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783A - 丝网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丝网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783A
CN104936783A CN201380070548.7A CN201380070548A CN104936783A CN 104936783 A CN104936783 A CN 104936783A CN 201380070548 A CN201380070548 A CN 201380070548A CN 104936783 A CN104936783 A CN 104936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ir
temperature
cooling unit
process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05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783B (zh
Inventor
藤田阳司
加藤丈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0881Machines for printing on polyhedral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41F15/12Machines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e.g. for drying print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16Printing tables
    • B41F15/18Supports for workpieces
    • B41F15/26Supports for workpieces for articles with flat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15/0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 B41P2215/10Screen print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41P2215/11Registering devices
    • B41P2215/112Registering devices with means for displacing th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改善了丝网印刷机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调节装置。在由罩(24)覆盖的印刷机的内部空间设置温度调节装置(20),将该温度调节装置(20)的加热/冷却单元(100)在内部空间的上部中的掩模保持装置(16)等的后方固定设置于印刷机主体(10)。加热/冷却单元(100)利用帕尔贴元件组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沿印刷机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其温度调节侧的换热器和风扇被共用的壳体(132)包围。在壳体(132)内,调节温度后的空气由软管(224)送到与掩模(46)相邻设置的吹出体(220)并吹出到刮板移动区域以调节温度。在与帕尔贴元件组件的温度调节侧相反的一侧,由换热器和风扇进行散热、吸热,而且由风扇(190)促进排气,从而高效地进行温度调节。

Description

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网印刷机,特别是涉及丝网印刷机内部的温度调节。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丝网印刷机,由包围罩覆盖刮板,调节包围罩内的温度。包围罩和调节包围罩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单元设于保持刮板并沿掩模移动的移动板,并与刮板和由刮板使其在掩模上移动的焊料一起移动。由此,通常在调节成适于印刷的温度的环境内,将焊料印刷于基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23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以往的丝网印刷机中存在应改善的点。例如,有如下改善的余地:需要对与刮板一起移动的温度调节装置进行电力供给、信号供给,印刷机的结构变得复杂。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情况而作出,其课题在于,改善对丝网印刷机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
上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将对丝网印刷机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加热/冷却单元固定设置于印刷机内部。
电路基材例如包括:(a)尚未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印刷线路板;(b)在一面搭载并电连接有电子电路元件而在另一面却未安装电子电路元件的印刷电路板;(c)搭载有裸芯片并构成带芯片的基板的基材;(d)搭载有具备球栅阵列的电子电路元件的基材;及(e)并不是平板状而是具有三维形状的基材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丝网印刷机,不移动加热/冷却单元即可进行印刷机内部的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调节,不使丝网印刷机的结构复杂即可使温度调节对象部获得适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以除去了罩的一部分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的刮板装置等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加热/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加热/冷却单元的侧视图(局部剖面)。
