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773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7730A
CN105137730A CN201510301979.0A CN201510301979A CN105137730A CN 105137730 A CN105137730 A CN 105137730A CN 201510301979 A CN201510301979 A CN 201510301979A CN 105137730 A CN105137730 A CN 105137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scattere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19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濑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37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73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03G15/553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 G03G15/556Monitoring or warning means for exhaustion or lifetime end of consumables, e.g. indication of insufficient copy sheet quantity for a job for toner consumption, e.g. pixel counting, toner coverage detection or toner density measur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基于调色剂消耗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只施加D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在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基于调色剂消耗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至少施加A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控制器根据由温度感测部感测到的温度来改变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对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执行比率。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包括显影设备的电子照相复印机或者激光打印机,其中显影设备把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背景技术
在双组分显影型显影设备中,通常使用磁刷显影方法,该方法使用作为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这种显影方法用在诸如黑白数码复印机或需要高图像质量的全彩色复印机之类的许多产品中。
为了在感光鼓上高效地显影静电潜像,双组分显影剂包括例如铁素体的磁性载体之类的磁性材料粉末以及其中颜料分散在树脂中的调色剂。搅拌和混合该双组分显影剂,并且使调色剂通过使用相互摩擦的摩擦带电来保持电荷。
在双组分显影剂被显影套筒承载的状态下,显影套筒上的双组分显影剂从显影剂容器输送到面向感光鼓的显影区。通过显影区中的磁场的作用,使显影剂起绒(nap)以构成磁刷。使磁刷与感光鼓的表面摩擦接触。于是,在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被用显影剂显影。
在使用显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由于散落的调色剂造成的装置污染的问题。即,显影剂在感光鼓和显影套筒之间的显影区中飞散。此时,调色剂漂浮在空气中而成为散落的调色剂。在此,散落的调色剂从显影设备与感光鼓之间的垂直间隙泄漏到显影设备的外面。
LED、光学系统、转印单元、输送路径等常常布置在显影设备的上部和下部中。因此,出现诸如各种构件的操作故障或劣化以及输出图像的调色剂污染之类的问题。
在相关技术中,作为防止调色剂散落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技术,施加散落调色剂预防偏压(bias)的技术(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0/247164A1)是已知的。在这种技术中,设置散落预防电极以防止调色剂从显影容器内部散落。散落预防电极可以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显影套筒的上侧,并且在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相对于经过显影套筒的旋转中心点o和顶点这两个点的直线的下游侧。
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12237提出了提供散落调色剂收集辊的技术,作为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设备的下部散落的技术。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12237中所描述的技术中,收集辊被布置为靠近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于感光构件与显影套筒接触的位置的下游侧。
偏置电压被施加到收集辊并且在显影套筒的相反方向上旋转。从显影区散落的调色剂沉积或吸附在位于下方的收集辊上。沉积在收集辊上的调色剂利用收集辊的旋转驱动被输送,利用刮刀被刮去,并被收集在显影容器中。因此,防止了从显影套筒散落的调色剂泄漏到显影容器的外部。
但是,在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0/247164A1所述的包括散落预防偏压电极的显影设备中,用来施加散落预防偏压的电极需要设置在显影容器中。提供了用来施加散落预防偏压的高压衬底(或者高压整流器基底)。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12237中所述的技术中,需要提供校正辊。这样,当在显影设备中设置用于防止调色剂散落的特定单元时,空间被占用并且成本增加。因此,存在成本增加并且显影设备尺寸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期望提供一种可以利用不昂贵的配置来防止调色剂散落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配置,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剂容纳部,容纳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构件,承载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并且把显影剂供给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
调色剂补充部,给显影剂容纳部补充调色剂;
电源部,至少在图像形成期间向显影剂承载构件施加AC电压或者其中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电压;
信息获得部,获得关于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
温度感测部,感测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能够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在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时段期间,基于由信息获得部获得的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只施加D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在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在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时段期间,基于由信息获得部获得的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至少施加A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控制器根据由温度感测部感测到的温度来改变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与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执行比率。
参考附图阅读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周围的配置的图。
图3是例示了图像处理单元的系统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显影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显影设备的纵截面图。
图6是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框图。
图7是例示了调色剂散落与打印率的依存性的表。
