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3386A -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3386A
CN104953386A CN201510143910.XA CN201510143910A CN104953386A CN 104953386 A CN104953386 A CN 104953386A CN 201510143910 A CN201510143910 A CN 201510143910A CN 104953386 A CN104953386 A CN 104953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ector
connector
maintaining part
location division
fl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39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3386B (zh
Inventor
增田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3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3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3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3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16Joints and connections with adjunctive protector, broken parts retainer, repair,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feature
    • Y10T403/1616Position or guid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该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支持部,该支持部被构成支撑连接器;保持部,该保持部被构造成保持支持部浮动;和推动构件,该推动构件被构成推动支持部。保持部包括保持部侧定位部。支持部包括支持部侧定位部,该支持部侧定位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保持部侧定位部将支持部相对于保持部定位在预定位置。支持部的支持部侧定位部由推动构件推动以接触保持部的保持部侧定位部。

Description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动连接器和具有该浮动连接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临时专利公报No.2006-147305公开了一种浮动连接器,该浮动连接器包括保持连接器的支持部和维持支持部浮动的保持部。根据该公开,浮动连接器可以包括螺旋弹簧,该线圈弹簧被布置在支持部和保持部之间从而螺旋弹簧可以提供弹力以允许支持部在弹力的方向和垂直于弹力的方向上相对于保持部移动。因此,当连接器要与匹配的连接器连接时,在两个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差可能通过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连接器而被纠正。
发明内容
然而,根据上述构造,由支持部支撑的连接器可能在等待与其连接的匹配连接器的同时松动地移动。换句话说,由支持部支撑的连接器可能在与匹配连接器移位的位置上等待匹配连接器。因此,可能阻碍两个连接器之间平稳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支持部,该支持部被构造成支撑连接器;保持部,该保持部包括保持部侧定位部并且被构造成保持支持部浮动;和推动构件,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支持部,支持部包含支持部侧定位部并且支持部侧定位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保持部侧定位部将支持部相对于保持部定位在预定位置。支持部的支持部侧定位部由推动构件推动以接触保持部的保持部侧定位部。
可选择地,支持部和保持部中的一个可以被构造成沿着推动构件的推动方向布置在支持部和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两侧。
可选择地,支持部可以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沿着推动方向布置在保持部的一侧并且被构造成支撑连接器;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沿着推动方向布置在保持部与第一部分相反的另一侧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与第一部分一体地移动。
可选择地,支持部侧定位部可以布置在第二部分中;并且推动构件可以在远离保持部的方向上推动第一部分。
可选择地,推动构件可以布置在保持部和第一部分之间。
可选择地,保持部可以包括: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被布置在支持部的更靠近连接器的一侧;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被布置在支持部的远离连接器的相反侧。
可选择地,保持部侧定位部可以布置在第三部分中,并且推动构件可以朝向保持部的第三部分推动支持部。
可选择地,推动构件可以布置在支持部和第四部分之间。
可选择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倾斜表面,倾斜表面相对于推动构件的推动方向倾斜。
可选择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环形形状。
可选择地,支持部侧定位部可以包括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沿着支持部绕着保持部侧定位部的中心可旋转的可旋转方向与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接合,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布置在保持部侧定位部中。
可选择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倾斜表面。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和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突起和凹陷中的一个的形状,突起分别从支持部侧定位部和保持部侧定位部的倾斜表面突出,凹陷分别从支持部侧定位部和保持部侧定位部的倾斜表面凹陷。
