302提供给控制器模块301的前述失调信息Δλ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适于确定由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提供的、表示在预定积分周期内接收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是否指示第二设备将要达到解码极限Tdec,解码极限Tdec与第二设备超过其不能恢复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的最大差异水平对应。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还适于将前述解码裕度信息相应地提供给控制器模块301。
监测设备还可以包括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负责经由链路312将相应信息填充在失调确定模块302中,例如,预先填充LUT。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适于分析所接收的光信号的形状,以估计失调幅值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适于经由链路320接收信号形状信息、以及表示与所述信号形状对应的码字的所述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
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可以由适于在波长扫描操作期间分析光信号衰减的衰减分析模块(如此后关于图12详细描述的)替换,以估计失调幅值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衰减分析模块适于经由链路320接收信号强度测量信息、以及表示与所述信号强度测量对应的码字的所述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
图4示例性地表示包括监测设备的设备的硬件平台。例如,认为主设备110包括监测设备。
根据所示的硬件平台,主设备110包括通过通信总线410互连的以下组件:处理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CPU(中央处理单元)400;RAM(随机存取存储器)401;ROM(只读存储器)402;设备403,适于读取存储在存储装置上的信息;第一通信接口404,目的在于连接到用于发送和接收光信号的光谱分离器设备120;以及第二通信接口405,目的在于连接到核心网或城域网。
CPU400能够执行从ROM402或者从任何其它存储装置加载到RAM401的指令。在给主设备110加电之后,CPU400能够从RAM401读取指令并且执行这些指令。指令形成使CPU400执行此后描述的算法的一些或所有步骤和/或实现此后关于图3描述的模块的一个计算机程序。
注意,除了通信接口适于使关注的从设备与无源光网络100的相关设备通信之外,还可以基于图4中示例性地示出的硬件平台实现从设备141、142、143。
在此描述的算法的任何和所有步骤、以及图3中所示的架构都可以通过由可编程计算机器(诸如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执行一组指令或程序以软件来实现;或者另外通过机器或专用组件(诸如FPGA(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ASIC(专用集成电路))以硬件来实现。
图5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由于温度改变,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是否必须被调节的算法。
为了确定在由第一设备使用以将光信号发送到第二设备的载波波长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是否存在失配,在步骤S510中,监测设备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然后,在步骤S520中,监测设备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
图5示出步骤S510和S520的详细实施方式。更具体地,当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光学路径受到损伤时,监测设备区分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差异水平Δdec进展的一部分和由于所述损伤导致的差异水平Δdec进展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这种损伤的情况下,由于调节载波波长无助于解决与这中损伤相关的解码问题,所以这种损伤在所述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的贡献将不与载波波长和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失配在所述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的贡献混淆。
在步骤S501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得表示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监测设备因此获得表示用于由第二设备接收的多个码字的差异水平Δdec的所述信息。
在随后步骤S502中,监测设备在预定积分周期内,对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所述信息积分。所述预定积分周期在此被简单地称为积分周期。换句话说,监测设备从表示用于所述多个码字的差异水平Δdec的所接收的信息获得平均差异水平。积分周期可以是例如根据经验限定或者根据用于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发送的调制方案限定的默认值,与积分信息相关的码字从第二设备发出。
在随后步骤S503中,监测设备在多个积分周期内提取差异水平Δdec的连续的且单调的进展。换句话说,监测设备去除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的不连续性。实际上,当温度变化并且修正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与设置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的匹配时,期望该温度变化对差异水平Δdec的影响的进展是连续的且单调的。相反,期望突然损伤在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显示不连续性。因此,在多个积分周期内提取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连续且单调的进展表示由于温度改变导致的在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与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之间的可能失配。差异水平Δdec的所述连续且单调的进展的提取结束了步骤S510。
在随后步骤S504中,监测设备根据至少一个预定标准检验所提取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是否可接受。这样的预定标准例如是:当所述进展表示稳定的或者改进的差异水平Δdec时,监测设备认为所提取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可接受。这样的标准的履行可以使用根据差异水平Δdec的时间的导数来评价。根据另一示例,这样的预定标准是:当累积差异水平Δacc高于特定阈值时,监测设备认为所提取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不可接受。此后参照图7和图9详细描述这样的累积差异水平Δacc。根据另一示例,这样的标准是当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显示出大于通过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载波波长的调谐粒度(tuninggranularity)的改变时的标准。
当监测设备认为所提取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可接受时,执行步骤S505;否则,执行步骤S506。
在步骤S505中,监测设备确定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不需要被调节。
