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719B -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719B
CN105102719B CN201380062455.XA CN201380062455A CN105102719B CN 105102719 B CN105102719 B CN 105102719B CN 201380062455 A CN201380062455 A CN 201380062455A CN 105102719 B CN105102719 B CN 105102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eeward
windward
ai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2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719A (zh
Inventor
S·沙耶克
邱欣
J·希武萨尔茨克
W·范海斯特
S·马哈茂德
W·卢比茨
J·斯潘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vus Environment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Novus Environment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us Environmental Inc filed Critical Novus Environment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02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2Snow fences or similar devices, e.g.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and drifts or side-wind eff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5Means permanently installed along the road for removing or neutralising exhaust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2Carbo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4Biological processes
    • B01D53/85Biological processes with gas-solid contac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 E01F8/0005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used in a wall typ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Abstract

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已污染区域附近的背风壁、以及位于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的迎风壁。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气流通路。迎风壁向上延伸至第一壁高度。背风壁包括延伸到第一壁高度之上的上部部分。上部部分适于朝向位于第一壁高度之下的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用于从气流通路中排出气流。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2年10月10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的加拿大专利申请No.2,791,965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文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用于控制大气污染、并且特别地用于控制道路附近的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是持续的环境关注点。大气污染的一个特例是由于在诸如高速公路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散发物所引起的道路污染。这些散发物会显著地影响道路周围区域、尤其是距道路300米以内的空气质量。如果道路靠近居住区域,则这会是尤其有问题的。
已经开发了一些试图控制道路污染的技术。例如,美国专利No.8,048,204(Qiu等人)公开了一种将已污染空气与污染较轻的空气混合以形成中度污染空气的方法。特别地,Qiu等人的方法包括将道路附近的空气分成往往污染重的“下部部分”和往往污染较轻的“上部部分”。迫使来自下部部分的已污染空气向上进入两壁之间,随后从两壁的顶部离开,在所述顶部处已污染空气与来自上部部分的污染较轻空气相交。这种相交使得两股空气流混合在一起,以在壁的上方提供中度污染的空气。随后,中度污染的空气继续向下风处流动。
事实上,Qiu等人描述了通过将已污染空气与污染较轻空气混合而稀释已污染空气,由此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但未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总量。
发明内容
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已污染区域附近的背风壁、以及位于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的迎风壁。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气流通路。迎风壁向上延伸至第一壁高度。背风壁包括延伸到第一壁高度之上的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适于朝向位于第一壁高度之下的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将气流从气流通路排出。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适于朝向位于背风壁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排出气流。
背风壁可以具有位于第一壁高度之下的下部部分,而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可以定位成穿过下部部分。
