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1391A -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1391A
CN105141391A CN201510486895.9A CN201510486895A CN105141391A CN 105141391 A CN105141391 A CN 105141391A CN 201510486895 A CN201510486895 A CN 201510486895A CN 105141391 A CN105141391 A CN 105141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base station
crs
information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6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1391B (zh
Inventor
徐翰瞥
金学成
徐人权
金炳勋
金沂濬
李大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41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1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1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1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将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的一部分确定为被打孔的小区;将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映射到第一小区的、被打孔的RE以外的下行子帧;以及向UE发送被映射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

Description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180015506.4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1/002029,申请日:2011年3月24日,发明名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图1例示了包括宏基站和微基站的异质网络无线通信系统10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异质网络”是指即使在使用相同的RAT(无线电接入技术)时宏基站110和微基站121和122仍共存的网络。
宏基站110是指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高发射功率的通常基站。在此,宏基站110还可以被称为宏小区。
微基站121和122还可以被称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家庭eNB(HeB)、中继站等。更具体地,微基站121和122对应于宏基站110的小型版本。因此,微基站121和122可以独立地执行宏基站的大多数功能。本文中,微基站121和122可以对应于可安装在被宏基站覆盖的区域中的重叠基站,或者对应于可安装在不能够被宏基站覆盖的阴影区域中的非重叠基站。与宏基站110相比较,微基站121和122具有更窄的覆盖范围和更低的发射功率并且可以容纳更小数目的终端(或者用户设备)。
终端(或者用户设备)131可以从宏基站110(在下文,称为宏终端)直接接收服务或者被宏基站110服务。并且,另选地,终端(或者用户设备)132可以从微基站121(在下文,称为微终端)直接接收服务或者被微基站121服务。在一些情况下,在微基站121的覆盖区域内存在的终端132可以从宏基站110接收服务。
依赖于终端(或者用户设备)是否具有受限的接入,微基站可以被分类为两种不同类型,第一种类型为CSG(封闭订户组)微基站,第二种类型为OA(开放接入)或者OSC(开放订户组)微基站。更具体地,CSG微基站可以仅仅服务(或者发送服务到)被授权的特定终端,而OSG微基站可以服务(或者发送服务到)全部类型的终端而没有特别的接入限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异质网络中,如果被宏基站服务的宏终端与微基站相邻,则由于来自微基站的强下行信号,在由宏终端从宏基站接收的下行信号中可能出现干扰。另外,被微基站服务的微终端可能经受由来自宏基站的下行信号引起的干扰。另选地,来自被宏基站服务的宏终端的上行信号可能使与对应的宏终端相邻的微基站经受强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被设计为解决当基站向终端发送信号时最小化相对于另一个基站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被设计为解决在中继站在多个载波上进行带内操作和带外操作的混合的情况下在中继站的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上有效地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由第一小区确定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发送RE(资源单元)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由第一小区将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的一部分确定为被打孔的RE;由第一小区将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映射到第一小区的、被打孔的RE以外的下行子帧;以及由第一小区向UE(用户设备)发送被映射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本文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设备: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从UE(用户设备)接收上行信号;发送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UE发送下行信号;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经由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的第一小区的信号接收和发送,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发送RE(资源单元)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将与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的一部分确定为被打孔的RE;将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映射到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被打孔的RE以外的下行子帧;以及经由所述发送模块向UE发送被映射到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
以下描述可以共同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所述被打孔的RE可以包括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当中的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控制区和数据区中的至少一个的RE。
所述被打孔的RE可以包括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当中的与CRS发送天线端口的部分天线端口相对应的RE。
可以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不同的下行子帧单独地确定所述被打孔的RE。
被打孔的RE可以还包括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发送区交叠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
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向所述UE发送指示所述被打孔的RE的位置的信息。
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边界可以从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边界移位预定的OFDM符号数目。
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可以被配置为MBSFN(经过单频率网络的多播/广播)子帧。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以外的RE可以被配置为空RE。
该所述方法可以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中发送DMRS(解调制参考信号),其中,根据不与被打孔的RE交叠的多个DMRS图样中的一个发送所述DMRS,并且其中,所述多个DMRS图样是针对正常子帧的DMRS图样、针对具有11或者12个OFDM符号长度的DwPTS(下行导频时隙)的DMRS图样和针对具有9或者10个OFDM符号长度的DwPTS的DMRS图样。
本发明的以上总体描述和以下将描述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并且是为了对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附加描述。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基站向UE发送信号时,可以提供用于最小化与另一个基站的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从本发明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描述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本文未提到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为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所包括进来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示出异质网络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下行无线电帧的结构;
图3示出下行时隙中的资源网格;
图4示出下行子帧的结构;
图5示出上行子帧的结构;
图6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构造;
图7示出在已有的3GPPLTE系统中定义的CRS和DRS的图样;
图8示出包括SRS符号的上行子帧的结构;
图9示出实现FDD模式RN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示例;
图10示出从RN向UE的发送和从基站向RN的下行发送;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基站的CRS发送图样;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基站的CRS发送图样;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下行子帧中的打孔的RE;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移位的边界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子帧;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20示出针对正常子帧的DMRS图样;
图21示出针对DwPTS的DMRS图样;
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子帧移位;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子帧移位;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下行子帧中打孔的示例性RE;
图2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操作的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减少小区间干扰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基站(eNB)设备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根据预定格式将构成部件和本发明的特征进行组合而提出以下实施方式。在没有附加评论的条件下,单独的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应被认为是可选因素。如果需要,单独构成部件或者特征可以不与其它部件或者特征组合。另外,可以将一些构成部件和/或特征进行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要公开的操作的次序改变为另一次序。任何实施方式的一些部件或者特征还可以被包括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以按照需要用其它实施方式的部件或者特征来代替。
基于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关系来公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情况下,基站用作网络的终端节点,基站能够经由该网络与终端直接进行通信。本发明中基站进行的具体操作按照需要还可以由基站的上层节点进行。
换句话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明显地是用于使基站能够与由包括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的终端通信的各个操作将由基站或者不同于基站的其它网络节点进行。根据需要,术语“基站(BS)”可以用术语固定台、Node-B、eNode-B(eNB)或者接入点代替。术语“中继站”可以用中继节点(RN)或者中继台(RS)代替。术语“终端”根据需要还可以用用户设备(UE)、移动台(MS)、移动订户台(MSS)或者订户台(SS)代替。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中公开的具体术语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的,并且这些具体术语的使用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或者精神内改变为其它格式。
在一些示例中,省略了已知结构和设备以避免使本发明的概念模糊,并且结构和设备的重要功能以框图的形式示出。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由针对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系统而公开的标准文件所支持,该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系统包括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802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和3GPP2系统。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清楚展现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而未进行描述的步骤或者部件可以由上述文件支持。此处所用的所有术语可以由至少一个上述文件所支持。
本发明的以下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码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OFDMA(正交频分多址)、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等。CDMA可以用诸如UTRA(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或者CDMA2000之类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技术实现。TDMA可以用诸如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之类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技术实现。OFDMA可以用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和E-UTRA(演进的UTRA)之类的无线(或者无线电)技术实现。UTRA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是使用E-UTRA的E-UMTS(演进的UMTS)的一部分。3GPPLTE在下行链路采用OFDMA,并在上行链路采用SC-FDMA。高级LTE(LTE-A)是3GPPLTE的演进版本。WiMAX可以用IEEE802.16e(WirelessMAN-OFDMA基准系统)和高级IEEE802.16m(WirelessMAN-OFDMA先进系统)进行解释。为了清楚,以下描述关注于3GPPLTE和3GPPLTE-A系统。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此。
将参照图2描述下行无线电帧的结构。
在蜂窝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电分组通信系统中,以子帧为单位进行上行/下行数据分组发送。一个子帧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的时间间隔。3GPPLTE标准支持可应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可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2的(a)是示出类型1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下行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一个子帧在时域中包括2个时隙。发送一个子帧需要的时间以发送时间间隔(TTI)来定义。例如,一个子帧可以具有1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长度。一个时隙可以在时域上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在频域上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3GPP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所以OFDM符号指示一个符号持续时间。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者符号持续时间。RB是资源分配单元,并且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子载波。
