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886A -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886A
CN105121886A CN201480006606.4A CN201480006606A CN105121886A CN 105121886 A CN105121886 A CN 105121886A CN 201480006606 A CN201480006606 A CN 201480006606A CN 105121886 A CN105121886 A CN 105121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ual
cooling
air
sp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6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886B (zh
Inventor
约翰·基希霍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121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2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2Overheat protection, i.e.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overheating
    • F16D2300/021Cooling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13/72 or F16D25/123, e.g. heat transfer details
    • F16D2300/0212Ai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传动部分、干式双离合器(1)和具有用于双离合器(1)的主动空气冷却的风扇叶轮系统的冷却系统,其中干式双离合器(1)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传输到两个传动部分中的一个。为了优化冷却系统的单独功能部件并且减少离合器质量,提议中心盘(3)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4、5)形成风扇叶轮系统(21)的风扇叶轮。中心盘(3)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4、5)具有通道,通道径向延伸道或具有径向部件。

Description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传动部分、干式双离合器和具有用于双离合器的主动空气冷却的风扇叶轮系统的冷却系统,其中干式双离合器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有选择地传输到两个传动部分中的一个。
本发明也可以与手动换档变速器和具有单个离合器的自动换档变速器一起使用。
双离合器变速器是自动换档变速器,其在没有动力中断的情况下借助于两个传动部分允许全自动换档。变速器控制器自动地选择齿轮或在允许的发动机转速范围的框架内根据驾驶员的意愿选择齿轮。经由两个离合器中的一个——其将两个传动部分连接到发动机——完成扭矩的传输。当一个离合器关闭时,另一个打开。
这种干式双离合器经常遭受不充分的冷却或遭受过热。在需要频繁换档的情况下,这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对于小型发动机,并且特别是当启动时或者在走走停停运行期间,离合器盘经受高摩擦应力。
与过热并行,特定摩擦衬片的使用可以导致令人烦恼的离合器气味的出现,气味可以进入乘客舱并且导致乘员的烦恼。过热的另一后果是关于离合器温度的摩擦系数的严重方差,这导致启动制动和另人不愉快的换档震动。
此外,必须在离合器元件处使足够的冷却质量可用于干式离合器,以便避免离合器表面的过热。结果,可是,必须接受在每次换档期间——也就是当驾车离开和加速时以及在每个制动操作期间——必须加速或减速离合器质量的缺点。这削弱变速器的总效率以及换档和驾车离开的推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专利文献DE102011087458.5中已经有主动冷却离合器的提议。为了产生冷却空气流,这里利用安装于驱动盘内或中心盘内的风扇叶轮。然而,在这个提议的版本中,仅冷却启动离合器的外部环境。用这种冷却系统,从结合高滑动速度的摩擦表面产生所需的冷却能力是不可能的。如同先前一样,这里有表面过热以及离合器容量的产生损失和摩擦损失或产生的“离合器失效”。
专利文献DE10225807公开了一种手动离合器,其一方面提供具有内部支撑元件的压盘,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构思中不同时包括中心盘。支撑元件主要用于提高压盘的弹性并且确保压盘更有效地紧靠着摩擦元件,同时系统的冷却仅作为侧效应发生。
专利文献DE19858260C2公开了一种由两个盘组成的中心盘,其中在盘之间提供轴向距离件和隔片。借助于通过在距离件的出口附加安装导向元件的旋转速度,控制通过的空气流。这样的系统具有不能以最佳的方式控制空气流的决定性的缺点。此外,中心盘由多个单独部件组成,其结果是相应地对热导率有负效应,这是不利的。
专利文献US5,857,547公开了一种具有压盘的离合器,压盘具有在主动接触面上的肋系统。这个肋系统引起压盘的附加冷却。然而,在这个系统中,中心盘不包括在冷却系统中。压盘上的肋是直线配置,从而不包括穿过接触压力表面的可变对流。此外,在压盘的接触压力面上不提供附加盘,其结果是降低压盘的刚度并且减少相对于摩擦元件的压盘的总接触表面。同时,从而促进局部过热的出现。此外,有不会达到吸收基本热量所需的压盘质量的风险。
提到的已知系统具有以下共同的缺点:它们不能够冷却具有中心盘和在充分在接触表面上的两个接触压盘的双离合器系统。
