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0353A -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0353A
CN105010353A CN201510431631.3A CN201510431631A CN105010353A CN 105010353 A CN105010353 A CN 105010353A CN 201510431631 A CN201510431631 A CN 201510431631A CN 105010353 A CN105010353 A CN 105010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adimenol
fluoxastrobin
compound drug
tebuconazole
cytosporacarphosperm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316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0353B (zh
Inventor
叶振风
何家轩
张海
朱立武
吴湘琴
刘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filed Critical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HAU
Priority to CN2015104316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0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0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0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0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0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所述复配药剂含有选自戊唑醇、三唑醇、嘧菌酯、三唑酮中的两种或三种杀菌剂,还含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植物激素6-BA(6-苄氨基腺嘌呤)和NAA(萘乙酸)以及药剂增效剂有机硅(Si)。试验证明该药剂对梨树腐烂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田间试验证明其对梨树腐烂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即其能够有效防治梨树腐烂病,从而减少农业上的损失,减少经济上的损耗,提高农民收入。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在防治梨树腐烂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登记了一些防治腐烂病的药剂,包括甲硫·萘乙酸涂抹剂、菌毒清、甲基硫菌灵、腐酸·硫酸铜、抑霉唑、甲硫·萘乙酸、弗兰克、噻霉酮等。但生产实际应用调查结果表明,田间病斑复发率仍达20-30%,显示这些药剂的作用还远没有达到福美胂的效果。
在目前无突破福美胂药效的新药剂来防治梨树腐烂病的前提下,继续从现有当家化学药剂中筛选(或复配)出,能有效防治该病的新型复配杀菌剂,显得尤其紧迫和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实验证明该药剂对梨树腐烂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田间试验证明其对梨树腐烂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即其能够有效防治梨树腐烂病,从而减少农业上的损失,减少经济上的损耗,提高农民收入。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选自戊唑醇、三唑醇、嘧菌酯、三唑酮中的两种或三种杀菌剂。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戊唑醇和三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或者三唑醇和嘧菌酯。
优选地,戊唑醇采用95%戊唑醇原药3125倍液,三唑醇采用95%三唑醇原药1600倍液,嘧菌酯采用97%嘧菌酯原药15000倍液,三唑酮采用97%三唑酮原药1500倍液。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戊唑醇和三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或者三唑醇和嘧菌酯;并且戊唑醇:三唑醇=2:1,戊唑醇:三唑酮=1:1,戊唑醇:嘧菌酯=1:1或者1:2,三唑醇:嘧菌酯=2:1。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三唑醇和嘧菌酯,并且三唑醇:嘧菌酯=2:1。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还含有6-BA(6-苄氨基腺嘌呤)和NAA(萘乙酸)。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其中6-BA的含量为200μg/ml;NAA的含量为150μg/ml。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还含有液态有机硅(Si)。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其中药剂中液态有机硅(S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5%。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三唑醇、嘧菌酯、6-BA、NAA和Si,并且三唑醇:嘧菌酯=2:1;6-BA的含量为200μg/ml;NAA的含量为150μg/ml;液态有机硅(S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在防治梨树腐烂病方面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不同药剂处理伤口愈合效果;其中,A:病斑处理,B:25%咪鲜胺乳油,C:20%丁香菌酯悬浮剂,D: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E:97%嘧菌酯。
图2表示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树腐烂病菌丝抑制效果。
图3表示抑制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杀菌剂药剂筛选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新药剂,本试验收集16种市场上常用杀菌剂和6种原药,室内利用病原菌菌丝开展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和原药,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复配新型药剂提供试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菌丝抑制试验: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改良平板对峙法,置25℃恒温箱中培养,重复6次,设无菌水对照。每隔24h观察记录一次、测量菌落直径,第5d统计各处理菌丝生长抑制率。
孢子萌发试验:吸取分生孢子浓度约为1.0×106个/mL的悬浮液、杀菌剂推荐使用浓度的两倍液各40μL,混匀后滴于洁净的凹玻片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对照以无菌水代替化学农药。培养8h后,在OlympusBX51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各处理分生孢子萌发率。
