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6153A - 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6153A
CN104956153A CN201380071289.XA CN201380071289A CN104956153A CN 104956153 A CN104956153 A CN 104956153A CN 201380071289 A CN201380071289 A CN 201380071289A CN 104956153 A CN104956153 A CN 104956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riance
main body
wind direction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6153B (zh
Inventor
饭田哲史
藤井嘉范
杉原俊英
青木裕树
宫崎祐树
水野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5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6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换气装置(100)具有:主体(1)、设置于主体(1)内并将成为排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主体(1)内的排气用风机(9)、设置于主体(1)内并将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主体(1)内的进气用风机(8)、对从排气用风机(9)供给来的空气与从进气用风机(8)供给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1)、设置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并由主体(1)的前表面和自身的背面形成将通过换热器(11)进行了热交换的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7)的面板(2)、设置于吹出口(7)的主体水平方向上的任一端部并抑制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沿水平方向的流动的风路封闭壁(40)。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以往的换气装置,提出了一种在主体内搭载有换热器、并以连通室内与室外的方式将主体安装于墙壁等的壁挂安装型热交换换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换气装置中,在使从室外吸入的空气与从室内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从室内吹出口朝向规定的方向将其吹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73793号公报(例如,参照图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没有设置风向板等,在将设备设置于室内的时刻,对从换气装置的室内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方向进行确定,将其方向设定成沿地板面侧(下侧)及平行于主体侧面的墙壁侧(水平侧)而流动。因此,当在流向平行于主体侧面的墙壁侧(水平侧)的风向前方存在墙壁时,吹出的空气持续与墙壁碰撞,从室外取入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等可能会成为导致墙壁污浊的原因。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减少墙壁污浊,在安装主体时,为了防止风与平行于主体侧面的墙壁碰撞,需要将距离设定成规定的间隔(约0.083m)以上。因此,安装位置受到限制,有可能导致施工自由度及外观设计性降低。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这样的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装置,用于实现对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外观设计性受损的问题加以抑制的效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换气装置具有:主体;排气用风机,所述排气用风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将成为排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所述主体内;进气用风机,所述进气用风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将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所述主体内;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使从所述排气用风机供给来的空气与从所述进气用风机供给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面板,所述面板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前表面侧;吹出口,所述吹出口由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及所述面板的背面形成,将在所述换热器进行了热交换的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吹出;以及风路封闭壁,所述风路封闭壁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侧,抑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朝向水平方向的流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换气装置,因为其具有改变从吹出口吹出的平行于主体侧面的空气的风向的风路封闭壁,因此能够避免室外空气中所含有的尘埃持续与墙壁碰撞,能够抑制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外观设计性受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在虚线X的水平剖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在虚线Y的纵剖视图。
图4(a)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示出的面板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示出的风向可变部件的图。
图5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的在使风向可变部件平行于水平面地移动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的风向可变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的风向可变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简易室内空间设置了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的状态的模型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的模型图。
