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5968A -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5968A
CN105115968A CN201510528800.5A CN201510528800A CN105115968A CN 105115968 A CN105115968 A CN 105115968A CN 201510528800 A CN201510528800 A CN 201510528800A CN 105115968 A CN105115968 A CN 105115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rylamide
gold
tested
product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88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5968B (zh
Inventor
李延斌
胡沁沁
傅迎春
徐霞红
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5105288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5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5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5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测的热加工食品进行提取丙烯酰胺的前处理,获得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迈克尔加成反应;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体系的建立;将上述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静置1min后,并加入96孔板,测定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的波长范围为400-750nm;以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的吸收峰之比(A520/650)作为信号输出,建立与丙烯酰胺浓度相关的响应曲线;从而确定线性范围和检测限。本发明针对热加工食品(薯片、曲奇等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快速检测领域,涉及对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尤其是一种基于迈克尔加成的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晶状固体,分子量71.09,分子式为CH2CHCONH2,沸点125℃,熔点84.8℃,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加热或紫外照射易生成聚丙烯酰胺。
由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潜在的致畸性和致癌性,国际癌症机构(IARC)于1994年将其列为“人类可能致癌物”,即2A类物质。动物实验表明,小鼠、兔、大鼠等的丙烯酰胺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00-150mg/kg。随后,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于2002年将丙烯酰胺列为“2类致癌物”和“2类致畸物”。2010年,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ChemicalAgency)也将丙烯酰胺列为“高度关注化学物”(asubstanceofveryhighconcern)。
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首次发现富含淀粉的食物在经高温油炸或烧烤时能生成丙烯酰胺,且含量远远大于饮水中规定限量10μg/kg(美国环保局,EPA)。2005年2月,食品添加剂联合委员会(JECAFA)第64次会议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进行了第一次评估。通过对24个国家提供的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数据分析,人的平均每天摄入量为1.0μg/kgbw,最高摄入量为4.0μg/kgbw;儿童摄入量是成人的2-3倍。在所调查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三类食品是土豆制品、咖啡及其类似制品和早餐谷物类食品。根据丙烯酰胺平均摄入暴露边界(marginofexposure,MOE)和高摄入的暴露边界,JECFA发出其可能造成人类健康损害的警告,并提出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目前,检测丙烯酰胺的金标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这些标准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检测成本高且需专业的操作,限制了其不能应用于现场、在线、实时的检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快速的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被陆续提出:
(1)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
依靠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以及高效的酶催化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是由于丙烯酰胺是小分子物质,缺少强的抗原决定簇及免疫原性,需要与蛋白质偶联制备成完全抗原后,才能进行免疫反应,增加了抗体筛选的成本及周期。
(2)电化学生物传感器(electrochemicalbiosensers)
丙烯酰胺可以和血红蛋白(Hb)N-末端缬氨酸的α-NH2反应生成加成物,改变Hb构型,增加了氧化还原中心到电极表面的空间位阻,从而改变固定在电极表面上Hb的电化学特性。加入纳米材料增敏后,根据电流变化,检测丙烯酰胺含量。此方法检测线性范围广,检测限低;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所用工作电极不可重复利用。
(3)机器视觉法(computervision)
依据食品样品(如薯片)表面颜色与丙烯酰胺含量之间的关系,预测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实现在线检测,但是准确性较差,且受限制于食品样品的表面特性。
(4)荧光法(Fluorescentmethod)
依据化学反应,改变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建立荧光强度与丙烯酰胺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定量测定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此方法成本低,时间短,但是仍需荧光仪检测信号,不利于现场、在线检测。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响应快、可视化的信号输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小分子、金属离子等的快速检测。当纳米金的直径与入射光波长相当时,入射光电磁场诱导价带电子发生极化,从而产生对入射光能量的共振吸收,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纳米金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与颗粒的大小、形貌及颗粒的聚集状态密切相关。纳米金的特征SPR峰在510-550nm处,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加或粒子间距离的减小,吸收峰的位置发生红移。当颗粒间距小于纳米金的直径时,纳米金发生团聚,颜色由红变蓝。纳米金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8-1010L/molcm,可实现高灵敏检测。
