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2229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2229A
CN104932229A CN201410528245.1A CN201410528245A CN104932229A CN 104932229 A CN104932229 A CN 104932229A CN 201410528245 A CN201410528245 A CN 201410528245A CN 104932229 A CN104932229 A CN 104932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oner
image
image forming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2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辰浦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580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8431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580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8431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32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2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1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liquid developer
    • G03G15/11Removing excess liquid developer, e.g. by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toner imag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包含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传送来的介质上;加热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并且将所述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到所述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以及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加热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供热部,其对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去除部,其从被所述供热部供热的显影剂中去除所述非挥发性油;以及定影部,其将被所述去除部去除了所述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图像定影装置300,包括:非接触加热部310,其对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加热;以及溶剂去除部330,其从图像的表面上去除由于非接触加热部的加热而沉积的溶剂。 
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液体显影电子照相装置,具有如下构造:在转印到打印介质的转印过程之前,将要传送到转印咬合部的打印介质的至少色调剂图像形成表面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色调剂固态成分的软化点或更高。另外,该液体显影电子照相装置还具有如下构造:即,刚刚从转印咬合部传送来的打印介质的至少色调剂图像形成表面的表面温度被控制为色调剂固态成分的熔化温度或更低。 
[专利文献1]JP-A-2003-098864 
[专利文献2]JP-A-2003-30799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由于非挥发性油渗入介质而导致的图像透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包含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传送来的介质上; 
加热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并且将所述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到所述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以及 
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加热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供热部,其对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去除部,其从被所述供热部供热的显影剂中去除所述非挥发性油;以及定影部,其将被所述去除部去除了所述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供热部供给到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上的热量比所述加热单元用来将色调剂加热到所述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热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以使所述介质上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颗粒彼此聚结,并且 
所述供热部对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以使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一部分不因为被转印到所述定影部上而被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包含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传送来的介质上; 
加热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并且将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加热以使所述介质上包含于显影剂中的色调剂的颗粒彼此聚结;以及 
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加热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去除部,其从所述加热单元所加热的显影剂中去除所述非挥发性油;定影部,其将由所述去除部去除了所述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以及供热部,其布置在所述去除部的介质传送方向上游侧并且向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以使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一部分不因为被转印到所述定影部上而被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显影剂中包含的所述色调剂和所述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显影剂中包含的所述色调剂和所述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 的差值为1.5至7.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色调剂包含聚酯树脂,并且所述非挥发性油包含硅油。 
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加热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抑制了由于非挥发性油渗入介质而导致的图像透印。 
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加热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抑制了由于非挥发性油渗入介质而导致的图像透印,并且降低了供热部的功耗。 
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加热单元和供热部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抑制了由于非挥发性油渗入介质而导致的图像透印,并且抑制了由于色调剂转印到定影部上而导致的图像形成缺陷。 
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不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加热单元和供热部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抑制了由于非挥发性油渗入介质而导致的图像透印,并且抑制了由于色调剂转印到定影部上而导致的图像形成缺陷。 
根据第五和第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不具有上述构造的关系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油层极可能形成在色调剂熔化层的外侧。 
根据第七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与色调剂不包含聚酯树脂且非挥发性油不包含硅油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油层极可能形成在色调剂熔化层的外侧。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实施例1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示出紧接 在利用图像形成部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介质上之后介质和色调剂图像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图2B是示出在介质被传送到定影装置之前介质和色调剂图像的示意图(剖视图); 
