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9837B - 风扇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扇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9837B
CN101389837B CN2007800061728A CN200780006172A CN101389837B CN 101389837 B CN101389837 B CN 101389837B CN 2007800061728 A CN2007800061728 A CN 2007800061728A CN 200780006172 A CN200780006172 A CN 200780006172A CN 101389837 B CN101389837 B CN 101389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device
fan drive
shell element
fan
driv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61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9837A (zh
Inventor
格罗尔德·舒尔特海斯
鲁道夫·斯托克洛萨
罗曼·沃伊埃尔斯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eh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h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h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38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9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8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0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 F01P7/04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varying pump speed, e.g. by changing pump-drive gear ratio using fluid coup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2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comprising a yielding coupling, e.g. hydrau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5/00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 F16D35/02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 F16D35/021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 F16D35/024Fluid clutche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is predominantly obtained by fluid adhesion with rotary working chambers and rotary reservoirs, e.g. in one coupling part actuated by valves the valve being actuated electrically, e.g. by an electromag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叶轮(2)的风扇驱动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9,10),至少一个可连接于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9,10)的传动片(13),因此其可传递流体摩擦转矩,其中,至少一流体可被允许进入至少一个转矩传递空间;所述流体的流量通过阀元件(30)调节,其中,阀元件(30)可被至少一个执行元件(26,27)操纵,所述执行元件(26,27)至少设置于至少一个用于紧固于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33)上。

Description

风扇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叶轮。 
背景技术
用于冷却热交换器的风扇是众所周知的,如冷却剂冷却器,中冷器,油冷器,空调系统用的冷凝器,以及空调系统用的气体冷却器等。这此风扇通过至少一个电驱动单元和/或通过至少一个流体摩擦离合器驱动。 
特别的,风扇用于冷却带有内燃机的汽车的发动机。通常所述风扇位于发动机前端的单独的支承轴颈上。风扇通常由皮带驱动或可以由皮带传动。 
离合装置是已知的,其根据干摩擦原理实现接合或分离。离合装置可以通过气压或电磁实现离合。这些离合装置通常具有一个皮带轮,由此带传动得以驱动。可驱动的皮带轮的轴承通常具有一个非转动的支承轴颈。另外,离合装置通常具有气压或电磁操纵装置。在装配中,离合装置通常首先不带有风扇、特别是叶轮的情况下固定在发动机的前端上,并与皮带传动机构相连。接着再安装风扇、特别是叶轮。 
这种装配顺序在重量很大的离合装置上特别具有优点。 
这种已知的离合装置对传动转速无法进行无级调节。风扇要么以摩擦锁合的方式被直接带动,要么通过轴承的残余阻力矩(Restschleppmoment)保持很低的空转速度。上述风扇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例如,更高的风扇功率、更低的噪音、更高的能量利用率。 
因此,操作过程中如果低怠速不充分,风扇将被激活至最大程度。这将消耗非常大的能量和引起噪音的产生,将对汽车上乘员的行使舒适性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按照流体摩擦的原理,可连续调节的风扇驱动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在装配前,所述风扇驱动装置连接到风扇上。汽车通常具有一个轴承机构,它特别是预装在发动机的前端上。由皮带驱动的皮带轮,通常位于轴承 机构上。在汽车装配过程中,将可旋转的毂套在通常由风扇和风扇驱动装置组成的预装单元上。由于需安装的元件很重,装配过程通常很艰苦。在按照流体摩擦原理工作的风扇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直接通过温度控制,例如通过双金属元件。由于从汽车冷却器流出的冷风的温度被用作控制值,因此双金属控制装置通常布置在风扇驱动装置的旋转端侧。 
除了通过双金属元件对流体摩擦离合器进行控制之外,已知的还有通过电磁对流体摩擦离合器进行控制。在这里使用的是一个非旋转的励磁线圈。与由双金属元件控制的流体摩擦离合器相比,这种非旋转的励磁线圈要求一个另外的轴承。另外,在旋转部件区中的电连接须有支架。 
按照流体摩擦原理工作的风扇驱动装置具有可产生热量的滑转功率。热量使离合部件加热。所产生的转差功率与传递的转矩成正比,与传动转速和输出轴转速之间的差也成正比。风扇驱动装置、特别是流体摩擦离合器,具有不可超过一定温度的部件。这些部件例如为轴承,特别是滚动轴承。为了使所产生的热量从离合器中散发出来,离合器壳体通常具有冷却肋片,用于改善向周围空气的热量传递。这些冷却肋片通常沿径向布置在可旋转的离合器壳体上。 
在一种已知的风扇驱动装置中,流体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壳体以风扇、特别是叶轮的转动速度旋转。风扇、特别是叶轮的转动速度小于传动转速。当离合器壳体转动时,离心力引起强制对流,它将随离合器壳体的转动速度的平方而增长。在风扇的接通程度较低即输出轴转速较低的情况下,离合器壳体的冷却程度相对较低。在接通程度为30%到70%的情况下,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当风扇的接通程度为30%到40%时,由于所散发的热能最小,热平衡中的欠量达到最大。 
DE 103 38 432 A1公开了一种特别用于汽车风扇的流体摩擦离合器。流体摩擦离合器在主动件和从动件处于分离状态时,在主动件上具有一个储备室,可大量容纳液压流体。在执行离合器的过程中,液压流体从充液室(Vorratsraum)中流入到离合区域。液压流体至少部分地封闭了在离合器区域的主动件与从动件间的空隙,并传递转矩。从动体具有同心突出部。另外,DE 103 38 432 A1中的离合器装置,具有用于闭合和打开流道的可控 制的装置。在第一位置,装置打开流道使液压流体流入到离合区域,并关闭回流。在第二个位置,该装置关闭流入口,打开回流口。转矩装置基本上包括:一个与控制轴摩擦锁合联接的磁性电枢;一个与驱动轴摩擦锁合联接的U型磁力线导环;一个在壳体中不可转动的线圈。如果线圈被通电,在磁性电枢和磁力线导环之间产生由电流控制的转矩,控制轴相对于驱动轴旋转。电磁控制的转矩和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不旋转的、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驱动轴上的线圈部件和与驱动轴一起旋转的调节部件。 
DE 103 24 314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风扇驱动装置。在这里,流体摩擦离合器布置在辅助机组上。这样可以改善流体摩擦离合器的冷却,因为与集成到风扇毂上相比,它的转动速度更高,且具有更多的冷却气体供给。DE 103 24 314 A1公开了一种带有皮带轮的风扇驱动装置。从动皮带轮通过螺栓固接在壳体或壳盖上,并且通过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在驱动轴上。因此,皮带轮的驱动直接作用于壳体上,如离合器的输出侧。皮带轮通过一个自由飞轮驱动驱动轴,从而驱动包括风扇的壳体。当皮带轮通过离合器被激活,皮带轮的转动速度比驱动轴的转速高,因此壳体直接由皮带轮带动,而驱动轴在自由轮的作用下被超速。法兰轴不再提供驱动。因而风扇的转动速度被提高。 
另外,DE 103 24 314 A1还公开了一种流体摩擦离合器,其本身也可以以加速的转速运转,且其前面被冷却得更好,因此,它可以驱散更高的功率损耗或转差功率。 
