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374A - 板式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板式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374A
CN105074374A CN201480009181.2A CN201480009181A CN105074374A CN 105074374 A CN105074374 A CN 105074374A CN 201480009181 A CN201480009181 A CN 201480009181A CN 105074374 A CN105074374 A CN 1050743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pad
transfer plate
mounting groove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1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4374B (zh
Inventor
樋渡功
岩城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aka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aka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aka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Hisaka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4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4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3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93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083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8Elements constructed for building-up into stacks, e.g. capable of being taken apart for cleaning
    • F28F3/10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the marg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层叠的多块传热板、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间的垫片、形成为能够对垫片进行至少局部支承的限制部件,传热板具有嵌入用凹部,该嵌入用凹部以能够嵌入限制部件的方式凹陷地设置于形成有垫片安装槽的表面,且在沿该垫片安装槽的状态下对凹条进行横切,在限制部件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中的状态下,支承部沿垫片安装槽配置。

Description

板式热交换器
关联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主张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036919号的优先权,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036919号的内容通过引用被写入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内容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层叠的多个传热板;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间的垫片,该垫片对使流体流通的流路进行划定。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的一种热交换器,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多个传热板。各传热板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后的部件,具有形成在表里两面的多个凹条及凸条、和贯穿表里两面的至少四个开口。
板式热交换器中,多个上述结构的传热板被层叠,由此,使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和使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地形成。
另外,板式热交换器中,各传热板的四个开口中的两个开口分别相互相连,由此,形成使第一流体相对于第一流路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一连接流路,剩余的两个开口分别相互相连,由此,形成使第二流体相对于第二流路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二连接流路。
由此,板式热交换器中,使从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第一流体向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排出,同时,使从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流入第二流路的第二流体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排出。即,板式热交换器介由传热板使在第一流路中流通的第一流体和在第二流路中流通的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
因此,对于这种板式热交换器,有一种具有垫片的垫片式的板式热交换器,该垫片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间,对使流体流通的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进行划定。
在垫片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多个传热板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垫片的垫片安装槽。进一步具体地说明。各传热板具有与相邻的传热板相对的一侧的表面、及与该一侧的表面相反侧的另一侧的表面。而且,各传热板在一侧的表面及另一侧的表面中的至少某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同时围绕两个开口的环状的垫片安装槽;而在一侧的表面及另一侧的表面中的至少某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分别围绕不同于该两个开口的另外两个开口(剩余的两个开口)的环状的垫片安装槽。
相应地,在垫片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在各垫片安装槽中安装(嵌入)了垫片后,多个传热板被层叠。由此,各垫片对相邻的传热板之间进行密封,并形成使流体在相邻的传热板间流通的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使流体相对于该流路流入、流出的连接流路(第一连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因此,在垫片式的板式热交换器中,形成在传热板上的凹条有可能是在与垫片安装槽交叉的状态下形成的。
该情况下,凹条与垫片安装槽连续,并使垫片安装槽局部开放。进一步具体说明。垫片安装槽通过在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互相对的一对立面被划定。因此,若凹条以与垫片安装槽交叉的方式形成(凹条与垫片安装槽连续地形成),则该凹条在划定垫片安装槽的立面处成为开放的状态。