因此,本发明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干式双离合器的冷却系统,在冷却系统中,冷却系统的所有功能部件以最佳方式装备,同时,应该有大大减少离合器质量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凭借中心盘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是设计为风扇叶轮系统的风扇叶轮的事实,实现这个目的。
在双离合器中,中心盘经受来自两侧的能量输入,这特别是在市区交通的频繁换档期间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可变冷却必须提供给中心盘并且提供给两个接触压盘,以便能够将总能量运送到系统外。
下面的特征优选地形成用于这的基础:
1)足够大的质量以吸收摩擦能量;
2)均匀结构以确保无阻力热传导,
3)中心盘和接触压盘内适当调整的几何结构,以便通过作为内部冷却系统的对流将热量从系统释放到环境空气;
4)通过发动机速度和内部冷却系统的对流的控制;以及
5)外部冷却系统,其确保相对于出口温度的流向中心盘和接触压盘的冷却空气流的低入口温度。
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风扇叶轮系统,其设置在中心盘内和/或两个接触压盘内,给予离合器内的冷却系统最佳配置。它代表了内部冷却系统的有效部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包括下面的风扇叶轮系统的组合:
1)仅在中心盘中
2)仅在第一接触压盘中
3)仅在第二接触压盘中
4)仅在两个接触压盘中
5)仅在中心盘和第一接触压盘中
6)仅在中心盘和第二接触压盘中
7)在中心盘并且在两个接触压盘中
所有上述风扇叶轮系统随着来自发动机的输入轴旋转或随着安装于输入轴上的驱动盘旋转,因此允许由风扇叶轮系统产生的冷却空气流通过双离合器的整个壳体并且附加地运走在中心盘和接触压盘之间的摩擦点处产生的热量。特别是当风扇叶轮配备有均匀的传热元件时,例如,以均匀铸件的形式,并且与此同时,它们不低于一定的储热量或冷却质量,这以最佳的方式完成。
凭借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不仅连续冷却可能,而且离合器质量显著减少。
风扇叶轮系统优选地以与来自发动机的双离合器输入轴相同的速度旋转,或与安装于输入轴上的双离合器驱动盘相同的速度旋转。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这种设计,因为风扇叶轮系统必须只安装在发动机输出轴上或连接到后者。在这种情况下,风扇叶轮系统可以随着连接到发动机输出轴或驱动盘的双离合器中心盘旋转或者随着双离合器的接触压盘旋转。在这样的情况下,风扇叶轮系统沿着平行于中心盘和接触压盘之间的接触点引导冷却空气流,并且因此优化受各自的发动机转速的影响的冷却,这是重要的。
此外,本发明的显著特征是,中心盘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具有用于冷却空气流的通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道径向延伸或至少具有径向部件,这是有利的,确保了冷却空气分布在中心盘的整个表面上或接触压盘的整个表面上。
中心盘中的通道和/或至少在接触压盘中的一个中的通道可以设计为摩擦表面中的孔。
在中心盘中形成的风扇叶轮和在接触压盘中形成的风扇叶轮,优选地与中心盘或各自的接触压盘整体地形成,确保没有传热阻力可以出现。
为了能够以最佳方式控制冷却空气,提供在中心盘中的和/或接触压盘中的风扇叶轮可以配备有风扇叶片,风扇叶片具有可调节的入口角和出口角以用于空气流速度和方向的适应。以这种方式,完成到中心盘或接触压盘的所有区域的最佳冷却空气分布。
为了增加中心盘的冷却表面面积和接触压盘的冷却表面面积,可以在风扇叶片之间提供空冷岛。
此外,横向冷却开口方便地设置在风扇叶片之间以便增加冷却表面面积。
风扇叶轮系统从离合器壳体外部吸入冷却空气。因此,用于冷却空气进入离合器壳体的入口区域应该在流动方向上方便地位于各自风扇叶轮的前面。然而,此外,在驱动盘中或在中心盘上或在两者上提供一个,以便增加进入风扇叶轮的冷却空气流的入口速度并因此增加冷却空气通过量,也是可能的。
因为冷却空气流应该达到双离合器的整个壳体,用于冷却空气的出口区域优选地位于与入口区域的离合器壳体的相对端。介于中间的区域方便地配备有相应的通道。
为了确保冷却空气在足够低的温度,用于冷却空气的入口和出口区域可以通过导管系统连接到车辆的前散热器。这里,这代表外部冷却系统的显著部件。这也确保冷却空气基本上非常干燥,因为吸入的空气必须绝不包含水分。
作为选项或另外,可以提供集成到驱动盘中的风扇叶轮,以便经由外部冷却系统增加空气通过量并且降低离合器壳体中的温度。
作为选项,如果保持驱动盘中的集成的风扇叶轮,也可以电子控制这个外部冷却系统,并且通过电子空气挡板控制系统借助于空气流的电子控制来实现离合器壳体空气温度,和/或驱动盘中的集成的风扇叶轮由空气通道开口代替并且引入附加电驱动泵系统,以便以这种方式借助于空气流控制来控制离合器壳体中的空气温度。
为了保持冷却空气清洁,可以在离合器壳体的入口区域中和出口区域中的冷却空气流中设置空气过滤器。
本发明通过附图中的示例说明并且在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在附图中:
图1:表明通过双离合器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上部部分的部分;
图2:表明通过双离合器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与图1相同的部分;
图3:表明通过具有作为内部冷却系统的集成的风扇叶轮系统的双离合器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与图1相同的部分;
图4:表明通过具有作为内部冷却系统的集成的风扇叶轮系统的双离合器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与图2相同的部分;
图5a到5c:表明集成的风扇叶轮系统的不同实施例;