DE 10 2004 009 073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水泵的可调驱动装置。可调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可转动的安装轴,其上具有至少一个丛动件,其以不可旋转的固定方式安装,和至少一个主动件,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主动件和丛动件之间布置着一个离合区域,它可容纳粘性流体。可调驱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流路,它将流体容纳室与主动件和丛动件之间的离合区域相连。可调驱动装置还具有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执行元件、位置可变的装置,它可使驱动装置的至少一个流路的至少一个通口发生变化。通过这至少一个执行元件可操纵阀。这至少一个执行元件布置在旋转离合器之外。阀为电磁控制。阀在这里特别为座阀。电磁控制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轴 向移动的电枢,电磁调节力作用于所述电枢。在驱动轴上和/或冷却液泵设有一个用于测定转速的脉冲发射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发明开始所提及的一种风扇驱动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特征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叶轮的风扇驱动装置,所述风扇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和至少一个传动片,其连接于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以这样的方式,传动片可通过流体摩擦传递转矩,其中,至少一种流体被允许进入至少一个转矩传递空间,所述流体的流量可通过阀元件调节,其中阀元件可以被至少一个执行元件操纵,其中,执行元件至少在局部布置在至少一个用于在发动机单元上固定的支撑元件中。 
至少第一壳元件是可驱动的或可被驱动或被驱动的。另外,至少一个壳元件是可冷却的或能被冷却或被冷却的。至少一个驱动盘是可连接的或可被连接的,或被连接到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壳元件,通过这种方式,它可通过流体摩擦传递转矩。 
通过流体摩擦传递转矩的措词可以被理解为如下意思,由于流体粒子间的摩擦力,在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和至少一个传动片之间至少一个转矩可以被传递或传递。 
至少一个流体可以被允许进入或已进入至少一个转矩传递空间。 
转矩传递空间可以被理解为如下意思:特别是,成型于至少一个第一壳元件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转矩可以从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传递到至少一个传动片,特别是通过流体摩擦。 
所述流体、特别是粘性流体的流量,可通过阀元件被调节或调节。阀元件可通过至少一个执行元件操纵。执行元件是指线圈,特别是励磁线圈。 
所述执行元件,特别是线圈,至少在局部布置在至少一个用于在发动机单元上固定的支撑元件中。 
在这里,执行元件可全部或至少一段或某个局部布置在支撑元件中。 
支撑元件可以理解为,优选地在发动机单元上固定的法兰。在本文中,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特别是法兰,具有至少一个孔或至少一个管道或至少一个开口,执行元件布置在其中。 
另外,按照本发明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在局部上布置在至少一个用于紧固到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中。 
这里的传感器可以是测量转速的传感器,如测量输出轴转速或驱动轴转速。另外,传感器能用于测量温度。传感器至少在局部设置于在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中。优选的,支撑元件可理解为用于紧固至发动机单元的法兰。传感器可全部或至少一段或某个局部布置在支撑元件中。支撑元件可以具有开口,至少一个孔或至少一个管道,传感器可布置在其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中,执行元件设置在支撑元件上,且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在局部上设置在至少一个用于紧固到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中。 
执行元件可优选的为线圈,特别是励磁线圈,其位于支撑元件上和/或至少在局部与支撑元件相连接,或至少在局部紧固在支撑元件上。特别的,支撑元件可以被理解为法兰。至少一个传感器至少在局部布置在至少一个用于在发动机单元上固定的支撑元件中。传感器可以是测量转速和/或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中,执行元件布置在冷却液泵上,并且至少一个轮毂和一个皮带轮可传导磁通量。 
优选的,执行元件可以是线圈,更优选的是励磁线圈,设于冷却液泵上。这里的冷却液泵可用于抽吸冷却介质,特别是冷却器的冷却液,尤其是冷却水。 
这里的轮毂可理解为与轴相连的部件的孔形切口。至少一个轮毂和一个皮带轮可传导磁通量。 
在这里,可传导磁能量是指至少一个轮毂和至少一个皮带轮由可传导磁通量的材料构成。 
在一个有利的改进中,执行元件是励磁线圈,励磁线圈的显著优势是它可低成本且易于控制。 
在一个有利的改进中,至少第一壳元件可被至少一个皮带轮驱动。特别的,至少一个皮带轮可驱动或驱动至少第一壳元件。具有显著优点的是,这一壳元件可由高驱动轴转速驱动,其中至少第一壳元件可被更显著有利的方式冷却。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粘性流体可被允许或被允许通过至少一个孔进入转矩传递空间。特别的,粘性流体穿过至少一个孔流入转矩传递空间。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转矩可被显著有利的从至少一个壳元件传递到至少一个传动片。 
而且,特别优选的,支撑元件是以抗扭转方式设置的法兰。支撑元件可显著有利的设置在或紧固在发动机单元上。 
另外,还提供了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具有第一同心的迷宫式切口,且传动片具有相应的第二同心的迷宫式切口。 
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转矩可通过流体摩擦力从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被显著有利的传递到至少一个传动片。 
在另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切口至少在局部可被流体穿流,因此,尤其是至少一个壳元件的转矩可被传递到传动片。通过这种方式,至少一个转矩、特别是不同的转矩可显著有利的从壳元件被传递到传动片。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用于阻止粘性流体的调节元件由传动片组成。在本文中,粘性流体可显著有利的从转矩传递空间流出。 
在一个更有利的改进中,风扇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存储粘性流体的储藏室。在这种方式下,由于粘性流体可显著有利的输送到转矩传递空间,传动片可产生的不同的旋转速度。 
另外,还提供一种可能:至少一个储藏室以皮带轮的至少一个驱动轴转速旋转。 
在这种方式下,在至少一个壳元件的内部成型的储藏室能显著有利的被冷却。 
在一个更有利的改进中,阀元件包括阀杆,其带有至少一个可被关闭的第一流动管道的流动管道开口。在这种方式下,被允许进入转矩传递空间的 粘性流体的流量可被显著有利的调节。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可能,阀杆可与至少第一壳元件连接,优选为弹性连接。阀杆可显著有利的连接于壳元件上。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阀杆可绕紧固点枢转。在这种方式下,阀杆可显著有利的被控制。 
一个更有利的改进中,风扇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软磁传导元件。磁通可通过该至少一个软磁传导元件传导。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用于测量输出轴转速的传感器元件设于法兰轴上,优选的设于中心。在这种方式下,法兰轴的输出轴转速可被非常容易的测量,例如通过传感器。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是用于测量输出轴转速的和/或霍耳传感器。在这种方式下,传动片和/或法兰轴的输出轴转速可被非常容易和低成本的测量。 
而且,特别优选的,支撑元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向执行元件供电的第一电缆和/或用于向传感器供电的第二电缆。在这种方式下,执行元件和/或传感器可显著有利的被供给能量。 
在一个更有利的改进中,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具有冷却肋片。在这种方式下,风扇驱动装置可显著有利的被冷却,适用于相对高的风扇驱动能量级。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至少一个叶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壳元件的流动导向元件。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冷却得更好,因此可达到更高的风扇驱动效率。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叶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却壳元件的开口。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冷却得更好,因此可达到更高的风扇驱动效率。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可能,更优选的,至少一个叶轮的法兰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却壳元件的开口。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冷却得更好,因此可达到更高的风扇驱动效率。 
在一个改进中,至少一个叶轮的法兰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 却壳元件的开口。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显著有利的冷却。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可能,至少一个叶轮的法兰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却壳元件的开口。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显著有利的冷却。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局部,至少一个法兰盘为用于冷却壳元件流动导向元件。在这种方式下,流动导向元件可以更容易的被制造。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可能,更优选的至少在局部,至少一个法兰盘为用于冷却壳元件的径向式鼓风机。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显著有利的冷却。 
