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1447A -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1447A
CN105041447A CN201510379548.6A CN201510379548A CN105041447A CN 105041447 A CN105041447 A CN 105041447A CN 201510379548 A CN201510379548 A CN 201510379548A CN 105041447 A CN105041447 A CN 105041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stat
cavity
thermostat housing
ho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95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1447B (zh
Inventor
孙传利
吉学之
王进峰
马兴伟
侯亚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795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1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1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1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1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1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所述节温器盖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结构,包括:第一进液口,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第一出液口,与液力缓速器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液力缓速器;第二出液口,与节温器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进入所述节温器。该节温器盖设有与液力缓速器和节温器连通的冷却液通道,可实现节温器盖在配套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工况下的通用,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背景技术
节温器是一种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它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工作时,节温器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量,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液力缓速器又称液力减速装置,是一种汽车辅助制动机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下长坡时使用排气制动,虽然能收到良好的制动效果,但对于载重较大的大型车辆来说,采用排气制动效果是有限的,且对发动机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某些车辆设置液力缓速器来实现发动机的辅助制动。
在目前的发动机水路中,通常设置有节温器,以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但是,该发动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配套液力缓速器,因此,同一机型的发动机具有配套液力缓速器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工况。
现有的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发动机冷却液通过单独设置的液力缓速器管道和节温器管道分别进入液力缓速器和节温器内,同时需要设置与两管道配套的零件。由于冷却液的两种冷却液循环相互独立,因此两种冷却液循环中零件较多,占用空间较大。当该发动机不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发动机冷却液经过节温器管道进入节温器内,此时,不需要设置液力缓速器管道及与其相配套的各零件。
由于,发动机在以上两种工况时内部冷却液循环管路差异较大,使得与该两种使用工况配套的各零件差异较大,且零件较多、不能通用,造成发动机成本较高,紧凑性较差。
鉴于上述节温器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存在的缺陷,亟待提供一种在两种工况下冷却液管路的零件可通用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该节温器盖设有与液力缓速器和节温器连通的冷却液通道,可实现节温器盖在配套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工况下的通用,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的节温器盖,所述节温器盖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结构,包括:
第一进液口,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
第一出液口,与液力缓速器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进入所述液力缓速器;
第二出液口,与节温器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进入所述节温器。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液力缓速器连通的第二进液口,在所述液力缓速器中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进入所述节温器盖内部空腔。
可选地,所述节温器盖内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连接处设有挡流部,以隔开或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呈上下布置,所述挡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壁面和所述第二空腔的上壁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接处的壁面均设有安装孔;
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堵孔塞,所述堵孔塞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堵孔塞为所述挡流部。
可选地,所述节温器盖设有两第一进液管道,两所述第一进液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壁,以形成所述第一进液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上壁面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出液口;
所述第二空腔横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壁面还开设有第二通孔,以形成所述第二进液口。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法兰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安装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时关闭所述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拆下时开启所述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循环。
现有的节温器盖在发动机处于配套液力缓速器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使用工况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设计两种冷却液循环管路,两种工况下的零件不能通用,造成零件过多,成本较高而且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性。本发明中的节温器盖设有与节温器和液力缓速器连通的冷却液通道,通过该冷却液通道,使发动机的冷却液可通过节温器盖分别进入节温器和/或液力缓速器,该节温器盖在两种工况下可通用,从而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壳体、节温器和节温器盖,所述节温器设于所述节温器壳体内部,所述节温器盖固定于节温器壳体;其中,所述节温器盖为以上所述的节温器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节温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图1中的节温器总成剖视图;
图3为发动机不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图1中的节温器总成剖视图。
图1-3中:
节温器盖1;
第一空腔11、第一进液口A1、第一出液口B1、第一通孔111、第一法兰112;
第二空腔12、第二进液口A2、第二出液口B2、第二通孔121、第二法兰122、堵孔塞13、进液管道14;
