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8202A -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8202A
CN105078202A CN201410206997.6A CN201410206997A CN105078202A CN 105078202 A CN105078202 A CN 105078202A CN 201410206997 A CN201410206997 A CN 201410206997A CN 105078202 A CN105078202 A CN 105078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outer bottom
bottom plating
composite base
alumin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69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领文
李昊燮
李春燮
丘春成
肖兵锋
缪永多
刘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69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8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8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8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包括:铝锅体、接合板和外底板,外底板通过接合板连接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接合板和外底板沿铝锅体的外侧壁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复合底的锅,铝锅体的底壁和一部分侧壁上通过接合板设置外底板,由此,增大了锅与加热器(例如电加热盘或电磁加热盘)的接触面积,并且由于锅的锅底的厚度增加,由此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底板,不仅可以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加热,扩大了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烹饪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该锅的制造方法和具有该锅的电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铝制成的锅,例如电烹饪器具的内锅,通常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而无法采用电磁加热,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的具有复合底的锅。无论是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是采用电磁加热,都存在加热效率差的问题,存在改进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外层仅形成在锅的底面上,而没有延伸到锅的侧面,从而导致加热面积小,加热效果差。更具体地,在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将外层连接到锅的底面的情况下,外层无法延伸到锅的侧面。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其中将复合剂涂覆到压铸成的锅体的底面,然后将不锈铁复合层粘结到锅体的底面,最后进行加热和压制。这种具有复合底的锅仍然存在加热面积小、加热效果差的问题,并且无法将外层压制到锅体的侧面。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该锅的加热面积大,加热效果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复合底的锅的电烹饪器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复合底的锅,包括:铝锅体、接合板和外底板,所述外底板通过所述接合板连接到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所述接合板和所述外底板沿所述铝锅体的外侧壁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铝锅体的底壁和一部分侧壁上通过接合板设置外底板,由此,增大了锅与加热器(例如电加热盘或电磁加热盘)的接触面积,并且由于锅的锅底的厚度增加,由此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底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不仅可以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加热,扩大了适用范围。
具体地,所述外底板在所述铝锅体的外侧壁面上延伸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铝锅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所述铝锅体的高度的四分之一。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铝锅体的轴向截面上,所述铝锅体的底壁为向上凸出的弧形。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铝锅体的底壁的厚度沿从底壁的中心朝向底壁的外沿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合板为多层,所述外底板为多层,所述外底板和所述接合板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交替设置。
具体地,所述铝锅体的侧壁与底壁圆弧过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底板的内表面和所述铝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底板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
可选地,所述接合板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底板为钢板或不锈铁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接合板压制到铝板上;将所述接合板压制到其上的所述铝板加工成铝锅体形状,其中所述接合板位于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将外底板加工成与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所述一部分外侧壁面适配的形状;将所述外底板套在所述铝锅体的底部并加热和压制以利用所述接合板将所述外底板复合到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所述一部分外侧壁面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接合板将外底板压制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从而增加了锅的复合底的面积,增加了锅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果。且增加了锅的使用范围,不仅可以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加热。
具体地,所述接合板通过冷压或热压压制到所述铝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热温度在300-400摄氏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还包括:A:将另一接合板加热和压制到另一外底板上;B:通过所述另一接合板将所述另一外底板压制到所述外底板上。
进一步地,重复步骤A和B,以得到具有多层接合板和外底板的锅。
优选地,所述铝锅体的侧壁与底壁圆弧过渡。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外底板的内表面以及所述铝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底板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为波纹状或在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凸起。
可选地,所述接合板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底板为钢板或不锈铁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外锅;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锅体内;和设在所述锅体内的内锅,所述内锅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烹饪器具,通过设有上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从而加热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锅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锅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锅的分解图;
图5-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的制造方法的过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锅100、
铝锅体1、铝锅体的底壁10、铝锅体的侧壁11、凸缘13、摩擦花纹14、
接合板2、接合板的周壁20、接合板的底壁21、
外底板3、外底板3的周壁30、外底板3的底壁31、加热花纹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锅100可以用于电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可以理解的是,电烹饪器具通常包括外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放置在外锅内。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下面描述中,“向外”指的是沿锅的径向远离锅的轴向中心线的方向,“向内”指的是沿锅的径向朝向锅的轴向中心线的方向。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包括:铝锅体1、接合板2和外底板3。外底板3通过接合板2连接到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接合板2和外底板3沿铝锅体1的外侧壁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这里,可以理解的是,接合板2和外底板3从底壁沿外侧壁面向上延伸的具体高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接合板2起到连接层(或称为粘结层)的作用,用于将外底板3接合到铝锅体1的外底面上。外底板3和接合板2以及铝锅体1的底壁构成锅100的复合底。
