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5662B -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5662B
CN104955662B CN201480006675.5A CN201480006675A CN104955662B CN 104955662 B CN104955662 B CN 104955662B CN 201480006675 A CN201480006675 A CN 201480006675A CN 104955662 B CN104955662 B CN 104955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piece
skid stud
tire
pla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6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5662A (zh
Inventor
A·特龙冰
J·伦德策
D·洛伦泽蒂
M·博约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relli Tyre SpA
Original Assignee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relli Pneumatici SpA filed Critical Pirelli Pneumatici SpA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43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body portion, i.e. not cylind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25Arrangements thereof in the tread patterns, e.g. irreg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14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 B60C11/16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 B60C11/1675Anti-skid inserts, e.g. vulcanised into the tread band of plug form, e.g. made from metal, textile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plug- t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防滑钉的轮胎,包括多个防滑钉(10),销(12)限定在所述防滑钉中,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至少相对于一轴线为不对称的,所述形状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限定了至少一个尖端的轮廓,所述第二侧部具有大体上平面的轮廓,所述第二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为了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防滑钉至少局部地布置在轮胎胎面中,使得在第一多个防滑钉中,销所具有的尖端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

Description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防滑钉的轮胎。
背景技术
由于橡胶-冰的交界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降低,使得在冰面上的行进的轮胎的抓地性特别地成问题。为了弥补上述缺陷,尤其在冬季环境非常恶劣的国家,普遍使用在胎面带上适当地固定突出部件(称之为“防滑钉”)的轮胎,突出部件能够切入冰面,因此确保所述轮胎也能充分地抓紧这种类型的路面。在冰面上的切入作用通常通过从胎面带上突出的防滑钉的销来完成的。
专利文献US8113250、US2002/050312、US2012/0227880、EP1798069A2、WO2009/68744Al、WO2012/117962Al披露了装防滑钉的轮胎和/或装防滑钉的轮胎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防滑钉。
发明内容
申请人解决了改善在覆冰和/或覆雪的路面上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的问题。通常,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可包括增加起动牵引和/或缩短刹车距离。这些参数可通过测试来测量,在测试中,对于装备有装防滑钉的轮胎的车辆,在覆冰和/或覆雪的路面上分别评估从静止开始的起动加速度和从预定速度至零速度的刹车距离。优选地还通过涉及在覆冰和/或覆雪的路面上行进的装备有装防滑钉的轮胎的车辆的操控的操控测试,来评估性能的改善。由通常能够评估车辆操控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测试员执行这些测试。
申请人利用设有销的防滑钉执行各种试验,所述销在平面图中具有不对称的构造,并在平面图中的所述构造的一部分中具有包括一个或多个尖端的轮廓,在相对的部分具有平面轮廓。
申请人惊奇地发现:通过将至少一些防滑钉定位成使各自销的一个或多个尖端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可改善包括防滑钉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申请人特别地发现:特别高效率的结构为这样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防滑钉布置成使得各自的销在轮胎的胎面带的中央部分具有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的尖端,以及在轮胎的胎面带的侧部具有面向与轮胎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尖端。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的方法。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防滑钉的轮胎。
轮胎包括设置有多个孔的胎面带,相应的多个防滑钉接合容置于所述孔内。每个所述防滑钉包括容置于一个所述孔内的本体和从所述胎面带向所述孔外部突出的销。
每个所述防滑钉的销在平面图中具有至少相对于一轴线不对称的构造,所述构造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具有限定了至少一个尖端的轮廓,所述第二侧部具有大体上平面的轮廓。第二侧部与第一侧部相对。