因此,划定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的垫片可能会因为流体的压力、基于流体的热的影响而产生的热膨胀而向凹条局部地位移(局部被压入)。这样,若垫片发生局部位移,则无法确保垫片和传热板的相对位置关系恒定,无法维持流路(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的密封性(传热板间的密封性),可能会发生流体的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1226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这种实情,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划定流路的垫片的位置偏移,确保使流体流通的流路的密闭性处于可靠状态的板式热交换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层叠的多块传热板;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间的垫片,传热板具有:形成在表里两面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凹条;供垫片安装的垫片安装槽,以与凹条交叉的方式形成在表里两面中至少一侧的表面上,使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和使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形成,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中的至少某一方的流路通过夹装在传热板间的垫片被划定,其特征在于,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具有能够对垫片进行至少局部支承的支承部,传热板具有在沿该垫片安装槽的状态下对凹条进行横切的嵌入用凹部,该嵌入用凹部以能够嵌入限制部件的方式凹陷地设置于形成有垫片安装槽的面,在限制部件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中的状态下,支承部沿垫片安装槽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限制部件形成为,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中的状态下,位于相邻的传热板侧的顶部相对于位于与传热板的嵌入用凹部同一面上的凸条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或更低水平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多个传热板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的部件,具有:在一侧的面与流路的外部轮廓相适地形成的环状的垫片安装槽;在一侧的面上形成凹条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以与流路的外部轮廓相适合的方式形成在另一侧的面上,所述流路由安装在垫片安装槽内的垫片划定,所述垫片安装槽形成在相邻的传热板的一侧的面上,垫片安装槽和平坦部以在表里交叉的方式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还可以为,传热板在嵌入用凹部内具有定位用凸部,限制部件具有覆盖定位用凸部的覆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分解立体图,是除去连接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的第一面侧的俯视图,是通过点划线表示形成在平坦部的背面侧的凹条(环状槽)的俯视图。
图4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的第二面侧的俯视图,是通过点划线表示平坦部的俯视图。
图5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的局部放大图,是图3的X部放大俯视图。
图6A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限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6B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限制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向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安装垫片并安装限制该垫片的限制部件的状态图,是通过垫片(第一垫片)形成有第一流路的状态图。
图8是向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安装垫片并安装限制该垫片的限制部件的状态图,是通过垫片(第一垫片)形成有第二流路的状态图。
图9是图7的Y部放大俯视图,是省略了垫片后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Z部放大俯视图,是省略了垫片后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1是同一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包括第一垫片安装槽和凹条(环状槽)的交点部分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I-I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是包括第一垫片安装槽和凹条(环状槽)的交叉部分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4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限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限制部件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是包括第一垫片安装槽和凹条(环状槽)的交叉部分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的传热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是包括第一垫片安装槽和凹条(环状槽)的交叉部分及其附近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
如图1所示,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层叠的多个传热板2。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如图2所示,除了多个传热板2,还具有: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2之间的垫片3、4;形成为至少能够对垫片3、4进行局部支承的限制部件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如图1所示,具有:夹入层叠的多个传热板2、且在一侧形成有流体的流入口、流出口的一对框架板6、7;对一对框架板6、7进行紧固的连接杆8。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传热板2全部为具有相同结构的部件。因此,仅对一个传热板2进行说明。
传热板2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后的部件。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传热板2具有第一面(一侧的表面)S1和相反侧的第二面(另一侧的表面)S2。而且,如图3所示,传热板2具有环状的垫片安装槽20、21,该环状的垫片安装槽20、21与使流体在第一面S1中流通的流路A、B、R1、R2的外部轮廓相适合地形成。
如图4所示,传热板2具有形成在第二面S2上的平坦部22、23,该平坦部22、23以与流路A、B、R1、R2的外部轮廓相适合的方式形成,所述流路A、B、R1、R2由安装在垫片安装槽20、21内的垫片3、4划定,所述垫片安装槽20、21形成在与该第二面S2相邻的另一块传热板2的第一面S1上。此外,图3中,用点划线对平坦部22、23的背面侧(作为凹条的一个形态的后述的环状槽24)进行图示,图4中,用点划线对平坦部22、23进行图示。
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3及图4所示,传热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四边形。而且,传热板2具有贯穿表里两面的(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至少四个开口H1、H2、H3、H4。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长方形,具有四个开口H1、H2、H3、H4。
