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249A - 摩擦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摩擦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249A
CN105074249A CN201480011181.6A CN201480011181A CN105074249A CN 105074249 A CN105074249 A CN 105074249A CN 201480011181 A CN201480011181 A CN 201480011181A CN 105074249 A CN105074249 A CN 105074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eville spring
spring
force
friction clutc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11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4249B (zh
Inventor
S·霍伊贝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074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4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2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583Diaphragm-springs, e.g. Belleville
    • F16D13/585Arrangements or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r support of the diaphragm on the clutch on the clutch cover or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离合器,其具有:对压板和离合器压板,其具有固定在所述对压板上的壳体;挤压板,其抗扭转地且轴向与所述壳体连接;和碟形弹簧,其在壳体和挤压板之间预紧,在摩擦离合器的运行点上使挤压板和对压板在之间插有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衬面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挤压力预紧,所述碟形弹簧能够在沿着打开方向操纵时借助于配合在其碟形弹簧舌部上的操纵系统沿着操纵路径以具有最大力和衔接的最小力的特征曲线被操纵。为了实现与摩擦片衬面的磨损无关的并且在能量方面合理设计的挤压力,给所述碟形弹簧配属有至少一个伺服弹簧,其至少部分地沿着所述挤压力的方向补偿在最大力和最小力之间的力减小。

Description

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离合器,其具有:对压板和带有固定在对压板上的壳体的离合器压板;抗扭转地并且在轴向上与壳体连接的挤压板;以及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在壳体和挤压板之间预紧,所述碟形弹簧在摩擦离合器的运行点上使挤压板和对压板在之间插有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衬面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挤压力预紧,所述碟形弹簧在沿着打开方向操纵时能够借助于配合在其碟形弹簧舌部上的操纵系统而沿着操纵路径以具有最大力和衔接的最小力的力特征曲线被操纵。
背景技术
这种摩擦离合器特别是在机动车的传动系中充分地例如由DE3920188A1已知。在此,碟形弹簧用于提供在摩擦离合器的运行点上的挤压力,以便使能轴向移位但是抗扭转地被接收在壳体中的挤压板在之间插有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衬面的情况下能够朝向对压板夹紧并且由此产生在一方面为摩擦片衬面和另一方面为挤压板和对压板之间的摩擦配合。挤压力在此结合其他参数对能够通过该摩擦离合器传递的最大转矩负责。碟形弹簧具有径向内部的碟形弹簧舌部,所述碟形弹簧舌部被操纵系统例如分离系统在轴向上沿着操纵路径加载,从而借助于耗费的操纵力减小在运行点上的挤压力并由此逐渐地消除摩擦锁合,也就是说由此打开摩擦离合器。由于典型的碟形弹簧特性,在操纵路径上出现最大力和衔接着的最小力。结果是,一方面操纵力在操纵路径上不均匀,并且另一方面在摩擦片衬面的轴向磨损时并且由此挤压板在该运行点上朝向对压板的方向移位使得该运行点与磨损相关地改变。由于碟形弹簧的特征曲线的形状,因此在该运行点上的挤压力改变,使得运行点必须维持有足够的挤压力,所述运行点在其余的运行时间中可导致过度挤压和高的操纵力。用于解决该行为的可能性是部分自动的补偿调节装置,如其例如由DE4244919A1已知的那样,所述补偿调节装置通过相应的校正装置恒定地保持新状态的运行点。
