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834A -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834A
CN104936834A CN201380064956.1A CN201380064956A CN104936834A CN 104936834 A CN104936834 A CN 104936834A CN 201380064956 A CN201380064956 A CN 201380064956A CN 104936834 A CN104936834 A CN 104936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mponent
dead bolt
ejector
latch
adaptor un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49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834B (zh
Inventor
哈辉宏
河合良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o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o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o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oh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15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an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asten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07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 A44B11/2511Safety buckles actuated by a push-button acting perpendicularly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e.g. placed on the front face of the buck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34Safety buckles with the sliding motion of the buckle providing the opening or closing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61Tongu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ck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体积小并具有简易的结构、且生产效率良好的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本发明的连接器用带扣(1)具有:基座部件(10)、闩锁部件(20)、卡合解除部件(30)、闩锁弹簧(35)、推顶器(40)、推顶器弹簧(45)以及用于收容各个部件的罩盖部件(60a、60b),该连接器用带扣(1)以可卡合可脱离的方式支承锁舌(101),其特征在于,基座部件(10)具有第一板(13)和第二板(15),推顶器(40)具有两条臂(41a、41b)以及主体部,该主体部架设在两臂(41a、41b)之间,且形成有被锁舌(101)推动的锁舌(101)的推动面、用于支承闩锁部件(20)的支承部以及推顶器弹簧(45)的推压面,并且,在各臂(41a、41b)的前端形成有爪部,该爪部以插入锁舌(101)的一侧为起始端而与基座部件(10)的末端的开口部卡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设在车辆的安全带上使用的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三点式安全带通过如下方式来约束搭乘者的身体,即,拉动停留在搭乘者肩膀侧的安全带用锁舌,将由一根织带构成的肩带与腰带同时拉出,在使搭乘者的上半身以及腰部受到约束的状态下,将安全带用锁舌插进安全带带扣中,所述安全带带扣配置在与腰带的抽出部相反一侧的座椅部分。
腰带的抽出部存在以下结构:即,腰带的一端直接固定在座椅或者座椅周边部件上的结构,以及腰带的一端借助带扣以可卡合可脱离的方式固定在座椅或者座椅周边部件上的结构。后者的带扣被称作连接扣,用于使装配在腰带的一端上的连接扣用锁舌卡合。除了进行车辆保养的情况等之外,该连接扣通常保持在与连接扣用锁舌卡合的卡合状态,并通过安全带用锁舌与安全带带扣的卡合,设置成可以随时佩带安全带的状态。关于这种带扣结构,例如已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然而,由于连接扣会对有效利用车辆内的空间造成妨碍,因此要求其具有更加小型且简便的结构。特别是在后部座椅上,一旦连接扣体积较大,则在使用时有时会顶到搭乘者的腰,令其感到不舒服,除此之外,在没有搭乘者的情况下,对于可将安全带装置收容到车辆内部的类型的车种,留在座椅上的连接扣会对向座椅上装载行李等有效利用空间造成妨害。
参照图1,对至今作为连接扣被实际应用的带扣结构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以往的连接扣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以往的连接扣100由基座部件110、闩锁部件120、卡合解除部件130、板簧135、推顶器140、螺旋弹簧145、止动部件150以及罩盖部件160a、160b构成。
