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2535A -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2535A
CN104982535A CN201510330404.1A CN201510330404A CN104982535A CN 104982535 A CN104982535 A CN 104982535A CN 201510330404 A CN201510330404 A CN 201510330404A CN 104982535 A CN104982535 A CN 104982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solid milk
milk
voidage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04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田活
大坪和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ji Co Ltd
Meiji Dai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eij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j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j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2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2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6Agglomerating or granulating milk powder; Making instant milk powder; Products obtain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CDAIRY PRODUCTS, e.g. MILK, BUTTER OR CHEESE; MILK OR CHEESE SUBSTITUTES; MAKING THEREOF
    • A23C9/00Milk preparations; Milk powder or milk powder preparations
    • A23C9/18Milk in dried and compressed or semi-solid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5Concentrates of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39Dry compositions
    • A23L2/395Dry compositions in a particular shape or for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airy Product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解性表现优异的固形奶(1)等食品,其具有:上表面(4),其具有平坦区域(2);下表面(8),其具有平行于平坦区域(2)的平坦区域(6);凹入部(10)和凹入部(12)之一或是两者,其中凹入部(10)设置在上表面上,凹入部(12)设置在下表面上。当食品同时具有被设置在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被设置在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占固形奶厚度w(18)的30%以上,所述固形奶只以奶粉作为原材料,是对通过压缩成型该奶粉而获得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后再进行干燥而得到的,空隙率为30%~60%,体积为2cm2~30cm2

Description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429706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7年10月17日,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入部的食品。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固形奶(即具有固定形状的乳制品)等食品,其表面上具有凹坑,因而具有易溶于常温水或温水中的性质(以下又称作“溶解性”)。
背景技术
在将粉粒状的食品等成型为固形物的产品设计研究中,有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研讨赋予固形物以机械强度,使其可以承受生产或流通时的冲击,以及赋予固形物以在水或口腔中的溃散性和溶解性。即理想情况是使其既保持所需的强度,同时又能确保较好的溃散性和溶解性,后者是为了改进各种各样的食品的使用方法和便捷性。
为了提高固形食品的溶解性,可以考虑采用如下方法:将固形物做的较小以增大其表面积;向食品中添加添加剂;提高其空隙率。但是如果制成小型固形物,则由于必须制造更多的数量才可以,所以其制造成本会增加,而且还不易于使用。如果向食品中添加添加剂,则会使其口味受到影响。而且,在配方奶粉中也不能增加添加剂。至于调整空隙率的方法,对各种各样的食品而言,要兼顾其强度和溶解性并非易事。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104619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外形上设有凹部的片剂,但是该片剂的凹部是割线,使该片剂易于掰开,而不是考虑用来提高其溶解性的。
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333236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沐浴用剂,其具有呈凸曲面形的内壁,并具有大致为倒立圆锥台形状的凹部。但该沐浴用剂不是食品。而且只在该沐浴用剂的表面中央部设置有一个凹部。
奶粉是通过除去牛奶等原料中的几乎全部水分而得到的,由于被除去的所述水分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因此奶粉的保存性得以提高。由于被除去水分之后,其体积和质量就会减小,因而其便于运输。如上所述,奶粉在保存性以及运输方面的优点较多。而且奶粉易溶于温水中。但是在温水等中溶解奶粉时,必须每次都要计量而使其适量。而且在计量奶粉、或是取出奶粉时,可能会产生奶粉飞散的情况。因此有人提议将奶粉制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形奶(参照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49-130189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以及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1-118280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但是在实际将奶粉制成固定形状时,不易于兼顾其强度和溶解性。即,即便将奶粉制成固定形状,也因其易于溃散而不易于使用,而且相比奶粉,现有技术固形奶的表面积较小,因而不易溶于温水中。因此人们期待溶解性较高、且具有规定硬度的固形奶。
而在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公昭49-4948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颗团形奶粉”,又公开了其要点:“由于颗团形奶粉的内部组织为多孔质而水易于渗入其中,因而将其放入温水中后会很容易溃散、分散而溶解”。但是该公报中的“颗团形奶粉”,是其与糖或葡萄糖的混合物,“也适于添加到咖啡、红茶等中使用”。即,其并非只以奶粉为原材料,也不可替代母乳而让婴幼儿食用。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104619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333236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49-130189号
【专利文献4】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1-118280号
【专利文献5】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公昭49-494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持其强度、且溶解性优良的固形奶等食品。
在成型加工固形奶时,如果只向其局部施加压力,就会产生固形奶破裂的问题。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固形奶具有平坦的表面。另外,由于必须提高固形奶的强度,所以优选方案是使固形奶的厚度保持一致。因此,固形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互相平行,并且都是平坦的。本发明基本上基于以下思路来制造固形奶:通过在所述固形奶的表面上设置规定的凹入部,使得即使是每颗质量在1克以上的较大的固形奶,也可以在维持其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溶解性。
即,本发明涉及具有凹入部的食品等,该食品(1)可溶解到水中,所述食品(1)具有:上表面(4),其具有平坦区域(2);下表面(8),其具有平坦区域(6),该平坦区域(6)平行于所述上表面上的平坦区域(2);凹入部(10)和凹入部(12)之一或是两者,其中凹入部(10)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而凹入部(12)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当所述食品同时具有设置在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设置在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而所述食品只具有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或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或者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
由于本发明的固形奶等食品具有上述凹入部,所以可以在维持其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溶解性。
而且本发明基于下述实施例中的思路来制造固形奶等食品,即:通过错开其上表面上和下表面上背对的凹入部的最深部,可大幅度提高食品的溶解性。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其优选实施方式是所述食品同时具有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以背对的方式设置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并以非正对而相互错开的方式设置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深位置(24)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的最深位置(26),其中凹入部(12)背对着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
如同后述实施例中所示,通过错开设置背对着的凹入部的最深位置,可以大幅度提高食品的溶解性。
