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1175B - 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1175B
CN105051175B CN201480017382.7A CN201480017382A CN105051175B CN 105051175 B CN105051175 B CN 105051175B CN 201480017382 A CN201480017382 A CN 201480017382A CN 105051175 B CN105051175 B CN 105051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mponent
condensation
culture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3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1175A (zh
Inventor
德丸智祥
小林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Hei holding company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51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1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1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1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12M41/14Incubators; Climatic cha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9/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extraction or re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e.g. pumps
    • C12M29/24Recirculation of 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12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temperature
    • C12M41/18Heat exchange systems, e.g. heat jackets or outer envelopes
    • C12M41/24Heat exchange systems, e.g. heat jackets or outer envelopes inside the vess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3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 C12M41/34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向培养空间壁面等的结露而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的培养装置。在隔热箱主体内形成有培养空间的培养装置中,在隔热箱主体内配置有对培养空间内进行加湿的加湿皿,一端的结露部与另一端的冷却部一体化而成的传热结露构件为如下的结构:冷却部配置于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结露部配置于培养空间的内部,结露部配置成将其表面的结露水向加湿皿导入,在冷却部设置有利用珀耳帖效应对冷却部进行冷却的电子冷却元件,能使在结露部及其附近的连结部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而向加湿皿导入,从而作为加湿水反复使用。

Description

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培养区域内对细胞、微生物等的培养物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培养器内对细胞、微生物等的培养物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具备用于对载置有加湿皿的培养器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例如,通过控制该加热器而将培养器内维持为规定温度(例如37℃)并且将该培养器内维持为与该规定温度相应的规定湿度(例如95%RH)。
另外,例如公开有如下的培养装置:具备用于对加湿皿的水进行加热的底部加热器;用于对该加湿皿以外的培养器内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及安装于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隔热箱主体上的隔热门的加热器,通过独立地控制这三种加热器而将加湿皿的水的温度维持为比培养器内的温度低,从而使培养器内的过饱和量的水返回加湿皿来抑制结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培养装置具备用于检测培养器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外部气温的温度传感器,基于这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分别独立地控制所述三种加热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27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一般来说,加热器的作用不是冷却而仅是加热,因此,如前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培养装置那样,为了通过加热器的控制来将加湿皿的水的温度和培养器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关系,例如对各温度传感器要求相应的检测精度。在此,两个温度的规定的关系是这样的关系:加湿皿的水的温度低于培养器内的温度,且达到能抑制可能对培养器内的培养物带来影响的部位处的结露且能将该培养器内维持为接近饱和水蒸气密度的湿度这样的程度。但是,为了实现这样的关系,加湿皿的温度变低,因此有在其周围产生结露这样的问题。
