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3119B -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3119B
CN104973119B CN201410138475.7A CN201410138475A CN104973119B CN 104973119 B CN104973119 B CN 104973119B CN 201410138475 A CN201410138475 A CN 201410138475A CN 104973119 B CN104973119 B CN 104973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uxiliary device
terrain vehicle
power unit
sid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84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3119A (zh
Inventor
谢宗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384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3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3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3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全地形车的车架单元具有左右一对上侧管、一对设于上侧管下方的下侧管;上侧管与下侧管之间的前方连接有前辅助管组,上侧管与下侧管后侧之间设有后辅助管组;车架单元安装有动力单元,动力单元锁设于下侧管,车架单元的前端设有提供动力单元冷却的散热构件;动力单元具有曲轴箱及传动箱,动力单元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上套设供传动箱冷却的冷却导管;散热构件与动力单元之间、且于上侧管与下侧管所界定的内侧区域设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具有转向杆、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转向臂;冷却导管朝车头方向向上延设,电子马达朝车尾向下延设,俯视时冷却导管及电子马达分别配设于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中心轴线的两侧。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尤指一种可避免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以及可使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下方周围的区域具备平衡且紧致化的空间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按、全地形车1为便利转向时的操控性,如图1、2所示,会于该转向杆11下端侧安装一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藉由该转向杆11下端侧安装一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后,当该全地形车1需要做转向动作时,该转向杆11即会触动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上的电子马达121作动,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即可以电子马达121所产生的动力来使与转向杆11连动的转向臂111作动,进而来达到全地形车1转向轻量与简易化的效果。
再请参阅图1、2所示,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的电子马达121是被设于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之间的空间上;更具体的说,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的电子马达121由该全地形车1车宽方向安装于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之间的空间上。然而如众所周知,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之间的空间上皆为动件,因此当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的电子马达121设置于该全地形车1车宽方向,且位于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之间的空间,极易与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产生干扰现象,此一设计方式明显有不佳。
另如图2所示,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的电子马达121所安装于该全地形车1的位置,其外侧是安装着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等部品,因此当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需要维修时,必须要先行拆卸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等部品,所以造成了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维修工程的困难度。
如上所述,将该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的电子马达121由该全地形车1车宽方向设于该避震器13与A形臂14之间的空间的常用技艺,存在着上述的缺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常用技艺的缺失的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12配置构造,已为全地形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主要是克服常用全地形车车宽方向,安装于该避震器与A形臂之间安装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的电子马达,所造成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的电子马达易与其他部品产生干扰的缺失。