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5048A -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5048A
CN105075048A CN201480019754.XA CN201480019754A CN105075048A CN 105075048 A CN105075048 A CN 105075048A CN 201480019754 A CN201480019754 A CN 201480019754A CN 105075048 A CN105075048 A CN 105075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ircuit
probe portion
electr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975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5048B (zh
Inventor
神田雅隆
上野哲
山口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5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50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50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6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e.g. for disconnecting a section on which a short-circuit, earth fault, or arc discharge has occu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69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the isolation, e.g. ground fault or leak cur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4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4Overcurrent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4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undervoltage or no-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 H02H3/3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involving comparison of the voltage or current values at corresponding points in different conductors of a single system, e.g. of currents in go and return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保护装置具备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上述初级绕组连接于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连接于利用二次电池供给交流电力的外部电源来从上述外部电源接收上述交流电力。上述次级绕组连接于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连接于从商用电力系统向负载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

Description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正在研究以下一种技术:在发生灾害等而导致电力基础设施被切断时,从搭载有二次电池的电动车辆应急地供给电力。具体地说,将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电动车辆与设置于住宅、工厂、事务所等需求方的电力布线(以后称为屋内布线)进行连接,从电动车辆的二次电池向屋内布线供给电力。该屋内布线通常被供给商用电力系统的商用电力。
例如,在从电动车辆的二次电池向住宅HEMS(HomeEnergyManagementSystem: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的屋内布线供给电力的情况下,使用在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充放电器与屋内布线之间设置的充电桩等来控制从二次电池向屋内布线的放电。关于该充电桩,在从电动车辆向屋内布线的电路中设置有漏电检测器,在检测出漏电的情况下,切断从电动车辆向屋内布线的电路(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12-170258号])。
另外,从保护电力系统的观点来看,由于现状下对搭载有二次电池的电动车辆(外部电源)与商用电力系统的协作没有规定,因此需要避免外部电源的输出电流对商用电力系统造成直接影响。从保护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充放电器的观点来看也同样地,期望避免电动车辆的充放电器直接受到从商用电力系统供给的电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即使在外部电源和商用电力系统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具备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上述初级绕组连接于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连接于利用二次电池供给交流电力的外部电源来从上述外部电源接收上述交流电力。上述次级绕组连接于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连接于从商用电力系统向负载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中,还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第二漏电探测部以及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构成为配置于上述第一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构成为配置于上述第二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上述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分别接地。上述第一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一电路中处于上述初级绕组与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上述第二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二电路中处于上述次级绕组与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二方式中,还具备电阻元件。上述第一接地部经由上述电阻元件连接于上述第一电路。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中,还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第二漏电探测部、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第一电阻元件以及第二电阻元件。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构成为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构成为配置于上述第二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上述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分别接地。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构成上述第一电路的一对电压线中的一方的电压线。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于上述一对电压线中的另一方的电压线。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互相连接。上述第一接地部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点。上述第二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二电路中处于上述次级绕组与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构成为基于流经上述连接点的电流来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二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项中,还具备第一切断部。上述第一切断部构成为,在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探测出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或者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探测出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项中,还具备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和第二过电流探测部。上述第一过电流探测部构成为,如果在上述第一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为在上述第一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上述第二过电流探测部构成为,如果在上述第二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为在上述第二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七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六方式中,还具备第二切断部。上述第二切断部构成为,在上述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一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或者上述第二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二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的情况下,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八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一项中,具备:过电压探测部,其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过电压;以及第三切断部,在上述过电压探测部探测出过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三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九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一项中,具备过电压切断装置,在上述第一电路的电压是过电压的情况下,该过电压切断装置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的任一项中,具备:欠电压探测部,其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欠电压;以及第四切断部,在上述欠电压探测部探测出欠电压的情况下,该第四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一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在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的任一项中,具备欠电压切断装置,在上述第一电路的电压是欠电压的情况下,该欠电压切断装置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二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具备切换电路。