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5116B -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5116B
CN105005116B CN201510181108.XA CN201510181108A CN105005116B CN 105005116 B CN105005116 B CN 105005116B CN 201510181108 A CN201510181108 A CN 201510181108A CN 105005116 B CN105005116 B CN 105005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regulation
groove
intergrant
mental acti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11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5116A (zh
Inventor
山口敬
松田贵治
泷泽和宏
高见沢和俊
青柳雄二
中谷内胜司
米田惠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具备:机械接头,其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以及导入机构,其向上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上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在具有上述调心槽的一方的上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上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被上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上述调心槽上的偏离上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上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光纤彼此的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mechanicalsplice)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彼此的连接广泛使用光纤连接器,该光纤连接器使用将对接的光纤夹在元件之间来对它们进行固定的机械接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光纤连接器中,提出一种在要对接的光纤端面之间设置固体折射率整合体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3373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光纤连接器中,由于在使光纤彼此对接的位置不存在调心槽,因此存在光纤彼此的定位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存在在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损耗变大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能够减少光纤彼此的连接损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具备:机械接头,其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以及导入机构,其向上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上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在具有上述调心槽的一方的上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上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被上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上述调心槽上的偏离上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上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优选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还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供上述光纤插通的插通部,在该插通部内将上述折射率整合体形成为膜状。
优选上述插通部具有插通基部、和内径比上述插通基部大且在上述框体的一方面具有开口的扩径部。
优选上述折射率整合体与开放面接合而形成,所述开放面是在上述插通基部与上述扩径部之间面对上述开口而形成的。
优选上述折射率整合体的肖氏硬度E在30以下。
优选上述折射率整合体的厚度在50μm以下。
优选在上述调心槽的比上述槽部靠上述光纤的对接位置侧的位置形成与上述槽部相邻的切口,上述切口以扩大上述调心槽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形成。
优选两根上述光纤偏离上述槽部0.2mm~1mm而对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接头,具备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该机械接头与导入机构一起使用,该导入机构向上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上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在具有上述调心槽的一方的上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上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被上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上述调心槽上的偏离上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上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方法,使用机械接头和导入机构,上述机械接头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上述导入机构向上述机械接头从上述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上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在上述机械接头中,在具有上述调心槽的一方的上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上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使被上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上述调心槽上的偏离上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上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优选在通过上述导入机构将两根上述光纤导入上述调心槽时,将两根上述光纤中的一方的光纤从上述元件的一端侧导入上述调心槽,并将上述一方的光纤的前端固定于上述一对元件之间后,将两根上述光纤中的另一方的光纤从上述元件的另一端侧导入上述调心槽,从而使上述另一方的光纤隔着上述折射率整合体与上述一方的光纤对接。
根据本发明,两根光纤能够隔着被光纤前端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连接,且该光纤前端被调心槽定位调心,因此能够减少连接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机械接头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机械接头中使用的整合体片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1的机械接头的基座部件的侧视图。