由于考虑成型加工的工艺特点,通常的固形奶等都是平坦的。但本发明的思路是即使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就算在不具有平坦表面的情况下,也使该食品具有规定的凹入部,由此可在提高其溶解性的同时维持其硬度。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入部的食品。其优选实施方式是其为可溶解到水中的食品(1),所述食品(1)只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或者具有相对于所述食品(1)的重心呈中心对称关系的成对的凹入部(10、12),当所述食品只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时,所述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而当所述食品具有相对于所述食品的重心呈中心对称关系的成对的凹入部(10、12)时,其一个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另一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保持其强度,并且溶解性优良的固形奶等食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固形奶的基本构造。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其侧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只在上表面设置凹入部的固形奶的基本构造。图2(a)是其俯视图;图2(b)是其侧视图;图2(c)是其仰视图。
图3表示在上表面上以及下表面上各具有2个凹入部的固形奶。图3(a)是其俯视图;图3(b)是其仰视图。
图4表示具有中线的作为参考例的、被称为“扁平形”的固形奶。图4(a)是其示意图;图4(b)是其设计图;图4中的(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
图5表示凹入部呈半球形、被称为“球形”的固形奶。图5(a)是其示意图;图5(b)是其设计图;图5(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
图6表示凹入部呈较浅梯台形、被称为“浅梯台形”的固形奶。图6(a)是其示意图;图6(b)是其设计图;图6(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
图7表示凹入部呈较深梯台形、被称为“深梯台形”的固形奶。图7(a)是其示意图;图7(b)是其设计图;图7(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
图8表示错开背对着的凹入部的最深位置、被称为“螺旋桨形”的固形奶。图8(a)是其示意图;图8(b)是其设计图;图8(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图8(d)是图8(a)沿A-A'线剖切的剖面图;图8(e)是图8(a)沿B-B'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9表示被称为“浅坑形”的固形奶。图9(a)是其示意图;图9(b)是其设计图;图9(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图9(d)是将图9(b)沿A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10表示被称为“深坑形”的固形奶。图10(a)是其示意图、图10(b)是其设计图、图10(c)是其上冲头的顶端部和下冲头的顶端部、图10(d)是将图10(b)沿A线剖切的剖面图、图10(e)是图10(a)沿B-B'线剖切的剖面图、图10(f)是图10(a)沿C-C'线剖切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凹坑的容积和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平均值的图表。图11(a)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图11(b)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但是对于“球形”而言,其空隙率均为48.5%。
图12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凹坑的最大深度和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平均值的图表。图12(a)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图12(b)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但是对于“球形”而言,其空隙率均为48.5%。
图13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3(a)是使用空隙率为46%和48%的“固形奶A”、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图13(b)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
图14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4(a)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图14(b)是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
图15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固形奶和颗粒品的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5(a)是使用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A”和颗粒品、且固形奶和颗粒品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图15(b)是使用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B”和颗粒品、且固形奶和颗粒品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在图15中,涂黑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而空白标记则表示空隙率为50%的“固形奶”。
图16是表示各种形状的固形奶的溶解性的图表。图16(a)是使用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A”、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图16(b)是使用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B”、且固形奶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进行溶解性测定。在图16中,涂黑圆圈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5%的“扁平形”品;空白圆圈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5%的“球形”品;涂黑三角标记表示空隙率为50.5%的“扁平形”品;而空白三角标记则表示空隙率为50.5%的“球形”品。
【符号说明】
1,食品(固形奶);2,平坦区域;4,上表面;6,平坦区域;8,下表面;10,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2,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4,上表面上的凹入部的最大深度;16,下表面上的凹入部的最大深度;18,食品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1.固形奶等食品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固形奶等。图1表示本发明的固形奶的基本构造。图1(a)是其俯视图;图1(b)是其侧视图;图1(c)是其仰视图。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凹入部的食品,该食品1可溶解到水中,所述食品1具有:上表面4,其具有平坦区域2;下表面8,其具有平坦区域6,该平坦区域6平行于所述上表面的平坦区域2;凹入部10和凹入部12之一或是两者,其中凹入部10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而凹入部12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当所述食品同时具有设置在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设置在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而所述食品只具有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或者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优选40%以上)。
所谓“溶解”,意为用水等来溶化具有固定形状的食品。也就是说,由于水等的渗透而使固形物的形状发生溃散,或者是相对于水等溶剂的状态,溶质成为单分子分散状态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泥浆液、胶状液、凝胶状液等。
所谓“可溶解到水中的食品”,意为溶解到水中再饮用的食品。这类食品优选为固形食品,且其体积优选在1㎝3以上。即,在本发明中,粉末状的食品不视为“可溶解到水中的食品”。作为“可溶解到水中的食品”,可以例举出固形奶、固形汤汁、固形调料、固形果汁、固形流食、固形营养食品或固形果冻(用水再次水合并呈冻胶状的食品)等,但从这些食品中优选的实例就是所谓的“固形奶”。固形奶由奶粉等制成固定形状而成。下面就以固形奶为主来说明“可溶解到水中的食品”。而对于固形奶以外的食品,也可以按在固形奶中所说明的方法,再结合公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所谓“平坦区域”,即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坦也可,只要其具有可以构成大致呈平面的部位即可。而所谓的“平行”,即使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也可,只要其相互面对而呈大致平行的状态即可。
所谓“凹入部”,是指为了提高固形奶等食品的溶解性而设置的凹坑,其深度通常是在1mm以上。如后述实施例中所示,优选凹入部10、12的容积之和在该食品体积的4%以上,如在6%以上则更为理想。而且,优选在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各设置1个或2个凹入部。另外,凹入部也可以呈割线形状。
图2表示本发明只在上表面上设置凹入部的固形奶等食品的基本构造。图2(a)是其俯视图、图2(b)是其侧视图、图2(c)是其仰视图。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像这样只在一个表面上设置凹入部。另外,只在一个表面上设置凹入部时,虽然例举该凹入部的数量为1个或者2个,但也可以是3个以上。优选此时凹入部的总容积在食品体积的4%以上,如在6%以上则更为理想。凹入部的形状可以采用半球形、圆台形、四棱锥形、六棱锥形、在半球形的凹入部中再设半个圆柱后的形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从提高溶解性或提高强度的角度考虑,从这些形状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形状即可。
