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8552A -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 Google Patents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8552A
CN1938552A CNA200580009855XA CN200580009855A CN1938552A CN 1938552 A CN1938552 A CN 1938552A CN A200580009855X A CNA200580009855X A CN A200580009855XA CN 200580009855 A CN200580009855 A CN 200580009855A CN 1938552 A CN1938552 A CN 19385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xhaust
fan
front panel
su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98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田浩一
古田幸史
松原修二
中村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8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85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24F7/013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using wall or window fans, displacing air through the wall or wind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面面板难以被污染,扫除性好,另外排气流和供气流之间的短接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该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具有本体和前面面板,与排气口连通的室内侧排气口在本体的上面、下面和侧面至少任何一个上形成。

Description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时进行室内空气的排出和室外空气的供给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一个例子,已知有进行同时给排的空调换气扇。在日本实公平3-1742号公报(第2页,第1图,第3图)中说明了这种现有的空调换气扇。
以下,参照图10说明这种空调换气扇。
如图10所示,该空调换气扇的本体105具有设置在本体105前方的排气风扇101,设置在排气风扇101的后方的供气风扇102,面向室外的供气管路103和排气管路104。前面格栅(grill)108覆盖本体105的前方,具有供气口106和排气口107。
在这种现有的空调换气扇中,由于供气口106和排气口107设在前面格栅108上,在室内浮游的尘埃与排气流一起,流入排气口107。因此,尘埃附着在形成排气口107的多根格栅格棂部分上,当擦拭前面格栅108的前面时,尘埃进入排气口107的间隙中,难以取出尘埃。
此外,通过在前面格栅108的前面侧的同一面上形成供气口106和排气口107,在供气流和排气流之间引起短接(shortcircuit),不能进行有效的换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包括:
本体;
为覆盖本体的前方侧的形状,设置有与供气口连通的室内侧供气口的前面面板;和
与排气口连通,至少在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任一个上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
其中,上述本体包括:
设置在前方侧的排气用送风机;
设置在后方侧的供气用送风机;
设置在室外的室外侧排气口;
设置在室外、且与室外侧排气口相对设置的室外侧供气口;
通过在前方侧的室外侧供气口和供气用送风机,设置在比排气用送风机远的侧方位置上的供气口;和
设置在上述排气用送风机的前方的排气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横截面图。
图2为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纵截面图。
图4为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靠近顶部设置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7为在相对侧面的壁面附近设置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8为表示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立体图。
图10为现有的空调换气扇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前面难以污染,扫除性好,不产生排气流和供气流间的短接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以下,伴随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图4说明实施方式1。如图1~图4所示,本体13包括:排气用送风机3、供气用送风机6、室外侧排气口8、室外侧供气口9、供气口10、排气口11和全热交换器12。排气用送风机3通过使用涡旋状的排气用风扇壳体2包围排气用风扇1形成,配置在本体13的前方侧。供气用送风机6利用涡旋状的供气用风扇壳体5包围供气用风扇4而形成,设置在本体13的后方侧。筒状的室外侧排气口8和室外侧供气口9,与室外相对,贯通壁部7而形成。供气口10通过在前方侧的室外侧供气口9和供气用送风机6,设置在比排气用送风机3更远的侧方位置上。排气口11设置在排气用送风机3的前方,成为吸入口。全热交换器12设置在供气口10侧的空间的供气流和排气流交叉的位置上,使供气用送风机6的供气流和排气用送风3机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这样,在本体13的前面侧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中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使排气风量为大致相同的风量的室内侧排气口14。
此外,前面面板16为覆盖本体13的前方侧的形状,形成与供气口10连通的室内侧供气口15。在本体13和前面面板16之间形成室内侧排气口14的排气开口17,形成与室内侧排气口14和成为排气用送风机3的吸入口的排气口11连通的排气通风路18。在前面面板16的室内侧供气口15设置供气用格栅19,在设置供气用格栅19的位置以外,形成为平面状。
此外,与形成排气用送风机3的涡旋状的排气用风扇壳体2的前面面板16相对的角部形成有曲面形状部20。即:与形成排气用送风机3的排气用风扇壳体2的前面面板16相对的角部形成曲面形状。此外,设置埋入在形成排气用送风机3的涡旋状的排气用风扇壳体2和本体13之间形成的前端狭窄的狭小部21的形状的倾斜面22。
此外,隔开排气用送风机3的排气通风路18和供气用送风机6的室内侧供气口15的分隔板23设置在本体13的前方侧。在安装前面面板16时,分隔板23与设置在前面面板16的内面的密封件24接触,分隔排气流和供气流。与此同时,在成为排气用送风机3的吸入口的排气口11的附近设有与前面面板16的内面接触,保持前面面板16的保持肋25。