在此,对各个部件说明如下,基座部件110具有:内部区域111,该内部区域111中可插入在插入方向I的侧部形成有卡合槽102的锁舌101;以及滑槽112,分别形成在上下对置的面上。另外,闩锁部件120被配置成,插通在基座部件110的滑槽112中且其两端朝基座部件110的外侧伸出。另外,卡合解除部件130设置成“コ”字状的部件,从其开口侧外插到基座部件110的侧面,并具有卡合保持部131a、131b,该卡合保持部131a、131b与朝基座部件110外侧伸出的闩锁部件120的两端卡合以保持外插状态。另外,板簧135插入在基座部件110与卡合解除部件130之间,以使卡合解除部件130朝闩锁部件120的第一滑动方向X1滑动的方式施力。另外,推顶器140配置在基座部件110的内部区域111中。另外,螺旋弹簧145配置在推顶器140与止动部件150之间,以朝向锁舌101的插入方向I的相反方向即拔出方向E推出推顶器140的方式施力。止动部件150由俯视呈凹状的部件形成,并以形成于端部侧的卡合部151a、151b与基座部件110的爪部113a、113b卡合的方式配置在基座部件110上。上下两个罩盖部件160a、160b以将如上所述那样配置了各个部件的基座部件110夹在内部的方式收容该基座部件110,并在收容后的状态下通过螺钉161进行固定。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连接扣100中,当从插入方向I插入锁舌101时,闩锁部件120暂时被锁舌101的头部推动并朝第二滑动方向X2滑动,之后,在锁舌101的卡合槽102的位置通过板簧135朝第一滑动方向X1滑动,并与锁舌101的卡合槽102卡合。同时,推顶器140被锁舌101的头部推动,并抵抗螺旋弹簧145的施力,从而被推入止动部件150一侧。由此,锁舌101被卡合到连接扣100中。
另一方面,当解除连接扣100与锁舌101的卡合时,从形成在罩盖部件160b上的缺口部162插入车钥匙等部件,对卡合解除部件130进行推动操作,以使闩锁部件120朝第二滑动方向X2滑动,从而使闩锁部件120离开锁舌101的卡合槽102。当这样进行推动操作时,通过螺旋弹簧145的施力,推顶器140朝拔出方向E推出锁舌101,锁舌101从连接扣100中被拔出。
在该连接扣100中存在下述问题。
首先,在基座部件110中,以外插卡合解除部件130的侧面作为翻折位置进行翻折而形成对置的面。具体而言,进行板金加工,在该板金加工中将与内部区域111大小相当的板金用作插入部件,从而按照板金的形状将平板状的部件折弯,形成基座部件110,在该基座部件110中翻折形成有对置的面。
但是,在这样形成的基座部件110中存在如下问题,即无法使内部区域111的高度低于板金的厚度,导致基座部件110的厚度增大。为了解决此问题,也可以考虑使用厚度较薄的板金,但是,一旦将板金的厚度设置得较薄,则机械强度会下降,会在加工过程中导致板金破损。
其次,在将推顶器140组装到基座部件110中时,在事先使推顶器140、螺旋弹簧145以及止动部件150连接的状态下,插入到基座部件110的内部区域111内,但是,相对于内部区域111的高度,止动部件150的高度较高,因此,需要一边压低推顶器140一侧使其比止动部件150一侧更低,一边相对于内部区域111从倾斜方向进行组装。即,止动部件150为了抵抗锁舌101的插入并对推顶器140进行支承,将凸部153插入到形成在基座部件110上的卡合孔114中,从而固定在基座部件110上,但是,止动部件150的高度会变得高于内部区域111的高度,高出的高度为该凸部153的高度,需要在倾斜方向上进行组装。难以用机械方式执行这样的倾斜方向的组装,这样的倾斜方向的组装成为使连接扣100的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
因此,当前缺少一种可满足体积小并具有简易的结构且生产效率良好的连接器用带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3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各种问题,并达成以下的目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并具有简易的结构且生产效率良好的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即,
<1>一种连接器用带扣,具有:
金属制的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具有:内部区域,该内部区域中可插入在插入方向的侧部形成有卡合槽的锁舌;以及滑槽,分别形成在对置的面上;
柱状的闩锁部件,配置成插通在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各个滑槽中且其两端朝所述基座部件的外侧伸出,并在所插入的所述锁舌的所述卡合槽的位置朝向该卡合槽的槽内方向即第一滑动方向滑动,从而与所述锁舌的所述卡合槽卡合;
卡合解除部件,设置成“コ”字状的部件,从其开口侧外插到所述基座部件上,并在对置的面上分别具有与朝所述基座部件的外侧伸出的所述闩锁部件的两端卡合以保持外插状态的卡合保持部,通过来自外部的推压操作使所述闩锁部件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滑动方向滑动,从而解除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
闩锁弹簧,插在所述基座部件与所述卡合解除部件之间,并朝所述第一滑动方向对所述卡合解除部件施力,从而保持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状态;
推顶器,配置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内部区域中,当解除已插入的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时,朝向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拔出方向推出所述锁舌,并在该推出位置保持所述闩锁部件,并且,被所插入的所述锁舌推动而解除对所述闩锁部件的支承,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能够卡合;
推顶器弹簧,将在所述锁舌的插入方向的最深部界定出所述内部区域的部分作为止动部,该推顶器弹簧插在该止动部与所述推顶器之间,用于朝所述锁舌的拔出方向对所述推顶器施力;以及
罩盖部件,用于收容各个部件;
