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83C - 传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83C
CN1050483C CN93100430A CN93100430A CN1050483C CN 1050483 C CN1050483 C CN 1050483C CN 93100430 A CN93100430 A CN 93100430A CN 93100430 A CN93100430 A CN 93100430A CN 1050483 C CN1050483 C CN 105048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picture unit
roller
cabinet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0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44A (zh
Inventor
山田昌克
横山实
剑持敏男
江积阳亮
丰田寿
寺嶋英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04567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151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40045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338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04569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26450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传真装置,包括一个构成外壳的机箱、一个在开在机箱上面板前部的第一开口部和开在机箱正面的正面开口部之间运送原稿的原稿读取组件以及一个通过开在机箱上面板上第一开口部后面的第二开口部插入记录纸和通过第一开口部排出记录纸的记录组件。裁切纸可通过每个开口部插入/排出。由于第一开口部为原稿和记录纸所公用,因此减小了机箱的纵深,机箱可以做成便于携带的扁平袖珍型。此外,该装置可在得不到市电的地方使用。

Description

传真装置
本发明与传真装置有关,具体些说,与一种扁平的袖珍式小型传真装置有关。
业已推出一种常用的袖珍型传真装置,这种传真装置的记录组件和原稿读取组件下面将参照图11加以简要说明。
图11为目前认为结构最紧凑、最扁平的常规传真装置的剖视图。由图11可见,在用作机箱的箱壳200的上面板上靠近边缘部位处开有一个第一开口部203。在箱壳220的上面板上第一个开口部203的后侧(即上面板的后部)开有一个第二开口部204。此外,在箱壳200的正面板上开有一个排纸口205。
在以上结构中,原稿G以有图象的那面朝下通过第一开口部203插入。插入的原稿G夹在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12和第一压靠辊13之间。压靠辊13在受到行图象传感器12的压靠下转动。原稿G经运送,从排纸口205排出。
卷式记录纸KR(是一卷热敏记录纸)安装在箱壳200上壁的内表面上,可以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是可以更换的,如图11所示。卷纸K2的彩色显象面朝向记录组件的行热压(找印)头14的记录部。同时,卷纸K2夹在行热压头14和第二压靠辊15之间。压靠辊15在受到行热压头14压靠下转动,将卷纸K2在记录操作后经第二开口部204排出。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读取组件与记录组件在高度方向上相互不重叠,因此减小了箱壳200的高度。
然而,在上述传真装置中,为了减小机箱高度,将卷式记录纸(KR)安排在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之间。结果是,机箱至少需要一个存放卷式记录纸(KR)的空间,额外增大了纵深。因此,凡不能在纵深上进一步压缩机箱的尺寸。
此外,由于上述传真装置设计成只能使用卷式记录纸(KR),因此裁切成一定规格(例如A4号)的热敏记录纸,即所谓裁切纸张就不能装入记录组件。明确些说,为了将这样一张裁切纸装入记录组件,必需进行一系列麻烦的操作。例如,要将卷式记录纸取出后才可以装入一张裁切纸。因此,将一张裁切纸装入记录组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为了插入裁切纸特地在例如上述第一开口部附近开一个开口,那末在这个开口与第一开口部之间形成一条杆状的隔条,该隔条的纵长至少要大于A4号纸的宽度,因此其强度就不能保证。所以在实际上不能实现裁切纸的装入。
此外,就上述传真装置而言,由于为第一和第二压靠辊分别配置了驱动马达,在驱动各辊的操作期间功率消耗就较大,而且也增加了构件数,这是所不希望的。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箱纵深较小,结构紧溱,便于携带的处处(例如在户外)可用的传真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一个公共的驱动马达来驱动运送原稿和记录纸的第一和第二压靠辊使消耗功率有所降低的传真装置。这种传真装置由于所使用的构件少,因此成本低,重量也轻。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和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传真装置具有如下结构。
一种便携式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包括:
一个构成所述便携式传真装置的外壳的机箱;其特征是:
一个在开在所述机箱的上面板前部的一个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可插入原稿;
一个在所述机箱正面形成的正面开口部;
一个原稿读取组件,用于当原稿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正面开口部被运送时阅读原稿;
一个开在所述机箱的上面板上比第一开口部接近后侧的部位的一个第二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可从所述机箱外部插入记录纸;
一个在记录组件,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和第一开口部插入的所述记录纸上进行记录,所述记录组件在机箱内部靠近所述原稿读取组件;
一个用于存放电池的电池存放部,所述电池驱动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所述电池存放部被设置在所述记录组件的后侧,使所述机箱可做成一种扁平的袖珍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传真装置,这种传真装置包括:
一个构成所述传真装置的外壳的机箱;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原稿插入口;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原稿排出口;
一个原稿读取组件,用于在原稿在插入口和排出口之间运送时读取原稿;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记录纸插入口,可以从机箱外部插入记录纸;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记录纸排出口;
一个记录组件,用于在记录纸从所述记录纸插入口插入和从记录纸排出口排出时记录,所述记录组件和机箱内被设置得靠近所述原稿读取组件,以及一个电池存放部,所述电池驱动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所述电池存放部被设置在所述机箱的一部分。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说明,可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一些其它特征和优点。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标记的是各相同的或类似的部件;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小型传真装置外形的透视图;
图1B为示出使用中的第一个实施例的传真装置外形的透视图;
图2为图1A和1B中所示传真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小型传真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小型传真装置的平面图;
图5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小型传真装置的方框图;
图6为说明接收模式的流程图;
图7为说明发送模式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驱动各运送辊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9为示出驱动各运送辊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0A为说明在脉冲马达正向驱动时摆动机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
图10B为说明在脉冲马达反向驱动时摆动机构工作情况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常规传真装置的剖视图。
下面将参照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图1A是一个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全个便携式传真装置,在无论原稿还是记录纸均尚未装入时的外形的透视图。图1B是一个示出这个传真装置在装入了原稿G和记录纸K1、分别沿箭头方向运送原稿G和记录纸K1时为外形的透视图。
参见图1A,箱壳2是一个树脂注模成形的树脂机壳构件,可以分开成上部和下部。如图1或各向尺寸所示,由于箱壳2的外尺寸很小(即:宽为300毫米,纵深为110毫米,高为32毫米),这种传真装置可以方便地放入一个通常的公文包内。此外,这种传真装置还装有一个电池电源和一个传真功能件(稍后将对这两个部件加以说明)。因此,只要将这种传真装置接到一条预定的电话线路上,这种传真装置就能在任何地方(如户外、洫内)使用。也就是说,这种传真装置可以作为所谓便携式传真装置来使用。此外,这种装置还能满足要减小一个传真装置的尺寸的要求。
如图lA所示,第一和第二开口部3、4开在具有上述外尺寸的便携式传真装置1的箱壳2的上面板上。第一开口部3的纵长尺寸可以使一张宽度等于B4号纸宽度的原稿能插入这开口部内。类似,第二开口部4的纵长尺寸也可以使一张宽度等于B4号纸宽度的记录纸能插入这开口部内。此外,在箱壳2的正面板上开有一个可排出一张B4号原稿的排纸口5。
在箱壳2的上面板上靠近边缘部位装有一个操作开关组件9。开关组件9包括一个精细/正常模式设置开关9a,一个复制/现场(field)模式设置开关9b,一个停止开关9c和一个在有纸时启动发送模式而在无纸时启动接收模式的启动开关9d。显示电源接通的发光二极管8c安装在操作开关组件9的右侧,而显示操作错误的发光二极管8a和显示精细模式设定状态的发光二极管8b都安装在操作开关组件9的左侧。这些发光二极管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电源开并7和用来与电话连接的外连接器6安装在便携式传真装置1的左侧面面板上。