可选择地,推动构件可以包括多个推动构件。沿着推动构件的推动方向看,多个推动构件可以布置在连接器位于多个推动构件之间的位置。
可选择地,推动构件可以包括多个推动构件。沿着推动构件的推动方向看,多个推动构件可以布置在环绕连接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浮动连接器;主体,该主体包含图像形成单元;和可选单元,该可选单元构造成能够附接到主体。浮动连接器被配置在可选单元上。
可选择地,主体在固定部分可以设置有一对开口,在固定部分,可选单元与主体重叠。可选单元可以包括一对插入构件,一对插入构件被构造成插入一对开口以将可选单元相对于主体放置在预定位置。连接器可以布置在与一对插入构件对齐的位置。
可选择地,主体可以包括一对附接构件,一对附接构件形成一对开口的边沿。与连接器连接的匹配连接器可以配置在一对附接构件中的一个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片状物引出单元的激光打印机的说明性截面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激光打印机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包括一对侧框架、支架、主体上连接器和片状物引出单元。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激光打印机中的浮动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在引出单元连接器的中心截取的,激光打印机的浮动连接器中的部件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在支持部上可接合部分截取的,激光打印机的浮动连接器中的部件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激光打印机中的浮动连接器的支持部的上方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在示例性实施方式,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在引出单元连接器的中心截取的,在激光打印机中的浮动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沿着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在支持部上可接合部分截取的,激光打印机的浮动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修改例中的浮动连接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1的示例性构造。在以下描述中,各图中箭头所指示的激光打印机1的方向参照用户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一般位置。例如,图1中呈现的观察者的右手侧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前侧,而图1中与前侧相反的左手侧称为后侧。与观察者较近侧对应的侧对用户来说称为左手侧,并且与观察者较远侧对应的与左相对的侧对用户来说称为右手侧。图1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激光打印机1的竖直方向。进一步,激光打印机1的右左或左右方向可以称为宽度方向,并且前后或后前方向可以称为深度方向。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彼此垂直。更进一步,即使是从不同角度看附图,在图2-4和图6中附图的方向同样基于以上规定的激光打印机1的朝向并且对应于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的方向。
激光打印机1能够在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体2,并且该激光打印机1能够与片状物引出单元10附接,该片状物引出单元10是用于激光打印机1的主体2的可选装置。片状物引出单元10在用于激光打印机1时能够附接到主体2的顶部分。
主体2包括馈送单元3、图像形成单元4和传送单元7。主体2进一步包括在其上部分的主片状物出口盘21,其上形成图像的片状物S被放置在该主片状物出口盘21上。主片状物出口盘21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4的上方位置。
馈送单元3被配置在主体2内的下方位置,并且包括馈送盘31、片状物加压板32和馈送装置33,该馈送装置33包括传送片状物S的辊。
容纳在馈送盘31内的片状物S被抬起以由馈送装置33拾取并且由馈送装置33朝向图像形成单元4传送。
图像形成单元4可以用来在馈送中的片状物S上形成图像并且被配置在馈送单元3的上方位置。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曝光装置41、处理盒5和定影单元6。
曝光装置41被配置在主体2内的上方位置,并且包括激光发射体(未显示)、可能显示了但是无符号的棱镜、透镜和反射镜。在扫描单元4中,激光束经由无符号的棱镜、透镜和反射镜发射并且传输到处理盒5中的感光鼓51的表面,从而扫描感光鼓51的表面。
处理盒5经由开口(无符号)在曝光装置41的下方位置被可拆卸地附接到主体2,在前盖22在主体2的前侧可旋转的同时,该开口由前盖22露出或覆盖。处理盒5包括鼓盒5A和显影剂盒5B。
鼓盒5A包括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51、可能显示了但是无符号的充电器和转印辊。
显影剂盒5B被可拆卸地附接到鼓盒5A,并且包括显影辊52、供给辊(无符号)、调色剂涂布辊(无符号)和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无符号)。
在处理盒5内,随着感光鼓51旋转,感光鼓51的表面由充电器均匀地充电并且部分曝光于从扫描单元41射出的激光束从而曝光区域的电荷减少并且根据图像数据的潜像被形成以被承载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同时,在显影剂盒5B的调色剂容纳部内的调色剂经由供给辊被供应到显影辊52并且进入显影辊52和调色剂涂布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在显影辊52上形成均匀扁平的层。
承载在显影辊52上的调色剂被从显影辊52供应到形成在感光鼓51上的潜像。从而,潜像被显像并且显影以成为调色剂图像。同时,随着片状物S被传送经过感光鼓51和转印辊之间的间隙,承载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S上。
定影装置6被配置在处理盒5的后方位置,并且包括具有加热器(未显示)的加热单元61和加压辊62,该加压辊和加热单元将片状物S夹在加热单元61和加压辊62之间的位置。在定影装置6中,随着片状物S经过在加热单元61和加压辊62之间的间隙,转印到片状物S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片状物S上。
