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992B -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3992B
CN105143992B CN201580000589.8A CN201580000589A CN105143992B CN 105143992 B CN105143992 B CN 105143992B CN 201580000589 A CN201580000589 A CN 201580000589A CN 105143992 B CN105143992 B CN 105143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ontainment member
developer
gear
ora terminal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3992A (zh
Inventor
江藤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43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3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2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a peelable sealing fil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显影剂收容容器(30)包括壳体(210)、密封构件(51)、卷取机构(5)。在壳体形成有收容空间(220)和开口部(20H)。密封构件被粘贴在壳体用于封住开口部。卷取机构将密封构件从壳体剥开并卷取密封构件。卷取机构具备遮断构件(58),该遮断构件利用密封构件的第1端缘(51U)侧被从壳体剥开后产生的密封构件的张力,遮断驱动传递机构(5H)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Description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内部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已知有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该处理盒具备感光体和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在分隔壁上形成有用于供给调色剂的开口部,该分隔壁设置于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与显影室之间。在该开口部上热熔合调色剂密封构件。在开始使用处理盒时,调色剂密封构件被卷取机构卷取,从而打开开口部。
卷取机构具备遮断机构,在调色剂密封构件被卷取构件卷取而完成打开时,该遮断构件遮断驱动力向卷取构件的传递。通过让用于剥开调色剂密封构件的卷取扭矩和预先设定的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变化,使驱动传递齿轮脱离,从而遮断驱动力的传递。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6214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所述的处理盒的卷取机构利用调色剂密封构件被从开口部完全剥开时的卷取扭矩的降低,来遮断驱动力的传递。然而,用于剥开调色剂密封构件的卷取扭矩根据熔合状态而容易变化。因此,存在在卷取动作的过程中因错误地遮断驱动力的传递而无法执行以后的卷取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能自动且稳定地实现用于密封开口部的密封构件的剥开。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包括:壳体,包含用于收容显影剂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以长方形状开口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能让所述显影剂流过;密封构件,被粘贴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封住所述开口部;卷取机构,从所述壳体剥开所述密封构件并卷取所述密封构件,其中,在所述密封构件的第1端缘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的密封面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为止封住了所述开口部之后被折回到所述一端侧,并且,位于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相反侧的第2端缘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卷取机构具备:卷取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2端缘被固定在其上;驱动传递机构,向所述卷取轴传递旋转驱动力;以及遮断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固定在其上并且与所述驱动传递机构连结,利用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从所述壳体剥开后产生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张力,遮断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所述卷取机构还具备与所述卷取轴邻接而配置的中继轴,所述驱动传递机构具备:中继齿轮,固定在所述中继轴;卷取齿轮,固定在所述卷取轴,并与所述中继齿轮咬合;可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中继轴,与所述中继轴一体地旋转并能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上滑动移动;以及输入齿轮,与配置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的第1位置的所述可动齿轮相咬合,经由所述可动齿轮向所述中继轴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其中,所述遮断构件是支承部,以将所述可动齿轮保持在所述第1位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的第2位置,通过所述卷取力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后,通过所述可动齿轮从所述第1位置滑动移动到解除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可动齿轮的所述咬合的所述第2位置,从所述输入齿轮向所述中继轴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被遮断。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所述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而被显影的显影剂像;收容所述显影剂的如上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转印部,将所述显影剂像从所述像载体转印到薄片。