图8是例示了在打印率为1%和5%时散落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图。
图9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的表。
图10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控制流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控制流的流程图。
图12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中喷出的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图。
图13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表。
图14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的控制框图。
图15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6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劣化阈值的表。
图17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由于每种颜色的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的温度依存性的阈值的表。
图18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当连续形成图像时显影剂的温度升高的图。
图19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喷出操作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将首先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概述,然后将描述作为其特征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
(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述)图1是示意性地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在以下描述中,图像形成站分别形成黄Y、品红M、青C和黑K色的调色剂图像。由于图像形成站及其外围单元是相同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将适当地略去下标Y、M、C和K。
如图1中所示,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包括四个图像形成站。每个图像形成站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01(101Y、101M、101C和101K)。
中间转印设备12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站上方。在中间转印设备120中,中间转印带121(中间转印构件)悬挂在辊122、辊123和辊124上并且被配置为在箭头方向上行进。
在图像的形成中,首先,用接触充电型充电辊系统的一次充电设备(primarychargingdevice)102(102Y、102M、102C和102K)对感光鼓101的表面进行充电。然后,通过激光驱动器(未示出)用从曝光设备施加的激光束103(103Y、103M、103C和103K)对感光鼓101的表面进行曝光。于是,在感光鼓101上形成了静电潜像。
静电潜像由显影设备104(104Y、104M、104C和104K)显影。于是,形成了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通过来自一次转印辊105(105Y、105M、105C和105K:一次转印构件)的转印偏压把在图像形成站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由基于聚酰亚胺的树脂形成的中间转印带121上,并且叠加在其上。
通过被设置为面朝辊124的二次转印辊125(二次转印构件)把在中间转印带121上形成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未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而是留在中间转印带121上的残留调色剂由带清洁器114除去。
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记录材料P被包括压力辊131和加热辊132的定影设备130加压/加热,由此获得永久性图像。在一次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101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接触型鼓清洁器109(109Y、109M、109C和109K)除去,以准备下次图像形成。
(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周围的配置)图2是示意性地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周围的配置的图。以下将参考图2详细描述感光鼓101周围的配置。
如图2中所示,每个图像形成站包括一次充电设备102、用激光束103辐射的空间、显影设备104、以及感光鼓101周围的鼓清洁器109。图像形成站还包括其间插有中间转印带121的一次转印辊105。
在图像形成操作中,首先,用接触充电型充电辊系统的一次充电设备102对被设置为自由旋转的感光鼓101均匀地充电。然后,用激光束103对感光鼓101的表面进行曝光。于是,在感光鼓101上形成静电潜像。静电潜像由显影设备104可视化。由一次转印辊105把可视的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1上。
在一次转印之后感光鼓10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刮刀接触型鼓清洁器109除去。感光鼓101上的电位由曝光灯110擦除并且感光鼓101再次为图像形成做好准备。
(图像处理的概述)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图像处理单元的系统配置。图3是例示了图像处理单元的系统配置的框图。
如图3中所示,从外部输入接口200(外部输入I/F)输入彩色图像数据。必要时,从诸如原稿扫描仪或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设备(未示出)输入彩色图像数据作为RGB图像数据。
LOG转换部201基于查找表(LUT)把所输入的RGB图像数据的亮度数据转换成CMY密度数据(CMY图像数据),其中查找表(LUT)包括存储在ROM210等中的数据。
遮蔽UCR部(maskingUCRportion)202从CMY图像数据提取黑色(K)成分数据并且对CMKY数据执行矩阵计算以校正记录颜色材料的颜色浑浊度。
LUT部203(查找表部分)使用伽玛查找表(γ查找表)针对所输入的CMYK图像数据的每种颜色执行密度校正,以使图像数据与打印机部的理想灰度特性对应。是基于加载到RAM211上的数据来准备γ查找表并且由CPU206设置该表的细节。
脉宽调制部204输出脉冲宽度与从LUT部203输入的图像数据(图像信号)的电平对应的脉冲信号。基于该脉冲信号,激光驱动器205通过驱动激光束103的发光元件并且用激光束辐射感光鼓101来形成静电潜像。
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计数部)按逐幅图像对输入到LUT部203的图像数据的600dpi的每个像素的等级(0到255级)进行累计。图像数据的累计值被称为视频计数值。当整个输出图像为255级时,视频计数值具有最大值1023。当电路配置受限时,使用激光信号计数部208代替视频信号计数部207来类似地计算来自激光驱动器205的图像信号。因此,视频计数值可被计算。
基于从视频信号计数部207或激光信号计数部208获取的信息,打印机控制器209(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部分。
(显影设备的配置)将详细描述显影设备104。图4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显影设备的横截面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例示了显影设备的纵截面图。
如图4和5中所示,显影设备104包括显影容器20(显影剂容纳部),并且在显影容器20中容纳有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显影套筒24(显影剂承载构件)和被配置为调节承载在显影套筒24上的显影剂的绒毛的调节刮刀25(绒毛去除构件)被设置在显影容器20中。
在显影容器20中,其基本上中央的部分在水平方向上被隔板23分成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其中隔板23在相对于绘图表面的垂直方向上延伸。显影剂被容纳在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中。
在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螺杆22a和第二搅拌螺杆22b,其中第一搅拌螺杆22a和第二搅拌螺杆22b是作为显影剂搅拌和运输单元的运输构件。
第一搅拌螺杆22a被设置在显影室21a的底部以基本上平行于显影套筒24的轴方向。利用第一搅拌螺杆22a的旋转,显影室21a中的显影剂在沿着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被传送。
第二搅拌螺杆22b被设置在搅拌室21b的底部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搅拌螺杆22a,并且在第一搅拌螺杆22a的相反方向上传送搅拌室21b中的显影剂。