图3表示在上表面上以及下表面上各具有2个凹入部的固形奶等食品。图3(a)是其俯视图、图3(b)是其仰视图。如图3中所示,在此形态的食品1中,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两边且呈对称状态的2个凹入部10a、10b。而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两边,且呈对称状态的2个凹入部12a、12b。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相互平行。如图3中所示,以背对的方式设置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优选以非正对而相互错开的方式来设置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深位置24、与同该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背对着的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的最深位置26。作为固形奶,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两边且对称的2个凹入部10a、10b。而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位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两边且对称的2个凹入部12a、12b。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相互平行。优选将各凹部设置为如下状态:以背对的方式来设置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a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a,以非正对而相互错开的方式来设置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a的最深位置24a与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a的最深位置26a,其中凹入部12a背对着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a。以背对的方式来设置所述上表面4上的另一凹入部10b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另一凹入部12b,以非正对而相互错开的方式来设置所述上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0b的最深位置24b与所述下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2b的最深位置26b,其中凹入部12b背对着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b。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将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a的最深位置24a与所述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a的最深位置26a之间所错开的距离,或者所述上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0b的最深位置24b与所述下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2b的最深位置26b之间所错开的距离称作“最深部的错开距离”,其中凹入部12a背对着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a,凹入部12b背对着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b。在本发明中,由于期望在保持固形奶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溶解性,因而例举使此“最深部的错开距离”在凹入部位长度的20%以上、80%以下,优选其为30%以上、70%以下。另外,当以食品在错开方向上的长度(图3中则为中线22的长度)为L时,则此“最深部的错开距离”例如在0.2L以上、0.7L以下,也可以是在0.3L以上、0.5L以下,或是在0.3L以上、0.4L以下。
在本发明中未特意图示下述情况,即,食品也可以不具有平坦表面、或是其具有曲面。具体例如为如下具有凹入部的食品:其为用于溶解于水中的食品1,而所述食品1只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或者在相对于所述食品的重心呈中心对称的位置上具有成对的凹入部10、12,当所述食品只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时,所述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当所述食品在相对于其重心呈中心对称的位置上具有成对的凹入部10、12时,一方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另一方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要在所述食品的厚度w18的30%以上。
即使是具有上述形状的食品,也由于其具有凹入部,因而可以获得规定的强度和溶解性。对于凹入部的最大深度,只要测量凹入部周边的平坦部位与最深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可。另外,所述“食品的厚度”,如果是球形食品则是指其直径,而在一般情况下,以食品放置在平面上时稳定性最高的状态,此时可将从该平面起、到该食品的最高位置的距离视作食品的厚度。
在这种形态的食品中,优选球形、橄榄球形、椭圆体状或卵形的食品,且具有凹入部10的表面位于所述食品的上半球部分或下半球部分。
本发明的固形奶等食品,只要其具有规定大小,对其形状不作特别的限定。就该固形奶的形状而言,其例如可以呈圆柱形、椭圆柱形、正方体形、长方体形、板形、球形、多棱柱形、多棱锥形以及多面体形等,从搬运便利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为圆柱形或者四棱柱形。而且为了防止固形奶等食品发生损坏,优选对其边角部分进行倒角加工。食品的形状也可以呈球形、橄榄球形、椭圆体形或者卵形。其形状如果呈圆盘形(圆柱形),则其受欢迎程度可能就会差些。但是通过采取将固形奶等食品制成曲面形状的方法,可以使人们喜爱或者提高其受欢迎程度。而且,固形奶等食品可以通过压缩成型法、湿式制造法、冻结干燥法成型,通过适当调整冲头或模具顶端的形状,可以获得任意形状的固形奶。
本发明的固形奶的空隙率优选为30%~60%(30%以上、60%以下)。空隙率越大,其溶解性会增强,但是其强度则会减弱。反过来,空隙率越小,其溶解性就越弱。空隙率的大小主要是通过调整压缩工序中的压缩力来调整的。而且在本发明中,空隙率可以是35%~50%,也可以根据用途而调整为30%~35%、30%~45%、40%~45%或者是40%~50%。另外,通过适当调整固形奶的空隙率、原材料中的脂肪含有率、水分含有率、压缩力、压缩速度、压缩停滞时间(处于最大压缩位移的状态所维持的时间)、游离脂肪的含量、加湿条件以及干燥条件等,可以使其同时具有较高的空隙率与优良的溶解性和强度。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固形奶空隙率例如可以大于50%且在65%以下,也可以大于50%且在60%以下,也可以大于50%且小于60%,也可以大于50%且在58%以下,也可以大于50%且在55%以下。另外,空隙率也可以为55%~65%、55%~60%、或者55%~58%。通过调整而使其空隙率处于上述范围之内,可以解决后述的脂肪上浮问题,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固形奶。所谓“空隙率”,意为粉粒的表观体积中的空隙占其总体积的比率(例如,参照角川书店在平成元年(1989年)发行的、宫岛孝一郎编辑的《医药品的开发》(第15卷)第240页),更具体地讲,“空隙率”是指在后述试验例中通过测定固形奶的空隙率而获得的测定值。
固形奶中优选存在多个上述空隙。且各个空隙(孔)优选呈均匀分散的状态。由于各个空隙在固形奶中大致均匀分布,因而可使其具有较理想的溶解性。空隙越大,水就越容易渗入,就可以获得速溶性。但是当空隙过大时,固形奶的强度就会减弱或者其表面会变得粗糙。因此在此例举空隙的大小为10μm~500μm,而优选其为50μm~300μm。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来测定该空隙的大小,例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固形奶的表面及断面并进行测定。
就固形奶的成分而言,除了其所含的水分之外,基本上与作为其原材料的奶粉相同。固形奶的成分例如包括脂肪、含糖物质、蛋白质、矿物质以及水分。
固形奶中的脂肪含有率例如为固形奶质量的5%~70%,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5%~50%,进一步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10%~45%。
本发明的固形奶中的脂肪也可以含有乳化脂肪和游离脂肪。即,在现有技术奶粉或者固形奶中有下述问题——游离脂肪会影响其口味,且用温水溶解时其会浮在水面上(脂肪上浮)。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主动将其排除。而在本发明的固形奶中,则优选主动使其含有游离脂肪。该游离脂肪可有效用于替代保形剂等。因此本发明即使不使用添加剂,也可以制造出具有优良溶解性和强度的良好的固形奶。但是,如果游离脂肪过多,也会产生脂肪上浮的问题。因而本发明的固形奶中的游离脂肪含有率例如为固形奶质量的0.5%~4%,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0.7%~3%,进一步优选其为固形奶质量的1%~2.5%。因为如果其含有率在此范围内,则会获得理想的硬度和溶解性,同时可以遏制过度的脂肪上浮现象。由于导致脂肪上浮问题的游离脂肪的含有量会因作为原材料使用的奶粉中的脂肪成分和脂肪粒径等物性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适当修正固形奶中所含的游离脂肪的含有量,使其在上述范围内即可。而且在制造固形奶时,即使使用相同的原材料,也可通过降低压缩工序中的压缩速度(压缩成型机的冲头的移动速度,即用压缩位移除以压缩时间而得),来获得具有较高空隙率且具有一定硬度的固形奶。像这样制造固形奶时,相比其原材料、游离脂肪会有增多的趋势。因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游离脂肪的含有量比普通固形奶中的还多。
如果固形奶中所含的水分较多,则其保存性就会变差,而水分较少时则会变得易碎。因此,固形奶中的水分含有率例如为固形奶质量的1%~5%,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2%~3.5%。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固形奶的表面上设置1个或多个凹部。
优选在温水中溶解1个~多个本发明的固形奶(优选为1个)之后正好够饮用一次。因而固形奶的容积例如为1cm3~50cm3,优选为2cm3~30cm3,进一步优选为3cm3~20cm3
本发明的固形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溶解性。而溶解性的评价方法是根据成为被评价对象的固形奶的种类或者用途,设定适当的搅拌条件或者试验液的温度等即可。例如,在后述的溶解性测定条件中,本发明的固形奶的溶解残渣优选为不具有凹坑的固形奶的溶解残渣的80%以下。而作为固形奶的溶解性可以是不具有凹坑的固形奶溶解性的85%以下,也可以是其90%以下。
