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513B - 车辆遮阳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遮阳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513B
CN104943513B CN201510134665.6A CN201510134665A CN104943513B CN 104943513 B CN104943513 B CN 104943513B CN 201510134665 A CN201510134665 A CN 201510134665A CN 104943513 B CN104943513 B CN 104943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damper
operating element
visor body
cam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46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3513A (zh
Inventor
山崎康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wa San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San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San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owa San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3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5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78Sun visors structure of th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65Attachments of sun visors to mounting means including details of sun visor bearing member regulating the rotational friction on the support a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52Structure of the support arm
    • B60J3/026Structure of the support arm articulated, e.g. comprising pivot joints or lazy-tong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2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rotary vanes turning in the fluid any throttling effect being immaterial, i.e. damping by viscous shear effect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2/00Nature of movement
    • F16F2232/04Rotary-to-translation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遮阳板。车辆遮阳板包含:支承轴(103);遮阳板主体(101);施力构件(120),其对所述遮阳板主体(101)施加推力;阻尼器,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所述阻尼器对所述遮阳板主体(101)的旋转运动施加阻尼力;以及阻尼器操作部,其操作所述阻尼器。所述阻尼器操作部包含:与所述遮阳板主体(101)联合地旋转的第一操作元件;将所述第一操作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第二操作元件;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操作元件而直线地运动的第三操作元件。所述阻尼器被构造成:当所述遮阳板主体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在所述使用区域和收纳位置之间设定的规定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三操作元件的直线运动来操作所述阻尼器。

Description

车辆遮阳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防止如下撞击噪声产生的阻尼器的车辆遮阳板:当遮阳板主体向遮阳板主体沿车厢的顶棚面布置的收纳位置旋转时,如果遮阳板主体撞击车厢的顶棚面,则产生所述撞击噪声。
背景技术
按照惯例,已经公知公布号为2002-12028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2-12028 A)中描述的车辆遮阳板。在JP 2002-12028 A中描述的车辆遮阳板包含:支承轴,其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遮阳板主体,其在遮阳板主体沿车厢顶棚面布置的收纳位置与遮阳板主体能够遮挡光线的使用区域之间绕支承轴的纵轴线能够旋转;以及阻尼器,其防止如下撞击噪声的产生,当遮阳板主体向收纳位置旋转时,如果遮阳板主体撞击车厢的顶棚面,则产生所述撞击噪声。阻尼器用流体的阻力来减弱遮阳板主体的旋转运动。
在现有技术的车辆遮阳板主体中所使用的阻尼器配置为产生用于恒定地减弱遮阳板主体的旋转运动的阻尼力。因此,即使当遮阳板主体向期望的遮光位置旋转时,旋转运动也受到阻尼器的阻尼力影响。因此,降低了车辆遮阳板的操作性(使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改善了包含阻尼器的车辆遮阳板的可操作性。
依照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遮阳板包含:支承轴,其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遮阳板主体,其在收纳位置和使用区域之间绕所述支承轴的纵轴线能够旋转;施力构件,其对所述遮阳板主体施加推力;阻尼器,当所述遮阳板主体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所述阻尼器对所述遮阳板主体的旋转运动施加阻尼力;以及阻尼器操作部,其操作所述阻尼器。所述支承轴经由安装托架来典型地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所述施力构件典型地为如下的施力构件:当遮阳板主体位于收纳位置和从所述收纳位置分开预定角度(收纳角度)的收纳开始位置之间时,所述施力构件产生用于使遮阳板主体沿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旋转的推力。所述阻尼器典型地为如下的阻尼器:使用由挤压(压缩)如油的阻尼用流体所引起的流体压力的增加而产生阻尼力。所述阻尼器操作部包含:与所述遮阳板主体联合地旋转的第一操作元件;将所述第一操作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第二操作元件;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操作元件而直线地运动的第三操作元件。关于第一操作元件至第三操作元件,可使用具有能实现第一操作元件至第三操作元件的功能的各种构造的元件。另外,第一操作元件至第三操作元件可被构造成分离体,或在第一操作元件至第三操作元件当中的多个操作元件可为彼此一体的。