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2643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2643A
CN104952643A CN201510137815.9A CN201510137815A CN104952643A CN 104952643 A CN104952643 A CN 104952643A CN 201510137815 A CN201510137815 A CN 201510137815A CN 104952643 A CN104952643 A CN 104952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wer supply
face terminals
supply side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78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2643B (zh
Inventor
土屋洋介
石井则久
森和彦
乾秀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2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2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2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2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的开关。可动触点具备:在一个接通位置与第一负载端子连接,在另一个接通位置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在断开位置远离第一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一触点;在另一个接通位置与第二负载端子连接,在一个接通位置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在断开位置远离第二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二触点;在断开位置与接地端子连接,在一个接通位置或者另一个接通位置远离接地端子的接地触点,在断开位置,将第一负载端子、第一触点间的距离a1设为比第一负载端子、电源侧端子间的距离b1短,将第二负载端子、第二触点间的距离a2设为比第二负载端子、电源侧端子间的距离b2短。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微小电流进行动作的电气负载用的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LED光源等通过微小电流而动作(点亮)的电气组件的动作/非动作模式进行切换的开关来说,有时在开关的电极之间出现存在水等情况下,即使开关断开时,也会通过微小的泄漏电流而开关动作。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有:通过利用磁铁和霍尔元件检测开关的操作状态,对泄漏电流进行排除,并利用检测结果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照明设备的点亮、熄灭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通过控制装置判定泄漏电压或ON电压,仅使ON电压情况下的照明设备点亮(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0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由于需要控制装置,因此,基板或半导体元件等部件的数量增加,成本易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抑制电气负载由于微小泄漏电流而动作的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46),该可动触点(46)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该开关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所述可动触点(46)具备: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一接通触点(46a);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二接通触点(46b);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与所述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或者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远离所述接地端子(44)的接地触点(46c);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及所述接地触点(46c)相互导通,在所述可动触点(46)处于所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a1)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短,并且将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a2)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短。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或者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或者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72),该可动触点(72)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该开关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所述可动触点(72)在处于所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远离所述电源侧端子(42),并且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子(44)导通。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105)、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106)、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107),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103),该可动触点(103)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105)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及所述电源侧端子(105)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和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和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该开关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108、109),所述可动触点(103)在断开位置上远离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并且与所述接地端子(108、109)连接,所述接地端子(108、109)位于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和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和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之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下述结构,即,该开关具备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对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进行定位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所述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具备:由与所述断开位置相对应的断开位置谷部(21h)、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通位置谷部(21m)、与所述第二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接通位置谷部(21n)、形成于所述断开位置谷部(21h)、所述第一接通位置谷部(21m)之间的第一山部(21j)、形成于所述断开位置谷部(21h)、所述第二接通位置谷部(21n)之间的第二山部(21k)构成的凹凸面(21d);相对于该凹凸面(21k)由施力装置(48)施力的按压片(47),所述按压片(47)位于所述第一山部(21j)的顶点或所述第二山部(21k)的顶点时,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与所述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及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彼此远离。