传送单元7包括主体内引出路径71、出口路径72、挡板和引出辊74。主体内引出路径71是将已经传送经过定影装置6的片状物S引导到主片状物出口盘21的通道。出口路径72是从主体内引出路径71叉开的通道。挡板73被配置在分叉点,在该分叉点,出口路径72从主体内引出路径71叉开。引出辊74被配置在主体内引出路径71的出口。
出口路径72被形成为通过缝隙23向片状物引出单元100引导片状物S,该缝隙23被形成在主体2的顶表面上的后方位置。
挡板73被可摆动地附接到主体2以向前和向后摆动。如图1中实线所示,挡板73被移动以向后摆动从而闭合出口路径72,以向引出辊74引导在主体内引出路径71中传送的片状物S。当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挡板73被移动以向前摆动从而闭合主体内引出路径71时,在主体内引出路径71中传送的片状物S被引导向出口路径72。
从而,在传送单元7中,当片状物S要被向主片状物出口盘21引导时,挡板73被移动以向后摆动从而已经传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4的片状物S被在主体内引出路径71中传送并且由引出辊74向主片状物出口盘21传送。同时,当片状物S要被向片状物引出单元100引导时,已经传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4的片状物S通过主体内引出路径71向出口路径72被引导并且经由缝隙23向片状物引出单元10传送。
片状物引出单元10包括多个可选盘11、机架12、多个引出辊13和引出单元路径14。可选盘11被竖直对齐布置,并且机架12支撑可选盘11。引出辊13被布置成分别与每个可选盘11对应。引出单元路径14与出口路径72经由缝隙23相连,并且从主体2传送出来的片状物S经由引出单元路径14被进一步向引出辊13中的一个传送。
在片状物引出单元10内,已经经由缝隙23从主体2传送出来的片状物S在引出单元路径14中被向可选盘11中选定的一个引导。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激光打印机1将片状物引出单元10附接到主体2的构造。如图2所示,主体2包括一对侧框架24。片状物引出单元10位于一对侧框架24的后部。
一对侧框架24由树脂制成并且被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越过图像形成单元4彼此面对。一对侧框架24经由联接构件25彼此连结,该联接构件被配置成在侧框架24之间延伸。联接构件25可以是,例如,形成图像形成单元4中的引出路径以引导片状物S的引导部的一部分,或支撑曝光装置41的支撑构件的一部分。
每个侧框架24被形成为在后部的顶面上具有放置部24A,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放置在该放置部24A上。在每个放置部24A上布置支架26。因此,每个侧框架24的放置部24A和支架26形成主体2的一部分,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固定到该部分。同时,在布置在侧框架24上左边的一个支架26上,配置主体上连接器C1。
每个支架26是金属制成的部件并且经由例如螺纹构件(未显示)固定到侧框架24。支架26包括第一覆盖部分26A和第二覆盖部分26B。第一覆盖部分26A被放置成与主体2的侧框架24的顶面的一部分竖直地重叠,并且第二覆盖部分26B被形成为从第一覆盖部分26A的端向下延伸从而沿着宽度方向与侧框架24的内面重叠。支架26被进一步形成为在第一覆盖部分26A和第二覆盖部分26B之间的边缘具有开口26C。换句话说,开口26C的边沿由支架26形成。
放置在侧框架24上左边的支架26进一步包括第三覆盖部分26D和连接器固定部分26E。第三覆盖部分26D被形成为从与第二覆盖部分26B相反的第一覆盖部分26A的另一端即外端向下延伸。主体上连接器C1被固定到连接器固定部分26E,该主体上连接器C1被连接到配置在主体2中的电路板26。
同时,片状物引出单元10包括一对插入构件15,该插入构件15被布置在片状物引出单元10的右侧和左侧以从机架12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从而一对插入构件15被插入布置在主体2中的开口26C以与支架26接合。从而,由于插入构件15与支架26接合,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放置在相对于主体2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正确位置。
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设置有引出单元连接器C2,该引出单元连接器C2能够与主体上连接器C1互相连接。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配置在左边相对于插入构件15的向外位置,从而沿着宽度方向与一对插入构件15对齐。换句话说,一对插入构件15和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布置成沿着宽度方向对齐成直线。
如图3所示,引出单元连接器C2是配置在片状物引出单元10上的浮动连接器FC的一部分。
浮动连接器FC是连接器单元,该连接器单元可移动地支撑引出单元连接器C2从而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移动以接触主体上连接器C1的位置。浮动连接器FC包括:支持部200,该支持部200保持引出单元连接器C2;和保持部300,该保持部300维持支持部200浮动,即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在一定范围内可移动。支持部200包括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保持部300沿着竖直方向插入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之间。因此,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被布置成沿着竖直方向将保持部300包围在其间。换句话说,支持部200被布置在沿着竖直方向的保持部300的两侧。在支持部200的第一部件210和保持部300之间布置具有弹性的压缩弹簧SP。
保持部300被配置在片状物引出单元10的机架12上并且从机架12的左侧壁的下端沿着宽度方向向外延伸。保持部300包括水平延伸的主要部分310,并且具有开口311,该开口形成为在主要部分310中的大致中心位置竖直地穿过主要部分310。沿着开口311的边沿形成保持部侧定位部320。保持部300的主要部分310包括:第一孔312,该第一孔312被形成在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前方位置;和第一突出部313,该第一突出部313是形成在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后方位置以向上突出的凸起。