另一或者说替代的解决方案在EP1980766A1中描述,其中,设置有具有补偿装置的摩擦离合器,其中,碟形弹簧的最大力借助于在壳体和挤压板之间的碟形弹簧作用的反方向上起作用的储能器而被调和。在此由于相互作用的碟形弹簧和储能器出现大的夹紧力。碟形弹簧的最大力在此为了提供挤压力不被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在磨损区域上均匀的挤压力和均匀的分离力的摩擦离合器的改进方案。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列举有利的实施方式。
所提出的摩擦离合器包括对压板,所述对压板能够构造成单质量飞轮或者双质量飞轮的次级飞轮质量。以相同的方式,能够将两个摩擦离合器合成一个双离合器,其中,两个摩擦离合器的对压板能够由共同的盘部分构成。离合器压板优选借助于壳体固定在这样构造的对压板上,例如螺纹拧接或者铆钉连接。离合器从动盘包括例如借助于分布在周缘上的板簧或者片簧组件抗扭转地并且轴向地与壳体连接的挤压板。在对压板和挤压板之间设置有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衬面,所述摩擦片衬面在闭合的摩擦离合器的运行点上时形成摩擦配合并且因此将经由对压板引入的力矩传递到与离合器从动盘旋转锁合地连接的变速器输入轴上或者传递到另一轴上。所述摩擦配合在板簧和必要时存在的摩擦片衬面的衬片弹簧装置的反作用情况下通过借助于碟形弹簧的作用使挤压板朝向对压板预紧实现。为此,碟形弹簧例如借助于线材环在轴向上支撑在壳体上并且借助于其朝向挤压板的力边缘预紧挤压板。为了打开摩擦离合器,碟形弹簧具有向径向内部扩展的碟形弹簧舌部并且构成两臂的杠杆,所述杠杆借助于一设置在碟形弹簧在挤压板上的支撑区域的径向内部的杠杆点而支撑在壳体上。通过朝向对压板移动碟形弹簧舌部,碟形弹簧减小在挤压板上的挤压力,直到其在板簧的作用下最终从摩擦片衬面提起并且摩擦离合器打开。在此,操纵系统施加分离力,所述分离力在考虑杠杆比的情况下与碟形弹簧力、衬片弹簧力和板簧力的总和一致。在此建议,以这样的方式补偿碟形弹簧的具有最大力和衔接的最小力的力特征曲线,使得给碟形弹簧配置至少一个伺服弹簧,所述伺服弹簧至少部分地沿着挤压力的方向补偿所述最小力。通过碟形弹簧的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的至少部分的反向布置,碟形弹簧的最大力能够满足于挤压力,从而碟形弹簧能够设计为较小的力。下降的最大力在此被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补偿,从而总共能够形成一个经补偿的联合的特征曲线。在此,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在构成协同效果的情况下沿着相同的作用方向,即朝向挤压板工作,从而不必须进行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的反向夹紧并且因此可在不考虑这种反作用力的情况下设计摩擦离合器的强度。提及的储能器(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同步弹簧)在此借助其特征曲线构成联合的形成挤压力的力。
通过相应地设计所有储能器,产生该联合的特征曲线的大的变化范围和适应能力。例如能够构成上升的、下降的或者恒定的联合的特征曲线。此外,摩擦离合器可在新的摩擦片衬面和磨损的摩擦片衬面之间的磨损区域上在运行点上具有一挤压力,该挤压力带有基本上恒定的斜率、优选斜率等于零。与之相应地,可在扩大的区域上,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同步弹簧在摩擦离合器的操纵区域上在闭合摩擦离合器和完全打开摩擦离合器之间具有一联合的特征曲线,该联合的特征曲线带有基本恒定的斜率。在此,该特征曲线下降、上升或者水平视斜率而定。
根据一个优选的构造,该碟形弹簧可在离合器压板的例如通过止挡、输送保险装置和诸如此类的经调整的输送位置上在相比于运行点而言较小的操纵路径上在碟形弹簧的最大力处相对于挤压板基本无力地被预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基本无力地被预紧。略微的预紧力在此能简单地用于避免噪声例如摩擦的嘎嘎声。如果离合器压板被接收在对压板上并且运行点被调整,那么挤压力通过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的夹紧力的相应分量被调整,其方式是,操纵路径以碟形弹簧舌部的和挤压板的轴向位置形式在新状态中调整到运行点上。由于摩擦片衬面的磨损,虽然在摩擦片衬面的磨损情况下由于挤压板移位导致碟形弹簧竖起,但是由于优选水平或者略微上升或下降的特征曲线,挤压力基本上保持相同。特别是在载重汽车、公共汽车和诸如此类中的摩擦离合器的应用领域中可为有利的是,形成略微上升的联合的特征曲线。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补偿在摩擦片衬面的磨损情况下挤压板的移位,可设置有本身已知的、优选自补偿调整的磨损补偿调整装置,从而附加地,所述碟形弹簧舌部在运行点上在磨损区域上保持在不变的位置上并且尽管如此必要时由竖起的碟形弹簧舌部产生的分离力的改变保持不变。