图5是表示上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导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上述丝网印刷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作为另一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加热/冷却单元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加热/冷却单元的侧视图(局部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除下述实施方式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更的方式进行实施。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丝网印刷机(以下,简称为印刷机)。本印刷机除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外,与日本特开2011-230353号公报记载的印刷机同样地构成,简单地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印刷机包含:印刷机主体10、作为电路基材输送装置的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作为电路基材保持装置的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掩模保持装置16、刮板装置18、温度调节装置20和控制装置22(参照图6)。本印刷机整体由罩24覆盖。罩24如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一部分、用双点划线表示一部分的那样,包含顶壁26、前壁28、一对侧壁30和后壁32,并安装在印刷机主体10的外侧。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等设在由罩24包围的印刷机的内部空间。
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带式输送机构成,并将作为电路基材的一种的电路基板36(以下,简称为基板36。参照图2。)以水平姿势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是印刷线路板和印刷电路板的总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作为基板36的输送方向的基板输送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将与基板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为水平。如图2所示,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配置在印刷机主体10的前部。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设在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的基板输送方向的中途,包含基板支撑装置和基板夹持装置,并通过升降装置38进行升降。
如图2所示,掩模保持装置16设在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的上方。本掩模保持装置16包含图1所示的一对掩模框架40、掩模固定装置42(参照图6)和位置调节装置44(参照图6),并将丝网掩模46(以下,简称为掩模46)以水平姿势进行保持。掩模46张设于掩模框48。在掩模46形成有多个贯通孔50。
如图2所示,刮板装置18包含:刮板装置主体60、一对刮板头62、刮板移动装置64和一对刮板升降装置66(参照图6)。刮板装置主体60固定在掩模框架40的上表面。刮板移动装置64包含作为移动部件的刮板滑动件70和刮板滑动件驱动装置72。本实施方式中的刮板滑动件驱动装置72包含:多个带轮74;卷绕于多个带轮74的带76;及对多个带轮74之一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78,使刮板滑动件70被作为引导部件的导杆82引导并沿前后方向移动。作为带轮74和带76,优选为定时带轮和定时带,作为电动机78,优选为可控制伺服电机等的旋转角度的电动机。
一对刮板升降装置66设于刮板滑动件70,分别使刮板头62升降。如图2所示,一对刮板头62分别包含刮板保持部件90和刮板92。刮板92形成为长条形状的板状,以其长度方向与印刷机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设置,并通过刮板移动装置64沿前后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温度调节装置20包含加热/冷却单元100、空气流生成装置102和导风装置104,并配置在印刷机的内部。加热/冷却单元100设有至少一个,例如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四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在由印刷机的罩24覆盖的内部空间内的上部中、设置于印刷机主体10的前部的掩模保持装置16、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和刮板移动装置64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构成加热/冷却装置106。这些加热/冷却单元100的结构相同,以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
加热/冷却单元10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利用帕尔贴元件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的结构。因此,如图4所示,包含帕尔贴元件组件110。帕尔贴元件组件110包含:使每多个金属电极、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连接成板状而成的半导体元件组112;和从两侧夹持半导体元件组112的一对散热板114、116。一散热板114构成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第一部分,紧贴换热器118地安装而构成第一导热体,并安装有风扇120。另一散热板116构成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第二部分,紧贴换热器122地安装而构成第二导热体,并安装有风扇124。