四个开口H1、H2、H3、H4设在传热板2的四角。即,四个开口H1、H2、H3、H4中的一个开口(以下,称作“第一开口”)H1设在与传热板2的长边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的一端侧,且设在第二方向的一端侧,该第二方向与正交于传热板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对应。而且,四个开口H1、H2、H3、H4中的另一个开口(以下,称作“第二开口”)H2设在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侧、且设在第二方向的一端侧。
而剩下的两个开口H3、H4中的一个开口(以下,称作“第三开口”)H3设在第一方向的一端侧、且设在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侧。而且,剩下的两个开口H3、H4中的另一个开口(以下,称作“第四开口”)H4设在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侧、且设在第二方向的另一端侧。
如图3所示,在传热板2的第一面S1上,作为垫片安装槽20、21,形成有:总括地包围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两个开口H3、H4)的环状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分别包围第一开口H1及第二开口H2(剩下的两个开口H1、H2)的环状的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
第一垫片安装槽20由隔开间隔而互相相对的一对立面20a、20a和连结一对立面20a、20a的下端彼此的底面20b形成。第一垫片安装槽20在传热板2的第一面S1上划定梯形的传热区域E,该梯形的传热区域E是成为流路A、B(后述的第一流路A或第二流路B的某一方)的传热区域E,以第二方向中的传热板2的另一端侧作为底边。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H1、第二开口H2、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分别形成为圆形。与之相伴地,第一垫片安装槽20在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的周边具有分别沿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而呈圆弧状的角部。
第二垫片安装槽21由隔开间隔相互相对的一对立面21a、21a和连接一对立面21a、21a的下端彼此的底面21b形成。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在传热板2的一侧的表面上划定圆环状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呈直径比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角部小的环状。
而在传热板2的第二面S2上,如图4所示,形成有供安装在相邻的传热板2的垫片安装槽20、21中的垫片3、4紧密接触的平坦部22、23。在传热板2的第二面S2上,作为平坦部22、23,形成有:总括地包围第一开口H1及第二开口H2(两个开口H1、H2)的环状的第一平坦部22;分别包围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剩下的两个开口H3、H4)的环状的第二平坦部23。
第一平坦部22在传热板2的一侧的表面上划定梯形的传热区域E,该传热区域E是成为流路A、B(第一流路A或第二流路B的某另一侧)的区域,使第二方向上的传热板2的一端侧成为底边。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开口H1、第二开口H2、第三开口H3及第四开口H4分别形成为圆形。与之相伴,第一平坦部22具有沿第一开口H1及第二开口H2的外周的角部。
第二平坦部23在传热板2的一侧的表面上划定圆环状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平坦部23呈直径比第一平坦部22的角部小的环状。
由此,第一垫片安装槽20及第一平坦部22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传热板2的中心线(未图示)为基准相互对称地形成,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及第二平坦部23以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传热板2的中心线为基准相互对称地形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传热板2中,第一垫片安装槽20及第一平坦部22成为在表里交叉的配置。
传热板2在两面(第一面S1及第二面S2)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凹部、凸部、凹条及凸条。而且,多个凹部、凸部、凹条及凸条分别形成在被第一垫片安装槽20包围的区域和被第一平坦部22包围的区域的重叠区域(传热区域E)。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传热板2具有能够供限制部件5嵌入的嵌入用凹部25,该嵌入用凹部25至少在形成有垫片安装槽20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面S1)沿该垫片安装槽20凹陷地设置。嵌入用凹部25以将在与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条24横切的方式形成。
进一步具体说明。传热板2如上所述在第二面S2具有相对于第一垫片安装槽20对称地形成的第一平坦部22。即,在传热板2的第二面S2上形成有包围第一开口H1及第二开口H2的环状的第一平坦部22(参照图4)。
第一平坦部22在向传热板2中的第二面S2侧位移的状态下形成,在全周形成同一水平的平面。即,第一平坦部22是通过对金属板的一侧的面侧进行冲压而形成的,与之相伴,在传热板2的第一面S1上,第一平坦部22的背面侧的凹条24、即在俯视观察下呈无端环状的凹条(以下,称作“环状槽”)24以相对于第一垫片安装槽20在两个部位交叉的方式形成。
与此相伴,如图3及图5所示,传热板2在形成有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面(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面S1)具有沿该第一垫片安装槽20凹陷设置的嵌入用凹部25,该嵌入用凹部25形成为对环状槽24进行横切,所述环状槽24形成在第一平坦部22的背面侧,该第一平坦部22在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传热板2在环状槽24和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两个部位,且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两侧分别具有嵌入用凹部25。
而且,如图5所示,在嵌入用凹部(凹部)25内设有用于对限制部件5进行定位的定位用凸部26。本实施方式中,定位用凸部26设在环状槽24的两侧(环状槽24的通过区域的两侧)。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槽24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定位用凸部26。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定位用凸部26分别在与嵌入用凹部25相邻的部分上连续地形成。即,多个定位用凸部26分别是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延伸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峙的一对立面各自向嵌入用凹部25的内部鼓出并由此形成的,其中所述一对立面是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
多个定位用凸部26分别是被限制部件5覆盖的部位,由此,形成得比传热区域E内的凸条低。即,多个定位用凸部26分别以不从传热区域E的凸条突出的方式,以至少限制部件5的厚度(覆盖部51的板厚的量),并以从传热区域E的凸条较少的突出量突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作为垫片3、4,具有安装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的环状的第一垫片3和安装在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中的环状的第二垫片4。此外,这里对一个第一垫片3和一个第二垫片4进行说明。
第一垫片3形成为梯形环状,以便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俯视形态相适从而划定在俯视观察下梯形的区域。而第二垫片4形成为圆形环状,以便与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的俯视形态相适从而划定在俯视观察下圆形的区域。