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构造来改变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CP包括扩展CP和正常CP。例如,如果OFDM符号由正常CP构建,则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七个。如果OFDM符号由扩展CP构建,则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小于正常CP的情况下的OFDM符号的数目。在扩展CP的情况下,例如,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六个。如果信道状态不稳定,例如,如果用户设备(UE)以高速移动,则可以使用扩展CP以进一步减少符号之间的干扰。
在使用正常CP的情况下,由于一个时隙包括七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此时,每个子帧的前两个或者三个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其余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图2的(b)是示出类型2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每一个半帧包括五个子帧、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卫时段(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这些子帧中的一个包括两个时隙。DwPTS用于用户设备处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和信道估计。UpPTS用于用户设备的信道估计和上行传输同步。保卫时段用于去除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下行信号多径延迟引起的在上行链路中发生的干扰。另外,一个子帧包括两个时隙,而不管无线电帧的类型。
无线电帧的结构仅是示例。因此,无线电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目、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目或者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数目可以按照不同方式改变。
图3是示出下行时隙中的资源网格的图。尽管在附图中,一个下行时隙在时域上包括七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RB在频域上包括12个子载波,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正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然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6个OFDM符号。资源网格上的每一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单元。一个RB包括12x7个资源单元。基于下行传输带宽确定包括在下行时隙中的RB的数目NDL。上行时隙的结构可以与下行时隙的结构相同。
图4是示出下行子帧的结构的图。一个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前部的最多三个OFDM符号对应于被分配了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其余OFDM符号对应于被分配了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在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示例例如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ICH)等。PCFICH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被发送,并且包括关于子帧中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目的信息。PHICH包括作为对上行传输的响应的HARQACK/NACK信号。通过PDCCH传输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包括上行或者下行调度信息或者针对具体UE组的上行发射功率控制命令。PDCCH可以包括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上行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关于DL-SCH的系统信息、在PDSCH上传输的诸如随机接入响应(RAR)之类的更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针对特定UE组中的单独UE的发射功率控制命令的集合、发射功率控制信息、IP语音(VoIP)的激活等。可以在控制区内传输多个PDCCH。UE可以监视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或者若干个连续控制信道元素(CCE)的集合体上传输。CCE是用于以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的编码率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单元组。PDCCH的格式和可用比特的数目是基于CCE的数目和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的。基站根据要向UE发送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加至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方或者用途用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对CRC进行掩码操作。如果PDCCH是用于特定UE,则可以将UE的小区-RNTI(C-RNTI)掩码到CRC。另选地,如果PDCCH是用于寻呼消息,则寻呼指示标识符(P-RNTI)可以被掩码到CRC。如果PDCCH是用于系统消息(更具体地,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将系统信息标识符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码到CRC。为了指示作为对发送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将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码到CRC。
图5是示出上行帧的结构的图。上行子帧可以在频域上被划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包括上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到控制区。包括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到数据区。为了维持单载波特性,一个UE不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一个UE的PUCCH被分配到子帧中的RB对。属于RB对的RB相对于两个时隙占据不同的子载波。因而,分配到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跳频”。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建模
图6是示出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构造的图。
如图6的(a)所示,如果发送天线的数目增加到NT并且接收天线的数目增加到NR,则理论信道传输容量与天线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加,不同于仅在发射机或者接收机使用多个天线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高传递速率并显著地提高频率效率。随着信道传输容量增加,传递速率可以理论上增加当利用单个天线时的最大传递速率R0与速率增加比Ri的乘积。
公式1
Ri=min(NT,NR)
例如,在使用四个发送天线和四个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中,理论上能够获得为单天线系统的传递速率的四倍的传递速率。在九十年代中期证实了MIMO系统的理论容量增加之后,至今已经积极开发了显著提高数据传递速率的各种技术。另外,多种技术已经应用于诸如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无线局域网(LAN)之类的各种无线电通信标准。
根据至今对MIMO天线的研究,已经积极进行了诸如涉及计算各种信道环境和多种接入环境中的MIMO天线的通信容量的对信息理论的研究、对MIMO系统的无线电信道的模型和测量的研究以及对提高传输可靠性和传输速率的空间-时间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之类的各种研究。
将使用数学模型更详细描述MIMO系统的通信方法。在以上系统中,假定存在NT个发送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
如果存在NT个发送天线,则在发送的信号中,最大可发送信息的片段的数目是NT。可以如下地表示发送的信息。
公式2
发送的信息可以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如果各个发射功率是则可以如下地表示具有经调整的功率的发送的信息。
公式3
s ^ = [ s ^ 1 , s ^ 2 , ... , s ^ N T ] T = [ P 1 s 1 , P 2 s 2 , ... , P N T s N T ] T
另外,可以使用发射功率P的对角矩阵P如下地表示。
公式4
认为NT个实际发送的信号是通过对具有经调整的发射功率的信息向量应用加权矩阵W而构建的。加权矩阵W用于根据传输信道状态等将发送的信息适当地分配到各个天线。
可以用向量X如下地表示
公式5
其中,Wij表示第i个发送天线和第j个信息之间的加权。W还称为预编码矩阵。
如果存在NR个接收天线,则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天线的各个接收到的信号表示如下。
公式6
y = [ y 1 , y 2 , ... , y N R ] T
如果信道在MIMO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建模,则可以根据发送/接收天线索引区分信道。从发送天线j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用hij标记。在hij中,应注意的是,从索引的顺序的角度,接收天线的索引在发送天线的索引之前。
图6的(b)是示出从NT个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的图。信道可以被组合并且以矢量和矩阵的形式表示。在图6的(b)中,从NT个发送天线到接收天线i的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7
h i T = [ h i 1 , h i 2 , ... , h iN T ]
因此,从NT个发送天线到NR个接收天线的全部信道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8
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在信道矩阵H之后被添加到实际信道。
添加到NT个发送天线的AWGN可以表示如下。
公式9
n = [ n 1 , n 2 , ... , n N R ] T
通过上述数学建模,可以如下地表示接收到的信号。
公式10
指示信道状态的信道矩阵H的行和列的数目由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目确定。信道矩阵H的行数等于接收天线的数目NR,并且其列数等于发送天线的数目NT。也就是说,信道矩阵H是NR×NT矩阵。
矩阵的秩由彼此独立的行数或者列数中的较小的数定义。因此,矩阵的秩不大于行数或者列数。信道矩阵H的秩rank(H)如下地受限制。
公式11
rank(H)≤min(NT,NR)
当矩阵经过本征值分解时,可以由排除了0的本征值的数目定义秩。类似地,当矩阵经过奇异值分解时,可以由排除了0的奇异值的数目定义秩。因此,信道矩阵中秩的物理意义可以是给定信道中的不同的可发送信息的最大数目。
参考信号(RS)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由于分组通过无线电信道发送,信号在发送期间可能失真。为了使接收侧正确地接收失真的信号,应使用信道信息校正接收到的信号的失真。为了检测信道信息,主要使用这样的方法:发送由发送侧和接收侧都知道的信号并且当通过信道接收到该信号时使用失真程度来检测信道信息。以上信号被称为导频信号或者参考信号(RS)。
当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时,应当检测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状态,以便正确地接收信号。因此,每个发送天线具有单独的RS。
下行RS包括在小区中的全部UE之间共享的公共RS和仅仅用于特定UE的专用RS。使用这些RS能够提供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信息。
接收侧(UE)从CRS估计信道状态,并且向发送侧(eNodeB)反馈与信道质量相关联的指示符,诸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和/或秩指示符(RI)。CRS还可以称为小区专用RS。另选地,与诸如CQI/PMI/RI之类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反馈相关联的RS可以被单独地定义为CSI-RS。
如果需要在PDSCH上数据解调,DRS可以通过RE发送。UE可以从更高层接收存在/不存在DRS并且仅仅当PDSCH被映射时接收指示DRS有效的信息。DRS还可以被称为UE专用RS或者解调制RS(DMRS)。
图7是示出在已有3GPPLTE系统(例如,版本8)中定义的映射到下行RB上的CRS和DRS的图样的图。可以以时域上的一个子帧×频域上的12个子载波为单位表示下行RB,该下行RB作为RS的映射单位。也就是说,在时间轴上,在正常CP(图7的(a))的情况下一个RB具有14个OFDM符号的长度,在扩展CP(图7的(b))的情况下具有12个OFDM符号的长度。
图7示出在eNodeB支持四个发送天线的系统中,RS在RB上的位置。在图7中,用“0”、“1”、“2”和“3”标记的资源单元(RE)分别指示天线端口索引0、1、2和3的CRS的位置。在图7中,用“D”标记的RE指示DRS的位置。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CRS。
CRS用于估计物理天线的信道并且作为能够由位于小区内的全部UE共同接收的RS在整个频带上分布。CRS可以用于CSI获取和信号解调制。
CRS根据发送侧(eNodeB)的天线构造以各种格式定义。3GPPLTE(例如,版本8)系统支持各种天线构造,并且下行信号发送侧(eNodeB)具有三种天线构造,诸如单发送天线、二发送天线和四发送天线。如果eNodeB进行单天线发送,则布置用于单个天线端口的RS。如果eNodeB进行二天线发送,则使用时分复用(TDM)和/或频分复用(FDM)方案布置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RS。也就是说,在不同时间资源和/或不同频率资源中布置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RS,以彼此区分。另外,如果eNodeB进行四天线发送,则使用TDM/FDM方案布置用于四个天线端口的RS。由下行信号接收侧(UE)通过CRS估计的信道信息可以用于对使用诸如单天线发送、发送分集、闭环空间复用、开会空间复用或者多用户MIMO(MU-MIMO)之类的发送方案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制。
如果支持多个天线,则当RS被从某一天线端口发送时,在根据RS图样指定的RE的位置发送RS,并且在针对其它天线端口指定的RE的位置处不发送任何信号。
公式12定义将CRS映射到RB的规则。
公式12
k=6m+(v+vshift)mod6
m = 0 , 1 , ... , 2 · N R B D L - 1
m ′ = m + N R B max , D L - N R B D L
v s h i f t = N I D c e l l mod 6
在公式12中,k表示子载波索引,l表示符号索引,以及p表示天线端口索引。表示一个下行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目,表示分配到下行链路的RB的数目,ns表示时隙索引,以及表示小区ID。mod指示模运算。RS在频域中的位置依赖于值Vshift。由于值Vshift依赖于小区ID,所以RS的位置具有根据小区而改变的频移值。
具体地,为了增加通过CRS的信号估计性能,CRS在频域中的位置可以移位以根据小区而改变。例如,如果RS位于三个子载波的间隔,则RS被布置在一个小区中的第3k个子载波,并且被布置在另一个小区中的第(3k+l)个子载波。鉴于一个天线端口,RS在频域中以6个RE的间隔(也就是说,6个子载波的间隔)布置,并且在频域上与布置有分配到另一个天线端口的RE隔开3个RE。
另外,将功率增强应用于CRS。功率增强指示通过采用(窃取)一个OFDMF符号的当RE中除了为RS分配的RE之外的RE的功率,来使用更高功率发送RS。
在时域中,RS从每个时隙的符号索引(l=0)作为前起点以恒定间隔布置。时间间隔根据CP长度而被不同地定义。在正常CP的情况下,RS位于时隙的符号索引0和4;在扩展CP的情况下RS位于时隙的符号索引0和3。在一个OFDM符号中仅仅定义用于最多两个天线端口的RS。因此,在四发送天线发送时,用于天线端口0和1的RS位于时隙的符号索引0和4(在扩展CP的情况下,位于时隙的符号索引0和3),并且用于天线端口2和3的RS位于时隙的符号索引1。用于天线端口2和3的RS在频域中的频率位置在第二时隙中彼此交换。
为了支持比已有的3GPPLTE(例如,版本8)系统的频谱效率更高的频谱效率,可以设计具有扩展的天线构造的系统(例如,LTE-A系统)。扩展的天线构造可以具有例如八个发送天线。在具有扩展的天线构造的系统中,需要支持在已有的天线构造中工作的UE,也就是说,需要支持后向兼容性。因此,需要支持根据已有天线构造的RS图样并且需要设计用于附加天线构造的新的RS图样。如果用于新天线端口的CRS被添加到具有已有天线构造的系统,则RS开销迅速增加并且因而数据传递速率降低。考虑到这些问题,在作为3GPPLTE系统的演进版本的LTE-A(高级)系统中,可以使用用于测量针对新天线端口的CSI的单独的RS(CSI-RS)。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DRS。
