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404A -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404A
CN104917404A CN201510106858.0A CN201510106858A CN104917404A CN 104917404 A CN104917404 A CN 104917404A CN 201510106858 A CN201510106858 A CN 201510106858A CN 104917404 A CN104917404 A CN 104917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ucer
action
set value
voltage
battery s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68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拓
青木干之
中村英树
野野山昌宏
舛田纯一
山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17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4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H02M1/0035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using burst mod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8Plural converter units for generating at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and non-parallel outputs, e.g. systems with plural point of load switching reg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电源控制装置具备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指示A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监视部。在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输出电压上升到第1既定值时,AC/DC转换器停止变换动作,在停止了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输出电压降低到第2既定值P2时,开始变换动作。第1既定值为DC/DC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值,第2既定值为DC/DC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上的值。

Description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本申请主张于2014年3月1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46503号的优先权,并在此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控制装置,尤其特定地涉及能够降低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具备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功能、作为打印机的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以及服务器功能的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传真装置、复印机、打印机等。
在以图像形成装置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中,有将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后,利用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将输入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电压值不同的直流电流,并输出给各负载的设备。而且,在电子设备中,能够从进行通常的动作的通常模式移至消耗电力较低的省电模式。在电子设备为节能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通过低压电源仅对一部分负载供给电力。
近年来,人们的节能的意识提高。在EU(欧洲联盟),为了促进节能而规定必须进行考虑到环境的设计的规定即ErP(Energy-relatedProducts)指令生效了。另外,在用于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的节能的日本的环境标志制度即国际能源之星计划中,环境规定标准变得严格。
当实现节能时,降低电子设备中的省电模式时的消耗电力是重要的。具体而言,ErP指令要求图像形成装置等中的省电模式(关闭模式、待机模式)时的消耗电力为0.5W以下。
实现电子设备的节能化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以及2等中公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输出电压以及电流的低压电源、对从低压电源输出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测量的电流测量部、输出将从低压电源输入的电压变换为不同的电压值的电流的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通过从DC/DC转换器输出的电压以及电流进行动作的多个器件、以及节能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节能CPU在被设定成用于降低消耗电力的节能模式的情况下,控制DC/DC转换器,以输出在节能模式时进行动作的器件的动作电压范围中下限电压的最大值与上限电压的最小值之间的电压值的电压、且与由电流测量部测量出的最小的电流值对应的电压值的电压。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对从低压电源与DC/DC转换器连接的部分的电压进行监视,并使低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减少,从而提高DC/DC转换器的效率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9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05631号公报
在以往的技术中,电子设备为了维持来自低压电源的恒压输出,在低压电源中,需要一直(含节能模式)进行开关动作。结果每单位时间的开关损耗变大,消耗电力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源控制装置具备第1转换器,其进行通过对输入电流进行变换来输出具有恒定的电压值的直流电流的变换动作;第2转换器,其是与第1转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至少一个直流/直流转换器,第1转换器包括电压指标单元,该电压指标单元指示对第2转换器输出的输出电压,第1转换器在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上升到第1既定值时,停止变换动作,第1转换器在停止了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降低到比第1既定值低的第2既定值时,开始变换动作,第1既定值为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值,第2既定值为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上的值。
更优选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电源控制装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
图4是图3的R部放大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输入的动作模式信号SN4为省电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中的输出电压以及各省电模式下的负载电流的一个例子的表。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1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效率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2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效率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综合效率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各自的范围的一个例子的表。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电源控制装置被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MFP、传真装置、复印机或者打印机等。另外,电源控制装置也可以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以外的电子设备上。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主要具备电源控制装置1000、负载LD1以及LD2。在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负载LD1以及LD2。电源控制装置1000将从工业电源的交流电源PW输出的交流电流(输入电流的一个例子)变换为直流电流,并分别对负载LD1以及LD2输出变换后的直流电流。