在一个改进中,至少一个开口为用于冷却壳元件的槽。槽可理解为一种带有进气口的进气管或一种进口扩散道,  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显著有利的冷却。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皮带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壳元件的皮带轮开口。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被显著有利的冷却。 
而且,特别优选的,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皮带轮可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优选的通过螺栓。在这种方式下,壳元件可显著有利的被皮带轮驱动。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可能,传动片具有至少一个传动片开口,用于冷却传动片的至少一个轮毂部分。在这种方式下,冷却传动片的至少一个轮毂部分可显著有利的被冷却。 
在一个改进中,风扇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轴承,用于支撑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和/或皮带轮。在这种方式下,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和/或皮带轮可显著有利的被支撑。 
还提供了一种可能,风扇轴的至少一个轴座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传动片的切口,优选的是环绕的,在这种方式下,至少一个轴承可显著有利的被冷却。 
而且还提供了一种可能,更优选的,至少一个轴套是由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的,为冷却传动片其设置于风扇轴的至少一个轴座部件上。在这种方式下,至少一个轴承可显著有利的被冷却。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片连接有至少一个叶轮。在这种方式 下,叶轮可以显著有利方式被驱动。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可能,可驱动的第一壳元件和/或可驱动的第二壳元件的安装,应使其能相对支撑元件旋转。 
而且,可驱动的第一壳元件和/或可驱动的第二壳元件的安装,应使其能相对传动片旋转。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传动片的安装应使其能相对支撑元件旋转。 
在一个更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皮带轮单元设计成能从流量调节单元上拆卸下来,和/或能再安装在流量调节单元上,以便于保养和/或维修。 
下面的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限定了本发明更多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是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转差功率特性要素图; 
图2是风扇驱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剖面图; 
图4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剖面图; 
图5是带有至少一个流动导向元件的叶轮等距图; 
图6是至少一个流动导向元件的详细视图; 
图7是带有至少一个可被驱动的水泵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剖面图; 
图8是风扇驱动单元又一个实施例的的剖面示图; 
图9是带有冷却液泵驱动单元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剖面示图; 
图10是另一种的带有轴承衬套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1是另一种的轴承座中带有圆周切口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2是带有可从流量调节单元中拆下的皮带轮的风扇驱动单元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转差功率特性要素图SLKF。 
在转差功率特性曲线图SLKF中,输出轴转速ABD每分钟转数相对驱动轴转速ATD每分钟转数是相反分布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驱动轴转速ATD标示位置在每分钟转数1200到3000之间,输出轴转速ABD标示在每分钟转数0到2800。另外,不同的转差功率水平的转差功率曲线SLK在转差功率特性曲线图中以KW分布。在图标的实施例中,转差功率曲线在0.75kW,1kW,1.25kW,1.5kW,1.75kW,2.25kW,2kW,2.5kW,3kW,3.5kW,4kW,4.5kW,5kW,5.5kW,6kW,6.5kW,7kW,7.5kW,8kW和10kW处标示出来。这些标示曲线的中间值可通过插补获得.如8KW转差功率曲线通过SLK8指示。 
在如转差功率特性曲线图SLKF中,在基于流体摩擦的风扇驱动装置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转差功率以转差功率曲线SLK标示,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壳元件(图中未示出)传递至少一个转矩给传动片。转差功率产生热量,其不得不从风扇驱动装置中传导出去。如果这种热量没有从风扇驱动装置中传导出去,将产生离合器组件难以承受的高温,特别是粘液离合器,将导致或可能导致整个风扇驱动单元的失效。 
最大可获得的输出功率MEABD以相对驱动轴转速ATD的每分钟转数的曲线标示。同样。对于稳定状态运转的可承受转差功率边界线MZSL也如图所示。该边界线说明了对于给定的壳体转速,通常相对应于输出轴转速ABD,所能消散的热量的能力。BUHBT区域,是最大可允许转差功率曲线SLK的左侧界限,导致离合器组件难以承受的高温,特别是粘液离合器。从图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可容许的输出轴转速ABD的界限必须被基本上高于2350转/分的驱动轴转速所接受。 
图2是是风扇驱动装置1的剖面图。 
风扇驱动装置1包括风扇37的叶轮2,粘液离合器36,皮带轮16和支撑元件33。 
风扇37包括风扇壳4,叶轮2和法兰环3。叶轮2基本上是由塑料组 成。特别的,叶轮2是由成形制造方法制造的,如注射成型,尤其是注塑成型。叶轮2包括多个风机叶片5。 
风扇37还包括风扇壳4。风扇壳4基本上是由塑料构成的。风扇壳4是由或可由成形制造方法,如注射成型,特别是注塑成型制造而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叶轮2和/或风扇壳4是由低密度材料构成的。例如,低密度材料可以是合成材料,特别是纤维合成材料。法兰环3位于风扇壳4内。法兰环3可以由塑料或低密度金属,如铝构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扇壳4和法兰环3由同一件构成的。在又一实施例中,法兰环3由简单的平板构成。该平板可具有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的形状,或先前提及的形状。法兰环3具有至少一个法兰盘切口32,优选的,具有多个法兰盘切口32。法兰盘切口32可具有圆形或椭圆或多边形或由前面提及的形状结合而成的形状。 
至少一个导流元件8,优选的,多个导流元件8位于风扇壳4上。导流元件8可由塑料或其它材料构成,如低密度金属,例如铝。优选的,导流元件8引起空气在空气流动方向LS上穿过法兰环3的法兰盘切口32流经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以冷却粘液离合器36,特别是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导流元件8可以与风扇壳4和/或法兰环3一体构成。导流元件8可由如一次成形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注射成型,特别是注塑成型,或通过如弯曲成型或压制成型制造。 
风扇轴6具有一个法兰,(未详细指示)。风扇轴6通过这个法兰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优选的,多个紧固件7如螺钉和螺母等,连接于法兰环3上。第一滚动轴承11,优选的,第一滚球轴承,更优选的,双排滚球轴承位于风扇轴6上。第一滚动轴承11内部的轴承环(未详细示出)通过压配合连接于风扇轴6。 
另外,传动片13也位于风扇轴6上。风扇轴6具有一个钻孔(未详细示出),通过这个钻孔,传动片13能被推入到风扇轴6上。传动片13可通过压配合方法连接于风扇轴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片13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风扇轴6上。风扇轴6是由钢制成的,但也可以是铝或纤维合成材料制成。 
传动片13是由钢制成的。另外,传动片13也可以由纤维合成材料或 陶瓷制造。所述传动片13具有同心的迷宫式切口(图中未详细示出)。切口成型于传动片13中,应用例如材料去除的制造方法如翻转,轧齿边,磨削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同心迷宫式切口可以成型于传动片13,通过激光或通过成形制造方法或通过一次成型制造方法。切口沿传动片轴向向内延伸设置,从传动片最外侧的半径直到内部弧度部分。设置迷宫式切口的截面的零件具有象树干的形状,从多个位于树干左侧和右侧的分支相对于树干成90度角延伸。 
传动片13具有第一流路管道18。流路管道18具体为这样的方式,第一孔在传动片的径向上从最外侧轴向向内侧延伸直到特定的内径。为了这个目的,第二孔基本上垂直设置。第二孔位于传动片内径的水平面上。产生于粘液离合器的冲压压力通过一个旋钮(未示出)作用于流体,特别是粘性流体,如硅树脂油,相反于离心力,通过流路管道18,流入到粘液离合器36或第一壳元件的储藏室20。 
带有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的壳环绕传动片设置。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彼此连接在一起,优选的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是以材料锁合的方式彼此连接,例如钎焊,粘结,焊接等。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是作为一个零件的。还有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沿传动片13通过一次成型制造的。 