药剂田间试验: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4月初,对梨树上的腐烂病斑进行药剂防治,涂药前彻底刮除病斑组织,刮除面积超出病斑0.5cm~1.0cm,然后涂抹相应药剂,每10d涂抹1次,共涂抹3次,翌年3月份调查病斑治愈率、愈合宽度和复发率。
2、结果与分析
2.1 杀菌剂对梨腐烂病菌的离体抑制
室内菌丝抑制试验表明,抑菌率在70%以上有4种药剂,分别为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倍液、95%戊唑醇原药3125倍液、95%三唑醇原药1600倍液;97%嘧菌酯原药15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7500倍液、97%三唑酮原药1500倍液、20%丁香菌酯悬浮剂165倍液、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7500倍液等5个处理,抑菌效果较好,抑菌率为49%~70%;其它13个处理抑菌效果很差,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不足38%,其中,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络氨铜水剂原液和2.4%腐酸.硫酸铜水剂原液3个处理和对照之间未达显著水平(表1-1)。
不同药剂对梨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处理发现,20%丁香菌酯悬浮剂、45%代森铵水剂、97%嘧菌酯原药处理,孢子萌发率在0.5%以下,三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这些药剂对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络氨铜水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和98%霜脲氰原药5种处理,对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率不到14%;2.4%腐酸.硫酸铜水剂、99%恶霉灵原药、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等5种药剂对梨腐烂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差,孢子萌发率超过50%;其中,2.4%腐酸.硫酸铜水剂和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与无菌水对照无显著差异。
2.2 杀菌剂对梨腐烂病菌的田间药效作用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对病斑治愈率达到93.33%,与其它四种药剂处理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其次为97%嘧菌酯原药15000倍液。清水对照治愈率仅为16.67%。
从病斑伤口的愈合宽度可以看出,95%三唑醇原药1600倍液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7500倍液对伤口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25.21mm和23.70mm,但大部分伤口出现肉瘤状愈伤组织(图1)。其它3个处理伤口愈合情况较好,均与对照处理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
从腐烂病的复发统计情况来看,咪鲜胺、嘧菌酯和丁香菌酯三种药剂处理的复发率均在10%以下,且三者差异不显著;三唑醇和戊唑醇处理效果也比较好,均低低于清水对照的73.33%,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表1-1 常用杀菌剂对梨腐烂病原菌抑菌与治疗效果分析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显著性差异(F-test)
2.3 抑菌药剂的筛选
本试验选用了22种杀菌剂,基本是近年来市面上最常用的杀菌剂,是一次比较全面的药剂筛选。部分药剂虽然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低,如:25%的丙环唑乳油、95%的戊唑醇原药、95%三唑醇原药和97%的三唑酮原药;部分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但是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较低,如:15%的络氨铜水剂、45%的代森铵水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和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应综合考虑,选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最佳的药剂。如95%三唑醇原药、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97%嘧菌酯原药等。
实施例2 复配药剂组合优化
1、杀菌剂组合
根据对16种市场上常用杀菌剂和6种原药的室内抑菌试验结果,选取抑菌率较好的4种原药,分别为95%戊唑醇原药(WZC)3125倍液、95%三唑醇原药(SZC)1600倍液;97%嘧菌酯原药(MJZ)15000倍液和97%三唑酮原药(SZT)1500倍液。按照不同比例共计设置26个组合,采用病原菌菌丝抑制试验筛选最优组合,选取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DJL)1000倍液和25%乳油咪鲜胺(MXA)1500倍液为对照。4种原药为江苏保加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多菌灵及咪鲜胺生产厂家分别为威海韩孚生化农药有限公司和吉林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不同杀菌剂组合参见表2-1。
表2-1 杀菌剂组合
2、不同组合药剂效果
室内菌丝抑制试验表明,26个组合中,抑菌率均比多菌灵效果好,比咪鲜胺高的有5个,分别为E2、A2、C1、B1和C3,前三个处理抑菌率较对照咪鲜胺(MXA)的76.39%高,抑菌率分别为91.33%(E2)、89.09%(A2)和85.78%(C1),E2和A2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三种药剂复配的8个组合药剂效果均比咪鲜胺差。结果参见图2。
实施例3 复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室内抑菌与田间治疗效果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抑菌剂的配制
通过实验室前期的试验结果,选取szc:mjz=2:1(三唑醇:szc,嘧菌酯:mjz)为基本杀菌剂,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液态有机硅(Si),运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设置九种复配药剂(表3-1)。
1.2 PDA培养基的配置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半个小时或高压煮20min成泥状,纱布过滤,再加20g葡萄糖和20g琼脂,充分溶解后趁热纱布过滤,定至1000ml,高压灭菌锅(121℃)灭菌20min左右后取出,铺平板。
1.3 菌丝的制备
腐烂病菌株分离自河北省保定市省力密植栽培标准化示范园发病的6年生雪青梨树枝条,试验前将菌株在PDA培养基上活化3~4d,在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待菌落长至直径约40mm时,用直径为1mm打孔器切取菌落外缘制成菌丝块备用。
1.4 平板制备