电源控制装置1000包括AC/DC(交流/直流)转换器1(第1转换器的一个例子)和控制基板2。AC/DC转换器1进行通过对从交流电源PW输出的交流电流进行变换来将具有恒定的电压值(恒压的)的直流电流输出给输出端子OP1以及OP2的动作(以下,将该动作称为变换动作)。控制基板2包括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第2转换器的一个例子)。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被搭载在控制基板2上,例如是降压转换器。AC/DC转换器1是向控制基板2供给电力的供给电源。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在相互并联连接的状态下,与输出端子OP1以及OP2连接。在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的输出端子分别连接负载LD1以及LD2。此外,与输出端子OP1以及OP2连接的DC/DC转换器的个数、以及与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负载的个数是任意的。
AC/DC转换器1包括整流二极管D1、D2、D3以及D4、平滑电容器C1、C2、以及C3、变压器T1、电阻(起动电阻)R1、开关SW、输出电压监视部111(电压指标单元的一个例子)、关闭模式控制部112、和电源控制部113。关闭模式控制部112以及电源控制部113是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
整流二极管D1为电桥二极管,包括端子N1、N2、N3以及N4。整流二极管D1的端子N1与交流电源PW的L线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端子N2与交流电源PW的N线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端子N3与平滑电容器(一次平滑电容器)C1的负端子连接,整流二极管D1的端子N4与平滑电容器C1的正端子连接。由此,从交流电源PW输出的交流电流由整流二极管D1进行全波整流,全波整流后的电流由平滑电容器C1进行平滑化。另外,整流二极管D1的端子N2经由整流二极管D4以及电阻R1与电源控制部113连接。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起动时,从交流电源PW供给电力,作为电源控制部113的起动用电力。
变压器T1包括初级绕组101、次级绕组102、和辅助绕组103。初级绕组101与平滑电容器C1相互并联连接。初级绕组101的一端与平滑电容器C1的正端子以及端子N4连接,初级绕组101的另一端经由开关SW与平滑电容器C1的负端子以及端子N3连接。开关SW对是否向初级绕组101供给电流进行切换。次级绕组102与平滑电容器C2相互并联连接。次级绕组102的一端经由整流二极管D2与平滑电容器(二次平滑电容器)C2的正端子以及输出端子OP1连接,次级绕组102的另一端与平滑电容器C2的负端子以及输出端子OP2连接。辅助绕组103与平滑电容器C3相互并联连接。辅助绕组103的一端经由整流二极管D3与平滑电容器C3的正端子以及电源控制部113连接,辅助绕组103的另一端与平滑电容器C3的负端子以及电源控制部113连接。通过开关SW的开关动作,在初级绕组101中流动脉冲状的输入电流,在次级绕组102以及辅助绕组103中分别流动基于变换动作的电流。结果对电源控制部113供给电力。
输出电压监视部111连接在输出端子OP1与输出端子OP2之间。输出电压监视部111将指示输出端子OP1与输出端子OP2之间的电压(以下,有时将该电压记载为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SN1输出给关闭模式控制部112以及电源控制部113的各个。该电压是AC/DC转换器1分别对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输出的电压。
关闭模式控制部112以及电源控制部113基于从输出电压监视部111输入的反馈信号SN1来控制AC/DC转换器1的变换动作的停止以及开始。在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电源控制部113以反馈信号SN1指示的输出电压成为恒定的电压值的方式进行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关闭模式控制部112基于从输出电压监视部111输入的反馈信号SN1,将使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停止的信号即关闭模式控制信号输出给电源控制部113。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也可以是使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开始的信号。
即,在来自关闭模式控制部112的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开启(输入)的情况下,电源控制部113停止变换动作,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从恒定的电压值降低。在来自关闭模式控制部112的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关闭(未输入)的情况下,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变换动作,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朝向恒定的电压值上升。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进行说明。
来自交流电源PW的交流电流经由整流二极管D4以及电阻R1被供给给电源控制部113。该交流电流为用于使电源控制部113起动的起动电力(起动电源)。另外,来自交流电源PW的交流电流由整流二极管D1进行全波整流,并由平滑电容器C1进行平滑化。由此,生成残余波动的直流电流。被供给起动电源的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变压器T1的开关控制。电源控制部113通过开关SW的接通断开控制,使电流成为高频的脉冲状的电流在初级绕组101中流动。结果分别在次级绕组102以及辅助绕组103产生被变压的交流电流。
在辅助绕组103所产生的交流电流由整流二极管D3进行全波整流,并由平滑电容器C3进行平滑化,再供给给电源控制部113。该电流成为驱动起动后的电源控制部113的电源电流(电源电压)。
在次级绕组102所产生的交流电流由整流二极管D2进行整流,并由平滑电容器C2进行平滑化,由此成为具有恒定的电压值的直流电流。该电流作为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被输出给输出端子OP1以及OP2。
输出电压监视部111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将指示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SN1输出给关闭模式控制部112以及电源控制部113的各个。电源控制部113通过将电源控制信号SN3发送给开关SW来进行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电源控制部113以输入的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成为恒定值的方式对在初级绕组101中流动的电流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这样,AC/DC转换器1进行变换动作。
在AC/DC转换器1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上升到第1既定值P1时,关闭模式控制部112开启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若开启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则电源控制部113停止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始终使开关SW断开。由此,AC/DC转换器1停止变换动作。第1既定值P1预先被设定为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的值以下的值(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的最大允许电压的最小值以下的值)。第1既定值P1优选与AC/DC转换器1进行变换动作时所输出的恒定的电压值相等。
若停止变换动作,则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不会急剧降低,而因平滑电容器C2的作用缓缓降低。在AC/DC转换器1停止了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降低到第2既定值P2时,关闭模式控制部112关闭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若关闭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则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由此,AC/DC转换器1开始(再次开始)变换动作。第2既定值P2预先被设定为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的值以上的值(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的最小动作电压的最大值以上的值)。