上述切换电路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与负载连接的第三电路。上述第二端子连接于与商用电力系统连接的第四电路。上述第三端子连接于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项的系统保护装置。上述切换电路构成为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和上述第三端子中的某一方。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三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在第十二方式中,上述切换电路构成为,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能够利用,则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上述切换电路构成为,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无法利用,则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三端子。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四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在第十二方式或者第十三方式中,还具备控制电路。上述控制电路构成为,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能够利用,则控制上述切换电路来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上述控制电路构成为,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无法利用,则控制上述切换电路来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三端子。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十五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项的系统保护装置和第十二方式~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项的电路切换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本例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是表示上述基本例的电力供给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图3是表示上述基本例的电力供给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图4是表示上述基本例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切换装置的另一例的概要电路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力供给系统的概要电路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图15是表示以往的系统的漏电时的状态的概要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结构
1.1基本例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图1所示的结构,由被电力公司供给商用电力的各需求方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配电盘1、外部电源2、连接线缆3、系统保护装置4(4A)以及电路切换装置5来作为主要结构。
向住宅、工厂、事务所等需求方内引入与柱上变压器Tr1的次级侧连接的主线电路W1来供给商用电力,利用需求方内的配电盘1将主线电路W1分支为多个分支电路W2。
主线电路W1是单相三线式200V/100V的电力系统,包括两根电压线(第一电线)L1、L2和中性线(第二电线)N1。另外,在柱上变压器Tr1的次级侧,中性线N1进行B种接地E2。此外,将经由主线电路W1和分支电路W2供给商用电力的系统称为商用电力系统140(参照图1)。
配电盘1中设置有插接于主线电路W1的主漏电断路器11,主漏电断路器11的次级侧分别经由多个分支断路器12分支为分支电路W2。分支电路W2与电压线L1-电压线L2之间的电压200V、电压线L1-中性线N1之间的电压100V以及电压线L2-中性线N1之间的电压100V中的任一电压连接,来向未图示的负载供给交流电力。
而且,一个分支断路器12(以后称为分支断路器12A)的次级侧的分支电路W2(以后称为分支电路W2A)连接于配电盘1内的电路切换装置5。分支电路W2A包括电压线L1和中性线N1。
而且,电路切换装置5具有开关(切换电路)50,该开关(切换电路)50用于将应急用电路W4(第三电路)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分支电路W2A(第四电路)或者次级侧电路W3(第二电路)。
应急用电路W4包括电压线(第一电线)L1b和中性线(第二电线)Nb,在电压线L1b与中性线Nb之间连接有应急用插座6、负载(应急用负载)130。
应急用负载130是在商用电力停电时进行动作的电气设备,例如有照明器具、空调设备等。应急用负载130可以是直接连接于电压线L1b和中性线Nb的结构或者是经由应急用插座6连接于电压线L1b和中性线Nb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与应急用负载130串联连接的开关SW来进行应急用负载130的运转和停止(点亮和熄灭)。
次级侧电路W3包括电压线(第一电线)L1a和中性线(第二电线)Na,从外部电源2经由连接线缆3和系统保护装置4对该次级侧电路W3供给外部电力。而且,次级侧电路W3经由电路切换装置5向连接于应急用电路W4的应急用插座6、应急用负载130供给外部电力。
具体地说,电路切换装置5将应急用电路W4的电压线L1b和中性线Nb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分支电路W2A的电压线L1和中性线N1、或者次级侧电路W3的电压线L1a和中性线Na。
电路切换装置5具备切换电路(开关)50。切换电路50具有连接于应急用电路(第三电路)W4的第一端子501、连接于分支电路(第四电路)W2A的第二端子502以及连接于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的第三端子503。切换电路50构成为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和第三端子503中的某一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切换装置5具备两个切换电路50(50A、50B)。切换电路50A的第一端子501连接于应急用电路W4的电压线L1b,切换电路50B的第一端子501连接于应急用电路W4的中性线Nb。切换电路50A的第二端子502连接于分支电路W2A的电压线L1,切换电路50B的第二端子502连接于分支电路W2A的中性线N1。切换电路50A的第三端子503连接于次级侧电路W3的电压线L1a,切换电路50B的第三端子503连接于次级侧电路W3的中性线Na。
并且,配电盘1具备保护接地导体PE1,保护接地导体PE1通过D种接地的接地部E1接地。另外,在应急用插座6是带有接地极的插座(outlet)的情况下,应急用插座6的接地极连接于保护接地导体PE1。
接着,外部电源2被搭载于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电动车辆,具备二次电池21、逆变器22以及插座(outlet)23。
逆变器22将二次电池21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并将该交流作为外部电力从插座23输出。逆变器22可以是绝缘型逆变器、非绝缘型逆变器中的任一类型的逆变器。
插座23是带有接地极的插座,插座23的接地极连接于外部电源2的金属制的壳体24。
这样,外部电源2构成为利用二次电池21供给交流电力。
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接入口(inlet)41、漏电断路器42(第一漏电探测部)、变压器43、漏电断路器44(第二漏电探测部)、电阻元件45、46以及保护接地导体PE2。
变压器43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431和次级绕组432。另外,初级绕组431和次级绕组432进行磁耦合。
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连接于初级侧电路W5a(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a包括电压线(第一电线、第二电线)L3a、L4a,初级绕组431的一端连接于电压线L3a,初级绕组431的另一端连接于电压线L4a。也就是说,初级绕组431连接在一对电压线L3a、L4a之间。
电压线L3a、L4a分别经由漏电断路器42连接于接入口41的各电压极。
另外,变压器43的次级绕组432的两端经由漏电断路器44分别连接于次级侧电路W3的电压线L1a、中性线Na。即,次级绕组432的一端连接于电压线L1a,次级绕组432的另一端连接于中性线Na。也就是说,次级绕组432连接在一对电压线L1a、Na之间。
并且,系统保护装置4的保护接地导体PE2与配电盘1的保护接地导体PE1导通。
而且,接入口41是带有接地极的接入口,接入口41的接地极连接于保护接地导体PE2。
另外,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接地部E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接地部E3和第二接地部E4设置于保护接地导体PE2。也就是说,第一接地部E3和第二接地部E4分别接地。
第一接地部E3连接于在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中处于初级绕组431与漏电断路器(第一漏电探测部)42之间的部位W5a1。
第一接地部E3具有两个接地部E31、E32。接地部E31连接于在电压线L3a上处于初级绕组431与漏电断路器(第一漏电探测部)42之间的部位L3a1。接地部E32连接于在电压线L4a上处于初级绕组431与漏电断路器(第一漏电探测部)42之间的部位WL4a2。
另外,第一接地部E3经由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连接于第一电路W5a。特别是,接地部E31经由电阻元件45连接于电压线L3a。接地部E32经由电阻元件46连接于电压线L4a。
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漏电断路器44(第二漏电探测部)44之间的部位W3a。
这样,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接地部E31、E32(第一接地部),该接地部E31、E32(第一接地部)用于将初级绕组431与漏电断路器42之间的初级侧电路W5a接地于保护接地导体PE2。