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配置于外壳(45)内,所述接地端子(44)在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的移动范围内始终被所述外壳(45)覆盖。
本发明中,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可动触点具备: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第一负载端子连接,并且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处于断开位置时远离第一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一接通触点;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第二负载端子连接,并且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电源侧端子连接,且处于断开位置时远离第二负载端子及电源侧端子这两者的第二接通触点;处于断开位置时与接地端子连接,并且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或者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远离接地端子的接地触点,第一接通触点、第二接通触点及接地触点相互导通,在可动触点位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将第一负载端子和第一接通触点的距离a1设为比第一负载端子和电源侧端子的距离b1短,并且将第二负载端子和第二接通触点的距离a2设定为比第二负载端子和电源侧端子的距离b2短,因此,在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为非连接的断开位置,通过将距离a1设定为比距离b1短,并将距离a2设定为比距离b2短,即使在电源侧端子、第一负载端子、第二负载端子、第一接通触点及第二接通触点以及其周围附着有水,在由水形成的泄漏电流的路径中,在第一负载端子和第一接通触点之间、第二负载端子和第二接通触点之间的路径上,电阻更小,泄漏电流易从电源侧端子经由第一接通触点、第二接通触点、接地触点向接地端子流动。其结果,由于泄漏电流难以向电气负载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
上述开关中,通过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的位置关系方面进行努力,而不需要控制装置等,就不会增加基板或半导体元件等部件的数量,能够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因此,能够降低开关的成本。
另外,可动触点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从第二负载端子到电源侧端子的距离b2、或者从第二负载端子到第二接通触点的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接地端子到电源侧端子的距离d、或者从接地端子到第二接通触点的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可动触点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从第一负载端子到电源侧端子的距离b1、或者从第一负载端子到第一接通触点的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接地端子到电源侧端子的距离d、或者从接地端子到第一接通触点的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这样,可动触点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在第二接通触点不位于电源侧端子和第二负载端子之间的情况下,及可动触点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第一接通触点不位于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之间的情况下,接地端子配置为比第二负载端子更靠近电源侧端子或第二接通触点,或者接地端子配置为比第一负载端子更靠近电源侧端子或第一接通触点,由此,在电源侧端子、第一负载端子、第二负载端子、第一接通触点、第二接通触点及其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在由水形成的泄漏电流的路径中,能够使电源侧端子侧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小于第一负载端子及第二负载端子中的未与第一接通触点第二接通触点连接的端子和电源侧端子之间的电阻,能够使电源侧端子侧、接地端子间的泄漏电流容易流动而抑制未动作的电气负载的动作。
另外,作为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可动触点在位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远离电源侧端子,并且使第一负载端子及第二负载端子分别与接地端子导通,因此,在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为非连接、电源侧端子和第二负载端子为非连接的断开位置,即使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或第二负载端子之间附着有水,由于第一负载端子及第二负载端子和接地端子导通,因此,泄漏电流易从电源侧端子经由可动触点向接地端子流动,能够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
另外,作为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可动触点在断开位置上远离电源侧端子,并且与接地端子连接,接地端子位于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之间,或者位于电源侧端子和第二负载端子之间,因此,在断开位置,即使在电源侧端子和第一负载端子之间、电源侧端子和第二负载端子之间附着有水,由于接地端子比第一负载端子、第二负载端子处于离电源侧端子较近的位置,因此,由水形成的路径的电阻减小,泄漏电流易从电源侧端子向接地端子流动,由此,能够抑制电气负载的动作。
另外,具备相对于固定触点对可动触点进行定位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具备:由与断开位置相对应的断开位置谷部、与第一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通位置谷部、与第二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接通位置谷部、形成于断开位置谷部、第一接通位置谷部之间的第一山部、形成于断开位置谷部、第二接通位置谷部之间的第二山部构成的凹凸面;相对于该凹凸面由施力装置施力的按压片,按压片位于第一山部的顶点或第二山部的顶点时,可动触点与接地端子连接,并使第一负载端子和电源侧端子、及第二负载端子和电源侧端子彼此远离,因此,按压片位于第一山部的顶点或第二山部的顶点时,施力装置的弹性力变为最大,摩擦力增大,因此,可知从第一接通位置或第二接通位置返回断开位置时,按压片在第一山部或第二山部的顶点停止,但在该情况下,能够设定开关为断开状态而使电流不向电气负载侧流动。
另外,可动触点设置于外壳内,接地端子在可动触点的移动范围内始终被外壳覆盖,因此,能够使浸入外壳内的水很容易地附着于接地端子。因此,能够使泄漏电流容易地向接地端子流动,而抑制未动作的电气负载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的车辆用开关壳体的正面图;
图2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为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图5为图3的V-V线剖面图;
图6为图3的VI-VI线剖面图;
图7为表示固定触点支承体及可动触点支承体、包含开关的电路的说明图,图7(A)为表示可动触点支承体的正面图,图7(B)为表示固定触点支承体的正面图,图7(C)为表示包含开关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图9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图10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
图11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四作用图;
图12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五作用图;
图13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作用的第六作用图;
图14为表示转向灯开关的示意图;
图1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的示意图;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的示意图;
图17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的示意图;
图18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7、61、71、81、101 转向灯开关(开关)
21 壳体
21d 凹凸面
21h 中央谷部(断开位置谷部)
21j 左山部(第一山部)
21k 右山部(第二山部)
21m 左谷部(第一接通位置谷部)
21n 右谷部(第二接通位置谷部)
41 固定触点(第一负载端子)
42 固定触点(电源侧端子)
43 固定触点(第二负载端子)
44 固定触点(接地端子)
45 支承本体(外壳)
46、72、83、103 可动触点
46a、91a、92a 第一触点
46b、91b、92b 第二触点
46c 第三触点(接地触点)
47 球体(按压片)
48 压缩螺旋弹簧(施力装置)
55 可动触点保持机构
63、87、89、108、109 接地端子