例如,假定DC/DC转换器CV1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为3.1V~5.2V、DC/DC转换器CV2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为3.0V~5.1V的情况。该情况下,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5.1V以下的值,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3.1V以上的值。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此外,在图2中,放大示出变换动作中的电源控制信号SN3。
参照图2,在时刻TM1,若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达到第1既定值P1,则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开启,电源控制部113的变换动作(PWM控制)停止。由此,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开始降低。此外,从在时刻TM1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开启开始至电源控制部113停止变换动作,电源控制信号SN3的输出关闭为止需要时间。该期间,由于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继续增加,所以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在时刻TM1稍后成为极大值的峰值。极大值的峰值为比第1既定值P1稍高的值。
在时刻TM2(>时刻TM1),若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达到第2既定值P2,则关闭模式控制信号关闭,电源控制部113的变换动作(PWM控制)再次开始。由此,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开始增加。在变换动作中,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被控制为成为第1既定值P1。此外,从在时刻TM2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关闭开始至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变换动作,电源控制信号SN3的输出开启为止需要时间。该期间,由于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继续降低,所以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在时刻TM2稍后成为极小值。极小值的峰值为比第2既定值P2稍低的值。
之后,电源控制部113按照输入的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反复进行变换动作的停止以及再次开始。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上升至第1既定值P1开始至降低为第2既定值P2为止的期间,停止AC/DC转换器1的变换动作(电源控制部113的开关SW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动作),所以能够减少每单位时间的开关次数,并能够减少开关损耗。结果能够减少消耗电力。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图4是图3的R部放大图。
参照图3以及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被控制为不高于第3既定值P3、且不低于第4既定值P4。
具体而言,在电源控制部113的变换动作停止的情况下的时刻TM11,若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达到第2既定值P2,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关闭,则在时刻TM12,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变换动作,电源控制信号SN3的输出开启。时刻TM12是从时刻TM11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从时刻TM11至时刻TM12的期间,由于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继续降低,所以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在时刻TM12成为极小值即第4既定值P4。
第2既定值P2被设定成第4既定值P4成为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的值以下。考虑从时刻TM11至时刻TM12为止的期间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下降量)ΔV2来设定第2既定值P2。
在电源控制部113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的时刻TM13,若反馈信号SN1指示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达到第1既定值P1,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开启,则在时刻TM14,电源控制部113开始变换动作,电源控制信号SN3的输出关闭。时刻TM14是从时刻TM13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在从时刻TM13至时刻TM14的期间,由于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继续增加,所以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在时刻TM14成为极大值即第3既定值P3。
第1既定值P1被设定成第3既定值P3成为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的值以下。考虑从时刻TM13至时刻TM14为止的期间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上升量)ΔV1来设定第1既定值P1。
此外,对于上述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以及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所以在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的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被控制为不高于第3既定值P3、且不低于第4既定值P4,所以能够更安全地控制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控制装置1000在省电模式、打印模式、待机模式等之间变更向负载LD1以及LD2的各个供给电力的供给状态(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省电模式是与打印模式、待机模式相比消耗电力较低的动作模式。打印模式以及待机模式是恒压模式的一个例子。控制基板2与关闭模式控制部112连接,对关闭模式控制部112输入动作模式信号SN4。动作模式信号SN4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模式、待机模式以及省电模式等动作模式有关的信息。
在输入的动作模式信号SN4是表示省电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关闭模式控制部112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地,利用图2所示的方法进行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的开启关闭。即,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且AC/DC转换器1进行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输出电压监视部111指示的输出电压上升到第1既定值P1时,AC/DC转换器1停止变换动作。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且AC/DC转换器1停止了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输出电压监视部111指示的输出电压降低到第2既定值P2时,AC/DC转换器1开始变换动作。
图6是表示输入的动作模式信号SN4为省电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的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推移的时间图。此外图6中,放大示出变换动作中的电源控制信号SN3。