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第一搅拌螺杆22a和第二搅拌螺杆22b的旋转的运输,显影剂经由在隔板23的两端形成的连通部26和连通部27(见图5)在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之间循环。温度传感器4T(温度感测部)被设置在连通部26中。稍后将描述温度传感器4T的细节。
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平行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显影室21a和搅拌室21b被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显影设备或其它显影设备中。
在与显影容器20的面朝感光鼓101的显影区A1(见图4)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并且显影套筒24旋转地设置在该开口中,以向感光鼓露出其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24的直径为20mm,感光鼓101的直径为30mm,并且显影套筒24和感光鼓10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大约300μm。在这种配置中,在运输到显影区A1的显影剂与感光鼓101接触的状态下执行显影。显影套筒24是由诸如铝或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并且作为磁化单元的磁辊24m以不能旋转的状态设置在其中。
(显影设备的操作)在这种配置中,显影套筒24在显影的时候按图4中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并且携带双组分显影剂,该双组分显影剂的厚度通过由调节刮刀25的磁刷进行的绒毛去除而被调节。显影套筒24把厚度经调节的显影剂运输到面朝感光鼓101的显影区A1,并且把显影剂供给在感光鼓101的成像部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以显影静电潜像。
此时,为了提高显影效率(向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的速率),在图像形成期间从电源向显影套筒24施加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置电压。在本实施例中,使用-500V的DC电压以及峰-峰电压Vpp为1800V且频率f为12kHz的AC电压。但是,DC电压值和AC电压波形不限于本示例。
一般而言,在双组分磁刷显影方法中,当施加AC电压时,显影效率提高并且图像质量提高,但是有可能发生雾化(fogging)。因此,在施加到显影套筒24的DC电压与感光鼓101的充电电位(即,白背景电位)之间设有电位差。从而防止雾化。
调节刮刀25由沿显影套筒2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诸如铝板之类的非磁性构件形成。调节刮刀25被设置在显影套筒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感光鼓101的上游侧。显影剂的调色剂和载体这两者都经过调节刮刀25的尖端和显影套筒24,并且被发送到显影区A1。
通过对调节刮刀25与显影套筒24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来调节由显影套筒24上携带的显影剂磁刷除去的绒毛量并且调整运输到显影区的显影剂量。在本实施例中,显影套筒24上每单位面积涂覆的显影剂的量被调节刮刀25局限为30mg/cm2
调节刮刀25与显影套筒24之间的间隙的范围被设置为从200μm到1000μm,并且优选地从300μm到700μm。在本实施例中,间隙被设置为500μm。
在显影区A1中,显影套筒24以1.80倍于感光鼓的周速比在感光鼓101的移动方向的正向方向上运动。周速比被设置在0到3.0倍之间,并且优选地在0.5倍至2.0倍之间。随着运动速度比变得更高,显影效率也变得更大。但是,当运动速度比过高时,出现关于散落调色剂或显影剂劣化等的问题,因此可以优选地设置上述范围。
(温度传感器)将详细描述温度传感器4T。如图4和5中所示,温度传感器4T被设置在显影容器20中的连通部26中。温度传感器4T在显影容器20中的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但是出于提高感测准确度的目的,可以优选地设置在传感器表面被显影剂掩埋的位置。
图6是例示了温度传感器的控制框图。如图6中所示,温度传感器4T具有作为感测元件的电容式聚合物1001(湿度感测设备)和安装在其上的带隙温度传感器1002。这二者都是耦合到14比特的A/D转换器1003并且具有经由数字接口1004执行串行输出的规范的CMOS设备。
带隙温度传感器1002使用其中电阻值关于温度线性地变化的热敏电阻来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值计算温度。
电容式聚合物1001是插有作为电介质的聚合物的电容器。由于吸附在聚合物上的水分的量随湿度而变化,因此电容器的电容随湿度而线性地变化。电容式聚合物1001通过使用这些特征把电容转换成湿度来计算湿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温度传感器4T可以检测温度和湿度这两者。但是,温度传感器不限于本示例,而是在必要时可以是能够只检测温度的传感器。
(显影设备的显影剂补充方法)以下将参考图3和4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剂补充方法。在显影设备104上方设有料斗31(调色剂补充部),料斗31包含用于补充的双组分显影剂,并且调色剂和载体在料斗31中混合。调色剂和补充显影剂在用于补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总共被包含100%至80%。
料斗31在其下部包括像螺杆的补充构件,即,补充螺杆32。补充螺杆32的末端延伸到安装在显影设备104尾端的显影剂补充端口30的位置。
通过补充螺杆32的旋转力和显影剂的重力,经过图像形成被消耗的调色剂通过显影剂补充端口30从料斗31供应到显影容器20。从料斗31供应到显影设备104的补充显影剂的量基本上是根据补充螺杆32的旋转速度来确定的。旋转速度由调色剂补充控制器(未示出)基于图像数据的视频计数值、安装在显影容器20中的调色剂密度检测部(未示出)的感测结果来确定。
(显影设备的显影剂的概述)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包含在显影设备104的显影容器20中的、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本实施例的显影剂是包括蜡的粉状调色剂。
调色剂包括有色树脂颗粒和有色颗粒,其中有色树脂颗粒包括粘合剂树脂、着色剂以及必要时还包括其它添加剂,有色颗粒包括诸如胶态二氧化硅细粉之类的外部添加剂。调色剂是具有负荷电率(chargeability)的基于聚酯纤维的树脂,并且优选地具有4μm至10μm的体积平均的颗粒直径。更优选地,体积平均的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8μm。近年来,具有低熔点的调色剂或者其中粘合剂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Tg低(例如,Tg等于或低于70℃)的调色剂经常被用来提高定影性(fixability)。在调色剂中可以包括蜡以提高定影之后的可分离性。
作为载体,诸如表面氧化或表面未氧化的铁、镍、钴、锰、铬、稀土金属之类的金属、其合金或铁氧体等可以适当地使用,并且制造磁性颗粒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制。载体具有20μm至60μm并且优选地为30μm至50μm的重量平均的颗粒直径,以及等于或大于107Ωcm并且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8Ωcm的电阻率。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具有108Ωcm的电阻率的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调色剂中,体积平均的颗粒直径是使用以下设备和方法测量的。电阻式微粒尺寸分布测量设备用作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如下。
即,0.1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是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被添加到100ml至150ml的、主要用氯化钠制备的1%NaCl水溶液的电解质水溶液,并且0.5mg至50mg的样本被添加到生成物。通过超声波分散器,其中悬浮有样本的电解质水溶液经受分散处理大约1至3分钟。通过使用SD-2000鞘流电阻式微粒尺寸分布测量装置,使用作为孔径的100μm孔径来测量2μm至40μm的颗粒的微粒尺寸分布,并且计算体积平均的分布。根据所计算的体积平均的分布来获得体积平均的颗粒直径。
使用具有4cm的测量电极间隙和0.4cm的电极间隙的夹层式电池来测量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载体的电阻率。使用以下方法来测量电阻率:在向一个电极施加1千克重的压力的状态下跨两个电极施加电压E(V/cm),并且根据在电路中流动的电流来获取载体的电阻率。
(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操作控制方法。
首先,在具有上述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连续执行低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时,从显影容器20移动到感光鼓101的调色剂的比率下降。然后,显影容器20中的调色剂长时间地经受第一搅拌螺杆22a和第二搅拌螺杆22b的搅拌。当调色剂经过调节刮刀25时,调色剂长时间地经受滑动摩擦。