图6:表明双离合器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空气通道系统;
图7:表明双离合器的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空气通道系统;
图8:表明在离合器系统外部作为外部冷却系统的用于引导空气流的第一可能性的示意概述;
图9:表明在8a中说明的在离合器系统外部作为具有电子闭环和/或开环控制的外部冷却系统的空气流导向系统的示意概述;
图10:表明在离合器系统外部作为外部冷却系统的用于引导空气流的第二可能性的示意概述;
图11:表明在离合器系统外部作为外部冷却系统的用于引导空气流的第三可能性的示意概述。
根据附图的图1,双离合器1实质上包含驱动盘2、连接到那的中心盘3、设置在中心盘3两侧的接触压盘4和5、和设置在中心盘3和接触压盘4及5之间的摩擦盘6和7。
驱动盘2安装在双离合器1的输入轴8上以用于联合旋转,因此以相同的旋转速度随着后者旋转。输入轴8通常是发动机的输出轴或曲轴(在附图中未示出)。
驱动盘2经由扭振减振器9和辅助盘16连接到中心盘3,即中心盘3以与驱动盘2相同的速度旋转。设置在中心盘3的两侧上的接触压盘4和5随着中心盘3旋转,但是可以相对于中心盘3轴向地移动。具有中心盘3以及两个接触压盘4和5的双离合器1的整个单元支撑在空心轴轴承19上。设计为空心轴11的第一输出轴——空心轴轴承19设置在空心轴11上——相应地连同双离合器1的整个系统经由设计为实心轴10的第二输出轴和导向轴承48支撑在输入轴8上。
为了发起离合器操作,接触压盘中4或5中的一个在朝着中心盘3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各自的摩擦盘6或7牢固地压靠中心盘3。
由于各自的摩擦盘6或7的连接,所述盘随着中心盘3旋转并且将发动机的扭矩传输到双离合器1的各自输出轴10或11。
在附图的左侧所示的输出轴10——其通过花键22a连接到摩擦盘6并且设计为实心轴——通到变速器壳体(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在该情况下,它用来驱动第一传动部分。例如,这个传动部分操作档位1、3和5。
在附图的右侧所示的输出轴11——其通过花键22b连接到摩擦盘7并且设计为空心轴——围绕实心轴10。空心轴11同样通到变速器壳体(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并且用来驱动第二传动部分,例如,其提供用于档位2、4和6以及倒档R。
如图6和7所示,附图中所示的整个双离合器1由离合器壳体12围绕。
根据附图的图2,双离合器28实质上包含驱动盘2、连接到那的中心盘3、设置在中心盘3的两侧上的接触压盘4和5、和设置在中心盘3和接触压盘4及5之间的摩擦盘6和7。
驱动盘2安装在双离合器28的输入轴8上以用于联合旋转,因此以相同的旋转速度随着后者旋转。输入轴8通常是发动机的输出轴或曲轴(在附图中未示出)。
在这个说明性实施例中,驱动盘2经由离合器主体50和径向/轴向弹簧系统33连接到中心盘3,即中心盘3以与驱动盘2相同的速度旋转。设置在中心盘3的两侧上的接触压盘4和5随着中心盘3旋转,但是可以相对于中心盘3轴向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中心盘3由空心轴轴承19和万向推力垫圈18在轴向方向上径向支撑。
中心盘3以及接触压盘4和5通过离合器主体50牢固地连接到驱动盘2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借助于万向推力垫圈18支撑在径向方向上。
为了发起离合器操作,接触压盘4或5中的一个在朝着中心盘3的方向上移动,同时各自的摩擦盘6或7牢固地压靠中心盘3。
由于各自的摩擦盘6或7的连接,该盘随着中心盘3旋转并且将发动机的扭矩经由阻尼系统35a和35b传输到双离合器28的各自的输出轴10或11。
在附图的左侧所示的输出轴10——其通过花键22a连接到摩擦盘6——设计为实心轴,并且通到变速器壳体(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在该情况下,它用来驱动第一传动部分。例如,这个传动部分操作档位1、3和5。
在附图的右侧所示的输出轴11——其可以通过花键22b连接到摩擦盘7——设计为空心轴,其围绕实心轴10。空心轴11同样通到变速器壳体(在附图中未示出)中并且用来驱动第二传动部分,例如,其提供用于档位2、4、6和R。
参照图6和7,附图中所示的整个双离合器28由离合器壳体12围绕。轴向不均匀性是由钢板弹簧系统33补偿。径向补偿是由中心盘3和万向推力垫圈18之间的径向间隙提供。
在启动条件下,特别是也在走走停停操作中,其中各自的摩擦盘6或7产生中心盘3和各自的接触压盘4或5之间摩擦接触,生成大量的摩擦热,摩擦热必须被消散:否则,在摩擦盘6和7上有严重磨损和气味生成。此外,破坏表面上的摩擦配对,其可能导致离合器失效或离合器制动并且导致摩擦系数的高方差。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冷却双离合器1和28,离合器壳体12配备有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入口13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2的入口侧的区域中,并且空气出口14设置在双离合器1和28的离合器壳体12的出口侧。
为了产生通过离合器壳体12的密集的空气流,多达三个风扇叶轮系统17a、17b和17c设置在整体通风系统21内。如图3和图4所示,通风系统21集成到中心盘3中以及用于两个实施例的双离合器1和28的各自的接触压盘4和5中。因此,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随着驱动盘2旋转,并且因此也随着来自发动机的输入轴8旋转。冷却空气流因此从空气流入口36经由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的局部空气流延伸到空气流出口37。
整体通风系统21实质上包含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和中心盘3的相应接触压力表面45以及接触压盘4和5的接触压力表面46和47,它们刚性地连接到各自的风扇系统。中心盘3以及接触压盘4和5——其形成风扇系统——可以配置为整体或非整体胶结、螺纹或铆接设计。