根据本发明,设置多个第一防滑钉,以使各自的销的各自的尖端面向大体上与所述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优选地,插入轮胎的胎面带中的全部防滑钉的至少30%、更优选地40%布置为这个构造。
本发明在其上述的至少一个方面中可包括至少一个下面所描述的优选特征。
优选地,设置多个第二防滑钉,以使销的各自的尖端大体上面向所述轮胎的所述前进方向。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防滑钉定位在所述胎面带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防滑钉定位在所述胎面带的中央部分。
优选地,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所述第一侧部具有限定了至少两个尖端的轮廓。
优选地,在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大体上梯形构造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尖端相对的部分中包括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第二侧部。
优选地,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为细长形的,并具有主延伸方向。所述多个防滑钉的防滑钉可定位成使所述主延伸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延伸。
优选地,所述多个防滑钉的每个防滑钉的本体包括与所述销纵向相对的基部,所述基部容置于设置在所述胎面带中的各自的孔的径向内部位置。优选地,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具有限定了第一侧部和相对的第二侧部的构造,第一侧部和相对的第二侧部设置为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所述基部的第一侧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基部的第二侧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梯形构造,第一侧部代表梯形的较长的底,第二侧部代表梯形的较短的底。
优选地,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第一侧部与防滑钉的所述基部的第一侧部设置在一致的方向上。
优选地,销从所述多个防滑钉的每个防滑钉的本体的头部纵向延伸,所述头部容置于设置在所述胎面带中的各自孔的相对于所述基部的径向外部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头部在平面图中具有限定了第一侧部和相对的第二侧部的构造,第一侧部和相对的第二侧部设置为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
优选地,所述头部的第一侧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头部的第二侧部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头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大体上为梯形。
优选地,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部代表所述梯形的较短的底,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侧部代表所述梯形的较长的底。
优选地,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头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类似于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并且相对于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绕所述防滑钉的纵向轴线大体上旋转180°。
优选地,所述销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所述第一侧部设置在与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部一致的方向上。
优选地,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头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面积尺寸相对于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面积以约1.2至约2.5的比例系数减小。
优选地,所述轮胎为定向型的。当轮胎的胎面花纹构造为具有优先的旋转方向时,轮胎被限定为“定向的”,所述优先的旋转方向通常与当安装在前行的车辆上时轮胎的旋转方向重合。
在本说明书中,防滑钉或者它的部件“在平面图中的构造”意思为所述防滑钉或者部件在垂直于所述防滑钉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的正投影。
在本说明书中,在平面图中“大体上梯形”的构造意思为大致上类似于梯形几何图形的在平面图中的构造;该定义还包括这个形状的简单变型,例如具有倒圆顶点的梯形或者具有轻微弯曲侧边的梯形或者具有带零星的不连续部(例如小突起或者小凹槽)的侧边的梯形。
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大致方向的术语“大体上垂直”和/或“大体上平行”还理解为包括相对于精确垂直和平行的方向的不明显偏差,例如相对于精确垂直和/或平行的方向大约20至25°的角度偏差。
同样地,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轮胎的“在大体上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大体上在前进方向上”、“大体上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方向上”也理解为包括相对于轮胎的前进方向与精确相反或一致的方向不明显的偏差,例如相对于轮胎的前进方向与精确相反或一致的方向偏差大约20至25°的角度的方向。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仅仅借助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提供的附图给出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清楚本发明的特征和有益效果,附图中:
图1是装防滑钉的轮胎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和局部剖视图;
图3至6分别是图1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防滑钉的侧向透视图、俯视图、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
图7示出了图1的轮胎中的防滑钉的第一优选配置;
图8示出了图1的轮胎中的防滑钉的第二优选配置;
图9示出了图1的轮胎中的防滑钉的第三优选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装防滑钉的轮胎整体由附图标记1表示。
根据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本身为已知的结构,轮胎1通常包括位于径向外部位置的胎面带2,该胎面带2绕所述轮胎1的旋转轴线X环形成形并布置在所述轮胎1的带束结构上的径向外部位置。
继而,带束结构在径向外部位置联接在胎体结构中,上述两个结构本身都为已知的且未在附图中示出。
胎面带2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具有径向外部胎面表面3,径向外部胎面表面3设计为在轮胎1绕着轴线X滚动运动期间使轮胎1与路面接触。
轮胎1优选地为定向型的,使得其具有由图1中的附图标记F所示的优先滚动方向。这样,对于胎面表面3的每个点限定了前进方向Y,该前进方向Y与胎面表面3相切并且沿滚动方向F定向。
多个彼此相同并以合适的方式沿着胎面表面3的延展部布置的孔4设置在胎面带2上。更详细地,孔4优选地形成在所述胎面带2的中央部分和侧部上。
每个孔4(优选为圆柱形的)沿着大体上径向方向延伸并具有在胎面表面3处的开口4a和位于纵向相对侧上的封闭的底部4b。
每个孔4借助接合的方式容置相应的防滑钉10,防滑钉10包括容置于孔4中并沿着纵向轴线Z延伸的本体11和销12,该销12从本体11纵向延伸以从胎面表面3穿过开口4a向孔4外部突出。
因为制造胎面带2的弹性体材料的弹性以及孔4的预定尺寸,界定孔4的胎面带2的壁部大体上与本体11的整个表面直接接触(销12延伸所开始的表面除外),并在主体11上施加将防滑钉10保持在孔4内部的作用。
每个防滑钉10具有第一表面10a和相对的第二表面10b,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限定为防滑钉10在穿过纵向轴线Z的径向平面R上、沿着前进方向Y和沿着相反的方向形成的突出部分,或者反之亦然。
防滑钉10的本体11优选地由例如钢的金属材料制成,并包括位于纵向相对两侧的基部13和头部14,该基部13和头部14通过沿着纵向轴线Z延伸并具有比基部13和头部14小的横截面的杆部15连接在一起。
基部13在径向内部位置容置于孔4中并靠于底部4b上,而头部14在径向外部位置容置于孔4中,并且大体上与胎面表面3平齐。
销12由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的例如碳化钨的材料制成,并从头部14纵向延伸,以从孔4向胎面表面3外部突出。
能够从图4中看得更清楚,基部13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梯形形状,在该形状上限定了属于第一表面10a的第一侧部16和属于第二表面10b的相对的第二侧部17。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大体上平行于轮胎1的旋转轴线X布置。它们还设置为大体上垂直于前进方向Y。第一侧部16和第二侧部17通过相对的侧面18连接在一起。
基部13在平面中的形状可大体上成形为具有倒圆顶点的等腰梯形,其中,基部13的第一侧部16表示梯形的较长的底,基部13的第二侧部17表示梯形的较短的底,侧面18表示梯形的腰。
优选地,第一侧部16比第二侧部17大大约20%至大约50%的百分比。第一侧部16的尺寸可例如为大约8mm至大约11mm。第二侧部17的尺寸可例如为大约5mm至9mm。
表示梯形高度的第一侧部16和第二侧部17之间的距离可例如为大约5mm至大约9mm。
基部13朝向头部14具有大体上平面的表面19,该表面19垂直于纵向方向Z并与杆部15合适地连接,同时该基部在纵向相对侧上具有表面20,该表面20朝向孔4的底部4b成锥形,从而有助于在轮胎1生产期间将防滑钉10插入至孔4中。
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中的第一侧部16和第二侧部17分别由第一边缘16a和第二边缘17a限定,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分别属于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第一边缘16a和第二边缘17a还在基部13和界定孔4的胎面带2的壁部之间限定了接触区域。
基部13的这些接触区域相对于穿过纵向轴线Z的轮胎1的径向平面R在相对两侧上布置,并旨在抵消沿着前进方向Y或者沿着相反方向定向的销12上的应力。
边缘16a、17a相对于垂直于纵向轴线Z的维度纵向延伸相对小的尺寸,使得基部13的接触区域主要沿着大体上垂直于前进方向Y的维度延伸。
根据上述,基部13相对于穿过纵向轴线Z的径向平面R不对称。
杆部15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形形状,该圆形形状的直径例如为大约4mm至大约5mm。
与基部13类似,头部14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梯形形状,在该形状上限定了属于第一表面10a的第一侧部21和属于第二表面10b的相对的第二侧部22。第一侧部21和第二侧部22优选地大体上平行于轮胎1的旋转轴线X并借助相对的侧面23连接在一起。
然而,与所述基部13不同,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相对于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绕纵向轴线Z旋转了180°。
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优选地为具有倒圆顶点的等腰梯形,其中,头部14的第一侧部21表示梯形的较短的底,头部14的第二侧部22表示梯形的较长的底,侧面23表示梯形的腰。
优选地,第二侧部22比第一侧部21大大约20%至大约60%的百分比。第一侧部21的尺寸可例如为大约4mm至大约7mm,而第二侧部22的尺寸可为大约6mm至大约9mm。
表示梯形高度的第一侧部21和第二侧部22之间的距离可为大约5mm至大约9mm。
优选地,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面积尺寸相对于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面积是减小的。该面积可以例如以1.2至2.5的比例系数减小。
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第一侧部21、第二侧部22和侧面23分别由沿着纵向轴线Z延伸的第一径向表面24、第二径向表面25以及相对的侧部径向表面26限定。径向表面24、25、26可例如纵向延伸约3.5mm至约5.5mm的长度。