为极力避免在生产或者运输中因有冲击作用到固形物上而致使其损坏的情况,也为了避免以防止固形物损坏为目的的过度包装的情况,本发明的固形奶优选具有一定的强度。具体地讲,在后述的硬度(片剂硬度)测定条件下,本发明的固形奶优选具有20N以上的强度,但从提高其溶解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使其具有300N以下的强度。而作为固形奶的硬度,可以在30N以上、200N以下,也可以在50N以上、100N以下。
2.制造工序
本发明的固形奶的制造方法包括:压缩工序,在该工序中压缩奶粉而获得具有固定形状的奶粉压缩物;加湿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压缩工序中获得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干燥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加湿工序中被加湿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干燥。
2.1压缩工序
压缩工序是压缩奶粉而获得具有固定形状的奶粉压缩物的工序。在压缩工序中,采用较低的压力来压缩奶粉,使压缩得到的奶粉压缩物具有可渗入水分的空隙,所述压力的大小只要设定得使奶粉能够移动到下道工序即可。在压缩工序中压缩奶粉时要满足以下条件:要使制造出来的奶粉压缩物具有理想的空隙,并具有保形性。即,该压缩工序中的半成品的空隙率与成品固形奶的空隙率密切相关。另外,如果奶粉压缩物缺乏润滑性,则会产生如下问题——一部分奶粉压缩物附着在成型机等装置上。而且,如果奶粉压缩物的保形性较差,则会在制造固形奶的过程中产生如下问题——生产出的产品无法保持其形状。
作为压缩工序中的原材料,优选只使用奶粉,实质上不添加添加剂。奶粉可以是市售的,也可以是采用公知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62553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178506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41576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28615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80244号以及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45039号中所述的制造方法等)。奶粉的成分例如可以同于上述固形奶的成分。而且也可以在压缩工序的原材料中添加脂肪。但是在添加脂肪时,该脂肪可能会致使产生脂肪上浮现象。而且由于所添加的脂肪会附着在奶粉的表面,因而会降低向臼中的填充精度。因此在压缩工序中,优选使用所含有的游离脂肪量符合标准的奶粉。
当奶粉的脂肪含有率较大时,以较小的压缩力就可以压缩。而当奶粉的脂肪含有率较小时,则必须增大压缩力。因此越是使用脂肪含有率较大的奶粉,越可以满足制造具有理想的空隙,并具有保形性的奶粉压缩物的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奶粉的脂肪含有率例如为奶粉质量的5%~70%,优选为奶粉质量的5%~50%,进一步优选其为奶粉质量的10%~45%。
如上所述,优选使奶粉中含有游离脂肪。本发明优选有效使用该游离脂肪来替代保形剂等。因此,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不用添加添加剂也可以制造出良好的固形奶。在本发明的固形奶中,游离脂肪的含有率例如为固形奶质量的0.5%~3%,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0.7%~2.4%,进一步优选为固形奶质量的1%~2%。
如果奶粉中所含的水分较多,则其保存性就会变差,而水分较少时则会变得易碎(其形状保持性会变差)。因此,奶粉中的水分含有率例如为奶粉质量的1%~5%,优选为奶粉质量的2%~3.5%。
在压缩工序中,通过压缩奶粉而获得具有固定形状的奶粉压缩物的压缩设备来制造奶粉压缩物。对该压缩设备不作特别限定,只要其能通过压缩奶粉来获得具有固定形状的奶粉压缩物即可。作为压缩设备,例如可使用公知的压片机、压缩试验装置等压缩成型机,但优选压片机。作为压片机,可以例举出下列专利文献中所述的压片机,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公昭33-9237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3-59066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218028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95674号以及日本发明专利第2650493号公报等。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固形奶的表面具有规定的凹坑,所以优选使用在成型机冲头的顶端或模具上设置有突起部的设备,该突起部对应此凹坑。
而且,当使用压缩成型机来压缩粉状物时,例如将粉状物放入臼中,再通过冲头的撞击而向粉状物施加压缩力,使其具有固定形状。而此时如果粉状物缺乏润滑性,则会产生其附着在冲头表面的问题。这不仅会使产品质量下降,而且由于必须及时清扫冲头的表面,而导致生产率下降。因而就需要添加润滑剂,特别是在制药时更是这样。但由于润滑剂较难溶于水,所以对于以溶于温水中的状态来饮用的固形奶等来说,不期望对其添加润滑剂。这是造成固形奶难于制造的原因之一。人们至今都在期望尽可能不要产生游离脂肪,但如上所述,本发明却通过将游离脂肪作为保形剂来适量使用,从而遏制了奶粉附着在冲头上的问题。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可以获得具有理想空隙率的奶粉压缩物,所以可获得易于溶解且形状保持性优良的固形奶。另外,如果添加溃散剂,就会引起沉淀物产生等情况,而在本发明的固形奶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不需要使用溃散剂,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对压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不作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在室温环境下进行。更具体地讲,例如压缩工序中的环境温度可为10℃~30℃。而压缩工序中的环境湿度例如可为30%RH~50%RH。优选在压缩工序中连续进行奶粉压缩作业。
如果将压缩工序中的压缩速度(压缩成型机的冲头的移动速度)设定得较慢,则虽然固定奶粉的形状会费时,但这样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空隙率并具有一定硬度的固形奶。而将压缩速度设定得较快时,虽然固定奶粉形状的制造能力会有提高,但难以获得可以维持硬度的固形奶。从这一点考虑,压片机的压缩速度例如可以为0.1mm/s~100mm/s,优选为0.5mm/s~40mm/s,进一步优选其为2mm/s~20mm/s,更进一步优选其为3mm/s~10mm/s。当空隙率较大时(例如,空隙率大于50%),将压缩速度设定为0.1mm/s~40mm/s,就可以维持规定的硬度并使其溶解性得以提高。而当空隙率较小时(例如,空隙率在50%以下),即便使压缩速度达到100mm/s左右,也可以维持其规定的硬度并实现规定的溶解性。当压缩速度较慢时,虽然在制造固化奶粉时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正如前面所说明的,由于这样可以获得具有较高空隙率并具有一定硬度的固形奶而被优选。压缩成型机所提供的压强例如可以为50kPa~30MPa,较理想的是0.1MPa~10MPa,更理想的是0.1MPa~8MPa,进而优选为0.1MPa~5MPa,再进一步的优选其为0.1MPa~3MPa,更进一步优选其为0.1MPa~1MPa。而从缩短制造时间这一点考虑,也可以使压缩力在1MPa以上,或者也可以在2MPa以上。而所谓“压缩力”,意为在最高压缩位移时施加到单位面积的粉粒层上的压力,其可以通过市售的压力传感器来测定。对压缩位移和压缩时间不作特别限定,但压缩位移例如可以为2mm~4mm,压缩时间例如可以为0.3~1秒。
而且为了达到上述压缩速度,压缩成型机使用诸如单发式压片机的单轴往复式压片机时,调整作往复运动的冲头的移动速度即可。另外,压缩成型机使用回转式压片机时,可以通过调整其转速来调整冲头的移动速度。
而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在压缩工序中设置压缩停滞时间(处于最高压缩位移的状态所维持的时间)。相比没有设置该压缩停滞时间的情况而言,即使压缩停滞时间很短,也能通过设置规定时间的压缩停滞时间,来降低所获得的固形奶的空隙率,使其硬度得以提高。因此,为了获得具有较高硬度的固形奶,例举将压缩停滞时间设置为0.1秒~1分钟,较理想的是0.1秒~30秒,优选其为0.1秒~5秒,进一步优选其为0.1秒~2秒。如果压缩停滞时间较长,则虽然固化奶粉会费时,但正如前面所说明的,由于这样可以获得具有理想空隙率并可维持一定硬度的固形奶,所以被优选。
2.2加湿工序
加湿工序是对压缩工序中所获得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的工序。通过加湿奶粉压缩物,可溶解奶粉压缩物表面附近的部分颗粒而使其互相跨接。因此就会增强奶粉压缩物表面附近的强度。
在加湿工序中,通过采用对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的加湿设备来加湿奶粉压缩物。作为加湿设备,例如有高湿度室、喷雾器以及蒸汽机等公知的设备。另外,作为加湿方法,可采用置于高湿度环境、使用喷雾器喷水、吹蒸汽等公知的加湿方法。而且,高湿度环境中的湿度例如可以为60%RH~100%RH、优选为80%RH~100%RH、进一步优选为90%RH~100%RH。另外,置于高湿度环境中的时间例如可以为5秒~1小时,优选其为10秒~20分钟,进一步优选其为15秒~15分钟。只需根据其湿度、温度、所要求的固形奶的物性等因素来适当调整加湿时间即可,加湿时间例如可为1~15分钟,也可以为1~5分钟、5~15分钟或5~10分钟。置于高湿度环境下的温度例如可为30~100℃,优选为40~80℃。在加湿工序中,越是高温高湿的条件,则越可以缩短其处理时间。通过将加湿时间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所获得的固形奶的硬度。
在加湿工序中,适当调整向奶粉压缩物加入的水分的量(以下也称作“加湿量”)即可。但是由于本发明中的原材料基本上只使用奶粉,因而其加湿量优选在以下范围内。即,当加湿量为奶粉压缩物质量的0.5%时,其硬度会增加,而当加湿量为奶粉压缩物质量的1%时,其硬度约为前者的2倍。像这样随着加湿量的增大,其硬度显示出变大的趋势。但当加湿量达到奶粉压缩物质量的2.5%以上时,其硬度便不再增大。另外当加湿量超过奶粉压缩物质量的3%时,奶粉压缩物就会出现溶解、变形,或在搬运中附着在装置上的问题。因此,作为可向奶粉压缩物加入的水分的量优选为奶粉压缩物质量的0.5%~3%,进一步优选为1%~2.5%。
2.3干燥工序
干燥工序是对加湿工序中所获得的已被加湿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干燥的工序。经干燥工序的加工,可对加湿工序中所获得的已被加湿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干燥,所以其表面的胶粘性(粘连性)会消失,这样就可将固形奶制成成品。作为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干燥方法来对加湿工序中所获得的已被加湿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干燥,例如可采用置于高温低湿度条件下的方法、使其接触干燥空气或高温干燥空气的方法等。
置于高温低湿度条件下的方法中的“湿度”例如可为0%RH~30%RH,优选为0%RH~25%RH,进一步优选为0%RH~20%RH。优选像这样尽量将湿度设定得更低的方法。置于高温低湿度条件下的方法中的“温度”例如可为20~150℃,优选为30~100℃,进一步优选为40~80℃。放置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的方法中的“干燥时间”例如可为0.2分钟~2小时,优选为0.5分钟~1小时,进一步优选为1~30分钟。
