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5623B - 蒸汽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5623B
CN105105623B CN201510583187.7A CN201510583187A CN105105623B CN 105105623 B CN105105623 B CN 105105623B CN 201510583187 A CN201510583187 A CN 201510583187A CN 105105623 B CN105105623 B CN 105105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flow
guiding channel
inner ba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31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5623A (zh
Inventor
刘辉
黄志飞
邱向阳
王拜军
胡志雄
刘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831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5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5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5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5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5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内胆、接水盒、导流支架和蒸汽发生器,内胆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烹饪腔,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入口;接水盒位于内胆下方,用于接纳内胆排出的冷凝水;导流支架安装在内胆的侧壁上,且导流支架上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出口与蒸汽入口连通;蒸汽发生器与导流支架固定连接,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导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通过在内胆侧壁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增设导流支架,使得蒸汽通过导流通道后方可进入烹饪腔,由于蒸汽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而是经导流通道改变流向后才进入烹饪腔,因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垢也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从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及食物的污染。

Description

蒸汽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蒸汽烹饪设备,主要包括烹饪腔、蒸汽产生装置和水箱,水箱为蒸汽产生装置提供水源,蒸汽产生装置将水加热成蒸汽,并输送至烹饪腔内,用于加热食物。蒸汽产生装置长期对水加热,容易产生水垢,水垢会随同蒸汽直接喷入烹饪腔,严重的还会直接喷到食物上面,影响烹饪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喷入烹饪腔的水垢量的蒸汽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内胆,所述内胆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烹饪腔,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入口;接水盒,所述接水盒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用于接纳所述内胆排出的冷凝水;导流支架,所述导流支架安装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且所述导流支架上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连通;和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导流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通过在内胆侧壁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增设导流支架,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导流通道后方可进入烹饪腔,由于蒸汽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而是经导流通道改变流向后才进入烹饪腔,因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垢也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从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及食物的污染。
具体而言,现有的蒸汽烹饪器具,蒸汽发生器长时间对水加热产生的水垢会随蒸汽一起喷入烹饪腔,污染腔体和食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在烹饪腔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导流支架,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需通过导流支架上的导流通道后才可以进入烹饪腔,这样,蒸汽发生器中随蒸汽一同喷出的水垢也不能直接喷入烹饪腔,而必须通过导流通道,在经过导流通道的过程中,蒸汽在导流通道内改变流向后经蒸汽入口进入烹饪腔,而水垢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从蒸汽中分离出来并沉积,从而减少了进入烹饪腔内的水垢,进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腔体及食物的污染,提高了烹饪质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汽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通道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导流通道的出口位于入口的上方,则蒸汽与水垢的混合物进入导流通道后,蒸汽由下向上流动,然后改变流向依次经导流通道的出口、蒸汽入口进入烹饪腔,而水垢则在重力的作用逐渐分离并向下沉积,这样蒸汽与水垢的运动方向相反,更利于蒸汽与水垢的分离,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进入烹饪腔的水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支架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贴合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容纳腔的开口端贴合在内胆的侧壁上,使容纳腔与内胆的侧壁围合成一密闭空腔,形成内部可流动蒸汽的导流通道,充分利用了蒸汽烹饪器具的现有结构,可有效减小导流支架的厚度,进而简化产品的结构。进一步地,容纳腔的开口端覆盖侧壁上的蒸汽入口,这样,蒸汽进入容纳腔后向上运动,然后改变流向,从内胆侧壁上的蒸汽入口进入烹饪腔,此时,蒸汽入口与导流通道的出口合二为一,进一步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设置在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容纳腔的入口设置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壁上,则蒸汽进入导流通道后,先改变流向向上运动,到达蒸汽入口时,再次改变流向,进入烹饪腔,这样多次改变流向,可进一步降低进入烹饪腔的水垢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入口的侧壁向所述内胆内延伸形成第一管,所述出口的侧壁向所述内胆内延伸形成第二管,所述第二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且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管过盈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和第二管相配合,使得导流通道的出口与烹饪腔的蒸汽入口直接相连,以保证导流通道中的蒸汽可顺畅快速地进入烹饪腔,进而保证烹饪腔的加热效率;设置第一管与第二管过盈配合,可有效避免出现蒸汽泄漏的情况,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多个所述出汽口,所述导流支架上设有多个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一所述出汽口与一所述入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出汽口和入口的设置,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导流通道的蒸汽量,进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烹饪腔的蒸汽量,以进一步保证烹饪腔的加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蒸汽烹饪器具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接水盒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