径向表面24、25、26优选地具有圆柱形的凹陷部,该凹陷部具有与纵向轴线Z间隔开并大体上垂直于纵向轴线Z的轴线。在优选的配置中,它们具有大约3mm至大约17mm的曲率半径。
优选地,与上述径向表面24、25和26接触的孔4的壁部具有设计成与上述的径向表面的凹形轮廓匹配的凸形轮廓。
此外,相对于径向平面R彼此相对并分别属于防滑钉10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前部和后部径向表面24和25分别在头部14和界定孔4的胎面带2的壁部之间限定了接触区域。
防滑钉10的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至少相对于一轴线为不对称的,并且销优选为细长形。如图4所示,在平面中的形状相对于由R所示的方向为不对称的,该方向还代表了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主延伸方向。优选地,防滑钉10设置在各自的孔4中,以使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主延伸方向R大体上平行于轮胎1的旋转轴线X。
销12可从头部14延伸例如大约1mm至大约1.5mm的尺寸。
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具有分别属于防滑钉10的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的第一侧部30和相对的第二侧部31。
第一侧部30具有限定了至少一个齿部的不连续轮廓。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的配置中,两个齿部32和33被限定在第一侧部30的不连续轮廓中。接合在形成于轮胎1的胎面表面3中的孔4内的至少一些防滑钉10设置成使得齿部32、33面向大体上与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其他的防滑钉10可部分地设置成使得齿部32、33面向大体上与前进方向Y一致的方向。
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第二侧部31具有大体上平面的轮廓。防滑钉10优选地设置成使得第二侧部31设置为大体上平行于轮胎1的旋转轴线X。第二侧部31为销在平面图中大体上梯形形状的部分的一部分,与尖端32、33相反设置。
为了生产装防滑钉的轮胎1,孔4优选地在胎面带2被模制和硫化阶段期间借助从模具的内壁径向延伸的合适成形的销而形成。
借助单独工艺制成的防滑钉10然后通常借助本身为已知的半自动机器插入到孔4内,使得基部13容置于孔4中并靠于底部4b上,且销12从孔4的开口4a突出。
防滑钉10还以预定定向插入到孔4中并被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的轮廓的第一侧部30引导。至少多个第一防滑钉10插入至各自的孔中,使得多个第一防滑钉10的销12的轮廓的第一侧部30面向大体上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可插入多个第二防滑钉10,使得多个第二防滑钉10的销12的轮廓的第一侧部30面向大体上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一致的方向。因此在多个第一防滑钉10中,销12的轮廓的第二侧部31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Y。因此在多个第二防滑钉10中,销12的轮廓的第二侧部31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
轮胎1安装在车辆上,使得在车辆向前行进期间,轮胎绕着旋转轴线X旋转。在定向型轮胎的情况下,轮胎1安装为在优先滚动方向F上旋转。
在车辆的加速/减速(包括刹车)期间以及当转弯时和/或通常地在具有侧向应力的情况下,销12接触路面,切入任何冰面并在防滑钉10上产生切向应力。
施加在防滑钉10的纵向端部的该应力可以等同于作用在防滑钉10的重心上的力和一对力的合力,该一对力趋于使得防滑钉10绕着穿过它的重心并大体上垂直于纵向轴线Z的振动轴线振动。特别地,在牵引/刹车情况下以及因此在仅有纵向力的情况下,振动轴线将与旋转轴线X平行,而在仅有侧向力的情况下,振动轴线将与前进方向Y平行。在最普通的情况下,将存在侧向力和纵向力的合力,振动轴线将因此相对于旋转轴线X和方向Y具有指定的倾斜度。
趋于使得防滑钉10在孔4内部振动的这对力被基部13的接触区域和头部14的接触区域适当地抵消。
这样,防滑钉的振动非常小,使其能被孔4的壁部容纳,从而利用胎面带2的弹性体材料的变形特性,并因此防止防滑钉10和孔4的壁部之间的任何相互运动,该相互运动随时间会引起后者的逐渐磨损。
在图2至6所示的优选的配置中,防滑钉10的径向表面24、25的宽范围使得甚至还能更有效地抵消作用在防滑钉10的重心上的力。
图7、8和9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轮胎1的胎面带2中的防滑钉10的结构的一些优选结构(或者配置)。借助防滑钉的销12在平面图中的形状示意性的示出了防滑钉10。在图7、8和9的示意性图示中,示出了四个相邻的销:两个中央销代表了设置在轮胎1的胎面带2的中央部分中的多个防滑钉,而侧部销代表了设置在轮胎1的胎面带2的侧部的多个防滑钉(所述侧部与中央部分相邻并朝向轮胎的肩部设置)。例如,两个中央销可代表设置在胎面带的中央部分中的一列或多列胎块中的多个防滑钉;两个侧部销可代表设置在胎面带的侧部中的一列或多列胎块中的一个或多个防滑钉。
图7示出了第一配置,其中多个第一防滑钉A设置在胎面带的侧部,所述多个第一防滑钉的销的尖端面向大体上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多个第二防滑钉B设置在胎面带的中央部分,所述多个第二防滑钉的销的尖端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一致的方向。
图8示出了第二配置,其中多个第一防滑钉A设置在胎面带的中央部分,所述多个第一防滑钉的销的尖端面向大体上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多个第二防滑钉B设置在胎面带的侧部,多个第二防滑钉的销的尖端面向与前进方向Y一致的方向。
图9示出了第三配置,其中在胎面带的所有部分上设置多个防滑钉A,所述多个防滑钉的销的尖端面向大体上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
其他的布置也是可行的,在这些布置中设置一些防滑钉,使得销的一个或多个齿部大体上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图7、8和9的图示仅仅是可能的示例。
示例
申请人利用大众高尔夫(VW Golf)汽车进行了一系列在雪地上的操控测试,该大众高尔夫汽车装备有包括根据在先说明实施的防滑钉的205/55R16轮胎。
特别地对轮胎进行测试,在该轮胎中,所述防滑钉以不同的配置插入到形成在胎面带的表面上的孔中。
在第一配置中(配置1-比较),插入所有的防滑钉,以使销的齿部在胎面带的所有部分中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