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该全地形车的车架单元具有左右一对上侧管、一对设于上侧管下方的下侧管;该上侧管与下侧管之间的前方连接有一前辅助管组,该上侧管与该下侧管后侧之间设有后辅助管组;该车架单元安装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是锁设于该下侧管,该车架单元的前端设有可提供该动力单元冷却用的散热构件;该动力单元具有曲轴箱及传动箱,该动力单元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上套设有一可供传动箱冷却用的冷却导管;该散热构件与该动力单元之间、且于上侧管与下侧管所界定的内侧区域设置有一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具有一转向杆、一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以及一转向臂;该转向杆的下方连接着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下方连接该转向臂;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具有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旁侧的电子马达、一穿伸出该本体上方的上轴、一穿伸出本体下方的下轴;其中,该上轴是供该转向杆连结,该下轴是连结着该转向臂;该冷却导管是朝车头方向且向上延设,以及该电子马达是朝车尾且向下延设,由俯视观视,该冷却导管及该电子马达分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中心轴线的两侧。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将该冷却导管是朝车头方向且向上延设,以及该电子马达是朝车尾且向下延设,由俯视观看,该冷却导管及该电子马达分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中心轴线的两侧,可使该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下方周围的区域得到充裕的利用,进而使该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下方周围的区域具备平衡且紧致化的空间利用效果,使得能提升该全地形车的使用功效。
附图说明
图1、2是常用全地形车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设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全地形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全地形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全地形车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全第形车的锁具组设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在此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3、4所示,该全地形车A的车架单元2具有左右一对的上侧管21、一对设于上侧管21下方且成相对应状的下侧管22;其中该上侧管21朝车头方向具有下降管部211(附图中箭头方向为车头方向),该下降管部211的下端连接着该下侧管22,另该上侧管21与该下侧管22的前方(朝车头方向)之间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前辅助管组23,该前辅助管组23是有左右一对,该前辅助管组23具有一成横倒L形状的辅助管231及斜向管232,该辅助管231的一端连接该下降管部211,另一端连接于该下侧管22上,该辅助管231与该上侧管21之间是连接着该斜向管232。
该车架单元2的后端(车尾)于该上侧管21与该下侧管22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后辅助管组24,该后辅助管组24具有一对,该后辅助管组24与该上侧管21具有三处的连结,该后辅助管组24与下侧管22具有两处的连结。
如图4、5所示,该一对前辅助管组23之间连接着一横向的补强件25及一支撑座26,该补强件25设有一成凹陷状的凹部251,该支撑座26可供一转向机构5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安装。
如图3、4所示,该车架单元2于近中央处安装有动力单元3,该动力单元3是锁设于该下侧管22上;另该车架单元2的前端(车头方向)设有可提供该动力单元3冷却用的散热构件4;该动力单元3具有曲轴箱31及传动箱32,该动力单元3的汽缸轴线L的左侧(即驾驶人乘坐于车体上的左侧边)设有一进气口311,该进气口311上套设有一可供传动箱32冷却用的冷却导管33;更具体的说,该进气口311是设在该动力单元3的曲轴箱31左侧的前方上。该冷却导管33由该曲轴箱31左侧伸出后是朝上且朝车体前方(车头方向)延设,该冷却导管33具有延伸部331及上升部332,该冷却导管33的上升部332的端头接设有进气箱(附图中未绘出),藉由该外界的空气即可由该进气箱进入该冷却导管33的上升部332,再由延伸部331被导入进气口311内,外界空气由进气口311经该曲轴箱31而进入该传动箱32内进行冷却的动作;另该冷却导管33的上升部332向上延伸并凸出于该上侧管21,藉此可防止外界的水分由该冷却导管33进入该传动箱32内。
如图3、4所示,该散热构件4与该动力单元3之间、且上侧管21与下侧管22所界定的内侧区域设置有一转向机构5,即于该支撑座26上安装着该转向机构5,该转向机构5具有一转向杆51、一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以及一转向臂53;其中,该转向杆51的下方连接着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下方连接该转向臂53;该转向臂53设有一锁孔531及二连接孔532,其中该二连接孔532是可供转向拉杆(附图中未绘出),该转向拉杆是连接轮子(附图中未绘出)。
如图4所示,该散热构件4与该动力单元3之间、且于上侧管21与下侧管22所界定的内侧区域设置有一转向机构5,其中,该动力单元3的汽缸轴线L是朝该转向杆中心轴线S的左侧偏移,即该转向杆中心轴线S与该动力单元3的汽缸轴线L之间保持一间距D,藉由该转向杆中心轴线S与该动力单元3的汽缸轴线L是成偏移,因此可让该冷却导管33由该曲轴箱31左侧伸出后是朝上且朝车体前方延设具有较佳的延设自由度。
如图4、5、6所示,该转向机构5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是安装于该车架单元2的支撑座26上,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具有一本体521、一设于该本体521旁侧的电子马达522、一穿伸出该本体521上方的上轴523、一穿伸出本体521下方的下轴524;其中,该上轴523是供该转向杆51连结,该转向杆51上端是连结一转向把手(附图中未绘出),该下轴524是连结着该转向臂53。藉此当该驾驶人操作该转向把手后,即可藉由该转向杆51来带动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的上轴523与下轴524,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即会藉由该上轴523与下轴524之间的角度差,而来使该电子马达522作动,该电子马达522可使该下轴524转动,使下轴524与该上轴523的转动角度相配合,该下轴524即会使该转向臂53作动,来辅助完成全地形车A的转向动作。