限制部件5配置在相邻的各传热板2之间。因此,板式热交换器1具有多个限制部件5。此外,由于多个限制部件5分别为相同的结构,所以,这里对一个限制部件5进行说明。
如图6A及图6B所示,限制部件5具有对第一垫片3进行局部支承的支承部50。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5具有包含支承部50的覆盖部51、该覆盖部51覆盖定位用凸部26、26。
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5中,覆盖部51是将金属板冲压成形成山折状的部分,其具有:与形成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一侧的立面20a同列或大致同列地配置的支承部50;相对于支承部50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的相对部52。
支承部50及相对部52分别在一方向上形成长边,与长边方向正交方向的一端彼此连接,另一端彼此相互分离。此外,支承部50及相对部52可以直接连接,其相互的一端部彼此也可以介由带状的连接部连接。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5中,支承部50及相对部52的一端部彼此直接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5具有从相对部52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53。本实施方式的延伸部53连接在相对部52的另一端部,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加强部54。加强部54通过使延伸部53局部鼓起而形成。
如图7~图10所示,限制部件5(覆盖部51及延伸部53)整体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
更具体地说,如上所述,由于在传热板2的嵌入用凹部25内形成有定位用凸部26、26,如图11及图12所示,限制部件5在覆盖部51覆盖定位用凸部26、26的状态下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
由此,通过覆盖部51(支承部50、相对部52)与定位用凸部26、26发生干渉,限制部件5向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延伸方向正交方向的移动受到阻止。限制部件5的支承部50形成为,在将限制部件5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其外表面(倾斜面)与形成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立面(倾斜面)20a在同一面上并排。
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5构成为,当成为覆盖部51覆盖定位用凸部26、26的状态后,覆盖部51的两端部被支承在两个定位用凸部26、26上。由此,限制部件5围绕沿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与传热板2的板厚对应的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旋转也受到阻止。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51的高度被设定为,覆盖部51的顶部(支承部50和相对部52的连接部分)不从传热区域E的凸条向外侧突出。
上述结构的限制部件5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相对于传热板2被固定。限制部件5可以利用粘结剂或胶带固定于传热板2,还可以焊接在传热板2上并由此固定。
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具有以上结构。而且,如图7及图8所示,板式热交换器1在多个传热板2的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安装有第一垫片3,且在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中安装有第二垫片4。而且,多个传热板2分别相互层叠。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中,多个传热板2分别在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层叠的方向)上以围绕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轴线交替地翻转180°的状态层叠。
由此,如图11及图12所示,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传热板2、2中的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的第一垫片3与相邻的两个传热板2、2中的另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一平坦部22层叠。另外,虽未图示,但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传热板2、2中的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中的第二垫片4与相邻的两个传热板2、2中的另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二平坦部23层叠。
而且,一对框架板6、7将层叠的多个传热板2夹住,并通过连接杆8紧固(参照图1)。与此相伴,第一垫片3及第二垫片4分别成为被相邻的传热板2、2夹持的状态,相邻的传热板2、2之间被密封。
由此,如图2、图7、及图8所示,板式热交换器1中,使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A和使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B分别以多个传热板2为界交替形成。另外,板式热交换器1中,各传热板2的四个开口中的两个开口分别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使第一流体H相对于第一流路A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一连接流路R1、R1,剩下的两个开口分别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使第二流体C相对于第二流路B流入、流出的一对第二连接流路R2、R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相同的多个传热板2分别交替地翻转180°地配置,所以,第一开口H1和第四开口H4在两个部位交替连通,由此,形成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R1,并形成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R2,第二开口H2和第三开口H3在两个部位交替连通,由此,形成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R1,并形成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R2。
由此,在这种板式热交换器1中,第一流体H从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R1流入第一流路A,通过第一流路A后的第一流体H向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流路R1排出,相应地,第二流体C从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R2流入第二流路B,通过第二流路B后的第二流体C向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流路R2排出。即,板式热交换器1中,使在第一流路A中流通的第一流体H和第二流路B介由传热板2进行热交換。
此时,即使流通于第一流路A的第一流体H的流体压及流通于第二流路B的第二流体C的流体压的至少某一方作用在第一垫片3上,第一垫片3也能够在整个全长(全周)维持处于第一垫片安装槽20内的状态。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板式热交换器1,如图11及图12所示,形成有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环状槽24,多个传热板2分别具有能够供限制部件5嵌入的嵌入用凹部25,该嵌入用凹部25沿该第一垫片安装槽20凹陷地设置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形成面,且对沿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环状槽24进行横切,限制部件5在嵌入在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配置。
