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8839A -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8839A
CN104928839A CN201510119370.1A CN201510119370A CN104928839A CN 104928839 A CN104928839 A CN 104928839A CN 201510119370 A CN201510119370 A CN 201510119370A CN 104928839 A CN104928839 A CN 104928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coil
data
design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93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8839B (zh
Inventor
中岛利夫
龟井孝典
垣本定利
本田宽文
寺井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28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8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8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8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能够无需试织地编织沿着指示尺寸的针织物。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及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针织设计系统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及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针织设计系统由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进行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与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的比较,以误差减小的方式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Description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设计,特别是涉及无需试织而编织如目标那样的尺寸的针织物的技术。
背景技术
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编织针织物是困难的。因此,将在设计针织物后进行试织,以减小与指示尺寸的误差的方式修正设计的步骤进行多次,这是时间和成本的浪费。因此,研究了无需试织而能够几乎如指示尺寸那样编织针织物的技术。
专利文献1(JP2676182B)公开了控制线圈长度并编织多个手感样品,在后处理加工后选择最优手感的样品。并且若根据最优样品的线圈长度进行编织,则能得到接近目标尺寸且手感良好的针织物。但是,对于具有移针等组织花样的针织物,利用专利文献1的方法,难以编织接近指示尺寸的针织物。。
除此以外,研究了由编织数据预测针织物的形状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WO2007/013296A)中,计算施加于各个线圈的张力、歪斜、弯曲,使线圈的位置移动。专利文献3(JP4237601B)中,以与上下的线圈的距离及与左右的线圈的距离接近线圈的针距,且使左右的线圈与线圈的方向对齐的方式,使线圈的位置移动。在任一种方法中,模拟针织物的形状时,在针织物的形状收敛之前都需要反复计算。模拟是为了把握针织物的相似形状、线圈的连接情况等针织物的情景的工作,而不是用于求取针织物的尺寸自身的工作。换言之,得到与实际的针织物相似的形状即可,求取针织物的尺寸自身并不被重视。
而且,专利文献4(JP2009-120987A)公开了在针织物的左右、即编织宽度的一部分和剩余的部分需要改变线圈横列数时,将线圈横列数的差沿纵行方向分散配置。这在本发明中能够利用于设计的修正。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676182B
【专利文献2】WO2007/013296A
【专利文献3】JP4237601B
【专利文献4】JP2009-120987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预测是否能够编织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针织物,在不能编织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修正设计,无需试织而能够编织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针织物。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即使对于具有移针等编织组织的针织物,也能够无需试织而编织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针织物。
本发明中,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系统,还具备:
运算部,由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及
设计修正部,进行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与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的比较,以误差减小的方式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方法中,
通过针织设计系统的运算部,由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通过针织设计系统的设计修正部,以误差减小的方式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本发明中,通过运算求取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使用的数据是设计数据、或将其转换成织机的驱动数据而得到的编织数据。由此判明针织物的结构。线圈的尺寸由机号决定,也可以取代直接使用机号,而使用与机号的倒数对应的线圈的针距等。并且通过伴随移针等的线圈间的相互作用而线圈的位置发生变化。若求出由于线圈间的相互作用而线圈的配置如何变化,则能够求出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
针织物尺寸的预测中,有假定具有规定的弹性率的针织纱构成、且为规定的线圈长度的线圈而计算的力学模拟,但计算量过大,处理时间长。然后有专利文献2、3记载的半经验性的模拟:基于机号等,假定线圈的标准的尺寸,假定线圈保持该尺寸且使方向对齐等的模型。半经验性的模拟中,若追加线圈的针距等的、与线圈的尺寸有关的数据,则无需使用户长时间等待就能预测针织物的尺寸。但是在短时间内运算是困难的。除此以外,有图9~图16所示的简易运算方法。该运算方法中,假定线圈的针距,并且假定使线圈横列内的线圈相互对齐移动,纵行内的线圈也相互对齐移动。使用何种运算方法是任意的,但优选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
