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5672A -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5672A
CN104995672A CN201480008990.1A CN201480008990A CN104995672A CN 104995672 A CN104995672 A CN 104995672A CN 201480008990 A CN201480008990 A CN 201480008990A CN 104995672 A CN104995672 A CN 104995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p
distribution
data
differential data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89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5672B (zh
Inventor
新康孝
山岸信敏
铃木孝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95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5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6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38Electronic ma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Updating thereof
    • G01C21/3804Creation or updating of map data
    • G01C21/3859Differential updating map dat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具备: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12)、分发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部(137)、模式储存部(13)、以及分发对象提取部(141)。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储存更新前与更新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数据、和呈若不预先更新则该地图要素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要素的数据作为地图差分数据。模式储存部对于储存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亦即分发模式,预先储存多种模式。分发对象提取部根据多种分发模式,从地图差分数据中,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部分发提取出的地图差分数据和与该地图差分数据呈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

Description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本公开主张于2013年4月1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3-085994号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进行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包括该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更新例如道路等的地图要素之前的版数(以下,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差分作为地图差分数据向车辆导航装置分发的技术。在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车辆导航装置中,通过该地图差分数据更新地图数据。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不是以将地图数据的层分割成多个区划的区划单位生成的地图差分数据,而将以地图要素单位生成的地图差分数据向车辆导航装置分发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尝试了对于有依存关系的地图要素的更新双方,早在版本不同的地图数据中的地图要素的更新之前分组来生成地图差分数据,以免使道路网络产生不匹配。所谓依存关系是指,处于若在更新某地图要素的情况下不预先更新,则该地图要素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关系。
若能够以地图要素单位更新地图数据,则从通信尺寸的限制、通信费用的观点来看,能够认为按照每个用户、每种状况需要更新的程度不同。例如,认为有相对于在某用户、状况中,不需要反映到道路的变更中狭窄的街道的变更,而在其他的用户、状况中,需要反映到狭窄的街道的变更的情况。除此以外,还认为有相对于在某用户、状况中,不需要进行交叉点名称的声音数据的追加,而在其他的用户、状况中,需要进行交叉点名称的声音数据的追加的情况等。因此,认为需要能够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的服务。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中,对于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未进行考虑,所以实现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较困难。
另外,在想实现能够分发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的情况下,有要避免花费对该每个组合分别设置不同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的成本的情况的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95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并且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具备: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分发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部、模式储存部、以及分发对象提取部。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储存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也将呈若在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情况下不预先更新则该地图要素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要素的数据作为地图差分数据储存。模式储存部对于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亦即分发模式,预先储存多种模式。分发对象提取部根据储存于模式储存部的多种分发模式,从储存于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的地图差分数据中,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部分发由分发对象提取部提取出的地图差分数据和与该地图差分数据呈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
根据上述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能够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并且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包括: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提供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数据保有装置,其为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目标。
根据上述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能够得到与上述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通过参照附图以及下述的详细的描述会变得更加清楚。其附图: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的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地图数据迁移的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地图要素的依存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a)至图5(c)是表示地图数据迁移的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管理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模型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顺序图。
图9是表示模型表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公开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的概略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包括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更新管理服务器2、以及导航装置3。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相当于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