与此相伴,限制部件5以固定的状态介于环状槽24和在与该环状槽24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之间,环状槽24不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处开放。即,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限制部件5成为被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包围的状态,其移动受到阻止。而且,限制部件5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支承部50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介于环状槽24和第一垫片安装槽20之间。
由此,环状槽24不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处开放,安装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的第一垫片3成为通过划定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立面20a和限制部件5的支承部50被支承的状态。
因此,即使当在由各传热板2之间的第一垫片3划定的流路A、B中流通的流体H、C的流体压作用在第一垫片3上时,第一垫片3也通过划定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立面20a和限制部件5(支承部50)被支承。由此,阻止了因流体压的作用而使第一垫片3局部向环状槽24内位移的情况,第一垫片3和多个传热板2各自的相对位置关系被确保为恒定,所以,能够维持流路A、B(第一流路A、第二流路B)的密封性(各传热板2之间的密封性),其结果,能够防止流体的泄漏。
尤其,限制部件5形成为,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位于相邻的传热板2侧的顶部相对于传热板2中的位于与嵌入用凹部25同一面上的凸条(形成在传热区域E中的凸条)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或比其低的水平线,所以,在使多个传热板2分别相互层叠的状态下,限制部件5不会与相邻的传热板2发生干涉,能够通过多个传热板2分别有效地夹入第一垫片3。
另外,多个传热板2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后的部件,在第一面S1具有与流路A、B的外部轮廓相适地形成的环状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且在第二面S2具有与流路A、B的外部轮廓相适地形成的第一平坦部22,所述流路A、B的外部轮廓是通过第一垫片3划定的,所述第一垫片3安装在形成于相邻的传热板2的第一面S1上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由于第一垫片安装槽20和第一平坦部22以表里交叉的方式形成,所以,即使多个传热板2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且第一垫片安装槽20和第一平坦部22以在表里交叉的方式形成,第一平坦部22也能够在全周形成在同一水平面上。
即,在多个传热板2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在表里凹凸状态相反,所以,一侧的面的凸出部分在另一侧的面中成为凹陷部分。因此,为了防止第一垫片3的错位,考虑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和环状槽24之间形成第一垫片限制用的凸部,但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凸部后,其背面会成为凹部。
因此,如上所述,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和第一平坦部22以在表里交叉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在第一垫片安装槽20和第一平坦部22的交叉区域的附近,形成在凸部的背面侧的凹部切断了第一平坦部22的连续性。因此,安装在相邻的传热板2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的第一垫片3在第一平坦部22的全长无法连续地紧贴。即,由于位于凸部的背面侧的凹部而使第一垫片3无法与相邻的传热板2紧贴,从而无法液密地形成流路A、B。
因此,必须考虑在凹部内配置用于填埋该凹部的埋设部件等的对策,但若无法确保作为该对策的埋设部件和多个传热板2之间各自的紧贴性的话,则会导致发生流体的泄漏。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板式热交换器1中,通过凹陷地设置嵌入限制部件5的嵌入用凹部25,而成为背面突出的状态,所以,第一平坦部22形成为没有被切断的连续的环状。因此,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传热板2中的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中的第一垫片3相对于另一侧的传热板2的第一平坦部22的全周连续地紧贴。由此,在任何流路A、B(第一流路A及第二流路B)中都能够有效地防止流体的泄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传热板2分别在嵌入用凹部25内具有定位用凸部26,限制部件5具有覆盖定位用凸部26的覆盖部51,所以,覆盖部51与传热板2的定位用凸部26发生干涉,限制部件5相对于传热板2(嵌入用凹部25)在恒定位置上被固定。
因此,在限制部件5所支承的第一垫片3上作用有流体H、C的压力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限制部件5被第一垫片3挤压而发生移动。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避开形成第一平坦部22的背面侧的凹条(环状槽)24的位置上形成定位用凸部26,所以,能够维持第一平坦部22(第一垫片3的紧贴面)的连续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追加适当的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与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的凹条的一个形态的环状槽24为对象,形成横切环状槽24的嵌入用凹部25,且限制部件5被嵌入在嵌入用凹部25中,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在传热区域E的凹条(从传热效率的观点考虑而形成的凹条)延伸到传热板2的端缘,且相对于第一垫片安装槽20交叉地形成的情况下,形成横切该凹条的嵌入用凹部25,且限制部件5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划定形成在传热板2、2间的流路(第一流路A及第二流路B)的第一垫片3为对象,形成嵌入限制部件5的嵌入用凹部25,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以划定连接流路(第一连接流路R1及第二连接流路R2)的第二垫片4为对象,形成嵌入限制部件5的嵌入用凹部,所述连接流路是跨过互相层叠的各多个传热板2而形成的流路。即,还可以在形成有横切第二垫片安装槽21、21的凹条的情况下,形成有横切该凹条的嵌入用凹部,在该嵌入用凹部中嵌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限制部件。此外,若凹条的宽度(槽宽)较窄,则垫片3、4即使因流体压的作用而被挤压也难以进入凹条内,所以,在凹条的槽宽较宽的情况下(在形成有通过流体压的作用垫片3、4就有可能进入的较宽的凹条的情况下),分别在多个传热板2上设置嵌入用凹部25,并设置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限制部件5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垫片安装槽20的两侧形成有嵌入用凹部25,且在各嵌入用凹部25中嵌入有限制部件5,但不限于此。即,还可以为,嵌入用凹部25仅设置在划定至少成为流路A、B、R1、R2的区域的垫片安装槽20、21的外侧,在该嵌入用凹部25中嵌入限制部件5。即使这样,在流通于流路A、B、R1、R2的流体H、C的流体压发生作用并使垫片3、4被向外侧挤压时,由于限制部件5的支承部50支承垫片3、4,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阻止因流体压的作用而使垫片3、4局部向凹条内移动的情况。因此,垫片3、4和多个传热板2各自相对的位置关系被保持恒定,所以,维持了流路A、B(第一流路A,第二流路B)的密封性(各传热板2之间的密封性),其结果就是,能够防止流体发生泄漏。