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阻尼器被构造成:当所述遮阳板主体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在设定在所述使用区域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的规定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三操作元件的直线运动来操作。所述规定区域可包括使用区域的一部分。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阻尼器被构造成在设定在收纳位置和使用区域之间的规定区域内来操作。因此,改善遮阳板主体在在除了向收纳位置的旋转运动之外的旋转运动期间的可操作性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上述的方案中,所述阻尼器可包含:阻尼用流体;壳体,其具有空间部,所述阻尼用流体以密封的方式容置在所述空间部内;以及阻尼活塞,其布置在所述空间部内且挤压所述阻尼用流体;并且所述阻尼活塞可作为所述阻尼器操作部中的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来操作。在方案中,阻尼器使用通过挤压流体所引起的流体压力的增加来产生阻尼力。因此,阻尼器可容易地被构造。另外,阻尼器的阻尼活塞作为阻尼器操作部中的第三操作元件来操作。因此,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空间部可通过阻尼活塞被分割成多个空间区,并且提供了所述多个空间区之间的连通的连通通道可设置成允许所述阻尼用流体在所述多个空间区之间流动。例如,所述连通通道可形成在阻尼活塞中,或形成在阻尼活塞和壳体之间。在方案中,阻尼器的特性可通过调节连通通道的形状来改变。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阻尼器操作部可进一步包含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对作为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操作的所述阻尼活塞施加在返回方向上的弹力。在此方案中,当遮阳板主体没有旋转至收纳位置时,通过弹性构件的弹力在返回方向上推动阻尼活塞。因此,遮阳板主体的可操作性可进一步被改善。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改善包含阻尼器的车辆遮阳板的可操作性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的且进一步的目标、特征和优势将从优选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上变得显而易见的,其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被用来表示同样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部分切开的正视图;
图2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
图3是沿轴向截取的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主体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且沿图3的箭头看时的剖视图;
图5是图示出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操作区域的视图;
图6是图示出在遮阳板主体收纳之前,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状态的视图;
图7是图示出当遮阳板主体旋转以将被收纳时,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部分切开的正视图;
图9是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
图10是沿轴向截取的在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中使用的阻尼器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11是沿图10的线XI-XI截取且沿图10的箭头观看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至图7,将描述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图1图示出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的部分切开的正视图。图1示出构成车辆遮阳板100的遮阳板主体101布置在挡风玻璃侧且相对于车厢的顶棚面沿基本上竖直方向延伸的状态。依照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包含板状形式的遮阳板主体101、用于将遮阳板主体101安装至车辆的安装托架107、以及支承轴103。支承轴103具有圆形横截面,且形成为具有由沿大体竖直方向延伸的竖轴部103a和沿大体水平方向延伸的横轴部103b构成的大体L形状。竖轴部103a经由安装托架107可旋转地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
如图5所示,通过使遮阳板主体101绕支承轴103的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遮阳板主体101的旋转位置可在遮阳板主体101沿车厢的顶棚面11布置的收纳位置(a)与遮阳板主体101可遮挡通过挡风玻璃12进入的光线的使用区域(遮光区域)(c)之间改变。
遮阳板主体101包含布置在与支承轴103相反的一侧的支撑轴108。所述支撑轴108可通过钩件(未示出)来保持,该钩件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的内侧。支撑轴108通过钩件保持,以便遮阳板主体101的位置可从收纳位置向使用区域或从使用区域向收纳位置平稳地改变。
如图1所示,遮阳板主体101构造为通过联接作为主体的构成元件的第一半分割体101a和第二半分割体101b而具有中空的内部空间,以便第一半分割体101a和第二半分割体101b彼此面对,且其外表面由盖件102覆盖。如图1所示,下列构件设置在遮阳板主体101的中空部内:包含左右轴承部111的轴承构件110,所述左右轴承部允许遮阳板主体101相对于横轴部103b旋转;施力构件120;以及阻尼器机构200。横轴部103b可旋转地插入左右轴承部111中的每一个轴承部的通孔。
当遮阳板主体101的从收纳位置起的旋转角度等于或小于收纳角度(即,遮阳板主体101处于收纳区域)时,施力构件120产生用于在朝向收纳位置的方向上推动遮阳板主体101的推力。另一方面,当遮阳板主体101的从收纳位置起的旋转角度处于大于收纳角度的区域(即,遮阳板主体101处于使用区域)时,施力构件120产生用于将遮阳板主体101保持在旋转停止位置的保持力。
参考图5将描述施力构件120的操作。图5是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观看时的遮阳板主体101的视图。图5所示的位置(a)是收纳位置S1,在该收纳位置处,遮阳板主体101沿车厢的顶棚面11布置。图5示出的位置(b)是收纳开始位置S2,在收纳开始位置处,施力构件120开始产生用于在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上推动遮阳板主体101的推力。图5示出的位置(c)为遮阳板主体101的在推力产生开始的收纳开始位置S2与遮阳板主体101沿挡风玻璃12布置的位置之间的使用位置(使用区域)。使用区域的角度θb被适当地设定。角度θc是如下的角度:通过将从收纳开始位置S2至阻尼开始位置S3(稍后描述)的角度添加至使用区域的角度θb而获得的角度。在遮阳板主体101位于收纳位置S1和遮阳板主体101从收纳位置S1向使用区域旋转收纳角度θa而到达的收纳开始位置S2之间的区域内的情况下(即,从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等于或小于收纳角度θa的情况下),施力构件120产生用于使遮阳板主体101沿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旋转的推力。另一方面,在遮阳板主体101已经移动超过收纳开始位置S2而位于使用区域中的情况下(即,在从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大于收纳角度θa的情况下),施力构件120产生用于将遮阳板主体101保持在旋转停止位置的保持力。在横轴部103b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遮阳板主体101从收纳位置S1向使用区域旋转的方向被称为“反收纳方向”,而遮阳板主体101从使用区域向收纳位置S1旋转的方向被称为“收纳方向”。在实施例中,称为夹子的施力构件被用作施力构件120。更具体地,横轴部103b形成为具有如下的横截面形状:由圆形的一部分被切掉的直线部和剩余的圆弧部构成。于是,板簧设置成:从径向外侧保持横轴部103b的形成有圆弧部和直线部的部分。所述板簧被称为“夹子”。