此外,在双离合器1和28的两个实施例中,空气通道开口27设置在驱动盘2中和/或中心盘3中以便促进或实际上允许空气进入三个风扇叶轮系统。代替空气通道开口,可选择地在整体风扇系统21——或者在驱动盘2和/或在中心盘3——中设置附加风扇叶轮(集成的风扇叶轮系统15)是可能的,因此允许增加冷却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或在空气流入口36处的冷却空气通过量。
通常,传热可以描述如下:
dT/dt=1/(m*Cp)(QR*-QK*-QS*-QL*)
dT/dt=温度梯度
m=中心盘3的和/或接触压盘4和5的质量(质量必须不低于最小值以确保有摩擦热的充分吸收。)
Cp=中心盘3的和/或接触压盘4和5的材料的热容常数(取决于使用的材料)
QR*=引入的摩擦热
QK*=在中心盘3处和/或在接触压盘4和5处通过对流的热损失(包括传热常数ALPHA)并且代表内部冷却系统51。
QS*=通过辐射的热损失(传递给冷却空气流的热量的作用区域的扩大部分)并且代表内部冷却系统51
QL*=经由相邻系统的传导的热损失并且代表外部冷却系统57,引起离合器壳体12和环境之间的直接或经由前散热器24的热交换。
根据这种考虑,可以理解的是,三个参数可以变化。这三个参数是质量和通过对流的热损失(QK*)以及通过辐射的热损失(QS*)。
所有其他的参数或者是由离合器设计预先确定的并且因此不变,或者是必须创建的外部冷却系统。然而,单独的外部冷却系统具有不能达到摩擦表面并且因此不能以有针对性的方式冷却的决定性的缺点。
双干式离合器系统的已知设计是设计为具有高质量且具有高热阻的质量冷却系统。从质量到外部冷却系统有非常少的对流热,并且这是质量冷却系统的决定性的缺点。
然而,用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图5b表明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的设计。这些包含风扇叶片43。可以选择性地优化风扇叶片43的数目,也就是特别单独针对中心盘3以及各自的接触压盘4和5。在这种情况下,入口角β1(38a)和出口角β2(38b)确定空气流的方向和速度(40)。这里,空气流的速度V与风扇叶轮的角速度ω成比例地增加。
图5b表明通过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的截面,更具体地说是作为图5a中所示的整体风扇系统21的细节。为了增加冷却面积,可以插入附加空冷岛41以便增加作用的面积、对流和热辐射。此外,如图5c所示,引入横向冷却开口44以便直接提高在摩擦点处的散热,是可能的。
在图5a中,仅显示风扇叶轮系统本身,目的是表明风扇叶轮系统也可以在具有单个离合器应用的变速器系统中使用,例如,在手动操作变速器中或也在自动换档变速器中使用。
在这个设计中,由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产生的空气流36、37与输入轴8的转速匹配,即以相对高的发动机转速,在该速度下,摩擦盘6和7也可以经受更严重的热应力,同样增强空气流。借助于双离合器的这个最佳主动冷却,大大降低包含中心盘3、接触压盘4和5以及摩擦盘6和7的离合器系统的温度,从而不仅降低各个离合器部件上的磨损,而且稳定摩擦盘6和7的摩擦系数。凭借摩擦盘6和7的摩擦系数的稳定,用接触压盘4和5的相同接触压力始终传输稳定的扭矩,也是可能的。此外,在很大程度上也避免气味的产生。此外,这种方法允许在封闭的离合器条件下非常快速的冷却。
凭借根据设计的在离合器壳体的相对端上的空气入口13的和空气出口14的布置,非常密集的空气流动通过整个双离合器1、28,是可能的。由于这个极其主动的空气冷却以及特别是通过各自风扇叶轮系统到中心盘3或到接触压盘4、5中的集成,也可以减少中心盘3的铸造质量的量和接触压盘4、5的铸造质量的量,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使节约成为可能。同时,也减少离合器损失。
为了能够通过驱动盘2和中心盘3运送冷却空气流36、37到风扇叶轮系统17a到17c,设置已经提到的空气通道开口27,冷却空气可以通过空气通道开口27从驱动盘2前面的外部冷却系统57的区域吸入——该区域连接到空气入口13——并且可以通过整个离合器到外部冷却系统57的空气出口14。特别是在图6和7中,表明这个实施例。如在开始所描述的,附加风扇叶轮系统可以有选择地集成到驱动盘2中和/或集成到中心盘3中,以代替也在这个说明性实施例中的空气通道开口27和15。
图8表明借助于机械驱动用于引导冷却空气流的可能性的说明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仅示意性地说明单独的部件。
马达20驱动表示为圆圈的风扇叶轮系统15。这个风扇叶轮系统15设置在双离合器1、28的前面。冷却空气流49通过导管系统23,其从前散热器24开始并且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2的空气入口中的入口过滤器25引入离合器壳体12中,并因此形成外部冷却系统57。
风扇叶轮系统21由马达20驱动,所述系统也用圆圈表示,其吹动冷却空气40通过双离合器1、28的两个离合器部分。在其中加热的冷却空气流40然后进入离合器壳体并且最后通过空气出口14和设置在空气出口14中的出口过滤器26返回到前散热器24,并因此形成具有风扇叶轮系统15、21的内部冷却系统51。
图9示意性表明用于单独的冷却空气流的电子控制引导的一种可能性的说明性实施例。这里,外部冷却系统设计为电子控制系统。内部冷却系统51如在该申请中所描述的机械地保持,并且借助于空气流将产生的离合器热量运送到离合器壳体中。在这里集成电子控制的冷却系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关于电子控制的实施例的一种可能性,比如表示为圆圈/泵的电子控制泵系统53,是由电动机驱动并且由控制单元56集成控制。这种电动泵系统安装在外部冷却系统57/导管系统23中。如同在图8中的机械控制系统中,冷却空气流49通过导管系统23,其从前散热器24开始并且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2的空气入口中的入口过滤器25引入到离合器壳体12中。根据离合器壳体中的空气温度——其是通过温度传感器54测量的,电子控制冷却空气流49。根据离合器温度模型——其集成到控制单元56中或与温度传感器54结合,也可以完成这种控制。