图10是表示在图8及图9示出的模型中壁面风速分布的解析结果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100在虚线X的水平剖视图。图3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100在虚线Y的纵剖视图。图4(a)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示出的面板2的图,(b)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示出的风向可变部件3的图。此外,图1及图2示出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另外,在图1中,对换气装置100的下部进行透视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为了抑制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外观设计性受损的问题,对风向板和进气吹出口加以改良。此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结构不同的情况。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是相同或相当的部件,在说明书的全文中通用。而且,说明书全文所表示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只是示例,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换气装置100能够取入空调对象空间(例如,室内、大厦、仓库等)的空气并排出至空调对象空间外,并且能够取入空调对象空间外的空气并供给至空调对象空间。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空调对象空间是室内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室外空气”对应于从换气装置100供给至室内的进气,“室内空气”对应于从换气装置100排出至室外的“排气”。
换气装置100具有:搭载有各种设备的主体1;设置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的面板2;安装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的风向可变部件3;与主体1的背面侧连接的用于取入室外空气的进气用管13;与主体1的背面侧连接的用于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用管14;对已取入的室外的空气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1;取入室外的空气的进气用风机8;以及取入室内的空气的排气用风机9。
另外,换气装置100安装于墙壁50,在墙壁50上形成有连通室内与室外、并设置有进气用管13的开口部13A;以及连通室内与室外、并设置有排气用管14的开口部14A。
(主体1)
主体1以大致长方体形状形成外壳,至少搭载有用于取入室外空气的进气用风机8、用于取入室内空气的排气用风机9、以及对已导入至主体1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1。
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设置有构成换气装置100的前表面的面板2,在该面板2的下侧设置有风向可变部件3。
在主体1的背面侧连接并设置有连通室外与主体1的进气用管13。另外,在主体1的背面侧,在主视时,在进气用管13的左侧的位置连接并设置有连通室外与主体1的排气用管14。
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A及排出在换热器11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的主体吹出口1E。主体吹出口1E及吸入口1A形成于与面板2的背面侧相对的位置。此外,在吸入口1A形成有喇叭口1D,对从室内吸入至主体1内的空气进行整流而抑制噪音产生,能够抑制使用者的舒适性受损的问题。
在主体1的背面侧形成有连接于进气用管13的进气口1B及连接于排气用管14的排气口1C。
在主体1立起设置有防止被供给至主体1内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的隔离板30。隔离板30的前表面侧构成供被供给至主体1内的室内空气流动的风路,隔离板30的背面侧构成供被供给至主体1内的室外空气流动的风路。在主视时,隔离板30的左端部侧设置于换热器11的右侧面侧。
(面板2)
面板2设置于主体1的前侧,构成换气装置100的前表面的一部分。面板2是在主视时平面形状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平板构件。面板2在主体1设置于墙壁50的状态下被设置成平行于铅直方向。另外,如图4(b)所示,在面板2的下端侧形成有旋转自如地保持风向可变部件3的保持部70。
在面板2中,由面板2的背面侧和主体1的前表面侧形成吹出口7。即,在面板2的背面与主体1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风向可变部件3由保持部70保持。而且,吹出口7形成于“面板2的背面的下端侧”与“主体1的前表面的下侧”之间(参照图6及图7)。
在此,例如在将风向可变部件3安装在主体1时,利用主体1、面板2及风向可变部件3各自的成形部件的误差来确定风向可变部件3的安装精度。即,风向可变部件3的安装精度会与主体1、面板2及风向可变部件3的合计三个构件的成形误差的量相应地降低。
因此,可以例如在主体1上形成有对应于保持部70的构件,将主体1作为保持风向可变部件3的结构,但由于会导致风向可变部件3的安装精度降低,因此,如本实施方式1这样地将风向可变部件3安装于面板2即可。
在该面板2的背面侧的上部,形成有连接于主体1的连接部2A。利用该连接部2A使面板2保持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
连接部2A能够以连接部2A与主体1的连接部位为轴旋转。即,通过旋转连接部2A而使面板2向上侧提升,露出主体1的前表面侧、排气用风机9等,能够进行例如清扫等。
(风向可变部件3)
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改变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风向可变部件3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风向可变部件3是在主视时的平面形状例如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平板构件。
如图4(b)所示,在风向可变部件3的背面侧,在主视观察主体1时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四个连接风向可变部件3与主体1的旋转轴部3A。风向可变部件3利用该旋转轴部3A而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利用后述的图5~图7的说明详细地对风向可变部件3进行说明。
(进气用管13及排气用管14)
进气用管13设置在墙壁50的开口部13A,连接主体1与室外。进气用管13的一端侧与主体1的进气口1B连接,另一端侧设置于室外侧。此外,在进气用管13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进气用罩12,即使在例如风雨等恶劣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风雨从进气用管13的另一端侧侵入室内侧的问题。
排气用管14设置于墙壁50的开口部14A,连接主体1与室外。排气用管14的一端侧与主体1的排气口1C连接,另一端侧设置于室外侧。此外,在排气用管14的另一端侧也与进气用管13的另一端侧同样地设置有排气用罩15,即使在例如风雨等恶劣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风雨从排气用管14的另一端侧侵入室内侧的问题。
进气用罩12安装于墙壁50之中的室外侧的面,即使例如在风雨等恶劣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风雨从进气用管13的另一端侧侵入室内侧的问题。进气用罩12之中的安装于墙壁50的一侧与进气用管13连通。
排气用罩15安装于墙壁50之中的室外侧的面,即使在例如风雨等恶劣的状况下,也能够抑制风雨从排气用管14的另一端侧侵入室内侧的问题。排气用罩15之中的安装于墙壁50的一侧与排气用管14连通。
(换热器11)
换热器11使导入至主体1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即,换热器11具有利用进气来回收排气热量的功能。此外,换热器11构成为不使流入了换热器11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即,在换热器11中,设置成供流入了换热器11的室外空气流动的进气流路与供室内空气流动的排气流路接触而能够进行热交换,并且,构成为将进气流路与排气流路不连通。在主视时,如图2所示,换热器11配置在进气用风机8及排气用风机9的左侧。