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功能化聚合等领域。在巯-烯加成反应中,亲核试剂(如伯胺、磷烷)可促进巯基进攻缺电子的烯键,减少反应时间且副产物少。因此,对于含有缺电子基团的丙烯酰胺,可采用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对其进行识别;并利用巯基化合物在纳米金比色法中的广泛应用,将纳米金的颜色变化作为信号输出。
本发明所涉及的术语解释如下:
纳米金:英文名为goldnanoparticles(AuNPs),亦称胶体金(colloidalgold),即金的微小颗粒,直径一般在1-100nm。通过还原氯金酸可制备不同尺寸、粒径均一、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生物亲和性的纳米金。
迈克尔加成反应:也称为1,4-加成、共轭加成,是亲核试剂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的β位碳原子发生的加成反应。
标准加入法(Standardadditionmethod):亦称标准增量法或直线外推法,是仪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用于检测复杂基质中未知样品含量的方法。通常的操作是在数个等分的试样中分别加入成比例的标准试样并稀释到一定体积,绘制信号-浓度的标准曲线,该曲线与x轴交点的绝对值即为待测物的浓度。该方法可最大程度的减小检测体系中基质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μg/kg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基于巯烯迈克尔加成的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定量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待测的热加工食品进行提取丙烯酰胺的前处理,获得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
2)、迈克尔加成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①、以浓度为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作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缓冲液;
②、将谷胱甘肽溶于上述缓冲液中,控制谷胱甘肽的浓度为80μmolL-1,得谷胱甘肽溶液;
③、将丙烯酰胺按照梯度浓度溶于上述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中,得梯度浓度的丙烯酰胺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将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均匀的分成5体积份,每份中加入1%体积比的梯度浓度的丙烯酰胺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得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5种);备注说明:该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5种)中,丙烯酰胺的浓度例如分别为0、2、4、6、8μmolL-1
④、将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先将谷胱甘肽溶液(80μmolL-1)与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然后加入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水溶液混合均匀后作为待测品反应液,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的终浓度为2μmolL-1;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于室温反应2.5h,得反应后待测品混合溶液;TCEP的作用是作为亲核试剂催化反应;
3)、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制浓度为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3.37);
②、将纳米金溶于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得纳米金溶液,备用;所述纳米金溶液中纳米金的17nmolL-1,平均粒径为12.83nm;
备注说明:可采用将现有的纳米金(溶液状)离心(12000rpm,15min),弃上清液,从容获得所需的纳米金;
③、在90μL纳米金溶液中加入10μL反应后待测品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得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
4)、将上述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静置1min后(观察纳米金颜色变化),并加入96孔板,测定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的波长范围为400-750nm;
备注说明:可通过肉眼看出纳米金颜色变化,但不能定量;可通过检测上述梯度反应后待测品溶液(有5个样品)得到的信号(A520/650),构建标准加入法来测得食品样品中实际丙烯酰胺的含量;
5)、以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的吸收峰之比(A520/650)作为信号输出,建立与丙烯酰胺浓度相关的响应曲线(从而确定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作为本发明的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5),经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为y=0.16x+0.63(r2=0.92),y代表A520/650(即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吸收峰之比),x代表向待测品种加入的丙烯酰胺标准溶液浓度(即上述提到0、2、4、6、8μmolL-1);
令y=0,x的绝对值即为步骤1)所得的待测品(例如薯片)的丙烯酰胺提取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经过相应换算,得到待测品(例如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即,在本发明中,
先将谷胱甘肽溶液与丙烯酰胺标准溶液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然后加入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溶液混合均匀后作为标准反应液;所述标准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的终浓度为2μmolL-1
所述标准反应液于室温反应2.5h,得反应后标准混合溶液;
TCEP的作用是作为亲核试剂催化反应;
所述丙烯酰胺标准溶液中,丙烯酰胺的浓度为0、1、2、5、8、10、20、50、80μmolL-1
本发明针对热加工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进行检测。检测范围:本发明主要应用于薯片、曲奇等食品。