图3A至图3D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3A是示出紧接在利用图像形成部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介质上之后介质和色调剂图像的状态的示意图(剖视图),图3B至图3D是示出在利用加热装置将介质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加热到熔化温度或更高之后且在介质被传送到定影装置之前所观察到的介质变化和色调剂图像变化的示意图(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例1、实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实验条件的图表;以及 
图5是示出实例1、实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概述 
下面,利用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进行说明。首先,将对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和操作进行说明。接着,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加热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中的箭头Z所指示的方向是设备的高度方向,并且图1中的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是设备的宽度方向。另外,与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由Y指示)是设备的深度方向。当从前侧观看图像形成设备10时,设备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分别称为“Z方向”、“X方向”和“Y方向”。 
在需要将X、Y和Z方向每个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彼此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当从前侧观看图像形成设备10时,上侧称为“+Z侧”,下侧称为“-Z侧”,右侧称为“+X侧”,左侧称为“-X侧”,里侧称为“+Y侧”,前侧称为“-Y侧”。 
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传送装置90、图像形成装置30、定影装置40和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器(未示出)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部件的操作。 
传送装置 
传送装置90具有以预定传送速度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传送方向)传送介质P的功能。介质P是连续纸张,例如在传送辊90A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从-Z侧向+Z侧传送,并且在传送辊90B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从+Z侧向-Z侧传送。另外,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传送辊90A和90B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30的下游侧以及定影装置40的上游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传送速度是例如60m/min。 
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30包括图像形成部26A、加热装置80和壳体30A。图像形成部26A包括四个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图像形成部26A和加热装置80布置在壳体30A内。另外,在壳体30A中形成有开口30B和30C,由传送装置90传送的介质P插入开口30B中且从开口30C排出。 
后缀“K”指的是黑色,后缀“C”指的是蓝绿色(青色),后缀“M”指的是品红色,后缀“Y”指的是黄色。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30中,对应于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从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文说明)是按K、C、M和Y的次序布置的。换言之,在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中,图像形成部26Y布置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侧。 
图像形成部 
构成图像形成部26A的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具有利用包含色调剂T和非挥发性油O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由传送装置90传送来的介质P上的功能。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分别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1K、11C、11M和11Y以及转印装置20K、 20C、20M和20Y。在下面的说明中,当在图像形成部26K、26C、26M和26Y以及这些图像形成部中所包括的各部件中不需要将色调剂颜色(K、C、M、Y)彼此区分时,将省去后缀K、C、M和Y。此处,图像形成部26A是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 
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感光鼓12、充电装置14、曝光装置16和显影装置18。充电装置14K、14C、14M和14Y,曝光装置16K、16C、16M和16Y以及显影装置18K、18C、18M和18Y分别沿+R方向顺序地布置在感光鼓12K、12C、12M和12Y的附近。 
感光鼓 
感光鼓12具有保持由显影装置18所显影的色调剂图像的功能。感光鼓12形成为筒状形状并且受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绕轴线(箭头+R所示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感光鼓12包括铝基板和感光层(未示出),其中底涂层、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顺序地形成在该铝基板上。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14具有对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的功能。充电装置14沿着感光鼓12的轴向(Y方向)布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4是充电辊。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16具有将潜像形成在由充电装置14充电的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上的功能。曝光装置16根据从图像信号处理单元(未示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从发光二极管阵列(未示出)发射曝光光线。对由充电装置14充电的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照射该曝光光线以将潜像形成在外周表面上。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18具有利用包含色调剂T和非挥发性油O的显影剂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潜像显影而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功能。显影装置18沿着感光鼓12的轴向(Y方向)布置。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20具有将从感光鼓12一次转印来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传送来的介质P上的功能。转印装置20包括中间转印辊22和支承辊24。 
中间转印辊 
中间转印辊22与感光鼓12相接触并且在一次转印位置X1处沿箭头-R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次转印位置X1在感光鼓12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充电装置14的上游侧以及显影装置18的下游侧。结果,转印装置20将形成在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X1处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上。电源(未示出)将一次转印电压(偏压)施加在感光鼓12与中间转印辊22之间。另外,当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上时,油O(参考图3A)也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上。 
支承辊 
支承辊24布置在与感光鼓12相反的一侧而与中间转印辊22相对。支承辊24与中间转印辊22形成咬合部并且随着中间转印辊22的旋转而沿箭头+R所指示的方向旋转。此处,中间转印辊22与介质P相接触的位置是二次转印位置X2,并且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X2处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将二次转印电压(偏压)施加在中间转印辊22与支承辊24之间。另外,当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时,油O(参考图3A)也被转印到介质P上。 