接下来,将参考图2至图4描述阻尼器机构200的构造。图2是阻尼器机构200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构成阻尼器机构200的壳体210、螺旋弹簧220、活塞230、活塞操作构件240、和盖构件250,以及联接至阻尼器机构200的横轴部103b。图3是沿轴向方向截取的阻尼器机构200的示意剖视图。图3示出了阻尼器机构200,其中螺旋弹簧220、活塞230、和活塞操作构件240布置在壳体210的空间部210a内,盖构件250焊接至壳体210,并且横轴部103b联接至活塞操作构件240。图4是沿图3的线IV-IV截取且沿图3的箭头观看时的剖视图。图4示出如下的状态:活塞230布置在壳体210的空间部210a中,并且连通通道236中的每一个均通过形成在壳体210的外壁部211的内周面上的突出部215和形成在活塞230的外周面上的沟槽235a来形成。在实施例中,壳体210、螺旋弹簧220、活塞230以及盖构件250设置成与遮阳板主体101能够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活塞230对应依照本发明的“阻尼活塞”。
如图2所示,壳体210包含圆筒状的外壁部211、底部212、以及安装部214。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空间部210a通过外壁部211和底部212形成。空间部210a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且空间部210a的竖轴部103a侧为开口的。在空间部210a中,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内壁部213形成在底部212的中央部。突出部215形成在外壁部211的内周面上彼此面对的位置处,以便突出部215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而且,在实施例中,壳体210固定至遮阳板主体101。在实施例中,使用如螺钉的固定构件(插入在壳体210的安装部214内所形成的安装孔214a内),将壳体210固定至遮阳板主体101。如图3所示,壳体210设置有能够与将在稍后描述的活塞操作构件240的定位部246接合的定位部216。
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220、活塞230、以及活塞操作构件240以叙述的顺序布置在空间部210a内。活塞230布置成使得活塞230在空间部210a内能够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直线地运动。螺旋弹簧220的一端部布置在圆筒状的外壁部211和形成在底部212的中央部的圆筒状的内壁部213之间。螺旋弹簧220的另一端部布置在活塞230的凹部230a内。
活塞230包含圆筒状的主体部231。圆筒状的主体部231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壳体210的外壁部211的内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圆筒状的主体部231设置有凹部230a,该凹部具有圆形横截面,且螺旋弹簧220的另一端部插入该凹部内。因此,螺旋弹簧220的弹力用作使活塞230朝向活塞操作构件240直线地运动的力。螺旋弹簧220对应依照本发明的“弹性构件”。活塞230朝向活塞操作构件240运动的方向对应依照本发明的“直线运动返回方向”。如图4所示,通过在活塞230的主体部231的外周面上沿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位置处的沟槽形成表面235,来形成沟槽235a。沟槽235a中的每一个均从主体部231的外周面沿径向方向朝向中心凹进,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壳体210的突出部215分别插入活塞230的主体部231的沟槽235a内。因此,活塞230在横轴部103b的纵向上的直线运动被导引。而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的沟槽235a和突出部215安装至彼此。因此,当壳体210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时,活塞230也与壳体210一起旋转。
如将在下文描述的,提供第一空间区R1和第二空间区R2之间的连通的连通通道设置成:流体在由活塞230分割的第一空间区R1和第二空间区R2之间能够流动。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活塞230的每一沟槽235a的在径向上的长度设定成比壳体210的对应的突出部215的在径向上的长度长,从而提供了第一空间区R1和第二空间区R2之间的连通的连通通道236形成在沟槽235a内。
沿主体部231的周向延伸且朝向活塞操作构件240突出的第一凸轮构件233形成在活塞230的主体部231的在面对活塞操作构件240的一侧的端面231a上。在实施例中,当沿与横轴部103b的纵向交叉的方向看时,第一凸轮构件233形成在沿主体部231的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处。每个第一凸轮构件233包含接触部233a,该接触部233a在横轴部103b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布置在收纳方向侧(即,在遮阳板主体101的收纳方向上的前侧)。接触部233a是如下的倾斜表面:形成为使得,沿周向在反收纳方向侧(即,在反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处离端面231a的距离比在收纳方向侧(即,在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处离端面231a的距离大。末端部233b形成于接触部233a的沿周向在反收纳方向侧(即,在反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处。
活塞操作构件240包含圆筒状的主体部241。圆筒状的主体部241设置有凹部240a,凹部240a是开口的,以便横轴部103b能够插入凹部240a内。防转沟槽245a通过沟槽形成部245来形成在主体部241内,且与设置在横轴部103b内的防转突起104相配。如图3所示,横轴部103b插入凹部240a内。此时,设置在横轴部103b的外周上的防转突起104插入活塞操作构件240的防转沟槽245a内。因此,活塞操作构件240联接至横轴部103b。换句话说,当遮阳板主体101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时,活塞操作构件240被维持在活塞操作构件240联接至横轴部103b的状态下,且由此活塞操作构件240不会旋转。
凸缘部242形成在活塞操作构件240的主体部241的活塞230侧。凸缘部242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壳体210的外壁部211的内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壳体210的空间部210a通过形成在活塞操作构件240中的凸缘部242来密封。换句话说,密封的空间部210a由活塞操作构件240限定。如油的流体填充在空间部210a内。填充在壳体210的空间部210a内的如油的流体对应本发明的“阻尼用的流体”。如图3所示,活塞操作构件240的凸缘部242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构件247,该环状的密封构件防止填充在空间部210a内的流体经由在壳体210的外壁部211和活塞操作构件240的凸缘部242之间的间隙泄漏。活塞操作构件240设置有定位部246,该定位部能够与在壳体210的外壁部211中形成的定位部216接合。在实施例中,定位突起被用作活塞操作构件240的定位部246,而定位凹部被用作壳体210的定位部216。当活塞操作构件240的定位部246与壳体210的定位部216接合时,活塞操作构件240相对于壳体210的在横轴部103b的纵向上的位置被限定。