在产生了上述的结露的情况下,在该结露的水中产生杂菌,从而产生给培养物带来不良影响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结露而能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的培养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培养装置具备: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所述培养空间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培养空间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培养空间的底部的加湿皿;以及贯通隔热箱主体,一端配置于培养空间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传热结露构件在配置于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部分设有能利用珀耳帖效应对传热结露构件进行冷却的电子冷却元件,且通过由电子冷却元件进行冷却而使在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的部分结露的水分向配置于下方的所述加湿皿导入。
发明效果
上述本发明的培养装置为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电子冷却元件对配置于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的冷却部进行冷却,从而能根据配置于培养空间的内部的传热结露构件的结露部的温度及培养空间的温度,在到达了所述结露部的温度成为露点的培养空间内湿度时在所述结露部结露,使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进入加湿皿而作为加湿水反复使用,因此,能抑制向培养空间的壁内面的结露而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打开了隔热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以培养空间和通道为中心来说明空气循环的从右侧观察培养箱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主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用局部剖面表示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加湿皿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与散热器的关系的后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散热器、电子冷却元件及隔热密封构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电子冷却元件及散热器相对于传热结露构件的安装关系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例中作为传热结露构件使用的热管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以培养空间和通道为中心来说明空气循环的从右侧观察培养箱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传热结露构件、散热器、电子冷却元件及隔热密封构件所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的电子冷却元件及散热器相对于传热结露构件的安装所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1具备: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4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2,培养空间4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培养空间4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底部的加湿皿15;以及贯通隔热箱主体2,一端的结露部配置于培养空间4且另一端的冷却部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35,所述结露部配置成将其表面的结露水向所述加湿皿15导入,在所述冷却部设置利用珀耳帖效应对所述冷却部进行冷却的电子冷却元件41,能使在所述结露部及其附近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而向所述加湿皿15导入,从而作为加湿水反复使用。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培养装置1。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培养装置1具备左开式的门(详细而言为外门7和内门3),在前面具有开口2A的隔热箱主体2呈在内部形成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培养空间4的大致箱状。作为隔热箱主体2的一种结构,如图示所示,包括金属制的外箱21和配置于外箱21的内侧的隔热件24,且在外箱21的内侧以存在空气层(所谓气套)25的方式配置有不锈钢制的前面开口的内箱22。由此,在隔热箱主体2内,通过内箱22形成前面开口的培养空间4,培养空间4内成为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区域。在内箱22的左右两侧面、顶面、底面及背面配置有用于对培养空间4进行加热的加热器37。
这样,前面具有开口2A的隔热箱主体2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的培养空间4。在隔热箱主体2的一侧部(在图示中为左侧),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有防止热量从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2A进入的作为外门的隔热门7,在隔热门7的里侧面的周缘部呈环状地配置有放入磁铁的垫圈8。在将隔热门7关闭时,垫圈8与隔热箱主体2的前面开口2A的周缘部密接,从而能利用隔热门7气密地封闭前面开口2A,防止外气从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2A进入。
培养空间4由前面开口的不锈钢制的内箱22划分形成,内箱22的左右两侧面、顶面及背面以与隔热箱主体2之间存在空气层(所谓气套)25的方式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内。内箱22的前面开口由作为内门的透明门3开闭,实质上通过由内箱22和透明门3围成的空间形成培养空间4。透明门3在其左侧经由折叶以开闭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内箱22。在内箱22的前面开口周缘部具备呈环状配置的弹性密封构件2B,在将透明内门3关闭时,透明内门3的里侧面与弹性密封构件2B密接,从而将培养空间4的前面开口封闭。
培养空间4通过多个搁板5而被沿上下划分(在此用4张搁板划分为5个)。培养装置1若为例如CO2培养箱,则多数情况下将CO2的浓度设定并维持为5%左右,为了控制CO2的浓度,在门封闭后向培养空间4内供给CO2气体。