该连接器用带扣以可卡合可脱离的方式支承所述锁舌,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第一板,沿所述插入方向形成有两个侧壁,且呈平面开口的凹状;以及第二板,呈平板状,且配置成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形成开口部并封堵所述第一板的平面开口;
所述推顶器具有:两条臂,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设置,并以从外部沿所述各侧壁滑动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基座部件内;以及主体部,架设在所述两条臂之间,且形成有被所述锁舌推动的所述锁舌的推动面、用于对朝所述第二滑动方向滑动的所述闩锁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以及被所述推顶器弹簧推压的推压面,并在所述各臂的前端形成有爪部,所述爪部以插入所述锁舌的一侧为起始端而与所述基座部件的末端的所述开口部卡合。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各臂的爪部分别与第一板的各侧壁末端卡合。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在第二板的末端一体地形成止动部。
<4>根据上述<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闩锁弹簧为螺旋弹簧,在第一板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定位槽,该定位槽用于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卡定。
<5>根据上述<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基座部件具有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与第一板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的侧面对置,用于限制所插入的锁舌在各滑动方向上的移动。
<6>根据上述<5>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通过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朝对置的板平面局部性地弯曲来形成位置限制部。
<7>根据上述<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
推顶器具有柱状的抓持部,所述抓持部从臂的基端朝着拔出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臂是两条臂中的、在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侧面的相反侧侧面上滑动从而被插入至基座部件内的臂。
<8>一种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根据上述<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顶器组装工序,从基座部件的起始端向末端沿大致水平方向插入推顶器,从而支承推顶器弹簧的一端;
闩锁部件组装工序,将闩锁部件插通配置在基座部件的各滑槽中;
卡合解除部件组装工序,隔着闩锁弹簧将卡合解除部件外插至所述基座部件上,并使所述闩锁部件卡合配置在该卡合解除部件的卡合保持部上;以及
罩盖部件组装工序,装配罩盖部件,从而在内部收容外插了所述卡合解除部件的所述基座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各种问题,并能够提供一种体积小并具有简易的结构且生产效率良好的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连接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俯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侧视图。
图2(c)是示出卡合了锁舌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俯视图。
图2(d)是示出卡合了锁舌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示出在基座部件上外插有卡合解除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基座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推顶器的立体图。
图6(a)是沿图2(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b)是卸掉罩盖部件的状态下的沿图2(b)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c)是沿图2(c)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6(d)是卸掉罩盖部件的状态下的沿图2(d)中的D-D线的剖视图。
图7(a)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1)。
图7(b)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2)。
图7(c)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3)。
图7(d)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4)。
图7(e)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5)。
图7(f)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6)。