而且,活塞操作构件240在面对活塞230的一侧上的端面242a中设置有第二凸轮构件243,第二凸轮构件243沿凸缘部242的周向延伸且朝向活塞230突出。在实施例中,当沿与横轴部103b的纵向交叉的方向看时,第二凸轮构件243形成在沿凸缘部242的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处。第二凸轮构件243中的每一个均包含接触部243a,所述接触部在横轴部103b作为旋转中心的情况下,布置在反收纳方向侧(即,在遮阳板主体101的反收纳方向上的前侧)。接触部243a是如下的倾斜表面:形成为使得,沿周向在收纳方向侧(即,在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处离端面242a的距离比在反收纳方向侧(即,在反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位置处离端面242a的距离大。末端部243b形成于接触部243a的沿周向在收纳方向侧(即,在收纳方向上的前侧)的端部处。
在实施例中,当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旋转的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接触部233a接触联接至横轴部103b的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接触部243a时,抵抗螺旋弹簧220的弹力来挤压活塞230的力起作用。
在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接触部233a没有接触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接触部243a时,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末端部243b接触活塞230的端面231a。在此状态下,活塞230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选择地,在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末端部233b接触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端面242a的状态下,活塞230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在此情况下,抵抗螺旋弹簧220的弹力来挤压活塞230的力不施加至活塞230。因此,遮阳板主体101能够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而不接收来自阻尼器机构200的阻尼力。
盖构件250设置有圆形通孔250a。如图2所示,在活塞操作构件240的主体部241延伸穿过通孔250a的状态下,盖构件250安装至壳体210的外壁部211。
依照本发明的“阻尼器”包含壳体210、活塞230以及活塞操作构件240。依照本发明的“阻尼器操作部”包含活塞230、活塞操作构件240、以及弹性构件(螺旋弹簧)220。活塞230对应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操作元件”和“第三操作元件”。依照本发明的“第二操作元件”包含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和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
参考图5至图7,将描述阻尼器机构200的操作。图5中所示的位置(d)是阻尼开始位置S3,在该阻尼开始位置处,通过阻尼器机构200执行的阻尼操作开始。在实施例中,在收纳位置S1和阻尼开始位置S3之间的阻尼角度θd设定成等于或小于在收纳位置S1和收纳开始位置S2之间的收纳角度θa(θd≤θa)。在遮阳板主体101沿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收纳方向)旋转,且遮阳板主体101的自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变成等于或小于收纳角度θa(θ≤θa)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的,遮阳板主体101接收来自施力构件120的使遮阳板主体101沿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旋转的推力。如图6所示,在遮阳板主体101沿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进一步旋转,且遮阳板主体101的从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变成等于或小于阻尼角度θd(θ≤θd)的情况下,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接触部233a和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接触部243a开始彼此接触。遮阳板主体101的从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等于或小于阻尼角度θd的区域对应依照本发明的“规定区域”。当遮阳板主体101进一步沿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旋转时,如图7所示,由于在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接触部233a与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接触部243a之间的接触,活塞230接收抵抗螺旋弹簧220的弹力而挤压活塞230的压力。换句话说,活塞230接收如下方向的压力:使得第一凸轮构件233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移动离开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方向。因此,活塞230在移动离开活塞操作构件240的方向上移动。由于活塞230在移动离开活塞操作构件240的方向上的运动,在第二空间区R2中的流体被挤压(压缩)。此时,填充在第二空间区R2中的流体经由连通通道236运动至第一空间区R1。因此,使遮阳板主体101的在朝向收纳位置S1的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减弱。因此,防止如下的撞击噪声的产生是可能的:如果遮阳板主体101撞击车厢的顶棚面,则产生所述撞击噪声。当遮阳板主体101从收纳位置S1朝向使用区域(沿反收纳方向)旋转时,在活塞230的第一凸轮构件233的接触部233a接触活塞操作构件240的第二凸轮构件243的接触部243a的状态下,活塞230沿反收纳方向旋转。此时,螺旋弹簧220的弹力沿促使活塞230朝向活塞操作构件240的方向起作用。另外,此时,活塞230不接收抵抗螺旋弹簧220的弹力的压力。因此,当沿反收纳方向旋转时,遮阳板主体101不遭受由阻尼器机构200提供的阻尼力。另外,在遮阳板主体101位于遮阳板主体101的从收纳位置S1起的旋转角度θ大于阻尼角度θd(θ>θd)的区域内的情况下,阻尼器机构200不会对遮阳板主体101执行阻尼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依照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的不同之处在于:遮阳板主体沿支承轴的横轴部的纵向能够运动。图8图示出依照该实施例的车辆遮阳板100的部分切开的正视图。在所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遮阳板主体101包含导轨109,导轨109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以便遮阳板主体101沿支承轴103的横轴部103b纵向运动。遮阳板主体101还包含阻尼器机构300。导轨109形成为使得其与纵向交叉的横截面具有L状。