参照图6,在输入的动作模式信号SN4为省电模式以外的模式(打印模式、待机模式等)的情况下,关闭模式控制部112继续关闭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由此,AC/DC转换器1维持变换动作,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被维持为预先设定的恒定的电压值(恒压值)即第1既定值P1。
此外,由于上述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以及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所以在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开关损耗,并减少消耗电力。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能够向控制基板2等供给恒压输出。
[第4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中的输出电压以及各省电模式下的负载电流的一个例子的表。
参照图7(a),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省电模式M1、M2以及M33个省电模式。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不管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是什么都对负载LD1以及LD2的各个输出恒定的电压值的电力(恒压)。DC/DC转换器CV1的输出电压为3.3V,DC/DC转换器CV2的输出电压为1.5V。
参照图7(b),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M2以及M3中的哪个,对负载LD1以及LD2的各个供给不同的大小的电流(负载电流)。具体而言,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的负载电流而言,DC/DC转换器CV1为0.05A,DC/DC转换器CV2为0.05A。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的负载电流而言,DC/DC转换器CV1为0.1A,DC/DC转换器CV2为0.2A。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的负载电流而言,DC/DC转换器CV1为1.5A,DC/DC转换器CV2为2.0A。对于省电模式间的消耗电力,省电模式M3最高,省电模式M2次高,省电模式M1最低。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1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效率的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2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效率的图。
参照图8以及图9,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的效率(变换效率(%))根据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DC/DC转换器的输入电压)而变化。另外,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各个的效率也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而变化。消耗电流越大,DC/DC转换器CV1的效率越高,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约为3.8V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
消耗电流越大,DC/DC转换器CV1的效率越高,在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变为最高。另外,在省电模式M1、M2以及M3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的效率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约为3.8V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另一方面,消耗电流越大,DC/DC转换器CV2的效率越高,在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效率最高。另外,在省电模式M1、M2以及M3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的效率随着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变大而降低。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各省电模式下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针对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综合效率的图。
参照图10,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是图8所示的DC/DC转换器CV1的效率的特性与图9所示的DC/DC转换器CV2的效率的特性的平均值。消耗电流越大,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越高,在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变为最高。另外,在省电模式M1、M2以及M3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约为3.8V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
在存在多个省电模式的情况下,优选省电模式M1、M2、M3的各个下的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相互不同。同样地,优选省电模式M1、M2、M3的各个下的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相互不同。接下来,对存在多个省电模式的情况下的第1规定值P1以及第2规定值P2的各个的具体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参照图11,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为电压值PK1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为了在较高的效率(例如93%以上)的范围内使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进行动作,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是电压值PK1以上的值的4.0V,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是电压值PK1以下的值的3.7V。
此处,通过增大第1既定值P1与第2既定值P2之差,能够延长使电源控制部113的开关动作关闭的时间。另外,在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为降压转换器的情况下,优选第2既定值P2是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此处图7(a)的表,3.3V)以上的值。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参照图12,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为电压值PK2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为在较高的效率的范围内使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进行动作,第1既定值P1被设定成输出电压为电压值PK2以上的值的4.5V,第2既定值P2被设定成输出电压为电压值PK2以下的值的3.7V。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的、伴随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的增加所产生的综合效率的降低与省电模式M1的情况相比缓慢,所以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比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高的值。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图。
参照图13,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的综合效率在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为电压值PK3的情况下成为极大值。为了在较高的效率的范围内使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进行动作,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是电压值PK3以上的值的4.1V,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是电压值PK3以下的值的3.7V。