图3B是表示图3A所示的机械接头的基座部件与压盖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机械接头中使用的整合体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机械接头中使用的整合体片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机械接头的立体图。
图7是对图1的机械接头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8A是对图1的机械接头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8B是表示图8A的一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1的机械接头的光纤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光纤连接用单元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光纤连接器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光纤连接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13A是对光纤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工序图。
图13B是对光纤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工序图。
图13C是对光纤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工序图。
图13D是对光纤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工序图。
图14是表示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7A是从一侧观察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立体图。
图17B是从另一侧观察图17A所示的整合体片的立体图。
图17C是图17A所示的整合体片的侧视图。
图18是从一侧观察本发明的机械接头的其他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从另一侧观察图18的机械接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图18的机械接头的整合体片的立体图。
图21A是表示图18的机械接头的基座部件的侧视图。
图21B是表示图21A所示的机械接头的基座部件与压盖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使用图18的机械接头的光连接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3是前图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带空孔的光纤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5A是表示在机械接头中使用的基座部件的其他例以及整合体片的立体图。
图25B是表示图25A所示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在机械接头中使用的基座部件的其他例以及整合体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光纤;1B…第二光纤;2…光纤;10…光纤连接用单元(导入机构);10A…光纤连接器;30…接头(机械接头);31…基座部件(基座侧元件);31b…调心槽;31h…保持凹部(槽部);31k…切口;32…压盖(盖侧元件);37…插通部;37a…插通基部;37b…扩径部;37b2…开口;37c…开放面;38…框体;39…折射率整合体;47…轨道机构;63…夹紧部(机械接头);65…基座部件(后侧延伸突出片、基座侧元件);66、67…盖部件(盖侧元件);69a…调心槽;110…光连接器(光纤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10A。
如图9~图12所示,光纤连接器10A具有对第一光纤1A与第二光纤1B对接连接的机械接头30(连接机构)、和保持机械接头30以及光纤1A、1B的光纤连接用单元10(导入机构)。
光纤1A、1B是具有被覆盖层2b覆盖裸光纤2a的外周面(侧面)的结构的带覆盖层的光纤(光纤2),例如是光纤芯线或光纤素线等。以下,机械接头30有时简称为接头30。
如图9~图11所示,光纤连接用单元10具备:光纤支架20、20,它们保持光纤1A、1B;支承台40(支承体),其支承光纤支架20、20以及接头30;以及插入部件50、50,它们具有打开接头30的元件31、32之间的插入片51。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支承台40具有支承接头30的连接器支承部41、在连接器支承部41的一端侧以及另一端侧支承光纤支架20、20的一对支架支承部42、42。
以下,设定XYZ正交坐标系来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设支承台40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设垂直于支承台40的底壁部43、46的方向即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为Y方向。设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为Z方向。
连接器支承部41具有:细长板状的底壁部43;一对侧壁部44、44,它们在Z方向上空开间隔地立设于底壁部43的上表面43a;以及一对端壁部45、45,它们立设于底壁部43的上表面43a的两端位置。
连接器支承部41能够将接头30定位并收纳于由底壁部43、侧壁部44以及端壁部45构成的空间。
如图12所示,在底壁部43形成有供插入部件50的插入片51通过的插入片通过口(插入片通过部)43c。插入片通过口43c形成在相当于接头30的插入片插入孔35的位置。
如图10所示,端壁部45能够与接头30的两端面抵接来限制接头30的移动。在端壁部45形成有供光纤1A、1B插通的切口状的光纤插通部45b。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支架支承部42具有:长方形的底壁部46,其在与底壁部43相同的方向上延伸;轨道机构47,其在接近以及远离连接器支承部41的方向(X方向)上对光纤支架20进行引导;以及支架定位机构48(光纤定位机构)。
轨道机构47具有轨道台部47A、和在Z方向上离开轨道台部47A而形成的引导凸部47B。
轨道台部47A与引导凸部47B从底壁部46的上表面46a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分别沿X方向延伸,既限制光纤支架20的侧向(Z方向)移动,又能够引导光纤支架20的前后方向(X方向)的滑动移动。
支架定位机构48是将光纤支架20定位于规定位置的机构,具有沿Z方向相互对置设置于轨道部46的上表面46a的一对弹性卡止片48a、48a。
弹性卡止片48a为在从底壁部46的上表面46a向上方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板部48b的前端,突出地设置有板状的卡合片部48c的形状。卡合片部48c从延伸突出板部48b的前端朝向内侧伸出。
在卡合片部48c的突出端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供光纤支架20的卡止用突起24b进入的卡合用凹部48d。卡合用凹部48d形成为从卡合片部48c的突出端凹陷的切口状。
弹性卡止片48a在光纤支架20的卡止用突起24b进入卡合用凹部48d而与该卡止用突起24b卡合时,能够限制光纤支架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在该状态下,弹性卡止片48a借助延伸突出板部48b的弹性而夹住光纤支架20,从而稳定地保持并定位光纤支架20。
如图6、图7、图8A以及图8B所示,接头30是本发明的机械接头的第一实施例,具备:细长板状的基座部件31;压盖32,其由沿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3个盖部件321、322、323构成;细长形状的夹紧弹簧33,其将上述部件一并保持于内侧;以及整合体片36,其具有由固体折射率整合材料构成的折射率整合体39(折射率整合材料层)。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接头30具有由基座部件31(基座侧元件)与盖部件321、322、323(盖侧元件)构成的对开把持部件34。基座部件31与盖部件321、322、323因夹紧弹簧33的弹性而向相互闭合的方向被施加弹力。