当调色剂经受搅拌或滑动摩擦时,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被剥离或者外部添加剂被掩埋在调色剂表面中,由此外部添加剂从调色剂表面消失。当作为参与者的树脂表面的曝光变得显著时,调色剂颗粒之间的粘合被强化。作为结果,生成了调色剂聚集块。特别地,在粉状调色剂系统中,经常为了流动性而添加外部添加剂。于是,当外部添加剂消失时,调色剂的流动性恶化。然后,有可能生成聚集块。
当调色剂的温度升高时,调色剂的树脂软化并且更可能发生聚集。因此,优选地使用风扇的风力等来控制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温度,从而不等于或高于大约40℃至60℃的温度。
当如上所述在显影容器20中生成了聚集块时,聚集块被第一搅拌螺杆22a翻动。之后,聚集块被显影套筒24承载并到达显影区A1。然后,与正常的调色剂相比具有更高概率飞散的调色剂跳出并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
原因如下。即,聚集块具有比正常的调色剂更大的体积。正常的调色剂的直径为大约6μm,而聚集块的直径为大约20μm至35μm。于是,由于聚集块的质量增加,所以当聚集块到达显影区A1时,聚集块受到由显影套筒24的旋转而造成的离心力。然后,聚集块比正常调色剂更有可能散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打印机控制器209执行下面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来防止调色剂聚集块进入装置。具体而言,当连续执行低打印率的图像形成时,聚集块形成,但是,在聚集块散落之前,调色剂聚集块被选择性地喷到感光鼓101。喷到感光鼓101上的聚集块由鼓清洁器109收集。打印机控制器209可以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在本实施例中,执行通过向显影套筒24施加预定DC电压的显影偏压来把调色剂聚集块选择性地喷到感光鼓101上的控制。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率根据图像的打印率而变化并且调色剂散落水平变化。然后,将描述如何根据打印率来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
(取决于图像的打印率,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与散落调色剂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当移动到感光鼓101的调色剂的比率低并且供应到显影容器20的调色剂的量小(打印率低)时,发生了调色剂的劣化并且生成了调色剂聚集块。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以下实验。即,将显影设备104放置在预定环境(具有23℃的温度和50%的湿度)下,在改变YMCK的每种颜色的打印率(0%至5%)的同时,在A4尺寸的片材的一面上连续形成图像。在10000张片材上连续执行图像形成之后,检查显影设备104中的散落调色剂的量的变化。
在这里,如下执行对片材的一面的测量。即,在显影设备104中,测量用的普通片材被卷绕,以覆盖显影区A1,然后显影套筒24、第一搅拌螺杆22a和第二搅拌螺杆22b空闲预定时间(一分钟)。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该时间内散落并附着到测量用的普通片材的调色剂的量,并且分析其图像。
图7是例示了散落调色剂与打印率的依存性的表。在图7中,只例示了针对黑色的实验结果。在图7中,“○”指示散落调色剂的量等于或小于预定目标值。“×”指示散落调色剂的量大于预定目标值。在本实施例中,预定目标值等于或小于3000块/分钟。
图8是例示了在打印率为1%和5%时散落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图。在图8中,横轴代表通过图像分析测出的调色剂颗粒直径,纵轴代表具有相应颗粒直径的颗粒的数量。从图8中所示的曲线可以看出,在打印率达到1%时,显影剂中的散落调色剂的量更大。散落调色剂的颗粒尺寸分布在打印率为1%时比在打印率为5%时更接近大颗粒直径。可以看出,在打印率为1%时生成了大约20μm至35μm的调色剂聚集块。当用光学显微镜实际观察附着到用于测量散落调色剂的量的普通片材的调色剂时,观察到了聚集的调色剂颗粒。
从例示了实验结果的图7和8可以看出,当打印率变得更低时,更有可能生成调色剂聚集块并且更有可能由于空闲而使调色剂聚集块散落。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当不执行预定打印率或更高(即,预定的视频计数或更高)的图像形成时,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恶化。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不造成由调色剂聚集块导致的散落恶化所需的被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对应的视频计数被定义为“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这是可以通过上述实验等计算的值。在这里,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每种颜色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在图9的表中示出。
图9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的表。由于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根据显影剂(调色剂和载体)的颜色或材料、显影设备的配置等而变化,因此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可以适当地计算和设置。基于图9中所示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的表的值,来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
在这里,可以根据所感测到的装置温度来适当地设置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的值。在这种情况下,用作打印机控制器209执行喷出控制的基础的温度基于在图4中所示的温度传感器4T的温度信息。但是,所述温度不限于本示例,而可以至少是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温度,或者可以基于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温度传感器100T。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的值,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的值被设为使得温度变得越高,曝光频率变得越高,如图17中所示并在稍后描述的。
(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以下将描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和操作条件。作为前提,针对各颜色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思想是相同的。因此,在后续的流程图等中可能没有描述颜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对各颜色执行共同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了在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在下文中,被称为“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示例,在所述图像中,对于颜色YMCK的每张片材的打印率是Y=5%、M=5%、C=5%和K=1%。将参考图10中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此时的调色剂喷出控制。图10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控制流的流程图。
如图10中所示,首先,当开始图像形成时,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计算各颜色的视频计数V(Y)、V(M)、V(C)和V(K)(步骤S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种颜色在A4尺寸片材的一面上的整个实心图像(打印率为100%的图像)的视频计数被定义为512。于是,“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视频计数为V(Y)=26、V(M)=26、V(C)=26和V(K)=5。在这里,在视频计数的计算中,值被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
然后,根据由上述实验等获取的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的表(见图9)来计算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步骤S2)。随后,确定视频计数V与调色剂散落阈值视频计数Vt之间的差异,即,Vt-V,的正或负(步骤S3)。