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自动且稳定地实现用于密封开口部的密封构件的剥开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被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及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及调色剂容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及调色剂容器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情形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11A是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拆除了显影辊并剥开了密封构件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1B是在图11A中粘贴了密封构件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2A是图11A所示的显影装置的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所示的显影装置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的立体图。
图15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中密封构件被卷取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5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中密封构件被卷取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6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中密封构件被卷取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6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中密封构件被卷取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取机构中可动齿轮从输入齿轮脱离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8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弹性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8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弹性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
图20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弹性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图20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弹性构件的周边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概要性地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打印机100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至图3所示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是所谓的单色打印机,但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或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形成于薄片体的其它装置。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前”、“后”、“左”、“右”之类的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说明清楚,并不用于限定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
打印机100具备壳体101,该壳体101收容用于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的各种装置。壳体101包括界定壳体101的顶面的顶壁102、界定壳体101的底面的底壁103(图3)、顶壁102与底壁103之间的主体后壁105(图3)、位于主体后壁105的前方的主体前壁104。壳体101具备用于配置各种装置的主体内部空间107。在壳体101的主体内部空间107中,延伸设置有将薄片体S沿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薄片体输送路PP。此外,打印机100具备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壳体101的开闭罩100C。
开闭罩100C包括作为主体前壁104的上方部分的前壁上方部104B及作为顶壁102的前方部分的顶壁前方部102B。此外,开闭罩100C能够以配置于一对臂部108的图中未示出的铰链轴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开闭(图2),所述一对臂部108被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开闭罩100C打开的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向外部敞开。另一方面,在开闭罩200C关闭的状态下,主体内部空间107的上方被闭塞。并且,在形成于主体内部空间107的显影收容部109中安装后述的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
在顶壁102的中央部配置有排出部102A。排出部102A由从顶壁102的前方部分至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构成。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20中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S被排出到排出部102A。此外,在主体前壁10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手动盘104A。手动盘104A以下端为支点可上下转动(图3的箭头DK)。
参照图3,打印机100具备盒110、搓辊112、第1薄片体提供辊113、第2薄片体提供辊114、输送辊115、校准辊对116、图像形成部120以及定影装置130。
盒110在内部收容薄片体S。盒110具备提升板111。提升板111以推升薄片体S的前头缘的方式倾斜。盒110能够从壳体101向前方抽出。
搓辊112配置于通过提升板111推升的薄片体S的前头缘上。当搓辊112旋转时,薄片体S被从盒110抽出。
第1薄片体提供辊113被配设在搓辊112的下游,将薄片体S向更下游送出。第2薄片体提供辊114被配设在手动盘104A的支点的内侧(后侧),将手动盘104A上的薄片体S引入壳体101内。
输送辊115被配设在第1薄片体提供辊113、第2薄片体提供辊114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以下,也简称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以下,也简称为下游)。输送辊115将通过第1薄片体提供辊113、第2薄片体提供辊114送出的薄片体S向更下游输送。