所提出的摩擦离合器相对于不具有所提出的伺服弹簧的摩擦离合器而言在安装空间方面是中立的。这表示,尤其能够避免:由于安装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而引起所提出的摩擦离合器的轴向安装空间增大。此外,与具有在磨损区域上具有最大力的特征曲线的摩擦离合器相比进行扩展,使得磨损区域能够沿着操纵路径扩宽或者能够设计具有更大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平坦的联合的特征曲线可使公差偏差最小化。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所提出的摩擦离合器构造有唯一的伺服弹簧,所述伺服弹簧构造成伺服碟形弹簧,所述伺服碟形弹簧对所述碟形弹簧补偿地构造,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在轴向上支撑在所述碟形弹簧上并且以碟形弹簧舌部配合到所述碟形弹簧的碟形弹簧舌部的间隙中并且被所述操纵系统以与所述碟形弹簧相同的方式加载,所述伺服碟形弹簧在所述碟形弹簧的最小力的区域中具有最大力。在此,将碟形弹簧舌部的常规数量例如十二例如减到六,从而能够设置足够大的缺口,伺服碟形弹簧的碟形弹簧舌部能够配合到所述缺口中。以这种方式能够例如由操纵系统的一个共同的旋转脱耦的压环同时且均匀地操纵所述碟形弹簧的和伺服碟形弹簧的碟形弹簧舌部。
在一个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出的摩擦离合器能够设有至少一个伺服弹簧,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由至少一个轴向起用作的储能器构成,所述储能器在碟形弹簧在壳体上的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被夹紧在碟形弹簧的背离所述挤压板的一侧和壳体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储能器的特征曲线可构造为线性的、递增的、递减的或者呈具有最大力的碟形弹簧的形式。在此,其可为唯一的环形的储能器或者多个设置在周缘上的储能器。例如所述至少一个轴向起作用的储能器由至少一个碟形弹簧构成,所述碟形弹簧被支撑在销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销分布在周缘上、以能受限移位的方式被接收在壳体上并且支撑在挤压板上。在此,所述销被所述至少一个碟形弹簧相对于壳体抵靠止挡部预紧,其中,所述销在碟形弹簧的支撑区域中形成一个与挤压板的移位行程有关的且因此与操纵路径和磨损行程有关的轴向力施加到挤压板上。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可设置有多个在周缘上分布的且借助于铆钉被接收在壳体上的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例如构造成一侧接收在壳体上并且贴靠在所述碟形弹簧上的板簧或者说构造成如螺旋压力弹簧这样的压力弹簧和诸如此类。
附图说明
根据在图1-1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
图1:具有碟形弹簧和伺服弹簧的摩擦离合器在穿过碟形弹簧的对中销的纵向剖面中的局部视图;
图2:图1的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压板的一部分沿着伺服碟形弹簧的纵向剖面图;
图3:图1的摩擦离合器的离合器压板的一部分沿着碟形弹簧的纵向剖面图;
图4:与具有呈在壳体和挤压板之间有效的碟形弹簧形式的离合器压板类似地图1-3的离合器压板的一部分的纵向剖面图;
图5:与具有呈在壳体和挤压板之间有效的板簧形式的离合器压板类似地图1-3的离合器压板的一部分的纵向剖面图;
图6:图1-3的伺服碟形弹簧的视图;
图7:图1-3的碟形弹簧的视图;
图8:与具有由碟形弹簧和伺服碟形弹簧构成的联合的水平的特征曲线的摩擦离合器的力特性相比,传统的摩擦离合器的力特性的图表;
图9:具有由碟形弹簧和伺服碟形弹簧构成的略微上升的特征曲线的摩擦离合器的力特性的图表;和
图10:具有由碟形弹簧和带线性特征曲线的伺服碟形弹簧构成的特征曲线的摩擦离合器的力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围绕旋转轴线d设置的摩擦离合器1的纵向剖视图的一部分,该摩擦离合器具有:离合器压板2;部分示出的对压板3;仅暗示的与一个轴例如变速器输入轴在径向内部旋转锁合地连接的离合器从动盘4,所述离合器从动盘必要时具有扭振减振器和/或离心力摆,所述离合器从动盘具有在之间插有衬片弹簧装置5的情况下彼此相对地设置的摩擦片衬面6。
图1-3概要地示出了沿着不同的切割线的离合器压板2的纵向剖视图的一部分。壳体7在此与对压板固定连接并且例如借助于在圆周上分布的固定在壳体上的板簧或者板簧组件抗扭转地并且轴向可移动地接收挤压板8。挤压板8在预定半径上在支撑区域10上轴向地被碟形弹簧9加载。碟形弹簧9为了提供挤压板8的挤压力借助于线材环11支撑在壳体7的翻转的壁部分12上。碟形弹簧的特征曲线示出在轴向移位时的最大值,所述轴向移位例如在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路径(如分离路径)上,所述操纵路径引起挤压板8轴向移位,从而在传统的摩擦离合器中在挤压板由于摩擦片衬面6的轴向磨损在运行点中移位的情况下最大挤压力改变并且因此最大力矩经过摩擦片衬面通过相应地挤压该挤压板仅在碟形弹簧9相应坚固地设计时能够被传递。在摩擦离合器1中,与所述碟形弹簧9的最大力衔接的最小力借助于伺服弹簧13被补偿,所述伺服弹簧为补偿所述碟形弹簧9的伺服碟形弹簧14的形式,其中,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的期望的联合的特征曲线走向可预定为例如基本上水平的、略微上升或者下降的。为此,伺服碟形弹簧14设到碟形弹簧9上,在运行点上支撑在线材环11上并且借助于线材环15向碟形弹簧9轴向预紧。伺服碟形弹簧14的最大力在此处在碟形弹簧9的最小力中,从而总体能够实现补偿的联合的特征曲线。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在运行点上的挤压力为了形成在一方面为挤压板8和对压板3和另一方面为摩擦片衬面6之间的摩擦配合在摩擦离合器1闭合时由此是恒定的,使得在摩擦片衬面6的磨损区域上与碟形弹簧的设有最大力的特征曲线相对地能够提供恒定的挤压力,例如略微超过用于传递最大要传递的转矩的最大挤压力,而不必在磨损的确定阶段中提供过挤压。