在第二配置中(配置2-本发明),插入防滑钉,以使销的齿部在胎面带的中央部分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以及在胎面带的侧部中面向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特别是,插入每个轮胎的胎面带中的总共130个防滑钉中的68个防滑钉定位成使销的齿部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第三配置中(配置3-本发明),插入防滑钉,以使销的齿部在胎面带的中央部分中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在胎面带的侧部中面向轮胎的前进方向。特别是,插入每个轮胎的胎面带中的总共130个防滑钉的62个防滑钉定位成使得销的齿部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第四配置中(配置4-本发明),插入所有的防滑钉,以使销的齿部在胎面带的所有部分中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表1以装备有常规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为基准,总结了冰面上的牵引和刹车测试(在装有仪表的汽车上进行)的结果。为了测试,测量从静止开始的起动牵引以及从速度50km/h降到0km/h的刹车距离。
表1
牵引 刹车
比较:配置1 103 113
发明:配置2 111 114
发明:配置3 107 119
发明:配置4 107 121
如可看到的那样,在牵引和刹车期间的性能方面,配置2至4都获得了比配置1好的结果,在配置2至4中,至少一些防滑钉的销所具有的齿部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在配置1中,所有的防滑钉的销所具有的齿部面向与轮胎的前进方向一致的方向。
下面的表2总结了由专业测试员在冰面上所评估的主观操控测试(关于不同的项目)的结果。
表2
表3总结了由专业测试员在覆雪的表面上所评估的主观操控测试(关于不同的项目)的结果。
表3
表2和3中所示的结果示出了:配置2明显是较好的,可以为车辆在覆冰和覆雪路面上提供最佳的操控,不过在牵引和刹车方面(参见表1)不是绝对最好的结果。配置3和4能够进行充分的操控,但是在牵引和刹车方面(参见表1)完成得更好。
根据需求,设计者明显可根据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性能的类型选择最好的配置。

Claims (16)

1.一种装防滑钉的轮胎(1),包括:
胎面带(2),所述轮胎的胎面表面(3)限定在所述胎面带上,
多个孔(4),该多个孔设置在所述胎面带(2)中,并在所述胎面表面(3)上开口,对应的多个防滑钉(10)通过接合方式容置于所述孔内,每个防滑钉包括本体(11)和销(12),该本体容置于所述孔的一个中,该销从所述胎面带(2)突出至所述孔(4)的外部,
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构造至少相对于一轴线为不对称的,所述构造包括第一侧部(30)和第二侧部(31),所述第一侧部具有限定了至少一个尖端(32、33)的轮廓,所述第二侧部具有大体上平面的轮廓,所述第二侧部(31)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
所述多个防滑钉(10)包括多个第一防滑钉(A),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防滑钉(A)的销的各自的尖端(32、33)面向大体上与所述轮胎(1)的前进方向(Y)相反的方向,
所述多个防滑钉的每个防滑钉(10)的所述本体(11)包括基部(13),所述基部与所述销(12)纵向相对并容置于各自的孔(4)的径向内部位置中,
所述销(12)从所述多个防滑钉的每个防滑钉(10)的所述本体(11)的头部(14)纵向延伸,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防滑钉的所述基部(13)容置于所述孔(4)的径向外部位置中,
所述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类似于所述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构造,并且相对于所述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绕着所述防滑钉(10)的纵向轴线(Z)大体上旋转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多个防滑钉(10)包括多个第二防滑钉(B),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防滑钉(B)的销的各自的尖端(32、33)大体上面向所述轮胎(1)的前进方向(Y)。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防滑钉(A)定位在所述胎面带(2)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多个第二防滑钉(B)定位在所述胎面带(2)的中央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所述第一侧部(30)具有限定了至少两个尖端(32、33)的轮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所述第二侧部(31)包括在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所述构造的大体上梯形形状的与所述至少一个尖端(32、33)相对的部分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所述构造为细长形并具有主延伸方向,并且其中所述多个防滑钉的每个防滑钉(10)定位成使得所述主延伸方向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1)的旋转轴线(X)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基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中限定有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旋转轴线(X)设置的第一侧部(16)和相对的第二侧部(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所述基部(13)的所述第一侧部(16)的长度大于所述基部(13)的第二侧部(17)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基部(13)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梯形的构造,所述基部(13)的第一侧部(16)代表所述梯形的较长的底,所述基部(13)的第二侧部(17)代表所述梯形的较短的底。