在换热器11中,形成有供室外空气流入的流入口11A以及供从该流入口11A流入并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出的流出口11B。另外,在换热器11中形成有供室内空气流入的流入口11C、以及供从该流入口11C流入并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出的流出口11D。
此外,从进气用风机8供给来的室外空气被供给至流入口11A。另外,从流出口11B吹出的空气经由主体吹出口1E而从主体1排出。
另外,从排气用风机9供给来的室内空气被供给至流入口11C。另外,从流出口11D吹出的空气经由排气口1C而从主体1排出。
(进气用风机8及排气用风机9)
进气用风机8由旋转的风机8A、以及使风机8A旋转的马达10构成,通过轴10A向风机8A传递马达10的旋转并使风机8A旋转,将室外空气取入至主体1并排出。
排气用风机9由旋转的风机9A、以及使风机9A旋转的马达10构成,通过轴10B向风机9A传递马达10的旋转并使风机9A旋转,将室内空气取入至主体1并排出。
风机8A、9A例如由西洛克风机等构成,与轴10A、10B连接。
轴10A、10B与风机8A、9A连接,向风机8A、9A传递马达10的旋转并使风机旋转。
在马达10中,如图2及图3所示,在供进气流动的风路侧设置有轴10A,在供排气流动的风路侧设置有轴10B。而且,马达10以隔离板30为界限,跨过供进气流动的风路侧与供排气流动的风路侧而设置。
(风路封闭壁40)
风路封闭壁40能够减少从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或从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吹向主体侧面侧水平方向的空气。风路封闭壁40设置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的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的侧面部。参照后述的图5~图7的说明详细地对风路封闭壁40进行说明。
此外,对于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而言,当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形成平行于换气装置水平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一位置)时,其朝向换气装置100的正面方向而形成。即,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形成为使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向换气装置100的正面侧吹出。
对于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而言,当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形成平行于换气装置垂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时,其朝向换气装置100的下面方向而形成。即,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形成为使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向换气装置100的下面侧吹出。
图5是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100的在使风向可变部件3大致平行于水平面地移动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对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对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说明图。此外,图5~图7示出的箭头代表空气的流动。参照图5~图7详细地对风向可变部件3进行说明。
在图6中,各图分别表示如下:(a)表示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侧视图,(b)表示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c)表示图1示出的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二位置时在虚线V的纵剖视图,(d)表示图6(c)示出的在虚线Z的水平剖视图。
在图7中,各图分别表示如下:(a)表示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侧视图,(b)表示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c)表示图5示出的换气装置100的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第一位置时在虚线W的纵剖视图。
风向可变部件3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能够改变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方向。风向可变部件3是在主视时平面形状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板状构件。
在该风向可变部件3的背面侧,设置有隔热材料31。利用该隔热材料31能够抑制在风向可变部件3产生结露等的问题,能够抑制因结露水在室内等滴下而导致使用者的舒适性受损的问题。
在风向可变部件3,在主视观察主体1时的宽度方向上形成有四个连接风向可变部件3与主体1的旋转轴部3A。风向可变部件3的旋转轴部3A利用面板2的保持部70而被旋转自如地保持。旋转轴部3A突出设置在风向可变部件3的背面侧。而且,该旋转轴部3A具有平行于水平面的旋转轴,能够旋转。
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通过旋转而向如下所述的两个位置移动。即,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向形成平行于铅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移动(参照图1及图6)。另外,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向形成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一位置)移动(参照图5及图7)。
当风向可变部件3向形成平行于铅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移动时,风向可变部件3相对于旋转轴部3A位于正面侧。而且,当风向可变部件3向形成平行于铅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移动时,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如图6所示地朝向下侧而排出至室内。
当风向可变部件3向形成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移动时,风向可变部件3相对于旋转轴部3A位于下侧。当风向可变部件3向形成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移动时,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如图7所示地朝向正面侧而排出至室内。
在此,在风向可变部件3设置于形成平行于铅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的状态下,将正面侧的面定义为外观面18。
当风向可变部件3处于平行于铅直方向的状态时,外观面18平行于面板2的前表面侧,并且风向可变部件3的一方的端部与面板2的下端接触(参照图1及图6)。即,面板2的前表面和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能够提高换气装置100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面板2的前表面也可以不与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例如,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也可以位于比面板2的前表面更靠近前侧或后侧的位置。这样,在纵剖视观察面板2和风向可变部件3时,即使面板2与风向可变部件3存在层差,也能够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面板2的延伸部上”,提高换气装置100的外观设计性。