关于电子控制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性借助于集成到导管系统23中的电可调节空气挡板系统55提供这个实施例的空气流的电子控制。根据借助于离合器壳体54中的温度传感器54测量的空气温度,或者借助于与如在该申请中所描述的机械驱动系统结合或者与电子控制泵系统53结合的空气挡板控制系统,空气流然后可以结合。
这种方式的空气确保冷却空气不受水影响。此外,确保流过离合器部件的冷却空气凭借过滤器25和26保持清洁,过滤器25和26设置在离合器壳体12的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中。
借助于本发明,因此创建用于干式双离合器的最佳主动冷却系统,其结果是,可以增加其性能容量、可以减少磨损并且也可以减少各种离合器盘的铸造质量。因此,也大大减少气味产生。
图10表明与图8和图9中相同的冷却空气流回路,虽然没有主散热器,然而具有车辆风扇系统58,其在这里集成到冷却回路中。在这个第一版本中,借助于车辆风扇系统58,离合器热量在车辆前端30处与环境交换。
作为第二版本,车辆风扇系统也可以安装为泵以便带来外部冷却系统57的空气流49,从而通过环境完成离合器壳体的冷却。
在两种版本中,借助于测量的离合器壳体温度或经由离合器温度模型计算的离合器温度,车辆风扇系统可以可选择地经受开环和/或闭环控制。
图11表明与图10中相同的没有散热器的冷却回路,其中在发动机区域31中进行热交换。这里,借助于测量的离合器壳体温度或经由离合器温度模型计算的离合器温度,车辆风扇系统同样可以可选择地经受开环和/或闭环控制,以便降低离合器的周围温度或产生的离合器壳体/离合器输入温度。
附图标记列表
1双离合器/系统1
2驱动盘
3中心盘
4接触压盘
5接触压盘
6摩擦盘
7摩擦盘
8输入轴
9扭振减振器
10输出轴(实心轴)
11输出轴(空心轴)
12离合器壳体
13空气入口
14空气出口
15集成的风扇叶轮系统
16辅助盘
17a风扇叶轮系统、接触压盘1
17b风扇叶轮系统、中心盘
17c风扇叶轮系统、接触压盘2
18万向推力垫圈
19空心轴轴承
20发动机
21风扇叶轮系统
22a花键、实心轴
22b花键、空心轴
23导管系统
24前散热器
25入口过滤器
26出口过滤器
27空气通道开口-可选择地实施为风扇叶轮15
28双离合器/系统2
29中间体、双离合器
30车辆的前面区域-无散热器
31发动机区域-无散热器
32阻尼系统
33轴向/径向弹簧系统
34支撑在空心轴上的中心盘
35a阻尼系统1
35b阻尼系统2
36空气流入口
37空气流出口
38a入口角β1
38b出口角β2
39ω-旋转方向
40冷却流的方向和V速度
41空冷岛
43风扇叶片
44横向冷却开口
45接触压力表面、中心盘
46接触压力表面、接触压盘1
47接触压力表面、接触压盘2
48导向轴承
49空气流
50离合器主体
51内部冷却系统
53电驱动泵系统
54空气温度传感器-离合器壳体
55电可调节空气挡板系统
56控制单元
57外部冷却系统
58车辆风扇系统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传动部分、干式双离合器(1;28)和具有用于所述双离合器(1;28)的主动空气冷却的风扇叶轮系统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干式双离合器(1;28)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选择性地传输到所述两个传动部分中的一个,
其特征在于
中心盘(3)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4、5)是设计为风扇叶轮系统(21)的风扇叶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轮系统(21)以与来自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双离合器(1;28)的输入轴(8)相同的速度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轮系统(21)随着安装于所述输入轴(8)上的所述双离合器(1;28)的所述驱动盘(2)旋转。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盘(3)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接触压盘(4、5)具有用于所述冷却空气流的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径向延伸或具有径向部件。
6.如权利要求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盘(3)中的和/或至少一个接触压盘(4、5)中的所述通道形成或设置成平行于摩擦表面。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盘(3)中和在所述接触压盘(4、5)中形成的所述风扇叶轮与所述中心盘或各自的所述接触压盘(4、5)整体地或非整体地形成,特别是螺纹或铆接到那。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中心盘(3)中和/或所述接触压盘(4、5)中的所述风扇叶轮配备有风扇叶片,所述风扇叶片具有用于所述空气流速度和方向(40)的适应的可调节的入口角(37)和出口角(3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空冷岛(41)设置在所述风扇叶片之间,以便增加冷却表面面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横向冷却开口(44)设置在所述风扇叶片之间,以便增加所述冷却表面面积。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内部冷却系统(51)将来自所述双离合器(1,28)的摩擦表面的热量运送到离合器壳体(12)中,并且外部冷却系统(57)将来自所述离合器壳体(12)的热量运送到环境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冷却系统具有附加风扇叶轮(15),所述附加风扇叶轮(15)机械地连接到所述双离合器(28)的所述驱动盘(2)和/或到所述中心盘(3)。