本发明的方法属于一种快速、可视化、定量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根据纳米金光学特性及丙烯酰胺与巯基化合物易发生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原理,设计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由于巯基活性基团的存在,谷胱甘肽的解毒作用成为人体代谢丙烯酰胺的主要途径。备注说明:谷胱甘肽中含有-SH(即巯基基团),谷胱甘肽和丙烯酰胺反应就是谷胱甘肽的巯基和丙烯酰胺的碳碳双键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谷胱甘肽的巯基可与丙烯酰胺的双键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形成C-S键。同时,当pH=3左右时,谷胱甘肽带弱的正电荷,当其吸附于纳米金表面时,降低了纳米金表面的电负性,使纳米金发生团聚,颜色由红色变成蓝紫色。而谷胱甘肽与丙烯酰胺反应后,巯基被消耗,无法吸附于纳米金表面,使得纳米金依旧保持分散状态并呈现红色。因此,可依据纳米金的颜色变化可视化地判断丙烯酰胺的浓度(备注说明:随着丙烯酰胺浓度的增加,纳米金颜色由蓝紫色变为红色)。同时,也可测定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将其在520nm和650nm吸收峰之比(A520/650)作为信号输出,定量检测丙烯酰胺的含量。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应用于丙烯酰胺的现场快速检测。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检测热加工食品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具有如下优点:
1、原理新颖,区别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此发明首次采用比色生物传感器对丙烯酰胺进行检测,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结果;即,通过步骤3)的1min后观察纳米金颜色变化,就能实现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结果。
2、检测时间短,从加样到检测出信号,只需2.5h;
3、检测成本低,与标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比,单样检测成本大大降低;
4、该方法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为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现场检测人员提供初步的测定结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1min后观察纳米金颜色变化”能得知初步测定结果;通过后续的“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的吸收峰之比(A520/650)与浓度所对应的响应曲线中,”能得知“待测对象”中丙烯酰胺的具体含量。即,肉眼观察为半定量测定;响应曲线为定量测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迈克尔加成的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丙烯酰胺的原理示意图;
图1(a)代表谷胱甘肽与丙烯酰胺迈克尔加成反应方程式;
图1(b)代表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丙烯酰胺的原理。
图2是亲核试剂催化的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验证图。
图3是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丙烯酰胺的标准曲线图。
图4(a)代表薯片中提取丙烯酰胺的前处理步骤。
图4(b)代表标准加入法检测薯片样品中丙烯酰胺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市售薯片为例说明本发明,按下述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检测。
1.薯片样品前处理
薯片经粉碎机充分粉碎成粉末状,于-20℃储存备用。称取1±0.1g薯片粉末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0mL0.3%(体积%)甲酸溶液,涡旋混匀1min后,在10000rpm、4℃条件下离心10min,弃去上层白色油脂层,取上清液。利用离心所得的残渣重复上述提取步骤,混合两次上清液(共计约20ml)。
备注说明:离心后,自然形成3层,分别是位于最上层的白色油脂层、位于中间层的上清液、位于底部的残渣;
采用固相萃取小柱将样品进行纯化。OasisHLB固相萃取小柱先分别用3mL甲醇和3mL超纯水活化、平衡后,加入3mL提取的样品溶液(即,合并后的上清液),再用6mL超纯水洗脱(流速为25μL/秒),并收集洗脱液。将洗脱液用氮吹仪(约40℃)浓缩至0.5mL,以备检测。
2.亲核试剂催化的迈克尔加成反应
配制浓度为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作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缓冲液。
称取还原型谷胱甘肽溶于上述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中,配制成浓度为80μmolL-1的谷胱甘肽溶液溶液,现配现用。
将丙烯酰胺溶于上述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中,得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标准溶液(0,1,2,5,8,10,20,50,80μmolL-1)。
对上述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标准溶液(0,1,2,5,8,10,20,50,80μmolL-1)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取200μL谷胱甘肽溶液与200μL丙烯酰胺标准溶液混合,并加入亲核催化剂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水溶液(浓度为80μmolL-1)混合均匀后作为标准反应液,从而使标准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的终浓度为2μmolL-1;室温反应2.5h;得反应后标准混合溶液,备用。
3.标准加入法检测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
将0.5mL的待测样等分成5份,分别按照1%(v/v)的比例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丙烯酰胺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得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该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中,丙烯酰胺的浓度分别为0、2、4、6、8μmolL-1;用于检测。
将上述待测液与等体积的80μmolL-1谷胱甘肽溶液混合,并加入终浓度为2μmolL-1的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溶液作为亲核试剂催化该反应。混合均匀后,室温反应2.5h。
取10μL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加入90μL溶于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的纳米金溶液中,混合均匀。静置1min后,加入96孔板,测定纳米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的扫描范围为400-750nm。
备注说明:配制浓度为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3.37);离心(12000rpm,15min)纳米金(溶液状),弃上清液后,将纳米金复溶于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得纳米金溶液,备用;所述纳米金溶液中纳米金的17nmolL-1,平均粒径为12.83nm。
以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的吸收峰之比(A520/650)作为信号输出,建立与丙烯酰胺浓度相关的标准范围,确定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绘制A520/650与所添加丙烯酰胺标准品浓度的响应曲线,经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为y=0.16x+0.63(r2=0.92),y代表A520/650(即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吸收峰之比),x代表向待测品种加入的丙烯酰胺标准溶液浓度(即上述提到0、2、4、6、8μmolL-1);令y=0,x的绝对值即为薯片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计算所得,丙烯酰胺含量为3.93μmolL-1,即0.9315mgkg-1