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80具有把被图像形成部26形成在介质P上的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功能。当加热装置80将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时,色调剂T的颗粒彼此聚结(熔化且彼此结合)。加热装置80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上布置在图像形成部26Y的下游。加热装置80包括例如多个红外加热器80A。多个红外加热器80A的第一部分成排地布置在介质P的一个表面侧。同样,多个红外加热器80A的另一第二部分成排地布置在介质P的另一表面侧。布置在介质P的一个表面侧和另一表面侧的多个红外加热器80A布置在不与介质P相接触的位置,介质P介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图像形成部26Y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位置X2到加热装置80在转印方向上的上游端的距离为例如0.3m(设定为略大以免干涉辊)。此处,加热装置80是加热单元的实例。 
色调剂的熔化温度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是由以下测量获得的吸热峰值(主峰值)的峰值温度。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是利用符合ASTMD 3418-8的DSC热量计(差分扫描热量计DSC-7,由PerkinElmer Co.,Ltd.制造)来测量的。利用铟和锌的熔化温度来校正DSC热量计的检测单元的温度,并且利用铟的熔化热来校正热量。通过使用铝盘且设定控制用空盘,来以10℃/min的温度上升率来测量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是例如110℃。 
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40包括供热部50、油去除部60、定影部70和壳体40A。供热部50、油去除部60和定影部70布置在壳体40A内。供热部50、油去除部60和定影部70布置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区域中。此外,在壳体40A中形成有开口40B和40C,并且从图像形成装置30的开口30C排出的介质P插入开口40B且从开口40C 排出。此处,油去除部是去除部的实例。 
供热部 
供热部50具有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的功能。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供热部50包括例如多个红外加热器50A。多个红外加热器50A布置成不与介质P相接触,介质P介于多个红外加热器50A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当供热部50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时,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被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 
油去除部 
油去除部60具有去除介质P上的油O的功能。油去除部60包括金属辊62、加压辊64、卤素加热器66、卤素加热器68和收集刮板69。 
金属辊62和加压辊64布置成彼此相对,而介质P介于两者之间。另外,金属辊62和加压辊64各自形成为筒状形状。卤素加热器66布置在金属辊62的内周表面之内且具有加热金属辊62的功能。卤素加热器68布置在加压辊64的内周表面之内且具有加热加压辊64的功能。金属辊62具有在与传送来的介质P上的受热油O相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功能,从而将介质P上的油O的一部分转印到金属辊62的外周表面上。收集刮板69与金属辊62的外周表面相接触且具有收集被转印到金属辊62的外周表面上的油O的功能。 
在图1中,示出了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油去除部60和位于最下游侧的油去除部60,而没有示出其他四个油去除部60。即,沿着介质P的传送方向总共布置了六个油去除部60。 
定影部 
定影部70具有将形成在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介质P上的功能。定影部70包括定影辊72、加压辊74、卤素加热器76和卤素加热器77。 
定影辊72和加压辊74布置为彼此相对,介质P介于二者之间。定影辊72和加压辊74各自形成为筒状形状。加压辊74具有在介质P 介于加压辊74与定影辊72之间的情况下对定影辊72进行加压的功能。卤素加热器76布置在定影辊72的内周表面之内且具有加热定影辊72的功能。卤素加热器77布置在加压辊74的内周表面之内并且具有加热加压辊74的功能。当被加压辊74按压时,定影辊72凹进且与介质P形成咬合部。定影部70利用定影辊72将形成在穿过咬合部的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介质P上。 
在图1中,示出了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定影部70和位于最下游侧的定影部70,并且未示出另一个定影部70。即,沿着介质P的传送方向总共布置了三个定影部70。 
显影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显影剂是液体显影剂,其中粉末色调剂T(参考图3A)散布在油O(参考图3A)中。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色调剂T包含例如作为主成分的聚酯树脂。另外,油O包含例如二甲基硅油(硅油类)。此处,二甲基硅油是非挥发性油的实例。色调剂T的平均粒径为3μm至6μm,并且色调剂T在室温下不会渗入介质P。另一方面,油是液态的,因此即使在室温下也可能渗入介质P。 
关于非挥发性 
此处,非挥发性是指油保持在闪点为130℃以上的室内环境中或保持150℃达24小时之后油中挥发性物质的量是8重量%(wt%,重量百分比)以下。 
关于色调剂与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色调剂T与油O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 
计算SP值的方法 
SP值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色调剂T与油O的SP值是按如下方式获得的。 
利用Van Krevelen(范克雷维伦)和Hoftyzer(霍夫泰泽)估计法来获得SP值。在该方法中,假设内聚能密度取决于置换基的类型和数量,则基于置换基的各内聚能值,以段为单位计算聚合物的SP值。按该方法计算的内聚能除以聚合物的摩尔体积,求平方根获得SP值(参考文献:“SP Value Fundamentals,Application,and Calculation method(SP值基本原理、应用和计算方法)”,Hideki Yamamoto,2005,JOHOKIKO CO.,LTD.)。 
按惯例,通过该方法获得的SP值是由“cal1/2/cm3/2”为单位表达的无量纲值。而且,在该说明书中,两种化合物之间的SP值的相对差值具有意义,因此也利用上述惯例所获得的值而表达为无量纲值。作为参照,当利用该方法获得的SP值以SI单位(J1/2/m3/2)表达时,SP值需要乘以2046。 
其他构造 
接着,将对除了上述构造之外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构造进行说明。 
关于图像形成装置30与定影装置40之间的关系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图像形成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设为单独的部件。图像形成装置30具有例如大约3m的高度。另外,定影装置40具有例如大约2.5m的高度。当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30的介质P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定影装置40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30的更上侧时,图像形成设备10的高度大约为5.5m。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设为单独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传送装置90弯折介质P的传送路径以防止图像形成设备10的高度增加。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由于图像形成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设为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单独的部件,所以图像形成装置30可与根据例如介质P的传送速度而呈现出最佳性能的定影装置40相结合。例如,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传送装置90传送介质P的传送速度为例如60m/min。然而,在根据示 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当需要进一步提高介质P的传送速度时,图像形成装置30可以与定影部70数量得到增加的定影装置40相结合。 
介质P从图像形成装置30到定影装置40的传送距离 
介质P从图像形成装置30的开口30C到定影装置40的开口40B的传送距离为例如1.5m。另外,如上所述,传送装置90传送介质P的传送速度为例如60 m/min。因此,传送装置90将介质P从开口30C传送到开口40B的时间是1.5秒。 
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0按如下方式形成图像。 
在构成图像形成部26K的图像形成单元11K中,感光鼓12K旋转,并且充电装置14K对感光鼓12K的外周表面进行充电。接着,曝光装置16K将感光鼓12K的充电后的外周表面进行曝光。结果,第一颜色(K)的静电潜像(未示出)形成在感光鼓12的外周表面上。显影装置18K对该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色调剂图像随着感光鼓12K的旋转而到达一次转印位置X1且被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K。此时,油O(参考图3A)也连同色调剂T一起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K。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K的色调剂图像随着中间转印辊22K的旋转而到达二次转印位置X2并且被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此时,油O也连同色调剂T一起转印到介质P上。 