在上述结构中,在壁7上设置本体13,使室外侧排气口8和室外侧供气口9与室外连通。当在安装前面面板16的状态下,使同时给排型换气扇运转时,利用排气用送风机3,使室内空气从在本体13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任何一个上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14的排气开口17流入。这样,空气可从室内侧排气口14沿着排气用送风机3的排气用风扇壳体2的曲面状20平稳地流动,与此同时,该空气沿着在排气用风扇壳体2和本体13之间形成的倾斜面22,与排气流不冲突地平稳流动,通过排气通风路18,被吸入成为排气用送风机3的吸入口的排气口11内,在全热交换器12中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室外侧排气口8放出到室外。
另一方面,利用供气用送风机6,通过室外供气口9吸入的室外空气,被送至全热交换器12,该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12回收热,经过供气口10,通过设置在前面面板16上的室内侧供气口15,供气至室内,进行同时给排换气。
但是,在靠近顶部或室内的角部的侧壁设置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情况下,本体13的上部或侧部的室内侧排气口14,成为被顶部或壁封闭的状态,但是,当上部为封闭的状态时,侧部和下部的室内侧排气口14有效起作用,可将换气风量降低的影响压至最小限度。
此外,通过将室内侧排气口14设置在本体13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上,当包含室内尘埃的空气从室内侧排气口14排出时,从前面面板16的前方看,室内侧排气口14配置在不能透视的位置上,这样,通过分散设置室内侧排气口14,室内侧排气口14的污染至少难以看见。与此同时,前面面板16的污染减少,设计性效果高。
此外,通过将室内侧排气口14和室内侧供气口15设置在不同面上,而不是设置在同一面上,排气流和供气流间没有短接,可以高效率地换气。
此外,通过利用设置在本体13侧的分隔板23和保持肋25保持前面面板16,可以减薄厚度,减轻前面面板16的重量,前面面板16装和卸时的处理性优异,与此同时,通过在前面面板16上只设置与室内侧排气口14比较污染程度小的室内侧供气口15,可减少前面面板16的污染。此外,通过将前面形成平面状,扫除性优异。
此外,由于排气口17在本体13的侧部和前面面板16之间形成,排气开口17在离室内侧供气口15更远的位置上构成,因此,从本体13吹出的供气流和吸入本体13中的排气流不会产生短接。此外,由于排气开口17为被前面面板16从前方隐去的状态,因此,从前方完全看不见排气口17。
(实施方式2)
其次,参照图5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如图5至图8所示,室内侧排气口14A在本体13A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中任两个位置形成。
在上述结构中,当将本体13A接近顶部26设置时,如图5所示,室内侧排气口14A在下部和侧部两个位置形成,上部成为封闭状态。由此,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不会沿着顶部26流动,不会污染顶部26。与此同时,也可减少前面面板16A的上方部的污染。
此外,当在室内的角部附近,在侧面上与壁部7A相对的位置设置本体13A时,如图7所示,室内侧排气口14A在本体13A的上部和下部上形成,侧部成为封闭的状态。由此,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不会沿着壁部7A流动,不会污染壁部7A,与此同时,可以减少前面面板16A的侧面部侧的污染。
(实施方式3)
其次利用图9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如图9所示,室内侧排气口14B在本体13的上部、下部侧部上形成。此外,室内侧供气口15A设置在除去前面面板16B的前面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可将前面面板16B的前面部的整个面作成平面状,可以提高前面面板16B的设计性和扫除性。此外,可在离室内侧排气口14B远的位置,形成室内侧供气口15A,可以防止排气流和供气流短接。即:通过将室内侧供气口15A配置在本体侧面的不设置排气口的侧面上,可以防止排气流和供气流的短接。
根据以上各个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包括:本体和为覆盖该本体的前方侧的形状且设置有与供气口连通的室内侧供气口的前面面板,其中本体包括通过室外侧供气口和供气用送风扇,在比排气用送风扇更远的侧方位置设置的供气口、在排气用送风机前方设置的排气口。这样,与排气口连通的室内侧排气口在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至少任一个上形成。由此,由于在前面面板上没有室内侧排气口,室内的被污染空气对前面面板的污染程度少,同时,前面面板的扫除容易进行。此外,由于室内侧排气口和室内侧供气口不设置在前面面板的同一面上,并且将室内侧排气口和室内侧供气口设置在远的位置上,因此,具有不会产生排气流和供气流短接现象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使在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上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的排气风量为大致相同的风量。在换气扇在顶部或室内拐角处,靠近侧壁设置的情况下,上部或侧部的室内侧排气口成为被顶部或壁封闭的状态。然而,如上所述,当上部为封闭状态时,侧部和下部的室内侧排气口有效地起作用,在侧面为封闭的状态时,上部和下部的室内侧排气口有效地起作用,具有可将换气风量降低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的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室内侧供气口中设置供气用格栅,其以外的前面面板部分形成为平面状。由此,只将在前面面板上设置有供气格栅的室内侧供气口露出,在前面面板上不设置室内侧排气口。这样,前面面板的污染少,扫除污染时,由于供气格栅以外的部分为平面状,扫除性好。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本体的前方设置的前面面板与上述本体之间形成的与室内侧排气口连通的排气开口。通过在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与室内侧排气口连通的排气开口,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从排气开口排出,由于从前面面板的正面侧不能透视排气开口,因此,污染不显眼,设计性良好。与此同时,由于在表面露出的部分只有前面面板,具有扫除性好的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与前面面板相对设置成为设置在本体上的排气用送风扇的吸入口的排气口,在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风路。由于在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风路,必须将前面面板作成浅的形状,与作成深的形状的现有的前面格栅比较,可使本发明的前面面板的重量减轻。此外,维修时,取出前面面板时的作业容易,具有提高维修性的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将与形成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用风扇壳体的前面面板相对的角部形成为曲面形状。