在具有上述配置的便携式传真装置中,如图1B所示,原稿G以有图象那面Ga朝下沿箭头A1所示方向通过第一开口部3插入,而沿箭头A2所示方向通过排纸口5排出。另一方面,由热敏记录纸裁成的裁切纸K1沿箭头B1所示方向通过第二开口部4插入,而沿箭头B2所示方向(向上)通过第一开口部3排出。采用这种结构,在传真装置内的原稿读取操作和记录操作都能以裁切纸张为单位来执行。
当使用以上述方式做成的扁平、紧凑结构的便携式传真装置1时,例如用户可以用一只手握住这个装置,而用另一只手一张接一张地插入原稿。在接收模式,只要将一张热敏记录裁切纸K1通过第二开口部4送入就能执行接收操作。在复制模式,通过同时送入原稿G和裁切纸K1,8就能一张接一张地进行复制而不需进行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2说明这种装置的内部结构。图2是沿切割图1A和1B所示便携式传真装置1的操作开关组件9中的一个开关的平面所取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该装置内部的主要部件的配置情况。参见图2,上述箱壳2由箱壳底面板10a、箱壳上面板10c、箱壳正面板10b、电池存放部10d及其它面板构成,呈盒状,在此盒中能安装相应的各个零部件。第一和第二开口部3、4开在箱壳上面板10c上,而排纸口5则开在箱壳正面板10b的几乎正中处,如图2所示。此外,还具有显示功能的开关盖21盖住了操作开关组件9。
下面说明原稿读取组件的结构。一个作为第一压靠辊的CS辊13用来使原稿G与接触式传感器12的原稿读取部紧密接触,获得一个运送原稿G的摩擦力。CS辊13支承在向上弯起的金属板基座18的两个侧板上,可以转动。
在CS辊13的外表面始终被置于与接触式传感器12的读取部压靠的状态的这种结构中,接触式传感器12固定在一块传感器基板16上,而基板16则支承在金属板基座18上,可以摆动。由于一端固定在一个与金属板基座18整体构成的支柱18e上的弹簧17的作用,由传感器基板16和接触式传感器12构成的整个结构始终被压靠在CS辊13上。传感器基板16具有图2中所示的截面形状。具体地说,传感器基板16引导原稿G,它有一个锐利的顶端部16e和一个沿记录组件(上面已有说明)的TPH辊15的外表面延伸的部分。采用这种结构,裁切纸就被引导到第一开口陪3,用顶端部16e能将纸裁下。
下面说明记录组件的结构。作为第二压靠辊的TPH辊15用来运送热敏记录裁切纸K1,它支承在金属板基座18上。TPH辊15使裁切纸K1与行热压头14的记录部紧密接触,获得一个运送裁切纸K1的摩擦力。为了达到这样紧密接触的状态,TPH辊15的外表面始终被置于与行热压头14的记录部压靠的状态。为此,行热压头14固定在一块热压头板19上,如图2所示。更准确地说,热压头板19通过开在它上面的孔19a安装在支柱10f和10e之间,可以摆动,又不会滑脱。支柱10f从第二开口部4的内表面伸出,而支柱10e则从箱壳底板10a垂直伸出。热压头板19受到安装在它的下表面与金属板基座18之间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圈20的致偏,因此始终将行热压头14的记录部压靠到TPH辊15上。
为了驱动处在受压靠状态下的CS辊13和TPH辊15,各辊相对相应的接触式传感器12的读取部或行热压头14的记录部的摩擦系数应该小于各辊相对相应的原稿或记录纸的摩擦系数。因此,对于CS辊13和TPH辊15的外表面要选用一种专用材料,而不用橡胶。这样就为原稿和记录纸分别构成了原稿运送路径和记录纸运送路径。
执行传真功能的电路板由一块芯片板28和一块分立元件板26构成,分别沿箱壳2的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内表面配置,如图2所示。芯片板28上装有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芯片部件等。在分立元件板26上装有电阻、电容、二极管等,通过软熔焊料槽焊接。电路板通过一块连接板27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可以简化每块电路板的制造工艺,并且能高效率地保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符合减小传真装置尺寸的要求。
可充电电池11存放在以上提到过的电池存放部10d,可沿图2中箭头D1和D2所示方向卸下。作为这种可充电电池11例如可以采用象镍镉电池那样的大功率电池。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B所示,当原稿G以有图象的那面Ga朝下沿箭头A1所示方向通过第一开口部3插入时,读取组件就进行预定的读取操作。此后,原稿G沿箭头A2所示方向通过排纸口5排出。另一方面,当热敏记录裁切纸K1沿箭头B1所示方向通过第二开口部4插入时,记录组件就进行预定的记录操作。此后,裁切后K1沿箭头B2所示方向(向上)从第一开口部3排出。这样,在这种传真装置中的原稿读取操作和记录操作都能以裁切纸张为单位执行。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便携式传真装置的剖视图。由于这第二个实施例的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下面只对那些有所不同的部分加以说明。由图3可见,所形成的箱壳的电池存放部10d是与机箱的上面板和下面板连续的,使得可充电电池11可沿箭头D3和D4所示方向卸下。此外,芯片板28和分立元件板26通过一个定位架安装成一个两层结构,如图2所示。
在以上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的结构中,如图1B所示,当原稿G以有图象的那面Ga朝下沿箭头A1所示方向通过第一开口部3插入时,读取组件就进行预定的读取操作。此后,原稿G沿箭头A2所示方向通过排纸口5排出。另一方面,当一张热敏记录裁切纸K1沿箭头BI所示方向通过第二开口部4插入时,记录组件就进行预定的记录操作。此后,这张裁切纸K1沿箭头B2所示方向(向上)从第一开口部3排出。这样,在这种传真装置中的原稿读取操作和记录操作都能以裁切纸张为单位执行。