轴承构件11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的两个通孔。横轴部103b可旋转地插入上通孔。导轨109可滑动地插入下通孔。导轨109固定至遮阳板主体101。当横轴部103b的纵向上的力施加至遮阳板主体101时,遮阳板主体101相对于固定至横轴部103b的轴承构件110和阻尼器机构300,在导轨109的纵向上滑动。当环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定向的力施加至遮阳板主体101时,遮阳板主体101与导轨109、轴承构件110和阻尼器机构300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
参考图9至图11,将描述阻尼器机构300的构造。图9是阻尼器机构300的部件分解的立体图。图9示出构成阻尼器机构300的壳体310、螺旋弹簧320、活塞330、活塞操作构件340以及盖构件350。图9还示出联接至阻尼器机构300的横轴部103b。图10是沿轴向截取的阻尼器机构300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10示出阻尼器机构300,其中螺旋弹簧320、活塞330、以及活塞操作构件340布置在壳体310的空间部310a内,盖构件350焊接于壳体310,并且横轴部103b联接至活塞操作构件340。
图11是沿图10的线XI-XI截取且沿图10的箭头观看时的剖视图。图11示出如下的状态:活塞330布置在壳体310的空间部310a内,且连通通道336中的每一个均由形成在壳体310的内壁部313的外周面上的突出部315以及形成在活塞330的内周面上的沟槽335a所形成。
在实施例中,横轴部103b设置有防转突起104、触点105和罩106。横轴部103b延伸穿过阻尼器机构300。设置于横轴部103b的触点105用作电力供给构件,该电力供给构件将来自车身侧的电力供给至遮阳板主体101。更具体地,当遮阳板主体101从收纳位置向使用区域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时,设置于横轴部103b的触点105接触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01的触点(未示出)。因此,经由设置于横轴部103b的触点105和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01的触点,产生向遮阳板主体101的电力供给。例如,如果在此状态下,可旋转地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01的镜子朝向使用区域旋转,则触发电力供给开关,从而电被传导至设置于遮阳板主体101的灯。壳体310、螺旋弹簧320、活塞330和盖构件350能够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当在横轴部103b的纵向上的力被施加至遮阳板主体101,以使遮阳板主体101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滑动时,遮阳板主体101相对于固定至横轴部103b的轴承构件110和阻尼器机构300,沿导轨109的纵向滑动。
如图9所示,壳体310包含圆筒状的外壁部311、圆筒状的内壁部313、以及圆环状的底部312。外壁部311和内壁部313分别从底部312的外周缘和内周缘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因此,圆筒状的空间部310a由壳体310的外壁部311、底部312和内壁部313形成。空间部310a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且空间部310a的竖轴部103a侧为开口的。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的通孔313a通过内壁部313形成在壳体310的中心侧。横轴部103b可旋转地插入通孔313a。而且,在内壁部313的外周面上,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的突出部315形成在周向上在彼此面对的位置处。此外,壳体310具有通孔370,该通孔具有L状的横截面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具有L状横截面的导轨109能够滑动地插入通孔370。因此,当遮阳板主体101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滑动时,固定至遮阳板主体101的导轨109相对于阻尼器机构300的壳体310,沿导轨109的延伸方向滑动。
螺旋弹簧320、活塞330和活塞操作构件340以叙述的顺序布置在空间部310a内。活塞330布置成使得活塞330能够在空间部310a内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直线地运动。活塞330包含圆筒状的主体部331。主体部331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壳体310的外壁部311的内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通孔330a形成在主体部331的中心侧。主体部331的形成通孔330a的内周面具有与壳体310的内壁部313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活塞330(主体部331)能够在壳体310的空间部310a内直线地运动。主体部331设置有沿主体部331的外周设置的切除部332,且切除部332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螺旋弹簧320定位且布置在壳体310的底部312与主体部331的切除部332之间。因此,螺旋弹簧320的弹力作为使活塞330朝向活塞操作构件340运动的力。
在主体部331的内周面上,沟槽335a由在沿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位置处的沟槽形成部335形成。沟槽335a中的每一个均从主体部331的内周面沿径向朝向外周侧凹进,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壳体310的内壁部313的突出部315中的每一个均插入活塞330的主体部331的对应的沟槽335a内。因此,活塞330的在横轴部103b的纵向上的直线运动被导引。而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的沟槽335a和突出部315彼此匹配。因此,当壳体310与遮阳板主体101一起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时,活塞330与壳体310也一起旋转。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活塞330的每一沟槽335a的在径向上的长度设定成比壳体310的突出部315的在径向上的长度长,以便提供第一空间区R1和第二空间区R2之间连通的连通通道336形成在沟槽335a内。
而且,在活塞330的主体部331的在面对活塞操作构件340的一侧的端面331a上,沿主体部331的周向延伸且朝活塞操作构件340突出的第一凸轮构件333形成在沿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处。第一凸轮构件333中的每一个均包含接触部333a和末端部333b。
