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5939A -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5939A
CN105125939A CN201510630854.2A CN201510630854A CN105125939A CN 105125939 A CN105125939 A CN 105125939A CN 201510630854 A CN201510630854 A CN 201510630854A CN 105125939 A CN105125939 A CN 105125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reatment
dermatomyc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08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吕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6308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59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5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5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领域。该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生侧柏叶20~30份、竹沥20~30份、乌梅20~30份、皂角10~15份、蛇床子15~20份、丹皮15~20份、丁香15~20份、黄芩15~20份、桑白皮20~30份、鱼腥草20~30份、蒲公英20~30份、五味子20~30份。该中药制剂由纯天然中草药的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其原料组份配伍合理,性质温和,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克服了现有的外用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大,具有耐药性等缺陷。

Description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
皮肤癣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疣状毛癣菌、大小孢子菌等。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而且,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反复发作,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癣病。发生在头面部由马拉色菌感染的脂溢性皮炎、头癣容易对外用抗真菌药产生耐药性,容易反复。另外,夏秋季出汗多的患者易在前胸后背发花斑癣。全身发的体癣、生殖器部位的股癣,发病率高的手足癣、甲癣,真菌或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循环在人体其他部位发生皮疹的癣菌疹;经常因为身体癣菌的治疗不彻底导致皮肤病的反复发生,并相互传染。
上述所举几类疾病是皮肤病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且易于复发,自觉症状轻。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外涂膏状的西药于患处,以实现治疗目的,然而,西药抗真菌类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耐药性等问题。此外,外用药涂抹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夏天外涂软膏制剂舒适度差,患者不易接受。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所述的制剂由纯天然中草药的提取物为主要制剂组分,其组份配伍合理,性质温和,绿色环保,且无毒副作用,克服了现有的外用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大,具有耐药性等缺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方便,无需大型制剂设备,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实用性。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抗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用途,以实现其在真菌性皮肤病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主要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0~30份、竹沥20~30份、乌梅20~30份、皂角10~15份、蛇床子15~20份、丹皮15~20份、丁香15~20份、黄芩15~20份、桑白皮20~30份、鱼腥草20~30份、蒲公英20~30份、五味子20~30份。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各组分的功效为:
生侧柏叶:侧柏叶醇提取物对白细胞LTB4及5-HETE(5-脂氧合酶)的生物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亦对环加氧酶较强的抑制作用,提示侧柏叶是通过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及环氧化酶的成分来发挥抗炎作用。
竹沥:鲜竹沥水溶性部分含天冬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十三种氨基酸,苯甲酸,水杨酸,可调整皮脂分泌,抗菌、促进修复作用。
乌梅:果实含枸缘酸,苹果酸,草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总酸量约4%-5.5%,以前两种有机酸的含量较多,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癣、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乌梅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皂角:驱虫,解毒消肿力专;蛇床子:其成分为蛇床子素、佛手柑内酯和异虎耳草素,体外试验发现,其对发癣菌的须发癣菌有强的活性。
丹皮:抑菌作用明显,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丹皮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丁香:乙醇浸剂1:100、丁香油及丁香酚1:8000-1:16000对星形奴卡菌、许兰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黄芩:黄芩煎液,试管斜面法试验4%浓度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8%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10%浓度抑制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15%浓度抑制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1:3浓度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