图4为一个处于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相对中心线CL都向左偏移(沿图4中箭头F所示方向)状态的便携式传真装置1的平面图。下面将参照图4中CS辊13和TPH辊15的位置对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加以说明。辊13和15的轴向中心位置相对中心线CL都偏向左边(沿图4中箭头F所示方向),这样在传真装置的机箱内便留聘个宽度为W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安装了一个齿轮组31,以传递作为各辊的驱动源的脉冲马达30的驱动力。
用来分别检测不同尺寸的原稿有或没有的DES传感器22a、22b以及用来分别检测不同尺寸的记录纸有或没有的RPS传感器24a、24b、24c分别安装在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中如图4所示的各个部位。
图5为便携式传真装置1的方框图。由图5可见,与CPU101连接的有如下各部件:
ROM102;
RAM103;
操作开关组件9;
传感器1组件105,由上述DES传感器22及RPS传感器24构成;
电压变换器106,用来将从可充电电池11所得到的单一供电电压(12V)变换成5V的电压;
蜂鸣组件107,用来通报操作/工作情况;
读取组件108,用来处理接触式传感器12发出的读取信号;
记录组件109,用来用行热压头14输出记录信号;
驱动组件110,用来以预定方式驱动脉冲马达30;
MODEM111,用来变换行信号;以及
NCU1组件112,用来连接行连接器6a或移动电话连接器6b。
图5中虚线所示的接触组件35是一个进行外连接的连接件,用来将一个功能件加到上述便携式传真装置1上。接触组件35安装在连接板27上。
下面参照图6和图7所示流程图对具有以上结构的传真装置在接收和发送模式下的工作情况加以说明。参见图6,当压下启动开关9d时,进入准备状态(步S1),等待接收操作。进入步S1后,为了检查记录纸K是否已经插入,流程进至步S1.5。在步S1.56,如果RPS传感器24处于截止状态,说明记录纸K尚未插入,则流程进至步S2,而如果RPS传感器24处于导通状态,说明记录纸K已经插入,则流程进至步S6。流程进至步S2,装入记录纸K(裁切纸K1或卷纸K2)。如果在步S3确定由于检测到有记录纸K而RPS传感器24转为导通,则流程进至步S4,在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后将TPH辊15转过一个预定的角度,以将记录纸K的前端部引入TPH辊15和行热压头14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使记录纸K不至歪斜。
在步S5,TPH辊15转过一个预定的角度,使记录纸K处于可记录位置。在步S6,对发送端进行电话呼叫。在步S7,进行行连接。在步S8,启动开关9d按下。此后,流程进至步S9,通过RPS传感器24再次检查是否有记录纸K。如果RPS传感器24导通,则进入步S10,启动接收操作和完成记录操作。然后流程进至步S11检查是否发送端还有下一页。如果步S11得到的是没有下一页,则接收操作终止(步S12)。
如果步S11得出的是还有下一页,则流程进至步S13,等待装入第二张记录纸K。如果由于检测到有记录纸K,RPS传感器24转为导通,则流程进至步10,执行接收操作。如果在步S13确定在经过一段预定的时间后RPS传感器24仍未导通,则流程进至步S14,使蜂鸣组件107工作,催促用户装入一张记录纸K。如果记录纸K装入,在步S15确定RPS传感器24导通,则流程进至步S10,执行接收操作。接着,重复类似的操作,完成预定页数的接收。
下面参照图7所示流程图对在发送模式下的工作情况加以说明。当按下启动开关9d时,在步S20设置准备状态,等待发送操作。然后流程进至步S21,装入一张原稿G。如果在步S22确定由于检测到有原稿G,DES传感器22转为导通,则流程进至步S23,在经过一段预定时间后,CS辊13转过一个预定的角度,以将原稿G的前端部引入CS辊13与接触式传感器1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消除/校正了原稿G的歪斜。
在步S24,CS辊13转过一个预定角工,使原稿G处于可读取位置。在步S25,对接收端进行电话呼叫。在步S26,执行行连接。在步S27,按下启动开关9d。此后,流程进至步S28,启动发送操作。在步S29,检查是否有原稿G的尾端部。如果在步S29得出无原稿G的尾端部,则这次发送操作结束(步S29)。
在发送操作后,流程进至步S30,使蜂鸣组件107工作,催促用户装入下一张原稿G。然后流程进至步S31,启动一个内部计时器。如果在步32确定DES传感器22导通,则流程进至步S33,执行发送操作。否则,如果在步S34DES传感器22处于截止状态连续了10秒钟,则确定没有下一张原稿,然后流程进至步S35,处理结束。
图8为示出驱动各辊的驱动机构结构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在图8中,作为一个驱动装置的脉冲马达30是可逆马达,如所周知,输出齿轮56安装在马达30的输出轴上,几乎与传真装置主体的高度方向垂直。支柱57所支承的第一齿轮58与输出齿轮56啮合,可以转动。第一齿轮58、第二齿轮59以及水平斜齿轮60相继互相啮合,在水平方向(相对传真装置而言)传送输出齿轮56的动力。由支柱57支承、可在垂直方向(相对传真装置而言)转动的垂直斜齿轮61与水平斜齿轮60啮合,从而改变了驱动装置的输出方向。
图9为示出图8所示的驱动各辊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由图9可见,支柱57支承的第三齿轮62与垂直斜齿轮61啮合,而支柱57支承的第四齿轮63与第三齿轮62啮合。