为了打开摩擦离合器1,也就是说,逐渐地减小在运行点上的相对于挤压板8的挤压力,在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上分别在周缘上分布有向径向内部指向的碟形弹簧舌部16、17。在此,碟形弹簧舌部16、17彼此相对地这样沿着周向方向扭转,从而其定位在相应另一弹簧(碟形弹簧9或者说伺服碟形弹簧14)的碟形弹簧舌部之间的缺口中。以这种方式,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在碟形弹簧舌部16、17朝向对压板3轴向移位时借助于操纵系统的压环例如自动地或借助于踏板被操纵。在此,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支撑在支座18上,所述支座通过线材环19和被接收在壳体7的壁部分12中的对中销20构造用于对中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并且释放挤压板8在摩擦片衬面6上的摩擦配合,其方式是,碟形弹簧9的支撑区域10在板簧作用下跟随。与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的均匀的联合的特征曲线相应地,在操纵路径上在考虑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的有效的杠杠杆传动比的情况下,以类似的方式如挤压力在磨损区域上那样均匀地得出用于操纵系统的分离力。可以理解的是,考虑衬片弹簧力和板簧力用于设计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的联合的特征曲线,以便实现期望的均匀的总特征曲线。
图6示出了图1至3的传感器碟形弹簧14,其具有碟形弹簧舌部17和在碟形弹簧舌部之间的缺口21。图7以相同的方式示出图1至3的碟形弹簧9,其具有碟形弹簧舌部16和设置在碟形弹簧舌部之间的缺口22。在装配图1的摩擦离合器1时,碟形弹簧9和伺服碟形弹簧14这样彼此相对地定位,使得碟形弹簧舌部16定位在缺口21中并且碟形弹簧舌部17定位在缺口22中,从而碟形弹簧舌部16、17能够借助于操纵系统无接触地进行轴向移位。
图4示出了相对于图1至3的离合器压板2改变的离合器压板2a的纵向剖视图,所述离合器压板能够代替离合器压板2设置在图1的摩擦离合器1中。与离合器压板2不同的是,多个在周缘上分布的、呈碟形弹簧14a形式的伺服弹簧13a有效地设置在碟形弹簧9a和壳体7a的壁部分12a之间。碟形弹簧9a和碟形弹簧14a在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路径上形成联合的均匀的特征曲线。为此,碟形弹簧14a支撑在壁部分上并且受限地支撑在销23a上。销23a以轴向可移位的方式被接收在壁部分12a中并且借助于固定环24a限制行程。在碟形弹簧9a的最大力时,为了避免噪音,碟形弹簧14a相对于碟形弹簧9a仅略微预紧。如果碟形弹簧9a的挤压力在从最大力过渡到最小力时减小,则碟形弹簧14a相对于碟形弹簧9a的预紧力增大。在摩擦离合器1的分离过程中,挤压板8a朝向壁部分12a移位,从而销23a抵抗碟形弹簧14a的作用相对于壁部分12a在轴向上移位,从而碟形弹簧9a的最小力有利地通过碟形弹簧14a的在该区域调节的最大力得到补偿。可以理解的是,碟形弹簧14a可由唯一的环形的碟形弹簧形成,所述唯一的环形的碟形弹簧被至少一个、优选至少三个在周侧上分布的能够轴向移位的销23a接收在壁部分12a上。
图5以纵向剖视图示出了图4的离合器压板2a的呈离合器压板2b形式的代替方案。在此,伺服弹簧13a被伺服弹簧13b代替,所述伺服弹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构造成预弯曲的设置在碟形弹簧9b和壳体7b的壁部分12b之间的板簧14b。为了防失落地接收在周侧上分布的板簧14b,所述板簧借助于铆钉25b被接收在壁部分12b上。在挤压板8b和壁部分12b之间的路径补偿在操纵摩擦离合器时或者在摩擦片衬面的磨损区域上通过板簧14b的充分的固有弹性进行。板簧的特征曲线能够基本上是线性的,递增的或者递减的并且以这种方式进行,即至少部分地补偿碟形弹簧9b的最小力并且在此引起基本上均衡的联合的特征曲线。板簧14b能够在其他实施例中部分地或者全部地由压力弹簧例如螺纹压力弹簧代替。此外,板簧14b能够在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周缘上合成多个板簧或者唯一的板簧。