水管的设置,使得水垢在残留水的冲刷下,可通过排水管排进接水盒中,以便将导流通道内沉积的水垢及时排出,避免水垢沉积过多堵塞导流通道的情况发生,这样导流支架可以连续长时间地工作而不需要经常拆卸下来清洗,这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通道的侧壁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出水孔设置在导流通道侧壁的最低处,则导流通道内各处的残留水和水垢均可汇流至出水孔,并顺利排出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孔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排水管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管的设置,增加了排水管与导向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连接管插在排水管中,使得导向通道最终的出水口低于排水管的端口,因而降低了发生漏水的概率;导向斜面的设置,使得排水管与连接管之间的装配更加便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件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漏水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蒸汽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导流支架和排水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导流支架、蒸汽发生器及排水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内胆,11蒸汽入口,12烹饪腔,20接水盒,30导流支架,31入口,32容纳腔,33出水孔,34连接管,35导向斜面,40蒸汽发生器,41出汽口,5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包括:内胆10、接水盒20、导流支架30和蒸汽发生器40。
具体地,内胆10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烹饪腔12,内胆10的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入口11;接水盒20位于内胆10的下方,用于接纳内胆10排出的冷凝水;导流支架30安装在内胆10的侧壁上,且导流支架30上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出口与蒸汽入口11连通;蒸汽发生器40与导流支架30固定连接,蒸汽发生器40的出汽口41与导流通道的入口31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在烹饪腔12与蒸汽发生器40之间设置有导流支架30,使得蒸汽发生器40产生的蒸汽需通过导流支架30上的导流通道后才可以进入烹饪腔12,这样,蒸汽发生器40中随蒸汽一同喷出的水垢也不能直接喷入烹饪腔12,而必须通过导流通道,在经过导流通道的过程中,蒸汽在导流通道内改变流向后经蒸汽入口11进入烹饪腔12,而水垢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从蒸汽中分离出来并沉积,从而减少了进入烹饪腔12内的水垢,进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12腔体及食物的污染,提高了烹饪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流通道的出口位于入口31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导流通道的出口位于入口31的上方,则蒸汽与水垢的混合物进入导流通道后,蒸汽由下向上流动,然后改变流向依次经导流通道的出口、蒸汽入口11进入烹饪腔12,而水垢则在重力的作用逐渐分离并向下沉积,这样蒸汽与水垢的运动方向相反,更利于蒸汽与水垢的分离,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进入烹饪腔12的水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导流支架30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32,容纳腔32的开口端贴合在内胆10的侧壁上形成导流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纳腔32的开口端贴合在内胆10的侧壁上,使容纳腔32与内胆10的侧壁围合成一密闭空腔,形成内部可流动蒸汽的导流通道,充分利用了蒸汽烹饪器具的现有结构,可有效减小导流支架30的厚度,进而简化产品的结构。进一步地,容纳腔32的开口端覆盖侧壁上的蒸汽入口11,这样,蒸汽进入容纳腔32后向上运动,然后改变流向,从内胆10侧壁上的蒸汽入口11进入烹饪腔12,此时,蒸汽入口11与导流通道的出口合二为一,进一步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导流通道的入口31设置在与开口端相对的容纳腔32的底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将容纳腔32的入口31设置在与开口端相对的底壁上,则蒸汽进入导流通道后,先改变流向向上运动,到达蒸汽入口11时,再次改变流向,进入烹饪腔12,这样多次改变流向,可进一步降低进入烹饪腔12的水垢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蒸汽入口11的侧壁向内胆10内延伸形成第一管,出口的侧壁向内胆10内延伸形成第二管,第二管插入第一管内,且第二管与第一管过盈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和第二管相配合,使得导流通道的出口与烹饪腔12的蒸汽入口11直接相连,以保证导流通道中的蒸汽可顺畅快速地进入烹饪腔12,进而保证烹饪腔12的加热效率;设置第一管与第二管过盈配合,可有效避免出现蒸汽泄漏的情况,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蒸汽发生器40具有多个出汽口41,导流支架30上设有多个导流通道的入口31,一出汽口41与一入口31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出汽口41和入口31的设置,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导流通道的蒸汽量,进而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进入烹饪腔12的蒸汽量,以进一步保证烹饪腔12的加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蒸汽烹饪器具还包括:还包括:排水管50,排水管50的一端口与导流通道连通,另一端口与接水盒20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排水管50的设置,使得水垢在残留水的冲刷下,可通过排水管50排进接水盒20中,以便将导流通道内沉积的水垢及时排出,避免水垢沉积过多堵塞导流通道的情况发生,这样导流支架30可以连续长时间地工作而不需要经常拆卸下来清洗,这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导流通道的侧壁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孔33,排水管50的一端口与出水孔33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将出水孔33设置在导流通道侧壁的最低处,则导流通道内各处的残留水和水垢均可汇流至出水孔33,并顺利排出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出水孔33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连接管34,且连接管34的下端设置有导向斜面35,排水管50套设在连接管34上。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34的设置,增加了排水管50与导向通道之间的接触面积,由于连接管34插在排水管50中,使得导向通道最终的出水口低于排水管50的端口,因而降低了发生漏水的概率;导向斜面35的设置,使得排水管50与连接管34之间的装配更加便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排水管50与连接管3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件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漏水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通过在内胆侧壁与蒸汽发生器之间增设导流支架,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通过导流通道后方可进入烹饪腔,由于蒸汽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而是经导流通道改变流向后才进入烹饪腔,因而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垢也无法直接喷入烹饪腔,从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及食物的污染。
具体而言,现有的蒸汽烹饪器具,蒸汽发生器长时间对水加热产生的水垢会随蒸汽一起喷入烹饪腔,污染腔体和食物;而本发明提供的蒸汽烹饪器具,在烹饪腔与蒸汽发生器之间设置有导流支架,使得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需通过导流支架上的导流通道后才可以进入烹饪腔,这样,蒸汽发生器中随蒸汽一同喷出的水垢也不能直接喷入烹饪腔,而必须通过导流通道,在经过导流通道的过程中,蒸汽在导流通道内改变流向后经蒸汽入口进入烹饪腔,而水垢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从蒸汽中分离出来并沉积,从而减少了进入烹饪腔内的水垢,进而减少了水垢对烹饪腔腔体及食物的污染,提高了烹饪质量。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所述内胆具有用于容纳食物的烹饪腔,所述内胆的侧壁上设置有蒸汽入口;