具体而言,外底板3和接合板2均形成为大体盆状,外底板3的底壁31通过接合板2的底壁21连接到铝锅体1的底壁10的外底面上,即外底板3的底壁31和接合板2的底壁21的大小和形状均与铝锅体1的外底面的大小和形状适配。
外底板3的周壁30通过接合板2的周壁20接合到铝锅体1的一部分外侧壁面上,外底板3的周壁30和接合板2的周壁20均沿铝锅体1的外侧壁面向上延伸,即外底板3的周壁30和接合板2的周壁20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铝锅体1的一部分外侧壁面的形状和尺寸适配。
外底板3可以为钢板或铸铁板,优选为钢板,由此便于外底板3的加工和成形以及通过接合板2与铝锅体1的接合。在本发明的优选示例中,接合板2为铝合金板,外底板3为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100,铝锅体1的底壁10和一部分侧壁11上通过接合板2设置外底板3,由此,增大了锅100与加热器(例如电加热盘或电磁加热盘)的接触面积,并且由于锅100的锅底的厚度增加,由此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加热效果,而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外底板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不仅可以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加热,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底板3在铝锅体1的外侧壁面上延伸的高度H1小于等于铝锅体1的高度H2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铝锅体1的高度H2的四分之一,即H2/4≤H1≤H2/2。从而在保证锅100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保证锅100的加热面积尽可能的大,保证加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中,外底板3的内表面和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即可以是外底板3的内表面上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还可以是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上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或者是外底板3的内表面和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上分别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从而增加了热量的反射次数,增加热量的传播时间,提高加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合板2为多层,外底板3为多层,外底板3和接合板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交替设置。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接合板2和外底板3的层数越多,加热效果越好。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
如图1-图4所示,锅100包括:铝锅体1、接合板2和外底板3。外底板3通过接合板2接合到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即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铝锅体1、接合板2和外底板3依次排布。
如图1所示,外底板3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加热花纹32,每个加热花纹32形成为从外底板3的外表面向内凹入的凹槽,从而增加了热源的传播路径,增加热源发射次数和传播时间,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在图1的示例中,多个加热花纹32呈多行分布,多行加热花纹3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每行加热花纹32绕铝锅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从而增加锅100的外观美观性。
如图1和图4所示,铝锅体1的侧壁11与铝锅体1的底壁10圆弧过渡。在铝锅体1的轴向截面上,铝锅体1的底壁10为向上凸出的弧形。铝锅体1的底壁10的厚度沿从底壁10的中心朝向底壁10的外沿的方向逐渐增大。即铝锅体1的底壁10的中心位置处的厚度最小,铝锅体1的底壁10的外沿位置处的厚度最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此实施例中,铝锅体1的外侧壁面上形成有摩擦花纹14以增加接触摩擦,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铝锅体1的外侧壁面的除去与接合板2和外底板3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波浪形以构造出上述的摩擦花纹14,以便于用于手夹持铝锅体1,并增加美观性。
如图1-图4所示,铝锅体1的顶部可以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3。在图3的示例中,铝锅体1上设有六个凸缘13,且六个凸缘13绕铝锅体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铝锅体1的外侧壁与外底板3复合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比其他部分薄,由此,节省材料,并且可以提高上述外侧壁部分的加热效果。
下面参考图5-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制造方法。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如图5所示,将接合板2压制到铝板上。具体地,接合板2通过冷压或热压压制到铝板上。例如,铝板为圆形,接合板2压制到铝板的中心区域内。
步骤S2:如图6所示,将接合板2压制到其上的铝板加工成铝锅体1形状,其中接合板2位于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压制过程中,使铝锅体1的侧壁11与底壁10圆弧过渡。
步骤S3:如图7和图8所示,将外底板3加工成与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适配的形状。
步骤S4:如图9所示,将外底板3套在铝锅体1的底部并加热和压制以利用接合板2将外底板3复合到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完成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加工。具体地,加热温度在300-400摄氏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制造方法,通过利用接合板2将外底板3压制到铝锅体1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从而增加了锅100的复合底的面积,增加了锅100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果。且增加了锅100的使用范围,不仅可以采用电加热盘加热,还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
A:将另一接合板2加热和压制到另一外底板3上;
B:通过另一接合板2将另一外底板3压制到外底板3上,也就是说,先将另一接合板2加热和压制到另一外底板3上,然后将压制有另一接合板2的另一外底板3加工成与外底板3适配的形状,最后将内有另一接合板2的另一外底板3套在设有一个外底板3和一个接合板2的铝锅体1的底部并加热和压制以利用另一接合板2将另一外底板3复合到步骤S4中的外底板3上。
此时可以得到具有两层外底板3和两层接合板2的锅100,外底板3和接合板2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交替设置。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锅100的加热效果。
由于外底板3和接合板2的层数越多时,锅100的加热效果越好,因此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重复步骤A和B,以得到具有多层接合板2和外底板3的锅100。
为了进一步提高锅100的加热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复合底的锅10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外底板3的内表面以及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为波纹状或在至少一个上设置凸起。具体地,可以在步骤S3中,将外底板3的内表面加工成波浪状或者在外底板3的内表面上加工凸起。同时可以在步骤S1或步骤S2中,将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上加工成波浪状或者在铝锅体1的外表面与外底板3相对的部分上加工凸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加热器和设在锅体内的内锅。锅体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外锅。加热器设在锅体内,可选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内锅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烹饪器具,通过设有上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100,从而加热效果好。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铝锅体、接合板和外底板,所述外底板通过所述接合板连接到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所述接合板和所述外底板沿所述铝锅体的外侧壁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板在所述铝锅体的外侧壁面上延伸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铝锅体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且大于等于所述铝锅体的高度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锅体的轴向截面上,所述铝锅体的底壁为向上凸出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锅体的底壁的厚度沿从底壁的中心朝向底壁的外沿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板为多层,所述外底板为多层,所述外底板和所述接合板沿从外向内的方向交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锅体的侧壁与底壁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底板的内表面和所述铝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底板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凸起或形成为波纹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板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底板为钢板或不锈铁板。