图7(g)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7)。
图7(h)是示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8)。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进行详细说明。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俯视图,图2(b)是其侧视图。另外,图2(c)是与锁舌卡合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用带扣的俯视图,图2(d)是其侧视图。
如这些附图所示,连接器用带扣1是通过将带扣结构收容在由上盖60a和下盖60b构成的罩盖部件内而构成的,并设置成与锁舌101卡合脱离自如。此外,在上盖60a和下盖60b上形成有环部61a、61b,该环部61a、61b用于绕挂从任意的车辆部件上延伸设置的织带。
利用图3,对连接器用带扣1的带扣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用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连接器用带扣1由以下部件构成:由第一板13和第二板15形成的基座部件10、闩锁部件20、卡合解除部件30、闩锁弹簧35、推顶器40、推顶器弹簧45、所述上盖60a以及下盖60b。
第一板13由平面开口的凹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并且沿着锁舌101的插入方向I形成两个侧壁。另外,第二板15由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并被配置成封堵第一板13的开口。这样,将基座部件设置成通过两个板部件形成的夹层结构,由此能够减薄基座部件整体的厚度,从而能够使连接器用带扣1小型化。
由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界定的内部区域11被设置成锁舌可插入的大小。另外,在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的相互对置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可使闩锁20滑动的滑槽12a、12b。
另外,在第一板13上形成有环部19,该环部19用于绕挂从任意的车辆部件上延伸设置的织带。
在图4(a)中示出了表示在基座部件10上外插了卡合解除部件30的状态的立体图。如该图4(a)所示,在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的相互对置的面上还分别形成有压陷部16,该压陷部16作为用于对被插入的锁舌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部而使该压陷部16向对置的板局部性地弯曲。由此,能够对被插入的锁舌相对于滑槽12a、12b的各个滑动方向(X1、X2方向,参照图3)的移动进行限制。此外,压陷部16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中的至少一个上。
另外,为了便于组装推顶器弹簧45,在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的相互对置的面上还分别形成有导向部18,该导向部18用于从锁舌101的插入侧向止动部50引导推顶器弹簧45。根据推顶器弹簧的直径,使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的相互对置的面向外侧弯曲而形成该导向部18。由此,在组装时,一边通过导向部18对推顶器弹簧45进行引导,一边从锁舌101的插入侧向止动部50沿大致水平方向插入推顶器弹簧45,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此外,导向部18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图4(b)中示出了基座部件10的侧视图。如该图4(b)所示,在第一板13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30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定位槽17,该定位槽17用于外插闩锁弹簧35的一端。
另外,在第二板15上一体地形成止动部50,该止动部50在锁舌101的插入方向I的最深部界定出内部区域11。在止动部50上形成凸部52,该凸部52用于外插推顶器弹簧45的一端。通过在第二板15上一体地形成这样的止动部50,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从而实现更简易的结构。
闩锁部件20由柱状的部件形成,并被配置成,插通在滑槽12a、12b中且其两端朝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的外侧伸出(参照图3)。该闩锁部件20在所插入的锁舌101的卡合槽102的位置朝向该卡合槽102的槽内方向即第一滑动方向X1滑动,从而与卡合槽102卡合。
卡合解除部件30由整体呈大致“コ”字形状的部件形成,从其开口侧外插到基座部件10上,并且通过在对置的面上分别形成的卡合保持部31a、31b与朝基座部件10外侧伸出的闩锁部件20的两端卡合,以保持该外插状态(参照图3、图4(a))。根据闩锁部件的形状,对卡合解除部件30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卡合保持部31a、31b。
另外,在与基座部件10的侧面对置的面上,形成有用于支承闩锁弹簧35的一端的凸部32(参照将在下文进行说明的图7(d))。
闩锁弹簧35被插在基座部件10与卡合解除部件30之间,并朝第一滑动方向X1对卡合解除部件30施力。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在此采用螺旋弹簧作为闩锁弹簧35。在这种情况下,闩锁弹簧35的各端部被保持在第一板13的定位槽17与卡合解除部件30的凸部32上,在稳定的状态下被配置到连接器用带扣1中(参照图3、图4(a)、图4(b)、图7(d))。