在培养空间4内,为了沿着其背面及底面分别形成包含CO2等的空气的气体通路K,以与内箱22的背壁及底壁之间存在间隔的方式配置由背面通道11A及底面通道11B构成的通道11,进行如下这样的空气的强制循环:从形成于背面通道11A的上部的吸入口12吸入培养空间4内的包含CO2等的气体,并从设于底面通道11B的前部及侧面的吹出口13向培养空间4内吹出。在通道11内(在此为上部),为了进行该包含CO2等的气体的强制循环而配置循环用鼓风机14。该鼓风机14由风扇14A、电动机14B和轴14C构成,电动机14B配置于后述的隔热箱主体2的外侧背面的机械室19,轴14C从该机械室19的电动机14B贯通隔热箱主体2的背面并延伸至CO2等的气体通路K而与风扇14A相连接。
作为进行培养空间4内的加湿的加湿皿15,在培养空间4的底面且在底面通道11B与内箱22的底壁之间的通道11内,配置贮存加湿用的水(即加湿水)16的上面开口的加湿皿15,利用在金属例如不锈钢制的内箱22的底面外侧配置的加热器37对该加湿皿进行加热而使水蒸发。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加湿皿15配置在通道11内且配置在培养空间4的底部,由此能使被加湿了的气体在由循环用鼓风机14及通道11形成的CO2等的气体通路K中高效率地循环。
在隔热箱主体2的外箱21的背面,通过覆盖外箱21的背面的背面罩26来形成机械室19,该机械室19用于配置作为循环用鼓风机14的驱动机构的电动机、用于向培养空间4内供给CO2气体的气体供给机构17、及用于收容未图示的控制基板等电装部件的电装箱38等。
气体供给机构17由气体供给管17A、开闭阀17B和过滤器17C等构成,气体供给管17A的前端部分面向气体通路K。
为了控制培养空间4的气体浓度,可以喷射从气体供给管17A供给的CO2气体。为了获得在培养空间4内流通的气体及加湿皿15内的水16的杀菌效果,而在气体通路K内配置紫外线灯27。
如图2等所示,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培养装置1在培养装置1的规定部位,装配有将一端的结露部31与另一端的冷却部32经由连结部30一体化而成的传热结露构件35。传热结露构件35可以为封入有工作液的热管、由铝等优良导热材料构成的规定长度的圆棒或由铝等优良导热材料构成的规定长度的平板中的任一种。
图10表示作为传热结露构件35的一种的热管35的结构,热管35构成为在棒状的密闭容器内真空封入少量的液体(工作液),并在内壁具备毛细管结构(油绳)33,工作液在结露部31蒸发(蒸发潜热的吸收),蒸发了的蒸气向冷却部32的方向移动。蒸气在冷却部32凝结而放出蒸发潜热。并且,凝结了的液体因毛细管现象而向结露部31返流。这样的一连串的相变化连续地产生,使热量迅速地移动。
为了使传热结露构件35中的热移动迅速,优选热管35,但在如培养装置1那样即使不要求极短时间内的热移动也没关系的情况下,传热结露构件35也可以为由铝、银等金属性优良导热材料构成的规定长度的圆棒、或者由铝、银等优良导热材料构成的规定长度的平板中的任一种。在由铝构成的情况下,在其表面通过抗菌镀敷或抗菌防蚀铝处理等而形成抗菌性皮膜,由此获得杂菌的繁殖抑制效果。也可以考虑采用铜材料的传热结露构件35,但铜可能产生铜锈,因此为了避免在表面出现该铜锈而需要实施镀敷等的处理。
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中,记载了采用传热结露构件35的一种即由铝等优良导热材料构成的规定长度的圆棒的传热结露构件35的情况。
传热结露构件35以如下方式装配:其冷却部32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连结部30贯通隔热箱主体2及内箱22而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内的培养空间4内,而将结露部31配置于通道11A内的气体通路K中。冷却部32配置在培养装置1的机械室19内,以避免由于来自培养装置1的周围的外力而受到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例中,传热结露构件35贯通隔热箱主体2的背面,但也可以贯通侧面。
关于连结部30贯通隔热箱主体2及内箱22的部分,至少在金属制的外箱21与不锈钢制的内箱22之间夹着隔热密封构件36地配置连结部30。这样,由于夹设有隔热密封构件36,因此,在气体通路K内流动的气体不会泄漏,培养空间4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且在连结部30与内箱22的接触部不会结露。另外,能抑制外箱21与内箱22的热影响。
为了将结露部31保持为露点温度而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将冷却部32冷却至适当温度,由此该冷却效果通过连结部30传递至结露部31,成为结露部31被保持为露点温度的状况。因此,在冷却部32安装用于将冷却部32冷却至适当温度的电子冷却装置40。为了实现安装的容易化、小型化、温度控制的容易化等,在本发明的一例中,作为电子冷却装置40,具备利用珀耳帖效应对冷却部32进行冷却的称为珀耳帖元件的电子冷却元件41和进行电子冷却元件41的散热的散热器42。
称为珀耳帖元件的电子冷却元件41为如下公知的结构:由PN结的多个半导体元件构成冷却/加热部,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沿横向交替排列的状态下,将相邻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一端侧用优良导热板连结而构成吸热部(冷却侧),将另一端侧用优良导热板连结而构成散热部(加热侧),通过这种关系,由此整体上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以串联状态连接。
散热器42为铝制,通过在板状基部42A的上表面与板状基部42A一体地形成彼此之间存在间隔的多个板状散热片42B而构成。
如图8及图9所示,就电子冷却元件41而言,所述吸热部(冷却侧)以导热状态安装于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的上表面。为此,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在上表面形成平坦的安装面,在该安装面隔着散热脂或薄的导热橡胶片等导热性构件来配置电子冷却元件41的冷却侧。另一方面,在电子冷却元件41的所述散热部(加热侧),隔着散热脂或薄的导热橡胶片等导热性构件来配置作为散热器起作用的散热器42的板状基部42A。在该状态下,如图8及图9所示,从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的下侧贯通冷却部32而相对于散热器42的板状基部42A紧固结合安装螺钉44。由此,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电子冷却元件41及散热器42以导热状态被一体化。