图8示出了具有关于操纵路径s的挤压力F的图表。虚线特征曲线27示出常规的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的特性。为了在磨损区域B(k)上保持碟形弹簧的挤压力F超过最大加压力F(a,max)并且为了保证通过摩擦离合器充分传递最大转矩,碟形弹簧必须被设置为超尺寸的,因此在磨损区域B(k)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上碟形弹簧的挤压力F都是足够的。其中,至少在最大力F(k,max)的区域中发生高的不期望的过度挤压。
在图1的具有图1至4的离合器压板2、2a的摩擦离合器1中构造碟形弹簧9、9a,所述碟形弹簧具有的特征曲线28带有仅稍微超出最大的驱动力F(a,max)的最大力F(n,max)。为了至少部分地补偿下落的特征曲线28,其叠加伺服弹簧13、13a的联合的特征曲线29。在此伺服弹簧13、13a的最大力F(s,max)和碟形弹簧9、9a的最小力F(n,min)基本上一致,从而通过箭头所示通过对行程相关的力分量求和而形成联合的特征曲线(29),所述特征曲线在操纵路径的扩大路径区域上,至少在能相对于磨损区域B(k)扩大的磨损区域B(n)上基本水平地处于最大挤压力F(a,max)上方。为了概要起见,此外示出在磨损区域B(n)的极限点上的衬片弹簧装置的特征曲线30,所述特征曲线和未示出的板簧特征曲线一样在优化所述联合的特征曲线29时有利地被考虑。
图9示出了关于操纵路径s的挤压力F的图表31。在此,通过相应地构造碟形弹簧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的特征曲线32、33设置在操纵路径s上或者磨损区域B(n)上略微上升的联合的特征曲线34。这种或者类似的联合的特征曲线34能够特别是设置在载重汽车中。例如在此能够补偿在慢的使用寿命上下降的摩擦值,所述摩擦值可与在图9示出的水平的最大挤压力F(a,max)相比要求上升的挤压力。以这种方式在上升的最大挤压力的情况下,可在摩擦离合器或者离合器从动盘的使用寿命上借助摩擦片衬面传递最大要传递的转矩。
图10的图表示出了图1的摩擦离合器结合图5的离合器压板2b的性能。在此,碟形弹簧9b的特征曲线36借助于伺服弹簧13b的线性特征曲线37被补偿。为此,通过对在操纵路径s上出现的力求和产生在磨损区域B(n)内具有超出最大挤压力F(a,max)的挤压力F的足够均衡的并且均匀的联合的特征曲线38。
附图标记列表
1摩擦离合器
2离合器压板
2a离合器压板
2b离合器压板
3对压板
4离合器从动盘
5衬片弹簧装置
6摩擦片衬面
7壳体
7a壳体
7b壳体
8挤压板
8b挤压板
9碟形弹簧
9a碟形弹簧
9b碟形弹簧
10支撑区域
11线材环
12壁部分
12a壁部分
12b壁部分
13伺服弹簧
13a伺服弹簧
13b伺服弹簧
14伺服碟形弹簧
14a碟形弹簧
14b板簧
15线材环
16碟形弹簧舌部
17碟形弹簧舌部
18支座
19线材环
20对中销
21缺口
22缺口
23a销
24a固定环
25b铆钉
26图表
27特征曲线
28特征曲线
29联合的特征曲线
30特征曲线
31图表
32特征曲线
33特征曲线
34联合的特征曲线
35图表
36特征曲线
37特征曲线
38联合的特征曲线
B(k)磨损区域
B(n)磨损区域
d旋转轴线
F挤压力
F(a,max)最大挤压力
F(k,max)最大力
F(n,max)最大力
F(n,max)最大力
F(s,max)最大力
s操纵路径

Claims (10)

1.摩擦离合器(1),其具有:对压板(3)和离合器压板(2,2a,2b),所述离合器压板具有固定在所述对压板(3)上的壳体(7,7a,7b);挤压板(8,8b),所述挤压板抗扭转地并且在轴向上与所述壳体(7,7a,7b)连接;和碟形弹簧(9,9a,9b),所述碟形弹簧在壳体(7,7a,7b)和挤压板(8,8b)之间预紧,在摩擦离合器(1)的运行点上使挤压板(8,8b)和对压板(3)在之间插有离合器从动盘(4)的摩擦片衬面(6)的情况下以预定的挤压力(F)夹紧,所述碟形弹簧能够在沿着打开方向操纵时借助于配合在其碟形弹簧舌部(16)上的操纵系统沿着操纵路径(s)以具有最大力(F(n,max))和衔接的最小力(F(n,min))的特征曲线(28,32,36)被操纵,其特征在于,给所述碟形弹簧(9,9a,9b)配属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13a,13b),所述伺服弹簧至少部分地在所述挤压力(F)的方向上补偿在最大力(F(n,max))和最小力(F(n,min))之间的力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9,9a,9b)在离合器压板(2,2a,2b)的经调整的输送位置上在相比于运行点而言较小的操纵路径(s)上在所述碟形弹簧的最大力(F(n,max))处相对于所述挤压板(8,8b)基本无力地被预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13a,13b)基本无力地被预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点上和从所述运行点上出发的较大的操纵路径(s)上,所述碟形弹簧(9,9a,9b)和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13a,13b)总共形成一个关于所述操纵路径(s)的联合的特征曲线(29,34,3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由一个伺服碟形弹簧(14)构成,所述伺服碟形弹簧对所述碟形弹簧(9)补偿地构造,所述伺服碟形弹簧在所述壳体(7)上的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在轴向上支撑在所述碟形弹簧(9)上并且以碟形弹簧舌部(17)配合到所述碟形弹簧(9)的碟形弹簧舌部(16)的缺口(22)中并且被所述操纵系统以与所述碟形弹簧(9)相同的方式加载,所述伺服碟形弹簧在所述碟形弹簧(9)的最小力(F(n,min))的区域中具有最大力(F(s,max))。