将PDA培养基加热熔化,倒平板,每皿20ml,待其凝固,在培养皿背面确定好两个位置,使其中间的距离固定,在培养基上将其中一个位置打孔注入药剂,另一个位置用来接种菌块,如图3所示。注入的药剂按照各杀菌剂推荐使用浓度范围,每皿注入等量的相应浓度的药剂,并设无菌水为空白对照。抑菌率(%)=d/D×100%。
1.5 供试梨树
25年生的砀山酥梨梨树,果园粗放式管理,肥水较少,梨树枝干有腐烂病病斑。
1.6 病斑处理
采用病斑环割法:用病疤环割刀沿着病疤扩展界限向外环割下0.5cm的病组织条,使病组织和健康组织隔离开,然后在病组织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上进行涂药,每种药剂分别处理数个病疤,40d后调查病疤愈合及治愈率。
2、结果与分析
2.1 复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
利用SPSS分析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One-way ANOVA),对九种处理的抑菌率分析,结果表明,处理1(100ug/ml 6-BA+100ug/mlNAA+0.025%Si,1-1-1)、处理6(200ug/ml 6-BA+100ug/ml NAA+0.025%Si,2-3-1)和处理9(300ug/ml 6-BA+200ug/ml NAA+0.075%Si,3-3-2)的抑菌率分别为84%、83%和80%,与其它处理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药剂效果较差的有处理7和处理4。
表3-1 九种处理对腐烂病菌丝抑菌率差异显著性分析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显著性差异(F-test)
根据九种复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病菌菌丝抑菌率,使用SPSS分析软件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Multivariate),结果表明,6-BA和NAA对抑菌率差异不显著。有机硅(Si)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水平1(0.025%)和水平2(0.075%)差异不显著,两者均与水平3(0.15%)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其中200ug/ml 6-BA、150ug/ml NAA和0.025%Si三个水平,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300ug/ml 6-BA+200ug/ml NAA+0.075%Si抑菌效果较好;100ug/ml6-BA+100ug/ml NAA+0.15%Si抑菌效果最差。
表3-2 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因变量:抑菌率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校正模型 458.062 6 76.344 11.289 0.084
截距 45895.921 1 45895.921 6786.776 0.000
6-BA 50.869 2 25.435 3.761 0.210
NAA 40.232 2 20.116 2.975 0.252
Si 382.671 2 191.336 28.293 0.034
误差 13.525 2 6.763
合计 46367.508 9
总变异来源 471.587 8
注:决定系数=0.971(校正后的决定系数=0.885)。
表3-3 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显著性差异(F-test)
从表3-2中可以看出,在0.05的水平下,Si对抑制梨树腐烂病病菌的生长是显著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采用他们的最好水平。从表3-3可以看出6-BA的最好水平是水平2(200ug/ml),NAA的最好水平也是水平2(150ug/ml),Si的最好水平是水平1(0.025%)。从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该正交设计的最佳抑制梨树腐烂病生长的抑菌剂浓度配比:200ug/ml 6-BA+150ug/mlNAA+0.025%Si(2—2—1)或300ug/ml 6-BA+150ug/ml NAA+0.025%Si(3—2—1)。
2.2 复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斑的田间治疗效果
(1)新发病斑数
从数据分析看,除处理1、3、4组有新发病斑,其余组均无,所以由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参见表3-4),利用刮刀刮治后在涂抹药剂在病斑上,可以有效治疗梨树腐烂病,从而减少农业上的损失,减少经济上的损耗。
表3-4 涂抹植株新发病斑率
备注:实验根据早期刮治涂抹药剂,40d后调查统计所得数据。
(2)病斑治愈率
选取不同的病斑,对其刮治涂抹药剂后,40d后调查治愈率。(表3-5)
表3-5 病斑治愈率
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九组治愈率除第7组外,其余均达到75%以上的治愈率,处理6愈合率达到100%。
表3-6 方差分析表
因变量:愈伤率
注:决定系数=0.756(校正后的决定系数=0.025)。
表3-7 不同因素对病斑治愈率差异显著性分析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下显著性差异(F-test)
从表3-6中可以看出,在0.05的水平下,6-BA,NAA,Si对梨树腐烂病斑防治的治愈率均不显著,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采用他们的最好水平。从表3-7可以看出6-BA的最好水平是水平3(200ug/L),NAA的最好水平也是水平2(150mg/L),Si的最好水平是水平1(0.025%),最佳治愈梨树腐烂病的药剂配比是:6-BA浓度200ug/l+NAA浓度150mg/l+Si浓度0.025%(3-2-1)。
综合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治疗效果试验,最终筛选最佳药剂:szc:mjz=2:1(三唑醇:szc,嘧菌酯:mjz)为基本杀菌剂,添加300ug/ml 6-BA+150ug/ml NAA+0.025%Si(3—2—1)。

Claims (10)

1.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药剂含有选自戊唑醇、三唑醇、嘧菌酯、三唑酮中的两种或三种杀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戊唑醇和三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或者三唑醇和嘧菌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戊唑醇和三唑醇、戊唑醇和三唑酮、戊唑醇和嘧菌酯、或者三唑醇和嘧菌酯;其中戊唑醇:三唑醇=2:1,戊唑醇:三唑酮=1:1,戊唑醇:嘧菌酯=1:1或者1:2,三唑醇:嘧菌酯=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三唑醇和嘧菌酯,并且三唑醇:嘧菌酯=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还含有6-BA和NA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其中6-BA的含量为200μg/ml;NAA的含量为150μg/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还含有液态有机硅(S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其中药剂中液态有机硅(S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5%。
