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0886A -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0886A
CN105120886A CN201380058533.9A CN201380058533A CN105120886A CN 105120886 A CN105120886 A CN 105120886A CN 201380058533 A CN201380058533 A CN 201380058533A CN 105120886 A CN105120886 A CN 105120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idno
dressing
wound
polypeptide
cic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85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西娅·兰德
科琳·布罗菲
卡琳·彼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erae Matrix Inc
Original Assignee
Moerae Matri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erae Matrix Inc filed Critical Moerae Matri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20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8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703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 A61K38/1709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from mam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55Protease inhib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8Solu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61P17/02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for treating wounds, ulcers, burns, scars, keloi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受试者皮肤瘢痕的组合物、敷料和方法。本发明的组合物包含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

Description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1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3/829,876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美国非临时申请要求2012年9月10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699,160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完整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多肽和应用治疗方法的领域。
背景
1. 激酶
激酶是普遍存在的一组酶,其催化磷酰基从磷酸供体(通常为腺苷-5'-三磷酸(ATP))转移至受体底物的反应。尽管所有激酶皆催化基本相同的磷酰基转移反应,但它们在其底物特异性、结构和它们所参与的途径方面显示出显著的差异。最近对所有可获得的激酶序列(大约60,000个序列)的分类表明:激酶可被分为25个同源(意指来源于共同的祖先)蛋白家族。根据结构折叠的相似性,这些激酶家族被分成12个折叠群(fold group)。此外,所述25个家族中的22个(大约占所有序列的98.8%)属于结构折叠已知的10个折叠群。在另外3个家族中,多磷酸激酶形成一个独特的折叠群,而其余两个家族皆为整合膜激酶,构成最后一个折叠群。这些折叠群不仅包括某些最为广泛散布的蛋白折叠,如Rossmann样折叠(三个或更多个平行β链通过两个α螺旋以拓扑顺序β-α-β-α-β连接)、铁氧还蛋白样折叠(常见的α+β蛋白折叠,沿其骨架具有标志性的βαββαβ二级结构)、TIM桶折叠(意指由沿肽骨架交替的8个α螺旋和8个平行β链组成的保守蛋白折叠)和反向平行β桶折叠(β桶是盘旋和缠绕形成闭合结构的大β片层,其中第一条链与最后一条链通过氢键结合),还包括所有主要的蛋白结构类别(全α、全β、α+β、α/β)。在折叠群中,每个家族的核苷酸结合结构域的核心具有相同的结构,该蛋白核心的拓扑结构相同,或者因环状排列而相关。折叠群内家族之间的同源性未有提示。
群I (23,124个序列)激酶合并了蛋白S/T-Y激酶、非典型蛋白激酶、脂质激酶和ATP掌握酶(ATP grasp enzyme),还包括蛋白S/T-Y激酶和非典型蛋白激酶家族(22,074个序列)。这些激酶包括:胆碱激酶(EC 2.7.1.32);蛋白激酶(EC 2.7.137);磷酸化酶激酶(EC 2.7.1.38);高丝氨酸激酶(EC 2.7.1.39);I-磷脂酰肌醇4-激酶(EC 2.7.1.67);链霉素6-激酶(EC 2.7.1.72);乙醇胺激酶(EC 2.7.1.82);链霉素3'-激酶(EC 2.7.1.87);卡那霉素激酶(EC 2.7.1.95);5-甲基硫代核糖激酶(EC 2.7.1.100);紫霉素激酶(EC 2.7.1.103);[羟甲基谷氨酰-CoA还原酶(NADPH2)]激酶(EC 2.7.1.109);蛋白-酪氨酸激酶(EC 2.7.1.112);[异柠檬酸脱氢酶(NADP+)]激酶(EC 2.7.1.11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EC 2.7.1.117);潮霉素-B激酶(EC 2.7.1.119);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EC 2.7.1.123);视紫质激酶(EC 2.7.1.125);[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EC 2.7.1.126);[肌球蛋白重链]激酶(EC 2.7.1.129);[τ蛋白]激酶(EC 2.7.1.135);大环内酯2'-激酶(EC 2.7.1.136);I-磷脂酰肌醇3-激酶(EC 2.7.1.137);[RNA-聚合酶]-亚基激酶(EC 2.7.1.141);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3-激酶(EC 2.7.1.153);和磷脂酰肌醇-4-磷酸3-激酶(EC 2.7.1.154)。群I还包括脂质激酶家族(321个序列)。这些激酶包括:I-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EC 2.7.1.68);I D-肌醇-三磷酸3-激酶(EC 2.7.1.127);肌醇-四磷酸5-激酶(EC 2.7.1.140);I-磷脂酰肌醇-5-磷酸4-激酶(EC 2.7.1.149);I-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EC 2.7.1.150);肌醇-多磷酸多激酶(EC 2.7.1.151);和肌醇-六磷酸激酶(EC 2.7.4.21)。群I还包括ATP-掌握激酶(729个序列),其包括肌醇-四磷酸I-激酶(EC 2.7.1.134);丙酮酸磷酸双激酶(EC 2.7.9.1);和丙酮酸水双激酶(EC 2.7.9.2)。
群II (17,071个序列)激酶合并了Rossman样激酶。群II包括P-环激酶家族(7,732个序列)。这些包括葡糖酸激酶(EC 2.7.1.12);磷酸核酮糖激酶(EC 2.7.1.19);胸苷激酶(EC 2.7.1.21);核糖烟酰胺激酶(EC 2.7.1.22);脱磷酸-CoA激酶(EC 2.7.1.24);腺苷酰硫酸激酶(EC 2.7.1.25);泛酸激酶(EC 2.7.1.33);蛋白激酶(细菌的) (EC 2.7.1.37);尿苷激酶(EC 2.7.1.48);莽草酸激酶(EC 2.7.1.71);脱氧胞苷激酶(EC 2.7.1.74);脱氧腺苷激酶(EC 2.7.1.76);多核苷酸5'-羟基-激酶(EC 2.7.1.78);6-磷酸果糖-2-激酶(EC 2.7.1.105);脱氧鸟苷激酶(EC 2.7.1.113);四酰二糖4'-激酶(EC 2.7.1.130);脱氧核苷激酶(EC 2.7.1.145);腺苷钴啉醇酰胺激酶(EC 2.7.1.156);多磷酸激酶(EC 2.7.4.1);磷酸甲羟戊酸激酶(EC 2.7.4.2);腺苷酸激酶(EC 2.7.4.3);核苷-磷酸激酶(EC 2.7.4.4);鸟苷酸激酶(EC 2.7.4.8); 胸苷酸激酶(EC 2.7.4.9);核苷-三磷酸-腺苷酸激酶(EC 2.7.4.10);(脱氧)核苷-磷酸激酶(EC 2.7.4.13);胞苷酸激酶(EC 2.7.4.14);和尿苷酸激酶(EC 2.7.4.22)。群II还包括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激酶家族(815个序列)。这些酶包括蛋白激酶(HPr激酶/磷酸酶) (EC 2.7.1.37);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激酶(GTP) (EC 4.1.1.32);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激酶(ATP) (EC 4.1.1.49)。群II还包括磷酸甘油酸激酶(1,351个序列)家族。这些酶包括磷酸甘油酸激酶(EC 2.7.2.3)和磷酸甘油酸激酶(GTP) (EC 2.7.2.10)。群II还包括天冬氨酸激酶家族(2,171个序列)。这些酶包括氨基甲酸激酶(EC 2.7.2.2);天冬氨酸激酶(EC 2.7.2.4);乙酰谷氨酸激酶(EC 2.7.2.8 1);谷氨酸5-激酶(EC 2.7.2.1)和尿苷酸激酶(EC 2.7.4.)。群II还包括磷酸果糖激酶样激酶家族(1,998个序列)。这些酶包括6-磷酸果糖激酶(EC 2.7.1.1 1);NAD(+)激酶(EC 2.7.1.23);I-磷酸果糖激酶(EC 2.7.1.56);二磷酸-果糖-6-磷酸I-磷酸转移酶(EC 2.7.1.90);二氢鞘氨醇激酶(EC 2.7.1.91);甘油二酯激酶(EC 2.7.1.107);和神经酰胺激酶(EC 2.7.1.138)。群II还包括核糖激酶样家族(2,722个序列)。这些酶包括:葡糖激酶(EC 2.7.1.2);己酮糖激酶(EC 2.7.1.3);果糖激酶(EC 2.7.1.4);6-磷酸果糖激酶(EC 2.7.1. 11);核糖激酶(EC 2.7.1.15);腺苷激酶(EC 2.7.1.20);吡哆醛激酶(EC 2.7.1.35);2-脱氢-3-脱氧葡糖酸激酶(EC 2.7.1.45);羟甲基嘧啶激酶(EC 2.7.1.49);羟乙基噻唑激酶(EC 2.7.1.50);I-磷酸果糖激酶(EC 2.7.1.56);肌苷激酶(EC 2.7.1.73);5-脱氢-2-脱氧葡糖酸激酶(EC 2.7.1.92);塔格糖-6-磷酸激酶(EC 2.7.1.144);ADP依赖性磷酸果糖激酶(EC 2.7.1.146);ADP依赖性葡糖激酶(EC 2.7.1.147);和磷酸甲基嘧啶激酶(EC 2.7.4.7)。群II还包括硫胺素焦磷酸激酶家族(175个序列),其包括硫胺素焦磷酸激酶(EC 2.7.6.2)。群II还包括甘油酸激酶家族(107个序列),其包括甘油酸激酶(EC 2.7.1.31)。
群III激酶(10,973个序列)包括铁氧还蛋白样折叠激酶。群III还包括核苷-二磷酸激酶家族(923个序列)。这些酶包括核苷-二磷酸激酶(EC 2.7.4.6)。群III还包括HPPK激酶家族(609个序列)。这些酶包括2-氨基-4-羟基-6-羟甲基二氢蝶啶焦磷酸激酶(EC 2.7.6.3)。群III还包括胍基激酶家族(324个序列)。这些酶包括胍基乙酸激酶(EC 2.7.3.1);肌酸激酶(EC 2.7.3.2);精氨酸激酶(EC 2.7.3.3);和蚯蚓磷脂激酶(EC 2.7.3.5)。群III还包括组氨酸激酶家族(9,117个序列)。这些酶包括蛋白激酶(组氨酸激酶) (EC 2.7.1.37);[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酰胺)]激酶(EC 2.7.1.99);和[3-甲基-2-氧基丁酸脱氢酶(硫辛酰胺)]激酶(EC 2.7.1.115)。
群IV激酶(2,768个序列)合并了核糖核酸酶H样激酶。这些酶包括己糖激酶(EC 2.7.1.1);葡糖激酶(EC 2.7.1.2);果糖激酶(EC 2.7.1.4);鼠李糖激酶(EC 2.7.1.5);甘露糖激酶(EC 2.7.1.7);葡糖酸激酶(EC 2.7.1.12);L-核酮糖激酶(EC 2.7.1.16);木酮糖激酶(EC 2.7.1.17);赤藓醇激酶(EC 2.7.1.27);甘油激酶(EC 2.7.1.30);泛酸激酶(EC 2.7.1.33);D-核酮糖激酶(EC 2.7.1.47);L-果酮糖激酶(EC 2.7.1.51);L-木酮糖激酶(EC 2.7.1.53);阿洛糖激酶(EC 2.7.1.55);2-脱氢-3-脱氧半乳糖酸激酶(EC 2.7.1.58);N-乙酰葡糖胺激酶(EC 2.7.1.59);N-酰基甘露糖胺激酶(EC 2.7.1.60);多磷酸-葡糖磷酸转移酶(EC 2.7.1.63);β-糖苷激酶(EC 2.7.1.85);乙酸激酶(EC 2.7.2.1);丁酸激酶(EC 2.7.2.7);支链脂肪酸激酶(EC 2.7.2.14);和丙酸激酶(EC 2.7.2.15)。
群V激酶(1,119个序列)合并了TIM β桶激酶。这些酶包括丙酮酸激酶(EC 2.7.1.40)。
群VI激酶(885个序列)合并了GHMP激酶。这些酶包括半乳糖激酶(EC 2.7.1.6);甲羟戊酸激酶(EC 2.7.1.36);高丝氨酸激酶(EC 2.7.1.39);L-阿拉伯糖激酶(EC 2.7.1.46);岩藻糖激酶(EC 2.7.1.52);莽草酸激酶(EC 2.7.1.71);4-(胞苷5'-二磷酸)-2-C-甲基-D-赤藓糖醇激酶(EC 2.7.1.148);和磷酸甲羟戊酸激酶(EC 2.7.4.2)。
群VII激酶(1,843个序列)合并了AIR合成酶样激酶。这些酶包括硫胺素-磷酸激酶(EC 2.7.4.16)和硒化物水双激酶(EC 2.7.9.3)。
群VIII激酶(565个序列)合并了核黄素激酶(565个序列)。这些酶包括核黄素激酶(EC 2.7.1.26)。
群IX激酶(197个序列)合并了二羟基丙酮激酶。这些酶包括甘油酮激酶(EC 2.7.1.29)。
群X激酶(148个序列)合并了推定的甘油酸激酶。这些酶包括甘油酸激酶(EC 2.7.1.31)。
群XI激酶(446个序列)合并了多磷酸激酶。这些酶包括多磷酸激酶(EC 2.7.4.1)。
群XII激酶(263个序列)合并了整合酶激酶。群XII包括长醇激酶家族。这些酶包括长醇激酶(EC 2.7.1.108)。群XII还包括十一葵烯醇激酶家族。这些酶包括十一葵烯醇激酶(EC 2.7.1.66)。
激酶在众多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属于在结构、生化和细胞水平上研究得最好的酶。尽管事实是所有的激酶都使用同样的磷酸供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ATP)并催化看来相同的磷酸转移反应,但是它们在结构折叠和底物识别机制方面显示出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其底物结构和特性的不同性质所致。
1.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化的蛋白激酶(MK2和MK3)
在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下游,已经确定了不同群的MAPK活化蛋白激酶(MAP-KAPK)。这些酶将信号转导至不是MAPK直接底物的靶蛋白,因此,用来以MAPK级联将磷酸化依赖性信号转导传播至多种多样的细胞功能。这些群之一由三种MAPKAPK形成,即MK2、MK3 (也称为3pK)和MK5 (也称为PRA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也称为“MAPKAPK2”、“MAPKAP-K2”、“MK2”)是丝氨酸/苏氨酸(Ser/Thr)蛋白激酶家族的激酶。MK2与MK3高度同源(大约75%氨基酸同一性)。MK2和MK3的激酶结构域与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磷酸化酶b激酶和核糖体S6激酶(RSK)同种型的C-末端激酶结构域(CTKD)最为相似(大约35%-40%同一性)。MK2基因编码370个氨基酸(MK2A)和400个氨基酸(MK2B)的两个可变剪接转录物。MK3基因编码一个382个氨基酸的转录物。MK2蛋白和MK3高度同源,而MK2A具有较短的C末端区。MK2B的C末端含有功能性区分的核定位序列(NLS) (Lys-Lys-Xaa-Xaa-Xaa-Xaa-Xaa-Xaa-Xaa-Xaa-Xaa-Xaa-Lys-Arg-Arg-Lys-Lys; SEQ ID NO: 21),该序列不存在于较短的MK2A同种型中,这表明可变剪接确定MK2同种型的细胞定位。MK3具有类似的核定位序列。在MK2B和MK3两者中发现的核定位序列包括D结构域(Leu-Leu-Lys-Arg-Arg-Lys-Lys; SEQ ID NO: 22),该结构域显示出介导MK2B和MK3与p38α和p38β的特异性相互作用。MK2B和MK3还具有功能性核输出信号(NES),位于NLS和D结构域的N末端。MK2B的NES足以在刺激后触发核输出,该过程可被细霉素B抑制。位于MK2和MK3中催化结构域N端的序列富含脯氨酸,并且含有一个(MK3)或两个(MK2)推定的Src同源物3 (SH3)结构域结合位点,这些研究已表明,对于MK2,在体外介导与c-Abl的SH3结构域的结合。最近的研究提示:该结构域参与MK2介导的细胞迁移。
MK2B和MK3主要位于休眠细胞的核中,而MK2A存在于细胞质中。当应激刺激时,MK2B和MK3皆经由染色体区维持蛋白(CRM1)依赖性机制而被快速输出至细胞质。MK2B的核输出显示由激酶活化介导,因为激酶活化环内的Thr334的磷酸模拟突变增强MK2B的细胞质定位。尽管不希望受理论的束缚,但是认为MK2B和MK3可能含有组成型活性的核定位信号(NLS)和磷酸化调节的核输出信号(NES)。
MK2和MK3显示被普遍表达,在心脏、肺、肾、生殖器官(乳腺和睾丸)、皮肤和骨骼肌组织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如白细胞和树突细胞)中的表达相对增加。
1.1.1. 活化
p38α和p38β的各种活化剂有效地刺激MK2和MK3活性。p38在以下4个脯氨酸定向位置上介导MK2的体外和体内磷酸化:Thr25、Thr222、Ser272和Thr334。在这些位点中,仅Thr25在MK3中不是保守的。不受理论的束缚,虽然磷酸化Thr25的功能未知,但是其在两个SH3结构域结合位点之间定位提示它可能调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MK2中的Thr222 (MK3中的Thr201)位于激酶结构域的活化环中,并已表明对于MK2和MK3激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MK2中的Thr334 (MK3中的Thr313)位于催化结构域的C端,对于激酶活性是必不可少的。MK2的晶体结构已得到解析,不受理论的束缚,提示Thr334磷酸化可能作为MK2核输入和输出的开关起作用。Thr334磷酸化可能弱化或中断MK2的C末端与催化结构域的结合,从而使NES暴露并促进核输出。
研究表明,尽管p38能够活化核中的MK2和MK3,但实验证据表明,MK2和MK3的活化和核输出通过磷酸化依赖性构象变换而偶联在一起,所述构象变换还指令p38稳定化和定位,并且p38自身的细胞位置受MK2控制,并可能受MK3控制。另外的研究表明,在MK2的磷酸化和活化后,核p38作为与MK2的复合物被输出到细胞质。p38和MK2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p38稳定可能是重要的,因为研究表明,在MK2缺乏的细胞中p38水平低,和无催化活性的MK2蛋白的表达恢复p38的水平。
1.1.2. 底物和功能
MK2与MK3共享许多底物。这两种酶具有相当的底物偏好,并且用以相似的动力学常数使肽底物磷酸化。MK2有效磷酸化所需的最小序列被发现为Hyd-Xaa-Arg-Xaa-Xaa-pSer/pThr (SEQ ID NO: 22),其中Hyd为大体积的疏水性残基。
累积研究表明,MK2使各种各样的蛋白磷酸化,这些蛋白包括但不限于:5-脂加氧酶(ALOX5)、细胞分裂周期25同系物B (CDC25B)、细胞分裂周期25同系物C (CDC25C)、胚胎致死性异常视力果蝇-样1 (ELAVL1)、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0 (HNRNPA0)、热休克因子蛋白1 (HSF1)、热休克蛋白β-1 (HSPB1)、角蛋白18 (KRT18)、角蛋白20 (KRT20)、LIM结构域激酶1 (LIMK1)、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1 (LSP1)、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PABPC1)、Poly(A)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ARN)、CAMP特异性3’,5’-环状磷酸二酯酶4A (PDE4A)、含RCSD结构域1 (RCSD domain containing 1) (RCSD1)、核糖体蛋白S6激酶90kDa多肽3 (RPS6KA3)、TGF-β活化激酶1/MAP3K7结合蛋白3 (TAB3)和Tristetraprolin (TTP/ZFP36)。
热休克蛋白β-1 (也称为HSPB1或HSP27)是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应激诱导性胞质蛋白,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HSPB1的合成由热休克和其他环境或病理应激如UV辐射、缺氧和缺血诱导。除了其在抗热性方面的推定作用外,HSPB1参与暴露于应激条件的细胞的存活和恢复。
实验证据支持p38在调节细胞因子生物合成和细胞迁移方面的作用。小鼠中mk2基因的靶向缺失提示:尽管p38介导许多相似激酶的活化,但是MK2似乎是负责这些p38依赖性生物过程的关键激酶。MK2的丧失导致(i)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 (IL-6)和γ干扰素(IFN-γ))的合成缺乏,和(ii)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嗜中性细胞迁移的改变。
与MK2在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相一致,MK2缺陷型小鼠显示出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感染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在局部缺血后炎症介导的神经元死亡降低。由于p38蛋白水平在MK2缺陷型细看中也显著降低,所以必须鉴别这些表型是否仅由MK2缺乏所致。为了达到此目的,在MK2缺陷型细胞中表达MK2突变体,结果表明:MK2的催化活性不是回复p38水平所必需的,但却是调节细胞因子生物合成所需要的。
MK2的敲除和敲低研究提供了以下强有力的支持:活化的MK2通过与IL-6 mRNA的富含AU的3’非翻译区相互作用的蛋白的磷酸化,增强IL-6 mRNA的稳定性。特别是,已表明,MK2主要负责hnRNPA0 (一种稳定IL-6 RNA的mRNA结合蛋白)的磷酸化。另外,若干调查不同炎性疾病的其他研究已经发现:促炎细胞因子如IL-6、IL-1β、TNF-α和IL-8的水平在来自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或者来自吸烟者的肺泡巨噬细胞的诱导痰中增加。(Keatings V.等人, Am J Resp Crit Care Med, 1996, 153:530-534; Lim, S.等人,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1355-1360)。
1.1.3. mRMA翻译的调节
先前采用MK2敲除小鼠或MK2缺陷型细胞的研究已经表明:MK2通过提高炎性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和IL-6的mRNA翻译速率而增加所述细胞因子的产生。在MK2缺陷型小鼠中可以探测到TNF-α的转录、加工和流出没有显著降低。已知p38途径在调节mRNA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MK2代表p38借此介导该功能的可能靶标。利用MK2缺陷型小鼠的研究表明,MK2的催化活性对MK2对细胞因子产生和迁移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提示:虽然不受理论的束缚,但是MK2 使参与mRNA稳定性的靶标磷酸化。与此相一致,已表明MK2结合和/或磷酸化异质核核糖核蛋白(hnRNP) A0、tristetraprolin (TTP)、poly(A)结合蛋白PABP1和HuR,一种普遍表达的RNA结合蛋白的ELAV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的胚胎致死性异常视力)家族的成员。已知这些底物与在3’非翻译区中含有富A U元件的mRNA结合或与其共纯化,提示MK2可能调节富AU mRNA如TNF-α的稳定性。目前未知K3是否起着类似的作用,但是MK2缺陷型成纤维细胞的LPS处理完全消除了hnRNP A0的磷酸化,提示MK3不能补偿MK2的丧失。
MK3与MK2一起参与真核延伸因子2 (eEF2)激酶磷酸化。eEF2激酶将eEF2磷酸化并使其失活。eEF2活性对于翻译期间mRNA的延伸至关重要,eEF对Thr56的磷酸化导致mRNA翻译的终止。MK2和MK3在Ser377对eEF2激酶磷酸化,提示这些酶可以调节eEF2激酶活性,并因此调节mRNA翻译延伸。
1.1.4. MK2和MK3的转录调节
核MK2与许多MK类似,促进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活化转录因子-1 (ATF-1)、血清应答因子(SRF)和转录因子ER81的磷酸化。野生型细胞和MK2缺陷型细胞的对比揭示:MK2是应激诱导的主要SRF激酶,提示MK2在应激介导的立即早期应答中的作用。MK2和MK3两者都在体内与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E47相互作用,在体外使E47磷酸化。发现MK2介导的E47磷酸化抑制E47的转录活性,并因此抑制E47依赖性的基因表达,提示MK2和MK3可能调节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
1.1.5. MK2和MK3的其他靶标
若干其他MK2和MK3底物也已被鉴定,反映出MK2和MK3在若干生物过程中的功能不同。支架蛋白14-3-3ζ是生理性MK2底物。研究表明,14-3-3ζ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多种组分(包括蛋白激酶、磷酸酶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其他研究已经表明,MK2介导的在Ser58对14-3-3ζ磷酸化损害其结合活性,提示MK2可能影响正常由14-3-3ζ调节的若干信号转导分子的调节。
其他研究已经表明,MK2还与七元Arp2和Arp3复合物的p16亚基(p16-Arc)相互作用,并在Ser77将其磷酸化。p16-Arc在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中有作用,提示MK2可能参与该过程。其他研究表明,小热休克蛋白HSPB1、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LSP-1和波形蛋白被MK2磷酸化。HSPB1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它形成大的寡聚体,后者可能作为分子伴侣并保护细胞抵抗热休克和氧化应激。在磷酸化后,HSPB1丧失其形成大的寡聚体的能力,不能阻断肌动蛋白聚合,提示MK2介导的HSPB1磷酸化发挥止血功能,目标为调节否则在应激期间可能被去稳定的肌动蛋白动力学。MK3也表明在体外和体外将HSPB1磷酸化,但其在应激条件期间的作用尚未被阐明。
也已表明,HSPB1在体外和体外结合聚遍在蛋白链和结合26S蛋白酶体。遍在蛋白-蛋白酶体途径通过降解转录因子NF-κ B (NF-κB)的主要抑制剂I κ B-α (IκB-α)而参与NF-κB的活化,并且已表明HSPB1的过表达增加NF-κB (NF-κB)核再定位、DNA结合和由依托泊苷、TNF-α和白介素-1β (IL-1β)诱导的转录活性。另外,先前的研究已经提示,HSPB1在应激条件下,支持遍在蛋白化蛋白(如磷酸化的I κ B-α (IκB-α))的降解;HSPB1的这一功能解释了其通过NF-κ B (NF-κB)活性的增强的抗凋亡活性(Parcellier, A.等人, Mol Cell Biol, 23(16): 5790-5802, 2003)。
MK2和 MK3还可以磷酸化5-脂加氧酶。5-脂加氧酶催化炎性介质白三烯形成中的初始步骤。酪氨酸羟化酶、糖原合成酶和Akt也显示出被MK2磷酸。最后,MK2在Ser1210上将肿瘤抑制蛋白马铃薯球蛋白磷酸化,产生14-3-3ζ的停靠位点。马铃薯球蛋白和错构瘤蛋白通常形成功能性复合物,通过拮抗mTOR依赖性信号转导负调节细胞生长,提示p38介导的MK2活化可能通过增加14-3-3ζ与马铃薯球蛋白的结合而调节细胞生长。
累积研究已提示,p38 MAPK–途径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STAT3)介导的信号转导之间的相互串扰,形成在脂多糖(LPS)攻击模型中被序贯活化的主轴。已表明,该轴的平衡活化对于炎性巨噬细胞应答诱导和增殖以及对于消散期的控制是必需的,这主要由IL-10和维持的STAT3活化驱动(Bode, J.等人, Cellular Signalling, 24: 1185-1194, 2012)。另外,另一项研究表明,MK2通过中和MK3对LPS诱导p65的负调节作用和IRF3介导的信号转导,控制LPS诱导性IFNβ基因表达和随后的IFNβ介导的STAT3活化。研究进一步表明,在mk2/3敲除巨噬细胞中,IFNβ依赖性STAT3活化的发生与IL-10无关,这是因为与IFNβ-形成对照,在mk2/3敲除巨噬细胞中IL-10表达受损在额外缺失MK3时未得到恢复(Ehlting, C.等人, J. Biol. Chem., 285(27): 24113-24124)。
1.2. 激酶抑制
真核蛋白激酶构成了因其催化结构域而相关的最大的同源蛋白超家族之一。大多数相关蛋白激酶对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或者对酪氨酸磷酸化是专一的。蛋白激酶在对胞外刺激的细胞应答中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对蛋白激酶的刺激被认为是信号转导系统中的最常见的活化机制之一。已知许多底物经历多种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关于各种蛋白激酶的催化结构域的一级序列的相当大量的信息业已公布。这些序列共享参与ATP结合、催化和结构完整性维持的大量残基。大多数蛋白激酶具有充分保守的30-32 kDa催化结构域。
已经尝试研究来鉴定和利用蛋白激酶的调节元件。这些调节元件包括抑制剂、抗体和阻断肽。
1.2.1. 抑制剂
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从而降低酶活性的分子。抑制剂的结合可以阻止底物进入该酶的活性位点,和/或阻止酶催化其反应(作为定向激酶ATP结合位点的抑制剂)。抑制剂的结合是可逆或者不可逆的。不可逆抑制剂通常与酶反应,在化学上将其改变(例如通过修饰酶促反应所需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使得它不再能够催化其反应。相反,可逆抑制剂非共价结合,根据这些抑制剂是否结合酶、酶-底物复合物或这两者,产生不同类型的抑制。
酶抑制剂通常根据其特异性和效价来进行评价。这方面所用的术语“特异性”是指抑制剂的选择性连接或其缺乏与其他蛋白的结合。本文所用的术语“效价”是指抑制剂的解离常数,其指示抑制酶所需的抑制剂浓度。
已经研究了蛋白激酶抑制剂作为在蛋白激酶活性调节中的工具的应用。已经研究了抑制剂用于例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Cdk)激酶、MAP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r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钙调蛋白(CaM)激酶、酪蛋白激酶、关卡激酶(Chkl)、糖原合成酶激酶3 (GSK-3)、c-Jun N末端激酶(JNK)、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 (MEK)、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蛋白激酶A、Akt (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G、蛋白酪氨酸激酶、Raf激酶和Rho激酶。
1.2.2. 小分子MK2抑制剂
尽管对相对于其他激酶至少以中等选择性靶向MK2的单个抑制剂进行了设计,但是一直难以产生具有有利溶解性和通透性的化合物。结果,相对少的生化有效的MK2抑制剂业已进入到体内临床前研究(Edmunds, J.和Talanian, MAPKAP kinase 2 (MK2) as a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covery. In Levin, J和Laufer, S (Ed.), RSC Drug Discovery Series No. 26, p 158-175,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予以结合)。
大多数已公开的MK2抑制剂是典型的I型抑制剂,如晶体学或生物化学研究所揭示的。因此,它们结合激酶的ATP位点,并因此与胞外ATP (估计的浓度为1 mM-5 mM)竞争,从而抑制激酶的磷酸化和活化。小分子MK2抑制剂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1.2.3. 阻断肽
肽是由两个或更多个氨基酸的链(其中链中的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肽键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组成的化合物。肽尤其用于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合成肽尤其可以用作探针,来查看蛋白-肽相互作用发生的位置。抑制性肽尤其可以用于临床研究,以检查肽对蛋白激酶、癌蛋白和其他疾病抑制作用的影响。
已对若干阻断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例如,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一种MAPK蛋白激酶)对于细胞增殖和分化是必需的。MAPK的活化需要级联机制,藉此MAPK被上游的MAPKK (MEK)磷酸化,然后其进而被第三个激酶MAPKKK (MEKK)磷酸化。ERK抑制肽通过与ERK结合作为MEK饵发挥作用。
其他阻断肽包括autocamtide-2相关抑制肽(AIP)。这种合成肽是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 (CaMKII)的高度特异性的有效抑制剂。AIP是autocamtide-2 (CaMKII的高度选择性肽底物)的不可磷酸化类似物。AIP抑制CaMKII,其IC50为100 nM (IC50为获得50%抑制所需的抑制剂浓度)。AIP抑制对于syntide-2 (CaMKII的肽底物)和ATP是非竞争性的,但是对于autocamtide-2是竞争性的。该抑制不受Ca2+/钙调蛋白是否存在的影响。CaMKII活性受AIP (1 µM)完全抑制,而PKA、PKC和CaMKIV不受影响。
其他阻断肽包括细胞分裂蛋白激酶5 (Cdk5)抑制性肽(CIP)。Cdk5在与p25缔合时,在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磷酸表位将微管蛋白τ磷酸化。p25是截短的活化剂,其由生理Cdk5活化剂p35在暴露于淀粉样蛋白β肽时产生。当用CIP感染神经元时,CIP选择性地抑制p25/Cdk5活性,并抑制皮质神经元中异常的τ磷酸化。CIP显示出特异性的原因尚未完全了解。
已经研究了以下激酶的其他阻断肽:胞外调节激酶2 (ERK2)、ERK3、p38/HOG1、蛋白激酶C、酪蛋白激酶II、Ca2+/钙调蛋白激酶IV、酪蛋白激酶II、Cdk4、Cdk5、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3、磷酸肌醇(PI)-3激酶、PI-5激酶、PSTAIRE (cdk高度保守序列)、核糖体S6激酶、GSK-4、生发中心激酶(GCK)、SAPK (应激活化的蛋白激酶)、SEK1 (应激信号转导激酶)和黏着斑激酶(FAK)。
1.2.4. 蛋白底物-竞争性抑制剂
迄今开发的大多数蛋白激酶抑制剂是ATP竞争者。这种类型的分子竞争激酶的ATP结合位点,通常由于其特异性方面的严重限制而显示出脱靶效应。这些抑制剂的特异性低因以下事实所致:ATP结合位点在各种各样的蛋白激酶中是高度保守的。另一方面,非ATP竞争性抑制剂如底物竞争性抑制剂预期更具特异性,因为底物结合位点在各种蛋白激酶中有一定程度的变异性。
尽管底物竞争性抑制剂在体外与靶酶的结合相互作用弱,但是研究表明,化学修饰可以改进底物抑制剂的特异性结合亲和力和体内功效(Eldar-Finkelman, H.等人, Biochim, Biophys. Acta, 1804(3):598-603, 2010)。另外,在许多情况下底物竞争性抑制剂在细胞中的功效优于在无细胞条件下的功效(van Es, J.等人, Curr. Opin. Gent. Dev. 13:28-33, 2003)。
为了尝试增强蛋白激酶抑制作用的特异性和功效,也已发开双底物抑制剂。双底物抑制剂由两个缀合片段组成,各片段靶向双底物酶的不同结合位点,形成一组特殊的蛋白激酶抑制剂,模拟两个天然底物/配体并且同时与给定激酶的两个区缔合。双底物抑制剂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能够产生更多的与靶酶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与单位点抑制剂相比缀合物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得到改善。双底物抑制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核苷酸-肽缀合物、腺苷衍生物-肽缀合物和肽与有效ATP竞争性抑制剂的缀合物。
1.2.5. 蛋白转导结构域
质膜显示强大的障碍,阻止大分子引入细胞。为了使几乎所有治疗药发挥其作用,就必须穿过至少一个细胞膜。传统小分子药物开发依赖于能调节蛋白功能的透膜分子的机会发现。尽管小分子仍是主要的治疗药范例,但是这些分子中的许多都有特异性的缺乏、副作用和毒性。富含信息的大分子具有远优于小分子功能的蛋白调节功能,可以使用合理药物设计,基于分子、细胞和结构数据来产生。然而,质膜对于大多数大小大于500 Da的分子是不透的。因此,细胞透性肽如转录的反式激活蛋白(Tat)的碱性(basic)结构域在体内穿越细胞膜并递送大分子货物的能力,可大大促进治疗蛋白、肽和核酸的合理设计。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是一类能够透过哺乳动物细胞的质膜并且跨膜转运多种类型和分子量的化合物的肽。这些化合物包括效应分子,如蛋白、DNA、缀合肽、寡核苷酸和小粒子如脂质体。当PTD与其他蛋白化学连接或融合时,所得的融合肽仍能进入细胞。尽管真正的转导机制尚未知晓,但是这些蛋白的内化据信不是受体介导或转运蛋白介导的。PTD通常长10-16个氨基酸,可根据其组成分组,例如富含精氨酸和/或赖氨酸的肽。
应用能将效应分子转运进入细胞的PTD在药物设计方面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是因为它们促进货物分子的细胞摄入。这些细胞透性肽(通常根据其序列被分类为两亲的(意指具有极性和非极性末端)或阳离子的(意指或涉及带净正电荷的原子))为大分子提供非侵入性递送技术。PTD通常被称为“Trojan肽”、“膜易位序列”或“细胞透膜蛋白”(CPP)。PTD也可用来辅助新型HSPB1激酶抑制剂透过细胞膜(参见2008年1月10日提交的题为“Polypeptide Inhibitors of HSPB1 Kinase and Uses Therefor,”的美国申请序列号11/972,459,和2008年8月7日提交的题为“Kinase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的序列号12/188,109,每个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结合到本文中)。
1.2.5.1. 病毒含PTD蛋白
最初被描述为具有转导性能的蛋白来源于病毒。这些蛋白现在仍是最为普遍接受的PTD作用的模型。HIV-1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at)和HSV-1 VP 22蛋白是得到最佳表征的病毒含PTD蛋白。
Tat (HIV-1反式激活蛋白基因产物)是86个氨基酸的多肽,其用作整合型HIV-1基因组的强有力的转录因子。Tat作用于病毒基因组,刺激病毒在潜伏感染的细胞中复制。Tat蛋白的易位特性使其能够活化静息的感染细胞,它可能通过调节许多细胞基因(包括细胞因子)而参与引发未感染细胞随后的感染。Tat的最小PTD为9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RKKRRQRRR (TAT49-57; SEQ ID NO: 20)。利用Tat的一个较长片段的研究证明多达120 kDa的融合蛋白的成功转导。添加多个Tat-PTD以及合成的Tat衍生物已被证明介导膜易位。含Tat PTD的融合蛋白业已在涉及癌症、将死亡蛋白转运到细胞中、和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疾病模型的实验中用作治疗药部分。
转导肽以透过细胞膜所采用的机制近年来一直是引起相当大兴趣的主题,因为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理解转导背后的生物学。关于Tat转导通过非内吞机制发生的早期报道很大程度上不被考虑,因为直接破坏膜有可能获得通过其它细胞透性肽的人工假象。最近发现Tat和其它PTD的转导借助大胞饮(一种特化形式的内吞)而发生,这一发现已经在这些肽的研究中创建了一个新范例。对于转导机制的加强认识有助于改进转导效率,最终目标为临床成功(Snyder E.和Dowdy, S., Pharm Res., 21(3):389-393, 2004)。
目前的Tat介导蛋白转导模型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其涉及Tat与细胞表面结合、刺激大胞饮、Tat和货物被摄取入大胞饮体中、和内体逃逸到胞质中。第一步(与细胞表面结合)被认为经由细胞表面的聚糖链。Tat刺激大胞饮通过可能包括与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未知机制发生,或借助蛋白聚糖或糖脂发生。Tat和聚精氨酸转导需要通过大胞饮(所有细胞类型所用的一种液相内吞形式)摄入。Tat转导的最后一步是从大胞饮体逃逸到胞质中;这一过程可能依赖于内体中的pH降低,所述pH降低与其它因素一起,促进Tat干扰膜并将Tat及其货物(即肽、蛋白或药物等)释放至胞质(Snyder E.和Dowdy, S., Pharm Res., 21(3):389-393, 2004)。
VP22为HSV-1间层蛋白,为HSV病毒体的结构部分。PV22能够进行受体不依赖性易位并积聚在细胞核中。VP22的这一特性使该蛋白分类为含PTD肽。包含全长VP22的融合蛋白已经有效地穿过质膜易位。
1.2.5.2. 具有细胞间易位特性的同源异型蛋白
同源异型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参与形态学过程的反式激活转录因子。它们通过60个氨基酸的特异性序列与DNA结合。DNA结合的同源结构域是同源异型蛋白的最高度保守的序列。几种同源异型蛋白已被描述为显示出PTD样活性;它们能够以能量不依赖和内吞不依赖方式有效地跨越细胞膜易位,而没有细胞类型特异性。
触角(Antennapedia)蛋白(Antp)是能够跨越细胞膜易位的反式激活因子;能够易位的最小序列是对应于该蛋白的同源结构域(HD)的第三螺旋的16个氨基酸的肽。该螺旋的内化于4℃发生,提示该过程不是内吞依赖性的。作为具有AntpHD的融合蛋白产生的至多100个氨基酸的肽可透过细胞膜。
能够易位的其它同源结构域包括Fushi tarazu (Ftz)和Engrailed (En)同源结构域。许多同源结构域共享高度保守的第三螺旋。
1.2.5.3. 人PTD
人PTD在被导入人类患者时可避开潜在的免疫原性问题。具有PTD序列的肽包括:Hoxa-5、Hox-A4、Hox-B5、Hox-B6、Hox-B7、HOX-D3、GAX、MOX-2和FtzPTD。这些蛋白全都共享在AntpPTD中发现的序列。其它PTD包括Islet-1、白介素-1 (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来自卡波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疏水序列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信号肽,后者能够不依赖于能量、受体和内吞而易位。未经证实的PTD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FGF是调节各种各样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多肽生长因子。若干出版物已经报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显示出与UV-22、Tat和同源结构域类似的非常规内化。也有报道指出,酸性FGF (FGF-1)在低至4℃的温度下易位细胞膜。然而,没有关于负责融合蛋白内化或易位特性的结构域的确证(Beerens, A.等人, Curr Gene Ther., 3(5):486-494, 2003)。
1.2.5.4. 合成PTD
已合成若干肽以尝试产生更有效的PTD和阐述PTD转运蛋白跨越细胞膜的机制。这些合成PTD中的许多基于已有的和充分记载的肽,而其它合成PTD被选择是因为被认为对于PTD功能关键的其碱性残基和/或正电荷。这些合成PTD中的少数显示出比已有PTD更好的易位特性(Beerens, A.等人, Curr Gene Ther., 3(5):486-494, 2003)。示例性的Tat衍生的合成PTD包括但不限于: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 WLRRIKA (SEQ ID NO: 13); YGRKKRRQRRR (SEQ ID NO: 14); 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 FAKLAARLYR (SEQ ID NO: 16); 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 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
2. 皮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皮肤是机体最大的器官,由若干层组成,在生物体内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伤口表面上的皮肤再接近长期以来一直是显著部分的伤口愈合完成的主要体征。这种缺损的再闭合恢复了皮肤的保护功能,这包括防御细菌、毒素和机械力,以及提供屏障以保留必需的体液。表皮由若干层组成,始于角质层,是皮肤的最外层。皮肤最里层是深层真皮。皮肤有多种功能,包括热调节、代谢功能(维生素D代谢)和免疫功能。 1给出了皮肤解剖图。
表皮
快速而有效地闭合伤口是表皮的功能。表皮提供机体抵抗环境的缓冲带。它提供对外伤的防御,排除毒素和微生物,并提供半透膜,将必需的体液保持在保护套内。传统上,表皮被分为若干层,其中两层代表生理上最重要的层。基底细胞层或生发层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再生细胞的主要来源。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历有丝分裂的区域。上表皮包括颗粒层,是正常表皮屏障功能形成的另一区域。
当表皮受损时,机体遭受外部因子入侵和体液损失。表皮伤口主要通过细胞迁移愈合。表皮细胞簇迁移进入损伤区域并覆盖该缺损。这些细胞是吞噬细胞,清除残骸表面和血浆凝块。修复细胞起源于主要是真皮附属器的局部来源和来自邻近的完整皮肤区。愈合发生迅速,皮肤再生并且不留瘢痕。水泡是真皮伤口的实例。它们可能是小泡,或是更大的泡(直径大于1 cm的水泡)。
角质层和酸性外膜
角质层是无血管的多层结构,作为对环境的屏障,防止跨表皮的水分丧失。最近的研究已经表明:酶活性参与角质层中酸性外膜的形成。酸性外膜与角质层一起,使皮肤对水和其它极性化合物的通透性降低,间接保护皮肤抵御微生物侵入。正常的表面皮肤pH在健康人群中在4和6.5之间;其根据机体皮肤区而变化。这种低pH形成了酸性外膜,其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角质层损伤增加皮肤pH,并因此增加皮肤对细菌皮肤感染的易感性。
表皮的其它层
表皮中位于角质层之下的其它层包括透明层、颗粒层、生发层和基底层。每个层都含有具有特化功能的活细胞(图2)。例如黑色素,其由表皮中的黑素细胞产生,负责皮肤的颜色。郎格罕氏细胞参与免疫加工。
真皮附属器
真皮附属器包括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手指甲和脚趾甲,起源于表皮并突出到真皮中,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为未穿透真皮的伤口(称为部分厚度伤口)的快速表皮细胞再生提供表皮细胞。皮脂腺负责分泌物,其润滑皮肤并保持其柔软和柔韧。它们在面部数量最多,在手掌和足底稀少。汗腺分泌物控制皮肤的pH,以防止真皮感染。汗腺、真皮血管和皮肤中的小分子(负责鸡皮疙瘩)控制机体表面的温度。皮肤中的神经末梢包括疼痛、触觉、热和冷的受体。这些神经末梢的损失由于降低组织对外力的耐受性而提高皮肤崩溃的风险。
基底膜既分隔又连接表皮和真皮。当基底膜中的表皮细胞分裂时,一个细胞保留,而另一个细胞通过颗粒层迁移到表面角质层。在该表面,细胞死亡并形成角蛋白。表面上的干燥角蛋白被称为皮屑。角化过度(角蛋白层增厚)通常存在于脚后跟,如果患者是糖尿病患者,则这表示皮脂腺和汗腺功能丧失。基底膜随着衰老而萎缩;基底膜和真皮之间的分隔是老年人皮肤撕裂的一个原因。
真皮
真皮是有血管的结构,其支持和营养表皮。另外,真皮中存在感觉神经末梢,传送有关疼痛、压力、热和冷的信号。真皮被分为两层:浅表真皮,由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基质)组成并含有血管、淋巴细胞、表皮细胞、结缔组织、肌肉、脂肪和神经组织。真皮的血管供应负责营养表皮并调节体温。成纤维细胞负责产生使皮肤膨胀的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成分。纤连蛋白和透明质酸由成纤维细胞分泌。
深层真皮位于皮下脂肪上方;它含有较大的血管和胶原纤维网络,从而提供抗张强度。它还由纤维弹性结缔组织组成,其为黄色的,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成纤维细胞也存在于该组织层中。血管化良好的真皮比皮下组织和肌肉经受得住更长时间的压力。皮肤中的胶原蛋白赋予皮肤韧性。真皮伤口如裂纹或脓疱涉及表皮、基底膜和真皮。通常,真皮伤口愈合快速。真皮中的裂纹可以渗出血清、血液和脓,导致形成凝块或痂。脓疱是充满脓的小泡,常常表示毛囊感染。
3. 伤口愈合的生物学
伤口愈合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涉及可溶性介质、血细胞、胞外基质和实质细胞。伤口愈合通常通过三个重叠的动态期进行:(1)炎症期,(2)增生期,和(3)重塑期。
炎症期由毛细管损伤触发,其导致形成由纤维蛋白和纤连蛋白组成的血凝块/临时性基质。这种临时性基质填充组织缺损,使效应细胞能够流入。凝块中的血小板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其参与炎性细胞(其中例如嗜中性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EC)的募集(图5)。
炎症期之后是增生期,其中活跃的血管生成产生新的毛细管,允许营养递送至损伤位点,显著支持成纤维细胞增生。肉芽组织中存在的成纤维细胞被活化,获得平滑肌细胞样表型,此时被称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并沉积胞外基质(ECM)组分,替换临时性基质。它们也具有收缩特性,该特性由构建成微丝束或应力纤维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介导。成纤维细胞的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始于前肌成纤维细胞(protomyofibroblast)出现,其应力纤维仅含有β- 和γ-胞质肌动蛋白。前肌成纤维细胞可以进化为分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其应力纤维含有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第三个愈合期涉及肉芽组织逐渐重塑和表皮细胞再生。这一重塑过程主要由蛋白水解酶、尤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TIMP,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介导。表皮细胞再生期间,III型胶原蛋白(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逐渐被I型胶原蛋白(真皮的主要结构成分)取代。赋予皮肤弹性并且不存在于肉芽组织中的弹性蛋白也重现。通过血管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分解),细胞密度正常化。
3.1. 炎症
组织损伤引起血管破裂和血管组分溢出。血凝块重建止血,并提供临时性胞外基质以便细胞迁移。血小板不仅促进形成稳态的止血栓子,还分泌几种伤口愈合介质,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其吸引并活化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Heldin, C.和Westermark B.,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249-273, (1996))。然而,有人提出,在没有出血的情况下,血小板不是伤口愈合所必需的;多种血管活性介质和趋化因子由凝血和活化补体途径以及由受损或活化的实质细胞产生,显示将炎性白细胞募集到损伤位点(出处同上)。
浸润嗜中性细胞清除有外源颗粒和细菌的受伤区域,然后伸出焦痂(从健康皮肤脱落或由巨噬细胞吞噬的死亡组织)。在应答特定化学引诱物(如胞外基质蛋白片段、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单核细胞化学引诱剂蛋白-1 (MCP-1))时,单核细胞还浸润到伤口部位,成为活化巨噬细胞,其释放启动肉芽组织形成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通过其整联蛋白受体结合至胞外基质的特定蛋白,所述整联蛋白受体为刺激微生物和胞外基质片段通过巨噬细胞吞噬的肌动蛋白(Brown, E. Phagocytosis, Bioessays, 17:109-117 (1995))。研究已经报道:粘附至胞外基质还刺激单核细胞经历变形成炎性或修复性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在炎症和修复之间的转换中起重要作用(Riches, D.,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95-141)。例如,粘附诱导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集落刺激因子-1 (CSF-1),其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一种有效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其为成纤维细胞的一种有效的化学引诱剂和促分裂原。表明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的其它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α)、白介素-1 (IL-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 (Rappolee, D.等人, Science, 241, pp. 708-712 (1988))。有人提出单核细胞源和巨噬细胞源生长因子是伤口中新组织形成的启动和增殖所必需的,因为巨噬细胞耗尽的动物具有缺陷的伤口修复(Leibovich, S.和Ross, R., Am J Pathol, 78, pp 1-100 (1975))。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众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MK2是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表达的主要调节剂,它可以在伤口部位募集局部和循环免疫调节细胞。最近使用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小干扰RNA耗尽MK2严重地损害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几种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8 (IL-8))的能力(Johansen等人, J Immunol, 176:1431-1438, 2006)。同样的,体内研究表明,几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白介素-6 (IL-6)、活化调节型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蛋白(Regulated 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介素-1β (IL-1β))的表达水平在MK2敲除小鼠的伤口中显著降低。这些数据提示:MK2信号转导代表了重要的生化途径,其控制伤口浸润免疫调节细胞以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能力。
3.2. 表皮形成
伤口的表皮再生在伤后数小时内开始。来自皮肤附属器如毛囊的表皮细胞从伤口空间快速除去血凝块和受损基质。同时,所述细胞经历表型改变,其包括胞外张力丝收缩(Paladini, R.等人, J. Cell Biol, 132, pp. 381-397 (1996));溶解大多数胞间桥粒,其在所述细胞之间提供物理连接;和形成周围胞质肌动蛋白丝,其允许细胞移动和迁移(Goliger, J.和Paul, D. Mol Biol Cell, 6, pp. 1491-1501 (1995); Gabbiani, G.等人, J Cell Biol, 76, PP. 561-568 (1978))。此外,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不再相互粘附,因为表皮和基底膜之间的半桥粒连接被溶解,这允许表皮细胞侧向运动。整联蛋白受体在表皮细胞上的表达允许它们与多种胞外基质蛋白(纤连蛋白和玻连蛋白)相互作用,所述胞外基质蛋白在创缘散布有基质I型胶原蛋白并且在伤口空间中与纤维蛋白凝块交织在一起(Clark, R., J Invest Dermatol, 94, Suppl, pp. 128S-134S (1990))。迁移的表皮细胞分割(dissect)伤口,将变干的焦痂(从健康皮肤脱落的死亡组织)与活组织分离。分割途径看来由迁移的表皮细胞在细胞膜上表达的一群整联蛋白决定。
胞外基质的降解(如果表皮细胞要迁移至胶原性真皮和纤维蛋白焦痂之间,则需要胞外基质降解)取决于表皮细胞产生胶原蛋白酶(Pilcher, B.等人, J Cell Biol, 137, pp. 1445-1457 (1997))以及表皮细胞产生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对纤溶酶的活化(Bugge, T.等人, Cell, 87, 709-719 (1996))。纤溶酶原激活物也活化胶原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1) (Mignatti, P.等人, Proteinases and Tissue Remodeling. In Clark, R. 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427-474 (1996)),促进胶原蛋白和胞外基质蛋白降解。
伤后1-2天,位于创缘的表皮细胞在主动迁移的细胞之后开始增殖。表皮再生期间表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刺激物尚未确定,但是已经提出几种可能。在创缘缺乏相邻细胞(neighbor cells)(“自由边”效应)可能发出表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信号。局部释放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增加也可能刺激这些过程。主导斗争者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和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 (Nanney, L和King, 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171-194 (1996); Werner, S.等人, Science, 266, pp. 819--822 (1994); Abraham, J.和Klagsburn, M. Modulation of Wound Repair by Members of the Fiborblast Growth Factor family.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195-248 (1996))。当表皮再生跟着发生时,基底膜蛋白以非常有序的序列从创缘向内以拉链样方式重新出现(Clark R.等人, J. Invest Dermatol, 79, pp. 264-269 (1982))。一旦再次稳固地粘附于重建的基地膜和下面的真皮后,表皮细胞回复至其正常表型。
3.3. 肉芽组织形成
伤后大约4天,通常称为肉芽组织的新基质开始侵入伤口空间。众多新毛细管赋予该新基质颗粒外观。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同时移至伤口空间(Hunt, T.编著Wound Healing and Wound Infection: Theory and Surgical Practic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80))。巨噬细胞提供刺激纤维组织形成和血管生成所必需的连续的生长因子源;成纤维细胞产生支持细胞向内生长所必需的新的胞外基质;并且血管携带维持细胞代谢所需的氧气和营养。
生长因子、尤其是血小板源生长因子-4 (PDGF-4)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Roberts, A.和Sporn, M, 转化生长因子-1, In Clark, R. 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275-308 (1996))与胞外基质分子(Gray, A.等人, J Cell Sci, 104, pp. 409-413 (1993); Xu, J.和Clark, R., J Cell Biol, 132, pp. 239-149 (1996))一起显示出刺激伤口周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表达合适的整联蛋白受体,并迁移到伤口空间。有报道称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加速慢性褥疮(Robson, M.等人, Lancet, 339, pp. 23-25 (1992))和糖尿病性溃疡(Steed, D., J Vasc Surg, 21, pp. 71-78 (1995))的愈合。在某些其它情况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有效治疗慢性褥疮(Robson, M.等人, Ann Surg, 216, pp. 401-406 (1992)。