保持部侧定位部320包括第一倾斜部321,该第一倾斜部321是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并且以圆环形状环绕开口311的表面。第一倾斜部321形成锥形面,随着第一倾斜部321向下延伸,该锥形面朝向开口311的中心向内倾斜。
保持部侧定位部320被设置有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该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被形成为在沿着前后方向越过开口311的中心的位置,从第一倾斜部321向上倾斜地突出。每个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被形成为指向上的倒V的形状。
保持部300被进一步形成为具有多个,例如四个弹簧支座突出部330,该弹簧支座突出部向下突出并且被沿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边沿近似等间隔地布置。在图3中,显示四个弹簧支座突出部330中的某些(同样见图5)。
同时,支持部200的第一部件210被布置在保持部300的下方位置。第一部件210包括:水平延伸的基部211;筒状部212,该筒状部212从基部211的上平面向上突出;一对隔板213,该隔板被布置在筒状部212的内侧以竖立在基部211上;和多个弹簧支座214,该弹簧支座214绕着筒状部212从基部211的上平面向上突出。
筒状部212被分成两个半圆形部分,两个半圆形部分沿着宽度方向面对彼此,并且一对钩状部215被布置在形成在两个半圆形部分之间的间隙。
如图4所示,每个钩状部215被形成为从基部211向上延伸,并且钩状部215的上端被布置在相对于筒状部212的上边缘的上方位置。每个钩状部215被形成为在其上端具有可接合部分215A,该可接合部分215A沿着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筒状部212和钩状部215被形成为被布置在保持部300的开口311的内侧的大致尺寸。
如图3所示,一对隔板213被布置成沿着前后方向面对彼此,而钩状部215插入其间。每个隔板213被形成为,在其上边缘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具有向下凹陷的可接合凹部213A(见图4)。
基部211被形成为在一对隔板213之间的位置具有孔211A。孔211A竖直地穿过基部211,并且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布置成穿过孔211A。在孔211A的内圆周上,形成沿着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一对可接合突出部211B。
接下来,详细描述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构造。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形成为四边形套筒的形状并且在套筒的左右两侧中每一侧具有钩状部C21。钩状部C21中每个在其上端被设置有爪部(无符号)。如图7所示,当钩状部C21的爪部被放置成从上方与第一部件210的可接合突出部211B接合时,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限制相对于第一部件210向下移动。
进一步,如图3所示,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形成为在套筒的前后侧中每一侧具有一对凸缘C22。每个凸缘C22被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突出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当一对凸缘C22被放置成从下方接触一对隔板213时,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限制相对于第一部件210向上移动。
同时,弹簧支座214被布置在基部211的四角中的每一个上。例如,如图5所示,每个弹簧支座214被布置在保持部300的弹簧支座突出部330的下方位置,并且被形成为筒形,其为容纳压缩螺旋弹簧SP的大致尺寸。
支持部200的第二部件220是位于保持部300的上侧的部件。第二部件220包括,如图6所示,主要部分221、支持部侧定位部222、一对第一凸出部223和一对第二凸出部224。主要部分221是圆环形状,并且支持部侧定位部222被形成为从主要部分221的下侧向下悬挂。第一凸出部223被形成为从主要部分221的内周向内突出,并且第二凸出部224被形成为从主要部分221的外周向外延伸。
支持部侧定位部222被形成为圆环形状,该圆环形状从主要部分221的外周的边缘向下延伸。支持部侧定位部222的外周形成第二倾斜部222A,该第二倾斜部222A是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表面。第二倾斜部222A形成锥形面,该锥形面朝向主要部分221的径向中心向内倾斜。
如图4所示,第二倾斜部222A位于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第一倾斜部321的上侧。在这方面,第二倾斜部222A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基本上等于第一倾斜部321相对于竖直方向的角度。
参见图6,支持部侧定位部222包括两(2)个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该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在向前和向后的位置从第二倾斜部222A向内凹陷。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的形状应该大致类似于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的形状。换句话说,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可以被形成为指向上的倒V的形状。
如图5所示,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被放置在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上。在这方面,在支持部200内,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沿着第二部件220的可旋转方向能够与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接合,该第二部件220可以绕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中心旋转。