如图3、4、5、6所示,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的电子马达522是沿该全地形车A前后方向纵向的方式被配置该转向杆51的旁侧;更具体说,即该电子马达522是由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的本体521朝车体后方(即朝动力单元3方向)且向下延设。另该电子马达522是设于该二辅助管231之间的补强件25上方,更精确的说,该电子马达522是穿越该补强件25的凹部251上,亦即该补强件25藉由该凹部251可使该电子马达522能顺畅无阻碍的朝后及向下延设。
如图3、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中,由俯视观看,该冷却导管33及该电子马达522分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中心轴线S的两侧;亦即该由动力单元3伸出而朝车头方向延设的冷却导管33是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中心轴线S的左侧(即由车体俯视观视的左侧);而该朝车尾延设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52的电子马达522是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中心轴线S的右侧(即由车体俯视观视的右侧);藉此可充裕的利用该散热构件4与该动力单元3之间、且上侧管21与下侧管22及转向杆51所界出的内侧区域,藉由上述配设构造该全地形车A由侧视观视,该电子马达522与冷却导管33的延伸部331成重叠状配置,可使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51下方周围的区域得到充裕的利用,进而使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51下方周围的区域具备平衡且紧致化的空间利用效果。
如图3、5、6所示,该本发明进一步于该前辅助管组23的辅助管231朝下设有一连结件2311,该连结件2311上连结一锁具组6,且于该转向臂53的端头设置一长形的锁孔531,藉此可藉由该锁具组6的锁柱61来穿入该转向臂53的锁孔531内,来限制该转向臂53的转动,藉此可使该全地形车A具备防盗效果。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将该由动力单元3伸出而朝车头方向且向上延设的该冷却导管33,以及将该朝车尾且向下延设的电子转向机构52的电子马达522,由俯视观看,该冷却导管33及该电子马达522分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中心轴线S的两侧;藉此可充裕的利用该散热构件4与该动力单元3之间、且于上侧管21与下侧管22所界定的内侧区域;亦即可使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51下方周围的区域得到充裕的利用,进而使该转向机构5的转向杆51下方周围的区域具备平衡且紧致化的空间利用效果,使得能提升该全地形车A的使用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该辅助管231设有一连结件2311,该连结件2311上连结一锁具组6,且于该转向臂53的端头设置一锁孔531,藉此可藉由该锁具组6的锁柱61来穿入该转向臂53的锁孔531内,来限制该转向臂53的转动,当该转向臂53被限制后,该全地形车A的轮子即无法被转向,藉此可使该全地形车A具备防盗效果。
本发明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藉由上述的构造,确能达到诉求的目的,应已符合发明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及工业实用性的要件,于是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委员之详鉴,并赐核准发明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
【附图标记说明】
1全地形车 11转向杆 111转向臂
12电子马达转向辅助装置
121电子马达
13避震器
14A形臂
2 车架单元 21上侧管 211下降管部
22下侧管
23前辅助管组 231辅助管
2311连结件 232斜向管
24后辅助管组
25补强件 251凹部
26支撑座
3 动力单元 31曲轴箱 311进气口
32传动箱
33冷却导管 331延伸部
332上升部
4 散热构件
5 转向机构 51转向杆
52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521本体 522电子马达
523上轴 524下轴
53转向臂 531锁孔
532连接孔
6 锁具组 61锁柱
A全地形车
D间距
L汽缸轴线
S转向杆中心轴线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该全地形车的车架单元具有左右一对上侧管、一对设于上侧管下方的下侧管;该上侧管与下侧管之间的前方连接有一前辅助管组,该上侧管与该下侧管后侧之间设有后辅助管组;该车架单元安装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是锁设于该下侧管,该车架单元的前端设有可提供该动力单元冷却用的散热构件;该动力单元具有曲轴箱及传动箱,该动力单元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上套设有一可供传动箱冷却用的冷却导管;该散热构件与该动力单元之间、且于上侧管与下侧管所界定的内侧区域设置有一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具有一转向杆、一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以及一转向臂;
其特征在于:该转向杆的下方连接着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下方连接该转向臂;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具有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旁侧的电子马达、一穿伸出该本体上方的上轴、一穿伸出本体下方的下轴;其中,该上轴是供该转向杆连结,该下轴是连结着该转向臂;该冷却导管是朝车头方向且向上延设,以及该电子马达是朝车尾且向下延设,由俯视观看,该冷却导管及该电子马达分别配设于该转向机构的转向杆中心轴线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单元的汽缸轴线的左侧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是设于该动力单元的曲轴箱左侧的前方上;外界的空气是由该冷却导管被导入该进气口内后,经该曲轴箱而进入该传动箱内。