在步骤S506中,监测设备确定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需要被调节。监测设备可以确定由于前述累积差异水平Δacc导致的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需要被调节的程度。
紧接步骤S506,监测设备指示第一设备调节其光发送接口的配置。此后关于图9详细地描述该方面。当监测设备指示第一设备有效地调节其光发送接口的配置时,监测设备在此被称为配置设备(configuringdevice)。
此后关于图6至图9提供前述监测步骤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详细实现方式。
图6示例性地示出用于处理表示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的算法。
在步骤S601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得表示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监测设备由此获得表示用于由第二设备接收的多个码字的差异水平的所述信息。步骤S601对应于已经描述的步骤S501。
在随后步骤S602中,监测设备在预定积分周期内对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所述信息积分。步骤S602对应于已经描述的步骤S502。为了简单起见,在预定周期i内的积分结果被表示为RIW(i),其中,i是正整数索引。
在随后步骤S603中,监测设备检验是否经过PIW表示的刷新时间周期。刷新时间周期PIW可以被调节,如此后关于图8描述的。刷新时间周期与在表示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的两个连续集合之间的时间周期对应。
当未经过刷新时间周期时,重复步骤S603;否则重复步骤S601,并且监测设备收集表示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新信息,并且随后执行新积分。
因此,图6的算法目标在于从第二设备获取必要信息,并且进一步格式化或者预处理所述必要信息,用于执行比特距离分析。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执行图6的算法。
图7示例性地示出用于执行比特距离分析的算法。
在步骤S701中,监测设备获得已经关于图6描述的用于两个连续积分周期的积分信息RIW(i-1)和RIW(i)。
在随后步骤S702中,监测设备如下确定值DI:
DI=(RIW(i)-RIW(i-1))/PIW
值DI表示在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是否出现不连续性。
在随后步骤S703中,监测设备检验DI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定阈值DIW。预定阈值DIW可以根据经验限定或者设置为取决于用于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发送的调制方案的默认值,其中,与积分信息RIW(i)相关的码字从第二设备发出。
当DI的绝对值大于预定阈值DIW(这意味着在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检测到不连续性)时,重复步骤S701;否则执行步骤S704。
必须注意,当刷新周期PIW是固定的时,值DI可以如下确定:
DI=RIW(i)-RIW(i-1)
在该情况下,预先设定预定阈值DIW的值。
在步骤S704中,监测设备更新与和温度改变的贡献相关的差异水平Δdec的变化对应的累积的变化量Δacc。对于第一积分信息RIW(0),累积变化量Δacc设置为0。通过将减法RIW(i)-RIW(i-1)的带符号结果添加到Δacc的先前值,来更新累积变化量Δacc。
在随后步骤S705中,监测设备提供用于确定已经描述的解码裕度信息的积分信息RIW(i)。监测设备还提供用于确定已经描述的失调信息Δλ的累积变化量Δacc。
因此,图7的算法目的在于执行比特距离分析,并且在该情况下,去除在期望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中观察到的不连续性。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来执行图7的算法,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5将累积变化量Δacc提供给失调确定模块302,并且将积分信息RIW(i)提供给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
图8示例性地示出用于调节刷新时间周期的算法。如上所述,刷新时间周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可以被调节。
在步骤S801中,监测设备从积分信息RIW(i)并且从已经描述的解码极限Tdec获得估计的解码裕度D。解码极限Tdec可以根据经验限定,或者根据在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发送中使用的解码方案限定,与积分信息RIW(i)相关的码字从第二设备发出。解码裕度D与积分信息RIW(i)和解码极限Tdec之间的差对应。
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解码裕度D通过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估计并且通过解码裕度估计模块303进一步提供给控制器模块301。
在随后步骤S802中,监测设备检验解码裕度D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decM。当解码裕度D大于预定阈值TdecM时,重复步骤S801;否则执行步骤S803。
在步骤S803中,监测设备暂时缩小刷新时间周期PIW。然后,重复步骤S801。
因此,图8的算法目的在于鉴于与第二设备的解码能力相比的第二设备的剩余裕度,适应载波波长调节的反应性。这允许限定反应性和功率消耗之间的折衷。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控制器模块301来执行图8的算法,控制器模块301将刷新周期调节命令提供给比特距离分析模块303。
图9示例性地示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算法。
在步骤S901中,监测设备获的前述的累积变化量Δacc。
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前述的累积变化量Δacc通过失调确定模块302确定并且由失调确定模块302进一步提供给控制器模块301。
在随后步骤S902中,监测设备从所获得的累积变化量Δacc并且从一组失调信息与一组相应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信息,获得前述失调信息Δλ。如上所述,可以在LUT中实现一组失调信息与一组相应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并且这样的LUT可以如以下关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0和图11或者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12、图13A和图13B详细描述的进行填充。
在随后步骤S903中,监测设备检验失调信息Δλ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I。
预定阈值TI可以是例如根据经验限定或者根据用于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发送的调制方案和/或FEC方案限定的默认值,与所获得的累积变化量Δacc相关的码字从第二设备发出。
当失调信息Δλ大于预定阈值TI时,执行步骤S904;否则,重复步骤S901。
在步骤S904中,监测设备将至少一个波长调节命令发送至第一设备。因此,第一设备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由此修正了在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发送中使用的载波波长。
当监测设备不知道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小载波波长时,监测设备可以指示应该使载频调谐的默认方向。然后,一旦第一设备修正了其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监测设备就检验差异水平Δdec的随后进展是否显示出在合适方向上的调节。如果不是,则监测设备指示第一设备在另一个方向上调节其光发送接口的配置。以下关于步骤S905和S906详细地描述该方面。