并且,系统保护装置4还具备接地部E4(第二接地部),该接地部E4(第二接地部)用于将次级绕组432与漏电断路器44之间的次级侧电路W3接地于保护接地导体PE2。
具体地说,接地部E31经由电阻元件45将电压线L3a与保护接地导体PE2之间连接,接地部E32经由电阻元件46将电压线L4a与保护接地导体PE2之间连接。
接地部E4将中性线Na与保护接地导体PE2之间直接连接。
此外,电阻元件45、46的电阻值比较高,接地部E31、E32为高电阻接地方式。
而且,外部电源2与系统保护装置4之间由连接线缆3进行连接。
连接线缆3的一端设置有插头31,另一端设置有插头32,利用形成初级侧电路W5b(第一电路)的线缆将插头31-32之间连接。
初级侧电路W5b包括电压线L3b、L4b以及保护接地导体PE3。
插头31、32是带有接地极的插头,插头31的各电压极与插头32的各电压极经由电压线L3b、L4b互相连接,插头31的接地极与插头32的接地极经由保护接地导体PE3互相连接。
而且,插头31连接于外部电源2的插座23,插头32连接于系统保护装置4的接入口41,由此外部电源2所输出的交流电压经由连接线缆3施加于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之间。这样,第一电路(W5a、W5b)连接于外部电源2来从外部电源2接收交流电力。而且,第一电路(W5a、W5b)接收到的交流电力被提供到初级绕组431。
当对初级绕组431施加交流电压时,在次级绕组432的两端之间产生感应电压,从而从变压器43的初级侧向次级侧传递外部电力。
首先,在从主线电路W1供给商用电力的正常时(也就是说,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时),电路切换装置5将应急用电路W4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分支电路W2A。因而,经由分支电路W2A对应急用插座6和应急用负载130供给商用电力系统的商用电力。
另一方面,在没有供给商用电力的停电时(也就是说,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时),电路切换装置5将应急用电路W4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次级侧电路W3。因而,从次级侧电路W3对应急用插座6和应急用负载130供给外部电源2生成的外部电力。
也就是说,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则切换电路50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另外,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则切换电路50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
此外,该电路切换装置5的电路切换是由用户进行的手动切换或者是基于商用电力的通电和停电状态的检测结果的自动切换。
也就是说,切换电路50构成为,根据用户的操作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和第三端子503中的某一方。
在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的情况下,用户操作切换电路50,以使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由此,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则切换电路50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另外,在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的情况下,用户操作切换电路50,以使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由此,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则切换电路50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
或者,切换电路50也可以构成为自动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和第三端子503中的某一方。在该情况下,切换电路50如图4所示那样具备控制电路51。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则控制电路51控制切换电路50来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则控制电路51控制切换电路50来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
另外,电路切换装置5也可以是收纳于配电盘1内的结构、与配电盘1分开设置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
即,在外部电源2-应急用负载130之间的电路中,通过系统保护装置4的变压器43使初级侧电路W5a与次级侧电路W3电绝缘。
因而,外部电源2所输出的电流不会直接影响商用电力系统140。另外,外部电源2也不会直接受到从商用电力系统140供给的电流的影响,因此能够实现外部电源2的保护。
而且,通过设置系统保护装置4,即使在外部电源2和商用电力系统140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另外,被供给外部电力的次级侧电路W3和被供给商用电力的分支电路W2A被电路切换装置5机械地分离。
因而,通过设置电路切换装置5,能够降低外部电源2与商用电力系统140互相造成的影响,即使在外部电源2和商用电力系统140中的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接着,在图12~图14中示出以往的系统结构的概要。
外部电源100被搭载于电动车辆,包括二次电池101和逆变器102。逆变器102将二次电池101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并输出到电压线L11-电压线L12之间。在电压线L11-电压线L12之间连接有负载120,利用外部电源100输出的外部电力进行动作。
在此,如图12所示,在用户H接触到电压线L11的情况下,由于电压线L11、L12没有接地,因此不会产生接地电流。因而,即使在电压线L11、L12上设置有漏电断路器110,电压线L11中流动的电流I11与电压线L12中流动的电流I12也彼此相等,无法利用漏电断路器110探测出漏电。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用户H接触到电压线L11、L12双方的情况下,也由于电压线L11、L12没有接地,因此不会产生接地电流。因而,即使在电压线L11、L12上设置有漏电断路器110,电压线L11中流动的电流I11与电压线L12中流动的电流I12也彼此相等,无法利用漏电断路器110探测出漏电。
接着,在图14所示的系统中,连接在电压线L11-L12之间的负载120的壳体121通过接地部E10接地。
而且,在负载120的X1点处发生绝缘破坏的状态下用户H接触到漏电断路器110-负载120之间的电压线L11的情况下,在外部电源100-电压线L11-用户H-接地部E10-负载120-电压线L12-外部电源100的路径中有接地电流I23流动。
然而,接地电流I23在包括电压线L11、L12的闭合的路径中流动。因而,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110的电压线L11、L12中分别流动的电流I21、I22彼此相等,因此无法利用漏电断路器110探测出漏电。
另外,如图15所示,设为将电压线L11a、L12a连接于变压器Tr10的初级侧,将电压线L11b、L12b连接于变压器Tr10的次级侧,将负载120连接于电压线L11b-L12b之间。
而且,搭载有外部电源100的电动车辆经由轮胎接触地面,因此外部电源100-变压器Tr10之间的电路闭合。因而,即使在外部电源100-变压器Tr10之间的电路中发生了绝缘破坏,也不会流通接地电流。
然而,当在外部电源100在X2点处发生了绝缘破坏的状态下用户H接触电压线L11a时,接地电流I33经由用户H流动。在该情况下,接地电流I31经由用户H和X2点返回到外部电源100,并且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110的电压线L11a、L12a中分别流动的电流I31、I32彼此相等,因此无法利用漏电断路器110探测出漏电。
另外,在变压器Tr10的次级侧无法探测出变压器Tr10的初级侧的漏电,在变压器Tr10的初级侧无法探测出变压器Tr10的次级侧的漏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2,在变压器43的次级侧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4,并设置有接地部E31、E32、E4。
下面,使用图2、图3对图1的外部电源2-应急用负载130之间的电路漏电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图2、图3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要电路图,示出电路切换装置5将应急用电路W4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次级侧电路W3的状态。
连接线缆3连接于系统保护装置4,由此初级侧电路W5a、W5b互相连接。即,电压线L3a、L3b互相连接,电压线L4a、L4b互相连接。因此,在图2、图3中,将初级侧电路W5a、W5b总括地表示为初级侧电路W5,将电压线L3a、L3b总括地表示为电压线L3,将电压线L4a、L4b总括地表示为电压线L4。
另外,连接线缆3将外部电源2与系统保护装置4之间连接,由此保护接地导体PE1、PE2、PE3导通。因此,在图2、图3中,将保护接地导体PE1、PE2、PE3总括地表示为保护接地导体PE,保护接地导体PE与外部电源2的壳体24导通,并通过接地部E1接地。
首先,如图2所示,在用户H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接触到电压线L4的情况下,在外部电源2-电压线L3-电阻45-接地部E31-保护接地导体PE-接地部E1-用户H-电压线L4-外部电源2的路径中有接地电流I3流动。
在该情况下,当将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2的电压线L3中流动的电流设为I1时,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2的电压线L4中流动的电流I2=I1-I3。因而,流过漏电断路器42的电流I1、I2不平衡,从而漏电断路器42探测出漏电并跳闸,将电压线L3、L4切断。
另外,如图3所示,在用户H在变压器43的次级侧接触到电压线L1b的情况下,在变压器43的次级绕组432-电压线L1a-电压线L1b-用户H-接地部E1-保护接地导体PE-接地部E4-中性线Na-次级绕组432的路径中有接地电流I13流动。
在该情况下,当将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4的电压线L1a中流动的电流设为I11时,在设置有漏电断路器44的中性线Na中流动的电流I12=I11-I13。因而,流过漏电断路器44的电流I11、I12不平衡,从而漏电断路器44探测出漏电并跳闸,将电压线L1a、中性线Na切断。
即,无论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和次级侧中的哪一侧产生了接地电流,漏电断路器42、44都能够探测出漏电,将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切断。
如上所述,基本例的系统保护装置4(4A)具备变压器43,该变压器43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431和次级绕组432。初级绕组431连接于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W5a、W5b),该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W5a、W5b)连接于利用二次电池21供给交流电力的外部电源来从外部电源2接收交流电力。次级绕组432连接于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该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连接于从商用电力系统140向负载(应急用负载)130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