桑白皮:对发癣菌有抑制作用。鱼腥草: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鱼腥草还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因此,其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抗菌作用、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
蒲公英:抗菌作用明显,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五味子: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方中,具有不同药效的组份具有特定的配比,诸药共奏,赋予该组合制剂能够通过对发生在局部真菌存在的微环境的调整,杀灭真菌,逐渐修复病损皮肤,让病变组织真菌逐渐抑制、杀灭,提高局部黏膜微环境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减少复发或者预防该疾病的目的。有效地祛除皮肤浅表类真菌和皮损消退后残留的真菌是临床治愈一个重要的指标,因此,用于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具有显著效果。该药物使用安全、方便,治愈率高,用后复发率极低,病变部位皮肤修复良好、患者治疗痛苦小,无明显毒副作用,而且消除了现有药物使用后耐药性、药物剂型不对证,使用不方便、舒适度差等不良现象。
可选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主要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30份、竹沥20~25份、乌梅22~28份、皂角12~14份、蛇床子12~18份、丹皮17~19份、丁香17~19份、黄芩17~19份、桑白皮25~28份、鱼腥草25~28份、蒲公英22~28份、五味子20~25份。
可选的,上述制剂的剂型为喷雾剂、气雾剂或粉雾剂。
对于该中药制剂而言,可以是适合于临床使用的任何一种外用剂型,例如:喷雾剂、气雾剂、洗剂、乳膏剂、贴剂、凝胶剂等,其中,为了体现出用药方便,本发明优选的剂型为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洗剂或乳膏剂。
另外,采用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辅料来制备这些剂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能掌握的常规技术,本文不再对具体的方法进行说明。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治疗手足癣的总有效率为90.5%,体癣的总有效率为88.1%,股癣的总有效率为91.4%,花斑癣的总有效率为90%,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总有效率为85.7%,均明显高于克霉唑软膏对照组。本发明中药既能抗菌,又能改善微循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一个月的回访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一种所述的抗真菌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组份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后依次加入乙醇和水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
2)、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稠膏;
3)、将所述稠膏进行制剂,得到抗真菌中药制剂。
该方法通过乙醇提取和水提取的两种形式实现药物组份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进而使得各组份的有效成分提取充分,而且提取方法简单易行,可进行连续操作,乙醇提取之后可进行水提取;此外,通过验证,发现以此制成的制剂其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效果。
可选的,在步骤1)中,具体包括:
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55~75%的乙醇浸润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渗漉,得到乙醇提取液(也即乙醇渗漉液);
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进行渗漉,得到水提取液(也即水渗漉液)。
在本发明中,综合考虑了各制剂组分的组成后,优选采用渗漉法实现提取液的制备;渗漉法是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药材层向下流动过程中浸出药材成分的方法。
该方式属于动态浸出方法,溶剂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可直接收集浸出液。非常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高浓度制剂以及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提取。此外,渗漉提取不需要经过加热,克服了高温对活性成分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减少了挥发性成分的损耗,能充分地提取出挥发性成分。
可选的,在所述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55~75%的乙醇浸润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渗漉,得到乙醇提取液的步骤中:
所述浸润的时间为2-5小时;渗漉的速度为4~8ml/min;渗漉的时间为10-15小时。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可以使得各药物中的药效成分析出充分,同时还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耗。
可选的,在所述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进行渗漉,得到水提取液的步骤中:
渗漉的速度为10~15ml/min,时间为6-12小时。
由于已经进行了乙醇渗漉的操作,且该步骤主要是为了进行一些水溶性药物成分的收集,因此,渗漉的速度可相对快点,而且渗漉的时间也可适当调短。
可选的,步骤2)中,具体包括: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对于乙醇提取液(乙醇渗漉液),由于其含有大量的乙醇,因此优选进行乙醇回收,然后再与水渗漉液进行合并浓缩;此外,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利于制成相应的剂型。
可选的,在步骤3)中,在进行制剂的过程中还加入辅料。
所述的抗真菌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真菌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对发生在局部真菌存在的微环境的调整,杀灭真菌,逐渐修复病损皮肤,让病变组织真菌逐渐抑制、杀灭,提高局部黏膜微环境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减少复发或者预防该疾病的目的。有效地祛除皮肤浅表类真菌和皮损消退后残留的真菌,对真菌性皮肤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该药物使用安全、方便,治愈率高,用后复发率极低,病变部位皮肤修复良好、患者治疗痛苦小,无明显毒副作用,而且消除了现有药物使用后耐药性。
(3)、该制剂的剂型可优选为喷雾剂,因此,用药方便,克服了传统的膏剂存在的用药不适,舒适度差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提供3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制备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以下称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0份、竹沥20份、乌梅20份、皂角10份、蛇床子15份、丹皮15份、丁香15份、黄芩15份、桑白皮20份、鱼腥草20份、蒲公英20份、五味子20份。