在步骤S905中,监测设备检验所发送的波长调节命令是否影响差异水平Δdec在正确方向上的进展。当所发送的波长调节命令影响差异水平Δdec在正确方向上的进展时,重复步骤S901;否则执行步骤S906。
在步骤S906中,监测设备将至少一个逆波长调节命令发送至第一设备,目的在于消除在步骤S904中发送的波长调节命令的影响,并且根据失调信息Δλ进一步调节载波波长。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当监测设备不知道是应该增加还是应该减小载波波长时,监测设备首先请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部分调节。然后,根据差异水平Δdec的随后进展,监测设备请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完全调节,或者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在其它方向上的校正调节。
因此,图9的算法目的在于请求第一设备使其适合光学输出接口,使得载波波长与在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学路径上存在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更好地匹配。期望码字与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进展允许推导出失调信息Δλ。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控制器模块301执行图9的算法,控制器模块301将波长调节命令提供给第一设备。
图10示例性地示出在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光学路径上存在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域形状。时间被表示为横坐标(水平轴),并且信号强度被表示为纵坐标(垂直轴)。
考虑具有以下特征的光学带通滤波器:在10GHz下的衰减为0.1dB,在7.5GHz和12.5GHz下的衰减为3dB,以及超过这些值时斜率为850dB/nm。
形状1010表示当光信号的载频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匹配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域形状。形状1010示出从接收符号开始的0.2ns左右的极值。
形状1020表示当光信号的载频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2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域形状。形状1020示出从接收符号开始的0.3ns左右的极值。
形状1030表示当光信号的载频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4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域形状。形状1030示出从接收符号开始的在0.35ns左右的极值。
形状1040表示当光信号的载频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移等于6GHz时,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信号时域形状。形状1040示出从接收符号开始的0.4ns左右的极值。
形状1010、1020、1030和1040示出分别在0.3ns、0.35ns和0.4ns左右的极值,这些极值为最大信号强度。其它形状可以例如根据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发送的信号的波形获得。
这种形状可以存在更多极值,也被称为本地极值,如例如在形状1030和1040中所示的。
可以理解,信号时域形状随着光信号的载频与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频率f0之间的频率失调而改变。
图1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波长失调信息Δλ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的第一算法。
在步骤S1101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得表示第二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的信号形状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监测设备在所考虑的符号的持续时间内的多个时刻(instant),获得第二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的光信号的强度的测量值。
为了在符号的持续时间内的多个时刻获得信号强度的测量值,第二设备执行过采样。
在一个变形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连续地发送符号的多个副本,使每个副本相比在前副本都延迟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submultiple)。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实现。然后,第二设备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并且第二设备根据其采样频率,执行针对符号的每个副本的信号强度的一次测量。根据该布置,副本的发送的开始与紧接在后副本的发送的开始之间的时间周期等于增加了所述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的符号持续时间。因此,第二设备在不同时刻对相同符号的副本采样,并且从而获得在不同时刻的信号强度,这允许在不使用过采样的情况下获得针对该符号的信号时域形状的离散查看。然后,第二设备由多个副本的采样生成表示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
在另一个变形例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连续发送符号的多个副本。然后,第二设备执行多个副本的采样,使针对一个副本的每个采样操作与在前副本的采样操作相比,延迟符号持续时间的约数。该延迟可以通过使用延迟线实现。还根据该布置,第二设备在不同时刻对相同符号的副本采样,并且从而获得在不同时刻的信号强度,这允许在不使用过采样的情况下获得针对符号的信号时域形状的离散查看。然后,第二设备由多个副本的采样生成表示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
在随后步骤S1102中,监测设备从所获得的表示第二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从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的信号形状的信息,获得失调信息Δ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监测设备将信号时域形状与一组预定信号时域形状进行比较。换句话说,使用图10的说明性示例,监测设备具有可供其支配的表示与形状1010、1020、1030、1040对应的多个候选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当接收符号时,第二设备可以观测到这些信息。码字由多个符号构成,监测设备可以针对构成所考虑的码字的多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执行比较,或者可以针对所考虑的码字的多个符号(可能是所有符号)执行比较,并且推导用于所述多个符号的趋势。在一个变形例中,基于专用序列(诸如,训练序列或前文)执行信号时域形状分析,并且基于持续发送到所述专用序列,或者事先发送到所述专用序列的码字,确定表示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专用序列和所述码字之间的时间差足够短,以认为波长失调当时没改变。例如,波长失调可以被认为在1μs内是稳定的。
表示多种候选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实际上表示图10中所示的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脉冲响应的时域形状与由第一设备实际使用以将光信号发送到第二设备的波形的卷积。