如图3所示,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的各帕尔贴元件组件110固定于共用的安装部件130。安装部件130形成为板状,四个帕尔贴元件组件110以沿与印刷机的宽度方向平行地排列为一列的方式安装。如图4所示,帕尔贴元件组件110、换热器118和风扇120从安装部件130的一面突出,它们周围的空间由作为第一壳体的壳体132包围。壳体132由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共用,包围各换热器118和风扇120,其内部的空间构成共用的温度调节室133。
如图4所示,壳体132由多个板材一体组装而成,包含顶壁134、前壁136、一对侧壁138(参照图3)和底壁140,安装部件130构成壳体132的后壁。隔热材料142粘贴在这些壁134、136、138、140的内侧面。隔热材料142除粘贴于四个帕尔贴元件组件110外,还粘贴于安装部件130,使温度调节室133隔热。此外,在图3中,省略了隔热材料142的图示。如图4所示,在壳体132的底壁140以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设有孔146。多个孔146在与加热/冷却单元100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排列设置。在四个风扇120中的一个风扇120上安装有调温空气取出体148(以下,简称为取出体148),该取出体148用于取出在温度调节室133中进行加热或冷却、温度调节后的空气(以下,简称为调温空气)。取出体148的连接部150从前壁136向壳体132外突出。
如图4所示,换热器122和风扇124从安装部件130的另一面突出,它们周围的空间由作为第二壳体的壳体160包围。壳体160也由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共用,包围了全部换热器122和风扇124。壳体160具备一对侧壁162(图3示出一侧壁162,图4示出另一侧壁162)、后壁164和底壁166,安装部件130构成前壁。壳体160向上方敞开。在后壁164,在与该四个风扇124分别相向的部分设有开口168。
在一对侧壁162分别安装有风扇170。图3示出一侧壁162和风扇170,图4示出另一侧壁162和风扇170。这些风扇170设为将印刷机外的空气吸入到壳体160内的吸气风扇,壳体160内的空间设为吸气室172。如图4所示,在吸气室172内,在换热器122的下方设有托盘174。托盘174跨及四个换热器122地设置。以沿上下方向贯通托盘174的底部和底壁166的方式形成有孔176。多个孔176在与加热/冷却单元100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排列设置。图4中图示有一个孔176。
如图4所示,在壳体132、160的下方设有托盘178。托盘178在加热/冷却单元100的排列方向上较长,并以与壳体132的孔146和壳体160的孔176的全部孔相向的方式设置。另外,托盘178的底面如图3所示随着从四个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排列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并如图4所示随着从印刷机的前侧朝向后侧而向朝向下方的方向倾斜。
如图4所示,在壳体160的后侧安装有另一壳体180。壳体180具备前壁182、一对侧壁184(图3示出一侧壁184,图4示出另一侧壁184)、底壁186和后壁187,在紧贴于壳体160的后壁164的前壁182,分别对应于壳体160的四个开口168形成有四个开口188。如图3所示,一对风扇190向上安装在壳体180的上部。这些风扇190在印刷机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将壳体180内的空气排出到印刷机的外部。风扇190构成排气风扇,壳体180内的空间设为排气室192。而且,在底壁186以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开口194。开口194设有至少一个、例如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四个,在加热/冷却单元100的排列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等间隔地排列设置。
如图4所示,如此一体设置的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壳体180和风扇170、190固定在罩24的内侧,并经由罩24固定于印刷机主体10。在罩24的顶壁26的与壳体160、180分别对应的部分设有开口204、206,吸气室172、排气室192向印刷机的外部空间敞开。风扇190以面向印刷机的外部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由加热/冷却单元100加热、冷却后的空气从设于掩模框架40的调温空气吹出体220(以下,简称吹出体220)朝向掩模46的上方的刮板92的移动区域吹出,调节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由罩24覆盖的印刷机的内部空间的温度由于各种装置的工作而上升。由此,使载置于掩模46上的焊料中含有的液体、例如助焊剂蒸发,焊料的粘度提高,对印刷造成阻碍。相反,即使温度较低,焊料的粘度也增大,印刷变得困难。因此,调节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
如图5所示,吹出体220形成为长条形状,以长度方向与印刷方向平行的姿势安装在掩模框架40的垂直的侧壁222的比掩模框48靠上侧的部分。吹出体220形成为管状,在内部粘贴有隔热材料(省略图示)。如图1所示,吹出体220在其后端部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软管224而与上述取出体148的连接部150连接。软管224具有挠性,被卷绕隔热材料(省略图示)而隔热。图2中省略了吹出体220和软管224的图示。