<2.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如图1所示,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具备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地图差分数据库(DB)12、表储存部13、以及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经由通信网在与更新管理服务器2、导航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
地图差分DB12储存地图差分数据。因此,地图差分DB12相当于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所谓地图差分数据是指对于地图数据(基本地图)产生更新的必要的部分的数据,地图数据表示地图要素的配置方式。因此,地图差分数据是配置方式从基本地图产生了变更的部分的地图要素的数据。
地图要素是构成地图数据的各种要素,例如是表示道路形状、POI(Points Of Interest:标示点)、背景、名称的声音、文本、图像(2D图像、3D图像、多边形图像)等的数据。地图差分DB12为储存从未图示的外部服务器提供的地图差分数据的构成即可。对于地图差分数据,以后进一步详述。
表储存部13储存将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目标分类成多个区分而得的每个分发目标分类的管理表。对于管理表,以后详述。另外,表储存部13储存模型表。对于模型表,以后详述。
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将由CPU、ROM、RAM、备用RAM、I/O等(均未图示)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而且,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通过根据从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存储于ROM的各种控制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
另外,作为图2所示功能模块,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具备差分数据提取部141、依存差分组提取部142、差分组ID发送部143、分组部144、分发数据生成部145、数据URL发送部146、以及分发部147。对于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中的处理的详细后述。
<2-1.地图差分数据>
这里,对储存于地图差分DB12的地图差分数据进行说明。地图差分数据是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差分。换言之,该差分是在各版本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的数据。例如,地图要素的更新通过道路的开通、关闭;设施的追加、删除、变更;交叉点、四周、道路等的名称的追加、删除、变更等产生。另外,地图差分数据被以将地图数据分割成多个的例如矩形的区划单位管理。对各区划被赋予了区划ID。
在地图差分数据中,作为一个例子,按照每个被更新的版本,对于被更新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组(差分组),依次赋予了确定该差分组的ID(以下,差分组ID)。差分组在例如被更新的地图要素是夹着交叉点的道路区间的情况下,为表示道路区间的路段数据以及节点数据这样的道路形状数据、以及该道路区间的属性数据的集合。另外,在被更新的地图要素是交叉点的情况下,为表示交叉点的节点数据以及与交叉点连接的路段数据这样的道路形状数据、以及该道路区间的属性数据的集合。
属性数据是道路区间、交叉点所附带的数据,有引导时的关于引导的数据(以下,引导数据)、关于交通信息的分发的数据。作为引导数据的一个例子,是通过某交叉点时的引导时的引导数据的情况下,有作为表示该交叉点的名称的声音数据、文本数据的索引的数据等。
另外,地图差分数据中也包含有地图要素彼此的依存关系的数据。此外,也可以为依存关系的数据储存于与地图差分DB12不同的存储器的构成。对于地图差分数据的生成,为以与公知的方法相同的方式生成的构成即可。例如,为通过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相同的方法生成的构成即可。以下,进行依存关系的说明。
<2-2.依存关系>
所谓依存关系是指,处于若在更新某地图要素(以下,第一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情况下不预先更新其他的地图要素(以下,第二地图要素)的数据,则第一地图要素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关系。这里,使用图3进行依存关系的说明。在图3中,对从初版地图数据开始,按第2版地图数据、第3版地图数据的顺序进行了地图数据的更新的情况下的地图差分数据中的依存关系进行说明。
在从生成了初版地图数据的最初敷设有道路区间“a”~“d”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生成了包含有道路区间“a”~“d”的初版地图数据。在道路区间“e”~“h”从该状态开通的情况下,生成了将道路区间“e”~“h”的追加反映到初版地图数据的第2版地图数据。以下,将表示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e”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1,将表示道路区间“f”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2,将表示道路区间“g”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3,将表示道路区间“h”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A4。
如图3所示,道路区间“e”以从道路区间“c”分支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f”以从道路区间“e”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g”以与道路区间“b”交叉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h”以从道路区间“g”伸长的方式开通。
并且,在道路区间“i”~“l”从该状态开通的情况下,生成了将道路区间“i”~“l”的追加反映到第2版地图数据的第3版地图数据。以下,将表示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i”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1,将表示道路区间“j”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2,将表示道路区间“k”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3,将表示道路区间“l”的数据以及其属性数据的组作为差分组B4。
如图3所示,道路区间“i”以从道路区间“f”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j”以从道路区间“i”伸长的方式开通,道路区间“k”、“l”的各个以从道路区间“g”伸长的方式开通。
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f”如果没有道路区间“e”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f”与道路区间“e”之间有道路区间“f”将道路区间“e”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差分组A1与差分组A2呈依存关系。以下,将依存对象称为“亲”,将进行依存的一侧称为“子”。若用亲子表示差分组A1与差分组A2的依存关系,则差分组A1为“亲”、差分组A2为“子”。
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h”如果没有道路区间“g”的追加则为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h”与道路区间“g”之间也有道路区间“h”将道路区间“g”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3为“亲”、差分组A4为“子”的依存关系。
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i”如果没有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f”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f”与道路区间“i”之间也有道路区间“i”将道路区间“f”作为依存对象的跨版本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2为“亲”、差分组B1为“子”的依存关系。
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j”如果没有道路区间“i”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i”与道路区间“j”之间也有道路区间“j”将道路区间“i”作为依存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B1为“亲”、差分组B2为“子”的依存关系。
另外,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中,道路区间“k”、“l”如果没有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亦即道路区间“h”的追加则为从其他的道路区间孤立的状态,所以在道路区间“k”、“l”与道路区间“i”之间也有道路区间“k”、“l”将道路区间“h”作为依存对象的跨版本的依存关系。因此,有差分组A4为“亲”、差分组B3、B4为“子”的依存关系。此外,在差分组B3与差分组B4之间没有依存关系。