活塞操作构件340包含圆筒状的主体部341。凸缘部342形成在主体部341的活塞330侧。凸缘部342的外周面形成为具有与壳体310的外壁部311的内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活塞操作构件340具有设置在活塞操作构件340的中心侧的通孔,该通孔沿横轴部103b的纵向延伸。活塞操作构件340的通孔具有形成在竖轴部103a侧的第一通孔340a和形成在面对活塞330的一侧的第二通孔340b。第二通孔340b的直径设定成大于第一通孔340a的直径。横轴部103b旋转地插入第一通孔340a内。活塞操作构件340的形成第二通孔340b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与壳体310的内壁部313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而且,主体部341设置有防转沟槽345a,该防转沟槽与设置于横轴部103b的防转突起104匹配。当横轴部103b插入第一通孔340a和通孔313a时,形成在横轴部103b的外周中的防转突起104插入活塞操作构件340的防转沟槽345a内。因此,防转突起104安装至防转沟槽345a,且由此活塞操作构件340联接至横轴部103b。换句话说,当遮阳板主体101绕横轴部103b的纵轴线旋转时,活塞操作构件340维持在活塞操作构件340联接至横轴部103b的状态下,且由此活塞操作构件340不会旋转。
在活塞操作构件340的凸缘部342的在面对活塞330的一侧的端面342a上,沿凸缘部342的周向延伸且朝向活塞330突出的第二凸轮构件343形成在沿周向在彼此面对的两个位置处。第二凸轮构件343中的每一个均包含接触部343a和末端部343b。
壳体310的空间部310a由活塞操作构件340密封。如油的流体填充在密封的空间部310a内。活塞操作构件340的凸缘部342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构件347,该环状的密封构件防止填充在密封的空间部310a内的流体经由壳体310的外壁部311和活塞操作构件340之间的间隙泄漏。环状的密封构件348设置在壳体310的内壁部313和活塞操作构件340之间,其中该环状的密封构件防止填充在密封的空间部310a内的流体经由在壳体310的内壁部313和活塞操作构件340之间的间隙泄漏。
盖构件350设置有圆形通孔350a。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活塞操作构件340的主体部341延伸穿过通孔350a的状态中,盖构件350安装至壳体310的外壁部311。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遮阳板主体向收纳位置旋转时,只有在从收纳位置起的旋转角度等于或小于阻尼角度的区域(即,阻尼区域)中,遮阳板主体的旋转运动被阻尼器机构减弱。因此,在除了向用于收纳的收纳位置的旋转运动之外的旋转运动期间,改善了遮阳板主体的可操作性。而且,在阻尼区域中的阻尼器机构的阻尼特性可任意地设定,而不会使遮阳板主体的可操作性在除了向用于收纳的收纳位置的旋转运动之外的旋转运动期间恶化。使用如螺旋弹簧的弹性构件的弹力和如油的流体的压力,来使遮阳板主体的旋转运动减弱。因此,能够减小由于外部温度的改变而导致的阻尼特性的改变。而且,当遮阳板主体向收纳位置旋转时,与使用如油的流体流动通过在转子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来产生阻尼力的旋转式阻尼器相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阻尼器机构200、300中的每一个中,活塞230或330直线地运动,以便填充在壳体210或壳体310的第二空间区R2内的流体流动通过连通通道236或连通通道336,且由此,运动的流体(油)的量是大的。因此,与旋转式阻尼器比较,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使用当流体流动通过连通通道时引起的粘滞阻力所产生的阻尼力的阻尼器机构200、300中的每一个中,阻尼力可容易地被控制且可获得更大的阻尼力。此外,通过改变第一凸轮构件233或333的接触部233a或333a的倾斜角以及第二凸轮构件243或343的接触部243a或343a的倾斜角,可改变阻尼特性。进一步地,通过调节连通通道的形状,可改变阻尼特性。因此,可高自由度地控制阻尼特性。
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而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对所述构造作出修改、添加或去除。阻尼角度(阻尼区域)可等于或小于收纳角度(收纳区域)。然而,阻尼角度可大于收纳角度。将活塞操作构件联接至支承轴(横轴部)的方法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活塞和活塞操作构件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形状。关于产生挤压活塞用的弹力的弹性构件,可使用除了螺旋弹簧之外的各种弹性构件中的任何弹性构件。例如,可使用弯曲成S状或Z状的板簧。分别设置于活塞和活塞操作构件的第一凸轮构件和第二凸轮构件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中描述的形状。例如,凸轮构件中的一个凸轮构件可包含倾斜表面,而另一个凸轮构件可包含突起。至少一个凸轮构件需要设置在活塞和活塞操作构件中的每一个中。关于将第一操作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第二操作元件,可以使用除了实施例中描述的元件之外的各种构成元件中的任何构成元件,其中每一个均包含第一凸轮构件以及第二凸轮构件,所述第一凸轮构件设置于联合遮阳板主体旋转的活塞(第一构件),所述第二凸轮构件设置于联接至支承轴(横轴部)的活塞操作构件(第二构件)。在每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的空间部由壳体和活塞操作构件形成。然而,用于形成密封的空间部的方法不限于此。在每一个实施例中,活塞能够在密封的空间部内运动。然而,密封的空间部可运动。关于填充在密封的空间部内的流体,可使用除了油之外的各种类型的流体。提供由活塞分割的第一空间区和第二空间区之间的连通的连通通道,不限于实施例中描述的流通道。例如,沿轴向延伸通过活塞的通孔可作为连通通道使用。可设置至少一个连通通道。关于导引活塞的直线运动的导引机构,可使用除了实施例中描述且由沟槽和突出部形成的导引机构之外的,具有各种构造的导引机构中的任何导引机构。选择地,导引机构可省略。关于使活塞与遮阳板主体一起旋转的机构,可使用除了实施例中描述的由设置于壳体的沟槽和设置于活塞的突出部所形成的机构,以及实施例中描述的由设置于活塞的沟槽和设置于壳体的突出部所形成的机构之外的,具有各种构造的机构中的任何机构。可使用支承轴的横轴部没有延伸通过阻尼器机构的构造,或支承轴的横轴部延伸通过阻尼器机构的构造。可适当地选择使用遮阳板主体在支承轴的横轴部的纵向上滑动的构造,以及触点设置于支承轴的构造。选择地,这些构造可省略。在实施例中,盖构件和活塞操作构件相对于壳体布置在插入支承轴的支承轴插入侧(即,竖轴部103a侧),且当遮阳板主体收纳时,活塞运动至与支承轴插入侧相反的侧(即,与竖轴部103a相反的侧)。然而,盖构件、活塞操作构件和活塞相对于壳体所布置的位置可适当地改变。例如,盖构件和活塞操作构件可相对于壳体布置在与支承轴插入侧相反的侧(即,与竖轴部103a相反的侧),且当收纳遮阳板主体时,活塞可运动至支承轴插入侧(竖轴部103a侧)。在实施例中,第一半分割体和第二半分割体用作主体的构成构件,且阻尼器机构布置在通过将第一半分割体和第二半分割体彼此面对地联接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内。然而,关于主体的构成构件,可使用其它的构成构件。例如,填充且定形了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P)的芯材可用作主体的构成构件,且阻尼器机构可以设置在芯材中。在实施例中,盖构件焊接于壳体。然而,关于将盖构件安装至壳体的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使用螺丝或类似物将盖构件螺纹连接到壳体用的方法可被使用。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构件中的每一个均可独立地使用,且任何适当地选择的多个构成构件可组合使用。