如图6所示,第一凸出部223中的每一个是从小于主要部分221的内周的半圆的范围向内突出的板部件。每个第一凸出部223在其凸出边缘上的中心位置包括第一突出部223A,该第一突出部223A朝向主要部分221的径向中心向内突出。进一步,每个第一凸出部223包括一对第二突出部223B,该第二突出部223B被形成在第一突出部223A的每个横向端上以在第二部件220中朝向另一个第一凸出部223从其凸出边缘突出(同样参照图4)。
每个第一凸出部223包括螺纹固定部分225,该螺纹固定部分是竖直伸长的筒状。
布置在主要部分221中的前方位置的第二凸出部224中的一个包括作为凸起的第二突出部224B,该第二突出部224B从第二凸出部224的下侧向下突出。第二突出部224B的尺寸为其直径基本上小于形成在保持部300中的第一孔312的直径。
布置在主要部分221中后方位置的第二凸出部224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孔224A,该第二孔224A被形成为竖直地穿过第二凸出部224。第二孔224A的尺寸为其直径基本上大于形成在保持部300中的第一突出部313的直径。
在如上构造的支持部200内,如图7所示,在第一部件210中的钩状部215穿过在保持部300中的开口311,从而在可接合部215A与第二部件220的主要部分221的边缘接合的同时,该钩状部被放置在第二部件220的互相面对的第二突出部223B(见图6)之间的位置。同时,在第二部件220中的每个第一突出部223A分别被放置在形成在第一部件210的隔板213中的可接合凹部213A内。从而,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被组装到一起,并且在其间插入保持部300。在这方面,插入形成在基部211的通孔(未显示)中的螺纹构件(未显示)可以被拧入在第二部件220中的螺纹固定部分225从而第一部件210被固定到第二部件220。从而,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能够一体地移动。
从而,在第二部件220中的第二突出部224B被放置在保持部300中的第一孔312的同时,以及在保持部300中的第一突出部313被放置在第二部件220中的第二孔224A的同时,如图3所示,支持部200可以基本上被限制相对于保持部300旋转。
同时,保持部300的弹簧支座突出部330被插入压缩弹簧SP,该压缩弹簧以压缩状态被放置在保持部300的主要部分310和支持部200的弹簧支座214之间。压缩弹簧SP相对于保持部300在远离保持部300的方向上即向下推动第一部件210,从而支持部200的能够与第一部件210一体地移动的第二部分220中的支持部侧定位部222应该被放置成接触保持部300中的保持部侧定位部320。在这方面,压缩的螺旋弹簧SP被布置在,沿着压缩弹簧SP的推动方向即沿着竖直方向看,环绕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位置。
根据上述浮动连接器FC,注意,当片状物引出单元10不被附接到机架12时并且当引出单元连接器C2不受外力影响时,如图7所示,在支持部200中的支持部侧定位部222接触在保持部300中的保持部侧定位部320。
当支持部侧定位部222接触保持部侧定位部320时,以相等的倾角锥化的支持部侧定位部222中的第二倾斜部222A和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第一倾斜部321,彼此适配,并且支持部侧定位部222可以朝向保持部300中的开口311的中心滑动以沿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第一倾斜部321移动从而自然地位于预定位置。从而,在支持部200被设定在相对于保持部300的预定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当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附接到主体2时,在引出单元连接器C2和主体上连接器C1之间的定位间隙可以减小,并且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更容易地连接到主体上连接器C1。
进一步,如图8所示,在保持部侧定位部320中的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322沿着支持部200的旋转方向与支持部侧定位部222中的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222B接合以绕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20的中心旋转的同时,即使片状物引出单元10不被附接到主体2,相对于旋转方向的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指向也可以被确定。因此,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更容易地连接到主体上连接器C1。
同时,推动支持部200的多个压缩弹簧SP被布置在,沿着压缩弹簧SP的推动方向看,环绕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位置。因此,从主体上连接器C1向引出单元连接器C2施加的力可以被多个压缩弹簧SP较平衡地吸收,从而可以防止引出单元连接器C2倾斜。
进一步,如图2所示,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布置成与一对插入构件15对齐,该插入构件15与主体2上的支架26接合。因此,当片状物引出单元10被附接到主体2时,如果片状物引出单元10以相对于一对插入构件15对齐的线移位的指向靠近主体2,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位置从主体上连接器C1移位。因此,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更容易地连接到主体上连接器C1。
进一步,当片状物引出单元10正被附接到主体2时,并且当引出单元连接器C2接触主体上连接器C1时,支持部200可以克服压缩弹簧SP的推力从保持部300浮动。从而,支持部200可以相对于主体上连接器C1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引出单元连接器C2和主体上连接器C1之间的定位间隙可以被纠正。
进一步,当从主体2拆卸片状物引出单元10并且主体上连接器C1与引出单元连接器C2断开时,支持部侧定位部222被放置成接触保持部侧定位部320。因此,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回到预定位置。
虽然已描述了实现本发明的实例,在附加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领会对激光打印机的很多变化和变换。要理解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实质内容不限于上述具体的特征或行为。更确切些,上述具体的特征和行为作为实施权利要求的例子而被公开。同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来表示部件的名词未必与附加权利要求中列举的名词一致,而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名称仅认为是权利要求保护的主体的实例。