节温器壳体2、节温器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核心为提供一种节温器盖,该节温器盖设有与液力缓速器和节温器连通的冷却液通道,可实现节温器盖在配套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工况下的通用,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本发明的第二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节温器盖的节温器总成。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3,其中,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节温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图1中的节温器总成剖视图;图3为发动机不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图1中的节温器总成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盖1,该节温器盖1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结构,包括:第一进液口A1,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口A1进入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以完成节温器3和/或液力缓速器中的冷却液循环;第一出液口B1,对于配套液力缓速器的发动机,该第一出液口B1开启并与液力缓速器连接,进入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口B1进入液力缓速器,对液力缓速器降温;对于未配套液力缓速器的发动机,该第一出液口B1关闭;第二出液口B2,与节温器3连接,进入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出液口B2进入节温器3,进行节温器3中冷却液的大、小循环。
现有的节温器盖在发动机处于配套液力缓速器和不配套液力缓速器两种使用工况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工况设计两种冷却液循环管路,两种工况下的零件不能通用,造成零件过多,成本较高而且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性。本发明中的节温器盖1设有与节温器3和液力缓速器连通的冷却液通道,通过该冷却液通道,使发动机的冷却液可通过节温器盖1分别进入节温器3和/或液力缓速器,该节温器盖1在两种工况下可通用,从而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并提高发动机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还可包括与液力缓速器连通的第二进液口A2,当该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在液力缓速器中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该第二进液口A2进入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如此设置,当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口B1进入液力缓速器,在液力缓速器中进行冷却循环,吸热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进液口A2进入节温器盖1,再通过第二出液口B2进入节温器3中进行冷却液的大、小循环。
进一步地,节温器盖内部可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其中第一进液口A1和第一出液口B1位于第一空腔11,第二进液口A2和第二出液口B2位于第二空腔12;另外,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的连接处设有挡流部,以使安装该挡流部时隔断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拆下时连通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
如图2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当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口A1进入第一空腔11,并通过第一出液口B1进入液力缓速器,从液力缓速器中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二进液口A2进入第二空腔12,通过第二出液口B2进入节温器3。该过程中,挡流部隔断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使得进入节温器盖1的冷却液只能先进入液力缓速器吸热后才能进入节温器3。
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当发动机不配套液力缓速器时,第一出液口B1和第二进液口A2关闭,此时,挡流部使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连通。冷却液通过第一进液口A1进入第一空腔11,并通过安装孔进入第二空腔12,然后,通过第二出液口B2进入节温器3。
更进一步地,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可呈上下布置,且使挡流部连接于第一空腔11的下壁面和第二空腔12的上壁面。
当然,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也可左右布置,但是,当二者上下布置时,对于不配套液力缓速器的发动机,第一空腔11中的冷却液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畅地进入第二空腔12,不需要借助外力而且冷却液流速较大。
具体地,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连接处的壁面可均设有安装孔;另外,还可包括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堵孔塞13,且该堵孔塞13可为一端开口的碗型结构,且其开口朝向第二空腔12,该堵孔塞13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安装孔。
另外,由于堵孔塞13的垂向尺寸通常大于第一空腔11和/或第二空腔12的壁厚,因此,为了保证堵孔塞13安装的稳定性,通常在安装孔处设置凸台,以使凸台和第一空腔11和/或第二空腔12的壁面共同对该碗型塞13横向限位。
显然,上述挡流部也可为其它结构,例如带有外螺纹的部件,此时,安装孔内部可设置内螺纹,以使该部件旋入或旋出安装孔,从而实现挡流部的功能。当然,该挡流部也可为设于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连接处的阀门。
在此基础上,节温器盖1可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第一进液管道14,两第一进液管道14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第一空腔11的两侧壁,以形成第一进液口A1。此时,发动机中的冷却液从第一空腔11的两侧壁进入节温器盖1,从而保证冷却液具有足够的流量。
进一步地,第一空腔11的上壁面可开设第一通孔111,该第一通孔111形成第一出液口B1;第二空腔12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一空腔11,第二空腔12的上壁面除开设安装孔外,还开有第二通孔121,以形成第二进液口A2。
当发动机配套液力缓速器时,该第一通孔111与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进液管道14连接,第二通孔121与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出液管道连接,以实现将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液循环与节温器的冷却液循环结合。当发动机不配套液力缓速器时,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关闭。
在此基础上,还可包括第一法兰112和第二法兰122,第一法兰11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通孔111,第二法兰122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通孔121。该第一法兰112和第二法兰122用于控制液力缓速器的冷却液循环的开启或关闭。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节温器盖铸造成型,其中,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通过在铸件中开孔成型。另外,该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内部各壁面的连接处均为圆角过渡,以减小冷却液流动时的能量损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壳体2、节温器3和节温器盖1,节温器3设于节温器壳体2内部,节温器盖1固定于节温器壳体2;其中,节温器盖1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节温器盖1。由于上述节温器盖1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节温器盖1的节温器总成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节温器总成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盖(1)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结构,包括:
第一进液口(A1),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口(A1)进入所述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
第一出液口(B1),与液力缓速器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B1)进入所述液力缓速器;
第二出液口(B2),与节温器(3)连接,进入所述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B2)进入所述节温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液力缓速器连通的第二进液口(A2),在所述液力缓速器中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二进液口(A2)进入所述节温器盖(1)内部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盖(1)内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所述第一进液口(A1)和所述第一出液口(B1)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1),所述第二进液口(A2)和所述第二出液口(B2)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2);