图12及图13表示其它实施方式,对与图8及图9所示的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图12是用于说明传热结露构件35、散热器42、电子冷却元件41及隔热密封构件36所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用于说明电子冷却元件41及散热器42相对于传热结露构件35的安装关系所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在电子冷却元件41的吸热部(冷却侧)以导热状态安装于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在配置于冷却部32的下侧的具有隔热性能的合成树脂性的安装板43的左右两侧相对于散热器42的板状基部42A紧固结合安装螺钉44。由此,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电子冷却元件41及散热器42以导热状态被一体化。
为了将传热结露构件35的结露部31保持为露点温度而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利用电子冷却元件41对冷却部32进行冷却。通过对冷却部32进行冷却,而使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成为适当温度,从而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冷却部32为了位于由电装箱38内的发热部件产生的热影响较少的位置而配置在电装箱38的侧方,但由于冷却部32配置在培养装置1的机械室19内,因此会受到培养装置1的周围温度、机械室19内的发热部件的温度等所谓冷却部32的周围温度的影响。由于该温度影响,冷却部32的温度发生变化,其通过连结部30对结露部31产生影响,产生不能将结露部31保持为露点温度的状况。
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例如如下进行控制:利用温度传感器TA检测冷却部32的周围温度的变化,利用收容于电装箱38内的配置有控制基板的控制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TA检测出的温度来改变对电子冷却元件41施加的驱动电压,从而将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保持为露点温度,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该控制可以为连续的控制,但例如也可以为这样的控制:分别与冷却部32的周围温度为35℃、30℃、25℃、20℃、10℃的情况对应,而使对电子冷却元件41施加的驱动电压阶段性地变化为6V、5V、4V、3V、2V。
需要说明的是,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也受培养空间4内的温度的影响。另外,在结露部31的表面的结露的产生也受培养空间4内的湿度的影响。因此,若进行如下的控制,则成为精度更高的控制,所述控制为:利用另外的温度传感器TB检测培养空间4内的中央部的温度,并利用湿度传感器SA检测培养空间4内的中央部的湿度,基于由温度传感器TA检测出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TB检测出的温度及由湿度传感器SA检测出的湿度来改变对电子冷却元件41施加的驱动电压,从而控制冷却部32的冷却状态而将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保持为露点温度,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
作为这样的控制的一例,在培养空间4内的设定温度为37℃的情况下,以使传热结露构件35的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成为比培养空间4内的设定温度低约1.0℃~2.0℃的温度的方式改变电子冷却元件41的驱动电压。作为其一例,在培养空间4内的设定温度为37℃的情况下,在气体通路K内流动的气体的温度为37℃,相对湿度RH为95%,露点温度为36.07℃,另外,在培养空间4内的设定温度为37℃的情况下,在气体通路K内流动的气体的温度为37℃,相对湿度RH为90%,露点温度为35.08℃。通过以成为这样的露点温度的方式利用所述控制部来控制对电子冷却元件41施加的驱动电压,从而能成为在结露部31的表面良好地结露而在培养空间4的内壁面、气体通路K的壁面上不产生结露的状态。
这样,通过与基于温度传感器TA、温度传感器TB及湿度传感器SA的检测相应地控制电子冷却元件41的冷却效果,从而能将结露部31的表面温度保持为露点温度,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将其结露水向加湿皿15导入而再利用为加湿用。
如图5所示,传热结露构件35的连结部30在不与外箱21和内箱22接触的状态下贯通外箱21的贯通孔21P、隔热密封构件36及内箱22的贯通孔22P。如图示所示,隔热密封构件36优选为通过将主体部36A(第一隔热密封构件36A)和其前端部的前端密封部36B(第二隔热密封构件36B)一体成形而形成的疏水性高的构件,聚缩醛树脂为其中一例。另外,作为疏水性的材质,也可以采用疏水性的橡胶、氟系树脂等。就隔热密封构件36而言,其主体部36A的背面在堵塞贯通孔21P的状态下与外箱21的背壁的内侧面抵接,主体部36A贯通隔热件24而与内箱22的背壁的背面抵接,从主体部36A向前方延伸的前端密封部36B贯通内箱22的贯通孔22P而向气体通路K内延伸出。
如图示所示,传热结露构件35以其连结部30从后方朝向前方变低的倾斜状态贯通隔热密封构件36的主体部36A和前端密封部36B而被保持。在该隔热密封构件36的作用下,在气体通路K内流动的气体不会从传热结露构件35的配置部分泄漏,培养空间4不会受到气体的泄漏所引起的不良影响,且能防止经由传热结露构件35的连结部30在内箱22上产生结露的现象,能抑制外箱21和内箱22对传热结露构件35的热影响。
为了使在结露部31及其附近的连结部30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而进入加湿皿15,传热结露构件35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到达了通道11A内的气体通路K中的连结部30向下方弯折而形成弯折部34,传热结露构件35的从弯折部34到结露部31的部分以与对应的通道11A平行的方式朝向下方。另外,为了使在隔热密封构件36的向通道11内延伸出的部分结露的水分、即在暴露于气体通路K内的前端密封部36B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而进入加湿皿15中,就前端密封部36B而言,以包含其上下面且还包含左右面在内的周围面形成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的方式在加湿皿15的正上方延伸出。
由此,在从弯折部34到结露部31的传热结露构件35的部分良好地结露,且结露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流下而不发生飞散地进入加湿皿15中。另外,即使在暴露于气体通路K内的隔热密封构件36的前端密封部36B产生了结露的情况下,其结露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前端密封部36B的倾斜向下方流下而直接落下到加湿皿15中或者沿着连结部30及结露部31落下到加湿皿15中,因此不发生飞散地进入加湿皿15中。