以如下方式配置推顶器40,即将推顶器40从锁舌101的插入方向I侧插入到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11内(参照图3)。在此,利用图5对推顶器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推顶器40的立体图。
推顶器40具有:两条臂41a、41b,分别沿插入方向I延伸设置,以从外部沿第一板13的各侧壁滑动的方式被插入到基座部件13内;以及主体部42,架设在两臂41a与41b之间,且形成有被锁舌101推动的推动面43a、用于对朝第二滑动方向X2(参照图3)滑动的闩锁部件20进行支承的支承部43b、以及推顶器弹簧45的推压面43c。在臂41a、41b的前端形成有爪部,该爪部以插入锁舌101的一侧为起始端而与第一板13的两个侧壁的末端卡合。通过将推顶器40设置成这样的形状,不仅能够易于向基座部件10中进行组装,而且,一旦被组装后,由于爪部卡合在第一板13的两个侧壁的末端上,因此相对于推顶器弹簧45的施力能够保持组装状态。
此外,在推压面43c上,形成有对推顶器弹簧45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凸部43d。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将臂41a、41b的爪部形成为分别与第一板13的两个侧壁末端卡合,不仅能够使推顶器40易于插入到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内从而使组装变得容易,而且,组装后卡合不易脱落,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实现相对于外力的稳定的卡合。
但是,只要本发明的效果不受影响,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改变爪部的结构,使其与基座部件的任意的末端的开口部卡合。例如,可以构成为,臂41a的爪部与第二板15的末端卡合,而臂41b的爪部与第一板13的侧壁末端卡合;或者也可以构成为,臂41a的爪部与第一板13的侧壁末端卡合,而臂41b的爪部与第二板15的末端卡合。
另外,推顶器40具有柱状的抓持部44,该抓持部44从臂41a的基端朝着锁舌的拔出方向E(参照图3)延伸设置,所述臂41a是两条臂41a、41b之中的、在第一板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30的一侧侧面的相反侧侧面上滑动从而被插入至基座部件10内的臂。通过抓持抓持部44将推顶器40插入到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内,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组装操作。
推顶器弹簧45在被插到第二板15的止动部50与推顶器40的推压面43c之间并被配置于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11内的状态下,朝锁舌101的拔出方向E对推顶器40施力。在此,通过将推顶器弹簧45设置成螺旋弹簧,从而由止动部50的凸部52与推压面43c的凸部43d支承螺旋弹簧的各端,使螺旋弹簧被稳定地支承。
接下来,对向连接器用带扣1卡合锁舌101的卡合动作以及从连接器用带扣1中解除锁舌101的解除动作进行说明。
图6(a)是沿图2(a)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6(b)是卸掉罩盖部件的状态下的沿图2(b)中的B-B线的剖视图,图6(c)是沿图2(c)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6(d)是卸掉罩盖部件的状态下的沿图2(d)中的D-D线的剖视图。
首先,根据图6(a)、图6(b)对插入锁舌101之前的初始状态(卡合解除状态)进行说明。
在初始状态下,通过被闩锁弹簧35施力的卡合解除部件30,朝滑槽12b中的第一滑动方向X1对闩锁部件20施力,在此状态下,通过推顶器40的支承部43b支承闩锁部件20。将该状态下的闩锁部件20的位置设为闩锁部件20的初始位置。
另外,在通过推顶器弹簧45朝锁舌101的拔出方向E对推顶器40施力的状态下,通过臂41a、41b的爪部与第一板13的侧壁末端的卡合支承推顶器40。将该状态下的推顶器40的位置设为推顶器40的初始位置。
当由该初始状态将锁舌101从插入方向I插入时,推顶器40的推动面43a被锁舌101的前端推动,推顶器40将由初始位置沿着插入方向I向止动部50一侧前进。
当推顶器40前进到止动部50一侧时,推顶器40的支承部43b对闩锁部件20的支承被解除,闩锁部件20能够从初始位置向第一滑动方向X1一侧前进,并在所插入的锁舌101的卡合槽102的位置朝槽内方向(沿着滑动方向X1的方向)滑动,并与卡合槽102卡合。
接下来,根据图6(c)、图6(d)对插入了锁舌101的卡合状态进行说明。如这些图所示,闩锁部件20与锁舌101的卡合槽102卡合,并形成锁舌101与连接器用带扣1卡合的卡合状态。此时,通过形成在第一板13的侧面上以及与该侧面相对置的位置上的压陷部16,限制锁舌101相对于各个滑动方向的移动,即使在被施加了较大的外力时,也能够保持锁舌101与连接器用带扣1卡合的卡合状态。
当从这样的卡合状态解除锁舌101与连接器用带扣1的卡合状态时,首先,从形成在下盖上的操作孔62(参照图3)插入车钥匙、旁边座椅的锁舌等,通过该推压操作使卡合解除部件30沿第二滑动方向X2滑动,从而使被该卡合解除部件30卡合支承的闩锁部件20由初始位置朝滑槽12b中的第二滑动方向X2滑动。
当闩锁部件20朝第二滑动方向X2滑动时,闩锁部件20与锁舌101的卡合槽102的卡合被解除。
当闩锁部件20与锁舌101的卡合被解除时,通过被推顶器弹簧45施力的推顶器40,朝拔出方向E推出锁舌101,并且,在该推出位置(推顶器40的初始位置)闩锁部件20被推顶器40的支承部43b支承。
根据上述动作,锁舌101与连接器用带扣1的卡合被解除,连接器用带扣1恢复到上述的初始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连接器用带扣1,能够实现体积小且结构简易、并且具有组装简单的结构的连接器用带扣。