采用常规的水煎煮法制成外用中药制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份、竹沥25份、乌梅25份、皂角12份、蛇床子18份、丹皮18份、丁香19份、黄芩18份、桑白皮25份、鱼腥草25份、蒲公英28份、五味子25份。
制作方法:
S21: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55%的乙醇浸润5小时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以7ml/min的速度渗漉15小时,得到乙醇提取液;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以10ml/min的速度渗漉12小时,得到水提取液;
S22: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S23:将所述稠膏加入辅剂进行制剂,得到适合临床使用的外用剂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份、竹沥30份、乌梅25份、皂角13份、蛇床子18份、丹皮18份、丁香18份、黄芩18份、桑白皮25份、鱼腥草25份、蒲公英25份、五味子25份。
制作方法的流程请参考图1:
S31: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65%的乙醇浸润3小时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以5ml/min的速度渗漉12小时,得到乙醇提取液;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以12ml/min的速度渗漉8小时,得到水提取液;
S32: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稠膏;
S33:将所述稠膏加入辅剂进行制剂,得到适合临床使用的外用剂型。
本发明采用渗漉法对药材进行提取,与常规的煎煮提取、回流提取相比,渗漉提取不需要经过加热,克服了高温对活性成分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减少了挥发性成分的损耗,能充分地提取出挥发性成分。
鉴于中药的作用机理和成分非常复杂,有效和无效成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所采取的提取方法和溶剂不同,所提取出的成分也必然不同,因此,通过大量的创造性试验,最终采用55~75%的乙醇和水渗漉提取,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提取出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透皮吸收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份、竹沥25份、乌梅25份、皂角12份、蛇床子18份、丹皮18份、丁香18份、黄芩18份、桑白皮25份、鱼腥草25份、蒲公英25份、五味子25份。
制作方法:
S41:将生侧柏叶、竹沥、乌梅、皂角、蛇床子、丹皮、丁香、黄芩、桑白皮、鱼腥草、蒲公英、五味子十二味中药按上述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草药粉末装入渗漉器,加溶剂(双蒸水),使其渗透到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在渗漉过程中随时在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得到浸出液;
S42:将浸出液静置25~35min后,加入双滤网式中药多能提取罐中,利用罐体大面积的环型滤网及罐体排液口,得到排液快速完全,过滤效果好的提取液;
S43:将提取液进行加热蒸馏,以进行进一步地提纯,得到提纯提取液;
S44:将任意比的生物活素、双链季铵盐、溶菌酶及纯化好的中药提取液勾兑,后加入反应罐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最后制成喷雾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30份、竹沥30份、乌梅30份、皂角15份、蛇床子20份、丹皮20份、丁香20份、黄芩20份、桑白皮30份、鱼腥草30份、蒲公英30份、五味子30份。
制作方法:
S51:将生侧柏叶、竹沥、乌梅、皂角、蛇床子、丹皮、丁香、黄芩、桑白皮、鱼腥草、蒲公英、五味子十二味中药按上述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草药粉末加过量双蒸水溶解提取,过滤后,得到浸出液;
S52:将得到的浸出液静置30min后,加入双滤网式中药多能提取罐中,利用罐体大面积的环型滤网及罐体排液口,得到排液快速完全,过滤效果好的提取液;
S53:将提取液进行加热蒸馏,以进行进一步地提纯,得到提纯提取液;
S54:将纯化好的中药提取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并混合均匀,再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最后制成喷雾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份、竹沥20份、乌梅22份、皂角12份、蛇床子12份、丹皮17份、丁香17份、黄芩17份、桑白皮25份、鱼腥草25份、蒲公英22份、五味子20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一致,仅仅是对制剂的组份做出更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30份、竹沥25份、乌梅28份、皂角14份、蛇床子18份、丹皮19份、丁香19份、黄芩19份、桑白皮28份、鱼腥草28份、蒲公英28份、五味子25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一致,仅仅是对制剂的组份做出更改。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真菌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份、竹沥25份、乌梅25份、皂角12份、蛇床子18份、丹皮18份、丁香18份、黄芩18份、桑白皮25份、鱼腥草25份、蒲公英25份、五味子25份。
制作方法:
S81: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浸润5小时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以8ml/min的速度渗漉10小时,得到乙醇提取液;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以15ml/min的速度渗漉6小时,得到水提取液;
S82: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的稠膏;
S83:将所述稠膏加入辅剂进行制剂,得到适合临床使用的外用剂型。
应用例
为验证本发明的外用药物对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发明人经3年多临床实践,对230例患者确诊为真菌性皮肤病,包括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
具体情况:
1.一般资料
230例患者均来自申请人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病人,所有入组患者均为真菌镜检阳性的真菌性皮肤病就诊,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真菌性皮肤病诊断标准:
初起少数丘疱疹,逐渐增多扩大,可逐渐在手足部、身体各处、腹股沟等形成弧形损害。形成明显的边缘红斑,中心较边缘症状轻,伴痒感,急性反应可产生渗液和结痂、甚至红肿化脓,反复搔抓可使局部逐渐变粗增厚,呈苔藓样变,反复脱屑,多见于18~40岁男性,发病季节多为夏秋季。真菌镜检阳性。