校准辊对116具有校正薄片体S的倾斜输送的功能。据此,对将被形成在薄片体S上的图像的位置进行调整。校准辊对116与图像形成部120形成图像的时机相配合将薄片体S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20。
图像形成部120具备感光鼓121(像载体)、带电器122、曝光装置123、显影装置20(显影剂收容容器)、调色剂容器30、转印辊126(转印部)、清洁装置127。
感光鼓121具有圆筒形状。感光鼓121具有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表面,并在该表面上承载与该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带电器122被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21的周面大致均匀地带电。
曝光装置123向通过带电器122带电的感光鼓121的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是根据从可通信地连接于打印机100的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图中未示出)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照射。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20向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2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调色剂容器30装卸自如地配设于显影装置20。当显影装置20向感光鼓121供给调色剂时,形成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静电潜像被显影(可视化)。由此,在感光鼓121的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
转印辊126在感光鼓121的下方隔着薄片体输送路PP与感光鼓121相对配置。转印辊126与感光鼓121之间形成转印夹缝部,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体S。
在向薄片体S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清洁装置127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21的周面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130配置在比图像形成部120靠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130具备使薄片体S上的调色剂融化的加热辊131和使薄片体S贴紧加热辊131的压力辊132。
打印机100还具备配设在定影装置130的下游的输送辊对133和配设在输送辊对133的下游的排出辊对134。薄片体S通过输送辊对133被向上方输送,最后通过排出辊对134被从壳体101排出。从壳体101排出的薄片体S被堆积到排出部102A上。
<关于显影装置>
接着,参照图4至图9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的立体图。图5是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的剖视图。图6是显影装置20及调色剂容器30的剖视立体图。进一步,图7是显影装置20单独的立体图。此外,图8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情形的俯视图。
显影装置20具备在一方向(显影辊21的轴向、左右方向)具有长尺寸的箱形形状的显影壳210(壳体)、顶板210U、左盖20H1、右盖20H2。显影壳210是显影装置20的壳体部分。如图5所示,在显影壳210的后方部分配置有后述的显影辊21、第1搅拌推进器23及第2搅拌推进器24。此外,在显影壳210的前方部分配置有用于安装调色剂容器30的容器收容部30H(图7)。显影壳210具备作为左右方向的一对侧壁的右侧壁210R及左侧壁210L(图4、图7)。
顶板210U从上方安装到显影壳210的后方部分。顶板210U覆盖后述的储存空间220的上方。左盖20H1(图4)是以覆盖显影壳210的左侧壁210L的方式从左侧安装的盖构件。左盖20H1具有保护后述的密封卷取机构5的功能。此外,右盖20H2(图7)是以覆盖显影壳210的右侧壁210R的方式从右侧安装的盖构件。右盖20H2具有保护后述的显影机驱动机构20G的功能。另外,左盖20H1及右盖20H2分别利用螺丝S1及S2被固定在左侧壁210L及右侧壁210R。
显影壳210具有储存空间220(图5、图8)(收容空间)。储存空间220用于收容调色剂。在储存空间220配设有第1搅拌推进器23(输送构件)及第2搅拌推进器24、调色剂补给口25。本实施方式采用单成分显影方式,在储存空间220中填充有作为显像剂的磁性调色剂。另一方面,在采用双成分显影方式的情况下,填充将调色剂和由磁性体组成的载体相混合的显影剂。调色剂在储存空间220内被搅拌输送,为了显影静电潜像,被依次从显影辊21供给到感光鼓121。
显影辊21以与储存空间220的后方相邻接的方式可旋转地被显影壳210支承。显影辊21具有沿显影壳210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圆筒形状,在外周具有被旋转驱动的套筒部分。在显影辊21的内部设有具备多个磁极的固定磁铁。另外,如后述的图11B及图12A所示,显影辊21可旋转地被右侧壁210R及左侧壁210L所具备的右轴承21R及左轴承21L所支承。
显影壳210的储存空间220被所述顶板210U覆盖,还被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分隔板22划分为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第1输送路221和第2输送路222(图9)。分隔板22比显影壳2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短,在分隔板22的左端及右端具备分别使第1输送路221与第2输送路222相连通的第1连通路223和第2连通路224。据此,在储存空间220中形成从第1输送路221、第2连通路224、第2输送路222到第1连通路223的循环路径。调色剂在该循环路径内沿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输送。
调色剂补给口25(图9)是在顶板210U上钻开的开口,被配置在第1输送路221的左端附近的上方。调色剂补给口25与上述循环路径相对配置,具有将从调色剂容器30补给的补给调色剂(补给显影剂)放入储存空间220的功能。
第1搅拌推进器23被配设在第1输送路221。第1搅拌推进器23包含旋转轴和以螺旋状突出设置在该旋转轴的圆周上的螺旋叶片。第1搅拌推进器23通过绕旋转轴被旋转驱动,将调色剂沿图9的箭头D1方向输送。第1搅拌推进器23以使调色剂经过调色剂补给口25与第1输送路221相对的位置的方式输送调色剂。据此,第1搅拌推进器23具有将从调色剂补给口25流入的新的调色剂和在第1输送路221中被输送的调色剂进行混合,把混合后的调色剂移交到第2输送路222侧的功能。另外,如图9所示,在比调色剂补给口25靠向箭头D1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将第1搅拌推进器23中相邻接的螺旋叶片相互连接的肋构件。该肋构件局部地抑制显影剂的输送性能,在调色剂补给口25的下方形成显影剂滞留部。如果储存空间220内的显影剂量减少,则显影剂滞留部的高度减少,补给调色剂从调色剂补给口25流入。另一方面,如果储存空间220内的显影剂量增大,则显影剂滞留部的高度增加,显影剂滞留部从下方封住调色剂补给口25。由此,抑制补给调色剂的流入。