吹出体220的前端部配置在一对掩模框架4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并在其侧面形成有开口226。如图5所示,开口226在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较长,且越靠下方则越向从掩模46远离的方向倾斜,并朝向掩模46开口。开口226中可拆卸地安装有过滤器228。在吹出体220内,在开口226附近设有风扇230。风扇2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静压风扇。另外,在吹出体220的与开口226对应的部分的上壁以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方式设有孔232而构成流出口。在吹出体220外且孔232出口的正上方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34,检测从孔232流出的吹出体220内的空气的温度。孔232设在开口226附近,流出空气的温度与从开口226朝向刮板移动区域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相同,由温度传感器234检测吹出空气的温度。孔232的直径设为空气的流出不影响吹出空气的流出且能够充分地进行温度检测的大小。
如图1所示,在印刷机的前部的下部配置有冷凝水瓶240。冷凝水瓶240配置在罩24内,并通过管242与上述托盘178连接。虽省略图示,但在托盘178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在最低部分的下侧设有连接管,并连接有管242。在冷凝水瓶240安装有作为冷凝水收容量检测装置的水满检测传感器244。水满检测传感器244例如由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一种的电容传感器构成,在收容于冷凝水瓶240中的水比满水量少的情况下,输出断开信号,在水满时输出接通信号。
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22以包含CPU、RAM、ROM和I/O端口在内的计算机250为主体而构成,配置在印刷机的内部。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22设在印刷机主体10的中段的后部,加热/冷却单元100位于控制装置22的上方。计算机250上连接有各种检测装置、工作装置。示出其中与本发明的关系较深的装置,计算机250经由驱动电路252而控制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等工作装置的驱动源等或警报装置254。一对刮板升降装置66和四个帕尔贴元件组件110分别取一个为代表进行图示。警报装置254例如由具有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构成,并通过向显示画面显示信息而发出警报。警报装置也可以设为通过蜂鸣器的蜂鸣、灯的亮灯、闪烁、声音等而发出警报的结构。计算机250上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34、水满检测传感器244。
在如上构成的印刷机中,在印刷时,由电路基板输送装置12搬入基板36,在预定位置停止后,由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保持该基板36。并且,由基准标记摄像装置(省略图示)拍摄分别设于基板36和掩模46的基准标记,由位置调节装置44进行掩模46与基板36的对位。吹出体220安装于掩模框架40,即使进行对位,相对于掩模46的位置也不会改变。软管224具有挠性,容许对位时伴随掩模框架40的移动的吹出体220的移动。在调节位置后,由升降装置38使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上升,基板36与掩模46的下表面接触。并且,使一对刮板92中的一方下降,使该刮板92在与掩模46接触的状态下移动,将载置在掩模46上的焊料沿掩模46推送,并将其推入到贯通孔50,而印刷于基板36。在印刷后,基板36下降而从掩模46分离,解除由电路基板保持装置14进行的保持并被搬出。
温度调节装置20将作为调温空气的暖气或冷气从吹出体220在刮板移动区域的印刷方向上向中央部吹出,并对其温度进行调节。在本印刷机中,预先获取在可得到适于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的状态下的吹出空气的温度,将该温度设为目标温度,如果由温度传感器234检测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为目标温度,则设为将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调节成了适当的高度。温度传感器234设在吹出体220的前端部,检测刮板移动区域的中央部的温度。如果温度传感器234的检测温度比目标温度低,加热/冷却单元100则进行加热运转,如果比目标温度高,加热/冷却单元100则进行冷却运转。
加热/冷却单元100的运转切换由计算机250控制,并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冷却时,对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供给电流在散热板114侧进行吸热、在散热板116侧进行散热。由此,对四个换热器118进行冷却。另外,使四个风扇120旋转,印刷机内部的空气通过孔146被吸入到温度调节室133内,并循环而进行冷却。冷却空气从安装在四个风扇120中的一个风扇120上的取出体148被送出到软管224,并供给到吹出体220。虽然加热/冷却单元100和吹出体220分离,但通过风扇230的旋转,将冷却空气通过软管224高效地送到吹出体220,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过滤器228吹出到刮板移动区域。孔146的直径和数量以吸入到温度调节室133内的空气的量与从吹出体220吹出的空气的量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体220、软管224和风扇230构成导风装置104。
开口226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将冷却空气吹出到刮板移动区域的宽区域。另外,通过风扇230的旋转而获得的空气的流动由于过滤器228而减弱,并均匀扩散,不会集中于一处,能够以适当的风量吹出到刮板移动区域,防止助焊剂的干燥。过滤器228除去可能在从开口226流出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例如尘埃、灰尘。在过滤器228被尘埃等堵塞的情况下,操作者从开口226拆下该过滤器228并进行清扫。