第一壳元件9具有一个孔(未详细示出),第一滚动轴承11被推入或压入该孔中。第一壳元件9具有一个迷宫式同心切口的部分,(未详细示出),基本上相对应于传动片13的迷宫式同心切口。 
至少在局部上,第二壳元件10也具有迷宫式同心切口,基本上相对应于传动片13的迷宫式同心切口。所述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的迷宫式同心切口是通过如材料去除的方法制造的,如翻边,轧齿边,磨削等。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元件9和第二壳元件10的迷宫式同心切口是通过激光或通过一次成型制造方法成型的,例如模塑或注射成型,或通过成形制造方法成型,如压制。 
所述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是由金属制成的,例如钢,铝或其它轻质金属。特别的,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是通过一次成型制造方法,如模塑,特别的是注射成型是,更优选的是金属注射成型。如实施例中所示中,至少一个孔19,优选的两个孔19,成型于第二壳元件10。孔具有5°至60°的倾角,优选的,10°至50°,更优选的,15°至47°,更优选的,20°至45°,更优选的,30°至45°。粘性流体,特别是硅树脂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孔19或两个孔被引入转矩传递空间15,流体流入转矩传递空间15。 
在第二壳体组件10上成型有储藏室20。至少在局部内,所述储藏室20的边界,由储藏室盘29和第二壳元件10的壁面限定。在第二壳元件10上,阀杆的阀杆盘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紧固点31连接在第二壳元件10。特别的,阀杆盘30可实现绕紧固点31旋转动作。在旋转动作过程中,孔19至少在局部是开通的。这里的阀杆盘30有三种可能的位置。位置1,孔被关闭因此没有粘性流体,特别是硅树脂油,可以从储藏室20进入孔19。如果阀杆盘30在位置2,孔19至少在局部与储藏室20具有可流通的连接,因此流体,特别是粘性流体,如硅树脂油,可以流入孔19。如果阀杆盘30在位置3,孔19的开口完全的被清除,结果是粘性流体,特别是硅树脂油可以流入孔19。 
阀杆盘30以材料锁合和/或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电枢38。电枢38可通过执行元件26或励磁线圈27被起动或起动。当电枢38是由执行元件26或励磁线圈27起动时,它可实现可传递到阀杆盘30旋转动作。  阀杆盘30和电枢38至少具有一个孔,传感器24,特别是转速测量传感器或温度测量传感器插入该孔。第二壳元件10具有一个螺纹孔,优选的若干个螺纹孔,紧固件22,特别是第三紧固组件如螺钉旋入该孔中。这种方式下,可被皮带驱动的皮带轮16连接于第二壳元件10,特别是以形状锁合形状锁合或材料锁合的方式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皮带轮16连接于第一壳元件9。在又一实施例中,皮带轮16表现为与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是同一个零件。 
皮带轮具有至少一个皮带轮开口17,优选的,若干个皮带轮开口。当 皮带轮转动或旋转时,空气可流过皮带轮开口17,所述空气冷却第二壳元件10和/或第一壳元件9。皮带轮16具有一个孔,优选的,设于皮带轮的中心。这个孔构成了一个轮毂部分(未详细示出)。在轮毂部分设有第二滚动轴承23,特别是滚珠轴承,优选的是两排滚珠轴承。第二滚动轴承23以摩擦锁合的方式连接于皮带轮16,特别是通过干涉配合装配。然而,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皮带轮16的一对第二滚动轴承23与内轴承(未详细示出)表现为间隙或过渡配合,带有螺母的内轴承环被支撑。其中第二滚动轴承23的外圈表现为松的轴承,因而当加热发生时第二滚动轴承23的外圈可以自由的膨胀。 
第二滚动轴承23的内圈位于支撑元件33上,特别是法兰上。至少在局部上,轴(未详细示出)由法兰构成。所述轴具有第一轴肩(未详细示出),和至少一第二轴肩(未详细示出)。第二滚动轴承23被推入到带有内轴承圈的轴截面(未详细示出),直到第二轴肩(未详细示出)。内轴承圈至少在局部与第二轴肩(未详细示出)是相接触的。第二滚柱23的内轴承圈,特别是法兰,带有轴承保护装置,特别是螺钉。 
支撑元件33具有至少一个孔34,优选的,有多个孔34。支撑元件,特别是法兰,穿过至少一个孔34,特别是多个孔34,通过紧固件例如发动机上的螺钉(未示出),螺接于或连接于发动机单元。支撑元件轴部件39由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组成。支撑元件33或支撑元件轴部件39具有一个腔35,优选的是孔。支撑元件轴部件39的内部具有一个台阶,其为轴肩,优选的以圆周方式。 
支撑元件33的腔35,特别的支撑元件轴部件39,具有第一孔(未详细示出),其直径大于第二孔(未详细示出)。第一孔(未详细示出)基本上表现为圆筒形的。第二孔(未详细示出)也表现为圆筒形的。执行元件26或各自的励磁线圈27位于第二孔(未详细示出)中。这样的方式,至少在局部,他们可与孔相接触。执行元件26或励磁线圈27基本上也是圆柱形的,因此它们可被推入或推入第二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执行元件26或励磁线圈27可以为平行六面体的。 
另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传感器24位于支撑元件33或各自的支撑元 件轴部件39的腔35内。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传感器是用于测量转速的传感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也可以是用于测量温度的温感器。传感器24基本相对于支撑元件33或相应的支撑元件轴部件39的腔35内同心的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34也可以位于中心外侧,其中心基本上是腔35的第二孔的轴心。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执行元件26和螺纹管27具有轴向对称的,基本上同心的孔,传感器24设于孔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未示出),传感器24不是相对于执行元件26或相应的螺纹管27同心的和轴向对称的设置,而是位于执行元件26或和螺纹管27的轴的外侧。至少一个执行元件电缆28,特别的用于供应能量给执行元件26或各自的螺纹管27,从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的腔35或各自的支撑元件轴部件39的向外导出。另外,至少一个传感器24的传感器电缆25,特别的转速传感器,从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或各自的支撑元件轴部件39的腔35向外导出,传感器电缆25基本上用于供应能量给传感器24。至少一个传感器电缆25和至少一个执行元件电缆2基本上设置于具有同一电缆管道。 
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基本上轴向固定的方式设置。当皮带轮通过皮带被驱动时,皮带轮16实现绕轴向AR的转动。 
另外,当皮带轮被驱动时,至少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第二壳元件10实现绕轴向AR的转动。皮带轮16和至少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第二壳元件10具有同样的圆周速度。 
传动片13也绕轴向AR转动。当至少一个转矩通过粘性流体的流体摩擦从至少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第二壳元件10传递到传动片13,传动片13旋转,优选的,绕轴向AR转动。由于是滑动摩擦,传动片13通常具有低于皮带轮16或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的圆周速度。如果传动片13不被驱动,因而圆周速度是0m/sec,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的圆周速度也是0m/sec。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传动片13不变的连接于叶轮2,因此,叶轮2的圆周速度始终与传动片13的圆周速度保持同步。 
在操作状态,皮带轮16以驱动轴转速被驱动。由于在皮带轮16与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之间的形状锁合连接,这个驱动轴转速被传递 给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由于运转过程中转动,且由于其带有的肋片,特别是冷却肋片,所述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被冷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皮带轮16以可转动的方式位于支撑元件33上,特别是法兰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至少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元件9设置成它可以相对于风扇轴6转动的方式。风扇轴6基本上是输出轴。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未示出),风扇轴6以它可相对于支撑元件33,特别是法兰转动的方式被设置或安装。传感器24可以是如霍尔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一个的第二壳元件10具有轴向延展的冷却肋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肋片相对轴向AR垂直的或水平的延伸。另外,冷却肋片可在0°到90°之间设置,优选的,15°到80°,更优选的25°到70°,更优选的30°到60°,更优选的40°到50°。 
至少一个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一个的第二壳元件10被皮带轮16驱动,由于用于冷却的空气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里面流向外面,导致更多的气流流过肋片和冷却肋片。通过导流元件,特别是空气导流元件,使第一壳元件9的冷却肋片的内径区域吸入空气,提高了冷却效果。空气流动轮廓通过皮带轮开口17更进一步提高。 
图3所示的是风扇驱动单元50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图2中的风扇装置1,支撑元件51是不同的设计。优选的,支撑元件51是法兰。支撑元件51,特别是法兰,具有支撑元件轴部件54,由支撑元件51成型。支撑元件51是由钢或其他金属制成的。优选的,支撑元件51是由一次成型制造方法制成的,如模塑。支撑元件51具有至少一个孔52,优选的多个孔52,紧固件如螺钉插入孔中,形成与支撑元件的连接,优选的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到发动机单元。 