如图4所示,差分组A1~A4、B1~B4的依存关系追朔到关于不同的版本的差分组。具体而言,为从“亲”开始依次为A1-A2-B1-B2、A3-A4-B3/B4这样的依存关系。在储存于地图差分DB12的地图差分数据中也包含有这种依存关系的设定的信息。
将相同的版本中的差分组的集合的单位称为发布。发布从版本旧的地图数据开始被计数1次、2次。表示在第2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的差分组的集合为发布次数是1次的发布1,在第3版地图数据中被更新的地图要素的差分组的集合为发布次数是2次的发布2。发布1由差分组A1~A4构成,发布2由差分组B1~B4构成。
此外,在图3中,对在道路区间作为地图要素被更新的情况下的依存关系进行了说明,对于道路区间以外的地图要素也相同。例如,在设施作为地图要素被更新的情况下,也为若该设施所面向的道路区间未先被更新则该设施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情况下,在该设施与该道路区间之间有依存关系。另外,在显示作为某场所的图像数据这样的引导数据作为地图要素被更新的情况下,也为若该引导数据使用的图像数据未先被更新则该引导数据变得不匹配的情况下,在该引导数据与该图像数据之间有依存关系。
<2-3.管理表>
接着,对储存于表储存部13的管理表进行说明。管理表按照每个将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目标分类成多个区分的分发目标分类设置。管理表相当于分发模式以及用途区别分发时间点,表储存部13相当于模式储存部。作为一个例子,分发目标分类为按照每个使用导航装置3的车辆的制造商、汽车销售商的分类。
例如在管理表中,对于进行分发的差分组(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该差分组的更新内容、该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该差分组的依存对象建立了关联。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相当于用途区别分发时间点。在进行分发的差分组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不同的情况下,各分发目标分类的管理表为关于不同的差分组的管理表。
差分组的更新内容有“网络(以下,NW)变更”、“节点属性变更”、“路段属性变更”、“形状变更”、“引导数据变更”等。“NW变更”是路段的追加、删除和与此相关的节点、规定的变更。“节点属性变更”是节点的属性的变更。“路段属性变更”是道路种类等的不与NW相关的路段的属性的变更。“形状变更”是路段的形状、节点的位置的变更。“引导数据变更”是道路名称变更等的引导数据的变更。此外,差分组的更新内容并不局限于上述,也有关于背景、POI、图像、声音等的内容,但为了方便,这里省略。
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有“不指定(通常时)”、“带时间条件”、“带区域条件”、“带已分发条件”、“被依存时(依存参照时)”、“路径搜索时(目的地设定时)”、“引导时”等。
“通常时”是导航装置3中的后述的ACC电源接通时、目的地设定时这样的分发时间点。“带时间条件”是在导航装置3中,在满足指定的时间以后、指定的期间这样的时间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对于分发时间点“带时间条件”,在预先判明的期间变更的差分组为设定的对象。“带区域条件”是在导航装置3中,在满足指定的区域这样的空间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带已分发条件”是在依存对象的差分组已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情况下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对于分发时间点“带时间条件”以及“带区域条件”,为在满足条件的状态下ACC电源接通时的情况下进行分发的构成即可。
“依存参照时”是在依存关系中自身为“亲”的“子”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目的地设定时”是在导航装置3中在进行路径搜索的情况(换句话说,目的地设定时)下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引导时”是在导航装置3中需要进行使用了引导数据的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对于分发时间点“引导时”,包括引导数据的差分组为设定的对象。
分发时间点对于相同的差分组,也为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设定的构成即可。此外,既可以为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对于相同的差分组设定有相同的分发时间点的构成,也可以为设定有不同的分发时间点的构成。另外,分发时间点并不局限于上述,也有现在地移动时、即时、PC下载时等,但为了方便,这里省略。
在差分组的依存对象中,在该差分组的依存对象的差分组存在的情况下,设置有依存对象的差分组的差分组ID。依存对象存在根据上述的依存关系确定即可。
这里,使用图5(a)~图6(b)进行对于管理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分发目标分类是X公司的车辆的用户和Y公司的车辆的用户的情况为例进行以下的说明。
图5(a)~图5(c)是表示地图数据迁移的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假设,图5(a)示出2010年春的地图数据,图5(b)示出2010年秋的地图数据,图5(c)示出2011年春的地图数据。另外,图5(a)~图5(c)中的白圈表示没有位置修正的节点,黑圈表示有位置修正的节点,线段表示路段。
图5(b)的ID11~ID14是针对2010年春的地图数据的2010年秋的地图数据的差分组。ID11的更新内容是路段属性变更,由3根路段构成。ID12的更新内容是形状变更,由4根路段和一个节点构成。ID13的更新内容是形状变更,由1根路段构成。所谓ID12以及ID13的形状变更,示出在图5(a)中是波浪线的道路被变更为直线的情况。ID14的更新内容是根据道路开通的NW变更,由4根路段和4个节点构成。
图5(b)的ID21~ID22是针对2010年秋的地图数据的2011年春的地图数据的差分组。ID21的更新内容是根据道路开通的NW变更,由11根路段和9个节点构成。ID22的更新内容是根据人行道开通的NW变更,由5根路段和6个节点构成。
对于图5(a)~图5(c)所示的地图数据的迁移,使作为分发目标的地图差分组的组合在图6(a)所示的X公司的车辆的面向用户管理表(以下,X公司管理表)和图6(b)所示的Y公司的车辆的面向用户管理表(以下,Y公司管理表)不同。此外,对于管理表中的分发结果,因为是按照每个分发目标亦即导航装置3不同的信息,所以实际上不储存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而储存于更新管理服务器2。然而,这里为了方便说明,附加到用于对储存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管理表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而言,ID11~ID14、ID21~ID22的差分组中,相对于在X公司管理表中,将ID11~ID14、ID21作为分发对象,在Y公司管理表中,将ID11~ID14、ID21~ID22作为分发对象。在管理表中,每次得到关于新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差分组,均追加关于其中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的设定。在图6(a)和图6(b)的例子中,ID11~ID14的差分组是被追加到2010年秋的差分组,ID21~ID22的差分组是被追加到2011年春的差分组。
另外,在管理表中,对于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按照每个差分组设定分发时间点。在图6(a)和图6(b)的例子中,分发时间点“通常时”与ID11、ID14、ID21、ID22的差分组建立关联,分发时间点“依存参照时”与ID12、ID13的差分组建立关联。
分发时间点“通常时”是如上所述在ACC电源接通时等被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因此,ID11、ID14的差分组在该差分组的设定被追加到管理表的2010年秋的、成为对象的车辆的ACC电源接通时等被分发。另外,ID21、ID22的差分组在该差分组的设定被追加到管理表的2011年春的、成为对象的车辆的ACC电源接通时等被分发。
另外,分发时间点“依存参照时”是如上述所述在依存关系中自身为“亲”的“子”的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进行分发的分发时间点。因此,ID13的差分组在依存关系中相当于自身的“子”的ID21的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被分发。ID21的差分组如上述所述在2011年春被分发,所以ID13也在2011年春被分发。图6(a)和图6(b)的管理表的“2010秋”、“2011春”的项目相当于分发结果。此外,也可以为在管理表中不包括分发结果的构成。
另外,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不同的分发目标分类的管理表间对于相同的差分组,设定相同的分发时间点的构成,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于相同的差分组,在不同的分发目标分类的管理表间设定不同的分发时间点。由此,能够使用单一的地图差分DB12,进行将相同的差分组在不同的分发时间点分发给不同的分发目标的服务。
<2-4.模型表>
接着,对于储存于表储存部13的模型表进行说明。模型表是表示地图差分数据的各类别的子类别、与每个分发目标要求地图差分数据的状况(以下,要求状况)的分发该子类别的地图差分数据的区域(以下,分发区域)的对应关系的表。模型表是管理表中的分发时间点“通常时”的情况下的对于差分组的分发定义的表。因此,模型表也相当于分发模式。模型表例如按照每个上述的分发目标分类设置。