在沿具有上述形式的动力传送机构的中途装有一个摆动机构。这个摆动机构用来设置各辊的转动状态,使得在脉冲马达30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只有作为第一压靠辊的CS辊13受到驱动朝一个预定方向转动,而在脉冲马达30朝另一方向转动时CS辊13和作为第二压靠辊的TPH辊15两都都受到驱动,朝一个预定方向转动。摆动机构设计成恒星齿轮64始终与第四齿轮63啮合。恒星齿轮64与支架73一起由从金属板基座18的侧表面垂直伸出的支柱57支承,可以转动。在支架73上有两个支柱57,这样,支架73就轴向支承了与恒星齿轮64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65和第二行星齿轮66。图9中虚线所示的波形热圈68夹在第二行星齿轮66力支架73之间,以产生一个使支架73顺时针转动的转动力。
TPH辊齿轮71固定在TPH辊15的端部。CS辊齿轮70固定在CS辊13的端部。中间齿轮69由从金属板基座18的一个侧表面垂直伸出的支柱57支承,可以转动。中间齿轮69始终与CS辊齿轮70保持啮合。这样,在摆动机构的摆动动作结束后处于啮合状态的相应辊就能朝相同的方向转动。
下面参照示出工作情况的图10A和10B对上述动力传送机构和摆动机构加以说明。图10A为示出在脉冲马达正向转动时的情况的侧视图。图10B为示出在脉冲马达反向转动时的情况的侧视图。在图10A和10B中,各齿轮的节园用点划线示出。
参见图10A,第四齿轮63受到驱动,沿箭头方向转动,因此,与之啮合的恒星齿轮64的转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结果是,支架73所轴向支承的行星齿轮65、66也被转动。由于上述波形垫圈68孤摩擦作用,在支架73上产生了一个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力,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65与中间齿轮69啮合。这样,与中间齿轮69啮合的CS辊齿轮70就受到图10A中箭头所示方向的驱动,从而驱动CS辊13沿箭头方向转动。
参见图10B,第四齿轮63受到驱动,沿双箭头方向转动,因此,与之啮合的恒星齿轮64的转动方向如双箭头所示。结果是,支架73所轴向支承的行星齿轮65、66也被转动。由于上述波形垫圈68的摩擦作用,在支架73上产生了一个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力,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65脱离中间齿轮69而与TPH辊齿轮71啮合。此外,第二行星齿轮66从下面与CS辊齿轮70啮合,从而使CS辊齿轮70受到图10B中双箭头所示方向的驱动。
采用上述操作,只要通过改变单个脉冲马达30的驱动方向就能有选择地驱动相应的压靠辊。因此,减小了功率消耗。此外,由于可以减少所用的零部件数,成本也就降低了。
按照上述传真装置,所以使用裁切纸张,并且能做成袖珍式扁平结构。此外,对于原稿和记录纸使用一个公用的驱动涛既减小了功率消耗,又减少了零部件数,因而提供了一种可以降低成本的小尺寸传真装置。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能够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动。因此,特作下列权利要求,通告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便携式传真装置,所述传真装置包括:
一个构成所述便携式传真装置的外壳的机箱;其特征是:
一个在开在所述机箱的上面板前部的一个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可插入原稿;
一个在所述机箱正面形成的正面开口部;
一个原稿读取组件,用于当原稿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和正面开口部被运送时阅读原稿;
一个开在所述机箱的上面板上比第一开口部接近后侧的部位的一个第二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可从所述机箱外部插入记录纸;
一个在记录组件,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和第一开口部插入的所述记录纸上进行记录,所述记录组件在机箱内部靠近所述原稿读取组件;
一个用于存放电池的电池存放部,所述电池驱动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所述电池存放部被设置在所述记录组件的后侧,使所述机箱可做成一种扁平的袖珍结构。
2.一种按权利要求1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包括一个接解式行图象传感器和一个在受到所述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压靠的同时被转动/驱动的第一运送辊,以及
所述记录组件包括一个行热压头和一个在受到所述行热压头压靠的同时被转动/驱动的第二运送辊,以便用一张热敏记录纸作为记录纸。
3.一种按权利要求2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安装在所述机箱内几乎相同的高度上,以及所述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和所述行热压头都安装成被朝所述机箱上面板致偏,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处于受压靠的状态。
4.一种按权利要求2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为一张原稿提供的一个原稿运送路径和为一张热敏记录纸提供的一个记录纸运送路径都安排在所述行热压头和所述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之间,相互邻,以便从第一开口部运送原稿和热敏记录纸。