支撑元件51特别是法兰的支撑元件轴部件54,在局部,其表现为实心轴,在特定邻近截面表现为是空心轴。在为实心轴的局部上,支撑元件51设有孔5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孔52基本上设置在轴向AR中央。传感器24设于孔52中,其基本上是圆柱体的。孔52的径向尺寸基本上适合 整个传感器的轴向AR尺寸。对比图2,执行元件56或各自的励磁线圈57位于支撑元件轴部件54的外侧。执行元件和励磁线圈具有同心孔。执行元件56或各自的励磁线圈57的孔基本上呈现为圆筒形。孔作为支撑轴元件部件54的一部分,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支撑元件轴部件54特别可调整成与执行元件56或各个的励磁线圈57的孔同样的直径,例如,通过切削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等。 
支撑元件51,特别是法兰,具有一个腔53,穿过该腔,执行元件电缆和/或传感器电缆在电缆管道中电源连接。 
滚动轴承23和执行元件56或各个的励磁线圈57的轴向偏移设置允许轴承23和励磁线圈有自由的尺寸。优选的,轴承23能制造成相对小的内径和外径尺寸,以更轻松和更节约成本的方式。 
图4是风扇驱动单元70又一个实施例的的剖面示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图2,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元件8是与导流元件73集成在一起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空气导流元件,进入风扇壳板72。风扇壳71具有至少一个风扇壳板72。风扇壳71基本上表现为和图2所示的风扇壳4同样的方式。风扇壳板72是由塑料或金属构成的,特别是低密度金属,例如,风扇壳板72可以由铝或钢组成。另外风扇壳板72可以由纤维合成材料组成。风扇壳板72具有至少一个导流元件73,优选的是两者为同一零件。风扇壳板72是通过一次成形制造的方法制造的,如模塑。风扇壳板72还可以通过成形摩擦方法,如压制,冲压等。优选的,导流元件73,特别是空气引导元件,是在风扇壳板72上通过一次成形制造方法成形的,如冲压或冲制。 
图5是风扇驱动装置80,风扇81以及叶轮82的等大视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图5中所示的风扇驱动装置80包括带有叶轮82的风扇81。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叶轮82具有叶轮轮叶83。在其他实施例中,叶轮82具有一到十一个或多于十一个叶轮轮叶83。另外,叶轮82具有位于轮叶83上的导流元件,并且与叶轮轮叶是一体的零件。叶轮82还包括叶轮毂84。 
图6是风扇驱动装置80,风扇81以及叶轮82的放大图A,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叶轮82具有若干个轮叶8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轮叶83与叶轮毂是一体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轮叶83以材料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叶轮毂84上,特别是焊接,钎焊,粘结等,和/或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叶轮82具有12个轮叶8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叶轮82具有1到12个或多于12个的轮叶8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扇81的叶轮实现在叶轮旋转方向LRDR的转动。进气管88成型于叶轮毂84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六个进气管88成型于叶轮毂84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一到六个或多于六个进气管88成型于叶轮毂84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进气管,特别的六个进气管,与叶轮毂84成型为一个零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叶轮毂84具有开口(未示出)。在开口的截面上,进气管88连接于叶轮毂84以材料锁合联接的方式,特别的,通过焊接,钎焊,粘结等。或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 
进气管88基本上成型为一个入口扩散器。至少一个进气管88包括至少一个进气管口89。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进气管口89是矩形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管口89可以是圆形的,或椭圆的,或表现为圆形,椭圆,或多边形的结合。邻近进气管口89,具有一个毂环87,基本上相对于轴向AR同心设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毂环87为与风扇81或叶轮82是同一零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毂环87可以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或以材料锁合联接的方式,优选的通过焊接,钎焊,粘结等与叶轮82连接在一起。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毂环87是由金属如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如铝制成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毂环87可以由塑料或纤维合成材料制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毂环87具有六个轮毂孔86,每个轮毂孔被等距图中的进气管88所覆盖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毂环87具有一至六或多于六个轮毂孔86。金属制成的轮毂环是成型于叶轮上,在一次成型过程,特别是成型过程中,例如注塑成型,至少在局部,塑料沿轮毂环87被注入,因此在塑料冷却后,轮毂环87基本上不变以连接于叶轮8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进气管88是由 塑料制成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进气管88可由其他低密度材料制成如低密度金属,如铝或纤维合成材料。 
当叶轮82绕轴向AR在叶轮旋转方向IERD方向上旋转时,空气通过进气管口89被供给到空气流动方向AR,在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的方向,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壳元件9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10被冷却。所述至少一个轮毂孔86,优选的,六个轮毂孔86,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把风扇81或叶轮82紧固在叶轮轴6上。进气管88构成径向式鼓风机,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的冷却肋片构成了一种类型的叶片。这将确保冷却空气在圆周最外围离开第一壳元件9和/或第二壳元件10的冷却肋片,产生有利的流态。 
进气管88也可以作为进气入口。多个进气管88,特别是进气口,位于叶轮82的轮毂孔86的周围,产生轴向叶片作用,与支撑作用相结合,产生叶片转动的结果。这可提高第一壳元件的冷却肋片的冷却空气的吸入,所述冷却肋片按照径向叶向的原理运转。同时,在轮毂84的区域实心材料交叉部分被保留,对比简单的轴向开口,这需要风扇81的机械力的传递。因此盒形结构的进气管88,特别是进气口,叶轮毂84的机械强度,特别是风扇法兰盘在轮毂环87的毂环区域获得增大。轮毂环87,特别是法兰盘,可由金属成分的成型零件构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叶轮毂84,特别是法兰盘,可以是铸件,特别是轻质金属铸件。在轻质金属铸件构成的叶轮毂84中,其结构的几何自由度更大。更进一步提高冷却空气的进给量和材料的机械强度。 
图7是风扇驱动单元100又一个实施例的的剖面示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前述实施例,风扇驱动装置100,执行元件101,或励磁线圈102位于支撑元件轴部件54的更远的后面。至少在局部,腔53匹配执行元件101,或各个的励磁线圈102。用于覆盖执行元件101,或各个的励磁线圈102的执行元件盖板103具有一个开口(未详细示出),传感器电缆(未详细示出)和/或执行元件101,或各个的励磁线圈102的执行元件电缆从支撑元件轴部件54中导出,连接于能量供应。通过这种方式,执行元件 101,或各个的励磁线圈102承受更小的热载荷,轴承23可具有更多的尺寸自由度。 
图8是风扇驱动单元120又一个实施例的的剖面示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前面的附图,皮带轮123为一个皮带轮环126。皮带轮环126具有一个开口。另外,第二壳元件122具有至少一个螺纹孔125,优选的,多个螺纹孔125。第一壳元件121也具有至少一个孔,图中未详细示出。通过连接元件124,特别是螺钉,至少一个皮带轮环126,第一壳元件121和第二壳元件122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彼此连接,优选的螺钉连接。 
轴承23在至少局部设置于第二壳元件122上。滚动轴承23的设置对于来自于第二壳元件的热量的传导和对于第二壳元件的成本和重量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皮带轮123和皮带轮环126的直径必须是一定的尺寸,以使其与第一壳元件121和/或第二壳元件122的直径是足够大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皮带轮123,或各自的皮带轮环126,与第一壳元件121和/或第二壳元件122是同一零件的结构。相应的第一壳元件121和/或第二壳元件122,作为皮带轮123,或各自的皮带轮环126。 
图9是带有冷却液泵驱动单元141的风扇驱动单元140的剖面示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前面的附图,皮带轮146用于驱动风扇驱动单元,同时也驱动冷却液泵驱动单元141。 