所谓地图差分数据的子类别是指将地图差分数据的类别进一步细分化而得到的类别。例如,地图差分数据的类别有道路形状、背景、POI、图像、声音等。上述的更新内容的“NW变更”、“节点属性变更”、“路段属性变更”、“形状变更”、“引导数据变更”全部是关于类别“道路形状”的子类别。
另外,若列举道路形状为例,则子类别有关于高速道路的主线的“广域NW1”、关于高速道路的出入口(IC)、连接点(JCT)、关于服务区域(SA)的“广域NW2”、关于国道、县道的“详细NW”、关于狭窄的道路的“狭窄的街道”等。此外,高速道路也可以置换为快速公路、高速公路。另外,“详细NW”也可以为关于国道、县道、乡道的道路形状。
要求状况有后述的ACC电源接通时、目的地设定时等。另外,分发区域有全国、作为基点的位置周边20km的范围、作为基点的位置周边10km的范围等。作为基点的位置在ACC电源接通时为用户位置,在目的地设定时为用户位置以及目的地。在目的地设定时也设定有经由地的情况下,经由地也相当于作为基点的位置。此外,这里示出的类别、子类别、要求状况、以及分发区域的区分方法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
以下,使用图7进行关于模型表的一个例子的说明。此外,在图7的例子中,为了方便,根据类别“道路形状”的子类别“广域NW1”、“广域NW2”、“详细NW”、“狭窄的街道”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中,列举要求状况是ACC电源接通时和目的地设定时这两种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要求状况是ACC电源接通时的情况和是目的地设定时的情况下,对于分发区域“全国”,将类别“道路形状”的差分组中,子类别“广域NW1”、“广域NW2”的差分组定义为分发对象。另外,对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20km”,将类别“道路形状”的差分组中,子类别“详细NW”定义为分发对象。并且,对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10km”将类别“道路形状”的差分组中,子类别“狭窄的街道”定义为分发对象。
由此,对于子类别“广域NW1”、“广域NW2”的差分组,分发了全国的差分组,而另一方面,对于子类别“详细NW”的差分组,只分发了相当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20km”的差分组。并且,对于子类别“狭窄的街道”的差分组,只分发相当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10km”的差分组。
这样,通过使用模型表,能够按分成多个阶段的区域,分发与分发目标的状况对应的差分组。
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在ACC电源接通时和目的地设定时,作为分发对象的子类别与分发区域的对应关系相同的情况的例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按照每种要求状况,使作为分发对象的子类别与分发区域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为按照对于不同的分发目标分类的模型表,使要求状况、作为分发对象的子类别、以及分发区域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构成。
由此,能够一边使用单一的地图差分DB12,一边进行将相同的差分组在不同的分发时间点分发给不同的分发目标的服务,并且,能够分发与要求状况、分发区域对应的差分组。
<3.更新管理服务器2>
返回图1,更新管理服务器2具备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更新管理DB22、以及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经由通信网在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导航装置3之间进行通信。
更新管理DB22储存用于辨别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已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地图差分数据的辨别用信息。作为辨别用信息,为例如储存已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版本信息的构成。这是因为,如果知道已分发的版本信息,则也能够辨别已分发的差分组。另外,也储存已分发的差分组ID。
作为版本信息,例如能够使用发布次数。以下,列举使用发布次数作为版本信息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已分发的发布次数为所有的地图要素的分发结束的发布次数即可。更新管理DB22在存在多个导航装置3的情况下,按照各导航装置3的用户储存辨别用信息。
此外,作为用于辨别已分发的地图差分数据的辨别用信息,也可以对于已分发的差分组(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设置标志,使得能够通过该标志辨别差分组是否已分发。
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将由CPU、ROM、RAM、备用RAM、I/O等(均未图示)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而且,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通过根据从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更新管理DB22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存储于ROM的各种控制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对于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中的处理的详细后述。
<4.导航装置3>
导航装置3既可以是车载的导航装置,也可以是可安装于车辆的便携式的导航装置。另外,在导航装置3是便携式的情况下,导航装置3既可以为在利用汽车、两轮摩托车、自行车等的车辆的移动时使用的构成,也可以为在携带导航装置3的用户的徒步移动时等使用的构成。以下,列举使用车载的导航装置作为导航装置3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导航装置3相当于地图数据保有装置。
在为使用移动终端作为导航装置3,从车辆的车载LAN等的系统获取信息的构成的情况下,导航装置3为通过与车辆的车载LAN等的系统进行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的公知的无线通信、利用USB连接等的有线通信这样的通信来获取信息的构成即可。
这里,对导航装置3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导航装置3具备通信装置31、位置检测器32、外部输入接口(I/F)部33、地图DB34、显示装置36、声音输出装置37、操作开关组38、远程控制器终端(以下遥控器)39、遥控传感器40、以及控制装置41。
通信装置31经由通信网在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更新管理服务器2之间进行通信。作为通信装置31,能够采用例如信息通信所使用的DCM(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数据通信模块)这样的车载通信模块等的各种模块。
位置检测器32具有用于均公知的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以及基于来自卫星的电波检测本装置的位置的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卫星测位系统的接收机,依次检测本装置的用户的现在位置(以下,用户位置)。例如,用户位置为由纬度、经度表示的坐标。此外,既可以用上述的传感器中的一部分构成位置检测器32,也可以为使用其他的传感器的构成。
外部输入I/F部33是用于控制装置41从安装于车辆的ECU、传感器获取车辆状态的信息的接口。例如,车辆状态的信息经由车载LAN等从安装于车辆的ECU、传感器被输入至外部输入I/F部33。作为车辆状态的信息的一个例子,有辅助(ACC)电源的接通断开的信号等。
地图DB34存储于例如SD卡等的存储卡。地图DB34储存例如上述的初版地图数据这样的地图数据。储存于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既可以为控制装置41通过后述的通信装置31从未图示的数据处理中心下载等来获取的构成,也可以为预先储存的构成。
显示装置36例如能够进行全彩色显示,能够使用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另外,声音输出装置37由扬声器等构成,基于控制装置41的指示输出引导声音等。
操作开关组38使用例如与显示装置36成为一体的触摸开关或者机械开关等,通过开关操作向控制装置41进行各种功能的操作指示。在遥控器39设置有多个操作开关(未图示),通过开关操作经由遥控传感器40将各种指令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41,从而能够对于控制装置41执行与操作开关组38相同的功能。
控制装置41将由CPU、ROM、RAM、备用RAM等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而且,控制装置41根据从通信装置31、位置检测器32、外部输入I/F部33、地图DB34、操作开关组38、遥控传感器40输入的各种信息,执行各种处理。对于控制装置41中的处理的详细后述。
<5.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中的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
接下来,使用图8的顺序图进行关于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中的处理的流程的说明。
<t1.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导航装置3)>