背风壁的上部部分可以形成有偏转器以用于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偏转器可以至少部分地悬突在气流通路之上。偏转器可以是倾斜的或是弯曲的。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从气流中移除污染物的至少一个污染移除设备。污染移除设备可以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下风处。污染移除设备可以位于背风壁附近。污染移除设备可以包括植物性材料。
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放置在已污染区域附近的背风壁、以及放置在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的迎风壁,并且迎风壁向上延伸至第一壁高度。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提供气流通路。背风壁包括延伸到第一壁高度之上的上部部分。上部部分适于朝向位于第一壁高度之下的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将气流从气流通路排出。
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已污染区域附近。迎风壁定位在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提供气流通路。该方法还包括朝向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用于将气流从气流通路排出。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朝向位于背风壁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排放气流。
可以通过背风壁中的延伸到迎风壁上方的上部部分而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可以通过形成在背风壁的上部部分上的偏转器而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步骤可以包括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二者。而且,可以同时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作为替代,可以在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之后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另一个。
在其它示例中,定位步骤可以包括仅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例如,可以将背风壁和迎风壁中的一个定位成作为对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另一个的进行改造的改造结果的一部分。
在阅读针对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之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它方面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此所包括的附图用于示出本说明书的物件、方法和装置的各个示例,而并不旨在限制教导内容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Qiu等人的参考文献的现有技术壁组件的侧视立面图,所述壁组件迫使已污染空气向上进入两壁之间以与污染较轻的空气混合;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3是具有污染移除设备的图2所示装置的示意性侧视立面图,所述污染移除设备包括植物;
图4是比较道路附近的低速气流中的模拟平均污染物浓度的一系列曲线图,其中:(a)无壁,(b)笔直壁以及(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示例性装置;
图5是比较道路附近的较高速气流中的模拟平均污染物浓度的一系列曲线图,其中:(a)无壁,(b)笔直壁以及(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示例性装置;
图6是针对移动跨过如下装置的低速气流而比较模拟平均气流速度的一系列曲线图:(a)无壁,(b)笔直壁以及(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示例性装置;
图7是针对移动跨过如下装置的较高速度气流而比较模拟平均气流速度的一系列曲线图:(a)无壁,(b)笔直壁以及(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示例性装置;
图8是针对移动跨过如下装置的低速气流而比较累积平均污染物浓度的一系列曲线图:(a)CFD模型的笔直壁,(b)风道形式的笔直壁,(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CFD模型的示例性装置,以及(d)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风道形式的示例性装置;
图9是示出了针对移动跨过如下装置的较高速气流的累积平均污染物浓度的一系列曲线图:(a)CFD模型的笔直壁,(b)风道形式的笔直壁,(c)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CFD模型的示例性装置,以及(d)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风道形式的示例性装置;
图10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带开口的背风壁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的侧视立面图,其中所述开口贯通背风壁地定位;
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带弯曲偏转器的背风壁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的侧视立面图;
图12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带基本上笔直上部部分的背风壁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的侧视立面图;以及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示出了整体上在美国专利No.8,048,204(Qiu等人)中所述的现有技术壁组件10。现有技术壁组件10迫使已污染空气12向上与壁组件10上方的污染较轻空气14混合,以在壁组件10上方提供中度污染空气。污染较轻空气14通常处于气流中的较高高度处,但同时其易于包含一些道路污染物,与已污染空气12相比,污染较轻空气通常浓度更低。
壁组件10包括位于道路区域16附近的外壁20以及位于道路区域16和外壁20之间的内壁22。内壁22和外壁20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通道24。