84、85、105 电源侧端子
86、106 第一负载端子
88、107 第二负载端子
91 第一可动触点(可动触点)
91c、92c 接地触点
92 第二可动触点(可动触点)
103a 第一触点
103b 第二触点
103c 第三触点
103d 第四触点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说明中,关于前后左右及上下等方向的记载,只要未特别说明,都与相对于设有开关的车辆的车身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中所示符号FR表示前方,符号UP表示上方,符号LE表示左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17的车辆用开关壳体10的正面图。
车辆用开关壳体10安装于自动二轮车的操纵手柄13的左侧,并设有远近光切换开关15、喇叭开关16及转向灯开关17。这些远近光切换开关15、喇叭开关16及转向灯开关17由握住设置于操纵手柄13的左端部的左抓握部18的手指进行操作。
远近光切换开关15为切换前灯的行驶光束(远光灯)及会车光束(近光灯)的开关。喇叭开关16是使喇叭鸣笛的开关。转向灯开关17是有选择地使左右转向灯(转向信号指示灯)闪烁或熄灭的开关。
图2是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平面图。
转向灯开关17具备:收纳固定触点、可动触点等的壳体21、相对于壳体21内的固定触点使可动触点移动而有选择地使左右转向灯闪烁或熄灭的转向灯控制杆22。此外,符号23为设置于转向灯控制杆22的前端并由手指操作的操作片23。
通过使转向灯控制杆22向左方摆动,左侧转向灯闪烁,通过使其向右方摆动,右侧转向灯闪烁。另外,通过将转向灯控制杆22向车身前方按压,左右的任一个处于闪烁状态的转向灯熄灭。
图3为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转向灯开关17具备:安装于壳体21的开口部的控制杆支承部件31、转向灯控制杆22、固定于壳体21的固定触点支承体33、卡合于转向灯控制杆22的前端部且相对于固定触点支承体33可滑动地设置的可动触点支承体34。
壳体21及控制杆支承部件31分别形成向前后延伸的狭缝21a、31a。
转向灯控制杆22具备:操作片23、将平板弯曲而形成的控制杆本体24、一体设置于控制杆本体24的摆动机构32。
摆动机构32由一体地安装于控制杆本体24的摆动体36、收纳于形成在摆动体36的前端部的中空部36a中的球体37、为了在将球体37从中空部36a向前端侧挤压的方向上施力而配置于球体37和中空部36a的底部36b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38构成。
摆动体36具备:中空部36a、为使中空部36a的前端部在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上与外部连通而形成的一对切口36c、36c(仅图示内侧的切口36c)、可卡合地设置于可动触点支承体34的卡合凸部36d、插入壳体21及控制杆支承部件31的狭缝21a、31a中的轴部36e。球体37利用压缩螺旋弹簧38向形成于壳体21的内面21b的壁部21e的端面21f按压。
转向灯控制杆22能够以轴部36e为中心一体地摆动,另外,能够沿狭缝21a、31a在车身前后方向上一体地移动。在图中所示状态下,轴部36e处于利用压缩螺旋弹簧38的弹性力而抵接于狭缝21a、31a各自的后端的状态。
固定触点支承体33由以绝缘体构成的支承本体40、以安装于支承本体40的导体构成的多个固定触点41、42、43、44(仅图示有固定触点42)构成。可动触点支承体34具备以绝缘体构成的支承本体45、可动触点46、球体47、压缩螺旋弹簧48、49。
支承本体45具备形成于上表面45f以卡合于摆动体36的卡合凸部36d的被卡合部45d、插入形成于壳体21的前壁21p的内表面21b的槽部21c的突起45e。突起45e是在可动触点支承体34滑动时在壳体21的槽部21c被引导的部分,突起45e在纸面的正反面方向上具备规定长度,由此,能够防止滑动中的回转。
可动触点46由铜等导体构成,与固定触点41、42、43、44可接触地设于支承本体45的固定触点支承体33侧的侧面45a,且由压缩螺旋弹簧48、49的弹性力被按压于固定触点41、42、43、44。球体47配置于第一中空部45b内,由压缩螺旋弹簧48的弹性力被按压于形成在壳体21的前壁21p的内表面21b的凹凸面21d上,由此,进行可动触点支承体34的纸面的正反面方向的定位。压缩螺旋弹簧48设置于可动触点46及球体47彼此之间,压缩螺旋弹簧49配置于第二中空部45c内。
图4为图3的IV-IV线剖面图。
壳体21的壁部21e形成大致V字形状的端面21f,球体37被压缩螺旋弹簧38按压于端面21f的谷底部21g侧。在摆动体36形成有切口36c、36c,因此,在转向灯控制杆22的摆动体36以轴部36e为中心进行摆动时,壳体21的壁部21e进入切口36c、36c内,能够使摆动体36以大的摆动角度左右摆动。用手指使转向灯控制杆22摆动时,伴随着该动作,球体37被按压于端面21f的同时进行移动,以与压缩螺旋弹簧38的弹性力抗衡而远离谷底部21g。如果将手指从转向灯控制杆22离开,球体37沿端面21f的斜面移动并返回谷底部21g。即,转向灯控制杆22回复到最初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位置。
图5为图3的V-V线剖面图。
可动触点支承体34的支承本体45上的被卡合部45d由以从上表面45f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左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g及右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h构成。左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g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出部45j、从前后延出部45j的前端部向支承本体45的左右宽度方向中央且向前方倾斜延伸的倾斜延出部45k、从倾斜延出部45k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前方延出部45m一体形成的部分,形成于支承本体45的右侧。同样,右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h为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出部45n、从前后延出部45n的前端部向支承本体45的左右宽度方向中央倾斜延伸的倾斜延出部45p、从倾斜延出部45p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前方延出部45q一体形成的部分,形成于支承本体45的左侧。左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g和右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h具备左右对称的形状。
图6为图3的VI-VI线剖面图。
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固定触点41、42、43等间隔地设置于支承本体40的左右宽度方向上。可动触点支承体34的可动触点46为板材被弯曲成剖面コ字状而使一对侧壁46d、46d及形成于侧壁46d、46d之间的后壁46e一体形成的部件。后壁46e具备以向固定触点41、42、43侧膨出的方式形成的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以向固定触点44(未图示)侧膨出的方式形成的第三触点46c。
壳体21的凹凸面21d由位于中央的中央谷部21h、形成于中央谷部21h的左右的左山部21j及右山部21k、形成于这些左山部21j及右山部21k的进一步左或右的左谷部21m及右谷部21n。
球体47由压缩螺旋弹簧48按压并定位于中央谷部21h上时,可动触点46的第一触点46a位于固定触点41、42之间,第二触点46b位于固定触点42、43之间,第三触点46c与固定触点44(未图示)接触。该状态为转向灯开关17的断开状态。即,左右转向灯都处于非动作(熄灭)状态。
上述壳体21的凹凸面21d、支承本体45的第一中空部45b、球体47、压缩螺旋弹簧48构成保持可动触点支承体34(详细而言,为可动触点46)的位置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
图7为表示固定触点支承体33及可动触点支承体34、包含转向灯开关17的电路的说明图,图7(A)为表示可动触点支承体34的正面图,图7(B)为表示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正面图,图7(C)为表示包含转向灯开关17的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7(A)所示,可动触点46的后壁46e其轮廓形成为矩形,分别为圆形且外径相同的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在可动触点46的上部于水平方向上左右排列配置。在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间的中央的下方配置有与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相同形状的第三触点46c。即,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及第三触点46c配置于等腰三角形的各顶点。
如图7(B)所示,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支承本体40其轮廓形成为大致矩形,为圆形且外径相同的固定触点41、42、43在后视状态下为圆形,且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排列配置。固定触点44在后视状态下为比固定触点41、42、43更小径的圆形,且配置于固定触点42的下方。相对于固定触点42,固定触点41、43左右等距离地配置。
图7(C)中,固定触点支承体33用实线表示,可动触点46用虚线表示。在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固定触点41上连接有右转向灯的光源即LED51的阳极,在固定触点42上连接有转向灯继电器52的一端,在固定触点43上连接有左转向灯的光源即LED53的阳极。LED51的阴极、LED53的阴极及固定触点44接地。