第2搅拌推进器24被配设在第2输送路222。第2搅拌推进器24也具备与第1搅拌推进器23基本相同的形状。第2搅拌推进器24通过绕旋转轴被旋转驱动,一边将调色剂沿着图9的箭头方向D2输送,一边向显影辊21供给调色剂。另外,如图9所示,显影辊21被设定成在左右方向上比第1搅拌推进器23和第2搅拌推进器24(储存空间220)宽。
层厚限制构件26在显影辊21的上方与显影辊21相对配置。层厚限制构件26是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被左侧壁210L和R右侧壁210支承的板状构件。层厚限制构件26限制被供给到显影辊21上的调色剂的层厚。
调色剂容器30(图3)被安装在所述容器收容部30H,并被配置在显影壳210的调色剂补给口25的上方。详细而言,调色剂容器30具备搅拌桨31、输送推进器32、调色剂排出口33。搅拌桨31被旋转驱动而搅拌调色剂容器30内的调色剂,并将所述调色剂供给到输送推进器32。输送推进器32将调色剂朝向调色剂排出口33输送。
调色剂排出口33与显影装置20的调色剂补给口25相对应地配设在调色剂容器30(图6)。从调色剂排出口33落下的调色剂被从调色剂补给口25补给至显影装置20。
进一步,显影装置20具备显影机驱动机构20G(驱动机构)。如果在图7中拆除右盖20H2,如图8所示,配置在右侧壁210R的显影机驱动机构20G露出。显影机驱动机构20G与显影辊21、第1搅拌推进器23和第2搅拌推进器24的右端部相连结。显影机驱动机构20G通过与打印机100的壳体101内具备的图中未示出的马达连结,向显影辊21、第1搅拌推进器23和第2搅拌推进器24传递旋转驱动力。而且,显影机驱动机构20G还向调色剂容器30的搅拌桨31及输送推进器32传递旋转驱动力。显影机驱动机构20G包括被右侧壁210R轴支承的多个齿轮。
参照图8,显影机驱动机构20G具备输入齿轮201、第1空转齿轮202、显影辊齿轮203、第2空转齿轮204、第3空转齿轮205、容器齿轮206、第4空转齿轮207(图13)。输入齿轮201具有联轴(coupling)形状,通过显影装置20被安装于壳体101,该输入齿轮201与所述马达相连结。第1空转齿轮202与输入齿轮201连结,并与显影辊齿轮203和第2空转齿轮204连结。显影辊齿轮203是固定在作为显影辊21的旋转轴的显影辊轴21A的齿轮。输入到输入齿轮20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第1空转齿轮202和显影辊齿轮203被传递到显影辊21。而且,如果第2空转齿轮204和第4空转齿轮207通过第1空转齿轮202被旋转,则第1搅拌推进器23和第2搅拌推进器24被旋转驱动。进一步,第2空转齿轮204的旋转通过第3空转齿轮205及容器齿轮206被传递到调色剂容器30的搅拌桨31及输送推进器32。
接着,参照图10至图1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向显影装置20的投入以及密封卷取机构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图11A是从显影装置20拆除了显影辊21并剥开了后述的密封胶带51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1B是在图11A中粘贴了密封胶带51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2A是图11A所示的显影装置20的立体图,图12B是放大了图12A的一部分(区域X)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表示显影装置20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3中,为了表示显影壳210内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省略示出显影壳210。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卷取机构5(卷取机构)的立体图。
在打印机100制造后出厂时,如果在显影装置20的储存空间220内没有填充调色剂,则需要在打印机100的设置场所进行向储存空间220内填充调色剂的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打印机100的设置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增长。特别是,在从调色剂容器30向储存空间220的整体供给调色剂的情况下,如果利用被设定为补给少量的调色剂的输送推进器32的补给能力,则会进一步增长上述的作业时间。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在打印机100出厂时预先在储存空间220中填充有调色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出厂后的运输阶段的振动,调色剂在从储存空间220附着到显影辊21的周面后,容易污染显影装置20的周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20具备供给开口部20H(开口部)、密封胶带51(密封构件)及密封卷取机构5(卷取机构)。参照图11A、图11B、图12A以及图12B,显影装置20的显影壳210具备供给分隔部20K。供给分隔部20K是在第2搅拌推进器24的后方沿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壁部。供给分隔部20K具有分隔第2搅拌推进器24和显影辊21之间的功能。即,显影辊21隔着供给分隔部20K配置在与储存空间220相反的一侧。并且,供给开口部20H是以与储存空间220相连通的方式在供给分隔部20K开口的开口部。供给开口部20H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而在比供给分隔部20K的外周部略靠内侧的位置开口。另外,参照图11A,供给开口部20H被配置在比一对右轴承21R和左轴承21L靠向左右方向的内侧。供给开口部20H以与显影辊21的周面之中承载调色剂的显影剂承载区域相对应的方式而被开口。因此,显影辊21的显影辊轴21A(图8)的端部以及右轴承21R和左轴承21L被配置在比供给开口部20H靠向轴向的外侧。
密封胶带51以在供给开口部20H的周边与供给分隔部20K紧密接触的方式被热熔合(粘贴)。密封胶带51是沿着供给开口部20H的长边方向封住供给开口部20H的带状的构件。在打印机100的出厂阶段,在用密封胶带51封住了供给开口部20H的状态下,向储存空间220填充调色剂。通过将打印机100以该状态出厂,即使在运输过程中向显影装置20传递了振动,调色剂也不会流入显影辊21侧,可以防止打印机100的内部被调色剂污染。在打印机100被设置到使用场所后,密封胶带51被密封卷取机构5自动卷取。因此,在开始使用打印机100时,无需为了剥开密封胶带51而将显影装置20从壳体101暂时取下。
参照图13和图14,密封胶带51具备密封起端部51T(第2端缘)和密封支承部51U(第1端缘)。密封起端部51T和密封支承部51U是配置在密封胶带5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端缘。在将密封胶带51热熔合于供给分隔部20K以封住供给开口部20H时,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被配置在供给分隔部20K(图14)的左端侧(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并且,在密封胶带51的密封面到供给分隔部20K的右端侧(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为止封住了供给开口部20H之后,密封胶带51再次被折回到左端侧(图13的密封反转部51S)。然后,密封胶带51的密封起端部51T被配置到供给分隔部20K的左端侧且密封支承部51U的后方(图13)。由此,如图14所示,密封胶带51的第1密封部51A被热熔合于供给分隔部20K,第2密封部51B作为剥下用区域而重叠配置在第1密封部51A的后方。另外,图14所示的密封胶带51的左端部的弯曲姿势由后述的海绵支承部210L2而形成(参照图18B)。