DRS(或者UE专用RS)用于解调制数据。当UE接收RS时,在多天线发送时用于特定UE的预编码加权还不改变地用于RS中以估计等效信道,其中从每个发送天线发送的传递信道和预编码加权被组合。
已有的3GPPLTE(例如,版本8)最多支持四发送天线传输,并且定义了针对秩1波束成形的DRS。用于秩1波束成形的DRS还由针对天线端口索引5的RS表示。公式13和公式14定义映射到RB上的DRS的规则。公式13是用于正常CP,公式14是用于扩展CP。
公式13
k = ( k ′ ) modN s c R B + N s c R B · n P R B
l = 3 l ′ = 0 6 l ′ = 1 2 l ′ = 2 5 l ′ = 3
m ′ = 0 , 1 , ... , 3 N R B P D S C H - 1
v s h i f t = N I D c e l l mod 3
公式14
k = ( k ′ ) modN s c R B + N s c R B · n P R B
l = 4 l ′ ∈ { 0 , 2 } 1 l ′ = 1
m ′ = 0 , 1 , ... , 4 N R B P D S C H - 1
v s h i f t = N I D c e l l mod 3
在公式13和公式14中,k表示子载波索引,l表示符号索引,以及p表示天线端口索引。表示频域中的资源块大小,并且由子载波的数目表示。nPRB表示物理资源块数目。表示PDSCH传输的RB的带宽。ns表示时隙索引,并且表示小区ID。mod指示模运算。RS在频域中的位置依赖于值Vshift。由于值Vshift依赖于小区ID,所以RS的位置具有根据小区而改变的频移值。
在作为3GPPLTE系统的演进版本的LTE-A系统中,高阶MIMO、多小区传输、演进的MU-MIMO等被考虑在内。为了支持有效的RS管理和开发的传输方案,基于DRS的数据解调制被考虑。也就是说,从已有的3GPPLTE(例如,版本8)中定义的用于秩1波束成形的DRS(天线端口索引5)分开,可以定义用于两个或者更多个层的DRS以支持通过添加的天线的数据发送。
协作式多点(CoMP)
根据3GPPLTE-A系统的改进的系统性能要求,提出了CoMP发送/接收技术(可以称为co-MIMO、合作式MIMO或者网络MIMO)。CoMP技术可以增加位于小区边缘的UE的性能并且增加平均扇区吞吐量。
一般地,在频率重复使用因子为1的多小区环境中,由于小区间干扰(ICI),位于小区边缘的UE的性能和平均扇区吞吐量可能降低。为了减小ICI,在已有的LTE系统中,应用了在受干扰限制的环境中通过UE专用功率控制使用诸如部分频率重复使用(FFR)之类的简单的被动方法使位于小区边缘的UE能够具有适当的吞吐量和性能的方法。然而,不是减少每一小区的频率资源的使用,优选的是减小ICI或者UE重复使用ICI作为期望的信号。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可以应用CoMP发送方案。
可应用于下行链路的CoMP方案可以大致分类为联合处理(JP)方案和协调调度/波束成形(CS/CB)方案。
在JP方案中,CoMP单元的各个点(eNodeB)可以使用数据。CoMP单元是指在CoMP方案中使用的eNodeB的集合。JP方案可以被分类为联合发送方案和动态小区选择方案。
联合发送方案是指用于从多个点(CoMP单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发送PDSCH的方案。也就是说,向单个UE发送的数据可以从多个发送点同时发送。根据联合发送方案,能够相干地或者不相干地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并且主动地消除与另一个UE的干扰。
动态小区选择方案是指用于从(CoMP的)一个点发送PDSCH的方案。也就是说,在特定时间向单个UE发送的数据是从一个点发送,并且协作单元中的其它点在该时间不向该UE发送数据。用于向UE发送数据的点可以被动态地选择。
根据CS/CB方案,CoMP单元可以协作地进行向单个UE的数据发送的波束成形。尽管仅服务小区发送数据,但是可以通过CoMP单元的小区的协调确定用户调度/波束成形。
在上行链路中,协调的多点接收是指对通过地理上隔开的多个点的协调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可应用于上行链路的CoMP方案可以大致分类为联合接收(JR)方案和协调调度/波束成形(CS/CB)。
JR方案指示多个接收点接收通过PUSCH发送的信号,CS/CB方案指示仅一个点接收PUSCH,并且通过CoMP单元的小区的协调确定用户调度/波束成形。
探测RS(SRS)
SRS用于使eNodeB能够测量信道质量以在上行链路进行频率选择性调度,并且不与上行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发送相关联。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SRS可以用于改进的功率控制或者支持最近未调度的各种UE的启动功能。启动功能的示例例如可以包括初始调制和编码方案(MCS)、针对数据发送的初始功率控制、定时提前和频率半选择性调度(用于在子帧的第一时隙中选择性地分配频率资源并在第二时隙中伪随机跳转到另一个频率的调度)。
另外,假设无线电信道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是互易的,SRS可以用于下行信道质量测量。该假设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部分有效,在该TDD系统中相同频带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共享并且在时域中进行划分。
由小区专用广播信令指示由小区中特定UE发送SRS所经由的子帧。4比特的小区专用“srsSubframeConfiguration”参数指示每一个无线电帧内能够发送SRS的子帧的15种可能的构造。通过这些构造,可以根据网络管理情形提供SRS开销的调整灵活性。这些参数的其余一种(第十六种)构造指小区内的SRS发送的切断,并且适用于服务小区,以服务高速率UE。
如图8所示,总在所构造的子帧的最后SC-FDMA符号上发送SRS。因此,SRS和解调制RS(DMRS)位于不同的SC-FDMA符号上。在专用于SRS发送的SC-FDMA符号上不允许PUSCH数据发送,因而,探测开销大致不超过7%,即使在探测开销最高时(也就是说,即使在全部子帧中存在SRS发送符号)也大致不超过7%。
每一个SRS符号由相对于给定的时间单位和频带的基本序列(随机序列或者基于Zadoff(ZC)的序列集合)产生,并且小区内的全部UE使用相同的基本序列。此时,处于相同时间单位和相同频带中的小区内的多个UE的SRS发送由被分配到多个UE的基本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来正交地区分。可以通过为各个小区分配不同的基本序列来区分不同小区的SRS序列,但是不保证不同的基本序列之间的正交性。
中继节点(RN)
RN可以被考虑例如用于扩大高数据速率覆盖、改进组移动性、临时网路部署,改进小区边缘吞吐量和/或向新地区提供网路覆盖。
RN转发在eNodeB和UE之间发送或者接收的数据,两个不同链路(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被应用于具有不同属性的各个载波频带。eNodeB可以包括施主小区。RN通过施主小区被无线地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网路。
如果使用下行频带或者下行子帧资源,则eNodeB和RN之间的回程链路可以由回程下行链路代表,并且如果使用上行频带或者上行子帧资源,则eNodeB和RN之间的回程链路可以由回程上行链路代表。在此,频带是在频分双工(FDD)模式下分配的资源,子帧是在时分双工(TDD)模式下分配的资源。类似地,如果使用下行频带或者下行子帧资源,则RN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可以由接入下行链路代表,并且如果使用上行频带或者上行子帧资源,则RN和UE之间的接入链路可以由接入上行链路代表。
eNodeB必须具有诸如上行接收和下行发送之类的功能,并且UE必须具有诸如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之类的功能。RN必须具有诸如向eNodeB的回程上行发送、从UE的接入上行接收、从eNodeB的回程下行接收和向UE的接入下行发送之类的全部功能。
图9是示出实现FDD模式RN的发送和接收功能的示例的图。将概念性地描述RN的接收功能。从eNodeB接收到的下行信号通过双工器911被转发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块912,并且经过OFDMA基带接收处理913。从UE接收到的上行信号通过双工器921被转发到FFT模块922,并且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OFDMA(DFT-s-OFDMA)基带接收处理923。从eNodeB接收下行信号的处理和从UE接收上行信号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将描述RN的发送功能。通过DFT-s-OFDMA基带发送处理933、逆FFT(IFFT)模块932和双工器931发送向eNodeB发送的上行信号。通过OFDM基带发送处理943、IFFT模块942和双工器941发送向UE发送的下行信号。向eNodeB发送上行信号的处理和向UE发送下行信号的处理可以同时进行。另外,示出为在一个方向上起作用的双工器可以由一个双向双工器实现。例如,双工器911和双工器931可以由一个双向双工器实现,并且双工器921和双工器941可以由一个双向双工器实现。双向双工器可以分支到与特定载波频带上的发送和接收相关联的IFFT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线路。
与RN的频带(或者频谱)的使用相关联,回程链路工作在与接入链路相同的频带中的情况被称为“频带内”,并且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工作在不同的频带中的情况被称为“频带外”。在频带内情况和频带外情况两者中,根据已有的LTE系统(例如,版本8)工作的UE(在下文称为传统UE)必须能够连接到施主小区。
RN可以依赖于UE是否识别出该RN而被分类为透明RN或者不透明RN。术语“透明”指示UE不能够识别与网络的通信是否是通过该RN进行的,以及术语“不透明”指示UE识别出与网络的通信是否是通过该RN进行的。
与RN的控制相关联,RN可以被分类为:被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RN或者用于控制小区的RN。
被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的RN可以具有RNID,但是不具有其小区标识。当RN的无线电资源管理(RRM)的至少一部分被施主小区所属的eNodeB控制时(甚至当RRM其余部分位于RN上时),RN被配置为施主小区的一部分。优选的是,这种RN可以支持传统UE。例如,这种RN的示例包括各种类型的中继站,诸如智能转发器、解码和转发中继站、L2(第二层)中继站和类型2中继站。
在用于控制小区的RN中,RN控制一个或者若干个小区,唯一的物理层小区标识提供到被RN控制的小区,并且相同的RRM机制可以被使用。从UE的角度,接入到被RN控制的小区和接入到被一般eNodeB控制的小区没有差异。优选的是,被这种RN控制的小区可以支持传统UE。例如,这种RN的示例包括自回程中继站、L3(第三层)中继站、类型1中继站和类型1a中继站。
类型1中继站是频带内中继站,用于控制从UE的角度看上去不同于施主小区的多个小区。另外,这多个小区具有各自的物理小区ID(在LTE版本8中定义)并且RN可以发送自己的同步信道、RS等。在单小区操作中,UE可以从RN直接接收调度信息和HARQ反馈,并且向RN发送其控制信道(调度请求(SR)、CQI、ACK/NACK等)。另外,传统UE(根据LTE版本8系统工作的UE)将类型1中继站视为传统eNodeB(根据LTE版本8系统工作的eNodeB)。也就是说,类型1中继站具有后向兼容能力。根据LTE-A工作的UE将类型1中继站视为不同于传统eNodeB的eNodeB,因而实现性能改进。
类型1a中继站具有与如上所述的类型1中继站相同的特征,除了其作为频带外中继站工作之外。可以配置类型1a中继站,以最小化或者消除其操作对L1(第一层)操作的影响。
类型2中继站是频带内中继站并且不具有单独的物理小区ID。因而,新小区不被建立。类型2中继站对传统UE是透明的,并且传统UE不识别类型2中继站的存在。类型2中继站可以发送PDSCH,但是至少不发送CRS和PDCCH。
为了使RN能够作为频带内中继站工作,必须针对回程链路保留时间-频率空间中的一些资源,以不被接入链路使用。这称为资源划分。
下面将描述RN中资源划分的一般原则。回程下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可以使用时分复用(TDM)方案在一个载波频率上进行复用(也就是说,在特定时间,回程下行链路或者接入下行链路中的仅一个被激活)。类似地,回程上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可以使用TDM方案在一个载波频率上进行复用(也就是说,在特定时间,回程上行链路或者接入上行链路中的仅一个被激活)。
回程链路使用FDD方案的复用指示在下行频带进行回程下行发送并且在上行频带进行回程上行发送。回程链路使用TDD方案的复用指示在eNodeB和RN的下行子帧中进行回程下行发送并且在eNodeB和RN的上行子帧中进行回程上行发送。
在频带内中继站中,例如,如果在预定的频带同时进行从eNodeB的回程下行接收和向UE的接入下行发送,则从RN的发送机发送的信号可以被RN的接收机接收,因而在RN的RF前端可能发生信号干扰或者RF堵塞。类似地,如果在预定的频带同时进行从UE的接入上行接收和向eNodeB的回程上行发送,则在RN的RF前端可能发生信号干扰。因此,难以在RN在一个频带内实现同时发送和接收,除非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被充分地分离(例如,除非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理位置上充分彼此分离(例如,在地面上或者地下))。
作为解决信号干扰的方法,RN工作以在从施主小区接收信号时不向UE发送信号。也就是说,可以在从RN向UE的发送中产生间隙,并且可以不进行从RN向UE(包括传统UE)的任何发送。可以通过配置多播广播单频网络(MBSFN)子帧来设定这种间隙(参见图10)。在图10中,第一子帧1010是通用子帧,其中从RN向UE发送下行(也就是说,接入下行)控制信号和数据;并且第二子帧1020是MBSFN子帧,其中在下行子帧的控制区1021从RN向UE发送控制信号,但是在下行子帧的其余区域1022不从RN向UE发送任何信号。由于传统UE期待在全部下行子帧的PDCCH发送,(也就是说,RN需要使自己区域内的传统UE能够在每个子帧中接收PDCCH,以进行测量功能),因此为了传统UE的正确操作,需要在全部下行子帧中发送PDCCH。因此,即使在针对从eNodeB到RN的下行(也就是说,回程下行)发送而设定的子帧(第二子帧1020)上,RN需要在子帧的前N(N=1、2或者3)个OFDM符号间隔发送接入下行链路而不接收回程下行链路。由于在第二子帧的控制区1021从RN向UE发送PDCCH,可以向被RN服务的传统UE提供后向兼容能力。尽管在第二子帧的其余区域1022从RN向UE不发送任何信号,但是RN可以接收从eNodeB发送的信号。因此,资源划分禁止频带内RN同时进行接入下行发送和回程下行接收。
现在将详细描述使用MBSFN子帧的第二子帧1022。第二子帧的控制区1021可以是RN非侦听间隔。RN非侦听间隔是指RN不接收回程下行信号而发送接入下行信号的间隔。如上所述,该间隔可以被设定为1、2或者3个OFDM长度。RN在RN非侦听间隔1021中进行向UE的接入下行发送并且在其余区域1022中进行从eNodeB的回程下行接收。此时,由于RN不能够在相同频带内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将RN从发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花费一定长度的时间。因此,需要在回程下行接收区域1022的第一部分中设定保卫时间(GT)来将RN从发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式。类似地,即使当RN从eNodeB接收回程下行链路并且向UE发送接入下行链路时,仍可以设定将RN从接收模式转换到发送模式的保卫时间(GT)。保卫时间的长度可以被设定为时域的值,例如,k(k>1)个时间采样Ts或者一个或者更多个OFDM符号长度的值。另选地,如果RN的回程下行子帧被相继地设定或者根据预定的子帧时序对准关系,则可以不定义或者设定子帧的最后部分的保卫时间。可以仅仅在针对回程下行子帧的发送而设定的频域中定义这种保卫时间,以维持后向兼容能力(如果保卫时间被设定在接入下行间隔中,则传统UE不能够被支持)。RN可以在除了保卫时间之外的回程下行接收间隔1022中从eNodeB接收PDCCH和PDSCH。这些PDCCH和PDSCH是专用于RN的物理信道,因而可以用R-PDCCH(中继-PDCCH)和R-PDSCH(中继-PDSCH)表示。
用于减小小区间干扰的操作
返回参照图1,如果终端132是宏终端(被宏基站110服务),则从微基站122产生的信号可以在从宏基站110到终端132的下行信号产生干扰。例如,如果微基站122是CSG小区(即,仅可以被获授权的终端接入的小区)并且如果终端132不属于CSG,则终端132不被微基站122服务并且即使终端132位于微基站122的覆盖范围内,也应向宏基站110发送和从宏基站110接收信号。结果,当接收下行信号时,终端132可能经受来自微基站122的强干扰。
在此情况下,例如用于终端132中的下行信道状态测量的RS(例如,CRS)可能经受强的干扰,因而下行接收信号的强度,例如信号干扰加噪声比(SINR)可能降低到规定水平或者更少。于是,终端132将当前状态识别为无线电链路故障(RLF)并且可以进行用于与另一个基站的连接重建立的操作。也就是说,如果基站122的数据被发送到用于从宏基站110向终端132发送的RS发送的RE,则可能在终端132接收到的RS中发生强的干扰。为了减少这种ICI,在产生干扰的小区的下行发送中,可以不干扰经受干扰的小区的RS。
根据本发明,当使特定UE经受强干扰的基站发送下行信号(PDCCH和/或PDSCH)时,特定终端测量的RS(例如,CRS)发送到的RE位置的全部或一些可以被打孔,以不与对应的RS干扰。例如,返回参照图1,当发送PDCCH和/或PDSCH时,微基站122可以被操作为在与发送宏基站110的CRS的RE相交叠的RE中不发送信号。
在本发明中,在彼此干扰的小区之间,也就是说,在作为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的目标的小区之间,用于CRS发送的RE位置可以被设定为不交叠。例如,可以应用适当的频率偏移(V-shift),从而宏基站110的CRS发送RE不与基站122的CRS发送RE交叠。即,一个基站的CRS发送RE可以被设定为不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
另外,即使当微基站122的RS(例如CRS)被发送到从宏基站110向终端132发送的数据发送RE时,ICI也可能发生。由于RS通常以高发射功率(即,在功率增强状态下)发送,RS可以在其它小区的数据发送中产生强的干扰。为了减少这种ICI,在经受干扰的小区的下行发送中,不可以在产生干扰的小区的RS发送位置发送数据。更具体地,由于被产生干扰的小区服务的终端(特别是传统终端)期待其服务小区(即,产生干扰的小区)总是发送CRS,因此,即使小区的CRS在另一个小区的数据发送中产生干扰,服务小区也不能够帮助发送CRS。因此,可以考虑由经受干扰的小区在产生干扰的小区的CRS发送RE中不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当经受来自第二基站的干扰的第一基站向特定终端发送PDCCH和/或PDSCH时,第二基站的RS(例如,CRS)被发送到的RE位置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被打孔,从而当发送控制信号和/或数据时该特定终端可以不经受由第二基站的RS引起的干扰。例如,返回参照图1,当宏基站110发送PDCCH和/或PDSCH时,在与发送微基站122的CRS的RE交叠的RE中可以不发送信号。