在该“面板2的延伸部上”,包括“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比面板2的前表面更靠近前侧或后侧的位置”的情况在内。
另外,也可以不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一方的端部与面板2的下端接触,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一方的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隙地位于面板2的下端。
当风向可变部件3处于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时,外观面18平行于主体1的底面,并且风向可变部件3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1的底面接触(参照图5及图7)。即,使主体1的底面与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能够提高换气装置100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主体1的底面也可以不与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例如,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也可以位于比主体1的底面更靠近上侧或下侧的位置。这样,当纵剖视观察主体1和风向可变部件3时,即使主体1与风向可变部件3存在层差,也能够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主体1的底面的延伸部上”,提高换气装置100的外观设计性。
在该“主体1的底面的延伸部上”,包括“风向可变部件3的外观面18位于比主体1的底面更靠近上侧或下侧的位置”的情况在内。
另外,也可以不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1的底面接触,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另一侧的端部隔开规定的间隙地位于面板2的下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对当主视观察主体1时在风向可变部件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四个”旋转轴部3A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四个”。而且,与该旋转轴部3A的个数相同地在面板2形成保持部70即可。
另外,旋转轴部3A既可以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等的手动操作而旋转,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例如驱动马达等的电动操作而旋转。
(风路封闭壁40的详细情况)
风路封闭壁40能够使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方向朝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或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改变。
风路封闭壁40是相对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的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的侧面部具有规定的间隔(例如1mm~20mm左右)、或者相对于换气装置100的侧面部具有规定的间隔(例如1mm~20mm左右)的壁部。
当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形成平行于换气装置水平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一位置)时,使风向可变部件3的背面与风路封闭壁40的底面平面部接触,在换气装置100的水平方向左侧或右侧形成由风路封闭壁40构成的壁部而堵塞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在底面部形成由风向可变部件3构成的壁部,形成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参照图5及7)。
当风向可变部件3位于形成平行于换气装置垂直方向的状态的位置(第二位置)时,风向可变部件3的背面与风路封闭壁40的前表面接触,在换气装置100的水平方向左侧或右侧形成由风路封闭壁40构成的壁部而堵塞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在正面侧形成由风向可变部件3构成的壁部,形成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参照图1及图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作为风路封闭壁40,对相对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即面板2的下侧的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的侧面部具有规定的间隔、或者相对于换气装置100的侧面部具有规定的间隔的壁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风路封闭壁40可以位于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的侧面部与换气装置100的侧面部的双方。另外,既可以装卸自如地对风路封闭壁40进行固定,也可以不装卸自如地对其固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举例示出了将风路封闭壁40设置在纸面左侧的状态,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纸面右侧。除此之外,对风路封闭壁40的大小、厚度、形状、构成材料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能够在换气装置100的水平方向左侧或右侧形成壁部的结构即可。
[空气的流动的说明]
室外空气从进气用罩12经由进气用管13而被取入至主体1内。被取入至该主体1内的空气经过进气用风机8而流入换热器11。而且,流入了该换热器11的空气在与流入了换热器11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从换热器11排出。而且,对于从换热器11排出的空气而言,在经由主体吹出口1E而从吹出口7吹出后,利用风向可变部件3的作用将风向调整成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而从换气装置100排出。此时,对于风向被调整成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并排出的空气而言,利用风路封闭壁40的作用而在减少朝向主体1的侧面侧水平侧方向的风向的状态下从换气装置100排出。
室内空气从吸入口1A被取入主体1内。被取入至该主体1内的室内空气经过排气用风机9而流入换热器11。流入了该换热器11的空气在与流入了换热器11的室外空气进行了热交换后从换热器11排出。而且,从换热器11排出的空气经由排气用管14及排气用罩15而被排出至室外。
[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所具有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设置有风向可变部件3,所述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对从主体1排出的空气向铅直方向下方吹出还是向水平方向吹出进行调整,因此能够抑制使用者的舒适性受损的问题。另外,能够抑制因空气与例如柜橱等使用者以外的物品的持续碰撞而导致进气中所含有的尘埃等与其附着并导致柜橱等受到污浊的问题。另外,能够抑制因室内的气流分布紊乱而导致污染空气滞留在室内的局部的问题。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由于风向可变部件3能够被调整成使空气沿水平方向吹出,因而能够抑制因冷风而导致使用者的脚下变凉的问题。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由于不是利用面板2而是利用风向可变部件3对吹出的风向进行调整,因而能够抑制从室外取入了的空气所含有的尘埃等附着于面板2的问题,能够抑制外观设计性降低的问题。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因为设置有能够抑制从主体1沿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的风路封闭壁40,所以能够抑制由于使空气持续与房间的墙壁碰撞而导致进气中所含有的尘埃等与其附着并导致墙壁等受到污浊的问题。