同样,由图像形成部26C、26M和26Y形成的第二颜色(C)、第三颜色(M)和第四颜色(Y)的色调剂图像借助中间转印辊22C、22M和22Y顺次地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从而彼此叠加。 
在色调剂图像完成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22K之后,清洁器(未示出)清洁感光鼓12K以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2K上的油O和类似物。同样,清洁器(未示出)还清洁感光鼓12C、12M和12Y以去除油O和类似物。另外,在色调剂图像完成了二次转印到介质P之后,清洁 器(未示出)清洁中间转印辊22K的外周表面以去除残留在中间转印辊22K上的油O和类似物。同样,清洁器(未示出)还清洁中间转印辊22C、22M和22Y以去除油O和类似物。 
另外,加热装置80把被图像形成部26二次转印到介质P的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在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之后,介质P上的色调剂T连同介质P一起传送到定影装置40。 
传送装置90将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介质P传送到定影装置40。供热部50将介质P和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接着,油去除部60去除介质P上色调剂图像的油O的一部分。接着,去除了一部分油O的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部70加热和加压而定影到介质P上。 
当在介质P上形成单色图像时,例如,当在介质P上形成黑色(K)图像时,其他图像形成单元11C、11M和11Y分别从中间转印辊22C、22M和22Y退避开。 
主要部件(加热装置)的效果 
接着,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和2)进行比较,参照附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加热装置80)的效果。在下面的说明中,当使用与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等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代表部件等。 
与实施例1的比较 
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不包括加热装置80。实施例1的其他方面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 
在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如图2A所示,紧接在色调剂图像从转印辊20二次转印到介质P之后,色调剂T不会渗入介质P中。另一方面,紧接在油O连同色调剂T一起转印到介质P上之后,油O的一部分渗入介质P中。 
此外,如图2B所示,即使在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例如在介质P 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定影装置40的开口40B之后,色调剂T也不会渗入介质P中。另一方面,基本上所有的油O渗入介质P中。因此,从转印辊20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的色调剂T在附着到介质P上的同时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0。 
在图2A和图2B中,符号W是指介质P中存在的水。另外,色调剂T附着到介质P上,同时例如大约两层色调剂T层压在介质P上。色调剂T固化的状态用阴影线表示,而色调剂T熔化的状态用点表示。油O用具有不同于色调剂T的角度和间隔的阴影线表示。 
这同样适用于图3A至图3D。 
此外,当介质P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定影装置40的供热部50时,供热部50对介质P上的色调剂T供热,使得其温度是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因此,介质P上的色调剂T的颗粒开始熔化且聚结。另一方面,基本上全部的油O渗入介质P中。因此,即使当供热部50供热时,已渗入介质P的油O不会被从介质P的内部推出,这样油层不会形成在介质P上。 
此外,即使当介质P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油去除部60时,因为基本上全部的油O渗入介质P中,已渗入介质P中的油不会被油去除部60去除。 
此外,当介质P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定影部70时,介质P上的色调剂T被定影到介质P上以在上面形成图像。已渗入介质P的基本上全部的油O都保留在定影有色调剂T的介质P中。 
在实施例1中,在定影在介质P上的图像中,发生由于油渗入介质P而导致的图像透印。此处,图像透印是指这样的现象:当从介质P的与图像定影表面相反的表面观察介质P上的图像时,透过表面看到图像。图像透印是根据介质P的厚度、色调剂T的基重、特性等而改变的物理量。然而,在渗入有油O的介质P中,与油O没有渗入的介质P相比,图像透印的程度增大(图像极可能透过表面被看到)。此外,随着渗入介质P的油O的量增加,图像透印的程度增大。 
另一方面,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将介质P 上的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加热装置80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布置在图像形成部26的下游侧以及定影装置40的上游侧。因此,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从转印辊20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的色调剂T以及连同色调剂T一起转印的油O显示出不同于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表现。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A至图3D来描述这些不同的表现。 
首先,如图3A所示,连同(从图像形成部26中包括的转印辊20二次转印到介质P上的)色调剂T一起转印到介质P上的油O的一部分渗入介质P中。这点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相同。然而,如图3B所示,被加热装置80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色调剂T从固化状态变成熔化状态,其中加热装置80将介质P上的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另外,如图3B所示,介质P中存在的水W被加热装置80加热且因此开始气化。接着,如图3C所示,色调剂T和油O由于色调剂T的SP值与油O的SP值之间的差别而彼此互斥,因此开始彼此分离。另外,由于色调剂T与介质P的亲和度比油O与介质P的亲和度高,所以色调剂T熔化层作为下层形成在介质P上,并且油层作为上层形成在色调剂T熔化层上。气化的水W具有将渗入介质P的油O从介质P内二次推出的功能。当介质P到达定影装置40的开口40B时,如图3D所示,色调剂T熔化在介质P的表面上而形成色调剂T熔化层。另外,油O的一部分在色调剂T熔化层的外侧上形成平坦油层。 
因此,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当介质P被传送到定影装置40时,油O的一部分不会渗入介质P中,而作为平坦油层存在于色调剂T熔化层的外侧。另外,形成平坦油层的油O难以渗入色调剂T熔化层且难以渗入介质P中。 
当介质P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定影装置40的供热部50时,供热部50对介质P上的色调剂T供热,使得其温度为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因此,介质P上色调剂T的颗粒开始熔化且聚结。另外,供热部50对形成在介质P上的色调剂T熔化层的外侧上的平坦油层供热。 
此外,当介质P被传送且介质P上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到达油去除部60时,油去除部60去除由供热部50供热的平坦油层。 
此外,当介质P被传送且在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包括的色调剂T到达定影部70时,介质P上的色调剂T定影到介质P上而在上面形成图像。虽然油O的一部分渗入且保持在介质P中,但是示例性实施例的渗入且保持在定影有色调剂T的介质P中的油O的量比实施例1的渗入且保持在定影有色调剂T的介质P中的油O的量少。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与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防止由于油O渗入介质P中而导致的图像透印。与实施例2的比较 
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不同的油。因此,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色调剂T与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不在1.5至7.0的范围内。实施例2的其他方面与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实施例2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色调剂T与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小于1.5时,色调剂T很可能溶解在油中。因此,即使当色调剂T被加热装置80加热至熔化温度或更高时,也难以在介质P上分开地顺次形成包括色调剂T熔化层和油层的两层。 
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色调剂T与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大于7.0时,色调剂T和油很可能彼此过度分离。换言之,色调剂T在油中的扩散性很可能变弱。因此,色调剂不会均匀地散布在油中,并且在感光鼓12上显影的色调剂图像的浓度很可能不均匀。 