以下,在沿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3个盖部件321、322、323中,将位于中央的附图标记为322的盖部件还称为中央盖,将该中央盖322的两侧的盖部件321、323还称为侧盖。另外,以下,在侧盖中,将附图标记为321的盖部件还称为第一侧盖,将附图标记为323的盖部件还称为第二侧盖。
接头30的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在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全长上延伸而形成。在该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调心槽31b,其用于将裸光纤2a彼此以能够对接连接(光连接)的方式相互高精度地定位调心;以及保持凹部31h(槽部),其保持整合体片36。
调心槽31b形成于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的与中央盖323对置的部分。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调心槽31b具有形成角度相互不同的一对内侧面31b3、31b4,具有宽度在深度方向上逐渐变窄的形状。图示例的调心槽31b为由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倾斜的平面即内侧面31b3、31b4构成的剖面呈V字形的槽。内侧面31b3、31b4与光纤2的外周面接触,并对该光纤2进行定位。
此外,调心槽31b的剖面形状可以是U字形、半圆形、矩形、宽度沿深度方向减小的梯形等任意形状。
如图7所示,在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的与第一、第二侧盖321、323对置的部分,形成有槽宽度比调心槽31b大的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在基座部件31长度方向上沿调心槽31b的延长线延伸形成。
在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与调心槽31b之间,形成有槽宽度随着从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向调心槽31b侧而变小的锥状的锥槽31e。各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经由上述锥槽31e与调心槽31b连通。
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将光纤2的未除去覆盖层2b的带覆盖层的部分(覆盖层部)定位成与通过调心槽31b定位时的裸光纤2a位于同一轴上。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整合体片36以及保持它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图1~图5中,接头30的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图3A的左右方向)为上述X方向,在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内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述Y方向。
如图1、图3A以及图3B所示,保持凹部31h是形成得比调心槽31b深的槽状的凹部,横切调心槽31b而形成,由此在长度方向(图3A的左右方向)上分割调心槽31b。即,保持凹部31h将调心槽31b分割为比保持凹部31h靠一端侧(图3A的右侧)的调心槽31b1、以及比保持凹部31h靠另一端侧(图3A的左侧)的调心槽31b2。
保持凹部31h的形成方向是与调心槽31b交叉的方向,例如是与调心槽31b垂直的方向(Y方向)。
此外,保持凹部31h只要是能够分割调心槽31b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槽状。保持凹部的俯视形状例如是X方向尺寸比Y方向尺寸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图3A所示,保持凹部31h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只要以能够供光纤2插通插通部37的方式限制整合体片36的X方向移动即可,例如可以形成得比整合体片36的厚度稍大。
保持凹部31h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尺寸只要以能够供光纤2插通插通部37的方式限制整合体片36的Y方向移动即可。
图示例的保持凹部31h形成为沿整合体片36的收纳部分的形状的形状,能够收纳整合体片36的大致一半。
保持凹部31h的X方向位置可以是相对于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C1在基座部件3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在图3A以及图4中,保持凹部31h位于比中央位置C1更靠右侧的位置。
在图4中,在整合体片36与保持凹部31h的靠中央位置C1侧的内表面31h1抵接的状态下,整合体片36的折射率整合体39(位置P1)与中央位置C1在X方向上的距离A1例如可以为0.2mm~1mm。
通过将距离A1设为0.2mm以上,能够将对接连接的一对光纤2的前端可靠地地载置于调心槽31b,提高调心的精度,减少连接损耗。另外,通过将距离A1设为1mm以下,能够防止因折射率整合体39的推压拉伸过度而导致的折射率整合体39的破损,使反射特性良好。
上述折射率整合体39的位置P1位于靠中央位置C1侧的面(图4的左面),是插通部37的中心轴所通过的位置P2的X方向上的位置。
在图4所示的折射率整合体39中,从扩径部37b侧观察,最薄部的表面(相当于插通部37的中央的位置P2)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位于比开放面37c浅的位置(图4中靠左)。
2根光纤2、2的对接连接位置可以是2根光纤2、2的前端间的折射率整合体39的厚度方向的中间点。
图5示出光纤2、2的前端间的折射率整合体39的厚度方向的中间点的X方向位置与中央位置C1一致的例子。
光纤2、2的对接点的X方向位置也可以不是中央位置C1,例如,在图4以及图5中,可以是比中央位置C1更靠左的位置,即,在2根的光纤2、2中,插入到接头30的光纤2A的前端位于越过中央位置C1而到达的位置。
光纤2、2若为超过接头30的元件31、32的长度的一半的长度,则即便在光纤2的长度存在少许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可靠的对接。
第一、第二侧盖321、323的对置面的与基座部件31的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对置的部位是将光纤2(1A、1B)的覆盖层部压入覆盖层部插入槽31c、31d的平坦的光纤按压面。
中央盖322的对置面322a的与基座部件31的调心槽31b对置的部位是将光纤2(1A、1B)的裸光纤2a压入调心槽31b的平坦的光纤按压面。
此外,图示例中,在基座部件31及压盖32中,仅在基座部件31形成有调心槽31b,但调心槽也可以形成于基座部件31与压盖32这两方,也可以仅形成于压盖32。
如图3B所示,在中央盖322的对置面322a形成有收纳整合体片36的一部分的收纳凹部322d。
收纳凹部322d是沿着与中央盖322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可以根据保持凹部31h的形成方向而形成。例如,与保持凹部31h相同,可以沿Y方向而形成。
若收纳凹部322d的间隔(X方向的尺寸)比保持凹部31h的间隔大,则组装接头30的操作变容易。
收纳凹部322d的X方向的位置是与保持凹部31h的X方向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整合体片36(整合体单元)具有:框体38,其具有供裸光纤2a插通的插通部37;以及折射率整合体39,其形成于插通部37内。
框体38形成为近似矩形板状。
插通部37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框体38而形成,具有:俯视时呈近似圆形的插通基部37a,其在框体38的第一面38a具有开口37a2;以及俯视时呈近似圆形的扩径部37b,其内径比插通基部37a大。扩径部37b在第二面38b(与第一面38a相反的面。框体38的一方的面)具有开口37b2。
插通基部37a的内径例如为0.2mm~0.5mm,扩径部37b的内径例如为0.5mm~1mm。
开放面37c是从插通基部37a的靠扩径部37b侧的端部37a3形成至扩径部37b的靠插通基部37a侧的端部37b3的面。开放面37c与扩径部37b的开口37b2相邻而形成,沿着与插通部37的轴向(X方向)交叉的面延伸。开放面37c例如可以是与面38a、38b平行的面。