本发明中,运算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以减小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的误差的方式,修正设计。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中,有针织物尺寸的目标值(指示尺寸)、针织物的外形数据等。减小误差是指消除误差、几乎消除误差等含义。优选针织物的线圈的线圈长度的设定是自由的,设计修正部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线圈的数量、线圈的线圈长度中的至少任一个。改变线圈长度实质上是改变线圈的尺寸(线圈的针距)。如以上所述,本发明中,能够无需试织地,以得到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针织物的方式设计针织物。本说明书中,关于针织设计系统的记载也直接适用于针织设计方法。
优选的是,显示控制部将当初输入的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和运算部再次运算出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在彩色监视器中合成显示,并且,针织设计系统中,若用户通过手动输入装置确认修正后的设计数据,则输出修正后的设计,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手动输入装置进一步修正修正过的设计数据。
设计修正部自动地修正设计数据,通过在彩色监视器中显示,减轻用户的负担。并且用户通过改变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线圈的数、或线圈的线圈长度等,能够变更针织物的尺寸,并且修正针织物的外形、编织组织等,而改良设计。此处若将当初的设计中的针织物的外形和通过运算得到的针织物的外形重叠显示,则将针织物的哪个部分以何种程度修正较好变得明确。优选的是,将上述的重叠显示的画面和用于输入针织物的设计的修正的画面这2个画面在彩色监视器中显示,用户容易修正设计。
优选的是,针织设计系统还具备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输出的设计数据、所述线圈长度、及利用织机编织的针织物的实测尺寸,数据库能够在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的输入时或设计数据的修正时参照。
若得知对于何种设计,得到何种尺寸的针织物,则用户容易进行设计数据的修正、或最初的指示尺寸的输入等。若得知在哪个部位,针织物容易从指示尺寸移动,则设计的修正变得更容易。
优选的是,所述运算部通过如下工作运算针织物的尺寸:
对每个线圈横列产生表示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的线圈的位置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grid line),并且,
对每个纵行产生表示沿着针织物的纵行的线圈的位置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
使用与所述机号对应的、正面线圈和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通过属于纵行方向的栅格线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使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并且,
使用与所述机号对应的、正面线圈和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及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通过属于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使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变形。
若如此,则能够在短时间内预测针织物的尺寸。
本发明的针织设计系统一种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及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
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及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运算部,由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
显示控制部,在彩色监视器中将通过运算求出的针织物的尺寸和输入的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合成显示;及
手动输入装置,
用户对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和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进行比较,能够以误差减小的方式,通过手动输入装置,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若如此,则能够以成为所望的尺寸的方式通过手动容易地修正。
优选的是,优选的是,所述平均是沿着栅格线的移动平均,且所述平均根据栅格线上的位置而变化。对接近的线圈作用有要使彼此的位置对齐的相互作用,在远离的线圈中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弱。因此通过使用移动平均,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针织物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中的编织数据的修正的图;
图3是表示从指示尺寸向编织数据的流动的图;
图4是表示线圈数量的指定和模拟的辅助用的数据的图;
图5是表示模拟的种类和特征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数据库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参考数据库的、设计数据的修正的图;
图8是表示相同图案数据下的、简单的针织物和具有复杂的组织的针织物之间的模拟结果的差异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中的针织物的外形尺寸的运算算法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线圈的针距栅格线的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另一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又一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中的对于拉伸后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的图;
图15是表示对于2×2的绳形花样的、变形例中的栅格线的变形的图;
图16是表示对于具有压圈的衣片的、变形例中的栅格线的变形的图。
