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2391B -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2391B
CN105012391B CN201510496166.1A CN201510496166A CN105012391B CN 105012391 B CN105012391 B CN 105012391B CN 201510496166 A CN201510496166 A CN 201510496166A CN 105012391 B CN105012391 B CN 105012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anol
mixture
concentrating
medicament
el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6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2391A (zh
Inventor
张永萍
徐剑
缪艳燕
陈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Yang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5104961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2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2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2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2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2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主要由大果木姜子、金银花及甘草制作而成。所述药物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病毒性感冒,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组方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病毒性感冒是人们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主要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因此较难控制,危害很大。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个别出现,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患病。
现有治疗感冒的药物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西药,一种是中成药。西药感冒药中都含有抗组胺类成份和解热镇痛类药物,这两种药物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效果虽显著,但副作用较大,对人体有伤害大,且价格较高;中成药见效慢,且中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但组方复杂,疗效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病毒性感冒,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组方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大果木姜子25-45份、金银花10-25份、甘草5-17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大果木姜子30-40份、金银花15-23份、甘草10-15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大果木姜子36份、金银花18份、甘草12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一种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原料,加入常规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软胶囊、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软胶囊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5%的大豆油、2%的大豆磷脂和4%的蜂蜡混匀,压制成软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混合,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由大果木姜子、金银花及甘草制作而成。其中,大果木姜子(Litsea lancilimba)别名毛丹母、青吐木(广东尖峰岭)、青吐八角、八角带(海南吊罗山)、假檬果,高达20米,胸径达60厘米。小枝红褐色,粗壮,具明显棱条,无毛。顶芽卵圆形,先端钝,鳞片外面被丝状短柔毛,边缘无毛。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大果木姜子油能对抗K及NE所致的家兔主动脉条收缩,是一个内脏平滑肌松弛剂;改善麻醉猫血流动力学;在0.2mg/kg时有缓慢的降压作用,在降压同时,对心脏呈负性变力作用,有助于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供氧。提示大果木姜子油可用于临床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理气活血滴丸就含有这种成分,此药主要可以温阳宽胸,理气活血。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Ⅰ、Ⅱ级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证,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形寒,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脉沉细。在其次对实验性心率失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金银花,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忍冬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金银花”一名始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忍冬”项下提及,因近代文献沿用已久,现已公认为该药材的正名,并收入《中国药典》。此外,尚有“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双宝花”等药材名称。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金银花藤煲水后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金银花茶可以祛暑明目;连翘金银花凉汤可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同时将金银花、菊花、桔梗和甘草加水煮沸10分钟,侯凉,当饮料饮用,可治疗咽喉炎和扁桃体炎。
大果木姜子芳香辛通,入肺、大肠经,能透表达邪,为君药。金银花,味甘性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而透热达标,增强大果木姜子疏散表邪的作用,又能清热解毒凉血,为臣药。甘草,甘平,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属佐使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以上原料制成药物,各组分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共奏对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病毒性感冒,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且组方简单,成本低。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申请人进行了下列实验,可证明本发明具有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1药效实验
一、流感病毒FM1及京科-68对MDCK细胞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及结果
将含细胞浓度为104个/ml的培养基接入96孔培养板中,每孔200ul,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24h,使其长成单层,接入不同稀释浓度的病毒液,如表1:
表1不同稀释浓度的病毒液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41
病毒接种后,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隔日镜下观察细胞病变状况,记录细胞病变CPE,观察7d,按照Reed-Muench求流感病毒作用于正常MDCK细胞时的TCID50值。
经测定:流感病毒FM1作用于MDCK细胞的TCID50值为:107.3/0.1ml;流感病毒京科-68作用于MDCK细胞的TCID50值为:109.1/0.1ml
二、药物作用于正常MDCK细胞的TC50值测定方法及结果