另外,基本例的系统保护装置4A还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以及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E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漏电探测部42构成为配置于第一电路W5a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第二漏电探测部44构成为配置于第二电路W3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第一接地部E3连接于在第一电路W5a中处于初级绕组431与第一漏电探测部42之间的部位W5a1。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44之间的部位W3a。
另外,基本例的系统保护装置4A还具备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第一接地部E3经由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连接于第一电路W5a。
另外,基本例的系统保护装置4A还具备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在第一漏电探测部42探测出第一电路W5a的漏电或者第二漏电探测部44探测出第二电路W3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此外,在基本例中,漏电断路器42作为第一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发挥功能。然而,第一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也可以是相独立的装置。例如,第一漏电探测部可以是漏电探测电路,第一切断部可以是电路切断器。
另外,漏电断路器44作为第二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发挥功能。然而,第二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也可以是相独立的装置。例如,第二漏电探测部可以是漏电探测电路,第一切断部可以是电路切断器。
因而,在通过变压器43使外部电源2-应急用负载130之间的电路电绝缘的结构中,能够探测出变压器43的初级侧和次级侧的漏电并切断电路。而且,即使由于屋内布线的绝缘破坏、电动车辆侧的绝缘破坏、外部电源2的异常以及连接线缆3的异常等而发生了漏电,也能够切断用户H的触电路径来实现人体保护,能够确保用户的安全性。
此外,作为探测变压器43的初级侧和次级侧的漏电并切断电路的切断单元,可以使用开闭器、继电器等。
1.2变形例1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1中,如图5所示,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和次级侧设置有过电流检测单元。初级侧的过电流检测单元包括过电流探测部7和开闭器73。次级侧的过电流检测单元包括过电流探测部8和开闭器83。
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设置有用于探测电压线L3的过电流的过电流探测部7(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在电压线L3、L4上设置有开闭器73(第二切断部)。
过电流探测部7包括电流测量部71和过电流判定部72。
电流测量部71检测电压线L3的电流。
过电流判定部72判定电压线L3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阈值K1(第一阈值),在电压线L3的电流值大于阈值K1的情况下,探测出产生过电流。
而且,在探测出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下,过电流判定部72使开闭器73断开,来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另外,在没有探测出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下,过电流判定部72维持开闭器73的闭合状态,使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继续。
在变压器43的次级侧设置有用于探测电压线L1a的过电流的过电流探测部8(第二过电流探测部),在电压线L1a、Na上设置有开闭器83(第二切断部)。
过电流探测部8包括电流测量部81和过电流判定部82。
电流测量部81检测电压线L1a的电流。
过电流判定部82判定电压线L1a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阈值K2(第二阈值),在电压线L1a的电流值大于阈值K2的情况下,探测出产生过电流。
而且,在探测出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下,过电流判定部82使开闭器83断开,来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另外,在没有探测出产生过电流的情况下,过电流判定部82维持开闭器83的闭合状态,使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继续。
也就是说,变形例1的系统保护装置4(4B)还具备: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如果在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一阈值K1,则该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判断为在第一电路W5a中产生了过电流;以及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如果在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二阈值K2,则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判断为在第二电路W3中产生了过电流。
另外,变形例1的系统保护装置4(4B)还具备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在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判断为在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中产生了过电流或者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判断为在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中产生了过电流的情况下,该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1,在外部电源2所供给的电流为过电流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够防止由过电流导致的系统的故障。
1.3变形例2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2中,如图6所示,设置有对初级侧电路W5a的电压线L3a-L4a之间(外部电源2的输出电压)的过电压进行探测的过电压探测部91。
在该情况下,对于漏电断路器42,使用带有外部脱扣功能的漏电断路器。而且,在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大于预定的阈值(第三阈值)K3的情况下,过电压探测部91判定为产生过电压,向漏电断路器42发送外部脱扣信号。也就是说,过电压探测部91将大于阈值K3的电压判定为过电压。阈值K3例如是与初级侧电路W5a的容许电压对应的值。
漏电断路器42在接收到外部脱扣信号的情况下跳闸,来切断电压线L3a、L4a。
也就是说,变形例2的系统保护装置4(4C)具备:过电压探测部91,其判定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是否为过电压;以及漏电断路器(第三切断部)42,当过电压探测部91将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判定为过电压时,该漏电断路器(第三切断部)42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2,在外部电源2所供给的电压为过电压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够防止由过电压导致的系统的故障。
1.4变形例3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3中,如图7所示,在初级侧电路W5a中设置有过电压切断装置92。
过电压切断装置92具有将电压线L3a、L4a导通切断的开闭器的功能和将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与预定的阈值(第四阈值)K4进行比较的功能。而且,在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大于阈值K4的情况下,过电压切断装置92判定为产生过电压而切断电压线L3a、L4a。也就是说,过电压切断装置92将大于阈值K4的电压判定为过电压。阈值K4例如是与初级侧电路W5a的容许电压对应的值。
也就是说,变形例3的系统保护装置4(4D)还具备过电压切断装置92,该过电压切断装置92当将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判定为过电压时,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3,在外部电源2所供给的电压为过电压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够防止由过电压导致的系统的故障。
1.5变形例4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4中,如图8所示,设置有对初级侧电路W5a的电压线L3a-L4a之间(外部电源2的输出电压)的欠电压进行探测的欠电压探测部(UVR)93。
在该情况下,对于漏电断路器42,使用带有外部脱扣功能的漏电断路器。而且,在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降低至预定的阈值(第五阈值)K5以下的情况下,欠电压探测部93判定为产生欠电压,向漏电断路器42发送外部脱扣信号。也就是说,欠电压探测部93将阈值K5以下的电压判定为欠电压。阈值K5例如是与初级侧电路W5a的额定电压对应的值。
漏电断路器42在接收到外部脱扣信号的情况下跳闸,来切断电压线L3a、L4a。
也就是说,变形例4的系统保护装置4(4E)具备:欠电压探测部93,其判定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是否为欠电压;以及漏电断路器42(第四切断部),当欠电压探测部93将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判定为欠电压时,该漏电断路器42(第四切断部)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4,在外部电源2所供给的电压为欠电压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路,因此能够防止由欠电压导致的系统的动作不良。
1.6变形例5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5中,如图9所示,在初级侧电路W5a中设置有欠电压切断装置94。
欠电压切断装置94具有将电压线L3a、L4a导通切断的开闭器的功能以及将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与预定的阈值(第六阈值)K6进行比较的功能。而且,在电压线L3a-L4a之间的电压降低至预定的阈值K6以下的情况下,欠电压切断装置94判定为产生欠电压,切断电压线L3a、L4a。也就是说,欠电压切断装置94将阈值K6以下的电压判定为欠电压。阈值K6例如是与初级侧电路W5a的额定电压对应的值。