监测设备确定哪个预定义候选形状与所接收的符号的实际形状匹配最好。如图10中所示,已知针对所接收的符号的信号时域波形,可以推导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标称波长与由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的光信号的实际载波波长之间的频率失调。这样的候选形状是例如存储在LUT中的、与所述标称波长和所述载波波长之间的频率失调对应的图案。
例如如下执行提供最佳匹配的预定候选形状的选择。监测设备具有在符号持续时间内的预定时间间隔处的实际信号强度的值,监测设备将针对一个间隔的实际信号强度与针对同一间隔的候选形状估计的信号强度进行比较。然后,监测设备选择所估计的信号强度值与针对该间隔的实际信号强度匹配的候选形状的子集,并且针对用于所选择的候选形状的另一个间隔重复该选择处理,直到仅留下一个候选形状为止。
选择提供最佳匹配的预定候选形状还可以通过将实际信号形状的本地极值或拐点与候选形状的本地极值或拐点进行比较来执行。
在随后步骤S1103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取表示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地发送并且其信号形状信息在步骤S1101中已被获得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考虑到同步性,步骤S1103优选地与步骤S1101并行地执行,或者在步骤S1101中获得的信息和在步骤S1103中获得的信息彼此相关联。
在随后步骤S1104中,监测设备提供在失调信息Δλ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一旦建立对应关系(例如在初始阶段),则监测设备随后能够在不分析信号形状的情况下执行需要的波波长调节。
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执行图11的算法,信号形状分析模块304将对应信息提供给失调确定模块302。因此,图11的算法尤其适用于填充在上述的失调确定模块302的LUT中。
图12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确定波长失调信息Δλ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的第二算法。图12的算法可替换图11的算法。
在步骤S1201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取至少一个波长扫描操作的结果。波长扫描操作包括第一设备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码字用于多种载波波长。例如,该组经扫描的载波波长事先被监测设备知晓,或者由第一设备直接地或间接地提供给监测设备。如上所述,有效载波波长可能不被知晓,并且仅使用表示所述载波波长的信息,诸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参数。第二设备执行所接收的码字的信号强度测量。换句话说,第二设备获取针对多种扫描的载波波长的衰减测量值,并且将所述测量值或者表示所述测量值的信息提供给监测设备。图13A中示出所述测量值的示例性示例。在图13A中,每个测量值都由小叉(x)表示,其中,频率被表示为横坐标(水平轴),并且所测量的信号强度(在图13A上表示为S)被表示为纵坐标(垂直轴)。
波长扫描操作可以重复,以获得每个载波波长值的多个测量值,这将限定每个载波波长值的所测量的衰减值的范围。
在随后步骤S1202中,监测设备将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预定衰减模型调节到波长扫描操作的结果。换句话说,监测设备试图将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预定衰减模型匹配到波长扫描操作的结果。
必须注意,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值(当参照图2时,宽度为2ε)通常与温度变化无关。因此,虽然通带的标称波长f0是事先未知的,但是光学带通滤波器的衰减模型(在图2中示出)的整体形状可以是事先已知的。图13B中示出基于图13A中所示的测量值的示例性示例。因此,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标称波长f0或者对应配置可以由监测设备确定,例如,当需要时,通过内插来估计。
在随后步骤S1203中,监测设备从第二设备获取表示由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与由第二设备有效接收的、其测量值或者表示其测量值的信息在步骤S1201中已经被获得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的信息。为了同步性考虑,步骤S1203优选地与步骤S1201并行地执行,或者在步骤S1201中获得的信息和在步骤S1203中获得的信息彼此相关联。
在随后步骤S1204中,监测设备提供失调信息Δλ与期望码字和有效接收的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Δdec之间的对应信息。失调信息Δλ相当于通带的标称波长f0和与所考虑的差异水平Δdec对应的载波波长之间的差。一旦建立对应关系(例如,在初始阶段),监测设备随后就能够执行必要载波波长调节而无需再次执行波长扫描。
在图3所示的架构的情况下,由上述衰减分析模块执行图12的算法,衰减分析模块适于将对应信息提供给失调确定模块302。由此图12的算法尤其适用于填充在已经提到的失调确定模块302的LUT中。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确定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所述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监测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以及
-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光发送接口的所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所述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对应码字之间的所述差异水平的进展的不连续性;以及
-通过去除所述不连续性,提取所述差异水平的连续且单调的进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获得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一码字和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第一码字之间的第一差异水平;
-获得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第二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第二码字之间的第二差异水平;以及
-当所述第一差异水平与所述第二差异水平之间的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检测到一个所述不连续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异水平和所述第二差异水平分别与在积分周期内积分的、在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多个差异水平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实现前向纠错方案,刷新周期使所述第一差异水平的获得与所述第二差异水平的获得分离,当所述第二差异水平与解码极限之间的差低于第二阈值时,所述监测设备暂时缩小所述刷新周期,所述解码极限对应于如下最大差异水平,若超过了该最大差异水平,则所述第二设备不能根据所述前向纠错方案恢复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码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差异水平的累积变化量;以及
-基于所述累积变化量并且基于失调信息与所述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确定表示所述载波波长和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之间的失配的失调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通过分析由所述第二设备经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码字符号的信号时域形状,预先确定失调信息与所述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列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将所述信号时域形状与表示一组预定信号时域形状的信息进行比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通过以下操作预先确定失调信息与所述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列表:
-针对多种载波波长,获得表示由所述第二设备经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的码字的信号强度测量值的信息;
-获得表示所述码字与期望码字之间的所述差异水平的信息;
-尝试将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预定衰减模型匹配到所述信号强度测量值;以及
-基于所述匹配的预定衰减模型和所获得的所述码字与所述期望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确定失调信息与所述差异水平的各个累积变化量之间的所述对应关系列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异水平对应于比特误码率或者对应于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所述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对应码字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实现前向纠错方案,所述第二设备在根据所述前向纠错方案对所接收的码字进行解码时确定所述差异水平。
12.一种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而配置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方法,所述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所述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其特征在于,监测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确定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是否必须调节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监测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所述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包括:
-用于监测经由所述光信号由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的码字与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对应码字之间的差异水平的进展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所述监测,确定是否必须调节所述第一设备的所述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装置。
14.一种为了经由光学带通滤波器向第二设备发送光信号而配置第一设备的光发送接口的配置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具有光接收接口,所述光接收接口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载波波长被包括在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中时,接收在所述载波波长上由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输出并且由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光信号,所述载波波长和/或所述光学带通滤波器的所述通带是事先未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设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的监测设备。
15.一种信息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存储装置存储包括程序代码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代码指令能够被加载到可编程设备中,以在所述程序代码指令由所述可编程设备运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
CN201480017357.9A 2013-03-22 2014-02-20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6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60675.8A EP2782286B1 (en) 2013-03-22 2013-03-22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EP13160675.8 2013-03-22
PCT/JP2014/054782 WO2014148217A1 (en) 2013-03-22 2014-02-20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and the configuring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619A true CN105144619A (zh) 2015-12-09
CN105144619B CN105144619B (zh) 2019-02-19

Family

ID=47915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3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4619B (zh) 2013-03-22 2014-02-20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34789B2 (zh)
EP (1) EP2782286B1 (zh)
JP (1) JP6017064B2 (zh)
CN (1) CN105144619B (zh)
WO (1) WO20141482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73465B2 (en) 2008-02-14 2013-11-05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Robotically-controlled surgical end effector system with rotary actuated closure systems
US20140001234A1 (en) 2012-06-28 2014-01-02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attaching surgical end effectors to drive systems therefor
EP2782286B1 (en) * 2013-03-22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WO2015135183A1 (zh) * 2014-03-13 2015-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波长通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0506557B2 (en) 2015-03-05 2019-12-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margin based configuration of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MX366604B (es) * 2015-03-05 2019-07-1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argen de decodificacion que define ack de multiples niveles.