此外,对于上述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以及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由于与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所以在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各省电模式下,通过将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分别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能够在各省电模式下,高效地使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进行动作。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实现在省电模式M1以及M2中为92%以上,在省电模式M3中为94%以上的效率。
[第5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的各个的范围的一个例子的表。
参照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省电模式中,进行动作的(从AC/DC转换器1供给电力)DC/DC转换器相互不同。而且,各省电模式中的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在该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的值以下的值。另外,各省电模式下的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在该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的值以上的值。
具体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1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不动作(不对DC/DC转换器CV1供给电力),而DC/DC转换器CV2进行动作(对DC/DC转换器CV2供给电力)。省电模式M1下的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1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2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即5.1V以下。省电模式M1下的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1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2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即3.0V以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2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进行动作,DC/DC转换器CV2不动作。省电模式M2下的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2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1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即5.2V以下。省电模式M2下的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1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1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即3.1V以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为省电模式M3的情况下,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双方都进行动作。省电模式M3下的第1既定值P1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3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的值即5.1V以下。省电模式M3下的第2既定值P2被设定为省电模式M3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CV1以及CV2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的值即3.1V以上。
此外,对于上述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以及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由于与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所以在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各省电模式下的第1既定值P1以及第2既定值P2基于在该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DC/DC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被设定,能够使DC/DC转换器以适当的电压进行动作。
[第6实施方式]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控制部包括电源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113a。电源控制IC113a具有关闭模式功能。电源控制IC113a的关闭模式功能是在向电源控制IC113a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停止电源控制IC113a的输出(AC/DC转换器1的变换动作)的模式。
若关闭模式控制部112开启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则电源控制IC113a成为关闭模式,停止电源控制信号SN3的输出,并停止开关SW的开关控制。
此外,对于上述以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以及电源控制装置1000的动作,由于与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所以在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管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如何都对电源控制IC113a供给电力,所以能够缩短从关闭关闭模式控制信号SN2开始至电源控制部113再次开始变换动作为止的时间。
[其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1转换器为接受交流电流的输入的AC/DC转换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1转换器可以是接受直流电流的输入的DC/DC转换器。
在第4实施方式以后,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模式包括3个省电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搭载电源控制装置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省电模式的数量是任意的。另外,搭载电源控制装置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仅包括单一的动作模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例如可以将第6实施方式的电源控制IC113a应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控制部。另外,在第3~第6实施方式中,可以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将AC/DC转换器1的输出电压控制为不高于第3既定值P3、且不低于第4既定值P4。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也可以使用硬件电路来进行。另外,也能够提供执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处理的程序,也可以将该程序记录于CD-ROM、软盘、硬盘、ROM、RAM、存储卡等记录介质,提供给用户。程序由CPU等计算机执行。另外,程序也可以经由因特网等通信线路下载到装置中。
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虽然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仅是通过说明和举例的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加清楚,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仅受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转换器,其进行通过对输入电流进行变换来输出具有恒定的电压值的直流电流的变换动作;