流体摩擦离合器,特别是粘液离合器,具有第一壳元件143。另外,流体摩擦离合器还具有第二壳元件145。通过密封元件144,优选的O形环,第一壳元件143相对于第二壳元件145密封的。第一壳元件143和第二壳元件145以形状锁合和/或材料锁合的方式,优选的通过螺钉螺母连接在一起。第一壳元件143具有迷宫式切口155。至少一个传动片142也具有对应原迷宫式切口155。通过粘性流体流体摩擦,特别是硅树脂油,至少一个转矩,从第一壳元件143传递到传动片142。传动片142安装在风扇轴6上,以形状锁合和/或摩擦锁合的方式,连接于风扇轴6上。另外,第一轴承151位于风扇轴6上和第一壳元件143的局部内。 
第一轴承151是滚动轴承,特别是单排带沟球轴承。通过第一轴承151安装于第一壳元件143,被驱动轴转速所驱动,或以驱动圆周速度旋转,这样它可以相对低的风扇轴6的输出轴转速转动。 
皮带轮146被皮带驱动。皮带轮146表现为它可传导磁通量。皮带轮146以形状锁合和/或材料锁合的方式与第二壳元件145相连接。第二壳元件145以形状锁合和/或材料锁合的方式连接于磁传导轮毂157,。皮带轮146表现为它可传导磁通量,如它可由传导磁通量的材料组成,或者它是被磁化的。磁传导轮毂157连接于冷却液泵轴150,在摩擦锁合的方式。特别的磁传导轮毂157是冷却液泵轴150是冷缩配合。至少在局部,冷却液泵轴150具有重要的圆周的切口,优选的,是槽,其可作为轴承部件。在轴承部件区域,设有第二轴承152。第二轴承152基本上可为滚动轴承,优选的是单排带沟球轴承。冷却液泵轴159与冷却液泵壳149相连接,以使它能在第二轴承152的作用下旋转,或安装于冷却液泵壳149上,这样的方式可使其相对于可转动的固定的冷却液泵壳149旋转。第二轴承152外侧的轴承环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冷却液泵壳149。另外是,轴上具有至少一个轴密封环153。轴密封环153可阻止轴承油从轴承153中泄漏出去。 
冷却液泵轴150用于驱动冷却液泵156。执行元件147,或励磁线圈148设置于冷却液泵壳149上,在未详细示出的冷却液泵壳部分。执行元件147,或励磁线圈148被推入到冷却液泵壳149,直到冷却液泵壳149的肩部。执行元件147,或励磁线圈148以可旋转的方式固定设置,优选的在冷却液泵壳149。 
皮带轮146,第二壳元件145,和轮毂147都能传导磁通量或磁导的,例如,他们可被磁化或传导磁通量。磁传导轮毂157连接于磁执行元件159。磁执行元件159连接于阀元件158,特别是阀杆。阀元件158,特别是阀杆,可封闭和/或打开孔或孔19的开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磁通量传导皮带轮146是与第二壳元件由同一零件构成的。 
图示的实施例中冷却液泵156是水泵。 
第二壳元件以图示的实施例的方式配置,它是非导磁的,优选的它是由 不能导磁的材料构成的,因而用于在至少两个轮毂157和皮带轮之间提供磁绝缘。 
图10是带有轴套171的风扇驱动单元170的剖面示图。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前述的实施例,风扇轴6具有风扇轴轴承部件174。设在风扇轴6上的风扇轴轴承部件174是圆周的。设在风扇轴6上的风扇轴轴承部件174通过除边的制造方法制成,优选的是磨削。轴套171被推入风扇轴轴承部件174上,直至风扇轴6的轴肩173,至少在局部与其相接触。另外所述轴套171至少在局部,与滚动轴承11的内环相接触,优选的,双排带沟球轴承。轴套171具有轴承衬环172。其沿轴承11,特别是轴承11的内环啮合。 
由于传动片13没有直接与外部环境相接触,它的热载荷相对较高。除了通过粘性流体,特别是硅树脂油,传动片13只能通过风扇轴6把热量传导出外部环境。在本文中,轴承11的内圈承受高的热载荷,特别是当温度升高时轴承油脂使用寿命大幅减少,因此降低轴承温度可延长轴承油脂和/或轴承使用寿命。为此,轴套171由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例如轴套171可由塑料制成。另外是,轴套171也可以由陶瓷或纤维合成材料制成。 
图10是轴承座182上带有周向切口的风扇驱动单元180的剖面示图,周向切口以槽183表示。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对比前面的附图,风扇轴6具有带有周向切口182的风扇轴轴承部件181。切口182是以槽表示的,优选的为圆周槽。槽183减少了风扇轴6的面积,热量可以传递至轴承11的轴承内圈。 
图10是带有皮带轮203的风扇驱动单元200的剖面示图,皮带轮203可以从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拆卸下来。同样的技术特征用前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 
例如,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可与阀杆盘30匹配。流体的流动,如硅树脂油,可通过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调节流入孔19中。皮带轮单元203具有至少一个皮带轮16,至少一个轴承23,执行元件26,传感器24和支撑元件23。 
例如,为使用方便的目的,皮带轮单元203可从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上拆卸或分离。例如,在检测汽车皮带是否可用的情况下,当更换皮带时,如果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可从皮带轮单元上解除,拆卸和重新安装,而没有流体,特别是油如硅树脂油,泄漏出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也没有其他变化发生。一旦损坏,例如一旦发生车祸,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和皮带轮单元都可以各自单独的替换。 
可从皮带轮单元拆卸或分离的203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是通过旋开第三紧固元件22实现的,特别是螺栓。这将使流体流动调节单元202的油密封通过闭合封壳201成为可能,其连接于第二壳元件10,特别是以材料锁合和/或形锁合联接的方式。闭合封壳201也可以插入壳元件10。闭合封壳201由非导磁材料构成的薄壁制造,如塑料。由于很小的壁厚,闭合封壳201允许磁场穿过驱动磁电枢,和驱动传感器。闭合封壳201还可以由壳元件10的薄壁部分制成。 
不同的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发明还可用于除上述指定领域之外的技术领域。 

Claims (39)

1.一种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叶轮(2,82)的风扇驱动装置(1,50,70,80,100,120,140,170,180,200)包括:
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9,121,143),至少一个可连接于至少一个可驱动的可冷却的第一壳元件(9,121,143)的传动片(13,142),因此其可传递流体摩擦转矩,其中,至少一流体可被允许进入至少一个转矩传递空间;所述流体的流量通过阀元件(30)调节,其中,阀元件(30)可被至少一个执行元件(26,27,101,102,147,148)操纵,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元件(26,27,101,102,147,148)至少在局部,设置于至少一个用于紧固于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33,51)上,至少一个叶轮(2,82)具有至少一个导流元件(8),用于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传感器(24)至少在局部,设置在至少一个用于紧固于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33,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元件(26,27,101,102,147,148)设置在支撑元件(33,51)上,至少一个传感器(24)至少在局部,设置在至少一个用于紧固于发动机单元的支撑元件(33,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元件(26,27,101,102,147,148)设置在冷却液泵(156)上,至少一个轮毂(84)和一个皮带轮(16,123,126)为可传导磁通量的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执行元件(26,56,101,147)是励磁线圈(27,57,102,1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第一壳元件(9,121,143)可被至少一个皮带轮(16,123,126,146)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粘性流体可允许穿过至少一个孔(19)进入转矩传递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元件(33,51)是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设置的法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壳元件(9,121,1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10,122,145)具有第一同心的迷宫式切口(155),且传动片(13,142)具有相应的第二同心的迷宫式切口(15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流体至少在局部,流经第一和第二切口(155),因此,至少一个壳元件的转矩可被传递到传动片(13,14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动片(13,142)上形成至少一个用于抵制粘性流体的调节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驱动装置(1,50,70,80,100,120,140,170,180,20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存储粘性流体的储藏室(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储藏室(20)以至少一个皮带轮(16,123,126,146)的驱动轴的转速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元件(30,158)包括阀杆,其带有至少一个可被关闭的第一流动管道(19)的流动管道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4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杆可连接于至少一个壳元件(9,10,121,122,143,145)。