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第二空腔(12)的连接处设有挡流部,以隔开或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第二空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和第二空腔(12)呈上下布置,所述挡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下壁面和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上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和所述第二空腔(12)连接处的壁面均设有安装孔;
还包括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的堵孔塞(13),所述堵孔塞(1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堵孔塞(13)为所述挡流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盖(1)设有两第一进液管道(14),两所述第一进液管道(1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两侧壁,以形成所述第一进液口(A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的上壁面开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形成所述第一出液口(B1);
所述第二空腔(12)的上壁面还开设有第二通孔(121),以形成所述第二进液口(A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温器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法兰(112)和第二法兰(122),所述第一法兰(11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法兰(1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121),以使安装所述第一法兰(112)和第二法兰(122)时关闭所述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循环,拆下时开启所述液力缓速器中冷却液的循环。
9.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壳体(2)、节温器(3)和节温器盖(1),所述节温器(3)设于所述节温器壳体(2)内部,所述节温器盖(1)固定于节温器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盖为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节温器盖(1)。
CN201510379548.6A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Active CN105041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548.6A CN105041447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9548.6A CN105041447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1447A true CN105041447A (zh) 2015-11-11
CN105041447B CN105041447B (zh) 2017-12-05

Family

ID=5444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9548.6A Active CN105041447B (zh) 2015-07-01 2015-07-01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14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960A (zh) * 2017-12-01 2018-05-18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出水集成罩壳式节温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96332U1 (ru) * 2019-09-16 2020-02-26 Русл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Головач Сборный корпус для термостат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60836U (zh) * 2009-11-12 2010-08-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复合型出水管
KR20130053065A (ko) * 2011-11-14 2013-05-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타더용 냉각수 순환기구 및 일체형 서모스탯
CN203271900U (zh) * 2013-06-06 2013-11-0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液力缓速器的节温器盖
WO2014098709A1 (en) * 2012-12-17 2014-06-26 Scania Cv Ab Cooling system
US20140290923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Caterpillar Inc.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60836U (zh) * 2009-11-12 2010-08-2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复合型出水管
KR20130053065A (ko) * 2011-11-14 2013-05-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타더용 냉각수 순환기구 및 일체형 서모스탯
WO2014098709A1 (en) * 2012-12-17 2014-06-26 Scania Cv Ab Cooling system
US20140290923A1 (en) * 2013-04-01 2014-10-02 Caterpillar Inc. Cooling system
CN203271900U (zh) * 2013-06-06 2013-11-0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重型汽车液力缓速器的节温器盖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9960A (zh) * 2017-12-01 2018-05-18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出水集成罩壳式节温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1447B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2763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BR102016024487B1 (pt) Conjunto de ingresso e desaeração integrado e veículo de trabalho
CN105041447A (zh) 一种节温器总成及其节温器盖
CN105756763A (zh)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有该系统的车辆
CN107565756A (zh) 油泵电机、变速箱及汽车
CN201522203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10795657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4283598U (zh) 通风散热装置和车辆
CN214163908U (zh) 一种空调机壳注塑模具加工冷却装置
CN20360850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微冷却系统
CN103541804A (zh) 一种带水室整流罩的汽车散热器
CN204458005U (zh) 一种匹配发动机出水管和液力缓速器的水管结构
CN109050237A (zh) 电动汽车冷却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5477901U (zh) 一种摩托车的贮备水箱及安装结构
CN103835799A (zh) 汽车水箱散热器
KR101305690B1 (ko) 리타더용 냉각수 순환기구 및 일체형 서모스탯
CN102242807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冷却系统及用于该系统的四通水管
CN204003049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6948922A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水路的除气系统
CN208565519U (zh) 一种用于安装在变速器上的旁通阀及变速器系统
CN102874099B (zh) 冷却系统和电动车
CN207093196U (zh) 一种基于发动机水路的除气系统
CN206180747U (zh) 用于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的冷却机构
CN203640822U (zh) 一种带水室整流罩的汽车散热器
CN208778080U (zh) 一种高性能汽车发动机节温器安装水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