例如,浮动连接器FC未必被构造成支持部200包括第一部件210和第二部件220,从而将保持部300包围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而是可以被构造成,如图9所示,保持部300A提供第三部分350和第四部分360,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包围支持部200A。
即,例如,第三部分350可以被布置在支持部200A的更靠近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一侧即支持部200A的下侧。同时,第四部分360,在与第三部分350隔开的位置,可以被布置在支持部200A的远离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相反侧即上侧。第三部分350可以在中心位置具有开口351和在开口351的边沿上的保持部侧定位部352。保持部侧定位部352可以设置锥形面,随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52向下延伸,该锥形面朝向开口351的中心向内倾斜。
同时,支持部200A可以包括连接器支持部230,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固定到该连接器支持部230;支持部侧定位部240,该支持部侧定位部240被布置在连接器支持部230上面;和凸缘250,该凸缘250从支持部侧定位部240的上端向外延伸。
连接器支持部230被形成为具有比保持部300A的开口351实质上较小的尺寸并且能够经由开口351竖直地移动。
支持部侧定位部240被形成为在其外周上具有锥形倾斜部,该锥形倾斜部从上方与保持部侧定位部352适配。
在保持部300A中的第四部分360和支持部200A中的凸缘250之间的位置,两(2)个压缩弹簧SP可以以压缩状态被布置。压缩弹簧SP可以向下推动支持部200A从而支持部侧定位部240接触保持部侧定位部352。在这方面,压缩弹簧SP可以被布置在,沿着压力弹簧SP的推动方向即沿着竖直方向看,在其间插入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位置。
对于如上构造的浮动连接器FC,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浮动连接器FC,在引出单元连接器C2上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支持部200A中的支持部侧定位部240的倾斜部241可以接触保持部300中的保持部侧连接部352,并且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滑动以沿着保持部侧定位部352朝向保持部300中的开口351的中心移动。从而,在支持部200A被设定在相对于保持部300A的预定位置的情况下,当片状物引出单元10要被附接到主体2时,在引出单元连接器C2和主体上连接器C1之间的定位间隙可以减小,并且引出单元连接器C2可以被更容易地连接到主体上连接器C1。
进一步,在两个压缩弹簧SP布置在沿着竖直方向看,引出单元连接器C2被插入在其间的位置上的情况下,从主体上连接器C1施加到引出单元连接器C2的力可以被平均到两个压缩弹簧SP从而可以防止引出单元连接器C2倾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侧定位部320和支持部侧定位部222被形成为圆形形状;然而,保持部侧定位部320或支持部侧定位部222的形状未必限于圆形而是可以为例如多边形开口。
又例如,保持部侧定位部320和支持部侧定位部222未必两个都设置相对于压缩弹簧SP的推动方向即竖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而是仅仅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一个设置相对于压缩弹簧SP的推动方向即竖直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Claims (17)

1.一种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连接器;
支持部,所述支持部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连接器;
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被构造成保持所述支持部浮动,所述保持部包含保持部侧定位部;和
推动构件,所述推动构件被构造成推动所述支持部;
其中,所述支持部包含支持部侧定位部,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被构造成通过接触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将所述支持部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定位在预定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支持部的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由所述推动构件推动,以接触所述保持部的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持部和所述保持部中的一个被构造成沿着所述推动构件的推动方向布置在所述支持部和所述保持部中的另一个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持部包含: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推动方向布置在所述保持部的一侧,并且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连接器;和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推动方向布置在所述保持部的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反的另一侧,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一部分一体地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布置在所述第二部分中;并且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在远离所述保持部的方向上推动所述第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布置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第一部分