备注说明:换算公式为:3.93μmolL-1÷6×20×71.09gmol-1=931.3μgg-1
另,上述线性方程是通过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获得的。而标准检测体系即检测丙烯酰胺的标准溶液(0、1、2、5、8、10、20、50、80μmolL-1),检测的是纯的丙烯酰胺溶液。构建此检测体系的目的是考察比色法检测丙烯酰胺的线性范围,确定该方法的检测限和线性范围能够适用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
验证实验:将实施例1所述的薯片样品,按照目前公认的检测精度高的UPLC-MS/MS(液质联用)法进行检测,所得浓度为853.5±45.0μgg-1
对比例1、将实施例1中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体系的建立所用的“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3.37);”改成“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5.0)”,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当pH>4.0,谷胱甘肽无法团聚纳米金,因此比色生物传感器构建失败,无法进行后续的操作。
对比例2、将实施例1中迈克尔加成反应中的“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改成“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6.0)”
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酸性环境既不利于谷胱甘肽的巯基进攻丙烯酰胺的不饱和双键,也不利于TCEP的催化,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效率低。因此,缓冲液pH值需大于8.5。在2.5h内,反应不完全。
对比例3-1、将实施例1中的“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的终浓度”由“2μmolL-1”改成“20μmolL-1”,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过量的TCEP还原谷胱甘肽的巯基,导致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无法进行。
对比例3-2、将实施例1中的“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的终浓度”由“2μmolL-1”改成“0.4μmolL-1”,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过低的TCEP催化效果有限,巯-烯迈克尔加成反应效率低。
对比例4-1、将实施例1中“纳米金与反应后的混合液体积比”由“9:1”改成7:3;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纳米金体系pH升高,导致谷胱甘肽无法团聚纳米金,比色法生物传感器构建失败。
对比例4-2、将实施例1中“纳米金与反应后的混合液体积比”由“9:1”改成11:1;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所加入纳米金体系中的谷胱甘肽含量降低,导致纳米金团聚不完全,降低检测体系灵敏度。
对比例5、将实施例1中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体系的建立所用的“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3.37);”改成“20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3.37),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
所得结果为:缓冲液盐离子浓度太高,导致纳米金团聚,即不加如谷胱甘肽时也团聚,无法构建比色生物传感器。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对待测的热加工食品进行提取丙烯酰胺的前处理,获得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
2)、迈克尔加成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①、以浓度为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作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缓冲液;
②、将谷胱甘肽溶于上述缓冲液中,控制谷胱甘肽的浓度为80μmolL-1,得谷胱甘肽溶液;
③、将丙烯酰胺按照梯度浓度溶于上述2mmolL-1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9.0)中,得梯度浓度的丙烯酰胺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将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均匀的分成5体积份,每份中加入1%体积比的梯度浓度的丙烯酰胺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得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
④、将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分别进行如下处理:
先将谷胱甘肽溶液与待测品梯度反应体系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然后加入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水溶液混合均匀后作为待测品反应液,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中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的终浓度为2μmolL-1;所述待测品反应液于室温反应2.5h,得反应后待测品混合溶液;TCEP的作用是作为亲核试剂催化反应;
3)、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①、配制浓度为2mmolL-1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
②、将纳米金溶于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得纳米金溶液,备用;
③、在90μL纳米金溶液中加入10μL反应后待测品混合溶液,混合均匀;得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
4)、将上述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待测品检测体系静置1min后,并加入96孔板,测定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的波长范围为400-750nm;
5)、以纳米金在520nm和650nm处的吸收峰之比(A520/650)作为信号输出,建立与丙烯酰胺浓度相关的响应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经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为y=0.16x+0.63(r2=0.92),y代表A520/650,x代表向待测品种加入的丙烯酰胺标准溶液浓度;