在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全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打孔的RE位置可以是指经受由另一个基站引起的干扰的RE位置,或者是指使与另一个基站相关联的终端经受干扰的RE位置。
另外,产生干扰的基站被称为干扰小区,经受干扰的终端被称为受害RE,并且服务于经受干扰的终端的基站被称为受害基站。在作为ICIC的目标的两个小区中,干扰小区可以被称为被协调小区。
实施方式1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一个基站可以将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的全部RE打孔。换句话说,干扰小区在其下行发送中可以将与受害小区的全部CRS发送RE交叠的全部RE打孔,和/或受害小区在其下行发送中可以将与干扰小区的全部CRS发送RE交叠的全部RE打孔。前者用于减少受害UE的CRS测量中的ICI,后者用于减少受害UE的数据解调中的ICI。将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全部RE打孔指示小区将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到的全部天线端口0到3(例如,4个CRS天线端口)对应的RE设定为空RE并发送信号。换句话说,在小区的下行子帧中,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是静默的。
图11到图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将RE打孔的示例的图。
图11例示第一基站的CRS发送图样(一个RB中的CRS所发送到的RE的位置)。假定第一基站进行例如2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也就是说,第一基站针对天线端口0和1发送CRS。
图12例示第二基站的CRS发送图样。假定第二基站进行例如4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也就是说,第二基站针对天线端口0到3发送CRS。
图11和图12的CRS发送图样示出移位了一个子载波的偏移(V-shift)的图样。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一基站进行下行发送时将与第二基站的全部CRS端口交叠的RE打孔。在图13中假定PDCCH具有2个OFDM符号的长度。
在图11到图13的描述以及和将在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可以是干扰小区而第二基站可以是受害小区,或者第一基站可以是受害小区而第二基站可以是干扰小区。前者用于防止受害小区的CRS受到由于干扰小区发送的数据引起的干扰,后者用于消除干扰小区发送的CRS对受害小区的数据发送的影响。因而,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可以单独应用或者可以同时应用用于将与对方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打孔的方法。
实施方式2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一个基站可以将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的一部分打孔。换句话说,干扰小区在其下行发送中可以将与受害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的一部分打孔,和/或受害小区在其下行发送中可以将与干扰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的一部分打孔。前者用于减少受害UE的CRS测量中的ICI,后者用于减少受害UE的数据解调中的ICI。将另一个小区的与全部CRS发送RE交叠的RE的一部分打孔指示小区将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到的天线端口0到3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天线端口相对应的RE设定为空RE并且发送信号。一个或者更多个天线端口可以是天线端口0到3中的一个,或者可以被设定为两个或者更多个天线端口(诸如天线端口0和2)的组合。
图14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RE打孔的示例的图。
在此,第一基站的CRS发送图样假定如图11中的2个天线端口的发送,并且第二基站的CRS发送图样假定如图12中的4个天线端口的发送。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一基站进行下行发送时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发送RE当中对应于天线端口0的RE交叠的RE打孔。在图14中假定PDCCH具有2个OFDM符号的长度。
在图14的描述中,第一基站可以是干扰小区而第二基站可以是受害小区,或者第一基站可以是受害小区而第二基站可以是干扰小区。前者用于防止受害小区的CRS受到由于干扰小区发送的数据引起的干扰,后者用于消除干扰小区发送的CRS对受害小区的数据发送的影响。具体地,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小区的下行发送中将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打孔适用于当确定RLF时,另一个小区所服务的UE仅使用CRS天线端口的一部分端口的CRS(例如,仅天线端口0的CRS)的情况。因而,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可以单独应用或者可以同时应用用于将与对方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的一部分打孔的方法。
尽管以上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当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处于其下行发送的第一基站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全部或者一些RE打孔时,将第一基站的PDCCH区和PDSCH区两者中的RE打孔,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中,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全部或者一些RE可以在PDCCH区中或者PDSCH区中被打孔。另选地,当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中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中的一些天线端口的RE交叠的RE被打孔时,在PDCCH区中和PDSCH区中部分地天线端口可以被不同地设定。例如,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中的天线端口0和1的RE交叠的RE可以在第一基站的PDCCH区中被打孔,并且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中的天线端口0的RE交叠的RE可以在第一基站的PDSCH区中被打孔。
以上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在基站将RE打孔的方法。在下文,描述基站向被其服务的UE通知RE打孔图样的方法。
实施方式3
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如果一个基站进行将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打孔的操作,则对应的基站可以通过上层信号或者物理层信号向与其连接的UE通知RE打孔图样。当接收到信号时,UE能够确定实施RE打孔的位置,并且能够将打孔位置结合在信道解码中,因而减少由于RE打孔引起的功能退化。例如,在PDCCH中,可以使用更多的PDCCH资源(通过应用更高级别的CCE聚合)以减少功能退化,并且在PDSCH中,可以将RE打孔考虑在内适当地控制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为了控制适当的MCS,速率匹配可以被用作另一个方法(即,空RE发送方案),其中,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一个基站发送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作为空RE。接着,基站使用速率匹配配置发送信号,并且UE根据速率匹配进行解码。在一些情况下,各个UE应解码不同的空RE发送方案。为了去除由于这样的情况引起的不确定性,基站可以使用对应的UE的UE能力信息(例如,版本信息)适当地应用RE打孔和速率匹配。
如果将RE打孔图样信令方案和根据RE打孔的速率匹配应用方案混合,则基站应向UE通知使用哪个方案来发送空RE,从而UE可以进行适用于每一个发送方案的解码。
尽管在已经建立了同步从而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子帧边界(或者时序)彼此重合的假设下描述了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下文,将描述应用于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不彼此重合的情况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4
第四实施方式涉及当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预定数目的OFDM符号时减少ICI的方法。例如,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当任何基站在PDCCH区和PDSCH区将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打孔时,可以将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的OFDM符号的数目考虑在内来确定交叠的RE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进行RE打孔的基站向与其连接的UE通知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移位到什么程度(例如,OFDM符号的数目)从而UE可以识别被打孔的RE的位置。这种子帧边界的移位可以用于调整集中了CRS的OFDM符号以在不同时间发送。
在图15中,第一基站(eNB1)的子帧边界从第二基站(eNB2)的子帧边界移位了一个OFDM符号。接着,当第一基站发送PDCCH和/或PDSCH时,与第二基站的CRS交叠的RE的位置,也就是说,被打孔的RE的位置也移位了一个OFDM符号。
图16和图17例示当第一基站的子帧边界如图15所示从第二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一个OFDM符号时,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中被打孔的RE,也就是说,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在图16和图17中,假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与图11和图12所示的CRS图样相同,并且示出应用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子帧边界的移位的实施方式。图16示出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中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全部RE打孔的示例。图17示出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发送中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部分地打孔的示例。即,图16和图17的示例示出了将子帧边界的移位应用于图13和图14的示例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5
当如图16和图17所示,两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不彼此重合时,也就是说,当子帧边界中的任一个被移位时,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在另一个基站的一个子帧内。例如在图16中,从第一基站的角度,OFDM符号12和13在相同子帧内,但是从第二基站的角度,它们在不同子帧内。即,从第二基站的角度,图16中的OFDM符号12和13分别对应于一个子帧的OFDM符号13和随后子帧的OFDM符号0。换句话说,第一基站的OFDM符号13与第二基站的OFDM符号0交叠。
在下行子帧的前k个OFDM符号(例如,OFDM符号0、1和2)中传送诸如PCFICH、PHICH和PDCCH之类的重要的控制信息。如果这类重要的控制信息经受其它信号引起的干扰,可能出现UE不能够接收任何下行传输信号的问题。因此,当两个基站的子帧边界彼此不重叠时,为了避免与重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干扰,除了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打孔,第一基站不可以在对应于第二基站的前k个OFDM符号的第一基站的后k个OFDM符号发送PDSCH和/或CRS。例如,如果如图15所示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一个OFDM符号,第一基站可以在OFDM符号13中发送空RE而不是发送PDSCH和/或CRS。一般地,如果第一基站的子帧边缘移位了k个OFDM符号,则不可以在每一个子帧的后k个OFDM符号中进行发送,以防止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的干扰。
图18和图19例示按照分别在图16和图17的操作中的子帧边界的移位的OFDM符号数,在第一基站的子帧的最后OFDM符号中的打孔操作。在图18和图19中,假定子帧边界移位一个OFDM符号,并且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中示出将最后的OFDM符号打孔的示例。
第一基站可以发送向UE通知关于第二基站的CRS图样的信息以及关于子帧边界被移位到什么的程度的信息的信号。UE接着通过从第一基站接收到的信息识别被打孔的RE的位置并且进行信道解码。
当应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到第五实施方式时,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当在下行发送期间将与第二基站的CRS和/或重要的控制信息交叠的RE打孔时,第一基站可以不将其PCFICH和PHICH发送到的RE进行打孔。也就是说,第一基站的PCFICH和PHICH所发送到的RE可以在不打孔的情况下就被发送,尽管这些RE与第二基站的CRS和/或重要的下行控制信息交叠。这是因为当PCFICH和PHICH不被发送或者当UE对PCFICH和PHICH解码失败时,产生的资源浪费很显著,而被PCFICH和PHICH占据的资源并不多。然而,按照与应用于PDCCH的RE中的相同方式,第一基站的PCFICH和PHICH发送到的RE并不排除被打孔。
实施方式6
在LTE-A系统中,考虑了如先前描述的基于DMRS的数据解调。根据在LTE-A系统中所支持的扩展天线的构造定义了针对两个或者更多个层的DMRS。可以按照图20和图21所示设计DMRS图样。图20例示用于在正常CP的正常子帧中的DMRS发送的RE。图21例示用于针对在应用于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图2的(b))的特殊子帧中DwPTS中的使用而设计的DMRS发送的RE。TDD类型帧结构的特殊子帧中的DwPTS的长度不同于在正常子帧中DwPTS的长度。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DwPTS可以具有长度3、9、10、11或者12个OFDM符号的长度。由于当DwPTS的长度是3个OFDM符号时数据不被发送,所以不需要DMRS。当DwPTS的长度是9、10、11或者12个OFDM符号时,由于用于上行发送的UpPTS间隔存在于从特殊子帧的最后符号开始的一些符号中,用于DMRS发送的RE存在于除了用于UpPTS间隔的符号之外的符号中。图21的(a)例示当DwPTS的长度是11或者12个OFDM符号时的DMRS图样。图21的(b)例示当DwPTS的长度是9或者10个OFDM符号时的DMRS图样。
另外,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如果任意基站的下行子帧的最后数个OFDM符号被打孔,则通过DMRS的信道估计可能有问题。这是因为在如图20所示的正常子帧的情况下,DMRS存在于下行子帧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发明,当从下行子帧的最后的OFDM符号顺序地对一些符号打孔时,可以使用为了在存在于TDD无线电帧结构的特殊子帧中的DwPTS中使用而设计的DMRS图样,例如图21的DMRS图样。例如,如果基站不将最后的符号打孔(例如,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到第四实施方式中),则可以使用如图20所示的针对正常子帧而设计的DMRS图样。另外,如果基站将最后几个符号打孔(例如,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如图21所示的针对DwPTS而设计的DMRS图样。图21的(a)的DMRS图样可以用于将最后一个或者两个OFDM符号打孔,并且图21的(b)的DMRS图样可以用于将最后三个或者四个OFDM符号打孔。
基站可以通过上层信号或者物理层信号显性地用信号通知要在UE中使用的DMRS图样,或者可以使UE基于对应的下行子帧的最后部分的被打孔的OFDM符号的数目,隐性地识别要在下行子帧中使用的DMRS图样。例如,当下行子帧的最后一个或者两个OFDM符号被打孔时,UE可以定义针对具有11或者12个OFDM符号的DwPTS而设计的DMRS图样(图21的(a))。
实施方式7
第七实施方式涉及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下行发送中当将与另一个基站的CRS图样交叠的RE打孔时在每一个下行子帧设定不同的RE打孔图样的方法。
例如,在上述第一到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可以根据第二基站的MBSFN子帧的构造应用不同的RE打孔图样。MBSFN子帧基本上用于在相同小区同时发送相同信号的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因此,在MBSFN子帧中定义的RS发送方案不同于向每一个小区发送不同数据的单播方案。
具体地,对于被第二基站设定为正常子帧的子帧,第一基站可以将与存在于第二基站的下行子帧的PDCCH区和PDSCH区两者中的CRS交叠的RE打孔。图13、图14、图16、图17、图18和图19示出这种操作的实施方式。
另外,对于被第二基站设定为MBSFN子帧的子帧,第一基站可以将与存在于第二基站的MBSFN子帧的PDCCH区(即,OFDM符号0和1)的CRS交叠的RE打孔,并且不可以将与存在于第二基站的MBSFN子帧的PDSCH区(即,OFDM符号2到13)的CRS交叠的RE打孔。图22示出这种操作的实施方式。