密封卷取机构5具有将密封胶带51从显影壳210剥开并卷取密封卷取机构5的功能。参照图10,密封卷取机构5被配置在显影壳210的左侧壁210L。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利用显影辊21和第1搅拌推进器23以及第2搅拌推进器24在轴向(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差异,将密封卷取机构5配置在显影辊21的左端部的前方且第1搅拌推进器23和第2搅拌推进器24的左端部的左侧位置。
密封卷取机构5具备缝隙部52(图13)、卷取轴53、卷取齿轮54、传递轴55(中继轴)、中继齿轮56、可动齿轮57、支承夹58(遮断构件、支承部)、推进器齿轮59(输入齿轮)。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传递部5H(驱动传递机构)包括卷取齿轮54、中继齿轮56、可动齿轮57、推进器齿轮59。驱动传递部5H具有向卷取轴53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功能。
缝隙部52(图13)是配置在供给分隔部20K的左侧的细长状的构件,形成显影壳210的一部分。缝隙部52具备缝隙20I。封住了供给开口部20H的状态的密封胶带51的密封起端部51T侧和密封支承部51U侧插通于该缝隙20I(参照图13、图18B)。另外,在从供给分隔部20K剥开密封胶带51后,缝隙20I被后述的密封海绵60(图18B)封住。
卷取轴53是在显影壳210的左端侧可旋转地被左侧壁210L支承的轴部。图13所示的卷取轴上端部53A和卷取轴下端部53B分别被左侧壁210L轴支承。密封胶带51的密封起端部51T被粘接固定于卷取轴53。
卷取齿轮54是固定在卷取轴53的卷取轴上端部53A侧的直齿轮(spur gear)。卷取齿轮54与卷取轴53一体地旋转。此外,卷取齿轮54与中继齿轮56咬合。
传递轴55是与卷取轴53的前方邻接而配置的轴部。传递轴55以与卷取轴53平行延伸的方式可旋转地被左侧壁210L支承。图13所示的传递轴上端部55A和传递轴下端部55B分别被左侧壁210L轴支承。
中继齿轮56是固定在传递轴55的传递轴上端部55A侧的直齿轮。中继齿轮56与传递轴55一体地旋转。
可动齿轮57安装于传递轴55,与传递轴55一体地旋转并能在传递轴55的轴向上滑动移动。可动齿轮57具备呈D孔形状的图中未示出的轴孔。另一方面,传递轴55也在周面具有D面形状(参照图16B)。据此,传递轴55随着可动齿轮57的旋转而旋转,并且,能使可动齿轮57滑动移动。可动齿轮57是与推进器齿轮59咬合的斜齿轮(helical gear)。
支承夹58是与传递轴55连结的夹子状的构件。详细而言,支承夹58包含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大致呈C字形状的一对夹部58A(图16B)、以及在上下方向上连接一对夹部58A的连接部58B。通过将夹部58A从径向嵌入传递轴55,支承夹58与传递轴55相连结。此时,支承夹58被安装在传递轴55的下方部分(第2位置)。另外,在连接部58B固定有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支承夹58作为遮断构件发挥功能,利用从供给分隔部20K剥开的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被卷取轴53卷取时的卷取力,遮断驱动传递部5H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换言之,支承夹58利用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侧被从供给分隔部20K剥开后产生的密封胶带51的张力,来遮断驱动传递部5H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推进器齿轮59通过与配置在传递轴55的轴向的中央部(第1位置)的可动齿轮57相咬合,经由可动齿轮57向传递轴55传递旋转驱动力。推进器齿轮59旋转时的轴向与传递轴55的轴向相垂直而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推进器齿轮59是固定在作为第1搅拌推进器23的旋转轴的推进器轴23A的左端部的斜齿轮。另外,如图14所示,驱动传递部5H之中,传递轴55、中继齿轮56、可动齿轮57及推进器齿轮59被收容在作为左侧壁210L的一部分的收容部210L1内。收容部210L1呈左侧部分敞开的箱型形状。
接着,参照图15A至图17对密封卷取机构5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5A、图15B以及图16A、图16B分别是表示在密封卷取机构5中密封胶带51被卷取轴53卷取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在密封卷取机构5中卷取了密封胶带51后,可动齿轮57从推进器齿轮59脱离的情形的立体图。
在显影辊21的储存空间220(图8)中填充有调色剂,并且密封胶带51封住了供给开口部20H的状态下,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向显影装置20的输入齿轮201输入旋转驱动力。由此,显影辊21、第1搅拌推进器23及第2搅拌推进器24旋转,并且,固定在第1搅拌推进器23的推进器轴23A的推进器齿轮59向图15A的箭头R1方向旋转。此时,支承夹58从下方将可动齿轮57保持在与推进器齿轮59相咬合的位置。因此,通过从推进器齿轮59向可动齿轮57传递旋转驱动力,可动齿轮57、传递轴55以及中继齿轮56向图15A的箭头R2方向旋转。其中,传递轴55一边摩擦支承夹58的夹部58A的内周面一边旋转。进一步,通过中继齿轮56与卷取齿轮54的咬合,卷取齿轮54及卷取轴53向该图的箭头R3方向旋转。由此,密封胶带51开始从密封起端部51T顺序地被卷取轴53卷取,供给开口部20H从右侧逐渐被打开(图15B)。
如果进一步推进密封胶带51的卷取,第1密封部51A中紧密粘结在供给分隔部20K的左端部的密封脱离部51Z(图15B)不久从供给分隔部20K被剥开。由此,如图16A所示,密封胶带51成为架设于卷取轴53和支承夹58的状态。如果卷取轴53进一步旋转,则支承夹58被向图16A的箭头方向DU拉拽,通过密封胶带51的卷取力,支承夹58从传递轴55脱离(图16B)。
在支承夹58从传递轴55脱离后,通过因可动齿轮57与推进器齿轮59的斜齿轮之间的咬合而产生的推力,可动齿轮57从传递轴55的轴向的中央部滑动移动到下方的第2位置(图16B的箭头DG)。由此,如图17所示,推进器齿轮59与可动齿轮57之间的咬合被解除,从推进器齿轮59向传递轴55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被遮断。之后,显影辊21、第1搅拌推进器23以及第2搅拌推进器24根据显影装置20的显影动作而被旋转驱动。此时,在图17中,虽然推进器齿轮59与第1搅拌推进器23的推进器轴23A一起旋转,但是密封卷取机构5的其它构件不会旋转。因此,可以防止在密封胶带51被卷取后因为支承夹58旋转与周围的构件接触而产生的异常音。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密封卷取机构5卷取用于封住显影壳210的供给开口部20H的密封胶带51,从而可以使调色剂流过供给开口部20H向显影辊21供给。并且,支承夹58利用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被卷取时的卷取力,遮断驱动传递部5H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因此,在完成密封胶带51的剥开后,能可靠地遮断旋转驱动力向卷取轴53的传递。特别是在密封胶带51被剥开的过程中,由于卷取力不会到达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可以防止错误地遮断驱动传递部5H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由此,可以自动且稳定地实现密封胶带51的剥开。此外,支承夹58在被安装于传递轴55期间,具有将可动齿轮57保持在与推进器齿轮59相咬合的位置的功能。因此,通过支承夹58对传递轴55的装卸,可以实现向传递轴55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及解除。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从显影机驱动机构20G传递到第1搅拌推进器23的旋转驱动力来卷取密封胶带51。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传递到显影辊21的旋转驱动力来卷取密封胶带51,进一步,还可以利用传递到调色剂容器30或壳体101侧的感光鼓121的旋转驱动力来卷取密封胶带51。