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包含: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布置在所述支持部的更靠近所述连接器的一侧;和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布置在所述支持部的远离所述连接器的相反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布置在所述第三部分中,并且所述推动构件朝向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第三部分推动所述支持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布置在所述支持部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推动构件的所述推动方向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环形形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包含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所述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被构造成沿着所述支持部能够绕着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的中心旋转的可旋转方向与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接合,所述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布置在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和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中的每一个包含所述倾斜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支持部侧可接合部分和所述保持部侧可接合部分中的每一个形成为突起和凹陷中的一个的形状,所述突起分别从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和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的所述倾斜表面突出,所述凹陷分别从所述支持部侧定位部和所述保持部侧定位部的所述倾斜表面凹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包含多个推动构件;并且
其中,沿着所述推动构件的所述推动方向看,所述多个推动构件布置在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多个推动构件之间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推动构件包含多个推动构件;并且
其中,沿着所述推动构件的所述推动方向看,所述多个推动构件布置在环绕所述连接器的位置。
1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浮动连接器;
主体,所述主体包含图像形成单元;和
可选单元,所述可选单元构造成能够附接到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浮动连接器配置在所述可选单元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体在固定部分设置有一对开口;在所述固定部分,所述可选单元与所述主体重叠;
其中,所述可选单元包含一对插入构件,所述一对插入构件被构造成插入所述一对开口,以将所述可选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放置在预定位置;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器布置在与所述一对插入构件对齐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主体包含一对附接构件,所述一对附接构件形成所述一对开口的边沿;并且
其中,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匹配连接器配置在所述一对附接构件中的一个上。
CN201510143910.XA 2014-03-31 2015-03-30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953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2709A JP6079685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72709 201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3386A true CN104953386A (zh) 2015-09-30
CN104953386B CN104953386B (zh) 2019-03-22

Family

ID=5416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3910.XA Active CN104953386B (zh) 2014-03-31 2015-03-30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37576B2 (zh)
JP (1) JP6079685B2 (zh)
CN (1) CN104953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1992B2 (ja) 2013-11-18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10703572B (zh) * 2014-01-06 2022-04-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JP7248529B2 (ja) * 2019-07-12 2023-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303A (en) * 1995-01-11 1996-05-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loating panel-mounted coaxi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tripline circuit boards
US20070237541A1 (en) * 2006-04-06 2007-10-11 Johnson Kevin M Short Passive Duplex Unit and Method of Use