图22例示当如图16所示彼此干扰的两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小区的子帧边界移位了一个OFDM符号时,在第二基站的下行子帧被设定为MBSFN子帧的情况下,在第一基站中将RE打孔的示例。按此方式,如果根据第二基站的MBSFN子帧的构造减少在第一基站中被打孔的RE的数目,则被第一基站服务的UE的数据速率可以增加而不影响被第二基站服务的UE中(即,在经受来自第一基站的干扰的UE中)的CRS测量。
对于这种操作,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可以交换MBSFN子帧构造信息,并且每一个基站可以通过上层信号或者物理层信号向对应的UE通知另一个基站的MBSFN子帧构造信息(或者关于要应用于对应的子帧的打孔图样的信息)。UE可以通过接收到的信息识别要应用于对应的子帧的适当的打孔图样。例如,UE可以通过子帧索引信息和MBSFN子帧构造信息区分正常子帧和MBSFN子帧,从而可以根据对应的子帧应用适当的RE打孔图样。
实施方式8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当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第一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一个OFDM符号时用于减少ICI的RE打孔操作。
图23例示当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2个OFDM符号时,在第二基站的下行子帧被设定为MBSFN子帧的情况下,在第一基站中将RE打孔的示例。图23的示例具有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的控制区中不进行RE打孔的优点。也就是说,可以防止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各个下行子帧的PDCCH区彼此交叠。由于在LTE系统中的PDCCH区可以具有4个OFDM符号的最大长度,则如果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4个或者更多个OFDM符号,两个基站的PDCCH区不交叠。
如果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多个OFDM符号,则当考虑到这种情况下时,两个基站的CRS被发送到的OFDM符号可以为移位到非交叠位置。在LTE系统中,CRS天线端口0和1位于OFDM符号索引0、4、7和11,并且CRS天线端口2和3位于OFDM符号索引1和8。因此,可以应用如图24所示的子帧移位。图24示出当第一基站(eNB1)和第二基站(eNB2)的每一个经过四个天线端口发送CRS(CRS端口0、1、2和3)时的示例性子帧移位。如图24所示,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可以从另一个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移位了2、5、9或者12个OFDM符号,从而用于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下行子帧的PDCCH区中发送CRS的OFDM符号不交叠。
另选地,如果第二基站的天线端口的数目限于2个或者更少,则可以进行图25所示的子帧移位,从而用于发送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CRS的OFDM符号不交叠。当第二基站为HeNB时这可以被有用地应用。图25例示当第一基站(eNB1)经过4个天线端口发送CRS(CRS端口0、1、2和3)并且第二基站(eNB2)经过两个天线端口发送CRS(CRS端口0和1)时的示例性子帧移位。如图25所示,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可以从另一个基站的下行子帧边界移位了2、3、5、6、9、12或者13个OFDM符号,从而用于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的下行子帧的PDCCH区中发送CRS的OFDM符号不交叠。
实施方式9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图18和图19)是当第一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k(k≥1)个OFDM符号时通过将第一基站中的子帧的最后k个OFDM符号打孔来防止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的干扰的方法。在第九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当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相对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时,在一个基站的下行子帧的中部将OFDM符号部分地打孔的方法。
如同在图24和图25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中,如果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大量的OFDM符号(例如,3个或者更多个OFDM符号),则当子帧边界被移位的基站顺序地从下行子帧的最后符号起将移位的OFDM符号打孔时,过多的OFDM符号不被发送,因而极大地降低发送能力。因此,本实施方式提出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中,将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发送OFDM符号交叠的OFDM符号打孔。
例如,如果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如图26所示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6个OFDM符号,则可以将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发送OFDM符号(第二基站的子帧的OFDM符号0、1和2)交叠的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的OFDM符号(图26中的8、9和10)进行打孔。
尽管图26示出了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中的与第二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的非打孔RE,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图16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中的与第二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可以被附加地打孔。
另选地,如果彼此干扰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从另一个基站的子帧边界移位了一半子帧(例如,移位了13个OFDM符号),则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发送OFDM符号交叠的第一基站的被打孔的OFDM符号可以存在于子帧的前部分。
按此方式,为了进行用于将一个子帧的中部的OFDM符号的一部分进行打孔的操作,基站可以通过上层信号或者物理层信号向UE通知在子帧中被移位和/或被打孔的OFDM符号的数目。
在本发明的上述全部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的下行子帧中的被打孔的RE(即,与第二基站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和/或与第二基站的控制信道发送OFDM符号交叠的OFDM符号)纯粹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包括仅将对应的RE的一部分打孔。例如,RE可以在PDCCH区或者PDSCH区中被部分地打孔,或者仅对应于一些CRS天线端口的RE可以被打孔。此外不同的RE打孔图样可以应用于每一个子帧(例如,根据MBSFN子帧构造)。因而,应用RE打孔的一个或者更多个方法可以被同时或者独立地应用。
当根据上述全部实施方式应用RE打孔图样时,需要确定要在对应的子帧中使用的DMRS图样。例如,当一个子帧中的OFDM符号8、9和10如图26所示被打孔时,可以使用如图21的(b)所示的针对具有9或者10个OFDM符号的长度的DwPTS的DMRS图样。在此,基站和UE可以按照针对正常子帧的DMRS图样、针对具有11或者12个OFDM符号的DwPTS的DMRS图样和针对具有9或者10个OFDM符号的DwPTS的DMRS图样的顺序,确定DMRS图样是否受对应的子帧的RE打孔图样影响。接着,基站和UE可以搜索不受RE打孔图样(即,其中被打孔的RE不与DMRS发送RE重合的DMRS图样)影响的DMRS图样,并且规定使用对应的DMRS图样的相对应的操作。
在下文,描述当特定基站进行打孔或者速率匹配以便与另一个基站协调时,用于用信号发送信息向属于特定基站的UE通知被打孔的或者经速率匹配的RE的位置的方法。被打孔的或者经速率匹配的RE将被统称为被打孔的RE。被打孔的RE是指经受另一个基站造成的干扰的RE。关于被打孔的RE的位置的信息可以包括每一个子帧中存在/不存在被打孔的RE、被打孔的RE图样和参考图样之间的时间和/或频率偏移量、与被打孔的RE有关的基站的发送天线的数目等。下面详细描述关于被打孔的RE的位置的信息(或者关于经受另一个基站造成的干扰的RE的位置的信息)。
(1)每一个子帧中存在/不存在被打孔的RE
可以以预定单位(例如,以无线电帧(10ms)或者子帧(1ms)的单位)用信号通知对应的子帧中是否存在被打孔的RE。这可以通过上层信号或者物理层信号利用位图方法或者用于根据特定图样定义索引并且指示对应的索引的方法来用信号通知。
(2)被打孔的RE图样和参考图样之间的时间/频率偏移量
为了指示被打孔的RE图样,定义用于将RE打孔的参考图样,并且指示从参考图样的时间/频率偏移量。如果通过时间/频率偏移量确定每一个小区中使用的CRS图样,则参考图样可以被定义为与在对应的基站中使用的CRS图样相同的图样或者可以被定义为任意的RE打孔图样。因而,由于可以通过指示与参考图样相比产生了什么程度的时间/频率偏移来向UE用信号通知RE打孔图样,所以与指示RE打孔图样自身相比,可以减少信令开销。
(3)其它小区的发送天线的数目
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小区中,可以通过第二小区的CRS发送RE的位置确定在第一小区中被打孔的RE的位置。CRS发送RE的数目可以根据被对应的小区使用的发送天线的数目改变。因此,向UE通知关于被打孔的RE的信息的小区(即,第一小区)可以向UE用信号通知由与被打孔的RE有关的小区(即,第二小区)使用的发送天线的数目。
(4)使用/不使用MBSFN模式
如结合图22和图23所描述的,在确定彼此干扰的两个小区中的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中被打孔的RE时,如果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被设定为MBSFN子帧(即,如果仅第二小区的PDCCH区的CRS被发送),则可以通过减少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中被打孔的RE的数目来改进UE能力。对于这个操作,进行RE打孔的基站可以用信号通知相对于被应用RE打孔的子帧,另一个基站的子帧是MBSFN子帧还是正常子帧。
(5)符号级打孔
尽管RE打孔可以以RE为单位进行,但是还可以如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以OFDM符号为单位进行。因此,当将全部OFDM符号打孔时,基站可以向UE用信号通知指示被打孔的符号的信息。
(6)进行RE打孔的时域
可以使用信令来指示在下行发送的特定时域中是否使用RE打孔。例如,可以用信号通知在PDCCH区或者PDSCH区中进行RE打孔。另选地,可以用信号通知在第一时隙或者第二时隙中进行RE打孔。此外,可以用信号通知在N(在正常CP中N=14)个OFDM符号中的一个OFDM符号中或者在多个OFDM符号中进行RE打孔。通过这种信令,可以通知RE打孔是否应用于时域的各种单位(PDCCH/PDSCH、时隙、OFDM符号)。
可以独立地或者组合地用信号通知上述信令信息。
如果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将RE打孔和速率匹配混合,则可以与指示是否存在被打孔的RE的信令信息一起用信号通知区分RE打孔和速率匹配的信息。接着,UE能够识别空RE发送方案。
在下文,描述应用上述RE打孔(或者RE静默)的情形。可以根据是否存在使另一个基站经受干扰的基站和/或根据经受干扰的UE的能力(例如,UE是仅支持3GPPLTE版本8或版本9的传统UE还是支持3GPPLTE-A的高级UE),适应性地确定RE打孔方法的应用。更具体地,可以考虑以下操作情形。在下文,假定从宏基站(MeNB)到宏UE(MUE)的下行信号经受由从微基站(HeNB)到微UE(HUE)的下行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假定HeNB是干扰小区,MeNB是受害小区,并且MUE是受害UE。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即使当在两个任意基站之间发生干扰时也可应用本发明的相同原则。
(1)MUE和HUE两者都是传统UE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HeNB应在MeNB的CRS位置发送空RE以防止MUE的RLF(即,以减少干扰)。然而,由于HUE不能够识别空RE的发送,因此由HeNB进行将特定数据(PDSCH)RE进行打孔的操作。
(2)MUE是传统UE并且HUE是高级UE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HeNB也应在MeNB的CRS位置发送空RE以防止MUE的RLF。
另外,由于HUE能够获知空RE的位置,HeNB可以向HUE通知空UE的位置并且可以进行速率匹配,其中数据RE不被映射到对应的位置。另选地,HeNB可以向HUE通知空RE的位置并且HUE可以进行操作,其中对应的RE不用于数据解码。
(3)MUE是高级UE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MUE可以操作以仅针对不被HeNB发送的具有弱的干扰的资源进行无线电链路监测,以防止不必要的RLF。由于HeNB被允许在MeNB的CRS的位置发送数据(PDSCH),所以不进行RE静默操作。
(4)MUE不存在于HeNB的相邻区域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由于MUE不经受来自HeNB的干扰,所以类似于情况(3)HeNB可以不进行RE静默操作。
为了根据上述情形进行用于减少ICI的操作,MeNB可以发送向HeNB通知是否存在与对应的HeNB相邻的MUE的信号,如果存在与HeNB相邻的MUE,则MeNB可以发送指示对应的MUE的能力的信号(例如,MUE是传统UE还是高级UE)。作为更直接的方法,MeNB可以发送向HeNB通知是否对应的HeNB要进行RE静默的信号。可以由MeNB通过判断特定MUE与HeNB接近到什么程度来确定是否发送此信号。例如,如果由特定MUE针对对应的HeNB测量的相邻的小区的接收功率电平非常高,则MeNB可以向HeNB发送用于ICI减少操作的信号。
如果高级MUE仅针对具有弱的干扰的资源具有无线电链路监测能力,则这样的资源专用监测可以被MeNB控制以仅当MUE靠近HeNB时进行。另选地,MUE可以自愿进行资源专用监测。例如,MUE一般针对全部资源进行无线电链路监测,但是如果RLF发生,则MUE可以仅针对特定资源(特定资源可以是被基站指定的资源或者可以是通过UE测量到的干扰功率被确定为具有弱的干扰的资源)进行无线电链路监测。如果在资源专用监测中不发生RLF,则MUE可以识别在与其连接的MeNB和与MeNB产生强干扰的另一个eNB之间进行资源协调。
以上描述了在ICI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例如,当HeNB和MeNB都存在并且MUE与HeNB相邻时)一个基站(HeNB)在与另一个基站(MeNB)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中不发送PCFICH/PHICH/PDCCH和/或PDSCH的操作以及根据该操作的UE(MUE)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被UE自愿进行而无需来自基站的附加信号(例如,针对相邻小区的CRS发送图样的信号)。例如,如果UE(MUE)从相邻小区(HeNB)检测到强的CRS信号,则在对从服务小区(MeNB)向其发送的PCFICH/PHICH/PDCCH和/或PDSCH的接收和解码中,MUE可以仅使用除了经受对应的相邻小区(HeNB)的CRS的干扰的RE之外的RE来解码对应的信道。另选地,如果相邻小区(HeNB)的CRS的干扰强度在服务小区(MeNB)的给定电平以上,则UE(MUE)可以被设定为使用除了经受由相邻小区(HeNB)的CRS的干扰的RE之外的RE进行解码操作。
在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应注意的是,即使当被服务小区服务的任何UE经受由相邻小区的CRS和数据的严重干扰时,UE也通过仅排除与相邻小区的CRS相对应的RE来对从服务小区接收的信道进行解码。即,与相邻小区的数据相对应的部分被包括在UE的解码中。可以进行UE的这种操作,使得服务小区将与相邻小区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打孔并且向UE用信号通知被打孔的RE,或者UE排除与相邻小区的产生严重干扰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而不附加地用信号通知。下面将参照图2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减少ICI的操作。
在图27中,假定第一小区(小区1)是干扰小区并且第二小区(小区2)是受害小区。换句话说,假定被第二小区服务的UE经受由来自第一小区的信号的强干扰。如图27所例示,这两个小区中的一个小区的CRS发送RE从另一个小区的CRS发送RE移位了一个子载波。为了清楚描述,仅示出了一个子帧的OFDM符号0和1,并且一个子帧的其它OFDM符号可以从每一个小区发送数据,并且UE可以按照上述实施方式接收符号。
如图27所示,可以通过一个子帧的前两个OFDM符号(0和1)发送多种控制信道(PCFICH/PHICH/PDCCH)。被第二小区(小区2)服务的UE可以测量子帧n中来自第一小区(小区1)的干扰。如在图27所示的子帧n中用斜线表示的,第一小区可以在OFDM符号0和1中发送其控制信道信号。就UE而言,CRS(R0、R1、R2和R3)和除了CRS之外的信号(用斜线指示)两者被确定为产生强干扰。为了解决这种严重干扰,第一小区可以进行在子帧n+1中不发送除了CRS之外的全部信号的操作。在任何下行子帧中,如果仅CRS被发送而除了CRS之外的全部信号不被发送,则这种子帧可以被称为几乎空白子帧(ABS:AlmostBlankSubframe)。按此方式,如果第一小区将子帧n+1设定为ABS并且发送该ABS,则UE可以期待第一小区的ABS发送操作并且可以从第二小区接收在子帧n+1中的信道。具体地,在子帧n+1中,在第一小区仅产生由于CRS发送引起的干扰的假设下,UE可以使用除了CRS发送RE(OFDM符号0和1的子载波位置0、3、6和9)之外的RE来进行信道解码。换句话说,即使在多个子帧的一部分子帧中诸如子帧n中检测到了强干扰,经受来自除了第一小区的CRS之外的信号的干扰的RE(例如,OFDM符号0的子载波2)也可以被UE用于信道解码。