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5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通过焊接或胶带被固定,但例如,如图13所示,还可以设置推压限制部件5的延伸部53的推压部件9。推压部件9由带状材料构成,该带状材料能够相对于限制部件5的覆盖部51并列地配置,由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成型。这样,在设有推压部件9的情况下,由于推压部件9被层叠的传热板2夹持,推压部件9发生弹性变形而成为推压限制部件5(延伸部53)的状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固定限制部件5。另外,还可以不使用推压部件9,而使限制部件5形成为能够限制自己的移动。即,如图14(a)及图14(b)所示,还可以使限制部件5中的支承部50和加强部54的高度相同,使支承部50及加强部54接触相邻的传热板2。若这样,则由于限制部件5被相连的两个传热板2、2夹持,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固定限制部件5。
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5是对板进行冲压成形后的部件,但不限于此。限制部件5还可以是通过切削等各种加工成形的部件。另外,限制部件5并不限于金属制,只要具有能够支承垫片3、4的刚性,也可以为树脂制。
上述实施方式中,仅设有通过使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鼓出而形成的定位用凸部26、26,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除了通过使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鼓出而形成的定位用凸部26、26以外,还可以在从该定位用凸部26、26分离的位置上设置其他的定位用凸部26、26。该情况下,定位用凸部26当然在避开凹条24的通过区域的情况下沿垫片安装槽20配列。
上述实施方式中,定位用凸部26、26是通过使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鼓出而形成的,但在设有定位用凸部26的情况下,定位用凸部26的形态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6所示,定位用凸部26、26还可以设置在从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分离的位置上。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多个传热板2的各嵌入用凹部25中设置定位用凸部26、26,但不限于此。例如,嵌入用凹部25还可以是没有定位用凸部26、26的单纯的凹部。即使这样,在限制部件5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状态下,由于与划定嵌入用凹部25的立面对峙,所以其向沿传热板2的面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阻止。
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5具有延伸部53,但不限于此。例如,限制部件5只要具有相当于覆盖部51的部位,即,包含能够支承垫片3、4的支承部50、且能够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的部位,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中,板式热交换器1的第一流路A及第二流路B形成为对称形状,所以,具有相同种类的多个传热板2,通过使多个传热板2分别每隔一块颠倒地配置,而形成第一流路A及第二流路B,但不限于此。例如,板式热交换器1当然还可以使划定第一流路A或第二流路B的垫片安装槽20、21的配置方式不同的两种传热板2交替层叠。即使这样,在成为凹条24与垫片安装槽20、21交叉的状态的情况下,将对凹条24进行横切的嵌入用凹部25分别凹陷地设置在多个传热板2上,通过将具有支承部50的限制部件5嵌入到嵌入用凹部25中,能够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垫片安装槽20仅形成在各多个传热板2的一侧的面上,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多个传热板2各一侧的面形成安装划定第一流路A的第一垫片3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在多个传热板2的各另一侧的面形成安装划定第二流路B的第一垫片3的第一垫片安装槽20。
上述实施方式中,板式热交换器1使分别独立的多个传热板2层叠,但不限于此。例如,板式热交换器1还可以使传热箱介由垫片3、4积层多个而成,所述传热箱是层叠的两块传热板2、2的外周端彼此通过焊接而形成的。该情况下,在相邻的传热箱中的一侧的传热箱的成为外表面(与相邻的其他传热箱相对的表面)的传热板2上形成有垫片安装槽20、21,在该垫片安装槽20、21中安装有垫片3、4。
由此,在传热箱间(两块传热板2、2间)形成第一流路A或第二流路B的某一方,且在相邻的传热箱间形成由垫片3、4划定的第一流路A或第二流路B的某另一方。因此,在构成传热箱的多个传热板2各自的外表面上以交叉的方式形成垫片安装槽20、21和凹条24的情况下,以横切凹条24的方式凹陷地设置嵌入用凹部25,并在该嵌入用凹部25中嵌入限制部件5,由此,垫片3、4的局部的移动受到阻止。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到,但构成限制部件5的覆盖部51的支承部50的前端面(另一端面)优选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底面20b形成。这样,为了使支承部50的前端面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底面20b,斜着对支承部50的前端部(另一端部)进行切除,并相对于支承部50的延伸方向形成倾斜的端面,由此,在将限制部件5配置在嵌入用凹部25内时,支承部50的前端面可以成为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底面20b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弯曲支承部50的前端部(另一端部)而对支承部50的前端面(另一端面)的朝向进行调整,并使支承部50的前端面成为沿第一垫片安装槽20的底面20b的状态。若这样,则由于支承部50的前端(边缘)难以接触第一垫片3,能够防止第一垫片3的损伤。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板式热交换器,2…传热板,3…第一垫片(垫片),4…第二垫片(垫片),5…限制部件,6、7…框架板,8…连接杆,9…推压部件,20…第一垫片安装槽(垫片安装槽),20a…立面,20b…底面,21…第二垫片安装槽(垫片安装槽),21a…立面,21b…底面,22…第一平坦部(平坦部),23…第二平坦部(平坦部),24…环状槽(凹条),25…嵌入用凹部,26…定位用凸部,50…支承部,51…覆盖部,52…相对部,53…延伸部,54…加强部,A…第一流路(流路),B…第二流路(流路),E…传热区域,H…第一流体(流体),C…第二流体(流体),H1…第一开口(开口),H2…第二开口(开口),H3…第三开口(开口),H4…第四开口(开口),R1…第一连接流路(流路),R2…第二连接流路(流路),S1…第一面,S2…第二面。

Claims (4)

1.板式热交换器,具有:层叠的多块传热板;
夹装在相邻的传热板间的垫片,
传热板具有:形成在表里两面中至少一侧的表面的凹条;
供垫片安装的垫片安装槽,以与凹条交叉的方式形成在表里两面中至少一侧的表面上,
使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和使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以传热板为界交替形成,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中的至少某一方的流路通过夹装在传热板间的垫片被划定,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具有能够对垫片进行至少局部支承的支承部,