EP3288195B1 (en) * 2016-08-22 2019-04-24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Process for detecting a detuning at a wavelength splitter in an optical fibre transmission network
US11239919B2 (en) * 2018-12-20 2022-02-01 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 Side channel communication for an optical coherent transceiv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644A (en) * 1996-11-25 2000-02-29 Fujitsu Limite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of optical signal
US20070264024A1 (en) * 2006-04-28 2007-11-15 Ciena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application of a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 in a regional system
US20080089700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Fujitsu Limited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optical sign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20080222493A1 (en) * 2005-09-16 2008-09-11 Allied Telesi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loop response time optimization
US20120121257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Fujitsu Limited Pre-emphasis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0122A (ja) * 1996-01-18 1997-07-31 Canon Inc 波長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ネットワ−ク及び交換装置
JP3547622B2 (ja) * 1998-08-31 2004-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信号品質監視装置
FR2790893B1 (fr) 1999-03-12 2001-06-15 St Microelectronics Sa Dispositif d'association d'index a des adresses choisies parmi un nombre de valeurs plus grand que le nombre d'index disponibles
JP2001251245A (ja) * 2000-03-03 2001-09-14 Fujitsu Ltd 波長分割多重光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特性均一化装置、及び伝送特性均一化方法
US7149424B2 (en) * 2002-08-22 2006-12-12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mission of a telecommunications signal through an optical fiber
KR100689503B1 (ko) * 2004-12-30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파장 분할 다중 방식 수동형 광 가입자망
JP4499576B2 (ja) * 2005-01-17 2010-07-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波長多重システム、光終端装置および光ネットワークユニット
JP4888630B2 (ja) * 2005-07-08 2012-02-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監視制御方法
JP4751934B2 (ja) * 2006-12-28 2011-08-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および光伝送方法
US8718476B2 (en) * 2008-02-27 2014-05-06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Tunable optical discriminator
US8682175B2 (en) * 2008-08-28 2014-03-25 Cisco Technology, Inc. Variable rate transpond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digital electric filters
US8306418B2 (en) * 2009-03-10 2012-11-06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Data pattern dependent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in a coherent optical signal receiver
EP2290860B1 (en) * 2009-08-06 2021-03-31 ADVA Optical Networking SE A pluggable conversion module for a data transport card of a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EP2323287A1 (en) * 2009-11-12 2011-05-18 Intune Networks Limited Modulato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 an optical network
US9634792B2 (en) * 2010-11-24 2017-04-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erforming ONT wavelength tuning via a heat source
EP2782286B1 (en) * 2013-03-22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a configuration of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has to be adjuste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1644A (en) * 1996-11-25 2000-02-29 Fujitsu Limited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wavelength of optical signal
US20080222493A1 (en) * 2005-09-16 2008-09-11 Allied Telesi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 loop response time optimization
US20070264024A1 (en) * 2006-04-28 2007-11-15 Ciena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application of a dispersion compensating module in a regional system
US20080089700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Fujitsu Limited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optical sign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20120121257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Fujitsu Limited Pre-emphasis control method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2286A1 (en) 2014-09-24
JP2016503991A (ja) 2016-02-08
CN105144619B (zh) 2019-02-19
WO2014148217A1 (en) 2014-09-25
US9634789B2 (en) 2017-04-25
US20160056912A1 (en) 2016-02-25
JP6017064B2 (ja) 2016-10-26
EP2782286B1 (en)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4619A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发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其配置
CN104285394B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传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EP262111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 presence of a locking signal in a signal received by an optical receiver device.
CN105765883B (zh) 确定均衡参数的方法和监控装置、计算机程序、信息存储装置
CN103856262B (zh) 基于一码元延时干涉和平衡探测的带内光信噪比测量系统
WO20201161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JP2022509891A (ja) データ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光送受信機のための方法
CN104137453B (zh) 用于确定是否必须调节光传送接口的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RE45193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optical clock sig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