此外,开放面37c也可以是越靠近插通基部37a而内径越小的锥状的倾斜面。
如图4所示,折射率整合体39在插通部37内堵住插通部37而形成为膜状。
折射率整合体39为沿着与光纤2在插通部37的插通方向(插通部37的轴向)交叉的面延伸的膜状。图示例的折射率整合体39大致沿着与插通部37的轴向大致垂直的面而形成,其厚度方向与插通部37的轴向一致。
折射率整合体39形成为膜状,因此通过沿厚度方向按压而容易发生延伸变形,从而到达调心槽31b(参照图5)。
折射率整合体39从插通基部37a形成至扩径部37b。具体而言,以与插通基部37a的内周面37a1、扩径部37b的内周面37b1以及开放面37c的几乎所有面接合的方式而形成。
折射率整合体39以堵住插通部37的方式形成,因此与插通部37的内周面在整周上接合,所以折射率整合体39相对于框体38的接触面积变大,粘合强度变高。因此,即便折射率整合体39被光纤2推压拉伸也难以从框体38剥离。
另外,插通部37不仅具有插通基部37a,还具有扩径部37b,因此与折射率整合体39的接触面积变大,所以粘合强度变高,折射率整合体39变得难以剥离。
开放面37c是与光纤2的插通方向(图4的左方向)交叉的面,因此在被光纤2推压拉伸时,折射率整合体39的剥离阻力变大,所以折射率整合体39变得难以从框体38剥离。
折射率整合体39与框体38接合的区域也可以不是内周面37a1、37b1及开放面37c的所有面。例如,对内周面37a1、37b1而言,可以不是整个区域,而是一部分区域。另外,折射率整合体39也可以仅与内周面37a1、开放面37c接合,也可以仅与内周面37b1、开放面37c接合。
折射率整合体39的靠第二面38b侧的面39b为越靠近插通部37的中央而形成得越深的弯曲凹面。在图4中,面39b是穿过扩径部37b的开口37b2的缘部37b4的剖面呈近似圆弧形的弯曲凹面。
该面39b相对于第二面38b呈凹面,因此对图4所示的未变形的折射率整合体39而言,即便框体38位于与保持凹部31h的内表面31h1(图4的左侧的面)抵接的位置,其也位于与调心槽31b(31b2)的端部31i(靠保持凹部31h侧的端部)分离的位置。
如图5所示,被光纤2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39,由于形成为越离开框体38而宽度越窄的形状,因此在相当于调心槽31b的端部31i的位置,宽度变得十分窄,不存在被端部31i强烈按压的情况。因此,折射率整合体39难以发生因钩挂于端部31i而被施加过大的拉伸力所导致的破损。
折射率整合体39的靠第一面38a侧的面39a也为越靠近插通部37的中央而形成得越深的弯曲凹面。该面39a是穿过插通基部37a的开口37a2的缘部37a4的剖面呈近似圆弧形的弯曲凹面。
折射率整合体39的两面是凹面,因此厚度越往中央越小,相当于插通部37的中央的位置P2最薄。
折射率整合体39需要具有折射率整合性。
折射率整合性是指该折射率整合体39的折射率与光纤2的折射率的接近程度。折射率整合体39的折射率越接近光纤2越好,但从避免菲涅尔反射导致的传送损耗减少的观点考虑,优选与光纤2的折射率之差为±0.1以内,更优选为±0.05以内。在对接连接的2根光纤2的折射率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优选2根光纤2的折射率的平均值与折射率整合体39的折射率之差位于上述范围内。
折射率整合体39能够弹性变形。作为折射率整合体39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系、环氧类、乙烯系、硅酮系、橡胶系、聚氨酯系、甲基丙烯系、尼龙系、双酚系、二醇系、聚酰亚胺系、氟化环氧系、氟化丙烯酸系等高分子材料。
折射率整合体39的肖氏硬度E(依据JISK6253)例如可以为30以下。由此,折射率整合体39在被光纤2按压时,能够实现足够的延伸变形。
折射率整合体39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0μm以下(例如10μm~50μm)。由此,能够准确地确定对接的光纤2A1、2B1的端部的位置,稳定初始特性,从而降低连接损耗。
上述厚度例如可以是折射率整合体39的与光纤2的前端抵接的部分的平均厚度,也可以是上述部分的最大或最小厚度。
上述厚度也可以是俯视时位于插通基部37a内的部分的厚度(上述部分的平均、最大或最小的厚度)。
折射率整合体39由于设置于调心槽31b内,因此设置于在长度方向上分割调心槽31b的位置。因此,折射率整合体39位于被调心槽31b引导的光纤2的行进路径(参照图5)。
折射率整合体39可以通过在将液状折射率整合材料滴至插通部37而在插通部37内形成为膜状之后将其固化而形成。
如图4所示,折射率整合体39在未变形状态下位于保持凹部31h内,但如图5所示,若被光纤2(2A)的前端2A1按压,则被推压拉伸至到达调心槽31b(31b2)上。
对光纤2A而言,优选不仅前端2A1位于调心槽31b(31b2)上,还包括前端2A1的附近部分在内的部分,也位于调心槽31b(31b2)上。附近部分例如是指距前端2A1例如0.01mm~0.5mm长度的部分。
由此,光纤2A1、2B1以高精度被调心,从而能够降低光纤2A1、2B1间的连接损耗。
如图7所示,夹紧弹簧33为侧板部33b以垂直于背板部33a的方式从细长板状的背板部33a的两侧在该背板部33a的长度方向全长上伸出的结构。
一对侧板部33b的一方与和基座部件31的与盖部件321、322、323对置的对置面31a相反的背面抵接,另一方的侧板部33b与和盖部件321、322、323的与基座部件31对置的对置面相反的背面抵接。夹紧弹簧33对基座部件30与盖部件321、322、323向使相互对置的对置面闭合的方向施加弹力。
夹紧弹簧33的一对侧板部33b被分为与接头30的压盖32的3个盖部件321、322、323分别对应的3个部分。与压盖32抵接的侧板部33b由分别形成于与第一侧盖321和中央盖322的边界、以及中央盖322和第二侧盖323的边界对应的位置的狭缝状的切入部33d,分割为与3个盖部件321、322、323对应的3个部分。与基座部件31抵接的侧板部33b由形成在与和盖部件321、322、323抵接的侧板部33b的切入部33d对应的位置的切入部33d,分割为与3个盖部件321、322、323对应的3个部分。
夹紧弹簧33具有保持第一侧盖321及基座部件31的第一夹紧弹簧部331、保持中央盖322及基座部件31的第二夹紧弹簧部332、以及保持第二侧盖323及基座部件31的第三夹紧弹簧部333。第一~第三夹紧弹簧部331~333作为相互独立的夹紧弹簧而发挥功能。
此外,对第一夹紧弹簧部331的一对侧板部标注附图标记331b,对第二夹紧弹簧部332的一对侧板部标注附图标记332b,对第三夹紧弹簧部333的一对侧板部标注附图标记333b。
接头30具有与3个夹紧弹簧部对应的3个夹紧部。
即,该接头30具有将第一侧盖321与基座部件31保持在第一夹紧弹簧部331的内侧的第一夹紧部、将中央盖322与基座部件31保持在第二夹紧弹簧部332的内侧的第二夹紧部、以及将第二侧盖323与基座部件31保持在第三夹紧弹簧部333侧的第三夹紧部。
3个夹紧部分别借助与各个夹紧部对应的夹紧弹簧部的弹性,能够将光纤把持固定在对开的元件(基座部件31(基座侧元件)与盖部件(盖侧元件))之间。
接头30的对开把持部件34具有向与夹紧弹簧33的背板部33a相反的一侧(开放侧)露出的侧面(开放侧的侧面)。在该开放侧的侧面开设有用于插入上述插入片41的插入片插入孔35。
该插入片插入孔35由在基座部件31以及3个盖部件321、322、323的对置面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的插入片插入槽31g、321c、322c、323c确保在基座部件31与盖部件321、322、323之间。
插入片插入孔35形成在与隔着中央盖322的沿基座部件31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的两侧对应的2个位置、第一侧盖321以及第二侧盖323的沿基座部件31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向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这4个位置。
如图9所示,接头30以夹紧弹簧33的背板部33a朝向上方、夹紧弹簧33的一对侧板部33b朝向侧壁部44的方式收纳于连接器支承部41内。因此,接头30以与夹紧弹簧33的背板部33a相反的一侧(开放侧)朝向底壁部43的方式收纳于连接器支承部41内。
光纤支架20具备支架基座体22、和将载置于该支架基座体22的上表面的光纤2(1A、1B)从上方按压的按压部件23。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插入部件50(50A、50B)以能够相互独立动作的方式安装于支承台40的底壁部43的下表面43b侧。
插入部件50(50A、50B)具备从轴支于支承台40的旋转轴部52延伸突出的插入部件主体53、和从插入部件主体53的基端部53a延伸突出的操作片54。
插入部件主体53具有剖面呈近似矩形的延伸突出体55、和形成于其上表面55a(靠支承台40侧的面)的插入片51、51。