图11表示其它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10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的部分为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所示的传热结露构件35不是前方较低地倾斜配置而是水平配置。具体而言,传热结露构件35以如下方式装配:其冷却部32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连结部30贯通隔热箱主体2及内箱22且配置为水平状态,结露部31配置于通道11A内的气体通路K中。冷却部32配置在培养装置1的机械室19内,以避免因来自培养装置1的周围的外力而受到损伤。
如上所述,在图1至图13涉及的本发明中,关于连结部30贯通内箱22的部分,在连结部30与不锈钢制的内箱22之间夹着隔热密封构件36地配置连结部30,因此,在气体通路K中流动的气体不会泄漏,培养空间4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且不会在连结部30与内箱22的接触部产生结露。
在传热结露构件35的冷却部32,与上述同样地以导热状态安装有电子冷却元件41的吸热部(冷却侧)。因此,通过与上述同样的控制,能使结露部31的表面产生结露,并将其结露水向加湿皿15导入而再利用为加湿用。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传热结露构件的大小、形状、尺寸、个数等根据培养装置的容量、形状、大小、培养物等而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例的,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或缩减范围的。另外,本发明的一例的各部分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至少具有以下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具备: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4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2,培养空间4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等的试样的培养;贮存用于控制培养空间4的湿度的加湿水16且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底部的加湿皿15;贯通隔热箱主体2,一端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35。传热结露构件35在配置于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的部分设有能利用珀耳帖效应对传热结露构件35进行冷却的电子冷却元件41,且通过由电子冷却元件41进行冷却而使在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内部的部分结露的水分向配置于下方的加湿皿15导入。
由此,能防止向培养空间4的壁内表面(内箱22的内表面)的结露而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而言,还具备使由电子冷却元件41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42(放热器)。电子冷却元件41设于在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配置的部分的上部,散热器42隔着电子冷却元件41设于在隔热箱主体2的外部配置的部分的上部。
由此,能将电子冷却元件41的散热侧配置于上部,因此,能抑制从散热器42散出的热量向传热结露构件35传递的现象,能高效率地对传热结露构件35进行冷却。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而言,在传热结露构件35与电子冷却元件41之间设有散热脂或导热橡胶片等导热性构件(第一导热性构件),在电子冷却元件41与散热器42之间设有散热脂或导热橡胶片等导热性构件(第二导热性构件)。
由此,能高效率地进行电子冷却元件41与传热结露构件35之间的导热以及电子冷却元件41与散热器42之间的导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中,隔热箱主体2具备划出培养空间4的大致箱状的内箱22和包围内箱22的外周的大致箱状的外箱21。传热结露构件35中的配置于内箱22与外箱21之间的部分(连结部30)由用于抑制内箱22与外箱21之间的热量向传热结露构件35传递的隔热密封构件的主体部36A(第一隔热密封构件)覆盖。
由此,能利用电子冷却元件41高效率地对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内部的部分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中,隔热箱主体2在外箱21与内箱22之间具备配置于外箱21的内侧的隔热件24。在隔热件24与内箱22之间形成有空气层25,隔热密封构件的主体部36A至少覆盖传热结露构件35的配置于空气层25内的部分。
由此,能利用电子冷却元件41高效率地对配置于培养空间4的内部的部分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中,在传热结露构件35与内箱22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培养空间4与空气层25之间的导热的隔热密封构件36的前端密封部36B(第二隔热密封构件)。
由此,能抑制空气层25的热量向培养空间4传递的现象,因此能使培养空间4内的温度控制稳定。另外,能使传热结露构件35的从弯折部34到结露部31的部分良好地结露。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培养装置1还具备用于使空气等气体在培养空间4内强制性地对流的通道11及循环用鼓风机14。传热结露构件35中的配置在培养空间4的内部的部分配置于通道11内的气体通路K中。
由此,能将传热结露构件35配置于作业者看不见的部位,能使美观性良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例的培养装置构成为:在规定的部位装配具备结露部和冷却部的传热结露构件,例如在培养空间内接近过饱和水蒸气密度时,在结露部结露,且能使结露的水分向下方流下进入加湿皿而作为加湿水反复使用。因此能起到如下显著的效果:提供能防止结露而抑制对培养物的不良影响,并且能使所述通道内的循环用鼓风机工作而以使培养空间内不产生温度、湿度的不均的方式进行运转,制造成本不会提高的经济性的培养装置。因此,工业上的利用价值非常大。
符号说明
1 培养装置
2 隔热箱主体
2A 开口
3 透明内门
4 培养空间
5 搁板
7 隔热门
8 垫圈
11 通道
11A 背面通道
11B 底面通道
14 循环用鼓风机
15 加湿皿
16 加湿水
17 气体供给机构
17A 气体供给管
21 外箱
22 内箱
24 隔热件
25 空气层(气套)
30 连结部
31 结露部
32 冷却部
33 毛细管结构(油绳)
34 弯折部
35 传热结露构件
36 隔热密封构件
36A 隔热密封构件的主体部(第一隔热密封构件)
36B 隔热密封构件的前端密封部(第二隔热密封构件)
40 电子冷却装置