接水盒,所述接水盒位于所述内胆的下方,用于接纳所述内胆排出的冷凝水;
导流支架,所述导流支架安装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且所述导流支架上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与所述蒸汽入口连通;和
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与所述导流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出汽口与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导流通道的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支架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贴合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设置在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入口的侧壁向所述内胆内延伸形成第一管,所述出口的侧壁向所述内胆内延伸形成第二管,所述第二管插入所述第一管内,且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管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器具有多个所述出汽口,所述导流支架上设有多个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一所述出汽口与一所述入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接水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通道的侧壁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口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孔的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排水管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CN201510583187.7A 2015-09-14 2015-09-14 蒸汽烹饪器具 Active CN105105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3187.7A CN105105623B (zh) 2015-09-14 2015-09-14 蒸汽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3187.7A CN105105623B (zh) 2015-09-14 2015-09-14 蒸汽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5623A CN105105623A (zh) 2015-12-02
CN105105623B true CN105105623B (zh) 2017-12-19

Family

ID=5465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3187.7A Active CN105105623B (zh) 2015-09-14 2015-09-14 蒸汽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56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8857A (zh) * 2016-05-30 2016-07-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烹饪装置
CN106724879B (zh) * 2016-12-08 2018-11-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排汽系统及蒸汽烹饪装置
CN110089929B (zh) * 2018-01-31 2024-01-23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箱水路结构
CN110604477A (zh) * 2018-06-14 2019-12-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排出结构
CN109259582A (zh) * 2018-11-14 2019-0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电器及蒸汽通道构件
CN110522299A (zh) * 2019-08-20 2019-12-03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114246462B (zh) * 2020-09-21 2023-12-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303A (zh) * 2003-09-09 2005-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过热蒸汽炉
CN101153705A (zh) * 2006-09-27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蒸汽发生器和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烹饪设备
CN103494509A (zh) * 2013-09-29 2014-01-08 陈垣耀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及蒸汽食物加工方法
CN10442192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它的蒸汽烹饪器具
CN204318406U (zh) * 2014-12-04 2015-05-13 廖茂生 一种蒸汽烹饪器的排水排气装置
CN204931287U (zh) * 2015-09-14 2016-01-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烹饪器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3303A (zh) * 2003-09-09 2005-03-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过热蒸汽炉
CN101153705A (zh) * 2006-09-27 2008-04-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蒸汽发生器和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加热烹饪设备
CN104421921A (zh) * 2013-08-30 2015-03-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它的蒸汽烹饪器具
CN103494509A (zh) * 2013-09-29 2014-01-08 陈垣耀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及蒸汽食物加工方法
CN204318406U (zh) * 2014-12-04 2015-05-13 廖茂生 一种蒸汽烹饪器的排水排气装置
CN204931287U (zh) * 2015-09-14 2016-01-0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5623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5623B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106724879A (zh) 排汽系统及蒸汽烹饪装置
CN105615632A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106264089A (zh) 烹饪电器
CN204698340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KR101935162B1 (ko) 주전자 겸용 스팀 제너레이터
CN110522299A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WO2017206408A1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107072423A (zh) 用于配制烧煮饮料的方法和装置
CN204931287U (zh) 蒸汽烹饪器具
CN104154517B (zh) 蒸汽发生器和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081927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104688021B (zh) 内锅组件和具有它的烹饪器具
CN205386071U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205963773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04005912U (zh) 蒸汽发生器和电加热烹饪器具
CN203953369U (zh) 电饭煲
CN206371849U (zh) 烹饪电器
CN103349139A (zh) 一种跳跳糖生产设备
CN101611191B (zh) 含所生蒸汽自由流向熨烫元件的沸腾腔室的熨烫设备
CN104083076A (zh) 蒸汽式馒头机和馒头制作方法
CN105433765B (zh) 烹饪器具
CN208250771U (zh)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系统及熨烫设备
CN104706209B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CN206916495U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