转向灯继电器52为使LED51、53闪烁的部件,在另一端上施加正电压。
在图中所示的转向灯开关17的断开状态下,可动触点46的第一触点46a在固定触点41、42之间靠近固定触点41配置,第二触点46b在固定触点42、43之间靠近固定触点43配置。第三触点46c位于固定触点44上,与固定触点44连接。
下面,对以上所描述的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表示使右侧转向灯动作的作用。
例如,在使右侧转向灯动作的情况下,如箭头A所示,用手指将操作片23向右侧按压使转向灯控制杆22以轴部36e为中心逆时针摆动。其结果,如箭头B所示,摆动体36的卡合凸部36d向左侧移动,将右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h的前后延出部45n向左侧压下。由此,可动触点支承体34如箭头C所示向左侧移动。
图9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表示可动触点支承体34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断开位置)向左侧移动的状态。图10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表示转向灯控制杆22返回原来的位置的状态。
如图9所示,球体47处于反抗压缩螺旋弹簧48的弹性力而从中央谷部21h超过左山部21j并位于左谷部21m的状态,该状态下,可动触点支承体34被定位。该状态下,可动触点46的第一触点46a连接于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6的第二触点46b连接于固定触点42。即,转向灯开关17被断开。其结果,固定触点41、42间经由可动触点46导通,图7(C)中,电流间断性地从转向灯继电器52侧向右侧的LED51流动,LED51闪烁。
图10中,如果手指从操作片23离开,则转向灯控制杆22顺时针摆动,如箭头D所示,卡合凸部36d返回初始位置。
图11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四作用图,表示使可动触点支承体34返回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的动作。
如箭头E所示,用手指将转向灯控制杆22的操作片23向前方按压时,如箭头所示,转向灯控制杆22的卡合凸部36d将左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g的倾斜延出部45k向前方压下。其结果是,在可动触点支承体34上产生向按压力的右方向的分力,如箭头F所示,可动触点支承体34向右侧移动。其结果是,可动触点支承体34返回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因此,可动触点46的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远离固定触点41、42。即,转向灯开关17断开。
图12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五作用图,表示使左侧的转向灯动作的作用。
例如,在使左侧的转向灯动作的情况下,如箭头G所示,用手指将操作片23向左侧按压而使转向灯控制杆22以轴部36e为中心顺时针摆动。其结果是,如箭头H所示,摆动体36的卡合凸部36d向右侧移动,按压左转向灯用被卡合片45g的前后延出部45j。由此,如箭头J所示,可动触点支承体34向右侧移动。
图13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的第六作用图,表示可动触点支承体34从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右侧移动的状态。
球体47处于反抗压缩螺旋弹簧48的弹性力而从中央谷部21h超过右山部21k并位于右谷部21n的状态,该状态下,可动触点支承体34被定位。该状态下,可动触点46的第一触点46a连接于固定触点42,可动触点46的第二触点46b连接于固定触点43。即,转向灯开关17打开。其结果是,固定触点42、43之间经由可动触点46导通,图7(C)中,电流间断性地从转向灯继电器52侧向左侧的LED53流动,LED53闪烁。
图12中,如果手指从操作片23离开,则转向灯控制杆22逆时针摆动,卡合凸部36d返回初始位置。
下面,对相对于上述固定触点41~44的可动触点46的移动进行详细说明。
图14为表示转向灯开关17的示意图。在此,为了方便,将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固定触点41称为第一负载端子41,将固定触点42称为电源侧端子42,将固定触点43称为第二负载端子43,将固定触点44称为接地端子44,将可动触点46的第三触点46c称为接地触点46c。
(1)中,转向灯开关17处于断开(OFF)的状态,可动触点46处于初始位置。即,第一触点46a位于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之间,第二触点46b位于电源侧端子42、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接地触点46c与接地端子44连接。这样,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未与第一负载端子41、电源侧端子42及第二负载端子43的任一个连接。
例如,如果将第一负载端子41和第一触点46a的距离设为a1、将第二负载端子43和第二触点46b的距离设为a2、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触点46a的距离设为h1、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触点46b的距离设为h2、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的距离设为b1、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的距离设为b2,则存在a1<b1、h1<b1、a2<b2、h2<b2的关系。
如果a1<b1、a2<b2,例如,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表面(包含第一负载端子41、电源侧端子42、第二负载端子43、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以及其周围的范围的表面)附着有水时,在第一负载端子41和第一触点46a之间、及第二负载端子43和第二触点46b之间由水形成的电流路径的电阻比在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之间、及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由水形成的电流路径的电阻小。
因此,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经由水容易地使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导通,泄漏电流容易地向连接于接地触点46c的接地端子44流动。即,泄露电流难以从电源侧端子42向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流动,抑制LED51、53的点亮。
另外,如果h1<b1、h2<b2,在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触点46a之间、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触点46b之间由水形成的电流路径的电阻比在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之间、及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由水形成的电流路径的电阻小。
因此,泄漏电流容易地从电源侧端子42经由可动触点46向接地端子44流动。即,泄漏电流难以从电源侧端子42向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流动,抑制LED51、53的点亮。
(2)中,例如,可动触点46从(1)的状态向右侧移动,第二触点46b开始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时,第一触点46a已经从第一负载端子41离开,接地触点46c处于与接地端子44连接的状态。
(3)中,接地触点46c开始从接地端子44离开时,第二触点46b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第一触点46a还未与电源侧端子42连接。将该时刻的从(1)开始的可动触点46的移动距离设为j。
(4)中,在第一触点46a开始与电源侧端子42连接时,第二触点46b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接地触点46c已经从接地端子44离开。即,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经由可动触点46连接,进入接通状态。如果将该时刻的从(1)开始的可动触点46的移动距离设为k,则k>j。即,第一触点46a与电源侧端子42连接之前,接地触点46c从接地端子44离开,因此,电源侧端子42和接地端子44不会经由可动触点46连接,能够防止电源侧端子42和接地端子44的短路。
(5)中,球体47位于右谷部21n内,第一触点46a和电源侧端子42、第二触点46b和第二负载端子43成为完全连接的接通(ON)状态。在此,如果将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通过可动触点46导通时的可动触点46的位置设为第一接通位置,将第二负载端子43和电源侧端子42通过可动触点46导通时的可动触点46的位置设为第二接通位置,则该(5)表示可动触点46向第二接通位置移动的状态。