令y=0,x的绝对值即为步骤1)所得的待测品的丙烯酰胺提取液中的丙烯酰胺的含量,经过相应换算,得到待测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CN201510528800.5A 2015-08-25 2015-08-25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5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8800.5A CN105115968B (zh) 2015-08-25 2015-08-25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8800.5A CN105115968B (zh) 2015-08-25 2015-08-25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968A true CN105115968A (zh) 2015-12-02
CN105115968B CN105115968B (zh) 2017-09-01

Family

ID=5466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88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5968B (zh) 2015-08-25 2015-08-25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596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2328A (zh) * 2019-03-27 2019-06-25 西京学院 一种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CN10995968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聚l-谷胱甘肽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多巴胺和尿酸的方法
CN110441508A (zh) * 2019-05-06 2019-11-12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纳米金复合涂层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
CN112540064A (zh) * 2020-11-04 2021-03-23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荧光纳米体系对烘焙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17554362A (zh) * 2024-01-10 2024-02-1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在常温下高灵敏检测氰化物的方法及纳米比色分析试剂盒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99817U (zh) * 2012-03-19 2012-12-12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检测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装置
US20130022715A1 (en) * 2004-08-04 2013-01-24 Grune Guerry 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Rapid, Reliable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 in Food Substances and Prevention of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 Same
CN103439306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浙江大学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法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4535519A (zh) * 2014-12-12 2015-04-22 东北石油大学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在线检测装置
CN104833667A (zh) * 2015-05-31 2015-08-12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荧光分析的煎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26957A1 (ru) * 1985-03-06 1987-07-30 Институт биохимии и физиологии растений и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АН СССР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водного раствора полиакриламида и сополимера акриламида с N,N-диметиламиноэтилакрилатом,алкилированного диметилсульфатом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22715A1 (en) * 2004-08-04 2013-01-24 Grune Guerry 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Rapid, Reliable Det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 in Food Substances and Prevention of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 Same
CN202599817U (zh) * 2012-03-19 2012-12-12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检测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装置
CN103439306A (zh) * 2013-08-29 2013-12-11 浙江大学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法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4535519A (zh) * 2014-12-12 2015-04-22 东北石油大学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在线检测装置
CN104833667A (zh) * 2015-05-31 2015-08-12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荧光分析的煎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NIS ANDRZEJEWSKI ET AL: "Analysis of Coffee for the Presence of Acrylamide by",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DONALD S. MOTTRAM ET AL: "Acrylamide is formed in the Maillard reaction", 《NATURE》 *
付云洁 等: "ELISA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中国酿造》 *
杨桂英 等: "一种基于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纳米金的_省略_材料在可视化检测丙烯酰胺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胡沁沁 等: "基于巯基-烯键加成比色法快速检测丙烯酰胺",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968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聚l-谷胱甘肽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多巴胺和尿酸的方法
CN109959688B (zh) * 2017-12-25 2021-01-08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聚l-谷胱甘肽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检测多巴胺和尿酸的方法