正如前面所说明的,如果固形奶中所含的水分较多,则其保存性会变差,而其水分较少时则会变得易碎。因此在干燥工序中,优选通过调整干燥温度或干燥时间等条件,将固形奶的水分含有率与作为原材料来使用的奶粉的水分含有率间的差值控制在1%以内(进一步优选为相差0.5%以内)。
3.奶粉以及固形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奶粉以及固形奶的制造方法包括奶粉制造工序和以该奶粉为原材料的固形奶制造工序。在奶粉制造工序中也可将所制造出的一部分奶粉不作处理而直接填充到容器中来当作产品。这样就同时可以获得奶粉以及固形奶。
3.1奶粉的制造方法
奶粉制造工序的细节因其产品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如产品分别为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以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配方奶粉等。但在制造奶粉时,基本上包括以下各个工序:原材料(调整)、净乳、灭菌、浓缩、(均质)、喷雾干燥、过筛、填充等。而且经喷雾干燥后的奶粉颗粒大小为5μm~150μm左右,而奶粉造粒物大小为100μm~500μm左右。另外,奶粉和奶粉造粒物混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其间隙为5μm~150μm左右。
奶粉的原材料例如为乳汁。而乳汁例如为鲜乳,更具体地讲,例如为牛(例如荷斯坦品种、泽西品种等)、山羊、绵羊、水牛等的乳汁。通过离心分离法等方法除去乳汁中的部分脂肪,从而可以调节其脂肪含有量。另外也可以添加下述营养成分。但在制造调制奶粉时,先将下述营养成分添加到水中之后再混合使用。
以上的原材料乳汁经如下公知的各个工序的处理就可以制造出奶粉:净乳、灭菌、均质、浓缩、喷雾干燥、过筛、填充。
作为奶粉原材料的蛋白质,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下述物质:酪蛋白、乳清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浓缩乳清蛋白(WPC)、分离乳清蛋白(WPI)等乳蛋白质以及乳蛋白质分离产物;卵蛋白质等动物性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小麦蛋白质等植物性蛋白质;将这些蛋白质通过酶等的作用而分解为不同链长的肽;以及牛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以及谷氨酰胺等氨基酸。
作为奶粉原材料的油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下述物质:乳脂肪、猪油、牛油、鱼油等动物性油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棕榈油、棕榈仁油、红花油、棉籽油、亚麻籽油、MCT(中链甘油三酸酯)等植物性油脂;上述油脂的萃取油、加氢油、酯交换油。
作为奶粉原材料的含糖物质,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下述物质:乳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果糖等低聚糖;淀粉、可溶性多糖类、糊精等多糖类;或者人造甜味剂等。
此外,可以将如下物质作为奶粉的原材料来添加,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类;矿物质类或者香料、遮味剂等。
3.1.1净乳工序
净乳工序是使用离心分离机或者滤网等公知的设备,除去牛奶等中所含的细微异物的工序。
3.1.2灭菌工序
灭菌工序是杀灭牛奶等中所含的细菌等微生物的工序。灭菌工序中的灭菌温度和保持时间因奶粉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可以采用公知的有关灭菌处理的工况。
3.1.3浓缩工序
浓缩工序处于后述的喷雾干燥工序之前,是用来预先浓缩牛奶等的非必需工序,可以采用真空蒸发罐等公知的设备和工况。
3.1.4均质工序
均质工序是将分散在牛奶等中的脂肪球等固形成分、均质为一定大小以下的非必需工序,可以采用公知的设备和工况,如向待处理液施加高压而使其穿过狭窄的间隙等。
3.1.5喷雾干燥工序
喷雾干燥工序是蒸发掉浓缩乳中的水分而获得粉粒的工序,可以采用喷雾干燥机等公知的设备和工况。
3.1.6过筛工序
过筛工序是使喷雾干燥工序中所获得的粉粒经过筛子,由此来除去其中粒径较大的块状体的整粒工序。
3.1.7填充工序
填充工序是将奶粉填充到包装袋或包装罐中的工序。
在本发明的奶粉和固形奶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那样制成奶粉之后,可以采用上述的固形奶制造方法。即,以上述经过过筛工序的奶粉作为原材料,对其进行上述的压缩工序即可。
4.固形奶的利用方法
本发明的固形奶一般是溶解在温水中之后再饮用。更具体地讲,在可以盖上盖子的容器中倒入温水之后,再放入合适数量的本发明的固形奶。之后,优选轻轻摇动容器来加速溶解固形奶,在适宜的温度下再饮用。
[试验例1(溶解性测定)]
固形奶溶解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对于各种形状的固形奶,分别取2个放入奶瓶中,再加入作为试验液的热水使其容积达到80ml。在该状态下静置10秒钟后,用手沿画圆轨迹以4圈/秒的速率平稳地摇动5秒钟。摇动过后立即使其全部通过质量已知的筛子(32孔),在不接触筛子上的残渣的前提下擦去其多余的水分,之后测定试验液已通过的筛子质量(g)。以试验液已通过了的筛子质量(g)与筛子原来的质量之差作为残渣质量(g),该残渣质量越小,则评价为其溶解性越好。
[试验例2(硬度测定)]
使用硬度测定仪(冈田精工制造)来测定固形奶的硬度(片剂硬度)。在试验材料的断面面积最小的位置上施加载荷,测定试验材料断裂时的施加载荷。
[试验例3(固形奶空隙率的测定)]
通过以下算式来求出固形奶的空隙率。
空隙率(%)=(1-W/PV)×100
其中:
W:固形奶的质量(g)
P:使用贝克曼空气式密度计所测定的固形部分的密度(g/cm3)
V:通过测微仪所测得的厚度和冲头的形状所计算出的固形奶的体积(cm3)
(制造例1)
向水中添加脂肪、含糖物质、蛋白质、乳汁、矿物质类之后进行混合,再将所获得的液体顺次经均质、浓缩、喷雾干燥工序进行处理,进而制造出“奶粉A”(每100g该奶粉中含有蛋白质12g、脂质26g、含糖物质57g)以及“奶粉B”(每100g该奶粉中含有蛋白质15g、脂质18g、含糖物质60g)。以压缩时间大约为1秒钟的设定条件,用单发压片机(冈田精工制造)或者压缩成型机来压缩成型该奶粉。之后在65℃、100%RH的恒温恒湿箱(TABAI ESPEC制造)中放置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大和科学制造)中干燥5~7分钟。像这样制造出具有从图4到图10中所示形状的固形奶,其质量约为5.4g~5.6g。
图4表示具有中线的作为参考例的、被称为“扁平形(普通形)”的固形奶。设置该中线的目的在于调整固形奶的容量并用于分割。图5表示凹入部呈半球形的、被称为“球形”的固形奶。在图5中,表示分别在上、下表面上各设置2个呈半球形的凹入部。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呈半球形的凹入部只是设置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而且该呈半球形的凹入部也可以不在单一表面上各设置2个,而是各设置1个,或者也可以各设置3个以上。而半球也不必一定要是半球,也可以是纬度在20°以上、90°以下的球冠,还可以是纬度在45°以上、70°以下的球冠。
图6表示凹入部呈较浅梯台形的、被称为“浅梯台形”的固形奶。在图6中,表示分别在上、下表面上各设置2个呈浅梯台形的凹部。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呈浅梯台形的凹入部只设置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而且该呈浅梯台形的凹入部也可以不在单一表面上各设置2个,而是各设置1个,或者也可以各设置3个以上。而且也可以用四棱锥形或者三棱柱形凹入部来代替浅梯台形的凹入部,并且可以适当调整凹入部的倾斜角度、凹入部的容积、凹入部的倒角部等具体数值,而不是局限于附图中的数值。
图7表示凹入部呈较深梯台形的、被称为“深梯台形”的固形奶。在图7中,表示分别在上、下表面上各设置2个呈深梯台形的凹入部。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呈深梯台形的凹入部只设置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而且该呈深梯台形的凹入部也可以不在单一表面上各设置2个,而是各设置1个,或者也可以各设置3个以上。而且也可以用四棱锥形或者三棱柱形凹入部来代替深梯台形的凹入部,并且可以适当调整凹入部的倾斜角度、凹入部的容积、凹入部的倒角部等具体数值,而不是局限于附图中的数值。
图8表示将相对着的凹入部的最深位置错开的、被称为“螺旋桨形”的固形奶。在图8中,表示分别在上、下表面上各设置2个呈矩形的凹入部。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呈矩形的凹入部只是设置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而且对凹入部的形状也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其也可以是半球形、梯台形、棱锥形、棱柱形等。而且也可以不在单一表面上各设置2个,而是各设置1个,或者也可以各设置3个以上。并且可以适当调整凹入部的倾斜角度、凹入部的容积、凹入部的倒角部等具体数值,而是不局限于附图中的数值。
图9表示被称为“浅坑形”的固形奶。图10表示被称为“深坑形”的固形奶。在图9和图10中,表示分别在上、下表面上各设置2个呈半球形和在该半球之间设置的半圆柱形的凹入部。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将凹入部只是设置在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而且也可以不在单一表面上各设置2个,而是各设置1个,或者也可以各设置3个以上。而且可以适当调整凹入部的圆柱部分的长度、凹入部的容积、凹入部的倒角部等具体数值,而是不局限于附图中的数值。
而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使用“奶粉A”而获得的固形奶称作“固形奶A”,将使用“奶粉B”而获得的固形奶称作“固形奶B”。
【实施例1】
关于改善固形奶溶解性的研究
我们针对制造各种固形奶及改善固形奶溶解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图11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1是表示固形奶(“固形奶A”的质量为5.4g,而“固形奶B”的质量为5.6g)的形状以及凹坑的容积(㎝3)和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1(a)以及图11(b)分别表示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以及“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但是对于“球形”,其空隙率均为48.5%。对于各种形状的固形奶,分别取2个放入奶瓶中,再加入作为试验液的50℃的温水使其容积达到80ml。在该状态下静置10秒钟后,用手沿画圆轨迹以4圈/秒的速率平稳地摇动5秒钟。摇动过后立即使其全部通过质量已知的筛子(32孔),在不接触筛子上的残渣的前提下擦去其多余的水分,之后测定试验液已通过的筛子质量(g)。以试验液已通过了的筛子质量(g)与筛子原来的质量之差作为残渣质量(g),该残渣质量越小,则评价为其溶解性越好。而图中的“扁平形”是指“普通形”。