也就是说,变形例5的系统保护装置4(4F)还具备欠电压切断装置94,该欠电压切断装置94当将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电压判定为欠电压时,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5,在外部电源2所供给的电压为欠电压状态的情况下切断电路,因此能够防止由欠电压导致的系统的动作不良。
1.7变形例6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6中,作为第一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如图10所示那样代替漏电断路器42而设置有开闭器95和漏电检测部96。
在图10中,将电阻元件45、46的各接地端侧互相连接来作为共用端,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通过接地部E33(第一接地部)接地于保护接地导体PE2。
而且,漏电检测部96通过探测从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流向保护接地导体PE2的电流来判定是否存在漏电。
开闭器95基于漏电检测部96的检测结果来将电压线L3a、L4a导通切断。具体地说,在电流从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流向保护接地导体PE2而漏电检测部96检测出漏电的情况下,开闭器95切断电压线L3a、L4a。
也就是说,变形例6的系统保护装置4(4G)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其探测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漏电;以及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其配置于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另外,变形例6的系统保护装置4(G)具备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E3(E3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电阻元件45以及第二电阻元件46。第一电阻元件45的一端与构成第一电路W5a的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一方的电压线L3a连接,第二电阻元件46的一端与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另一方的电压线L4a连接。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互相连接。第一接地部E33连接于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的连接点。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之间的部位W3a。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构成为基于流经连接点的电流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
另外,变形例6的系统保护装置4(4G)还具备第一切断部(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在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探测出第一电路W5a的漏电或者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探测出第二电路W3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6,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产生了接地电流的情况下,能够探测出漏电,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此外,变形例6是与作为电动车辆的直流充电系统被规定的CHAdeMO方式对应的结构。
1.8变形例7
图1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7的电力供给系统。在变形例7中,作为第一漏电探测部和第一切断部,如图11所示那样代替漏电断路器42而设置漏电切断装置97。
在图11中,将电阻元件45、46的各接地端侧互相连接来作为共用端,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通过接地部E33(第一接地部)接地于保护接地导体PE2。
漏电切断装置97包括开闭部97a和漏电检测部97b。而且,漏电检测部97b通过对从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流向保护接地导体PE2的电流进行探测来判定是否存在漏电。
开闭部97a基于漏电检测部97b的检测结果来将电压线L3a、L4a导通切断。具体地说,在电流从电阻元件45、46的共用端流向保护接地导体PE2而漏电检测部97b检测出漏电的情况下,开闭部97a切断电压线L3a、L4a。
也就是说,变形例7的系统保护装置4(4H)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7b,其探测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漏电;以及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其配置于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另外,变形例6的系统保护装置4(4G)具备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E3(E3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电阻元件45以及第二电阻元件46。第一电阻元件45的一端与构成第一电路W5a的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一方的电压线L3a连接,第二电阻元件46的一端与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另一方的电压线L4a连接。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互相连接。第一接地部E33连接于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的连接点。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之间的部位W3a。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7b构成为基于流经连接点的电流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
另外,变形例7的系统保护装置4(4H)还具备第一切断部(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在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7b探测出第一电路W5a的漏电或者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探测出第二电路W3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因而,根据变形例7,在变压器43的初级侧产生了接地电流的情况下,能够探测出漏电,并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应急用负载130的电力供给。此外,变形例7是与作为电动车辆的直流充电系统被规定的CHAdeMO方式对应的结构。
2.特征
2.1系统保护装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4具有以下第一特征。
在第一特征的情况下,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变压器43。变压器43设置于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a与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之间,该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a连接于将二次电池21的充电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输出的外部电源2,该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成为向能够接收商用电力的负载(应急用负载)130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在变压器43中,将第一电路W5a连接于初级绕组431,将第二电路W3连接于次级绕组432,来使第一电路W5a与第二电路W3绝缘。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变压器43,该变压器43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431和次级绕组432。初级绕组431连接于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W5a、W5b),该第一电路(初级侧电路)W5(W5a、W5b)连接于利用二次电池21供给交流电力的外部电源2来从外部电源2接收交流电力。次级绕组432连接于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该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连接于从商用电力系统140向负载(应急用负载)130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也可以具有以下第二特征~第十一特征。
在第二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其设置于变压器43的初级侧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以及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其设置于变压器43的次级侧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接地部E3(E31、E32),其使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与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之间的第一电路W5a接地;以及第二接地部E4,其使变压器43的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之间的第二电路W3接地。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还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以及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E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漏电探测部42构成为设置于第一电路W5a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第二漏电探测部44构成为配置于第二电路W3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第一接地部E3连接于在第一电路W5a中处于初级绕组431与第一漏电探测部42之间的部位W5a1。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44之间的部位W3a。