新形成的胞外基质(被称为临时性基质)的结构分子(Clark, R.等人, J. Invest Dermatol, 79, pp. 264-269, 1982)通过提供供细胞迁移用的支架或管道,有助于肉芽组织形成。这些分子包括纤维蛋白、纤连蛋白和透明质酸(Greiling, D.和Clark R., J. Cell Sci, 110, pp. 861-870 (1997))。成纤维细胞上出现纤连蛋白和结合纤连蛋白的适宜整联蛋白受体-纤维蛋白、或出现这两者,被认为是肉芽组织形成的限速步骤。尽管成纤维细胞负责胞外基质的合成、沉积和重塑,但是胞外基质本身对成纤维细胞执行这些任务、通常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有正影响或负影响(Xu, J.和Clark, R., J Cell Sci, 132, pp. 239-249 (1996); Clark, R.等人, J Cell Sci, 108, pp. 1251-1261)。
细胞移动至交联纤维蛋白血凝块或移动至坚固交织的胞外基质中,需要可以打通细胞迁移路径的活性蛋白水解系统。除血清源纤溶酶外,提示多种多样的成纤维细胞源酶是这一任务的潜在候选者,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胶原蛋白酶、明胶酶A和基质降解酶(Mignatti, P.等人, Proteinases and Tissue Remodeling.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427-474 (1996); Vaalamo, M.等人, J Invest Dermatol, 109, pp. 96-101 (1997))。在迁移到伤口后,成纤维细胞开始合成胞外基质。临时性胞外基质逐渐被胶原基质所取代,可能应答于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信号转导(Clark, R.等人, J Cell Sci, 108, pp. 1251-1261 (1995); Welch, M.等人, J. Cell Biol, 110, pp. 133-145 (1990))。
一旦在伤口中已沉积了大量的胶原基质,则成纤维细胞停止产生胶原蛋白,富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被相对无细胞的瘢痕取代。伤口中的细胞经历由未知信号触发的凋亡。据报道,这些过程的调节异常发生于纤维化疾病,如瘢痕瘤形成、肥厚性瘢痕、硬斑病和硬皮病。
3.4. 新血管形成
新血管的形成(新血管形成)是维持新形成的肉芽组织所必需的。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赖于伤口床中的胞外基质以及内皮细胞的迁移和促分裂原刺激(Madri, J.等人, Angiogenesis in Clark, R.编辑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355-371 (1996))。血管生成的诱导最初归因于酸性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随后,还发现了许多其它分子具有血管生成活性,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血管生成因子、促血管素、血管生成素-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Folkman, J.和D’Amore, P, Cell, 87, pp. 1153-1155 (1996))。
低氧压和乳酸升高也提示刺激血管生成。这些分子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血管生成。例如,据报道,伤口的活化表皮细胞分泌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Brown, L.等人, J Exp Med, 176, 1375-1379 (1992))。
猜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伤口修复的前3天搭台以供血管生成,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于第4天至第7天肉芽组织形成期间的血管生成至关重要(Nissen, N.等人, Am J Pathol, 152, 1445-1552 (1998))。
除了血管生成因子,已表明临时性基质用的适宜胞外基质和内皮受体是血管生成所必需的。使邻近伤口和伤口中增殖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壁内瞬时沉积增大量的纤连蛋白(Clark, R.等人, J. Exp Med, 156, 646-651 (1982))。由于血管生成需要内皮细胞表达功能性纤连蛋白受体(Brooks, P.等人, Science, 264, 569-571 (1994)),故提出血管周纤连蛋白用作内皮细胞移入伤口的管道。另外,蛋白酶表达和活性显示出也是血管生成必不可少的(Pintucci, G.等人, Semin Thromb Hemost, 22, 517-524 (1996))。
已提出导致血管生成的系列事件,如下所示。损伤引起组织破坏和低氧。在细胞破裂后,血管生成因子如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细胞因子(FGF)立即从巨噬细胞释放,并且低氧刺激内皮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被释放到结缔组织的蛋白水解酶降解胞外基质蛋白。这些蛋白的片段募集外周血单核细胞至损伤位点,在此它们成为活化巨噬细胞,释放血管生成因子。某些巨噬细胞血管生成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和胶原蛋白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将胶原蛋白酶原转变为活性胶原蛋白酶,这两种酶一起消化基底膜。基底膜的片段化允许受血管生成因子刺激的内皮细胞迁移并在受伤位点形成新血管。一旦伤口充满新的肉芽组织,则血管生成停止,许多新血管因凋亡而分解(Ilan, N.等人, J Cell Sci, 111, 3621-3631 (1998))。有人提出这种程序化细胞死亡受各种各样的基质分子(如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2)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抑制素、内皮抑制素和血管生成素2)调节(Folkman, J., Angi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an overview, EXS, 79, 1-8, (1997))。
3.5. 伤口收缩和胞外基质重构
伤口收缩涉及细胞、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的复杂而和谐的相互作用。在愈合第二周期间,成纤维细胞呈现肌成纤维细胞表型,特征为沿细胞质膜的胞质面布置的大的含肌动蛋白微丝束以及细胞-细胞连接和细胞-基质连接(Welch, M.等人, J Cell Biol, 110, 133-145 (1990); Desmouliere, A.和Gabbiani, G. The role of the myofibroblast in wound healing and fibrocontractive diseases.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pp. 391-423 (1996))。肌成纤维细胞的出现对应于结缔组织压缩和伤口收缩的开始。有人提出这种收缩需要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或β2以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刺激、成纤维细胞通过整联蛋白受体粘附于胶原蛋白基质以及单个胶原蛋白束之间的交联(Montesano, R.和Orci,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5, 4894-4897 (1988); Clark, R.等人, J Clin Invest, 84, 1036-1040 (1989); Schiro, J.等人, Cell, 67, 403-410 (1991); Woodley, D.等人, J Invest Dermatol, 97, 580-585 (1991))。
从肉芽组织转变为瘢痕期间胶原蛋白重塑有赖于胶原蛋白连续合成和胶原蛋白低速分解代谢。伤口中胶原蛋白的分解受若干蛋白水解酶(被称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控制,所述MMP由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分泌(Mignatti, P.等人, Proteinases and Tissue Remodeling. In Clark, R.编辑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of wound repair. 第二版. New York, Plenum Press, 427-474 (1996))。已有提示,伤口修复的各期依赖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的不同组合(Madlener, M.等人, Exp Cell Res, 242, 201-210 (1998))。
伤口在前三周仅获得其最终强度的约20%,在此期间纤维状胶原蛋白相对快速积累并且通过伤口收缩进行重塑。此后,伤口获得抗张强度的速度低,反映出胶原蛋白积累以及胶原蛋白重塑的速度慢得多,形成较大的胶原蛋白束和分子间交联数增加。然而,提示伤口决不会获得与未受损皮肤同样的断裂强度(皮肤破裂时的张力),瘢痕的最大强度仅为正常皮肤的70%(Levenson, S.等人, Ann Surg, 161. 293-308 (1965))。
4. 伤口闭合技术
伤口闭合技术已从最早开发的缝合材料发展到包括以下来源,诸如合成缝线、吸收性物、吻合钉、胶带和胶粘化合物。合成材料中缝线的工程改造和传统材料(肠线和丝线)的标准化已经达到了优良的美学结果。同样的,天然胶、手术用吻合钉、胶带以及新近的用于替代缝线的氰基丙烯酸酯组织胶粘剂已经补充了伤口闭合技术的医疗设备库。氰基丙烯酸酯组织胶粘剂是与组织表面接触时以放热反应聚合产生强的柔性薄膜的液体单体,该柔性薄膜结合所并置的创缘。
手术伤口闭合通过连接创缘促进愈合的生物事件,并且直接将组织层并置,这用来使伤口内新组织形成最小化。然而,伤口重塑发生,在新并置的边缘之间获得抗张强度。闭合可同时提供功能和美学的目的,其包括通过接近皮下组织而消除死区,通过小心的表皮排列而使瘢痕形成最小化,和通过皮肤边缘的精准外翻而避免瘢痕下陷。如果用对侧的创缘限制死区,则新组织生长的空间有限。因此,将对组织的防损伤处置与避免紧密闭合和过度拉紧相结合,有助于更好的结果。
缝线
缝线的一般分类包括天然和合成材料、吸收性和非吸收性材料以及单丝和复丝材料。
天然材料更为常规,现今仍用于缝合。天然材料的实例包括肠线、丝线以及甚至棉线。肠线是吸收性的,但棉线和丝线不是。肠线被认为是单丝的,而丝线和棉线是编织的复丝。
合成材料引起的反应较小,在缝线材料周围产生的炎性反应被最小化。各种吸收性和非吸收性合成材料可用于缝合。
吸收性缝线适用于愈合快速且需要最小临时支持的伤口,可用于缓解创缘上的张力。更新的合成吸收性缝线表现出保持其强度直至吸收过程开始。吸收性缝线的实例包括单丝Monocryl® (聚卡普隆)、Maxon® (聚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和PDS® (聚二噁烷酮)。编织的吸收性缝线包括Vicryl® (polyglactin)和Dexon® (聚乙醇酸)。
非吸收性缝线相比于吸收性缝线材料提供更为长久的机械支持,吸收性材料在完全吸收前就失去其抗张强度。肠线就抗张强度而言可以持续4-5天。铬形式(即,在铬酸盐中处理)的肠线可以持续至多3周。Vicryl®和Dexon®维持抗张强度达7-14天,尽管完全吸收需要数月。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缝线(Maxon®)和聚二噁烷酮(PDS®)被认为是长期吸收性缝线,持续数周,完全吸收同样需要数月。非吸收性缝线具有变化的抗张强度,可能经受一定程度降解。丝线的强度最低,而尼龙的强度最高,尽管Prolene®强度相当。尼龙和Prolene®皆需要额外长度以在适当的位置上固定结。聚酯具有高程度的抗张强度,Novafil®因其弹性特性而受到青睐。非吸收性缝线包括尼龙、Prolene® (聚丙烯)、Novafil® (聚丁酯)、PTFE (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和聚酯。尼龙和不锈钢缝线可以是单丝或复丝。Prolene®、Novafil®和PTFE是单丝。聚酯缝线是编织的。
单丝(单根缝线材料)穿过组织的拖曳较小,但是易受器械损害。使用单丝可避免感染,这与编织的复丝不同,复丝可能潜在地支持细菌接种物。
胶粘剂
使用缝线可能发生问题(例如反应性、过早重吸收),导致美学和功能上不想要的结果。使用手术用胶粘剂可以简化皮肤闭合。已经开发了几种胶粘剂来减轻这一问题,并促进伤口闭合。一种物质——氰基丙烯酸酯,容易形成强的柔性粘合。
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Dermabond®, Ethicon, Somerville, NJ)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浅表皮肤闭合的唯一氰基丙烯酸酯组织胶粘剂。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应当仅用于浅表皮肤闭合,而不应当皮下植入。在施用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之前,用皮下缝线来消除皮肤边缘的张力。皮下缝线安置有助于避开皮肤边缘,并使氰基丙烯酸酯沉积到皮下组织中的可能性最小化。
纤维蛋白基组织胶粘剂可以由自体来源或混合血液来制备。它们通常用于止血并且可以密封组织。尽管它们没有足够的抗张强度来闭合皮肤,但是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可以用来固定皮肤移植物或密封脑脊髓液渗漏物。市售的制剂如Tisseel® (Baxter)和Hemaseel® (Haemacure)是FDA批准的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由混合血液来源制成。这些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相对强,可以用来固定组织。自体形式的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可以由患者血浆制得。自体制剂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低于混合形式;因此这些形式具有较低的抗张强度。
其它材料
吻合钉(staple)提供了一种伤口闭合的快速方法,与伤口感染率下降相关。吻合钉由不锈钢制成,已表明比传统缝合材料的反应更低。吻合钉的作用要求最小皮肤通透,因此被带入到皮肤下层的微生物更少。吻合钉比传统缝线昂贵,也要求放置时非常小心,尤其在确保创缘外翻时。然而,在适当放置时,所产生的瘢痕形成与其它技术在美学上相当。
使用胶带闭合首先在十六世纪描述于法国。这种方法允许将创缘连接并用夹板夹住。现今使用的多孔纸带(例如Steri-Strips®)是这些早期夹板的记忆(reminiscent),用来确保伤口适当并置并且提供额外的缝合加固。这些胶带或者与缝线一起使用,或者单独使用。通常,皮肤胶粘剂(例如Mastisol®,安息香的酊剂)帮助胶带粘着。
更新的产品诸如ClozeX® (Wellesley, MA)胶带提供导致适当美容术的快速而有效的伤口闭合。另外,使用胶带进行伤口闭合与缝合或使用组织胶粘剂相比显著更廉价。然而,胶带并不适用于许多类型的裂伤。
5. 皮肤瘢痕
瘢痕是替代因损伤或疾病破坏的正常组织的纤维组织。皮肤外层的所害通过重建组织而愈合,在这些情况下,瘢痕形成轻微。然而,当皮肤之下厚组织层被损伤时,重建更为复杂。机体铺放胶原纤维(一种由机体天然产生的蛋白质),这通常导致明显的瘢痕。伤口愈合后,随新胶原蛋白形成,瘢痕持续改变,血管转变为正常,这允许大多数瘢痕在损伤后两年内褪去并且外观得到改善。然而,存在某些可见的损伤迹象,毛囊和汗腺并未生长回来。直到皮肤完全愈合时,伤口才不变成瘢痕。皮肤病症诸如湿疹和银屑病以及损伤如轻度灼伤或晒斑不是瘢痕,这是因为皮肤被破坏或仍在修复。然而,如果在皮肤外层愈合之前被抓搔,这些病症可导致轻度瘢痕。
皮肤瘢痕是因消退而非再生而愈合伤口所产生的皮肤纤维替代组织。最终的外观主要受创伤和随后2-3周完全愈合之间的时间间隔影响。一旦瘢痕已经形成,则其在成熟过程中经历若干不同的宏观和微观改变,平均在1年后完成(Bond, J.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21, No. 5, pp. 1650-1658, (2008))。与超过55岁的患者相比,不满30岁的患者显示出瘢痕成熟速度较慢,并且外观较差。瘢痕的红色在7个月后褪去,并且与发红(红色)形成对照,在其它方面并不反应炎性过程(在第一个月之后)(Bond J.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21, no. 2., pp. 487-496, 2008)。瘢痕没有真皮附属物,决不会达到与周围皮肤同样的抗张强度(Beanes, S.等人, Expert Reviews in Molecular Medicine, vol. 5, no. 8, pp. 1-22, (2003))。
瘢痕组织主要由无序胶原胞外基质组成。这由肌成纤维细胞产生,肌成纤维细胞对创伤应答而由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化而成,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局部浓度升高;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分泌蛋白,以至少三种同种型存在,称为TGF-β1、TGF-β2和TGF-β3 (统称为TGF-β)。TGF-β是与许多组织类型中的纤维化相关的重要细胞因子(Beanes, S.等人, Expert Reviews in Molecular Medicine, vol. 5, no. 8, pp. 1-22 (2003))。
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为存在含有肌动蛋白微丝束与缔合的收缩蛋白(如非肌肉肌球蛋白)的收缩装置,其类似于已在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描述的应力纤维。这些肌动蛋白束终止于神经联结中的成肌细胞表面,神经联结是特化的粘连复合物,使用跨膜整联蛋白连接胞内肌动蛋白与胞外纤连蛋白原纤维。大多数肌成纤维细胞表达α-肌动蛋白-2 (ACTA2;也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或α-SMA),肌成纤维细胞中ACTA2和胶原蛋白型I的表达是协同的,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调节(Tomasek, J.等人, Nat. Rev. Mol. Cell. Biol., 3: 349-363)。另外,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整联蛋白在TGF-β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Lygoe, K.等人, Wound Repair Regen, 12(4):461-470, 2004)。ACTA2、TGF-β和整联蛋白目前是用于抑制瘢痕形成的主要靶标(Beausang, E.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02, no. 6, pp. 1954–1961 (1998); Niessen, F.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02, no. 6, pp. 1962–1972 (1998))。
6. 皮肤瘢痕的类型
皮肤组织修复导致广谱的瘢痕类型,范围从“正常的”细线至各种各样的异常瘢痕,包括广泛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性瘢痕。
6.1. 广泛性(伸展性)瘢痕
当手术瘢痕的细线逐渐变得伸展和扩展,则出现广泛性(伸展性)瘢痕(wide spread ((stretched)) scars),这通常发生在术后3周内。它们通常是平坦、苍白、柔软、无症状的瘢痕,通常见于膝和肩手术后。妊娠后的伸长斑(stretch marks)(腹纹)是广泛性瘢痕的变体,其中存在真皮和皮下组织的损伤,但表皮未破裂。成熟广泛性瘢痕中没有升高、增厚或结节,使其区别于肥厚性瘢痕。
6.2. 萎缩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平坦且低于周围皮肤。它们一般小且通常圆,具有缩进或倒置的中心。萎缩性瘢痕形成可以是手术、外伤和诸如寻常性痤疮和水痘等常见病的结果。
6.3. 瘢痕挛缩
以直角横过接缝或皮肤折缝的瘢痕倾向于发生缩短或挛缩。瘢痕挛缩发生在瘢痕尚未完全成熟时,常常倾向为肥厚的,通常致残和存在功能障碍。它们常见于跨过接缝或皮肤凹陷的灼伤损伤之后。
6.4. 病理性瘢痕
病理性瘢痕据认为由伤口细胞结构和胶原蛋白合成的调节无序所致(M. Sharad, Indian Journal of Dermatology, Venereology and Leprology, vol. 71, no. 1, pp. 3–8, 2005)。病理性瘢痕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过度应答;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相比,在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性瘢痕中响应TGF-β1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分别增加150倍和100倍(Colwell, A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16, no. 5, pp. 1387–1390 (2005))。无法凋亡也在发挥作用。尤其是,瘢痕瘤成纤维细胞高度抵抗脂肪酸合酶介导的凋亡以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63 (它们参与凋亡的诱导) (Nedelec, B.等人, Surgery, vol. 130, no. 5, pp. 798–808 (2001); Chodon, T.等人,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vol. 157, no. 5, pp. 1661–1669 (2000); Tanaka, A.等人,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vol. 34, no. 1, pp. 17–24, (2004); De Felice, B.等人,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vol. 272, no. 1, pp. 28–34 (2004))。另外,也存在素因性系统性状。与发生正常瘢痕的患者相比,随后发生肥厚性瘢痕的灼伤患者在灼伤后早期白介素-10 (IL-10)、TGF- β1的血清水平更高,白介素-4 (IL-4)阳性Th2细胞数提升(Tredget, E.等人, Journal of Interferon and Cytokine Research, vol. 26, no. 3, pp. 179–189 (2006))。Afro-Carribean起源的患者发生瘢痕瘤的家族聚性以及素因显著更高,提示存在较大的遗传贡献,瘢痕瘤易感性基因座已发现位于染色体2q23和7p11 (Bayat, A.等人, British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vol. 58, no. 7, pp. 914–921 (2005); Marneros, A.等人,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vol. 122, no. 5, pp. 1126–1132 (2004))。
肥厚性瘢痕 ( 红色或暗色且隆起 )
肥厚性瘢痕为保持在原始病变边界内的隆起瘢痕,通常在最初的损伤后自发消退。肥厚性瘢痕是硬的、隆起、红色、痕痒、触痛和收缩的。它们通常在灼伤损伤后发生在躯干和四肢。在临床和组织学上,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性瘢痕非常相似,但是与瘢痕瘤不同,肥厚性瘢痕通过在瘢痕边界上推进而扩大,而瘢痕瘤进入周围组织。肥厚性瘢痕随时间成熟并且变平。瘢痕瘤在无治疗时通常不确定地持续。
肥厚性瘢痕显示出与瘢痕瘤相同的环状透明样化胶原束,与正常瘢痕相比血管化和细胞化更强。在肥厚性瘢痕中出现两种类型的成纤维细胞。一种类型是非循环性的,并且不增生;另一种类型少量存在,快速增生并且显示出合成活跃。
瘢痕瘤性瘢痕 ( 红色或暗色且隆起 )
瘢痕瘤性瘢痕是真皮中在真皮外伤后产生的良性纤维性增生。它们隆起高出皮肤表面,并且延伸至原始伤口边界之外。这些瘢痕是持久性的,并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瘢痕瘤在美学上使人变丑,并且可能是疼痛的。瘢痕形成的程度并不与原始伤口的严重性成正比(Datubo-Brown, D., Br J Plast Surg, 43:70-77, (1990); Murray, J. Demartol Clin, 11:697-708 (1993))。瘢痕瘤组织中过度的瘢痕形成与胶原蛋白和其它胞外蛋白(包括软骨素-4-硫酸(C4S)、纤连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高度沉积和降解不足有关。在组织学上,瘢痕瘤组织因为胶原纤维的杂乱取向而不同。单个胶原纤维增厚、透明样化和高度嗜酸性。所述纤维通常以节结或“环(whorls)”布置(Murray, J. Demartol Clin, 11:697-708 (1993))。对瘢痕瘤形成病因学的了解仍然不足。伤口愈合顺序与在正常瘢痕中所见的没有显著差异。瘢痕瘤性瘢痕和正常瘢痕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纤维组织形成的程度、胞间基本物质的量、以及活跃细胞代谢的时帧。
瘢痕瘤可能是炎性、痕痒和痛性的,尤其是在其生长期期间。常见于耳部穿刺后的耳垂、接种疫苗后的三角肌、痤疮、水痘、外伤或手术后的胸骨。据报道,某些人有瘢痕瘤的遗传素因,有色人种更倾向发生,尽管几乎没有大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间性瘢痕 (Intermediate Scars)
难以分类的瘢痕被称为中间性瘢痕。然而,如果1年后仍出现隆起的瘢痕,则真实的瘢痕瘤是可能的诊断,而肥厚性瘢痕应当在该时间内显示出某些消退迹象。
7. 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
7.1. 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已研究了各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TGF-β1,一种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有效诱导物,直接作用于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形成(fibrogenic)细胞的活化。除了特异性诱导α-肌动蛋白-2 (ACTA2)表达外,TGF-β还促进胞外基质(ECM)沉积。TGF-β1不仅诱导ECM (尤其是纤维胶原和纤连蛋白)合成,而且通过促进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表达而降低金属蛋白酶(MMP)活性。TGF-β1对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作用需要ED-A纤连蛋白,说明ECM组分在可溶性介质活性中的重要作用。最近表明,ED-A纤连蛋白通过与α4β7整联蛋白受体结合和通过MAPK/Erk 1/2依赖性信号转导,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分化;然而,某些其它研究已经表明:这种整联蛋白并非由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提示具体的机制涉及不同的成纤维细胞群。
7.2. 机械应力的作用
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依赖于机械环境,由这些细胞收缩特性以及它们与胞外机制(ECM)的密切关系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特征,诸如应力纤维、ED-A纤连蛋白和ACTA2表达,更早出现在经受通过用塑料框夹住全厚度伤口所施加的增强的机械张力的肉芽组织中。同样,在可变硬度基体上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表型,柔软表面与缺乏应力纤维相关。此外,在缺乏其它外部刺激(如细胞因子处理)时,通过流体流施加的剪切力可以诱导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产生和胶原蛋白凝胶中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化。所有这些过程表明涉及上皮细胞和连接细胞(connective cell)之间的对话,这确定组织修复的正常性质或病理性质。
7.3. 肌成纤维细胞来源
肌成纤维细胞可来源于各种细胞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局部募集的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在结缔组织中已经观察到成纤维细胞的显著的表型异质性。不同亚群驻留在该器官内的不同位置,表现出特定的活化和去活化特性。在真皮中已鉴定出至少三个亚群,即浅表真皮成纤维细胞、网状成纤维细胞(其驻留在深层真皮中)和与毛囊相关的成纤维细胞。
这些亚群在分别培养时表现出显著差异。周细胞也涉及正常组织修复和病理性组织修复。在弥散性皮肤系统硬化中,微血管周细胞通过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代表微血管损害和纤维化之间的连接。内皮细胞(EC)最近被鉴定为肿瘤(肌)成纤维细胞的可能来源。许多研究提示:非恶性上皮或上皮来源的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是与纤维化和肿瘤相关的肌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此外,局部的间质干细胞可能参与组织修复。这些间质干细胞被描述位于围绕毛囊的真皮鞘中,面对上皮干细胞。它们参与真皮乳头再生,可以对损伤应答而变为肌成纤维细胞。含有上皮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两者的病灶可以组成合作小生境。最近的研究提示,来自皮下脂肪的间质干细胞负责瘢痕中的胶原蛋白累积。作为非造血前体细胞的骨髓来源的间质干细胞,也表明通过移入和分化到伤口愈合性肌成纤维细胞而有助于结缔组织的维持和再生。受伤器官中的移入受损害严重程度调节。然而,静脉内施用的间质干细胞显示出在健康器官中的移入非常差。
研究已经表明,被称为纤维细胞的循环细胞也参与组织修复过程。纤维细胞与炎性细胞一起进入受损皮肤,获得肌成纤维细胞表型。纤维细胞被募集到灼伤部位,在此它们刺激局部炎性反应并产生胞外基质蛋白,由此有助于肥厚性瘢痕(HS)的形成。当局部资源受到压制时、尤其是在重度急性损伤(例如广泛性灼伤)后或慢性情形如纤维化时,周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局部间质干细胞、骨髓来源间质干细胞和纤维细胞可以代表肌成纤维细胞的备选来源。这些不同的细胞类型提示产生表型可受其与相邻细胞和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调节的肌成纤维细胞亚群。
7.4. 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
异常伤口修复因肉芽组织重塑受损所致,例如导致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瘤性瘢痕。与肥厚性瘢痕相反,瘢痕瘤性瘢痕不含ACTA2,这可能因存在原肌成纤维细胞(protomyofibroblasts)所致,原肌成纤维细胞可以沉积大量的胞外基质(ECM),但不能产生足够力使病变收缩。多种肌成纤维细胞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ACTA2,这解释了挛缩仅在肥厚性瘢痕中观察到、而在瘢痕瘤中观察不到的原因。然而,最近重新讨论了利用ACTA2来区别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提示这种蛋白可以在这两种病理情况下表达。瘢痕瘤含有厚胶原纤维,而肥厚性瘢痕含有组构成节结的薄纤维。因此,胶原成熟和MMP/TIMP系统在广泛性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例如,赖氨酰羟化酶(LH)-2b (一种LH-2剪接变体,LH-2为参与胶原纤维交联的酶)的表达,已与病理性纤维化相关联。
在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中,由于生长因子过度分泌和/或凋亡或胞外基质重塑所需分子的缺乏,导致肉芽组织持续生长。肥厚性瘢痕含有过多的微血管,其中的大多数由于(肌)成纤维细胞活性过高所诱导的内皮细胞过度增生和功能退化以及胶原蛋白过度产生,而被部分或完全闭塞。已经在过度瘢痕形成的情况下观察到p53表达的病灶性上调,这抑制凋亡。例如,已有提示:伤口愈合增生期早期的机械负荷,通过抑制经由Akt依赖性机制的凋亡,产生肥厚性瘢痕。
胞外机制改变似乎在凋亡过程中也是重要的:在体内,用血管化皮瓣覆盖肉芽组织,诱导金属蛋白酶上调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下降,导致肉芽组织细胞由于凋亡而快速丧失。基质环境在体外也调节成纤维细胞凋亡。Hic-5 (一种被TGF-β1上调的黏着斑蛋白)是调节自分泌TGF-β1产生并导致致病性肌成纤维细胞表型的机制的重要组分。此外,肥厚性瘢痕的机械压力可以恢复在正常瘢痕组织中观察到的结构,并触发成纤维细胞凋亡。上皮细胞也可能参与过度瘢痕形成。例如,研究表明:在肥厚性瘢痕中,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活化CD36阳性表型(CD36表达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中缺乏,仅在对特定刺激应答时发生)。提示肥厚性瘢痕的形成不仅因真皮功能障碍引起,也由涉及神经激素因子的真皮-表皮相互作用的扰乱引起。机械应力刺激皮肤感觉纤维中的机械敏感性伤害感受器,其释放参与管脉改变和成纤维细胞活化的神经肽。最近表明,封闭疗法通过使表皮水合并改变在损伤后产生的促纤维化和抗纤维化信号,减轻真皮纤维化。
8. 瘢痕形成的机械生物学
在人体生长和发育期间,皮肤扩张以覆盖生长中的骨骼和软组织,经常经受外来的和内在的机械力。这些外来力包括拉伸皮肤的张力(例如因为机体运动所致)和外部刺激(如刮擦)。内在力包括由于下面的骨骼生长引起的胞外基质(ECM)张力、以及由胞外流体(ECF)引起的流体剪切力和液静压及渗透压。在皮肤损伤后,机械生理条件由于伤口愈合、肉芽组织形成、伤口收缩和上皮再生而改变。凝结和炎症引起水肿以及皮肤和伤口中血液循环改变,从而影响基于ECF的机械生理学。此外,在受伤1周内开始、可能持续数月的增生期和重塑期,通过肌成纤维细胞活性引起肉芽组织形成和伤口收缩。受伤皮肤的这些机械生理学改变对瘢痕形成程度的影响相当大(Ogawa, R., Wound Rep Reg, 19, S2-S9, 2011)。
8.1. 对皮肤伤口上机械力的细胞和组织应答
机械力包括拉伸张力、剪切力、刮擦、压力、液静压和渗透压,可以被细胞机械感受器和/或神经纤维受体(包括机械敏感性(MS)伤害感受器)感知,产生对机械力的肉体感觉。细胞机械感受器包括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例如Ca2+、K+、Na+和Mg2+)、细胞骨架(例如肌动蛋白纤丝)和细胞粘附分子(CAM) (例如整联蛋白)。皮肤驻留细胞经由细胞粘附分子而粘附于胞外基质,细胞骨架连接于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和细胞粘附分子。当胞外基质因机械力如皮肤张力而扭曲时,细胞骨架改变,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被活化。相反,基于胞外流体(ECF)的压力不能通过细胞骨架改变而活化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因为液静压影响离子流入,而不影响细胞形状。细胞通过机械感受器将机械刺激转变为电子信号,从而通过各种机械转导途径加速细胞增生、血管生成和表皮再生。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Smad、整联蛋白、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G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NF-kB、Wnt/β-联蛋白(β-catenin)、白介素和钙离子途径一直是皮肤瘢痕形成中广泛研究的主题。TGF-β涉及瘢痕组织与机械力反应的方式。
例如,与正常皮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相比,经受等双轴应变形式的机械力的瘢痕瘤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已表明产生更多的TGF-β1和TGF-β2。另一项研究表明,与松弛型组织相比,在机械并置的应力纤维存在下拉伸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胞外基质直接活化潜在TGF-β1;并且受压组织表现出作为TGF-β1信号转导下游靶标的Smad2/3的活化增强。
G蛋白是调节机械转导途径的另外的膜蛋白。机械刺激改变G蛋白构象,导致生长因子样改变,所述改变启动第二信使级联并启动细胞生长。钙离子机械敏感性通道参与磷脂酶C活化,这可导致蛋白激酶C活化和随后的表皮生长因子(EGF)活化。这些机械转导途径提示与作为细胞应答的皮肤瘢痕形成相关。
在组织水平,感觉纤维作为皮肤中的机械刺激感受器。机械刺激由机械敏感性伤害感受器接收,信号被转送至在传入脊神经中含有神经元细胞体的背根神经节。这导致神经肽从神经支配皮肤并常常接触表皮细胞和真皮细胞的初级传入感觉神经元外周末梢释放。这些神经肽可以直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郎格罕氏细胞、肥大细胞、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浸润免疫细胞的功能。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激肽A、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激素抑制素是有效调节皮肤功能和免疫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生、细胞因子产生、抗原呈递、感觉神经传递、肥大细胞降解和血管扩张)和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增加血管渗透性的神经肽。
这些促炎反应被称为神经性炎症。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分别经由神经激肽1受体和CGRP1受体发挥作用,在神经生长因子(NGF)调节期间合成。某些人已提出灼伤和异常瘢痕(例如瘢痕瘤和肥厚性瘢痕)及神经性炎症/神经肽活性之间的关系。
8.2. 机械力和瘢痕形成之间关系的临床证据
尽管适量的内在张力是伤口闭合所必需的,但是外来机械力也有助于受伤后的瘢痕形成。研究表明,机械力促进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如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的生长。因此,对这些力平衡的冲击对于预防瘢痕产生是重要的。
瘢痕瘤和肥厚性瘢痕可构成连续疾病的两个阶段,仅有慢性炎症的强度与之不同。尽管区别瘢痕瘤和肥厚性瘢痕仍不精确,但是就透明样化胶原束形成而言,瘢痕瘤的炎症已表明比肥厚性瘢痕的大得多,并且两者中任一者的炎症显示出大于成熟瘢痕的炎症。炎症强度反映出瘢痕中和瘢痕周围血管生成的程度,包括瘢痕自身红色和邻近瘢痕的皮肤红色。瘢痕瘤显示出瘢痕和邻近皮肤红色;与之相反,在肥厚性瘢痕中观察不到邻近皮肤红色。已有提示:这些炎性特征与机械力敏感性密切相关,尽管可能涉及许多其它慢性炎症触发物。
肥厚性瘢痕可以发生在机体的任何地方,尤其是在瘢痕长、宽且位于经常运动的关节上时。长而宽的瘢痕可以导致对相邻瘢痕上的皮肤拉伸力不均衡,有时可能引起瘢痕挛缩。整形外科医生利用几何整形术(例如z整形术和w整形术)和对瘢痕进行小波浪切口以及瘢痕挛缩治疗,将瘢痕分开而解除挛缩。相反,大的瘢痕罕有地发生在头皮上或小腿前面上。甚至在瘢痕瘤或肥厚性瘢痕覆盖整个机体的患者中,头皮或小腿前面上的大瘢痕也是罕见的。这些部位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骨直接位于皮肤之下;因此,这些部位的皮肤罕有经受张力。基于瘢痕发生的位点特异性,有人提出机械力可能不仅促进瘢痕瘤/肥厚性瘢痕生长,而且还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触发因素。
8.3. 瘢痕生长和拉伸张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肥厚性瘢痕并不生长至原始伤口边界之外,因此仅垂直生长。相比之下,瘢痕瘤垂直和水平生长和散布,在许多方面类似缓慢生长中的恶性肿瘤。其水平生长方向导致特征性形状,随其位置而定。例如,前胸的瘢痕瘤以“蟹爪”样图案生长,而肩部瘢痕瘤以“蝴蝶”形生长。这些图案反映出这些部位皮肤张力的主要方向。瘢痕瘤周围机械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揭示瘢痕瘤边缘皮肤张力高而瘢痕瘤中心张力较低。所述结果说明了瘢痕瘤一般在其中心区终止生长的原因。瘢痕瘤扩张发生在皮肤牵拉方向,瘢痕瘤周围的皮肤硬度与皮肤张力程度直接相关。这些观察结果指示:皮肤张力与瘢痕瘤生长的图案和程度密切相关,并且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的正常瘢痕之间生长图案的差异可能反映出对它们皮肤张力应答的差异。
9. 瘢痕预防和治疗的临床机械生物学策略
为了限制伤口愈合/瘢痕形成期间的皮肤拉伸和外部机械刺激,应当用柔性材料如带、绷带、衣服或硅胶贴片覆盖伤口或瘢痕。随机控制试验(RCT)表明:带固定帮助70位受试者剖腹产术后预防肥厚性瘢痕形成,当施用纸带时瘢痕体积显著更低。其它RCT已经表明:硅胶贴片显著降低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瘤的发生率。还显示硅胶片降低瘢痕边缘的张力,提示肥厚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流体控制通过诱导改变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的基因表达的液静压梯度和剪切力,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瘢痕。因此,对基于胞外流体(ECF)的机械力(流体剪切力、液静压和渗透压)的控制可以通过各种装置或材料(真空辅助闭合、伤口敷料)来达到。
基于所述的瘢痕形成和机械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已经提出若干可能的瘢痕治疗途径。对于神经性炎性,采用连续局部麻醉的神经肽阻断提示对于异常瘢痕治疗有效。外周神经活性(包括神经肽释放)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可以抑制机械感受器和神经肽,例如通过离子通道、整联蛋白或神经肽受体阻断剂来抑制。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已经用于瘢痕治疗,其中它们已经表现出降低胞外基质形成以及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Ogawa, R.,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19(S1), S2-S9, (2011))。
10. 体外刮伤伤口愈合测定
体外刮伤伤口愈合测定是研究体外伤口愈合的直接而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模拟体内伤口愈合期间的细胞迁移,并且基于这样的观察:当在汇合的细胞单层上制作新的人工裂口(所谓的“刮伤(scratch)”)时,新制作的裂口边缘上的细胞将向开孔移动以闭合所述“刮伤”,直至新的细胞-细胞接触再次建立。基本步骤包括:在单层细胞上制作“刮伤”,在开始时和在细胞迁移以闭合该刮伤期间以规则的间隔捕获图像,并且比较所述图像以确定细胞迁移速率(Rodriquez, L.等人, Methods Mol Biol., 294:23-29, 2005; Liang, C-C等人, Nature Protocols, 2:329-333, 2007)。
这一简单方法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细胞迁移。例如,去除部分血管内皮将诱导内皮细胞(EC)迁移入裸露区域中以闭合伤口。此外,或者作为松散连接的群(例如成纤维细胞)或者作为细胞片层(例如上皮细胞和EC)的迁移模式也模拟这些细胞在体内迁移期间的行为。所述体外刮伤测定的另一优点是其尤其适用于通过细胞与胞外机制(ECM)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细胞相互作用研究对细胞迁移的控制。在其它流行的方法如Boyden室测定(Boyden chamber assay)中,在测定前制备悬浮细胞破坏了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和细胞-ECM相互作用。另外,体外刮伤测定也与显微镜方法(包括活细胞成像)相容,允许分析细胞迁移期间的胞内信号转导事件(例如通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蛋白显现亚细胞定位,或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显现蛋白-蛋白相互作用)(Liang, C-C等人, Nature Protocols, 2:329-333, 2007)。
刮伤前缘中单个细胞的迁移路径可以借助时间推移显微镜术和图像分析软件来进行追踪。用荧光显微镜捕获试验开始时的图像,可以用外源基因表达或者通过RNA感染下调内源基因对所述细胞进行标记(例如使用GFP标记)。通过比较这些细胞与周围对照细胞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轨迹,有可能使用这一测定确定特定基因在定向细胞迁移控制中的作用(Liang, C-C等人, Nature Protocols, 2:329-333, 2007)。
尽管所述体外刮伤测定已开发并且更适用于测量细胞群的迁移,但是它也与其它技术(如显微注射或基因转染)相结合,来评定外源基因表达对单个细胞迁移的作用(Etienne-Manneville, S.等人, Cell, 106, 489-498, 2001; Fukata, Y.等人, J. Cell Biol.,145, 347–361, 1999; Abbi, S.等人, Mol. Biol. Cell., 13:3178–3191, 2002)。
11. 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
尽管可以用细胞培养物来证实新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建立安全的人用剂量范围,但是需要预测性体内模型来评定一种疗法在人类中的安全性和功效。已经尝试用小鼠、大鼠和兔构建大瘢痕的合适动物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尤其是瘢痕瘤模型,更多由急性炎性反应而不是慢性炎症来驱动,导致未成熟的瘢痕形成。基于机械力负载的肥厚性小鼠模型表明:经受过张力的瘢痕显示出凋亡减少,并且炎性细胞和机械力促进纤维化。这些发现提示,机械力强调节瘢痕中的细胞行为。
有若干肥厚性瘢痕形成和瘢痕瘤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1)免疫缺陷型动物中的异源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瘤植入物(无胸腺小鼠和大鼠) (Kischer, C.等人, J Trauma 29:672-677 (1989); Kischer, C.等人, Anat Rec ;225:189-196(1989));(2)特免位点(仓鼠颊囊)的异源肥厚性瘢痕或瘢痕瘤植入物(Hochman, B.等人, Acta Cir Bras, 20:200-212 (2005));(3)经由化学介导损伤诱导肥厚性瘢痕形成或瘢痕瘤(豚鼠) (Aksoy, M.等人, Aesthetic Plast Surg, 26:388-396 (2002));(4)特定解剖部位(兔耳)的肥厚性瘢痕形成或瘢痕瘤诱导(Morris, D.等人, Plast Reconstr Surg 100:674–81 (1997);和(5)猪模型的深部真皮伤口中的肥厚性瘢痕形成或瘢痕瘤诱导(Silverstein, P.等人, Ann Res Progress Report of the US Army Institute of Surgical Research (section 37) (1972); Silverstein, P.等人, Hypertrophic scar in the experimental animal.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collagen. Springfield, IL: Thomas (1976); Zhu, K.等人, Burns, 29: 649–64 (2003); Zhu, K.等人, Burns, 30:518-30 (2004))。
1. 肥厚性瘢痕形成或瘢痕瘤的动物模型
已经设计了瘢痕量表来定量对治疗反应的瘢痕外观。目前有至少5种瘢痕量表,其最初设计用来以客观方式评定主观参数( 2):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曼彻斯特瘢痕量表(Manchester Scar Scale (MSS))、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定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 (POSA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和石溪大学瘢痕评估量表(Stony Brook Scar Evaluation Scale (SBSES))。这些观察者依赖性量表考虑了诸如瘢痕高度或厚度、柔韧度、表面积、质地、色素沉着和血管分布的因素(Nedelec, B.等人 J Burn Care Rehabil. 21:205-12 (2000))。测量范围跨越连续的值。因此,所述量表用来测定个体的变化,而不是个体间的变化。瘢痕量表常用于研究背景,有益于研究小的线性瘢痕。瘢痕量表仅最低限度地可用于研究大的瘢痕和用于评定瘢痕形成的功能影响(Fearmonti, R.等人, Eplasty, 10:e43, 2010)。它常用于损伤外貌性瘢痕的个体研究,从而按照调节者如在Renovo Group PLC的Juvista®研究中,制作其自己的临床瘢痕量表,所述研究使用EMA协议后专用全球瘢痕比较量表(proprietary Global Scar Comparison Scale after EMA agreement)作为其主要终点,其益处是基于照相的评定,其可经受独立临床专家合议组(an independent clinical expert consensus panel)的修正(Renovo Corporate Presentation, December 2010)。
2. 瘢痕评定量表的对比
12.1 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首先由Sullivan于1990年介绍,也许是最为认可的灼伤瘢痕评定法(Nedelec, B.等人, J Burn Care Rehabil. 21:205-12 (2000); Sullivan, T.等人, J Burn Care Rehabil. 11:256-60 (1990)。它评定四个变量:血管分布、高度/厚度、柔韧度和色素沉着。患者对其各自瘢痕的感知并未计入总分值。VSS仍广泛适合用于评估治疗和作为灼伤研究中对结果的度量。
12.2. 视觉模拟量表(VAS)
多方面视觉模拟量表(VAS)是通过以4个方面(色素沉着、血管分布、可接受性和观测者安慰)+轮廓评估标准化数字照片获得的基于相片的量表。它将各个分值相加,得出范围从“优秀”至“差”的单一总分。与专家小组评估相比,它已经显示出高观测者可靠性和内部一致性,但是它在外行小组(lay panels)中使用时仅显示出中等可靠性(Duncan, J.等人 PRS. 118(4):909-18 (2006); Durani, P.等人, J Plastic Reconstr Aesth Surg, 62:713-20 (2009); Micomonaco, D.等人,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38(1):77-89 (2009))。
12.3. 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定量表(POSAS)
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定量表(POSAS)包括疼痛和瘙痒症的主观症状,并扩展至VSS中捕获的客观数据。它由以下两个数字分值组成:患者瘢痕评定量表和观测者瘢痕评定量表。它评定血管分布、色素沉着、厚度、减轻、柔韧度和表面积,它合并了患者对疼痛、瘙痒症、颜色、硬度、厚度和减轻的评定。POSAS是考虑疼痛和瘙痒症主观症状的唯一量表,但与其它量表一样,它也缺乏关于该疼痛和瘙痒症是否妨碍生活质量的功能性度量。POSAS已经用于术后瘢痕,用于评估乳腺癌术后的线性瘢痕。据报道,与VSS相比,它显示出内部一致性和观测者间可靠性,增加的益处是捕获了患者的评级。
12.4. 曼彻斯特瘢痕量表(MSS)
曼彻斯特瘢痕量表(MSS) (Beausang, E.等人 Plast Reconstr Surg. 102:1954 (1998))与POSAS的差异在于:它包括加入到各个特征分值的全面VAS。它对7个瘢痕参数进行评估和评定:瘢痕颜色(完美、略显、明显或总体不匹配周围皮肤)、皮肤质地(无光泽或有光泽)、与周围皮肤的关系(范围从潮红至瘢痕瘤)、质地(范围从正常至硬)、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大小(<1 cm, 1-5 cm, >5 cm)和单个或多个。将来自两个量表的两个分值相加,得出瘢痕的总分,分值更高代表临床上瘢痕更差。结合关于种族、人种背景、历史、病因、症状、治疗和反应的细节,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VSS不同,MSS将血管分布和色素沉着一起分组在相对于周围组织“颜色不匹配”标题之下,使其与VSS相比达到更好的评定者间的一致。因此,它适用于广泛的瘢痕,很好适合于术后瘢痕。然而,MSS尚未用于研究,或许是因为VSS和POSAS的广泛适用性。
12.5. 石溪大学瘢痕评估量表(SBSES)
石溪大学瘢痕评估量表(SBSES)在2007年由Singer等人提出(Singer, A.等人, Plast Reconstr Surg. 120(7):1892-7 (2007)),是一个6项顺序伤口评估量表,开发用于测量损伤后5-10天直至缝线拆除时伤口的短期美学结果。它合并了各个特征与每个特征双元反应(1或0)、以及总体外观的评定,得出范围从0 (最差)至5 (最佳)的分值。SBSES最近仅建议用于研究,这是因为它设计用于测量短期而非长期的伤口结果。因此,它对病理性瘢痕评定具有有限的适用性。
13. 用于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治疗策略
3 列出了目前可获得的用于治疗肥厚性瘢痕形成的治疗策略。
3. 目前可获得的用于治疗肥厚性瘢痕形成的治疗的选择 (Arabi, S. 等人 , PLoS Medicine, 4(9), e234, pp. 0001-0007, 2007)
13.1. 靶向炎性介质
炎性应答是伤口愈合过程的正常组分,既用作抗感染的免疫屏障,也用作纤维化的刺激物以闭合损伤部位。来自人类病理样本和愈合中胎伤的观测结果已经提示:稳健的炎性反应可能成为肥厚性瘢痕形成中观察到的过度纤维化的基础。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全都涉及在该过程中。例如,已表明肥大细胞在体外直接调节基质细胞活性,以及与体内纤维化诱导强相关。机械活性、年龄特异性改变和延迟的表皮再生全都暗示作为这种强烈炎性应答的刺激因素。
皮肤损伤后,发生内皮损害和血小板聚集,导致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内的细胞因子分泌。这些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基质分泌,并诱导白细胞募集。白血病进而加强成纤维细胞活性、抗击感染和增加血管的渗透性和向内生长。它们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它因子发挥其作用。前列腺素以及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的活化也增强炎性细胞增生和削弱基质分解。
Sma和Mad相关蛋白(SMAD)是进化上保守的胞内介质家族,调节特定基因活性以及细胞生长和增生。SMAD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转导途径的部分执行其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信号转导途径将信号从细胞外部传递至细胞核。名称“SMAD”的确定缘于参考其与SMA和MAD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y)蛋白的序列相似性而鉴定出人SMAD1。
经由TGF-β1的信号转导由I型和II型受体介导磷酸化启动。活化TGF-β1受体I将SMAD2和SMAD3 (R-Smad)在其C末端磷酸化,这由抑制性SMAD6和SMAD-7 (I-Smads)拮抗。R-SMAD在磷酸化后,与SMAD4 (Co-SMAD)形成复合物,转位至细胞核,激活胞外基因转录。R-Smad也由MAPK磷酸化,特别是在桥连N末端MH1结构域和C末端MH2结构域的连接区。BMP利用特定的胞内信号转导级联,经由R-SMADS (SMAD1,5,8)、Co-SMAD (SMAD4)和I-SMADS (SMAD6,7)靶向基因。
SMAD7是一种已知的TGF-β信号转导胞内拮抗剂,它抑制TGF-β诱导的转录应答,而SMAD6是TGF-β和BMP (骨形态发生蛋白,TGF-β超家族成员)的一种已知抑制剂。在临床IPF中业已牵涉到TGF-β /Smad2/3和BMP(4/7)/Smad1的信号转导轴(Neininger, A.等人, J Biol Chem 277:3065-3068, 2002; Broekelmann, T.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8:6642-6646, 1991; Fernandez, I.E. and Eickelberg, O., Proc Am Thorac Soc 9:111-116, 2012.; Murray, L.A., PLoS One 3:e4039, 2008; Aad, G.等人, Phys Rev Lett, 105:161801, 2010; Jonigk, D.等人, Virchows Arch 457:369-380, 2010; Zhang, K.等人, Am J Pathol 147:352-361, 1995; Kim, K.等人, J Clin Invest 119:213-224, 2009; Cutroneo, K.R. and Phan, S.H, J Cell Biochem 89:474-483, 2003; Flechsig, P.等人, Clin Cancer Res 18:3616-3627, 2012)。
TGF-β1和β2水平提高和TGF-β3水平降低已通过炎性细胞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粘附、基质产生和收缩而与肥厚性瘢痕形成相关联。与这些观察相一致,已经使用抗炎药(细胞因子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干扰素α和β以及甲氨蝶呤)来减少瘢痕形成,并获得一定成功。例如,已经表明功能阻滞性抗TGF-β1和β2抗体能减少大鼠切口的伤口瘢痕形成(Shah, M.等人, J Cell Sci 107:1137–57, 1994)。这一试验验证的方法还已被转变为重组TGF-β3 (Avotermin; Juvista®)的开发,重组TGF-β3的早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在瘢痕形成中提供加速和持久性的改善有一定的潜力(Ferguson, M.W.等人, Lancet, 373: 1264–74, 2009),但在关键试验中失败。
在肥厚性瘢痕中也已经观察到血管密度提高、过度微血管闭塞和血管畸形,提示结构改变可能解释肥厚性瘢痕中观察到的持久性高炎性细胞密度。
已经用于治疗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的抗瘢痕形成药的其它实例包括: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 Excaliard Pharmaceuticals)、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 Capstone Therapeutics Corp)、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 Promedior)、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 PharaSurgics AB)、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 Derma Sciences, Inc)、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 Galena Biopharma)、TCA (三氯乙酸; 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Botox® (Capital District Health Authority and Allergan); 肉毒杆菌毒素A型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和抗TNF-α药、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钙拮抗剂、曲尼司特(tranilast)、锌和维生素E (Koc, E.等人, Dermatologic Surgery, vol. 34, no. 11, pp. 1507–1514 (2008); Lope, L.等人,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vol. 129, no. 3, pp. 590–598 (2009); Rawlins, J.等人, Burns, vol. 32, no. 1, pp. 42–45 (2006); Kim I.等人,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vol. 11, no. 5, pp. 368–372 (2003); Copcu, E.等人, Journal of Burn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vol. 25, no. 1, pp. 1–7 (2004); Kim, A.等人,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vol. 45, no. 5, pp. 707–711(2001); LaDuca, J. and Gaspari, A., Dermatologic Clinics, vol. 19, no. 4, pp. 617–635, (2001))。