内壁22包括竖直延伸的下部部分30。下部部分30具有孔34,以用于引导已污染空气12的下部部分40进入通道24并且随后迫使所述已污染空气向上通过通道24,以便与壁组件10上方的污染较轻空气14混合。这种混合在壁组件10上方形成中度污染空气。
内壁22还包括定位在下部部分30的顶部上的偏转器32。偏转器32朝向道路区域16延伸。根据Qiu等人,当已污染空气12的上部部分42撞击下部部分30时形成了高压区域,所述高压区域将已污染空气12的上部部分42向上引导至偏转器32的上方从而与污染较轻空气14混合。
通常,现有技术壁组件10被设计成用以降低位于壁组件10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18附近的较低高度处的污染物浓度。然而,较高高度处的污染浓度增大。这是成问题的,因为位于较高高度处的污染物趋于被进一步携带至超出背风区域18的下风处,并且可能最后沉降在地面上(例如,遍布邻近居住区域)。因而,尽管壁组件10可能有利于减少壁组件10附近的背风区域18处的污染浓度,但是未改变污染物的总数量。作为代替,污染物简单地散布在更大的区域上。
现在参考图2和3,其中示出的是根据本文中的至少一些教导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100。
通常,装置100适于引导已污染空气向下通过位于各相对壁之间的气流通路。这种向下运动可以帮助控制已污染空气。例如,向下气流可以促进夹带的污染物下落并沉降在装置100底部附近的地表面102上。这可以帮助降低装置100的更下风处的大气污染物的数量,并且可以致使整体降低空气中的污染。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利用污染移除设备160收集或捕获壁底部附近的已污染空气,这可以增强移除大气污染物。
在一些情况下,装置100会增大装置100背风侧的底部处或所述底部附近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这会增大污染移除设备160的整体效率,并且会减少装置100的更下风处的大气污染物的数量。
再次参考图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装置100包括迎风壁110(也称为内壁)和背风壁112(也称为外壁)。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放置在地表面102上。例如,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由底座或其它类型的基底支承。
迎风壁110、背风壁112通常位于已污染区域106附近。例如,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距离道路或其它已污染区域106在50米以内。在其它示例中,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更靠近或更远离已污染区域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放置在已污染区域106的“下风处”。例如,如图2和3中所示,“下风”方向已经被限定为通常指代从左延伸至右的方向(如箭头DW所示),但是将理解的是,在实践中实际风向会发生改变。
更通常地,迎风壁110、背风壁112可以放置在已污染区域106和需要污染控制的区域(例如,邻近居住区域)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已污染区域106可以是诸如高速公路的道路。相应地,已污染区域106可以含有道路污染物,例如,来自车辆的散发物、路旁灰尘或碎屑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可以用于控制并不一定在道路附近的其它类型的大气污染。例如,装置100可以位于工业设施附近并且用于控制从该工业设施释放的大气污染物。装置100还可以部署在灰尘或碎屑多发区域(例如,建筑工地、铁路或机场)附近。
如图2和3中所示,迎风壁110定位在背风壁112和已污染区域106之间。而且,背风壁112和迎风壁110间隔开以便于在它们之间提供气流通路116(或通道)。
气流通路116通常具有被选择以有利于气流通过其中的通路宽度W。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路宽度W可以介于约10厘米和约100厘米之间。在其它的实例中,通路宽度W可以更大或更小。
如图2中所示,背风壁112通常高于迎风壁110。例如,在这个示例中,迎风壁110向上延伸至地表面(也称为“支承表面”)上第一壁高度H1处,而背风壁向上延伸至大于第一壁高度H1的第二壁高度H2处。
可以根据已污染区域106的特殊特征以及周围环境或运转状况的其它特征而选择第一壁高度H1、第二壁高度H2。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选择第一壁高度H1、第二壁高度H2,以便根据不同高度处的污染物相对浓度而控制空气中污染物的特定百分比。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壁高度H1可以介于约2米和8米之间。在一些特定示例中,第一壁高度H1可以为约5米。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壁高度H2可以高于第一壁高度H1约0.2米至约1米。在一些特定的示例中,第二壁高度H2可以比第一壁高度H1高约0.5米(例如,当第一壁高度H1为5米时,第二壁高度H2可以为约5.5米)。在其它的示例中,第一壁高度和第二壁高度之间的差值可以更大或更小。
虽然已经描述了一些示例性的第一壁高度H1、第二壁高度H2,但是在其它的示例中,第一壁高度H1、第二壁高度H2可以更大或更小。
如图所示,背风壁112包括向上延伸到第一壁高度H1上方的上部部分120。参考图3,上部部分120适于引导气流的至少一部分123向下通过气流通路116。与气流的其它部分(尤其是处于更高高度处的那些气流部分)相比,气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23可能具有更高的污染物浓度。
随后,向下引导进入气流通路116中的气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23流向一个或多个开口122。开口122通常位于第一壁高度H1之下,并且更特别地,开口122可以位于背风壁112的底部处或所述底部附近。
如上所述,朝向开口122引导气流在气流通路116中向下流动可以帮助控制大气污染。例如,向下气流可以朝向地表面102而向下携带所夹带的污染物,污染物集聚并沉降在所述地表面处。而且,引导气流向下可以将污染物聚集在背风壁的背风侧的底部处或所述底部附近,这可有助于使用污染移除设备160而集聚污染物。
在一些示例中,背风壁112的上部部分120可以形成有偏转器140。偏转器140可适于帮助引导或指引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116。例如,偏转器140可以向上游延伸进入气流中(例如,朝向迎风壁110),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或者甚至完全地悬突在气流通路116之上。这个上游偏转器140可以帮助引导或指引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116中。