【标号说明】
2   针织设计系统
4   总线
6   彩色监视器
8   手动输入装置
10  文件输入输出装置
12  彩色打印机
14  存储器
16  针织设计部
17  针距存储部
18  运算部
20  设计抽出部
22  显示控制部
24  数据库
30  数据
32  检索引擎
c1~c5  线圈横列
w1~w5  纵行
xp   纵行方向的标准针距
yp   线圈横列方向的标准针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优实施例。
【实施例】
图1~图15示出实施例,图1示出实施例的针织设计系统2,4示出总线,6示出彩色监视器,8示出记录针、鼠标、键盘等手动输入装置。10是LAN接口、磁盘驱动器、外部存储器等的文件输入输出装置,输输入输出指示尺寸、针织设计数据、针织数据等文件。12是彩色打印机,14是存储器,存储适宜的数据、数据库、程序等,除此以外还有未图示的CPU。
针织设计部16按照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文件输入输出装置10等的输入,生成针织物的设计数据。这期间,在彩色监视器6中显示生成中的设计,通过显示控制部22解释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的输入。能够通过显示控制部22实现向彩色监视器6的显示等的用户接口。并且针织设计部16将设计数据转换成横机等织机的驱动数据(编织数据)。
运算部18基于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运算并预测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除了设计数据等之外,将线圈的线圈长度、或线圈的机号、针距等表示线圈的尺寸的数据向运算部18输入。
设计修正部20进行将针织物的指示尺寸等的形状数据与利用运算部18运算出的针织物的尺寸进行比较、或将表示针织物的目标形状的图案数据与利用运算部18运算出的针织物的尺寸进行比较等处理。由此,判明设计的针织物的外形与制成的针织物的外形差异。设计修正部20为了消除该误差,而实施变更针织物的指示尺寸、使线圈的数量(以下称为线圈数量)增减、变更线圈的线圈长度等处理。在变更指示尺寸或线圈数量的情况下,针织物的形状发生变化,因此,设计修正部20伴随于此,也进行使编织组织的位置移动、变更线圈的移针的位置和个数等的设计上的处理。而且身片的袖孔即使希望形成为曲线也设计成直线状的情况较多,因此按照对于曲线状的袖孔不修正设计数据等规则,判别需要设计的修正的部位和不是这样的部位。根据需要通过针织设计部16对设计修正部20修正后的设计再次进行处理,向设计数据及编织数据转换。
显示控制部22控制向彩色监视器6的显示,并且解释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的输入,提供用户接口。
数据库24以能够检索的方式存储针织物的设计数据和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实测尺寸等。用户通过检索数据库24,能够获知以什么样的设计且以什么样的条件(织机的种类、针织纱的种类等),在设计数据与实际的针织物之间产生什么程度的误差。并且能够将该知识利用于针织物的设计、或设计数据的修正等。
图2示出实施例中的设计的流程。为了输入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输入指示尺寸(针织物的主要点间的距离等),或以图形方式输入针织物的外形。针织物的形状的输入方法是任意的。针织设计部16通过机号转换将针织物的尺寸转换成线圈数量,形成图案数据。每规定长度的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的数量为机号,若针织物的尺寸和机号被确定,则线圈数量被确定。对于图案数据,若输入罗纹、双反面、集圈、浮线、移针、压圈、放针、收针等编织组织,则得到设计数据。并且,将设计数据向用于驱动织机的编织数据转换。为了指定线圈的尺寸,在实施例中使用例如线圈的针距(机号的倒数),但每个线圈的针织纱的长度、即线圈长度也影响线圈的尺寸。因此对编织数据追加线圈长度,或在下一次模拟中追加线圈长度。从指示尺寸的输入到向编织数据的转换为止,通过针织设计部16进行。
基于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运算部18通过模拟等,通过运算求出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从模拟结果提取针织物的外形,利用设计修正部20求取与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的误差,利用设计修正部20以误差减小的方式进行针织物尺寸等针织物的形状的变更、线圈数量的变更、针织物的组织的变更、线圈长度的变更等处理。接着,通过针织设计部16补充必要的数据,作为设计数据完成,转换成编织数据,再次运算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设计修正部20不等待用户的指示,自动地进行关于设计数据的修正的处理。也可以省略针织物尺寸的再次运算,仅在用户要求时执行。
为了获知运算出的针织物的尺寸与当初输入的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之间的误差,例如将模拟出的针织物的图像与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等重叠,在彩色监视器6中合成显示。对于该显示,若用户确认,则输出编织数据或设计数据。在要修正的情况下,通过该彩色监视器6和手动输入装置8,对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图案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进行修正。通过以上的处理,得到能够无需试织而编织与指示尺寸几乎一致的针织物的编织数据。
图3示出实施例的各阶段的数据的含义。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由指示尺寸或针织物的外形本身构成,指示尺寸指定针织物的主要部分的尺寸。图案数据利用将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转换成线圈数量得到的数据,指定线圈横列数和纵行数。设计数据是对于图案数据中的线圈(线圈的种类和连接关系未指定),通过指定线圈的种类和连接关系、移针等,指定编织组织而得到的数据。通过设计数据,针织物的结构被唯一地确定。若将设计数据转换成能够驱动织机的数据,则成为编织数据。若在编织数据中追加线圈长度、线圈的针距等,则能够运算针织物的尺寸,必要的数据的种类根据运算方法而不同。
图4示出为了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而向设计系统2输入的数据。机号数据是平针织物(仅由正面线圈或仅由反面线圈构成的针织物)中的、每规定的长度的线圈横列方向的线圈数量和纵行方向的线圈数量。根据机号数据,可知相同种类的线圈连续时的线圈的针距,这其中有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和纵行方向的针距。
优选的是,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针距也向设计系统2输入。这其中有罗纹(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相邻)、双反面(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沿着纵行方向相邻)这2种,分别有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和纵行方向的针距。