13.2. 靶向上皮-间质相互作用
上皮细胞在正常皮肤生理学中起着多种重要作用,这包括用作干细胞小生境和参与复杂信号转导途径,调节间质细胞功能。净结果是皮肤层连续不断地更新和基质沉积和重塑受到调节。基于细胞的皮肤代用品利用了皮肤的再生特性,临床上用于覆盖伤口,但其在随后的瘢痕形成中的效用仍然未知。已经提示表皮干细胞与真皮乳头中的间质细胞合作发挥作用,用来将新细胞募集到皮肤再生位点,但是表明大的外伤皮肤缺损(如灼伤后的损伤)破坏驻留的表皮干细胞群,并且不能自发再生。
上皮细胞除其再生功能之外,还表明调节正常皮肤中和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期间的间质细胞增生和活性。在愈合中的伤口中,上皮细胞通过多个途径促进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所述途径例如但不限于涉及SMAD的途径,包括TGF-β家族成员经其信号转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磷酸肌醇-3激酶(PI3K)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上皮细胞在肥厚性瘢痕形成期间刺激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自身经历内在的改变。随后,成纤维细胞保持活化状态,参与保持纤维化的细胞因子自分泌环。肥厚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也具有根本改变的细胞凋亡、基质产生和基质降解概况。然而,并不清楚这些改变的促纤维特性是因遗传素因所致,还是伤口环境中存在的独特条件继发的。
13.3. 靶向身体环境
在损伤后,所述伤口是复杂的和机械上独特的环境,在细胞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多种水平的相互作用。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对胶原蛋白和其它基质组分的密度和定向应答。结果,创缘附近的细胞增生,而更远离创缘的细胞活性较低。同时,这些细胞主动产生并重塑周围基质。有人提出,负责对损伤快速和健康应答的这种精巧平衡在被扰乱时导致伤口愈合异常。
研究表明,皮肤中的细胞也能够对其机械环境应答。具体而言,细胞表面分子(如整联蛋白家族)被机械力活化,导致成纤维细胞存活力提高以及沉积的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重塑。尽管参与这一过程的胞内信号转导复杂且并未得到全面的了解,但是已经发现转录调节蛋白如AKT/蛋白激酶B和黏着斑激酶(FAK)是重要的要素。已表明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迁移同样受机械应力调节。在组织损伤后,机械转导发挥生物功能,发送存在组织缺损的信号。细胞在单层边缘经历最高水平的机械应力,以同样的方式,创缘经历高水平的机械应力。有人提出,这些应力可能已经经过进化,刺激伤口愈合的组分并且启动修复。外来力的不同可能用来改变伤口愈合环境的细胞活化,并且当过度活化时,导致肥厚性瘢痕形成。经受高水平应力(在外伤或关节运动之后)通常显示出强肥厚性瘢痕形成。
氧压是可能导致瘢痕形成的另一身体环境组分。提示胎儿皮肤发育期间转录因子低氧诱导性因子(HIF)-1α水平的改变部分负责从无瘢痕向瘢痕性愈合的转变。改变HIF-1α水平,进而导致多种下游蛋白(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改变。低氧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促进胎儿皮肤成熟和受伤后产生瘢痕形成表型。还已表明氧压的改变和反应性氧物质的增加介导组织(诸如肺和心脏)中的早期瘢痕形成。
13.4. 手术抗瘢痕形成疗法
手术切除后通常复发,除非使用辅助疗法,这是因为新的手术伤口经受原始病变的同样的机械力和生化力。据报道,当手术切除作为单一疗法实施时,复发率范围为45-100% (Mathangi-Ramakrishnan K等人, Plast Reconstr Surg 1974; 53, pp. 276-80 (1974); Cosman, B.和Wolff, M. Plast Reconstr Surg, 50, pp. 163-6 (1972); Lawrence, W., Ann Plast Surg, 27, pp.164-78 (1991))。此外,已经表明,切除后已经复发的瘢痕瘤如果被再次切除,复发可能性更高(Cosman, B.等人, Plast Reconstr Surg, 27, pp. 335-58 (1961); Kovalic, J.和Perez, C.,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7, pp. 77-80 (1989))。
13.5. 真皮代用品
已经表明,皮肤伤口愈合的质量通过施用支架作为皮肤替代材料而得到改善。所述皮肤替代材料应当保护伤口抵抗感染和防止流体丧失;应当足够稳定以用作临时基质;不应诱发免疫原性反应;并且所述代用品的组成、孔径和降解性应当支持细胞迁移和功能(Arabi, S.等人, PLoS Medicine, 4(9), e234, 1-7)。 4显示了目前可获得的皮肤替代材料的实例。
4. 目前可获得的用于预防肥厚性瘢痕形成的疗法的选择(Arabi, S.等人, PLoS Medicine, 4(9), e234, 1-7)
13.5.1. 天然生物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诸如人或猪尸皮肤或者猪小肠粘膜下层(Oasis®)可以用作真皮代用品,因为它们提供结构完整的天然三维(3D)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胞外基质。为了改进用于真皮代用品的材料,已经作出若干尝试来去除细胞残留物。严苛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去除细胞残留物,但是常常破坏胞外基质结构,而更温和的方法对于去除所有细胞残留物不太有效。细胞残留物的去除可以采用不同程序实现。例如,在Alloderm®的制备中,供体皮肤用NaCl-SDS处理,导致保留基底膜并且在体外和动物研究中免疫原性特性良好。天然人或动物组织的使用也要求大量的灭菌程序,以防止潜在的疾病传播。侵袭性灭菌法如环氧乙烷或γ辐射表明诱导真皮中的结构改变,而用甘油处理则表明对真皮结构几乎没有影响。
13.5.2. 构建生物材料
真皮代用品可以由纯化生物分子通过冻干来制备。胶原蛋白常常用作主要成分。为了控制诸如孔径和相互连接的多个方面,已经在支架制备期间使用不同的冷冻干燥(FD)程序。通过给代用品补充粘多糖(GAG)和通过交联,可以对所述特性进行调节。纯化的生物成分的应用允许选择低或无抗原性潜力的材料。精确控制的生产产生具有很好确定的组成和特性的产品。可以向该产品添加许多不同分子,如生长因子和基质组分。用于治疗的构建的真皮代用品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双层无细胞化真皮再生模板(例如Integra® (Integra™ Life Sciences)、Renoskin® (Perouse Platie)和Hyalomatrix® (Anika Therapeutics)),和单层细胞化真皮再生模板(例如Pelnac® (Gunze Ltd.)、Matriderm® (Dr. Suwelack Skin & Health Care AG)、Single-layer Integra® (Integra™ Life Sciences)、Alloderm™ (LifeCell)、Strattice® (LifeCell)、Permacol® (Tissue Science Laboratories)和Glyaderm® (Euro Skin Bank))。
胶原蛋白是真皮代用品的主要成分,含有位于三螺旋胶原蛋白分子末端的端肽,这可以诱导免疫应答。然而,基于含端肽的胶原蛋白的代用品不被排斥,提示胶原蛋白中端肽的可能的免疫原性并不妨碍在伤口愈合中施用胶原蛋白。或者,通过添加胞外组分以保护胶原蛋白免被金属蛋白酶降解,可以降低胶原蛋白的降解。例如,已经表明,胶原支架对胶原蛋白酶的抗性可能通过添加粘多糖(如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4-硫酸、硫酸皮肤素、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而得到增强。粘多糖的应用还提供了控制支架的某些机械特性和孔径的可能性。已经假定:用纤连蛋白、透明质酸或弹性蛋白覆盖胶原纤维,可以在猪全厚度伤口模型中稳定真皮代用品。
研究已经提示,真皮代用品的血管化对于高获得率(take rate)是重要的,添加胞外组分可以对其产生影响。胶原蛋白/软骨素-6-硫酸支架(如Integra®)的施用需要多至3周以供真皮代用品变成完全血管化。同时施用基质和分裂皮肤移植物一般由于软骨素-6-硫酸的抗血管生成特性导致移植物损失,如在尿囊绒膜(CAM)测定中所示的。相反,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源肽在CAM测定中促进血管生成,弹性蛋白源肽表现出用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化学引诱物。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支架的施用在猪切除伤口模型中显示出在受伤后一周血管化增加。
13.5.3 合成代用品
真皮代用品也可以用正常皮肤不存在的非生物分子构建。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已经测试了几种合成代用品,以评价其作为真皮代用品的潜力。设计用于这一目的的材料应提供临时性三维支持以及与细胞的相互作用,以控制其功能和引导组织形成和再生的复杂过程。
成纤维细胞和其它细胞在用于迁移和增生的材料中需要结合位点和趋化信号。然而,对合成材料如组织培养板的交互作用明显不同于天然胞外基质中的交互作用。所述基板的结构和组成影响粘附、迁移、信号转导和细胞功能,因此可能妨碍合成材料作为真皮代用品的生物功能。为了改善合成基质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应用,可以掺入生物模拟蛋白序列,如RGD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将这些RGD序列掺入自我装配的水凝胶中,已经显示出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和持久性,导致更为天然的细胞形态,但也导致细胞-基质相互作用(如收缩)增强。
水凝胶 ( 自装配肽 (SAP))
自装配允许对支架结构和组成进行最适控制。技术采用特殊设计的肽,它们在合适条件下,通过大量的非共价弱化学键的形成而自动装配成三维结构。所得的肽水凝胶为细胞提供与皮肤相似的纤维状纳米环境。自装配肽可以廉价地大量生产,可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因为在支架生产中没有使用天然材料。
固体自由成型 (SFF)
固体自由成型(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SFF))也被称为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是通过许多不同计算机控制的喷或涂技术之一堆积单个层从而制造三维支架的技术集合。SFF技术允许制造实际上无限的形状(从耳至微缩房屋)的支架。此外,这些技术也允许以用例如ES的途径无法达到的控制水平和精确度来堆积活细胞。
13.6. 放射
放射疗法常常用作单一疗法。当与手术切除联用时,放射治疗后的复发率据报道在10-20%之间(Sclafani, A.等人, Dermatol Surg, 22, pp. 569-74 (1996); Ragoowansi, R等人, Br J Plast Surg, 54, pp. 504-8 (2001))。某些研究者建议在手术10天内分次递送至少1500GY的剂量(Doombos, J.等人,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8, pp. 833-839 (1990))。过度伤口愈合过程期间对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的抑制是提出的作用机制。
13.7. 压力疗法
对瘢痕瘤进行压力疗法最初报道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连续压力减少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的大小和厚度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某些研究提出:连续压力通过产生组织缺血、降低组织代谢和提高胶原蛋白酶活性而发挥其作用。其它理论包括压力诱导释放金属蛋白酶-9或前列腺素E2,可能通过诱导胞外机制重塑而影响瘢痕软化。
13.8. 冷冻疗法
冷冻疗法已经用作单一疗法以及与其它技术联用,以治疗瘢痕瘤和肥厚性瘢痕。冷冻疗法发挥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有赖于冷冻诱导的对微循环的缺血损害。冷冻诱导血管损害和循环停滞,导致缺氧并最终坏死(Shaffer J.等人, J Am Acad Dermatol, 46, S63-97 (2002); Alster, T和West, T. Ann Plast Surg, 39, pp. 418-32 (1997))。疗法通常涉及用两个或三个冻融循环,每个循环30秒来治疗整个瘢痕。冷冻疗法被认为在与其它程序如内伤的皮质类固醇联用时更为有效(Lahiri, A.等人, Br J Plast Surg, 54, pp. 633-635 (2001))。
13.9. 硅胶贴片和其它敷料
多项研究已经报道:在施用表面硅胶贴片或垫每日至少12小时达2-4个月后,瘢痕显著软化和瘙痒症减轻。硅胶贴片也已用来预防肥厚性瘢痕形成(Gold, M.等人, Dermatol Surg, 27, pp. 641-642 (2001))。尽管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有人提出:水合而不是压力或硅胶,可能导致成纤维细胞修饰(Beranak, J., Dermatol Surg, 23, pp. 401-405 (1997))。
13.10. 激光
诸如非烧蚀性部分激光的新激光已经用于治疗瘢痕形成,尽管其功效的证据主要是轶事性的(Mustoe, T.,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vol. 328, no. 7452, pp. 1329–1330 (2004))。已经表明,脉冲染料激光(PDL)可以与内伤的类固醇联合用于治疗抗性瘢痕瘤(Mustoe, T.等人,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vol. 110, no. 2, pp. 560–571 (2002); Kuo, Y.等人,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vol. 36, No. 1, pp. 31-37 (2005))。激光治疗也已表明能够使肥厚性瘢痕变平和减轻红斑(皮肤红色),尽管成功的报道相矛盾(Smit, J.等人, British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vol. 58, no. 7, pp. 981-987 (2005))。某些研究报道:对皮肤伤口进行所谓“激光焊接”在大鼠中导致瘢痕更佳(Gulsoy, Z等人,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vol. 21, no. 1, pp. 5-10 (2006))。
皮肤瘢痕形成是重大的医疗问题,每年有大约1亿患者获得瘢痕(Bush, J.等人, Wound Rep Reg, 19: S32-S37, 2011)。皮肤瘢痕形成异常的人可能面临可能与实质的情感和财政成本相关的身体、美学、心理和社交上的后果。然而,瘢痕的减少和消除由于其治疗的难度仍不满足医疗需要。
14. p38 MAPK-MK2信号转导途径在皮肤伤口愈合中的作用
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其上游和下游信号转导分子已表明在对来自刺激的细胞应激应答中起重要作用(Saklatvala, Curr Opin Pharmacol, 4:372-377, 2004; Edmunds, J.和Talanian, MAPKAP Kinase 2 (MK2) as a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covery. In Levin, J和Laufer, S (Ed.), RSC Drug Discovery Series No. 26, p 158-175,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有四种p38的同种型(即p38α、p38β、p38γ和p38δ),p38α最为明显与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其它胞外刺激(例如生长因子、DNA损害和氧化应激)经由多种受体和其它机制发送信号,以活化始于MAP3K (例如MEKK3或TAK1)、然后MAP2K (例如MKK3或MKK6)、再然后MAPK (如p38α )的激酶级联( 3)。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包括稳定化、易位和mRNA翻译,p38在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和IFN-γ)的产生和其它促炎细胞因子如COX-2的诱导中起主要作用。
一般而言,在静息细胞中,p38 MAPK和MK2在细胞核中物理结合在一起。细胞应激引起p38 MAPK被上游激酶如MKK3磷酸化(Kim等人,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92:F1471-1478, 2007)。活化的p38 MAPK然后在残基Thr-222、Ser-272和/或Thr-334处将MK2磷酸化(Engel等人, EMBO J, 17: 3363-3371, 1998)。仍然物理结合在一起的活化MK2和p38易位至胞质,在此它们使其相应的靶蛋白磷酸化(Ben-Levy等人, Curr Biol, 8:1049-1057, 1998)。
活化MK2进而对应激应答而介导HSPB1磷酸化,导致HSPB1与大的小热休克蛋白(sHsp)寡聚物解离,从而损害其分子伴侣活性和提供保护有效抵抗氧化应激的能力。
MK2也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L-6的转录后产生而涉及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这种活性由富腺嘌呤和尿嘧啶(AU)元件(ARE)结合蛋白(例如胚胎致死, 异常视力, Drosophila样 1 (Embryonic Lethal, Abnormal Vision, Drosophila样 1 (ELAVL1))、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0 (HNRNPA0)、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PABPC1)和Tristetraprolin (TTP/ZFP36))的磷酸化介导,这进而调节TNF-α和IL-6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TTP/ZFP36 (TNF-α的主要转录后调节剂)的磷酸化促进其与14-3-3蛋白结合,降低其对ARE mRNA的亲和力,从而抑制含ARE转录物的降解( 4)。
另外,MK2也通过转录后mRNA稳定化过程而在DNA损伤后晚期G2/M检查点中起重要作用。在DNA损伤后,MK2从细胞核重现定位至胞质,将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0 (HNRNPA0)和Poly(A)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ARN)磷酸化,导致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的蛋白45A (GADD45A) mRNA稳定化。另外,研究表明,MK2通过使核糖体蛋白S6激酶, 90kDa, 多肽3 (RPS6KA3)磷酸化和活化,参与树突细胞中和急性TLR诱导大胞饮中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途径(TLR)。
尽管已经在抗细胞因子药物发现方面探究了上述p38 MAPK信号转导级联各个水平上的酶,但是难以概括得出这一途径中的上游或下游靶标如何可能在其功效潜力方面变化。例如,上游靶标可能具有多种效应,增强功效,但可以通过其它信号转导机制而被绕过,限制了抑制的效果。不想要的副作用同样难以预测。因此,信号转导机制的特定性质如p38途径的性质,必须逐个案例进行考虑,以便基于经验选择出最佳靶标(Edmunds, J.和Talanian, MAPKAP Kinase 2 (MK2) as a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covery. In Levin, J和Laufer, S (Ed.), RSC Drug Discovery Series No. 26, p 158-175,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实际上,尽管已有多个报告报道在体外和在动物疾病模型中具有有前途特性的p38抑制剂,但是没有一个达到临床上成功(Edmunds, J.和Talanian, MAPKAP Kinase 2 (MK2) as a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covery. In Levin, J和Laufer, S (Ed.), RSC Drug Discovery Series No. 26, p 158-175,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与细胞因子产生相关的靶标之外的许多靶标由p38调节,这与所观察到的其抑制的多效结果一致,提示毒性和甚至促炎效应有多种机制。例如,在肝细胞中,p38直接或间接下调JNK,从而调节肝细胞对脂多糖(LPS)和TNF-α诱导的细胞死亡的敏感性;这可能是p38抑制诱导的肝毒性的重要机制。另外,p38对MSK1和MSK2的活化,可能诱导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因此对p38的抑制可能有促炎作用,造成所观察到的炎性标记被p38抑制剂瞬时抑制。因此,非常关注作为抗炎策略,p38抑制将不会达到足够的功效或可接受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当有报道称MK2缺陷型敲除小鼠存活并能育,且TNF-α产生缺乏时,MK2作为潜在的药物发现靶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来源于这些动物的脾细胞在几种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和IFN-γ)产生中有缺陷,并且动物自身抵抗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这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以及在卵清蛋白诱发的气道炎症中(哮喘小鼠模型)。口服的MK2抑制剂可以阻断大鼠中LPS对TNF-α的急性系统性诱导,在大鼠链球菌细胞壁(SCW)诱发性关节炎模型中可以减轻足趾肿胀。这些结果提示:MK2介导p38级联的大多数或所有的炎性信号,而其它p38底物调节负责毒性或功效减弱的途径;并且MK2抑制可能实现p38抑制用于抗炎功效的前景,而同时还给予更有利的安全性概况。
最近的MK2敲除研究提示:MK2可能参与皮肤伤口愈合。例如,伤口愈合动力学显示出受切除伤中MK2缺乏的显著影响。组织学检查显示,与MK2敲除小鼠相比,野生型小鼠迁移伤口角质形成细胞层棘层肥厚水平更高(意指表皮棘细胞层厚度增加)、以及伤口肉芽组织中胶原蛋白沉积水平更高。研究进一步表明,受伤后不同天时许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受到显著影响;并且MK2敲除小鼠伤口愈合速度延迟可以通过被动转移具有完整MK2的巨噬细胞得到显著改善。这些结果提示在参与皮肤伤口愈合过程的巨噬细胞中MK2基因表达的重要作用(Thuraisingam等人, J Invest Dermatol., 130(1):278-286, 2010)。
鉴于细胞迁移、增生、炎症和胞外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的异常、以及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塑与皮肤组织中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这些先前的研究提示:靶向皮肤伤口中MK2异常活性可能是治疗、减轻或预防皮肤组织中瘢痕形成的有效手段。
尽管将MK2药物发现成就与体外功效、可溶性、细胞渗透性和清除率的同时考虑相结合,以得到潜在的低剂量化合物,但是对全血中NF-α生产的抑制有限(推定因难以达到未结合血浆水平超出基于细胞的测定的EC50值)一直阻碍着小分子MK2抑制剂的体内活性。除了非磷酸化MK2的高ATP亲和力所带来的困难外,还观察到重组MK2的抑制与化合物系列内细胞测定功效之间的相关性差,提示进一步的复杂性,如影响细胞功效的类似物特异性特性(如膜渗透)的变异(Edmunds, J.和Talanian, MAPKAP Kinase 2 (MK2) as a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Drug Discovery. In Levin, J和Laufer, S (Ed.), RSC Drug Discovery Series No. 26, p 158-175,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2)。
本发明提供通过利用MK2的细胞透性肽基抑制剂在皮肤瘢痕形成的过程中进行干涉的方法。
发明概述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并且所述治疗量有效地(a)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为擦伤(abrasion)、裂伤(laceration)、压伤(crush)、挫伤(contusion)、刺伤(puncture)、撕裂(avulsion)、灼伤(burn)、溃疡(ulcer)、切伤(incisional wound)、高张力伤(high-tension wound)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位于接近关节处的高张力伤引起,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引起。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激酶的至少65%的激活活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κB)或它们的组合,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或者有效降低浸润到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者有效降低这两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verapamil)、他克莫司(tacrolimus)、他莫昔芬(tamoxifen)、维甲酸(tretinoin)、秋水仙碱(colchicine)、曲尼司特(tranilst)、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并且所述第二多肽包含治疗结构域,所述治疗结构域的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并且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控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粒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方法,其中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给所述受试者施用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述抑制剂包含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所述治疗量有效地(a)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为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切伤、高张力伤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位于接近关节处的高张力伤引起,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为表面(topical)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借助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敷料。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的至少一个表面浸渍有所述药物组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选自: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敷料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为封闭敷料,选自:薄膜敷料、半透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和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借助皮肤代用品,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埋于提供三维支架的皮肤代用品中。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构造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括人尸皮肤、猪尸皮肤或猪小肠粘膜下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由十分缺乏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包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为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或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包含水凝胶。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RGD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为腹膜内施用、静脉内施用、皮内施用、肌内施用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通过注射装置进行,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在施用之前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浸泡。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选自:针、套管、插管、缝线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用于皮内注射的治疗量范围为50 ng/100 μl/直线厘米的创缘-500 ng/100 μl/直线厘米的创缘。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用于腹膜内施用的治疗量范围为70 μg/kg-80 μg/kg。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以单一剂量一次进行。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以多个剂量施用下述时间长度:至少一天、至少一周、至少一个月、至少一年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至少每日一次、至少每周一或至少每月一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施用在伤口闭合之前、期间或之后进行。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闭合借助至少一种皮下缝线、至少一种吻合钉(staple)、至少一种胶带、手术用胶粘剂或它们的组合进行。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手术用胶粘剂包含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或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和所述第二多肽包含治疗结构域,所述治疗结构域的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并且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或者有效降低侵润至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有效降低这两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敷料,其中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其中所述敷料包含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所述治疗量有效地(a)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选自: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胶原蛋白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肽浸泡缝线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为封闭敷料,选自:薄膜敷料、半透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和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还包含包埋于具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敷料表面内或其上的皮肤代用品,并且其中所述皮肤代用品提供三维胞外支架。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构造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括人尸皮肤、猪尸皮肤或猪小肠粘膜下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由十分缺乏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包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为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或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包含水凝胶。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RGD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为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切伤、高张力伤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位于接近关节处的高张力伤引起,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为机械活性敷料,其还包含抗感染药、生长因子、维生素、凝血剂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并且所述第二多肽包含治疗结构域,所述治疗结构域的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并且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控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粒子。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或者有效降低侵润至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有效降低这两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附图简述
本专利或申请文件含有至少一个以颜色作出的图。本专利或专利申请出版物带有彩色附图的副本将在请求和缴纳必需的费用之后由局(the Office)提供。
图1显示皮肤解剖图。
图2显示表皮各层。
图3显示p38 MAPK-MK2信号转导级联。
图4显示MK2抑制的抗TNF-α结果的模型。
图5显示伤口修复和纤维化的概述。
图6显示PBS治疗小鼠和MMI-0100治疗小鼠中瘢痕外观的粗略比较。定标线条 = 2 mm。
图7显示对照治疗小鼠和MMI-100 (SEQ ID NO: 1)治疗小鼠之间的瘢痕面积比较。鉴定出瘢痕边缘,采用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定量。瘢痕面积用student氏T检测进行比较;n = 5; *, P=0.011。
图8显示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小鼠和PBS治疗组中瘢痕的组织学比较。描画瘢痕面积轮廓,面积用Image J软件测量。定标线条 = 100 µm。
图9显示用对照(PBS)或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的瘢痕的横截面积比较。 n=5, *, P=0.015。
图10显示PBS治疗组(n=3)和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组(n=4)的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物的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比较。*, P= 0.016。
图11显示PBS治疗组(n=5)和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组(n=4)瘢痕区中细胞群的比较。*, P= 0.02。
图12显示PBS治疗小鼠和MMI-0300治疗小鼠第4天和第14天瘢痕外观的粗略比较。定标线条标尺 = 2.2 cm。
图13显示MMI-0300 (SEQ ID NO: 3)治疗小鼠和PBS治疗组中瘢痕的组织学比较。描画瘢痕面积轮廓,面积用Image J软件测量。
图14显示PBS治疗组(n=3)和MMI-0300治疗组(n=6)的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物的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比较。
图15显示年轻和年老的PBS治疗组和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组瘢痕区中细胞群的比较。
图16显示用MMI-100 (300 μM) (第1个条带)、MMI-100 (30 μM) (第2个条带)和PBS对照(第3个条带)治疗的伤口部位的伤口大小,以Red Duroc猪第0天伤口大小的百分率(pct)计。星号表示统计学显著性(p < 0.05)。
发明详述
术语表
本文所用的术语“擦伤”意指通过摩擦刮掉或磨掉机体表面。
本文所用的术语“施用”意指给予或施加。本文所用的术语“施用”包括体内施用、以及直接离体(ex vivo)施用于组织。一般而言,施用可以是全身性施用(即影响整个机体),例如以根据需要含有常规无毒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辅助剂或溶媒的剂量单位制剂经口服、经颊、胃肠外(例如静脉内、动脉内、皮下、腹膜内(即施用到体腔内)等)、表面、通过吸入或吹入(即经口或经鼻)或经直肠施用,或者可以借助例如但不限于注射、植入、移植、表面施用或胃肠外局部施用。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体”包括例如天然存在的和非天然存在的抗体。具体而言,术语“抗体”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以及它们的片段。此外,术语“抗体”包括嵌合抗体和全合成抗体、以及它们的片段。
抗体是血清蛋白,其分子表面的小区域与其靶标上的小化学簇(grouping)互补。这些互补区(被称为抗体结合部位或抗原结合位点)可以与抗原上其相应的互补区(抗原决定簇或表位)反应,从而连接若干个多价抗原分子形成晶格(lattice),每个抗体分子有至少两个这样的互补区,在某些类型的抗体分子中有10个、8个,在某些种类中有多达12个这样的互补区。
全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由4个多肽链,即两个相同的轻(L)链(每条链含有约220个氨基酸)和两个相同的重(H)链(每条链通常含有约440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通过非共价键和共价键(二硫键)的组合结合在一起。该分子包括两个相同的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后者由轻链N末端区和重链N末端区组成。轻链和重链两者通常合作形成抗原结合表面。
人抗体显示两种轻链—κ和λ;各个免疫球蛋白分子通常仅为一种或为另一种。在正常血清中,已发现60%的所述分子具有κ决定簇,30%的分子具有λ决定簇。已发现许多其他物种显示有两种轻链,但其比例可变。例如,在小鼠和大鼠中,λ链仅占总数的小百分比;在狗和猫中,κ链非常低;马似乎不具有κ链;兔可以具有5—40%的λ,取决于品系和b-基因座同种异型;而鸡轻链与λ的同源性高于与κ的同源性。
在哺乳动物中,有5个类别的抗体—IgA、IgD、IgE、IgG和IgM,每类有其自身类别的重链—α (对于IgA)、δ (对于IgD)、ε (对于IgE)、γ (对于IgG)和μ (对于IgM)。另外,有4个亚类的IgG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G4),其分别具有γ1、γ2、γ3和γ4重链。在其分泌型中,IgM是五聚体,由5个四链单元组成,赋予其总共10个抗原结合位点。每个五聚体含有一个拷贝的J链,所述J链共价插入两个相邻的尾区之间。
所有5个类别的免疫球蛋白皆不同于其他血清蛋白,因为它们显示出广泛的电泳迁移性,并且不是同质的。这种异质性(例如,单个IgG分子在静电荷方面不同于另一种IgG分子)是免疫球蛋白的固有特性。
互补原理(通常比喻为钥匙适合锁)涉及相对弱的结合力(疏水键和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相互作用),该力仅在所述两个反应分子可以相互非常接近并且实际上如此接近使得一个分子的突出构成原子或原子团可以纳入另一分子的互补低地或凹处时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显示出高度特异性,这表现在许多水平上。在分子水平上,特异性意指抗体结合抗原的部位具有互补性,与不相关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完全不相似。每当两个不同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具有某些结构相似性时,就可能发生一个的决定簇在一定程度上适合针对另一抗原的某些抗体的结合部位,这种现象导致交叉反应。交叉反应在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互补性或特异性方面很重要。免疫特异性或互补性使得有可能在抗原中检测出小量的杂质/污染物。
单克隆抗体(mAb)通过将来自经免疫供体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融合产生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已建立的小鼠杂交瘤克隆来产生。杂交瘤细胞是由抗体分泌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体外融合产生的永生化杂交细胞。体外免疫是指培养物中抗原特异性B细胞的初次活化,体外免疫是产生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另一种已很好确立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对来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κ和Vλ)基因的多样性文库进行扩增。通过利用PCR将重链V基因和轻链V基因随机组合,可以制得编码其中轻链可变结构域和重链可变结构域通过多肽间隔连接的单一多肽链(单链Fv或scFv)的基因。然后可以将联合文库进行克隆,通过与位于丝状噬菌体顶端的主要包膜蛋白融合而在该噬菌体表面进行展示。
定向选择技术基于用啮齿动物免疫球蛋白V基因改组的人免疫球蛋白V基因。该方法需要(i)用与目标抗原有反应的小鼠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结构域对人λ轻链所有组成部分进行改组;(ii)选择对该抗原的半人Fab;(iii)用选定的λ轻链基因作为二次改组中人重链文库的“停靠结构域(docking domain)”,分离具有人轻链基因的克隆Fab片段;(v)用含有所述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经电穿孔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和(vi)在该小鼠骨髓瘤中表达与该抗原有反应的Fab的V基因作为全IgG1, λ抗体分子。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生素药物”意指能够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或破坏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其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抗生素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G;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摩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噻吩;头孢克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丙烯;氯碳头孢;头孢他美;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磺啶;氟罗沙星;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西诺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托普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葡庚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利福平;莫匹罗星;甲硝唑;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莫克拉;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的组合;以及它们的各种盐、酸、碱和其它衍生物。抗细菌抗生素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carbacephems、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真菌药”意指能够抑制真菌生长或破坏真菌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抗真菌药包括但不限于:两性霉素B、杀念珠菌素、制皮菌素、菲律宾菌素、制霉色基素、曲古霉素、哈霉素、鲁斯霉素、甲帕霉素、游霉素、制霉菌素、培西洛星、表霉素、重氮丝氨酸、灰黄霉素、寡霉素、新霉素、吡咯尼群、西卡宁、杀结核菌素、绿胶霉素、布替萘芬、萘替芬、特比萘芬、联苯苄唑、布托康唑、氯海因、氯米达唑、氯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恩康唑、芬替康唑、氟曲马唑、异康唑、酮康唑、拉诺康唑、咪康唑、奥莫康唑、奥昔康唑、舍他康唑、硫康唑、噻康唑、托西拉酯、托林达酯、托萘酯、氟康唑、伊曲康唑、沙康唑、特康唑、吖啶琐辛、阿莫罗芬、苯柳胺酯、溴柳氯苯胺、丁氯柳胺、丙酸钙、氯苯甘醚、环吡酮、氯羟喹、Coparaffinate、地马唑、依沙酰胺、氟胞嘧啶、胺氯苯噻唑、海克替啶、氯氟卡班、硝呋太尔、碘化钾、丙酸、巯氧吡啶、水杨苯胺、丙酸钠、双苯硫酮、替诺尼唑、三醋汀、Ujothion、十一碳烯酸和丙酸锌。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感染药”意指能够抑制感染原,例如感染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线虫、寄生物等)传播的药物。示例性抗感染药可以包括抗生素药物、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原生动物药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炎药”意指减轻炎症的药物。本文所用的术语“甾体抗炎药”是指含有17-碳4-环体系的大量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包括甾醇、各种激素(作为合成代谢类固醇)和糖苷。本文所用的术语“非甾体抗炎药”是指其作用类似阿司匹林的一大类药物,包括布洛芬(Advil®)、萘普生钠(Aleve®)和对乙酰氨基酚(Tylenol®)。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原生动物药”是指能够抑制原生动物生长或破坏原生动物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其主要用于治疗原生动物性疾病。抗原生动物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胺嘧啶(Daraprim®)、磺胺嘧啶和亚叶酸。
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病毒药”是指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或破坏病毒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其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抗病毒药包括但不限于:阿昔洛韦、西多福韦、阿糖胞苷、脱氧腺苷、去羟肌苷、依度尿苷、泛昔洛韦、氟尿苷、更昔洛韦、碘苷、异丙肌苷、拉米夫定、MADU、喷昔洛韦、索立夫定、司他夫定、曲氟尿苷、伐昔洛韦、阿糖腺苷、扎西他滨、齐多夫定、醋孟南、乙酰亮氨酸、金刚烷胺、粘病毒霉素、地拉韦啶、磷卡萘、茚地那韦、干扰素-□、干扰素-□、干扰素-□、乙氧丁酮醛、溶菌酶、甲吲噻腙、吗啉胍、奈韦拉平、鬼臼毒素、利巴韦林、金刚乙胺、利托那韦2、沙奎那韦、Stailimycin、匍枝青霉菌素、曲金刚胺、齐多夫定(AZT)和珍那佐酸。
本文所用的术语“萎缩性瘢痕”是指平坦并且低于周围皮肤的瘢痕。它们一般小且通常圆,具有缩进或倒置的中心。萎缩性瘢痕形成可以是手术、外伤和常见病况诸如寻常性痤疮和水痘的结果。
本文所用的术语“自身免疫病”意指其中通常抗击感染和病毒的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靶向并攻击机体自身的正常健康组织的疾病、病症或病况。
本文所用的术语“撕伤”是指因损伤所致,或者作为有目的的外科手术,强制撕开或分开机体结构或部分。
本文所用的术语“生物降解性的”是指将通过简单的化学过程、通过机体酶的作用或者通过其他类似的生物活性机制,随时间的流逝主动或被动分解的材料。
本文所用的术语“生物模拟的”是指模仿或“模拟”有生命的生物体制造的天然材料的材料、物质、装置、过程或系统。
本文所用的术语“灼伤”意指由于接触热、火焰、化学品、电或辐射引起的组织损伤。一级灼伤表现出发红;二级灼伤显示出起疱(水泡斑点);三级灼伤表现出贯穿整个皮肤的坏死(细胞死亡)。一级和二级灼伤为部分厚度灼伤,三级灼伤是全厚度灼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载体”描述不引起对生物体显著刺激且不消除本发明组合物中所述肽的生物活性和特性的材料。载体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从而使其适合于施用待治疗的哺乳动物。所述载体可以是惰性的,或者它可以具有药学益处。术语“赋形剂”、“载体”或“溶媒”可互换使用,是指适合于配制和施用本文所述可药用组合物的载体材料。本文有用的载体和溶媒包括本领域已知为无毒且不与其它成分相互作用的任何这样的材料。
本文所用的术语“凝血剂”意指促进血液凝固的药剂。示例性的凝血剂包括但不限于凝血酶、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成分”意指组成部分、元件或成分。
本文所用的术语“病况”意指各种各样的健康状况,意指包括由任何基础机制或障碍、损伤以及健康组织和器官的提升(promotion)而引起的病症或疾病。
本文所用的术语“接触”及其所有文法形式是指接触或紧邻或局部接近的状况或条件。
本文所用到的术语“控释”是指其中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方式或模式受控的任何含药物制剂。这意指即释(immediate release)制剂和非即释制剂,非即释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缓释(sustained release)和迟释(delayed release)制剂。
本文所用的术语“挫伤”是指其中皮肤并未破裂的损伤。当血管损伤或破裂时因为流向皮肤而引起挫伤。因血液从这些受损血管渗入组织以及机体对损伤的反应所致,产生凸起的撞伤或瘀伤区。
本文所用的术语“压伤”是指因两个固体之间的压力引起的撞伤或瘀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皮肤瘢痕”意指因消除而非再生来愈合伤口所产生的皮肤纤维替代组织。
本文所用的“细胞因子”意指由细胞分泌的、对其它细胞具有各种各样作用的小的可溶性蛋白质物质。细胞因子介导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发育、伤口愈合和免疫应答。它们通过与位于细胞膜中的其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允许在所述细胞中启动独特的信号转导级联,最终将导致靶细胞中生化和表型的改变。一般而言,细胞因子在局部发挥作用,但是为采用激素术语,它们可以具有自分泌、旁分泌或甚至内分泌作用。它们包括:I型细胞因子,其包括许多白介素以及若干造血生长因子;II型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和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分子,包括TNF-α和淋巴毒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包括白介素1 ("IL-1");和趋化因子,这是在种类繁多的免疫和炎性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家族。相同的细胞因子对细胞可以具有不同的作用,这取决于所述细胞的状态;炎性细胞因子可由实际上所有的有核细胞产生,所述有核细胞例如为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因子通常调节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触发其它细胞因子级联。
术语“迟释”以其常规意义使用,是指其中在制剂施用和药物从中释放之间有时间上延迟的药物制剂。“迟释”可以涉及或不涉及药物在延长的时间周期内的逐渐释放,因此可以是或不是“缓释”。
本文所用的术语“免疫调节细胞”意指能够通过表达趋化因子、细胞因子或其它免疫应答介质而增加或减小免疫应答的细胞。
本文所用的术语“炎性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是指炎性过程的分子介质,在其作用上其调节可以是促炎或抗炎的。这些可溶性、可扩散的分子既在组织损伤和感染部位局部发挥作用,也在更远的位点发挥作用。某些炎性介质由所述炎性过程活化,而其它炎性介质对急性炎症应答而从细胞源合成和/或释放,或通过其它可溶性炎性介质而合成和/或释放。炎性应答的炎性介质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血浆蛋白酶、补体、激肽、凝血性和纤维蛋白溶解性蛋白、脂质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肽或胺,包括但不限于组胺、血清素和神经肽;促炎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干扰素-γ (IF-γ)和白介素-12 (IL-12)。
在促炎介质中,IL-1、IL-6和TNF-α已知在急性期应答中活化肝细胞,以合成活化补体的急性期蛋白。补体是一种血浆蛋白系统,其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从而标记病原体,以便通过吞噬作用破坏病原体。补体蛋白可以被病原体直接活化,或者由病原体结合抗体间接活化,导致在病原体表面发生的反应级联,并产生具有不同效应子功能的活性成分。IL-1、IL-6和TNF-α也活化骨髓内皮,以运动嗜中性粒细胞,并用作内生热源而提高体温,这有助于从机体消除感染。所述细胞因子的主要作用是:作用于丘脑下部,从而改变机体的温度调节,以及作用于肌肉和脂肪细胞,从而刺激肌肉和脂肪细胞分解代谢,以提高机体温度。在提高的温度下,细菌和病毒的复制被降低,同时适应性免疫系统更为有效地运作。
本文所用的术语“白介素(IL)”是指由白细胞分泌并作用于白细胞的细胞因子。白介素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运动,并且刺激免疫应答,诸如炎症。白介素的实例包括白介素-1 (IL-1)、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和白介素-12 (IL-12)。
本文所用的术语“肿瘤坏死因子”或“TNF”意指由白细胞应答抗原或感染而制备的细胞因子,其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死亡)并具有广谱促炎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也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对脂质代谢、凝血、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衬的内皮细胞功能有作用。
术语“迟释”以其常规意义使用,是指其中在制剂施用和药物从中释放之间有时间上延迟的药物制剂。“迟释”可以涉及或不涉及药物在延长的时间周期内的逐渐释放,因此可以是或不是“缓释”。
本文所用的术语“疾病”或“病症”是指健康受损或异常功能状况。
术语“剂量(dose)”或“剂量(dosage)”可互换使用,意指在给定周期内全部一次或以分量摄入或施用的药物或其它治疗的量。
本文所用的术语“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缓解、治疗或治愈疾病的治疗药或其它非食品的任何物质。
术语“有效量”是指对于实现所需生物作用所必需或足够的量。
本文所用的术语“切除伤(excisional wound)”意指因手术去除或切除组织所产生的创伤。术语“切除伤”包括但不限于皮肤表皮层中、可能延伸至真皮层和甚至皮下脂肪以及之外的撕伤(tears)、擦伤(abrasion)、切伤(cut)、刺伤(puhcture)或裂伤(laceration)。
本文所用的术语“胞外基质”是指能够支持细胞生长或细胞培养的组织来源的或生物合成的材料。
本文所用的术语“胞外基质沉积”意指细胞分泌纤维成分(例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网硬蛋白(reticulin))、连接蛋白(例如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空间填充分子(例如粘多糖)。
本文所用的术语“制剂”是指按照配方、处方或程序制备的混合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功能等同物”是指具有相似或相同作用或用途的肽。例如,本文明多肽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功能等同物在体外、离体或体内具有与多肽MMI-0100 (SEQ ID NO: 1)相似或相同的激酶抑制活性或动力学参数。同样的,YARAAARQARA (SEQ ID NO: 11)的“功能等同物”具有透过哺乳动物细胞质膜和跨膜转运许多类型化合物的能力,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的能力相似或相同。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因递送载体”是指促进将用于在细胞中表达多肽的编码序列递送至所述细胞的成分。所述基因递送载体可以是能够实现将基因或cDNA递送至细胞的任何成分或载体,例如脂质体、病毒颗粒或表达载体。
本文所用的术语“肉芽形成”意指愈合过程中小的红色颗粒样凸起在露肉表面形成的过程。
本文所用的术语“肉芽肿性炎症”是指特征为规则的巨噬细胞相对于上皮样巨噬细胞占优势、伴有或不伴有多核巨细胞和结缔组织的炎性反应。
本文所用的术语“亲水性”是指对极性物质如水具有亲和性的材料或物质。本文所用的术语“亲脂性”是指与极性或含水环境相比,优选或具有对非极性环境的亲和性。
本文所用的术语“高张力伤(high tension wound)”意指在关节或接近关节的区域(包括在肘或膝或接近肘或膝的区域)发生的创伤。“高张力伤”的其它区域包括胸骨中点(midsternal chest)和剖腹产术后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肥厚性瘢痕”是指特征为形成过度的隆起瘢痕组织、但并未生长至原始伤口边界外的皮肤病症。
本文所用的术语“IC50值”意指抑制给定生物过程或过程组分(即酶、细胞或细胞受体)的50%所需的抑制剂浓度。
本文所用的术语“接近(in close proximity)”是指非常近的距离。
本文所用的术语“切伤(incisional wound)”是指通过纯净的切割、如用锋利的器械造成的创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炎症”意指血管化组织对损伤进行应答的生理过程。参见例如FUNDAMENTAL IMMUNOLOGY, 第4版, William E. Paul编著,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1999), 第1051-1053页,该文献通过引用引入本文。在炎性过程中,炎性应答的可溶性炎性介质与细胞组分以系统性方式一起作用,力图含有和消除引起身体疼痛的因子。本文所用的术语“炎性介质”是指炎性过程的分子介质。这些可溶性、可扩散的分子既在组织损伤和感染部位局部发挥作用,也在更远的位点发挥作用。某些炎性介质由所述炎性过程活化,而其它炎性介质对急性炎症应答而从细胞源合成和/或释放,或通过其它可溶性炎性介质而合成和/或释放。炎性应答的炎性介质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血浆蛋白酶、补体、激肽、凝血性和纤维蛋白溶解性蛋白、脂质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肽或胺,包括但不限于组胺、血清素和神经肽;促炎细胞因子,包括但不限于白介素-1、白介素-4、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和白介素12。