当Vt-V为负(包括0,这对于以下描述同样成立)时,打印率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生成调色剂聚集块并且没有发生由聚集块导致的散落调色剂。因此,0添加到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步骤S4)。在这里,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是指示由调色剂聚集块导致的当前散落调色剂状态的指标并且是根据Vt-V计算出的视频计数值的累计值。当Vt-V为负时,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不增加。在步骤S4中,0添加到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例如,当Vt-V为负时,负值可以添加到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
另一方面,当Vt-V为正时,打印率低。在这种情况下,生成了调色剂聚集块并且发生了由聚集块导致的调色剂散落。因此,(Vt-V)添加到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步骤S5)。
然后,计算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与在上述步骤中按每预定数量的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而计算和更新的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之间的差异(A-X)(步骤S6)。在这里,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是可以任意设置的预定值,并且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变得越小,对具有相同打印率的连续图像形成执行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操作的频率变得越大。
在本实施例中,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被设为512。当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的设定值过大时,调色剂聚集块散落到装置中直到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为止的时间长。从而,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优选地等于A4至A3尺寸片材的一面上的整个实心图像(打印率为100%的图像)的视频计数值。例如,显影容器20中可以包含的显影剂的量变得越大,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可以设得越大。
最后,确定在上述步骤中计算的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与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之差(A-X)的正或负(步骤S7)。
在这里,当(A-X)为正时,确定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没有发展到应当立即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的程度。因此,继续执行图像形成(步骤S8)。
另一方面,当(A-X)为负时,确定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充分进行并因此需要立即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在这种情况下,停止图像形成并且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步骤S9)。
以下将参考图11描述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图11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控制流的流程图。在步骤S7中,当(A-X)为负时,停止图像形成并且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步骤S9)。
如图11中所示,当开始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时,施加具有与用于平常的图像形成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作为一次转印偏压(步骤S101)。具有与用于平常的图像形成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是与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图像具有相同极性的转印偏压。
然后,向感光鼓101喷出与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的视频计数对应的调色剂量(步骤S102)。用于上述调色剂喷出的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优选为半色调静电潜像,所述半色调静电潜像大约是完全实心图像的一半(设成255)。
作为更重要的一点,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期间对显影套筒24施加的显影偏压需要是DC电压。这是因为到感光鼓101上的、通过低打印率的图像形成而生成的调色剂聚集块的显影方法根据对显影套筒施加的显影偏压的类型而变化。以这种方式,在不形成图像时,用于将规则地带电的调色剂从显影套筒24移动到感光鼓101的力起作用。
图12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中喷出的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图。图12例示了当用显影偏压使以1%的打印率支持10000张片材的显影剂显影时,被显影到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的颗粒直径分布。在图12中,将这两种情况进行相互比较:只用DC电压对比平常的图像形成的静电潜像更浅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情况,以及用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平常的显影偏压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情况。
如图12中所示,当只用DC电压对比平常的图像形成的静电潜像更浅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可以选择性地对20μm至35μm的调色剂聚集块进行显影。从而,不像平常的图像形成,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期间的显影偏压只具有DC电压。
再次参考图11,由于一次转印偏压与喷到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调色剂不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1上,而是被鼓清洁器109收集(步骤S103)。散落调色剂累计值被重置为0(步骤S104)。
最后,一次转印偏压返回到与平常的图像形成具有相同极性的偏压(步骤S105),并且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完成,然后返回到平常的图像形成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施加了与调色剂具有相同极性的偏压作为一次转印偏压,但是与图像形成相似,可以采用施加与调色剂具有相同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并用带清洁器114收集调色剂的方法。
在这里,在上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方法中,具体地考虑了在10000张片材上连续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的情况。
在在图13的表中例示了当在片材上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时在本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中如何计算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图13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的表。
如图13的表中所示,当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时,Y(黄)、M(品红)和C(青)的打印率足够高。因此,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总是0。另一方面,K(黑)的打印率低。因此,对于每张片材的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为+5。也就是说,这意味着在连续的图像形成期间发生了黑色调色剂的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
这将在下面更具体地描述。当在10000张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时,每张片材的散落调色剂累计值X为+5。因此,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并且其频率为512/5=103张(该值被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因为散落调色剂喷出阈值A是512。