另一方面,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色调剂T与油O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因此,当色调剂T被加热装置80加热至熔化温度或更高时,包括色调剂T熔化层和油层的两层易于分开地顺次形成在介质P上。因此,形成油层的油O难以渗入色调剂T熔化层且难以渗入介质P中。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色调剂T与油O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因此,在显影装置18进行的显影 处理中,色调剂T在油中的扩散性在容许范围内,并且在显影处理中,在感光鼓12上形成了色调剂T的浓度在容许范围内的色调剂图像。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与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防止了由于油O渗入介质P而导致的图像透印,并且能够形成图像浓度在容许范围内的图像。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色调剂T与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小于1.5时,色调剂T很可能溶解在油中。换言之,油残留在定影到介质P上的图像(色调剂T定影层)中。结果,定影到介质P上的图像很可能遭到剥离。 
另一方面,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色调剂T与油O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因此,在定影装置40进行的定影处理中,由于油很可能从色调剂T的颗粒之间的空隙分离,所以油O不大可能残留在定影于介质P上的图像中。因此,在利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形成的介质P上的图像中,与色调剂T和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小于1.5的情况相比,色调剂T的颗粒之间的结合强度更高。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与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定影到介质P上的图像不大可能遭到剥离。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与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能够形成图像浓度在容许范围内的图像。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色调剂T包含聚酯树脂,油O包含硅油。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与色调剂T不包含聚酯树脂且油O不包含硅油的图像形成设备相比,油层很可能形成在色调剂T熔化层的外侧上。 
如上所述,已经利用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采用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其他的示例性实施例。 
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非挥发性油是硅油,但是也可以不是硅油,只要满足非挥发性油的条件即可(例如,其闪点为130℃或更高)。例如,还可以使用满足上述条件的石蜡基油、醚基油、植物基油和其 他油。另外,还可以使用上述多种油的混合油。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中,当供热部50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时,介质P上的色调剂T被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然而,当供热部50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时,例如,被供热部50供给到介质P上的显影剂的热量可以少于加热装置80用来将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热量。即使在该情况下,介质P中的油O的一部分也会被加热装置80推出到介质P的外表面上,因此,油层形成在色调剂T熔化层上。因此,防止了由于油O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引起的图像透印。另外,降低了供热部50的功耗。 
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当供热部50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时,介质P上的色调剂T被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然而,当供热部50向介质P上的显影剂供热时,例如,供热部50只需要将热量供给到介质P上的显影剂,使得构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的一部分不会由于转印到定影部70上而被去除。换言之,供热部50只需要将热量供给到介质P上的显影剂,使得在定影部70中不会发生色调剂T的冷偏移或热偏移。即使在该情况下,介质P中的油O的一部分也会被加热装置80推出到介质P的外表面,因此,油层形成在色调剂T熔化层上。因此,防止了由于油O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引起的图像透印。另外,介质P上的色调剂T的一部分不大可能转印到定影部70上而被去除(不大可能发生冷偏移或热偏移)。因此,根据该变型例,防止了由于色调剂T转印到定影部70引起的图像形成缺陷。由于色调剂T转印到定影部70上引起的图像形成缺陷是指因为如下而发生的缺陷:在介质P穿过定影部70时,二次转印到外表面侧的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进一步转印到定影部70上。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加热装置80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四颜色(Y)的图像形成部26Y的下游侧。然而,加热装置可以分别布置在图像形成部26K与图像形成部26C之间、图像形成部26C与图像形成部26M之间、图像形成部26M与图像形成部26Y之间。利用该构造,能够更快速地加热构成各颜色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T。因此,还能够防止油O渗入介质P中。在该 情况下,图像形成部26K、26C和26M是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说明中,利用一个图像形成装置30和一个定影装置40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然而,可以通过在定影装置4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介质P上之后使介质P反向,利用另一图像形成装置30和另一定影装置40来在介质P的两面形成图像。 
实例 
下面在实例中,在图4的表中所示的实例1、实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实验。 
实验装置的构造 
液体电子照相型设备MDP 1260(由Miyakoshi Co.,Ltd.制造)被修改,使得加热装置设在介质P传送方向上与四色图像形成部的最下游侧的转印咬合部相距0.3m的下游位置处。另外,定影装置设在与加热装置相距1.2m的位置处。 
加热装置和加热条件 
在加热装置中,设置使介质P介于之间的三个4kW红外加热器和三个4kW红外加热器。在加热装置中,能够将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110℃。如图4的表所示,在实例1和2中,色调剂T被加热装置加热至110℃,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和2中,不加热色调剂T。 
定影装置和定影条件 
定影装置包括供热部、油去除部和定影部。 
在供热部中,设置使介质P介于之间的两个4kW红外加热器和两个4kW红外加热器。色调剂T和介质P被加热到110℃。 
在油去除部中,设置使介质P介于之间的六个φ80mm的辊(金属辊和加压辊)以及六个φ80mm的辊,辊被加热至120℃,并且介质P 在2.2kg/cm2的压力被加压。 
在定影部中,设置使介质P介于之间的三个φ150mm的辊(定影辊和加压辊)和三个φ150mm的辊,辊被加热至130℃,并且介质P在2.8kg/cm2的压力下被加压。 
实验方法 
在该实验中,如图4的表所示,使用当色调剂被加热装置加热时形成图像的介质P(实例1和2)以及当色调剂不被加热装置加热时形成图像的介质(比较例1和2),获得在定影之后渗入介质P中且保留在介质P中的油O的量。另外,从透印的角度看,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的油O的量大于1.6g的范围设定为在容许范围之外。换言之,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的油O的量为1.6g以下的范围设定为容许范围。使用CMY的液体显影剂,在介质P的整个图像形成区域上形成由CYM这三种颜色形成的黑色实心图像。 
获得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的油O的量的过程 
在实例1中,利用以下过程来获得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的油O的量。在下面的说明中,“硅油A”是指在25℃的温度具有2.0mm2/s的动力粘度的硅油。此外,“硅油B”是指在25℃的温度具有20mm2/s的动力粘度的硅油。 
首先,定影之后的介质P被切割成100mm×100mm的尺寸,并且测量其重量。接着,将切割成100mm×100mm的尺寸的图像样品浸入硅油A中1小时,并且用硅油B替代硅油A。接着,使图像样品在降低的压力下干燥一整个日夜,使得硅油A完全挥发。接着,测量图像样品的重量,并且获得该重量与最初切割成100mm×100mm尺寸的图像样品的重量之间的差值作为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的油O的量。 
由于硅油B的闪点为260℃或更高,所以在所有加热过程(加热装置中的加热过程和供热部中的加热过程)中挥发的硅油B的量可忽略。因此,可认为利用图像形成部转印到介质P上的油O的减少量Q 对应于被油去除部去除的油O的量ΔD。另外,利用图像形成部转印到介质P上的油O的量Q是由色调剂T的浓度(液体显影剂中的色调剂T的浓度)和在介质P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图像形成部的最下游侧的转印辊上的色调剂的重量(TMA)获得的。在该实验中,量Q是每单位面积(1m2)6g。 