5.一种按权利要求2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的驱动力从公共的驱动装置得到。
6.一种按权利要求2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所述记录组件都偏向所述机箱的一个侧面板,从而留出一个空间安装所述驱动源的一个驱动/传动系统。
7.一种按权利要求2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包括:
一个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运送辊和第二运送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后侧,
一个电池存放部,所述电池用于驱动所述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所述行热压头和所述驱动装置,所述电池存放部和所述驱动装置被设置在机箱的后侧,而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被设置在机箱前侧。
8.一种按权利要求7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电池采用一种扁平狭长的可充电辅助电池。
9.一种按权利要求7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一个可逆马达用作所述驱动装置,一个动力发送组件配置在沿一个驱动所述第一运送辊的动力传送机构的中途,所述动力发送组件在所述马达受驱动沿一个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中的一个辊,而在所述马达沿相反方向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这两个运送辊。
10.一种按权利要求9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动力发送组件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啮合、驱动这两个辊的摆动机构。
11.一种便携式传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真装置包括:
一个构成所述传真装置的外壳的机箱;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原稿插入口;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原稿排出口;
一个原稿读取组件,用于在原稿在插入口和排出口之间运送时读取原稿;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记录纸插入口,可以从机箱外部插入记录纸;
一个在所述机箱上形成的记录纸排出口;
一个记录组件,用于在记录纸从所述记录纸插入口插入和从记录纸排出口排出时记录,所述记录组件和机箱内被设置得靠近所述原稿读取组件,以及一个电池存放部,所述电池驱动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记录组件,所述电池存放部被设置在所述机箱的一部分。
12.一种按权利要求11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包括一个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和一个在受到所述接触式行图象传感器压靠的同时被转动/驱动的第一运送辊,
所述记录组件包括一个行热压头和一个在受到所述行热压头压靠的同时被转动/驱动的第二运送辊,以便用一张热敏记录纸作为记录纸,以及
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的驱动动力从接受所述电池供给的功率的公共驱动装置得到。
13.一种按权利要求11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原稿读取组件和所述记录组件偏向所述机箱的一个侧面板,从而留出一个空间安装所述驱动源有一个驱动/传动系统。
14.一种按权利要求11提出的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电池采用一种扁平狭长的可充电辅助电池。
15.一种按权利要求11提出的便携式传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原稿读取组件具有一个运送辊用于运送原稿,所述记录组件具有一个第二运送辊,用于运送记录纸,所述第一运送辊和第二运送辊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
所述驱动装置从所述电池存放部存放的电池接收电力。
16.一种按权利要求15提出的便携式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一个可反向运转的马达,作为所述驱动装置,
一个用于所述第一运送辊的动力发送组件,所述动力发送组件用于当马达在一个方向驱动时驱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之一,当马达及向运转时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运送辊。
17.一种按权利要求16提出的便携式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一个产生高转矩的扁平脉冲马达用作所述马达,所述脉冲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向方向设置成与所述机箱的上同板几乎垂直,通过使输出轴转动将动力发送给所述动力传送机构。