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所述构造的所述第一侧部(30)设置在与所述基部(13)的所述第一侧部(16)一致的方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在所述头部在平面图中的构造中限定有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轮胎的所述旋转轴线(X)设置的第一侧部(21)和相对的第二侧部(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部(21)的长度小于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侧部(22)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头部(14)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梯形的构造,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一侧部(21)代表所述梯形的较短的底,所述头部的所述第二侧部(22)代表所述梯形的较长的底。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销(12)在平面图中的所述构造的所述第一侧部(30)与所述头部(14)的所述第一侧部(21)设置在一致的方向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头部(14)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面积的尺寸相对于所述基部(13)在平面图中的构造的面积以1.2至2.5的比例系数减小。
CN201480006675.5A 2013-02-06 2014-02-03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Active CN104955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PD2013A000025 2013-02-06
ITPD20130025 2013-02-06
US201361792292P 2013-03-15 2013-03-15
US61/792,292 2013-03-15
PCT/IB2014/058755 WO2014122570A1 (en) 2013-02-06 2014-02-03 A studded tyre and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studded ty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5662A CN104955662A (zh) 2015-09-30
CN104955662B true CN104955662B (zh) 2017-08-11

Family

ID=4809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675.5A Active CN104955662B (zh) 2013-02-06 2014-02-03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53801B1 (zh)
CN (1) CN104955662B (zh)
CA (1) CA2897677A1 (zh)
RU (1) RU2667105C2 (zh)
WO (1) WO20141225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5498B2 (ja) * 2014-11-18 2019-05-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80294A1 (ja) * 2014-11-21 2016-05-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タッド、及び、スタッダブルタイヤ
RU2643899C1 (ru) * 2014-12-15 2018-02-06 Дзе Йокогама Раббер Ко., Лтд.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RU2682689C1 (ru) 2015-06-12 2019-03-20 Дзе Йокогама Раббер Ко., Лтд. Шиповая шпилька и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шина
EP3360700B1 (en) 2015-10-07 2020-04-2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and stud pin
JP6579906B2 (ja) * 2015-10-16 2019-09-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DE102015225224A1 (de) * 2015-12-15 2017-06-2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JP6730161B2 (ja) 2016-10-26 2020-07-29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スタッドピン及びスタッドピンを備え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290940B (zh) * 2017-02-28 2021-10-1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防滑钉及镶钉轮胎
EP3421266B1 (en) * 2017-06-28 2022-06-01 Spikesafe OY A discharge head for an anti-skid insert installation tool, an anti-skid insert and a system for providing a traction device with an anti-skid insert
DE102018201611A1 (de) * 2018-02-02 2019-08-08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pike und Fahrzeugluftreifen mit Spikes
DE102018106021A1 (de) 2018-03-15 2019-09-19 Sitek-Spikes Gmbh & Co. Kg Spike-Reifen
EP3674105A1 (en) * 2018-12-28 2020-07-0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vanced ice grip device and pneumatic tire with advanced ice grip device