图28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减少ICI的处理的流程图。在对处理的描述中,假定存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以下描述可应用于第一小区是干扰小区而第二小区是受害小区的情况,或者第一小区是受害小区而第二小区是服务小区的情况。
在步骤S2810,第一小区(eNB1)可以确定其下行子帧的多个RE中的与第二小区(eNB2)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可以根据诸如对应的小区的发送天线的数目、下行子帧的类型(下行子帧是正常子帧还是MBSFN子帧)、子帧边界的移位(时间移位)、CRS图样的频率移位(V-shift)等因素确定任意小区的CRS图样。
在步骤S2820中,可以将在步骤S2810中确定的RE的一部分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在步骤S2820中确定的RE对应于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本发明不排除将步骤S2820中确定的全部RE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的情况。然而,通过仅将RE中的与干扰有关的必要RE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可以在不大大地降低数据发送的效率的情况下提高干扰协调的效率。
在步骤S2810中确定的RE中被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的这部分RE可以是存在于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控制区和/或数据区中的RE。另外,在步骤S2810确定的RE中被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的这部分RE可以是与第二小区的CRS发送天线端口的一部分天线端口相对应的RE。
在步骤S2820,可以根据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单独地确定被打孔的RE。即,不同的RE打孔图样可应用于每一个子帧。除了在步骤S2810中确定的RE,在步骤S2820中的要被打孔的RE可以还包括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PDCCH发送区交叠的RE。此外,第一小区可以向被服务的UE发送指示RE打孔图样的信息。
在步骤S2830中,第一小区可以将PDCCH、PDSCH等映射到其下行子帧中的除了被打孔的RE之外的RE。在步骤S2840中,第一小区可以向UE发送映射到下行子帧的PDCCH、PDSCH等。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细节可以独立应用,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应用于结合图28描述的ICI减少处理。为了清楚,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2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eNB装置2910的构造的图。
参照图29,eNB装置291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911、发送模块2912、处理器2913、存储器2914和多个天线2915。多个天线2915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接收模块2911可以在下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数据和信息。发送模块2912可以在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913可以控制eNB装置2910的整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eNB装置2910可以被配置为减少ICI。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eNB装置的描述中,假定存在彼此干扰的两个小区(即,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以下描述可应用于第一小区是干扰小区而第二小区是受害小区的情况,或者第一小区是受害小区而第二小区是干扰小区的情况。eNB装置的处理器2913可以控制第一小区的通过发送模块2913和接收模块2911的信号发送和接收。处理器2913可以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处理器2913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的一部分确定为要被打孔的RE。处理器2913可以被配置为将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映射到第一小区的除了被打孔的RE之外的下行子帧,并通过发送模块2912向UE发送被映射到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一个或者更多个下行信道。
尽管eNB装置2910的处理器2913确定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CRS发送RE交叠的RE,但是可以根据诸如对应小区的发送天线的数目、下行子帧的类型(下行子帧是正常子帧还是MBSFN子帧)、子帧边界的移位(时间移位)、CRS图样的频率移位(V-shift)等因素确定CRS图样。另外,处理器2913确定的被打孔的RE可以是存在于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控制区和/或数据区中的RE或者是存在于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控制区和/或数据区的RE中的与第二小区的CRS发送天线端口的一部分天线端口相对应的RE。此外,处理器2913确定的被打孔的RE可以还包括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的RE中的与第二小区的下行子帧的PDCCH发送区交叠的RE。另外,处理器2913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小区的下行子帧单独地确定被打孔的RE。处理器2913可以被配置为向UE发送指示RE打孔图样的信息。
eNB装置290的处理器2913针对由eNB装置2910接收的信息和要向外部设备发送的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功能。存储器2914存储经处理的信息达给定时间并且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之类的组成元件代替。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独立应用,或者两个或者更多个实施方式可以同时应用于eNB装置的构造。为了清楚,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29的eNB装置2910的描述可以同样应用于作为下行发送主体或者上行接收主体的中继装置。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
在通过硬件来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可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本发明。
如果本发明的操作或者功能用固件或者软件实现,则本发明可以按照多种格式的形式(例如模块、过程、功能等)实现。可以在存储器单元中存储软件代码,使得软件代码可以被处理器驱动。存储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从而可以经过多个已知部件与上述处理器通信。
已经给出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实施本发明。尽管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例如,本领域技术任意可以彼此组合地使用以上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每个构造。因此,本发明不应限制于本文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根据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一致的最广泛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按照与本文阐述的方式不同的其它特定方式来实施。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在各个方面应被视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法律上的等同内容来确定,而不是由以上描述来确定,并且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含义的等同范围之内的全部修改旨在被包括在内。另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地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没有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在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合中存在,或者在提交后的后续修改中作为新权利要求被包括在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由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全部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内容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支持下行信道解调制的第一小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第二小区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CRS天线端口计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小区的经过单频率网络的多播/广播MBSFN子帧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通过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下行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来解调制所述下行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RS天线端口计数信息显性地指示所述第二小区的CRS天线端口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来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减少小区间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经由高层信令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信道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小区是服务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是相邻小区。
7.一种用于解调制下行信道的用户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用户设备从第一小区接收关于第二小区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CRS天线端口计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小区的经过单频率网络的多播/广播MBSFN子帧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通过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下行信道上从第一小区接收下行信号,
其中,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来解调制所述下行信道。
8.一种用于在用户设备支持下行信道解调制的第一小区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关于第二小区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CRS天线端口计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小区的经过单频率网络的多播/广播MBSFN子帧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经由所述发送模块在所述下行信道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下行信号,
其中,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来解调制所述下行信道。
9.一种用于解调制下行信道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
发送模块;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经由所述接收模块从第一小区接收关于第二小区的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CRS天线端口计数信息和所述第二小区的经过单频率网络的多播/广播MBSFN子帧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经由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下行信道上从第一小区接收下行信号,
其中,关于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CRS的所述信息被所述用户设备用来解调制所述下行信道。
CN201510486895.9A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5141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724110P 2010-03-24 2010-03-24
US61/317,241 2010-03-24
US31770410P 2010-03-26 2010-03-26
US61/317,704 2010-03-26
US32077610P 2010-04-05 2010-04-05
US61/320,776 2010-04-05
US33090110P 2010-05-04 2010-05-04
US61/330,901 2010-05-04
US37668110P 2010-08-25 2010-08-25
US61/376,681 2010-08-25
US39107710P 2010-10-08 2010-10-08
US61/391,077 2010-10-08
CN201180015506.4A CN102823167B (zh)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5506.4A Division CN102823167B (zh)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1391A true CN105141391A (zh) 2015-12-09
CN105141391B CN105141391B (zh) 2018-11-23

Family

ID=446737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6895.9A Active CN105141391B (zh)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N201180015506.4A Active CN102823167B (zh)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5506.4A Active CN102823167B (zh) 2010-03-24 2011-03-2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8965294B2 (zh)
EP (1) EP2550760B1 (zh)
JP (3) JP5567153B2 (zh)
KR (1) KR101850721B1 (zh)
CN (2) CN105141391B (zh)
WO (1) WO2011118993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42A (zh) * 2017-06-27 2020-02-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共存场景中的共享信道重映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9824B2 (en) * 2009-02-02 2015-06-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Joint processing down 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reference signal support
KR101850721B1 (ko) 2010-03-24 2018-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방법 및 장치
US8897236B2 (en) * 2010-03-26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DSCH) protection
EP2586137B1 (en) * 2010-06-23 2017-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deployments
US9344246B2 (en) * 2010-10-08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and relay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US9130725B2 (en) 2010-11-02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action of PDSCH resource mapping, CSI-RS, and muting
US10873425B2 (en) * 2010-11-12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TDD