13.如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外部冷却系统(57)的冷却空气的入口区域(13)在所述离合器壳体(12)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风扇叶轮(15)的前面或所述风扇系统(21)的前面。
14.如权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外部冷却系统(57)的所述冷却空气(49、40)的出口区域(14)位于与所述入口区域(13)的所述离合器壳体(12)的相对端处。
15.如权利要求1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冷却空气(49、40)的所述入口和出口区域通过导管系统(23)连接到所述车辆的前散热器(24)。
16.如权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器(25、26)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壳体(12)的所述入口区域(13)和/或出口区域(14)中。
17.如权利要求11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离合器壳体(12)的温度和/或借助于离合器温度模型,控制所述外部冷却系统的所述冷却空气流(49)。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具有特别是如权利要求1到10所述的电驱动泵系统53或机械驱动系统的可调节的空气挡板系统55,执行所述冷却空气流(49)的控制。
19.如权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冷却系统(57)的所述冷却空气流(49)混合并且用车辆风扇(58)的空气流冷却。
20.如权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冷却系统(57)的所述冷却空气流(49)是由充当泵的所述车辆风扇(58)产生。
CN201480006606.4A 2013-01-29 2014-01-29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Active CN105121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1423 2013-01-29
DE102013201423.6 2013-01-29
PCT/EP2014/051716 WO2014118228A1 (de) 2013-01-29 2014-01-29 Integriertes kühlsystem für eine trockene doppelkuppl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886A true CN105121886A (zh) 2015-12-02
CN105121886B CN105121886B (zh) 2018-11-06

Family

ID=50023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606.4A Active CN105121886B (zh) 2013-01-29 2014-01-29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31680B2 (zh)
EP (1) EP2951454B1 (zh)
CN (1) CN105121886B (zh)
WO (1) WO201411822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3855A (zh) * 2020-01-10 2020-05-19 戴银锋 一种高效散热的风冷离合器
CN112780699A (zh) * 2019-11-04 2021-05-11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离合器散热结构
CN113103862A (zh) * 2021-04-10 2021-07-13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履带式越障车
CN117646731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江苏泰隆风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变频风机摩擦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61283B1 (en) 2007-10-29 2013-10-22 Prestolite Performance, Llc Method to provide a universal bellhousing between an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US20120186936A1 (en) 2011-01-26 2012-07-26 Prestolite Performance Llc. Clutch assembly cover,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optional heat management