从图11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明显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而溶解性表现特别优异的是“球形”、“深梯台形”、“螺旋桨形”、“深坑形”固形奶。在“固形奶B”的溶解性测定中,“球形”溶解得较好。其原因可能是其压缩方法异于其他形状,或者是由于“球形”具有较高的空隙率,为48.5%。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则其体积在7cm3以上、9cm3以下。例如,如果空隙率约为40%,则其体积为7~7.5cm3,如果空隙率约为45%,则其体积为7.7~8.2cm3,而如果空隙率约为50%,则其体积为8.5~9cm3,“球形”、“深梯台形”、“浅梯台形”、“螺旋桨形”、“浅坑形”、“深坑形”这些不同形状的凹入部的容积分别是0.339cm3、0.637cm3、0.534cm3、1.042cm3、0.429cm3、0.638cm3。由此可知在用热水溶解固形奶时,对于空隙率大约为45%以上、50%以下的固形奶,优选设置“球形”凹入部,而且优选此时该凹入部的容积在食品体积的4%以上。而设置“球形”凹入部以外的如梯台形凹入部等时,则优选凹入部的容积在食品体积的6%以上。另外,可知即使是诸如最深部错开设置的“螺旋桨形”等,也表现出理想的溶解性。
【实施例2】
关于改善固形奶溶解性的研究
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4g“奶粉A”压缩成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后获得各种形状的“固形奶A”。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6g“奶粉B”压缩成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获得各种形状的“固形奶B”。
在图12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2是表示固形奶(“固形奶A”的质量为5.4g,而“固形奶B”的质量为5.6g)的形状以及凹坑的最大深度(mm)和固形奶溶解残渣(g)的图表。图12(a)以及图12(b)分别表示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以及“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
从图12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明显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而溶解性表现特别优异的是“球形”、“深梯台形”、“螺旋桨形”、“深坑形”固形奶。在“固形奶B”的溶解性测定中,“球形”溶解得较好。其原因可能是其压缩方法异于其他形状,或者是由于“球形”具有较高的空隙率,为48.5%。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则其厚度在10mm以上、15mm以下。例如,如果空隙率约为40%,则其厚度为10~12.5mm,如果空隙率约为45%,则其厚度为11.2~13mm,而如果空隙率约为50%,则其厚度为12.4~15mm,凹入部的最大深度,“球形”、“深梯台形”、“浅梯台形”、“螺旋桨形”、“浅坑形”、“深坑形”这些不同形状的凹入部的最大深度分别是3mm、4mm、2mm、5mm、2.67mm、4mm。
【实施例3】
关于固形奶形状和溶解性的研究
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4g“奶粉A”压缩成空隙率为46%或者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后获得“固形奶A”。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6g“奶粉B”压缩成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获得“固形奶B”。在此准备了“扁平形”(“普通形”)以及“深坑形”的“固形奶A”和“固形奶B”。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则其体积在7cm3以上、9cm3以下,其厚度在10mm以上、15mm以下。例如,空隙率分别为46%、48%的“固形奶A”的体积分别为8.197cm3和8.512cm3;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的体积为8.615cm3。空隙率为46%、48%的“扁平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1.61mm和12.05mm;空隙率为48%的“扁平形”“固形奶B”的厚度为12.19mm。空隙率分别为46%、48%的“深坑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49mm和12.93mm;空隙率为48%的“深坑形”“固形奶B”的厚度为13.07mm。“深坑形”凹入部整体的容积为0.638cm3,凹坑的最大深度是4mm。
在图13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3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3(a)以及13(b)分别表示使用空隙率为46%或者48%的“固形奶A”以及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从图13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
【实施例4】
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4g“奶粉A”压缩成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后获得“固形奶A”。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6g“奶粉B”压缩成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获得“固形奶B”。这里准备了“扁平形”(“普通形”)以及““浅坑形”的“固形奶A”和“固形奶B”。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则其体积在7cm3以上、9cm3以下,其厚度在10mm以上、15mm以下。例如,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的体积为8.512cm3,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B”的体积为8.615cm3。空隙率为48%的“浅坑形”“固形奶A”的厚度为12.64mm;空隙率为48%的“浅坑形”“固形奶B”的厚度为12.78mm。空隙率为48%的“扁平形”“固形奶A”的厚度为12.05mm,空隙率为48%的“扁平形”“固形奶B”的厚度为12.19mm。“浅坑形”凹入部整体的容积为0.429cm3,凹坑的最大深度是2.67mm。
在图14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4是表示固形奶的形状以及固形奶溶解残渣的图表。图14(a)以及14(b)分别表示使用空隙率为48%的“固形奶A”以及“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从图14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
【实施例5】
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4g“奶粉A”压缩成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后获得“固形奶A”。在用压缩成型机将5.6g“奶粉B”压缩成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获得“固形奶B”。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固形奶A”和“固形奶B”的形状分别为“扁平形”品(“普通形”品)、“浅梯台形”品、“深梯台形”品、“螺旋桨形”品、颗粒品(非“固形奶”)。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则其体积在7cm3以上、9cm3以下,其厚度在10mm以上、15mm以下。例如,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A”的体积分别为8.512cm3和8.852cm3,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B”的体积分别为8.615cm3和8.960cm3。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扁平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05mm和12.52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扁平形”“固形奶B”的厚度则分别为12.19mm和12.67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浅梯台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79mm和13.26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浅梯台形”“固形奶B”的厚度分别为12.93mm和13.41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深梯台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93mm和13.40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深梯台形”“固形奶B”的厚度分别为13.07mm和13.55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螺旋桨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3.49mm和13.96mm,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螺旋桨形”“固形奶B”的厚度分别为13.63mm和14.11mm。凹入部整体的容积按形状分别为“浅梯台形”品、“深梯台形”品以及“螺旋桨形”品的不同,分别是0.534cm3、0.637cm3以及1.042cm3。而且其凹坑的最大深度分别是2mm、4mm以及5mm。
在图15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5是表示各个形状的固形奶和颗粒品的溶解性的图表。图15(a)以及图15(b)分别表示使用空隙率为48%或者50%的“固形奶A”以及“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在图15(a)以及图15(b)中,涂黑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而空白标记则表示空隙率为50%。从图15(a)以及图15(b)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特别是对于“螺旋桨形”而言,其具有接近颗粒品的溶解性。
【实施例6】