对插入片51而言,以其厚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一致的朝向,在插入部件主体53的长度方向上空开间隔而突出地设置于2个位置。
第一插入部件50A的插入片51形成在能够插入到接头30的与第一侧盖321对应的1个位置、以及中央盖322的靠第一侧盖321侧的1个位置这2个位置的插入片插入孔35的位置(参照图6、图7)。
上述2个位置的插入片插入孔35位于接头30的大致比中央靠一端侧的位置。该位置是能够打开接头30的一端侧的位置,位于接头30的大致从中央至一端的范围内。
第二插入部件50B的插入片51形成于能够插入到接头30的中央盖322的靠第二侧盖323侧的1个位置、以及与第二侧盖323对应的1个位置这2个位置的插入片插入孔35的位置。
上述2个位置的插入片插入孔35位于接头30的大致比中央更靠另一端侧的位置。该位置是能够打开接头30的另一端侧的位置,位于接头30的大致从中央至另一端的范围内。
如图11所示,旋转轴部5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空开间隔而立设的一对突出板部52a,在突出板部52a形成有轴承口部52b。
在轴承口部52b插入有凸出状的轴部45d,该凸出状的轴部45d以向外侧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具有轴承口部52b的支承台40的端壁部45,由此插入部件50轴支于支承台40。
插入部件50能够以旋转轴部52为中心转动。即,插入部件50能够在如实线所示那样插入片51插入接头30的插入片插入孔35的位置(插入位置)、与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插入片51从接头30拔出的位置(拔出位置)之间任意地转动。
插入片51通过形成于支承台40的连接器支承部41的底壁部43的插入片通过口43c能够相对于接头30插入以及拔出。
操作片54以在与插入部件主体53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突出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在相对于插入部件主体53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突出。
图24是表示能够用作光纤2(1A、1B)的带空孔的光纤70的剖视图。
带空孔的光纤70具备芯71和包围其周围的包覆部72,在包覆部72内形成有沿光纤70的长度方向延伸存在的多个空孔73。空孔73例如相对于芯71排列为同心圆状。空孔73的数量、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带空孔的光纤例如能够提高光纤的光封闭效果、降低弯曲损耗。
在光纤连接器10A中,使用由固体折射率整合材料构成的折射率整合体39,因此即便在使用带空孔的光纤70的情况下也不存在折射率整合体39浸入空孔73内的情况,不会产生对光学特性的负面影响。此外,图24未图示覆盖层。
作为光纤2(1A、1B),也可以使用不带空孔的光纤。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光纤的连接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对在此所说明的光纤连接方法而言,首先进行将第一光纤1A插入接头30的第一光纤插入工序,接下来进行将第二光纤1B插入接头30的第二光纤插入工序。
(预备工序)
如图13A所示,将接头30收纳于连接器支承部41。
接头30可以以整合体片36位于比中央位置C1更靠第一支架支承部42A侧(图13A~图13D的右侧)的方式进行配置,也可以以整合体片36位于比中央位置C1更靠第二支架支承部42B侧(图13A~图13D的左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此,接头30以整合体片36位于比中央位置C1更靠第一支架支承部42A侧(图13A~图13D的右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使插入部件50(50A、50B)以旋转轴部52为中心转动来将插入片51插入元件31、32间。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若将插入片51插入于插入片插入孔35,则元件31、32被推开为能够供光纤1A、1B插入的程度。
在通过按压部件23将光纤1A、1B(光纤2)按压并把持于支架基座体22上之后(参照图9),通过未图示的覆盖层除去器除去光纤1A、1B的前端部分的覆盖层。根据需要使用光纤刀具(省略图示)来切除光纤1A、1B的前端部分,使光纤1A、1B为规定长度。
优选第一光纤1A从光纤支架20的前端突出的突出长度为,在该光纤支架20被支架定位机构48定位的状态下,从接头30的一端侧插入的第一光纤1A的前端到达接头30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C1的长度、或到达比中央位置C1稍靠另一端侧的位置的长度。
(第一光纤插入工序)
将供把持有第一光纤1A的光纤支架20载置的支架支承部42称为第一支架支承部42A(图13A~图13D的右侧的支架支承部42),将供把持有第二光纤1B的光纤支架20载置的支架支承部42称为第二支架支承部42B(上述图的左侧的支架支承部42)。
如图13A所示,将把持有第一光纤1A的光纤支架20载置于第一支架支承部42A上,并使该光纤支架20沿轨道机构47朝向接头30前进。第一光纤1A从接头30的一端侧插入元件31、32间,并被导入调心槽31b。
若光纤支架20的卡合突起24b、24b与支架定位机构48的卡合用凹部48d、48d卡合,则光纤支架20以及第一光纤1A被定位。
在光纤支架20前进的过程中,第一光纤1A沿调心槽31b行进,并插入整合体片36的插通部37,推压拉伸折射率整合体39。在光纤支架20以及第一光纤1A被定位的状态下,光纤1A的前端2c在比保持凹部31h更靠近第二支架支承部42B的位置配置于调心槽31b上。
参照图5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光纤2A(第一光纤1A)在调心槽31b内从右向左行进,从而前端2A1从插通基部37a侧插入插通部37内,并按压折射率整合体39。
未变形状态下位于保持凹部31h内的折射率整合体39,被光纤2A的前端2A1向左方推压拉伸,从而与前端2A1接触的部分和前端2A1一同到达调心槽31b(31b2)上。此时,对光纤2A而言,优选不仅前端2A1还包括其附近部分在内,均配置于调心槽31b(31b2)上。
在图5中,前端2A1大致到达中央位置C1,但前端2A1也可以到达越过中央位置C1而进一步向左行进的位置。
接下来,如图13B所示,若通过第一插入部件50A的操作片54的操作使第一插入部件50A转动,则插入部件主体53向离开接头30的方向移动,从而从接头30抽出插入片51。
若从接头30拔去第一接头用工具40的插入片51,则第一光纤1A通过接头30的夹紧弹簧33的弹性而把持固定于接头30的第一侧盖321与基座部件31之间、以及中央盖322与基座部件31之间。由此,光纤1A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此外,光纤1A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限制,并不局限于通过拔去插入片51将光纤1A把持固定于元件31、32间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若使第一插入部件50A转动,则插入部件主体53以基端部53a侧为中心而倾动,因此在两个插入片51中,位于插入部件主体53的前端侧的第一插入片51a比位于基端侧的第二插入片51b移动距离大,从而比较早地完成拔去。
(第二光纤插入工序)
如图13C所示,将把持有第二光纤1B的光纤支架20载置于第二支架支承部42B上,并使该光纤支架20沿轨道机构47向接头30前进。
第二光纤1B从接头30的另一端侧插入元件31、32间,并被导入调心槽31b。
若光纤支架20的卡合突起24b、24b与支架定位机构48的卡合用凹部48d、48d卡合,则光纤支架20以及第二光纤1B被定位。
在光纤支架20前进的过程中,第二光纤1B沿调心槽31b行进,从而隔着折射率整合体39与第一光纤1A前端抵靠。图13C以及图13D的P1是光纤1A、1B的对接位置。
参照图5对该过程进行说明。光纤2B(第二光纤1B)在调心槽31b内从左向右行进,从而在调心槽31b(31b2)上隔着折射率整合体39与光纤2A的前端2A1抵靠。
具体而言,对光纤1A、1B的前端彼此的抵靠是从第二光纤1B的前端部露出的裸光纤2a前端与从第一光纤1A前端部露出的裸光纤2a前端的对接。
由于第一光纤1A已固定于接头30,因此在使第二光纤1B与第一光纤1A抵靠(对接)时,第一光纤1A不会产生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
因此,能够防止因光纤1A、1B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动而施加过大的力导致折射率整合体39破损的情况。