首先,导航装置3的控制装置41进行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t1)。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在检测到规定的触发的情况下进行。规定的触发例如是本车辆的ACC电源接通、导航装置3中的目的地设定。本车辆的ACC电源接通根据经由外部输入I/F部33获取到的ACC电源的接通断开的信号检测即可。
此外,规定的触发也可以是向交叉点等的规定地点的接近等。另外,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并不局限于在检测到规定的触发的情况下进行的构成,也可以为定期进行的构成、每次新检测用户位置均进行的构成等。
在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中,将用于利用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以及更新管理服务器2提取更新导航装置3的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所需的地图差分数据的信息(以下,提取用信息)经由通信装置31发送至更新管理服务器2。
作为一个例子,在检测到本车辆的ACC电源接通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由位置检测器32检测到的用户位置、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的版本、以及用于确定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的提取用信息。用于确定发送源的识别信息既可以是车辆ID,也可以是导航装置3、通信装置31的设备ID,但以下列举是通信装置31的设备ID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检测到目的地设定的情况下,发送包括由位置检测器32检测到的用户位置、目的地的坐标(纬度、经度)、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的版本、以及设备ID的提取用信息。在也进行了经由地的设定的情况下,发送也包括经由地的坐标(纬度、经度)的提取用信息。以下,将检测到本车辆的ACC电源接通的情况的处理区别为ACC接通时,将检测到目的地设定的情况的处理区别为目的地设定时。
<t2.指定信息决定处理(更新管理服务器2)>
若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接收提取用信息,则进行指定信息决定处理(t2)。在指定信息决定处理中,根据接收到的提取用信息,决定发送至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指定信息。例如指定信息是作为基点的纬度经度、发布次数、提取用信息所包含的设备ID。在指定信息决定处理中,判断提取用信息所包含的地图数据的版本是否和与储存于更新管理DB22的已分发的发布次数对应的版本相同。而且,在相同或者旧的情况下,使用该发布次数作为指定信息的发布次数。此外,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为预先具有关于地图数据的版本与发布次数的对应关系的信息的构成。
另一方面,在提取用信息所包含的地图数据的版本比与储存于更新管理DB22的已分发的发布次数对应的版本更新的情况下,使用与地图数据的版本对应的发布次数作为指定信息的发布次数。提取用信息所包含的地图数据的版本比与已分发的发布次数对应的版本更新的状况有用户购入新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作为储存于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的情况等。
在ACC接通时的指定信息决定处理中,决定包括用户位置的纬度、经度、发布次数、以及设备ID的指定信息。在目的地设定时的指定信息决定处理中,决定包括用户位置的纬度、经度、目的地的纬度、经度、发布次数、以及设备ID的指定信息。在也进行了经由地的设定的情况下,决定也包括经由地的纬度、经度的指定信息。
<t3.指定信息发送处理(更新管理服务器2)>
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进行将在上述的指定信息决定处理中决定的指定信息经由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向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发送的指定信息发送处理(t3)。
<t4.差分数据提取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若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差分数据提取部141接收指定信息,则进行差分数据提取处理(t4)。差分数据提取部141相当于分发对象提取部。
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根据接收到的指定信息、上述的管理表、以及上述的模型表,从储存于地图差分DB12的地图差分数据中,提取向更新管理服务器2发送差分组ID的差分组。作为一个例子,差分组的提取如以下那样进行。
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根据指定信息所包含的设备ID确定分发目标分类。分发目标分类的确定为如以下那样进行的构成即可。例如,在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存储器预先储存将设备ID和分发目标分类建立了关联的表(分发目标分类表)。差分数据提取部141根据指定信息所包含的设备ID,参照分发目标分类表,从而确定与设备ID对应的分发目标分类。
另外,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根据与确定出的分发目标分类对应的管理表、模型表,提取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具体而言,提取作为分发对象包含于与确定出的分发目标分类对应的管理表的差分组,且在该管理表中实际的时间点相当于建立了关联的分发时间点的差分组。并且,在分发时间点“通常”的差分组的情况下,提取与在与确定出的分发目标分类对应的模型表中被定义的要求状况以及分发区域的条件一致的差分组。
这里,列举与确定出的分发目标分类对应的管理表是图6(a)的管理表,与确定出的分发目标分类对应的模型表是图7的模型表的情况为例,示出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的提取的一个例子。
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的候补为管理表所包含的ID11~ID14、ID21的差分组。对于分发时间点“依存参照时”的ID12、ID13的差分组,若在依存关系中相当于自身的“子”的差分组不为分发时间点则不成为提取的对象。对于ID12的差分组,在管理表中不包含有相当于“子”的差分组,所以不成为提取的对象。对于ID13的组,在管理表包含有相当于“子”的ID21的差分组,所以在ID21为分发时间点的情况下,成为提取的对象。
对于分发时间点“通常时”的ID11、ID14、ID21的差分组,在与在模型表中被定义的要求状况以及分发区域的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成为提取的对象,在不与该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成为提取的对象。
在ACC接通时的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将指定信息所包含的用户位置的纬度、经度作为成为起点的位置确定分发区域。分发区域为在以成为起点的位置为中心的规定的矩形范围(以下,要求矩形范围)至少包含有区划的一部分的由上述的区划ID表示的构成即可。规定的矩形范围在分发区域“全国”的情况下为地图的全范围即可。另外,在分发区域“作为基点的位置周边20km”、“作为基点的位置周边10km”的情况下,为例如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为20km、10km的范围即可。而且,提取作为分发区域确定出的区划ID所示的区划内所包含,并且,次数比指定信息所包含的发布次数多的发布所包含的差分组。
在图7的模型表的例子中,在符合子类别“广域NW1”、“广域NW2”的差分组的情况下,位于分发区域“全国”的差分组成为提取的对象,所以不管差分组位于哪均为提取的对象。另外,在符合子类别“详细NW”的差分组的情况下,仅在差分组位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20km”的区划的情况下成为提取的对象。并且,在符合子类别“狭窄的街道”的差分组的情况下,仅在差分组位于分发区域“用户位置周边10km”的区划的情况下成为提取的对象。
在目的地设定时的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将指定信息所包含的用户位置的纬度、经度以及目的地的纬度、经度作为成为起点的位置来确定分发区域。此外,在指定信息也包含有经由地的纬度、经度的情况下,经由地的纬度、经度也作为成为起点的位置来确定分发区域。另外,在目的地设定时的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也可以为实施从用户位置到目的地的路径搜索,搜索出的路径所在的区划也作为分发区域确定的构成。路径搜索为根据公知的路径搜索方法进行的构成即可。
<t5.依存差分组提取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依存差分组提取部142进行提取与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差分组呈依存关系的差分组的依存差分组提取处理(t5)。在依存差分组提取处理中,从次数比上述的指定信息所包含的发布次数多的发布所包含的差分组中,提取与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差分组呈依存关系的差分组(以下,依存差分组)。
此外,在相同的差分组作为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差分组的依存差分组被重复提取的情况下,将重复的差分组作为对象外。
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差分组未被提取的情况下,为视为没有差分组而将结果返回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构成即可。在没有差分组的情况下,不进行t5以后的处理。