9.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所述复配药剂含有三唑醇、嘧菌酯、6-BA、NAA和液态有机硅(Si),并且三唑醇:嘧菌酯=2:1;6-BA的含量为200μg/ml;NAA的含量为150μg/ml;液态有机硅(Si)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5%。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在防治梨树腐烂病方面的应用。
CN201510431631.3A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010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1631.3A CN10501035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31631.3A CN10501035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0353A true CN105010353A (zh) 2015-11-04
CN105010353B CN105010353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40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1631.3A Active CN105010353B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03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945A (zh) * 2019-07-02 2019-09-27 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酯和戊唑醇的缓释型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535B1 (en) * 1999-01-29 2002-02-12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CN101115391A (zh) * 2005-02-12 2008-01-30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木材保护的杀真菌剂混合物
CN102047825A (zh) * 2010-11-08 2011-05-11 大连东芳果菜专业合作社 果树伤口处理方法
CN102823598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常华 嘧菌酯与三唑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98188A (zh) * 2013-08-21 2014-02-26 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6535B1 (en) * 1999-01-29 2002-02-12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Fungicidal mixtures
CN101115391A (zh) * 2005-02-12 2008-01-30 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木材保护的杀真菌剂混合物
CN102047825A (zh) * 2010-11-08 2011-05-11 大连东芳果菜专业合作社 果树伤口处理方法
CN102823598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常华 嘧菌酯与三唑酮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98188A (zh) * 2013-08-21 2014-02-26 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振风 等: ""梨树腐烂病的病原菌鉴定和化学药剂筛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8945A (zh) * 2019-07-02 2019-09-27 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嘧菌酯和戊唑醇的缓释型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0353B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0837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001869B (zh) 用沼液制备生物药肥的方法
CN104531574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及其组合物
CN102578116A (zh) 一种含苦参碱和蛇床子素的植物源复配增效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9265A (zh) 一种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钩状木霉生物制剂
CN101965848B (zh) 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
CN102648713B (zh) 一种利用真菌激活蛋白提高木霉菌剂生物防病活性的技术
CN105613517B (zh) 噻霉酮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上的应用及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法
CN104286031A (zh) 一种生物复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53A (zh) 一种防治梨树腐烂病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CN103081920B (zh) 一种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26091B (zh) 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在黄瓜灰霉病及菌核病防治中的应用
CN104094942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恶霉灵农药组合物
CN104351210B (zh) 含二氯异氰尿酸钠和噁霉灵的棉籽杀菌配种液的制备方法
CN107136073A (zh) 一种含有大黄素甲醚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合物
CN113930371A (zh) 一种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af01促进蔬菜生长和抗病的方法
CN103798262B (zh) 一种含甲基硫菌灵和松脂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2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4391551B (zh) 一种新型草莓专用肥
CN114946849B (zh) 一种防治粉葛茎基腐病的药剂
CN113861088B (zh) 一种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化合物及应用
CN113729074A (zh) 一种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保鲜剂及其应用
CN103814949A (zh) 一种含三唑酮和氧化亚铜的复配农药
CN117281125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