在第二光纤1B,也可以在光纤支架20与接头30之间形成弯曲部2d。通过确认弯曲部2d的形成,能够通过目视观察来确认光纤1A、1B对接的情况。
接下来,如图13D所示,对第二插入部件50B的操作片54施加朝向接近支承台40的方向的按压力,从而使第二插入部件50B转动。第二插入部件50B向插入部件主体53离开接头30的方向移动,从而从接头30抽出插入片51。
若从接头30拔去插入片51,则第二光纤1B保持与第一光纤1A的对接状态,通过接头30的夹紧弹簧33的弹性而把持固定于接头30的第一侧盖321与基座部件31之间、以及中央盖322与基座部件31之间。
由此,光纤1A、1B以对接连接的状态把持固定于接头30。
接下来,打开光纤支架20的按压部件23,从而能够取下光纤1A、1B,进而从光纤连接用单元10取下接头30以及光纤1A、1B。
在上述预备工序中,也可以颠倒接头30的姿势。即,以整合体片36位于比中央位置C1更靠第二支架支承部42B侧(图13A~图13D的左侧)的方式将接头30收纳于连接器支承部41,并通过相同的工序也能够将光纤1A、1B连接起来。
此时,在第一光纤插入工序中,第一光纤1A的前端未到达整合体片36,而是位于比整合体片36靠近前的调心槽31b上。
从接头30抽出插入片51,从而将第一光纤1A把持固定于压盖32与基座部件31之间。由此,光纤1A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在第二光纤插入工序中,第二光纤1B边推压拉伸整合体片36的折射率整合体39,边在比保持凹部31h更靠近第一支架支承部42A的位置载置于调心槽31b,从而隔着折射率整合体39与光纤1A对接连接。
此时,由于第一光纤1A已固定于接头30,因此在使第二光纤1B与第一光纤1A抵靠时,第一光纤1A不会产生位置偏移。因此,能够防止因光纤1A、1B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动而对射率整合体39施加过大的力导致折射率整合体39破损的情况。
在光纤连接器10A中,光纤1A、1B隔着被光纤1A前端或光纤1B前端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39而对接连接,该光纤1A、1B前端被调心槽31b定位调心,因此能够实现连接损耗的减少。
与此相对地,在光纤1A、1B未到达调心槽31b而在保持凹部31h内对接的情况下,光纤1A、1B的前端未被调心槽31b定位,因此容易引起轴心位置的偏差,从而存在连接损耗变大的担忧。
另外,根据上述光纤连接方法,利用光纤1A前端或光纤1B前端推压拉伸折射率整合体39的同时,通过调心槽31b隔着折射率整合体39对光纤1A、1B的前端进行定位调心,因此能够实现连接损耗的减少。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从扩径部37b侧(第二面38b侧)观察的折射率整合体39的表面的深度位置并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情况,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从扩径部37b侧观察,最薄部(相当于插通部37的中央的位置P2)的表面可以位于与开放面37c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参照图14),也可以位于比开放面37c深的位置(图15参照)。
图16是表示作为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整合体片36A的立体图。整合体片36A的框体38A的插通部37A的插通基部37d1以及扩径部37e1的俯视形状为矩形。
对该整合体片36A而言,通过将插通基部37d1以及扩径部37e1以与剖面V字形的调心槽31b的最深部匹配的方式配置角部,由此能够使被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39的形状为与调心槽31b对应的形状。因此,折射率整合体39难以与调心槽31b的端部(例如图4的端部31i)抵接。
图17A~图17C是表示作为整合体片的其他例的整合体片36B的立体图。整合体片36B的框体38B的插通部37B与图4所示的整合体片36的不同点在于,在插通基部37d2的两面侧分别形成有扩径部37e2。
该整合体片36B是在厚度方向上对称的构造,因此具有不会发生弄错表面和背面的误操作的优点。
图22以及图2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光纤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光连接器110的立体图。
光连接器110是现场组装型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电缆131的终端,从而将光纤电缆131的光纤2与内置光纤62连接起来。
光纤电缆131例如是以使光纤2和具有挠性的线状的抗张力体(省略图示)相互平行的方式被合成树脂制的外皮133一同覆盖而成的。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朝向金属箍61的接合端面61b的方向称为前方,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另外,对与第一实施例的接头30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光连接器110具备套筒状的握持部91、设置于握持部91内的插头框92,设置于插头框92内的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安装于插头框92的后侧外壳140、以及向前方对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施加弹力的弹簧153。
光连接器110例如是SC型光连接器(JISC5973所制定的F04型光连接器)。插头框92以及后侧外壳140作为支承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支承体而发挥功能。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是将夹紧部63组装于内插固定光纤62(内置光纤62)的金属箍61的后侧而构成的,该夹紧部63对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从后侧插入且与内置光纤62后端抵靠的光纤2前端部进行把持固定并维持光纤62、2彼此的对接连接状态。
夹紧部63是本发明的机械接头的第二实施例,具备从金属箍61的凸缘部64向后侧延伸突出的基座部件65(后侧延伸突出片65)(基座侧元件)与盖部件66、67(盖侧元件)、将上述基座部件65与盖部件66、67一并保持于内侧的夹紧弹簧68、以及具有折射率整合体39的整合体片36。
夹紧部63能够在基座部件65与盖部件66、67之间夹住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和与内置光纤62后端抵靠的光纤2前端部而将它们把持固定。
将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后端对接连接的光纤2还称为插入光纤2。
内置光纤62被内插在与金属箍61的轴线同轴地贯通设置于金属箍61的小孔即光纤孔61a,并通过使用粘合剂的粘合固定等固定于金属箍61。因此,金属箍61作为在夹紧部63的前侧相对于夹紧部63对内置光纤62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而发挥功能。
内置光纤62的前端的端面在金属箍61前端(末端)的接合端面61b露出。
在金属箍61的后端部一体化形成有绕周设置(突出地设置)于其外周的凸缘部64。
夹紧部63构成为将从凸缘部64向金属箍61后侧延伸突出的后侧延伸突出片65与盖部件66、67一并保持于夹紧弹簧68的内侧。
在后侧延伸突出片65的面对盖部件66、67的对置面65a(槽形成面)形成有:调心槽69a,其在金属箍61的光纤孔61a的后方延长线上对内置光纤62的后侧突出部62a进行定位;保持凹部131h(槽部),其保持整合体片36;以及覆盖层部收纳槽69b,其从调心槽69a的后端向后方延伸。
在后盖部件67的对置面67a,在与后侧延伸突出片65的覆盖层部收纳槽69b对应的位置延伸形成有覆盖层部收纳槽69c。
在前盖部件66形成有面对后侧延伸突出片65的对置面65a的平坦的对置面66a。
如图18、图20以及图21A所示,保持凹部131h为槽状的凹部,横切调心槽69a而形成,从而在长度方向上分割调心槽69a。因此,设置于保持凹部131h内的整合体片36的折射率整合体39以分割调心槽69a的方式设置。
保持凹部131h的形成方向是与调心槽69a交叉的方向,例如为与调心槽69a垂直的方向。
保持凹部131h大约能够收纳整合体片36的一半。
保持凹部131h在夹紧部63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为比内置光纤62的后端62b更向上述长度方向的后方偏移的位置。