图8是表示在简易室内空间设置了换气装置100的状态的模型图。图9是概略地表示换气装置100的模型图。图10是表示图8及图9示出的模型中壁面风速分布的解析结果的坐标图。基于图8~图10,对在设置了换气装置100的室内的壁面的风速分布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0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如下含义:横轴表示自吹出口(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或者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的距离(m),纵轴表示风速(m/s)。
在图10中,示出了在将换气装置100如图8所示地以位于距离室内顶棚面0.1m、距离壁面D(0.02m、0.04m、0.06m、0.08m、0.1m、0.2m、0.4m、0.6m、0.8m、1.0m)的位置的状态设置,并将风量100m3/h从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1或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42吹出的情况下对壁面的风速分布进行解析的结果。
在吹出气流接触墙壁或顶棚时,尘埃等的附着可能成为导致污浊的原因。另外,人们认为接触时的风速越小污浊物越难以附着。因此,如果以风速0.8m/s作为基准,则根据图10示出的解析结果可知,通过使换气装置100距离壁面0.04m(D尺寸)以上,能够降低墙壁污浊的原因,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自由度。考虑以上因素而对换气装置100的设置位置进行确定即可。此外,图8及图9所示的数值及尺寸是为了便于理解地对换气装置100的风速分布进行说明而举出的一例,对于这些数值及尺寸没有限定。
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换气装置100中,设置有能够抑制从主体1排出的沿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的风路封闭壁40,因此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当从侧面侧观察换气装置100时,其成为换气装置100的复杂的内置物的遮挡物,从而使外观设计性得到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1A吸入口、1B进气口、1C排气口、1D喇叭口、1E主体吹出口、2面板、2A连接部、3风向可变部件、3A旋转轴部、7吹出口、8进气用风机、8A风机、9排气用风机、9A风机、10马达、10A轴、10B轴、11换热器、11A流入口、11B流出口、11C流入口、11D流出口、12进气用罩、13进气用管、13A开口部、14排气用管、14A开口部、15排气用罩、18外观面、30隔离板、31隔热材料、40风路封闭壁、41换气装置垂直面吹出口、42换气装置水平面吹出口、50墙壁、70保持部、100换气装置。

Claims (5)

1.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具有:
主体;
排气用风机,所述排气用风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将成为排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所述主体内;
进气用风机,所述进气用风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将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取入至所述主体内;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使从所述排气用风机供给来的空气与从所述进气用风机供给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面板,所述面板配置在所述主体的前表面侧;
吹出口,所述吹出口由所述主体的前表面及所述面板的背面形成,将在所述换热器进行了热交换的成为进气状态的空气吹出;以及
风路封闭壁,所述风路封闭壁设置在所述面板的下侧,抑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朝向水平方向的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装置具有风向可变部件,所述风向可变部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所述面板的前表面下侧,改变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可变部件的外观面形成为平面状,
所述风向可变部件设置成,当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风向可变部件的外观面位于所述主体的底面的延伸部上,
当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时,所述风向可变部件的外观面位于所述面板的前表面的延伸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风路封闭壁而言,
当所述风向可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风路封闭壁的前表面与所述风向可变部件的背面接触,堵塞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路,
当所述风向可变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风路封闭壁的底面与所述风向可变部件的背面接触,堵塞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路。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路封闭壁设置于所述吹出口的侧面部及所述主体的侧面部这两个部位。
CN201380071289.XA 2013-01-25 2013-01-25 换气装置 Active CN104956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1578 WO2014115297A1 (ja) 2013-01-25 2013-01-25 換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6153A true CN104956153A (zh) 2015-09-30
CN104956153B CN104956153B (zh) 2017-07-21

Family

ID=5122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289.XA Active CN104956153B (zh) 2013-01-25 2013-01-25 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955453B1 (zh)
JP (1) JP6223365B2 (zh)
CN (1) CN104956153B (zh)
HK (1) HK1212423A1 (zh)
NO (1) NO2955453T3 (zh)
RU (1) RU2606578C1 (zh)
WO (1) WO2014115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27901A4 (en) * 2016-10-11 2019-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DEVICE
CN110017559B (zh) * 2019-03-08 2021-07-30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防水加湿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3023U (ja) * 1981-11-30 1983-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扇