优选的是,输入线圈移针、即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移动时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和纵行方向的针距。存在移针几个线圈(移动几个线圈)等的种类,因此根据移动的线圈数量,输入多个种类的针距。如专利文献1那样编织手感样品时,若在手感样品中包含这些编织组织,则能够实测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针距、具有移针时的针距等。也可以不输入这些数据,由机号数据,使用适当的模型,在运算部18内求出。
除针织物的结构以外,线圈的目标线圈长度影响针织物的尺寸。线圈长度对平针、罗纹、双反面等的每一个编织组织指定。即使是同种类的线圈,也可以根据针织物内的位置改变线圈长度。越丰富地输入这些数据,针织物尺寸的预测越容易,若输入数据少,则依赖于力学模型,因此计算量增加。
图5示出用于运算针织物的尺寸的方法。力学模拟中,利用线圈的线圈长度、弹性率,模拟按照编织数据编织的针织物成为什么样的形状。力学模拟一般计算量过大。半经验性的模拟的例子记载于专利文献2、3。半经验性的模拟虽然不需要用户等待很长时间,但也很难说能够在短时间内预测针织物的尺寸。栅格模型如图9~图16所示,能够在短时间内预测针织物的尺寸。使用这些中的哪一个,依赖于针织设计系统2的计算能力。
图6示出数据库24的构成。数据30对每个针织物的设计存储修正前的设计数据、及修正后的设计数据(如果有的话)、针织纱的种类、织机的种类等编织条件、编织成的针织物的实测尺寸、检索用的关键词等。实测针织物的尺寸是在量产前通常进行的工作。检索用关键词中,优选包含设计数据、或针织物的照片等作为缩略图像。检索引擎32将缩略图像等在彩色监视器6显示,通过来自手动输入装置8的关键词输入、或缩略图像的选择,而将选出的数据30在彩色监视器6显示。
如图7所示,若使用数据库24,则能够检索类似的设计的针织物(步骤S1),由修正前的设计和修正后的设计、及实测出的尺寸等,把握针织物的尺寸从指示尺寸怎么容易变化。也能够把握在针织物的哪个位置容易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将这些信息利用于设计数据的修正等(步骤S2),能够更准确地设计成为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尺寸的针织物。
图8中,将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外框)、平针织物(浅色的大的针织物,且是以正面线圈为基底的针织物,包含用于成型的移针、压圈等编织组织)、具有绳形等的编织组织的针织物(稍微浓色的稍小的针织物)重叠显示。这些针织物的指示尺寸和图案数据相同,不同点是编织组织。都是基于半经验性的模拟的图像。若追加编织组织,则针织物的形状发生变化。例如即使是正面线圈基底的平针织物,为了成型通过加入移针、压圈,与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相比,也在针织物的宽度方向(线圈横列方向)收缩。而且若将绳形等的编织组织加入到身片等针织物内,则针织物更具有在编织宽度方向收缩的倾向。本发明中,为了消除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与运算出的针织物尺寸的误差,进行设计修正、针织物尺寸等针织物形状的变更、线圈数量的变更、针织物编织组织的变更等。并且在实施例中,能够预测编织后的针织物尺寸,因此能够无需试织而编织几乎与指示尺寸一样的针织物。
变形例
本发明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针织物的尺寸是重要的。线圈在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上连接,因此线圈的形状受到周围的线圈的影响而变化。图9~图16示出用于加进周围的线圈的影响,且在短时间内无需反复计算而求取针织物的外形尺寸的处理。集中于针织物尺寸的运算,说明变形例。这些处理利用运算部18执行。
图9的步骤S11中,基于指示尺寸等确定针织物的形状数据,步骤S12中,基于机号将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转换成线圈数量而形成图案数据。步骤S13中,追加编织组织、线圈的种类等,形成设计数据。然后在步骤S14中,将设计数据转换成编织数据。
步骤S15中,基于正面-反面间针距及移针针距,使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和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求出更实际的线圈的位置。步骤S16中,基于求出的线圈的位置,运算针织物的外形尺寸。
图10中用虚线示出栅格线的模型。线圈横列c1~c4和纵行w1~w5被显示,纵行w1~w3为正面线圈,纵行w4、w5为反面线圈,用j表示线圈横列编号,用i表示纵行编号。各线圈横列c1~c4及各纵行w1~w5中的、配置有线圈的直线或曲线为栅格线。使针织物的起点位于例如图6的左下。纵行w2-w1间的针距设为纵行w2的4个线圈(j=1~4)的x方向针距xpj的平均。线圈横列c1-c2间的针距设为线圈横列c2的5个线圈(i=1~5)的y方向针距ypi的平均。即,不使线圈单独地移动,使线圈所属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在变形中使用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或移动平均。纵行w1-w2、w4-w5等的针距与由机号确定的针距相等。线圈横列c1-c2的针距是正面线圈-正面线圈的针距×3和反面线圈-反面线圈的针距×2的加权的平均,权重是成为其针距的线圈的数量。而且线圈横列c1-c2~c3-c4的针距是相同的。确定栅格线的数据例如是栅格线的交点(线圈)的坐标的排列,栅格线的变形是指使线圈的坐标移动的情况。
短的栅格线接近直线,而长的栅格线偏离直线的情况是自然的。换言之,1个线圈的针距只是稍微影响远离的线圈的配置。因此优选利用线圈的位置在直线上对齐的程度的线圈数量进行平均的移动平均。
图11示出移针的针距的运算,在手感样品中包含移针的线圈的情况下,使用测定值。设线圈的尺寸自身不因移针而变化,设与正面线圈-正面线圈的针距或正面线圈-反面线圈的针距对应的标准的针距为xp、yp(以下相同),设尺寸(xp2+yp2)1/2不变化。并且以线圈的基端等的基准位置为中心而沿圆73,使线圈71向线圈72旋转。用于求出移针针距的模型也可以考虑其他模型,模型和针距的近似方法是任意的。
图12、图13中,补充示出相对于移针的线圈的针距的运算方法。对于移针后的线圈,仅以针距缩小的方向为对象,图8的●表示线圈的起点,○表示末端,考虑纵行3-4上的该线圈的针距。设a为移针前的线圈的末端位置,a’为移针后的位置。位置a'位于纵行3上时,设该线圈的纵行3-4上的针距为0。对于位置a',若如图8所示定义x、y,则该线圈的纵行3-4上的针距成为-xp+x(xp为标准针距),线圈横列2-3上的针距成为y。接着,位置a’处于将基端和位置a连接的线上,设位置a'与基端的距离等于yp的话,x、y被确定。图13示出对于其他线圈的同样的运算例。
图14示出拉伸后的线圈的针距的思路,设该线圈的末端从位置b向位置b'收敛。若考虑线圈横列3-4上的该线圈的针距,则末端的位置b'位于J=3的栅格线上时设针距为0。末端的位置b'在j=2的栅格线上收敛,因此线圈横列3-4上的针距设为-yp。
若使用图12、图13的模型,则能够运算图11中的线圈横列间的针距和纵行间的针距。图的线圈横列1等表示线圈横列1-2间等的针距。a-d为线圈的记号。认为针距xp的线圈有2个,线圈a的针距成为-(xp-xpa),线圈c的基端有针距xp的贡献,而求出纵行2-3上的针距(xp+xp-(xp-xpa)+xp)/4。但是运算方法的细节能够适宜变更。