在实例2中,除了使用液态石蜡(MORESCO WHITE P40,由Moresco Corporation制造)而不使用硅油A之外,用与实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渗入且保留在介质P中的油O的量。 
实验结果 
实例1和实例2 
在实例1和实例2的所有介质中,如图5的表所示,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的油O的量为1.6以下。即,在实例1和2的全部介质中,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油O的量在容许范围内。 
比较例1和比较例2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用作介质的涂层纸中,如图5中的表所示,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油O的量为1.6g(在容许范围内)。然而,在高质量纸张中,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油O的量为2.5g(在容许范围外)。 
另外,在比较例2的所有介质中,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油O的量大于1.6g,这在容许范围之外。 
评论 
从实例1和2的结果得出,当在图像形成部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介质P上之后加热装置将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时,色调剂T熔化,并且防止了油O渗入介质P中。另外,从实例1和2的结果得出,由于油层形成在色调剂T熔化层的外表面上,所以油O被油去除部去除。 
当实例2与比较例2比较时,获得下面的结果。在涂层纸张的情 况下,在实例2中,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的油O的量与比较例2相比减小了大约30%。当将实例2与比较例2进行比较时,在高质量纸张的情况下,在实例2中,介质P中每单位面积(1m2)内的油O的量与比较例2相比较减小了大约35%。即,能够得出以下结果。实例2在油O的类型上不同于实例1,尽管油O改变了,但是实例1和2的构造(加热装置将色调剂T加热至色调剂T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构造)是有效的。 
当实例1与实例2比较时,使用二甲基硅油的实例1中的油O的减少量比使用液态石蜡油的实例2的油O的减少量小。下面两点是可能的原因。关于第一点,在实例2中使用的液态石蜡油与色调剂T之间的SP值的差值(2.1)比在实例1中使用的二甲基硅油与色调剂T之间的SP值的差值(3.0)小。因此,推断出在实例2中,色调剂T与油O之间的分离不充分,并且油去除部的油去除效果与实例1相比更差。关于第二点,实例2的液态石蜡油的闪点(144℃)低于实例1的二甲基硅油的闪点(260℃)。因此,推断出被实例2的加热单元挥发的油O的量大于实例1中的量。 
测量各特性的方法 
将对实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测量色调剂特性的方法等进行说明。树脂的分子量 
在以下条件下测量树脂的分子量。作为GPC,使用“HLC-8120GPC,SC-8020(Tosoh Corporation制造)”。作为柱状物,使用两个柱状物“TSKgel,Super HM-H(Tosoh Corporation制造;6.0mm ID×15cm)”。作为洗脱液,使用四氢呋喃(THF)。在如下实验条件下利用折射率(RI)检测仪来进行实验:样品浓度为0.5%,流量为0.6ml/min,样品注入量为10μl,测量温度为40℃。另外,由10个样品准备校准曲线:即,“Polystyrene Standard Sample TSK Standard(聚苯乙烯标准样品TSK标准)”:“A-500”,“F-1”,“F-10”,“F-80”,“F-380”,“A-2500”,“F-4”,“F-40”,“F-128”和“F-700”(Tosoh Corporation制造)。 色调剂、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利用以下方法来测量色调剂、树脂颗粒、着色剂颗粒等的体积平均粒径。 
当目标颗粒的粒径为2μm以上时,粒径是利用Coulter Multisizer(库尔特颗粒粒度分析仪)II(Beckman Coulter Co.,Ltd.制造)作为测量装置且利用ISOTON-II(Beckman Coulter Co.,Ltd.制造)作为电解质溶液来测量的。 
在该测量方法中,将0.5mg到50mg的测量样品作为扩散剂添加到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地添加到2ml 5%的水性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并且该溶液添加到100ml至150ml的电解质溶液中。利用超声扩散器使悬浮有测量样品的电解质溶液扩散1分钟。然后,利用Multisizer II和孔径尺寸为100μm的孔径来测量粒径在2.0μm至60μm范围内的颗粒的粒径分布。目标颗粒的数量为50,000。 
利用测量的粒径分布,从最小粒径在划分的粒径范围(通道)上顺序地绘制体积和数量累积分布。累积值为16体积%(体积百分比)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16v,并且累积值为16数量%(数量百分比)的粒径定义为数量平均粒径D16p。另外,累积值为50体积%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50v,累积值为50数量%的粒径定义为数量平均粒径D50p,累积值为84体积%的粒径定义为体积平均粒径D84v,并且累积值为84数量%的粒径定义为数量平均粒径D84p。体积平均粒径为D50v。 
利用上述值,根据(D84v/D16v)1/2计算体积平均粒径分布指标(GSDv),根据(D84p/D16p)1/2计算数量平均粒径分布指标(GSDp),根据{(D50p)/(D16p)}计算下数量粒径分布指标(下GSDp)。 
另一方面,当目标颗粒的粒径小于2μm时,利用激光衍射粒径分布分析仪(LA-700,Horiba Ltd.制造)来测量粒径。在该测量方法中,制备具有2g固体含量的样品的扩散液,并且将离子交换水添加到扩散液中以使总量为40ml。将该溶液倒入池中,直到获得适当的浓度并且保持2分钟为止。一旦池中的浓度稳定,则进行测量。从最小体积平均 粒径依次地累积所获得的各通道的体积平均粒径,并且获得累积值为50%的粒径作为体积平均粒径。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化温度 
利用根据ASTMD 3418-8测量的各主峰值来获得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化温度(Tm)。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吸热部分中基线的延长线与上升线的延长线之间的交点处的温度,并且熔化温度是吸热峰值的峰值温度。为了测量,使用差分扫描热量计(DSC-7,PerkinElmer Co.,Ltd.制造)。 
色调剂的制备 
无定形聚酯树脂(1)和无定形树脂颗粒扩散液(1a)的制备 
将上述组分以及上述组分的相对于酸性组分(对苯二甲酸、n-十二烷基丁二酸和偏苯三酸)的0.05摩尔份的二丁基氧化锡置于受热的且干燥的两颈瓶中。将氮气导入容器中,以使容器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且将容器加热,随后在150℃到230℃进行12个小时的缩聚反应。接着,在210℃至250℃,缓慢地降低压力。结果,合成了无定形聚酯树脂(1)。 
当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量无定形聚酯树脂(1)的分子量(就聚苯乙烯而言)时,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是15,000,并且其数量平均分子量(Mn)是6,800。 
另外,当利用差分扫描热量计(DSC)来测量无定形聚酯树脂(1)时,没有显示出显著的峰值,而是显示出吸热热值的逐步变化。位于吸热热值的逐步变化的中间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62℃。 
3,000份的所得无定形聚酯树脂(1)、10,000份的离子交换水、 90份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十二烷基笨磺酸钠被置于高温且高压乳化用装置(CAVITRON CD1010,缝隙:0.4mm)的乳化罐中,在130℃下加热且熔化,以流量3L/m和10,000rpm在110℃下扩散30分钟。允许所获得的溶液通过冷却罐,并且收集无定形树脂颗粒扩散液,因此获得无定形树脂颗粒扩散液(1a)。 
在所获得的无定形树脂颗粒扩散液(1a)中包含的树脂颗粒中,体积平均粒径D50v是0.3μm,并且标准偏差是1.2。 
结晶质聚酯树脂(2)和结晶质树脂颗粒扩散液(2a)的制备 
1,4-丁二醇(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制造)  293份 
十四烷双酸(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制造)   750份 
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                                   0.3份 
将上述组分置于受热的且干燥的三颈瓶中。通过减压操作将氮气导入容器中,以使容器处于惰性气氛,随后在180℃下机械搅拌2小时。接着,在降低的压力下将溶液缓慢地加热到230℃,随后搅拌5个小时直到溶液粘稠为止。然后,溶液经过空气冷却,反应停止。结果,合成了结晶质聚酯树脂(2)。 
当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量所获得的结晶质聚酯树脂(2)的分子量(就聚苯乙烯而言)时,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是18,000。 
另外,当以上述测量方法利用差分扫描热量计(DSC)来测量结晶质聚酯树脂(2)的熔化温度(Tm)时,显示出显著的峰值,峰值温度是70℃。 
此外,除了使用结晶质聚酯树脂(2)之外,在与树脂颗粒扩散液(1a)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结晶质树脂颗粒扩散液(2a)。在所获得的扩散液中包含的颗粒中,体积平均粒径D50v是0.25μm且标准偏差是1.3。着色剂扩散液(1)的制备 
酞花青颜料(PVFASTBLUE,由Dainichiseika Color&Chemicals Co.,Ltd.制造)25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造)                                                      2份 