CN102025082A (zh) * 2009-09-22 2011-04-20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钱箱连接器
US20120040553A1 (en) * 2009-08-03 2012-02-16 Yazaki Corporation Floating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conductive memb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4170A (ja) * 1995-10-23 1997-05-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88333B2 (ja) 1999-09-09 2007-10-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移動ロボットの充電電極構造
JP3981519B2 (ja) * 2000-02-07 2007-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ネクタホルダ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89734B2 (ja) * 2003-09-08 2007-03-07 Smk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006147305A (ja) 2004-11-18 2006-06-0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JP4623748B2 (ja) 2008-04-18 2011-02-02 Smk株式会社 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6303A (en) * 1995-01-11 1996-05-1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Floating panel-mounted coaxi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tripline circuit boards
US20070237541A1 (en) * 2006-04-06 2007-10-11 Johnson Kevin M Short Passive Duplex Unit and Method of Use
US20120040553A1 (en) * 2009-08-03 2012-02-16 Yazaki Corporation Floating connector with flexible conductive member
CN102025082A (zh) * 2009-09-22 2011-04-20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钱箱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9685B2 (ja) 2017-02-15
CN104953386B (zh) 2019-03-22
JP2015195121A (ja) 2015-11-05
US9337576B2 (en) 2016-05-10
US20150280364A1 (en)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0600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JP59200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TWI596453B (zh) 卡匣、影像形成裝置以及驅動傳動單元之組裝方法
CN104953386A (zh) 浮动连接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9367027B2 (en) Photosensitive cartridge having light guide
CN105022247A (zh) 显影盒
CN10336518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8995876B2 (en) Drum unit, development cartridge detachably attachable to the drum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drum unit and the development cartridge
JP20131374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693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499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04160B (zh) 光扫描装置及具备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606523B2 (en)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ation
JP20100089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3745797U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18568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319895B (zh) 光扫描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09196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toner leakage
JP20101977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1924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4016499A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483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e body
CN208037594U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968014B (zh)
US9395682B2 (en)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material suppl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