在图14中例示了简单的控制框图。图14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的控制框图。如图14中所示,视频计数的结果信息被发送到CPU。CPU指示图像形成部根据参考图10和11的流程图所描述的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来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温度传感器4T或温度传感器100T的结果优选地被发送到CPU。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10000张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时,图像形成大约停止97次并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对于一次散落调色剂喷出操作,消耗与视频计数512的1/10对应的调色剂量。在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向显影套筒施加与平常的图像形成的DC电压不同的DC电压,以便选择性地喷出造成调色剂散落的调色剂聚集块。可以通过上述操作来抑制散落调色剂的量。
<第二实施例>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打印率低时,可以提供用与平常的图像形成相同的显影偏压喷出劣化调色剂的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这是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抑制生产率下降的控制方法。
具体而言,存在计算指示用于每次图像形成的调色剂的量的值并且当该值小于预定阈值且通过累计其之间的差异所获得的值达到预定值时执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所述预定阈值是例如用于每次图像形成的视频计数值。
由调色剂劣化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可以通过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来防止。图像质量下降的具体示例是粗糙度或颗粒度的劣化。当适当地设置了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阈值和用于确定是否应当执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差异累计值的阈值时,可以有效地执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即,可以执行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抑制生产率下降的控制。
在具有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没有提供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散落调色剂(聚集块)喷出控制模式时,调色剂聚集块累积并且散落调色剂劣化。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把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添加到具有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改善散落水平。
在第二实施例中,考虑到显影剂的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依赖于下列三项的事实:(1)显影套筒的驱动时间、(2)每单位时间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和(3)当时显影剂的温度,将描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操作方法。
(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作为前提,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控制思想对用于图像形成的各颜色是相同的。因此,当在后续流程图等中未描述颜色时,表示不管调色剂颜色的差异而执行共同的控制。可应用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硬件配置或显影剂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容易理解,将考虑在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的情况,其中对于每张片材,所述“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针对YMCK中的各颜色具有打印率Y=5%、M=5%、C=5%和K=1%。在图15中例示了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图15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喷出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5中所示,按每预定片材数B来计算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和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步骤S201)。在这里,预定片材数B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任意确定的值,并且优选地是100张。
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是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后直到完成预定片材数B上的图像形成为止的套筒旋转时间的总累计值。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还包括片材之间或者先前旋转中的套筒旋转时间。
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是指示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后直到完成预定片材数B上的图像形成为止所消耗的调色剂的总量的值。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还包括由图3中所示的视频信号计数部207计算的、由于原稿的平常的图像形成导致的视频计数。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还包括由在感光鼓101的非成像部分中形成的密度控制片(patch)、调色剂补充控制片和失准补偿片等消耗的调色剂量。
在这里,由控制片消耗的调色剂量可以由图像形成装置100适当地设置。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密度控制片是具有面积为20mm×20mm的方形片并且其上放置的调色剂的量是实心图像的一半。因此,与一个密度控制片对应的视频计数是512×(0.5)×((20×20)/(297×210))=2。该表达式中的0.5对应于密度并且(20×20)/(297×210)对应于面积。
根据前一步骤中计算的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和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来计算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步骤S202)。这是指示调色剂劣化的程度和造成调色剂散落的调色剂聚集块生成的程度的值。在这里,图像质量劣化阈值Ta和散落劣化阈值Tb被定义为调色剂消耗阈值。
首先,将考虑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阈值Ta。阈值Ta代表由于调色剂劣化造成的图像质量允许水平。计算阈值Ta的方法如下。
首先,显影设备104被放在预定的环境下,并且在改变各颜色的打印率(0%至5%)的同时在10000张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然后,在执行下一次连续的图像形成之前和之后检查图像质量的变化。即,可以根据打印率来获取平常的图像形成的视频计数,并且可以根据经过的张数来获取由控制片消耗的调色剂量的视频计数。通过计算其总和,可以计算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可以测量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可以检查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以下将描述阈值Ta的具体示例。图16是例示了第二实施例中各颜色的调色剂劣化的阈值的表。阈值Ta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其中每种颜色的调色剂劣化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由于阈值Ta根据显影剂(调色剂和载体)的颜色或材料和显影设备的配置等而变化,因此可以适当地计算和设置阈值Ta。阈值Ta的单位是“视频计数/秒”。
然后,将考虑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Tb(其具有温度依存性)。阈值Tb代表由于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而造成的调色剂散落劣化允许水平。计算阈值Tb的方法如下。
首先,显影设备104被放在预定的环境下,并且在预定的环境下改变各颜色的打印率(0%至5%)的同时在10000张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图像。然后,可以通过在执行下一次连续的图像形成之前和之后检查图像质量的变化来计算图像质量的变化。