<t6.差分组ID发送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差分组ID发送部143进行差分组ID发送处理(t6)。在差分组ID发送处理中,将在差分数据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差分组以及在依存差分组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依存差分组的差分组ID经由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向更新管理服务器2发送。
<t7.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更新管理服务器2)>
若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接收差分组ID,则进行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t7)。在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中,提取接收到的差分组ID所示的差分组中的未分发给导航装置3的差分组(以下,未更新差分组)。作为一个例子,通过从接收到的差分组ID中提取除了储存于更新管理DB22的已分发的差分组ID以外的差分组ID,来提取未更新差分组。
在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中未提取出未更新差分组的情况下,为视为没有未更新差分组而将结果返回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构成即可。在没有未更新差分组的情况下,不进行t7以后的处理。
<t8.未更新差分组发送处理(更新管理服务器2)>
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进行未更新差分组发送处理(t8)。在未更新差分组发送处理中,将在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未更新差分组的差分组ID经由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向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发送。以下,将未更新差分组的差分组ID称为未更新组ID。未更新差分组相当于未更新数据。
<t9.记录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若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接收未更新组ID,则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分组部144进行记录处理(t9)。在记录处理中,根据上述的依存关系的设定的信息,使在未更新差分组提取处理中提取出的未更新差分组中,在相同的发布次数中呈依存关系的未更新差分组彼此成组。将成组的未更新差分组彼此的汇总称为记录。
<t10.分发数据作成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分发数据作成部145进行分发数据生成处理(t10)。在分发数据生成处理中,以收纳在规定的通信尺寸内的方式从关于更旧的版本的记录依次排列在记录处理中成组的记录来生成分发数据。所谓更旧的版本的记录,能够换句话说为发布次数更小的记录。
规定的通信尺寸被任意地规定,例如是3MB等。另外,分发数据以压缩后的通信尺寸收纳在规定的通信尺寸内的方式生成即可。对于未收纳在规定的通信尺寸内的记录,从剩余的记录中关于更旧的版本的记录开始依次排列来生成下个分发数据。
<t11.数据URL发送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数据URL发送部146进行数据URL发送处理(t11)。在数据URL发送处理中,将在上述的分发数据生成处理中生成并储存于存储器的表示分发数据的地址的数据URL以及分发数据所包含的未更新组的差分组ID经由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向更新管理服务器2发送。
<t12.数据URL中继处理(更新管理服务器2)>
若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接收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发送的数据URL,则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进行数据URL中继处理(t12)。在数据URL中继处理中,将接收到的数据URL经由管理服务器侧通信部21向导航装置3发送。
另外,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为将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发送的差分组ID作为已分发的差分组ID储存于更新管理DB22的构成即可。此外,管理服务器侧控制部23对于分发结束的发布次数的差分组ID从更新管理DB22删除。
<t13.差分数据获取处理(导航装置3)>
若导航装置3的控制装置41接收从更新管理服务器2发送的数据URL,则控制装置41进行差分数据获取处理(t13)。在差分数据获取处理中,对接收到的数据URL所示的地址进行访问,要求储存于该地址的分发数据的发送。
<t14.分发处理(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
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提取服务器侧控制部14的分发部147进行分发处理(t14)。在分发处理中,将在上述的差分数据获取处理中要求的分发数据经由提取服务器侧通信部11向导航装置3分发。在分发处理中,在分发数据生成处理中生成的分发数据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从包括关于更旧的版本的记录的分发数据依次分发。
<t15.更新处理(导航装置3)>
在导航装置3的控制装置41接收到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分发的分发数据后,控制装置41进行更新处理(t15)。在更新处理中,在导航装置3中,每次从地图DB34读出根据地图数据进行引导的应用程序中需要的地图数据,均合成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和之前接收到的分发数据(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分发数据,进行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的更新。具体而言,通过将根据分发数据所包含的地图差分组的变更的变更反映到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来进行地图数据的更新。
此外,在分发数据生成处理中生成的分发数据也可以为储存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以外的服务器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差分数据获取处理中,为导航装置3对储存有分发数据的服务器要求分发数据的发送,储存有分发数据的服务器分发分发数据的构成即可。
在图8的顺序图中,列举导航装置3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存储有地图DB34的存储卡与PC连接,通过该PC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并将地图差分数据储存到存储卡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连接了存储有地图DB34的存储卡的PC相当于地图数据保有装置。
在作为该构成的情况下,提取用信息发送处理为在接受到利用PC的操作输入部要求地图差分数据的下载的主旨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将提取用信息从PC发送至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处理即可。作为提取用信息,使用PC从存储卡读出的地图DB34的地图数据的版本以及确定用户的识别信息(以下,用户ID)即可。
另外,在为代替导航装置3利用PC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构成的情况下,在模型表中被定义的分发区域的区域为“全国”和“地方”等即可。分发区域“地方”是用户的居住目的地的地方。此外,也可以为代替分发区域“地方”,使用用户的居住目的地的省亦即分发区域“省”的构成。为用户的居住目的地的地方、省与用户ID相关联预先存储在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的存储器的构成即可。
在为代替导航装置3利用PC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构成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为在模型表追加利用PC接受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的”PC-DL”的项目作为要求状况的构成即可。
<8.实施方式1的总结>
根据实施方式1的构成,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设置有不同的管理表、模型表,所以能够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因此,能够使用单一的地图差分DB12,向不同的分发目标,分发不同的差分组、或者在不同的分发时间点分发相同的差分组、或者分发与要求状况、分发区域对应的差分组。