本文所用的术语“抑制”是指降低过程的量或速率,以完全终止该过程或者减小、限制或阻断其作用或功能。抑制可以包括降低或减小量、速率、作用功能或物质过程至少5%、至少10%、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本文所用的术语“进一步抑制”是指除了降低第一个过程的量或速率以完全终止该第一过程或者减小、限制或阻断其作用或功能之外,还降低第二个过程的量或速率,以完全终止该第二个过程或者减小、限制或阻断其作用或功能。本文所用的术语“抑制概况(inhibitory profile)”是指超过一种蛋白或酶的量或速率的降低、或其作用减少、限制或阻断的特征性模式。本文所用的术语是“基本上抑制”意指抑制激酶活性至少65%。
本文所用的术语“抑制剂”是指结合第一分子从而降低第一分子活性的第二分子。酶抑制剂是结合酶从而降低酶活性的分子。与抑制剂的结合可以阻止底物进入酶的活性位点和/或阻碍酶催化其反应。抑制剂的结合是可逆的,或者是不可逆的。不可逆性抑制剂通常与酶反应并在化学上改变酶,例如通过修饰酶活性所需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而改变酶。相比之下,可逆性抑制剂非共价地结合,并且根据这些抑制剂结合酶、结合酶-底物复合物还是结合这两者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抑制。酶抑制剂通常通过其特异性和功效来进行评价。
本文所用的术语“注射”是指强制引入至皮下组织、肌肉组织、静脉、动脉或机体的其它管道或腔。
本文所用的术语“损伤”是指由外部因子或力(可能是物理的或化学的)引起的对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伤或伤害。
本文所用的术语“分离的”是指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核酸、肽、多肽或蛋白,其是:(1)与在天然存在环境中发现的与其正常伴随或相互作用的组分实质或基本分离的。本文所用的术语“实质分离”或“基本分离”是指相当大的或显著的分离,或超过约95%分离或超过约99%分离。分离的材料任选包含在其天然环境中不与所述材料一起存在的材料;或(2)如果所述材料在其天然环境中,则该材料已通过对组合物的有意人为干涉而被合成(非天然)改变,和/或被置于对于该环境中所发现材料是非天然的细胞中的位点(例如基因组或亚细胞器)。产生所述合成材料的所述改变可以在天然状态的或从其天然状态取出的所述材料上进行。
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瘤”或“瘢痕瘤性瘢痕”意指真皮外伤后在真皮中产生的良性纤维性增生。瘢痕瘤性瘢痕隆起高出皮肤表面,并且延伸至原始创伤的边界之外。
本文所用的术语“激酶”是指催化用三磷酸腺苷(ATP)将底物磷酸化的酶。
本文所用的术语“裂伤”是指撕裂的和粗糙的创伤或意外的切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长期”意指植入物经构建和布置以递送治疗水平的活性成分达至少约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9、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8、50、51、52、53、54、55、56、57、58、59或60天。
本文所用的术语“表现”是指显示或披露疾病的特征性征候或症状。因此,本文所用的术语“皮肤表现”是指显示或披露皮肤疾病的特征性征候或症状。
本文所用的术语“机械活性敷料(mechano-active dressing)”意指构建用来可移除地固定至伤口附近的皮肤表面以便给伤口施加牵力的医用或手术用伤口覆盖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调节”意指调节、改变、适应或调整至某一测量值或比例。
本文所用的术语“新血管形成”是指血管的新生长,导致氧和营养物供应改善。同样的,“血管生成”是指涉及新毛细血管发育的血管形成过程。
本文所用的术语“核酸”是指单链或双链形式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聚合物,除非另有限制,否则包括具有天然核苷酸的基本特性、以与天然存在的核苷酸类似的方式与单链核酸杂交的已知类似物(例如肽核酸)。
本文所用的术语“核苷酸”是指由杂环碱基、糖和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组成的化合物。在最常见的核苷酸中,所述碱基是嘌呤或嘧啶的衍生物,所述糖是戊糖-脱氧核糖或核糖。核苷酸是核酸的单体,三个或更多个核苷酸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核酸。核苷酸是RNA、DNA或若干辅因子的结构单元,所述辅因子包括但不限于CoA、FAD、DMN、NAD和NADP。嘌呤包括腺嘌呤(A)和鸟嘌呤(G);嘧啶包括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
本文所用的术语“非靶蛋白”是指可受药物组合物影响、但其作用不是所述组合物的主要治疗作用的蛋白质。
本文所用的术语“操作性连接”是指其中通过重组DNA技术或化学反应将两个或更多个蛋白结构域或肽连接或结合,使所得融合肽的每个蛋白结构域或多肽皆保留其原始功能的连接。例如,通过将蛋白转导结构域(SEQ ID NO: 26)与治疗结构域(SEQ ID NO: 2)操作性连接而构建了SEQ ID NO: 1,从而产生具有SEQ ID NO: 26的细胞透过功能和SEQ ID NO: 2的MK2激酶抑制剂功能的融合肽。
本文所用的术语“胃肠外”意指通过在胃肠道外注射(即通过注射施用)或通过灌注技术而引入机体内,所述注射包括例如皮下注射(即皮肤下注射)、肌内注射(即注射到肌肉内);静脉内注射(即注射到静脉内)。胃肠外施用的组合物利用针(如手术用针)递送。本文所用的术语“手术用针”意指适合用于递送流体(即能够流动的)组合物至选定解剖结构的任何针。注射用制剂如无菌注射用水性或油质悬浮液可以采用合适的分散剂或润湿剂和助悬剂,按照已知技术进行配制。
本文所用的术语“粒子”意指极小成分(constituent) (例如费米粒(femoparticles) (10-15 m)、皮米粒(picoparticles) (10-12)、纳米粒(10-9 m)、微米粒(10-6 m)、厘米粒(milliparticles (10-3 m)),其可以全部或部分含有本文所述MK2抑制剂。
以下术语在本文中用来描述两个或更多个核酸或多核苷酸之间的序列关系:(a)“参比序列”,(b)“比对窗”,(c)“序列同一性”,(d)“序列同一性百分率”和(e)“基本同一性”。
(a)术语“参比序列”是指用作序列比对基础的序列。参比序列可以是特定序列的子集或全部;例如作为全长cDNA或基因序列的片段、或完全的cDNA或基因序列。
(b)术语“比对窗”意指其中将可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与参比序列进行比较的多核苷酸序列的特定连续片段,并且其中与参比序列(其不含添加或缺失)相比,比对窗中的所述多核苷酸序列的部分可以包含添加或缺失(即空位),以便进行这两个序列的最佳比对。一般而言,比对窗长度为至少20个连续核苷酸,任选长度可以是至少30个连续核苷酸、至少40个连续核苷酸、至少50个连续核苷酸、至少100个连续核苷酸或更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为了避免因在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包括多个空位所致的与参比序列的高度相似性,通常引入空间罚分并且从匹配数中扣除空位罚分。
用于进行比较的序列比对方法在本领域众所周知。用于进行比较的最佳序列比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Smith和Waterman, Adv. Appl. Math. 2:482 (1981)的局部同源性算法;Needleman和Wunsch, J. Mol. Biol. 48:443 (1970)的同源性比对算法;Pearson和Lipman, Proc. Natl. Acad. Sci. 85:2444 (1988)的相似性方法搜索;这些算法的计算机执行,包括但不限于:PC/Gene程序中的CLUSTAL, Intelligenetics, Mountain View, Calif.;Wisconsin Genetics Software Package中的GAP、BESTFIT、BLAST、FASTA和TFASTA, Genetics Computer Group (GCG), 575 Science Dr., Madison, Wis., USA;CLUSTAL程序很好地描述于Higgins和Sharp, Gene 73:237-244 (1988);Higgins和Sharp, CABIOS 5:151-153 (1989);Corpet等人,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6:10881-90 (1988);Huang等人,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Biosciences 8:155-65 (1992), 和Pearson等人,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4:307-331 (1994)。BLAST程序家族(其可用于数据库相似性搜索)包括:BLASTN,用于针对核苷酸数据库序列的核苷酸查询序列;BLASTX,用于针对蛋白质数据库序列的核苷酸查询序列;BLASTP,用于针对蛋白质数据库序列的蛋白质查询序列;TBLASTN,用于针对核苷酸数据库序列的蛋白质查询序列;和TBLASTX,用于针对核苷酸数据库序列的核苷酸查询序列。参见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Chapter 19, Ausubel等人编著, Greene Publishing and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1995)。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提供的序列同一性/相似性数值是指采用BLAST 2.0程序包、利用默认参数获得的数值。Altschul等人, Nucleic Acids Res. 25:3389-3402 (1997)。用于执行BLAST分析的软件是公众可获得的,例如通过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Information获得。这一算法涉及:首先通过鉴定当与数据库序列中长度为W的字串比对时在查询序列中匹配或者满足某一正值阈值分值T的同样长度的短字串,来鉴定高分序列配对(HSP)。T被称为邻近字串分值阈值(Altschul等人, 出处同上)。这些初始的邻近字串选中被用作种子,来启动搜索,查找含有所述邻近字串的更长HSP。只要累积比对分值可以增加,则这些字串选中沿每个序列以两个方向延伸。对于核苷酸序列,累积分值采用参数M (匹配残基对的奖分;总是>0)和N (错配残基的罚分;总是<0)来计算。对于氨基酸序列,使用评分矩阵来计算累积分值。当累积比对分值由其所达到的最大值降低X量时;当累积分值由于一个或多个负分残基比对的累积而达到0或0之下时;或者达到任一序列的末端时,字串选中在各方向的延伸终止。BLAST算法的参数W、T和X确定算法的敏感度和速度。BLASTN程序(用于核苷酸序列)使用以下默认:字长(W)为11、期望值(E)为10,截止值为100,M=5,N=-4,和两条链的比较。对于氨基酸序列,BLASTP使用以下默认:字长(W)为3、期望值(E)为10,和BLOSUM62评分矩阵(参见Henikoff和Henikoff (198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9:10915)。
除了计算序列同一性百分率之外,BLAST算法也执行两个序列之间相似性的统计学分析(参见例如Karlin和Altschu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5873-5787 (1993))。BLAST算法提供的一种相似性度量是最小和概率(P(N)),其提供两个核苷酸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之间偶然发生匹配的概率的指示。BLAST搜索假定蛋白质按照随机序列建模。然而,许多真实蛋白包含非随机序列区域,它们可能是同聚束(homopolymeric tract)、短周期重复或富含一种或多种氨基酸的区域。即使蛋白的其它区域完全不相似,也可以在非相关蛋白之间对这样的低复杂度区域进行序列比对。可以利用多种低复杂度过滤程序来降低这样的低复杂度比对。例如,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SEG (Wooten和Federhen, Comput. Chem., 17:149-163 (1993))和XNU (Claverie and States, Comput. Chem., 17:191-201 (1993))低复杂度过滤。
(c)在两个核酸或多肽序列方面的术语“序列同一性”或“同一性”在本文用来指当进行比对以在特定比对窗中获得最大对应时所述两个序列中相同的残基。当参比蛋白质使用序列同一性百分率时,公认不同的残基位置通常因保守氨基酸取代而不同,即其中氨基酸残基被取代为具有相似化学特性(例如电荷或疏水性)的其它氨基酸残基,因此并不改变该分子的功能特性。当序列的差异在于保守取代时,序列同一性百分率可以上调,以便对该取代的保守性质进行校正。因这种保守取代而不同的序列被称为具有“序列相似性”或“相似性”。进行这种调整的手段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众所周知的。通常,这涉及将保守取代作为偏好错配而非完全错配来打分,从而提高序列同一性百分率。因此,例如,当将相同的氨基酸赋予1分,将非保守取代赋予0分时,将保守取代赋予介于0和1之间的分值。计算保守取代的评分,例如按照Meyers和Miller, Computer Applic. Biol. Sci., 4:11-17 (1988)的算法计算评分,例如用程序PC/GENE (Intelligenetics, Mountain View, Calif., USA)来实现。
(d)本文所用的术语“序列同一性百分率”意指通过在比对窗中比较两个经最佳比对的序列而测定的值,其中与参比序列相比(其不包含添加或缺失),所述多核苷酸序列中位于比对窗中的部分可以包含添加或缺失(即空位),以便进行两个序列的最佳比对。如下计算百分率:通过测定两个序列中存在相同核酸碱基或氨基酸残基的位置数,得到匹配位置数,将匹配位置数除以比对窗中位置总数,并将结果乘以100,得到序列同一性百分率。
(e)术语多核苷酸序列的“基本同一性”意指使用标准参数采用所述算法程序之一,与参比序列相比,多核苷酸包含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至少80%序列同一性、至少90%序列同一性和至少95%序列同一性的序列。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可以对这些值进行适当地调整,通过考虑密码子兼并、氨基酸相似性、读框定位等,从而确定两个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蛋白的相应同一性。用于这些目的的氨基酸序列的基本同一性,通常是指至少60%或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核苷酸序列基本相同的另一指示是:两个分子在严格条件下是否相互杂交。然而,在严格条件下不相互杂交的核酸若它们编码的多肽基本相同,则它们仍基本相同。这可能发生,例如当使用遗传密码允许的最大密码子简并来制作核酸拷贝时。两个核酸序列基本相同的一个指示是:第一核酸编码的多肽与第二核酸编码的多肽在免疫学上交叉反应。
本文所用的术语“病理性瘢痕”意指由于疾病、病症、病况或损伤引起的瘢痕。
本文所用的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一种或多种相容的固体或液体填充剂、稀释剂或包封物质,其适用于施用于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组分还能够以某种方式混合,以便没有基本上损害所需药物功效的相互作用。
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意指落入合理医学判断范围内、适用于与人类或低等动物的组织接触而无过度毒性、刺激、过敏反应等且与合理的收益/风险比相称的盐。
术语“药物组合物”在本文用来指用来预防、强度上减轻、治愈或以其他方式治疗靶标病况或疾病的组合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预防”意指保持、阻碍或防止事件、行为或作用发生、存在或产生。
本文所用的术语“前药”意指呈无活性形式且在施用于受试者后通过生物转变而转变为活性形式的肽或衍生物。
本文所用的术语“刺伤(puncture)”意指由狭窄尖角物体产生的、与深度相比其开口相对小的创伤。
本文所用的术语“重组的”意指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物质。
本文所用的术语“减小”或“减轻”是指程度、强度、范围、大小、量、密度或数量的减小、降低、减弱或消除。
本文所用的术语“上皮再形成(reepithelialization)”是指在裸露表面(例如创伤)上再形成上皮。
术语“释放”及其各种文法形式是指通过以下过程的组合将活性药物成分溶出和将溶解或增溶的物质扩散:(1)基质水合;(2)溶液扩散到基质中;(3)将药物溶出;和(4)将溶解的药物扩散出基质。
本文所用的术语“降低”或“减轻”是指有发病风险的个体中疾病程度、强度、范围、大小、量、密度、数量或发生率的减小、降低、减弱或消除。
本文所用的术语“重塑(remodeling)”是指肉芽组织的替代和/或去血管化。
本文所用的术语“支架(scaffold)”意指用来增强或促进细胞生长和/或组织形成的物质或结构。支架通常是三维多孔结构,提供细胞生长的模板。
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是指取代因损伤或疾病破坏的正常组织的纤维组织。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形成”是指当纤维组织取代因损伤或疾病破坏的正常组织时的状况。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面积”意指正常组织被损伤或疾病破坏且被纤维组织取代的程度。
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挛缩”或“挛缩性瘢痕”是指皮肤永久性收紧,这可能影响下面的肌腱,限制运动和可能损害神经或使神经变性。当正常弹性结缔组织被无弹性纤维组织取代时,发生挛缩,这使得组织抵抗拉伸,并阻碍有影响区域的正常运动。
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相关基因”是指作为正常伤口愈合过程的部分、对瘢痕形成应答而被活化的蛋白质的DNA编码片段。本文所用的术语“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意指作为正常伤口愈合过程的部分、对瘢痕形成应答而表达的蛋白质。
术语“相似的”与术语类似的、可比的或类似的可互换使用,意指具有共同的性状或特征。
术语“受试者”或“个体”或“患者”可互换使用,意指哺乳动物来源的动物物种的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小鼠、大鼠、猫、山羊、绵羊、马、仓鼠、雪貂、鸭嘴兽、猪、狗、豚鼠、兔和灵长类动物,诸如例如猴、猿或人类。
短语“需要这种治疗的受试者”用来意指遭受或将遭受可能导致皮肤瘢痕形成的创伤的患者,除非该短语的上下文和用法表明另有所指。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纯的”意指使其与在有生命的系统中或合成期间与其相关联的物质基本分离的治疗剂的状况。按照某些实施方案,基本纯的治疗药为至少70%纯、至少75%纯、至少80%纯、至少85%纯、至少90%纯、至少95%纯、至少96%纯、至少97%纯、至少98%纯或至少99%纯。
本文所用的术语“易感的”是指有风险的群体成员。
术语“缓释(sustained release)”(也称为“延长释放(extended release)”)在本文中以其常规含义使用,意指提供治疗药在延长的时间周期内逐渐释放、优选(尽管不是必须的)导致在延长的时间周期内该药物水平基本恒定的药物制剂。
本文所用的术语“症状”是指由特定疾病或病症引起并伴随该疾病或病症、且用作该疾病或病症指示的现象。
本文所用的术语“综合征”是指指示某种疾病或病况的症状模式。
本文所用的术语“部分”是指分子的功能基团。本文所用的“靶向部分”意指与分子连接、将该分子导向特定靶标、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功能基团。
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药”是指提供治疗作用的药物、分子、核酸、蛋白质、组合物或其它物质。本文所用的术语“活性的”是指本发明组合物中负责预定治疗作用的成分、组分或组成部分。术语“治疗药”和“活性剂”可互换使用。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组分(therapeutic component)”是指在一定百分比的群体中消除、减轻或预防特定疾病发展的治疗有效剂量(即给药剂量和频率)。常用治疗组分的实例是ED50,其描述特定剂量方案中对于在50%群体中对于特定疾病表现治疗有效的剂量。
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作用”是指治疗结果,其结果被判断为合乎要求且是有益的。治疗作用可以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停止、缓解或消除疾病表现。治疗效果也可以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停止、缓解或消除疾病表现的进程。
术语一种或多种活性剂的“治疗量”、“治疗有效量”或“有效量”是足以提供预定治疗益处的量。可以使用的活性剂的有效量范围一般为通常0.1 mg/kg体重至约50 mg/kg体重。然而,剂量水平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包括损伤类型、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医疗状况、病症的严重性、给药途径和所使用的特定活性剂。因此,给药方案可以广泛变化,但是可以由外科医生使用标准方法来常规确定。
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效果”是指治疗结果,其结果被判断为合乎要求且是有益的。治疗效果可以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停止、缓解或消除疾病表现。治疗效果也可以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停止、缓解或消除疾病表现的进程。
本文所用的术语“表面的”是指在施用点或紧接施用点下施用组合物。词语“表面施用”描述施用至一个或多个表面,包括上皮表面。表面施用也可涉及利用经皮施用,例如按照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技术和方法制备的经皮贴剂或离子电渗装置。术语“经皮递送系统”、“经皮贴剂”或“贴剂”意指一种置于皮肤上的胶粘系统,将药物从该剂型透过皮肤而可用于经由系统循环来分布,从而递送时间释放剂量的药物。经皮贴剂是普遍接受的用于递送各种各样药物的技术,所述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运动病的东莨菪碱、用于治疗心绞痛的硝化甘油、用于高血压的可乐宁、用于更年期后适应症的雌二醇和用于停止吸烟的烟碱。适用于本发明的贴剂包括但不限于(1)基质型贴剂;(2)贮库型贴剂;(3)多层胶粘剂包药物贴剂;和(4)整体胶粘剂包药物贴剂;TRANSDERMAL AND TOP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pp. 249-297 (Tapash K. Ghosh等人编著, 1997),该文献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这些贴剂在本领域众所周知,通常是市售的。
本文所用的“外伤性创伤(traumatic wound)”是指因损伤产生的创伤。
术语“治疗”包括消除、基本上抑制、减慢或逆转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进程,基本缓解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临床或美学症状,基本预防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临床或美学症状的表现,和防止有害或烦人症状。本文所用的术语“治疗”进一步指实现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a)减轻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严重性;(b)限制待治疗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特征性症状发展;(c)限制待治疗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特征性症状的恶化;(d)限制先前患有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患者的所述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的复发;和(e)限制先前有疾病、病况、病症或损伤症状的患者的所述症状的复发。
本文所用的术语“溃疡”意指特征为形成脓和坏死(周围组织死亡)(通常由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皮肤病变。
本文所用的术语“创伤(wound)”是指由物理(例如机械)力、生物或化学手段引起的正常结构连续性的破坏。术语“创伤”包括但不限于切伤(incisional wound)、切除伤(excisional wound)、外伤性创伤(traumatic wound)、裂伤(laceration)、刺伤、切伤(cut)等。本文所用的术语“伤口大小”是指对由物理(例如机械)力、生物或化学手段引起的正常结构连续性的破坏的物理度量。
本文所用的术语“全厚度创伤”是指延伸通过第二皮肤层(真皮)从而涉及皮下组织之下和可能的肌肉或骨的组织破坏;该组织可能看上去雪白、灰色或褐色,具有坚硬的皮革纹理。
本文所用的术语“部分厚度创伤”是指穿过第一皮肤层(表皮)、延伸至真皮但未穿过真皮的组织破坏。
本文所用的术语“维生素”是指对于大多数动物营养(特别是用作调节代谢过程中的辅酶和辅酶前体)必需的、微小量的各种有机物质中的任一种。可用于本发明的维生素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维生素A及其类似物和衍生物:视黄醇(retinol)、视黄醛(retinal)、棕榈酸视黄酯(retinyl palmitate)、视黄酸(retinoic acid)、维甲酸(tretinoin)、异维甲酸(iso-tretinoin) (统称为类视黄醇(retinoids));维生素E (生育酚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 (L-抗坏血酸及其酯和其它衍生物)、维生素B3 (烟酰胺及其衍生物)、α羟酸(诸如乙醇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和β羟酸(诸如水杨酸等)。
本文所用的术语“伤口闭合”是指伤口愈合使得伤口边缘再结合形成连续的屏障。
本文所用的术语“伤口愈合”是指诱导时间和空间愈合程序的再生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下述过程:炎症;肉芽形成;新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迁移;胞外基质沉积;上皮再形成;和重塑。
I. 用于治疗、减轻或预防皮肤瘢痕的组合物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遭受了或正遭受创伤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所述受试者的瘢痕面积。
MK2抑制剂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为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选自: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实质的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示例性小分子MK2抑制剂业已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5: 1587 (2005); Wu, J. –P.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64 (2007); Trujillo, J. I.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57 (2007); Goldberg,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938 (2008); Xiong, Z.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1994 (2008); Anderson, D. R.等人, J. Med. Chem., 50: 2647 (2007); Lin, S.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323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7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82 (2009); Harris, C. M.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334 (2010); Schlapbach, A.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6142 (2008); 和Velcicky, J.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1293 (2010),上述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
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与ATP竞争结合MK2。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示例性的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Pyrrolopyridine inhibitors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 (MK-2),” J. Med. Chem., 50: 2647-2654 (2007),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H、Cl、苯基、吡啶、嘧啶、噻吩基、萘基、苯并噻吩基或喹啉。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OH、Cl、F、CF3、CN、乙酰基、甲氧基、NH2、CO2H、CONH-环丙基、CONH-环戊基、CONH-环己基、CONHCH2-苯基、CONH(CH2)2-苯基或CON(甲基)CH2-苯基。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多环内酰胺类似物。示例性的多环内酰胺类似物描述于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5-4718 (2010); 和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9-4723 (2010),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皮肤瘢痕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可以由伤口愈合产生。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的特征为:与正常对照受试者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活性相比,组织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活性异常。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改善胶原蛋白纤维在伤口中的排列。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伤口中的胶原蛋白环形成。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加速伤口愈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如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颜色匹配(CM)、无光泽/有光泽(M/S)评估、轮廓(C)评估、变形(D)评估、质地(T)评估或它们的组合所测定。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或瘢痕相关基因产物的产生。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信使RNA (mRNA)的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瘢痕相基因产物的水平。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以下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选自: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减少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炎性细胞或干细胞浸润到伤口中,所述炎性细胞或干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单核细胞、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或树突细胞。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是肥大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大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CD11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单核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单核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11b。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巨噬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巨噬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F4/80。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是辅助T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CD8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祖细胞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造血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Sca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Sca1,但不包括CD4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在伤口中的表达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信使RNA (mRNA)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蛋白水平。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有效量有效调节伤口中炎性介质的水平。按照某些实施方案,由此调节的所述炎性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白介素-1 (IL-1)、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 (IFN-γ)、白介素12 (IL-12)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裂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压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挫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刺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撕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灼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溃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切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意指由于疾病、病症、病况或损伤引起的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肥厚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萎缩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挛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切伤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厚性瘢痕因高张力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高张力伤位于接近关节处。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关节为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手指关节(across a finger)或它们的组合。本文所用的术语“接近”意指非常近的距离。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0.001 mm至约15 cm。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1 mm至约0.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5 mm至约0.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1 mm至约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5 mm至约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1 mm至约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5 mm至约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mm至约2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mm至约3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mm至约4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mm至约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mm至约6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mm至约7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mm至约8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mm至约9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mm至约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cm至约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cm至约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cm至约4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cm至约5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cm至约6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cm至约7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cm至约8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cm至约9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cm至约10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0 cm至约1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1 cm至约1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2 cm至约1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4 cm至约15 cm。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裂伤、刀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裂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刀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压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挫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刺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撕裂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灼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溃疡所致。
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相关的皮肤瘢痕
本文所用的术语“自身免疫病”意指其中通常抗击感染和病毒的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靶向并攻击机体自身的正常健康组织的疾病、病症或病况。在高等生物中,多种免疫耐受机制消除带有自身抗原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或使所述淋巴细胞失活。然而,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能够从这样的机制中逃逸,并且使其自身出现在外周淋巴细胞池中。
自身免疫由多种基因产物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与免疫缺陷病不同,在免疫缺陷病中单个显性遗传性状常常是主要的疾病决定因素。(综述于Fathman, C. G.等人, “An array of possibilities for the study of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605-611 (2005); Anaya, J.-M., “Common mechanism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autoimmune τtology),” Autoimmunity Reviews, 11(11): 781-784 (2012))。自身免疫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并且难以治疗。(例如综述于Hayter, S. M.等人, “Updated assessment of the prevalence, spectrum and case definit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 Autoimmunity Reviews, 11(10): 754-765 (2012); 和Rioux, J. D.等人, “Paths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 Nature, 435(7042): 584-589 (2005))。
阻止这种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致病潜力的一种机制是经由专用谱系的调节性T (TR)细胞。已靶向这些细胞以在多种多样的自身免疫病中进行治疗干涉(综述于Kronenberg, M.等人, “Regulation of immunity by self-reactive T cells,” Nature, 435(7042): 598-604 (2005))。
自身免疫病中受到关注的病理性级联中的其它组分包括例如:参与淋巴细胞归巢至靶组织的因子;对于免疫细胞渗透血管和胞外基质重要的酶;组织内介导病理的细胞因子;在疾病位点介导损害的各种细胞类型;细胞抗原;特异性适应性受体,包括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和毒性介质,如补体成分和氧化氮。(综述于Feldmann, M.等人, “Design of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for human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612-619 (2005))。
尽管单个基因中的突变可以引起自身免疫,但是大多数自身免疫病与多个序列变异体相关。(综述于Rioux, J. D.等人, “Paths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 Nature, 435(7042): 584-589 (2005); 和Goodnow, C. C.等人, “Cellular and genetic mechanisms of self-tolerance and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590-596 (2005))。自身免疫病可与慢性炎症相关。这种自身免疫病被称为“自身炎性病况”。(综述于Hashkes, P.J.等人,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 Pediatr. Clin. North Am., 59(2): 447-470 (2012))。
全身性自身免疫包括其中自身反应性并不限于单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况。这一定义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等。皮肤SLE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包括特异性皮肤表现,如“蝴蝶”皮疹、光敏性皮疹皮炎和盘状损害以及脉管炎和脱发。SLE的特征为存在抗核抗体(ANA),并且与慢性炎症相关。硬皮病(或系统性硬化)的标志为炎症,随后在皮肤和内脏中沉积ANA。硬皮病的特征为末梢指尖的外周动脉中循环显著降低(通常受冷温度刺激),被称为Reynauld氏现象。天疱疮包括一组自身免疫发疱疾病,特征为自身抗体诱导的表皮细胞-细胞分离(皮肤棘层松解)。天疱疮临床表现为萎软状大水疱和皮肤糜烂。白癫风一种皮肤脱色素病,可能与其它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综合征I型相关。白癫风的特征为存在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CD4+和CD8+ T淋巴细胞浸润皮肤以及I型细胞因子过表达概况。疱疹样皮炎(DH)是非常痒的终身性多形态发疱皮肤病,与谷蛋白敏感性相关。DH中的主要自身抗原是组织转谷氨酰胺酶,发现于肠和皮肤。银屑病是常见的有遗传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影响1-3%的白种人群。银屑病的特征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棘皮症)以及真皮毛细管炎症和扩张。(Paul, W. E., “Chapter 1: The immune system: an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 Immunology, 第四版, 编辑Paul, W. E., Lippicott-Raven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1999); Nancy, A. –L.和Yehuda, S.,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utoimmune skin disorders,” Arch. Dermatol. Res., 301: 57-64 (2009))。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治疗与自身免疫皮肤病相关的皮肤瘢痕。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硬化(硬皮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天疱疮。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白癫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疱疹样皮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银屑病。
对激酶活性的影响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基于其抑制或不抑制一种或多种选定激酶的能力来进行选择,所述激酶选自: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Abl)、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T3151) (Abl (T3151))、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253F) (Abl (Y253F))、退行发育淋巴瘤激酶(ALK)、Abelson-相关基因(Arg)、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1 (AMPKα1)、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α-2 (AMPKα2)、AMPK-相关蛋白激酶5 (ARK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ASK1)、Aurora激酶B (Aurora-B)、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X染色体中骨髓酪氨酸激酶基因蛋白(Bmx)、乳房肿瘤激酶(BR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R28H) (BTK (R28H))、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β (CaMIIβ)、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γ (CaMKIIγ)、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δ (CaMK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δ (CaMKI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V (CaMKIV)、细胞分裂激酶2 (CDK2/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3 (CDK3/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6 (CDK6/细胞周期蛋白D3)、细胞分裂激酶7 (CDK7/细胞周期蛋白H/MAT1)、细胞分裂激酶9 (CDK9/细胞周期蛋白T1)、关卡激酶2 (CHK2)、关卡激酶2 (1157T) (CHK2 (1157T))、关卡激酶2 (R145W) (CHK2 (R145W))、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Kit (D816V) (cKit (D816V))、C-src酪氨酸激酶(CSK)、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RAF)、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DAPK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2 (DAPK2)、紧张性肌营养障碍-蛋白激酶(DMPK)、DAP激酶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1 (DRA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L858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861Q (EGFR (L861Q))、Eph受体A2 (EphA2) (EphA2)、Eph受体A3 (EphA3)、Eph受体A5 (EphA5)、Eph受体B2 (EphB2)、Eph受体B4 (EphB4)、成红血细胞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4 (ErbB4)、c-Fes蛋白酪氨酸激酶(F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Flt3)、FMS原癌基因(Fms)、单倍体生殖细胞特异性核蛋白激酶(Haspin)、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IRAK1)、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IRAK4)、IL2-诱导性T细胞激酶(Itk)、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淋巴细胞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淋巴细胞定向激酶(LOK)、Lyn酪氨酸蛋白激酶(Lyn)、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MEK1、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c-Mer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c-Met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t)、c-Met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D1246N (Met (D1246N))、c-Met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Y1248D (Met Y1248D)、Misshapen/NIK相关激酶(MINK)、MAP激酶激酶6 (MKK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混合谱系激酶1 (MLK1)、MAP激酶信号整合激酶2 (MnK2)、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α (MRCKα)、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β (MRCKβ)、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 (MSK1)、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2 (MSK2)、肌肉特异性丝氨酸激酶1 (MSSK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1 (MST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2 (MST2)、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3 (MST3)、肌肉,骨骼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MuSK)、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2 (NEK2)、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3 (NEK3)、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11 (NEK11)、70 kDa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p70S6K)、含PAS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SK)、磷酸化酶激酶亚基γ-2 (PhKγ2)、Pim-1激酶(Pim-1)、蛋白激酶B α (PKBα)、蛋白激酶Bβ (PKBβ)、蛋白激酶B γ(PKBγ)、蛋白激酶C, α (PKCα)、蛋白激酶 C,β1 (PKCβ1)、蛋白激酶 C,β II (PKCβII)、蛋白激酶 C, γ(PKCγ)、蛋白激酶 C, ε (PKCε)、蛋白激酶 C, ι (PCKι)、蛋白激酶 C, μ (PKCμ)、蛋白激酶 C, ζ (PKCζ)、蛋白激酶 D2 (PKD2)、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 α (PKG1α)、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β (PKG1β)、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 2 (PRK2)、富脯氨酸酪氨酸激酶 2 (Pyk2)、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 V804L (Ret (V804L))、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2 (RIPK2)、Rho相关蛋白激酶 I (ROCK-I)、Rho相关蛋白激酶 II (ROCK-II)、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Rsk1)、核糖体蛋白S6激酶 2 (Rsk2)、核糖体蛋白S6激酶 3 (Rsk3)、核糖体蛋白S6激酶 4 (Rsk4)、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A T106M (SAPK2a, T106M)、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3 (SAPK3)、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SGK)、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2 (SGK2)、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3 (SGK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1-530 (Src, 1-53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33 (STK33)、脾酪氨酸激酶(Syk)、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1 (TAO1)、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2 (TAO2)、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3 (TAO3)、TANK-结合激酶 1 (TBK1)、Tec 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内膜内皮细胞激酶 2 (Tie2)、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TXK 酪氨酸激酶(Txk)、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2 (WNK2)、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3 (WNK3)、Yamaguchi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es)、ζ链(TCR)相关蛋白激酶 70kDa (ZAP-70)和ZIP激酶(ZIPK)。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具有IC50为至少约12 μM的抑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的激酶活性。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MK3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的激酶活性,具有IC50为至少约16 μM的抑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激酶活性。