若使用图14的模型和图12等的模型,则能够运算图12中的针距。设线圈横列3-4上的针距为(2ypa+0)/3是因为,线圈a、及与其相同形状的线圈的贡献为2ypa,线圈e的末端将要在j=3的栅格线上收敛,因此对针距的贡献为0。同样也能够运算线圈横列4-5等上的针距。通常的线圈为2个线圈,贡献为2xp,线圈a的贡献为xpa,若进行平均,则纵行1-2上的针距成为(2xp+xpa)/3。
这样求出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针距,若对每个用虚线示出的栅格线进行平均,则变形后的栅格线的位置被确定。图11、图12中示出简单平均,但在栅格线长的情况下,优选移动平均。
如以上所述,伴随移针的情况下的针距能够通过:
·由手感样品测定;
·直接或修正使用图12、图13、图14的模型,从而求出。这些针距存储于针距存储部17,或每次利用栅格线变形部19运算而求出。设浮线及集圈与栅格线的变形无关,但也可以另外确定适当的模型。并且若判明栅格线如何变形,则线圈的位置被确定。该处理无需反复运算,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出针织物的外形尺寸。
实施例及变形例中,得到以下的效果。
1)能够通过运算部18无需试织地预测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
2)为了消除与指示尺寸等的误差,通过设计修正部20修正设计数据等。
3)用户能够确认或编辑设计修正部20修正后的设计。
4)通过数据库24,能够检索以何种设计和何种编织条件,在哪个部位产生何种程度的形状误差。
5)图9~图16的处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算针织物的尺寸,因此设计修正变得容易。
不管是使用多种针织纱的设计,还是在针织物的一部分上与其他相比线圈长度发生变化的设计,都能够同样地应对。为了针织物尺寸的预测而输入的数据的种类是任意的。织机不限于横机,也可以是圆机等其他的织机。

Claims (7)

1.一种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及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
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及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运算部,由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及
设计修正部,进行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与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的比较,以误差减小的方式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针织设计系统中,针织物的线圈的线圈长度的设定是自由的,
设计修正部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线圈的数量、线圈的线圈长度中的至少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运算部根据基于设计修正部修正后的数据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再次运算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
显示控制部将当初输入的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和运算部再次运算出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在彩色监视器中合成显示,并且,
针织设计系统中,若用户通过手动输入装置确认修正后的设计数据,则输出修正后的设计,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手动输入装置进一步修正修正过的设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所述输出的设计数据、所述线圈长度、及利用织机编织的针织物的实测尺寸,
数据库能够在针织物的形状数据的输入时或设计数据的修正时参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部通过如下工作求取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
对每个线圈横列产生表示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的线圈的位置的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并且,
对每个纵行产生表示沿着针织物的纵行的线圈的位置的纵行方向的栅格线,
使用与所述机号对应的、正面线圈和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及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针距,通过属于纵行方向的栅格线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使纵行方向的栅格线变形,并且,
使用与所述机号对应的、正面线圈和正面线圈或反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及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连接时的线圈的纵行方向的针距,通过属于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的线圈的针距的平均值,使线圈横列方向的栅格线变形。
6.一种针织设计方法,使用针织设计系统,设计针织物,所述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及针织设计部,所述针织设计部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设计方法进行如下步骤:
通过针织设计系统的运算部,由输出的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及
通过针织设计系统的设计修正部,进行针织物的形状数据与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的比较,以误差减小的方式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7.一种针织设计系统,具备彩色监视器、手动输入装置、及进行向彩色监视器的显示和来自手动输入装置的输入的解释的显示控制部,
基于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及沿着针织物的线圈横列方向和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机号、及编织组织的输入,输出指定沿着线圈横列方向及纵行方向的、线圈的数量和线圈的种类、及线圈间的连接关系的设计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运算部,由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求取根据编织组织而变化的编织后的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
