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5275A - 轮胎带束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轮胎带束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5275A
CN105015275A CN201510473599.5A CN201510473599A CN105015275A CN 105015275 A CN105015275 A CN 105015275A CN 201510473599 A CN201510473599 A CN 201510473599A CN 105015275 A CN105015275 A CN 105015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ply
belt ply
ply
bracing
ty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35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军
杨其振
陆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eral Sci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35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5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5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5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包括胎体上贴合的至少两层带束层,第一带束层位于所有带束层的最底层,第一带束层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贴合在胎体上偏离轮胎中心一个距离的左右侧部位;第一带束层两部分之间用胶片填充;其余带束层依次贴合在第一带束层上面。该轮胎带束层结构还包括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第二带束层贴合在第一带束层上面,且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两部分最外侧的两端;第三带束层贴合在第二带束层上面,且第三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二带束层宽度;第四带束层贴合在第三带束层上面。本发明可大幅度降低胎体内一侧由于受到应力等有害因素而造成的脱空现象,有效的防止轮胎的早期损坏。

Description

轮胎带束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内部结构,尤其是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工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汽车轮胎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尤其的载重子午线汽车轮胎。高速、安全也是轮胎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而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最显著的特点是高速和安全性能好,是轮胎行业的前沿产品。当前发达国家乃至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轻型和中重型载重汽车,中大型客车主要使用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
轮胎带束层是无内胎全钢子午线轮胎的主要受力部件,对其结构和钢丝帘线有特殊的性能要求。
现有的轮胎带束层结构还不是很完善,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脱空现象,即轮胎带束层之间脱开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可以很好的将胎面受到的应力通过较硬的带束层传递到较软的胎体上,能大幅的将胎体上一侧部位剪切应力分散,减少该部位的脱空现象,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又可以减少全钢子午线轮胎中钢丝帘线的用量,实现轮胎轻量化,降低成本。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包括胎体上贴合的至少两层带束层,第一带束层位于所有带束层的最底层,第一带束层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贴合在胎体上偏离轮胎中心一个距离的左右侧部位;第一带束层两部分之间用胶片填充;其余带束层依次贴合在第一带束层上面。
进一步地,该轮胎带束层结构除第一带束层之外,还包括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第四带束层;第二带束层贴合在第一带束层上面,且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两部分最外侧的两端;第三带束层贴合在第二带束层上面,且第三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二带束层宽度;第四带束层贴合在第三带束层上面,且第四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宽度。
进一步地,第一带束层的左右两部分相对于轮胎中心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相同,第一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
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与第一带束层和第二带束层相反;第三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和第四带束层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和角度都相同。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把第一带束层分为左右两部分,当轮胎左右一侧受到剪切应力等有害因素时,并不牵连另一侧。经试验证明这种设计可以大幅度降低胎体上一侧(尤其是胎肩部位)由于受到应力等有害因素而造成的脱空现象,有效的防止轮胎的早期损坏。
2)改进后的带束层结构的第一带束层分为两部分,中间使用胶片填充可以减少全钢子午线轮胎中钢丝帘线的用量,实现轮胎轻量化,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未改进前的轮胎带束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改进后的轮胎带束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申请人之前开发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如图1,图2所示,轮胎包括胎面6、胎体7;四层带束层结构设置在胎面6下、胎体7上;第一带束层1贴合在胎体7上,第二带束层3贴合在第一带束层1上面,第三带束层4贴合在第二带束层3上面,第四带束层5贴合在第三带束层4上面。当轮胎左右一侧受到剪切应力等有害因素时,往往会牵连另一侧,因此可能造成脱空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如图3,图4所示,包括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第一带束层1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贴合在胎体7上偏离轮胎中心一个距离的左右侧部位;第一带束层1两部分之间用胶片2填充;第二带束层3贴合在第一带束层1上面,且第二带束层3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两部分最外侧的两端;第三带束层4贴合在第二带束层3上面,且第三带束层4的宽度小于第二带束层3宽度;第四带束层5贴合在第三带束层4上面,且第四带束层5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4宽度。
第一带束层1的左右两部分相对于轮胎中心左右对称设置。胶片2为压制而成的薄型橡胶片。
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都内置斜向的钢丝帘线,其中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相同,第一带束层1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
第三带束层4和第四带束层5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与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3相反;第三带束层4的钢丝帘线和第四带束层5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和角度都相同。
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均围绕轮胎一圈设置。
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的钢丝帘线的组合斜向结构是经过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的,能够有效传递应力,减少脱空现象出现的机率,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Claims (4)