将从第一负载端子41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设为b1(参照(1))、将从第一负载端子41到第一触点46a的距离设为c2、将从接地端子44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设为d、将从接地端子44到第一触点46a的距离设为e2时,与距离b1及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在此由于b1>c2,因此为距离c2)相比,距离d及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在此由于d<e2,因此为距离d)被设定为更短。
另外,在可动触点46向第一接通位置移动的状态时,将从第二负载端子43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设为b2(参照(1))、将从第二负载端子43到第二触点46b的距离设为c1、将从接地端子44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设为d、将从接地端子44到第二触点46b的距离设为e1时,与距离b2及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在此由于b2>c1,因此为距离c1)相比,距离d及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在此由于d<e1,因此为距离d)被设定为更短。
通过上述设定,即使是可动触点46处于右转向灯的接通位置时,在第二触点46b不位于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的情况下,及可动触点46处于左转向灯的接通位置时,在第一触点46a不位于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之间的状态下,接地端子44也比第二负载端子43更靠近相互连接的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触点46b而配置,或者,接地端子44比第一负载端子41更靠近相互连接的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触点46a而配置。
因此,在电源侧端子42、第一负载端子41、第二负载端子43、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及其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在由水形成的泄漏电流的路径中,能够使电源侧端子42侧(电源侧端子42、连接于电源侧端子42的第一触点46a或第二触点46b)和接地端子44之间的电阻小于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中未连接于第一触点46a或第二触点46b的端子和电源侧端子42侧之间的电阻小,能够使电源侧端子42侧、接地端子44间的泄漏电流容易地流动而抑制未动作的电气负载的动作。
在上述(1)~(5)中,存在球体47从中央谷部21h侧向右谷部21n侧越过右山部21K的时刻,此时球体47有时会由于如下所述的理由而停止在右山部21K。
转向灯开关17中,从断开到接通的切换是用转向灯控制杆22(参照图2)直接向可动触点46的移动方向按压,相对于此,从接通到断开的切换是使向前方按压转向灯控制杆22的力通过可动触点46侧的倾斜面向可动触点46的移动方向变换,因此,易产生摩擦力,使可动触点46移动的力易减弱。
另外,即使是不利用倾斜面而将可动触点46从断开直接移动为接通的开关,在从接通切换成断开时,也存在要把握尺度地进行操作以便不至于过分向另一个接通侧超调的倾向,因此,可动触点46移动的力易减弱。
因此,球体47在左山部21j或右山部21k的顶部附近停止的现象在从接通切换为断开时易发生,此时,最好设定为将转向灯开关17断开的同时,将接地触点46c连接于接地端子44,以使电气负载不会由于泄漏电流进行动作。因此,优选m<j。
<第二实施方式>
图1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61的示意图。对与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1)表示转向灯开关61的断开状态、(5)表示转向灯开关61的接通状态(可动触点46移动至第二接通位置的状态)。
(1)及(5)中,转向灯开关61的固定端子支承体62所具备的接地端子63的形状与转向灯开关17(参照图14)中的固定触点支承体33(参照图14)的接地端子44不同。固定端子支承体62包含各端子在内也是左右对称地形成。
接地端子63配置于第一负载端子41、电源侧端子42及第二负载端子43的下方,形成为朝向侧面的大致E形状。详细而言,接地端子63是由配置于电源侧端子42的下方的上下延伸的中端子部63a、从中端子部63a向两侧方延伸的横端子部63b、63c、从横端子部63b、63c的各端部分别朝向第一负载端子41、第二负载端子43延伸的左端子部63d及右端子部63e一体构成。
(1)中,如果将电源侧端子42和中端子部63a的距离设为d、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的距离设为b1、将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的距离设为b2、将第一负载端子41和左端子部63d之间的距离设为n1、将第二负载端子43和右端子部63e的距离设为n2,则d<b1、n1<b1、d<b2、n2<b2、d>n1、d>n2。
这样,通过使接地端子63比电源侧端子42更靠近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在固定端子支承体62的表面附着有水时,与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之间、及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相比,能够使第一负载端子41和接地端子63的左端子部63d、及第二负载端子43和接地端子63的右端子部63e之间的由水形成的路径的电阻减小,能够使泄漏电流容易地流动。因此,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泄漏电流难以流动,能够抑制左右转向灯的动作。
关于(2)~(5)的作用(除了上述的接地端子63的作用),也包含第一接通位置的作用,与图14所说明的转向灯开关17的作用基本相同,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71的示意图。对与图1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转向灯开关71的可动触点72的形状与转向灯开关17(参照图14)的可动触点46(参照图14)不同。可动触点72具备横宽的长圆形状的第一触点72a及第二触点72b、接地触点46c。
(1)表示转向灯开关71的断开状态,第一触点72a的左端部与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第二触点72b的右端部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另外,接地触点46c与接地端子44连接。
(2)中,例如,可动触点72从(1)的状态向右侧移动,第一触点72a从第一负载端子41开始离开时,第二触点72b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接地触点46c仍处于与接地端子44连接的状态。
(3)中,接地触点46c开始从接地端子44离开时,第一触点72a已经从第一负载端子41离开,第二触点72b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
(4)中,第一触点72a开始连接电源侧端子42时,第二触点72b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接地触点46c已经从接地端子44离开。即,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经由可动触点72连接,成为接通状态。
(5)中,球体47位于右谷部21n内,第一触点72a和电源侧端子42、第二触点72b和第二负载端子43成为完全连接的接通状态(可动触点72移动至第二接通位置的状态)。
上述(1)~(5)中,存在球体47从中央谷部21h侧向右谷部21n侧越过右山部21K的时刻,此时球体47有时会在右山部21K停止。这时,设定为将转向灯开关71断开,并将接地触点46c连接于接地端子44,以使电气负载不会由于泄漏电流而动作。因此,优选m<j。球体47在左山部21j(参照图6)停止时也同样如此。
关于可动触点72从断开位置至第一接通触点的作用,与上述作用相比仅可动触点72移动的方向不同,其基本作用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81的示意图。
(1)中,转向灯开关81具备固定触点支承体82、相对于固定触点支承体82可移动地设置的可动触点83。
固定触点支承体82具备:在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左右配置的一对圆形的电源侧端子84、85、配置于左侧的电源侧端子84的下方的横宽的长圆形的第一负载端子86、配置于左侧的电源侧端子84的上方的圆形的接地端子87、配置于右侧的电源侧端子85的上方的横宽的长圆形的第二负载端子88、配置于右侧的电源侧端子85的下方的圆形的接地端子89。
接地端子87由横宽长圆形的长圆部87a、从长圆部87a朝向第一负载端子86一体延伸至电源侧端子84的侧方的突起部87b构成。同样,接地端子89由横宽长圆形的长圆部89a、从长圆部89a朝向第二负载端子88一体延伸至电源侧端子85的侧方的突起部89b构成。由此,接地端子87的突起部87b位于电源侧端子84和第二负载端子88之间,接地端子89的突起部89b位于电源侧端子85和第一负载端子86之间。
可动触点83由第一可动触点91及第二可动触点92构成,第一可动触点91和第二可动触点92分离并设于同一可动触点支承体(未图示)。即,第一可动触点91和第二可动触点92未导通,另外,可一体地移动。
第一可动触点91具备:第一可动触点91a、配置于第一可动触点91a上方且电源侧端子84的右方的第二触点91b、配置于第一可动触点91a的右方的接地触点91c。第一可动触点91a、第二触点91b及接地触点91c分别为圆形且形成为同一外径。
第二可动触点92具备:第一触点92a、配置于第一触点92a的下方且电源侧端子85的左方的第二触点92b、配置于第一触点92a的左方的接地触点92c。