41 电子冷却元件
42 散热器

Claims (9)

1.一种培养装置,其具备:
在内部形成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隔热箱主体,所述培养空间用于进行细胞、微生物的试样的培养;
贮存用于控制所述培养空间的湿度的加湿水且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底部的加湿皿;以及
贯通所述隔热箱主体,一端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且另一端配置于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传热结露构件,
所述传热结露构件在配置于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的冷却部设有能利用珀耳帖效应对所述传热结露构件进行冷却的电子冷却元件,且使通过由所述电子冷却元件进行冷却而在结露部的表面结露的水分向配置于下方的所述加湿皿导入,所述结露部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还具备使由所述电子冷却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出的散热器,所述电子冷却元件设于在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配置的部分的上部,所述散热器隔着所述电子冷却元件设于在所述隔热箱主体的外部配置的部分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在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与所述电子冷却元件之间设有第一导热性构件,在所述电子冷却元件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第二导热性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导热性构件及所述第二导热性构件为散热脂或导热橡胶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导热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导热性构件为相同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所述隔热箱主体具备形成所述培养空间的大致箱状的内箱和包围所述内箱的外周的大致箱状的外箱,在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中的配置于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的部分覆盖有第一隔热密封构件,所述第一隔热密封构件用于抑制所述内箱与所述外箱之间的热量向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传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所述隔热箱主体在所述外箱与所述内箱之间具备配置于所述外箱的内侧的隔热件,在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内箱之间形成有空气层,所述第一隔热密封构件至少覆盖所述传热结露构件的配置于所述空气层内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在所述传热结露构件与所述内箱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所述培养空间与所述空气层之间的导热的第二隔热密封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
还具备用于使空气的气体在所述培养空间内强制性地对流的通道及循环用鼓风机,所述传热结露构件的配置于所述培养空间的内部的部分配置在所述通道内的气体通路中。
CN201480017382.7A 2013-03-22 2014-03-20 培养装置 Active CN105051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9982 2013-03-22
JP2013059982 2013-03-22
PCT/JP2014/001634 WO2014148058A1 (ja) 2013-03-22 2014-03-20 培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1175A CN105051175A (zh) 2015-11-11
CN105051175B true CN105051175B (zh) 2016-11-23

Family

ID=5157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382.7A Active CN105051175B (zh) 2013-03-22 2014-03-20 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02931B2 (zh)
EP (1) EP2963106B1 (zh)
JP (1) JP5887023B2 (zh)
CN (1) CN105051175B (zh)
WO (1) WO2014148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3344B2 (ja) * 2016-05-09 2020-06-24 株式会社エアレックス インキュベータ
DE102017104508B3 (de) * 2017-03-03 2018-03-08 Adolf Kühner Ag Verfahren zur Befeuchtung eines Inkubators und Inkubator
EP3828259B1 (en) * 2018-09-06 2023-11-22 PHC Corporation Culture device
WO2020110600A1 (ja) * 2018-11-29 2020-06-04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培養装置
DE102019121639A1 (de) * 2019-08-12 2021-02-18 Adolf Kühner Ag Wasserbad zum Befeuchten eines Innenraums eines Inkubators
JP6870873B2 (ja) * 2020-03-12 2021-05-12 株式会社エアレックス インキュベータ
CN112708539A (zh) * 2021-01-19 2021-04-27 塔里木大学 产油核桃内生细菌hb1310培养装置
CN112833643B (zh) * 2021-01-21 2022-08-26 北京中城汇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研发中心 一种细胞培养用电热鼓风干燥箱
JPWO2023286461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WO2024099551A1 (en) * 2022-11-09 2024-05-16 Infors Ag Incubator avoiding condensation