最后,对连接器用带扣1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7(a)~图7(h)是表示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工序的工序图(1)~(8)。
首先,向由第一板13以及第二板15构成的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11中插入推顶器弹簧45(参照图7(a))。此时,能够自锁舌的插入侧沿着大致水平方向从基座部件的起始端向末端插入推顶器弹簧45。另外,如果在基座部件10上具有导向部18,则能够更加简便地插入。
接下来,向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11中插入推顶器40(参照图7(b))。此时,使推顶器40的臂41a、41b沿第一板13的各侧壁滑动地插入,并使臂41a、41b前端的爪部卡合在第一板13的两个侧壁的末端上,从而进行组装。根据这样的组装,能够自锁舌的插入侧沿着大致水平方向从基座部件10的起始端向水平侧插入推顶器40。
此外,在此对推顶器40与推顶器弹簧45分别进行组装,但是,在未形成导向部18时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处于已使推顶器弹簧45支承在凸部43d上的状态下的推顶器40组装到基座部件10中(以上为推顶器组装工序)。
接下来,将闩锁部件20插通配置在基座部件10的滑槽12a、12b中(闩锁部件组装工序,参照图7(c))。
接下来,在卡合解除部件30的凸部32上安装闩锁弹簧35(参照图7(d))。
接下来,隔着闩锁弹簧35将外插卡合解除部件外插至基座部件10上,并使闩锁部件20卡合在卡合解除部件30的卡合保持部31a、31b上(以上为卡合解除部件组装工序,参照图7(e))。
接下来,将基座部件10装配在下盖60b内(参照图7(f))。
然后,使上盖60a嵌合到下盖60b上,从而在内部收容基座部件10(以上为罩盖部件组装工序,参照图7(g))。
通过上述工序,完成连接器用带扣1的组装(参照图7(h))。根据这样的组装方法,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10的内部区域11从锁舌的插入侧沿大致水平方向插入并组装推顶器40以及推顶器弹簧45,因此变得易于进行组装。特别是,消除了从倾斜方向进行的组装,由此易于引入机械式的组装装置,并能够期待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用带扣
10、110:基座部件
11、111:内部区域
12a、12b、112:滑槽
13:第一板
15:第二板
16:压陷部
17:定位槽
18:导向部
19、61a、61b:环部
20、120:闩锁部件
30、130:卡合解除部件
31a、31b、131a、131b:卡合保持部
32、43d、52:凸部
40、140:推顶器
41a、41b:臂
42:主体部
43a:推动面
43b:支承部
43c:推压部
44:抓持部
45:推顶器弹簧
50、150:止动部
60a、160a:上盖
60b、160b:下盖
62、162:操作孔
100:连接扣
135:板簧
145:螺旋弹簧
161:螺钉
X1:第一滑动方向
X2:第二滑动方向
I:插入方向
E:拔出方向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用带扣,具有:
金属制的基座部件,该基座部件具有:内部区域,该内部区域中可插入在插入方向的侧部形成有卡合槽的锁舌;以及滑槽,分别形成在对置的面上;
柱状的闩锁部件,配置成插通在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各个滑槽中且其两端朝所述基座部件的外侧伸出,并在所插入的所述锁舌的所述卡合槽的位置朝向该卡合槽的槽内方向即第一滑动方向滑动,从而与所述锁舌的所述卡合槽卡合;
卡合解除部件,设置成“コ”字状的部件,从其开口侧外插到所述基座部件上,并在对置的面上分别具有与朝所述基座部件的外侧伸出的所述闩锁部件的两端卡合以保持外插状态的卡合保持部,通过来自外部的推压操作使所述闩锁部件朝向所述第一滑动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滑动方向滑动,从而解除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
闩锁弹簧,插在所述基座部件与所述卡合解除部件之间,并朝所述第一滑动方向对所述卡合解除部件施力,从而保持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状态;
推顶器,配置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内部区域中,当解除已插入的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的卡合时,朝向所述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即拔出方向推出所述锁舌,并在该推出位置保持所述闩锁部件,并且,被所插入的所述锁舌推动而解除对所述闩锁部件的支承,使所述锁舌与所述闩锁部件能够卡合;
推顶器弹簧,将在所述锁舌的插入方向的最深部界定出所述内部区域的部分作为止动部,该推顶器弹簧插在该止动部与所述推顶器之间,用于朝所述锁舌的拔出方向对所述推顶器施力;以及
罩盖部件,用于收容各个部件;
该连接器用带扣以可卡合可脱离的方式支承所述锁舌,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第一板,沿所述插入方向形成有两个侧壁,且呈平面开口的凹状;以及第二板,呈平板状,且配置成在所述插入方向上形成开口部并封堵所述第一板的平面开口;