转向灯开关81为断开状态下,第一可动触点91中,第一可动触点91与第一负载端子86连接,第二触点91b与接地端子87连接,接地触点91c与接地端子89连接。第二可动触点92中,第一触点92a与第二负载端子88连接,第二触点92b与接地端子89连接,接地触点92c与接地端子87连接。
这样,第一负载端子86经由第一可动触点91与接地端子87、89连接,第二负载端子88经由第二可动触点92与接地端子87、89连接,因此,即使固定触点支承体82的表面上附着有水,也能够使泄漏电流难以向第一负载端子86及第二负载端子88流动,能够抑制转向灯用的LED的点亮。
(2)中,例如,第一可动触点91及第二可动触点92从(1)的状态一体地向右侧移动,第二可动触点92中,接地触点92c从接地端子87开始离开时,第一触点92a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88连接,第二触点92b处于未与其他端子连接的状态。另外,对于第一可动触点91来说,与固定触点侧的连接、非连接的状态未发生改变。
(3)中,由于使第二可动触点92的第二触点92b开始与电源侧端子85连接,转向灯开关81接通。第一触点92a处于已经与第二负载端子88连接的状态,接地触点92c从远离接地端子87的状态变为与第二负载端子88连接。
(4)中,通过使球体47位于右谷部21n内,可动触点83被定位,第二可动触点92的第二触点92b和电源侧端子85成为完全连接的接通状态(可动触点83移动至第二接通位置的状态)。
第二负载端子88形成为长圆形,因此,能够使第二负载端子88连接第一触点92a及接地触点92c这两者,能够增加第二负载端子88和第二可动触点9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降低触点电阻。长圆形的第一负载端子86也同样如此。
上述(1)~(4)相当于球体47从中央谷部21h越过右山部21K移动至右谷部21n的过程中途。这时,球体47由于前述理由有时会在右山部21k停止。这时,设定为断开转向灯开关81,并将接地触点91c连接于接地端子89,将接地触点92c连接于接地端子87,以使电气负载不会由于泄漏电流而进行动作。因此,优选m<j。球体47在左山部21j(参照图6)停止时也同样如此。
关于可动触点83从断开位置至第一接通触点的作用,与上述作用相比仅可动触点83移动的方向不同,其基本作用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图18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101的示意图。
(1)中,转向灯开关101具备:固定触点支承体102、由相对于固定触点支承体102可移动地设置的导体构成的可动触点103。
固定触点支承体102具备:由绝缘体构成的横宽的支承本体104、设置于该支承本体104的电源侧端子105、第一负载端子106、第二负载端子107、接地端子108、109。电源侧端子105为圆形,配置于支承本体104的长度方向中央。第一负载端子106及第二负载端子107为横宽的长圆形,分开设置于支承本体104中的电源侧端子105的左侧及右侧。接地端子108为圆形,在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一负载端子106之间靠近第一负载端子106配置。接地端子109为圆形,在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二负载端子107之间更靠近第二负载端子107配置。
可动触点103具备为圆形且形成为凸状的相互导通的第一触点103a、第二触点103b、第三触点103c及第四触点103d。
转向灯开关101为断开(OFF)状态下,第一触点103a与第一负载端子106连接,第二触点103b与接地端子108连接,第三触点103c与接地端子109连接,第四触点103d与第二负载端子107连接。详细而言,第一触点103a与第一负载端子106的右端部连接,第四触点103d与第二负载端子107的左端部连接。
这样,第一负载端子106及第二负载端子107经由可动触点103与接地端子108、109连接,因此,即使在固定触点支承体102的表面附着有水,也能够使泄漏电流难以向第一负载端子106及第二负载端子107流动,能够抑制转向灯用的LED的点亮。
(2)中,例如,可动触点103从(1)的状态向右侧移动,第一触点103a开始从接地端子108离开时,第二触点103b不与固定触点支承体102的任一个端子连接,第三触点103c及第四触点103d处于与第二负载端子107连接的状态。
(3)中,通过使第二触点103b开始与电源侧端子105连接,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二负载端子107经由可动触点103连接,转向灯开关101接通。这时,第一触点103a不与固定触点支承体102的任一个端子连接,第三触点103c及第四触点103d继续处于与第二负载端子107连接的状态。
(4)中,球体47位于右谷部21n内,第二触点103b和电源侧端子105成为完全连接的接通(ON)状态(可动触点103移动至第二接通位置的状态)。
第二负载端子107形成为长圆形,因此,能够在第二负载端子107上连接第三触点103c及第四触点103d这两者,能够增加第二负载端子107和可动触点103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降低触点电阻。
上述(1)~(4)相当于球体47从中央谷部21h超过右山部21K移动至右谷部21n的过程中途。这时,球体47由于前述理由有时会在右山部21k停止。这时,设定为断开转向灯开关101,并将作为接地触点的第一触点103a连接于接地端子108,以使电气负载不会由于泄漏电流而进行动作。因此,优选m<j。球体47在左山部21j(参照图6)停止时也同样如此。
关于可动触点103从断开位置至第一接通触点的作用,与上述作用相比仅可动触点103移动的方向不同,其基本作用相同。
如图14所示,一种作为开关的转向灯开关17,作为固定触点具备: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还具备可动触点46,该可动触点46在不导通电源侧端子42与第一负载端子41及电源侧端子42以及电源侧端子42与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第二负载端子43和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该开关具备作为固定触点且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可动触点46具备: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并且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断开位置时远离第一负载端子41及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一触点46a;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上述断开位置时远离第二负载端子43及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二触点46b;处于断开位置时与接地端子44连接,处于第一接通位置或者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远离接地端子44的接地触点46c,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及接地触点46c相互导通,在可动触点46处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将第一负载端子41和第一触点46a的距离a1设为比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短,并且将第二负载端子43和第二触点46b的距离a2设为比第二负载端子43和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短。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为非连接的断开位置,通过将距离a1设为比距离b1短,并将距离a2设为比距离b2短,即使电源侧端子42、第一负载端子41、第二负载端子43、第一触点46a及第二触点46b以及其周围附着有水,在由水形成的泄漏电流的路径中,在第一负载端子41和第一触点46a之间、第二负载端子43和第二触点46b之间的路径上,也能使电阻减小,泄漏电流易从电源侧端子42经由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接地触点46c向接地端子44流动。其结果,电流难以向作为电气负载的LED51、53(参照图7(C))流动,因此,能够抑制LED51、53的动作(点亮、闪烁)。
上述转向灯开关17中,通过在固定触点支承体33的各端子和可动触点46的各触点的位置关系方面的多方努力,不需要控制装置等,不会增加基板或半导体元件等部件的数量,能够抑制LED51、53的动作,因此,能够降低转向灯开关17的成本。
另外,如图15所示,可动触点46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从第二负载端子43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或者从第二负载端子43到第二触点46b的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接地端子63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接地端子63到第二触点46b的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可动触点46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从第一负载端子41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或者从第一负载端子41到第一触点46a的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接地端子63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接地端子63到第一触点46a的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因此,即使可动触点46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第二触点46b不位于电源侧端子42和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的情况下,及可动触点46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第一触点46a不位于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之间的情况下,接地端子44也比第二负载端子43更靠近电源侧端子42或者第二触点46b而配置,或者接地端子44比第一负载端子41更靠近电源侧端子42或第一触点46a而配置,由此,在电源侧端子42、第一负载端子41、第二负载端子43、第一触点46a、第二触点46b及其周围附着有水的情况下,在由水形成的泄漏电流的路径中,能够使电源侧端子42侧和接地端子44之间的电阻小于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中的未与第一触点46a或者第二触点46b连接的端子和电源侧端子42之间的电阻,能够使电源侧端子42侧、接地端子44间的泄漏电流容易流动而抑制未动作的LED51、53(参照图7(C))任一个的动作。