JP7510726B1 (ja) 2023-11-09 2024-07-04 ヤマト科学株式会社 インキュベー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0434A (ja) * 2002-09-25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生ごみ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9020A (en) * 1990-11-22 1993-06-15 Actronics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micro-heat pipe
JPH05227942A (ja) * 1992-02-25 1993-09-07 Unie Data:Kk 培養装置
JP3023637B2 (ja) * 1993-06-08 2000-03-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恒温恒湿装置の冷凍制御方法
DE4441250C1 (de) * 1994-11-19 1996-04-25 Binder Peter Michael Brutschrank
JP3212818B2 (ja) * 1994-12-28 2001-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冷却装置
JP200430358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Nichias Corp テープヒーター
JP2005095097A (ja) * 2003-09-26 2005-04-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培養庫
JP2005118021A (ja) * 2003-10-20 2005-05-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培養庫
JP5084187B2 (ja) * 2006-06-29 2012-11-28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インキュベータ及びインキュベータ用加湿皿
KR101365879B1 (ko) * 2007-04-04 2014-02-21 에스펙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습도계 및 노점계
US8073096B2 (en) 2007-05-14 2011-12-06 Stc.Unm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moval and transport of thermal energy
DE202009012555U1 (de) 2009-09-17 2010-03-04 Kunstwadl, Hans Kühlvorrichtung
JP5570191B2 (ja) * 2009-11-30 2014-08-13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インキュベータ
US20120198859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Iberica del Espacio, S.A., Thermal control device
JP5908240B2 (ja) * 2011-09-22 2016-04-26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培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0434A (ja) * 2002-09-25 2004-06-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生ごみ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10049A1 (en) 2016-01-14
JP5887023B2 (ja) 2016-03-16
WO2014148058A1 (ja) 2014-09-25
CN105051175A (zh) 2015-11-11
EP2963106A4 (en) 2016-03-23
US9902931B2 (en) 2018-02-27
EP2963106A1 (en) 2016-01-06
JPWO2014148058A1 (ja) 2017-02-16
EP2963106B1 (en)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1175B (zh) 培养装置
US9506026B2 (en) Culture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heat pipe
CN105073973B (zh) 培养装置
CN110313647A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06211707A (zh) 用于具有热管的电子装置的闭合柜
JP6401987B2 (ja) 培養装置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CN105602846B (zh) 一种小型化空间实验用细胞培养装置
US10619129B2 (en) Method for humidifying an incubator, and incubator
TW201625127A (zh) 植物種植箱
JP2016136919A (ja) 水耕栽培装置
KR20150015131A (ko) 비닐하우스용 항온 항습 장치
CN211665090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CN107406812A (zh) 培养装置
US20190336634A1 (en) Housing apparatus
WO2019149087A1 (zh) 柜式散热装置、柜式机散热方法以及热环境控制系统
CN104107731A (zh) 一种由液体加热和恒温的温度试验箱
CN217042660U (zh) 高低温凝露试验箱
CN203663863U (zh) 一种对流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WO2019242283A1 (zh) 用于取暖器的加湿组件和具有其的取暖器
JP2514348Y2 (ja) 半導体における不純物拡散用恒温槽
CN118530837A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05783473U (zh) 落地冷风扇
KR20200103907A (ko) 유기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히트파이프 냉난방 겸용 온풍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