在一些示例中,偏转器140可以具有一角度。例如,如图2中所示,背风壁112可以具有主体部分142(所述主体部分在这个实施例中通常是竖直的),而偏转器140可以与主体部分142形成一角度144。角度144可以是任何适于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116中的合适角度。例如,角度144可以是大于约90度的钝角。更特别地,角度144可以介于约90度和约180度之间。在一些特定的示例中,角度144可以是约135度。在其它的示例中,角度144可以更大或更小。
成角度的偏转器140通常具有一偏转器长度L。在一些示例中,偏转器长度L可以介于约0.2米和约2米之间。在其它的示例中,偏转器长度L可以更大或更小。
虽然图2和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的成角度的偏转器,但是偏转器140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和结构,例如,弯曲的偏转器(例如,如图11中所示)。
气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123在向下流动通过气流通路116之后通过开口122离开(例如,作为排放气流125)。在一些示例中,开口122可适于朝向位于背风壁122底部处或所述底部附近的背风区域108的第一区域109排放所述气流。
朝向背风区域108排放气流可以帮助减少背风壁112的下风处的污染物浓度。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排放气流125可以具有足够大的速度以提供文丘里效应。特别地,高速排放气流125可以在地表面附近处产生低压紊流区域。这能够产生可以帮助稀释任何残余大气污染物以进一步降低下风处的污染物浓度的竖直混合。
沿着地表面102增大速度并且紊流的排放气流125还可以帮助减少背风壁112后方的涡区。这可以减少回流区域,否则回流区域可能允许大气污染物以较高浓度集聚在背风壁112附近。
在一些示例中,开口122可以定位在背风壁112中。例如,背风壁112可以具有位于第一壁高度H1之下的下部部分130,而开口122可以位于下部部分130中。
如图2中所示,开口122可以由沿着背风壁112的下部部分130底部的切口而限定。开口122可以从下部部分130中的上边缘132向下延伸至地表面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122的尺寸可以介于约0.2米和约2米之间。在其它的示例中,开口122的尺寸可以更大或更小。
在地表面102附近处设置开口122是有利的。例如,当气流离开开口122时,污染物靠近区域109中的地表面102,与开口122定位在更高高度处时相比,污染物能够更快地下落并沉降在地表面102上。
虽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示示例示出了单个开口122,但是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开口122。例如壁110、112可以沿着地表面(例如沿着道路)延伸一定距离。在这类示例中,可以沿着背风壁112间歇地定位多个开口。而且,开口122可以定位在支承背风壁112的各支柱150之间。
虽然所示的示例示出了开口122沿着背风壁112定位,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122可以具有其它的位置,例如位于地表面102中(例如,经由地下管路)。
如上所述,装置100可以包括污染移除设备160以用于从气流移除污染物。在一些示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包括生物过滤器。例如,如图3中所示,生物过滤器可以包括一棵或多棵植物,例如灌木、绿篱、小树或其它植物材料。通过滤除颗粒或者以其它方式捕获或集聚污染物,植物可以帮助从气流中移除污染物。植物还倾向于具有低的维护费用,并且可能仅需要少量或不需要人工交互作用。而且,植物易于允许气流通过进入背风区域108中,而不显著地限制气流速度。
在其它示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包括主动喷水系统、静电除尘器(ESP)、施加至壁110、112的化学处理(例如,二氧化钛)、其它类型的空气过滤器等。
在其它实施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位于开口122的下风处。例如,如图2中所示,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位于开口122的下风处的地表面102上(例如,位于区域109中)。在一些示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与开口122间隔开(例如,如图2中所示)。在其它示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基本上定位在开口122的下风处的背风壁112附近(如图3中所示)。
在一些示例中,污染移除设备160可以具有其它的位置,诸如位于气流通路116中(例如,如图10中所示)、位于开口122中、位于地表面中等。
壁110、11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壁可以由混凝土、金属、砖、玻璃或其它材料或它们的组合制成。在一些示例中,壁110、112可以由噪声衰减材料(例如,噪声吸收材料或噪声反射材料)制成或者包含有所述噪声衰减材料。
虽然所示的示例示出装置100位于已污染区域106的一侧处(例如,沿着道路的一侧),但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装置100位于已污染区域106的两侧或更多侧处(例如,沿着道路的相对侧)。例如,如果已污染区域106是矩形的建筑工地,则装置100可以位于所述建筑工地的所有四侧处以帮助控制灰尘污染。
在一些示例中,迎风壁110或背风壁112中的一个可以是预先存在的壁,而另一壁可以添加作为对现存壁的进行改造的一部分。例如,迎风壁110或背风壁112中的一个可以适于安装至现存壁结构以引导空气向下进入各壁结构之间。
现在参考图4-9,在类似于图2和3中所示的示例性装置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物理测试。
在计算机模拟中,被测试的示例性装置包括高度为约4.3米的迎风壁以及高度为约5.5米的背风壁。各壁间隔开以提供宽度为约35厘米的通路。偏转器的角度为约125度并且长度为0.8米。背风壁的底部处的开口的尺寸为约1米。所述示例性装置不包括污染移除设备。还在不具有所述示例性装置(即无壁)的情况下进行了模拟,以及在高度为5米的标准笔直壁的情况下进行了模拟。
在1000×600网格的二维环境中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动态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在模拟中,示例性装置距离已污染区域的下风处20米。已污染区域包括位于地表面上方1米处的污染源,而污染以0.025kg/s的速度释放。在上游气流的速度为1.39m/s和2.78m/s的情况下进行了分开的模拟和测试。追踪距离示例性装置的下风处60米处的数据。