由于空气的冷却,在壳体132内产生结露。由于该结露所产生的冷凝水被从孔146排出并由托盘178承接,并通过该托盘178的倾斜,流入到图1所示的管242。并且,通过托盘178与冷凝水瓶240的高低差,通过管242蓄积于冷凝水瓶240。孔146有的是吸气孔,有的是排水孔。如果冷凝水瓶240水满并向计算机250输入接通信号,则由警报装置254发出警报。由此,操作者进行将冷凝水瓶240替换为空的冷凝水瓶240或者拆下冷凝水瓶240倒出所蓄积的水并重新设置于印刷机等适当的处理。冷凝水瓶240设在印刷机的前端部,使操作者容易操作。在罩24的与冷凝水瓶240对应的部分设有例如开口或设有可开闭的盖体,使操作者可进行操作。
在冷却时,在加热/冷却单元100中,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散热板116侧的温度上升,从换热器122散热,吸气室172内的空气被加热。在壳体160中,使风扇124、170旋转。通过风扇170的旋转,印刷机外部的空气被吸入到吸气室172内,辅助换热器122的散热。另外,通过风扇124的旋转,吸气室172内的加热空气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通过开口168、188送出到排气室192,而且通过风扇190的旋转从开口206排出到印刷机外,高效地进行散热。吸气室172内的空气主要由风扇124、190经由排气室192排出到印刷机外,但由于壳体160向上方敞开,吸气室172通过开口204向印刷机的外部空间敞开,因此如果风扇170的吸气超过风扇190的排气,则从开口204也进行排气,辅助散热。如果风扇190的排气超过风扇170的吸气,则从开口204进行吸气。无论如何,通过设置与吸气室172独立的排气室192,在吸气室172中以直列方式设置两个风扇170和四个风扇124,相对于这些风扇170、124进一步以直列方式设置排气室192的两个风扇190,从而使用多个小直径的风扇紧凑地构成,并获得排气流量充分的加热/冷却装置106。通过该加热/冷却装置106,高效地进行加热/冷却单元100的散热,并高效地进行温度调节室133中的空气的温度调节。另外,从配置在加热/冷却单元100的下方的控制装置22发出的热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通过壳体180的开口194、罩24的开口206排放到印刷机外,并通过风扇190的旋转排放到印刷机外。
在使刮板移动区域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以在散热板116侧进行吸热、在散热板114侧进行散热的方式对帕尔贴元件组件110供给电流。并且,从孔146吸入到壳体132内的空气被加热,被送到吹出体220,并吹出到刮板移动区域。在吹出该暖气时,风扇124、170、190也旋转,并积极地排出吸气室172内的空气,高效地生成暖气。根据情况,从开口204进行排气或者吸气。另外,虽然在壳体160内产生结露,但冷凝水由托盘174承接,通过孔176被托盘178承接,由冷凝水瓶240进行回收。
帕尔贴元件组件110为小型组件,使用该组件的加热/冷却单元100能够紧凑地构成。因此,加热/冷却单元100适合配置在如印刷机内部那样限定的空间内,能够设置多个,可获得设置空间较小且加热、冷却能力较大的温度调节装置20。特别是通过由一壳体132包围四个加热/冷却单元100并在共用的温度调节室133内使空气循环,也能够获得与大容量的加热/冷却装置等同的温度调节能力。
另外,温度调节室133和吸气室172相互独立地设置,并且温度调节室133由隔热材料142隔热,与印刷机内部的空间和吸气室172均被隔断。因此,在温度调节室133内被加热或冷却的空气和在帕尔贴元件组件110的散热板116侧被加热或冷却的空气不会混合,能够高效地进行温度调节。
而且,由于加热/冷却单元100设在掩模保持装置16等的后方,因此,不妨碍操作者从设在罩24的前部的窗口(省略图示)观察印刷机内部并进行动作确认等。虽然加热/冷却单元100和作为温度调节对象部的刮板移动区域分离,但由于吹出体220设在刮板移动区域内,且由软管224输送调温空气,因此没有妨碍,能够高效地进行温度调节。
另外,如果将加热/冷却单元100设在印刷机内部,则如设在印刷机外部的情况那样,不必确保加热/冷却单元的设置空间,印刷机的设置空间较小即可。另外,在构成包含多个印刷机的印刷系统、包含至少一个印刷机和印刷机以外的对基板加工机、例如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在内的电子电路装配系统时,考虑印刷机单体的配置即可,结构变得简单。而且,容易与印刷机相邻地设置输送基板的往复式输送机。
而且,适合背靠背地设置2台印刷机。这是因为,例如,如果加热/冷却单元设在印刷机外,则在相同机种的印刷机的情况下,在背靠背的2台印刷机中,加热/冷却单元的位置左右相反,设置空间进一步增大。另外,通过将加热/冷却单元设在印刷机的后部,来自背靠背的2台印刷机的散热在这两台印刷机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集中进行。
如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120构成空气流生成装置102,风扇124、170、190构成空气排出装置。风扇170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吸气室172内,风扇124将吸气室172内部的空气排出到排气室192内,风扇190从排气室192向外部排出空气,并使吸气室172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换气。
此外,也可以将吸气室172的吸气风扇170设于壳体160的上部,也可以代替吸气风扇170,在壳体160的上部或侧面设置吸气用开口。
另外,也可以省略排气室192,将壳体160内的空气从壳体160直接排出到印刷机外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壳体160各设一个风扇和开口,一个用于吸气,另一个用于排气,也可以设置两个风扇,一个设为吸气风扇,另一个设为排气风扇,也可以设置两个开口,一个设为吸气口,另一个设为排气口。
在温度调节装置含有多个加热/冷却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直列连接的方式设置。基于图7和图8,对该例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装置含有多个、例如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构成加热/冷却装置303。如图8所示,这些加热/冷却单元302分别与上述加热/冷却单元100同样地,包含:帕尔贴元件组件304;构成第一部分的设在散热板侧的换热器308和风扇310;及构成第二部分的设在散热板侧的换热器312和风扇314。