本发明也可如下构造。第二操作元件可包含彼此联合操作的第一凸轮构件和第二凸轮构件。通过这种构造,第二操作元件可容易地被构造。阻尼活塞可与遮阳板主体一起能够旋转,以便阻尼活塞既用作第一操作元件又用作第三操作元件。通过这种构造,第一操作元件和第二操作元件可容易地构造。阻尼器可包含阻尼用的流体、包含以密封的方式容置阻尼用流体的空间部的壳体、以及布置在所述空间部中且挤压阻尼用流体的阻尼活塞,并且所述壳体可与在阻尼器操作部中的第三操作元件一体的。阻尼器可包含阻尼用的流体、包含以密封的方式容置阻尼用流体的空间部的壳体、以及布置在所述空间部中且挤压阻尼用流体的阻尼活塞,并且所述阻尼活塞可与在阻尼器操作部中的第三操作元件一体的。通过这种构造,可容易地构造阻尼器。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遮阳板,包含:
支承轴(103),其安装至车厢的顶棚面;
遮阳板主体(101),其安装至所述支承轴(103)且被构造成在收纳位置和使用区域之间绕所述支承轴(103)的纵轴线能够旋转;
施力构件(120),其向所述遮阳板主体(101)施加推力;
阻尼器,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所述阻尼器对所述遮阳板主体(101)的旋转运动施加阻尼力;以及
阻尼器操作部,其操作所述阻尼器,所述车辆遮阳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操作部包含:与所述遮阳板主体(101)联合地旋转的第一操作元件;将所述第一操作元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第二操作元件;以及经由所述第二操作元件而直线地运动的第三操作元件;并且
所述阻尼器被构造成: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在所述使用区域和所述收纳位置之间设定的规定区域内,通过所述第三操作元件的直线运动来操作所述阻尼器,
所述阻尼器包含:阻尼用流体;壳体(210;310),其具有空间部,所述阻尼用流体以密封的方式容置在所述空间部内;以及阻尼活塞(230;330),其布置在所述空间部内且挤压所述阻尼用流体;
所述阻尼器进一步包含联接至所述支承轴(103)的活塞操作构件(240;340);并且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绕所述支承轴(103)的纵轴线旋转时,所述活塞操作构件(240;340)不会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所述第二操作元件包含彼此联合地操作的第一凸轮构件(233;333)和第二凸轮构件(243;3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233;333)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243;34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接触部,且所述接触部为倾斜表面;
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在所述规定区域中,由于所述第一凸轮构件(233;333)的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243;343)的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接触,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接收压力且直线地运动;并且
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从所述收纳位置朝向所述使用区域旋转时,在所述规定区域中,所述第三操作元件不接收所述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阻尼活塞(230;330)作为所述阻尼器操作部中的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来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阻尼活塞(230;330)将所述空间部分割成多个空间区;并且
连通通道(236,;336),其提供所述多个空间区之间的连通,且所述连通通道设置成允许所述阻尼用流体在所述多个空间区之间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所述阻尼器操作部进一步包含弹性构件(220;320),所述弹性构件对作为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操作的所述阻尼活塞(230;330)施加沿返回方向的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所述阻尼活塞(230;330)能够与所述遮阳板主体(101)一起旋转,以便既作为所述第一操作元件又作为所述第三操作元件来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第二操作元件包含彼此联合地操作的第一凸轮构件(233;333)和第二凸轮构件(243;343);并且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233;333)设置在所述阻尼活塞(230;330)中,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243;343)设置在所述活塞操作构件(240;34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
所述第一凸轮构件(233;333)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243;243)中的每一个都具有接触部,且所述接触部为倾斜表面;
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向所述收纳位置旋转时,在所述规定区域中,由于所述第一凸轮构件(233;333)的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凸轮构件(243;343)的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接触,所述阻尼活塞(230;330)接收抵抗所述弹性构件(220;320)的所述弹力的压力且直线地运动;并且
当所述遮阳板主体(101)从所述收纳位置朝向所述使用区域旋转时,在所述规定区域内,所述阻尼活塞(230;330)不接收抵抗所述弹性构件(220;320)的所述弹力的所述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遮阳板,其中所述连通通道(236;336)设置在所述阻尼活塞(230;330)内,或在所述阻尼活塞(230;330)和所述壳体(210;310)之间。
CN201510134665.6A 2014-03-25 2015-03-25 车辆遮阳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3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2642A JP6338415B2 (ja) 2014-03-25 2014-03-25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14-062642 2014-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513A CN104943513A (zh) 2015-09-30
CN104943513B true CN104943513B (zh) 2018-12-18

Family

ID=5406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46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3513B (zh) 2014-03-25 2015-03-25 车辆遮阳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96279B2 (zh)
JP (1) JP6338415B2 (zh)
CN (1) CN104943513B (zh)
BR (1) BR102015006182A2 (zh)
DE (1) DE102015205090A1 (zh)