保持凹部131h内的整合体片36的折射率整合体39与内置光纤62的后端62b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例如可以为0.2mm~1mm。
如图21B所示,在前盖部件66的对置面66a形成有收纳整合体片36的一部分的收纳凹部66b。收纳凹部66b是沿着与前盖部件66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可以根据保持凹部131h的形成方向而形成。例如,与保持凹部131h相同,可以沿垂直于调心槽69a的方向而形成。
在后侧延伸突出片65与盖部件66、67之间可拔去地插入有接头用工具80的插入片81(参照图22)。
插入片81经由握持部91的插入片插通孔91a、插头框92的插入片插通孔92a、以及后侧外壳140的躯体部141e的插入片插通孔141b而能够插入夹紧部63的后侧延伸突出片65与盖部件66、67之间。
后侧外壳140具有:止动环部141,其具有套筒状的躯体部141e;固定部件接受部143,其向后方延伸突出;插入辅助滑动部145,其引导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的前进;以及阻止罩146(光纤定位机构),其阻止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
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由光纤电缆131终端、和固定于该终端的卡止用固定部件120构成。
接下来,对光连接器110向光纤电缆131终端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使载置于插入辅助滑动部145的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前进,从而将从光纤电缆131终端突出的光纤2送入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调心槽69a。
此时,光纤2边推压拉伸整合体片36的折射率整合体39,边在比保持凹部131h更靠近前方的位置载置于调心槽69a,从而隔着折射率整合体39与内置光纤62的后端62b对接连接。
此时,由于内置光纤62固定于金属箍61,因此内置光纤62不会产生位置偏移。因此,不存在因光纤2、6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变动而对折射率整合体39施加过大的力导致折射率整合体39破损的情况。
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通过前进而收纳于固定部件接受部143内侧。
若转动阻止罩146覆盖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则能够使后退限制片146f与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的阻止用固定部件120的后端抵接,从而限制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的后退。另外,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通过与后侧外壳140内的凸部等(省略图示)抵接而被限制前进。
由此,带固定部件的电缆终端131a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被确定,从而能够保持光纤2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的对接连接状态。
若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夹紧部63拔去插入到后侧延伸突出片65与盖部件66、67之间的插入片81,则通过夹紧弹簧68的弹性,能够将光纤2前端的裸光纤2a把持固定在后侧延伸突出片65与盖部件66、67之间。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光纤2与带夹紧部的金属箍60的内置光纤62的对接连接状态。
在光连接器110中,光纤2、62隔着被光纤2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39而对接连接,该光纤2、62的端部被调心槽69a定位调心,因此能够实现连接损耗的减少。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图1等所示的整合体片36与接头30的基座部件31以及压盖32独立,但整合体片36也可以与基座部件31或压盖32一体地形成框体38。
如图25A以及图25B所示,在基座部件31的调心槽31b(31b2)的内表面可以形成有切口31k。
切口31k在比保持凹部31h更靠中央位置C1侧(光纤2、2的对接位置侧)的调心槽31b(31b2)与保持凹部31h相邻而形成。
切口31k为扩大调心槽31b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切口31k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是具有随着接近保持凹部31h而内径逐渐变大的锥状的内表面的形状。
切口31k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与保持于调心槽31b(31b2)的光纤2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中心轴、且垂直于调心槽31b的剖面(YZ剖面)呈近似半圆形的形状。
切口31k的内表面例如可以是倾斜角度(相对于YZ面的倾斜角度)越往径向外侧越小的形状(扩边形状)。优选切口31k的外缘31k1位于比调心槽31b的端缘部31b5更靠外侧的位置。
切口31k的最大宽度W1(最大内径)比调心槽31b的宽度W2大。
此外,上述切口的内表面也可以是沿圆锥面延伸的形状。
根据图25A以及图25B所示的构造,在调心槽31b形成有与保持凹部31h相邻的切口31k,因此能够避免被光纤2推压拉伸的折射率整合体39与调心槽31b的端缘部抵接。
由此,能够防止折射率整合体39在被推压拉伸时因被调心槽31b的端缘部施加过大的拉伸力而导致折射率整合体39破损。
上述切口的形状只要是扩大调心槽31b的内部空间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25A以及图25B所示的形状。图26所示的切口31j具有宽度比调心槽31b大的扩径部31m。
扩径部31m例如也可以为具有沿圆柱面的内表面延伸的形状,该圆柱面具有大致与保持于调心槽31b(31b2)的光纤2的中心轴一致的中心轴。扩径部31m(切口31j的外缘)在全长范围内位于比调心槽31b更靠外侧的位置。
扩径部31m的最大宽度W3(最大内径)比调心槽31b的宽度W2大。
阶梯差面31n是由调心槽31b与扩径部31m的宽度尺寸的差形成的、沿YZ平面的面。
通过形成切口31j,能够防止折射率整合体39在被推压拉伸时因被调心槽31b的端缘部施加过大的拉伸力而导致折射率整合体39破损。
另外,折射率整合体39不仅可以形成于插通部37内,也可以以一部分伸出至第二面38b上的方式形成。
在本发明中,机械接头的调心槽可以形成于一对元件中的任一方或两方。在图1等所示的接头30中,调心槽31b仅形成于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但调心槽也可以形成于基座部件31的对置面31a与压盖32的对置面(例如对置面322a)这两方,也可以仅形成于压盖32侧。
在调心槽形成于压盖32的情况下,优选在压盖32形成在长度方向上分割调心槽的保持凹部(槽部)。
在图1等所示的光纤连接器10A中,使用将由折射率整合材料构成折射率整合体39形成在框体38内的整合体片36,但也可以取代整合体片36,而使用由折射率整合材料构成的(例如板状的)折射率整合体。

Claims (11)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机械接头,其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以及导入机构,其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框体,该框体具有供所述光纤插通的插通部,在该插通部内将所述折射率整合体形成为膜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部具有插通基部、和内径比所述插通基部大且在所述框体的一方的面具有开口的扩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与开放面接合而形成,所述开放面是在所述插通基部与所述扩径部之间面对所述开口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的肖氏硬度E在30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射率整合体的厚度在5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光纤偏离所述槽部0.2mm~1mm而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心槽的、比所述槽部靠所述光纤的对接位置侧的位置形成与所述槽部相邻的切口,