传热板具有在沿该垫片安装槽的状态下对凹条进行横切的嵌入用凹部,该嵌入用凹部以能够嵌入限制部件的方式凹陷地设置于形成有垫片安装槽的面,
在限制部件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中的状态下,支承部沿垫片安装槽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限制部件形成为,在被嵌入到嵌入用凹部中的状态下,位于相邻的传热板侧的顶部相对于位于与传热板的嵌入用凹部同一面上的凸条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或更低水平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多个传热板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的部件,
具有:
在一侧的面与流路的外部轮廓相适地形成的环状的垫片安装槽;
在一侧的面上形成凹条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以与流路的外部轮廓相适合的方式形成在另一侧的面上,所述流路由安装在垫片安装槽内的垫片划定,所述垫片安装槽形成在相邻的传热板的一侧的面上,
垫片安装槽和平坦部以在表里交叉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传热板在嵌入用凹部内具有定位用凸部,
限制部件具有覆盖定位用凸部的覆盖部。
CN201480009181.2A 2013-02-27 2014-02-25 板式热交换器 Active CN1050743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6919 2013-02-27
JP2013036919 2013-02-27
PCT/JP2014/054505 WO2014132959A1 (ja) 2013-02-27 2014-02-25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374A true CN105074374A (zh) 2015-11-18
CN105074374B CN105074374B (zh) 2017-07-04

Family

ID=5142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181.2A Active CN105074374B (zh) 2013-02-27 2014-02-25 板式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33211B2 (zh)
EP (1) EP2963375B1 (zh)
JP (1) JP6204972B2 (zh)
CN (1) CN105074374B (zh)
WO (1) WO20141329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9540A (zh) * 2018-05-03 2018-11-06 辅创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
RU2692857C1 (ru) * 2017-11-22 2019-06-28 Данфосс А/С Теплопередаю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пластинчатого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и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такой пластиной
CN112781413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丹佛斯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432B (zh) * 2016-04-27 2017-12-19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具有交叉流道的微通道换热器
JP6155364B1 (ja) * 2016-05-27 2017-06-28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FR3060105A1 (fr) * 2016-12-12 2018-06-15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thermique, notamment evaporateur, du type a plaques presentant des moyens de renfort mecaniques
CN112097550A (zh) * 2020-07-31 2020-12-18 合肥森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集成式换热机组的板式换热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5613A (en) * 1954-02-25 1958-12-23 Rosenblads Patenter Ab Plate type heat-exchanger
US4377204A (en) * 1980-04-30 1983-03-22 Alfa-Laval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US4905758A (en) * 1989-07-03 1990-03-06 Tranter, Inc. Plate heat exchanger
US5988268A (en) * 1995-03-29 1999-11-23 Hisaka Works Limited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WO2000062002A1 (en) * 1999-04-13 2000-10-19 Cipriani Scambiatori S.R.L. Reinforced gasket for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s
CN1355879A (zh) * 1999-06-14 2002-06-26 Apv热交换器公司 热交换器的板片和板片上的垫片
CN1672007A (zh) * 2002-07-29 2005-09-21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板、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热交换器板的方法
CN2890822Y (zh) * 2005-12-02 2007-04-18 缪志先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CN101918784A (zh) * 2007-12-21 2010-12-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2239378A (zh) * 2008-11-12 2011-11-09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2239379A (zh) * 2008-12-03 2011-11-09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2317733A (zh) * 2008-12-16 2012-01-11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和衬垫
JP2012122688A (ja) * 2010-12-09 2012-06-2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の伝熱プレート及び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5253116B2 (ja) * 2008-12-01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55076A (en) * 1947-02-24 1951-07-11 Cherry Burrell Corp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askets for plate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s or filter presses
US2550339A (en) * 1948-08-03 1951-04-24 York Corp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US2939686A (en) * 1955-02-04 1960-06-07 Cherry Burrell Corp Double port heat exchanger plate