在用压片机将5.4g“奶粉A”压缩成型为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分别为0.72kN以及1.05kN)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5分钟后获得“固形奶A”。在用压片机将5.6g“奶粉B”压缩成型为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分别为0.93kN以及1.32kN)后,在65℃、100%RH的蒸汽恒温箱中加湿60秒钟。之后在85℃的空气干燥箱中干燥7分钟后获得“固形奶B”。在此准备了“扁平形”(“普通形”)以及“球形”“固形奶A”和“固形奶B”。在此,如果固形奶整体的空隙率约为40%~50%时,则其体积在7cm3以上、9cm3以下,其厚度则在10mm以上、15mm以下。例如,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A”的体积分别为8.595cm3和8.942cm3,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B”的体积则分别为8.699cm3和9.051cm3。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球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56mm和13.04mm,而在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球形”“固形奶B”的厚度则分别为12.70mm和13.19mm。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扁平形”“固形奶A”的厚度分别为12.16mm和12.64mm,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扁平形”“固形奶B”的厚度分别为12.39mm和12.79mm。“球形”凹入部整体的容积为0.339cm3。凹坑的最大深度是3mm。
在图16中表示其所取得的结果。图16是表示各种形状固形奶溶解性的图表。图16(a)是使用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A”,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而图16(b)是使用空隙率为48.5%或者50.5%的“固形奶B”,在温度为50℃的试验液中对固形奶所进行的溶解性测定。在图16中,涂黑圆圈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5%的“扁平形”品;空白圆圈标记表示空隙率为48.5%的“球形”品;涂黑三角标记表示空隙率为50.5%的“扁平形”品;而空白三角标记则表示空隙率为50.5%的“球形”品。从图16中可知通过设置凹入部,可以提高固形奶的溶解性。
【在产业中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食品或者固形奶,作为具有良好溶解性的食品或者固形奶等,可以利用于食品产业中。

Claims (8)

1.一种具有凹入部的固形奶(1),可溶解到水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上表面(4),其具有平坦区域(2);
下表面(8),其具有平坦区域(6),该平坦区域(6)平行于所述上表面上的平坦区域(2);
具有凹入部(10)和凹入部(12),或者,只具有凹入部(10),或者,只具有凹入部(12),其中,凹入部(10)设置在所述上表面(4)上,凹入部(12)设置在所述下表面(8)上,
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且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占所述固形奶的厚度w(18)的30%以上,
只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时,或者只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时,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或者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占所述固形奶的厚度w(18)的30%以上,
所述固形奶(1)只以奶粉作为原材料,是对通过压缩成型该奶粉而获得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后再进行干燥而得到的,
所述固形奶的空隙率为30%以上60%以下,
所述固形奶的体积为2cm2~30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的容积之和占所述固形奶体积的4%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且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
这2个凹入部(10、12)的容积之占所述固形奶体积的6%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且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
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所述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占所述固形奶的厚度w(18)的4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且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
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相互背对,且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的最深位置(24)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的最深位置(26)非正对而是相互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凹入部(10)且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凹入部(12),
所述上表面(4)上设置有2个凹入部(10a、10b),这两个凹入部(10a、10b)位于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两边,且呈对称关系,
在所述下表面(8)上设置有2个凹入部(12a、12b),这两个凹入部(12a、12b)位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两边,且呈对称关系,
所述上表面(4)上的中线(20)与所述下表面(8)上的中线(22)相互平行,
所述上表面(4)上的凹入部(10a)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凹入部(12a)相互背对,且所述上表面上的凹入部(10a)的最深位置(24a)与所述下表面上的凹入部(12a)的最深位置(26a)非正对而是相互错开,
所述上表面(4)上的另一凹入部(10b)和所述下表面(8)上的另一凹入部(12b)相互背对,且所述上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0b)的最深位置(24b)与所述下表面上的另一凹入部(12b)的最深位置(26b)非正对而是相互错开。
7.一种具有凹入部的固形奶(1),可溶解到水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形奶(1)只在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或者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形奶的重心呈对称设置的成对的凹入部(10、12),
当所述固形奶只有一个表面上具有凹入部(10)时,所述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占所述固形奶的厚度w(18)的30%以上,
当所述固形奶具有相对于所述固形奶的重心呈对称设置的成对的凹入部(10、12)时,其一凹入部(10)的最大深度du(14)和另一凹入部(12)的最大深度dd(16)之和,占所述固形奶的厚度w(18)的30%以上,
所述固形奶(1)只以奶粉作为原材料,是对通过压缩成型该奶粉而获得的奶粉压缩物进行加湿后再进行干燥而得到的,
所述固形奶的空隙率为30%以上60%以下,
所述固形奶的体积为2cm2~30cm2
所述凹入部的容积之和占所述固形奶体积的4%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形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形奶的形状为球形、橄榄球形或卵形,
所述固形奶的具有凹入部(10)的表面是所述固形奶的上半球部分或下半球部分。
CN201510330404.1A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Pending CN104982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3857 2006-10-18
JP2006283857 2006-10-18
CNA2007800429706A CN101541183A (zh)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29706A Division CN101541183A (zh)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2535A true CN104982535A (zh) 2015-10-21

Family

ID=3932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29706A Pending CN101541183A (zh)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CN201510330404.1A Pending CN104982535A (zh)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429706A Pending CN101541183A (zh) 2006-10-18 2007-10-17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4847B2 (zh)
EP (2) EP3205214B1 (zh)
JP (2) JP5350799B2 (zh)
KR (1) KR20090086221A (zh)
CN (2) CN101541183A (zh)
AU (1) AU2007310084B2 (zh)
CA (1) CA2667474C (zh)
DK (2) DK3205214T3 (zh)
ES (2) ES2630399T3 (zh)
HK (1) HK1211797A1 (zh)
NZ (1) NZ576865A (zh)
TW (1) TWI360393B (zh)
WO (1) WO20080504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7838A (zh) * 2019-09-13 2021-10-15 株式会社明治 固体食品和固体奶
CN114364260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明治 固体食品和固体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49082A (en) 2005-12-28 2013-07-15 Meiji Co Ltd Solid milk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NZ576865A (en) * 2006-10-18 2012-03-30 Meiji Co Ltd Food with depression
ES2607846T3 (es) * 2008-12-26 2017-04-04 Meiji Co., Ltd. Método para fabricar leche sólida
TWI429401B (zh) * 2010-06-13 2014-03-11 Meiji Co Ltd 固形乳及其製造方法
WO2012087113A1 (en) * 2010-12-24 2012-06-28 N.V. Nutricia Improved nutritional tablet
FR2970400B1 (fr) * 2011-01-19 2013-02-22 Eurotab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ompacts de lait