分别测定各组药物作用于正常MDCK细胞的TC50值,方法如下: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MDCK细胞,接种于24孔板,每孔接种细胞个数以培养24h后能够长成单层为标准。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24h后,分别接种浓度为1g·ml-1、2g·ml-1、3g·ml-1、4g·ml-1、5g·ml-1梯度的实验药物(依次以10倍稀释,初始药物浓度为1g·ml-1)接种分布如表2:
表2不同浓度药物接种分布情况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51
分别设本发明软胶囊组(药物是按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备的)、病毒唑组及正常组,药物加入后,置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隔日观察细胞CPE状况,观察7d,求得各组药物作用于MDCK细胞的TC50值。
结果:根据各组细胞CPE变化记录,采用Reed-M法计算实验药物与阳性药物作用于正常MDCK细胞的TC50值如表3:
表3正常MDCK细胞的TC50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52
三、药物对流感病毒FM1及京科-68型在MDCK细胞内增殖抑制的EC50值测定
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正常MDCK细胞,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接种细胞个数以培养24h后长成单层为标准(约含细胞104个/ml)。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24h后,接种受试药物(各组按药物的TC50值,用2%新生牛血清的MEM细胞培养液按10倍稀释顺次配制各组浓度,共5组,每组设4个平行孔,病毒唑组药物按10ug·ml-1起,依次如前法稀释),同时设病毒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另板设正常细胞对照),两种病毒实验时药物接种分布如表4:
表4药物接种分布情况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53
按照治疗、预防给药方式分2组。各组给药方法如下述:
1、治疗给药方式用100TCID50·200ul-1的病毒液依次在4℃下作用于各孔细胞30min,37℃下作用90min后弃去病毒液,用Hank's液洗板三次后,各实验孔加入受试药物,病毒组与正常组加入正常细胞培养液,在37℃下作用60min,用Hank's液洗板两次,换含2%新生牛血清的MEM培养液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隔日记录细胞CPE变化,观察记录7d。
2、预防给药方式实验孔加入药物,病毒组与正常组加入正常维持液,7℃作用60min,用Hank's液洗板两次,然后用100TCID50·200ul-1的病毒液依次于4℃下作用各孔细胞30min,37℃作用90min后弃去病毒液,用Hank's液洗板三次后,换含2%新生牛血清的MEM培养液维持细胞正常生长,37℃、5%CO2的细胞培养箱培养,隔日记录细胞CPE变化,观察记录7d。
结果:结合细胞给药次序不同而使细胞的CPE变化不同,记录各组细胞CPE变化(见后表),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实验药物与阳性药物对流感病毒抑制时的EC50值如下:
流感病毒亚甲型FM1感染MDCK细胞7d后,观察细胞CPE变化,可以分别得到各个受试药物的EC50值如下:
治疗组:软胶囊组EC50值为0.249mg·ml-1;病毒唑组EC50值为1.562ug·ml-1
预防组:胶囊组EC50值为0.161mg/ml;病毒唑组EC50值为3.22mg/ml;
根据公式:治疗指数(TI)=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有效浓度(EC50)
各组治疗指数如表5:
表5个组治疗指数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61
流感病毒甲型京科-68株感染MDCK细胞7d后,观察细胞CPE变化,可以分别得到各个受试药物的EC50值如下:
治疗组:本发明胶囊组EC50值为0.131mg/ml;病毒唑组EC50值为1.60mg/ml;
预防组:本发明胶囊EC50值为0.211mg/ml;病毒唑组EC50值为3.01mg/ml;
根据公式:治疗指数(TI)=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有效浓度(EC50)
各组治疗指数如表6.
表6各组治疗指数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71
四、抗流感病毒实验分析
1、各组第七天细胞CPE变化记录:
实验各组药物作用于流感病毒亚甲型FM1时,MDCK细胞CPE记录(治疗组与预防组)见下表7,表8;图1和图2:
表7实验各组药物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72
各组数字意义:4—100%的细胞保持完整;3—有75%或以上细胞保持完整
2—有50%或以上细胞保持完整;1—有25%或以上细胞保持完整
0—细胞基本完全被破坏。
依据上述药物作用后细胞CPE变化作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如下:
由图1、2可以看出无论是本发明组还是复方中各单味药物组,以治疗与预防两种给药方式进行实验时,其抑制流感病毒FM1致细胞病变的作用都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给药方式不同,其量效关系曲线走势比较接近,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给药方式不同,但是药物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却是接近的。
表8药物作用于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时,MDCK细胞CPE记录(治疗组)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73
Figure BDA0000780867010000081
依据上述药物作用后细胞CPE变化作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如图3和图4.
由图3、4可以看出:在以治疗与预防两种给药方式进行抑制流感病毒京科-68株的实验时,本发明组在0.155~1.236mg·ml,病毒唑组在2.5~10ug·ml的范围内时,对流感病毒京科-68株都具有一定的治疗与预防作用,其抑制病毒效果与致细胞病变的作用都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给药方式不同,其量效关系曲线走势比较接近,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给药方式不同,但是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却是接近的。
2.1.3.2 分析 通过对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采用组织细胞培养法进行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筛选,可以得出:
2.1.3.2.1 各组药物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其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剂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合TI值的临床药理学规定,可以得出软胶囊组(TI=4.92)在治疗效果上比病毒唑对照组(TI=9.17)差,但在预防效果(TI=7.61)明显的优于病毒唑对照组(TI=4.45)。
2.1.3.2.2 各组药物对流感病毒京科-68株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其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且抗病毒作用与剂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合TI值的临床药理学规定(必须>4,才有研究意义),可以得出本发明组(TI=9.53/5.91)在治疗和预防效果上比病毒唑对照组(TI=8.95/5.76)具有更好的效果。
在抗流感病毒FM1与京科-68株的体外实验研究中,本发明药物在体外抑制抗流感病毒实验中,综合作用明显优于病毒唑对照组,体现了中药复方制剂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抑制流感病毒FM1的量效关系图;
图2是病毒唑抑制流感病毒FM1的量效关系图;
图3是本发明药物抑制流感病毒京科-68的量效关系图;
图4是病毒唑抑制流感病毒京科-68的量效关系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大果木姜子36g、金银花18g和甘草12g。
工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5%的大豆油、2%的大豆磷脂和4%的蜂蜡混匀,压制成软胶囊,即得。
规格:0.45g/粒。
用法用量:一次1~2粒,一日2次。
实施例2.
配方:大果木姜子40g、金银花23g和甘草15g。
工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规格:10g/袋。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20g。
实施例3.
配方:大果木姜子30g、金银花15g和甘草10g。
工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混合,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规格:0.3g/片。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2-3次,每次3片。