进一步,图1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的密封卷取机构5的周边的剖视图,图18B和图18C是示意性地表示显影装置20的密封海绵60的周边的放大图。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带51插通于形成在供给开口部20H的左侧的缝隙20I。通过将缝隙20I用于卷取密封胶带51,可以防止储存空间220内的调色剂泄漏到密封卷取机构5侧或显影装置20的外部。而且,显影装置20还具备海绵支承部210L2和密封海绵60(弹性构件)。参照图18B,海绵支承部210L2是左侧壁210L的一部分,是与缝隙部52邻接而配置的壁部。海绵支承部210L2从缝隙部52向左方延伸并且其顶端部向后方弯曲。密封海绵60是长方体形状的海绵,配置在由缝隙部52及海绵支承部210L2界定的俯视为“コ”字型的空间。密封海绵60具备在密封胶带51的前方与密封胶带51相对配置的相对面。
如图18B所示,密封海绵60,通过向封住了供给开口部20H的状态下的密封胶带51的密封支承部51U侧按压,而被向前方压缩变形(箭头DP1)。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密封胶带51被卷取(箭头DT),一旦密封胶带51从缝隙20I离开而脱离密封海绵60,则密封海绵60的压缩被解除(图18C的箭头DP2)。此时,密封海绵60的右侧的端面从外侧阻塞缝隙20。由此,能够防止经过供给开口部20H的调色剂从储存空间220向密封卷取机构5侧流出。这样,利用密封胶带51的按压力,可以实现密封海绵60对缝隙20I的封住及打开的切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打印机100进行了说明。根据这种结构,能自动且稳定地实现用于封住供给开口部20H的密封胶带51的剥开。由此,感光鼓121能稳定地承载显影剂像,可以稳定地在薄片体S上形成图像。另外,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支承夹58从传递轴55脱离后,可动齿轮57通过可动齿轮57与推进器齿轮59的斜齿轮之间的推力而进行滑动移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可动齿轮57及推进器齿轮59的简易结构来实现可动齿轮57的滑动移动。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P的内部情形的立体图。在图19中,对于具备与之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同样的结构及功能的构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后附加P来表示。显影装置20P与之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弹簧61(施力构件)。弹簧61外嵌于传递轴55P,施加使可动齿轮57P朝向支承夹58P的力。根据该结构,在支承夹58P从传递轴55P脱离后,可动齿轮57P利用弹簧61所施加的力而从传递轴55P的轴向的中央部向下方滑动移动。因此,能可靠地使可动齿轮57P从推进器齿轮59P脱离。
(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8B和图18C,对密封海绵60配置于密封胶带51的前方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图20A和图20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清洁海绵62周边的放大图。在图20A、图20B中,对于具备与之前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20同样的结构及功能的构件,在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后附加Q来表示。显影装置具备海绵对置部210L3、清洁海绵62(弹性构件)。
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清洁海绵62在密封胶带51Q的后方被固定于缝隙部52Q。海绵对置部210L3是隔着密封胶带51Q与清洁海绵62相对配置的壁部。清洁海绵62通过向封住了图中未示出的供给开口部的状态下的密封胶带51Q的密封起端部51TQ侧按压,而被向后方压缩变形(图20A的箭头DP3)。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密封胶带51Q被卷取(箭头DT),不久密封胶带51Q从缝隙20IQ离开而脱离清洁海绵62,则清洁海绵62的压缩被解除(图20B的箭头DP4)。此时,清洁海绵62的右侧的端面从外侧阻塞缝隙20IQ。
而且,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一边让密封胶带51Q之中面向调色剂的收容空间的胶带面(面)与清洁海绵62接触,一边由图中未示出的卷取轴卷取密封胶带51Q。因此,可以让清洁海绵62具有从密封胶带51Q的胶带面去除调色剂(图20A的TN)的清洁功能。据此,还可以进一步防止卷取机构的周边被飞溅的调色剂所污染。此外,与图18B、图18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图20A、图20B所示的变形实施方式具有即使在密封胶带51Q的卷取过程中也始终封住缝隙20IQ的优点。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卷取过程中的调色剂的泄漏。另外,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设计成在将密封胶带51Q夹在清洁海绵62和海绵对置部210L3之间的状态下卷取密封胶带51Q。因此,即使在卷取过程中清洁海绵62的弹性力(还原力)发生变动,也不容易影响密封胶带51Q的卷取性能。
(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显影装置20用作显影剂收容容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显影剂收容容器也可以是调色剂容器30。即,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调色剂容器30的调色剂排出口33被密封胶带51封住,在开始使用打印机100时,密封胶带51被密封卷取机构5剥开,从调色剂容器30向显影装置20补给调色剂。

Claims (9)

1.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其包括:
壳体,包含用于收容显影剂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以长方形状开口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能让所述显影剂流过;