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各帕尔贴元件组件304、换热器308和风扇310由相互独立的单独的壳体320包围。各壳体320内的空间由位于风扇310的旋转轴线上的水平板状的隔离部件322和位于该隔离部件322的下方的隔离部件323上下分割为3部分。其结果是,风扇310横跨隔离部件322的上侧室324和下侧室326,且在这两室324、326的下方形成有吸入室328。吸入室328位于从风扇310偏离的位置,并与换热器308的一部分重叠。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各换热器312和风扇314也由相互独立的壳体330包围。这些壳体330的内部空间省略了图示,与由其他壳体构成的共用的排气室连通,通过排气风扇的旋转,将壳体330内的空气排出到印刷机外。
如图7所示,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以沿与印刷机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件332,一端的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吸入室328通过吸入口334而与印刷机内部的空间连通,上侧的室324通过作为连接部件的软管336而与相邻的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吸入室328连接。该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室324也通过软管336而与另一端的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吸入室328连接,该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室324通过软管338而与省略图示的吹出体连接。此外,在壳体320的内表面粘贴有隔热材料340,在壳体320、330的底壁设置省略图示的孔,并在其下方设有托盘。
在各加热/冷却单元302中,如图8中箭头所示,空气通过风扇310并经由换热器308和两室324、326进行循环,在这期间进行温度调节。该循环中的空气的一部分从上侧的室324的喷出口342流出,将与其相应的量的空气从吸入口334吸入到吸入室328。其结果是,吸入到一端的加热/冷却单元302的吸入室328内的印刷机内部的空气在各加热/冷却单元302中进行温度调节并依次通过三个加热/冷却单元302,从相反侧一端的加热/冷却单元302经由软管338和吹出体被排放到刮板移动区域。
此外,作为加热/冷却单元,除具备帕尔贴元件组件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具备压缩机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将加热/冷却单元与温度调节对象部相邻设置。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用于将调温空气送到温度调节对象部的软管,在加热/冷却单元设置调温空气的吹出口,并直接供给到温度调节对象部。
而且,如果着眼于能够紧凑地构成包含多个以如帕尔贴元件组件那样小型的加热/冷却体为主体的加热/冷却单元的加热/冷却装置这一优点,则不一定必须将加热/冷却装置配置在丝网印刷机的内部,这种紧凑的加热/冷却装置也可以设在丝网印刷机外。由于设置加热/冷却装置所需的空间较小即可,因此能够抑制丝网印刷机的设置空间的增大,并设置加热/冷却装置。特别是,如果通过在丝网印刷机的罩的顶壁上设置加热/冷却装置等而设在丝网印刷机的设置空间内,则也能够避免设置空间的增大。另外,这种加热/冷却装置除设于丝网印刷机外,还能够设于将电子电路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材的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等对电路基材进行作业的对电路基材作业机。
附图标记说明
20:温度调节装置
46:丝网掩模
92:刮板
100:加热/冷却单元
110:帕尔贴元件组件
220:调温空气吹出体

Claims (7)

1.一种丝网印刷机,利用刮板沿丝网掩模来推送载置在所述丝网掩模上的膏状焊料,使所述膏状焊料通过形成在该丝网掩模上的多个贯通孔而印刷于电路基材,
所述丝网印刷机的特征在于,
在该丝网印刷机的内部配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含加热/冷却单元并通过由该加热/冷却单元调节温度后的空气来至少调节所述丝网掩模上方的所述刮板的移动区域的温度,且所述加热/冷却单元固定于作为该丝网印刷机的主体的印刷机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保持所述丝网掩模的掩模保持装置、保持电路基材的电路基材保持装置和保持所述刮板并使该刮板移动的刮板移动装置配置在所述印刷机主体的前部,所述加热/冷却单元配置在这些掩模保持装置、电路基材保持装置和刮板移动装置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含空气流生成装置,所述空气流生成装置产生从该丝网印刷机的内部空间的一部分经过所述加热/冷却单元而流向所述刮板的移动区域的空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含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将由加热/冷却单元调节温度后的空气向所述丝网掩模的上方空间引导,该导风装置具有朝着所述刮板的移动区域打开的开口,在该开口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除去从该开口流出的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异物,并使空气流扩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还包含:
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冷却单元;及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设于所述导风装置的流出口附近,
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成为目标温度的方式控制加热/冷却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加热/冷却单元包含:
帕尔贴元件组件;
第一导热体,紧贴于所述帕尔贴元件组件的第一部分;
第二导热体,紧贴于所述帕尔贴元件组件的第二部分;
第一壳体,包围所述第一导热体的周围空间;及
第二壳体,包围所述第二导热体的周围空间,