包围排气用送风机的风扇的排气用风扇壳体形成为涡旋状,而现有的角部为棱角。目前,因为该角部形成在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流动的排气流的阻力,排气流难以流动。但是,如本发明,通过将角部形成为曲面形状,排气通风路的阻力减少,可以降低噪音值、增大风量。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设有埋入在排气用风扇壳体和本体之间形成的狭小部的形状的倾斜面。通过将包围排气用送风机的风扇的排气用风扇壳体形成为涡旋状,在本体和排气用风扇壳体的外周部之间形成前端小的狭小部。在现有的方式中,从本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室内侧排气口流入成为排气用送风机的吸入口的排气口的排气流与狭小部冲突,而停止行进,排气流不能平稳地流动。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埋入狭小部的倾斜面,排气通风路的阻力减小,具有减小噪音值、增大风量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成为排气用送风机的吸入口的排气口附近,设置与前面面板内面接触,保持前面面板的保持肋。通过用保持肋保持前面面板,可总是将在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的排气通风路形成为一定的形状。由此,排气风量不增减,可以进行稳定的换气,同时,即使前面面板的形状减薄,具有可防止前面面板的变形使得排气风量的变化的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将分隔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通风路和供气用送风机的室内侧供气口的分隔板设置在本体的前方侧,安装前面面板时,上述分隔板与前面面板的内面接触,分隔排气流和供气流。通过安装前面面板,设置在本体中的分隔板自动与前面面板的内面接触,可以可靠地将流入室内侧供气口的供气流和从室内侧排气口流入成为排气用送风机的吸入口的排气口的排气流分离。由此,可以防止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排气流和供气流的短接,可以进行效率高的换气。与此同时,通过用分隔板支承前面面板,具有即使前面面板的形状减薄也可防止前面面板变形的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任两个位置形成室内侧排气口。由此,可与设置位置对应,形成室内侧排气口。当在本体的侧部和下部两个位置设置室内侧排气口时,通过将换气扇设置在顶部附近,使上部的室内侧排气口封闭,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不沿着顶部流动,不会污染顶部表面。
此外,采用当在室内的角部附近,在壁部与侧面相对的位置设置时,在本体的上部和下部两个位置设置室内侧排气口。由此,本体的侧部的室内侧排气口封闭,室内的被污染的空气不会流入侧部的室内排气口,具有室内污染的空气的流动不会污染壁部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上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和在除去前面面板的前面的位置配置室内侧供气口。这样,可以减轻前面面板的污染,提高扫除性。
此外,可以将室内侧供气口配置在前面面板以外的位置,将前面面板的前面部的整个面形成为平面状态。还可以提高前面面板的设计性和扫除性,可以在离室内侧排气口远的位置上形成室内侧供气口,可以防止排气流和供气流的短接。
此外,在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的说明中,示有在上述本体的侧部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上述排气开口。由此,由于在离室内侧供气口更远的位置上构成排气开口,可防止从本体吹出的供气流和吸入本体中的排气流短接。与此同时,由于排气开口成为被前面面板从前隐去的状态,从前方完全看不见排气开口,可提供外观好的换气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前面面板难以被污染,扫除性好,不产生排气流和供气流之间的短接。此外,即使设置场所变化,也可以减少换气风量降低的影响,可以提高设计性。还可以实现前面面板的薄形化,轻量化,并提高维修性,减少噪音,增大风量。此外,可以与设置场所对应形成室内侧排气口。通过改变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上设置的室内侧排气口,形成室内侧空气循环口,可以在空气调和机的室内机中使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前面面板难以被污染,扫除性好,不产生排气流和供气流间的短接。此外,本发明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通过改变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形成室内侧空气循环口,可以在空气调和机的室内机中使用。

Claims (12)

1.一种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包括:
本体;
为覆盖所述本体的前方侧的形状,设置有与所述供气口连通的室内侧供气口的前面面板;和
与所述排气口连通,至少在所述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任一个上形成的室内侧排气口,
其中,所述本体包括:
设置在前方侧的排气用送风机;
设置在后方侧的供气用送风机;
设置在室外的室外侧排气口;
设置在所述室外,且与所述室外侧排气口相对设置的室外侧供气口;
通过在前方侧的所述室外侧供气口和所述供气用送风机,设置在比所述排气用送风机更远的侧面位置上的供气口;和
设置在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前方的排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排气口的排气风量为大致相同的风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侧供气口中的供气用格栅,所述供气用格栅以外的部分的所述前面面板形成为平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在前面面板与所述本体之间与室内侧排气口连通的排气开口。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成为所述排气用送风机吸入口,与所述前面面板相对设置,
在所述本体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风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与形成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用风扇壳体的前面面板相对的角部形成为曲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入在所述排气用风扇壳体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的狭小部的形状的倾斜面。
8.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排气口附近,与所述前面面板的内面接触,保持所述前面面板的保持肋。