另外,如图16所示,一种作为开关的转向灯开关71,作为固定触点具备: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还具备可动触点72,该可动触点72在不导通电源侧端子42与第一负载端子41及电源侧端子42与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第二负载端子43和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还具备作为固定触点且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可动触点72在处于上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远离电源侧端子42,并使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分别与接地端子44导通。即,可动触点72处于断开位置时,第一触点72a与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第二触点72b与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接地触点46c与接地端子44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电源侧端子42与第一负载端子41为非连接、电源侧端子42与第二负载端子43为非连接的断开位置,即使在电源侧端子42和第一负载端子41或第二负载端子43之间附着有水,也可使第一负载端子41及第二负载端子43与接地端子44经由可动触点72导通,因此,泄漏电流从电源侧端子42经由可动触点向接地端子流动,能够抑制LED51、53(参照图7(C))的动作。
另外,如图18所示,一种作为开关的转向灯开关101,作为固定触点具备: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105、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106、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107,还具备可动触点103,该可动触点103在不导通电源侧端子105与第一负载端子106及电源侧端子105与第二负载端子107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第一负载端子106和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第二负载端子107和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还具备作为固定触点且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108、109,可动触点103在断开位置远离电源侧端子105,并连接于第一负载端子106、第二负载端子107及接地端子108、109,接地端子108、109位于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一负载端子106之间,或者位于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二负载端子107之间。
根据该结构,在断开位置,即使在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一负载端子106之间、电源侧端子105和第二负载端子107之间附着有水,由于相较于第一负载端子106、第二负载端子107,接地端子108、109处于更靠近电源侧端子105的位置,因此,由水形成的路径的电阻减小,泄露电流易从电源侧端子105向接地端子108、109流动,由此,能够抑制LED51、53(参照)图7(C)的动作。
另外,如图6及图14所示,具有相对于固定触点对可动触点46进行定位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具备:由与断开位置相对应的作为断开位置谷部的中央谷部21h、与第一接通位置相对应的作为第一接通位置谷部的左谷部21m、与第二接通位置相对应的作为第二接通位置谷部的右谷部21n、形成于中央谷部21h、左谷部21m之间的作为第一山部的左山部21j、形成于中央谷部21h、右谷部21n之间的作为第二山部的右山部21k构成的凹凸面21d;相对于该凹凸面21d由作为施力装置的压缩螺旋弹簧48施力的作为按压片的球体47,球体47位于左山部21j的顶点或右山部21k的顶点时,可动触点46与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使第一负载端子41和电源侧端子42、及第二负载端子43和电源侧端子42分别远离,因此,球体47位于左山部21j的顶点或右山部21k的顶点时,压缩螺旋弹簧48的弹性力变为最大,摩擦力增大,因此,可知从第一接通位置或第二接通位置返回断开位置时,球体47在左山部21j或右山部21k的顶点停止,但该情况下,能够设定转向灯开关17为断开状态而使电流不向LED51、53(参照图7(C))侧流动。
另外,可动触点46配置于作为外壳的支承本体45内,接地端子44在可动触点46的移动范围内始终被支承本体45覆盖,因此,能够使浸入支承本体45内的水很容易地附着于接地端子44。因此,能够给使泄漏电流容易地向接地端子44流动,而抑制任一个未动作的LED51、53(参照图7(C))的动作。这样,也可以不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向灯开关17中设置防水结构,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任意进行变形和应用。
本发明的开关可适用于自动二轮车、包含自动二轮车以外的其它车辆的鞍型车辆。另外,除了上述车辆以外,也可适用于LED等利用微小电流进行动作的光源。

Claims (6)

1.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
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46),该可动触点(46)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
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
所述可动触点(46)具备: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一接通触点(46a);
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二接通触点(46b);
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与所述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或者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远离所述接地端子(44)的接地触点(46c);
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及所述接地触点(46c)相互导通,
在所述可动触点(46)处于所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
将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a1)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短,并且
将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a2)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或者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
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或者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
3.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
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72),该可动触点(72)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
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
所述可动触点(72)在处于所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远离所述电源侧端子(42),并且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分别与所述接地端子(44)导通。