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激酶活性,具有IC50为至少约12 μM的抑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具有IC50为至少约5 μM的抑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0%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50%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7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8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MK2激酶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和(2)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2)进一步抑制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的激酶活性;(3)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的激酶活性。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地:(1)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至少5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的激酶活性;(2)进一步抑制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至少5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的激酶活性;(3)进一步抑制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至少5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的激酶活性。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氨基酸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或其功能等同物的抑制概况,取决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细胞类型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至少一种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基本上抑制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激酶: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Abl)、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T3151) (Abl (T3151))、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253F) (Abl (Y253F))、退行发育淋巴瘤激酶(ALK)、Abelson-相关基因(Arg)、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1 (AMPKα1)、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2 (AMPKα2)、AMPK-相关蛋白激酶 5 (ARK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1 (ASK1)、Aurora激酶 B (Aurora-B)、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X染色体中骨髓酪氨酸激酶基因蛋白(Bmx)、乳房肿瘤激酶(BR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R28H) (BTK (R28H))、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CaMKI)、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β (CaMIIβ)、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γ (CaMKIIγ)、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δ (CaMK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δ (CaMKI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V (CaMKIV)、细胞分裂激酶 2 (CDK2/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3 (CDK3/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6 (CDK6/细胞周期蛋白D3)、细胞分裂激酶 7 (CDK7/细胞周期蛋白H/MAT1)、细胞分裂激酶 9 (CDK9/细胞周期蛋白 T1)、关卡激酶 2 (CHK2)、关卡激酶 2 (1157T) (CHK2 (1157T))、关卡激酶 2 (R145W) (CHK2 (R145W))、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cKit (D816V) (cKit (D816V))、C-src 酪氨酸激酶(CSK)、Raf 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RAF)、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1 (DAPK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2 (DAPK2)、紧张性肌营养障碍-蛋白激酶(DMPK)、DAP激酶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 1 (DRA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L858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861Q (EGFR (L861Q))、Eph受体A2 (EphA2) (EphA2)、Eph受体A3 (EphA3)、Eph受体A5 (EphA5)、Eph受体B2 (EphB2)、Eph受体B4 (EphB4)、成红血细胞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4 (ErbB4)、c-Fes 蛋白酪氨酸激酶(F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Flt3)、FMS 原癌基因(Fms)、单倍体生殖细胞特异性核蛋白激酶(Haspin)、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1 (IRAK1)、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4 (IRAK4)、IL2-诱导性T细胞激酶(Itk)、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淋巴细胞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淋巴细胞定向激酶(LOK)、Lyn 酪氨酸蛋白激酶(Lyn)、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 2 (MK2)、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 3 (MK3)、MEK1、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c-Mer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t)、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D1246N (Met (D1246N))、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Y1248D (Met Y1248D)、Misshapen/NIK相关激酶(MINK)、MAP激酶激酶 6 (MKK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混合谱系激酶 1 (MLK1)、MAP激酶信号整合激酶 2 (MnK2)、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 α (MRCKα)、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β (MRCKβ)、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1 (MSK1)、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 (MSK2)、肌肉特异性丝氨酸激酶 1 (MSSK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1 (MST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2 (MST2)、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3 (MST3)、肌肉,骨骼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MuSK)、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2 (NEK2)、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3 (NEK3)、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11 (NEK11)、70 kDa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p70S6K)、含PAS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SK)、磷酸化酶激酶亚基γ-2 (PhKγ2)、Pim-1激酶(Pim-1)、蛋白激酶 B α (PKBα)、蛋白激酶 Bβ (PKBβ)、蛋白激酶 B γ(PKBγ)、蛋白激酶 C α (PKCα)、蛋白激酶 C,β1 (PKCβ1)、蛋白激酶 C,β II (PKCβII)、蛋白激酶 C γ(PKCγ)、蛋白激酶 C ε (PKCε)、蛋白激酶 C ι (PCKι)、蛋白激酶 C μ (PKCμ)、蛋白激酶 C ζ (PKCζ)、蛋白激酶 D2 (PKD2)、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 α (PKG1α)、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β (PKG1β)、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 2 (PRK2)、富脯氨酸酪氨酸激酶 2 (Pyk2)、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 V804L (Ret (V804L))、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2 (RIPK2)、Rho相关蛋白激酶 I (ROCK-I)、Rho相关蛋白激酶 II (ROCK-II)、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Rsk1)、核糖体蛋白S6激酶 2 (Rsk2)、核糖体蛋白S6激酶 3 (Rsk3)、核糖体蛋白S6激酶 4 (Rsk4)、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A T106M (SAPK2a、T106M)、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3 (SAPK3)、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SGK)、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2 (SGK2)、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3 (SGK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1-530 (Src, 1-53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33 (STK33)、脾酪氨酸激酶(Syk)、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1 (TAO1)、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2 (TAO2)、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3 (TAO3)、TANK-结合激酶 1 (TBK1)、Tec 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内膜内皮细胞激酶 2 (Tie2)、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TXK 酪氨酸激酶(Txk)、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2 (WNK2)、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3 (WNK3)、Yamaguchi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es)、ζ链(TCR)相关蛋白激酶 70kDa (ZAP-70)和ZIP激酶(ZIPK)。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选自: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选自以下的至少两种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基本上抑制选自以下的激酶:退行发育淋巴瘤激酶(ALK)、乳房肿瘤激酶(BR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 (包括CaMK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CaMKII、包括CaMKIIβ、CaMKIIδ和CaMKIIγ)、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V (CaMKIV)、关卡激酶 2 (CHK2 (R145W))、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cKit (D816V) (cKit (D816V))、C-src 酪氨酸激酶(CSK)、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1 (DAPK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2 (DAPK2)、DAP激酶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 1 (DRA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861Q (EGFR (L861Q))、Eph受体A2 (EphA2)、Eph受体A3 (EphA3)、Eph受体A5 (EphA5)、Eph受体B2 (EphB2)、成红血细胞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4 (ErbB4)、c-Fes 蛋白酪氨酸激酶(F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Flt3)、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淋巴细胞定向激酶(LOK)、Lyn 酪氨酸蛋白激酶(Lyn)、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 2 (MK2)、MAP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 3 (MK3)、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MSK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1 (MST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2 (MST2)、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11(NEK11)、70 kDa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p70S6K)、含PAS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SK)、Pim-1激酶(Pim-1)、蛋白激酶B γ (PKBγ)、蛋白激酶C μ (PKCμ)、蛋白激酶 D2 (PKD2)、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 2 (PRK2)、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3 (SGK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Src)、脾酪氨酸激酶(Syk)、Tec 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内膜内皮细胞激酶 2 (Tie2)、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ζ链(TCR)相关蛋白激酶 70kDa (ZAP-70)和ZIP激酶(ZIPK)。
联合治疗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是抗炎药。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甾体抗炎药”是指含有17-碳4-环体系的大量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包括甾醇、各种激素(作为合成代谢类固醇)和糖苷。甾体抗炎药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皮质类固醇,诸如氢化可的松、羟基曲安西龙、α-甲基地塞米松、磷酸地塞米松、双丙酸倍氯米松、戊酸氯倍他索、地奈德、去氧米松、醋酸去氧皮质酮、地塞米松、二氯松、戊酸二氟可龙、fluadrenolone、氟氯奈德(fluclorolone acetonide)、新戊酸氟米松(flumethasone pivalate)、氟轻松(fluosinolone acetonide)、醋酸氟轻松(fluocinonide)、氟可丁酯(flucortine butylesters)、氟可龙(fluocortolone)、醋酸氟泼尼定(fluprednidene (fluprednylidene) acetate)、氟羟可舒松、哈西缩松、醋酸氢化可的松、丁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可的松、可托多松、flucetonide、氟氢可的松、diflu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氟氢可的松、difl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 acetonide、甲羟松、安西法尔(amcinafel)、安西非特、倍他米松和其酯的平衡物(balance)、氯泼尼松、醋酸氯泼尼松、氯可托龙、clescinolone、二氯松、二氟泼尼酯(diflurprednate)、氟氯奈德、氟尼缩松、氟米龙、氟培龙、氟泼尼龙、戊酸氢化可的松、环戊基丙酸氢化可的松、氢可松氨酯、甲泼尼松、帕拉米松、波尼松龙、泼尼松、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西龙和它们的混合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非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非甾体抗炎药”是指其作用类似阿司匹林的一大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布洛芬(Advil®)、萘普生钠(Aleve®)和对乙酰氨基酚(Tylenol®)。可用于本发明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昔康类,诸如吡罗昔康(piroxicam)、伊索昔康(isoxicam)、替诺昔康(tenoxicam)、舒多昔康(sudoxicam)和CP-14,304;双水杨酯、贝诺酯(benorylate)、trilisate、safapryn、solprin、二氟尼柳(diflunisal)和芬度柳(fendosal);醋酸衍生物,诸如双氯芬酸(diclofenac)、芬氯酸(fenclofenac)、消炎痛(indomethacin)、舒林酸(sulindac)、托美汀(tolmetin)、伊索克酸(isoxepac)、呋罗芬酸(furofenac)、硫平酸(tiopinac)、齐多美辛(zidometacin)、阿西美辛(acematacin)、芬替酸(fentiazac)、佐美酸(zomepirac)、clindanac、奥昔平酸(oxepinac)、联苯乙酸(felbinac)和酮咯酸(ketorolac);芬那酸类,诸如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甲氯芬那酸(meclofenamic acid)、氟芬那酸(flufenamic acid)、尼氟酸(niflumic acid)和托芬那酸(tolfenamic acid);丙酸衍生物,诸如苯噁洛芬(benoxaprofen)、氟比洛芬(flurbiprofen)、酮洛芬(ketoprofen)、非诺洛芬(fenoprofen)、芬布芬(fenbufen)、吲哚洛芬(indopropfen)、吡洛芬(pirprofen)、卡洛芬(carprofen)、奥沙普秦(oxaprozin)、普拉洛芬(pranoprofen)、咪洛芬(miroprofen)、硫噁洛芬(tioxaprofen)、舒洛芬(suprofen)、阿明洛芬(alminoprofen)和噻洛芬酸(tiaprofenic);吡唑类,诸如保泰松(phenylbutazone)、羟保泰松(oxyphenbutazone)、非普拉宗(feprazone)、阿扎丙宗(azapropazone)和三甲保泰松(trimethazone)。也可以使用这些非甾体抗炎药的混合物以及这些药物的皮肤病学可接受的盐和酯。例如,依托非那酯(etofenamate)——一种氟芬那酸衍生物,尤其可用于表面(topical)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包括但不限于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药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治疗肽对正常伤口愈合没有影响。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治疗肽能够对伤口发挥抗菌作用。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镇痛药。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通过提高疼痛阈值而缓解疼痛,而不扰乱意识或改变其它感觉形态。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非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是缓解疼痛但不是阿片类镇痛药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依托度酸(etodolac)、消炎痛、舒林酸、托美汀、萘丁美酮(nabumetone)、吡罗昔康、对乙酰氨基酚、非诺洛芬、氟比洛芬、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naproxen)、萘普生钠、奥沙普秦、阿司匹林、胆碱三水杨酸镁、二氟尼柳、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和保泰松。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或“麻醉镇痛药”是结合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产生激动剂作用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可待因(codeine)、芬酞尼(fentanyl)、二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左啡诺(levorphanol)、度冷丁(meperidine)、美沙酮(methadone)、吗啡(morphine)、羟考酮(oxycodone)、羟吗啡酮(oxymorphone)、丙氧芬(propoxyphene)、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布托啡诺(butorphanol)、地佐辛(dezocine)、纳布啡(nalbuphine)和喷他佐辛(pentazocine)。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抗感染药。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感染药是抗生素药物。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生素药物”意指能够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或破坏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抗生素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G;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摩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噻吩;头孢克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丙烯;氯碳头孢;头孢他美;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磺啶;氟罗沙星;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西诺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托普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葡庚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利福平;莫匹罗星;甲硝唑;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莫克拉;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的组合;以及它们的各种盐、酸、碱和其它衍生物。抗细菌抗生素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carbacephems、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
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钙拮抗剂、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降低非靶影响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激酶的激酶活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而基本上不抑制一种或多种非靶蛋白的活性。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非靶蛋白是非靶激酶或非靶受体。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非靶蛋白选自: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Abl)、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T3151) (Abl (T3151))、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253F) (Abl (Y253F))、 退行发育淋巴瘤激酶(ALK)、Abelson-相关基因(Arg)、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1 (AMPKα1)、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2 (AMPKα2)、AMPK-相关蛋白激酶 5 (ARK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1 (ASK1)、Aurora激酶 B (Aurora-B)、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X染色体中骨髓酪氨酸激酶基因蛋白(Bmx)、乳房肿瘤激酶(BR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R28H) (BTK (R28H))、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β (CaMIIβ)、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γ (CaMKIIγ)、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δ (CaMK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δ (CaMKI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V (CaMKIV)、细胞分裂激酶 2 (CDK2/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3 (CDK3/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6 (CDK6/细胞周期蛋白D3)、细胞分裂激酶 7 (CDK7/细胞周期蛋白H/MAT1)、细胞分裂激酶 9 (CDK9/细胞周期蛋白 T1)、关卡激酶 2 (CHK2)、关卡激酶 2 (1157T) (CHK2 (1157T))、关卡激酶 2 (R145W) (CHK2 (R145W))、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cKit (D816V) (cKit (D816V))、C-src 酪氨酸激酶(CSK)、Raf 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RAF)、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1 (DAPK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2 (DAPK2)、紧张性肌营养障碍-蛋白激酶(DMPK)、DAP激酶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 1 (DRA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L858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L861Q (EGFR (L861Q))、Eph受体A2 (EphA2) (EphA2)、Eph受体A3 (EphA3)、Eph受体A5 (EphA5)、Eph受体B2 (EphB2)、Eph受体B4 (EphB4)、成红血细胞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系物4 (ErbB4)、c-Fes 蛋白酪氨酸激酶(Fe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FGFR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FGFR4)、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Flt3)、FMS原癌基因(Fms)、单倍体生殖细胞特异性核蛋白激酶(Haspin)、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1 (IRAK1)、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4 (IRAK4)、IL2-诱导性T细胞激酶(Itk)、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淋巴细胞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淋巴细胞定向激酶(LOK)、Lyn 酪氨酸蛋白激酶(Lyn)、MEK1、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c-Mer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t)、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D1246N (Met (D1246N))、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Y1248D (Met Y1248D)、Misshapen/NIK相关激酶(MINK)、MAP激酶激酶 6 (MKK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混合谱系激酶 1 (MLK1)、MAP激酶信号整合激酶 2 (MnK2)、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 α (MRCKα)、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β (MRCKβ)、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1 (MSK1)、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 (MSK2)、肌肉特异性丝氨酸激酶 1 (MSSK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1 (MST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2 (MST2)、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3 (MST3)、肌肉,骨骼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MuSK)、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2 (NEK2)、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3 (NEK3)、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11 (NEK11)、70 kDa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p70S6K)、含PAS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SK)、磷酸化酶激酶亚基γ-2 (PhKγ2)、Pim-1激酶(Pim-1)、蛋白激酶 B α (PKBα)、蛋白激酶 Bβ (PKBβ)、蛋白激酶 B γ(PKBγ)、蛋白激酶 C α (PKCα)、蛋白激酶 C,β1 (PKCβ1)、蛋白激酶 C,β II (PKCβII)、蛋白激酶 C γ(PKCγ)、蛋白激酶 C ε (PKCε)、蛋白激酶 C ι (PCKι)、蛋白激酶 C μ (PKCμ)、蛋白激酶 C ζ (PKCζ)、蛋白激酶 D2 (PKD2)、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 α (PKG1α)、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β (PKG1β)、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 2 (PRK2)、富脯氨酸酪氨酸激酶 2 (Pyk2)、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 V804L (Ret (V804L))、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2 (RIPK2)、Rho相关蛋白激酶 I (ROCK-I)、Rho相关蛋白激酶 II (ROCK-II)、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Rsk1)、核糖体蛋白S6激酶 2 (Rsk2)、核糖体蛋白S6激酶 3 (Rsk3)、核糖体蛋白S6激酶 4 (Rsk4)、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A T106M (SAPK2a, T106M)、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3 (SAPK3)、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SGK)、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2 (SGK2)、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3 (SGK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1-530 (Src, 1-53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33 (STK33)、脾酪氨酸激酶(Syk)、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1 (TAO1)、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2 (TAO2)、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3 (TAO3)、TANK-结合激酶 1 (TBK1)、Tec 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内膜内皮细胞激酶 2 (Tie2)、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TXK 酪氨酸激酶(Txk)、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2 (WNK2)、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3 (WNK3)、Yamaguchi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es)、ζ链(TCR)相关蛋白激酶 70kDa (ZAP-70)和ZIP激酶(ZIPK)。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非靶蛋白的结合活性,具有IC50值为至少约30 μM的抑制活性。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非靶激酶选自:退行发育淋巴瘤激酶(ALK)、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1 (AMPKα1)、5'-AMP活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α-2 (AMPKα2)、AMPK-相关蛋白激酶 5 (ARK5)、凋亡信号调节激酶 1 (ASK1)、Aurora激酶 B (Aurora-B)、AXL受体酪氨酸激酶(Axl)、X染色体中骨髓酪氨酸激酶基因蛋白(Bmx)、乳房肿瘤激酶(BR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BTK)、Bruton氏酪氨酸激酶(R28H) (BTK (R28H))、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β (CaMIIβ)、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γ (CaMKIIγ)、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δ (CaMK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δ (CaMKIIδ)、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V (CaMKIV)、细胞分裂激酶 2 (CDK2/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3 (CDK3/细胞周期蛋白E)、细胞分裂激酶 6 (CDK6/细胞周期蛋白D3)、细胞分裂激酶 7 (CDK7/细胞周期蛋白H/MAT1)、细胞分裂激酶 9 (CDK9/细胞周期蛋白T1)、关卡激酶 2 (CHK2)、关卡激酶 2 (1157T) (CHK2 (1157T))、关卡激酶 2 (R145W) (CHK2 (R145W))、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cKit (D816V) (cKit (D816V))、C-src 酪氨酸激酶(CSK)、Raf 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RAF)、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1 (DAPK1)、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2 (DAPK2)、紧张性肌营养障碍-蛋白激酶(DMPK)、DAP激酶相关凋亡诱导蛋白激酶 1 (DRAK1)、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 (Flt3)、单倍体生殖细胞特异性核蛋白激酶(Haspin)、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1 (IRAK1)、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4 (IRAK4)、IL2-诱导性T细胞激酶(Itk)、淋巴细胞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淋巴细胞定向激酶(LOK)、Lyn 酪氨酸蛋白激酶(Lyn)、MEK1、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c-Mer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r)、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Met)、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D1246N (Met (D1246N))、c-Met 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 Y1248D (Met Y1248D)、Misshapen/NIK相关激酶(MINK)、MAP激酶激酶 6 (MKK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混合谱系激酶 1 (MLK1)、MAP激酶信号整合激酶 2 (MnK2)、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 α (MRCKα)、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激酶相关CDC42-结合激酶β (MRCKβ)、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1 (MSK1)、促分裂原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 (MSK2)、肌肉特异性丝氨酸激酶 1 (MSSK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1 (MST1)、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2 (MST2)、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 3 (MST3)、肌肉,骨骼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MuSK)、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2 (NEK2)、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3 (NEK3)、Never in mitosis A相关激酶 11 (NEK11)、70 kDa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p70S6K)、含PAS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SK)、磷酸化酶激酶亚基γ-2 (PhKγ2)、Pim-1激酶(Pim-1)、蛋白激酶 B α (PKBα)、蛋白激酶 Bβ (PKBβ)、蛋白激酶 B γ(PKBγ)、蛋白激酶 C α (PKCα)、蛋白激酶 C,β1 (PKCβ1)、蛋白激酶 C,β II (PKCβII)、蛋白激酶 C γ(PKCγ)、蛋白激酶 C ε (PKCε)、蛋白激酶 C ι (PCKι)、蛋白激酶 C μ (PKCμ)、蛋白激酶 C ζ (PKCζ)、蛋白激酶 D2 (PKD2)、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 α (PKG1α)、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 1β (PKG1β)、蛋白激酶C相关激酶 2 (PRK2)、富脯氨酸酪氨酸激酶 2 (Pyk2)、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 V804L (Ret (V804L))、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2 (RIPK2)、Rho相关蛋白激酶 I (ROCK-I)、Rho相关蛋白激酶 II (ROCK-II)、核糖体蛋白S6激酶 1 (Rsk1)、核糖体蛋白S6激酶 2 (Rsk2)、核糖体蛋白S6激酶 3 (Rsk3)、核糖体蛋白S6激酶 4 (Rsk4)、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2A T106M (SAPK2a,T106M)、应激活化蛋白激酶 3 (SAPK3)、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SGK)、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2 (SGK2)、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 3 (SGK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1-530 (Src,1-53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33 (STK33)、脾酪氨酸激酶(Syk)、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1 (TAO1)、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2 (TAO2)、Thousand and one amino acid protein 3 (TAO3)、TANK-结合激酶 1 (TBK1)、Tec 蛋白酪氨酸激酶(Tec)、内膜内皮细胞激酶 2 (Tie2)、酪氨酸激酶受体A (TrkA)、TXK 酪氨酸激酶(Txk)、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2 (WNK2)、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 3 (WNK3)、Yamaguchi肉瘤病毒癌基因同系物1 (Yes)、ζ链(TCR)相关蛋白激酶 70kDa (ZAP-70)和ZIP激酶(ZIPK)。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非靶蛋白是非靶激酶。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50%的激酶活性。按照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6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5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4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2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1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10%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9%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8%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7%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6%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5%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4%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3%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激酶的低于1%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提高非靶激酶的激酶活性。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非靶蛋白是非靶受体。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50%的结合活性。按照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65%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50%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40%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20%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15%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10%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9%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8%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7%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6%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5%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4%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3%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2%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非靶受体的低于1%的结合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提高所述非靶受体的结合活性。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选自:血管紧张素2、铃蟾肽、黑皮质素4、神经激肽2、神经肽Y、血清素2A、血管活性肠肽和小电导钙活化K+通道。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血管紧张素2。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铃蟾肽。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黑皮质素4。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神经激肽2。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神经肽Y。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血清素2A。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血管活性肠肽。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非靶受体是小电导钙活化K+通道。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基本上不被抑制的所述一种或多种其它选定激酶选自: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CaMKII、包括其亚基CaMKIIδ)、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细胞-肉瘤(c-SRC)、脾酪氨酸激酶(SYK)、c-Src 酪氨酸激酶(CSK)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为了增强药物功效以及降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或其功能等同物在非靶组织中的积累,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本发明多肽或其功能等同物可以与靶向部分相连,所述靶向部分将所述多肽导向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靶向部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i) 已知或未知受体的配体,或(ii)结合在特定细胞类型的表面上表达的特定分子靶(例如肽或糖类)的化合物、肽或单克隆抗体。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并且所述第二多肽包含其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实质同一性的治疗结构域。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参见例如美国公布申请号2009-0196927、美国公布申请号2009-0149389和美国公布申请号2010-0158968,每篇文献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WLRRIKA (SEQ ID NO: 13)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为YGRKKRRQRRR (SEQ ID NO: 14)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FAKLAARLYR (SEQ ID NO: 16)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的多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为氨基酸序列HRRIKAWLKKI (SEQ ID NO: 18)的多肽。
治疗量/剂量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 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1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1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1 mg/kg (或100 µ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1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2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3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4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5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6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7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8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9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9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8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7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6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5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4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3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2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001 mg/kg体重。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2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2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2 μg/kg/天至3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 μg/kg/天至4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 μg/kg/天至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 μg/kg/天至6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 μg/kg/天至7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7 μg/kg/天至8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 μg/kg/天至9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 μg/kg/天至1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 μg/kg/天至1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0 μg/kg/天至1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5 μg/kg/天至2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25 μg/kg/天至3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0 μg/kg/天至3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5 μg/kg/天至4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0 μg/kg/天至4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5 μg/kg/天至5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0 μg/kg/天至5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5 μg/kg/天至60 μg/kg/天.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0 μg/kg/天至6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5 μg/kg/天至7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70 μg/kg/天至7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0 μg/kg/天至8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5 μg/kg/天至9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0 μg/kg/天至9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5 μg/kg/天至100 μg/kg/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1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2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5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10 μg/kg/天。