图17是例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由于各颜色的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发生的温度依存性的阈值的表。阈值Tb是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发生由于各颜色和各温度的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阈值。由于阈值Tb根据显影剂(调色剂和载体)的颜色或材料和显影设备的配置等而变化,因此可以适当地计算和设置阈值Tb。阈值Tb的单位是“视频计数/秒”。
将再次参考图15的流程图进行描述。在预定片材数B上形成图像时,从图16中所示的表读取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的阈值Tb(步骤S203)。根据图17中所示的表来计算温度传感器4T在在预定片材数B上形成图像之前和之后的感测结果T1(之前)和T2(之后)的平均温度处的阈值Tb(步骤S204)。然后,确定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与阈值Ta之间的差异,即Ta-(Vall/St),的正或负(步骤S205)。
当在步骤S205中确定Ta-(Vall/St)为0或负时,这意味着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足够大并且未发生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在后续步骤中,确定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与阈值Tb之间的差异,即Tb-(Vall/St),的正或负,以确定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的发生水平(步骤S206)。
当在步骤S206中确定Tb-(Vall/St)为0或负时,可以看出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足够大并且未发生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不执行调色剂喷出操作并且继续执行平常的图像形成。
当在步骤S206中确定Tb-(Vall/St)为正时,这意味着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小并且发生了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执行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步骤S207),在该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用只有与平常的图像形成的DC电压不同的DC电压的显影偏压来消耗与由Vall-(Tb×St)计算的视频计数对应的调色剂量。之后,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和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被重置为0(步骤S211)并且继续执行平常的图像形成。
当在步骤S205中确定Ta-(Vall/St)为正时,可以看出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小并且发生了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在后续步骤中,确定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与阈值Tb之间的差异,即Tb-(Vall/St),的正或负,以确定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的发生水平(步骤S208)。
当在步骤S208中确定Tb-(Vall/St)为0或负时,可以看出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足够大并且未发生图像质量的劣化。因此,为了维持图像质量,仅执行用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平常的显影偏压来消耗与由Vall-(Ta×St)计算的视频计数对应的调色剂量的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步骤S209)。之后,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和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被重置为0(步骤S211)并且继续执行平常的图像形成。
当在步骤S208中确定Tb-(Vall/St)为正时,这意味着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小并且发生了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因此,为了维持图像质量,仅执行用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平常的显影偏压来消耗与由Vall-(Ta×St)计算的视频计数对应的调色剂量的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
另外,还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步骤S210),在该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用只有与平常的图像形成不同的DC电压的显影偏压来消耗与由Vall-(Tb×St)计算的视频计数对应的调色剂量。之后,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和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被重置为0(步骤S211)并且继续执行平常的图像形成。
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的图像形成操作(转印偏压或操作次序等的设置)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在图11中所描述的基本上相同。在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11中执行图11中所示的复位操作(图11中步骤S104至S105的操作)。应当注意,取决于喷出条件,合适地使用如下喷出:使用只具有D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喷出、使用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喷出、以及使用这两种偏压的喷出。
如上所述,基于图15中示出的流程图来执行控制。具体而言,将考虑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10000张A4尺寸的片材上连续形成“黑色低占空图像图表”的图像时的黑色,其中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被放在室温23℃和湿度50%的固定环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8中例示了使用温度传感器4T的显影剂温度的感测结果。图18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连续形成图像时显影剂的温度升高的图。在图18中,横轴代表持久的张数,而纵轴代表温度传感器4T的感测结果。
如从图18中所示的图可以读出的,即使图像形成装置100放置的环境维持恒定(在室温23℃和湿度50%),温度传感器4T的感测结果(即,显影剂的温度)也升高(在45℃附近饱和)。这是因为在显影设备104中存在由于显影套筒24或运输螺杆的旋转造成的自动温度升高或者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其它电机等造成的自动温度升高。以这种方式,由于显影剂的温度随着持续时间的增进而升高,因此发生了调色剂聚集块的生成并且因此使用D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调色剂喷出控制的频率需要增加。作为替代,所喷出的调色剂的量需要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图15中所示的流程图中预定片材数B被设为100时,在预定片材数B=100处的总套筒旋转时间累计值St为St=200秒。
在预定片材数B=100处的总调色剂消耗视频计数Vall为Vall=520。这是因为对于每张片材的视频计数为5,并且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每10张片材执行的密度控制片的一个视频计数为2。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补充片和失准补偿片都具有形成片的小频率并且其消耗的调色剂量小,因此可以忽略。因此,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为(Vall/St)=2.6(该值被四舍五入到最近的整数)。
将所计算出的在预定片材数B=100的图像形成期间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量(Vall/St)=2.6、图16和17的表中所示的与图像质量相关联的阈值Ta以及与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相关联的阈值Tb进行比较。关于阈值Ta,由于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小,因此用于维持图像质量的调色剂喷出需要按每100张执行。