所述推顶器具有:两条臂,分别沿所述插入方向延伸设置,并以从外部沿所述各侧壁滑动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基座部件内;以及主体部,架设在所述两条臂之间,且形成有被所述锁舌推动的所述锁舌的推动面、用于对朝所述第二滑动方向滑动的所述闩锁部件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以及被所述推顶器弹簧推压的推压面,并在所述各臂的前端形成有爪部,所述爪部以插入所述锁舌的一侧为起始端而与所述基座部件的末端的所述开口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各臂的爪部分别与第一板的各侧壁末端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板的末端一体地形成止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闩锁弹簧为螺旋弹簧,在第一板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定位槽,该定位槽用于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卡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基座部件具有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与第一板的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的侧面对置,用于限制所插入的锁舌在各滑动方向上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第一板以及第二板中的至少一个朝对置的板平面局部性地弯曲来形成位置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
推顶器具有柱状的抓持部,所述抓持部从臂的基端朝着拔出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臂是两条臂中的、在用于外插卡合解除部件的一侧侧面的相反侧侧面上滑动从而被插入至基座部件内的臂。
8.一种连接器用带扣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用带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顶器组装工序,从基座部件的起始端向末端沿大致水平方向插入推顶器,从而支承推顶器弹簧的一端;
闩锁部件组装工序,将闩锁部件插通配置在基座部件的各滑槽中;
卡合解除部件组装工序,隔着闩锁弹簧将卡合解除部件外插至所述基座部件上,并使所述闩锁部件卡合配置在该卡合解除部件的卡合保持部上;以及
罩盖部件组装工序,装配罩盖部件,从而在内部收容外插了所述卡合解除部件的所述基座部件。
CN201380064956.1A 2012-12-18 2013-10-31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4936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6146A JP6259183B2 (ja) 2012-12-18 2012-12-18 コネクタ用バックル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JP2012-276146 2012-12-18
PCT/JP2013/079489 WO2014097753A1 (ja) 2012-12-18 2013-10-31 コネクタ用バックル及びその組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834A true CN104936834A (zh) 2015-09-23
CN104936834B CN104936834B (zh) 2018-08-24

Family

ID=5097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4956.1A Active CN104936834B (zh) 2012-12-18 2013-10-31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55411B2 (zh)
JP (1) JP6259183B2 (zh)
KR (1) KR101699308B1 (zh)
CN (1) CN104936834B (zh)
MX (1) MX359341B (zh)
WO (1) WO20140977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5855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安全扣具、安全扣具组、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服衣襟
CN108813829A (zh) * 2018-05-28 2018-11-16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锁扣
WO2020173467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上海正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扣器、电动脱扣器、牵引带和无人机电动脱扣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3978B4 (de) * 2013-03-08 2022-06-09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Gurtschloss und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Gurtschlosses
KR101674493B1 (ko) * 2014-07-10 2016-11-10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용 시트 벨트 결합 장치
WO2018052368A1 (en) * 2016-09-15 2018-03-22 Cutter Technologies Pte Ltd Fastener
TWI636906B (zh) * 2017-08-31 2018-10-01 王亮雄 多點式安全帶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00869U1 (de) 2000-01-19 2000-06-29 Trw Repa Gmbh Verschluß für Sicherheitsgurte