4.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105)、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106)、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107),
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103),该可动触点(103)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105)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及所述电源侧端子(105)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和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和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
该开关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108、109),
所述可动触点(103)在断开位置上远离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并且与所述接地端子(108、109)连接,
所述接地端子(108、109)位于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和所述第一负载端子(106)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电源侧端子(105)和所述第二负载端子(107)之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相对于所述固定触点对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进行定位的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
所述可动触点保持机构(55)具备:
由与所述断开位置相对应的断开位置谷部(21h)、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接通位置谷部(21m)、与所述第二接通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接通位置谷部(21n)、形成于所述断开位置谷部(21h)、所述第一接通位置谷部(21m)之间的第一山部(21j)、形成于所述断开位置谷部(21h)、所述第二接通位置谷部(21n)之间的第二山部(21k)构成的凹凸面(21d);
相对于该凹凸面(21k)由施力装置(48)施力的按压片(47),
所述按压片(47)位于所述第一山部(21j)的顶点或所述第二山部(21k)的顶点时,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与所述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及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彼此远离。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配置于外壳(45)内,所述接地端子(44)在所述可动触点(46、72、103)的移动范围内始终被所述外壳(45)覆盖。
CN201510137815.9A 2014-03-31 2015-03-27 开关 Active CN104952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079 2014-03-31
JP2014073079A JP6214450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2643A true CN104952643A (zh) 2015-09-30
CN104952643B CN104952643B (zh) 2017-10-13

Family

ID=5416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7815.9A Active CN104952643B (zh) 2014-03-31 2015-03-27 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14450B2 (zh)
CN (1) CN10495264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9088A (en) * 1990-08-14 1994-03-29 Krone Ag Protective circuit and protective plug for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CN2271024Y (zh) * 1995-12-27 1997-12-17 安天德百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滑动开关
CN2414504Y (zh) * 2000-01-17 2001-01-10 总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指拨开关
EP2405278A1 (en) * 2010-07-05 2012-01-11 Honda Motor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ning circuit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7672A (ja) * 1995-11-17 1997-06-06 Tokai Rika Co Ltd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3399318B2 (ja) * 1997-10-16 2003-04-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電気接続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9088A (en) * 1990-08-14 1994-03-29 Krone Ag Protective circuit and protective plug for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CN2271024Y (zh) * 1995-12-27 1997-12-17 安天德百电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改良的滑动开关
CN2414504Y (zh) * 2000-01-17 2001-01-10 总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指拨开关
EP2405278A1 (en) * 2010-07-05 2012-01-11 Honda Motor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ning circuit of saddle-ride-typ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14450B2 (ja) 2017-10-18
CN104952643B (zh) 2017-10-13
JP2015195138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2775A (zh) 具有横向操作的电开关和包括安装在板上的这种开关的组件
US3415966A (en) Electrical switch with improved bridge contactor
US3793491A (en) Steering column mounted, multiple circuit controller operating means with slide-type multi-switch assembly
CN104952643A (zh) 开关
US3603748A (en) Electrical switches
CN204242824U (zh) 电气设备用触头组件
JP6410571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3629526A (en) Slider switch with improved detent means
CN101000833A (zh) 一种车用组合开关
GB1535436A (en) Electric switch for monitoring liquid level
US2291159A (en) Automobile direction signal
US3230334A (en) Wiping action switch contacts
CN210516544U (zh) 一种单刀双掷型按键开关
CN201604571U (zh) 汽车转向管柱及其组合开关
GB1212700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witch units for controlling lighting and signalling systems of motor vehicles
CN107146746B (zh) 一种断路器
US2918604A (en) Headlight beam selector switch
CN216545965U (zh) 控制开关及转向灯优先双跳控制系统
CN204303623U (zh) 一种汽车用长寿命门窗升降开关
JP2012089239A (ja) 車両用レバースイッチ
CN204095710U (zh) 一种汽车电器盒小型保险卡子
GB1577500A (en) Interior lights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4529474A (ja) 自動車用の、特に車載コンピュータ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制御装置
JP2015210845A (ja) ターンシグナルスイッチ
JP6434278B2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