第2转换器,其是与所述第1转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至少一个直流/直流转换器;
所述第1转换器包括电压指标单元,该电压指标单元指示对所述第2转换器输出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1转换器在进行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上升到第1既定值时,停止所述变换动作,
所述第1转换器在停止了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降低到比所述第1既定值低的第2既定值时,开始所述变换动作,
所述第1既定值为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值,
所述第2既定值为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上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转换器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来控制所述第1转换器的所述变换动作的停止以及开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转换器还包括:
初级绕组;
次级绕组,其与所述第2转换器电连接,并产生所述变换动作的交流电流;
开关,其对是否向所述初级绕组供给电流进行切换,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电源控制单元,其以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成为恒定的电压值的方式进行所述开关的切换动作;以及
关闭模式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来发送使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动作停止的信号、以及使所述电源控制单元的切换动作开始的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第1转换器进行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的、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的极大值亦即第3既定值成为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方式设定所述第1既定值,
以在所述第1转换器停止了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的、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的极小值亦即第4既定值成为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下的方式设定所述第2既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集成电路,该集成电路具有在接受到电力的供给的状态下使所述第1转换器的所述变换动作停止的功能亦即关闭模式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在恒压模式和与所述恒压模式相比消耗电力较低的省电模式之间变更向与所述第2转换器的输出端子连接的负载供给电力的供给状态,
在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供给状态为所述省电模式、且所述第1转换器进行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上升到所述第1既定值时,所述第1转换器停止所述变换动作,
在向所述负载供给电力的供给状态为所述省电模式、且所述第1转换器停止了所述变换动作的情况下,在由所述电压指标单元指示的输出电压降低到所述第2既定值时,所述第1转换器开始所述变换动作,
在所述电源装置为所述恒压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第1转换器维持所述变换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省电模式至少包括第1以及第2省电模式,
所述第1以及第2省电模式的各个中的所述第1既定值相互不同、且所述第1以及第2省电模式的各个中的所述第2既定值相互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转换器为多个,且分别在所述第1以及第2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第2转换器相互不同,
所述第1省电模式中的所述第1既定值为在所述第1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值,
所述第1省电模式中的所述第2既定值为在所述第1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上的值,
所述第2省电模式中的所述第1既定值为在所述第2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上限值中的最低值以下的值,
所述第2省电模式中的所述第2既定值为在所述第2省电模式下进行动作的所述第2转换器能够进行动作的电压范围的下限值中的最高值以上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既定值与所述变换动作时的所述第1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值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既定值为所述第2转换器的变换效率为极大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值以上的值,
所述第2既定值为所述第2转换器的变换效率为极大的情况下的所述第1转换器的输出电压值以下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既定值为所述第2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以上的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转换器被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基板,
所述第1转换器是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基板供给电力的供给电源。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
CN201510106858.0A 2014-03-10 2015-03-09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4917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6503 2014-03-10
JP2014046503A JP2015171289A (ja) 2014-03-10 2014-03-10 電源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404A true CN104917404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1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858.0A Pending CN104917404A (zh) 2014-03-10 2015-03-09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56079A1 (zh)
JP (1) JP2015171289A (zh)
CN (1) CN1049174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7774B2 (ja) * 2014-09-18 2017-04-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電源制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23430B2 (ja) * 2015-10-30 2018-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655809B (zh) * 2016-10-11 2019-05-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源功耗的方法、自动降低功耗的电源及电视机
KR102358437B1 (ko) 2017-02-08 2022-02-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KR102548467B1 (ko) * 2017-12-04 2023-06-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Dc-dc 컨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079832B2 (en) * 2018-12-07 2021-08-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AC-DC and DC-DC voltage conversions, and having a power supply that reduces power consumption in low consumption power mod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9788A (zh) * 1998-12-16 2000-07-12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电路