US6550112B2 (en) 2001-01-18 2003-04-22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Closure for a seat belt
US20020135221A1 (en) * 2001-03-26 2002-09-26 Rogers Lloyd Walker Seat restraint tensioner
US6957829B2 (en) * 2002-05-10 2005-10-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ension sensing assembly
JP4551703B2 (ja) * 2004-06-30 2010-09-2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クル装置
JP2007083797A (ja) * 2005-09-21 2007-04-05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787649B2 (ja) * 2006-03-30 2011-10-0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組立構造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5855A (zh) * 2016-02-29 2017-09-05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安全扣具、安全扣具组、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服衣襟
CN108813829A (zh) * 2018-05-28 2018-11-16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迷你锁扣
WO2020173467A1 (zh) * 2019-02-28 2020-09-03 上海正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扣器、电动脱扣器、牵引带和无人机电动脱扣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55411B2 (en) 2017-05-23
WO2014097753A1 (ja) 2014-06-26
JP6259183B2 (ja) 2018-01-10
MX2015007816A (es) 2015-09-10
KR20150087414A (ko) 2015-07-29
JP2014118085A (ja) 2014-06-30
CN104936834B (zh) 2018-08-24
US20150296927A1 (en) 2015-10-22
KR101699308B1 (ko) 2017-01-24
MX359341B (es) 2018-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834A (zh) 连接器用带扣及其组装方法
US8998653B2 (en) Insertion/extraction force reducing connector
US7798581B2 (en) Fast detachable slide bracket
JP3675242B2 (ja)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CN109004429B (zh) 杆式连接器
JP5572432B2 (ja) 2つの部品とボールバーの接続およびロック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ならびに方法
EP1884170A1 (en) Buckle device
JPH05315027A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7361035B1 (en) Card connector capable of preventing electronic card from accidental disengagement therefrom
US20070296225A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communicatiion device
EP2547076A2 (en) Slidable cover for a battery compartment
CN104779478B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648279A (zh) Obd连接器保护罩
JP5954095B2 (ja) カードキー
EP1780839B1 (en) Connector
US20050009396A1 (en) Expanding slot adapter of expanding card
CN102316189B (zh) 用于移动电话的支座
JPH10106676A (ja) スライド式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CN106684273B (zh) 模组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2035561U (zh) 钥匙扣
CN210988539U (zh) 防惯性开启机构及带扣组件
EP2584497B1 (en)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correct card inser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952340A (zh) 一种挂件
KR20140035828A (ko) 커넥터
JP3822166B2 (ja) 電装モジュールの組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