密封构件,被粘贴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封住所述开口部;
卷取机构,从所述壳体剥开所述密封构件并卷取所述密封构件,其中,
在所述密封构件的第1端缘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的密封面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为止封住了所述开口部之后被折回到所述一端侧,并且,位于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相反侧的第2端缘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卷取机构具备:
卷取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2端缘被固定在其上;
驱动传递机构,向所述卷取轴传递旋转驱动力;以及
遮断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固定在其上并且与所述驱动传递机构连结,利用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从所述壳体剥开后产生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张力,遮断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卷取机构还具备与所述卷取轴邻接而配置的中继轴,
所述驱动传递机构具备:
中继齿轮,固定在所述中继轴;
卷取齿轮,固定在所述卷取轴,并与所述中继齿轮咬合;
可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中继轴,与所述中继轴一体地旋转并能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上滑动移动;以及
输入齿轮,与配置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的第1位置的所述可动齿轮相咬合,经由所述可动齿轮向所述中继轴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其中,
所述遮断构件是支承部,以将所述可动齿轮保持在所述第1位置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中继轴的轴向的第2位置,通过所述卷取力从所述中继轴脱离,
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后,通过所述可动齿轮从所述第1位置滑动移动到解除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可动齿轮的所述咬合的所述第2位置,从所述输入齿轮向所述中继轴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被遮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齿轮及所述输入齿轮是斜齿轮,
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后,通过因所述斜齿轮之间的啮合而产生的推力,所述可动齿轮从所述第1位置滑动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构件,配置在所述中继轴,施加使所述可动齿轮朝向所述支承部的力,其中,
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后,通过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所述可动齿轮从所述第1位置滑动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构件,配置在所述中继轴,施加使所述可动齿轮朝向所述支承部的力,其中,
在所述支承部从所述中继轴脱离后,通过所述施力构件所施加的力,所述可动齿轮从所述第1位置滑动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
5.一种显影剂收容容器,其包括:
壳体,包含用于收容显影剂的收容空间和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以长方形状开口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能让所述显影剂流过;
密封构件,被粘贴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封住所述开口部;
卷取机构,从所述壳体剥开所述密封构件并卷取所述密封构件,其中,
在所述密封构件的第1端缘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的状态下,所述密封构件的密封面到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为止封住了所述开口部之后被折回到所述一端侧,并且,位于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相反侧的第2端缘被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卷取机构具备:
卷取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长边方向的一端侧,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2端缘被固定在其上;
驱动传递机构,向所述卷取轴传递旋转驱动力;以及
遮断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固定在其上并且与所述驱动传递机构连结,利用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被从所述壳体剥开后产生的所述密封构件的张力,遮断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所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所述显影剂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缝隙,配置在所述壳体,让封住了所述开口部的状态的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侧及所述第2端缘侧插通;以及
弹性构件,与所述缝隙邻接而配置在所述壳体,通过向封住了所述开口部的状态下的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1端缘侧或所述第2端缘侧按压而被压缩变形并且在所述密封构件被所述卷取轴卷取后解除所述压缩,阻塞所述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通过向封住了所述开口部状态下的所述密封构件的所述第2端缘侧按压而被压缩变形,
一边让所述密封构件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面与所述弹性构件接触,一边由所述卷取轴卷取所述密封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送构件,沿着所述长边方向配置在所述壳体,被旋转驱动而输送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显影剂;以及
显影辊,在隔着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收容空间相反的一侧,可旋转地被所述壳体支承,用于在周面承载从所述开口部流出的所述显影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与所述输送构件的所述长边方向的所述另一端侧连结,向所述输送构件传递旋转驱动力,其中,