US9144069B2 (en) * 2010-11-12 2015-09-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647145A2 (en) * 2010-12-02 2013-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at a mobile station using a shared node
EP2656676B1 (en) * 2010-12-20 2018-11-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set a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2367B2 (en) * 2010-12-23 2015-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control for wireless heterogeneous telecommunications
US8964663B2 (en) * 2011-01-06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paging configurations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configurations
US20120188953A1 (en) * 2011-01-20 2012-07-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system
WO2012108616A1 (en) * 2011-02-13 2012-08-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EP2661937B1 (en) 2011-02-14 2019-05-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02647751B (zh) * 2011-02-17 2014-12-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多点传输中确定信道状态的方法
WO2012138079A2 (ko) * 2011-04-03 2012-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전송 여부 결정 방법
JP5437310B2 (ja) * 2011-05-02 2014-03-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506535B1 (en) 2011-06-24 2021-02-24 Sun Patent Trust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US10028250B2 (en) * 2011-07-29 2018-07-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n accessor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022272A2 (en) * 2011-08-11 2013-02-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ES2744702T3 (es) * 2011-09-20 2020-02-26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de medición de la calidad del enlace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y aparato para el mismo
EP2761927A4 (en) * 2011-09-30 2015-08-12 Intel Corp METHODS OF SIMULTANEOUSLY TRANSPORTING INTERNET TRAFFIC ON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EP2764640B1 (en) * 2011-10-07 2019-12-18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509417B2 (en) * 2011-10-13 2016-1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terminal transceives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CN102368759B (zh) * 2011-11-04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KR101754281B1 (ko) * 2011-11-04 2017-07-06 인텔 코포레이션 기지국 협력 통신 시스템의 전송 포인트 표시
US8934326B2 (en) * 2011-11-07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detection
CN103096374B (zh) * 2011-11-07 2016-03-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异构网络中对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抑制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96333B (zh) * 2011-11-08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干扰的协调方法及基站
US9276709B2 (en) * 2011-11-08 2016-03-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cellular networks
WO2013089344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he user equipment for the same
US9209952B2 (en) 2011-12-27 2015-12-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rver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identification number establishment method
US9374253B2 (en) * 2012-01-13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M-RS based decoding using CSI-RS-based timing
WO2013112971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anaging or improv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ells
CN103313273B (zh) * 2012-03-13 2018-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终端
US9832658B2 (en) * 2012-03-23 2017-11-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by means of directional antenna beams in a wireless system
KR20150013444A (ko) * 2012-05-02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abs 구간 추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3166676A1 (zh) * 2012-05-09 2013-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166718B2 (en) * 2012-05-11 2015-10-20 Intel Corporation Downlink control indication for a stand-alone new carrier type (NCT)
US9198070B2 (en) 2012-05-14 2015-11-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982693B2 (en) 2012-05-14 2015-03-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67580B2 (en) * 2012-05-16 2015-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channel in DwPTS
KR101961919B1 (ko) * 2012-06-09 2019-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935583B2 (ja) * 2012-08-07 2016-06-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小規模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905914B1 (en) * 2012-10-04 2018-08-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by considering antenna port relationshi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04844B1 (en) * 2012-10-06 2018-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rs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pdcch/pdsch demodulation under comp
CN103856901B (zh) * 2012-12-04 2017-06-0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Mbms业务数据的发送方法
CN103596638B (zh) * 2012-12-20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936470B2 (en) * 2013-02-07 2018-04-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420476B2 (en) 2013-02-20 2016-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triggeri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ithout resource partitioning
US9425946B2 (en) 2013-02-21 2016-08-23 Blackberry Limit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advanced receiver in LTE/LTE-A
US9706522B2 (en) 2013-03-01 2017-07-11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raffic offloading
EP2982051B1 (en) 2013-04-01 2017-05-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 signal mapping
US10171225B2 (en) 2013-04-01 2019-01-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signal mapping method
ES2704699T3 (es) * 2013-04-05 2019-03-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U, nodo de red y métodos para ayudar en las mediciones en la configuración de señal mixta
WO2014166061A1 (en) * 2013-04-09 2014-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B-eNB AND UE-UE MEASUREMENT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WO2014178662A1 (ko) * 2013-04-30 2014-11-06 인텔렉추얼디스커버리 주식회사 공통참조신호를 이용한 스몰셀 네트워크 데이터 자원 추가 구성
EP2999141A4 (en) 2013-05-12 2017-01-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and terminal
US9369899B2 (en) 2013-05-12 2016-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and terminal
CN106413114B (zh) * 2013-05-22 2019-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中的控制设备
WO2015000112A1 (zh) * 2013-07-01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和无线通信节点
CN110830227B (zh) * 2013-07-04 2022-08-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多连接性的方法
KR20150007753A (ko) * 2013-07-12 201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단말의 단말 대 단말 발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237744B2 (en) 2013-09-30 2019-03-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Backhaul signaling support for UL-D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 eIMTA
US9648584B2 (en) * 2013-10-31 2017-05-0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broadcast for mission-critical services on LTE
CN110545133B (zh) * 2013-12-20 2022-12-0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汇报的方法及装置
JP6256024B2 (ja) * 2014-01-16 2018-0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基地局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KR20150107490A (ko) 2014-03-14 2015-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신호 제거 및 억제를 위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99633B (zh) * 2014-04-25 2019-08-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693205B2 (en) 2014-07-03 2017-06-2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essage delivery and paging to a group of user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KR101896584B1 (ko) * 2014-08-21 2018-09-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간섭 제어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간섭 제어 방법
CN106605423B (zh) * 2014-08-28 2020-06-30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16036142A1 (ko) * 2014-09-02 201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동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3182750B1 (en) 2014-09-25 2019-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dio sign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device
US20160095114A1 (en) 2014-09-26 2016-03-3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llocation and usage of radio resour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hrough unlicensed band channel,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ccess of radio resource
US9686798B1 (en) * 2015-01-14 2017-06-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llision-avoid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560935B2 (en) 2015-04-03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65753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Sp. Z.O.O. Coordin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GB2538513B (en) * 2015-05-19 2021-04-28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Broadcast network