9.一种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接合板压制到铝板上;
将所述接合板压制到其上的所述铝板加工成铝锅体形状,其中所述接合板位于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一部分外侧壁面上;
将外底板加工成与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所述一部分外侧壁面适配的形状;
将所述外底板套在所述铝锅体的底部并加热和压制以利用所述接合板将所述外底板复合到所述铝锅体的外底面和所述一部分外侧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板通过冷压或热压压制到所述铝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温度在300-400摄氏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A:将另一接合板加热和压制到另一外底板上;
B:通过所述另一接合板将所述另一外底板压制到所述外底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步骤A和B,以得到具有多层接合板和外底板的锅。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锅体的侧壁与底壁圆弧过渡。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外底板的内表面以及所述铝锅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底板相对的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为波纹状或在所述至少一个设置凸起。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板为铝合金板,所述外底板为钢板或不锈铁板。
17.一种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包括外壳和设在外壳内的外锅;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锅体内;和
设在所述锅体内的内锅,所述内锅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复合底的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
CN201410206997.6A 2014-05-15 2014-05-15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Pending CN105078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6997.6A CN105078202A (zh) 2014-05-15 2014-05-15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6997.6A CN105078202A (zh) 2014-05-15 2014-05-15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8202A true CN105078202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60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6997.6A Pending CN105078202A (zh) 2014-05-15 2014-05-15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82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2012A (zh) * 2017-05-16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及其制作方法和烹饪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360Y (zh) * 2004-08-04 2005-09-28 佛山市南海冠益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用多层复合金属板材制作的电饭锅内胆
US20060289486A1 (en) * 2005-06-21 2006-12-28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imited Cookware having a reinforced rim
CN201139448Y (zh) * 2007-11-16 2008-10-29 李运成 一种复合体钢锅
CN202287714U (zh) * 2011-04-30 2012-07-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内锅
CN202408533U (zh) * 2011-11-30 2012-09-05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瓷锅
CN202489761U (zh) * 2012-04-16 2012-10-17 林慎谦 双层复合复底不粘锅
CN203122062U (zh) * 2013-03-11 2013-08-14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锅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28360Y (zh) * 2004-08-04 2005-09-28 佛山市南海冠益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用多层复合金属板材制作的电饭锅内胆
US20060289486A1 (en) * 2005-06-21 2006-12-28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imited Cookware having a reinforced rim
CN201139448Y (zh) * 2007-11-16 2008-10-29 李运成 一种复合体钢锅
CN202287714U (zh) * 2011-04-30 2012-07-04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用内锅
CN202408533U (zh) * 2011-11-30 2012-09-05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仿瓷锅
CN202489761U (zh) * 2012-04-16 2012-10-17 林慎谦 双层复合复底不粘锅
CN203122062U (zh) * 2013-03-11 2013-08-14 广东伊立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2012A (zh) * 2017-05-16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锅及其制作方法和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3101B2 (en) Pan and method for making
KR101951487B1 (ko) 제어된 변형을 가지는 조리 용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으로 얻어진 용기
CN105231801B (zh) 一种复合锅底以及制造方法
CN105595796A (zh) 一种钛锅具及其复底工艺
KR20060101198A (ko) 유도가열기용 조리기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279673A (ja) 調理器具
WO2013061483A1 (ja) 炊飯器用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炊飯器
US20050204928A1 (en) Cooking utensil the covering of which comprise an ornamental piece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method
CN105078202A (zh) 具有复合底的锅及其制造方法和电烹饪器具
JP6180808B2 (ja) 炊飯器
KR100504011B1 (ko) 조리기구
KR102074055B1 (ko) 금속판재 3장이 개재된 인덕션용 프라이팬 및 인덕션 프라이팬 제조방법
CN103231251B (zh) 炊具锅体的制作方法
JP6029224B2 (ja) 電磁調理器具
US20090127267A1 (en) Cooking utensil
CN208909705U (zh) 锅体和具有其的电加热设备
KR101751320B1 (ko) 인덕션 렌지용 조리용기의 제조방법
JPWO2012153444A1 (ja) 炊飯器および炊飯器用鍋
WO2019111761A1 (ja) 調理器具
CN207412016U (zh) 锅具及烹饪设备
CN205018859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107072438A (zh) 用于感应炉的烹饪器皿和用于制造该烹饪器皿的方法
CN204427760U (zh) 锅具
JP5918276B2 (ja) 調理器具
CN205285954U (zh) 一种多用炒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