制剂
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可以以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式施用。当用于药物时,所述盐应当是药学上可接受的,但是非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传统上可以用来制备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样的盐包括但不限于:由以下酸制备的盐: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马来酸、乙酸、水杨酸、对甲苯磺酸、酒石酸、柠檬酸、甲磺酸、甲酸、丙二酸、琥珀酸、萘-2-磺酸和苯磺酸。这样的盐也可以作为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制备,诸如羧酸基团的钠盐、钾盐或钙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本领域众所周知。例如,P. H. Stahl等人在以下文献中详细描述了药学上可接受的盐:"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 (Wiley VCH, Zurich, Switzerland: 2002)。所述盐可以在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的最终分离和纯化期间现场制备,或者可以通过使游离碱功能与适宜的有机酸单独反应而制得。代表性酸加成盐包括但不限于乙酸盐、己二酸盐、藻酸盐、柠檬酸盐、天冬氨酸盐、苯甲酸盐、苯磺酸盐、硫酸氢盐、丁酸盐、樟脑酸盐、樟脑磺酸盐、二葡萄糖酸盐、甘油磷酸盐、半硫酸盐、庚酸盐、己酸盐、富马酸盐、盐酸盐、氢溴酸盐、氢碘酸盐、2-羟基乙磺酸盐、乳酸盐、马来酸盐、甲磺酸盐、烟酸盐、2-萘磺酸盐、草酸盐、双羟萘酸盐、果胶酯酸盐、过硫酸盐、3-苯基丙酸盐、苦味酸盐、新戊酸盐、丙酸盐、琥珀酸盐、酒石酸盐、硫氰酸盐、磷酸盐、谷氨酸盐、碳酸氢盐、对甲苯磺酸盐和十一烷酸盐。此外,碱性含氮基团可以用诸如以下的试剂季铵化:低级烷基卤,如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氯、溴和碘;二烷基硫酸盐,如二甲基、二乙基、二丁基和二戊基硫酸盐;长链卤化物,如癸基、月桂基、肉豆蔻基和硬脂基氯、溴和碘;芳基烷基卤,如苄基和苯乙基溴和其它物质。由此获得水或油溶性或分散性产物。可以用来形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的酸的实例包括:诸如盐酸、氢溴酸、硫酸和磷酸的无机酸,和诸如草酸、马来酸、琥珀酸和柠檬酸的有机酸。碱加成盐可以在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的最终分离和纯化期间,通过使含羧酸部分与适宜的碱反应现场制得,所述碱诸如药学上可接受的阳离子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或者与氨或有机伯胺、仲胺或叔胺反应制得。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阳离子,如锂盐、钠盐、钾盐、钙盐、镁盐和铝盐等;和无毒季铵和胺阳离子,包括铵、四甲基铵、四乙基铵、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四乙胺、二乙胺、乙胺等。可用于形成碱加成盐的其它代表性有机胺包括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吡啶、吡嗪等。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也可以采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标准程序来获得,例如通过使足够碱性的化合物如胺与提供生理上可接受的阴离子的适宜酸反应而获得。也可以制备羧酸的碱金属(例如钠、钾或锂)或碱土金属(例如钙或镁)盐。
所述制剂可以方便地以单位剂型提供,可以通过药剂学领域众所周知的任一种方法来制备。所有方法都包括使治疗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合物(“活性化合物”)与构成一种或多种辅助剂的载体结合的步骤。一般而言,所述制剂如下制备:通过使所述活性剂与液体载体或细碎的固体载体或这两者均匀地紧密结合,然后必要时,将产物定型为所需的制剂。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控释载体。术语“控释”旨在意指其中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方式或模式受控的任何含药物制剂。这包括即释(immediate release)制剂和非即释制剂,非即释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缓释(sustained release)和迟释(delayed release)制剂。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控释通过温度改变而介导。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控释通过pH改变而介导。
注射用贮库形式(Injectable depot form)可以通过在生物降解性聚合物中形成治疗药的微囊化基质来制备,所述聚合物例如为但不限于:聚酯(聚乙交酯、聚乳酸及其组合)、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聚氨基衍生生物聚合物、聚酐、聚原酸酯、聚磷腈、蔗糖乙酸异丁酸酯(SAIB)、可光聚生物聚合物、天然生物聚合物、蛋白聚合物、胶原蛋白和多糖。根据药物与聚合物的比例以及所用的特定聚合物的性质,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这样的长效制剂可以用适宜的聚合材料或疏水材料(例如作为可接受油中的乳剂)或离子交换树脂、或作为微溶性衍生物(例如作为微溶性盐)来配制。注射用贮库制剂也可以通过将药物捕集在与机体组织相容的脂质体或微乳剂中而制得。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迟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迟释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天然聚合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缓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缓释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天然聚合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短期释放载体。本文所用的术语“短期(short-term)”释放意指构建和布置植入物,以递送活性成分的治疗水平达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或23小时。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短期释放载体递送活性成分的治疗水平达约1、2、3或4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长期释放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长期释放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合成聚合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包含粒子。本文所用的“粒子”意指其中或其上含有本文所述组合物的极小成分(constituent) (例如纳米粒、微米粒,或在某些情况下更大)。
所述组合物也可以含有适宜的辅助剂,包括但不限于:防腐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通过各种抗细菌和抗真菌药物,例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氯丁醇、苯酚、山梨酸等,可以确保防止微生物的作用。包括等渗剂如糖、氯化钠等可能也是合乎要求的。通过利用延迟吸收的药剂,如单硬脂酸铝和明胶,可以达到可注射药物形式的延长吸收。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多肽与聚乙二醇(PEG)聚合物链共价连接。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多肽与烃类结合在一起,以产生烃结合的肽,其能够形成稳定的α螺旋结构(Schafmeister, C.等人, J. Am. Chem. Soc., 2000, 122, 5891-5892,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多肽被包封或捕获到微球、纳米囊、脂质体或微乳剂中,或包含d-氨基酸,以提高所述肽的稳定性、延长肽的递送或改变所述肽的活性。这些技术在本领域众所周知,可以同时延长稳定性和释放数小时至数日,或延迟附近细胞对该药物的摄入。
II. 用于治疗、减轻或预防皮肤瘢痕的敷料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敷料,其包含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治疗、缓解或预防所述受试者的皮肤瘢痕。
敷料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用于本发明的适宜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胶原蛋白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肽浸泡缝合线或它们的组合。
纱布敷料可以粘附于伤口表面,当移除时可以破坏伤口床。因此,纱布敷料一般用于小伤口或作为二级敷料(secondary dressings)。
薄纱敷料不粘附于伤口表面。它们适用于平浅的伤口,可用于敏感性皮肤患者。薄纱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Jelonet®和Paranet®。
藻酸盐敷料包含藻酸钙(一种海草成分)。当与伤口接触时,敷料中的钙与伤口流体中的钠交换,这使敷料变成凝胶,维持潮湿的伤口环境。这些敷料对于渗出伤口是良好的,并且有助于形成腐肉伤口的清创。一般而言,藻酸盐敷料不用于低渗出伤口,因为这会引起干燥和成疤。藻酸盐敷料每日更换。藻酸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Kaltostat®和Sorbsan®。
聚氨酯或硅酮泡沫敷料经设计用来吸收大量渗出液。它们维持潮湿的伤口环境,但是对于清创不如藻酸盐或水胶体有用。一般而言,它们不用于低渗出伤口,因为这会引起干燥和成疤。聚氨酯或硅酮泡沫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Allevyn®和Lyofoam®。
胶原蛋白敷料通常以垫、凝胶或粒子形式提供。它们促进新形成的胶原蛋白在伤口床中沉积,并吸收渗出液,提供潮湿环境。
其它适宜的敷料包括封闭性敷料。本文所用的“封闭性敷料”意指防止空气或细菌达到伤口或损害并且保持潮湿、热、体液和药物的敷料。传统的敷料如纱布和telfa垫(telfa pads) (非胶粘垫)促进伤口表面清创以及还粘附于伤口表面。当移除时,所述敷料剥离新形成的表皮,引起出血和延长愈合过程。由于所述伤口干燥和破裂,运动通常疼痛并受到抑制。研究已经表明:封闭性敷料通过捕获水分紧接到伤口床,防止干燥和焦痂形成。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封闭性敷料是全封闭性敷料。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封闭性敷料是半透性敷料。用于本发明的封闭性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薄膜敷料(全封闭性敷料)、半透性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或它们的组合。
薄膜敷料和半透膜敷料包括可以用来覆盖伤口的多个材料片层。这样的敷料可以包含无菌材料。用于制造这种薄膜的适宜材料包括聚氨酯和壳多糖。薄膜敷料(或半透膜敷料)可以涂覆有胶粘剂,如丙烯酸胶粘剂,以便帮助其保留在需要的位点。这种类型的敷料可以是透明的,因此允许检查伤口愈合进展。这些敷料通常适用于具有低渗出物的浅伤口。薄膜或半透膜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OpSite® 和Tegaderm®。
水凝胶敷料主要由纤维复杂网络中的水组成,所述纤维网络保持聚合物凝胶完整。释放水以保持伤口湿润。这些敷料可以用于坏死性或腐肉伤口床,以便再水合和清除死亡组织。它们并不用于中度或重度渗出伤口。水凝胶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Tegagel®、Intrasite®。
水胶体敷料由与疏水胶粘基质连接在一起的亲水粒子(如明胶和果胶)组成,覆有外膜或泡沫层。当水胶体施用于伤口时,伤口接触区中的任何渗出液被吸收,形成膨胀的凝胶,填充伤口并提供受控的吸收梯度至敷料其余部分。这创造了温暖潮湿的环境,促进清创和愈合。根据所选择的水凝胶敷料,它们可以适用于轻度至重度渗出物的伤口、腐肉形成性或肉芽形成性伤口。这种敷料可以多种形式(胶粘垫或非胶粘垫、糊剂或散剂)获得,但是最常作为自胶粘垫。水凝胶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DuoDERM®和Tegasorb®。
技术人员会理解,有待用于特定伤口的适宜伤口愈合敷料可以参考伤口类型、伤口大小和伤口的愈合进展来选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敷料包含机械活性敷料。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机械活性敷料构建用来可移除地固定至伤口附近的皮肤表面,以便给伤口施加牵力。所述机械活性敷料可以保护伤口抵御来源于皮肤本身的内源应力(例如通过角质层、表皮或真皮组织转移到伤口的应力)、和/或外源应力(例如通过机体运动或肌肉作用而转移至伤口的应力)。在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械活性敷料保护伤口抵御内源应力,而不影响伤口上的外源应力。在某些其它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械活性敷料保护伤口抵御外源应力,而不影响对伤口的内源应力。
所述机械活性敷料可以以多种方式可移除地固定至皮肤表面。例如,所述机械活性敷料可以借助胶粘剂、借助皮肤刺穿装置或这两者,可移除地固定至皮肤表面。适宜的胶粘剂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聚丙烯酸、基于聚异丁烯(polysobutylene)和基于硅酮的压敏胶粘剂。适宜的皮肤刺穿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微针、缝线、锚、钉、微叉(microtines)等。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机械活性敷料是应力屏蔽装置,其采用硅酮聚合物片层(NuSil, Lafayette, CA)和固定于Teflon®延伸片层(DuPont, Wilmington, DE)的压敏胶粘剂(NuSil)制造(Gurtner, G.等人, Ann Surg, 254: 217-225, 2011, 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机械活性敷料包含可用于在伤口愈合过程的某些方面提供帮助的活性剂。所述活性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抗感染药、生长因子、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促进凝血的凝血剂(例如凝血酶药)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还包含皮肤代用品,其包埋于具有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敷料中或敷料表面,提供三维胞外支架。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在伤口闭合之前施用于伤口。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在伤口闭合时施用于伤口。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在伤口闭合后施用于伤口。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尸皮肤、猪尸皮肤和猪小肠粘膜下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由基本上不含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是构造生物材料。适宜的构造生物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和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是合成皮肤代用品。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含有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肽是生物模拟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是水凝胶。
MK2抑制剂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为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选自: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实质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示例性小分子MK2抑制剂已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5: 1587 (2005); Wu, J. –P.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64 (2007); Trujillo, J. I.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57 (2007); Goldberg,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938 (2008); Xiong, Z.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1994 (2008); Anderson, D. R.等人, J. Med. Chem., 50: 2647 (2007); Lin, S.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323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7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82 (2009); Harris, C. M.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334 (2010); Schlapbach, A.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6142 (2008); 和Velcicky, J.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1293 (2010),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
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与ATP竞争结合MK2。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示例性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Pyrrolopyridine inhibitors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 (MK-2),” J. Med. Chem., 50: 2647-2654 (2007),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H、Cl、苯基、吡啶、嘧啶、噻吩基、萘基、苯并噻吩基或喹啉。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OH、Cl、F、CF3、CN、乙酰基、甲氧基、NH2、CO2H、CONH-环丙基、CONH-环戊基、CONH-环己基、CONHCH2-苯基、CONH(CH2)2-苯基或CON(甲基)CH2-苯基。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多环内酰胺类似物。示例性多环内酰胺类似物描述于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5-4718 (2010); 和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9-4723 (2010),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皮肤瘢痕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可以因伤口愈合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的特征为:与在正常对照受试者组织中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活性相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在组织中的活性异常。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改善胶原蛋白纤维在伤口中的排列。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伤口中的胶原蛋白环形成。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加速伤口愈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如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颜色匹配(CM)、无光泽/有光泽(M/S)评估、轮廓(C)评估、变形(D)评估、质地(T)评估或它们的组合所测定。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或瘢痕相关基因产物的产生。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信使RNA (mRNA)的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瘢痕相基因产物的水平。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以下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选自: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减少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炎性细胞或干细胞侵润到伤口中,所述炎性细胞或干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单核细胞、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或树突细胞。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是肥大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大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CD11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单核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单核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11b。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巨噬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巨噬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F4/80。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是辅助T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CD8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祖细胞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造血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Sca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Sca1,但不包括CD4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伤口中的表达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信使RNA (mRNA)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蛋白水平。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炎性介质的水平。按照某些实施方案,由此调节的所述炎性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白介素-1 (IL-1)、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 (IL-12)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裂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压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挫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刺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撕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灼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溃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切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意指因疾病、病症、病况或损害所致的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肥厚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萎缩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挛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切伤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厚性瘢痕因高张力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高张力伤位于接近关节处。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关节为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手指关节或它们的组合。本文所用的术语“接近”意指非常近的距离。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0.001 mm至约15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1 mm至约0.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5 mm至约0.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1 mm至约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5 mm至约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1 mm至约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5 mm至约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mm至约2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mm至约3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mm至约4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mm至约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mm至约6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mm至约7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mm至约8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mm至约9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mm至约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cm至约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cm至约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cm至约4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cm至约5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cm至约6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cm至约7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cm至约8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cm至约9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cm至约10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0 cm至约1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1 cm至约1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2 cm至约1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4 cm至约15 cm。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裂伤、刀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裂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刀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压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挫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刺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撕裂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灼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溃疡所致。
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相关的皮肤瘢痕
本文所用的术语“自身免疫病”意指其中通常抗击感染和病毒的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靶向并攻击机体自身的正常健康组织的疾病、病症或病况。在高等生物中,多种免疫耐受机制消除带有自身抗原特异性受体的淋巴细胞或使所述淋巴细胞失活。然而,某些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能够从这样的机制中逃逸,并且使其自身出现在外周淋巴细胞池中。
自身免疫由多种基因产物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与免疫缺陷病不同,在免疫缺陷病中单个显性遗传性状常常是主要的疾病决定因素。(综述于Fathman, C. G.等人, “An array of possibilities for the study of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605-611 (2005); Anaya, J.-M., “Common mechanism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the autoimmune τtology),” Autoimmunity Reviews, 11(11): 781-784 (2012))。自身免疫病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并且难以治疗。(例如综述于Hayter, S. M.等人, “Updated assessment of the prevalence, spectrum and case definition of autoimmune disease,” Autoimmunity Reviews, 11(10): 754-765 (2012); 和Rioux, J. D.等人, “Paths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 Nature, 435(7042): 584-589 (2005))。
阻止这种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致病潜能的一种机制是经由专用谱系的调节性T (TR)细胞。已靶向这些细胞以在多种多样的自身免疫病中进行治疗干涉(综述于Kronenberg, M.等人, “Regulation of immunity by self-reactive T cells,” Nature, 435(7042): 598-604 (2005))。
自身免疫病中受到关注的病理性级联中的其它组分包括例如:参与淋巴细胞归巢至靶组织的因子;对于免疫细胞渗透血管和胞外基质重要的酶;组织内介导病理的细胞因子;在疾病位点介导损害的各种细胞类型;细胞抗原;特异性适应性受体,包括T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和毒性介质,如补体成分和氧化氮。(综述于Feldmann, M.等人, “Design of effective immunotherapy for human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612-619 (2005))。
尽管单个基因中的突变可以引起自身免疫,但是大多数自身免疫病与多个序列变异体相关。(综述于Rioux, J. D.等人, “Paths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 Nature, 435(7042): 584-589 (2005); 和Goodnow, C. C.等人, “Cellular and genetic mechanisms of self-tolerance and autoimmunity,” Nature, 435(7042): 590-596 (2005))。自身免疫病可与慢性炎症相关。这种自身免疫病被称为“自身炎性病况”。(综述于Hashkes, P.J.等人, “Autoinflammatory syndromes,” Pediatr. Clin. North Am., 59(2): 447-470 (2012))。
全身性自身免疫包括其中自身反应性并不限于单个器官或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况。这一定义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病,其包括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等。皮肤SLE是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包括特异性皮肤表现,如“蝴蝶”皮疹、光敏皮疹皮炎和盘状损害以及脉管炎和脱发。SLE的特征为存在抗核抗体(ANA),并且与慢性炎症相关。硬皮病(或系统性硬化)的标志为炎症,随后在皮肤和内脏中沉积ANA。硬皮病的特征为末梢指尖的外周动脉中循环显著降低(通常受冷温度刺激),被称为Reynauld氏现象。天疱疮包括一组自身免疫发疱疾病,特征为自身抗体诱导的表皮细胞-细胞分离(皮肤棘层松解)。天疱疮临床表现为萎软状大水疱和皮肤糜烂。白癫风一种皮肤脱色素病,可能与其它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综合征I型相关。白癫风的特征为存在抗黑素细胞自身抗体、CD4+和CD8+ T淋巴细胞浸润皮肤以及I型细胞因子过表达概况。疱疹样皮炎(DH)是非常痒的终身性多形态发疱皮肤病,与谷蛋白敏感性相关。DH中的主要自身抗原是组织转谷氨酰胺酶,发现于肠和皮肤。银屑病是常见的有遗传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影响1-3%的白种人群。银屑病的特征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棘皮症)以及真皮毛细管炎症和扩张。(Paul, W. E., “Chapter 1: The immune system: an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 Immunology, 第四版, 编辑Paul, W. E., Lippicott-Raven Publishers, Philadelphia (1999); Nancy, A. –L. and Yehuda, S.,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utoimmune skin disorders,” Arch. Dermatol. Res., 301: 57-64 (2009))。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治疗与自身免疫皮肤病相关的皮肤瘢痕。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硬化(硬皮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天疱疮。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白癫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疱疹样皮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银屑病。
联合治疗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是抗炎药。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甾体抗炎药”是指含有17-碳4-环体系的大量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包括甾醇、各种激素(作为合成代谢类固醇)和糖苷。甾体抗炎药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皮质类固醇,诸如氢化可的松、羟基曲安西龙、α-甲基地塞米松、磷酸地塞米松、双丙酸倍氯米松、戊酸氯倍他索、地奈德、去氧米松、醋酸去氧皮质酮、地塞米松、二氯松、戊酸二氟可龙、fluadrenolone、氟氯奈德、新戊酸氟米松、氟轻松、醋酸氟轻松、氟可丁酯、氟可龙、醋酸氟泼尼定、氟羟可舒松、哈西缩松、醋酸氢化可的松、丁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可的松、可托多松、flucetonide、氟氢可的松、diflu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氟氢可的松、difl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 acetonide、 甲羟松、安西法尔、安西非特、倍他米松和其酯的平衡物、氯泼尼松、醋酸氯泼尼松、氯可托龙、clescinolone、二氯松、二氟泼尼酯、氟氯奈德、氟尼缩松、氟米龙、氟培龙、氟泼尼龙、戊酸氢化可的松、环戊基丙酸氢化可的松、氢可松氨酯、甲泼尼松、帕拉米松、波尼松龙、泼尼松、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西龙和它们的混合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非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非甾体抗炎药”意指其作用类似阿司匹林的一大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布洛芬(Advil®)、萘普生钠(Aleve®)和对乙酰氨基酚(Tylenol®)。可用于本发明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昔康类,诸如吡罗昔康、伊索昔康、替诺昔康、舒多昔康和CP-14,304;双水杨酯、贝诺酯、trilisate、safapryn、solprin、二氟尼柳和芬度柳;醋酸衍生物,诸如双氯芬酸、芬氯酸、消炎痛、舒林酸、托美汀、伊索克酸、呋罗芬酸、硫平酸、齐多美辛、阿西美辛、芬替酸、佐美酸、clindanac、奥昔平酸、联苯乙酸和酮咯酸;芬那酸类,诸如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氟芬那酸、尼氟酸和托芬那酸;丙酸衍生物,诸如苯噁洛芬、氟比洛芬、酮洛芬、非诺洛芬、芬布芬、吲哚洛芬、吡洛芬、卡洛芬、奥沙普秦、普拉洛芬、咪洛芬、硫噁洛芬、舒洛芬、阿明洛芬和噻洛芬酸;吡唑类,诸如保泰松、羟保泰松、非普拉宗、阿扎丙宗和三甲保泰松。也可以使用这些非甾体抗炎药的混合物以及这些药物的皮肤病学可接受的盐或酯。例如,依托非那酯-一种氟芬那酸衍生物,尤其可用于表面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包括但不限于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药和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镇痛药。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通过提高疼痛阈值而不扰乱意识或改变其它感觉形态而缓解疼痛。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非阿片类镇痛药。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非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是缓解疼痛但不是阿片类镇痛药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依托度酸、消炎痛、舒林酸、托美汀、萘丁美酮、吡罗昔康、对乙酰氨基酚、非诺洛芬、氟比洛芬、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萘普生钠、奥沙普秦、阿司匹林、胆碱三水杨酸镁、二氟尼柳、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和保泰松。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或“麻醉镇痛药”是结合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产生激动剂作用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可待因、芬酞尼、二氢吗啡酮、左啡诺、度冷丁、美沙酮、吗啡、羟考酮、羟吗啡酮、丙氧芬、丁丙诺啡、布托啡诺、地佐辛、纳布啡和喷他佐辛。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抗感染药。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感染药是抗生素药物。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生素药物”意指能够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或破坏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抗生素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G;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摩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噻吩;头孢克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丙烯;氯碳头孢;头孢他美;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磺啶;氟罗沙星;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西诺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托普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葡庚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利福平;莫匹罗星;甲硝唑;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莫克拉;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的组合;以及它们的各种盐、酸、碱和其它衍生物。抗细菌抗生素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carbacephems、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
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钙拮抗剂、曲尼司特、锌、抗生素或它们的组合。
III. 用于治疗、减轻或预防皮肤瘢痕的方法
按照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遭受了或正遭受创伤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给所述受试者施用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受试者的瘢痕面积。
MK2抑制剂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为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选自: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为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实质的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300,其氨基酸序列为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400,其氨基酸序列为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是多肽MMI-0500,其氨基酸序列为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示例性小分子MK2抑制剂已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5: 1587 (2005); Wu, J. –P.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64 (2007); Trujillo, J. I.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7: 4657 (2007); Goldberg,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938 (2008); Xiong, Z.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1994 (2008); Anderson, D. R.等人, J. Med. Chem., 50: 2647 (2007); Lin, S.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323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78 (2009); Anderson, D. R.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9: 4882 (2009); Harris, C. M.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334 (2010); Schlapbach, A.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18: 6142 (2008); 和Velcicky, J.等人,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1293 (2010),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包括但不限于:
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与ATP竞争结合MK2。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是吡咯并吡啶类似物。示例性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描述于Anderson, D. R.等人, “Pyrrolopyridine inhibitors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 (MK-2),” J. Med. Chem., 50: 2647-2654 (2007),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H、Cl、苯基、吡啶、嘧啶、噻吩基、萘基、苯并噻吩基或喹啉。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吡咯并吡啶类似物是式II的2-芳基吡啶化合物:,其中R为OH、Cl、F、CF3、CN、乙酰基、甲氧基、NH2、CO2H、CONH-环丙基、CONH-环戊基、CONH-环己基、CONHCH2-苯基、CONH(CH2)2-苯基或CON(甲基)CH2-苯基。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多环内酰胺类似物。示例性多环内酰胺类似物描述于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5-4718 (2010); 和Recesz, L.等人, “In vivo and in vitro SAR of tetracyclic MAPKAP-K2 (MK2) inhibitors: Part II,” Bioorg. Med. Chem. Lett., 20: 4719-4723 (2010),每篇文献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皮肤瘢痕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可以因伤口愈合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的特征为:与在正常对照受试者的组织中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活性相比,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在组织中的活性异常。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改善胶原蛋白纤维在伤口中的排列。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伤口中的胶原蛋白环形成。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加速伤口愈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伤口大小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如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颜色匹配(CM)、无光泽/有光泽(M/S)评估、轮廓(C)评估、变形(D)评估、质地(T)评估或它们的组合所测定。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7天、至少8天、至少9天、至少10天、至少11天、至少12天、至少13天、至少14天、至少21天或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5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6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7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8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9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2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3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14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21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与对照相比,在施用至少30天内,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小瘢痕面积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11%、至少12%、至少13%、至少14%、至少15%、至少20%、至少25%、至少30%、至少35%、至少40%、至少45%、至少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95%。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或瘢痕相关基因产物的产生。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信使RNA (mRNA)的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由瘢痕相关基因表达的瘢痕相基因产物的水平。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以下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编码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选自: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胶原蛋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或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白介素-6 (IL-6)。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瘢痕相关基因产物是sma/mad-相关蛋白(SMAD)。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减少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炎性细胞或干细胞浸润到伤口中,所述炎性细胞或干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单核细胞、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或树突细胞。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是肥大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大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CD117。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单核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单核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11b。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巨噬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巨噬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F4/80。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免疫调节细胞为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是辅助T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T淋巴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CD8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减少至少一种祖细胞胞浸润到伤口。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造血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造血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CD45和Sca1。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祖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为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所述细胞表面标记包括但不限于Sca1,但不包括CD45。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伤口中的表达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信使RNA (mRNA)水平。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蛋白水平。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炎性介质的水平。按照某些实施方案,由此调节的所述炎性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白介素-1 (IL-1)、白介素-4 (IL-4)、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 (IL-12)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裂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压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挫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刺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撕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灼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溃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创伤是切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意指因疾病、病症、病况或损害所致的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肥厚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瘤。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萎缩性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是瘢痕挛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瘢痕为切伤瘢痕。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肥厚性瘢痕因高张力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高张力伤位于接近关节处。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关节为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手指关节或它们的组合。本文所用的术语“接近”意指非常近的距离。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0.001 mm至约15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1 mm至约0.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05 mm至约0.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1 mm至约0.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05 mm至约0.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1 mm至约0.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0.5 mm至约1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mm至约2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mm至约3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mm至约4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mm至约5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mm至约6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mm至约7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mm至约8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mm至约9 m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mm至约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 cm至约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2 cm至约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3 cm至约4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4 cm至约5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5 cm至约6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6 cm至约7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7 cm至约8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8 cm至约9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9 cm至约10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0 cm至约11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1 cm至约12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2 cm至约13 cm。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距离为约 14 cm至约15 cm。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以下引起:擦伤。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裂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切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压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挫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刺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撕裂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灼伤所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溃疡所致。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能够治疗与自身免疫皮肤病相关的皮肤瘢痕。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系统性硬化(硬皮病)。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天疱疮。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白癫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疱疹样皮炎。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自身免疫皮肤病是银屑病。