所述驱动传递机构与所述输送构件的所述长边方向的所述一端侧连结,将传递到所述输送构件的所述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卷取轴。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所述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剂而被显影的显影剂像;
收容所述显影剂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
转印部,将所述显影剂像从所述像载体转印到薄片体。
CN201580000589.8A 2014-01-23 2015-01-09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143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534 2014-01-23
JP2014-010534 2014-01-23
PCT/JP2015/050431 WO2015111445A1 (ja) 2014-01-23 2015-01-09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992A CN105143992A (zh) 2015-12-09
CN105143992B true CN105143992B (zh) 2019-06-14

Family

ID=5368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589.8A Active CN105143992B (zh) 2014-01-23 2015-01-09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10719B2 (zh)
EP (1) EP2977822B8 (zh)
JP (1) JP6035435B2 (zh)
CN (1) CN105143992B (zh)
WO (1) WO20151114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6817B2 (ja) * 2015-08-19 2019-10-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41323A (ja) * 2022-03-23 2023-10-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6214A (ja) 1995-06-19 1997-01-1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補給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2065A (ja) * 1996-02-05 1997-08-1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74381A (ja) * 1996-04-05 1997-10-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50568B2 (ja) * 1999-02-1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06609A (ja) * 2000-06-26 2002-0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347A (ja) * 2001-03-13 2002-09-18 Canon Inc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5895A (ja) * 2002-01-21 2003-07-30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84978B2 (ja) * 2004-07-06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08289A1 (en) 2004-07-06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911275B2 (ja) * 2011-11-29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1445A1 (ja) 2015-07-30
CN105143992A (zh) 2015-12-09
EP2977822A4 (en) 2016-11-16
US9310719B2 (en) 2016-04-12
JPWO2015111445A1 (ja) 2017-03-23
EP2977822B8 (en) 2018-12-19
EP2977822A1 (en) 2016-01-27
JP6035435B2 (ja) 2016-11-30
EP2977822B1 (en) 2018-07-25
US20160062269A1 (en)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3626B (zh)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143992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具备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ITTO940636A1 (it) Apparecchio per la formazione delle immagini.
JP5970619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064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AU2020239655B2 (en) Powder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30579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68500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816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2800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88989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05536A (ja) 現像装置
JP5802799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2801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2355A5 (zh)
JP5830578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30580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40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42518A (ja)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7787A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