US9482308B2 (en) 2011-01-26 2016-11-01 Accel Performance Group Llc Automotive flywheel with fins to increase airflow through clutch,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heat management method
DE102014221703B3 (de) * 2014-10-24 2015-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014221702A1 (de) 2014-10-24 2016-04-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4895948B (zh) * 2015-04-02 2017-06-30 遵义宏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降温膜片弹簧离合器
KR101655692B1 (ko) * 2015-07-07 2016-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클러치 과열 방지방법
DE102015219718A1 (de) * 2015-10-12 2017-04-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Kraftfahrzeuggetriebe
KR101704276B1 (ko) * 2015-11-04 2017-0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클러치 구조
US10502306B1 (en) 2016-04-25 2019-12-10 Accel Performance Group Llc Bellhousing alignment device and method
WO2018011216A1 (en) 2016-07-11 2018-01-18 Valeo Otomotiv Sanayi Ve Ticaret A.S. An intermediate pressure plate with increased cooling performance
KR101866067B1 (ko) * 2016-10-12 2018-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클러치 냉각장치
US10697534B2 (en) 2018-01-24 2020-06-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xle system
GB2602501A (en) * 2021-01-05 2022-07-06 Madaj Slowomir Multi-Plate Clutc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05A (zh) * 1999-07-14 2001-01-24 易通公司 带有为压盘散热的叶轮风扇部件的摩擦离合器
US6568518B2 (en) * 2000-03-22 2003-05-2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Clutch for a power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08033813A1 (de) * 2008-07-19 2010-01-21 Daimler Ag Zwischenplatte für eine Mehrscheibenkupplung sowie Mehrscheibenkupplung
DE102010007198A1 (de) * 2009-02-23 2010-12-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S20120080287A1 (en) * 2010-10-02 2012-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y-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Cooling Techniques
US20120123635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trai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dry-clutch transmi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1410B1 (fr) 1995-11-22 1998-01-09 Valeo Plateau de pression troue centralement pour embrayage a frict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9858260C2 (de) 1998-12-17 2000-11-16 Mannesmann Sachs Ag Zwischenscheibe für eine Kuppl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25807A1 (de) 2002-06-10 2003-12-18 Valeo Druckplatteneinheit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ieser Platte
DE102011087458A1 (de) 2011-11-30 2013-06-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ühlsystem für eine trockene Doppelkupplung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05A (zh) * 1999-07-14 2001-01-24 易通公司 带有为压盘散热的叶轮风扇部件的摩擦离合器