在第三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二特征中,第一接地部E3(E31、E32)经由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接地。
换句话说,基本例的系统保护装置4A还具备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第一接地部E3经由电阻元件(电阻元件45、46)连接于第一电路W5a。
在第四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中,构成第一电路W5a的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一方的电压线L3a连接于第一电阻元件45的一端,另一方的电压线L4a连接于第二电阻元件46的一端。第一接地部E3(E33)使将第一电阻元件45和第二电阻元件46的各自的另一端互相连接而得到的共用端接地。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97b)基于流经共用端的电流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97b),其探测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的漏电;以及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其配置于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来探测第二电路W3的漏电。另外,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E3(E33)和第二接地部E4、第一电阻元件45以及第二电阻元件46。第一电阻元件45的一端与构成第一电路W5a的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一方的电压线L3a连接,第二电阻元件46的一端与一对电压线L3a、L4a中的另一方的电压线L4a连接。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互相连接。第一接地部E33连接于第一电阻元件4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元件46的另一端的连接点47。第二接地部E4连接于在第二电路W3中处于次级绕组432与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之间的部位W3a。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检测部96;97b)构成为基于流经连接点47的电流来探测第一电路W5a的漏电。
在第五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二特征~第四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在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漏电检测部96;漏电检测部97b)或者第二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4探测出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还具备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在第一漏电探测部(漏电断路器42;漏电检测部96;漏电检测部97b)探测出第一电路W5a的漏电或者第二漏电探测部44探测出第二电路W3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44;开闭器95、漏电断路器44;开闭部97a、漏电断路器4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在第六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第五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其通过判定第一电路W5a的电流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来探测过电流;以及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其通过判定第二电路W3的电流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来探测过电流。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还具备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和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构成为,如果在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一阈值K1,则判断为在第一电路W5a中产生了过电流。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构成为,如果在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二阈值K2,则判断为在第二电路W3中产生了过电流。
在第七特征的情况下,在第六特征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在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或者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探测出过电流的情况下,该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换句话说,系统保护装置4(4B)还具备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在第一过电流探测部7判断为在初级侧电路(第一电路)W5a中产生了过电流或者第二过电流探测部8判断为在次级侧电路(第二电路)W3中产生了过电流的情况下,该第二切断部(开闭器73、83)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在第八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第七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过电压探测部91,其探测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电压是否为过电压;以及第三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2,其在过电压探测部91探测出过电压的情况下,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在第九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第七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过电压切断装置92,在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电压是过电压的情况下,该过电压切断装置92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在第十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第九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欠电压探测部93和第四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3。欠电压探测部93构成为探测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电压是否为欠电压。第四切断部(漏电断路器)43构成为,在欠电压探测部93探测出欠电压的情况下,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在第十一特征的情况下,在第一特征~第九特征中的任一项中,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欠电压切断装置94,在变压器43的初级绕组431的两端电压是欠电压的情况下,该欠电压切断装置94切断从外部电源2向负载130的电力供给。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4通过变压器43使第一电路W5a与第二电路W3电绝缘,因此能够降低外部电源与商用电力系统互相造成的影响。因而,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在外部电源2和商用电力系统140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2.2电路切换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5与本实施方式的系统保护装置4配合使用。电路切换装置5将连接有负载130的第三电路(应急用电路)W4切换为与第二电路(次级侧电路)W3和被供给商用电力的第四电路(分支电路)W2A中的某一方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5中,在被供给了商用电力的情况下,第三电路W4被连接于第四电路W2A,在没有被供给商用电力的情况下,第三电路W4被连接于第二电路W3。
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5具有以下第十二特征。
在第十二特征的情况下,电路切换装置具备切换电路50。切换电路50具有第一端子501、第二端子502以及第三端子503。第一端子501连接于与负载130连接的第三电路(应急用电路)W4。第二端子502连接于与商用电力系统140连接的第四电路(分支电路)W2A。第三端子503连接于具有第一特征的系统保护装置4。切换电路50构成为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和第三端子503中的某一方。此外,系统保护装置4也可以选择性地具有第二特征~第十一特征。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5也可以具有以下第十三特征、第十四特征。
在第十三特征的情况下,在第十二特征中,切换电路50构成为,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则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切换电路50构成为,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则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
在第十四特征的情况下,在第十二特征或者第十三特征中,电路切换装置5还具备控制电路51。控制电路51构成为,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能够利用,则控制切换电路50来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二端子502。控制电路51构成为,如果商用电力系统140无法利用,则控制切换电路50来将第一端子501连接于第三端子503。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切换装置5将第二电路W3与第四电路W2A机械地分离,因此能够降低外部电源2与商用电力系统140互相造成的影响。因而,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在外部电源2和商用电力系统140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2.3电力供给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系统保护装置4和电路切换装置5。系统保护装置4具备变压器43。变压器43设置在第一电路W5a与第二电路W3之间,该第一电路W5a连接于将二次电池21的充电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并进行输出的外部电源2,该第二电路W3成为能够接收商用电力的向负载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在变压器43中,将第一电路W5a连接于初级绕组431,将第二电路W3连接于次级绕组432,来使第一电路W5a与第二电路W3绝缘。