JP2003266878A (ja) * 2002-03-19 2003-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1286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用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0826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消費の軽減方法
JP2004312892A (ja) * 2003-04-08 2004-11-04 Sony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24879A (ja) * 2005-09-27 2007-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CN101340150A (zh) * 2007-07-02 2009-01-07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JP2010206982A (ja) * 2009-03-04 2010-09-16 Nichicon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2457190A (zh) * 2010-11-05 2012-05-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106186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10015907A (ko) * 1990-02-22 1991-09-30 정용문 과전압 방지 전원회로
JP4350316B2 (ja) * 1999-12-16 2009-10-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
JP4407145B2 (ja) * 2003-04-07 2010-02-03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Pwmコ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US6903536B2 (en) * 2003-11-12 2005-06-07 System General Corp. PFC-PWM controller having interleaved switching
US7834603B2 (en) * 2008-05-21 2010-11-16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Circuit combining a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an overvoltage detection circuit
US8599589B2 (en) * 2008-10-13 2013-12-03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TWI390818B (zh) * 2009-07-14 2013-03-21 Richpower Microelectronics 改善充電器待機時之效率的裝置及方法,以及超低待機功率充電器
EP2568588A1 (en) * 2011-09-07 2013-03-13 Nxp B.V. Switched mode converter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switched mode converter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9788A (zh) * 1998-12-16 2000-07-12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电路
JP2003266878A (ja) * 2002-03-19 2003-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12868A (ja) * 2002-06-07 2004-01-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用電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20826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力消費の軽減方法
JP2004312892A (ja) * 2003-04-08 2004-11-04 Sony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24879A (ja) * 2005-09-27 2007-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CN101340150A (zh) * 2007-07-02 2009-01-07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开关电源装置
JP2010206982A (ja) * 2009-03-04 2010-09-16 Nichicon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2457190A (zh) * 2010-11-05 2012-05-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电源系统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106186A1 (en) * 2011-10-28 2013-05-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56079A1 (en) 2015-09-10
JP2015171289A (ja) 201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7404A (zh) 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电源控制装置
CN104578826B (zh) 开关电源及在开关电源中提供恒压和恒流控制的方法
US9413262B2 (en) Smart power adapto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ay thereof
US8582336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capable of handling direct current and alternating current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CN1518200B (zh) 开关式电源装置
CN101997435B (zh) 具有在次级侧上的主控制器和在初级侧上的从控制器的隔离式ac-dc转换器及其操作方法
CN101340155B (zh) 改进驰返式电压转换器轻载效能的装置及方法
US8358517B2 (en) Switching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using same
CN104980053A (zh) 以反驰式架构为基础的电源转换装置
JPWO2014188711A1 (ja) 直流電源回路
US2019022962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rting up a high density isolated dc-to-dc power converter
CN104767405A (zh) 使用受调制次级侧同步整流的功率转换器
CN101911460B (zh) 处理器及开关电源装置
US20130100713A1 (en) Switching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using same
CN108809066A (zh) 高压充电控制方法、电源控制器以及电源供应器
TW471209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ving electric power in a display system
JP4678429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システム
CN102013820B (zh) 交流-直流转换器、方法以及控制器
CN10428403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供电方法
CN102307015A (zh) 开关式电源供应装置及其暂态峰值电流补偿方法
CN111541361A (zh) 同步整流隔离驱动电路及同步整流隔离电源系统
JP2006340429A (ja)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およびマイクロコントローラを備えた機器
EP3614525B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090102948A (ko) 다중출력 직류/직류 컨버터
CN102142773A (zh)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与电源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