3.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侧管朝车头方向具有下降管部,该下降管部的下端连接着该下侧管,该前辅助管组是有左右一对,该前辅助管组具有一成横倒L形状的辅助管及斜向管,该辅助管的一端连接该下降管部,另一端连接于该下侧管上,该辅助管与该上侧管之间是连接着该斜向管。
4.如权利要求第1或3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辅助管组具有辅助管,该辅助管之间设有一支撑座,该支撑座可供一转向机构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安装。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俯视观看,该电子马达是设于该转向杆中心轴线的右侧与上侧管之间;以及该冷却导管是设于该转向杆中心轴线的左侧与上侧管之间。
6.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单元的汽缸轴线是朝该转向杆中心轴线的左侧偏移。
7.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辅助管组之间设有补强件,该补强件设有凹部,该电子转向辅助装置的电子马达是穿越该补强件凹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辅助管组设有一连结件,该连结件上连结一锁具组,且于该转向臂的端头设置一锁孔,该锁具组具有锁柱,该锁柱可穿入该转向臂的锁孔。
9.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冷却导管具有延伸部及上升部,该全地形车由侧视观看该电子马达与冷却导管的延伸部成重叠状。
10.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升部向上延伸并凸出于该上侧管。
CN201410138475.7A 2014-04-08 2014-04-08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Active CN104973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8475.7A CN104973119B (zh) 2014-04-08 2014-04-08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8475.7A CN104973119B (zh) 2014-04-08 2014-04-08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119A CN104973119A (zh) 2015-10-14
CN104973119B true CN104973119B (zh) 2017-05-10

Family

ID=5427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8475.7A Active CN104973119B (zh) 2014-04-08 2014-04-08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3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5795B (zh) * 2019-05-31 2021-04-20 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9869A (zh) * 2007-05-16 2013-12-04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8147B2 (en) * 2003-04-02 2008-10-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JP4586438B2 (ja) * 2004-07-08 2010-1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車両の前部構造
US7900743B2 (en) * 2007-06-22 2011-03-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vehicle and utility vehicle therewit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9869A (zh) * 2007-05-16 2013-12-04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119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0939B (zh) 用于车辆-动力设备的设备支承单元
CN103303355B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调整机构
JP6231920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6120823A (ja) 車両
CN107416071A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
CN104973119B (zh) 全地形车的电子转向辅助装置
CN102602462B (zh) 汽车多功能驾驶室后悬置支架
KR101361372B1 (ko) 자동차용 펜더패널 조립 장치
WO2016179858A1 (zh) 一种举升机汽车四轮3d定位仪
CN203651899U (zh) 一种车架前端安装支架
JP5717892B1 (ja) リアアクスルフレーム
CN103727182B (zh) 一种四驱分动箱
CN108082335A (zh) 一种可调节的摩托车侧支架
CN104149842B (zh) 一种提高转向系统固有频率的转向管柱托架结构
CN204110129U (zh) 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
CN202641832U (zh) 汽车动力转向油壶与支架的组合结构
CN102602493A (zh) 一种新型重载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TWI589795B (zh) ATV electronic steering aid
CN102167121B (zh) 鞍乘型车辆
CN104129461A (zh) 车前轮转向机构
CN206734394U (zh) 转向机构
CN103010352B (zh) 高强度轻型摩托车防震脚踏装置
CN105365881B (zh) 多用途车电动转向辅助装置的配置
CN202574361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方向机
CN206299446U (zh) 用于lng重卡的前置排气系统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