所述丝网印刷机利用所述空气流生成装置产生经过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空气流,另一方面,所述丝网印刷机设有空气排出装置,所述空气排出装置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的空气向该丝网印刷机的外部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丝网印刷机,其中,
所述加热/冷却单元沿该丝网印刷机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多个而构成加热/冷却装置。
CN201380070548.7A 2013-01-18 2013-01-18 丝网印刷机 Active CN104936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0977 WO2014112107A1 (ja) 2013-01-18 2013-01-18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783A true CN104936783A (zh) 2015-09-23
CN104936783B CN104936783B (zh) 2017-03-22

Family

ID=5120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0548.7A Active CN104936783B (zh) 2013-01-18 2013-01-18 丝网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46926B1 (zh)
JP (1) JP6117826B2 (zh)
CN (1) CN104936783B (zh)
WO (1) WO201411210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6810A (zh) * 2016-04-20 2016-08-17 温州市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高效丝网印刷机
CN106671577A (zh) * 2016-12-13 2017-05-17 安溪县景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机动性的丝印机
CN111655491A (zh) * 2017-12-05 2020-09-1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模板印刷机的材料温度传感器
CN113059896A (zh) * 2021-03-31 2021-07-02 魏新 一种小型丝网印刷机
CN113183606A (zh) * 2021-04-28 2021-07-30 金义子 高精密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CN114524230A (zh) * 2022-03-11 2022-05-24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图像检测的在线视频采集装置和刮板输灰机
US11554436B2 (en) 2017-12-05 2023-0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sensing in a dispenser
CN117048183A (zh) * 2023-09-26 2023-11-14 江门晓鸽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丝印印刷机平台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8216B (zh) * 2021-11-30 2023-12-29 武汉艾特纸塑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制作电势型氨传感器用电极丝网印刷制备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7601A (ja) * 1993-06-16 2001-02-20 Tani Denki Kogyo Kk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05022093A (ja) * 2003-06-30 2005-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6072290A (ja) * 2004-03-18 2006-03-16 Ricoh Co Ltd 機内環境調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95357A (ja) * 2005-01-17 2006-07-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686A (ja) * 2005-02-04 2006-09-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56797A (zh) * 2008-12-16 2011-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和控制丝网印刷机的内部温度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2876B2 (ja) 1994-06-01 2001-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WO2000048837A1 (en) * 1999-02-16 2000-08-24 Dek Printing Machine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a viscous material