根据等效于计算机模拟中所使用的比例参数,在使用1:13.5比例模型的风道中进行物理测试。
参考图4和5,示出了分别针对1.39m/s和2.78m/s的上游气流的模拟平均污染物浓度,其中(a)无壁、(b)标准笔直壁和(c)示例性装置。基于图示,与(a)无壁和(b)具有标准笔直壁相比,示例性装置降低了示例性装置的下风处的平均污染物浓度。
例如,如图4(c)中所示,气流的速度为1.39m/s,在超过装置约12米的下风处的距离处,平均污染物浓度通常低于2500ppm。相反地,如图4(b)中所示,直至超过标准笔直壁下游处约20米为止,平均污染物浓度才下跌至那么低。
类似地,如图5(c)中所示,气流的速度为2.78m/s,在超过装置约15米的下风处的距离处,平均污染物浓度通常低于1000ppm。相反地,如图5(b)中所示,直至超过标准笔直壁下游处约30米为止,平均污染物浓度才下跌至那么低。
参考图6和7,示出了分别针对1.39m/s和2.78m/s的上游气流的模拟平均气流速度,其中(a)无壁、(b)标准笔直壁和(c)示例性装置。基于图示,与标准笔直壁相比,在示例性装置的下游处,示例性装置具有更小的涡区。
例如,如图6(b)中所示,在超过标准笔直壁处,具有10米长的以小于1.0m/s的速度移动的滞留气流小区。相反地,如图6(c)中所示,在示例性装置后方仅有1米长的滞留气流小区。
类似地,如图7中所示,与标准笔直壁相比,在示例性装置后方具有更小的更慢移动空气区。
如上所述,认为减小背风壁后方的涡区尺寸可以降低污染物浓度。例如,更小的涡区可以提供更少的将大气污染物集聚于其中的滞留区域。而且,提供通过背风区域的更高速气流可以帮助增大竖直混合,由此使用新鲜空气稀释残余污染物以进一步降低地面浓度。
参考图8和9,各图表分别示出了针对1.39m/s和2.78m/s的上游气流、距离标准笔直壁和示例性装置下风处不同高度和距离处的平均污染物浓度。各图表示出了计算机模拟和物理测试二者的结果。
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中,与标准笔直壁相比,示例性装置提供了更低的平均污染物浓度。而且,相对于标准笔直壁而言,示例性装置示出平均污染物浓度的降低高达约50%。应当相信,这种降低可能是由于以下之一或二者:(a)由示例性装置产生的紊流混合,或(b)增大了通过背风区域的气流速度。
现在参考图1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另一装置200。装置200在一些方面与前述装置100类似,并且类似的元件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但附图标记的数值增大100。例如,装置包括迎风壁210和背风壁212,在所述迎风壁和背风壁之间具有气流通路216。而且,背风壁212包括上部部分220,所述上部部分形成有呈角度的偏转器240以用于朝向开口222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216。
在这个实施例中,开口222偏离地表面202一偏离距离OD。更特别地,开口222从下部部分230中的上边缘232向下延伸至下边缘234,所述下边缘位于地表面202之上一偏离距离OD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偏离距离OD可以介于约0.2米和约1米之间。
利用这种结构,所相信的是,一些大气污染物可以沿着地表面202而集聚在位于迎风壁210、背风壁212之间的集聚区域250中。例如,当气流通过开口222排出时,夹带在向下气流中的固体颗粒可以被推入至集聚区域25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200能够包括可以类似于污染移除设备160的污染移除设备260。如这个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污染移除设备260可以位于气流通路216内。
现在参考图11,其中示出了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另一装置300。装置300在一些方面类似于前述装置100,并且类似的元件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但附图标记的数值增大200。例如,装置300包括迎风壁310和背风壁312,在所述迎风壁和背风壁之间具有气流通路。而且,背风壁312包括上部部分320,所述上部部分形成有偏转器340以用于朝向开口322引导气流323向下通过气流通路。
在这个实施例中,偏转器340是弯曲的。例如,如图所示,偏转器340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悬突在气流通路之上的弯曲形状。设置弯曲的偏转器340可以帮助将气流逐渐地向下引导至气流通路中,并且避免能够增大紊流的表面不连续性。
在这个实施例中,背风壁312由迎风壁310支承。例如,如图所示,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安装支架370来将背风壁312悬挂在迎风壁310上。可以使用诸如螺栓、螺杆、粘合剂等紧固件而将安装支架370固定至相应的迎风壁310、背风壁312。
将背风壁312悬挂在迎风壁310上的一个优点是开口322形成作为位于背风壁312下方的连续通道。这可以帮助不受限制地排放气流32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安装支架370作为将背风壁312添加至现有笔直壁(例如,迎风壁310)的改造套件的一部分。
现在参考图12,其中示出了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另一装置400。装置400在一些方面类似于前述装置300,并且类似的元件赋予类似的附图标记,但附图标记的数值增大100。例如,装置400包括迎风壁410和背风壁412,在所述迎风壁和背风壁之间具有气流通路。而且,背风壁412包括上部部分420以用于朝向开口422引导气流423向下通过气流通路。
在这个实施例中,上部部分420从下部部分基本上笔直地向上延伸,而不具有偏转器。这种结构会更易于制备。而且,所相信的是,将仍然把撞击上部部分420的气流部分向下引导至气流通路(例如,如图12中所示)中。
现在参考图13,其中示出了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500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步骤510和520。