施用步骤
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全身性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口服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腹膜内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肌内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静脉内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胃肠外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动脉内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局部(locally)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表面(topically)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真皮内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真皮内注射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皮下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经皮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借助注射装置施用。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选自:针、套管、导管、缝线或它们的组合。按照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套管。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导管。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缝线。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在施用之前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浸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一次作为单剂量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一段时间周期内以多个剂量施用。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伤口闭合之前施用于伤口。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伤口闭合时施用于伤口。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伤口闭合之后施用于伤口。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每日施用多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与敷料更换同时,每日施用多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时间周期为天、周、月、年或其中的多种。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每日施用,施用至少一周的时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每周施用,施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每月施用,施用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至少一年的时间内重复施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至少每月施用一次。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至少每周施用一次。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至少每日施用一次。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借助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敷料施用于伤口。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敷料的至少一个表面浸渍有所述组合物。适用于本发明的敷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和胶原蛋白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或它们的组合。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其它适宜的敷料包括封闭敷料,其包括但不限于薄膜敷料、半透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埋于提供三维胞外支架的皮肤代用品中。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尸皮肤、猪尸皮肤和猪小肠粘膜下层。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由基本上不含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是构造生物材料。适用于本发明的构造生物材料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或它们的组合。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皮肤代用品是合成皮肤代用品。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还包含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RGD肽。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是水凝胶。
表面施用也可涉及利用经皮施用,例如按照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技术和方法制备的透皮贴剂或离子电渗装置。术语“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或“贴剂”意指一种置于皮肤上的胶粘系统,通过自该剂型透过皮肤可获得经由系统循环的分布,从而递送时间释放剂量的药物。透皮贴剂是普遍接受的用于递送各种各样药物的技术,所述药物包括用于运动病的东莨菪碱、用于治疗心绞痛的硝化甘油、用于高血压的可乐宁、用于更年期后适应症的雌二醇和用于停止吸烟的烟碱。适用于本发明的贴剂包括但不限于(1)基质型贴剂;(2)贮库型贴剂;(3)多层胶粘剂包药物贴剂;和(4)整体胶粘剂包药物贴剂;TRANSDERMAL AND TOPI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pp. 249-297 (Tapash K. Ghosh等人编著, 1997),该文献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这些贴剂在本领域众所周知,通常是市售的。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在伤口闭合之前、期间或之后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闭合通过缝合、吻合、施用手术用胶粘剂或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手术用胶粘剂包含胶带、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或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伤口闭合利用皮下缝线进行。虽然不受理论的束缚,但认为皮下缝线能够在施用手术用胶粘剂之前从皮肤边缘消除张力。
制剂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控释载体。术语“控释”旨在意指其中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的方式或模式受控的任何含药物制剂。这包括即释制剂和非即释制剂,非即释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缓释和迟释制剂。
注射用贮库形式可以通过在生物降解性聚合物中形成治疗药的微囊化基质来制备,所述聚合物例如为但不限于:聚酯(聚乙交酯、聚乳酸及其组合)、聚酯聚乙二醇共聚物、聚氨基衍生生物聚合物、聚酐、聚原酸酯、聚磷腈、蔗糖乙酸异丁酸酯(SAIB)、可光聚生物聚合物、天然生物聚合物、蛋白聚合物、胶原蛋白和多糖。根据药物与聚合物的比例以及所用的特定聚合物的性质,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这样的长效制剂可以用适宜的聚合材料或疏水材料(例如作为可接受油中的乳剂)或离子交换树脂、或作为微溶性衍生物(例如作为微溶性盐)来配制。注射用贮库制剂也可以通过将药物捕集在与机体组织相容的脂质体或微乳剂中而制得。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迟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迟释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天然聚合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载体是缓释载体。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缓释载体包括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是天然聚合物。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联合治疗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其它治疗药是抗炎药。
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甾体抗炎药”是指含有17-碳4-环体系的大量化合物中的任一种,包括甾醇、各种激素(作为合成代谢类固醇)和糖苷。甾体抗炎药的代表性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皮质类固醇,诸如氢化可的松、羟基曲安西龙、α-甲基地塞米松、磷酸地塞米松、双丙酸倍氯米松、戊酸氯倍他索、地奈德、去氧米松、醋酸去氧皮质酮、地塞米松、二氯松、戊酸二氟可龙、fluadrenolone、氟氯奈德、新戊酸氟米松、氟轻松、醋酸氟轻松、氟可丁酯、氟可龙、醋酸氟泼尼定、氟羟可舒松、哈西缩松、醋酸氢化可的松、丁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可的松、可托多松、flucetonide、氟氢可的松、diflu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氟氢可的松、diflorosone diacetate、fluradrenolone acetonide、甲羟松、安西法尔、安西非特、倍他米松和其酯的平衡物、氯泼尼松、醋酸氯泼尼松、氯可托龙、clescinolone、二氯松、二氟泼尼酯、氟氯奈德、氟尼缩松、氟米龙、氟培龙、氟泼尼龙、戊酸氢化可的松、环戊基丙酸氢化可的松、氢可松氨酯、甲泼尼松、帕拉米松、波尼松龙、泼尼松、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西龙和它们的混合物。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是非甾体抗炎药。本文所用的术语“非甾体抗炎药”是指其作用类似阿司匹林的一大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布洛芬 (Advil®)、萘普生钠 (Aleve®)和对乙酰氨基酚 (Tylenol®)。可用于本发明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昔康类,诸如吡罗昔康、伊索昔康、 替诺昔康、舒多昔康和CP-14,304;双水杨酯、贝诺酯、trilisate、safapryn、solprin、二氟尼柳和芬度柳;醋酸衍生物,诸如双氯芬酸、芬氯酸、消炎痛、舒林酸、托美汀、伊索克酸、呋罗芬酸、硫平酸、齐多美辛、阿西美辛、芬替酸、佐美酸、clindanac、奥昔平酸、联苯乙酸和酮咯酸;芬那酸类,诸如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氟芬那酸、尼氟酸和托芬那酸;丙酸衍生物,诸如苯噁洛芬、氟比洛芬、酮洛芬、非诺洛芬、芬布芬、吲哚洛芬、吡洛芬、卡洛芬、奥沙普秦、普拉洛芬、咪洛芬、硫噁洛芬、舒洛芬、阿明洛芬和噻洛芬酸;吡唑类,诸如保泰松、羟保泰松、非普拉宗、阿扎丙宗和三甲保泰松。也可以使用这些非甾体抗炎药的混合物以及这些药物的皮肤病学可接受的盐或酯。例如,依托非那酯——一种氟芬那酸衍生物,尤其可用于局部施用。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炎药包括但不限于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药物或它们的组合。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镇痛药。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通过提高疼痛阈值而缓解疼痛,而不扰乱意识或改变其它感觉形态。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非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是缓解疼痛但不是阿片类镇痛药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非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依托度酸、消炎痛、舒林酸、托美汀、萘丁美酮、吡罗昔康、对乙酰氨基酚、非诺洛芬、氟比洛芬、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萘普生钠、奥沙普秦、阿司匹林、胆碱三水杨酸镁、二氟尼柳、甲氯芬那酸、甲芬那酸和保泰松。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镇痛药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或“麻醉镇痛药”是结合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产生激动剂作用的天然或合成物质。阿片类镇痛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可待因、芬酞尼、二氢吗啡酮、左啡诺、度冷丁、美沙酮、吗啡、羟考酮、羟吗啡酮、丙氧芬、丁丙诺啡、布托啡诺、地佐辛、纳布啡和喷他佐辛。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其它药物是抗感染药。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抗感染药是抗生素药物。本文所用的术语“抗生素药物”意指能够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或破坏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组化学物质中的任一种。抗生素药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G;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摩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噻吩;头孢克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尼西;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头孢丙烯;氯碳头孢;头孢他美;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磺啶;氟罗沙星;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西诺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托普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葡庚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呋喃妥因;利福平;莫匹罗星;甲硝唑;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莫克拉;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的组合;以及它们的各种盐、酸、碱和其它衍生物。抗细菌抗生素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carbacephems、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酰胺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
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钙拮抗剂、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降低非靶影响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为了增强药物功效和降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或其功能等同物在非靶组织中的累积,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本发明多肽或其功能等同物可以与靶向部分相连,所述靶向部分将所述多肽导向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靶向部分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i) 已知或未知受体的配体,或(ii)结合在特定细胞类型的表面上表达的特定分子靶(例如肽或糖类)的化合物、肽或单克隆抗体。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并且所述第二多肽包含其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实质同一性的治疗结构域。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9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并且所述药物组合物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的激酶活性。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参见例如美国公布申请号2009-0196927、美国公布申请号2009-0149389和美国公布申请号2010-0158968,上述每篇文献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多肽MMI-0100的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WLRRIKA (SEQ ID NO: 13)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YGRKKRRQRRR (SEQ ID NO: 14)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FAKLAARLYR (SEQ ID NO: 16)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的多肽。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多肽是氨基酸序列HRRIKAWLKKI (SEQ ID NO: 18)的多肽。
治疗量/剂量
所述组合物中的治疗药以治疗有效量递送。与本文提供的教导相结合,通过从各种活性化合物和权重因素如功效、相对生物利用度、患者体重、不利副作用的严重性和优选给药模式进行选择,可以计划不引起实质毒性但却有效治疗特定受试者的有效预防或治疗性治疗方案。任一特定施用的有效量可随以下因素而改变,例如待治疗的疾病或病况、待施用的特定治疗药、受试者的体型大小或者疾病或病况的严重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凭经验确定特定治疗药的有效量,而不需要过多的实验。一般优选使用最大剂量,即根据某些医学判断的最高安全剂量。术语“剂量(dose)”和“剂量(dosage)在本文中可互换。
对于本文所述的任何化合物,治疗有效量最初可由初步体外研究和/或动物模型来确定。治疗有效剂量也可以根据已经在人类中测试过的治疗药的人类数据、和已知显示出类似药理学活性的化合物(如其它相关活性药)的人类数据来确定。可基于所施用化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效能来调整施用的剂量。基于上述方法和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其它方法调节所述剂量以达到最大功效完全在普通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MK2多肽抑制剂经由浸泡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施用。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缝线。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MK2多肽抑制剂以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10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范围的剂量范围经由已浸泡过的注射装置经真皮注射施用。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1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1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1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1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2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2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2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2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3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3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3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3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4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4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4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4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5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5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5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5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6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6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6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6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7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7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7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7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8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8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8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8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9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9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9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用于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真皮注射的治疗剂量为9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10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在伤口闭合时递送一次,然后在伤口闭合后24小时递送一次。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每日递送多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每日与敷料更换同时,递送多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每日递送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每日与敷料更换同时递送。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每隔一日递送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每隔一日与敷料更换同时,递送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浸泡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递送,在伤口闭合时递送一次,然后在伤口闭合后24小时递送一次。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缝线。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MK2多肽抑制剂经由浸泡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施用。按照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所述注射装置是缝线。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每日递送多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与敷料更换同时,每日递送多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每日递送。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与敷料更换同时,每日进行递送。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每隔一日递送。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治疗剂量的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经由已浸泡注射装置通过真皮注射,与敷料更换同时,每隔一日递送。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MK2多肽抑制剂以70 μg/kg至80 μg/kg范围的剂量,每日、每周或每隔一日或一周经腹膜内施用一次。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以75 μg/kg的剂量,每日、每周或每隔一日或一周经腹膜内施用一次。
按照某些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 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1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1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1 mg/kg (或100 µ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1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2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3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4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5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6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7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8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90 mg/kg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9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8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7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6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5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4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3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2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10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01 mg/kg体重的量。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体重至约0.00001 mg/kg体重。
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2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2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2 μg/kg/天至3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 μg/kg/天至4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 μg/kg/天至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 μg/kg/天至6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 μg/kg/天至7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7 μg/kg/天至8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 μg/kg/天至9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 μg/kg/天至1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 μg/kg/天至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 μg/kg/天至1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0 μg/kg/天至1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15 μg/kg/天至2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25 μg/kg/天至3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0 μg/kg/天至3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35 μg/kg/天至4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0 μg/kg/天至4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45 μg/kg/天至5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0 μg/kg/天至5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55 μg/kg/天至6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0 μg/kg/天至6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65 μg/kg/天至7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70 μg/kg/天至7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0 μg/kg/天至8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85 μg/kg/天至90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0 μg/kg/天至95 μg/kg/天。按照某些其它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范围为95 μg/kg/天至100 μg/kg/天。
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1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2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5 μg/kg/天。按照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剂量为10 μg/kg/天。
治疗药的所述制剂可以以药学上可接受的溶液施用,所述溶液可以常规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浓度的盐、缓冲剂、防腐剂、相容载体、辅助剂和任选的其它治疗成分。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都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义。尽管也可以将与本文所述方法和材料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用于本发明的实践和测试,但现在描述优选的方法和材料。本文提及的所有出版物都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出版物中引证部分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
当提供数值范围时,应当理解,该范围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插入值(至下线单位的1/10,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和所述范围中任何其他所述值或插入值都包括在本发明内。可以独立包括在较小范围中的所述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也包括在本发明中,但以该所示范围中的任何具体排除限为条件。当所示范围包括所述限的一个或两个时,排除了这些限中一个或两个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必须注意:本文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a”、“an”和“the”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另有明确说明。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都具有相同的含义。
本文论述的出版物,其内容通过引入并入本文,这些出版物的提供仅仅因其公开于本申请提交日之前。在此不能被解释为承认本发明没有资格因发明在先而先于这些出版物。此外,所提供的公布日可能不同于实际的公布日,实际公布日可能需要独立证实。
本发明可以其它具体形式体现,而不偏离其精神或基本特征,因此应当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前述说明书)来指示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的提出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有关如何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全面公开和描述,并非意欲限制本发明人视为发明的范围,也并非意欲表示,以下实验是已进行的所有的或仅有的实验。已努力确保关于所用数值(例如量、温度等)的精确性,但是应当说明有一些实验误差和偏差。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数为重量份,分子量为重均分子量,温度为摄氏度,和压力为大气压或接近大气压。
实施例 1. 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 IC50 和特异性
利用Millipore的IC50 Profiler Express服务(Millipore's IC50 Profiler Express service),测定了本发明MK2多肽抑制剂的IC50 (半最大抑制浓度)值,所述抑制剂为MMI-01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MMI-0400 (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MMI-0500 (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这种定量测定测量抑制50%给定生物过程或某过程的成分(即酶、细胞或细胞受体)需要多大量的抑制剂[IC50]。具体而言,在这些测定中,如果激酶不受抑制剂肽抑制,则正电底物被来自ATP的放射标记磷酸基团磷酸化。所述带正电底物随后被吸引至带负电滤膜,用闪烁计数器定量,并与100%活性的对照进行对比。
选择在ATP的15 μM的表观Km内的ATP浓度,这是因为接近所述Km的ATP浓度可以允许激酶具有同样相对量的磷酸化活性。
另外,本发明的MK2多肽抑制剂可以差别抑制体内参与皮肤伤口愈合或瘢痕形成的一组选定的激酶。
因此,为了鉴定受本发明MK2多肽抑制剂影响的潜在的胞内激酶,通过检查可获得的所病266种人类激酶在所述Millipore激酶概况分析服务中测试的活性,分析了以下多肽的特异性: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和其功能等同物MMI-0200,其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MMI-0400 (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MMI-0500 (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参见 5)。确定被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MMI-0200 (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MMI-0400 (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和MMI-0500 (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抑制超过65%的激酶用于分析。
如表5所示,在100 μM下,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抑制一组特定的激酶,显示出非常有限的非靶激酶抑制作用。更具体地说,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在体内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酪氨酸激酶)的超过65%的激酶活性。
5. 激酶 概况测定
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选择性地抑制选自以下的激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酪氨酸激酶)。 6列出了MMI-100 (SEQ ID NO: 1)对选定激酶和非靶蛋白(包括非靶激酶和非靶受体)的IC50值。如 6所示,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对选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和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酪氨酸激酶)的激酶的IC50值范围在4.6 μM和15.8 μM之间。相比之下,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对非靶蛋白的IC50值范围在34.1 μM和180.6 μM之间。
6. MMI-0100 (SEQ ID NO: 1) 对选定激酶和非靶蛋白 ( 包括非靶激酶和非靶受体 ) IC50
实施例 2. MK2 多肽抑制剂的非靶影响的评价
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的非靶影响使用Cerep结合测定法(其根据竞争测定法原理进行)来评价,每个测定都采用放射标记的配体和受体源。初步筛选在1-10 μM下以一式两份进行,然后当受试多肽抑制剂显示出对照值的超出50%抑制时,测定IC50。每个结合测定用含有或不含溶媒的6个对照孔+相关参比化合物的8点剂量反应进行。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对非靶蛋白血管紧张素2、铃蟾肽、黑皮质素4、神经激肽2、神经肽Y、血清素2A、血管活性肠肽和小电导钙活化K+通道显示出低于30%的抑制。
7列出了100 μM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对非靶受体的%活性。
7. 100 μM MMI-0100 (SEQ ID NO: 1) 对选定非靶受体的 % 活性
实施例 3. 采用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 MK2 多肽抑制剂功效的评价
累积证据已经提示:(1)施加于愈合伤口的机械应力足以在小鼠中产生肥厚性瘢痕;和(2)所述肥厚性瘢痕形成鼠模型,通过鼠伤口上增加机械应力以达到人类伤口正常经历的水平,再现人类肥厚性瘢痕形成的所有特征(Arabi, S.等人, FASEB J. 21, 3250-3261 (2007),该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所述肥厚性瘢痕形成鼠模型可用于研究人类肥厚性瘢痕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例如,与人类肥厚性瘢痕一样,鼠瘢痕产生,并且显示出表皮增厚,在真皮中缺乏附属器结构和毛囊。在肥厚性瘢痕鼠模型中,胶原蛋白以平行于所施用机械负荷方向的紧密片层排列,成纤维细胞对准胶原纤维。与人类肥厚性瘢痕一样,机械诱导的瘢痕也显示出显著的肥大细胞浸润;过度血管形成,这是肥厚性瘢痕的典型特征;胶原环,这通常在成熟人类肥厚性瘢痕中见到;和细胞增生。
采用这种小鼠模型,检查本发明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治疗肥厚性瘢痕形成的功效。
作为先导研究,测试了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的功效。在对照组(接受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和实验组(接受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中,每组动物数n = 5只小鼠。从第0天至第14天,将三个剂量(3 μM、30 μM和100 μM)之一的MMI-100 (从57.75μg/kg至75 μg/kg (约2 μg/只小鼠)每天通过腹膜内注射给实验组小鼠施用。在第0天,在小鼠背侧皮肤上制作2 cm切口。第4天拆除缝线,将皮肤牵引装置沿每只小鼠伤口置于小鼠背上。由于MMI-0100治疗组中的1只小鼠(MMI-0100- #5)在第4天伤口没有愈合,故MMI-0100- #5的缝线在原位再保留4天。
从第4天至第7天,将背侧皮肤沿创缘两侧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8天至第14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对于小鼠MMI-0100- #5,第7天拆除缝线,从第8天至第14天施加皮肤牵拉。第14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瘢痕面积。采集组织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6显示PBS治疗小鼠瘢痕外观与MMI-0100治疗小鼠瘢痕外观的总体比对。定标线条 = 2 mm。 7显示对照和MMI-100 (SEQ ID NO: 1)治疗小鼠之间的瘢痕面积对比。鉴定瘢痕边缘,用Image J软件定量瘢痕面积。瘢痕面积采用Student氏检验进行比较;n = 5; *, P=0.011。如 6 7 8所示,与PBS治疗对照小鼠相比,用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的小鼠显示出浸润更少和瘢痕形成更少。
8. PBS 治疗组和 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 治疗组中瘢痕面积的测量
收集伤口,经过FACS分析,以检查对照和实验性肥厚性瘢痕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组织切片用胶原蛋白酶消化,分选,用抗例如巨噬细胞(11b+/F4/80+)、肥大细胞(CD117+)和T淋巴细胞(CD4+/CD8+)的大鼠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按照其它实施方案,可以分析其它细胞类型;胞内磷酸流(phosphoflow)可用于阐述上游和下游激酶活性,特别是上游p38 MAPK和MK2活化/磷酸化、以及下游底物(其中如HSP27/HSP25、TPP)的活化/磷酸化。
用qPCR和针对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胶原蛋白1α2型(col1α2)、胶原蛋白3α1型(col 3α1)、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白介素-6 (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引物,对皮肤样本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
在手术当天和此后每两天进行数字摄影。通过跟踪创缘并计算肥厚性瘢痕的面积,评价总体瘢痕外观。
瘢痕的组织学对比
对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小鼠和PBS对照的瘢痕面积进行组织学分析。来自每只小鼠的瘢痕样本在10%福尔马林中固定,包埋在石蜡中。制作切片,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以评价瘢痕组织沉积。 8显示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小鼠和PBS治疗组中瘢痕的组织学对比。描画瘢痕区,面积用Image J软件进行测量。定标线条 = 100 µm。 9显示用对照(PBS)或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的瘢痕横截面的对比。n=5, *, P=0.015。如 8所示,与在其瘢痕区显示出胶原纤维环的PBS治疗小鼠相反,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小鼠的胶原纤维平行于瘢痕区中皮肤表面排列。在某些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小鼠中,瘢痕区难以通过显微镜定位。另外,与用PBS治疗的对照小鼠相比,用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的小鼠还显示出组织学上瘢痕面积显著降低( 9; n=5, *, p=0.015)。
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降低瘢痕相关基因的转录
检查了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对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为此,收集瘢痕区的2 x 2 mm2皮肤用于RNA提取。由于在来自PBS治疗组的2个皮肤样本(PBS-1和PBS-5)和来自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组的一个皮肤样本(MMI-0100 - #1)中的RNA产量低,所以用自PBS治疗组中3只小鼠和MMI-0100治疗组中4只小鼠提取的RNA进行qRT-PCR实验( 9)。
10显示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物的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比。PBS组, n=3; MMI组, n=4, *, P= 0.016。如 10所示,与对照小鼠相比,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小鼠显示出瘢痕区中TGF-β1的表达受到显著调节(*, p= 0.015),并且一致性地调节其它瘢痕相关基因(尽管在该小实验中没有达到显著性p<0.05)。尽管没有测量TGF-β1本身的水平,但是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以测量蛋白水平。虽然不受理论的束缚,但是这提示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可以调节TGF-β1 mRNA水平。
9. 来自 PBS MMI-0100 治疗组的皮肤样本的 RNA 定量
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1))降低免疫细胞浸润并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浸润
为了进一步检查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对伤口组织中免疫调节和免疫祖细胞浸润的影响,从PBS治疗小鼠或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小鼠采集瘢痕区皮肤样本(5 x 30 mm2 矩形)。皮肤样本用释放酶(liberase)消化,释放的细胞用抗CD45、scar-1、F4/80、CD11b、cKIT和CD4/8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 11显示来自MMI-0100和PBS治疗小鼠的瘢痕区中细胞群的对比。PBS组, n=5 *, P= 0.02。如 10 11所示,MMI-0100 (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治疗显著降低CD4+/CD8+淋巴细胞在瘢痕区中的浸润(n=5, *, P=0.02),并且一致性地降低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单核细胞相关和祖干细胞,尽管在该小实验中它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5。
10. 免疫调节细胞和干细胞在瘢痕区中的群体分析。
使用一组PBS对照小鼠,从第42天(即对照切开后6周)开始一直到第70天,通过腹膜内注射每日施用一剂MMI-0100 (50 μg/kg)。一组平行的PBS对照小鼠注射对照(PBS)用于对比。背侧皮肤沿着创缘两侧,从第46天至第49天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50天至第70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第70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进行测量。采集组织,用于如上所述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实施例 3. 采用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腹膜内施用 MK2 多肽抑制剂 MMI-0300 (SEQ ID NO: 3) 的功效进行评价
使用n = 4只小鼠/对照组(接受磷酸盐缓冲盐水(PBS))和n = 6只小鼠/实验组(接受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测试腹膜内施用的MK2多肽抑制剂MMI-0300 (SEQ ID NO: 3)的功效。从第0天至第14天,给实验组每日通过腹膜内注射施用50 µg/kg MK2多肽抑制剂MMI-0300 (SEQ ID NO: 3)。对照组1只小鼠死亡。
背侧皮肤沿着创缘两侧,从第4天至第7天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8天至第14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第14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进行测量。采集组织,用于如上所述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12显示PBS治疗小鼠和MMI-0300 (SEQ ID NO: 3)治疗小鼠在第4天和第14天的瘢痕外观的总体比对(定标线条 = 2.2 cm)。如 12所示,与PBS治疗对照小鼠相比,用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治疗的小鼠显示出浸润更少和瘢痕形成更少。
瘢痕的组织学对比
对用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和PBS治疗的小鼠的瘢痕区进行组织学分析。为了进行组织学分析,来自每只小鼠的瘢痕样本在10%福尔马林中固定并用石蜡包埋。制作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以评价瘢痕组织沉积。 13显示了MMI-0300 (SEQ ID NO: 3)治疗小鼠与PBS治疗组小鼠的瘢痕组织学对比。描绘出瘢痕面积,面积用Image J软件测量。