EP3314790A1 (en) * 2015-06-29 2018-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US10439767B2 (en) 2015-08-13 2019-10-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through unlicensed band
WO2017030325A1 (ko) * 2015-08-14 2017-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페셜 서브프레임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852707A (zh) * 2015-08-21 2018-03-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解调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WO2017056003A2 (en) * 2015-10-01 2017-04-06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ncturing data transmissions due to higher priority data
CN105407502A (zh) * 2015-10-30 2016-03-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存在重叠覆盖的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US10122517B2 (en) * 2015-12-29 2018-11-06 Ceva D.S.P. Lt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of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11595173B2 (en) 2016-03-30 2023-02-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assisted NR flexible radio access
KR102458074B1 (ko) * 2016-03-31 2022-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KR102410282B1 (ko) * 2016-04-05 2022-06-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확장 상향링크 서브프레임을 이용한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202333A1 (zh) * 2016-05-24 2017-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7425948B (zh) * 2016-05-24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7217748A1 (ko) * 2016-06-14 2017-12-2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20328B2 (en) * 2016-06-20 2020-10-27 Peras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entralized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2508870B1 (ko) 2016-07-11 2023-03-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종 서비스 간 공존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7105757B2 (ja) * 2016-07-19 2022-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071136B2 (en) 2016-08-25 2021-07-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traffic
US11051208B2 (en) * 2016-08-25 2021-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ow latency and latency tolerant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S11252717B2 (en) 2016-09-02 2022-0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existence of latency tolerant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CN108024348B (zh) 2016-11-04 2024-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传输的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
CN108235443B (zh) * 2016-12-22 2020-05-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子帧的业务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8259148B (zh) * 2016-12-29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92436B (zh) * 2017-01-05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1706006B2 (en) * 2017-01-06 2023-07-18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base statio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10869300B2 (en) * 2017-01-08 2020-12-15 Lg Electronics Inc. Up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EP3471319B1 (en) * 2017-02-14 2023-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841052B2 (en) * 2017-03-21 2020-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numerology based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frequency hopping in OFDM system
KR102409062B1 (ko) * 2017-03-23 2022-06-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2511988B1 (ko) * 2017-03-31 2023-03-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단말 및 이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10581573B2 (en) * 2017-03-31 2020-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120998B2 (ja) * 2017-05-02 2022-08-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10622451B (zh) * 2017-05-03 2022-09-09 苹果公司 针对基于微时隙和基于时隙的传输处理冲突
CN108809570B (zh) * 2017-05-04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EP3642983B1 (en) 2017-06-23 2021-12-0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Receiver, transmitter, system and method implementing a retransmission process responsive to an indication that encoded data on allocated resources is not decodable
KR101978852B1 (ko) * 2017-08-04 2019-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6529560B2 (ja) * 2017-09-27 2019-06-12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395382B1 (ko) * 2017-10-16 2022-05-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셀 구축 방법 및 장치
US10862560B2 (en) * 2018-04-06 2020-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DSCH rate matching for aperiodic CSI-RS
US11108598B2 (en) * 2018-06-11 2021-08-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reemption in multi-TRP operation
US10575379B1 (en) * 2018-08-14 2020-02-25 North America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two-wire control of multiple luminaries
CN112449423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交互的方法
WO2023070630A1 (zh) * 2021-10-30 2023-05-04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及基站
US20230318786A1 (en) * 2022-04-04 2023-10-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tterns for control channel puncturing and shared channel rate-matching
CN115002860B (zh) * 2022-06-09 2023-09-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0771A1 (en) * 2008-01-30 201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00034314A1 (en) * 2008-08-11 2010-02-11 Motorola Inc Antenna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2264B2 (en) * 1999-01-08 2004-08-24 Trueposition, Inc. Monitoring of cal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location system
US6334059B1 (en) * 1999-01-08 2001-12-25 Trueposition, Inc. Modifie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accuracy for e-911 calls
KR20060082991A (ko) 2005-01-14 2006-07-20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멀티 클록 분배 회로의 감시 장치
US8005175B2 (en) * 2006-03-17 2011-08-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n OFDMA-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53369B1 (ko) * 2006-08-30 2007-08-30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셀간 간섭을 저감하는 방법
JP4972705B2 (ja) 2007-04-11 2012-07-11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隣接セル測定のための基準信号構造の情報
US9544776B2 (en) 2008-03-25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US9867203B2 (en) *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CN102187632B (zh) * 2008-08-14 2014-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正交频分多址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8547954B2 (en) * 2008-08-28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adapting number of advertised transmit antenna ports
WO2010032791A1 (ja) 2008-09-22 2010-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それらを備え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基地局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EP2394461A4 (en) * 2009-02-05 2016-06-08 Appl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1850721B1 (ko) 2010-03-24 2018-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저감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0771A1 (en) * 2008-01-30 201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00034314A1 (en) * 2008-08-11 2010-02-11 Motorola Inc Antenna Configu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EUROPE: "2 Tx RSRP Measurements", 《3GPP TSG-RAN WG4 #50 R4-09072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42A (zh) * 2017-06-27 2020-02-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共存场景中的共享信道重映射
US11212682B2 (en) 2017-06-27 2021-1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hared channel remapping in a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o-existence scenario
US11968542B2 (en) 2017-06-27 2024-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hared channel remapping in a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o-existence scenar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8310A (ja) 2014-09-11
CN105141391B (zh) 2018-11-23
US10652001B2 (en) 2020-05-12
US20170244527A1 (en) 2017-08-24
US20120329400A1 (en) 2012-12-27
JP5567153B2 (ja) 2014-08-06
US20150139141A1 (en) 2015-05-21
JP5905927B2 (ja) 2016-04-20
EP2550760A2 (en) 2013-01-30
US8965294B2 (en) 2015-02-24
JP2016131394A (ja) 2016-07-21
JP6158383B2 (ja) 2017-07-05
JP2013521740A (ja) 2013-06-10
KR101850721B1 (ko) 2018-04-20
US20190140802A1 (en) 2019-05-09
WO2011118993A3 (en) 2012-01-26
EP2550760A4 (en) 2016-12-28
WO2011118993A2 (en) 2011-09-29
CN102823167B (zh) 2015-09-09
KR20130038804A (ko) 2013-04-18
EP2550760B1 (en) 2020-02-19
CN102823167A (zh) 2012-12-12
US10200176B2 (en) 2019-02-05
US9667396B2 (en) 201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167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减少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US988847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76625B2 (e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9214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039107B (zh) 用于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2222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3453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062354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AU2014202580B2 (e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