JP2670224B2 (ja) * 1992-03-09 1997-10-29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ガスケット
JP2878619B2 (ja) * 1995-03-30 1999-04-05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3828633B2 (ja) * 1997-03-24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SE530012C2 (sv) * 2006-06-05 2008-02-12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a och packning för plattvärmeväxlare
JP2011117624A (ja) * 2009-12-01 2011-06-16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5613A (en) * 1954-02-25 1958-12-23 Rosenblads Patenter Ab Plate type heat-exchanger
US4377204A (en) * 1980-04-30 1983-03-22 Alfa-Laval Ab Plate heat exchanger
US4905758A (en) * 1989-07-03 1990-03-06 Tranter, Inc. Plate heat exchanger
US5988268A (en) * 1995-03-29 1999-11-23 Hisaka Works Limited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WO2000062002A1 (en) * 1999-04-13 2000-10-19 Cipriani Scambiatori S.R.L. Reinforced gasket for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s
CN1355879A (zh) * 1999-06-14 2002-06-26 Apv热交换器公司 热交换器的板片和板片上的垫片
CN1672007A (zh) * 2002-07-29 2005-09-21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板、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制造热交换器板的方法
CN2890822Y (zh) * 2005-12-02 2007-04-18 缪志先 具有低流阻结构的可拆板式换热器
CN101918784A (zh) * 2007-12-21 2010-12-15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
CN102239378A (zh) * 2008-11-12 2011-11-09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换热器
JP5253116B2 (ja) * 2008-12-01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阪製作所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102239379A (zh) * 2008-12-03 2011-11-09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2317733A (zh) * 2008-12-16 2012-01-11 阿尔法拉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板式热交换器的板和衬垫
JP2012122688A (ja) * 2010-12-09 2012-06-28 Hisaka Works Ltd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用の伝熱プレート及び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92857C1 (ru) * 2017-11-22 2019-06-28 Данфосс А/С Теплопередаю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пластинчатого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и пластинчат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такой пластиной
US11320207B2 (en) 2017-11-22 2022-05-03 Danfoss A/S Heat transfer plate for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with the same
CN108759540A (zh) * 2018-05-03 2018-11-06 辅创科技(宜昌)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12781413A (zh) * 2019-11-04 2021-05-11 丹佛斯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CN112781413B (zh) * 2019-11-04 2023-02-28 丹佛斯有限公司 板式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10925A1 (en) 2016-01-14
WO2014132959A1 (ja) 2014-09-04
CN105074374B (zh) 2017-07-04
EP2963375A1 (en) 2016-01-06
JPWO2014132959A1 (ja) 2017-02-02
EP2963375A4 (en) 2016-11-02
US9933211B2 (en) 2018-04-03
EP2963375B1 (en) 2019-04-10
JP6204972B2 (ja) 201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4374A (zh) 板式热交换器
ES2691023T3 (es) Placa y junta para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placas
CN102052872B (zh) 热交换器
CN102735091B (zh) 热交换器
US9134073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welded plates
US20090032232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313623B2 (en) Heat exchanger
WO2021136017A1 (zh) 中冷器的主板、中冷器及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KR20190046722A (ko) 플레이트 히터 매트릭스용 바이패스 밀폐부
EP3404350B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JPWO2011083595A1 (ja) ガスケット
US854452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plates
CN103782020B (zh) 燃料泵的密封结构
KR102143827B1 (ko) 플레이트형 열교환기의 가스켓 구조체
JP2000283687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2001272194A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CN208012413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主板、胶条、水室装配结构
KR20230110565A (ko) 개스킷 배열체, 열 전달 플레이트, 키트 및 조립체
CN108180778A (zh) 一种散热器主板和水室的密封结构
JP2992719B2 (ja) プレート式熱交換器
JPH0212467Y2 (zh)
CN218764796U (zh) 一种密封换热器胶垫
CN220614784U (zh) 一种模具
CN215337935U (zh) 一种新型加强型散热器主板
KR101639932B1 (ko) 판 형상 개스킷 및 시일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