CN109932328A (zh) * 2019-03-27 2019-06-25 西京学院 一种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CN109932328B (zh) * 2019-03-27 2021-06-25 西京学院 一种速溶咖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CN110441508A (zh) * 2019-05-06 2019-11-12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纳米金复合涂层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
CN110441508B (zh) * 2019-05-06 2020-11-24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纳米金复合涂层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
CN112540064A (zh) * 2020-11-04 2021-03-23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上转换荧光纳米体系对烘焙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17554362A (zh) * 2024-01-10 2024-02-13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在常温下高灵敏检测氰化物的方法及纳米比色分析试剂盒
CN117554362B (zh) * 2024-01-10 2024-03-12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在常温下高灵敏检测氰化物的方法及纳米比色分析试剂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968B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968A (zh) 纳米金比色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CN104297305B (zh) 一种CdS敏化TiO2环境雌激素光电化学传感器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596481B (zh) 一种利用硼氮掺杂的荧光碳点探针检测Pb2+的方法
Timerbaev Recent advances and trends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of inorganic ions
Khandare et al. Fluorescence turn-on chemo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dissolved CO2 based on ion-induced aggregation of tetraphenylethylene derivative
Yue et al.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 in edible oils by competitive reaction induced “on–off–on” fluorescent switch
Xie et al. An “off–on” rhodamine 6G hydrazide-based output platform for fluorescence and visual dual-mode detection of lead (II)
Bi et al. Capillary electrophoretic determination of heavy-metal ions using 11-mercaptoundecanoic acid and 6-mercapto-1-hexanol co-functionalized gold nanoparticle as colorimetric probe
CN101825576A (zh) 微生物发酵液中乙醇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Tan et al. Quantum dots (QDs) based fluorescence probe for the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kaempferol
CN1866012A (zh) 一种定量、快速的免疫检测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101539525B (zh) 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测定水溶液中甲醛的方法
Wen et al. A sensitiv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with aptamer‐modified nanosilver probe
Sun et al. A chiral ligand exchange CE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hibitory effect of kojic acid on tyrosinase
Guo et al.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spectr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using gold nanoparticles as probe
An et al. Polyoxomatelate functionalized tris (2, 2-bipyridyl) dichlororuthenium (II) as the probe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ensing of histamine
Wu et al. A novel “on-off-on” acylhydrazone-based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Pd2+
CN102706814A (zh) 以裸纳米金为显色探针的三聚氰胺快速测定方法
Yang et al. Determination of bismuth i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by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using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as molecular probe
CN109738406B (zh) 一种定量测定儿茶素类物质的方法
Liang et al.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on by graphene oxide/nanogold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energy transfer analytical platform
CN106124585A (zh) 一种基于PPy/CdS/g‑C3N4光电适配体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Li et al. A novel fluorescence and resonance Rayleigh scattering probe based on quantum dots for the detection of albendazole
CN103439306B (zh)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法检测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Cheng et al. A responsive organic probe based photo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hydrazine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