JPS6252833U (zh) * 1985-09-20 1987-04-02
JPH0175736U (zh) * 1987-11-10 1989-05-23
JPH09273793A (ja) * 1996-04-01 1997-10-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換気扇
CN1938552A (zh) * 2004-03-26 2007-03-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JP2009058157A (ja) * 2007-08-30 2009-03-19 Max Co Ltd 換気グリル
EP2290296A1 (de) * 2009-07-31 2011-03-02 Kampmann GmbH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zum Einbau in eine abgehängte Decke mit Frischluftzufuh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022B2 (ja) * 1976-08-21 1984-0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換気装置
JPS6012120U (ja) * 1983-07-04 1985-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ヤツタ−付換気扇
JPS6240436U (zh) * 1985-08-30 1987-03-11
SE9301225L (sv) * 1993-04-14 1994-10-15 Air Innovation Baettre Luft Sw Sätt för tillförsel av tilluft och tilluftsdon
JP3329686B2 (ja) * 1997-04-08 2002-09-30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熱交換気扇
DE10006749C2 (de) * 2000-01-31 2001-12-13 Kessler & Luch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Zuluftzufuhr für Gebäude und Vorrichtung zum Absaugen von verunreinigter Luft aus Gebäuden
JP2009180389A (ja) * 2008-01-29 2009-08-13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給気レジスター
JP5264558B2 (ja) * 2008-02-29 2013-08-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ユニット
RU117585U1 (ru) * 2010-09-21 2012-06-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рхитектур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азГАСУ) Прит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вентиляции
JP5122663B2 (ja) * 2011-03-01 2013-01-16 株式会社ユニックス 換気口カバー
KR101364240B1 (ko) * 2011-05-12 2014-02-14 주식회사 윈드림 확장된 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환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3023U (ja) * 1981-11-30 1983-06-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扇
JPS6252833U (zh) * 1985-09-20 1987-04-02
JPH0175736U (zh) * 1987-11-10 1989-05-23
JPH09273793A (ja) * 1996-04-01 1997-10-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調換気扇
CN1938552A (zh) * 2004-03-26 2007-03-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JP2009058157A (ja) * 2007-08-30 2009-03-19 Max Co Ltd 換気グリル
EP2290296A1 (de) * 2009-07-31 2011-03-02 Kampmann GmbH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zum Einbau in eine abgehängte Decke mit Frischluftzufuh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15297A1 (ja) 2017-01-26
CN104956153B (zh) 2017-07-21
HK1212423A1 (zh) 2016-06-10
EP2955453A4 (en) 2016-11-30
RU2606578C1 (ru) 2017-01-10
NO2955453T3 (zh) 2018-04-14
EP2955453A1 (en) 2015-12-16
WO2014115297A1 (ja) 2014-07-31
JP6223365B2 (ja) 2017-11-01
EP2955453B1 (en)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328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0629342B1 (ko) 공기조화기
US9410716B2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2245975A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CN10841350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0455937C (zh) 送风格栅和使用该送风格栅的空调换气系统
CN102333997B (zh) 同时供排型换气扇及空调装置
CN104202945A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和数据中心机房
CN103134106A (zh)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JP200811610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5093331A1 (ja) 同時給排形換気扇
CN104956153A (zh) 换气装置
KR20180012957A (ko) 상치형 열회수형환기장치
CN1522354B (zh) 内镶式空调室外机
CN10850703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07763064U (zh) 空调设备
CN206626682U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JP201109487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429966A (zh) 空调机
JP5884990B2 (ja) 住宅吸気システム
CN101008511A (zh) 空调的室内单元
CN102282427A (zh) 同时供排式换气扇
JP2017106676A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220062077U (zh) 用于浴室空调器的出风筒、浴室空调器
CN219421408U (zh) 一种除尘组件及带有该除尘组件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4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42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