离子交换水                                          125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且溶解,随后用均化器(Ultra Turrax,由IKA制造)进行扩散。结果,获得了着色剂扩散液(1)。 
防粘剂颗粒扩散液(1)的制备 
季戊四醇二十二酸四醚蜡                               1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WLEX R,NOF Corporation)           2份 
离子交换水                                           3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且溶解,随后用均化器(Ultra Turrax,由IKA制造)进行扩散且用排压均化器进行扩散。结果,获得了防粘剂颗粒扩散液(1)。 
无机颗粒扩散液(1)的制备 
疏水性二氧化硅(RX200,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  1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WLEX R,NOF Corporation)            2份 
离子交换水                                            1000份 
将上述组分混合且溶解,随后用均化器(Ultra Turrax,由IKA制造)进行扩散且用超声波均化器(RUS-600CCVP,由Nissei Corporation制造)扩散200次。结果,获得了无机颗粒扩散液(1)。 
色调剂(1)的制备 
将上述组分置于圆形不锈钢瓶中,将溶液的pH值调节成2.7,随后用均化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制造)进行扩散且在搅拌状态下在加热油槽中加热至45℃。扩散液的pH值是3.2。在保持为48℃之后,利用光学显微镜适当地观察扩散液以确认形成了粒径为3.8μm的聚集颗粒。将1N水性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添加到扩散液中以将pH值调节至8.0,随后在搅拌状态下加热至90℃。该状态保持3小时。接着,通过过滤来分离反应产物,并且用离子交换水进行清洗,随后利用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结果,获得了色调剂颗粒(1)。 
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1)的体积平均粒径D50v是3.8μm。用亨舍尔(Henschel)混合器混合1份气相二氧化硅(R972,由Nippon Aerosil Co.,Ltd.制造),且从外部添加到100份的色调剂颗粒中。结果,获得了色调剂(1)。 
在实例1、实例2、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使用色调剂(1)作为色调剂T。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包含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传送来的介质上;
加热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并且将所述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到所述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以及
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加热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供热部,其对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去除部,其从被所述供热部供热的显影剂中去除所述非挥发性油;以及定影部,其将被所述去除部去除了所述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供热部供给到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上的热量比所述加热单元用来将色调剂加热到所述色调剂的熔化温度或更高的热量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加热单元加热所述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以使所述介质上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颗粒彼此聚结,并且
所述供热部对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以使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一部分不因为被转印到所述定影部上而被去除。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利用包含色调剂和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传送来的介质上;
加热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并且将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加热以使所述介质上包含于显影剂中的色调剂的颗粒彼此聚结;以及
定影单元,其布置在所述加热单元的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去除部,其从所述加热单元所加热的显影剂中去除所述非挥发性油;定影部,其将由所述去除部去除了所述非挥发性油的显影剂所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所述介质上;以及供热部,其布置在所述去除部的介质传送方向上游侧并且向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供热以使构成所述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的一部分不因为被转印到所述定影部上而被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显影剂中包含的所述色调剂和所述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显影剂中包含的所述色调剂和所述非挥发性油之间的SP值的差值为1.5至7.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色调剂包含聚酯树脂,并且
所述非挥发性油包含硅油。
CN201410528245.1A 2014-03-20 2014-10-09 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04932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8046A JP2015184317A (ja) 2014-03-20 2014-03-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8047 2014-03-20
JP2014058047A JP2015184318A (ja) 2014-03-20 2014-03-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8046 2014-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2229A true CN104932229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583.5A Pending CN104932231A (zh) 2014-03-20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410528245.1A Pending CN104932229A (zh) 2014-03-20 2014-10-09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583.5A Pending CN104932231A (zh) 2014-03-20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158244B1 (zh)
CN (2) CN1049322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6670B2 (en) * 2015-08-25 2017-07-04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with recording medium temperature control
JP2018060063A (ja) 2016-10-05 2018-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5969A (ja) * 1999-03-24 2000-10-06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05412A (ja) * 1999-04-21 2000-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
JP2003167456A (ja) * 2001-07-05 2003-06-13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95A (ja) * 2002-04-16 2003-10-31 Pfu Ltd 液体現像電子写真装置の印刷媒体へ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液体現像電子写真装置