1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15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杆弹性连接于至少一个壳元件(9,10,121,122,143,145)。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阀杆可绕紧固点枢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驱动装置(1,50,70,80,100,120,140,170,180,200)具有至少一个软磁传导元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用于测量输出轴转速的传感器元件(14)设于法兰轴(6)的法兰轴中心。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24)是用于测量输出轴转速的传感器和/或霍耳传感器。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用于供能给执行元件(26,27,56,57,101,102)的第一电缆(28)和/或用于供能给传感器(24)的第二电缆(25)设置于支撑元件(33,51)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壳元件(9,121,1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10,122,145)具有冷却肋片。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叶轮(2,82)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开口(32)。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叶轮(2,82)的法兰盘(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和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开口(32)。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局部,至少一个法兰盘(3)为用于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导流元件(8)。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局部,至少一个法兰盘(3)为用于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径向式鼓风机。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开口(32)为用于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槽(88)。
2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皮带轮(16,123,126,146)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壳元件(9,10,121,122,143,145)的皮带轮开口(17)。
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皮带轮(16,123,126,146)以形锁合联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元件(9,121,1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10,122,145)。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片(13,142)具有至少一个传动片开口,用于冷却至少一个传动片(13,142)的轮毂部分。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驱动装置(1,50,70,80,100,120,140,170,180,200)具有至少一个轴承(11,23,151),用于支撑第一壳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壳元件9,10,121,122,143,145),和/或皮带轮(16,123,126,146)。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轴(6)的至少一个轴座部件(174,18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冷却传动片(13,142)的切口(182,183)。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82,183)为圆周切口。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轴套(171)是由导热性弱的材料制成的,其设置于风扇轴(6)的至少一个轴座部件(174,181)中,用于冷却传动片(13,142)。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片(13,142)连接至少一个叶轮(2,82)。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可驱动的第一壳元件(9,121,143)和/或可驱动的第二壳元件(10,122,145)的安装,使其能相对支撑元件(33,51)旋转。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可驱动的第一壳元件(9,121,143)和/或可驱动的第二壳元件(10,122,145)的安装,使其能相对传动片(13,142)旋转。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片(13,142)的安装应使其能相对支撑元件(33,51)旋转。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皮带轮单元(203)设计成能从流量调节单元(202)上拆卸下来和/或能再安装在流量调节单元(202)上,以便于保养和/或维修。
CN2007800061728A 2006-02-22 2007-02-12 风扇驱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9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08576A DE102006008576A1 (de) 2006-02-22 2006-02-22 Lüfterantriebsvorrichtung
DE102006008576.0 2006-02-22
PCT/EP2007/001172 WO2007096071A1 (de) 2006-02-22 2007-02-12 Lüfterantrieb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9837A CN101389837A (zh) 2009-03-18
CN101389837B true CN101389837B (zh) 2011-12-28

Family

ID=3800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61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9837B (zh) 2006-02-22 2007-02-12 风扇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636127B2 (zh)
EP (1) EP1989416A1 (zh)
JP (1) JP5500825B2 (zh)
CN (1) CN101389837B (zh)
DE (1) DE102006008576A1 (zh)
WO (1) WO2007096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9557B2 (en) * 2006-02-08 2010-03-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ATE537341T1 (de) * 2006-08-10 2011-12-15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antriebsvorrichtung und lüfter mit derselben
DE102008063702A1 (de) * 2008-12-19 2010-06-24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antrieb,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1174064B1 (ko) 2010-02-10 2012-08-14 주식회사 퓨트로닉 냉각팬 회전제어를 위한 커플링 장치
DE102010050605B4 (de) * 2010-11-05 2014-06-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s Kühlmittelstroms sowie Kühlsystem
DE102011050366B3 (de) * 2011-05-13 2012-09-13 Kendrion Linnig Gmbh Kupplungsanordnung sowie Ansteuerverfahren
JP2014105626A (ja) * 2012-11-27 2014-06-09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DE102013209628A1 (de) * 2013-05-23 2014-11-27 Behr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JP6516281B2 (ja) * 2014-05-19 2019-05-22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高反応型流体式ファン・クラッチ装置
WO2016091701A1 (en) * 2014-12-12 2016-06-16 Agco International Gmbh A fan drive assembly
JP5775981B1 (ja) * 2015-03-31 2015-09-0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装置
DE102015211856A1 (de) * 2015-06-25 2017-0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Viskose Kupplung
WO2017062330A1 (en) 2015-10-05 2017-04-13 Horton, Inc. Morning sickness valve system for viscous clutch
US11292522B2 (en) 2019-12-04 2022-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layed front horns for vehicle frames
WO2021127152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TSI Products, Inc. Drive mechanism and accessory system