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具备具有第一特征的系统保护装置4和具有第十二特征的电路切换装置5。此外,系统保护装置4也可以选择性地具有第二特征~第十一特征,电路切换装置5也可以选择性地具有第十三特征和第十四特征。
以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系统通过设置系统保护装置4来使第一电路W5a与第二电路W3电绝缘,通过设置电路切换装置5来将第二电路W3与第四电路W2A机械地分离。因而,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在外部电源2与商用电力系统140中的任一方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对另一方施加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

Claims (15)

1.一种系统保护装置,具备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互相电绝缘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
其中,上述初级绕组连接于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连接于利用二次电池供给交流电力的外部电源来从上述外部电源接收上述交流电力,
上述次级绕组连接于第二电路,该第二电路连接于从商用电力系统向负载供电的电力供给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漏电探测部,其配置于上述第一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
第二漏电探测部,其配置于上述第二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以及
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
其中,上述第一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一电路中处于上述初级绕组与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
上述第二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二电路中处于上述次级绕组与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阻元件,
上述第一接地部经由上述电阻元件连接于上述第一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漏电探测部,其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
第二漏电探测部,其配置于上述第二电路来探测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
分别接地的第一接地部和第二接地部;
第一电阻元件;以及
第二电阻元件,
其中,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构成上述第一电路的一对电压线中的一方的电压线,
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一端连接于上述一对电压线中的另一方的电压线,
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互相连接,
上述第一接地部连接于上述第一电阻元件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电阻元件的另一端的连接点,
上述第二接地部连接于在上述第二电路中处于上述次级绕组与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之间的部位,
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构成为基于流经上述连接点的电流来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切断部,在上述第一漏电探测部探测出上述第一电路的漏电或者上述第二漏电探测部探测出上述第二电路的漏电的情况下,该第一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如果在上述第一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一阈值,则该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一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以及
第二过电流探测部,如果在上述第二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大于第二阈值,则该第二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二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切断部,在上述第一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一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或者上述第二过电流探测部判断为在上述第二电路中产生了过电流的情况下,该第二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电压探测部,其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过电压;以及
第三切断部,在上述过电压探测部探测出过电压的情况下,该第三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过电压切断装置,在上述第一电路的电压是过电压的情况下,该过电压切断装置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欠电压探测部,其探测上述第一电路的欠电压;以及
第四切断部,在上述欠电压探测部探测出欠电压的情况下,该第四切断部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欠电压切断装置,在上述第一电路的电压是欠电压的情况下,该欠电压切断装置切断从上述外部电源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
12.一种电路切换装置,具备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具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其中,该第一端子连接于与负载连接的第三电路,该第二端子连接于与商用电力系统连接的第四电路,该第三端子连接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连接的第二电路,
上述切换电路构成为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和上述第三端子中的某一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电路构成为,
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能够利用,则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
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无法利用,则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三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电路,
上述控制电路构成为,
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能够利用,则控制上述切换电路来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二端子,
如果上述商用电力系统无法利用,则控制上述切换电路来将上述第一端子连接于上述第三端子。
15.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保护装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切换装置。
CN201480019754.XA 2013-04-01 2014-03-10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50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6433A JP2014204484A (ja) 2013-04-01 2013-04-01 系統保護装置、電路切替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2013-076433 2013-04-01
PCT/JP2014/001331 WO2014162663A1 (ja) 2013-04-01 2014-03-10 系統保護装置、電路切替装置、および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5048A true CN105075048A (zh) 2015-11-18
CN105075048B CN105075048B (zh) 2019-03-26

Family

ID=5165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975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5048B (zh) 2013-04-01 2014-03-10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1753B2 (zh)
JP (1) JP2014204484A (zh)
CN (1) CN105075048B (zh)
TW (1) TWI542113B (zh)
WO (1) WO20141626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341A (zh) * 2017-08-11 2017-12-2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对外供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254436A (zh) * 2023-11-20 2023-12-1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共用接地极换流站的接地极线路保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92499B2 (ja) * 2017-07-21 2020-05-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駅舎電源装置