US6568518B2 (en) * 2000-03-22 2003-05-2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Clutch for a power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08033813A1 (de) * 2008-07-19 2010-01-21 Daimler Ag Zwischenplatte für eine Mehrscheibenkupplung sowie Mehrscheibenkupplung
DE102010007198A1 (de) * 2009-02-23 2010-12-2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S20120080287A1 (en) * 2010-10-02 2012-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ry-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Cooling Techniques
US20120123635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trai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dry-clutch transmiss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0699A (zh) * 2019-11-04 2021-05-11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离合器散热结构
CN112780699B (zh) * 2019-11-04 2024-03-26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离合器散热结构
CN111173855A (zh) * 2020-01-10 2020-05-19 戴银锋 一种高效散热的风冷离合器
CN111173855B (zh) * 2020-01-10 2021-11-16 江苏嘉之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的风冷离合器
CN113103862A (zh) * 2021-04-10 2021-07-13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履带式越障车
CN113103862B (zh) * 2021-04-10 2022-08-05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履带式越障车
CN117646731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江苏泰隆风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变频风机摩擦离合器
CN117646731B (zh) * 2024-01-30 2024-05-31 江苏泰隆风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变频风机摩擦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1454A1 (de) 2015-12-09
EP2951454B1 (de) 2018-07-25
US20150300420A1 (en) 2015-10-22
WO2014118228A1 (de) 2014-08-07
US9631680B2 (en) 2017-04-25
CN105121886B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1886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US10119577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dry dual clutch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0400916C (zh) 汽车干式双离合器冷却装置
JP5143094B2 (ja) 全閉外扇冷却型電動機
CN101230906B (zh) 流体传动装置
CN107989826B (zh) 轴流式风机叶轮
CN102356534B (zh) 车辆用全闭型主电动机
CN101000006B (zh) 汽车的冷却风扇系统
CN101389837B (zh) 风扇驱动装置
US8336692B2 (en) Fan drive
EP3230612B1 (en) A fan drive assembly
CN202674085U (zh) 一种汽车干式双离合器的冷却装置
JP2004194498A (ja) 全閉外扇冷却型電動機
CN109667857A (zh) 一种内部通风的汽车制动盘
JP3980087B2 (ja) 内燃機関と流体力学的リターダを有する駆動ユニット
JP5043382B2 (ja) 冷却塔用送風機
JP5111634B2 (ja) プレッシャーウェーブスーパーチャージャ
CN105545979B (zh) 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机构
JP2013189992A (ja) 車両
JP3980086B2 (ja) 内燃機関と流体力学的リターダを有する駆動ユニット
JPH09142268A (ja) 駆動ユニット
JP2011511202A (ja) 冷却制御方法と装置、及びエンジン
JP3970950B2 (ja) 内燃機関と流体力学的リターダを有する駆動ユニット
JP5031625B2 (ja) 車両用乾式クラッチ
US10030717B2 (en) Liquid cooled fan clu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