JP4907253B2 (ja) * 2006-08-03 2012-03-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注入装置、製造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00951B2 (ja) 2010-04-27 2015-04-15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7601A (ja) * 1993-06-16 2001-02-20 Tani Denki Kogyo Kk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2005022093A (ja) * 2003-06-30 2005-01-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6072290A (ja) * 2004-03-18 2006-03-16 Ricoh Co Ltd 機内環境調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195357A (ja) * 2005-01-17 2006-07-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43686A (ja) * 2005-02-04 2006-09-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56797A (zh) * 2008-12-16 2011-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丝网印刷机和控制丝网印刷机的内部温度的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6810A (zh) * 2016-04-20 2016-08-17 温州市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高效丝网印刷机
CN106671577A (zh) * 2016-12-13 2017-05-17 安溪县景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机动性的丝印机
CN106671577B (zh) * 2016-12-13 2018-08-14 安溪县景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机动性的丝印机
CN111655491A (zh) * 2017-12-05 2020-09-11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模板印刷机的材料温度传感器
US11554436B2 (en) 2017-12-05 2023-01-1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sensing in a dispenser
US11858070B2 (en) 2017-12-05 2024-01-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R non-contact temperature sensing in a dispenser
CN113059896A (zh) * 2021-03-31 2021-07-02 魏新 一种小型丝网印刷机
CN113183606A (zh) * 2021-04-28 2021-07-30 金义子 高精密全自动锡膏印刷机
CN114524230A (zh) * 2022-03-11 2022-05-24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图像检测的在线视频采集装置和刮板输灰机
CN117048183A (zh) * 2023-09-26 2023-11-14 江门晓鸽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丝印印刷机平台结构
CN117048183B (zh) * 2023-09-26 2024-01-05 江门晓鸽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丝印印刷机平台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6926B1 (en) 2019-05-22
EP2946926A1 (en) 2015-11-25
JPWO2014112107A1 (ja) 2017-01-19
JP6117826B2 (ja) 2017-04-19
EP2946926A4 (en) 2016-01-20
WO2014112107A1 (ja) 2014-07-24
CN104936783B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6783A (zh) 丝网印刷机
KR102089019B1 (ko) 한전 입찰식 통신망과 연결된 옥내 인터넷 통신 공유기
JP5033239B2 (ja) ラッ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環境状態を決定する方法
JP2002509365A (ja) 電気的な構成ユニットを冷却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6576436B (zh) 多模式冷却设备
US7573708B2 (en) Upstream dust filters by retrofitting parallel path PCB cooling
CN101044811A (zh) 用于立式板卡型计算机系统的机架中的集成式热交换器
CN101675718A (zh) 热电式空调装置
JP4900558B2 (ja) 室外機
CN100378975C (zh) 冷却部件、基板和电子设备
CN101990389A (zh) 散热模组
JP6298542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8475093B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光控制台
CN102413667A (zh) 用于冷却电子装置柜或类似物的空气的空调装置
KR20170115318A (ko) 온도조절 기능을 가지는 함체
CN110255874A (zh) 玻璃基板切割机
CN102695401A (zh)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机柜
CN111879105B (zh) 一种用于提高电加热温度检测精度的装置
CN104626922B (zh) 一种带有散热风机装置的客车空调系统
KR101515734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냉각장치
SE520099C2 (sv) Anordning för kylning av värmealstrande enheter
CN203133721U (zh) 信息处理装置
KR20000000869U (ko) 패키지 에어컨의 실내기
EP1056323A1 (en) Cooling unit using pressure differential
CN117526130B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配电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