MX (1) MX20150036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9797A1 (de) * 2012-05-30 2013-12-05 Kyowa Sangyo Co., Ltd. Sonnenblende für ein fahrzeug
CN106994885A (zh) * 2016-01-25 2017-08-01 光宝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汽车用智能遮阳板
US10081228B2 (en) * 2016-11-08 2018-09-25 Mahmoud Razzaghi Car visor
CN106678247A (zh) * 2017-02-24 2017-05-17 东莞市培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阻尼器
JP6854201B2 (ja) * 2017-06-20 2021-04-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WO2019039377A1 (ja) * 2017-08-23 2019-02-28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および操作ユニット
DE102019109696B3 (de) * 2019-04-12 2020-09-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ämpfervorrichtung zum Dämpfen der Bewegung eines Bauteils und Abdeckung mit einer solch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562A (en) * 1987-10-28 1990-03-20 Koito Seisakusho Co., Ltd. Vanity mirror on a visor having a spring-energized, controlled-movement mirror cover
US5139303A (en) * 1991-07-16 1992-08-18 Plasta Fiber Industries, Inc. Sunvisor spring clip and attachment mechanism
JPH0633966A (ja) * 1992-07-09 1994-02-08 Nifco Inc ダンパー
JPH10311359A (ja) * 1997-05-07 1998-11-24 Nifco Inc 回転ダンパ
JP4256523B2 (ja) * 1999-03-04 2009-04-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回転ダンパ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サンバイザーの取付装置
US6264480B1 (en) 1999-06-16 2001-07-24 Ericsson Inc. RF emissions shield including resilient fingers an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including the same
JP4166913B2 (ja) * 1999-11-30 2008-10-15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自動車用サンバイザー
JP3543940B2 (ja) * 1999-12-28 2004-07-21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4029955B2 (ja) * 2000-06-29 2008-01-09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JP2006007972A (ja) * 2004-06-25 2006-01-12 Kyowa Sangyo Kk 減速機構付き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US20090160208A1 (en) * 2007-12-21 2009-06-25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Components Group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visor assembly
DE102009042053A1 (de) * 2009-09-08 2011-03-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lenview Dämpfer
KR20130068541A (ko) * 2011-12-15 2013-06-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댐퍼장치를 구비한 선바이저
JP2013248922A (ja) * 2012-05-30 2013-12-12 Kyowa Sangyo Kk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82686A (ja) 2015-10-22
US20150273988A1 (en) 2015-10-01
US9296279B2 (en) 2016-03-29
BR102015006182A2 (pt) 2016-03-22
JP6338415B2 (ja) 2018-06-06
DE102015205090A1 (de) 2015-10-01
MX2015003605A (es) 2015-09-24
CN104943513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513B (zh) 车辆遮阳板
US9920563B2 (en) Damping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a flap of a vehicle
CN110150830A (zh) 用于涂敷化妆品的壳体的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壳体
US11236798B2 (en) Guide/damping unit and piston housing unit
KR0141856B1 (ko) 에어댐퍼
CN103448513B (zh) 车辆遮阳板
EP2348228A1 (en) Rotary damper
CN104214265B (zh) 适于被插入在两个相对可滑动的构件之间的密封组件
JP2014037844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US5445466A (en) Liquid applicator with screw lock
CN104822908A (zh) 具有抗旋转装置的凸轮随动件
CN110030311B (zh) 弹簧套筒、缸体、活塞缸单元及制造活塞缸单元的方法
KR101867172B1 (ko) 댐퍼
CN103158506B (zh) 具有阻尼装置的遮阳板
AU2014404285A1 (en) Suspension unit for a curtain device
JP6419549B2 (ja) 巻取装置
KR20140041411A (ko) 댐퍼장치
KR101755487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체커 장치
CN106170428A (zh) 齿条导向件及具有齿条导向件的齿条和小齿轮型的操纵装置
US10393209B2 (en) Damping valve mechanism
JP2019074195A (ja) ロータリーダンパ及びそ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レール
CN207500379U (zh) 一种紧凑型扭力可调阻尼机构
KR101245486B1 (ko) 더스트 부트
KR20090030080A (ko) 회전형 쇽 업소버
KR101849716B1 (ko) 캠궤도 가변형 힌지댐퍼 및 힌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