9.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还提供分隔所述排气用送风机的排气通风路与所述室内侧供气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前方的分隔板,
当安装所述前面面板时,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前面面板的内面接触,分隔排气流和供气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排气口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部、下部和侧部的任意两个位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供气口配置在所述本体侧面的未设置所述排气口的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给排型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开口在所述本体的侧部和前面面板之间形成。
CNA200580009855XA 2004-03-26 2005-03-25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Pending CN19385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1469A JP4432573B2 (ja) 2004-03-26 2004-03-26 同時給排形換気扇
JP091469/2004 2004-03-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8552A true CN1938552A (zh) 2007-03-28

Family

ID=35056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9855XA Pending CN1938552A (zh) 2004-03-26 2005-03-25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32573B2 (zh)
CN (1) CN1938552A (zh)
WO (1) WO20050933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153A (zh) * 2013-01-25 2015-09-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67999B1 (en) 2005-09-21 2012-03-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for developing device
JP2010101551A (ja) * 2008-10-23 2010-05-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2305448A (zh) * 2011-09-23 2012-01-04 广东朗能电器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机
US9544801B2 (en) * 2012-08-03 2017-01-10 Intel Corporation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systems
JP6249605B2 (ja) * 2013-01-29 2017-1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換気装置
CN104074777B (zh) * 2013-03-28 2018-08-21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换气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023B2 (ja) * 1977-07-28 1984-0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用換気扇
JPS5878424U (ja) * 1981-11-25 1983-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装置
JPS6252833U (zh) * 1985-09-20 1987-04-02
JPH031742Y2 (zh) * 1985-10-11 1991-01-18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153A (zh) * 2013-01-25 2015-09-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CN104956153B (zh) * 2013-01-25 2017-07-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74098A (ja) 2005-10-06
JP4432573B2 (ja) 2010-03-17
WO2005093331A1 (ja) 2005-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8552A (zh) 同时给排型换气扇
KR100577254B1 (ko)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CN20893628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TWI395872B (zh) At the same time supply row ventilation fans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s
KR20060010534A (ko)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운전방법
KR20180012957A (ko) 상치형 열회수형환기장치
CN205919478U (zh) 一种风口及使用该风口的换气系统
JP2000234796A (ja) 空気調和機
MY150871A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indoor unit having automatic filter cleaning function
CN107796033B (zh) 一种防止风机内部污染的抽油烟机
CN213542824U (zh) 一种诱导式防结露静压箱
CN104956153B (zh) 换气装置
CN207797162U (zh) 一种非平面结构的抽油烟机
CN20921399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471635U (zh) 一种防逃逸的高效抽油烟机
CN107702180B (zh) 一种游泳圈式抽油烟机
CN207893816U (zh) 一种基于康达效应的非平面式抽油烟机
CN107816742B (zh) 一种基于文丘里效应的非平面式抽油烟机
WO2019148994A1 (zh) 吸油烟机
CN108019803B (zh) 一种具有卷吸效应的非平面式抽油烟机
CN107806660B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无罩体式抽油烟机
CN203744434U (zh) 一种结合烧结板过滤器和可旋转填料的蒸发冷却空调
CN219656189U (zh) 风管机及空调机组
CN207936155U (zh) 一种防止风机内部污染的抽油烟机
CN218295861U (zh) 空调式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