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a,13b)由至少一个轴向起用作的储能器构成,所述储能器在碟形弹簧(9a,9b)在壳体(7a,7b)上的支撑区域的径向外部被夹紧在碟形弹簧(9a,9b)的背离所述挤压板(8b)的一侧和壳体(7a,7b)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起作用的储能器由至少一个碟形弹簧(14a)构成,所述碟形弹簧被支撑在销(23a)和所述壳体(7a)之间,所述销分布在周缘上、以能受限移位的方式被接收在壳体(7a)上并且支撑在挤压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给每个销(23a)配属一个独立的碟形弹簧(14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在周缘上分布的且借助于铆钉(25b)被接收在壳体(7b)上的在轴向上弹性的储能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9,9a,9b)和至少一个伺服弹簧(13,13a,13b)在摩擦离合器(1)的操纵区域上在闭合摩擦离合器和完全打开摩擦离合器之间具有一联合的特征曲线(29,34,38),该联合的特征曲线带有基本恒定的斜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其特征在于,该摩擦离合器(1)在新的摩擦片衬面和磨损的摩擦片衬面(6)之间的磨损区域(B(n))上在运行点上具有一挤压力(F),该挤压力带有基本恒定的斜率、优选地斜率等于零。
CN201480011181.6A 2013-02-28 2014-02-24 摩擦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42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3321 2013-02-28
DE102013203321.4 2013-02-28
PCT/DE2014/200077 WO2014131415A2 (de) 2013-02-28 2014-02-24 Reibungs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249A true CN105074249A (zh) 2015-11-18
CN105074249B CN105074249B (zh) 2018-02-06

Family

ID=50677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18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74249B (zh) 2013-02-28 2014-02-24 摩擦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4249B (zh)
DE (2) DE102014203198A1 (zh)
WO (1) WO2014131415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542A (zh) * 2016-05-06 2017-11-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0314A1 (de) * 2016-10-18 2018-04-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4087A (en) * 1988-07-25 1991-04-0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Friction clutch
DE4326501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Daikin Seisakusho Osaka Kk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DE4412106A1 (de) * 1993-07-16 1995-01-19 Fichtel &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mit flacher Federkennlinie
DE19736558A1 (de) * 1997-08-22 1999-03-18 Daimler Benz Ag Reibungskupplung,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371059A (zh) * 2006-01-25 2009-02-1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盖组件