18.一种按权利要求16提出的便携式传真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动力发送组件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运送辊啮合、驱动这两个辊的摆动机构。
CN93100430A 1992-01-14 1993-01-14 传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4567/92 1992-01-14
JP00456792A JP3215135B2 (ja) 1992-01-14 1992-01-14 携帯型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004569/92 1992-01-14
JP004568/92 1992-01-14
JP04004568A JP3133804B2 (ja) 1992-01-14 1992-01-14 小型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00456992A JP3264509B2 (ja) 1992-01-14 1992-01-14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44A CN1075044A (zh) 1993-08-04
CN1050483C true CN1050483C (zh) 2000-03-15

Family

ID=2727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04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83C (zh) 1992-01-14 1993-01-14 传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379121A (zh)
EP (1) EP0551888B1 (zh)
CN (1) CN1050483C (zh)
DE (1) DE69312097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2098A (en) * 1992-03-25 1995-09-19 Hitachi, Ltd. Facsimile apparatus
US6674550B1 (en) 1992-07-17 2004-0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US5748327A (en) * 1992-11-12 1998-05-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with direct supply of power from a battery to various units
US5587812A (en) * 1993-12-13 1996-1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with common sheet conveying path
US5870679A (en) * 1994-08-03 1999-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speech communication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 data communication of a data terminal connected thereto
JPH08298568A (ja) * 1995-04-27 1996-11-12 Brother Ind Ltd 入出力機器
KR200153391Y1 (ko) * 1996-05-15 1999-08-02 윤종용 모사전송기의 독취원고 이송장치
US6040919A (en) * 1996-09-17 2000-03-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ding-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lid member which serves as a paper guide
KR100202383B1 (ko) * 1997-01-23 1999-06-15 윤종용 팩시밀리의 일체형 송수신 스태카장치
US6867887B1 (en) * 1999-05-04 2005-03-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hotograph facsim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1063901A (ja) 1999-08-24 2001-03-13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7443547B2 (en) * 2004-07-03 2008-10-28 Science Forg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faxing, scanning, copying, and printing device
US7365886B2 (en) * 2004-12-22 2008-04-29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a document to a device
JP7051410B2 (ja) * 2017-12-11 2022-04-11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97566A2 (en) * 1987-07-02 1989-01-04 Tok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reading apparatus