1.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包括胎体(7)上贴合的至少两层带束层,第一带束层(1)位于所有带束层的最底层,其特征在于:
第一带束层(1)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贴合在胎体(7)上偏离轮胎中心一个距离的左右侧部位;第一带束层(1)两部分之间用胶片(2)填充;其余带束层依次贴合在第一带束层(1)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胎带束层结构除第一带束层(1)之外,还包括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第二带束层(3)贴合在第一带束层(1)上面,且第二带束层(3)的宽度大于第一带束层(1)两部分最外侧的两端;第三带束层(4)贴合在第二带束层(3)上面,且第三带束层(4)的宽度小于第二带束层(3)宽度;第四带束层(5)贴合在第三带束层(4)上面,且第四带束层(5)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4)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带束层(1)的左右两部分相对于轮胎中心左右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相同,第一带束层(1)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带束层(3)的钢丝帘线倾斜角度;
第三带束层(4)和第四带束层(5)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与第一带束层(1)和第二带束层(3)相反;第三带束层(4)的钢丝帘线和第四带束层(5)的钢丝帘线倾斜方向和角度都相同。
CN201510473599.5A 2015-08-05 2015-08-05 轮胎带束层结构 Pending CN105015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3599.5A CN105015275A (zh) 2015-08-05 2015-08-05 轮胎带束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3599.5A CN105015275A (zh) 2015-08-05 2015-08-05 轮胎带束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5275A true CN105015275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0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3599.5A Pending CN105015275A (zh) 2015-08-05 2015-08-05 轮胎带束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52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981A (zh) * 2002-03-04 2005-07-1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具有胎肩帘布层的胎冠加强件
CN101503048A (zh) * 2009-03-09 2009-08-12 钟爱民 一种带束层环形胎面
CN101563240A (zh) * 2006-12-20 2009-10-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2010120614A (ja) * 2008-11-21 2010-06-03 Bridgestone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4978109U (zh) * 2015-08-05 2016-01-20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带束层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981A (zh) * 2002-03-04 2005-07-13 米其林技术公司 具有胎肩帘布层的胎冠加强件
CN101563240A (zh) * 2006-12-20 2009-10-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JP2010120614A (ja) * 2008-11-21 2010-06-03 Bridgestone Corp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503048A (zh) * 2009-03-09 2009-08-12 钟爱民 一种带束层环形胎面
CN204978109U (zh) * 2015-08-05 2016-01-20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带束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9182A1 (en) Air-less tire
JP2012061892A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6442228B2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69739B2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用パッチラバ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ジアルタイヤの修理方法、並びに修理済み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50360516A1 (en) Heavy load tire
JP2007045334A (ja) 重荷重用偏平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5145177A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12102154A1 (ja) 農業用タイヤ
JP2015145176A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170036485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5199377A (ja) 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15170478A1 (ja)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625114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039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015274A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JP59177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5159576A1 (ja) サイド補強型ランフラットラジアルタイヤ
EP3246179A1 (en) Pneumatic tire having structure of dual reinforcement belt layer
CN204978109U (zh) 轮胎带束层结构
JP201711445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015275A (zh) 轮胎带束层结构
CN204978110U (zh) 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
JP200820114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3864341U (zh) 使用缠绕带束层补强结构的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
US20220016932A1 (en)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