EP2906189B1 (en) * 2012-10-12 2019-06-12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 in the form of a dissolvable article
US9907323B2 (en) 2015-09-25 2018-03-06 Mead Johnson Nutrition Co. Infant formula tablets
JP7135309B2 (ja) * 2017-12-04 2022-09-13 味の素株式会社 固形調味食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12962A (zh) * 2019-04-23 2019-07-16 中科国思生物科技研究(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蚕丝制备的蚕窝干片
JP7047189B2 (ja) * 2019-09-13 2022-04-04 株式会社明治 固形乳
WO2022024442A1 (ja) 2020-07-31 2022-02-03 株式会社明治 固形食品及び固形乳
WO2022024443A1 (ja) 2020-07-31 2022-02-03 株式会社明治 固形食品及び固形乳
US20230301319A1 (en) 2020-07-31 2023-09-28 Meiji Co., Ltd. Solid food and solid milk
JPWO2022024444A1 (zh) 2020-07-31 2022-02-03
JPWO2022024441A1 (zh) 2020-07-31 2022-02-03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6173A (ja) * 1985-08-09 1987-02-17 Wakoudou Kk 固形成型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4647448A (en) * 1984-06-22 1987-03-03 Smith Kline & French Laboratories Limited Pharmaceutical dosage unit
US5520929A (en) * 1991-09-10 1996-05-28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Divisible tablet
JPH08333236A (ja) * 1995-06-07 1996-12-17 Kao Corp 浴用剤
CN1233402A (zh) * 1998-04-30 1999-11-03 刘光民 一种固体奶的制备方法
WO2006004190A1 (ja) * 2004-07-02 2006-01-12 Meiji Dairies Corporation 固形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45470A (en) * 1953-09-04 1956-02-29 Chivers & Son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able jellies, and to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m
JPS339237B1 (zh) 1956-08-25 1958-10-17
DE1110505B (de) * 1959-04-29 1961-07-06 Lactissa S A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geniessbarer, schwammartiger und poroeser Trockenmilch
US3279995A (en) 1963-05-31 1966-10-18 Allen F Reid Shaped pellets
US3358379A (en) 1965-04-30 1967-12-19 Vickers Ltd Process for freeze-drying frozen blocks of material containing water
GB1204445A (en) * 1968-02-12 1970-09-09 Anthony Henry Lamb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ilk products
JPS494948B1 (zh) * 1970-12-26 1974-02-04
JPS494948A (zh) 1972-04-27 1974-01-17
JPS49130189U (zh) 1973-03-12 1974-11-08
JPS5359066A (en) 1976-06-29 1978-05-27 Tokyo Nourin Kk Method of producing solid milk tablet
JPS61118280A (ja) * 1984-11-14 1986-06-05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S61118280U (zh) 1985-01-07 1986-07-25
JPS61234764A (ja) * 1985-04-10 1986-10-20 Osaka Gas Co Ltd 液状物質の凍結乾燥方法
JPH01178506A (ja) 1988-01-07 1989-07-14 Fujitsu Ltd 高分子の改質方法
JP2650493B2 (ja) 1992-02-18 1997-09-03 日本新薬株式会社 速溶錠
JPH06218028A (ja) 1992-10-02 1994-08-09 Eisai Co Ltd 湿製錠の成型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湿製錠
JP3880093B2 (ja) 1995-08-08 2007-02-14 エーザ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錠剤
JPH10262553A (ja) 1997-03-26 1998-10-06 Morinaga Milk Ind Co Ltd 加熱処理脱脂粉乳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0041576A (ja) 1998-07-31 2000-02-15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粉乳の製造法
JP2000095674A (ja) 1998-09-22 2000-04-04 Sato Pharmaceutical Co Ltd 口腔内崩壊時間短縮化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128615A (ja) 1999-11-04 2001-05-15 Ajinomoto Co Inc 乳幼児用調整粉乳
JP3747028B2 (ja) 2001-12-20 2006-02-22 森永乳業株式会社 調製粉乳、胃食道逆流抑制調製粉乳、及び調製粉乳の製造方法
JP3648197B2 (ja) 2001-12-21 2005-05-18 株式会社ポッ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高品質粉乳の製造方法
MY149082A (en) * 2005-12-28 2013-07-15 Meiji Co Ltd Solid milk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NZ576865A (en) * 2006-10-18 2012-03-30 Meiji Co Ltd Food with depress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7448A (en) * 1984-06-22 1987-03-03 Smith Kline & French Laboratories Limited Pharmaceutical dosage unit
JPS6236173A (ja) * 1985-08-09 1987-02-17 Wakoudou Kk 固形成型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5520929A (en) * 1991-09-10 1996-05-28 Taked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Divisible tablet
JPH08333236A (ja) * 1995-06-07 1996-12-17 Kao Corp 浴用剤
CN1233402A (zh) * 1998-04-30 1999-11-03 刘光民 一种固体奶的制备方法
WO2006004190A1 (ja) * 2004-07-02 2006-01-12 Meiji Dairies Corporation 固形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等: "《国家基本药物 西药(第二版)》", 30 April 2002, 人民卫生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7838A (zh) * 2019-09-13 2021-10-15 株式会社明治 固体食品和固体奶
CN113556942A (zh) * 2019-09-13 2021-10-26 株式会社明治 固体食品的制造方法和固体奶的制造方法
CN114364260A (zh) * 2019-09-13 2022-04-15 株式会社明治 固体食品和固体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50799B2 (ja) 2013-11-27
CA2667474C (en) 2014-09-09
CN101541183A (zh) 2009-09-23
KR20090086221A (ko) 2009-08-11
DK2090175T3 (en) 2017-05-22
ES2630399T3 (es) 2017-08-21
EP2090175A4 (en) 2011-05-18
EP3205214A1 (en) 2017-08-16
CA2667474A1 (en) 2008-05-02
JP2013172742A (ja) 2013-09-05
HK1211797A1 (zh) 2016-06-03
EP3205214B1 (en) 2018-09-19
NZ576865A (en) 2012-03-30
WO2008050473A1 (en) 2008-05-02
TWI360393B (en) 2012-03-21
AU2007310084B2 (en) 2012-06-14
EP2090175A1 (en) 2009-08-19
ES2692775T3 (es) 2018-12-05
DK3205214T3 (en) 2019-01-07
JPWO2008050473A1 (ja) 2010-02-25
US20100316783A1 (en) 2010-12-16
JP5744963B2 (ja) 2015-07-08
EP2090175B1 (en) 2017-04-26
US8974847B2 (en) 2015-03-10
TW200829176A (en) 2008-07-16
AU2007310084A1 (en) 2008-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2535A (zh) 具有凹入部的食品
US20200345025A1 (en) Solid milk obtained by compacting powdered milk
TWI422336B (zh) 固形乳
CN103347398A (zh) 用碳水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可溶性奶基片
JP4618813B2 (ja) 固形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97900A (zh) 用碳水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可溶性非乳制奶精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7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