EP2048397A1 (fr) * 2007-10-11 2009-04-15 Valeo Embrayages Mécanisme d'embrayage, notam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assistance perfectionnée à l'embray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4919C2 (de) 1991-11-26 1998-01-22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Reibungs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4087A (en) * 1988-07-25 1991-04-02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Friction clutch
DE4326501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Daikin Seisakusho Osaka Kk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DE4412106A1 (de) * 1993-07-16 1995-01-19 Fichtel &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 mit flacher Federkennlinie
DE19736558A1 (de) * 1997-08-22 1999-03-18 Daimler Benz Ag Reibungskupplung,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1371059A (zh) * 2006-01-25 2009-02-1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合器盖组件
EP2048397A1 (fr) * 2007-10-11 2009-04-15 Valeo Embrayages Mécanisme d'embrayage, notamm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assistance perfectionnée à l'embrayag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542A (zh) * 2016-05-06 2017-11-14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203198A1 (de) 2014-08-28
WO2014131415A3 (de) 2014-11-13
CN105074249B (zh) 2018-02-06
WO2014131415A2 (de) 2014-09-04
DE112014001052A5 (de)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3047B1 (de) Doppelkupplung
CN101809308B (zh) 摩擦离合器
CN107735589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驱动系的离合器
KR101732475B1 (ko) 두 개 이상의 피스톤이 구비된 동력 전달 장치
JP6124888B2 (ja) レリーズシステム
CN104364542B (zh) 自行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
KR20150068980A (ko) 마찰 클러치 장치
CN106068393B (zh) 离合器装置
US8276727B2 (en) Dual clutch
US9541139B2 (en) Clutch
CN105992884A (zh) 常接合式离合器装置
WO201205328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5074249A (zh) 摩擦离合器
CN103362977A (zh) 离合器系统
CN105102837B (zh) 摩擦离合器
CN104565106B (zh) 径向双离合器
CN105143698A (zh) 压板组件和具有压板组件的离合器装置
DE102018103524A1 (de) Hybridmodul mit einer Rotationsachse
CN107850132B (zh) 用于多盘式离合器的摩擦片装置
WO2009145966A1 (en) Multiplate clutch having a hydraulically drivable actuating piston
CN107850133A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CN101529109A (zh) 离合器摩擦盘
DE102018103519A1 (de) Hybridmodul mit einer Rotationsachse
CN107438722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4813052B (zh) 离合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