步骤510包括将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已污染区域附近。将各壁定位成使得迎风壁位于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而且,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提供气流通路。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510可包括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二者。例如,可以同时地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在其它的示例中,可以在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壁之后定位另一个壁。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510可以包括仅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壁。例如,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壁可以定位成作为另一壁的改造的一部分,所述另一壁可以是现有壁。
在一些示例中,步骤510可以包括修改现有壁并且随后添加另一壁。例如,通过在现有壁的底部处形成开口,可以修改现有笔直壁以形成背风壁,并且随后,可以将更短的迎风壁放置在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
步骤520包括朝向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用于将气流从气流通路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背风壁中的延伸到迎风壁上方的上部部分而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例如,上部部分可以形成有偏转器以用于向下引导气流至气流通路(例如,如图2、3、10和11的示例中所示)中。作为替代,上部部分可以是基本上笔直的,并且可以不包括偏转器(例如,如图12中所示)。
所述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朝向位于背风壁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排放气流的步骤530。在这种情况下,开口可以适于朝向背风区域排放气流。例如,开口可以沿着或贯通背风壁而定位。
虽然以上说明提供了一种或多种装置、方法或系统的示例,但是将意识到的是,其它装置、方法或系统也可以落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a)背风壁,所述背风壁定位在已污染区域附近;以及
(b)迎风壁,所述迎风壁定位在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迎风壁向上延伸至第一壁高度;
(c)背风壁和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气流通路;
(d)背风壁包括延伸到所述第一壁高度上方的上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适于朝向位于所述第一壁高度之下的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用于从气流通路排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适于朝向位于背风壁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排出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背风壁具有位于第一壁高度下方的下部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定位成穿过所述下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部部分形成有偏转器,以用于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偏转器至少部分地悬突在气流通路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偏转器是倾斜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偏转器是弯曲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从气流中移除污染物的至少一个污染移除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染移除设备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下风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染移除设备位于背风壁附近。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污染移除设备包括植物性材料。
12.一种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至少一个定位在已污染区域附近,迎风壁位于背风壁和已污染区域之间,背风壁与迎风壁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提供气流通路;以及
(b)朝向至少一个开口引导气流向下通过气流通路,以用于将气流从气流通路排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朝向位于背风壁的下风处的背风区域排放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背风壁的延伸到迎风壁上方的上部部分而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形成在背风壁的所述上部部分上的偏转器而引导气流向下进入气流通路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定位步骤包括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二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同时地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之后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的另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定位步骤包括仅定位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迎风壁和背风壁中的一个可以定位成作为对迎风壁和背风壁中另一个的进行改造的改造结果的一部分。
CN201380062455.XA 2012-10-10 2013-10-08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5102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A2791965A CA2791965C (en) 2012-10-10 2012-10-10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borne pollution