显示控制部,在彩色监视器中将通过运算求出的针织物的尺寸和输入的确定针织物的形状的形状数据合成显示;及
手动输入装置,
用户对针织物的形状数据和针织物的尺寸的运算值进行比较,能够以误差减小的方式,通过手动输入装置,修正针织物的形状数据、设计数据或编织数据。
CN201510119370.1A 2014-03-18 2015-03-18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Active CN104928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4914 2014-03-18
JP2014054914A JP6120792B2 (ja) 2014-03-18 2014-03-18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8839A true CN104928839A (zh) 2015-09-23
CN104928839B CN104928839B (zh) 2017-11-14

Family

ID=52692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9370.1A Active CN104928839B (zh) 2014-03-18 2015-03-18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21580B1 (zh)
JP (1) JP6120792B2 (zh)
KR (1) KR101690526B1 (zh)
CN (1) CN10492883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4233A (zh) * 2017-02-01 2018-08-07 卡尔迈耶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经编机的控制数据的方法
CN109196153A (zh) * 2016-04-22 2019-01-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制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CN110607603A (zh) * 2019-07-15 2019-12-24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147591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模拟方法及编织模拟系统
CN11209521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2095210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通过机械学习进行的编织机的驱动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12534091A (zh) * 2018-06-15 2021-03-1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设计和制作针织部件的工具
CN113293496A (zh) * 2020-02-06 2021-08-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产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9567B (en) 2017-02-08 2022-06-22 Unmade Ltd A method of knitting a fabric using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ting machine
JP7204583B2 (ja) * 2019-06-12 2023-01-1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2317A1 (en) * 1993-11-08 1995-05-10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knitted articles
WO200903966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Smartpatter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stitched objects
EP2085898A1 (en) * 2006-11-21 2009-08-05 Digital Fashion Ltd. Fabric model making program, fabric model making device, and fabric model making method
CN101952497A (zh) * 2008-03-12 2011-01-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设计系统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CN102817174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7601B2 (ja) 2003-10-15 2009-03-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07013296A1 (ja) 2005-07-28 2007-02-01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ルー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と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9120987A (ja) 2007-11-14 2009-06-04 Shima Seiki Mfg Ltd 編成コース数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デザイ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2317A1 (en) * 1993-11-08 1995-05-10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knitted articles
EP2085898A1 (en) * 2006-11-21 2009-08-05 Digital Fashion Ltd. Fabric model making program, fabric model making device, and fabric model making method
WO2009039668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Smartpatter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stitched objects
CN101952497A (zh) * 2008-03-12 2011-01-19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设计系统