US5014135A (en) * 1987-06-12 1991-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having a thermal image recording head retractable from a recording 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3417A (en) * 1976-10-21 1979-03-06 The Singer Company Portable data-gathering apparatus formed by modular components having operate-standby modes
JPS60106272A (ja) * 1983-11-15 1985-06-11 Kazuya Oishi ハンドフアクシミリ
US4833547A (en) * 1987-04-20 1989-05-23 Nissei Opto Co., Ltd. Portable facsimile equipment and the cover body closing device
JP2798937B2 (ja) * 1988-09-30 1998-09-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532703B2 (ja) * 1989-12-29 1996-09-11 松下電送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5153738A (en) * 1991-05-20 1992-10-06 Xerox Corporation Scanner with single source mechanical pow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4135A (en) * 1987-06-12 1991-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acsimile apparatus having a thermal image recording head retractable from a recording position
EP0297566A2 (en) * 1987-07-02 1989-01-04 Tok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rea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44A (zh) 1993-08-04
DE69312097T2 (de) 1998-01-29
EP0551888B1 (en) 1997-07-16
DE69312097D1 (de) 1997-08-21
EP0551888A1 (en) 1993-07-21
US5379121A (en) 1995-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83C (zh) 传真装置
US6270271B1 (en) Printer for portable information processor
CN1232903C (zh) 具有内部打印机的个人数字助理
CN1915776A (zh) 具有供纸盒自动安装装置的成像设备
US20140002869A1 (en) Upright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pivotable image reading portion
CN1712232A (zh) 成像装置
CN1047049C (zh) 传真装置及其功能扩展单元
CN1289307C (zh) 具有内部打印机和图像增强的数字相册
CN1115853C (zh) 传真装置及卷式纸保持盒
TWM593332U (zh) 掃描裝置及多功能列印機
JP200814802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20120086162A1 (en) Method for commonly using scanning/printing path of a multifunction office machine and a device thereof
JP458170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3264509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181731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US11431864B1 (en) Duplex scanning device
JP2007030388A (ja) ケーブルの配線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9895511A (zh) 打印装置
JP3265008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19116050A (ja) 記録装置
JP4273150B2 (ja) スキャ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33512B1 (ko) 사무 기기의 배출원고 받침대 수납장치
JP3215135B2 (ja) 携帯型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H02193451A (ja) 画像通信装置
JPH04175051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