US11981201B2 (en) 2019-12-18 2024-05-14 TSI Products, Inc. Accessory rotary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3A (zh) * 1993-07-21 1995-08-02 易通公司 风扇和风扇驱动装置的组件
US5893442A (en) * 1997-04-09 1999-04-13 Eaton Corporation Heavy duty viscous fan drive and bracket mounting assembly therefor
US5937983A (en) * 1996-11-05 1999-08-17 Magenta Gmbh Systemlieferant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Baugruppen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5992594A (en) * 1997-12-04 1999-11-30 Behr Gmbh & Co.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20050196297A1 (en) * 2004-02-23 2005-09-08 Behr Gmbh & Co. Kg Regulatable drive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6178A (en) 1976-04-28 1977-11-01 Eaton Corporation Magnetically actuated viscous fluid coupling
US4618334A (en) * 1982-06-01 1986-10-21 Dayco Corporation Belt pulle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3333268A1 (de) * 1983-09-15 1985-04-18 Süddeutsche Kü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r abtriebsdrehzahl einer fluessigkeitsreibungskupplung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4727970A (en) * 1984-06-12 1988-03-0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Torque transmitting and torsion damping apparatus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US4987986A (en) 1989-07-24 1991-0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 plate for a viscous fluid fan clutch
US5560462A (en) * 1994-06-17 1996-10-01 Caterpillar, Inc. Modular speed sensor for a rotating body
US5855266A (en) * 1995-09-18 1999-01-05 Rockford Powertrain, Inc. Fan clutch for vehicles configured for low engine speed
DE19710606B4 (de) * 1997-03-14 2004-07-15 Behr Gmbh & Co. Lüfter, insbesondere für Kühler von Verbrennungsmotoren
DE19710608B4 (de) * 1997-03-14 2007-10-31 Behr Gmbh & Co. Kg Axiallüfter für den Kühler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DE19735417A1 (de) 1997-08-14 1999-02-18 Faun Municipal Vehicles Ltd Vorrichtung zum Verlegen befahrbarer Straßendeckenbahnen
US6021747A (en) 1998-02-16 2000-02-08 Eaton Corporation Water cooled viscous fan drive
JP2000130165A (ja) * 1998-10-30 2000-05-09 Unisia Jecs Corp ファ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
US6206639B1 (en) * 1999-02-25 2001-03-27 Borgwarner Inc. Enhanced fan and fan drive assembly
DE19929978B4 (de) * 1999-06-30 2006-02-09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 mit Axialschaufeln
DE10324314B4 (de) * 2002-06-12 2014-02-13 Behr Gmbh & Co. Kg Lüfterantrieb für Kraftfahrzeuge
DE50301837D1 (de) * 2002-08-23 2006-01-12 Behr Gmbh & Co Kg Flüssigkeitsreibungskupplung
JP2004340373A (ja) * 2003-04-21 2004-12-02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td 外部制御式ファンクラッチの制御方法
DE102004008861A1 (de) * 2004-02-20 2005-09-08 Behr Gmbh & Co. Kg Flüssigkeitsreibkuppl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lüfter
US7083032B2 (en) 2004-08-30 2006-08-01 Borgwarner Inc.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fluid coupling device
GB0703110D0 (en) 2007-02-16 2007-03-28 Vnf Designs Europ Ltd Manufacture of carbon-fibre reinforced polymer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3A (zh) * 1993-07-21 1995-08-02 易通公司 风扇和风扇驱动装置的组件
US5937983A (en) * 1996-11-05 1999-08-17 Magenta Gmbh Systemlieferant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Baugruppen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5893442A (en) * 1997-04-09 1999-04-13 Eaton Corporation Heavy duty viscous fan drive and bracket mounting assembly therefor
US5992594A (en) * 1997-12-04 1999-11-30 Behr Gmbh & Co. Fluid friction clutch
US20050196297A1 (en) * 2004-02-23 2005-09-08 Behr Gmbh & Co. Kg Regulatable drive for a motor vehicle compon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96071A1 (de) 2007-08-30
US8636127B2 (en) 2014-01-28
CN101389837A (zh) 2009-03-18
EP1989416A1 (de) 2008-11-12
JP2009527681A (ja) 2009-07-30
JP5500825B2 (ja) 2014-05-21
DE102006008576A1 (de) 2007-08-30
US20090064946A1 (en)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9837B (zh) 风扇驱动装置
CN105121886B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干式双离合器的集成冷却系统
CN102667213B (zh) 集成的粘性离合器
JP4071116B2 (ja) ホイールハブ
US7047911B2 (en) Hydraulic fan drive system employing binary control strategy
CZ4398A3 (cs) Čerpadlo, zejména regulovatelné čerpadlo chladicího prostředku pro motorová vozidla
KR20150060858A (ko) 조정 가능한 펌프 기구 및/또는 로터를 통한 리턴 보어를 갖는 비스코스 클러치
JPH0361727A (ja) 粘性流体ファンクラッチ用電磁制御弁板
JPH0261605B2 (zh)
CN101233338A (zh) 用于内燃机的冷却剂泵
CN101694176B (zh) 电热式硅油风扇调速控制器
CN110966316A (zh) 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
DE102007037733A1 (de) Lüfterantriebsvorrichtung, Lüfter
CN115360849B (zh) 飞轮储能系统
GB2422003A (en) Combined fan and heat exchanger
WO2010051222A2 (en)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fan drive system with electrical failure mode operation
US10982914B2 (en) Engine cooling assembly
CN108798862A (zh) 一种电控硅油离合器
CN100504099C (zh) 外部控制型风扇耦合装置
CN205669566U (zh) 大功率磁流变调速装置
WO2008028673A1 (en) Liquid-cooled eddy current brake
WO2007109278A1 (en) Two piece base bracket for wet friction fan drive
CN1006562B (zh) 电动变速及控制传动装置
CN106989120B (zh) 一种轴向进液和切向排液的液力缓速器
CN217520058U (zh) 热风导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