DE102021213319A1 (de) * 2021-11-26 2023-06-0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Spike und Kombination von Spik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47945A (fr) * 1912-09-04 1913-01-18 Jean Joseph Gonon Rivets antidérapants pour bandages de roues
FI20022179A (fi) * 2002-12-11 2003-01-27 Nokian Renkaat Oyj Ei-pyöreiden liukuestenastojen asennus ajoneuvon renkaaseen
EP1661734A1 (de) * 2004-11-24 2006-05-3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Spike sowie Fahrzeugreifen mit in der Lauffläche befestigten Spikes
EP1798069A2 (en) * 2005-12-16 2007-06-20 Scason OY Stud for studded ty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0014865D1 (de) 2000-10-18 2008-01-31 Continental Ag Spike für Fahrzeugreifen
FI123702B (fi) 2002-11-04 2013-09-30 Nokian Renkaat Oyj Ajoneuvon nastoitettu ilmatäytteinen rengas
WO2009068744A1 (en) 2007-11-26 2009-06-04 Sancus Oy Anti-skid stud for a tyre
DE102009042720A1 (de) 2009-09-23 2011-04-07 Sitek Spikes Gmbh & Co. Kg Gleitschutzstift
JP5706192B2 (ja) 2011-03-01 2015-04-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用スパイク
US20130000807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Frederic Michel-Jean Pons Anti-skid stud for insertion into the tread of a vehicle tire and pneumatic tire comprising such anti-skid studs
JP5883246B2 (ja) * 2011-07-22 2016-03-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用スパイク及びスパイク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47945A (fr) * 1912-09-04 1913-01-18 Jean Joseph Gonon Rivets antidérapants pour bandages de roues
FI20022179A (fi) * 2002-12-11 2003-01-27 Nokian Renkaat Oyj Ei-pyöreiden liukuestenastojen asennus ajoneuvon renkaaseen
EP1661734A1 (de) * 2004-11-24 2006-05-31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Spike sowie Fahrzeugreifen mit in der Lauffläche befestigten Spikes
EP1798069A2 (en) * 2005-12-16 2007-06-20 Scason OY Stud for studded ty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5136978A (ru) 2017-03-13
RU2667105C2 (ru) 2018-09-14
WO2014122570A1 (en) 2014-08-14
CA2897677A1 (en) 2014-08-14
CN104955662A (zh) 2015-09-30
EP2953801A1 (en) 2015-12-16
EP2953801B1 (en)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5662B (zh) 装防滑钉的轮胎以及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性能的方法
CN105026183B (zh) 用于改善装防滑钉的轮胎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获得的装防滑钉的轮胎
US9278580B2 (en) Pneumatic tire and mold
JP4295092B2 (ja) 雪上路面に特に適するタイヤ
CN104955659B (zh) 充气轮胎
CN104955660B (zh) 充气轮胎
JP483816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27663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CN101844487B (zh) 空气轮胎
CN106255605B (zh) 充气轮胎
CN103826871B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02753362B (zh) 包括具有周向连续凹槽的胎面的两轮车辆轮胎
JP2016501769A (ja) 切り込み及び空所を有するスノー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CN105008143B (zh) 充气轮胎
EP2937230B1 (en) Pneumatic tire
EP2589502A1 (en) Pneumatic tire
CN103596776B (zh) 充气轮胎
CN108367630A (zh) 轮胎
CN108025602A (zh) 充气轮胎以及防滑钉
JP200814343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15067B2 (ja) タイヤ
JP6727015B2 (ja) タイヤ及びタイヤモールド
JP6727014B2 (ja) タイヤ
JP5834695B2 (ja)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2022050201A (ja) 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