FR3090228B1 (fr) * 2018-12-13 2021-05-07 Renault Sas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courant électrique utilisant une batterie d’accumulateurs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KR102608952B1 (ko) * 2022-12-21 2023-11-30 이수열 서지 및 노이즈 예방용 전기 플랜트 전원 공급 시스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6866A (ja) * 2003-09-05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524518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Seiko Electric Co Ltd 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JP2011188607A (ja) * 2010-03-08 2011-09-22 Seiko Electric Co Ltd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WO2012127649A1 (ja) * 2011-03-23 2012-09-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て電力供給を行なう車両および方法
CN103444041A (zh) * 2011-03-23 2013-1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适配器和使用该适配器进行电力供给的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8056B2 (ja) * 1992-01-16 2001-06-1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不足電圧検出器
JP2579274B2 (ja) * 1993-06-30 1997-02-05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電気器具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漏電遮断器
JPH08279331A (ja) * 1995-04-04 1996-10-22 Fuji Electric Co Ltd 過電圧検出機能付漏電遮断器
JPH10201077A (ja) * 1997-01-07 1998-07-31 Nitsuko Corp 過電圧保護回路
JP3415759B2 (ja) 1998-02-17 2003-06-09 富士通アクセ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過電流保護回路
JP3970634B2 (ja) * 2002-02-22 2007-09-05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移動電源用連結装置
JP2005218155A (ja) * 2004-01-27 2005-08-11 Orion Denki Kk 漏電検出電源装置並びに漏電検出電源装置を備えた分電盤
JP4578952B2 (ja) * 2004-11-29 2010-1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停電時電力供給装置及び住宅の配線構造
EP1819033A4 (en) * 2004-11-30 2014-09-10 Toyota Motor Co Ltd AC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UPPLY AND VEHICLE THEREFOR
US20080080835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Hutten Matthijs C Video conten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ard-slot-specific recording
US7917792B2 (en) * 2008-02-22 2011-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modulating signals over power lines to understand the power distribution tree
EP3089558A3 (en) * 2008-11-26 2017-01-18 Wireless Environment, LLC Wireless lighting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JP5116732B2 (ja) * 2009-07-02 2013-01-09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577022B (zh) * 2009-10-13 2016-01-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辆和停电备用系统
US8552589B2 (en) * 2010-05-14 2013-10-08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Digital control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UPS systems in parallel
AU2011346099B2 (en) 2010-12-22 2014-12-18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Power supply device
KR20120071537A (ko) * 2010-12-23 2012-07-03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배선용 차단기의 트립 장치
JP5327247B2 (ja) 2011-02-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3171633U (ja) * 2011-08-29 2011-11-10 株式会社タカラレーベン 戸別蓄電付き売電可能太陽光システム
JP6062700B2 (ja) * 2012-10-01 2017-01-18 トヨタホーム株式会社 建物の給電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6866A (ja) * 2003-09-05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JP200524518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Seiko Electric Co Ltd 電力貯蔵システム
JP2011188607A (ja) * 2010-03-08 2011-09-22 Seiko Electric Co Ltd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電力供給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WO2012127649A1 (ja) * 2011-03-23 2012-09-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て電力供給を行なう車両および方法
CN103444041A (zh) * 2011-03-23 2013-12-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适配器和使用该适配器进行电力供给的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341A (zh) * 2017-08-11 2017-12-2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对外供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254436A (zh) * 2023-11-20 2023-12-1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共用接地极换流站的接地极线路保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7254436B (zh) * 2023-11-20 2024-04-0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共用接地极换流站的接地极线路保护方法、装置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62663A1 (ja) 2014-10-09
US10181753B2 (en) 2019-01-15
TW201503531A (zh) 2015-01-16
JP2014204484A (ja) 2014-10-27
CN105075048B (zh) 2019-03-26
US20160028274A1 (en) 2016-01-28
TWI542113B (zh) 2016-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2626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safe driving, charging and energy recovery opera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3858297B (zh) 电动车辆用充放电装置
CN103338970B (zh) 用于保护充电缆线的方法和充电装置
TWI514716B (zh) 過電流檢測裝置、利用該過電流檢測裝置之充放電系統、配電盤、充電控制裝置、車輛用充放電裝置、車輛用電氣設備
US8970169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a high-voltage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ing system
CN105075048B (zh) 系统保护装置、电路切换装置以及电力供给系统
US8890477B2 (en) Charging device for a high-voltage battery of a motor vehicle, charg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harging assembly
JP2010110055A (ja) 電気自動車用充電ケーブル
JP2011024410A (ja) 漏電遮断回路を有する充電ポートを備えた自動車
CN111130193A (zh) 电力变换设备
JP5104520B2 (ja) 電動車両の充電装置
JP2014204484A5 (ja) 負荷保護装置、電路切替装置
KR20230028738A (ko) 누설전류 제한 직류 배전시스템 및 그 공사방법
CN103208775B (zh) 用于探测故障电流的保护开关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4953703A (zh) 一种具备防误操作功能的双电源控制箱
AU2015285887B2 (en)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 and residual current protection system
CN106257782B (zh) 交流漏电驱动保护器
JP7361315B2 (ja) 電力中継装置、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配電システム
JP2022023709A (ja) 配電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JP7308415B2 (ja) 電力中継装置、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配電システム
JP7336668B2 (ja) 電力中継装置、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配電システム
JP2023523985A (ja) 漏電および地絡時の感電および火災を防止する装置、方法および配電システム
CN207504336U (zh) 开关柜
JPS5992778A (ja) インバ−タの接地保護回路
JP2705198B2 (ja) 地絡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