CA2791965 2012-10-10
PCT/CA2013/000849 WO2014056074A1 (en) 2012-10-10 2013-10-08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borne pollu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719A CN105102719A (zh) 2015-11-25
CN105102719B true CN105102719B (zh) 2017-06-30

Family

ID=4742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2455.XA Active CN105102719B (zh) 2012-10-10 2013-10-08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2477B2 (zh)
EP (1) EP2906754B1 (zh)
JP (1) JP6280555B2 (zh)
KR (1) KR102202483B1 (zh)
CN (1) CN105102719B (zh)
AU (1) AU2013330165B2 (zh)
BR (1) BR112015007920B1 (zh)
CA (1) CA2791965C (zh)
ES (1) ES2745265T3 (zh)
HK (1) HK1217034A1 (zh)
IN (1) IN2015DN03787A (zh)
RU (1) RU2643388C2 (zh)
WO (1) WO20140560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16078C (en) 2015-12-22 2016-10-11 Envision Sq Inc. Photocatalytic composite material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air pollutants
CN107269110A (zh) * 2017-07-12 2017-10-20 郭磊 一种适用于城市绿色建筑的隔板
CN108660956B (zh) * 2018-07-25 2023-11-03 中南大学 组合式轨道交通声风屏障
CN112941995B (zh) * 2021-02-01 2022-11-11 石河子大学 一种用于路堤式路基防沙兼抗洪功能的联合工程体系
CN113020062A (zh) * 2021-03-01 2021-06-25 武操政 环保型料场的吸附式抑尘除尘挡风墙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6836A2 (de) * 1981-06-10 1982-12-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ennzeichnung von Halbleiterchips und kennzeichenbarer Halbleiterchip
US4513840A (en) * 1983-05-13 1985-04-3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Sound suppression system
US6015244A (en) * 1997-10-01 2000-01-18 Storm Diverter Corporation Wind directing sea wall
JP2002188327A (ja) * 2000-12-20 2002-07-05 Ohbayashi Corp 防風壁
CN200943184Y (zh) * 2006-08-01 2007-09-05 王棉他 化风墙
CN201225026Y (zh) * 2008-06-20 2009-04-22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风抑尘网
CN101761037A (zh) * 2009-10-24 2010-06-30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沙漠公路分流束风护路墙
US8048204B2 (en) * 2008-09-23 2011-11-01 Rwdi Air Inc. Wall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6915A1 (de) * 1974-12-02 1976-08-12 Acrow Wolff Gmbh Industrie-, betriebs-, maschinen-, verkehrs-, bau und sonstige laermgeraeusche abwehrende einrichtung
IT1205247B (it) * 1981-06-10 1989-03-15 Paolo Fioratti Dispositivo estrattore per incrementare e regolare la ventilazione naturale in edifici industriali
DE3545112C2 (de) * 1984-12-24 1997-02-27 Rausch Peter Bepflanzbare Lärmschutzanlage
SE9001155D0 (sv) * 1990-03-29 1990-03-29 Soederhamn Architect Ab Koerfarande och anlaeggning foer behandling av luft i omraadet av en trafikled foer motorfordon
FR2697040B1 (fr) * 1992-10-21 1994-12-30 Ind Entreprise Elément de protection contre le bruit et son utilisation.
JPH0742121A (ja) * 1993-08-02 1995-02-10 Fujita Corp 自動車道路上における空気浄化構造
KR100391347B1 (ko) * 2000-04-11 2003-07-12 유니슨 주식회사 소음저감용 간섭장치
US6725601B2 (en) * 2001-02-05 2004-04-27 Nelson Hyde Chick Vertical ecosystem structure
JP2004270394A (ja) * 2003-03-12 2004-09-30 Kankyo Kogaku Kk 道路構造及び道路壁用壁体
JP2005066462A (ja) 2003-08-25 2005-03-17 Sekisui Jushi Co Ltd 浮遊粒子状物質捕集装置および浮遊粒子状物質捕集遮音壁
JP4674364B2 (ja) 2005-08-19 2011-04-20 学校法人近畿大学 背後気流層を有する大気汚染物質除去型防音壁
NL1031640C2 (nl) * 2006-04-20 2007-10-23 Gatewest B V Inrichting, systeem en werkwijze voor het passief afvoeren van fijnstof en/of stikstofdioxiden bevattende lucht.