瘢痕相关基因的转录
检查了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治疗对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为此,采集瘢痕区中2 x 2 mm2 的皮肤用于RNA提取。使用从PBS治疗组和MMI-0300治疗组小鼠提取的RNA进行qRT-PCR测验。
14显示瘢痕相关基因转录物的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比。PBS组, n=3; MMI组, n=6。如 14所示,与对照小鼠相比,用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治疗的小鼠显示出瘢痕区中ccl2和TGF-β1的表达受到显著调节。
瘢痕区的 FACS 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查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对伤口组织中免疫调节和免疫祖细胞浸润的影响,从PBS治疗或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治疗的年轻或年老小鼠采集瘢痕区皮肤样本(5 x 30 mm2 矩形)。皮肤样本用释放酶消化,释放的细胞用抗CD45、scar-1、F4/80、CD11b、cKIT和CD4/8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 15显示来自年轻和年老的PBS治疗组和MMI-0100 (SEQ ID NO: 1)治疗组的瘢痕区中细胞群的对比。如 15所示,MMI-0300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治疗显示出巨噬细胞和其它单核细胞相关和祖干细胞降低。
实施例 4. 采用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表面施用 MK2 多肽抑制剂功效的评价
采用实施例2中所述的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表面施用的本发明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的功效进行评价。从第0天开始至第14天,采用用含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溶液浸泡的潮湿敷料,通过表面施用,每日施用三个剂量(3 μM、30 μM和100 μM)之一的每种MK2多肽抑制剂。
背侧皮肤沿着创缘两侧,从第4天至第7天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8天至第14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第14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进行测量。采集组织,用于如上所述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实施例 5. 采用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局部皮内注射 MK2 多肽抑制剂功效的评价
采用实施例2中所述的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局部皮内注射本发明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的功效进行评价。从第0天开始至第14天,通过局部皮内注射,每日施用三个剂量(3 μM、30 μM和100 μM)之一的每种MK2多肽抑制剂。
背侧皮肤沿着创缘两侧,从第4天至第7天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8天至第14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第14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进行测量。采集组织,用于如上所述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实施例 6. 采用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腹膜内注射 MK2 多肽抑制剂功效的评价
采用实施例2中所述的机械负荷诱导的肥厚性瘢痕形成小鼠模型,对腹膜内注射本发明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的功效进行评价。从第0天开始至第14天,通过腹膜内注射,每日施用三个剂量(3 μM、30 μM和100 μM)之一的每种MK2多肽抑制剂。
背侧皮肤沿着创缘两侧,从第4天至第7天以1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然后从第8天至第14天以2 mm/天的牵拉率侧向牵拉。第14天,对皮肤伤口进行数字摄影,通过Image J软件对瘢痕面积进行测量。采集组织,用于如上所述进行RNA提取、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分析和组织学检查。
实施例 7. 基于荧光的定量刮伤 ( Scratch Wound ) 愈合测定
通过在基于荧光的定量伤口愈合测定中检查人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表型,分析MMI-0100 (SEQ ID NO: 1)或其功能等同物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刮伤愈合测定是基于红外荧光检测的实时分析,用于体外细胞迁移的灵敏而精确定量,利用活细胞染色亲脂性示踪剂,即1,1’-二(十八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羰花青碘化物(indotricarbocyanine iodide) (DiR),用于伤口闭合的精确成像(Menon, M.等人, Cell Motility and the Cytoskeleton 66: 1041-1047, 2009,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为了检查MMI-0100 (SEQ ID NO: 1)或其功能等同物的作用,通过将成纤维细胞细胞悬浮液与DiR在37℃孵育15-20分钟,用DiR将适量的人成纤维细胞染色。DiR染色的细胞用PBS洗涤2次,以去除任何过量的DiR,用完全培养基将其再悬浮。将适量的DiR染色细胞铺于96孔板上。一旦铺板的细胞形成汇合单层(例如铺板后12-24小时),则用移液管尖在预先染色的汇合细胞单层上制作刮伤。然后,向每孔施加MMI-0100 (SEQ ID NO: 1)或其功能等同物或对照肽。用荧光扫描仪,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对受伤细胞的图像进行扫描。用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迁移指数。
实施例 8. 在杜洛克猪 (Red Duroc pig) 中对 MK2 多肽抑制剂的抗瘢痕形成活性的体内评价
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或其功能等同物MMI-0200 (SEQ ID NO: 19)、MMI-0300 (SEQ ID NO: 3)、MMI-0400 (SEQ ID NO: 4)和MMI-0500 (SEQ ID NO: 5)与安慰剂相比的抗瘢痕形成潜力,利用杜洛克猪中的全厚度伤口进行分析。在70天内对2剂(30 μM和300 μM) MK2多肽抑制剂MMI-0100 (SEQ ID NO: 1)进行评价,评定伤口的愈合速度和瘢痕形成的相对严重性。
在10天驯化周期内,给2只商业饲养的杜洛克猪(40-50 kg)饲喂无抗生素饲料,任意给水,在此期间进行全面的兽医健康检查,以确保研究开始之前动物健康。术前一天(第0天),动物用Telazol (Tiletamine/Zolazepam; 5 mg/kg, 肌内)麻醉;用# 40 Oster大剪刀刀片修剪尾背(caudal dorsum)的一小部分。将芬酞尼贴剂Duragesic (50ug/hr)固定至修剪过的皮肤上,以进行术后疼痛管理。
第0天,通过肌内注射阿托品(0.05 mg/kg),然后注射Telazol (Tiletamine/Zolazepam; 4.4 mg/kg肌内),随后插管并吸入2-5%异氟烷与氧气的混合物,对猪进行术前用药。猪背侧胸部和侧面胸部用# 40 Oster大剪刀刀片修剪,用无抗微生物药的肥皂洗涤。第0天,通过用10号刀片解剖刀(#10 blade scalpel)或2 cm方形环钻(square 2 cm trephine)切至皮下组织,制作平行于脊骨的全厚度方形切除(各边2 cm,5个切除/列,4列,至少间隔2 cm)。完全去除脂肪锥(fat domes)对于适当的瘢痕组织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在纱布棉拭上施加肾上腺素溶液(1:10,000稀释),直至完全止血(大约10分钟)。
在处理伤口之前,用4”×4”的polyskin片覆盖伤口。用安息香酊剂将polyskiny以及试验物品或对照物品保持在适当位置。在第0、1和4天进行处理。1号猪用MMI-0100 (300 μM)在左侧进行处理,用PBS在右侧进行处理。2号猪用MMI-0100 (30 μM)在左侧进行处理,用PBS在右侧进行处理。用带有26G针的注射器将试验材料和对照注射到伤口空间。所有伤口用蓝色吸收垫作为第二敷料覆盖,用一层弹性绷带层缠绕。为了减轻术后和活组织检查的伤口疼痛,在该项研究整个期间每三天放置芬酞尼贴剂。敷料在第1、4和7天更换。第11天去除敷料。
第0、1、4、7、11、13和28天,用数字卡钳进行伤口大小测量。对每个伤口,用卡钳测量横跨伤口最宽部分及最窄部分的距离。在手术之前和期间以及每日测量之前拍摄数字照片。(照片未显示)。
16显示了伤口大小,以第0天杜洛克猪用MMI-0100 (300 μM) (第一条带)、MMI-0100 (30 μM) (第二条带)和PBS对照(第三条带)处理的伤口位点的伤口大小的百分比(pct)计。星号表示统计学显著性(p < 0.05)。瘢痕形成的临床评定显示,就瘢痕外观的视觉评定而言,30 μM浓度的MMI-0100的表现与PBS对照类似。相比之下,300 μM剂量的MMI-0100产生的瘢痕在外观上比另外两个试验/对照组略差。
第56和70天,通过盲法兽医视觉评分,对伤口进行临床评定。用在10cm的线上作为垂直标记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其中零(0)分表示瘢痕非常好,而十(10)分表示瘢痕差,制作全面评定。将该分值(cm)加入单个参数分值之和中,得出每个瘢痕的总分。除了VAS分值外,还通过以下项目对瘢痕打分:与周围皮肤的颜色匹配(更浅至更深)(完美匹配=1;略微不匹配=2;明显不匹配=3;非常不匹配=4);无光泽或有光泽(无光泽=1;有光泽=2);轮廓(与周围皮肤齐平=1;略微凸起/凹陷=2;肥厚=3;瘢痕瘤=4);变形(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质地(正常=1;刚能触知=2;坚实=3;硬=4)。 11显示了用MMI-0100 (300 μM)、MMI-0100 (30 μM)和PBS处理的伤口位点第56天和第70天的VAS分值以及颜色匹配(CM)、无光泽对有光泽(M/S)、轮廓(C)、变形(D)、质地(T)的临床测定。
11. 伤口部位的临床 ( 视觉 ) 评定
在第13、28、41、56和70天更换敷料期间,进行水肿、肉芽和红斑的临床评定。水肿按照5点量表进行评定(1=无水肿(正常);2=略微水肿;3=中度水肿;4=重度水肿;5=水肿非常严重)。肉芽按照4点量表进行评定(1=无明显肉芽组织;2=肉芽组织部分覆盖伤口底部;3=肉芽组织完全覆盖伤口底部但未填满伤口体积;4=肉芽组织完全填满伤口体积)。红斑按照5点量表进行评定(1=无红斑(正常);2=略有红斑;3=中度红斑;4=重度红斑;5=红斑非常严重)。动物在第70天处死并进行活组织检查。瘢痕形成的组织病理学通过数字打分来进行。病理学者评定多种瘢痕和总体伤口愈合参数。 13显示了试验组(MMI-0100 (300 μM);和MMI-0100 (30 μM))和对照PBS组的病理学中值分值。
13. 试验组 (MMI-0100 (300 μM) ;和 MMI-0100 (30 μM)) 和对照 PBS 组的病理学中值分值
结果表明:在评定第7天和第13天,与PBS对照和300 μM剂量的同样材料相比,30 μM剂量的MMI-0100加快伤口愈合。30 μM剂量和MMI-0100显示出与PBS对照相比,在第7天伤口大小减小10%,和第13天减小5%。用300 μM剂量处理的伤口在第56天瘢痕看来略差,而30 μM剂量与对照相似。第70天,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更不显著,但随后的趋势类似第70天所观察到的。得自本项研究的病理学发现对于所测量的任何参数而言,并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在30 μM剂量观察到趋势,表明总体瘢痕减少和组织重塑速度增加方面得到改进。
等同方案
尽管已经参考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可以用等同方案进行替代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真正精神和范围。另外,可以对本发明的客观精神和范围作出许多改进,以适应特定的情况、材料、物质组合物、方法、方法步骤。所有这样的改进意图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9)

1. 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括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
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且
所述治疗量有效:(a)减少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创伤为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切伤、高张力伤或它们的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由位于紧邻关节处的高张力伤所致,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所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下述的至少一种激酶的激酶活性的至少65%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伤口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或降低浸润到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降低这两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的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
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融合肽,其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
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且
所述第二多肽包含治疗结构域,所述结构域的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功能等同物为融合肽,所述融合肽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其中
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且
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控释载体。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粒子。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MK2多肽抑制剂的治疗量为约0.000001 mg/kg 体重至约100 mg/kg体重的量。
23. 一种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方法,其中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所述方法包括:
给受试者施用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抑制剂包含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其中
所述治疗量有效(a)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创伤为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切伤、高张力伤或它们的组合。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因位于接近关节处的高张力伤所致,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所致。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
30.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为表面施用。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借助包含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敷料进行。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敷料的至少一个表面浸渍有所述药物组合物。
33.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敷料选自: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敷料或它们的组合。
34.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敷料为封闭敷料,选自:薄膜敷料、半透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和它们的组合。
35.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借助皮肤代用品,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埋于提供三维支架的皮肤代用品中。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构造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人尸皮肤、猪尸皮肤或猪小肠粘膜下层。
38.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
39.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上由十分缺乏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
40.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造生物材料包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或它们的组合。
41.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或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
42.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包含水凝胶。
43.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RGD肽。
4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为腹膜内施用、静脉内施用、皮内施用、肌内施用或它们的组合。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通过注射装置进行,其中所述注射装置在施用之前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浸泡。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注射装置选自:针、套管、插管、缝线或它们的组合。
47.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用于真皮内注射的治疗量范围为5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至500 ng/100 μl/直线厘米创缘。
48.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用于腹膜内施用的治疗量范围为70 μg/kg至80 μg/kg。
49.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一次以单剂量进行。
50.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以多个剂量施用下述时间长度:至少一天、至少一周、至少一个月、至少一年或它们的组合。
51. 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至少每日一次、至少每周一或至少每月一次。
52.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54.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5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施用在伤口闭合之前、期间或之后进行。
56. 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伤口闭合借助至少一种皮下缝线、至少一种吻合钉、至少一种胶带、手术用胶粘剂或它们的组合进行。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手术用胶粘剂包含辛基-2-氰基丙烯酸酯或纤维蛋白组织胶粘剂。
58.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59.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
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和
所述第二多肽包含其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的治疗结构域,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
60.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
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并且
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61.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下述的至少一种激酶的激酶活性的至少65%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
62.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63.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在伤口中的表达水平;或者浸润到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这两者。
64.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6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6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67. 用于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的皮肤瘢痕的敷料,其中
所述有需要的受试者遭受了创伤,
所述敷料包含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量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述抑制剂包含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剂或其功能等同物,
并且所述治疗量有效(a)降低皮肤瘢痕的发生率、严重性或这两者,而不损害正常的伤口愈合,和(b)治疗受试者的皮肤瘢痕,使得伤口大小、瘢痕面积和伤口中胶原环形成中的至少一个与对照相比得到降低。
68.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敷料选自:纱布敷料、薄纱敷料、藻酸盐敷料、聚氨酯敷料、硅酮泡沫敷料、胶原蛋白敷料、合成聚合物支架、肽浸泡缝线或它们的组合。
69.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敷料为封闭敷料,选自:薄膜敷料、半透膜敷料、水凝胶敷料、水胶体敷料和它们的组合。
70.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敷料还包含包埋于含有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敷料中或其表面上的皮肤代用品,并且其中所述皮肤代用品提供三维胞外支架。
71. 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皮肤代用品由以下材料制成:天然生物材料、构造生物材料或合成材料。
72.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人尸皮肤、猪尸皮肤或猪小肠粘膜下层。
73.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包含基质。
74.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天然生物材料基本上由十分缺乏细胞残留物的基质组成。
75.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构造生物材料包含胶原蛋白、粘多糖、纤连蛋白、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或它们的组合。
76.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构造生物材料是双层非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或单层细胞化皮肤再生模板。
77.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包含水凝胶。
78. 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合成皮肤代用品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酸序列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RGD肽。
79.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创伤为擦伤、裂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切伤、高张力伤或它们的组合。
80.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皮肤瘢痕为病理性瘢痕、切伤瘢痕或它们的组合。
81.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选自:肥厚性瘢痕、瘢痕瘤、萎缩性瘢痕、瘢痕挛缩或它们的组合。
82.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因位于接近关节处的高张力伤所致,所述关节包括膝、肘、手腕、肩、髋、脊柱或它们的组合。
83. 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病理性瘢痕因擦伤、裂伤、切伤、压伤、挫伤、刺伤、撕裂、灼伤、溃疡、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它们的组合所致。
84. 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选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天疱疮、白癫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或它们的组合。
85.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敷料为机械活性敷料,其进一步包含抗感染药、生长因子、维生素、凝血剂或它们的组合。
86.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其它治疗药:抗炎药、镇痛药、抗感染药或它们的组合。
87. 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包括EXC001 (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反义RNA)、AZX100 (热休克蛋白20 (HSP20)的磷酸肽类似物)、PRM-151 (重组人血清淀粉状蛋白P/Pentaxin 2)、PXL01 (源自人乳铁蛋白的合成肽)、DSC127 (血管紧张素类似物)、RXI-109 (靶向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自递送RNAi化合物)、TCA (三氯乙酸)、肉毒杆菌毒素A型或它们的组合。
88. 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其它治疗药选自蔷薇果油、维生素E、5-氟尿嘧啶、博来霉素、洋葱提取物、己酮可可豆碱、脯氨酰-4-羟化酶、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维甲酸、秋水仙碱、曲尼司特、锌、抗生素和它们的组合。
89.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MK2多肽抑制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与氨基酸序列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有至少80%的序列同一性;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YARAAARQARAKALNRQLGVA (SEQ ID NO: 19 )、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3)、KAFAKLAARLYRKALARQLGVAA (SEQ ID NO: 4)、YARAAARQARAKALARQLAVA (SEQ ID NO: 5)、YARAAARQARAKALARQLGVA (SEQ ID NO: 6)或HRRIKAWLKKIKALARQLGVAA (SEQ ID NO: 7)。
90.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
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
所述第一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和
所述第二多肽包含其序列与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2)有至少70%的序列同一性的治疗结构域,并且选自:氨基酸序列KALARQLAVA (SEQ ID NO: 8)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 (SEQ ID NO: 9)的多肽、氨基酸序列KALARQLGVAA (SEQ ID NO: 10)的多肽。
91.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多肽YARAAARQARAKALARQLGVAA (SEQ ID NO: 1)的所述功能等同物为包含与第二多肽操作性连接的第一多肽的融合蛋白,其中
所述第一多肽包含与YARAAARQARA (SEQ ID NO: 11)功能等同的蛋白转导结构域,并且为选自以下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WLRRIKAWLRRIKA (SEQ ID NO: 12)、WLRRIKA (SEQ ID NO: 13)、YGRKKRRQRRR (SEQ ID NO: 14)、WLRRIKAWLRRI (SEQ ID NO: 15)、FAKLAARLYR (SEQ ID NO: 16)、KAFAKLAARLYR (SEQ ID NO: 17)和HRRIKAWLKKI (SEQ ID NO: 18);并且
所述第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KALARQLGVAA (SEQ ID NO: 2)。
92.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为控释载体。
93.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含粒子。
94.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抑制选自下述的至少一种激酶的激酶活性的至少65%而基本上不抑制非靶蛋白: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2 (MK2)、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3 (MK3)、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 (CaMKI)、BDNF/NT-3生长因子受体(TrkB)或它们的组合。
95.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调节伤口中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瘢痕相关基因或瘢痕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胶原蛋白、白介素-6 (IL-6)、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2 (CCL2) (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趋化因子(C-C基序)受体2 (CCR2)、含EGF样模块粘蛋白样激素受体样1 (EMR1)或sma/mad-相关蛋白(SMAD)。
96.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治疗量有效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在伤口中的表达水平;浸润到伤口中的至少一种免疫调节细胞或祖细胞的数量;或这两者。
97. 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免疫调节细胞选自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纤维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98. 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祖细胞选自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它们的组合。
99. 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敷料,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小分子MK2抑制剂,其中所述小分子MK2抑制剂为吡咯并吡啶酮类似物或多环内酰胺类似物。
CN201380058533.9A 2012-09-10 2013-09-10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Pending CN1051208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99160P 2012-09-10 2012-09-10
US61/699160 2012-09-10
US13/829876 2013-03-14
US13/829,876 US20140072613A1 (en) 2012-09-10 2013-03-14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utaneous Scarring
PCT/US2013/059060 WO2014040074A2 (en) 2012-09-10 2013-09-10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utaneous scarr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886A true CN105120886A (zh) 2015-12-02

Family

ID=5023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8533.9A Pending CN105120886A (zh) 2012-09-10 2013-09-10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72613A1 (zh)
EP (1) EP2892546A4 (zh)
JP (1) JP6247692B2 (zh)
KR (1) KR102040710B1 (zh)
CN (1) CN105120886A (zh)
AU (1) AU2013312120B2 (zh)
CA (1) CA2884264A1 (zh)
GB (1) GB2520897B (zh)
HK (2) HK1210414A1 (zh)
MX (1) MX368878B (zh)
NZ (1) NZ705743A (zh)
RU (2) RU2705211C2 (zh)
SG (1) SG11201501818VA (zh)
WO (1) WO2014040074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9270A (zh) * 2016-03-18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干细胞治疗的水凝胶敷料
CN108451981A (zh) * 2018-04-21 2018-08-28 洛阳轩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RU2712183C1 (ru) * 2019-09-30 2020-01-24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Москов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кли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ГБУЗ МО МОНИКИ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с рубцовыми поражениями кожи
CN110917179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抗疤痕硅凝胶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8128A (zh) * 2019-03-26 2020-08-2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载瘢痕修复药物的可溶性微针阵列及制备方法
CN112074596A (zh) * 2018-02-09 2020-12-11 亥姆霍兹慕尼黑-德国健康与环境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监测疤痕形成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5020B (zh) 2008-02-11 2020-01-17 菲奥医药公司 经修饰的RNAi多核苷酸及其用途
EP2949752B1 (en) 2008-09-22 2017-12-20 RXi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Reduced size self-delivering rnai compounds
US9074211B2 (en) 2008-11-19 2015-07-07 Rxi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nhibition of MAP4K4 through RNAI
WO2010090762A1 (en) 2009-02-04 2010-08-12 Rxi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Rna duplexes with single stranded phosphorothioate nucleotide regions for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WO2011119887A1 (en) 2010-03-24 2011-09-29 Rxi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Rna interference in dermal and fibrotic indications
EP3578183B1 (en) 2010-03-24 2021-09-08 Phio Pharmaceuticals Corp. Rna interference in ocular indications
RU2615143C2 (ru) 2010-03-24 2017-04-04 Адвирна Самодоставляющие PHKi соединения уменьшенного размера
WO2014110177A2 (en) 2013-01-09 2014-07-17 International Stem Cell Corporation Small molecules that promote skin regeneration
EP3079707A4 (en) * 2013-12-02 2017-10-18 RXi Pharmaceuticals Corporation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US10900039B2 (en) 2014-09-05 2021-01-26 Phio Pharmaceuticals Corp. Methods for treating aging and skin disorders using nucleic acids targeting Tyr or MMP1
SG11201705559RA (en) 2015-01-08 2017-08-30 Moerae Matrix Inc Formulation of mk2 inhibitor peptides
JP2018512401A (ja) 2015-03-12 2018-05-17 モイライ マトリ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Mk2阻害剤ペプチド含有組成物を用いた非小細胞肺癌の治療を目的とするその使用
CN104689301A (zh) * 2015-03-27 2015-06-10 吴开刚 一种祛除妊娠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US10709702B2 (en) 2015-10-08 2020-07-14 Amd Therapeutics Llc Treatment of skin disorders by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VEGF inhibitors
JP6815782B2 (ja) * 2016-07-29 2021-01-20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α−SMA産生抑制剤
WO2018081726A2 (en) * 2016-10-30 2018-05-03 Sirnaomics, Inc.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or activation of human fibroblast and myofibroblast apoptosis
KR101921727B1 (ko) * 2016-12-28 2018-11-23 주식회사 제네웰 실리콘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흉터 치료제
WO2019046678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Excel Med, Llc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OLOIDS AND USES THEREOF
US10485755B1 (en) * 2018-02-05 2019-11-26 Wade Cheng Formulation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non-acne scars
JP2021524849A (ja) * 2018-05-16 2021-09-16 ザ ボード オブ 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ザ レランド スタンフォード ジュニ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ー 瘢痕形成の減少の為の接着斑キナーゼ阻害剤の制御されたヒドロゲル送達
US20220202827A1 (en) * 2019-04-08 2022-06-30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Enhancement of Melanocyte Migration Using ROCK Inhibitors
US11904000B2 (en) 2019-05-06 2024-02-20 Brown Universit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US20220211683A1 (en) * 2019-05-09 2022-07-07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Novel material for skin wound closure and scar prevention
KR102584738B1 (ko) * 2020-01-17 2023-10-06 한국생명공학연구원 콜히친을 포함하는 피부 질환 치료용 조성물
US20210318587A1 (en) * 2020-04-13 2021-10-1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lanin-peptide-based photonic materials
CN112425560A (zh) * 2020-10-27 2021-03-02 纳肽得有限公司 皮肤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WO2022234868A1 (ko) * 2021-05-03 2022-11-10 주식회사 엘앤씨바이오 Zag 유래 펩타이드를 포함하는 흉터 및 켈로이드 개선용 조성물
CA3220398A1 (en) * 2021-07-30 2023-02-02 Geoffrey Gurtner Mechanotransduction disruption mediation in skin grafting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use in practic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5277A2 (en) * 2007-12-21 2009-07-09 Coda Therapeutics, Inc. Treatment of abnormal or excessive scars
CN102256613A (zh) * 2008-10-20 2011-11-23 莫伊莱麦屈克斯公司 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粘连的多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00557C1 (ru) * 2001-11-23 2003-03-2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Межотраслевой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Микрохирургия глаза" им. акад. С.Н.Федорова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гипертрофических и келоидных рубцов
US8741849B2 (en) * 2007-01-10 2014-06-03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Kinase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US20080293640A1 (en) * 2007-01-10 2008-11-27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A body Corporate, of the State of Arizona, acting for and on behalf of Polypeptide inhibitors of HSP27 kinase and uses therefor
CA2689296C (en) 2007-01-10 2015-11-17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olypeptide inhibitors of hsp27 kinase and uses therefor
WO2008109794A2 (en) * 2007-03-08 2008-09-12 Tufts Medical Center The role of the mk2 pathway in treating fibrosis and scarring
EP2185637B1 (en) * 2007-09-19 2013-04-03 SurModics, Inc. Biocompatible foams, systems, and methods
CA2744104C (en) * 2008-12-10 2017-07-18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Cell-permeant peptide-based inhibitor of kinases
WO2010098760A1 (en) * 2009-02-26 2010-09-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oid pantograph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the same
WO2011017132A2 (en) * 2009-07-27 2011-02-10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Mk2 inhibito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neurite outgrowth, neuroprotection, and nerve regeneration
AU2011268139B2 (en) * 2010-06-18 2014-09-04 The Henry M. Jackson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ilitary Medicine, Inc. Hair follicle neogenesis
US9072706B2 (en) * 2010-12-14 2015-07-07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Chimeric fibronectin matrix mimetics and uses therof
PL2670411T3 (pl) * 2011-02-02 2019-09-30 Excaliard Pharmaceuticals, Inc. Związki antysensowne ukierunkowane na czynnik wzrostu tkanki łącznej (ctgf) do leczenia bliznowców lub blizn przerostowych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5277A2 (en) * 2007-12-21 2009-07-09 Coda Therapeutics, Inc. Treatment of abnormal or excessive scars
CN102256613A (zh) * 2008-10-20 2011-11-23 莫伊莱麦屈克斯公司 用于治疗或者预防粘连的多肽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9270A (zh) * 2016-03-18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干细胞治疗的水凝胶敷料
CN112074596A (zh) * 2018-02-09 2020-12-11 亥姆霍兹慕尼黑-德国健康与环境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监测疤痕形成的装置和方法
CN108451981A (zh) * 2018-04-21 2018-08-28 洛阳轩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CN108451981B (zh) * 2018-04-21 2019-07-23 江西汉氏联合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硬化症
CN111558128A (zh) * 2019-03-26 2020-08-2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一种载瘢痕修复药物的可溶性微针阵列及制备方法
RU2712183C1 (ru) * 2019-09-30 2020-01-24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я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 "Московский областно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кли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ГБУЗ МО МОНИКИ им. М.Ф. Владимир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с рубцовыми поражениями кожи
CN110917179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抗疤痕硅凝胶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7179B (zh) * 2019-12-19 2021-04-27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抗疤痕硅凝胶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00615A (ko) 2015-09-02
WO2014040074A3 (en) 2014-06-26
KR102040710B1 (ko) 2019-11-05
HK1210422A1 (zh) 2016-04-22
SG11201501818VA (en) 2015-04-29
GB201505972D0 (en) 2015-05-20
JP6247692B2 (ja) 2017-12-13
RU2705211C2 (ru) 2019-11-06
AU2013312120B2 (en) 2018-04-19
CA2884264A1 (en) 2014-03-13
MX368878B (es) 2019-10-21
RU2015113011A (ru) 2016-11-10
GB2520897A (en) 2015-06-03
US20140072613A1 (en) 2014-03-13
NZ705743A (en) 2018-08-31
JP2015533798A (ja) 2015-11-26
RU2019126644A (ru) 2019-09-19
HK1210414A1 (zh) 2016-04-22
EP2892546A2 (en) 2015-07-15
AU2013312120A1 (en) 2015-03-26
WO2014040074A2 (en) 2014-03-13
EP2892546A4 (en) 2016-07-13
GB2520897B (en) 2020-07-01
MX2015003075A (es) 2016-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0886A (zh) 治疗皮肤瘢痕形成的组合物和方法
Vorotnikova et al.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products modulate endothelial and progenitor cel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stimulate regenerative healing in vivo
JP6967228B2 (ja) 治療方法
Hsieh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poptosis induced by mechanical forces
Sang et al. A self-assembling nanomaterial reduces acute brain injury and enhances functional recovery in a rat model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KR101830926B1 (ko) 피부 노화를 방지 및/또는 개선하기 위해 사용되는 pedf-유도 폴리펩티드의 용도
Muthusubramaniam et al. Effect of collagen nanotopography on keloid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matrix synthesis: implications for dermal wound healing
CN110325190A (zh) 增加血管密度的方法
JP2022541572A (ja) 創傷治癒のためのyap阻害
Wu et al. Comparis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by using a stamp-type multineedle injector and platelet-rich plasma therapy for hair aging in naturally aging mice
JP2023145532A (ja) 局所皮膚低栄養状態の治療
CA2967621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diseases, conditions, or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aberrant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deposition
De Pieri et al. Engineering advanced in vitro models of systemic sclerosi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He et al. Peripheral nerve fibroblasts secrete neurotrophic factors to promote axon growth of motoneurons
Ohno et al. Amphiphilic peptide-tagged N-cadherin forms radial glial-like fibers that enhance neuronal migration in injured brain and promote sensorimotor recovery
El Soury et al. Chitosan conduits enriched with fibrin-collagen hydrogel with or without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repair of 15-mm-long sciatic nerve defect
CN104736709A (zh) 基于钙粘蛋白调节的组合物和治疗
CN109963939A (zh) 多能细胞的衍生和自我更新及其用途
Matta et al. Endothelial cell secreted VEGF-C enhances NSC VEGFR3 expression and promotes NSC survival
US20230193276A1 (en) Composition of drug target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reof
Del Giovane et al. Smoothened/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in oligodendroglial cell maturation
Gera et al. Local regulation of thrombin activity by factor Xa in peripheral nerve Schwann cells
EP2944305B1 (en) Novel peptide having collagen synthesizing abiliity and use thereof
WO2021241428A1 (ja) エラスチン産生促進剤及び皮膚化粧料
Qiu et al. Prophylactic exercise-derived circulating exosomal miR-125a-5p promotes endogenous revascularization after hindlimb ischemia by targeting 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 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129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