Claims (8)

1.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由大果木姜子36份、金银花18份、甘草12份及辅料制作而成。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大果木姜子、金银花、甘草及辅料,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加工,制成药物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软胶囊、颗粒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囊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5%的大豆油、2%的大豆磷脂和4%的蜂蜡混匀,压制成软胶囊,即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20%的淀粉混合,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丸剂的制作方法为:取大果木姜子,萃取,得大果木姜子油,备用;另取金银花和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合并煎煮液,浓缩至45-55℃时,相对密度为1.05-1.10的浸膏,加入乙醇直到含醇量为70%,静置,过滤,浓缩,过滤,滤液过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至无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18-22℃时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干燥,粉碎,得混合粉末,混合粉末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粉末与大果木姜子油混合,得混合物,混合物与混合物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
CN201510496166.1A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012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6166.1A CN105012391B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6166.1A CN105012391B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2391A CN105012391A (zh) 2015-11-04
CN105012391B true CN105012391B (zh) 2020-05-22

Family

ID=5440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6166.1A Active CN105012391B (zh) 2015-08-13 2015-08-13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239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7481A (zh) * 2010-09-13 2012-04-04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疏风散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7481A (zh) * 2010-09-13 2012-04-04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疏风散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永长等.紫槁软胶囊含药血清抗流感病毒京科-68的实验研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第30卷第3期),第23-25页. *
紫槁软胶囊含药血清抗流感病毒京科-68的实验研究;曾永长等;《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0531(第30卷第3期);第23-2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2391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5433B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782B (zh) 一种治疗急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722A (zh) 一种治疗日光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662A (zh) 兽用驱虫中药制剂
CN102671088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61614A (zh) 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50739B (zh) 一种治疗急性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391B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6334114A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560B (zh) 一种有效治疗手足口病的复方组合药物
CN102293883B (zh) 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23615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
CN102397448A (zh) 治疗牙痛的中草药
CN116270830B (zh) 一种抗辐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796966A (zh) 防治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31286A (zh)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7247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92680A (zh) 一种治疗流感的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功效
CN103800877A (zh) 一种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20750A (zh) 一种止咳的组合物
CN108175809A (zh) 一种具有低副作用的儿童麻醉中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5395878A (zh) 一种治疗口腔炎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66263A (zh) 根治疟疾的中药浓缩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50025 South Road, University Town, Huaxi District, Guizhou, Guiyang

Applicant after: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550025 South Road, University Town, Huaxi District, Guizhou, Guiyang

Applicant before: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50025 No.4, Dongqing Road, Huaxi University Town, Huaxi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550025 Dongqing South Road, Daxuecheng, Huaxi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b3-1, SME Incubation Park, Guiyang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550016

Patentee after: GUIZHOU YANGSHENG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50025 No.4, Dongqing Road, Huaxi University Town, Huaxi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