KR100653631B1 (ko) * 2006-08-30 2006-12-06 주식회사 동호 고가도로의 상부에 설치되는 세척이 용이한 방음벽
NL1034614C2 (nl) * 2007-11-01 2009-05-06 Blue Temple B V Geluidsscherm, schermelement en vangrail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6836A2 (de) * 1981-06-10 1982-12-1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ennzeichnung von Halbleiterchips und kennzeichenbarer Halbleiterchip
US4513840A (en) * 1983-05-13 1985-04-30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Sound suppression system
US6015244A (en) * 1997-10-01 2000-01-18 Storm Diverter Corporation Wind directing sea wall
JP2002188327A (ja) * 2000-12-20 2002-07-05 Ohbayashi Corp 防風壁
CN200943184Y (zh) * 2006-08-01 2007-09-05 王棉他 化风墙
CN201225026Y (zh) * 2008-06-20 2009-04-22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风抑尘网
US8048204B2 (en) * 2008-09-23 2011-11-01 Rwdi Air Inc. Wall assembly
CN101761037A (zh) * 2009-10-24 2010-06-30 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沙漠公路分流束风护路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45265T3 (es) 2020-02-28
HK1217034A1 (zh) 2016-12-16
AU2013330165A1 (en) 2015-05-21
AU2013330165B2 (en) 2018-02-15
CN105102719A (zh) 2015-11-25
BR112015007920B1 (pt) 2021-11-03
JP6280555B2 (ja) 2018-02-14
EP2906754A4 (en) 2016-06-01
KR102202483B1 (ko) 2021-01-12
EP2906754A1 (en) 2015-08-19
KR20150092099A (ko) 2015-08-12
US20150267356A1 (en) 2015-09-24
RU2015117462A (ru) 2016-12-10
EP2906754B1 (en) 2019-06-12
CA2791965C (en) 2013-12-17
JP2016505730A (ja) 2016-02-25
CA2791965A1 (en) 2012-12-18
IN2015DN03787A (zh) 2015-10-02
BR112015007920A2 (pt) 2017-07-04
RU2643388C2 (ru) 2018-02-01
WO2014056074A1 (en) 2014-04-17
US9732477B2 (en)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2719B (zh) 用于控制大气污染的装置和方法
Janhäll Review on urban vegetation and particle air pollution–Deposition and dispersion
Zhang et al. The mitigation strategy of automobile generated fine particle pollutants by applying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 in a street-canyon
Zhang et al. Impact of various vegetation configurations on traffic fine particle pollutants in a street canyon for different wind regimes
Shaneyfelt et al. Air 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stormwater green street design
Buccolieri et al. Obstacles influence on existing urban canyon ventilation and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 review of potential measures
CN105386776A (zh) 矿井干喷作业区粉尘运移及防治的仿真实验装置与方法
Li et al. Review on pollutant dispersion in urban areas-part B: Loc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optimization framework, and evaluation theory
CN205063966U (zh) 一种用于模拟矿井干喷作业区粉尘流动规律的装置
CN2933541Y (zh) 塔板式泡沫除尘装置
CN101797462B (zh) 混合流体颗粒物聚并的装置和方法
KR20200045857A (ko)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CN103566664B (zh) 烧结机烟气脱硫除雾装置
CN205586829U (zh) 一种脱硝省煤器灰斗装置
CN205850421U (zh) 一种在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前方布置的预处理装置
CN207545815U (zh) 冲天回旋水滑梯
CN203264455U (zh) 脱硫塔出口烟道除雾装置
CN105363310B (zh) 均布式兰金涡流除尘除雾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23062B (zh) 一种烟气净化塔
CN203540226U (zh) 烧结机烟气脱硫除雾装置
CN208340345U (zh) 一种仿山桃稠李叶面井字形凹槽微观结构的防风抑尘装置
CN209221849U (zh) 一种多管碰撞式脱硫除尘装置
Swarno et 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of tree effects on pedestrian wind comfort around coastline building resort
CN108579252A (zh) 一种仿山桃稠李叶面井字形凹槽微观结构的防风抑尘装置
WO2003011429A1 (en) The filtration of industrial fum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70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