另外,也分发与由差分数据提取部141提取出的地图差分数据呈依存关系的地图差分数据,所以能够在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更新中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其结果,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并且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9.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设置有不同的管理表、模型表的构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管分发目标分类如何都设置有单一的管理表、模型表的构成。但是,在该情况下,在模型表中,按照每种要求状况,按分发区域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
由此,能够使用单一的地图差分DB12,并且根据分发目标的要求状况,分发不同的差分组。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10.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管理表中设定有分发时间点的构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管理表中不设定有分发时间点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为将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的分发时间点例如一律作为上述的分发时间点“通常”的构成即可。
<11.变形例3>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设置有模型表的构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设置有模型表的构成。换句话说,也可以为即使要求状况、分发区域不同,在作为分发对象的差分组(换句话说,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也不设置区别的构成。在该情况下,为按照每个分发目标分类必须设置不同的管理表的构成即可。
<12.变形例4>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包括分别独立的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以及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构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包括具有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和更新管理服务器2的功能的服务器的构成。换句话说,也可以为包括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和更新管理服务器2一体化的服务器的构成。
<13.变形例5>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不包括每次地图数据被更新均根据更新前后的地图数据生成地图差分数据的服务器(以下,地图差分数据生成服务器)的构成,但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包括地图差分数据生成服务器的构成。另外,也可以为地图差分数据生成服务器与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1、更新管理服务器2一体化的构成。
上述的公开包括如下的方式。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1具备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12、分发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部137、模式储存部13、以及分发对象提取部141。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12储存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12也将呈若在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情况下不预先更新则该地图要素变得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要素的数据作为地图差分数据储存。模式储存部13对于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亦即分发模式,预先储存多种模式。分发对象提取部141根据储存于模式储存部的多种分发模式,从储存于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的地图差分数据中,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部137分发由分发对象提取部141提取出的地图差分数据和与该地图差分数据呈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
由此,根据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亦即多种分发模式,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因此,能够仅通过根据分发目标切换分发模式,来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因此,即使不按照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分别设置不同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也能够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另外,也分发与由分发对象提取部提取出的地图差分数据呈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所以能够在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更新中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其结果,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并且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另外,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包括:上述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1;以及地图数据保有装置3,其为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目标。该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100使用上述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1,所以由此,也不使更新后的地图要素间的关系产生不匹配,并且能够抑制成本地进行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不同的多个模式的分发。
本公开根据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应理解为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并且,各种组合或方式、甚至在这些组合或方式中包括一要素、更多要素、或者更少要素的其他的组合或方式也属于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

Claims (7)

1.一种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具备:
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12),其储存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且所述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也将处于若在更新所述地图要素的数据的情况下不预先更新则该地图要素会与其他的地图要素不匹配的依存关系的依存对象的地图要素的数据作为所述地图差分数据储存;
分发部(137),其分发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模式储存部(13),其针对作为分发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的组合亦即分发模式,预先存储多种模式;以及
分发对象提取部(141),其根据储存于所述模式储存部的多种分发模式,从储存于所述地图差分数据储存部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中,提取与分发目标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所述分发部分发由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提取出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和与该地图差分数据处于所述依存关系的所述依存对象的地图差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储存部预先储存将所述分发目标分类成多个区分而得的每个分发目标分类的所述分发模式,
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根据储存于所述模式储存部的所述分发模式,提取与所述分发目标属于所述分发目标分类的哪个区分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储存部按所述分发目标要求所述地图差分数据的状况,预先储存根据范围分成多个阶段的每个区域的所述分发模式,
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根据储存于所述模式储存部的所述分发模式,按分成多个阶段的所述区域,提取与所述分发目标的状况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储存部按照每个所述分发目标分类,预先储存根据范围分成多个阶段的每个区域的所述分发模式,