230例患者均符合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且排除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皮损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
②人选前l周内局部用过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服用过抗组胺类药物;
③1个月内系统应用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④已知对本药物过敏者;
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⑥有糖尿病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⑦有慢性肝、肾疾病或其他严重病患者。
其中,男65例,女165例;年龄在19~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1月,平均年龄21.4岁,病期4~l0天,平均病期6.5天,初发者180例,再发者50例,其中手足癣40例,占17.39%,体癣82例,占35.65%,股癣74例,占32.17%,花斑癣、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等其他真菌镜检阳性的真菌性皮肤病20例,占8.70%。
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实施例3的中药喷雾外喷2次,对照组患者外用克霉唑软膏外用2次,疗程为1周。
3.疗效判定标准:研究者在治疗前及用药后1周分别记录观察指标。主要对皮损变化情况、瘙痒症状进行观察,并对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痊愈:患者的全部临床症状都消失,真菌学的检查显示结果为阴性;
显效:患者的全部症状都减轻,真菌学的检查显示结果为阴性;
有效:患者的全部症状都减轻,真菌学的检查显示结果为阳性;
无效:患者的全部症状没有改善,真菌学的检查显示结果为阳性。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湿疹”部分执行,以皮损色泽、皮疹面积和瘙痒程度治疗前后的总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胎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症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症候积分减少≥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症候积分减少不足50%。
4.结果
整个应用治疗过程中的治愈情况的详细信息请参考表1。
表1各种皮炎的治疗效果统计数据(个)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手足癣的总有效率为90.5%,体癣的总有效率为88.1%,股癣的总有效率为91.4%,花斑癣的总有效率为90%,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总有效率为85.7%,均明显高于艾洛松软膏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副作用,一个月的回访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中医认为真菌性皮肤病主要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局部肤热多汗尤甚,洗浴不勤,湿邪难泄,闭而蕴热,湿热生虫,虫淫肌肤而生。通过上述的中药组合物综合的药效作用,其既能除湿杀虫,敛汗止痒,抗真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影响白三烯介质的传递、抗花生四烯酸和减少PGE2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抗炎止痒作用,而且还能促进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的血液微循环,为角质层的修复提供营养,提高局部的皮肤免疫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疗效显著,用后复发率极低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喷雾剂,该中药喷雾剂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真菌性皮肤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该抗真菌中药制剂能够有效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减少真菌性皮肤病的复发,对亚临床感染的治疗提高能好的药物剂型,是真正的新型多功能喷雾剂。本发明将我国国粹精华与生物制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生物、植物抗真菌药物的协同效果研发方向和思路开启了新的航程。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该抗真菌中药制剂在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显著疗效,以其作为主要药效成分并实现其在制备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等真菌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主要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0~30份、竹沥20~30份、乌梅20~30份、皂角10~15份、蛇床子15~20份、丹皮15~20份、丁香15~20份、黄芩15~20份、桑白皮20~30份、鱼腥草20~30份、蒲公英20~30份、五味子2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主要由以下组份制成:
生侧柏叶25~30份、竹沥20~25份、乌梅22~28份、皂角12~14份、蛇床子12~18份、丹皮17~19份、丁香17~19份、黄芩17~19份、桑白皮25~28份、鱼腥草25~28份、蒲公英22~28份、五味子20~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喷雾剂、气雾剂或粉雾剂。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各原料组份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后依次加入乙醇和水进行提取,得到乙醇提取液和水提取液;
2)、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稠膏;
3)、将所述稠膏进行制剂,得到抗真菌中药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具体包括:
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55~75%的乙醇浸润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渗漉,得到乙醇提取液;
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进行渗漉,得到水提取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各原料组份按比例混合后,碾碎成粉末状,将粉末状混合草药装入渗漉器后添加质量浓度为55~75%的乙醇浸润后,渗漉器自上而下从底部渗漉,得到乙醇提取液的步骤中:
所述浸润的时间为2-5小时;渗漉的速度为4~8ml/min;渗漉的时间为10-15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继续向经过乙醇渗漉的混合草药中添加水进行渗漉,得到水提取液的步骤中:
渗漉的速度为10~15ml/min,时间为6-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具体包括:
将所述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和所述水提取液合并,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进行制剂的过程中还加入辅料。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癣菌疹、脂溢性皮炎、糠皮孢子菌性毛囊炎、头癣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630854.2A 2015-09-29 2015-09-29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51259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0854.2A CN105125939A (zh) 2015-09-29 2015-09-29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0854.2A CN105125939A (zh) 2015-09-29 2015-09-29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5939A true CN105125939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11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0854.2A Pending CN105125939A (zh) 2015-09-29 2015-09-29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259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9704A (zh) * 2016-09-30 2017-02-15 马建国 一种治疗甲癣的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3202A (zh) * 2014-10-28 2015-03-04 王新龙 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用中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3202A (zh) * 2014-10-28 2015-03-04 王新龙 一种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外用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冬 等: "《中医临床必备知识表解手册》", 31 January 2011,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编写组: "《中药临床应用》", 31 March 1975,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张仁安: "竹油治疗体癣", 《四川中医》 *
罗集鹏: "《生药学》", 31 July 2007,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赵荣莱: "《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 30 April 2000, 北京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9704A (zh) * 2016-09-30 2017-02-15 马建国 一种治疗甲癣的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8676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8288A (zh) 一种环糊精以及改性环糊精辅助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
WO2020010919A1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17937B (zh) 珊瑚癣净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5939A (zh)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25637A (zh) 一种花类中药材免煎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475762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肾康口服液体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4576B (zh) 治疗阳痿的药物组合物、药物及药物的制备方法
CN108066588B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8547C (zh) 用于治疗癣症及其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247575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肾康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5763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肾康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315A (zh) 一种治疗妇科阴道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187A (zh) 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中草药及其纳米注射液制备方法
CN113952430B (zh) 一种湿疹治疗用中草药复方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30029B (zh) 一种六味地黄纳米微囊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7050126A (zh) 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药剂
CN102475754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肾康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3944A (zh) 一种治疗伤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92078A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5594A (zh) 用于治疗哮喘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5757B (zh) 一种治疗慢性肾衰的肾康外用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92411B (zh) 一种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与应用
CN105147617A (zh) 一种矿物类中药免煎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28855B (zh) 乳增宁胶囊的改进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