另一方面,关于阈值Tb,由于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在35℃或更低的温度处较大,因此不执行调色剂喷出。即,直到2000张之前都不执行使用D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喷出。但是,在2000张和10000张之间,设备温度等于或高于35℃并且所消耗的调色剂量小于阈值Tb。因此,执行使用D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调色剂喷出。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喷出基于图19中所示的控制框图。图19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调色剂喷出操作的控制框图。
即,可以提供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DC电压的显影偏压来抑制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的调色剂喷出的频率和停工时间随设备温度升高而增加。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控制,可以适当地抑制由于调色剂聚集块造成的散落调色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用不昂贵的配置出色地防止散落的调色剂。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种修改和等效的结构及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6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11835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显影剂容纳部,容纳包括调色剂的显影剂;
显影剂承载构件,承载显影剂容纳部中的显影剂并且把显影剂供给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
调色剂补充部,给显影剂容纳部补充调色剂;
电源部,至少在图像形成期间向显影剂承载构件施加AC电压或者其中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电压;
信息获得部,获得关于调色剂消耗量的信息;
温度感测部,感测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温度;以及
控制器,能够执行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在所述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在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时段期间,基于由信息获得部获得的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只施加D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在所述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在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时段期间,基于由信息获得部获得的信息,在向显影剂承载构件至少施加AC电压的同时,把调色剂从显影剂承载构件排放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与前一记录材料和后一记录材料之间的间隔对应的区域,控制器根据由温度感测部感测到的温度来改变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对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执行比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温度感测部感测到的温度变得更高时,控制器增大散落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对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的执行比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控制器累计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和显影剂承载构件的驱动时间,并且当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每单位驱动时间所消耗的调色剂的量低于预定阈值时执行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温度感测部感测到的温度变得更高时,控制器增大劣化调色剂喷出控制模式中的所喷出的调色剂的量或喷出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向图像承载构件的成像部中的显影剂承载构件施加AC电压或者其中叠加有DC电压和AC电压的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并且粘合剂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Tg等于或低于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调色剂包括蜡。
CN201510301979.0A 2014-06-09 2015-06-04 图像形成装置 Withdrawn CN105137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8352 2014-06-09
JP2014118352A JP2015232587A (ja) 2014-06-09 2014-06-0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730A true CN105137730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2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1979.0A Withdrawn CN105137730A (zh) 2014-06-09 2015-06-04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55574A1 (zh)
JP (1) JP2015232587A (zh)
CN (1) CN10513773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55574A1 (en) 2015-12-10
JP2015232587A (ja)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4414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9794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80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457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22324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12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06393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44609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1763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12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1223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方法と装置
JP20101283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方法と装置
US9557700B2 (e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JP20120733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13773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645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37018B1 (en) Charge slope derivation control of toner concentration
JP20100918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現像方法と装置
JP58717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16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318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0279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4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