CN101078894A (zh) * 2006-05-22 2007-11-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树脂粒子分散液、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它们的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JP200909847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989061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株式会社宫腰 电子照相印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7039A (en) * 1976-11-02 1978-05-24 Ricoh Co Ltd Developing agnet for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JPH05100602A (ja) * 1991-10-09 1993-04-23 Tok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NL1004024C2 (nl) * 1996-09-13 1998-03-16 Oce Tech B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meerkleurenbeeld.
US6141026A (en) * 1997-10-31 2000-10-31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development control
US6259880B1 (en) * 1999-12-17 2001-07-10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transfer method utilizing heat assist
JP2002072693A (ja) * 2000-08-31 2002-03-12 Hitachi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82504A (ja) * 2000-09-05 2002-03-22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2832A (ja) * 2000-11-22 2002-06-07 Toshiba Corp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098864A (ja) 2001-09-25 2003-04-04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9143A (ja) * 2007-05-31 2008-12-1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現像剤、液体現像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185020B2 (en) * 2007-07-31 2012-05-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with fine pigment and thermoplastic fine resin particles in a carrier liquid
JP5764975B2 (ja) * 2011-03-02 2015-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4360B2 (ja) * 2011-07-04 2015-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176413B2 (en) * 2013-02-25 2015-11-03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liquid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20140242512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evelop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liquid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799970B2 (ja) * 2013-03-25 2015-10-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液体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15438A (ja) * 2013-04-25 2014-1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湿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155914B2 (ja) * 2013-07-09 2017-07-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5969A (ja) * 1999-03-24 2000-10-06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05412A (ja) * 1999-04-21 2000-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
JP2003167456A (ja) * 2001-07-05 2003-06-13 Ricoh Co Ltd 画像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95A (ja) * 2002-04-16 2003-10-31 Pfu Ltd 液体現像電子写真装置の印刷媒体へ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液体現像電子写真装置
CN101078894A (zh) * 2006-05-22 2007-11-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树脂粒子分散液、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它们的制造方法、静电图像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JP200909847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989061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株式会社宫腰 电子照相印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2231A (zh) 2015-09-23
US9158244B1 (en) 2015-10-13
US9310721B2 (en) 2016-04-12
US20150268603A1 (en) 2015-09-24
US20150268599A1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0279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정전하상 현상제, 토너 카트리지,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670983B2 (en) Toner set, white toner, and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CN104035295B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和色调剂盒
JP201816319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圧力定着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53463B2 (ja) トナー、現像剤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70342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
US9804518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4345592A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US9335647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4840059B2 (ja) カラートナーセット、静電潜像現像剤セ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2354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35688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345585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静电图像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JP622956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076628A (zh) 液体显影剂、成像装置、成像方法、液体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493222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8163256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圧力定着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0049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348244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US9523935B1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and toner cartridge
CN104238320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8070426A (ja)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交換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7203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51843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54612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