所述切口以扩大所述调心槽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而形成。
9.一种机械接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
该机械接头与导入机构一起使用,该导入机构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10.一种光纤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机械接头和导入机构,所述机械接头具有至少在一方的对置面形成了调心槽的一对元件,所述导入机构向所述机械接头从该机械接头的两端分别导入光纤以在所述调心槽上进行对接,
在所述机械接头中,在具有所述调心槽的一方的所述元件设置在长度方向上分割所述调心槽的槽部,在该槽部配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固体折射率整合体,
使被所述导入机构分别导入的光纤彼此,在所述调心槽上的偏离所述槽部的位置,隔着被一方的光纤的前端推压拉伸的所述折射率整合体而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导入机构将两根所述光纤导入所述调心槽时,将两根所述光纤中的一方的光纤从所述元件的一端侧导入所述调心槽,并将所述一方的光纤的前端固定于所述一对元件之间后,
将两根所述光纤中的另一方的光纤从所述元件的另一端侧导入所述调心槽,从而使所述另一方的光纤隔着所述折射率整合体与所述一方的光纤对接。
CN201510181108.XA 2014-04-22 2015-04-16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5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8596 2014-04-22
JP2014088596A JP5923548B2 (ja) 2014-04-22 2014-04-22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および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5116A CN105005116A (zh) 2015-10-28
CN105005116B true CN105005116B (zh) 2016-11-30

Family

ID=54377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110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5116B (zh) 2014-04-22 2015-04-16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23548B2 (zh)
CN (1) CN105005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682B (zh) * 2020-10-30 2023-04-07 桂林东衡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aoc跳线推尾套的专用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1929A (en) * 1989-05-12 1991-02-12 Amp Incorporated Index matching film
JP3983377B2 (ja) * 1998-05-14 2007-09-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2004264755A (ja) * 2003-03-04 2004-09-24 Hitachi Cable Ltd 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
EP2418524A1 (en) * 2003-11-19 2012-02-15 Tomoegawa Paper Co., Ltd.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optical connection method
JP4332490B2 (ja) * 2003-11-19 2009-09-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光学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光学接続方法
JP2006221031A (ja) * 2005-02-14 2006-08-24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学接続構造
JP2007298783A (ja) * 2006-05-01 2007-11-15 Tokyo Tsushinki Kogyo Kk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JP4915243B2 (ja) * 2007-01-15 2012-04-11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
JP2009265243A (ja) * 2008-04-23 2009-11-12 Tomoegawa Paper Co Ltd 光学接続構造および光学接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5116A (zh) 2015-10-28
JP5923548B2 (ja) 2016-05-24
JP2015206952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1448A1 (en) Fiber optic splitter module
US20110280535A1 (en) Splice holder
KR100282683B1 (ko) 광파이버 어레이 접속장치
US20160291261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with optical path direction changer
JP4065749B2 (ja) 光ファイバ切断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切断方法
JP2001033654A (ja) ファイアバ光コネクタの清掃機構
CN105005116B (zh) 光纤连接器,机械接头以及光纤连接方法
CN106605159B (zh) 光纤连接构造、光纤连接器
JP2013047803A (ja)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CA2859345A1 (en) Optical connector suitable for field assembly
CN109561940A (zh) 用于医疗对象的无菌容器
EP3287824A1 (en) Multi-core optical connector
CN108369320A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10061089B2 (en) Fiber optic component holding device for fibers in side-by-side contact
US11092751B2 (en) Stackable adapter housing for opposing MT ferrules
KR101180962B1 (ko) 현장 접속형 광섬유 커넥터
JP2016136675A (ja) 筐体保持構造、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クレドール
KR101513190B1 (ko) 현장조립형 광어댑터
CN209014245U (zh) 检测治具和屏幕检测设备
CN103543498A (zh) 光纤整线装置
US10088631B1 (en) Optical module package
US829785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N216648748U (zh) 一种盲插充电结构
JP6278863B2 (ja) コネクタ
CN219017057U (zh) Pos设备下载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