CN102666955A (zh) * 2009-11-26 2012-09-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设计程序
CN102817174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153A (zh) * 2016-04-22 2019-01-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制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CN108374233A (zh) * 2017-02-01 2018-08-07 卡尔迈耶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产生经编机的控制数据的方法
CN112534091A (zh) * 2018-06-15 2021-03-19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设计和制作针织部件的工具
US11913149B2 (en) 2018-06-15 2024-02-27 Nike, Inc. Tool for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knitted components
CN112534091B (zh) * 2018-06-15 2023-02-21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设计和制作针织部件的工具
US11421355B2 (en) 2018-06-15 2022-08-23 Nike, Inc. Tool for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knitted components
CN11147591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模拟方法及编织模拟系统
CN112095219B (zh) * 2019-06-18 2022-03-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2095210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通过机械学习进行的编织机的驱动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1209521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10607603B (zh) * 2019-07-15 2021-02-02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0607603A (zh) * 2019-07-15 2019-12-24 东莞市纮萦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密度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13293496A (zh) * 2020-02-06 2021-08-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产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5082A (ja) 2015-10-05
KR101690526B1 (ko) 2016-12-28
EP2921580B1 (en) 2021-09-29
CN104928839B (zh) 2017-11-14
KR20150108770A (ko) 2015-09-30
JP6120792B2 (ja) 2017-04-26
EP2921580A1 (en)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8839A (zh)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EP1900862B1 (en) Knit simulation device, knit simul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CN102666955B (zh)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CN104933217B (zh) 针织设计系统和针织设计方法
CN102556867A (zh) 起重机,尤其是履带式起重机或移动式起重机
CN101233271A (zh) 线圈弧模拟装置、其方法以及其程序
US7127321B2 (en) Device for designing tubular knot fabric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CN109196153A (zh) 针织制品的缩放码方法及缩放码系统
WO2004094712A1 (ja) 弾性糸使用の編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956129A1 (en) Knit design device and knit design method and its program
EP218956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bugging knit design and debug program
CN114547882B (zh) 多色调线横条针织物的可织性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KR20140095423A (ko) 니트 디자인 방법과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EP1526200A1 (en) Control method for textile machines
CN116090201B (zh) 少梳经编针织物的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0200559A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CN104562422B (zh) 对平型针织机上的纱线消耗量进行监控和调节
CN114741901B (zh) 一种纬编双面移圈针织物可织性的测试方法及报警装置
Ru et al. A CAD/CAM System for Complicated Jacquar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17441976A (zh) 复合收针色码的使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55258B1 (en) Design system for knitted fabric
KR20210100548A (ko) 니트제품의 그레이딩 방법과 그레이딩 시스템
RU2024103609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лекал для одежды, изготавливаемой по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м меркам
JPS63275758A (ja) 編目配列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