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根据储存于所述模式储存部的所述分发模式,按分成多个阶段的所述区域,提取与所述分发目标属于所述分发目标分类的哪个区分对应的作为分发对象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地图差分数据的用途设定的、被分类成多个的分发的时机亦即用途区别分发时机按照每个所述地图差分数据预先设定,
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在提取所述地图差分数据的情况下,提取所设定的所述用途区别分发时机符合欲分发的时机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储存部预先储存将所述分发目标分类成多个区分而得的每个分发目标分类的所述分发模式,
所述用途区别分发时机按照每个所述分发目标分类预先设定,
所述分发对象提取部在提取所述地图差分数据的情况下,提取根据所述分发目标属于所述分发目标分类的哪个区分规定的所述用途区别分发时机符合欲分发的时机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并且,根据储存于所述模式储存部的所述分发模式,提取与所述分发目标属于所述分发目标分类的哪个区分对应的所述地图差分数据。
7.一种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1);以及
地图数据保有装置(3),其成为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前的版本的地图数据与更新地图要素的数据之后的版本的地图数据的地图要素的数据的差分亦即地图差分数据的分发目标。
CN201480008990.1A 2013-04-16 2014-04-09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5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5994 2013-04-16
JP2013085994A JP6052035B2 (ja) 2013-04-16 2013-04-16 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PCT/JP2014/002028 WO2014171109A1 (ja) 2013-04-16 2014-04-09 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5672A true CN104995672A (zh) 2015-10-21
CN104995672B CN104995672B (zh) 2017-08-04

Family

ID=5173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89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95672B (zh) 2013-04-16 2014-04-09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52035B2 (zh)
CN (1) CN104995672B (zh)
WO (1) WO20141711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89A (zh) * 2020-01-10 2020-10-3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638B2 (ja) 2013-04-16 2017-06-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地図差分抽出サーバ
JP6036509B2 (ja) 2013-04-16 2016-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装置、地図データ保有装置、更新管理サーバ、及び地図差分抽出サーバ
JP6801987B2 (ja) * 2016-06-14 2020-12-16 株式会社ゼンリン 送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8119B2 (ja) * 2002-06-05 2005-09-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情報配信装置
JP4847044B2 (ja) * 2005-05-12 2011-12-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地図データ配信装置、通信端末および地図配信方法
JP2008185416A (ja) * 2007-01-29 2008-08-14 Aisin Aw Co Ltd 地図情報配信システム
JP5189838B2 (ja) * 2007-12-27 2013-04-24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地図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地図データ配信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EP2498057B1 (de) * 2011-03-10 2015-11-11 Technisat Digital Gmbh Verfahren zum Aktualisieren der Landkartendaten einer Navigationseinrichtung und Navigationseinrichtung
JP2014020852A (ja) * 2012-07-16 2014-02-03 Aisin Aw Co Ltd 地図情報更新システム、地図情報更新装置、地図情報更新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070008B2 (ja) * 2012-09-24 2017-0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地図データ配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89A (zh) * 2020-01-10 2020-10-30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路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71109A1 (ja) 2014-10-23
JP6052035B2 (ja) 2016-12-27
CN104995672B (zh) 2017-08-04
JP2014209149A (ja)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924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map differential data
CN102362156B (zh) 地图数据更新系统、地图数据更新方法
CN105164742B (zh) 地图差分数据配送系统、地图差分数据配送装置、地图数据保有装置、更新管理服务器以及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
CN102341836B (zh) 地图发布服务器、地图信息终端、及使用它们的地图发布系统
CN101611292B (zh) 道路地图数据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0582669C (zh) 地图数据更新方法
CN1782666B (zh) 信息更新设备、信息分发设备、信息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US986476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pdating a digital map
CN1670482B (zh) 导航装置
CN102080961A (zh) 用于部分地更新地图层的导航系统及方法
CN102901508B (zh) 地图差别数据生成装置和方法
CN104995671A (zh)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车辆用导航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方法
CN105164496A (zh) 地图数据存储装置、地图数据更新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2636176A (zh) 车辆导航装置和方法
CN104995672A (zh)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以及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
CN101799297A (zh) 用于处理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发布服务器以及方法
CN113465610A (zh) 信息处理装置、路径引导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22332A (zh) 地图差分数据分发系统、地图差分数据分发装置、地图数据保有装置、更新管理服务器、以及地图差分提取服务器
JP703247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経路案内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804059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WO2014208086A1 (ja) 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地図差分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
JP2021162341A (ja) 情報処理装置、経路案内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21162339A (ja) 情報処理装置、経路案内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